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与能量代谢的新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与能量代谢的新进展

一、慢性阻塞性肺病营养与能量代谢的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万瑾[1](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骨密度变化患者中医证候分型探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导致慢阻肺伴骨密度变化的诸多危险因素中的年龄、肺功能分级、缺氧程度、营养状态与骨量之间的相关性;各危险因素组加上骨量与稳定期慢阻肺伴骨密度变化患者的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对慢阻肺伴骨密度变化患者的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型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各影响因素与中医证候分型互参,更加全面的评估慢阻肺患者的病情,有效的指导慢阻肺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实现治疗层次的多样化,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改善其症状及预后。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阻肺伴骨密度变化患者60例,对患者的年龄、肺功能分级(FEV1%pred)、缺氧程度(Pa O2)、营养状态(BMI)与骨量(T值)进行观察和统计。由专业人员经过四诊合参辨别中医证候分型,再分别比较各观察指标与骨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其加上骨量与中医证候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骨量:骨质疏松51人(85.0%),骨量减少9人(15.0%);年龄:<60岁2人(3.3%),60?74岁31人(51.7%),>74岁27人(45.0%);肺功能分级:轻度0人(0.0%),中度18人(30.0%),重度33人(55.0%),极重度9人(15.0%);缺氧程度:轻度19人(31.7%),中度31人(51.7%),重度10人(16.7%);营养状态:营养不良31人(51.7%),正常29人(48.3%),无超重及肥胖者。2.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年龄与骨量r值为-0.820,P值为0.000(P<0.05);肺功能分级与骨量r值为0.810,P值为0.000;Pa O2与骨量r值为0.781,P值为0.000;BMI指数与骨量r值为0.924,P值为0.009。中医证候分型分布情况:主证:肺肾气虚证43人(71.7%),肺肾气阴两虚证9人(15.0%),肺脾气虚证8人(13.3%),肺气虚证0人(0.0%);兼证:痰证60人(100.0%),血瘀证54人(90.0%)。3.年龄、肺功能分级、缺氧程度、营养状况、骨密度T值与中医证候分型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年龄组F值为26.89,P值为0.00;FEV1%pred组F值为18.36,P值为0.02;Pa O2组F值为15.75,P值为0.00;BMI组F值为20.73,P值为0.00;T值F值为37.25,P值为0.01;以上各组P值均<0.05,组间两两对比的P值也均<0.05。结论:1.年龄与骨量呈极强相关,肺功能分级与骨量呈极强相关,缺氧程度与骨量呈强相关,营养状态与骨量呈极强相关。2.慢阻肺患者出现骨密度变化时病变脏腑已经由肺脏伤及他脏,患者的本虚更加侧重于肺肾气虚。

夏坤[2](2021)在《中医肺康复对轻中度COPD患者运动耐力及脑功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经被列为我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疾病,成为我国重大的疾病负担。而我国COPD知晓率低,肺功能检查率低,诊断率低,疾病防控有着严峻的压力。相较于吸入制剂的应用,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康复,尤其是增添了传统功法的中医肺康复更能起到全身锻炼的作用,对患者的运动能力有明显的提升,并能延缓肺功能的下降。除此之外,中医肺康复还能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对延缓患者由于慢性缺氧所导致的认知、心理等脑功能的下降有积极影响。但中医肺康复对患者运动耐力及脑功能的影响还缺乏进一步有力的证据——运动状态下运动心肺相关指标的改变对运动耐力影响的程度,以及从脑功能核磁、相关测试量表的角度解释在认知能力、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改变还鲜有报道。目的:研究病人进行康复锻炼后在运动心肺中所表现出运动耐力相关值的变化,呼吸症状、认知、心理量表的改变以及脑功能在ALFF,ReHo、DC值等维度上的差异,以期为中医肺康复的有效性提供更客观的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40位符合纳排标准的稳定期轻中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运动心肺、脑功能核磁及相关量表基线数据采集后,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加入以传统功法为基础的中医肺康复,干预6周后,再次进行运动心肺、脑功能核磁及CAT、SAS、SDS、数字广度、语义流畅性等相关量表及评分数据的采集与测试,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fMRI数据利用DPARSF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处理,获得两组ALFF,ReHo、DC的差异图像及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所有基线数据无统计学差异1.运动心肺结果1.1运动持续时间试验组干预后虽没能显着提高运动持续时间,但已有上升趋势(P=0.091),且对照组运动持续时间出现下降(P=0.022)。1.2 METS及VO2MAX及其占预测值的百分比的结果METS:干预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且干预后对照组有明显下降趋势P=0.06。VO2MAX及占预测值的百分比:干预后VO2MAX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对照组干预前后有下降趋势(P=0.061)。该值的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可以同样发现对照组干预后有下降趋势(P=0.076)。1.3 VE/VCO2、VD/VT、AT及其占预测值的百分比的结果VE/NCO2: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D/VT: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T及其占预测值的百分比:干预后AT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T占预计值百分比的结果与上述结果相同,但可以发现对照组干预前后有下降趋势(P=0.069)。2.各量表结果2.1 CAT及其分级与mMRC量表结果干预后,试验组CAT评分有明显的改善(P=0.001),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P=0.034);CAT分级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干预后试验组CAT分级有向症状减轻即分级数变小方向改变的趋势(P=0.083)。mMRC分级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2语义流畅性及数字广度评分结果语义流畅度评分:干预后两组间(P=0.014)、试验组干预前后(P=0.043)、对照组干预前后(P=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照组较前下降,试验组较前上升。数字广度评分:干预后两组间P=0.033)及对照组干预前后(P=0.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照组较前下降,干预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分数更高。2.3 SAS、SDS量表结果SAS量表:评分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较干预前可以看出下降趋势(P=0.067)。SAS分级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DS量表:评分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较干预前可以看出下降趋势(P=0.087);且对照组干预后较试验组高(P=0.069)。SDS分级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脑fMRI结果干预后两组在右侧颞上回颞极(BA38)、左侧枕极的ALFF值有差异(P<0.05),;在左侧颞下回(BA20/21)的ReHo值有差异(P<0.05);在左侧中央前回(BA6)、额上回(BA6)的DC值有差异(P<0.05)。结论:6周中医传统功法肺康复对轻中度COPD患者运动耐力和脑功能的每个指标虽没都起到显着的改变,但在运动持续时间,METS及VO2MAX,CAT等症状量表,SAS、SDS等情绪量表,语义流畅性、数字广度评分等都有改善趋势或统计学意义的改变,说明中医肺康复可以对患者运动耐力及脑功能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在fMRI中找到了相关脑区变化的证据,为从以fMRI研究中医肺康复对脑功能的影响作出了探索。

裴华莲[3](2021)在《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膳食相关风险模型构建及氨基酸代谢组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膳食质量及其肌肉衰减综合征患病现状,分析肌肉衰减综合征膳食相关风险因素,并从氨基酸代谢物角度探讨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病因,为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精准防控及靶向干预提供研究基础。方法:1)第一部分,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子课题“新疆区域多民族自然人群队列建设及随访研究”在伊犁及乌鲁木齐现场招募的35-74岁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体成分测量及血样采集。风险模型构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计算各诊断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区线(ROC)下面积(AUC)进行模型验证。2)从第一部分研究对象中选取48名COPD伴有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患者为病例组,56名COPD不伴有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C)方法进行氨基酸代谢组学检测,并应用随机森林法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筛选出肌肉衰减综合征相关的特征氨基酸标志物。3)对第二部分筛出的特征氨基酸标志物分别进行基于降秩回归法的膳食模式构建与体外细胞实验,以验证对肌肉衰减综合征的作用。细胞实验方法是通过不同浓度的特征氨基酸干预小鼠成肌细胞,评价细胞增殖活性,应用RT-q PCR方法检测成肌细胞增殖活性标记蛋白与能量代谢相关蛋白m RNA的表达量,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以上两种蛋白的表达量。结果:第一部分:1)共纳入COPD患者672人,基于膳食平衡指数(DBI-16)进行膳食质量调查,结果发现,95.24%的患者存在低、中、高度摄入不足,98.21%的患者存在低、中度膳食不均衡;以B膳食模式(摄入不足为主)占比最大(56.25%);91.52%、88.84%、75.45%的居民分别存在鱼虾、奶类、蔬菜摄入不足;64.58%、55.80%、41.52%的居民分别存在水果、豆类、食物种类摄入不足。2)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患病率为28.72%。3)膳食质量不同指标对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影响的风险模型构建结果:膳食类型分析中,低度摄入过量对肌肉衰减综合征起到保护作用(OR=0.650,95%CI:0.425~0.994);膳食模式分析中,B膳食模式是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OR=5.244,95%CI:1.692~16.247);具体食物组分析中,谷物(OR=1.334,95%CI:1.012~1.758)、蔬菜(OR=3.394,95%CI:1.161~9.916)、奶类(OR=2.377,95%CI:1.445~3.911)、食物种类(OR=2.933,95%CI:1.588~5.417)的摄入不足均是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膳食类型、膳食模式及食物组对肌肉衰减综合征影响的回归模型验证的AUC分别为0.866,0.868,0.882。膳食摄入不足模式及食物种类不足是肌肉衰减综合征及其组分共同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1)氨基酸代谢组学检测,共筛出9种差异氨基酸(P<0.05),其中亮氨酸与异亮氨酸在病例组中表达下调,而精氨酸、苏氨酸、天门冬氨酸、组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在病例组中表达上调。2)基于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差异氨基酸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的重要变量为BMI,缬氨酸、组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此5个变量使病例组与对照组区分度最好,分类正确率为80.77%。3)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得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BMI、缬氨酸、亮氨酸、酪氨酸(P<0.05)。两模型筛出的所有变量,模型验证均具有较好的区分度(AUC大于0.70)。两模型筛选出共同的氨基酸为酪氨酸与缬氨酸。第三部分:1)采用降秩回归法构建酪氨酸、缬氨酸相关膳食模式为“低谷物蔬菜豆制品,高肉类食用油”膳食模式。该膳食模式评分与肌肉衰减综合征及其组分中的低肌肉质量与低步速均具有正向关联作用,OR值分别为2.053(95%CI:1.244~3.393)、2.463(95%CI:1.181~5.135)、1.865(95%CI:1.131~3.073)。该膳食模式评分对肌肉衰减综合征风险诊断模型AUC为0.942,优于第一部分建立的膳食质量各指标对肌肉衰减综合征的诊断模型AUC(P<0.05)。2)体外氨基酸细胞干预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酪氨酸干预使C2C12成肌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对细胞增殖活性标记蛋白Pax7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浓度升高,Pax7m RNA表达量逐渐下降(P<0.05),对能量代谢相关蛋白PGC-1αm RNA表达同样呈现下降趋势,高浓度组Pax7蛋白表达量最低,中高浓度组PGC-1α蛋白表达量最低。同样,不同浓度缬氨酸干预使C2C12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最大浓度组对Pax7m RNA抑制作用最强,中、高浓度组对Pax7蛋白抑制作用最强。中高浓度对PGC-1αm RNA表达具有最强抑制作用,高浓度组对PGC-1α蛋白表达具有最强的抑制作用,表达量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1)所调查COPD患者膳食总体不均衡,膳食摄入不足模式及食物种类不足是肌肉衰减综合征及多个组分共同的危险因素,为COPD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精准膳食干预策略提供了最新证据。2)检测并筛选肌肉衰减综合征相关的特征氨基酸代谢标志物,用于高危人群及早预测、识别,并为进一步探索病因机制提供重要线索。3)缬氨酸、酪氨酸代谢标志物在膳食与肌肉衰减综合征之间起到重要关联作用,高浓度酪氨酸、缬氨酸抑制成肌细胞的增殖与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表达,初步验证了特征氨基酸对于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病因作用,并为其靶向干预提供重要依据。

范丽敏[4](2020)在《从免疫炎症因子表达探讨六字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虚证的调护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测六字诀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免疫炎症因子表达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分析六字诀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气虚证证候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从免疫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探讨六字诀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康复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对象来自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晋江中医院肺病科门诊的74例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设计的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六字诀训练,训练标准依据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主编的《健身气功·六字诀》,训练方案为30min/次、1次/日、5日/周,共6个月,训练时长以累积量计算。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局指标包括:(1)中医证候积分,采用气虚证症状分级量化表评估;(2)外周血和诱导痰炎症因子IL-8、IL-10、TNF-α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3)外周血和诱导痰免疫因子Notch1mRNA表达,采用qPCR法测定;(4)呼吸困难程度,采用mMRC问卷评估;(5)运动耐力,采用6MWT评估;(6)生活质量,采用CAT量表评估。按照PP分析和ITT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六字诀对其影响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4例合格研究对象,干预结束后共57例完成本研究,其中试验组剔除2例、脱落8例,完成27例;对照组剔除1例、脱落6例,完成30例。因此,对试验组27例、对照组30例进行PP分析;对试验组37例、对照组37例进行ITT分析。1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指数、病程、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家庭氧疗)和结局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血和痰炎症因子IL-8、IL-10、TNF-α表达、免疫因子Notch1mRNA表达、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2干预效果评价2.1中医证候积分PP分析结果显示,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气虚证总分及主、次症评分较干预前均显着下降,其中试验组患者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对照组患者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ITT分析结果与其基本一致;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干预后气虚证总分及主、次症评分和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提示试验组患者气虚证总分(3(2-4))、主症评分(3(2-3))较对照组患者气虚证总分(4(3-5))、主症评分(3(2-4))呈下降趋势,临床总有效率(66.7%)高于对照组(53.3%),ITT分析结果与其基本一致。2.2炎症因子表达PP分析结果显示,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血和痰炎症因子IL-8、IL-10、TNF-α表达水平较干预前均下降,其中试验组患者血IL-10、血TNF-α较干预前显着下降,P值分别为0.000、0.012,对照组患者血IL-8、痰IL-8、血IL-10、痰IL-10、血TNF-α较干预前显着下降,P值分别为0.003、0.028、0.000、0.035、0.001,ITT分析结果与其基本一致;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干预后血IL-8、血IL-10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6、0.030,其他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T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干预后血和痰炎症因子IL-8、IL-10、TNF-α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免疫因子表达PP分析结果显示,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血和痰免疫因子Notch1mRNA表达水平较干预前均下降,其中试验组患者血Notch1mRNA较干预前显着下降,P值为0.003,痰Notch1mRNA表达水平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Notch1mRNA较干预前显着下降,P值为0.000,痰Notch1mRNA表达水平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T分析结果与其基本一致;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干预后血和痰免疫因子Notch1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TT分析结果与其基本一致。2.4呼吸困难程度PP分析结果显示,组内比较两组患者mMRC分级较干预前均显着下降,其中试验组患者P值为0.010,对照组患者P值为0.041,ITT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mMRC分级较干预前显着下降,P值为0.028,对照组患者mMRC分级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干预后mMRC分级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提示试验组患者mMRC分级改善程度(0级占比11(40.7%)、1级占比12(44.4%)、2级占比4(14.8%))较对照组(0级占比10(33.3%)、1级占比12(40.0%)、2级占比7(23.3%)、3级占比1(3.3%))有更明显的趋势,ITT分析结果与其基本一致。2.5运动耐力PP分析结果显示,组内比较两组患者6MWD较干预前均显着增加,其中试验组患者P值为0.000,对照组患者P值为0.000,ITT分析结果与其基本一致;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干预后6MWD、6MWD增加值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值分别为0.030、0.000,ITT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干预后6MWD增加值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值为0.001,6MWD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生活质量PP分析结果显示,组内比较两组患者CAT总分及各项评分较干预前均显着下降(P<0.05),其中试验组患者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04、0.004、0.000、0.000,对照组患者P值均为0.000,ITT分析结果与其基本一致;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干预后CAT总分及睡眠、精力评分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值分别为0.045、0.003、0.010,同时提示试验组患者在家务活动(1(1-2))、外出信心(2(1-2))方面评分较对照组患者家务活动(2(1-2))、外出信心(2(1-3))呈下降趋势,ITT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干预后CAT总分及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提示试验组患者在咳嗽(2(1-2))、气喘(3(2-3))、睡眠(2(2-3))、精力(2(2-3))方面评分较对照组患者咳嗽(2(2-3))、气喘(3(2-4))、睡眠(3(2-3))、精力(3(2-3))呈下降趋势。结论1、六字诀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COPD患者免疫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有助于患者体内维持促炎和抗炎平衡,改善炎症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2、六字诀训练可帮助COPD患者改善其气虚证证候、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刘立涛[5](2020)在《清热解毒类中药活性成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模型的筛选及作用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主要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简称慢阻肺。据最新调查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口患病率高达13.7%,患病人数约1亿。COPD在我国发病率、患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和经济负担率均较高,且知晓率较低,具有“五高一低”的现状。COPD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阻碍。研究目的:探究和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病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筛选五种对COPD细胞模型有效的清热解毒类中药单体,探究葛根素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引起COPD细胞模型(A549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线粒体的影响。研究方法:以香烟烟雾(CS)和脂多糖(LPS)联合诱导Wistar大鼠的方式构建COPD大鼠模型;以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人类A549细胞(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方式构建COPD细胞模型。通过五种清热解毒类中药单体安全浓度实验和有效性实验筛选有效单体。通过A549细胞内活性氧含量(ROS)、丙二醛含量(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C)检测葛根素对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检测A549细胞线粒体表面融合蛋白1(Mfn1)、线粒体表面融合蛋白2(Mfn2)和线粒体动力样蛋白1(Drp1)检测葛根素对线粒体损伤的保护效果。研究结果:1)与空白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生存状态较差,体重增长缓慢。与空白组大鼠比较,雄性模型A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动态顺逆性下降,气道阻力升高,免疫细胞百分比产生变化;其他组别测量指标差异较小。2)空白组A549细胞状态良好,当CSE浓度升高时,模型组A549细胞状态变差甚至死亡。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分泌增多。3)以五种单体的25μmol/L、75μmol/L和100μmol/L三个浓度进行对CSE诱导A549细胞有保护作用的单体筛选,葛根素保护效果强于红景天苷,其他三个单体效果较差。4)与空白组A549细胞比较,模型组A549细胞ROS含量和MDA含量升高,TAC下降;与模型组A549细胞比较,葛根素25μmol/L组、50μmol/L组和100μmol/L组可以降低细胞ROS含量和MDA含量,提高TAC。5)与空白组A549细胞线粒体比较,模型组A549细胞线粒体膜通道孔开放程度增大,线粒体Mfn1蛋白和Mfn2蛋白表达减少,Drp1蛋白表达增加;与模型组A549细胞比较,葛根素25μmol/L组、50μmol/L组和100μmol/L组A549细胞膜通道孔开放程度减小,Drp1蛋白表达量较少,Mfn1蛋白和Mfn2蛋白表达量增加。研究结论:1)香烟烟雾和LPS联合成功构建COPD动物模型;0.01×的CSE成功构建COPD细胞模型。完成COPD模型的探究与构建。2)对黄芩苷、葛根素、木犀草素、木犀草苷和红景天苷五种清热解毒类的中药单体筛选得知,葛根素对COPD细胞模型(A549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葛根素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引起的COPD细胞模型(A549细胞)氧化损伤和线粒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罗晓琼[6](2019)在《中医培土生金法在耐药菌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索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肺炎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治疗以抗感染为主,然而,抗生素耐药已经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全球现象。中医药在诸多疾病的治疗中体现了简、便、廉、效的优势和特色,培土生金法是中医肺脾同治的常用治疗原则。本研究首先通过Meta分析来探讨培土生金法在临床治疗肺炎患者的运用情况;其次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探索培土生金法指导下的中药辅助治疗耐药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最后通过观察性研究来分析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通过以上研究,旨在为耐药菌肺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同时为临床医生制定和优化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主要内容摘要如下:(一)中医培土生金法治疗肺炎的Meta分析目的:运用循证医学中的Meta分析研究方法,系统评价培土生金法在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培土生金法运用于耐药菌肺炎奠定基础。方法:1.制定文献的检索词、检索策略、文献的纳排标准。2.在国内外生物医学类数据库中,全面搜索培土生金法治疗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试验组加用体现中医培土生金法的中药治疗。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维普、CBM等。3.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和数据提取。4.应用Rev Man 5.3软件,对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脱机时间等结局指标进行数据合并分析。5.计数资料用风险比(RR)来分析,连续变量资料用标准均数差(SMD)来分析,两者均以95%CI表示。结果:1.有效率:共23篇研究文献对有效率进行了报道,总病例数2142例,试验组1086例,对照组1056例,结果显示中医培土生金法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积分:5篇文献进行了中医证候积分分析,总例数404例,试验组203例,对照组201例。结果显示中医培土生金法中药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3.PCT:6篇文献对PCT进行了观察,总例数554例,试验组278例,对照组276例。数据合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降低PCT指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4.CRP:4篇文献对CRP进行了分析,总例数350例,试验组175例,对照组175例。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降低患者CRP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5.CPIS评分:2篇文献进行了分析,总病例数14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71例。合并数据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降低CPIS评分方面具有优势。6.脱机时间:2篇文献分析了脱机时间,总病例数18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91例。结果显示试验组在缩短脱机时间方面也具有优势。7.安全性:6篇文献报道了不良反应,试验组77例次,对照组130例次。结果显示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试验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低于对照组,说明加用中药在改善常规治疗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方面可能具有优势。结论:中医培土生金法在肺炎肺脾气虚证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在提高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PCT、CRP、CPIS评分,缩短脱机时间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且可能减少西医抗感染治疗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二)中医培土生金法辅助治疗耐药菌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目的:观察培土生金法中药辅助治疗耐药菌肺炎的临床疗效,为耐药菌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耐药菌肺炎患者64例,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试验组加用培土生金法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味,100ml tid po,疗程14天。观察各组的中医症状评分、CPIS评分、血常规、CRP、PCT、免疫指标、血气分析等指标变化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的基线指标和疗效性指标的差异。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生命体征、证候积分、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具有可比性。2.疗效比较:(1)中医证候疗效:两组分级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均明显降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在改善咳嗽、咯痰、食少纳呆、体倦乏力、胃脘胀满、腹胀、少气懒言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发热、气短、自汗等方面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3)CPIS积分治疗后两组均有所降低,试验组未显示出明显优势。(4)炎性指标:WBC、N、CRP、PCT等炎性指标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但组间比较未显示出明显差异。(5)免疫指标:试验组在改善CD4+、Ig M方面优于对照组,其他免疫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6)血气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 O2均明显改善,治疗7天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治疗14天,两组无明显差异。3.安全性比较: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呼吸、血压和肝肾功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培土生金法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味能改善耐药菌肺炎患者的咳嗽、咯痰、食少纳呆、体倦乏力、腹胀、少气懒言等临床症状,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三)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及其耐药性的观察性研究目的:观察和分析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的分布和构成比情况,以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的方法,纳入符合肺炎诊断并进行了痰培养和常规药敏试验的患者,搜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合并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痰培养结果以及抗生素治疗方案等数据,并录入Epidata软件进行管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比较。结果:1.一般资料:共纳入148例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以中老年为主,平均年龄(59.8±16.5岁)。2.合并疾病:合并其他疾病者占84.5%,合并两种及以上疾病者超过50%,以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合并疾病为主。3.炎性指标:WBC异常的比例仅34.46%,异常率从低到高依次为:WBC<N<PCT<N%<CRP,CRP异常的比例最高(62.84%)。4.血气分析:结果表明以氧分压降低为主。5.病原菌分布:结果显示病原菌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G-菌为主,最常见的几种病原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5.3%)、肺炎克雷伯菌(15.4%)、鲍曼不动杆菌(14.8%)、流感嗜血菌(7.4%)、大肠埃希菌(5.6%)。6.耐药性:(1)在头孢类抗生素中,几种主要病原菌对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菌均较高,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达到88.9%,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性相对较低。(2)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较高,主要以大肠埃希菌(77.8%)和鲍曼不动杆菌(58.3%)为主。(3)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58.3%和36%,对厄他培南暂未发现耐药菌株。(4)几种病原菌对哌拉西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性相对较低。(5)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也较好。7.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年龄和是否使用侵入性操作对住院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住院天数>10天的风险是年龄<60岁患者的3.116倍,有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是没有侵入性操作的9.553倍。血红蛋白和白蛋白与住院时间也存在相关性,呈负相关。结论:肺炎患者不一定有血象升高,各炎性指标中,CRP异常率最高,可见其敏感性较高。导致肺炎的病原菌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G-菌为主,最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流感嗜血菌、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提示头孢他啶、哌拉西林/酶抑制剂、厄他培南、替加环素等的耐药率相对较低,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病情优先选用以上抗生素。住院时间与患者的年龄、是否有侵入性操作、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具有相关性。

殷敏敏[7](2019)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脑结构改变及其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病症,其特征在于呼吸道症状和由于气道和/或肺泡异常引起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呈进行性发展,通常与显着暴露于有毒颗粒和气体有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COPD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治疗措施也愈加全面。研究发现COPD患者不仅肺功能存在持续的不可逆的损害,其认知功能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损伤并可影响疾病的病程及预后。认知损伤不仅存在于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在稳定期也持续存在,相关机制仍旧不清。众多研究集中于缺氧与其相关损伤机制的研究,而关于COPD肺功能变化—脑损伤—认知功能改变三者间的关系尚不清楚。随着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进步,为研究脑灰质和脑白质结构变化提供了方法。COPD肺功能损伤程度不同是否会导致相应程度地认知功能异常,产生相应认知功能改变的脑机制如何?借助于多参数MRI根据肺功能损伤程度不同进行分层研究即本研究的出发点,通过影像学方法若能找到肺功能影响认知损害的客观物质基础,将在预防、干预COPD患者的认知损伤中具有重要价值。研究目的本研究联合COPD认知功能评估和灰白质结构的多参数MRI影像数据,多维度探索COPD认知功能改变的影响因素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1)探索CO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了解肺功能损伤程度与认知功能及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2)探索COPD患者脑灰质结构改变的特征以及灰质结构改变与认知评分及肺功能之间的关系。(3)探索COPD患者脑白质结构改变的特征以及白质纤维改变与认知功能与肺功能改变关系。研究方法(1)研究一:纳入正常对照组31人,COPD轻度组29人,中度组29人,重度组26人。使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北京版及数字广度记忆量表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并进行肺功能及动脉血氧测定;分析COPD各组与对照组之间组间差异,并将年龄、性别、教育水平、体重指数、吸烟状态及吸烟指数作为协变量,对认知评分与动脉血氧及肺功能指标进行偏相关分析。(2)研究二:采集三维高分辨T1结构像,采用基于体素形态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得到COPD各组与对照组间灰质结构改变情况,并将COPD组灰质结构改变参数与临床相关指标(动脉血氧、认知评分及肺功能)进行偏相关分析。(3)研究三:采集弥散张量成像数据,采用纤维束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方法,得到COPD各组与对照组间白质微观结构改变情况,并将COPD组白质微观结构参数与临床相关指标(动脉血氧、认知评分及肺功能)进行偏相关分析。研究结果(1)研究一:四组间MoCA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重度组与轻度组、中度组与轻度组及轻度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而中度组与重度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四组受试者在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抽象、延迟回忆及定向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四组受试者在数字记忆广度评分(总分及倒背)方面存在显着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MoCA总分与肺功能(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及PaO2之间呈正相关(r=0.259,P=0.021;r=0.224,P=0.047),但MoCA总分与SaO2之间无相关。(2)研究二:COPD患者双侧额下回眶部,左侧额上回、额中回、内侧眶回、海马旁回/梭状回、辅助运动皮层及右侧丘脑出现广泛的灰质萎缩。与对照组相比:COPD轻度组患者无灰质密度降低的脑区,COPD中度组灰质密度降低的脑区(包括左侧额中回和右侧额下回的眶部/三角部)相对较少,COPD重度组灰质密度降低的脑区更广泛(包括双侧额上回、额下回眶部、颞上回及中扣带回,左侧额中回、内侧眶回、额下回三角部、中央后回、补充运动皮层、岛叶、海马旁回/梭状回及右侧额下回岛盖部),左脑为着。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患者灰质密度与血氧指标(Pao2和Sao2)无显着相关;左侧额上回和右侧额下回眶部的灰质密度与MOCA总分(r=0.233,P=0.048;r=0.293,P=0.009)和FEV1值(r=0.433,P<0.001;r=0.659,P<0.001)呈正相关。(3)研究三:四组间白质纤维束完整性存在广泛差异(MD,AD和RD指标),包括胼胝体膝、体、压部,双侧扣带束(扣带回)、穹窿、双侧放射冠、双侧后丘脑辐射、双侧内囊、左外囊、左上、下纵束和左侧下额枕束等。与对照组相比,轻度组COPD患者白质纤维束变化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中度组白质变化范围相对局限,而重度组患者白质改变范围更为广泛。相关性分析显示,白质纤维束微观结构变化与血氧指标无显着相关;胼胝体体部及双侧上放射冠白质纤维束变化与MOCA评分及FEV1值呈相关关系。研究结论(1)COP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并与肺功能及缺氧存在相关,提示低氧血症及肺功能的损害可能是CO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2)COPD患者存在前额叶及边缘系统多个脑区脑灰质密度减低,灰质萎缩范围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加重呈逐渐加大趋势,与COPD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趋势相一致;COPD患者部分脑区(特别是左侧额上回及右侧额下回眶部)灰质密度与认知功能及疾病严重度(FEV1)存在相关,提示COPD患者肺功能的下降可引起局部脑灰质萎缩从而导致认知功能的损害。(3)COPD患者存在广泛脑白质纤维束损伤,以左侧为着,白质损伤范围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加重呈逐渐加大趋势,与COPD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趋势相一致;COPD患者部分白质纤维束(特别是双侧上放射冠及胼胝体体部)相关指标与认知功能及疾病严重度(FEV1)存在相关,提示COPD患者肺功能的下降可引起局部脑白质损害从而导致认知功能损害。

黄志军[8](2019)在《补阳还五汤联合舒利迭对“气虚血瘀”症中重度COPD稳定期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研究旨在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舒利迭对于“气虚血瘀”症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疗效。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中医症候疗效评分、生活质量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肺功能、血液流变学等各方面指标进行综合的评价;从而建立统一规范、简便易行、重复性好的“气虚血瘀”症中重度COPD临床研究评价体系,客观科学地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舒利迭治疗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的优势,评价其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60例符合本次试验纳入标准的“气虚血瘀”症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来参与本次研究。将所有的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观察组、对照组。每组人数为30人。观察组患者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舒利迭治疗;对照组则只给予舒利迭治疗;每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3月,3月之后,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进行分析讨论。具体观察指标如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统计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检测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检测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白细胞计数、CRP;观察治疗前后的免疫因子:CD3+、CD4+和CD8+变化情况;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检测治疗前后肺功能(肺功能指标包括FV C、FEV1、FEV1/FVC预计值);评估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和统计6个月内急性发作次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相关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体有效率升高更为明显。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炎症指标值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血小板较前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因子CD3+、CD4+均有上升,而CD8+均有下降,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性显着(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急性发作次数和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均较前好转,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舒利迭对于“气虚血瘀”症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组织缺氧,延缓肺功能肺进展速度,减轻炎症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力,降低急性加重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疾病的预后。

黎辉[9](2019)在《“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评价“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临床效果,为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临床依据。2.简要整理张晓云教授的学术思想,为中医药治疗诸多疾病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的学术经验。方法:1.临床研究(1)临床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设计方法,通过采用中心分层区组随机的方法将预计的96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因时间的限制,实际共纳入89例受试者,病例纳入后,对三个中心的病例分布、完成情况、基线水平进行比较,以保证三个中心的受试者分布均衡和基线一致,具备可比性。(2)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或鼻饲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汤剂,一次100毫升,每日三次,疗程总共为14天,观测时点为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出院后第3个月。(3)按照研究方案中已拟定的在相关时间点观测或者记录:受试者症状体征积分、心功能分级、MLHFQ总积分、肺功能、肺动脉收缩压、六分钟步行试验等指标的情况,研究结束后,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对“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疗效做出评价。2.张晓云教授的学术思想概要通过跟师学习,以张晓云教授临证经验为基础,并结合张晓云教授发表的论文,对张晓云教授的学术思想作简要的概括。结果:1.临床研究(1)两组受试者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愈显率为63.6%。对照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8%,愈显率为40.9%。两组受试者临床总疗效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两组受试者症状体征积分情况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的痰的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的次要症状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的体循环瘀血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受试者的心功能分级、MLHFQ的总积分的比较:两组受试者心功能分级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MLHFQ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受试者的肺功能比较:治疗后,两组受试者的FEV1/FVC比值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FEV1%预测值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两组受试者的肺动脉收缩压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肺动脉收缩压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6)两组受试者的血气分析比较:两组受试者PaO2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PaCO2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红细胞压积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7)两组受试者的六分钟步行试验、NT-proBNP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六分钟步行距离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NT-proBNP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8)两组受试者的炎症指标比较:两组受试者白细胞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9)两组受试者营养指标、电解质指标、再住院率的比较:两组受试者前白蛋白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白蛋白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Na+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K+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再住院率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2.张晓云教授学术思想(1)重视中医基础理论,提倡理论联系实际;(2)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3)与时偕行,中西并重;(4)注重以人为本;(5)注重调摄脾胃;(6)注重疏畅情志;(7)用药贵在精准结论:1.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西医治疗方案均可有效的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健脾渗湿”法联合西医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2.“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高度安全且疗效肯定。3.张教授认为中医是一门极为特殊的医学,它根源于博大精深的祖国传统文化,是历代中医先哲们耗其毕生心血所总结的诊疗疾病的领悟和经验,是历代中医先哲们的智慧结晶和名族文化的成果展示,其底蕴深厚,范围广泛,需恬淡虚无,集思广益,追根朔源,方可窥其真正内涵,又能药到病除,拔刺雪污,解除病痛,予患者以健康的体魄!对中医的学习,张教授认为当从细节出发,注重中医基本理论的同时更应该辨识细节之间的不同;在辨证上,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西并重的诊断观点,更需要有“治未病”的远瞻眼光;在治法上,当重视脾土的功能,脾旺则万物生化,正气充足,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后期的恢复;人为社会的人,疾病不仅仅是身体不健康的反应,它的发生发展也常常受到社会的影响,故在治疗时应当关爱、关心患者,更有助于病痛的祛除和身心健康的恢复,而又因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很多人的发病往往多由“因情致病”或“因病伤情”,故在治疗时当重视对情志的调节,而肝主疏泄,可调畅情志,脾又可养肝疏肝,故用药方面,善用逍遥散、小柴胡、参苓白术散等方治疗诸疾。

汪媛媛[10](2019)在《轻、中度COPD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调查及参七化痰方对COPD大鼠炎性标记物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研究轻、中度COPD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2.研究参七化痰方对COPD大鼠炎性标记物(IL-6、IL-1β、c-fos、c-jun)表达的影响。方法:1.临床研究:制定中医证候调查表,收集轻、中度COPD患者一般情况及四诊资料,归纳其中医证候分布情况。2.动物实验:根据随机数字表将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通过气管内滴注LPS联合烟熏法构建COP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进一步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金水宝组,药物干预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肺功能,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β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c-fos、c-jun蛋白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轻、中度COPD最常见的证型为痰浊阻肺兼肺脾气虚证(19.42%),痰浊阻肺兼肺肾气虚证(15.53%),痰热壅肺兼肺脾气虚证(12.62%),风寒袭肺兼肺气虚证(11.65%)、痰浊阻肺、肺脾气虚兼血瘀证(6.80%)、肺脾气虚证(6.80%)。2.动物实验2.1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各组肺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各组肺功能指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金水宝组相比,治疗组FEV0.3、FEV0.3/FVC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肺组织形态学对照组大鼠管腔通畅,肺泡结构完整,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模型组可见小气道明显狭窄,肺泡间隔断裂,泡腔融合,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符合COPD病理变化。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组织损伤减轻,以治疗组为着。2.3 IL-6、IL-1β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大鼠血清IL-6、IL-1β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后,两组大鼠血清IL-6、IL-1β表达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金水宝组相比,治疗组IL-6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中IL-1β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2.4 c-fos、c-jun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大鼠肺组织c-fos、c-jun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后,两组大鼠肺组织c-fos、c-jun表达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金水宝组相比,治疗组c-fos、c-jun表达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轻、中度COPD患者中医证候多为兼证,虚实夹杂;轻度患者以肺气虚为主,中度患者则累及脾、肾,COPD的发展会导致受累脏腑的增加。2.参七化痰方通过抑制转录因子AP-1调控IL-6、IL-1β的表达,减轻气道炎症反应,降低肺组织损伤。

二、慢性阻塞性肺病营养与能量代谢的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营养与能量代谢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骨密度变化患者中医证候分型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文献研究
1 病例来源及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中医证候分型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资料收集
    2.2 观察指标及其检测方法
    2.3 中医辨证
    2.4 资料的统计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患者观察指标统计
    3.2 各观察指标与骨量相关性分析结果统计
    3.3 中医证候分型相关资料统计
4 讨论
    4.1 中西医对肺的生理功能认识差异
    4.2 本研究中慢阻肺伴骨密度变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4.3 慢阻肺伴骨密度变化的中医证型分布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2)中医肺康复对轻中度COPD患者运动耐力及脑功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中医理论指导的肺康复在COPD中的应用现状
        1. COPD肺康复训练的内涵及形式
        2. 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传统功法肺康复
        3. 中西医结合肺康复的研究进展
    康复锻炼对运动耐力的影响
        1. 骨骼肌的改变是COPD患者运动耐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2. 康复锻炼对运动耐力影响的机制
        3. 运动心肺试验在康复锻炼中的应用
    康复锻炼对脑功能的影响
        1. COPD患者脑功能的改变及可能的机制
        2. 康复锻炼对大脑认知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3. 功能核磁在康复中对脑功能评价的应用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剔除及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1. 分组方法
        2. 干预方案
        3. 测试方法
        4. 观察项目
        5. 数据处理
        6. 技术路线图
        7. 伦理审查
    三、研究结果
        1 基本资料
        1.1 年龄
        1.2 性别
        1.3 身高体重
        1.4 BMI
        2 运动心肺数据
        2.1 运动持续时间
        2.2 METS
        2.3 VO_2max及其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2.4 AT及其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2.5 VE/VCO_2
        2.6 VD/VT
        3 各量表数据
        3.1 CAT评分及CAT分级
        3.2 mMRC分级
        3.3 语义流畅性评分
        3.4 数字广度评分
        3.5 SAS评分及分级
        3.6 SDS评分及分级
        4 静息态fMRI数据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疗效分析
        2.1 运动心肺数据分析
        2.2 量表数据分析
        2.3 核磁数据分析
        3. 传统功法肺康复有效性的中医依据
    五、结论
    六、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膳食相关风险模型构建及氨基酸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COPD患者膳食质量调查及其肌肉衰减综合征风险模型构建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血浆氨基酸代谢组学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仪器与装置
        1.3 主要材料与试剂
        1.4 具体实验方法
        1.5 数据分析方法
        1.6 质量控制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氨基酸对肌肉衰减综合征的作用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1.3 研究方法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研究创新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代谢标志物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4)从免疫炎症因子表达探讨六字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虚证的调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写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COPD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气虚是COPD稳定期患者的主要病机
        1.2 COPD患者体内“气”的强弱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2 西医学对COPD病理机制的认识
        2.1 慢性炎症引起的免疫失衡是COPD进行性发展的主要病理机制
        2.2 Notch信号通路活化是介导COPD免疫炎症反应的重要机制
        2.3 炎症因子的协同作用是COPD免疫炎症反应加重的重要因素
    3 “虚则补之”治则可能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因子表达改善COPD患者免疫功能
    4 六字诀的作用机理
        4.1 六字诀参与调节机体内“气”的强弱
        4.2 六字诀参与调节机体内免疫炎症反应
        4.3 前期研究基础及尚未解决的问题
    5 研究假说提出
    6 本研究创新点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计
        2.2 随机分组和隐藏
        2.3 干预方法
        2.4 评价指标
    3 统计学分析
        3.1 一般资料
        3.2 结局指标
        3.3 ITT分析和PP分析
    4 质量控制
        4.1 实施前的质量控制
        4.2 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5 伦理原则
        5.1 自愿原则
        5.2 有益原则
        5.3 保密原则
        5.4 公平回报原则
    6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研究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比较
        2.1 一般资料干预前比较
        2.2 结局指标干预前比较
    3 干预效果评价
        3.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2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
        3.3 两组患者免疫因子表达水平比较
        3.4 两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比较
        3.5 两组患者运动耐力比较
        3.6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六字诀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调护作用
        1.1 六字诀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气虚证的调护作用
        1.2 六字诀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的调护作用
    2 从免疫炎症因子表达探讨六字诀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调护作用
        2.1 六字诀对炎症因子IL-8、IL-10、TNF-α表达水平的调节效应
        2.2 六字诀对免疫因子Notch1mRNA表达水平的调节效应
结论
局限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清热解毒类中药活性成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模型的筛选及作用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慢性阻塞性肺病理论研究
    1.1 流行病学
        1.1.1 定义
        1.1.2 病因
        1.1.3 症状
    1.2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机制
        1.2.1 氧化应激机制
        1.2.2 炎症机制
        1.2.3 蛋白酶与抗蛋白酶机制
        1.2.4 细胞凋亡机制
        1.2.5 上皮-间充质转化机制
        1.2.6 免疫失衡机制
        1.2.7 基因易感机制
    1.3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药物
        1.3.1 支气管扩张剂
        1.3.2 抗炎药
        1.3.3 抗氧化剂
        1.3.4 祖国医学治疗策略
    1.4 慢性阻塞性肺病模型
        1.4.1 COPD动物模型的动物种类
        1.4.2 COPD动物模型的造模方式
        1.4.3 COPD细胞模型的细胞种类
        1.4.4 COPD细胞模型的造模方式
    1.5 清热解毒类中药在慢阻肺中的应用
        1.5.1 黄芩苷的研究现状
        1.5.2 葛根素的研究现状
        1.5.3 木犀草素的研究现状
        1.5.4 木犀草苷的研究现状
        1.5.5 红景天苷的研究现状
    1.6 慢性阻塞性肺病与线粒体
第2章 慢性阻塞性肺病模型的探究与构建
    第一部分 慢性阻塞性肺病动物模型的探究与构建
        2.1 材料及方法
        2.1.1 实验动物
        2.1.2 药物与试剂
        2.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1.4 大鼠分组、模型探究与构建
        2.1.5 大鼠体重生存状态及体重变化
        2.1.6 大鼠肺动态顺逆性与气道阻力
        2.1.7 大鼠支气管肺灌洗液免疫细胞分类计数
        2.1.8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大鼠生存状态及体重变化
        2.2.2 大鼠肺肺动态顺逆性变化
        2.2.3 大鼠气道阻力变化
        2.2.4 大鼠支气管肺灌洗液免疫细胞分类计数
        2.3 讨论与小结
    第二部分 慢性阻塞性肺病细胞模型的探究与构建
        2.4 材料及方法
        2.4.1 实验细胞
        2.4.2 药物与试剂
        2.4.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4.4 A549细胞培养
        2.4.5 COPD细胞模型探究与构建
        2.4.6 CSE对A549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
        2.4.7 统计学方法
        2.5 结果与分析
        2.5.1 CSE对A549细胞状态及活性影响
        2.5.2 CSE对A549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
        2.6 讨论与小结
第3章 五种中药单体对CSE诱导A549细胞活性的影响及筛选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细胞
        3.1.2 药物与试剂
        3.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3.1.4 单体对A549细胞活性的药物浓度筛选
        3.1.5 单体对CSE诱导的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
        3.1.6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单体对A549细胞活性无影响的药物浓度筛选
        3.2.2 单体对CSE诱导的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
    3.3 讨论与小结
第4章 葛根素对CSE诱导的A549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细胞
        4.1.2 药物与试剂
        4.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4.1.4 A549 细胞ROS含量、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检测
        4.1.5 统计学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葛根素对CSE诱导的A549细胞活性氧含量影响
        4.2.2 葛根素对CSE诱导的A549细胞内丙二醛含量影响
        4.2.3 葛根素对CSE诱导的A549细胞总抗氧化能力影响
    4.3 讨论与小结
第5章 葛根素对CSE诱导A549细胞线粒体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细胞
        5.1.2 药物与试剂
        5.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5.1.4 葛根素对CSE诱导A549细胞线粒体膜通道孔的影响
        5.1.5 葛根素对CSE诱导A549 细胞线粒体膜Drp1 的表达
        5.1.6 葛根素对CSE诱导A549 细胞线粒体膜Mfn1 的表达
        5.1.7 葛根素对CSE诱导A549 细胞线粒体膜Mfn2 的表达
        5.1.8 统计学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葛根素对CSE诱导的A549细胞线粒体膜通道孔的影响
        5.2.2 葛根素对CSE诱导的A549 细胞Drp1、Mfn1和Mfn2 蛋白表达的影响
    5.3 讨论与小结
实验创新性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中医培土生金法在耐药菌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章 中医培土生金法治疗肺炎的Meta分析
    1.1 目的
    1.2 技术路线图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文献检索的范围及策略
        1.5.1 检索数据库
        1.5.2 检索词
        1.5.3 检索时间及检索策略
    1.6 数据收集与分析
    1.7 结果
        1.7.1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1.7.2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1.7.3 Meta分析结果
    1.8 讨论
        1.8.1 Meta分析的意义与价值
        1.8.2 本部分研究的选题思路
        1.8.3 Meta分析结果的讨论
    1.9 小结
第二章 中医培土生金法辅助治疗耐药菌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2.1 课题来源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方案
        2.3.1 技术路线图
        2.3.2 研究设计
        2.3.3 研究对象
        2.3.4 治疗方案
        2.3.5 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
        2.3.6 疗效判定
        2.3.7 不良反应的观察
        2.3.8 质量控制
        2.3.9 统计分析
        2.3.10 伦理学原则
    2.4 研究结果
        2.4.1 研究完成情况
        2.4.2 基线统计结果
        2.4.3 疗效评价
        2.4.4 安全性评价
    2.5 讨论
        2.5.1 培土生金法的历史渊源
        2.5.2 培土生金法运用于耐药菌肺炎的理论依据
        2.5.3 研究药物组方分析
        2.5.4 现代药理研究
        2.5.5 研究结果分析
        2.5.6 导师治疗耐药菌肺炎的经验概要
    2.6 小结
第三章 肺炎患者临床特征、病原学及其耐药性的观察性研究
    3.1 课题来源
    3.2 研究目的
    3.3 技术路线图
    3.4 研究对象与方法
        3.4.1 纳入标准
        3.4.2 排除标准
        3.4.3 研究方法
        3.4.4 观察指标
        3.4.5 统计方法
    3.5 研究结果
        3.5.1 一般资料
        3.5.2 患者吸烟情况
        3.5.3 合并疾病情况
        3.5.4 炎性指标分析
        3.5.5 血气分析情况
        3.5.6 病原菌分布情况
        3.5.7 病原菌药敏结果
        3.5.8 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3.5.9 住院时间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3.6 讨论
        3.6.1 一般情况和合并疾病分析
        3.6.2 实验室指标分析
        3.6.3 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3.6.4 住院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3.7 小结
结论
创新性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正文部分)
综述 肺炎患者细菌耐药概况及中医培土生金法研究进展
    4.1 肺炎患者细菌耐药性概况
        4.1.1 肺炎的流行病学现状
        4.1.2 病原学研究现状
        4.1.3 治疗进展
    4.2 中医培土生金法研究进展
        4.2.1 中医对肺炎的认识
        4.2.2 中医病因病机
        4.2.3 中医对肺炎的治疗情况
        4.2.4 培土生金法的理论基础
        4.2.5 培土生金法的临床运用
        4.2.6 参苓白术散的研究进展
        4.2.7 参苓白术散的药理学研究现状
        4.2.8 中医药在细菌耐药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综述部分)
附件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脑结构改变及其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COPD认知功能障碍
    2.神经影像学研究现状
        2.1 COPD与脑灰质萎缩
        2.2 COPD与脑白质损伤
    3.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4.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4.2 研究方法
研究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认知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1.1 引言
    1.2 研究对象和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
        1.2.1.2 对照组
        1.2.2 研究方法
        1.2.2.1 基本信息
        1.2.2.2 肺功能测定
        1.2.2.3 动脉血氧测定
        1.2.2.4 认知状态评估
        1.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1.3 结果
        1.3.1 一般资料
        1.3.2 动脉血氧及肺功能
        1.3.3 受试者的认知功能
        1.3.4 认知评分与动脉血氧及肺功能相关性
    1.4 讨论
    1.5 本章小结
研究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脑灰质结构的改变及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2.1 引言
    2.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方法
        2.2.2.1 基本信息采集、肺功能及动脉血氧测定、认知功能评估
        2.2.2.2 MRI图像采集
        2.2.2.3 数据处理
        2.2.2.4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3.1 灰质密度改变
        2.3.2 灰质密度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
    2.4 讨论
        2.4.1 受试者四组之间差异比较
        2.4.1.1 四组之间F检验差异区域
        2.4.1.2 组间Pos-hoc比较
        2.4.2 脑灰质密度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
    2.5 局限性
    2.6 本章小结
研究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脑白质微结构的改变及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3.1 引言
    3.2 研究对象和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方法
        3.2.2.1 基本信息采集、肺功能及动脉血氧测定、认知功能评估
        3.2.2.2 MRI图像采集
        3.2.2.3 白质DTI数据预处理
        3.2.2.4 统计学分析
        3.2.2.4.1 白质纤维束统计分析
        3.2.2.4.2 白质纤维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3 结果
        3.3.1 白质纤维束损伤TBSS分析结果
        3.3.2 白质纤维束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
    3.4 讨论
        3.4.1 DTI中常用指标的测定及其意义
        3.4.2 COPD患者脑白质损伤区域
        3.4.3 脑白质DTI指标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
        3.4.4 结合VBM及 TBSS分析结果
    3.5 局限性
    3.6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机制及治疗研究新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8)补阳还五汤联合舒利迭对“气虚血瘀”症中重度COPD稳定期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语表
前言
1.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1.4 方法
    1.5 治疗前后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处理统计软件 SPSS20.0 用于分析研究中的所有数据
2.结果
    2.1 两组年龄、性别、COPD 分级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3 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2.4 肺功能治疗前后对比
    2.5 血气分析指前后对比
    2.6 炎性因子和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对比
    2.7 免疫因子治疗前后对比
    2.8 预后指标对比
3.讨论
    3.1 抗血栓、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管损伤
    3.2 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3.3 调节机体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3.4 安全性分析
    3.5 展望和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 COPD 稳定期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课题来源
    3 研究对象
        3.1 研究对象的来源
        3.2 研究对象的选择
    4 研究方案
        4.1 试验技术流程图
        4.2 设计类型
        4.3 样本含量估计
        4.4 治疗方案
        4.5 观察指标
        4.6 疗效的判定
        4.7 安全性判定
        4.8 盲法的设计
        4.9 质量控制
        4.10 数据管理
        4.11 统计分析
        4.12 不良事件的记录和处理
        4.13 伦理委员会审批和知情同意书
    5 结果
        5.1 病例分布情况
        5.2 试验完成情况
        5.3 基线分析
        5.4 疗效分析
        5.5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肺动脉高压、COPD、肺心病之间的联系
    2 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CPHD合并心衰的现实意义
    3 研究基础
    4 科室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经验
        4.1 慎用镇静剂
        4.2 慎用强心剂
        4.3 慎用利尿剂
        4.4 慎用碱剂
        4.5 慎用激素
    5 祖国中医学对肺胀病的基本认识
        5.1 祖国中医学对“CPHD”和“CPHD合并心衰”的病名认识
        5.2 祖国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病位认识
        5.3 祖国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病因和病机的认识
        5.4 中医学对肺胀病的治法认识
    6 探讨“从脾论治”在肺胀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6.1 从脏腑功能来看脾肺的关系
        6.2 从六经辨证来看脾肾的关系
        6.3 从气机升降路径来看肺脾肾的关系
        6.4 从痰湿瘀的生成路径来看三者与脾的关系
    7 “健脾渗湿”法治疗肺胀病的立论依据
        7.1 脾土虚弱为肺胀病发病之本
        7.2 痰湿内生为肺胀病发病之关键
        7.3 瘀血阻滞为肺胀病可见之兼症
        7.4 “健脾渗湿”为肺胀病的基本治法
    8 组方及方药分析
        8.1 参苓白术散
        8.2 五苓散
        8.3 合方分析
    9 临床研究结果的讨论
        9.1 治疗后临床总疗效的情况
        9.2 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变化
        9.3 治疗后痰的总积分的变化
        9.4 治疗后次要症状的总积分的变化
        9.5 治疗后体循环瘀血总积分的变化
        9.6 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分级的变化
        9.7 治疗后受试者的MLHFQ总积分的变化
        9.8 治疗后肺功能的变化
        9.9 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的变化
        9.10 治疗后六分钟步行试验的变化
        9.11 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
        9.12 治疗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
        9.13 治疗后炎症指标的变化
        9.14 治疗后电解质的变化
        9.15 治疗后营养指标的变化
        9.16 治疗后再住院率的情况
    10 “健脾渗湿”法治疗CPHD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机制探讨
        10.1 祛痰抗炎,改善通气功能,改善肺功能
        10.2 利尿强心,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
        10.3 改善低氧血症,控制感染,有助于降低肺动脉高压
        10.4 改善胃肠症状,改善营养状态,增加御病能力
结论
创新与特色
问题与展望
张晓云教授学术思想概要
    1.重视理论,提倡理论联系实际
    2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
        2.1 体现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2.2 明确疾病的诊断,避免治疗的盲目性
    3 与时偕行,中西并重
    4 注重以人为本
        4.1 关爱患者及其家属
        4.2 尊重和平等对待患者
        4.3 以中医整体观为治疗原则
    5 注重调摄脾胃
        5.1 用药首当不伤脾胃
        5.2 重视补益脾胃
        5.3 重视养护脾胃
    6 注重疏畅情志
        6.1 擅于疏通开导,建立信心
        6.2 擅用柴胡逍遥,调畅肝气
        6.3 强调自我调节和心理治疗
    7 用药贵在精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肺心病合并心衰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1 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研究进展
        1.1 古代中医家对肺胀病的病因病机的研究
        1.2 古代中医家对肺胀病辨证治法的研究
    2 现代中医对肺心病合并心衰的研究进展
        2.1 现代中医学对肺心病合并心衰的病名认识
        2.2 现代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病位认识
        2.3 现代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2.4 现代中医学对肺胀病治法方药的研究进展
    3 总结和展望
        4.西医学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治疗研究进展
        4.1 控制感染
        4.2 保持气道通畅
        4.3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4.4 利尿剂
        4.5 正性肌力药
        4.6 血管扩张剂
        4.7 抗凝剂
        4.8 其他治疗措施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10)轻、中度COPD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调查及参七化痰方对COPD大鼠炎性标记物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轻、中度COPD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步骤
        1.4 统计分析
    2.临床调查结果
        2.1 轻、中度COPD患者一般资料
        2.2 轻、中度COPD患者中医证候分布
    3.讨论
        3.1 轻、中度COPD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3.2 轻、中度COPD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分析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参七化痰方对COPD大鼠血清炎性标记物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药物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实验仪器
        1.4 主要实验试剂
        1.5 实验方法
        1.6 指标检测与方法
        1.7 统计分析
    2.实验结果
        2.1 实验大鼠一般情况及死亡情况
        2.2 肺功能指标
        2.3 肺组织形态学改变
        2.4 血清IL-6、IL-1β含量
        2.5 肺组织c-fos、c-jun蛋白含量
    3.讨论
        3.1 参七化痰方组成及功用
        3.2 金水宝选用依据
        3.3 所选指标的意义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慢性阻塞性肺病营养与能量代谢的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骨密度变化患者中医证候分型探析[D]. 万瑾.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中医肺康复对轻中度COPD患者运动耐力及脑功能影响的研究[D]. 夏坤.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COP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膳食相关风险模型构建及氨基酸代谢组学研究[D]. 裴华莲. 新疆医科大学, 2021
  • [4]从免疫炎症因子表达探讨六字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虚证的调护作用[D]. 范丽敏.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清热解毒类中药活性成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模型的筛选及作用机制探讨[D]. 刘立涛. 吉首大学, 2020(02)
  • [6]中医培土生金法在耐药菌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索研究[D]. 罗晓琼.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脑结构改变及其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研究[D]. 殷敏敏.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8]补阳还五汤联合舒利迭对“气虚血瘀”症中重度COPD稳定期临床观察[D]. 黄志军.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9]“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临床研究[D]. 黎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轻、中度COPD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调查及参七化痰方对COPD大鼠炎性标记物表达的影响[D]. 汪媛媛.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标签:;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与能量代谢的新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