太空的召唤——载人航天之路

太空的召唤——载人航天之路

一、太空的召唤——载人航天之路(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利,黎云,张汨汨,徐毅[1](2021)在《月下棹神舟 星夜赴天河》文中研究说明10月16日凌晨,在100多盏聚光灯的照射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灯火通明。灯火之外的暗夜里,隐没着无边无尽的广阔大地。比大地还要广阔的是天空。秋夜星河灿烂,其中最亮的那组“星”,无疑是中国空间站。比天空更加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与梦想——今天,翟

蔡文玲[2](2021)在《《人民日报》中国航天员媒介形象建构研究(1998-2019)》文中提出

秦延安[3](2020)在《问鼎九天的赤子情怀——读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飞天路》》文中研究表明从1955年1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提出发展航天的思路,到1992年9月中央批准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再到2003年10月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中国航天人仅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就让白手起家的中国站在了世界航天的前沿。为了揭秘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着名军旅作家兰宁远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其新着《中国飞天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1月第一次出版)中,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和充满诗性的语言,集中披

黄靖[4](2020)在《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匠精神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它从远古走进现代,一路见证了历史的兴衰浮沉。历史证明,什么时期国家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那么这个时期的国家就必然强盛;反之,则走向衰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谈到工匠精神,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推进中国加快制造强国进程,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1],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上述举措充分彰显了国家层面对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视与倡导。同年,中央电视台也推出了《大国工匠》系列电视记录片,向全社会展示了不同岗位劳动者的工匠精神。其后,各种关于工匠精神的新闻报告和电视片更是层出不穷,充分展现了社会层面对培育工匠精神的高度重视。从2016年起,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就在《政府工作报告》[2-4]中多次出现,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高度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因此,关于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也应该成为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工科大学生作为未来各行各业的技术中坚,必须要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工科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既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塑造社会工匠氛围的不二法门,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现实而又迫切的课题。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进行系统性研究。以新时代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背景,在对“工匠精神”的内涵、特征及其当代价值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依靠马克思主义相关论述为理论起点,纵向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工匠因子,横向探索国外着名的工匠经验,使本文的论述兼具历史性和时代性。以电子科技大学工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总结当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客观归纳其不足及成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工科大学生培育工匠精神的原则与路径,使本文的研究成果兼具科学性和可行性。文章分为五章内容。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明了选题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梳理与述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第二章为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意蕴,厘清了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内涵和特征,明晰了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价值与意义。第三章为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系统梳理了工匠精神培育方面的中外思想资源与思想借鉴,为本文的分析论述提供理论基础。第四章为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方法,勾勒出了当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客观地概括其不足及成因。第五章为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原则与路径,提出了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的基本原则,指明了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需要在个人层面、高校层面、社会层面以及政府层面的着力点,阐明了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是本文的重点和落脚点。

熊若愚[5](2019)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探索与经验启示》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航天人牢记初心使命,不懈艰苦探索,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对发展中国航天事业、建设新时代航天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启示意义。一要充分认识航天在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进一步增强建设航天强国的政治责任感;二要牢记初心梦想、强化使命担当,不断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三要勇攀科学高峰、不断开拓创新,为建设航天强国建功立业;四要传承优良传统、弘扬航天精神,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争做新时代航天强国的奋斗者和追梦人。

兰宁远[6](2019)在《万人会战——中国921(三)》文中研究指明"神箭"千里逐天疆"保证航天员的安全"是载人航天工程的首要原则,其核心是要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火箭是飞船进入太空的运输工具,用最可靠的火箭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太空,是运载火箭系统研制者们的郑重诺言。中国的火箭统称"长征"系列,此前主要用来发射卫星。在长征火箭的托举下,我国先后发射了近百颗卫星,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通信、气象预报、国土普查、海洋观测、导航定位、防灾减灾、远程教育、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1985年10月,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火箭投放国际市场,承揽对外发射服务。

兰宁远[7](2019)在《问鼎长天——中国921(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天上有了"中国星"在人类历史上,远洋航海技术的兴起,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市场的开辟和科学的进步等一系列成就,拉开了"全球文明"的幕布。在1981年召开的国际宇航联合会第32届大会上,陆地、海洋、大气层和外层空间分别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环境,而第四环境是随着航天技术的诞生而出现的。在此之前,人类只能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环境里活动。航天技术的发展,把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展为陆、海、空、天四大疆域,拉近了太空与人类的距离,为人类认识、开发和利用太空,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从而,

张增敏[8](2018)在《中国梦视阈下载人航天精神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全党全国人民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军的集结号。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全体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既是强国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中国人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航天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载人航天精神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两弹一星”精神是载人航天精神初步形成的基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载人航天精神的重要实践基础,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成立以及中国航天日的设置是载人航天精神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标志。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对太空领域的认知能力,也为我国进行空间站研发奠定技术基础。载人航天精神作为航天工作者实践发展的产物,既集中体现航天工作者的精神面貌,更是对促进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的升华。载人航天精神是是对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无私奉献和追求进取的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把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结合创新的产物,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以鼓励奋斗、鼓励科技创新为主,符合当下我国发展的目标,坚持载人航天精神既是促进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以及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载人航天精神是坚持求真务实作风,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定地实干精神为特征,是我国尊重科学和尊重人才的体现,是现阶段探索实现中国发展目标的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中国人实现个人梦想的需要。

余培军,祁亚虎[9](2017)在《巡天遥看一千河——西安卫星测控中心50周年记》文中指出"日月之行,星汉灿烂""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广阔无垠的太空,总是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召唤着人类不断地去追寻、去探索。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不甘落后,1958年1月,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从此,人类进入利用航天器探索外层空间的新时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以毛泽东

姜宁,祁登峰[10](2016)在《梦想绽放九天——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纪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飞天,一个美丽的名字,孕育智慧,昭示梦想。几千年前,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一个个与飞天相关的古老神话,浸润在中华民族的血脉,流传至今。两百多年前,西方哲学家黑格尔凝望星空发出感慨: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二十年前,古老神话的故乡,一群关注天空的人,因为这个美丽的名字汇聚在了一起。从此,北京西北郊外的稻田中拔地而起一座现代化的飞控大

二、太空的召唤——载人航天之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太空的召唤——载人航天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1)月下棹神舟 星夜赴天河(论文提纲范文)

爱星、爱月、爱太空
有光、有梦、有英雄
无私、无悔、无止境

(4)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1 国内研究述评
        1.3.2 国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难点及拟创新之处
        1.5.1 研究难点
        1.5.2 拟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基本内涵及价值意蕴
    2.1 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内涵与特征
        2.1.1 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内涵
        2.1.2 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特征
    2.2 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意蕴
        2.2.1 践行知行合一教育理念,促进个人素质的提升与完善
        2.2.2 发扬爱岗敬业职业精神,激发社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2.2.3 实现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推动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第三章 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
    3.1 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3.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3.1.2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教育观
        3.1.3 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观
    3.2 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的中国思想传承
        3.2.1 木匠鲁班的自强不息精神
        3.2.2 黄婆织布的艰苦奋斗精神
        3.2.3 药圣试毒的无我无畏精神
        3.2.4 载人航天的勇于探索精神
        3.2.5 水稻研究的无私奉献精神
    3.3 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的国外思想借鉴
        3.3.1 日本匠人公司的代代传承理念
        3.3.2 德国制造行业的精益求精精神
        3.3.3 瑞士机械表业的创新研发思想
第四章 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4.1 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
        4.1.1 当前工科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现状
        4.1.2 当前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基本情况
    4.2 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4.2.1 工科大学生对国家时政的敏感度不强
        4.2.2 社会工匠氛围不浓厚
        4.2.3 高校培育缺乏针对性和彻底性
        4.2.4 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乏力
第五章 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原则与路径
    5.1 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原则
        5.1.1 坚持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5.1.2 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5.1.3 坚持继承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5.2 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
        5.2.1 个人层面:坚持内外兼修,统筹知行合一
        5.2.2 高校层面:优化教育理念,营造优良校风
        5.2.3 社会层面:推进家风建设,提高工匠氛围
        5.2.4 国家层面:完善上层建筑,守护贯彻进程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5)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探索与经验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领导人民在开创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征程中艰苦探索,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
二、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为新时代航天强国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三、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探索,对建设新时代航天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启示意义

(6)万人会战——中国921(三)(论文提纲范文)

“神箭”千里逐天疆
万众一心造神舟
科学创新的空间平台
航天服, 中国造
千里挑一的选拔

(8)中国梦视阈下载人航天精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中国梦视阈下的载人航天精神概述
    2.1 中国梦与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
        2.1.1 中国梦的内涵
        2.1.2 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
    2.2 中国梦与载人航天精神内涵的契合点
        2.2.1 中国梦与载人航天精神指导思想的相通性
        2.2.2 中国梦与载人航天精神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2.2.3 中国梦为丰富载人航天精神内容提出新要求
第3章 中国梦视阈下的载人航天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3.1 载人航天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3.1.1 时代背景
        3.1.2 理论来源
        3.1.3 实践基础
    3.2 载人航天精神的发展过程
        3.2.1 孕育与萌芽阶段
        3.2.2 初步形成阶段
        3.2.3 成熟阶段
        3.2.4 进一步发展阶段
第4章 载人航天精神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4.1 航天精神的主要内容
        4.1.1 艰苦奋斗的品质
        4.1.2 开拓创新的追求
        4.1.3 无私奉献的精神
        4.1.4 百折不挠的毅力
    4.2 载人航天精神的基本特征性
        4.2.1 践行爱国精神
        4.2.2 坚持求真务实
        4.2.3 落实科学创新
        4.2.4 落实高度责任意识
第5章 载人航天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5.1 载人航天精神有利于推进国家建设
        5.1.1 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5.1.2 丰富中国精神内涵
    5.2 载人航天精神有利于促进民族兴盛
        5.2.1 有利于丰富民族文化
        5.2.2 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5.3 载人航天精神有利于增强人民幸福
        5.3.1 有利于党组织坚持群众利益
        5.3.2 促进公民落实实干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太空的召唤——载人航天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 [1]月下棹神舟 星夜赴天河[N]. 李国利,黎云,张汨汨,徐毅. 新华每日电讯, 2021
  • [2]《人民日报》中国航天员媒介形象建构研究(1998-2019)[D]. 蔡文玲.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问鼎九天的赤子情怀——读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飞天路》[J]. 秦延安. 神剑, 2020(03)
  • [4]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 黄靖.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5]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航天强国的历史探索与经验启示[J]. 熊若愚. 国防, 2019(11)
  • [6]万人会战——中国921(三)[J]. 兰宁远. 神剑, 2019(03)
  • [7]问鼎长天——中国921(一)[J]. 兰宁远. 神剑, 2019(01)
  • [8]中国梦视阈下载人航天精神研究[D]. 张增敏. 湘潭大学, 2018(03)
  • [9]巡天遥看一千河——西安卫星测控中心50周年记[J]. 余培军,祁亚虎. 神剑, 2017(05)
  • [10]梦想绽放九天——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纪实[J]. 姜宁,祁登峰. 神剑, 2016(03)

标签:;  ;  ;  ;  ;  

太空的召唤——载人航天之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