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编辑的信息意识

现代编辑的信息意识

一、现代编辑的信息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平,姬建敏[1](2022)在《论王华良编辑学研究的特色》文中研究说明王华良是我国投入编辑学研究比较早的代表人物之一,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影响的学者型编辑。他的编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编辑学基本理论和编辑工作等领域,其特色是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出发,研究编辑概念、编辑起源、编辑学基本规律等核心理论问题,融哲理性、思想性于一体;研究编辑意识、编辑劳动、编辑选题与审稿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学理性与创新性结合紧密。他对编辑概念的界定、编辑本质的探讨以及与之相关的编辑中心论、编辑中介论,在编辑学理论建构和编辑学学科发展中颇具影响。

周国清,胡戈特[2](2021)在《多元变革语境下的编辑主体观——从“为人作嫁”谈起》文中认为"为人作嫁"隐喻并逐步构建一种传统意义上的编辑价值取向:面向社会的服务意识,隐匿创造的智慧输出,贴心实意的情感忠诚,甘为人梯的职业取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计名利的无我奉献。而随着编辑环境急剧变化,编辑手段现代化挑战编辑主体的价值追求,出版发展产业化考量编辑主体的"为他"意识,载体形式多样化呼唤编辑主体新的职业素养,编辑职业大众化冲击主体角色认同,受众需求多元化检验编辑主体自我适应性。在此多元变革语境下,编辑主体必须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规律,深入认识"为人作嫁"的现代价值,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持续彰显职业精神,用心拓展作为领域,广泛挖掘创意空间,在现实编辑活动中激活新效能,实现新超越。

教育部办公厅[3](2021)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职成厅函[202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指导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部组织研制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和《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陈玉婷[4](2021)在《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基本理念要求和目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下,将学科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充分整合、倡导多元化教学方式是目前教育教学所向。视频资源作为一种现代媒体已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其课堂应用优势日渐明显,与其相关的研究层出不穷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教师收集并将视频引进课堂并不困难,但需要教师进行思考和探索的是使用何种方法和策略可以将视频资源在课堂中的应用价值达到最大化,以此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加大对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和深度,探讨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和建议,从而促使视频资源与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效果达到最优化,以便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三大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通过研究背景和国内外就视频资源辅助课堂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整理归纳本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确定研究范围和研究主体;再通过文献研究法进行相关概念界定,梳理视频资源特点和应用优势,基于经验之塔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为视频资源与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相融合建立联系,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二部分,针对初中师生就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现状展开问卷调查,将所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根据所呈现出的调查现象和结果提出视频资源与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应用策略和建议。第三部分,通过教学实践研究从学生学业成绩和课堂表现两方面探索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价值,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本文提出的应用策略进行授课,以此验证本文提出的应用策略的可行性,让本文提出的应用策略和建议更具实践意义,提高其可信度。通过三个部分本文明确了合理运用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具有积极且正向的辅助作用,具体表现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学习行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提出了视频资源课前、课中和课后应用策略以及筛选、获取和加工处理视频的相关建议。总的来说,本研究结合教学实际旨在能让初中生物学课堂应用视频逐渐成为一套完整且常态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不仅让学生能轻松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将其迁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有效落实对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马秀萍[5](2021)在《论融媒体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的提升》文中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新闻媒体传播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类新媒体不断涌现,并逐渐占据了新闻领域重头比例。在这种形式下,新闻媒体要想持续发展,稳住地位,就必须要对自身经营方式进行创新,在编辑资料时要具备现代化意识,通过提高创新和融合能力促进自身发展,推动新闻编辑工作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对基于现代融媒体环境下,对新闻编辑工作展开讨论,并就如何实现编辑创新,提高新闻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能力提出相关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一些帮助。

周畅[6](2018)在《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信息时代、知识时代背景下,出版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编辑人员是出版企业的立社之本,编辑这个古老的职业被赋予新的时代要求和内涵。新媒体编辑需要怎样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其是否能够在相应的岗位上创造出较高的绩效,以往基于智力因素的人才测评体系明显无法满足现代出版企业的需要,因此以职业胜任需求出发的胜任力理论应运而生并得到蓬勃发展。胜任力是研究新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理论与方法,它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有效的工具。相比其他行业领域,国内编辑领域胜任力理论研究较少,对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的研究更是极度缺乏。因此本文将国外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结合国内新媒体编辑工作实践,创造性地构建我国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模型基础。胜任力一直是业界热点研究课题。最近几十年间,国外学者对胜任力理论、模型建构、应用与实践方面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取得大量优秀成果。但是关于我国编辑胜任力尤其是我国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研究却少之又少。出版业是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文明传承和文化导向的社会责任。人力资源是出版业生存发展之最宝贵、最基本、最具决定意义的资源。我国编辑出版人才战略已纳入国家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全面规划。新媒体编辑是整个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出版业人力资源的新兴力量,其编辑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直接影响出版业转型升级发展。因此构建适合时代发展的我国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并使之在出版企业编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发挥效用,成为一项迫切的研究课题。本文以胜任力、工作分析、新媒介素养等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结合我国目前出版产业发展形势和新媒体编辑工作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原始数据加以分析,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并对其进行验证。随后结合当前出版企业新媒体编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人才招聘与选拔、绩效管理、业务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人才盘点等方面进行实际应用研究。本文研究发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由3个维度18个胜任力特征所组成。三个维度具体为人格特质与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新媒介素养。其中人格特质与职业素质包含9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即坚持、抗压性、成就感、注重细节、自控、灵活性、诚实可靠、积极倾听、主动学习。专业能力包含6个胜任特征要素,即口头理解、思维创造力、书面表达、制作与推广、广泛涉猎、领导力。新媒介素养包含3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即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新媒体质量把控能力、新媒体内容加工制作能力。数字出版编辑胜任力模型由3个维度13个胜任力特征构成。三个维度具体为人格特质与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新媒介素养。其中人格特质与职业素质包含6个胜任力特征要素:主动学习、信息组织能力、积极倾听、批判思维、时间管理、诚实可靠。专业能力包含4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口头理解、想象力、思维创造力和书面表达。新媒介素养包含3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即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新媒体质量把控能力和新媒体内容加工制作能力。网络编辑胜任力模型由3个维度11个胜任力特征构成。三个维度具体为职业素质、人格特质和新媒介素养。职业素质包含4个胜任力特征要素:领导力、协调能力、时间管理和主动性。人格特质包含4个胜任力特征要素:自控、抗压性、坚持和成就。新媒介素养包含3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即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新媒体质量把控能力和新媒体内容加工制作能力。本文认为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能够以能力发展为核心,将组织愿景、价值观念、企业文化、经营战略等现代化管理理念,真正有效地转化为每一位员工的行为习惯。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在人员招聘与甄选、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组织人才盘点等方面可以起到巨大作用。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可以贯穿于出版企业新媒体编辑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它为出版企业新媒体编辑职前教育与测评、人才选拔与培养、职业规划与设计、岗位考核与激励、组织人才盘点等各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技术工具,成为现代新媒体编辑管理的新基点。

张炯[7](2017)在《中国童书出版编辑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童书出版一直是出版产业中活力最强、潜力最大的一个板块,被称作“永远的朝阳产业”。近年来,随着儿童阅读受关注度的提高,儿童阅读需求持续增长,童书出版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激烈的竞争环境。为了抢占市场,童书界重复出版、跟风出版的现象比比皆是。童书出版的健康发展需要从出版的源头进行把控,需要以编辑力的提升为基础。童书编辑作为童书选题的策划人、童书质量的把关人、童书阅读的引导人,如何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儿童提供优质的阅读内容和服务,如何在童书出版活动中形成并提升编辑力,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全民阅读和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双重背景下,立足于编辑学的专业视角,结合国内外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文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围绕童书出版的流程与特点,对中国童书出版编辑力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首先,对本文涉及的重要概念,如儿童、童书、编辑力等进行界定,揭示了童书出版编辑力的内涵、特征、构成和作用,阐述了童书出版编辑力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将童书出版编辑力形成的因素分为内生影响因素和外部驱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其中,童书编辑的自我角色认同、知识结构、思想意识和职业道德等,是编辑力形成的内生影响因素;文化政策环境、国际竞争环境、数字新媒体环境的变化以及童书产业健康发展的目标,是编辑力形成的外部驱动因素。再次,在归纳童书出版编辑力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炼出童书出版编辑力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从微观编辑力、中观编辑力和宏观编辑力三个层面构建童书出版编辑力分析体系与评价体系。最后,分别针对童书编辑个体、童书出版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提出了编辑力提升的策略与方法,从而为我国童书出版产业发展和儿童阅读推广提供参考。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本文在编辑力一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童书出版这一特定对象,对童书出版编辑力的内涵、特征、构成等进行系统梳理,丰富了编辑学的研究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出版学的理论研究范畴。从实践价值看,分析我国童书出版编辑力的形成因素与提升途径,不仅有助于童书编辑强化自身素质,提高个人编辑力水平,而且有助于童书出版企业将编辑力作为核心竞争力,从管理层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编辑实力,促进我国童书出版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吕棣[8](2012)在《解析编辑的现代化意识和能力素养——对编辑角色与工作的现代化转型再思考》文中研究指明编辑主观意识、能力素养及工作方式的现代化构成了编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编辑意识和能力素养的现代化又是编辑角色和工作现代化转型最根本的内在动因和动力。鉴于此,只有不断强化和提高编辑的现代化意识和能力素养,才可使位居出版工作前沿与核心的编辑和编辑工作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出版业发展的更高要求。

王敏[9](2007)在《现代编辑理念下编辑意识的建立》文中提出本文在分析编辑以及现代编辑不同理念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编辑意识转变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从横向回顾与纵向前瞻的角度,深入阐述了现代编辑意识的建立。

张蕊,陈林松[10](2006)在《谈高职院校学报编辑的信息意识》文中研究表明信息意识是集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群体意识于一体的具有信息功能而形成的理念或映象。高职院校学报编辑的信息意识,表现在政治层面上是弘扬主旋律,具有政治敏感性;表现在文化层面上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具有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学术层面上是弘扬创新精神,具有精品意识。要研究编辑学,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刊质量与水平。

二、现代编辑的信息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编辑的信息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1)论王华良编辑学研究的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出发探讨编辑学基本理论问题
    (一)编辑概念的廓清与界定
    (二)编辑起源的辨析与探寻
    (三)编辑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的评述和论说
    (四)编辑活动基本规律和基本矛盾及其本质属性的垦拓与型构
二、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探讨编辑主体和编辑工作
    (一)对编辑主体的探索与考量
    (二)对编辑工作的总结与分析
三、鲜明的理论色彩,强烈的问题意识
    (一)起步早,涉猎广,学理性明显
    (二)重实务,接地气,现实性突出

(2)多元变革语境下的编辑主体观——从“为人作嫁”谈起(论文提纲范文)

一、“为人作嫁”的编辑学隐喻及其研究取向
    (一)“为人作嫁”引入编辑学
    (二)作嫁衣与作编辑
    (三)编辑“为人作嫁”的研究取向
二、“为人作嫁”蕴含的编辑价值取向
    (一)面向社会的服务意识
    (二)隐匿创造的智慧输出
    (三)贴心实意的情感忠诚
    (四)甘为人梯的职业取向
    (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六)不计名利的无我奉献
三、多元变革语境对编辑主体价值取向的挑战
    (一)编辑手段现代化挑战编辑主体的价值追求
    (二)出版发展产业化考量编辑主体的“为他”意识
    (三)载体形式多样化呼唤编辑主体新的职业素养
    (四)编辑职业大众化冲击主体角色认同
    (五)受众需求多元化检验编辑主体自我适应性
四、在现实编辑活动中激活编辑主体新效能
    (一)深入认识“为人作嫁”的现代价值
    (二)不断提升“为人作嫁”的自我能力
    (三)持续彰显“为人作嫁”的职业精神
    (四)用心拓展“为人作嫁”的作为领域
    (五)广泛挖掘“为人作嫁”的创意空间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1.职场涉外沟通
        2.多元文化交流
        3.语言思维提升
        4.自主学习完善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四、课程内容
        (一)基础模块
        1.主题类别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2.语篇类型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3.语言知识
        (1)词汇知识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2)语法知识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3)语篇知识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4)语用知识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4.文化知识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5.职业英语技能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6.语言学习策略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二)拓展模块
    五、学业质量
    六、课程实施
        (一)教学要求
        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
        2.落实核心素养,贯穿英语课程教学全过程
        3.突出职业特色,加强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4.提升信息素养,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5.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与个性化发展
        (二)学业水平评价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学业水平评价
        2.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3.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多重功能
        (三)教材编写要求
        1.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学科核心素养
        2.体现职业特色,遵循语言学习规律
        3.优化教材编写队伍,注重编写质量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文本资源
        2.数字化资源
        3.教学设备资源
        4.特色资源
        (五)教师发展
        1.基本要求
        2.专业提升
        3.团队建设
        (六)教学管理
    附录词汇表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任务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1.信息意识
        2.计算思维
        3.数字化创新与发展
        4.信息社会责任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一)课程模块
        (二)学时安排
    四、课程内容
        (一)基础模块
        1.文档处理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2.电子表格处理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3.演示文稿制作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4.信息检索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5.新一代信息技术概述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6.信息素养与社会责任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二)拓展模块
        1.信息安全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2.项目管理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3.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4.程序设计基础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5.大数据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6.人工智能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7.云计算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8.现代通信技术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9.物联网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10.数字媒体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11.虚拟现实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12.区块链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水平
    六、课程实施
        (一)教学要求
        1.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的教育
        2.突出技能,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3.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学业水平评价
        (三)教材编写要求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环境创设
        (五)教师团队建设
        (六)对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
    附录
        教学设备设施配备要求
        一、信息技术教学机房设备设施配备要求(基础模块教学必配)
        二、信息技术综合实训室设备设施配备要求(可根据拓展模块教学需要选配)

(4)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1.1.3 初中生物学学科性质的需求
        1.1.4 “教与学”面临的共同诉求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分析法
        1.6.2 问卷调查法
        1.6.3 统计分析法
        1.6.4 教育观察法
        1.6.5 行动研究法
    1.7 研究思路
    1.8 研究创新
2 初中生物学视频资源相关概述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课程资源
        2.1.2 教学资源
        2.1.3 视频资源
    2.2 初中生物学视频资源特点
        2.2.1 直观形象性
        2.2.2 开放共享性
        2.2.3 再现与穿越性
        2.2.4 富有感染性
    2.3 初中生物学视频资源教学作用
        2.3.1 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3.2 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2.3.3 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2.3.4 指导实验演示,实现有效实验教学
        2.3.5 增添课堂趣味,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2.4 研究理论基础
        2.4.1 经验之塔理论
        2.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3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3 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说明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问卷的结构设置
        3.1.4 问卷发放与回收
        3.1.5 问卷信效度分析
    3.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2.1 教师个人基本信息分析
        3.2.2 教师使用视频资源的基本情况分析
        3.2.3 教师对视频资源课堂应用态度分析
        3.2.4 教师对视频资源课堂应用效果分析
        3.2.5 教师对视频资源课堂应用阶段分析
        3.2.6 影响教师应用视频资源的因素分析
    3.3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3.1 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分析
        3.3.2 学生就视频资源学习基本情况分析
        3.3.3 学生就视频资源课堂应用兴趣分析
        3.3.4 学生就视频资源课堂应用效果分析
    3.4 调查结论
        3.4.1 师生对视频资源辅助教学持肯定态度
        3.4.2 视频资源辅助课堂教学效果显着
        3.4.3 视频资源的选择具有一定局限性
        3.4.4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为薄弱
4 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与建议
    4.1 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应用视频资源策略
        4.1.1 课前精心选取优质视频资源
        4.1.2 课中精确把握视频播放策略
        4.1.3 课后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
    4.2 生物学视频资源筛选建议
        4.2.1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的教育性
        4.2.2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的科学性
        4.2.3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的代表性
        4.2.4 筛选视频时注重视频与时俱进
        4.2.5 筛选视频时注重学生“主体性”
    4.3 生物学视频资源获取途径建议
        4.3.1 教材配套的光盘资源
        4.3.2 自行录制
        4.3.3 网络下载
    4.4 生物学视频资源加工处理建议
        4.4.1 视频资源的下载
        4.4.2 视频资源的格式转换
        4.4.3 视频资源的剪辑截取
        4.4.4 视频资源的录屏软件
        4.4.5 视频资源的编辑制作
5 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5.1 实践目的
    5.2 实践对象
    5.3 实践思路
    5.4 实践案例设计
        5.4.1 实践内容选择
        5.4.2 编写教学设计
    5.5 实践实施过程
        5.5.1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部分实施片段
        5.5.2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1 课时)》部分实施片段
        5.5.3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第2 课时)》部分实施片段
    5.6 实践结果分析
        5.6.1 学业成绩分析
        5.6.2 课堂观察分析
    5.7 实践结论
        5.7.1 合理运用视频资源能提升学生学业成绩
        5.7.2 合理运用视频资源能提高学生逻辑思维
        5.7.3 视频资源能提高学生课堂互动和参与度
6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二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三 课堂观察量表
    附录四 对照班和实验班后测成绩统计表
    附录五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教学设计
    附录六 部分课堂观察量表记录图片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5)论融媒体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的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融媒体时代下新闻媒体基本概述
三、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所遇到的问题
    (一)新闻编辑环境变化问题
    (二)新闻编辑内涵变化问题
    (三)新闻编辑流程问题
四、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提升编辑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转型意识
    (二)转变新闻编辑思维
    (三)强化创新意识
    (四)重视编辑内容的创新
    (五)灵活使用多种新媒体工具
五、结语

(6)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新媒体编辑的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的研究
        1.2.3 我国编辑领域胜任力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2.1 理论基础
        2.1.1 胜任力理论
        2.1.2 工作分析理论
        2.1.3 新媒介素养理论
    2.2 本文研究框架
3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要素的确定
    3.1 新媒介素养视角下的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
    3.2 O*NET工作分析导出的胜任力特征
    3.3 基于网络招聘信息的数据补充
    3.4 新媒体编辑胜任特征要素的最终确立
4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4.1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预试
        4.1.1 预试模型的建立
        4.1.2 预试模型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4.2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建立
    4.3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验证
5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分析与讨论
    5.1 问卷样本数据基本情况
    5.2 新媒体编辑与传统编辑胜任力差异
    5.3 不同工作类别的新媒体编辑胜任力差异
        5.3.1 数字出版编辑胜任力
        5.3.2 网络编辑胜任力
    5.4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5.4.1 同性别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5.4.2 不同工作年限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5.4.3 不同工作类别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5.4.4 不同工作职务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5.4.5 不同职称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5.4.6 不同学历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6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6.1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6.2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招聘与甄选
        6.2.1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招聘与选拔的优势
        6.2.2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招聘与甄选体系建设
    6.3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绩效管理
        6.3.1 我国出版企业新媒体编辑绩效管理的难点和困境
        6.3.2 基于胜任力模型新媒体编辑绩效管理的优势
        6.3.3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绩效管理体系
    6.4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业务培训
        6.4.1 我国新媒体编辑业务培训存在的问题
        6.4.2 基于胜任力模型新媒体编辑业务培训的优势
        6.4.3 基于胜任力模型新媒体编辑业务培训体系的建立
    6.5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职业生涯规划
        6.5.1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职业生涯规划的优势
        6.5.2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的建立
    6.6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组织人才盘点
        6.6.1 基于胜任力模型新媒体编辑人才盘点的优势
        6.6.2 基于胜任力模型新媒体编辑人才盘点机制
    6.7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7 总结与讨论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本文创新之处
    7.3 本文的不足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7)中国童书出版编辑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儿童阅读推广已成为社会共识
        1.1.2 童书出版是我国出版业活力最强的板块
        1.1.3 童书出版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价值
    1.3 研究现状
        1.3.1 童书出版研究
        1.3.2 编辑力与童书编辑研究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概念界定
        1.6.1 儿童及童书
        1.6.2 少儿出版、少儿图书出版与童书出版
        1.6.3 编辑与编辑力
2 童书出版编辑力概述
    2.1 编辑力的基本理论问题
        2.1.1 编辑力的内涵
        2.1.2 编辑力的特征
        2.1.3 编辑力的构成
    2.2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内涵
    2.3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特征
    2.4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构成
        2.4.1 微观层面的童书编辑能力
        2.4.2 中观层面的童书编辑竞争力
        2.4.3 宏观层面的童书编辑影响力
    2.5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作用
        2.5.1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微观作用
        2.5.2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中观作用
        2.5.3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宏观作用
3 童书出版编辑力形成的内外因素
    3.1 童书出版编辑力形成的内生影响因素
        3.1.1 童书编辑的自我角色认同
        3.1.2 童书编辑的多元知识结构
        3.1.3 童书编辑的多样思想意识
        3.1.4 童书编辑的道德法律修养
    3.2 童书出版编辑力形成的外部驱动因素
        3.2.1 文化政策环境与儿童阅读状况发生变化
        3.2.2 国际化竞争环境给童书编辑提出新要求
        3.2.3 数字新媒体环境促使童书编辑能力升级
        3.2.4 日益复杂的童书出版环境需要规范引导
4 童书出版编辑力体系构建
    4.1 童书出版编辑力体系构建的思路与原则
        4.1.1 童书出版编辑力体系的构建思路
        4.1.2 童书出版编辑力体系的构建原则
    4.2 童书出版编辑力体系构建的方法
        4.2.1 相关模型构建理论及其方法
        4.2.2 童书出版编辑力体系的构建方法
    4.3 童书出版编辑力分析体系的构建
        4.3.1 童书出版编辑力分析体系的构成要素
        4.3.2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生成路径与分析框架
        4.3.3 童书出版编辑力的调查样本与数据分析
        4.3.4 童书出版编辑力分析体系的运用
    4.4 童书出版编辑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4.4.1 童书出版微观编辑力评价
        4.4.2 童书出版中观编辑力评价
        4.4.3 童书出版宏观编辑力评价
5 童书出版编辑力提升策略
    5.1 童书编辑个体层面的编辑力提升策略
        5.1.1 全面了解童书特性及童书创作者
        5.1.2 充分考虑受众需求提高服务水平
        5.1.3 提高市场感知力及童书策划能力
        5.1.4 具备富有童趣的艺术加工创造力
        5.1.5 培养适应新媒体的营销宣传能力
    5.2 出版机构层面的童书出版编辑力提升策略
        5.2.1 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促进编辑力的提升
        5.2.2 重视编辑人才培养与加强编辑团队建设
        5.2.3 构建童书质量管理与编辑考核评价体系
    5.3 政府管理层面的童书出版编辑力提升策略
        5.3.1 营造良好的儿童阅读及童书出版环境
        5.3.2 加强童书出版产业政策引导与扶持
        5.3.3 培养新形势下的童书编辑专业人才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与的学术科研项目
    参加的国际学术交流
附录 童书编辑人员调查问卷
后记

(8)解析编辑的现代化意识和能力素养——对编辑角色与工作的现代化转型再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 编辑的现代化意识分析
    1.开放意识。
    2.信息意识。
    3.前瞻意识。
    4.创新意识。
    5.服务意识。
    6.市场意识。
    7.版权保护意识。
二 对编辑的现代化能力素养分析
    1.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
    2.现代化学识修养和技能。
    3.现代化信息素养。
    4.创造性思维能力素养。
    5.超前判断和预知能力素养。
三 强化、提高编辑现代化意识和能力素养的途径及重大现实意义
    (一)强化、提高编辑现代化意识和能力素养的途径
        1. 开放意识先行,实现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转型。
        2.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3. 重视学习现代高科技手段在编辑工作中的实际运用。
        4.应着重培养、强化现代编辑对信息的感受能力和捕捉能力。
        5.做好“两个打破和两个创造”,努力强化创造性思维能力素养。
        6. 以市场为导向,做好“消费者市场的调研分析工作”。
    (二)强化、提高编辑现代化意识及能力素养的现实意义

(10)谈高职院校学报编辑的信息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学报编辑的信息意识表现在政治层面上是弘扬主旋律, 具有政治敏感性
二、高职院校学报编辑的信息意识表现在文化层面上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具有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
    第一, 要弘扬民族精神, 维护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为弘扬中华优势文化提供价值支撑
    第二, 以先进文化为导向, 强化指导性理论的定向定位作用, 用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供理论支持
    第三, 以强化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为目标,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科研的方向, 提供思维方法的多元智能支撑
三、高职院校学报编辑的信息意识表现在学术层面上是弘扬创新精神, 具有精品意识
    第一, 要有自己的名栏
    第二, 要敢于研究支撑性理论和别人没涉及的理论空间, 不要因为你是高职院校的学报, 是内部资料性期刊, 就妄自菲薄, 不敢研究高深的理论
    第三, 要有现代期刊编辑的数据思维和规范意识
    第四, 要有开放意识, 善于吸收各院校学报的精华, 丰富自己的办刊能力
    第五, 要有学术 质量意识, 把栏目策划、版面设计、稿件加工、精细校对都要列入精品意识的范畴

四、现代编辑的信息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 [1]论王华良编辑学研究的特色[J]. 王建平,姬建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 [2]多元变革语境下的编辑主体观——从“为人作嫁”谈起[J]. 周国清,胡戈特. 中国编辑, 2021(07)
  •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J]. 教育部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1(06)
  • [4]视频资源辅助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D]. 陈玉婷.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论融媒体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的提升[J]. 马秀萍. 传媒论坛, 2021(11)
  • [6]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 周畅. 武汉大学, 2018(01)
  • [7]中国童书出版编辑力研究[D]. 张炯. 武汉大学, 2017(06)
  • [8]解析编辑的现代化意识和能力素养——对编辑角色与工作的现代化转型再思考[J]. 吕棣.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1)
  • [9]现代编辑理念下编辑意识的建立[J]. 王敏. 理论界, 2007(05)
  • [10]谈高职院校学报编辑的信息意识[J]. 张蕊,陈林松.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6(06)

标签:;  ;  ;  ;  ;  

现代编辑的信息意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