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贷款回收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

学生贷款回收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

一、学生贷款回收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广锐[1](2020)在《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下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以S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助学贷款,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推进实现教育公平目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与发达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体系和实践经验相比,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起步较晚,理论与实践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借款学生违约现象和风险管理始终是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这个基础理论出发,以S大学的国家助学贷款实践情况为研究视角,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实施情况进行局部考察和研究。根据S大学2010-2019年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数据,结合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调整情况,识别并归纳出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在风险分析环节,从政府、高校、银行、学生四个行为主体的角度分析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和风险分担,探索风险问题的成因,并对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两种贷款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种贷款方式操作流程中风险产生机理的异同点。最后对完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提出一些对策建议。政府方面,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和风险补偿机制,提高助学贷款代偿制度的资助效果,在教育成本分担和风险分担上发挥更大的主体作用。银行方面,建立科学有效的借款学生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不断完善贷款偿还机制,降低违约风险。高校方面,加强贷款工作的资源投入,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知识教育,加强贷款毕业生就业指导,增强学生诚信意识和贷款偿还能力,化解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学生方面,应提高个人金融知识水平,增强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锻炼自身综合实力,提高个人偿还能力,从主观因素方面降低违约风险。

谢泳雯[2](2019)在《中英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教育公平,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促进高等教育公平,我国对高等教育的资助需求日益凸显。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和贫困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实际功效已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要求,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何让每一个高校贫困生不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受教育机会的公平,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民众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英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是世界上发展较成熟和完善的资助政策,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的研究方法,对中英两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进行探究,探究并比较两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具体内容,分析两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特点,发现我国现行学生资助政策存在的问题,借鉴英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提出可行性建议,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工作顺利进行,使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获得国家资助,更好地完成学业。中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发展经历了形成期、探索改革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经过60多年的探索发展,现已建立起集“奖、助、贷、勤、补、免+绿色通道”于一体的多元混合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英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发展经历了形成期、改革期、成熟期,现建立了以“助学贷款为主,助学金为辅”的多元混合型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两国的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都经历了从“免费上大学”到“多元混合模式”的过程;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的过程。但两国的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资助形式有所不同。中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帮助。英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以助学贷款和助学金为主,助学贷款中的学费贷款和生活费贷款解决学生学费和学习期间的生活费问题,各种助学金,如生活补助金、残疾人津贴等为不同类型的大学生解决经济困难。两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在资助主体及对象、资助方式、助学贷款等方面都有异同。基于对中英两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内容的比较研究,发现两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中,中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有着多元化的资助模式,多样化的集资渠道,统一化的贷款额度和还款方式的特点。英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有着以助学贷款为主、助学金为辅的资助模式,助学贷款实行差异化的资助额度,人性化的还款模式,学生还款与税收部门挂钩等特点。我国现行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有:资助力度不足,还款制度不够完善,管理缺失导致出现公平问题,育人功能不够突出等问题。借鉴英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成功经验,我国应该加大资助力度,扩宽资助渠道;完善助学贷款的还款方式和资金回收机制;加强对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完善和管理;加强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的“育人功能”。以此思路不断探寻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今后的发展方向,促进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开展,促进高校贫困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为我国实现教育公平创造条件。

于基伯[3](2019)在《大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及其违约风险防范研究》文中指出国家助学贷款涉及学生、银行、高校、政府四大利益主体。就大学生而言,可以解决贫困大学生缴纳学费和住宿费困难的问题,支持其接受高等教育,顺利完成智力资本投资,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因此,国家助学贷款一经推出就深受大学生的欢迎。随着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不断健全、资助力度的不断增大、国家助学贷款申请额度提高和还款期限延长,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需求有可能超出了缴纳学费和住宿费的需求,形成过度需求。这部分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如何产生,怎样识别、防范,对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有什么影响,该如何进行预警和管理。研究这些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这一思想,在需求理论、过度自信理论、从众理论、计划行为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对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认知——产生申请意愿——形成申请需求——确定额度期限——发生申请行为——续贷申请确认——还款”的全过程综合分析了其表现、特征、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对违约风险的影响等,初步建构了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研究的理论框架。首先,本文将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的内涵定义为:在家庭经济支持的基础上,贫困大学生申请、获批、并承诺愿意按期还款的未受学费和住宿费的用途约束而用于其它支出的国家助学贷款需求。其直接表现为:一是申请者获得了较高的奖助学金或者有较高的勤工助学兼职收入,结合家庭的经济支持,在只需要少量的国家助学贷款甚至不需要国家助学贷款支付学费和住宿费的情况下,仍然按照政策规定许可的上限额度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二是申请者有支付学费和住宿费的能力而不缴费,把这部分资金挪作其它支出转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用获批后的国家助学贷款冲抵学费和住宿费。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过度需求具有非恶意性、非普遍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其次,分析了导致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产生的原因是大学生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决策中缺乏经济理性思维。第一,就政策认知阶段而言,学生不了解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未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形成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第二,就产生申请意愿而言,主动的过度需求,归结于学生的诚信问题;非主动的过度需求要受到认知、情绪情感的影响,即政策认知、偏好等影响。第三,就形成需求阶段而言,受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偏好大、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高、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数量多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容易对国家助学贷款产生过度需求。第四,就确定额度期限而言,一是对未来还款能力的高估;二是对贷款申请不能获得批准风险的补偿,即基于贷款后(事后)的边际收益作出判断,学生为了应对贷款不能获批的可能性,在确定贷款额度时倾向于申请较大额度的贷款。第五,就发生申请行为而言,一是大学生自己认为签订助学贷款合同时相关的决策已经完成,忽视了对以后年度助学贷款续贷申请额度调整的再思考;二是决策结果与申请的行为得到家长的支持;三是有可能受亲属、同学等其他相关者的影响。再次,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需求与申请助学贷款行为检验模型和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检验模型,运用江苏省8所高校来自全国25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大学生样本的调查数据,对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的存在情况进行了测度。实证研究发现:第一,贫困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存有普遍的需求。贫困生家庭中,家长的文化水平、人均收入水平、家庭接受非义务教育的人数对贫困大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需求和实际发生申请助学贷款行为均有正向影响,家庭拥有的固定资产价值对贫困大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需求和实际发生申请助学贷款行为均有负向影响。第二,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存有过度的需求。在校收入、替代贷款、贷款偏好、预期收入、申贷者数量、对助学贷款政策的认知等是贫困大学生形成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女性和非东部生源地区的贫困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对国家助学贷款的过度需求。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期限延长易导致过度需求。最后,本文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对违约风险的影响,评析了当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实践,构建了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违约风险综合防范体系,提出了防范政策建议。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会增大助学贷款违约风险。过度需求的助学贷款,改变了国家助学贷款的用途,形成道德风险。学生毕业后若收入偏低,收入不足以支付国家助学贷款本息,或因临时性支出过大导致无力偿还该期还款额度,会陷入还款能力过度自信的陷阱,形成实际还款能力低导致的违约。应构建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违约风险综合防范体系,更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理念帮助学生申请合适额度国家助学贷款,建立学生重要奖助等收入的备案制度,做好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生的家庭贫困情况、奖助学金及兼职收入情况的审查,以有效管理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的违约风险。强化政策宣讲、注重经济理性教育、开展助学贷款个体咨询、加强助学贷款信贷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防范过度需求行为。本文有图8幅,表36个,参考文献160篇。

孙涛[4](2018)在《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学生贷款研究综述》文中提出学生贷款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我国,学生贷款是伴随着1997年高校收费并轨与1999年高校扩招后贫困生数量急剧增长的需要而出现的,是维系高等教育公平、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保障。国内关于学生贷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之后,学界从五个方面对学生贷款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贫困生认定的学生贷款起点研究,立足于风险、担保与运行机制三个层面的学生贷款放贷研究,学生贷款的违约拖欠和偿还回收研究,学生贷款的政府责任研究,以及学生贷款的实施效应研究。先行研究为我国学生贷款政策的出台、实施与完善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也为后续大样本的实证调查奠定了研究基础。

刘新林[5](2016)在《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研究 ——以制度经济学为视角》文中研究说明最近几年,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推动得较快,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还不是十分理想,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国家助学贷款的覆盖面不全,国家助学贷款的金额满足率不太高,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额度偏小,国家助学贷款的开展在地区和校际之间不平衡。这些问题都说明,金融机构在国家助学贷款中存在“惜贷”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推高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拖欠和违约率,导致金融机构对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积极性不太高。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40%。如此多的青年在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开展好国家助学贷款,对于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究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推动国家助学贷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1999年开始,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开展一波三折,经历了探索阶段、展开阶段、发展阶段、停滞阶段、改革阶段、完善阶段六个时期。随着时间的增长,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经验越来越丰富,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日益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准公共物品,采取混合供给方式,即由商业银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政府提供财政补贴。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对贫困学生的资助,而贫困学生的偿债能力很低,不要求贫困学生提供担保,具有很大的风险。政府提供的补助仅限于利率优惠、还款期限优惠、贷款减免优惠,没有提高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率,保护金融机构的资金安全,金融机构对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积极性不太高。为了提高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率,保障金融机构发放的国家助学贷款资金的安全,提高金融机构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积极性,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顺利地开展,从我国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开始,就让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承担义务。随着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发展,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越来越多,到现在,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承担了催收义务、告知义务、接受联系义务、代偿义务、曝光附带义务等五项义务。我国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完善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在制度变迁上选择了强行性制度变迁的方式,采取迅速而果断的行动,一步到位地安排预期制度。由于制度变迁的方向不太明确,导致制度不断地变更,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对以往的政策予以调整。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频繁地发布命令和规章,相互之间难免不和谐,有的甚至前后矛盾,相互抵触。用人单位在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不具有制度的普适性、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制度实施机制的畅通性、其他相关制度安排实现其功能的完善性,并且效用递减得特别快。无论从动态方面讲,还是从静态方面讲,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效率都不太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负效率。这不但没有起到预期的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回收率提高的作用,甚至还起到了与预期相反的推高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和拖欠率的作用。为了保证所有需要国家助学贷款资助的学生都能得到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有必要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的义务予以检讨,重新设置用人单位在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重新设置的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义务,要起的一种重要作用,就是提高国家助学贷款的供给效率。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像我国一样,也承担义务。不过,在这些国家,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承担的义务,与我国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承担的义务不同,他们承担的是提供就业信息义务、代扣利息义务、代扣代缴义务、出具证明义务。在这些国家中,大多数国家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的义务只有一种,少数国家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的义务有两种。而且,这些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履行起来,都比较容易,不太难,费用不高,成本较低,负担不太重。国外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率高,与这些都息息相关。这些启示我们,让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承担义务,应当尽量少加重用人单位的负担,与提高国家助学贷款回收率紧紧挂钩,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我国国家助学贷款采取的是分期定额还款方式,这种还款方式一出台,就受到了广泛的诟病。分期定额还款方式无法使国家助学贷款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无法使国家助学贷款的正外部性有效内在化,无法使国家助学贷款的信息不对称得到改善,无法使对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厌恶得到克服,有强烈的变更需求。缓解国家助学贷款价格的上升,需要采取按收入比例还款方式;对个人所得税实行全额管理化,按收入比例还款方式制度上的障碍已经扫清;个人所得税征收技术的进步,具备了采取按收入比例还款方式的条件,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方式采取按收入比例还款的方式具备可行性。我国税务机关的征收组织早就已经覆盖了所有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区域,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税务机关基本上能够控制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风险,税务机关参与国家助学贷款回收的成本低,税务机关不仅应当参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而且应当以国家助学贷款回收机构身份的方式参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税务机关以国家助学贷款回收机构的身份参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机构不必负责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只负责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大大降低了发放国家助学贷款机构的管理成本。税务机关以国家助学贷款回收机构身份参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用人单位在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时,代扣代缴毕业生应当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为了保障到国家鼓励的地区和岗位工作的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资助的毕业生由国家代替偿还国家助学贷款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在毕业生申请国家代替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时,出具相应的证明材料。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承担代扣代缴义务和出具证明义务,原来在国家助学贷款中承担的催收义务、告知义务、接受联系义务、代偿义务、曝光附带义务可以废止。

刘国清[6](2012)在《基于ICL的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创新》文中研究指明ICL (Income contigent loan)是一种以未来收入一定比例偿还债务的信用贷款,被国内学者称为“按收入比例还款型”贷款。该贷款模式在国际上已被成功广泛用于学生贷款,其与高等教育投融资制度相结合,可实现在不增加学生家庭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比例,从而本文将探索基于ICL的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创新。首先基于地区差异化视角采用菲德模型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投资的经济总效益、溢出效应、相对要素生产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我国高等教育投融资的经济贡献作用现状,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地区差异显着,呈现中部地区最高、东部其次、西部最低的特征;高等教育对非高等教育部门的溢出效益呈现西部最高、中部其次、东部最低的特征,高等教育的溢出效应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表现为负相关;高等教育的相对要素生产力低于非高等教育部门。同时对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整体水平和构成进行地区差异化比较,发现经费投入与高等教育投资的溢出效益不相匹配,投入规模有限,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机制存在结构性问题,陷入融资瓶颈。与ICL相结合的高等教育融资创新存在优于传统模式的特点,本文试图构建基于ICL的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创新以突破我国现有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的融资瓶颈,为此需对ICL和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创新的国际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国际经验表明政府财政财力保障、完善的税收征集系统、良好的道德环境、较高的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等条件是成功实施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创新的重要条件。另外,国际失败经验表明管理和法律的先决条件、正确的实施步骤也是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是否成功实践的影响因素。基于ICL的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创新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其能否成功构建和实施的必要条件。本文分别从外部性理论、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理论、成本分担理论对其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理论论证,结论一致表明该融资创新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另外,结合国际实践经验,对我国推行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创新所具备的条件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初步具备实施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的条件。ICL是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创新的关键环节,决定其是否可持续有效运行。当前存在四种基本类型ICL,为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ICL类型,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分析进行探讨。理论分析表明风险转移型ICL模式在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教育公平、收入再分配等问题上优于其他ICL。根据实证分析和模拟测算结果,风险转移型ICL模式下本科生和研究生对高等教育的贡献度高于我国当前的“学费+税收”的融资模式,同时该模式下个人高等教育收益率相对当前教育模式下个人收益变化较小。另外,实证结果表明,在研究生毕业生中HCC的高等教育贡献额度高于其它模式。因此,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固定比例还款的风险转移型ICL与HCC混合的ICL是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模式的帕累托最优选择。选择ICL和HCC结合的混合ICL,构建基于ICL的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模式,设计出以高等教育贡献计划、ICL贷款发放机制和回收机制为核心的基本运行框架,并给出了高等教育贡献计划、ICL贷款发放机制和回收机制的具体制度安排。为寻求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创新持续运行的微观条件,运用动态博弈方法对不同微观条件下风险转移型ICL和HCC中各利益主体博弈的纳什均衡进行求解。结合博弈分析结论和基本运行框架,提出支持我国推行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的对策建议。方面,从建立有效的学生信息管理体系、构建ICL资金的长效补偿机制、引导非正规约束促进融资效率改进、推行市场导向的高等教育自主办学机制四个方面构建确保基于ICL的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配套措施。另一方面从法律环境、信用环境以及税收环境完善我国推行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的运行环境。

任楠楠[7](2012)在《当前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研究 ——基于江西省高校486份调查问卷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实行以来,高校家庭贫困生大规模增长,为此,我国逐步建立了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国家助学贷款则在该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利用金融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帮助高校贫困生为目的,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银行贷款。1999年,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正式施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推动了教育公平,但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因此,研究国家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必将对这项政策的有效运行产生积极的影响。本论文首先对国家助学贷款的涵义、特点、实施意义、发展过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回顾了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取得的成就。本论文的核心部分以江西省高校为例,通过对江西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抽样调查,从八个方面分析了调查结果,总结出当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分别从政府、银行、学校和学生四个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深刻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国际比较,涉及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找出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最后,结合之前的国家助学贷款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国际比较分析,提出了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对策建议。如政府应建立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法;银行要加大拓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力度;学校要做好中介人和宣传人,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学生要消除心理压力,坚持诚信等等。总之,政府、银行、高校、学生都应当承担责任,共同合作,促进国家助学贷款顺利发展。

李发昇,聂建勇,陈如欢,郭福生[8](2011)在《国内外高等教育资助制度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完善高等教育资助制度是保障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的高等教育资助制度尚处在初期阶段,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熟经验。本文选取了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国外高等教育资助制度,运用文献检索和比较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资助制度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肖俊杰[9](2011)在《美国联邦助学贷款回收保障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进入大众化时代,一系列与之配套的关于学费改革和大学生资助等政策体系也逐渐随之发展起来。在整个资助体系中,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显然是目前主要的政策手段之一。但随着助学贷款规模的日渐扩大,贷款拖欠率却一直居高不下,因此从制度的可持续性角度考虑,贷款回收保障制度的相关研究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美国的助学贷款体系发展时间最长,相关的研究最为充分,其相应的制度设计也最为完善。因此本文试图在全面梳理美国联邦助学贷款的基础上深入对其回收保障制度进行研究并进而对我国的政策和制度设计提供借鉴。本论文首先对两个核心概念即“助学贷款回收保障制度”与“还款能力”进行了概念界定,指出“助学贷款回收保障制度”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范围,狭义的“助学贷款回收保障制度”仅仅指助学贷款制度体系内部能够促进贷款顺利回收的相关制度。“还款能力”则包括客观还款能力与主观还款能力,客观还款能力受制于借款学生毕业后的工资收入和个人的基本消费水平如抚养人口数,主观还款能力就是一般研究者所说的还款意愿。随后论文全面梳理了美国大学生资助制度的历史,指出其核心为联邦助学贷款制度并在一系列数据的基础上整理出联邦助学贷款还款拖欠的历史变化和现状并进一步对拖欠原因做了探索性分析。在上述背景基础上,本论文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的框架:即还款拖欠率主要跟学生的主观还款意愿、客观还款能力以及具体还款条款的设计等有关,而这三部分又分别跟学生的个人因素,学习和就业能力、助学贷款及回收保障等相关的制度因素以及整体经济社会状况有关。除此之外,影响学生收入的学习和就业支持制度也非常重要。在所有这些影响因素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学生的还款能力。本论文在此框架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美国联邦助学贷款回收保障制度的四条影响借款学生还款拖欠的基本途径:途径①:联邦助学贷款制度中回收保障制度→还款拖欠。途径②:联邦助学贷款制度中回收保障制度→主观还款能力→还款能力→还款拖欠。途径③:联邦助学贷款制度中回收保障制度→客观还款能力→还款能力→还款拖欠。途径④:学习与就业支援制度→学习与就业能力→毕业后收入水平→客观还款能力→还款能力→还款拖欠。论文还详细论述了美国联邦助学贷款回收保障制度的各个方面以及各方面是如何分别通过每个途径充分发挥作用的。在上述理论框架分析和作用途径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总结了美国联邦助学贷款回收保障制度成功发展的如下几个经验:1,在确立助学贷款有关制度时尽可能从降低还款拖欠的角度着眼。如尽可能在制度设计时考虑制定方便还款者的一些具体规定或设置灵活的还款拖欠规定以及通过设置完善系统的还款减免制度等来降低还款拖欠率;2,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有效控制助学贷款的还款拖欠风险。如既强调建设完善的征信调查体系,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担保以及信用惩罚和法律惩罚体系,也强调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从而构建整个社会的诚信环境,只有这样综合手段的全面使用才能真正在实践操作上影响还款拖欠者的违约风险从而降低还款违约率;3,适应借款学生多元化的还款能力确立多样化的还款计划。即考虑根据学生客观还款能力的多样化特点建立多样化的灵活还款计划,如考虑建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还款计划。这方面世界各国目前成功推行的按收入比例还款、收入敏感还款和以收入为基础的还款等制度设计都可借鉴;4,完善就业和学习支援制度,从根本上解决还款拖欠问题。如大力加强补偿教育制度、建设学习中心并进行以教学和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和教学改革等来全面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完成程度;比如建立贯穿学习全过程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教育等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客观还款能力等。只有学生的学习完成程度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学生的收入和客观还款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贷款拖欠率的问题也才能真正得到解决。最后在深入分析美国联邦助学贷款回收保障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论文提出了我国未来发展助学贷款回收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可考虑的经验启示并结合具体实践划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当然,我国的国情与美国不同,助学贷款发展的阶段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认真具体地分析各个政策和制度的适用性,但整体而言,美国助学贷款回收保障制度还是有很多的可借鉴之处。简而言之,以有利于借款学生还款为宗旨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有关规定与完善征信体系建设和健全担保制度等事先预防措施和加强行政法律强制回收的事后惩罚措施等两个方面为短期需要和能够实现的目标,建立与借款学生毕业后的个人收入相适应的灵活的还款和回收制度是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回收保障制度建设的中期完善目标,建立能够提高大学毕业生学业和就业质量的相关制度是长期目标。

孙涛[10](2010)在《学生贷款的政府职能研究 ——多国比较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政府参与国家助学贷款,既是理论上的必需,亦为实践需求使然。从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来看,由于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再加上正外部性的存在,因而国家助学贷款应被视为一种利益外溢性的准公共性金融产品,这要求政府应适度介入其中,以便形成真正有效的贷款供给。依据人力资本理论的解释,现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对区域人力资本的均衡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唯有中央政府以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对具有外溢性的人力资本投资进行适当的调节,才能弥补因政策误差所带来的区域人力资本发展失衡。公共财政理论认为,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通常是市场失灵的领域,而学生贷款正是市场失灵的典型案例,这也为政府干预国家助学贷款提供了充足的理由。作为现代政府的一大基本属性,政府的公共性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公益性相契合,从而也决定了政府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负有直接的责任。从实践上看,自1999年实施以来的十余年间,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在各个阶段都显露出政府参与的印迹,依靠政府的强力行政干预,从客观上保障了我国学生贷款事业的持续性。然而与此同时,政府在干预国家助学贷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立法缺失、过度依赖行政手段以及财政干预力度较弱等种种缺陷或不足,使得国家助学贷款在放贷和回收等关键环节上关系未能理顺、利益未能有效兼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助学贷款的发展,使得国家助学贷款在总体上呈现出一波三折、步履蹒跚的发展特点,其稳定性、持续性和科学性依然不强。这说明政府在干预学生贷款的过程中依然未能找准自身的位置,未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并选取适宜的干预方式,以便相对准确地定位政府职能,发挥其在贷款运行中的应有作用。本研究以学生贷款中的政府职能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理论研究、比较研究、政策文本分析、电话访谈与网络调查的方法来探讨政府参与学生贷款的职能内涵。首先,从政府参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实践诉求(现状和问题)出发,选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学生贷款运作较为成功的发达国家以及印度、泰国、加纳和南非等实施学生贷款既有成功又有失败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典型案例,对这些国家政府参与学生贷款的职能进行了深入地解析,分别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政府参与学生贷款的共性经验与教训。其次,依据政府在一般准公共产品提供中的理论性作为,得出政府在学生贷款运行中的参照性作为,同时联系由上述典型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推论出的政府参与学生贷款的实践性作为,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确定政府参与学生贷款的职能内涵。最后,结合我国政府参与国家助学贷款的缺陷或不足(基于政策分析、电话访谈和网络调查的综合判断),借鉴一般意义上政府在学生贷款运行中的职能内涵,提出改进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府职能的具体思路。本研究认为,政府参与学生贷款的职能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完善政府立法,并提高法律的执行效力;提供财政支持,譬如直接提供贷款本金、补贴放贷银行以及降低借贷学生的还款负担;实施行政规制,通过市场进入规制、价格规制、信息规制以及质量规制,为学生贷款业务提供各项基础性服务。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进一步优化政府决策机制,实现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制定的公正与科学;推进政府立法实践,实现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有法可依”;完善多种形式的政府财政干预,保障国家助学贷款运行的公平与效率;施行政府行政规制,实现国家助学贷款整体运作的规范与有序。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改进我国政府参与国家助学贷款的职能,推动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得以持续、良性的发展。

二、学生贷款回收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生贷款回收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下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以S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理论基础与实践
    2.1 国家助学贷款定义及分类
    2.2 国家助学贷款行为主体
    2.3 国家助学贷款基础理论
        2.3.1 人力资本理论
        2.3.2 教育公平理论
        2.3.3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2.3.4 风险管理理论
    2.4 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下的国家助学贷款发展历程
        2.4.1 试点探索阶段(1999年6月-2000年8月)
        2.4.2 全面推广阶段(2000年8月-2004年6月)
        2.4.3 突破发展阶段(2004年6月-2015年7月)
        2.4.4 成熟完善阶段(2015年7月至今)
第三章 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考察
    3.1 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现状
        3.1.1 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基本情况
        3.1.2 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违约情况
    3.2 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典型案例
        3.2.1 一朝疏忽终后悔-重视程度不够
        3.2.2 恶意拖欠,自酿苦果-契约精神匮乏
        3.2.3 就业难引发的失信—偿还能力不足
    3.3 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表现
        3.3.1 信用风险
        3.3.2 管理风险
        3.3.3 社会风险
        3.3.4 政策风险
第四章 S大学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分析
    4.1 基于事故树法的风险成因分析
        4.1.1 学生视角风险成因
        4.1.2 高校视角风险成因
        4.1.3 银行视角风险成因
        4.1.4 政府视角风险成因
    4.2 基于流程图法的风险产生机理分析
        4.2.1 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操作流程风险分析
        4.2.2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操作流程风险分析
        4.2.3 两种贷款方式的对比分析
    4.3 基于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经济学分析
第五章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以政府为主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5.1.1 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5.1.2 完善风险补偿机制
        5.1.3 提高助学贷款代偿制度的资助效果
    5.2 以银行为主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5.2.1 建立助学贷款风险防范体系
        5.2.2 提高助学贷款风险管理水平
        5.2.3 完善贷款偿还机制
    5.3 以高校为主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5.3.1 加强贷款工作的资源投入
        5.3.2 加强诚信教育和金融知识普及
        5.3.3 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5.4 以学生为主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5.4.1 提高个人金融知识水平
        5.4.2 提高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
        5.4.3 提高个人偿还能力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2)中英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源起
        1.我国对高等教育资助的需求凸显
        2.英国现行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值得借鉴
        3.个人工作实际与研究兴趣
    (二)核心概念界定
        1.高等教育
        2.学生资助政策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3.文献评述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比较研究法
        3.历史研究法
    (六)研究的创新点
一、中英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发展比较
    (一)中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发展
        1.形成期(1952 年—1982 年)
        2.探索改革期(1983 年—1991 年)
        3.发展期(1992 年—1998 年)
        4.成熟期(1999 年至今)
    (二)英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发展
        1.形成期(1962 年—20 世纪80 年代末)
        2.改革期(20 世纪80 年代末—20 世纪90 年代初)
        3.成熟期(1998 年至今)
    (三)中英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发展比较
二、中英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内容比较
    (一)中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内容
        1.资助的主体及对象
        2.资助方式
    (二)英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内容
        1.资助的主体及对象
        2.资助方式
    (三)中英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内容比较
        1.资助的主体及对象
        2.资助方式
        3.助学贷款
三、中英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特点
    (一)中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特点
        1.多元化的资助模式
        2.多样化的集资渠道
        3.助学贷款统一化的资助额度和还款方式
    (二)英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特点
        1.以助学贷款为主,助学金为辅的资助模式
        2.差异化的资助额度
        3.人性化的还款模式
        4.学生还款与税收部门挂钩
四、英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一)中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取得的成绩
        1.资助政策日渐完善,学生资助取得较大进展
        2.学生资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明显
    (二)中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存在的问题
        1.高等教育资助力度不足
        2.助学贷款还款制度有待完善
        3.管理缺失日益导致公平问题
        4.育人功能不够突出
    (三)英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对我国的借鉴
        1.加大资助力度,拓宽资助渠道
        2.完善助学贷款的还款方式和资金回收机制
        3.加强对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完善、管理
        4.加强高等教育学生资助的“育人功能”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3)大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及其违约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介绍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的理论分析
    2.1 概念界定
    2.2 研究范畴界定
    2.3 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的表现及特征
    2.4 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的违约风险
    2.5 研究理论基础
    2.6 研究理论模型
    2.7 本章小结
3 国家助学贷款需求与申请助学贷款行为分析
    3.1 贷款需求与贷款行为影响因素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2 贷款需求与贷款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设计
    3.3 描述性统计分析
    3.4 回归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产生的影响因素
    4.1 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假设
    4.2 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影响因素分析的实证研究设计
    4.3 描述性统计分析
    4.4 回归结果分析与讨论
    4.5 稳健性检验
    4.6 本章小结
5 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违约风险分析
    5.1 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违约风险的识别
    5.2 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导致违约的原因及渠道
    5.3 违约风险的管理责任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违约风险防范的对策与建议
    6.1 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违约风险防范体系设计
    6.2 学生层面的建议
    6.3 高校层面的建议
    6.4 经办银行层面的建议
    6.5 政府层面的建议
    6.6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研究内容和基本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点
    7.3 论文的局限性
    7.4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学生贷款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生贷款的起点研究:贫困生的合理认定
二、学生贷款的放贷研究:集中于风险、担保与运行机制
三、学生贷款的偿还研究:集中于违约拖欠和偿还回收
四、学生贷款的政府责任研究
五、学生贷款的实施效应研究

(5)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研究 ——以制度经济学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的研究
        1.2.2 国内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与主要不足
        1.4.1 主要创新
        1.4.2 主要不足
第2章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演进及用人单位的义务
    2.1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演进
        2.1.1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发展的强制性变迁
        2.1.2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发展的过程
    2.2 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义务的具体内容
        2.2.1 催收义务
        2.2.2 告知义务
        2.2.3 接受联系义务
        2.2.4 代偿义务
        2.2.5 曝光附带义务
第3章 用人单位在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效率分析
    3.1 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义务变迁的现象
        3.1.1 路径依赖
        3.1.2 连锁效应
        3.1.3 时滞
    3.2 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义务的静态效率分析
        3.2.1 普适性分析
        3.2.2 制度设计合理性分析
        3.2.3 制度实施机制分析
        3.2.4 其他相关制度安排促使制度履行完善程度分析
    3.3 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义务的动态效率分析
        3.3.1 动态效率表现
        3.3.2 动态效率成因
第4章 部分国家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
    4.1 用人单位在分期定额还款方式的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
        4.1.1 日本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的义务
        4.1.2 韩国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的义务
        4.1.3 印度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的义务
    4.2 用人单位在按收入比例还款方式的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
        4.2.1 泰国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的义务
        4.2.2 匈牙利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的义务
        4.2.3 南非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的义务
    4.3 用人单位在混合还款方式的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
        4.3.1 美国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的义务
        4.3.2 英国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的义务
        4.3.3 澳大利亚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的义务
        4.3.4 加纳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的义务
    4.4 部分国家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义务的经验
        4.4.1 用人单位义务的特点
        4.4.2 用人单位义务的启示
第5章 重构用人单位在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
    5.1 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方式的选择
        5.1.1 还款方式的优缺点
        5.1.2 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方式无法获得潜在的利益
        5.1.3 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方式选择的有关方案
        5.1.4 国家助学贷款应当选择的还款方式
    5.2 国家助学贷款回收机构的选择
        5.2.1 国家助学贷款回收机构
        5.2.2 国家助学贷款回收机构选择的有关方案
        5.2.3 国家助学贷款回收机构方案的分析
        5.2.4 税务机关参与国家助学贷款回收的方式
    5.3 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的义务新设想
        5.3.1 承担代扣代缴义务
        5.3.2 不承担现有的五项义务
        5.3.3 承担出具证明义务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政策建议
        6.2.2 建议实施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6)基于ICL的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背景
        1.1.1 研究问题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主要概念的界定
    1.5 章节安排及研究架构
        1.5.1 章节安排
        1.5.2 研究架构
第二章 我国高等教育投融资构成及经济作用现状分析
    2.1 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分析
        2.1.1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整体构成
        2.1.2 基于地区差异化视角的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构成分析
    2.2 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效率分析
        2.2.1 模型选择及数据说明
        2.2.2 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模型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效率分析
    2.3 高等教育投融资经济效应及溢出效益的差异化视角分析
        2.3.1 描述性分析
        2.3.2 高等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均衡关系分析
        2.3.3 基于菲德模型的高等教育投资经济效应及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外基于ICL高等教育融资创新的实践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3.1 基于ICL高等教育融资创新实践国际经验
        3.1.1 成功实施基于ICL高等教育融资模式的实践
        3.1.2 推行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失败经验
    3.2 国外基于ICL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
        3.2.1 可供我国借鉴的成功经验
        3.2.2 失败案例给我国实践基于ICL高等教育融资创新的启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ICL的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创新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条件
    4.1 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创新的理论依据
        4.1.1 外部性理论与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
        4.1.2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
        4.1.3 成本分担理论与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
    4.2 推行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创新的现实条件
        4.2.1 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创新的条件要求
        4.2.2 我国推行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所具备的条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创新的ICL选择
    5.1 ICL的理论分析与选择
        5.1.1 经典ICL的对比分析
        5.1.2 ICL选择的理论分析
    5.2 基于个人收益和高等教育贡献度测算的ICL最优选择
        5.2.1 各类ICL的数理模型
        5.2.2 个人禀赋与人力资本总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5.2.3 风险转移型ICL模式下个人禀赋对毕业生偿还概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5.2.4 ICL下及当前融资模式下高等教育个人收益和教育贡献的估算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ICL的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创新设计
    6.1 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的运行框架设计
        6.1.1 融资模式运行的基本思路
        6.1.2 ICL融资模式管理主体设置
        6.1.3 基于ICL的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模式运行框架
    6.2 我国高等教育贡献机制设计
        6.2.1 高等教育贡献计划的目标和参与要求
        6.2.2 高等教育贡献计划的内容设计
    6.3 ICL资金的证券化融资
        6.3.1 ICL债权证券化的关键环节
        6.3.2 ICL债权证券化融资结构及运作流程
    6.4 ICL学生贷款运行机制
        6.4.1 贷款发放机制设计
        6.4.2 贷款回收机制设计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7.1 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下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关系
        7.1.1 基本假设
        7.1.2 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博弈关系
        7.1.3 高等教育贡献机制下学生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
    7.2 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下政府、学生、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模型
        7.2.1 风险转移型ICL中政府与学生的博弈模型
        7.2.2 HCC中投资者与学生的博弈模型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支持我国推行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的对策建议
    8.1 确保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可持续发展的配套措施
        8.1.1 建立有效的学生信息管理体系
        8.1.2 引导非正规约束促进融资效率改进
        8.1.3 推行市场导向的高等教育自主办学机制
    8.2 完善基于ICL的高等教育融资模式的运行环境
        8.2.1 法律环境
        8.2.2 信用环境
        8.2.3 税收环境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创新之处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7)当前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研究 ——基于江西省高校486份调查问卷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选题的意义
        1.1.1 本选题的研究背景
        1.1.2 本选题的理论意义
        1.1.3 本选题的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结构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本选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4.2 本选题可能的创新点
2 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产生和发展
    2.1 高校贫困生现状
    2.2 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2.2.1 国家助学贷款的涵义
        2.2.2 国家助学贷款的特点
        2.2.3 国家助学贷款的意义
    2.3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演变历程
        2.3.1 国家助学贷款试行期
        2.3.2 国家助学贷款推广期
        2.3.3 国家助学贷款调整期
        2.3.4 国家助学贷款完善期
    2.4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成效
3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问题调查研究
    3.1 调查方法及内容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3 我国国家贷款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3.3.1 贫困生的鉴别问题
        3.3.2 国家助学贷款供不应求
        3.3.3 国家助学贷款开展失衡
        3.3.4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机制不健全
        3.3.5 学生个人诚信度较低
        3.3.6 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方式单一
        3.3.7 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问题
4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运行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
    4.1 从政府角度分析
    4.2 从银行角度分析
    4.3 从学校角度分析
    4.4 从学生角度分析
5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国际比较
    5.1 国家助学贷款的法制保障
    5.2 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机构
    5.3 国家助学贷款的运行机制
    5.4 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承担
    5.5 国家助学贷款的贷款回收机制
    5.6 国外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6 政策建议
    6.1 政府方面
    6.2 银行方面
    6.3 高校方面
    6.4 学生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国内外高等教育资助制度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现状
        1.国内关于高校学生资助问题的研究现状
        2.国外关于高校学生资助问题的研究现状
        3.研究现状分析
二、我国高等教育资助体系的发展
    (一) 我国高等教育资助体系的发展历程
    (二)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资助制度的不足
        1.种类庞杂、名目繁多、互相重叠、交叉, 缺乏系统性
        2.各项制度缺乏衔接与整合功能, 资助方式虽然很多, 但总体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3.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和诚信教育不足
        4.各种资助方式的资金来源有限, 尚未形成资金自我产生、循环机制
        5.对于单项制度缺乏全面、细致、统一的规定, 导致执行中各行其是, 进展缓慢
    (三) 当前我国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贫困生认定难度大
        2.资助政策宣传力度和深度不够
        3.学生中存在信用缺失现象
        4.学校对资助工作投入不足
        5.民办教育学生资助工作较为落后
三、国外高等教育资助制度
    (一) 国外资助模式
        1.美国模式
        2.西欧模式
        (1) 英国的高等教育资助制度
        (2) 德国的高等教育资助制度
        3.亚洲模式
        (1) 日本的高等教育资助制度
        (2) 韩国的高等教育资助制度
        4.教育券模式
        (1) 智利、哥伦比亚等国
        (2) 俄罗斯
        5.其他国家
        (1) 新加坡
        (2) 马来西亚
        (3) 澳大利亚
        (4) 印度
    (二) 国外资助体系中的几个特点
        1.以助学贷款为主体, 国家设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助学贷款
        2.还款政策比较人性化
        3.信用体系相对完善, 处罚制度较为严格
        4.资助体系多元化, 资助政策灵活, 资助力度与学生家庭收入相联系
        5.各国针对不同的国情建立各具特色的资助制度, 使得资助体系更具倾向性和适应性
四、完善我国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 学生资助应在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的基础上, 体现一定的目的性和倾向性
    (二) 助学货款政策成功的关键是建立合理的还款方式和资金回收机制
    (三) 不断加大国家的教育投入, 提高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
    (四) 灵活运用各种资助项目, 提高资助体系的系统效益
    (五) 完善学生贷款审批制度
    (六) 完善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
    (七) 完善勤工助学机制
    (八) 对高等教育成本、回报进行详细审计测量, 确定合理的学费标准
    (九) 加大思想教育力度
五、结论

(9)美国联邦助学贷款回收保障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ion
序论
    一、文献综述和问题提出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三、分析的理论框架和篇章结构
第一章 美国联邦大学生资助制度分析
    第一节 来自联邦政府的贷款资助在多元资助模式中占据核心地位
        一、美国大学生资助的多元资助模式
        二、联邦政府在大学生资助制度中的核心地位
        三、联邦政府主要采取助学贷款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资助
    第二节 美国联邦助学贷款制度体系的基本结构
        一、联邦帕金斯助学贷款
        二、联邦家庭教育助学贷款项目
        三、威廉·福特联邦直接学生助学贷款项目
    第三节 美国联邦大学生资助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简史及基本结构
        二、州与联邦政府的职责分工
第二章 美国联邦助学贷款还款拖欠的现状和历史研究
    第一节 助学贷款还款拖欠概念界定
        一、助学贷款还款拖欠的相对性
        二、助学贷款还款拖欠的操作性
    第二节 美国联邦助学贷款还款拖欠现状
        一、美国联邦助学贷款还款拖欠的整体状况
        二、不同类型联邦助学贷款的还款拖欠率
        三、不同高校类型大学生的拖欠情况
    第三节 美国联邦助学贷款还款拖欠的历史
        一、规模不断扩大的联邦助学贷款
        二、曲折变化的还款拖欠趋势
    第四节 美国联邦助学贷款还款拖欠的历史与现状的基本特征
        一、与商业贷款回收相比,存在较高的还款拖欠率
        二、完善的回收保障制度是降低还款拖欠的重要保障
        三、还款拖欠率的高低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
第三章 美国联邦助学贷款还款拖欠现象的影响因素探索
    第一节 美国联邦助学贷款中影响还款的主要因素
        一、借款学生个人因素
        二、相关制度的因素
    第二节 系统分析的理论框架的构建
        一、还款能力大小是影响还款拖欠的最核心因素
        二、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四章 美国联邦助学贷款回收保障制度研究:直接影响助学贷款回收的有关制度
    第一节 本章分析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有利于减少还款拖欠的人性化制度规定
        一、为借款者还款方便的具体制度规定
        二、灵活的还款拖欠规定
    第三节 完善的还款减免制度
        一、公共服务助学贷款还款豁免制度
        二、教师还款豁免制度
        三、民间法律援助律师助学贷款还款豁免制度
第五章 美国联邦助学贷款回收保障制度研究:提高借款学生还款意愿的策略
    第一节 本章分析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征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完备的征信体系
        二、系统的诚信教育体系
    第三节 担保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担保制度是现代贷款制度得以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
        二、美国联邦助学贷款制度中的本质矛盾
        三、美国联邦助学贷款制度的多样化担保形式
    第四节 惩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信用惩罚制度
        二、行政与法律惩罚制度
第六章 美国联邦助学贷款回收保障制度研究:建立在客观还款能力基础上的多样化还款计划
    第一节 分析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多样化的还款计划
        一、借款学生的客观还款能力的多样性
        二、建立多样化还款计划
    第三节 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还款计划
        一、按收入比例还款计划
        二、收入敏感还款计划
        三、以收入为基础的还款计划
    第四节 随收入变化而变化还款计划的思想基础讨论
        一、联邦助学贷款还款拖欠的主要原因
        二、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拖欠的性质判断
第七章 美国联邦助学贷款回收保障制度研究:完善学习和就业支援制度的长期制度
    第一节 分析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就业和学习支援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一、美国高校中借款大学生困难的多重性
        二、美国高校中多重支援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第三节 学习支援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补偿教育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二、学习指导中心的建立与功能的发挥
        三、以教学与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
    第四节 就业支援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职业指导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二、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三、大力推进创业教育
第八章 美国联邦助学贷款回收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节 美国完善联邦助学贷款回收保障制度的主要经验
        一、在确立助学贷款有关制度时尽可能从降低还款拖欠的角度着眼
        二、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有效控制助学贷款的还款拖欠风险
        三、适应借款学生多元化的还款能力确立多样化的还款计划
        四、完善就业和学习支援制度,从根本上解决还款拖欠问题
    第二节 从美国经验观察我国相关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一、整体制度迅速发展
        二、回收中还款拖欠率一直居高不下
        三、国家助学贷款回收保障制度不完善
    第三节 美国制度特征对我国完善相关制度的启示
        一、今后制度完善的目标、内容与主体
        二、短期完善目标
        三、中期完善目标
        四、长期完善目标
        五、制度完善是一个长期过程
参考文献
    一、英文文献
    二、中文文献
    三、主要网站
后记

(10)学生贷款的政府职能研究 ——多国比较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2 政府参与:学生贷款理论基点与国家助学贷款运行实践的契合
    2.1 公共产品理论与国家助学贷款的产品属性
    2.2 人力资本理论与国家助学贷款的收益外溢
    2.3 公共财政理论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市场失灵
    2.4 政府的公共性与其干预国家助学贷款的必然性
    2.5 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政府职能到位
    2.6 本章小结
3 典型发达国家学生贷款的政府职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
    3.1 四国学生贷款的运行轨迹
    3.2 学生贷款的政府立法保障
    3.3 学生贷款的公共财政干预
    3.4 学生贷款的政府组织、管理和技术支持
    3.5 经验借鉴:发达国家政府参与学生贷款的共性特征
    3.6 本章小结
4 典型发展中国家学生贷款的政府职能:印度、泰国、加纳和南非
    4.1 政府统筹转为银行经办:印度学生贷款方案
    4.2 政府控制的传统型向按收入比例还款型的转向与回归:泰国学生贷款方案
    4.3 政府由利用社保系统转为教育信托基金:加纳学生贷款方案
    4.4 政府特设委员会管理按收入比例还款型:南非学生贷款方案
    4.5 他山之石:发展中国家政府参与学生贷款的经验与教训
    4.6 本章小结
5 政府参与学生贷款的理论与实践作为:职能内涵讨论
    5.1 政府在准公共品提供中的理论性作为
    5.2 政府在学生贷款运行中的参照性作为
    5.3 政府在学生贷款运行中的实践性作为
    5.4 学生贷款的政府职能内涵:立法保障、财政支持、行政规制
    5.5 本章小结
6 国家助学贷款的政府职能改进
    6.1 优化政府决策机制,实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制定的公正与科学
    6.2 推进政府立法实践,实现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有法可依"
    6.3 完善政府财政干预,保障国家助学贷款运行的公平与效率
    6.4 施行政府行政规制,实现国家助学贷款整体运作的规范与有序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与局限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目录
附录2 电话访谈和网络调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记录及其发现

四、学生贷款回收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下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以S大学为例[D]. 杨广锐.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2]中英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比较研究[D]. 谢泳雯.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 [3]大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过度需求及其违约风险防范研究[D]. 于基伯.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1)
  • [4]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学生贷款研究综述[J]. 孙涛.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8(02)
  • [5]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研究 ——以制度经济学为视角[D]. 刘新林. 武汉大学, 2016(06)
  • [6]基于ICL的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创新[D]. 刘国清. 中南大学, 2012(02)
  • [7]当前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研究 ——基于江西省高校486份调查问卷分析[D]. 任楠楠. 江西农业大学, 2012(05)
  • [8]国内外高等教育资助制度比较研究[J]. 李发昇,聂建勇,陈如欢,郭福生. 教育财会研究, 2011(06)
  • [9]美国联邦助学贷款回收保障制度研究[D]. 肖俊杰. 华东师范大学, 2011(06)
  • [10]学生贷款的政府职能研究 ——多国比较的视角[D]. 孙涛.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1)

标签:;  ;  ;  ;  ;  

学生贷款回收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