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带人工草地种植技术

湿热带人工草地种植技术

一、湿热带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凤萍[1](2014)在《基于网络的草坪建植管理智能决策系统的设计与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城市环境美化也日益受到重视,我国的草坪绿化面积不断增大,除专用草坪的需求量增加外,庭院草坪也处处可见。但草坪业技术推广滞后于实际应用,非专业人士进行庭院草坪建设时,因不完全掌握草坪的建植和管理技术,不仅合理选择适宜的草种有困难,而且当草坪发生病虫、杂草为害时,也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及其相关工具构建一个基于网络的,不仅可贮存大量有关草坪信息的,而且可根据建坪要求,通过计算机推理,方便快捷地筛选符合要求的草坪草品种,并提供建植、管理技术的“草坪建植管理智能决策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以草地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omprehensive and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System of grassland,CSCS)关于人工草地气候区域划分为基础,凭借Wamp Server(Apache,MySQL,PHP on Windows)开发平台,采用C#(C Sharp)、PHP(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以及结构化查询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设计并构建了“基于网络的草坪建植管理智能决策系统”。系统主要具有浏览查询和智能决策两大功能,不仅可科学地指导人们选择适宜草种在不同的地域建植、管理不同用途的草坪,同时可挖掘现有草坪领域研究成果,实现草坪信息资源共享。研究成果如下:(1)系统以“三库”为基础。知识库囊括草坪草品种、草坪及地被植物、草坪机械、观赏植物、草坪有害生物、草坪质量评价以及不同用途草坪的建植养护技术,并含有大量图片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草坪草品种数据库、草坪草种分类数据库、气象信息数据库;模型库主要包括依据CSCS关于人工草地的分类模型以及查询和智能决策的相关规则模型。(2)系统浏览查询功能涉及的草坪知识面广、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快捷。而智能决策功能通过计算机推理,可完成不同气候区域、不同用途草坪适宜草坪草品种的选择,以及实现草坪建植方法到养护管理等全过程的一个智能化的指导功能。智能决策系统将规则模型的功能与专家系统的逻辑推理相结合,提高了草坪建植管理的科学性。(3)系统拥有友好的人机接口界面与基于规则化的表达信息的方式,而且具有智能的管理功能,简化了各个子系统间的接口,使用户易于操作掌握。系统各部分组合灵活,对环境的变化和决策方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可实现强大功能,并且易于维护。(4)系统开发基于网络,可使更多的人享受到网络草坪知识的服务,为草坪建植和管理者及企业提供了决策支持,更好地实现草坪信息资源共享。

王凤萍,柳小妮,李毅,王红霞,潘冬荣[2](2014)在《草坪建植管理智能决策系统的建构》文中研究说明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设计了以知识库、数据库、模型库为基本内容,智能决策为主要功能的"草坪建植管理智能决策系统"。该系统可综合运用推理、解释等机制,帮助用户设计在不同气候区域建植不同用途草坪的方案,并解答建植养护管理等技术问题。同时,系统采用多样灵活的查询方式,将多年来草坪专家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技术,以文本、图片等集成信息展示于用户。系统信息量大,功能全面,操作简便,对草坪建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田育红[3](2011)在《干扰我国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明确影响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方法]在参阅大量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从播种方式、放牧强度、种植时限和施肥4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它们对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混播方式比单播方式更有利于资源利用率和生态系统健康,而单播或隔行混播对增加土壤有机碳要比同行混播更为有利,同时隔行混播的草地产生的牧草产量要大于同行混播的草地,牧草产量最低的为单播草地;轻度和中度放牧有利于维持牧草的高产和高质以及草地的可持续发展,重度放牧则导致草地的退化;种植时限对植被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则具明显区域差异;长期施肥可有效提高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以及牧草的产量和质量,但确定特定区域特定牧草的施肥量、施肥类型和比例是施肥效应发挥作用的关键。[结论]在进行人工草地种植时,要合理利用各因素的正面效应,有效控制人为干扰的深度和广度,避免或减弱负面作用的影响,为人工草地的高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何华玄,刘国道,张一心[4](2009)在《中国热带草业产业化开发经验与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文中认为总结我国热带草地资源开发利用经验,探讨我国热带草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中国热带草业的产业化开发不应局限于本行业,还要和热带农业的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要和当时当地农民土地经营状况、生产水平和社会文化状况结合起来,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基本要求,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认为实现热带草业产业化应朝以下8个方向努力:①逐步建立以适度规模经营为主的庭院经济生产模式;②要应对市场,特别是满足城市的需求;③应尽可能和热带优势产业的发展结合;④努力围绕创立和培养品牌;⑤逐步建立起标准化生产模式;⑥坚持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逐步实现机械化;⑦坚持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⑧努力争取国家、企业、科教单位、个人及先进国家智力、财力的支持。

白昌军,刘国道,何华玄,虞道耿,李志丹,唐军[5](2008)在《热研16号卵叶山蚂蝗选育与利用》文中研究说明1981年从澳大利亚引入卵叶山蚂蝗(Desmodium ovalifolium)等18份热带豆科牧草种质,1982-1983年进行生态适应性评价,1985-1987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1984-2004年进行区域试验,1986-2005年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热研16号卵叶山蚂蝗喜湿润热带气候,适合年降水1000 mm以上的地区生长,在酸性瘦土表现优良;草产量可达36382.5 kg/hm2/a.,高于对照(异果山绿豆)38.76%,耐荫性强,适合与禾本科牧草混播;主要用于人工草地建植和林草间作覆盖作物,适合在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推广种植。

何华玄,刘国道,张一心[6](2007)在《热带人工草地建植技术》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适合我国热带地区种植的主要牧草品种,全面总结了热带人工草地的建植技术,包括地面处理、种子处理、播种技术及热带人工草地管理技术等。

刘金根[7](2007)在《香根草护坡地植物群落演替特征及其对人工干扰的响应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据科学考察发现,在所有开发建设活动中,农林开发、公路铁路、城镇建设、露天煤矿、水利水电等造成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其工程规模大、项目多、涉及面广,土石填挖工程形成的大量土石裸露边坡,破坏了既有植被,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因此,项目开发与环境保护兼顾成为当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以往通常采用单纯的工程防护技术措施,如浆(干)砌片石、喷锚防护等,这些工程措施导致原有植被破坏、生态景观效果差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工程建设造价高和后期草坡退化严重、维护成本高的问题突出。目前,边坡治理已经发展到防护和生态恢复阶段,但由于生态恢复研究一般需要较长时间,而我国刚刚把恢复生态学理论引入到边坡恢复中,这方面的论文很少,且都只是概念性的引入,研究成果也很少。因此,需要对边坡防护和绿化进一步探讨边坡的物质能量循环、恢复过程等,从生态系统层次认识植被对边坡稳定的作用,用生态经济学理论,考察边坡防护与生态恢复的经济问题。近年来,国内外香根草在工程护坡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多偏重应用研究,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与总结。作为护坡先锋外来植物种,香根草在恢复中扮演的角色还难以正确判断与定位,目前仍不清楚其在群落演替中的作用与地位,以及其对演替方向和进程影响的内在机制。工程边坡大多坡体高陡,秋冬季干旱、夏伏季炎热,土体养分逐渐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如何解决边坡呈现的无土、缺水,缺肥的状态及边坡植被面临的干、热威胁,将直接影响到边坡最终绿化效果和生态效益的发挥。因此对坡地自然环境信息和植物生理生态特性的了解,是植被护坡能否成功的关键。本研究就植被护坡中主要限制因子温度、水分和光照条件及刈割措施等人为因素对香根草生长的影响展开生理生态研究,藉此确定香根草对这些因子的耐性阈值,同时作为解释群落演替特征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在夏季高温干旱条件下香根草可耐55℃高温,停水持续时间可达24~42天,高温干旱引起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根系外部形态和内部生理生态性质的变化,不但抑制香根草地上部生长,引起叶片形态发生相应形态变化,还影响叶片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叶绿素下降,叶片伤害率加重。尽管高温干旱起初可以小幅促进根系生长,但随着高温干旱持续发展,根系生长亦会明显受到抑制,根体积和根生物量将处于停滞状态。在冬季低温耐旱试验中,香根草也表现出较强的耐旱性,持续耐旱时间达4个月之久。试验中也显示出温度和水分互作效应明显,高温条件下土壤水分含量高香根草耐高温能力就强;低温下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香根草春季返青及其后续生长发育。在实际工程边坡防护时,只要调查掌握边坡所在位置的温度等自然因素和坡面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规律,就可以据此预测和判断该边坡是否适宜种植香根草。遮光对香根草的不同生育性状指标影响不同,即使是同一性状,在不同发育时期所受的影响也是变化的。试验结果表明:香根草春季移栽后缓苗期较长,约两个月后成活率才基本稳定,遮光对存活率有影响,但不显着;在香根草栽后两个月缓苗期内遮光对分蘖几乎没有影响,但此后遮光对分蘖影响极其显着;遮光对生长前期株高影响不大,后期影响较大;遮光对根茎比影响较大,但这种影响比较复杂。适度刈割(7月中旬~9月中旬刈割一次)有利于香根草的生长发育,但过度刈割或不刈割均不利于香根草的生长。植物护坡实践中,由于受工期的限制,对边坡植被状况缺少长期的观察和系统的研究,验收合格的工程边坡植被防护体系几年后的状况却常常难以令人满意。因此,只有对这些问题作详尽的调查研究分析,才能正确指导施工,否则边坡的植物生长将无法实现人工强制绿化向原始植物群落的顺利演替。本研究连续两年分春、秋两季对调查坡面植物群落采用样方法进行群落特征指标观测与调查,记录每样方内各植物的种类、盖度、高度、密度、地上部生物量和统计群落内各物种的出现频度等群落特征指标值。从香根草种群动态、群落内物种组成及生活型、群落质量特征值(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相似系数)、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值等方面研究各类坡面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坡向与坡位是影响香根草护坡植物群落特征的重要自然因素。通过对不同区域类型的3个边坡植被群落调查结果分析,发现:①香根草护坡植物群落演替不但受坡向(光照、温度差异)的影响,还受坡位(水肥等差异)的影响,其中坡向的影响更为关键。②同一坡向上不同坡位的群落相似性系数高于不同坡向中两群落的相似性系数。③向阳坡或受光较好的坡位上香根草种群优势明显,背阳坡或受光不足的坡位上香根草种群随时间退化,水土保持效果也会下降。④群落质量特征值与群落中香根草种群的特征值密切相关,群落质量特征指标与群落中香根草种群的物种优势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当香根草种群优势明显时,香根草物种优势度与群落丰富度指数、群落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呈负线性相关,香根草物种优势度与群落优势度指数呈正线性相关。但是当坡面植物群落退化,群落中香根草种群优势不明显时,群落中香根草种群的物种优势度与群落质量特征指标就不存在相关性。坡度也是影响香根草护坡植物群落特征的另一重要自然因素。通过对两不同坡度边坡上植物群落调查资料分析,结果发现:①两坡面上香根草护坡植物群落建植两年后出现分化倾向,坡度小(近20°)有利于香根草种群的发展,但同时也有利于乡土物种的着生定居。②春季坡度大(近30°)的边坡上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高于坡度小的边坡上植被群落,坡度小的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大于坡度大的植被群落,秋季时结果则相反。但从时间序列上看,坡度小的植被群落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坡度小的边坡上植物群落均匀性指数小于坡度大边坡上的植被群落;坡度小的边坡上植物群落优势度指数高于大坡度边坡上的植物群落,但这种趋势会随时间下降。③香根草物种优势度与群落丰富度指数R1、群落多样性指数H′、群落多样性指数SW、群落均匀度指数J′、群落优势度指数C′均呈负线性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人为控制群落演替方向与进程是可行的。香根草护坡植物群落建植初期香根草种群优势不明显,尤其是生境恶劣的工程坡地上,但可以通过人为控制措施快速建立人工植被。当然,这种控制必须是科学的,否则会适得其反,因此研究适当的人类行为对植物群落演替规律的影响是有意义的。刈割对植物群落演替发展方向与进程影响很大,研究表明:①刈割频率高,群落丰富度指数高,但会降低群落优势度指数值,春季表现得尤为明显。②2次刈割/年(分别在4月上旬和6月上旬)对群落演替发展方向与进程影响大,能增加群落中定居的物种数,有助于减小群落内部香根草种群与其它植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提高群落多样性指数。③香根草物种优势度与群落丰富度指数R1呈正显着线性相关,与群落丰富度指数R2呈正极显着线性相关;香根草物种优势度与群落多样性指数SW呈负显着线性相关;香根草物种优势度与群落均匀度指数J′呈负极显着线性相关;香根草物种优势度与群落优势度指数C′呈正显着线性相关。④刈割有利于植被截流涵水功能的发挥。施肥对植物群落演替影响也较大,研究发现:①施肥能增加群落中定居的物种数,但也会加剧群落内部物种之间的竞争关系。②施肥可以提高群落丰富度指数,秋季表现得尤为明显;③重施肥处理(3次,分别在6月初、7月初、8月初,每次用量225kg/hm2)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较重施肥(2次,分别在6月初和7月初,每次用量225kg/hm2)有利于提高优势度指数值。④施肥处理群落坡面上位土壤含水量均高于中位土壤含水量,而未施肥处理群落则相反。⑤不施肥处理与重施肥处理植被群落差异大。⑥香根草物种优势度与群落丰富度指数R2呈正显着线性相关;香根草物种优势度与群落多样性指数SW呈负显着线性相关;香根草物种优势度与群落均匀度指数不相关;香根草物种优势度与群落优势度指数SN呈负显着线性相关。香根草与紫穗槐复种模式比较试验表明:①香根草种群在群落中的影响比紫穗槐大。②在阳坡上,香根草与紫穗槐间作对香根草生长不利,但有利于紫穗槐。在阴坡上,香根草与紫穗槐间作有利于香根草种群。③阳坡上紫穗槐与香根草间作,紫穗槐性状明显好于阳坡单作的紫穗槐,但在阴坡上紫穗槐与香根草间作时,紫穗槐性状比起阴坡上单种的紫穗槐优势并不明显。④阳坡上紫穗槐植株高,茎杆粗,但萌枝少,而阴坡上则相反。⑤香根草物种优势度与群落丰富度指数不相关;香根草物种优势度与群落多样性指数H′呈负极显着线性相关;香根草物种优势度与群落均匀度指数J′和群落均匀度指数PW均呈负极显着线性相关,但与群落均匀度指数J′相关性更好;香根草物种优势度与群落优势度指数C′和群落优势度指数SN均呈正极显着线性相关,但与群落优势度指数C′相关性更好。研究结果还显示:菊科、禾本科、豆科类植物最早定居于边坡上,物种数所占比例最低27.78%,最高可达92.86%;春季与秋季植物群落特征值表现差异较大,春季群落特征值规律表现相对复杂,秋季植被群落特征规律表现相对明显。因此,在秋季香根草滞长期进行植被群落调查效果较理想;群落质量特征值与群落中香根草种群优势度密切相关,但群落特征值的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对于群落质量特征分析来说,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至关重要,需要进一步探讨总结。生态系统恢复的不可确定性,迄今为止已提出了许多生态系统恢复的标准,生态系统恢复要求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因素,但对时间、空间上异质性的生态系统而言实在太难。对于生态系统恢复的时间到底要持续多长,目前的科学研究还不能确切地回答这个问题,还有待于开展可重复的和长期的试验和观测。

左艳春[8](2006)在《扁穗牛鞭草与白三叶混播的优化管理模式研究》文中指出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是南方地区重要的多年生牧草,对南方草地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开展扁穗牛鞭草与豆科牧草的相融性,草种混播比例,施氮肥、和刈割管理措施的研究,对扁穗牛鞭草草地产量、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试验以‘广益’扁穗牛鞭草和‘川引拉丁诺’白三叶(Tdflium repen L.)为试验材料,2002~2005年在四川农业大学草学系实习基地对16个混播模式的生产性能、饲草质量及其群落特征等方面进行了4年研究。结果表明: 1.处理4(年刈割4次,施氮量为1.2 t/hm2.a,白三叶和扁穗牛鞭草混播比例为1:4)的干草产量最高,平均年产草量为28.7901 t/hm2,显着高于刈割次数低的处理(刈割4、5次)的产量。混播比例、施N肥、和刈割次数管理措施中,刈割次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干草产量呈下降趋势,初始混播比例和施N肥对产量影响较小。 2.在16个混播组合中,处理12(年刈割4次,施氮量为1.2 t/hm2.a,白三叶和扁穗牛鞭草混播比例为1:2)粗蛋白含量最高,年平均为21.138%,比处理3(CP最低,仅为8.489%)高149.01%。随着生长年限推移,各混播组合的粗蛋白含量普遍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001~8.128%,其中处理14(年刈割7次,施氮量为0.6t/hm2.a,白三叶和扁穗牛鞭草混播比例为1:3)的上升率最高,为58.97%。 3.在16个混播组合中,处理13(年刈割7次,施氮量为0.3t/hm2.a,白三叶和扁穗牛鞭草混播比例为1:4)的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最低,年平均含量26.571%,比处理3(ADF最高,为35.988%)低36.16%。和粗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各混播组合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为2.053~9.894%,处理13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下降幅度最高,下降率21.19%。4.扁穗牛鞭草和白三叶的种间关系表现为拮抗-共生关系,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两种草由对资源的竞争逐渐过渡到对资源的协调利用。在各混播组合中,白三叶的竞争率(CRw)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2005上升范围为0.458~20.833),竞争力显着增强。刈割次数越多,白三叶竞争率的上升幅度越大。其中,处理

周汉林,李琼,王东劲,易克贤,何华贤[9](2005)在《热区种草集约化养羊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0~2001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牧草中心在海南儋州开展了种草集约化养羊技术研究示范推广,该项目通过建植高产优质牧草人工草地和开展人工草地放牧试验和舍饲养羊试验研究,把种植牧草新品种和养羊新技术紧密结合,立足于山羊集约化生产发展目标,在山羊饲养方式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初步实现了热区山羊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商品化,为发展种草集约化现代养羊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龙会英,张德,沙毓沧,金杰[10](2004)在《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与开发》文中认为论述了中国及云南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状况,提出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利用与开发。

二、湿热带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湿热带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的草坪建植管理智能决策系统的设计与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1 绪论
    1.1 前言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草坪的研究与应用
        1.2.2 草坪建植与管理
        1.2.3 计算机技术应用
        1.2.4 智能决策系统
    1.3 研究内容和目的
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1 研究方法
        2.1.1 系统设计
        2.1.2 资料获取
        2.1.3 知识库、数据库和模型库的建设
    2.2 技术路线
3 系统结构及内容
    3.1 知识库
        3.1.1 草坪及地被植物
        3.1.2 观赏植物
        3.1.3 草坪建植
        3.1.4 草坪养护管理
        3.1.5 草坪机械
        3.1.6 草坪有害生物
        3.1.7 草坪质量评价
    3.2 数据库
        3.2.1 草坪草品种数据库
        3.2.2 气象信息数据库
        3.2.3 草坪草种分类数据库
    3.3 模型库
4 系统功能
    4.1 浏览查询功能模块
        4.1.1 草坪及地被植物
        4.1.2 观赏植物
        4.1.3 草坪有害生物
        4.1.4 草坪建植
        4.1.5 草坪养护管理
        4.1.6 草坪机械
        4.1.7 草坪质量评价
    4.2 智能决策模块
    4.3 信息输出
    4.4 系统管理
        4.4.1 知识库
        4.4.2 数据库
        4.4.3 模型库
5 系统开发、测试与维护
    5.1 系统开发
        5.1.1 开发工具
        5.1.2 开发语言
        5.1.3 开发环境
        5.1.4 开发平台
        5.1.5 系统界面设计
        5.1.6 安全性设计
    5.2 系统测试
        5.2.1 测试原则
        5.2.2 测试流程
        5.2.3 测试内容
    5.3 系统维护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附表 1 草坪及地被植物名录
    附表 2 草坪机械名录
    附表 3 观赏植物名录
    附表 4 虫害名录
    附表 5 杂草名录
    附表 6 草坪草品种数据库名录
致谢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2)草坪建植管理智能决策系统的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结构
    1.1 知识库
    1.2 数据库
    1.3 模型库
2 系统功能
    2.1 查询模块
    2.2 专业咨询模块
    2.3 信息维护与输出
3 小结

(3)干扰我国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播种方式
2 播种时限
    2.1 不同播种时限对草地群落的影响
    2.2 不同播种时限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 放牧强度
    3.1 放牧强度对草地群落结构的影响
    3.2 放牧强度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影响
    3.3 禁牧封育的作用
4 施肥
    4.1 施肥方式的确定
    4.2 施肥对土壤及群落植被的影响
5 结论

(4)中国热带草业产业化开发经验与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热带草地资源开发利用主要经验与教训
    1.1 我国基本掌握了热带人工草地建植技术, 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
        1.1.1 广西草地畜牧业经验
        1.1.1. 1 黔江示范牧场
        1.1.1. 2 广西畜牧所人工改良草场
        1.1.1. 3 广西牧草工作站扶绥基地
        1.1.2 海南省草业经验
        1.1.2. 1 东方示范牧场经验
        1.1.2. 2 白沙细水牧场经验
        1.1.2. 3 东方县唐马园草场经验
        1.1.2. 4 昌江县三架岭模拟飞播草场经验
        1.1.2. 5 儋州市ITTO人工草场经验
        1.1.2. 6 昌江县热带作物开发有限公司草粉快速烘干生产项目经验
        1.1.2. 7 海南省中部山区种草养牛项目
        1.1.3 云南省热带草地资源开发建设经验
        1.1.3. 1 思茅县曼中田草场经验
        1.1.3. 2 其他温带草场经验 (略)
        1.1.4 广东省热带牧草生产模式及经验
    1.2 我国热带草业开发利用的主要教训
        1.2.1 热带草业开发利用项目比较效益低, 难与热带农业其他产业竞争
        1.2.2 引进的国外草业模式没有和中国热带地区的情况相结合
        1.2.3 热带草地畜牧业开发项目没有与资源的保护和提高紧密结合
        1.2.4 缺乏对热带草业重要战略地位的认识
        1.2.5 没有创立热带草业开发利用的品牌
        1.2.6 热带草业产业开发缺乏公认的标准
        1.2.7 体制机制和科技配套服务缺失是影响热带草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 热带草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1 要逐步建立以适度规模经营为主的庭院经济生产模式
    2.2 要应对市场, 特别是满足城市的需求
    2.3 草业产业开发应尽可能和优势产业的发展结合
    2.4 草业产业发展要努力围绕创立和培养品牌进行
    2.5 草业产业发展要逐步建立起标准化生产模式
    2.6 草业产业发展要坚持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逐步实现机械化
    2.7 草业产业发展要坚持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2.8 草业产业开发要努力争取国家、企业、科教单位、个人及先进国家智力、财力的支持
3 结语

(5)热研16号卵叶山蚂蝗选育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原始材料观察
    1.2 品种比较试验
        1.2.1 试验设计
        1.2.2 参试材料
        1.2.3 试区自然概况
        1.2.4 测试项目
        1.2.4.1 产草量
        1.2.4.2 营养成份分析
        1.2.5 数据处理
    1.3 区域试验
        1.3.1 试验设计
        1.3.2 试验点自然概况
        1.3.3 参试草种
    1.4 生产试验
        1.4.1 试验设计
        1.4.2 试验点自然概况
        1.4.3 参试品种
    1.5 混播试验
        1.5.1 试验区概况
        1.5.2 参试草种及组合
        1.5.3 试验设计
        1.5.4 测试项目
        1.5.5 数据处理
    1.6 耐荫性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特征特性
        2.1.1 植物学特征
        2.1.2 生物学特性
    2.2 品种比较试验
        2.2.1 产草量
        2.2.2 营养成份含量
    2.3 区域试验
    2.4 生产试验
    2.5 混播试验
    2.6 耐荫性试验
    2.7 适宜推广范围
    2.8 主要用途
        2.8.1 天然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地建植
        2.8.2 覆盖作物
    2.9 栽培技术要点
        2.9.1 种子处理
        2.9.2 播种方式
        2.9.3 播种量
        2.9.4 种子生产
        2.9.5 放牧或刈割
3 讨论与结论

(7)香根草护坡地植物群落演替特征及其对人工干扰的响应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 研究项目的来源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3.1 工作假说
        3.2 研究内容与方法
        3.2.1 试验内容方案
        3.2.2 研究条件
        3.2.3 研究技术路线
        3.2.4 植被调查与分析方法
第二章 温度、水分和光照对香根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1 引言
    2 光照对香根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3 温度和水分对香根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坡向与坡位对护坡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研究
    1 引言
    2 坡向与坡位对东西走向填方路基护坡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研究
        2.1 研究地概况
        2.2 结果与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3 坡向与坡位对南北走向填方路基护坡植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3.1 研究地概况
        3.2 结果与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4 坡向与坡位对东西走向挖方边坡护坡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研究
        4.1 研究地概况
        4.2 结果与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坡度对护坡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研究
    1 研究地概况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刈割对护坡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研究
    1 引言
    2 刈割措施对香根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3 刈割措施对护坡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研究
        3.1 研究地概况
        3.2 结果与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施肥对护坡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研究
    1 研究地概况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草灌复种方式对护坡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研究
    1 研究地概况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1 研究结论
    2 香根草护坡可持续发展问题讨论
        2.1 香根草复合应用模式探讨
        2.2 香根草复合应用的三种模式及其特点
    3 坡地植被恢复中科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 研究的创新点
    5 建议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8)扁穗牛鞭草与白三叶混播的优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人工草地建植管理技术研究概略
    1.2 理论混播草地建植管理技术研究进展意义
        1.2.1 混播草种组合及混播比例对人工草地的的影响
        1.2.2 施N肥对豆-禾混播草地人工草地的影响
        1.2.3 刈割对人工草地的影响
        1.2.4 管理措施的综合效应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实验设计
    2.4 观测项目与测定方法
        2.4.1 产草量
        2.4.2 密度
        2.4.3 茎叶比
        2.4.4 根系调查
        2.4.5 鲜干比
        2.4.6 种间竞争力的测定
        2.4.7 营养成分分析
        2.4.8 杂草调查
    2.5 数据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产量
        3.1.1 各处理的年度产量和平均产量
        3.1.2 各处理干草产量的年度变化
        3.1.3 各处理因子对平均干草产量的影响分析
        3.1.4 各组分草种的产量动态
    3.2 牧草质量
        3.2.1 茎叶比
        3.2.2 鲜干比
        3.2.3 粗蛋白
        3.2.4 酸性洗涤纤维
        3.2.5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3.3 群落稳定性研究
        3.3.1 种间竞争力
        3.3.2 组分草种密度动态
        3.3.3 混播组合草种比例变化
        3.3.4 根系
        3.3.5 杂草入侵调查
    3.4 不同混播组合的综合评价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自评
照片

(10)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牧草种质资源的地位和作用
2 中国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的成就
    2.1 牧草种质资源考察、收集、保存及鉴定
    2.2 培育出了一批牧草和饲料作物新品种
    2.3 栽培技术
    2.4 草产品开发
    2.5 种子生产
3 云南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利用与开发
4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利用与开发的建议
    4.1 金沙江干热河谷环境条件
    4.2 对金沙江干热河谷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利用与开发
        4.2.1 进行牧草资源的引进、收集与研究工作
        4.2.2 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
        4.2.3 进行现有牧草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4.2.4 青草直接利用方式(放牧利用、刈割青饲利用、青贮利用、调制青干粉)
    4.3 对研究的方向和目标的建议

四、湿热带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的草坪建植管理智能决策系统的设计与构建[D]. 王凤萍. 甘肃农业大学, 2014(06)
  • [2]草坪建植管理智能决策系统的建构[J]. 王凤萍,柳小妮,李毅,王红霞,潘冬荣. 草原与草坪, 2014(01)
  • [3]干扰我国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J]. 田育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5)
  • [4]中国热带草业产业化开发经验与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J]. 何华玄,刘国道,张一心. 热带农业科学, 2009(10)
  • [5]热研16号卵叶山蚂蝗选育与利用[J]. 白昌军,刘国道,何华玄,虞道耿,李志丹,唐军. 草地学报, 2008(01)
  • [6]热带人工草地建植技术[J]. 何华玄,刘国道,张一心. 热带农业科学, 2007(05)
  • [7]香根草护坡地植物群落演替特征及其对人工干扰的响应机制研究[D]. 刘金根.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2)
  • [8]扁穗牛鞭草与白三叶混播的优化管理模式研究[D]. 左艳春. 四川农业大学, 2006(12)
  • [9]热区种草集约化养羊技术研究[J]. 周汉林,李琼,王东劲,易克贤,何华贤. 家畜生态学报, 2005(02)
  • [10]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与开发[J]. 龙会英,张德,沙毓沧,金杰. 西南农业学报, 2004(S1)

标签:;  ;  ;  ;  ;  

湿热带人工草地种植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