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期刊编辑部稿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医学期刊编辑部稿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一、医学期刊编辑部稿件管理系统设计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郝爽[1](2018)在《我国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知识服务平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技期刊的专业集群化发展已经成为目前解决我国科技期刊小、散、弱局面的主要发发展方式之一,而以网络平台的形式集聚行业期刊群,汇集期刊集群优势,以满足各学科、各行业用户的知识需求,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是未来科技期刊集群化数字化发展的核心模式之一。目前,国外先进的科技期刊出版商依托其集团化、规模化的期刊集群管理模式,已经形成了其难以撼动的行业优势,并依托其内容资源优势建成了成熟完善的知识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数字出版、资源检索及获取、行业交流及互动等多方面的知识服务。与之相比,我国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仅有少数的行业和学科建成了期刊集群平台。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调研及梳理,对我国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的模式及特点进行总结;选取国内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差距;以产业区理论、集群治理理论和知识基础观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发现我国在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知识服务平台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在成文结构层面,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简要叙述了出版业数字出版转型中科技期刊集群化的必然趋势以及研究科技期刊集群化服务平台的具体意义,并简要对本文结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进行归纳。接着,对本文的相关概念、所采用的理论进行介绍,并且系统化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科技期刊集群化知识服务平台的研究现状,包含研究热点、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之后主要介绍了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知识服务平台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的几种模式,并对我国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的特征进行归纳。结合我国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发展知识服务平台发展现状,总结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知识服务平台建设中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缺乏健康有序的外部环境、主办单位内部组织结构不科学、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营能力不足、依赖资金扶持、盈利及营销模式缺失四大方面。案例研究部分,选取中国光学期刊网、中华医学期刊网和材料期刊网作为我国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知识服务平台典型案例进行对比研究,分别从平台发展概况、产品及内容建设、知识服务路径、盈利及营销模式四个方面对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其可借鉴经验。以现状不足和典型案例分析为基础,为我国建设科技期刊集群化服务平台提出了发展建议,主要包含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改革主办单位内部组织机制、提升科技期刊集群平台的知识服务及运营能力、建立多元的盈利和营销模式几大方面。最后—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未来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知识服务平台发展的展望及研究不足之处。

田文强[2](2018)在《基于J2EE框架期刊采编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助手,同时互联网也给各个行业带来的新的工作模式。开发和部署一套符合期刊编辑部的采编系统可以使编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提升期刊运作效率,为提高期刊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学术期刊采编系统是在J2EE框架内设计实现,基于B/S模式,采用MVC模式开发,为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工作流程和扩大期刊影响力开发的一套采编系统。系统经过前期对学术期刊需求的调研,根据采编业务流程对系统功能分析,将用户分类并建模。使用Java和JSP作为开发语言,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采用Hibernate数据持久层、Spring业务逻辑层和Web Work表示层三层开发模式,最大程度降低对平台的要求。期刊采编系统包括作者在线办公、编辑在线办公、专家在线审稿、主编在线办公、编委在线办公、网刊展示平台以及统计功能等模块。系统经过功能性测试、安全性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多项测试可以满足学术期刊日常采编业务需求。借助采编系统,首先作者可以的在线投稿,查询稿件状态,管理稿件信息。其次对于编辑工作可以实现网络化办公,在系统内即可完成稿件相互传递,省去邮件传递的步骤,在节省时间的同时又提高稿件审稿的工作效率。编辑、作者以及专家在系统中可以方便交流。再次系统提供很友好的数据统计功能,提供学术期刊的数据支持。更重要的是,借助采编系统使期刊工作信息化,将工作平台转移到网络上,成为作者、编辑、专家等多维一体的信息资源管理智能化平台。

叶文生[3](2017)在《基于期刊科研数据政策的生物医学科研数据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数字化科研(e-Research)时代,科学的进步多依赖科研数据的共享与再利用。与此同时,科研数据的质量亦决定了科研成败,若科研人员使用错误或不合符规范的科研数据或实验材料,将会导致科研成果无法被重制,造成巨大的科研人力、时间及经费上的浪费。一般来说,科研人员只着重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果,对于研究过程中所使用和产生的数据及材料,并没有太多关注,亦没有好好记录及管理,因此可能造成其他科研人员在重制其研究成果时,因欠缺数据及材料的重要背景信息,最终无法重制科研成果。近年许多生物医学期刊相继发现许多其刊登论文中的科研成果不能被重制,而造成科研成果不能被重制的主要原因,是科研中使用的不合符标准的数据及材料、数据分析方法不正确、数据的汇报不全面、以及数据及材料久缺相关的背景信息。为了确保研究的可重制性,许多权威的生物医学期刊都已制定了科研数据存缴及共享的政策,要求科研人员按照规范的格式存缴与论文理据及结论相关的指定类型科研数据及材料,并须不带有不合理的条件下公开分享数据及材料,以利其他科研人员能验证及重制科研成果。生物医学期刊的科研数据政策通常是期刊及(或)其所属出版机构为了促进科研数据的共享、推进科研数据再利用,进而确保科研成果的可重制性,而对期刊科研数据及材料所制定的管理指引、说明、标准规范及处理流程。生物医学期刊的科研数据政策对于促进生物医学数据共享、推进数据最大化使用、实现科研成果可重制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我国科研机构积极投入生物医学研究并鼓励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投稿至国际权威的生物医学期刊。权威的生物医学期刊对论文稿件的科研数据的格式及存缴都有严谨的规范,科研人员若没有按照相关规范提交数据,会影响其论文的发表。可是,对于生物医学科研人员来说,沉重的科研工作使得科研人员无暇了解期刊科研数据政策的要求。由于很多生物医学期刊的科研数据政策是难以被理解,加上科研人员对学术期刊的科研数据政策可能并不熟识,以致在数据的准备上难以符合生物医学期刊科研数据政策的要求,最终可能影响论文的发表。学术图书馆作为科研人员与学术出版间的桥梁,实有责任协助科研人员发表、共享及保存其科研数据。因此,图书馆如何为生物医学科研人员提供相应的科研数据服务,以协助他们根据期刊科研数据政策的要求准备及存缴数据,是很具研究价值的课题。为此,图书馆有需要了解生物医学期刊的科研数据政策要素,并针对政策要素规划相关的科研数据服务,以协助科研人员发表、共享及保存其科研数据。我国生物医学科研数据共享与科研数据汇交工作刚刚起步,极需进一步拓展科研数据服务的内容,而生物医学期刊科研数据服务正是我国学术图书馆未来的具潜力的服务内容之一,极具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正是通过对权威生物医学期刊科研数据政策的探索,探讨学术图书馆如何根据生物医学期刊科研数据政策的要求,规划及构建学术图书馆的生物医学期刊科研数据服务。本研究从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选取期刊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JIF)最高的前30种生物医学期刊的科研数据政策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大部份生物医学期刊科研数据政策皆来自期刊出版商及其上级公司(大型出版集团)。经过检视及分析期刊科研数据政策的样本,本研究选取了期刊科研数据政策较为完整及清晰的5所生物医学期刊出版商Nature Publishing Group(NPG)、Springer Nature、Cell Press、Elsevier 及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APS)的数据政策作为调研对象。本研究利用Journal Research Data Policy Bank(JoRD)的《期刊科研数据政策模型框架》(Journal Research Data Policy Model Framework),对选取生物医学期刊政策中与科研数据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出生物医学期刊科研数据政策的主要元素包括:①数据的存缴及共享的义务及范围、②存缴数据的类型及存缴方式、③数据的公开及限制指引、④数据的隐私及伦理保护政策、⑤期刊数据的使用许可指引、⑥数据及数据标识符的说明、⑦数据的评审准则、⑧数据的引用格式指引、⑨验材料及分析方法的汇报政策、⑩补充信息指引及数字图像指引。由于所有科研数据皆有生命周期,学术图书馆要规划科研数据服务,必须先了解科研数据的生命周期。科研数据生命周期是描述科研数据从产生、保存、共享、使用到再利用等各生命阶段间的循环周期活动。为了便于理解数据生命周期中数据管理的活动,以利于数据管理的规划,国外多间从事科研数据管理及研究的机构根据学科领域科研数据特色及数据生命周期,发展出不同的数据生命周期模型。数据生命周期模型以图形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数据生命周期中阶段数据管理活动的实践内容,数据生命周期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科研数据服务的规划。本研究介绍了 4个被广泛应用的数据生命周期模型,包括:DDI数据生命周期模型、UKDA科研数据生命周期模型、OAIS参考模型、以及DCC数据策展生命周期模型。综合数据生命周期模型各阶段的概念,并配合生物医学期刊科研数据政策的内容要素,本研究构建了《生物医学期刊科研数据生命周期模型》。该模型包含6个阶段,包括:数据的概念化规划阶段→数据的获取及组织阶段→数据的处理及分析阶段今数据的评审及保存阶段→数据的出版及共享阶段→数据的再利用阶段。最后基于《生物医学期刊科研数据生命周期模型》的6个阶段,本研究构建了学术图书馆基于生物医学期刊数据服务共25项,概述如下。数据的概念化规划阶段的科研数据服务包括:①提供生物医学研究及数据隐私伦理保护的相关法律文件、②提供科研数据管理计划的重要指标性文件、③科研数据管理计划指导与服务、④推荐数据管理计划创建工具、⑤建立科研数据管理的政策障机制、⑥数据准备(设计)指引服务。数据的获取及组织取阶段的科研数据服务包括:①数据检索服务、②数据获取服务、③数据档案组织服务、④数据描述服务、⑤实验记录管理及汇报服务。数据的处理及分析阶段的科研数据服务包括:①数据处理支持服务、②数据分析指引服务。数据的评审及保存阶段的科研数据服务包括:①数据评审服务、②数据备份指引服务、③数据存缴服务、④数据长期保存服务。数据的出版及共享阶段的科研数据服务包括:①数据出版支持服务、②数据共享指引服务、③数据使用授权服务、④数据权益保护服务、⑤数据引用指引服务。数据的再利用阶段的科研数据服务包括:①数据资源导航服务、②数据加值服务、③数据转换服务。

张立伟[4](2015)在《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出版技术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文明进化都与出版技术密不可分,出版技术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化历史的真实缩影。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革,电子及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期刊数字出版产业迅速崛起,期刊数字出版技术蓬勃发展。目前,从科技史角度对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问题的全面、深入的研究几乎为空白。站在多学科视角对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进行深入研究,梳理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脉络,探索其发展规律,对促进我国期刊数字出版业科学发展、深化中国出版史研究、完善出版史学科体系及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长期、快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纵观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历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与发展、IPV6核心网及3G移动网络技术在期刊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等重大技术突破为线索,根据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背景,将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变迁过程划分为"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奠基"、"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三个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繁荣,也带来了包括科技、文化、社会等在内的各个领域的蓬勃发展,中国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在这一时代变革的背景下,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在这一时期,电子计算机技术开始在我国出版领域得到应用,我国实现了一系列出版技术的突破。第一,实现了汉字进入计算机的重大突破,汉字实现了数字化;第二,激光照排技术实现了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使中国印刷业进入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崭新时期;第三,磁、光等信息存储技术的应用颠覆了传统的纸质信息存储方式,实现了信息存储的数字化。这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奠定了我国出版领域数字化的基础,电子出版技术开始出现,中国出版业迎来了巨大变革。我国在对国外各类磁带数据库、光盘数据库引进的基础上,研发了《中国高等院校学报论文文摘(英文磁带版)》(CUJA)和《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光盘版);出现了以软盘形式出版的电子期刊;方正书版、科印微机排版系统、华光普及型(BD)排版系统、4S高级科技文献书刊编排系统、"WP"软件等计算机排版软件得到了初步应用,我国出现了期刊的数字化萌芽。1994年4月20日,一条带宽只有64K的国际专线接入中国,开通了Internet的全功能服务,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互联网技术开始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在文化产业崛起、经济全球化及一体化背景下,我国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逐步兴起。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出现及其在期刊出版领域中的应用赋于了传统期刊出版方式和运营模式以新的活力和内涵,同时也给期刊出版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革。网络信息技术在期刊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期刊采编技术、制版及印刷技术、发行及阅读技术的数字化变革,期刊出版逐步向网络化、一体化方向发展,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初步形成。"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推动了我国期刊数字出版产业的又一次重大变革。IPV6核心网的建立及移动3G通信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在期刊稿件采编技术发展方面,期刊网络采编系统被广泛采用,一批期刊群采编平台得到了建设与发展,参考文献辅助编校系统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在期刊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在期刊的数字发行与阅读发面,一些OA期刊在线发布平台得以建立,期刊发行实现了开放阅读、自由传播和资源共享;3G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开始从单纯的通讯工具转向移动媒体终端,三网融合、三屏功能合一技术进一步深入,数字期刊的移动终端阅读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采用P2P技术并集合了Flash动画、tvc视频、音频、web控件、3D技术和超级链接等多媒体技术的网络多媒体互动杂志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移动网络技术的应用及手机网民数量的增长催生了手机阅读市场的壮大,VIVA无线新媒体手机杂志等一书手机期刊出版平台迅速发展。同时,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专业期刊平台运营模式的变迁。我国一些数字期刊出版平台先后采用了独家授权数字出版模式;专业期刊平台呈现出市场分工逐步细化的态势;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期刊数字出版的全流程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期刊出版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方向。纵观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史,其变迁过程呈现出迅速性、渐进性及集成性的特征;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跨越、文化产业的崛起与繁荣、数字出版教育及研究等因素推动了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变迁促进了期刊出版的跨媒体融合、增强了人们获取期刊信息的能力、加快了中文期刊走向世界的步伐、推动了期刊数字出版及相关产业的繁荣,并对传统期刊出版业产生了双重影响。未来,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将进一步向跨媒体、立体化方向发展;其数字阅读技术将进入"后终端时代",内容依然为王;"注重用户体验"将成为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更为迫切;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赢利模式将会逐步清晰。目前,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在人才储备与培养、产业链条及行业标准、版权保护及监管机制、集群创新及赢利模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制约着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要彻底扫除上述发展的障碍,实现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持续创新,就必须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下功夫。要不断提高期刊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水平,在科学整合期刊数字出版产业、优化产业链利益分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期刊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力度,构建有效的监管机制,在更大程度上形成期刊数字出版的集群创新机制及有效的赢利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实现期刊数字出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李广涛,倪明,秦娟[5](2014)在《信息化对医学期刊审稿的影响》文中提出审稿是决定稿件能否录用的首要依据,在编辑日常工作流程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审稿水平直接影响到医学期刊的学术质量,关系到医学期刊的生存问题,对作者、读者及编辑自身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稿件的学术质量必须进行严格把关。目前已全面进入信息化产业时代,各行业都已高度计算机化,这就要求编辑队伍能与时俱进,充分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来为日常出版工作提供便利。本文结合自身工作体会,探讨信息化对医学期刊审稿带来的影响。

解梦超[6](2013)在《科技类期刊采编发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纵观世界,科技期刊已经成为高新科技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国际知名科技期刊的采编、出版、发行工作均已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而我国只有部分大型刊社开发了相应的信息处理平台,因此亟待开发符合我国中小型科技期刊业务需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时该系统可以使用在有相近业务流程的杂志社,避免设计资源的浪费。论文基于国家某部委主管的科技期刊杂志社的实际工作情况,针对我国中小型科技期刊的普遍存在的管理短板,梳理提出适合该期刊的稿件采集(投稿)、审稿、发行三方面的业务需求,在可视化建模的基础上,运用UML工具分析在线投稿、在线审稿、纸刊发行管理三项主要功能,确定采用B/S三层架构,开发使用ASP.NET开发工具。在功能需求和技术路线下,进行系统结构设计、框架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搭建出符合该杂志需求的科技期刊采编发行平台,并使其成为该杂志社日常业务的核心信息化处理平台。该系统的上线能够帮助杂志社实现以下目标:从短期看,有效地缩短了科技成果稿件的编辑流转周期,提高发表时效性,让优质论文及时与读者公众见面,提高了论文传播效率;从长远看,对杂志社本身而言,有助于使用该系统的科技期刊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因子,对外界而言,有利于推动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吕佳,刘嘉,李筱蕾,李庆,张红萍[7](2013)在《信息化稿件管理系统在医学期刊应用中的探索——以《中国肿瘤外科杂志》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科技期刊正面临着网络化、数字化、全球化信息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稿件在线管理系统是集成了采编管理、远程投稿、远程审稿、网站管理、费用管理等编辑部日常编审稿件所需的所有功能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建立稿件在线管理系统,实现稿件网上投、审、编、校一体化,使编辑部的管理更加简练、高效、快速,尤为重要的是方便、扩大了与作者、读者及国内外检索

刘凤华,姚琳,郭林懿,张萍,赵然[8](2013)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远程管理系统的功能特点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自2009年7月开始使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远程管理系统,该系统的集群化优势在本期刊得到充分体现;而且,其数据统计功能,提高了编辑部的整体管理水平。

杨力焓[9](2013)在《科技期刊网络化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网络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科技期刊业务面临着融入世界信息潮流,更好地与外部世界交互的新挑战。基于WEB的业务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可实现科技期刊业务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完成期刊业务工作需要。系统采用了当前最流行的B/S/S开发结构,在本信息业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涉及到了Web服务、组件架构理论、数据挖掘和知识管理、信息检索等相关理论知识。项目的具体开发采用Apache+PHP+Mysql的开发组合,同时整合了众多优秀、可信的开源框架。论文首先描述了科技期刊信息业务系统的研发背景,介绍了国内外的期刊信息系统的发展动态,确定了系统的开发思路及开发框架;其次介绍了当前期刊信息系统开发的技术背景,本系统开发所选用的开发技术特点;再次描述了系统的前期需求分析,确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明确了系统的组成框架、完成目标和发展方向;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库模型完成了系统的底层数据库设计;在系统的详细设计部分,完成了系统的用户管理、数据库后台管理、投稿与审稿管理、会议信息管理、个人助理功能与信息发布管理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工作。在需求分析阶段,系统主要是采用UML的方法来对系统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在系统网络架构的组织基础上,分析了系统的主要用户,功能,各项业务的具体流程,并通过用例图和用例说明表的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最后对系统服务器的安全需求、性能需求等非开发性的系统需求进行了简介。数据库设计主要是通过E-R模型图来表述数据库的设计。设计与实现阶段主要是通过系统的UML功能包来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拆分和设计。重点明确了各个功能子包的类设计,并通过时序图的方式来描述各个子功能的设计与具体实现的工作流程。系统在开发过程和开发完成后进行了较系统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平台系统基本满足了设计需求。

丁滨,赵会懂,戴志强[10](2012)在《打造以稿件为中心的医学期刊生态圈——临床误诊误治在线管理系统的实践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临床误诊误治》杂志在线管理系统为例,探讨"以稿件为中心的医学期刊生态圈"。

二、医学期刊编辑部稿件管理系统设计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学期刊编辑部稿件管理系统设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知识服务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述评
        1.2.1 科技期刊的知识服务研究述评
        1.2.2 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研究述评
        1.2.3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分析法
        1.4.3 比较研究法
    1.5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研究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科技期刊
        2.1.2 期刊集群化
        2.1.3 知识服务平台
    2.2 研究理论
        2.2.1 集群治理理论
        2.2.2 知识基础观理论
        2.2.3 研究理论与研究内容的关系
3 我国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知识服务平台发展现状
    3.1 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路径
        3.1.1 大型出版商主导型期刊集群平台
        3.1.2 行业组织主导型期刊集群平台
        3.1.3 龙头期刊主导型期刊集群平台
    3.2 我国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平台发展概貌
        3.2.1 基于全国学会的地域分布统计
        3.2.2 我国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平台搭建情况统计
    3.3 我国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知识服务平台的发展特征
        3.3.1 主办单位多元,发展各异
        3.3.2 以点带面,逐步发展
        3.3.3 重网络平台搭建,轻知识服务转化
4 我国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知识服务平台的问题
    4.1 缺乏健康有序的外部环境
        4.1.1 知识服务领域法律体系及相关规范不健全
        4.1.2 未形成公平合理的市场化竞争环境
    4.2 主办单位内部组织结构不科学
        4.2.1 期刊集群组织成分复杂
        4.2.2 缺乏有效的内部集群管理机制
    4.3 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营能力不足
        4.3.1 功能过于简单,页面设计粗糙
        4.3.2 出版流程管理松散
        4.3.3 内容资源质量参差不齐
        4.3.4 知识服务技术相对落后
    4.4 依赖资金扶持,盈利及营销模式缺失
5 典型案例对比分析
    5.1 案例概况及选取缘由
        5.1.1 中国光学期刊网概况
        5.1.2 中华医学期刊网概况
        5.1.3 材料期刊网概况
        5.1.4 选取案例缘由
    5.2 知识服务产品对比分析
        5.2.1 网站功能及设计风格
        5.2.2 内容资源建设
        5.2.3 移动端产品
    5.3 知识服务模式对比分析
        5.3.1 基于期刊集群出版的全流程服务
        5.3.2 基于行业资源汇聚的个性化知识服务
        5.3.3 基于产业集群优势的多样化增值服务
    5.4 盈利及营销模式对比分析
        5.4.1 盈利模式
        5.4.2 营销模式
6 我国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知识服务平台的发展建议
    6.1 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6.1.1 建立健全科技期刊集群化知识服务法律体系及规范
        6.1.2 塑造政府扶持与自由竞争相结合的市场化环境
    6.2 改革主办单位内部组织机制
        6.2.1 鼓励龙头科技期刊单位集团化发展
        6.2.2 探索科技期刊集群组织集约化管理模式
    6.3 提升科技期刊集群平台的知识服务及运营能力
        6.3.1 完善功能建设,提升设计审美
        6.3.2 建立一站式投审稿平台
        6.3.3 严格把关平台内容质量
        6.3.4 引进行业先进知识服务技术及理念
    6.4 建立多元的盈利和营销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致谢

(2)基于J2EE框架期刊采编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期刊采编系统介绍
        1.2.1 国内期刊采编系统的发展
        1.2.2 国外期刊采编系统的发展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2章 关键技术
    2.1 J2EE概述
        2.1.1 J2EE简介
        2.1.2 J2EE四层模型
    2.2 MVC设计模式
    2.3 Hibernate框架
        2.3.1 Hibernate框架简介
        2.3.2 Hibernate框架结构
    2.4 Spring框架
        2.4.1 Spring框架简介
        2.4.2 Spring框架结构
    2.5 WebWork框架
        2.5.1 WebWork框架简介
        2.5.2 WebWork工作流程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3.2 业务需求分析
        3.2.1 采编业务流程分析
        3.2.2 用户功能需求分析
第4章 系统总体设计
    4.1 系统设计目标
    4.2 系统总体架构
        4.2.1 期刊采编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2.2 期刊采编系统总体架构
        4.2.3 期刊采编系统用户权限管理
        4.2.4 系统技术路线
第5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5.1.1 数据术语
        5.1.2 数据库设计
        5.1.3 数据库配置文件
    5.2 软件开发框架
        5.2.1 软件框架
        5.2.2 软件系统配置文件
    5.3 主要业务流程实现
        5.3.1 作者业务实现
        5.3.2 编辑业务实现
        5.3.3 外审专家业务实现
        5.3.4 统计业务实现
        5.3.5 管理员业务实现
第6章 系统运行与测试
    6.1 测试方法
    6.2 测试内容
        6.2.1 功能性测试
        6.2.2 安全性测试
        6.2.3 性能测试
        6.2.4 兼容性测试
    6.3 测试结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期刊科研数据政策的生物医学科研数据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选题背景与意义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况
    0.3 主要研究内容
    0.4 主要研究方法
    0.5 本文有新意之处
1 生物医学期刊科研数据政策概述
    1.1 生物医学期刊科研数据政策的相关概念
    1.2 生物医学期刊科研数据政策的实施背景
    1.3 生物医学期刊科研数据政策的实施概况
2 生物医学期刊科研数据政策的抽样与选取
    2.1 生物医学期刊的抽样与分析
    2.2 生物医学期刊科研数据政策的选取
3 生物医学期刊数据政策的内容要素
    3.1 数据的存缴及共享的义务及范围
    3.2 存缴数据的类型及存缴方式
    3.3 数据的公开及限制指引
    3.4 数据的隐私及伦理保护政策
    3.5 期刊数据的使用许可指引
    3.6 元数据及数据描述符的说明
    3.7 数据的评审准则
    3.8 数据的引用格式指引
    3.9 实验材料及分析方法的汇报政策
    3.10 补充信息指引
    3.11 数字影像指引
4 学术图书馆生物医学期刊科研数据服务的规划
    4.1 科研数据服务规划的相关概念
    4.2 数据生命周期模型在科研数据服务规划中的应用
    4.3 生物医学期刊科研数据生命周期模型的构建
5 学术图书馆生物医学期刊科研数据服务的构建
    5.1 数据概念化规划阶段的科研数据服务
    5.2 数据获取及组织阶段的科研数据服务
    5.3 数据处理及分析阶段的科研数据服务
    5.4 数据评审及保存阶段的科研数据服务
    5.5 数据出版及共享阶段的科研数据服务
    5.6 数据再利用阶段的科研数据服务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感言

(4)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的重点、难点
    四、研究结构及主要内容
    五、创新之处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概念界定、产业发展概况与历史分期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期刊与杂志
        二、电子出版、网络出版与数字出版
        三、期刊数字出版与期刊数字出版技术
    第二节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业的发展概况
        一、传统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发展迅猛
        二、多媒体网络杂志数字出版初具规模
        三、期刊数字出版产值波动中增长
        四、期刊数字出版高新技术层出不穷
    第三节 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的历史分期
        一、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的奠基(1985-1993)
        二、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1994-2004)
        三、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2005-今)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的奠基(1985-1993)
    第一节 背景:改革开放与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
        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
        二、落后的出版技术与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间的矛盾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四、由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社会的转型
    第二节 电子计算机在出版领域中的应用
    第三节 汉字数字化与电子照排技术的突破
        一、"748工程"与汉字数字化
        二、彩色照排技术实现国产化
        三、汉字照排技术对中国出版业的影响
    第四节 信息存储技术的数字化发展
        一、磁存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二、光存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第五节 中国期刊的数字化萌芽
        一、高校学报论文磁带文献库的研制
        二、中文科技期刊光盘数据库的研制
        三、软盘电子期刊的发行
        四、计算机排版软件的初步应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1994-2004)
    第一节 背景:文化产业崛起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
        一、文化产业崛起与期刊数字出版产业兴起
        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与期刊数字出版技术革新
        三、网络及信息存储技术为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节 期刊采编技术的变革
        一、期刊稿件采编流程的改变
        二、期刊编辑模式的转变
        三、计算机排版软件的普遍应用
    第三节 期刊制版及印刷技术的进步
        一、CTP技术实现期刊的计算机直接制版
        二、数字他直接印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第四节 期刊发行技术、阅读方式变迁及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初步形成
        一、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期刊发行技术变迁
        二、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期刊阅读方式变迁
        三、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的初步形成
    第五节 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初步形成
        一、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内涵及构成
        二、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体系的形成及轨迹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创新与发展(2005-今)
    第一节 背景:现代网络技术发展与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一、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与期刊数字出版产业变革
        二、现代网络技术发展与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
        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升级
    第二节 期刊采编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一、期刊网络采编系统的广泛使用
        二、期刊群采编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三、参考文献辅助编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四、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普遍应用
    第三节 期刊发行技术的进步
        一、OA期刊在线发布平台的建立
        二、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发行技术的应用
        三、期刊手机出版发行技术的兴起
        四、网络多媒体杂志的大量涌现
    第四节 期刊阅读技术的革新
        一、移动网络技术与期刊移动终端阅读
        二、多媒体互动技术与期刊多媒体阅读
        三、"开放存取"技术与期刊开放阅读
    第五节 数字出版技术应用与专业期刊平台运营模式变迁
        一、期刊独家授权数字出版模式的采用
        二、专业期刊平台市场分工的逐步细化
        三、"网络发行量"概念的首次提出
        四、"云计算"技术实现期剥数字出版的全流程管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特征、动因及影响
    第一节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特征
        一、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迅速性
        二、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发展的渐进性
        三、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集成性
    第二节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动因分析
        一、技术基础: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二、经济动因: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社会动因: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跨越
        四、文化动因:从文化产业崛起到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五、学科支撑:数字出版教育及研究方兴未艾
    第三节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影响
        一、促进了期刊出版的跨媒体融合
        二、增强了人们获取期刊信息的能力
        三、加快了中文期刊走向世界的步伐
        四、推动了期刊数字出版及相关产业的繁荣
        五、对传统期刊出版业的双重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启示
    第一节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的借鉴意义
        一、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要有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二、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
        三、教育与科研是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基本推动力
        四、业界的合理竞争是推动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
        五、要加强借鉴基础上的自主创新
    第二节 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将进一步向跨媒体、立体化方向发展
        二、期刊数字阅读技术将进入"后终端时代",内容依然为王
        三、"注重用户体验"将成为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
        四、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更为迫切
        五、期刊数字出版技木创新的赢利模式将会逐步清晰
    第三节 当前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人才匮乏状况凸显
        二、产业链条尚不健全,行业标准严重滞后
        三、版权困局亟需破解,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集群创新水平不高,有效的赢利模式还未真正形成
    第四节 提升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创新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期刊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水平
        二、科学整合期刊数字出版产业,优化产业链利益分配
        三、加强期刊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力度,构建有效的监管机制
        四、促进期刊数字出版集群创新,逐步形成有效的赢利模式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5)信息化对医学期刊审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医学期刊的审稿流程
二、审稿专家数据库的建立
三、信息化带来的专家审稿便利性

(6)科技类期刊采编发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项目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际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1.3.1 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1.3.2 研究面临的问题
        1.3.3 章节安排
第2章 相关技术
    2.1 UML 建模语言
    2.2 B/S 模式
    2.3 SQL Server
    2.4 ASP.NET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分析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3.2 业务需求分析
        3.2.1 系统用户和角色分析
        3.2.2 功能分析
        3.2.3 业务流程分析
    3.3 系统分析
        3.3.1 系统建模
        3.3.2 在线采编服务系统
        3.3.3 在线发行子系统建模
        3.3.4 系统管理用例建模
    3.4 非功能分析
        3.4.1 稳定性
        3.4.2 友好性
        3.4.3 可扩展性
        3.4.4 安全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目标
    4.2 系统设计原则
    4.3 系统架构
        4.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4.3.2 系统存储架构
    4.4 系统访问设计
    4.5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5.1 身份认证模块设计
        4.5.2 在线采编功能模块及流程设计
        4.5.3 在线发行功能模块及流程设计
        4.5.4 库存管理功能模块及流程设计
    4.6 数据库设计
        4.6.1 实体关系设计
        4.6.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4.7 开发环境
        4.7.1 硬件要求
        4.7.2 技术环境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实现
    5.1 科技期刊采编发行系统网站首页
    5.2 身份认证
        5.2.1 “便捷输入用户名”功能的实现
        5.2.2 “验证码”功能的实现
    5.3 采编服务子系统
        5.3.1 作者投稿
        5.3.2 专家审稿
        5.3.3 审稿刊发
    5.4 在线发行服务子系统
        5.4.1 加入购物车
        5.4.2 在线付款
        5.4.3 在线发行后台管理
    5.5 系统模块组件的组装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方法
    6.2 主要测试内容
        6.2.1 稳定性
        6.2.2 功能测试
        6.2.3 兼容性测试
        6.2.4 安全性测试
    6.3 测试报告
        6.3.1 角色权限分配
        6.3.2 功能测试报告
        6.3.3 性能测试报告
        6.3.4 兼容性测试报告
    6.4 测试结果
    6.5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信息化稿件管理系统在医学期刊应用中的探索——以《中国肿瘤外科杂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稿件在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1.1 设计思路与方法
    1.2 系统技术路线和程序开发
2 稿件在线管理系统的功能与应用
    2.1 管理模块
    2.2 作者中心
    2.3 编辑中心
    2.4 审稿人中心
    2.5 主编中心
3 总结与探索
    3.1 系统试用
    3.2 服务器的选择
    3.3 网站功能扩展

(8)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远程管理系统的功能特点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管理系统体现了集群化优势
    1.1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专家和作者资源共享
    1.2 编辑、作者、专家之间的沟通趁于透明化
    1.3 操作界面统一, 体现人性化
    1.4 设置系列杂志内部查重功能, 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2 格式化的数据提取, 加强了编辑部的整体管理
    2.1 年底基本统计, 促进期刊发展
    2.2 专家审稿情况统计, 发掘优秀审稿人
    2.3 作者信息统计, 储备资源
    2.4 编辑工作量评价, 期刊绩效考核
3 总结

(9)科技期刊网络化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背景
    1.2 基于网络的期刊信息化管理研究与发展动态
    1.3 系统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相关开发技术
    2.1 UML建模技术
        2.1.1 UML语言和要素
        2.1.2 常用的UML模型图
    2.2 系统的开发模型
    2.3 三层浏览器/服务器体系(B/S/S)结构
    2.4 动态网页实现的常用技术
        2.4.1 CGI公用网关接口技术
        2.4.2 JSP技术
        2.4.3 ASP和ASP.NE技术
        2.4.4 PHP超文本预处理技术
    2.5 系统开发环境
        2.5.1 Web服务器Apache
        2.5.2 PHP技术简介
        2.5.3 MySQL数据库技术
        2.5.4 Web数据库系统工作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总体分析
    3.2 系统角色分析
    3.3 系统主要业务功能分析
    3.4 主要业务流程分析
    3.5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5.1 用户管理
        3.5.2 数据库管理
        3.5.3 投稿管理功能
        3.5.4 审稿管理
        3.5.5 个人助理
        3.5.6 信息发布管理
    3.6 其他功能需求
        3.6.1 功能性服务器需求
        3.6.2 性能需求
        3.6.3 安全需求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数据库搭建与设计简介
    4.1 MYSQL数据库平台的搭建
    4.2 数据库设计
        4.2.1 数据库模型设计
        4.2.2 数据库详细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用户管理模块的设计
    5.2 数据库后台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5.3 投稿与审稿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4 会议信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5 个人助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6 信息发布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6.1 数据库测试
    6.2 系统界面测试
    6.3 性能测试
    6.4 客户端兼容性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打造以稿件为中心的医学期刊生态圈——临床误诊误治在线管理系统的实践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期刊生态圈理念的提出
    1.1 何谓期刊生态圈
    1.2 期刊生态圈的构成元素
2 以稿件为中心期刊生态圈的设计思想
3 期刊超市的功能特色
4 期刊超市应用意义及体会
    4.1 扩大了稿件来源
    4.2 提高了编辑部工作效率
    4.3 把编辑从简单劳作中解放出来

四、医学期刊编辑部稿件管理系统设计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知识服务平台研究[D]. 郝爽. 南京大学, 2018(01)
  • [2]基于J2EE框架期刊采编系统设计与实现[D]. 田文强.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1)
  • [3]基于期刊科研数据政策的生物医学科研数据服务研究[D]. 叶文生. 武汉大学, 2017(07)
  • [4]中国期刊数字出版技术变迁研究[D]. 张立伟.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5]信息化对医学期刊审稿的影响[J]. 李广涛,倪明,秦娟. 新闻传播, 2014(16)
  • [6]科技类期刊采编发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解梦超. 北京工业大学, 2013(01)
  • [7]信息化稿件管理系统在医学期刊应用中的探索——以《中国肿瘤外科杂志》为例[J]. 吕佳,刘嘉,李筱蕾,李庆,张红萍.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3(04)
  • [8]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远程管理系统的功能特点与应用[J]. 刘凤华,姚琳,郭林懿,张萍,赵然.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3(03)
  • [9]科技期刊网络化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杨力焓.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3)
  • [10]打造以稿件为中心的医学期刊生态圈——临床误诊误治在线管理系统的实践与应用[J]. 丁滨,赵会懂,戴志强. 科技与出版, 2012(06)

标签:;  ;  ;  ;  

医学期刊编辑部稿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