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是立身之本——上海贝尔的本土化之路

本土化是立身之本——上海贝尔的本土化之路

一、国产化是立身之本──上海贝尔的国产化之路(论文文献综述)

朱瑞博,刘志阳,刘芸[1](2011)在《架构创新、生态位优化与后发企业的跨越式赶超——基于比亚迪、联发科、华为、振华重工创新实践的理论探索》文中研究指明架构创新是对产品构成、组织结构和生产流程的系统性创新,它不仅反映了产品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依存和功能分担关系的改变,还反映了产业系统内各利益主体之间互动关系的改变。架构创新为后发企业占据有利的生态位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窗口,是企业生态位优化的有效方式。充分发挥中国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是架构创新策略的主要着眼点,技术成熟度和产品性能优化决定着产品架构是整合性还是模块性,差异化的架构创新策略是能否突破先发企业构建的追赶陷阱或战略性隔绝机制的关键,架构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企业能否采取适宜的架构创新策略。仅仅进行了架构创新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够从创新中持续获利,还需要拥有和掌控关键性的互补资产。

宋金晔[2](2008)在《长三角吸引外商研发投资的博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鼓励政策的推动下,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快速增加。为吸引外商投资,长三角各地方政府竞相给予外商投资者税收优惠、减免土地使用费、优惠的贷款利率等激励政策,这种引资的过度竞争给长三角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不利于长三角的长期发展。因此,在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抢滩长三角之际,如何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加强对外资研发中心的吸引应该成为长三角“两省一市”政府关注的重点。本文从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现实背景出发,在明确相关概念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先充分考察了长三角外商研发投资现状及其对长三角的影响,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并从软、硬件角度分析了长三角的引资优势:然后通过建立多个博弈模型,探索在吸引外商研发投资的过程中,长三角政府与跨国公司间,以及长三角内部三地间的行为动态对引资效果的影响及其原因,以及相互间利益分配的原则;最后,通过借鉴韩国与新加坡的引资的成功经验,本文对在新形势下长三角如何吸引外商研发投资提出四大建议:(1)优化区域协调,(2)完善引资相关政策,(3)鼓励国内研发,(4)政府投入。

邹乐意,张先林[3](2004)在《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及应对措施》文中研究说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各大跨国公司纷纷来华进行研究与开发投资,设立研究与开发机构。这虽然弥补了我国研究与开发的资金缺口,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但也给我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我国应该在广为接纳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同时加以适度限制;加快自身科学技术的发展;采取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抵御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给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邹乐意[4](2004)在《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究与开发机构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及其应对措施》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各大跨国公司纷纷来华进行研究与开发投资,设立研究与开发机构。这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一种新方式。本文阐述了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机构的动机,并分析了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机构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提出了我们的应对措施,即在广为接纳的同时加以适度限制,加快自身科学技术的建设,采取一定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抵御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黄韵玲[5](2004)在《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是研究大型跨国公司对华的直接投资。跨国公司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组织,其活动涉及不同国家的经济、法律乃至文化等多个方面,在不同的环境下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要求,以至于很难给出一个严格的为各方都接受的定义。因此本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对跨国公司进行了界定,并对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理论作了简要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对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并未局限于现象的描述,而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可以量化指标对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与东南亚各国的引资现状进行了横向比较。 文章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对跨国公司的定义、起源、发展、直接投资理论进行了概述。第二章对大型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现状作了简要的分析。在这一章里,从投资方式、规模、结构、布局等方面分析了大型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现状。第三章在第二章的基础上,以相同的指标对东南亚各国利用外资的情况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第四章是大型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第五章提出了进一步积极引进大型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对策与建议。也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明:投资软环境的改善和引进的一些具体方法和建议。

祝年贵[6](2004)在《招商引资论》文中提出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强国之路,闪现出我国改革开放的亮丽轨迹。招商引资则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显着标志。依靠招商引资,我国促进了对外、对内开放和经济发展。伴随并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招商引资,对于我国的现代化伟业贡献巨大:在发展的早期,招商引资为我们带来了稀缺的资金、技术和广阔的市场:随着发展程度和水平的提高,招商引资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思维、管理模式,推动了中国的改革以及制度变迁。 中国的现代化和强国之路,已经由当初的“数量”阶段进入“质量”阶段。同样,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在新的平台上展开。与这种变化甚至变革相适应,人们对招商引资也有了不同的认识。认真研究我国招商引资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论文从三个层面上构建了我国招商引资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框架。 首先,论文通过概念、演变历史以及经典作家的阐述和学者的研究等建筑了招商引资的研究平台。 本文对我国招商引资的历史进行了大跨度的回顾,对招商引资的概念、类型和特点进行了理论剖析,力图从历史和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招商引资的作用,同时也期望从历史和理论的脉络来把握招商引资的变化,从而力图建立论文对招商引资研究的坚实基础。 论文还分别对共产主义经典作家、新中国三代领导人以及国内外学者的招商引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对招商引资的起源、理论基础(包括流行于西方的各种理论流派)、形式、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分析、研究、阐述,建立论文对招商引资研究的理论基石。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马克思认为,不同地域之间利润率存在差异,虽然这个差异最终趋于平均化,然而毕竟存在着获取高利润率的时间和空间,这是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西方经济学者则阐述了投资国对外投资和东道国吸引外资的动因,主要有小岛清提出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邓宁的国际生产综合理论、韦伯的工业投资区位理论和钱钠里和斯特劳特的两缺口理论,这些西方国际投资理论不仅能够解释东道国大力吸引外资的原因,能够解释一国内部各地区之间的招商引资。特别是韦伯的工业投资区位理论告诉我们成功的招商引资必须具有一定基础设施和一定的工业基础,才能形成集聚效应.只有充分挖潜拥有劳动力、技术、管理等独特优势,创造一定的集聚基础,进而才能产生出集聚招商引资效应。通过对马克思经典作家和西方经济学者关于外资理论的比较研究,本文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率的理论,认为区域平均利润理论是招商引资的主要理论基础. 其次,在进行了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论文详尽而深入地研究了招商引资主体,招商引资与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环境塑造,招商引资的风险与防范等招商引资“范畴”.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研究招商引资的主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招商引资主体的演变,实质上是一个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的变革过程。论文改变了单一的招商引资主体的传统,构建了一个以政府规制主体、企业为核心主体、开发区为媒介主体所构成的三位一体的集成主体。新型招商引资主体的确立,既是中国国情的招商引资的需要,也是在新的背景下,持续推进招商引资,从而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伟业的需要。 本文把内资和外资有机地融合,不仅探讨了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而且探讨了国内资金尤其是民间资金跨地区、跨部门的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促进作用不只是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升级、技术进步方面,更重要的是拉动了中国经济制度的变迁。 论文探讨了招商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抉择的影响。招商引资弥补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资金缺口,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合理化和高效化。但与此同时,招商引资的结构性倾斜加大了我国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影响了我国工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本文对投资环境的分析主要是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提出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投资环境的优劣对于招商引资的重要性.塑造优越的投资环境,降低外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来投资者的风险是招商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作为招商引资的集成主体,政府、企业及开发区应着力加强投资环境的塑造,营造一个基础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投资环境。 论文研究指出,招商引资在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的同时,也会引发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因此,我们在利用外来资金的同时,也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文章提出了招商引资中防范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对策措施。 最后,论文通过对招商引资案例的剖析,来验证、支撑和完善论文的理论研究成果。 论文密切结合笔者长期从事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际,以开发区为个案,深入探讨了招商引资制度安排和创新取向。针对目前开发区多头管理、政出多「1、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小机构、大服务”为理念来构造一种相对独立的、扁平式的宏观管理体制。在微观方面则提出了开发公司按企业化运作,实行自主经营,为园区企业提供商业化

唐正康[7](2003)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及所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是东道国获取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技能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论述技术溢出的渠道和限制技术效应的条件。

王蕾[8](2003)在《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效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正式出台,标志着经历了30年封闭发展之后,中国重新向外国投资者打开了大门。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引进外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92年以后外商直接投资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在我国利用外资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主要形式。自1992年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中所占比重超过对外借款以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到1994年外商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已高达78.14%,1994年以来至今,比重一直稳定在近80%。 随着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产生了许多正效应,使我国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获得了较多利益,但外商直接投资也带来一些问题,产生了负效应。从总体上看,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正效应大于负效应,但是,决不可因此而忽视负效应。 如何积极有效合理地利用外资,进一步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正效应,使我国能从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获得预期的各种利益,有效扼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负效应,将其减少到最低限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导和管理。本文侧重于从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状况及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正负面效应进行剖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探讨对策,以求趋利避弊。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立足于全面系统的数据,力求比较全面地分析外资对中国经济产生的效应,包括对投资、增长、技术、就业、结构升级、扩大出口、地区经济格局、体制改革等多方面的影响。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概括论述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定义及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进行分析,详细剖析了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正面效应;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2内容提要......甲贝鱼鱼....闰夕坦鱼鱼旦旦旦旦旦旦,颐旦鱼鱼旦鱼旦旦旦旦旦旦旦旦口..颐旦鱼旦鱼鱼旦旦旦旦旦口甲坦,鱼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甲鱼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鱼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鱼旦鱼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旦.........负面效应,第五部分,针对负面效应,提出了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措施,并对未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做出了前瞻性的趋势展望。

杨志刚,吴贵生[9](2003)在《复杂产品技术能力成长的路径依赖——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是由自组织网络完成的,其技术能力成长的道路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本文通过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能力成长过程的回顾,阐明了不同技术来源的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的路径依赖现象,指出正是由于这种路径依赖造成了目前合资企业与国内企业在技术能力上的差异。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这种路径依赖造成的技术能力差异也给后来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创造了有利机会。

杜鹏,韩福荣[10](2003)在《产业空洞化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文中指出针对产业空洞化对一国经济发展弊大于利这一较普遍的观点,区分以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以造成产业空洞化的诱因——跨国直接投资为切入点,分别从贸易差额、失业率、制造业竞争力和技术进步4个方面论证了产业空洞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指出产业空洞化对前者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继续保持优势,而对后者则是拉大差距,是真正的空洞化。

二、国产化是立身之本──上海贝尔的国产化之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产化是立身之本──上海贝尔的国产化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2)长三角吸引外商研发投资的博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长三角
        1.2.2 研发投资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小结
    1.4 研究思路
2 长三角外商研发投资概况
    2.1 长三角外商研发投资现状
        2.1.1 发展势头迅猛
        2.1.2 地区分布差异化
        2.1.3 行业分布集中
        2.1.4 组织形式以独资为主
        2.1.5 研究类型重技术应用
        2.1.6 地位提高
    2.2 外商研发投资对长三角的影响
        2.2.1 正向效应
        2.2.2 逆向效应
    2.3 长三角吸引外资研发的优势分析
        2.3.1 硬件优势
        2.3.2 软件优势
3 长三角与跨国公司的博弈
    3.1 关于博弈的基本假定
        3.1.1 博弈理论
        3.1.2 博弈的基本假定
    3.2 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2.1 策略选择模型
        3.2.2 双方的博弈能力
        3.2.3 激励政策效果分析
4 长三角三地间的引资竞合博弈
    4.1 长三角内部竞争博弈
        4.1.1 引资“囚徒困境”
        4.1.2 斯坦克尔伯格博弈模型
        4.1.3 引资竞争的原因分析
        4.1.4 过度竞争导致的问题
    4.2 区域合作的理性选择
        4.2.1 区域合作的现实需要
        4.2.2 合作博弈的策略选择
        4.2.3 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
5 国外引资经验借鉴与长三角策略安排
    5.1 韩国与新加坡的引资经验
        5.1.1 韩国的引资策略
        5.1.2 新加坡的引资策略
        5.1.3 小结
    5.2 长三角吸引外商研发投资的策略
        5.2.1 优化区域协调
        5.2.2 完善引资相关政策
        5.2.3 鼓励国内研发
        5.2.4 加大政府投入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究与开发机构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及其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机构的动因分析
2、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机构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3、我国应对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的对策

(5)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概述
    1.1 跨国公司的概念
        1.1.1 跨国公司的涵义
        1.1.2 跨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1.2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
        1.2.1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
        1.2.2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优势
第二章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现状
    2.1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2.2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方式
    2.3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规模
    2.4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结构
        2.4.1 投资来源结构
        2.4.2 投资分配结构
    2.5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布局
第三章 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比较借鉴
    3.1 跨国公司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比较
    3.2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规模的比较
    3.3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结构的比较
        3.3.1 投资来源结构的比较
        3.3.2 投资分配结构的比较
    3.5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布局的比较
    3.6 引资政策
第四章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4.1 积极作用
        4.1.1 重要的资金来源
        4.1.2 改善资产质量
        4.1.3 增加出口和改善出口商品结构
        4.1.4 促进技术进步和提升产业结构
        4.1.5 增加就业
        4.1.6 带来先进管理经验,培养大量人员
        4.1.7 激活国内企业,促进体制转换
    4.2 负面影响
        4.2.1 侵蚀国有资产
        4.2.2 冲击民族工业发展
        4.2.3 外商实施品牌替代,中国品牌大量流失
        4.2.4 技术转让问题
        4.2.5 人才流动不平衡
第五章 进一步引进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对策和建议
    5.1 加强宏观管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5.2 针对外方增资扩股,保值增值国有资产的对策
    5.3 积极扶持国产品牌,保护民族工业
    5.4 提高引进外资技术含量的对策
    5.5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对策
    5.6 利用外资调整产业结构的对策
    5.7 利用外资调整地区经济结构的对策
参考文献
致谢

(6)招商引资论(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论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
    1.2 本课题研究动态
        1.2.1 外商投资理论基础
        1.2.2 招商引资的效应研究
        1.2.3 评价
    1.3 研究方法与基本结构
    1.4 论文研究主要创新点
2 招商引资历史沿革及相关范畴解析
    2.1 招商引资的历史沿革
        2.1.1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之前的招商引资
        2.1.2 第二阶段——中国近代的招商引资(1840年—1949年)
        2.1.3 第三阶段——建国后的招商引资
        2.1.4 我国各阶段招商引资的特点比较
    2.2 招商引资概念释解
        2.2.1 招商引资概念解析
        2.2.2 招商引资与利用外资的比较分析
    2.3 招商引资的基本类型
        2.3.1 招商引资分类的意义
        2.3.2 招商引资分类的标准
        2.3.3 招商引资具体分类
    2.4 我国招商引资的特点分析
        2.4.1 我国外资招商的特点
        2.4.2 我国内资招商呈现的特点
3 招商引资的理论思考
    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招商引资的理论贡献
        3.1.1 马克思区域平均利润率——招商引资的主要理论基础
        3.1.2 经典作家关于招商引资条件的论述
        3.1.3 经典作家关于招商引资的形式的概括
        3.1.4 典作家关于招商引资意义的阐述
    3.2 现代西方招商引资理论述评
        3.2.1 投资者对外投资的理论基础
        3.2.2 招商者吸引外资的理论基础
    3.3 新中国领导人的招商引资思想
        3.3.1 毛泽东的招商引资思想
        3.3.2 邓小平招商引资思想
        3.3.3 江泽民招商引资思想
4 招商引资集成主体
    4.1 政府规制主体
        4.1.1 政府规制与招商引资
        4.1.2 政府主体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
        4.1.3 政府主体的负面效应及原因
        4.1.4 政府规制主体的职能定位及转变
    4.2 企业核心主体
        4.2.1 企业的内涵及特征
        4.2.2 企业—招商引资的核心主体
        4.2.3 企业作为招商引资核心主体的新思路
    4.3 开发区媒介主体
        4.3.1 开发区依托的理论内涵
        4.3.2 开发区媒介主体的特点
        4.3.3 开发区媒介主体的职能
        4.3.4 开发区招商引资经济动机分析——以四川某开发区为例
5 招商引资与经济发展
    5.1 招商引资与经济增长
        5.1.1 招商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5.1.2 招商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5.1.3 招商引资对国内消费的影响
        5.1.4 招商引资对净出口的影响
    5.2 招商引资与技术进步
        5.2.1 外商投资的技术意义
        5.2.2 招商引资促进技术进步的理论研讨
        5.2.3 招商引资促进技术进步的效应分析
        5.2.4 招商引资中技术进步的主要缺陷
    5.3 招商引资与经济体制
        5.3.1 招商引资对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影响
        5.3.2 招商引资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影响
        5.3.3 招商引资对企业制度的影响
        5.3.4 外商投资对经济体制变迁的拉动效应
6 招商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抉择
    6.1 招商引资对优化产业结构的总体影响
        6.1.1 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的机理研究
        6.1.2 招商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作用
        6.1.3 招商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障碍评析
    6.2 招商引资产业导向的分析
        6.2.1 外商投资在我国的产业分布现状
        6.2.2 外商投资方向选择与我国引资目标错位的原因分析
        6.2.3 加大对外资的导向力度,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6.3 开发区的产业特色抉择
        6.3.1 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的产业问题
        6.3.2 开发区产业特色的政策建议
7 招商引资的环境塑造
    7.1 招商引资环境的内涵
        7.1.1 招商引资环境的涵义
        7.1.2 招商引资环境的分类
        7.1.3 招商引资环境的主要内容
    7.2 招商引资环境评价
        7.2.1 等级评分法
        7.2.2 因素评分法
        7.2.3 “冷热国”对比法
        7.2.4 投资环境准数法
        7.2.5 多因素加权法
        7.2.6 关键因素评价法
        7.2.7 动态分析法
        7.2.8 我国大陆投资环境的评估
    7.3 我国招商引资环境的现状及问题
        7.3.1 我国投资环境的状况
        7.3.2 我国招商引资环境存在的问题
    7.4 治理和完善我国的招商引资环境
        7.4.1 塑造招商引资环境的原则
        7.4.2 塑造招商引资环境的举措
8 招商引资的风险与防范
    8.1 招商引资风险的涵义及类型
        8.1.1 招商引资风险的涵义
        8.1.2 招商引资风险的类型
    8.2 招商引资的政治风险与防范
        8.2.1 政治风险内涵
        8.2.2 我国招商引资中的政治风险
        8.2.3 招商引资中政治风险的防范
    8.3 招商引资的经济风险与防范
        8.3.1 招商引资经济风险的涵义
        8.3.2 利用外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8.3.3 招商引资经济风险的防范
    8.4 利用外资与中国产业安全问题评析
        8.4.1 国内学者对国家产业安全内涵相关争鸣评析
        8.4.2 利用外资对中国产业安全的影响评价
        8.4.3 国际产业安全的理论与实践
        8.4.4 维护我国产业安全的对策与举措
    8.5 金融业利用外资的风险与防范
        8.5.1 关于金融安全内涵的各种学术观点
        8.5.2 招商引资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8.5.3 招商引资金融风险的防范
9 招商引资制度安排与创新——以开发区为例
    9.1 开发区:一种典型的招商引资制度安排
        9.1.1 开发区的定义及历程
        9.1.2 关于开发区的制度安排述评
        9.1.3 开发区制度安排的效率
        9.1.4 开发区制度安排的国际比较
        9.1.5 我国开发区管理模式
    9.2 开发区招商引资制度设置的时弊
        9.2.1 我国开发区制度时弊形成的背景
        9.2.2 中国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弊端
        9.2.3 开发区“三农”制度存在的问题
        9.2.4 开发区招商引资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
    9.3 开发区招商引资制度创新的取向
        9.3.1 开发区招商引资体制创新的基本原则
        9.3.2 开发区招商引资管理体制的创新
        9.3.3 开发区招商引资“三农”制度的创新
        9.3.4 开发区招商引资土地制度的创新
        9.3.5 开发区招商引资法律制度的创新
        9.3.6 开发区招商引资的退出制度的创新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技成果简介
声明
致谢

(8)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言
    一、 外商直接投资的定义
    二、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
    第一节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
        一、 来源结构正趋向于多元化发展
        二、 外商直接投资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
        三、 以合资经营为主,向外商独资经营转化
        四、 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大型化
        五、 外商直接投资结构向第二产业倾斜
第三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正效应
    第一节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
        一、 重要的资金来源
        二、 改善资产质量
        三、 增加出口和改善出口商品结构
        四、 促进技术进步和优化产业结构
        五、 增加就业
        六、 带来先进管理经验,培养大量人员
    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促进效应
        一、 促进我国的市场化改革
        二、 促进我国经济的国际化步伐
第四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效应
    第一节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负效应
        一、 侵蚀国有资产
        二、 冲击民族工业发展
        三、 外商实施品牌替代,中国名牌大量丧失
        四、 技术转让问题
        五、 人才流动不平衡
    第二节 如何正确地看待负效应
第五章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及我国利用FDI的趋势展望
    第一节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
        一、 加强宏观管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 针对外方增资扩股,保值增殖国有资产
        三、 积极扶持国产品牌,保护民族工业
        四、 提高引进外资技术含量
        五、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六、 利用外资调整产业结构
        七、 利用外资调整地区经济结构
    第二节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趋势展望
        一、 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二、 服务业吸收外资增长速度将快于工业部门
        三、 劳动密集型工业行业将继续成为外商投资企业比较集中的领域
        四、 跨国购并有望成为外商投资的新方式
        五、 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独资企业的比重将会明显上升
        六、 以中国国内为主要目标市场的外资企业将明显增加
        七、 外资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活动将由特殊经济区域向其他地区转移和扩大
        八、 外资企业逐步转变成为多元化的贸易方式
        九、 外资企业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十、 “巨无霸”型外商投资企业集团将会大量增加
参考文献
后记

(10)产业空洞化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产业空洞化的涵义
二、产业空洞化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产业空洞化的负面影。——一种片面的观点[2]
    (二)产业空洞化负面影响评析
        1. 产业空洞化是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性规律
        2. 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与贸易逆差无直接关系
        3. 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输出国的就业机会影响很小
        4. 对外直接投资增强了投资输出国的国际竞争力
四、产业空洞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
    (一)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比较
    (二)对外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发展的影响
        1. 跨国直接投资企业采用的技术水平分析
        2. 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对技术进步的分析
        (1)造成我国科技人才的大量流失。
        (2)进一步加强了技术垄断与技术转移限制。
        (3)我国企业的逆向技术扩散现象严重。
        (4)我国企业将丧失参与国际竞争的技术比较优势。
        3. 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的比较分析
五、结论

四、国产化是立身之本──上海贝尔的国产化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 [1]架构创新、生态位优化与后发企业的跨越式赶超——基于比亚迪、联发科、华为、振华重工创新实践的理论探索[J]. 朱瑞博,刘志阳,刘芸. 管理世界, 2011(07)
  • [2]长三角吸引外商研发投资的博弈分析[D]. 宋金晔. 南京理工大学, 2008(01)
  • [3]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及应对措施[J]. 邹乐意,张先林.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10)
  • [4]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究与开发机构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及其应对措施[J]. 邹乐意.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04(03)
  • [5]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研究[D]. 黄韵玲. 武汉理工大学, 2004(03)
  • [6]招商引资论[D]. 祝年贵. 四川大学, 2004(02)
  • [7]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分析[J]. 唐正康.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3(06)
  • [8]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效应分析[D]. 王蕾. 东北财经大学, 2003(03)
  • [9]复杂产品技术能力成长的路径依赖——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例[J]. 杨志刚,吴贵生. 科研管理, 2003(06)
  • [10]产业空洞化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 杜鹏,韩福荣.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

标签:;  ;  ;  ;  ;  

本土化是立身之本——上海贝尔的本土化之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