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VSAT系统冲突分解算法研究

改进的VSAT系统冲突分解算法研究

一、VSAT系统改进冲突分解算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超[1](2020)在《基于LoRa的电力信息采集终端关键技术及原型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智能电网建设为我国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任务,在智能电网中,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处于升级换代的过程中。其中采集终端无线通信模块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抄表数据的准确性。针对目前各类抄表方式存在的不足,例如485集中抄表实时性差,安装和维护成本高,公网通信抄表需缴费运营等。本文提出了采用低功率广域网技术(Lo Ra技术)进行无线抄表的方法,此方法既可以降低无线抄表的运营成本,又可以保证信息的安全传输,这对于建设智能电网具有实际的意义。按照无线电委员会规定,采集终端无线模块都应工作在470—510MHz的频段,因此在该频段会有大量无线设备接入,所以处理好该频段无线设备的发射功率和通信冲突,对改善无线网络环境和提高无线设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Lo Ra的改进动态功率控制算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冲突分解算法以优化采集终端无线设备的性能。同时本文对采集终端的原理图和PCB电路板进行了设计,对电路板的软硬件调试做了说明。对于提出的改进动态功率控制算法,本文按照Lo Ra扩频因子对处于不同距离范围的接收节点划分了不同的距离范围等级和节点发射功率基础值,并使用功率动态微调节的方式,在保证通信数据可达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节点的发射功率。通过实验仿真发现,改进的功率控制算法能有效降低了节点的发射功率。为了验证降低节点发射功率对改善无线网络的传输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采用Chirp扩频调制方式(Lo Ra的原始调制方式),在MATLAB中仿真了接收信号误码率受干扰信号强度的影响。通过实验仿真发现,降低节点发射功率确实可以降低此节点对其它传输节点的无线干扰。目前对于冲突分解算法的研究相对成熟,本文详细分析了多种冲突分解算法的改进算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冲突分解改进算法。本文对IEEE802.11的CSMA/CA策略进行了实验仿真,由此获取机器学习所需的原始数据,包括系统吞吐量、系统延迟、数据包重发率和退避窗口增大倍数,然后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建立退避窗口增大倍数与系统性能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此模型可以对不同退避窗口增大倍数下的系统性能进行有效预测。通过预测结果,选取使系统性能最优的退避窗口增大倍数,将其用于CSMA/CA协议中来提升无线通信的性能。通过对比实验仿真结果可以发现,改进的冲突分解算法相对于IEEE 802.11协议中的冲突分解算法,在系统性能方面确实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最后本文对采集终端原理图所设计的各个模块进行了说明,对设计PCB电路板的过程和思路进行了叙述,并对设计出的样机进行了调试。

刘莉[2](2020)在《基于路径优化的复杂网络状态扫描与分析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业务的广泛应用使得网络结构愈发复杂,各项性能指标关系错综复杂,涉及数据呈大数据发展趋势,维护工作也随之呈爆发性增长,这一切都对复杂网络的运行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该类网络进行实时探测、数据分析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由于自然资源部北海分局海洋监测管理网络具有多种网络并行、网络状态复杂、节点众多、实时性要求高等特点,是典型的复杂网络。因此,本文以该网络为基础,研究复杂网络的路径优化、状态扫描与数据分析问题,主要内容如下:第一,介绍了国内外海洋监测管理网的发展背景,并从网络结构、监测手段两方面论述了其发展现状及重要意义。第二,针对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实时要求高的复杂网络,研究基于网络扫描和探测路由的路径优化问题。考虑到网络规模、负载以及节点的动态有效性等需求,建立多因素路径优化模型,提出基于双分层和优化Q-Learning的改进路径搜索算法,解决网络扫描传输效率问题。对于网络最短路径求解时间随规模增加而急剧增长的问题,提出k-core和模块度结合的双分层划分网络的策略,以合理有效地减小网络规模。第三,针对网络节点状态变化引发的动态环境实时扫描问题,引入强化学习机制对网络进行动态感知,利用Q值来估计网络路径代价的变化并选择奖励更大的路径;针对算法可能产生的收敛较慢问题,加入自适应学习因子和记忆因子,优化更新公式,提高收敛速度。第四,在不同幂律指数(2到3)和不同规模的复杂网络下,将所提算法与A*算法和Qrouting算法进行实验对比,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最后,本文基于Java web开发框架,结合双分层和优化Q-Learning的改进路径搜索算法,设计并实现了北海分局海洋网络监测管理系统。该系统由网络扫描服务、网络状态监测分析两大模块组成,支持对辖区内的所有网络节点进行全天候的扫描监测,能够动态感知网络状态,减少网络拥塞,发现故障实时警告,根据需要分时段产生统计图表和堆叠图,短至小时、日、周,长到月、季、年,实现了网络运行状况的可视化。该系统已经部署在了北海分局监控中心,运行情况良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钟震宇[3](2020)在《冰情检测系统的构建及雾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河流冰情环境检测是获取河流冰情及灾害等监控数据的基础,是水文与冰情灾害预测预报、水环境监测、水工设施安全预警的重要依据。在河流冰情环境检测工作中,利用数据采集、无线传感器网络远程监控实现对河流冰情灾害的实时预测预警十分重要。在实际组成的冰情检测系统中,由于各种新型冰情传感器的使用,监测范围的不断扩展,以及恶劣工作环境引起的大量奇异(干扰)冰情信号的存在,使得数据采集、现场冰情信号的实时处理以及冰情信号的远距离传输工作量的增大,加重了冰情检测网络的负担,影响数据质量与实时性,亟需研究可以应用于工程现场实际的新型冰情检测设备与冰情数据实时处理算法,引入新的数据通信方式与组网结构,以适应冰情检测的需求。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移动数据流量有了巨大的增长,这推动了无线网络的巨大的转变。5G网络的发展正是伴随着这种趋势,将通信技术从人与人的连接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在5G接入网络技术中,如何为大量用户提供数据密集型和延迟敏感型服务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雾无线接入网络(Fog Radio Access Network,F-RAN)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将缓存和计算的网络功能从远程云服务器扩展到接近用户设备的边缘,实现减轻回程链路的负担,显着提高网络信息传输的性能。针对现有冰情检测网络的不足,本文将NB-Io T(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通信接口技术、5G无线F-RAN网络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技术引入冰情检测系统中,设计研制了具有NB-Io T物联网通信接口功能的冰情检测传感器;提出了一种基于5G无线F-RAN雾无线网络分层内容分发的数据传输方法,结合冰情检测特定的环境,运用雾无线网络原理去解决数据在现场检测网络分布的检测设备间的传输速率低,分析受限问题。同时,在前端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过程中,为了解决调度冲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优先级调度的分簇方案组建传感器网络。针对前端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融合问题,提出改进K-means算法提高多种类型传感器采集数据的融合效率。在后端结合采集数据,采用弹性BP网络进行训练建立数据模型库,使数据能够在后端实时解析并判定出河流冰情环境整体的状况。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对课题组多年研究的几类新型冰情检测传感器检测原理及结构进行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将NB-Io T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融入冰情检测传感系统中,从通信结构上将传感器改进为可以直接应用于5G网络的新一代智能终端设备,并具有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5G大带宽视频文件传输能力,设计基于新型传感器的5G冰情检测网络系统结构,可实现前端采集、后端分析的目标,为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河流冰情环境检测系统奠定基础。2.本文通过对前端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优先级调度的分簇方案组建传感器网络,提高传感器节点间数据调度效率。利用多数据融合方法实现多种类型传感器采集数据的融合,提出改进Kmeans算法提高在传感器簇节点端数据的融合效率。在后端采用弹性BP网络对采集数据进行训练并建立数据模型库,使数据能够在后端实时解析、判定出河流冰情环境整体的状况。该方案整体解决了现有传感器网络在多种传感器节点增加,部署的比较稠密时产生的网络负载增加,网络寿命降低的问题,适用于低温以及复杂环境中的试验研究。通过仿真验证,对比测试,提出的方案能够实现利用现有传感器网络,高效、准确的传递多种类型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达到实时检测河流冰情环境的目标。3.以5G雾无线网络传输架构为基础,结合冰情检测特定的环境,提出了一种新的F-RAN分层内容分发数据传输方法。在提出的分层内容分发策略下,具有随机文件请求的C-UE(普通终端设备)和与其关联的BS和FUE(带缓存功能的终端设备)在一定距离的范围内共同和分层地提供服务,使冰情检测网络中视频数据大文件可以在多个终端设备中高效协同传输。依据提出的F-RAN分层内容分发策略的传输理论,推导了在F-RAN中BS的传输概率,然后,在分散概率缓存放置的假设下,进一步推导出F-UE的平均传输概率。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网络覆盖概率的解析表达式,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分层内容分发策略模型传输优势,提出的分层内容分发策略可以显着提高数据传输质量,满足冰情检测网络中视频数据大文件在多个终端设备中高效协同传输及回传的需求。

唐煌[4](2019)在《资源受限卫星网络中的连接计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对空间通信的需求快速上升,卫星通信技术以及相关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卫星网络中卫星节点会根据轨道进行周期性的运转,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会频繁断开,因而卫星网络的拓扑结构具有时变性。另外,由于卫星自身成本和硬件上的限制,单个卫星难以在同一时间内建立多条数据通信链路。当卫星网络承载的数据传递量较大时,在这种资源受限网络中高效地调度链路成为了一个挑战。针对于该状况,连接计划设计(Contact Plan Design,CPD)能够在这种环境下根据优化目标高效地调度链路。本文就资源受限卫星网络中的CPD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卫星的轨道对卫星和卫星网络分别进行分类介绍,对当前卫星网络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基于当前卫星网络的发展和研究背景,引出本文的选题背景,根据章节安排对本文的结构进行了梳理和简介。然后,对延迟容忍卫星网络的结构和特征进行总结归纳。CPD的目的是在资源受限环境下调度链路,其设计目的类似于延迟容忍网络(Delay Tolerant Network,DTN)中的路由,接着对卫星DTN网络中的路由进行分类介绍。根据CPD的技术背景和特征引入CPD,介绍了CPD的常用建模方式以及当前主流的CPD算法。其次,针对于资源受限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卫星网络中卫星之间的数据传递,提出了一种基因启发式算法(Genetical Inspired Contact Plan,GICP)。根据CPD的特性构建了系统模型。基于该模型,对GICP中的连接计划(Contact Plan,CP)进行编码和修复。根据网络传递时间最小化的优化目标,建立了评价函数,对群体中的各CP进行评价。根据卫星网络的轨道特点,设计了遗传寻优策略。通过仿真结果中适应值和传递时间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提出的GICP更适合于资源受限卫星网络中数据传递的结论。最后,针对于执行遥感任务的LEO卫星网络中数据的采集和传递,提出了一种双向寻优粒子群算法(Bi-directional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PSO)。根据不同节点以及不同任务的特性构建系统模型。基于系统模型以及预存的离散拓扑结构,对算法中的粒子进行编码。根据各任务的历史状态和时间要求制定评价函数。通过评价结果以及存储的历史信息对历史信息更新。利用当前群体的位置和CP中链路稀疏的特征,求取平均位置,然后通过平均位置和最差位置中各比特的对比得出最差位置中真正需要得到校正的比特。基于最优位置和最差位置中的待较正比特,引导粒子群中各粒子的寻优方向,并通过迭代得到一个适合传递遥感任务的CP。通过与各种经典算法的仿真对比,表明BPSO算法在传递时间以及数据到达率等传递性能上具有更好的表现。

蔡冬桃[5](2019)在《IP/LEO卫星网络的移动性管理研究》文中认为近些年来,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发展迅速,因为其轨道低,延迟小,信息损耗小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被认为是基于IP的网络。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下一代IP无线网络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持。通过IP/LEO卫星网络接入互联网已成为卫星通信,甚至是下一代全IP无线网络的主要方向之一。在IP/LEO卫星网络中,因为卫星相对于地面的高速运动,网络需要对用户进行网络追踪,才能保证用户得到高质量的服务。这就带来了IP/LEO卫星通信系统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移动性管理。本文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移动性管理技术中的位置管理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用户量和业务量都在急速增长,低轨卫星的很多应用场景是密集用户的应用场景。对于密集用户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移动性管理过程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当较多地面用户在一定范围内密布时,会出现大量用户由新卫星的广播触发而同时向卫星发送移动性管理请求消息的情况。对于资源有限的卫星通信系统,同时发生的移动性管理业务势必引起有限资源上的竞争和冲突,造成系统开销的问题。同时,在密集用户场景中,用户量大且低轨卫星运行速度大导致切换速度快,需要频繁的进行位置更新,从而产生大量的请求报文,导致网络吞吐量迅速下降,严重影响网络性能。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本文对IP/LEO卫星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进行了相应地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首先对卫星通信系统的定义、发展、分类、IP/LEO网络架构、典型的系统以及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简单地介绍。重点介绍了IP/LEO卫星网络移动性管理的概念。本文主要研究移动性管理的位置管理。(2)针对在密集用户的移动性管理场景中,用户因收到广播消息而同时向卫星发送移动性管理请求消息造成竞争冲突,同时为了广播系统存在固定的广播开销,所以存在一个最优的用户数使得平均开销最低。通过调控广播周期的长度为最优,控制用户数最优,以获得最优性能。同时因为一个广播周期内的积累的需要移动性管理请求的用户数和用户密度有关,而密度无法事先得到,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伪贝叶斯算法的广播周期自适应调整方法,通过估计当前用户真实数量,计算密度,得到下一次的最优广播周期,使得广播周期随着用户密度自适应改变,以使平均开销最低。(3)针对在密集用户的场景中因突发的大量位置管理信令造成网络性能下降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已经研究的位置管理策略都是将一部分按照传统位置管理策略是需要向家乡代理传输的位置更新信令,变成局部范围内的信令传输,避免与家乡代理间频繁的位置更新。提出了一种从减少信令数量的角度考虑的分群位置管理策略,详细介绍了分群位置管理策略的管理过程且提出了一种将分群位置管理策略和已有的基于地面站的位置管理策略相结合形成的基于地面站的分群位置管理策略。通过性能分析和仿真分析,可以得到分群位置管理策略可以有效地进一步降低位置管理的信令开销。

牛远征[6](2019)在《海警船综合执法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海警船作为海上执法的载体,已经成为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我国海洋形势的日益严峻,传统的海警船面临着综合指控能力有限、自动化程度低、随机性执法等问题,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日益复杂繁重的海上执法任务。因此开发具有协调统一、自动化程度高的海警船综合执法控制系统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本论文结合项目需求,对海警船综合执法控制系统进行设计,文章阐述了系统的功能需求、硬件结构框架及软件架构设计等。并详细阐述了系统在软件上的模块化设计与实现,主要包括人机交互界面模块、数据通信模块、信息解算模块、辅助决策模块、逻辑控制模块以及断电保护模块。本论文对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与导航雷达的目标数据融合重点进行研究。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与导航雷达作为都可提供目标信息的设备,都有其自身的不足之处,通过将AIS与导航雷达的目标数据进行融合处理,有利于克服各自的局限性,为执法控制系统提供更加准确完善可靠的目标指示信息。本论文基于非致命性武器各自的特点,对非致命性武器的效能重点进行研究。文章对给定强声设备的效能用MATLAB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对给定水炮设备的效能,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仿真,对给定激光炫目设备基于现有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到各自的作用范围以及最佳打击距离。为执法控制系统软件辅助决策模块的实现,提供了数据支持及理论支撑。本海警船执法控制系统经过仿真测试及现场调试,最终证明其满足功能需求,具有可行性。

张涛[7](2018)在《组播体系下的气象水文数据传输特征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军事气象水文信息共享与应用的实质是实现数据资源的通信保障。气象水文数据的传输涉及通信网络体系的构建和传输策略的制定,而保障用户对信息类型和信息发布范围的需求差异较大,信道资源十分有限,故有必要对通信资源进行科学规划,结合信道传输数据的时空特性对组播体系结构进行合理构建,并利用数据及传输特征建立高效的数据存储与查询机制为气象水文系统的智能调度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首先,根据新一代气象水文信息的传输和共享需求,本文对业务层组播体系结构展开了研究,提出了基于业务层组播体系的概念模型,对智能组播的统一覆盖网络进行建模,对业务层主机通信技术和组播机制实现形式化和规范化描述;同时,明确了数据传输特性作为关键要素,与智能组播调度之间的决策性关系。其次,本文研究了气象水文数据传输特征提取、存储和匹配技术,在对气象水文数据传输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数据传输各要素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提出了基于组播系统的数据、信道和节点的统一资源描述模型;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基于资源统一描述的元数据库存储技术,根据数据、信道、节点及其相互关系,对数据传输要素特征进行数据库结构设计。以上述气象水文数据传输特征为依据,提出了基于气象水文数据传输要素的特征查询与推理技术,为组播系统的调度策略提供信息特征的优化约束条件。最后,在实验环境中对系统原型进行了设计,试验验证了气象水文数据特征提取和匹配方案。研究成果为气象水文数据传输特征库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进而为智能化组播体系及其调度策略提供更充分的业务模型和技术支撑。

郑哲[8](2013)在《基于二叉树冲突分解算法的概率型随机多址接入协议分析》文中指出在物联网中,传输信息数据的网络通道有着很广的选择范围,可以是有线的Internet、广电网,也可以是无线GPRS网络或者3G移动网络。为了能更加准确、及时、快捷的采集物体的信息,可以使用传感器自行组织形成的通信网络,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传输和汇总,实现对分散空间范围内的物理或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控。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作为物联网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应用技术,它的突破性研究,必将促进物联网整体的发展,推动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促进信息化地球的建设与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等,其由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处于数据链路层)协议影响着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性能。CSMA随机多址接入技术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MAC协议的控制思想,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它可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减小转接延时,使得系统高效、稳定地工作。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WSN网络中数据传输量的增长,信道中信息分组的发送量大大增加,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信息分组的碰撞以及信道的拥塞,导致信道的利用率下降,所以,要提高CSMA随机多址接入系统的性能,就要减少冲突发生的概率,或者在冲突发生时,采用更加合理的分解机制。二叉树形冲突分解算法是一种能有效分解冲突完成重传的冲突分解算法,本文完成了改进型二叉树形冲突分解算法分别与P-坚持CSMA协议、概率检测CSMA协议以及二维概率CSMA协议的融合,使用平均周期分析法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理论上证明了融合二叉树冲突分解算法的CSMA协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道利用率和系统的吞吐量,并完成计算机仿真实验,证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温小东[9](2011)在《VSAT卫星通信监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VSAT卫星通信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无线频谱管理系统中日益呈现出资源短缺、冲突严重、分配不合理等问题,这对于如何保护卫星通信用户的合法权益、维护卫星通信的正常秩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研究无线电频谱监测系统中针对VSAT卫星通信的监测和干扰排查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正是围绕VSAT卫星通信监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论述了VSAT卫星通信体制中的基本概念、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传输与处理等技术特点。然后,重点研究了VSAT卫星通信监测系统中恒包络信号参数估计、数字信号软解调、信道编码的识别与译码以及协议分析等关键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VSAT卫星通信监测系统的构建结构和技术方案,并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搭建了VSAT目标卫星通信网络;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VSAT卫星通信监测系统的技术性能。

李莉,刘丽梅[10](2004)在《VSAT系统改进冲突分解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章提出一种新的改进隔离型随机N叉树形冲突分解算法,对VSAT随机接入多址接入系统中冲突分解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冲突信息分组分解所需平均时隙数和系统吞吐量的解析式,进一步给出了信息分组冲突分解的实验值。

二、VSAT系统改进冲突分解算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VSAT系统改进冲突分解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LoRa的电力信息采集终端关键技术及原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研究现状
        1.2.2 LoRa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LoRa功率控制算法
    2.1 LoRa概述
        2.1.1 LoRa调制技术分析
        2.1.2 LoRa关键技术分析
        2.1.3 LoRa的优势
        2.1.4 LoRa WAN协议概述
    2.2 改进的动态功率控制算法
        2.2.1 算法描述
        2.2.2 算法流程
        2.2.3 功率总调控
        2.2.4 功率动态微调控
    2.3 功率控制算法的意义
        2.3.1 对无线干扰的降低
        2.3.2 对能耗的降低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冲突分解算法
    3.1 典型的无线网络MAC层协议
        3.1.1 IEEE802.11标准协议
        3.1.2 ALOHA协议和CSMA协议
        3.1.3 MACA协议和MACAW协议
        3.1.4 BTMA协议和SRMA协议
    3.2 IEEE802.11 DCF机制概述
        3.2.1 CSMA/CA策略
        3.2.2 随机退避机制
    3.3 目前的相关工作
        3.3.1 传统的优化算法
        3.3.2 基于机器学习的优化算法
    3.4 改进的冲突分解算法
        3.4.1 算法概述
        3.4.2 数据采集
        3.4.3 机器学习模型
        3.4.4 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采集终端硬件设计
    4.1 硬件设计
        4.1.1 采集终端原理图设计
        4.1.2 采集终端PCB设计
        4.1.3 电路板调试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工作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基于路径优化的复杂网络状态扫描与分析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网络监测技术
        1.2.2 网络路径优化算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2 复杂网络关键技术概述
    2.1 复杂网络的基本特性
    2.2 复杂网络的常见度量
    2.3 海洋监测管理网络建设情况研究
    2.4 网络扫描分析监测技术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复杂网络分层和强化学习的改进路径优化算法
    3.1 模型的建立
    3.2 复杂网络分层
        3.2.1 基于k-core分层
        3.2.2 基于模块度分层
    3.3 强化学习Q-Learning算法
    3.4 基于双分层和优化Q-Learning的改进路径优化算法
        3.4.1 双分层划分网络
        3.4.2 子网络求解
    3.5 仿真实验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海洋管理网络状态监测分析系统总体设计
    4.1 需求分析
        4.1.1 网络结构及运行环境需求
        4.1.2 功能需求分析
        4.1.3 报表输出需求
        4.1.4 性能需求分析
        4.1.5 系统安全分析
    4.2 系统总体设计
        4.2.1 网络结构设计
        4.2.2 总体架构设计
        4.2.3 系统安全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海洋管理网络状态监测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网络扫描服务设计详细设计
        5.1.1 扫描服务详细设计
        5.1.2 DHOQL-PS算法的应用方案
        5.1.3 网络扫描服务系统界面设计与实现
    5.2 网络监控服务设计详细设计
        5.2.1 监控服务详细设计
        5.2.2 数据统计分析平台搭建
        5.2.3 网络扫描服务系统界面设计与实现
    5.3 移动信息服务详细设计
        5.3.1 信息提醒方案
        5.3.2 接口设计方案
    5.4 本章小结
6 测试
    6.1 系统测试
        6.1.1 系统结构测试
        6.1.2 系统功能测试
        6.1.3 系统性能测试
    6.2 系统实际运行
        6.2.1 系统配置环境
        6.2.2 运行图展示
    6.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总结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冰情检测系统的构建及雾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冰情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2.1 冰层厚度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2.2 积雪深度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2.3 静冰压力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2.4 河道流凌密度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3 通信网络传输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1.3.1 通信网络传输技术发展历程
        1.3.2 移动通信网络发展历程
        1.3.3 5G移动通信网络研究现状
        1.3.4 通信网络传输技术在冰情检测领域的应用现状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冰情检测方法及具有5G网络入网功能的冰情检测传感系统设计
    2.1 引言
    2.2 具有5G网络入网功能的冰情检测系统设计
        2.2.1 NB-IoT技术发展历程
        2.2.2 NB-IoT模块结构
        2.2.3 基于NB-IoT与5G网络数据传输技术的冰情检测系统设计
    2.3 冰层厚度及冰下水位检测传感器
        2.3.1 冰层厚度及冰下水位检测的基本原理
        2.3.2 冰层厚度及冰下水位检测传感器
        2.3.3 基于NB-IoT接口技术的冰层厚度及冰下水位检测传感器设计
    2.4 积雪深度检测传感器
        2.4.1 积雪深度检测的基本工作原理
        2.4.2 积雪深度检测传感器
        2.4.3 基于NB-IoT接口技术的积雪深度传感器电路设计
    2.5 静冰压力检测传感装置
        2.5.1 静冰压力检测的基本原理
        2.5.2 光纤传感器基本工作原理
        2.5.3 基于NB-IoT接口技术的多通道光纤静冰压力检测传感装置设计
    2.6 河道流凌密度检测
        2.6.1 河道流凌密度检测系统设计
        2.6.2 河道流凌密度检测系统及检测数据传输原理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冰情检测传感系统动态优先级调度的分簇组网技术
    3.1 引言
    3.2 无线传感器系统组网方法及调度算法原理
        3.2.1 无线传感器系统组网方法
        3.2.2 无线传感器系统调度算法原理
    3.3 基于分簇组网的冰情检测网络
        3.3.1 基于分簇组网的冰情检测传感器网络结构
        3.3.2 基于Zig Bee的冰情检测网络内部传输功能设计
        3.3.3 动态优先级分配的冰情检测网络调度算法
    3.4 基于动态优先级分配的分簇组网冰情检测传输技术仿真分析
        3.4.1 基于动态优先级分配算法仿真参数设置
        3.4.2 仿真测试及结果分析
    3.5 改进的K-means冰情检测数据融合算法理论研究
        3.5.1 数据融合理论模型
        3.5.2 改进的基于距离代价函数的K-means算法
    3.6 基于BP神经网络及改进型K-means算法的冰情检测数据分析
        3.6.1 BP神经网络算法原理
        3.6.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冰情检测数据分析
        3.6.3 基于BP神经网络及改进型K-means算法的仿真测试与实验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分层内容分发的5G雾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及其在河道流凌密度检测应用中建模及仿真研究
    4.1 引言
    4.2 雾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研究
        4.2.1 5G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
        4.2.2 雾无线接入网络架构
        4.2.3 基于分层内容分发的F-RAN网络原理
    4.3 河道流凌检测传输系统模型
        4.3.1 F-RAN传输系统模型
        4.3.2 分层内容分发策略模型
    4.4 河道流凌检测雾无线网络BS和F-UE的传输概率模型
        4.4.1 BS的传输概率理论模型
        4.4.2 F-UE的传输概率理论模型
    4.5 基于分层内容分发雾无线网络的河道流凌密度数据传输技术仿真分析
        4.5.1 BS提供服务的河道流凌密度检测C-UE设备的SCDP
        4.5.2 河道流凌密度检测F-UE提供服务的C-UE的SCDP
        4.5.3 河道流凌密度检测C-UE的均值SCDP
        4.5.4 河道流凌密度检测数据传输方案数值模拟及仿真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5.2 研究工作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资源受限卫星网络中的连接计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卫星的分类
    1.2 卫星网络结构
        1.2.1 单层卫星网络结构
        1.2.2 多层卫星网络结构
    1.3 卫星网络的关键技术
        1.3.1 星座设计
        1.3.2 网络协议
        1.3.3 拥塞控制
        1.3.4 路由技术
    1.4 本文选题背景及结构安排
        1.4.1 选题背景
        1.4.2 结构安排
第2章 卫星DTN网络中的CPD
    2.1 卫星DTN网络特征及结构
        2.1.1 卫星DTN网络的特征
        2.1.2 卫星DTN网络的协议结构
    2.2 卫星DTN网络中的路由方式
        2.2.1 实时路由
        2.2.2 先验路由
    2.3 DTN网络中的CPD
        2.3.1 CPD的特征
        2.3.2 CPD的分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一种基因启发式连接计划设计
    3.1 基因算法概述
    3.2 基于基因算法的连接计划设计
        3.2.1 系统模型
        3.2.2 GICP算法
    3.3 仿真分析和性能评价
        3.3.1 仿真环境与参数设置
        3.3.2 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一种基于双向粒子群的连接计划设计
    4.1 粒子群算法概述
    4.2 基于双向粒子群算法的连接计划设计
        4.2.1 系统模型
        4.2.2 BPSO算法
    4.3 仿真分析与性能评价
        4.3.1 仿真环境与参数设置
        4.3.2 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5)IP/LEO卫星网络的移动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卫星通信系统
        1.1.1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1.1.2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
    1.2 LEO卫星通信系统
        1.2.1 典型LEO卫星通信系统
        1.2.2 IP/LEO卫星网络架构
    1.3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4 研究背景和意义
    1.5 本文的结构和工作安排
第二章 IP/LEO卫星通信系统移动性管理
    2.1 移动性管理技术
        2.1.1 移动性管理技术的概念
        2.1.2 位置管理的基本过程
        2.1.3 移动IP网络的移动性管理
    2.2 典型IP/LEO移动性管理方法
        2.2.1 IP/LEO卫星通信系统中的MIPv6
        2.2.2 改进的IP/LEO位置管理策略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密集用户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移动性管理
    3.1 引言
    3.2 密集用户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最优广播周期
        3.2.1 冲突分解算法性能分析
        3.2.2 最优广播周期的计算
    3.3 基于伪贝叶斯算法的广播周期自适应调整
        3.3.1 基于伪贝叶斯的时隙ALOHA分析
        3.3.2 广播周期自适应调整
        3.3.3 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分群的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位置管理方案
    4.1 引言
    4.2 LEO卫星网络位置管理的特征
    4.3 分群位置管理策略
        4.3.1 分群算法
        4.3.2 网络编址以及相关数据结构
        4.3.3 分群位置策略的位置更新操作
    4.4 基于地面站的分群位置管理策略
        4.4.1 网络编址以及相关数据结构
        4.4.2 基于地面站的分群位置管理策略位置更新操作
    4.5 性能及仿真分析
        4.5.1 性能分析
        4.5.2 数值计算及仿真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海警船综合执法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论文结构安排
2 执法控制系统功能需求和总体设计
    2.1 功能需求
    2.2 总体设计
        2.2.1 硬件结构
        2.2.2 软件架构设计
    2.3 本章小结
3 AIS与导航雷达的目标融合
    3.1 概述
    3.2 AIS的数据信息
        3.2.1 AIS的数据结构分析
        3.2.2 AIS的数据解析过程
    3.3 导航雷达的数据信息
    3.4 目标信息的坐标变换
    3.5 目指信息的相关性粗判断
        3.5.1 时间相关
        3.5.2 距离相关
    3.6 目指信息的时空统一
    3.7 基于模糊算法的细关联判断
    3.8 动态信息合并
    3.9 仿真验证
    3.10 本章小结
4 海警船非致命性武器的效能分析
    4.1 概述
    4.2 强声设备的效能分析
    4.3 水炮设备的效能分析
        4.3.1 水炮射流仿真的求解过程
        4.3.2 水炮射流的控制方程
        4.3.3 计算模型的选择
        4.3.4 水炮射流的仿真及分析
    4.4 激光炫目设备的效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执法控制系统软件实现与调试
    5.1 概述
    5.2 软件模块实现
        5.2.1 人机交互界面模块
        5.2.2 数据通信模块
        5.2.3 信息解算模块
        5.2.4 辅助决策模块
        5.2.5 逻辑控制模块
        5.2.6 断电保护模块
    5.3 部署Qt共享库到SylixOS设备
    5.4 系统仿真及调试
        5.4.1 仿真测试
        5.4.2 现场调试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组播体系下的气象水文数据传输特征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组播的数据分发机制
        1.2.2 气象水文数据传输特征的统一描述
    1.3 研究内容与主要贡献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智能组播体系设计及构建
    2.1 组播网络信道的统一建模
        2.1.1 通信信道的普遍形式化描述
        2.1.2 组播体系的节点定义域
    2.2 组播业务层通信形式化描述
        2.2.1 业务层主机通信技术
        2.2.2 业务层组播分发树结构设计
    2.3 业务层智能组播体系架构设计
        2.3.1 功能组成
        2.3.2 结构部署
        2.3.3 示例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气象水文传输特征提取与匹配
    3.1 气象水文数据传输要素特征分析
    3.2 基于统一资源的形式化描述
    3.3 基于统一资源描述模型的特征匹配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组播传输要素特征库设计
    4.1 资源描述元数据库的存储技术
        4.1.1 混合模式的设计思路
        4.1.2 数据库结构
        4.1.3 OWL与数据库的映射关系
        4.1.4 OWL与数据库的映射规则
    4.2 基础库构建
    4.3 逻辑结构设计
        4.3.1 数据模型
        4.3.2 信道模型
        4.3.3 节点模型
        4.3.4 数据信道节点关系建模
    4.4 逻辑结构设计
        4.4.1 数据表
        4.4.2 数据类型表(datatype)
        4.4.3 信道表(channel)
        4.4.4 节点表(node)
        4.4.5 网络服务表(server)
        4.4.6 节点对表(nodepair)
        4.4.7 节点—节点对关联表(association)
        4.4.8 数据传输表(transfer)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传输特征提取和匹配方案设计实现
    5.1 特征提取与匹配关键技术解决方案
        5.1.1 数据传输特征提取流程设计
        5.1.2 特征提取与匹配系统模型设计
        5.1.3 相似度权重分析
    5.2 系统配置
        5.2.1 软件安装
        5.2.2 数据库导入
        5.2.3 系统部署
        5.2.4 访问地址
    5.3 系统登录管理
    5.4 查询匹配模式选择
    5.5 特征库管理
    5.6 特征快速查询
    5.7 辅助特征查询模块
    5.8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8)基于二叉树冲突分解算法的概率型随机多址接入协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及关键技术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随机多址接入技术与冲突分解技术
    2.1 随机多址接入技术及其发展历史
        2.1.1 ALOHA系统
        2.1.2 CSMA协议
        2.1.3 随机多址接入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二叉树形冲突分解算法
    2.3 改进型二叉树形冲突分解算法
第三章 基于二叉树形冲突分解算法的P-坚持CSMA协议
    3.1 P-坚持CSMA协议
        3.1.1 系统模型
        3.1.2 P-坚持CSMA协议性能分析
    3.2 基于二叉树形冲突分解算法的P-坚持CSMA控制协议
        3.2.1 系统模型
        3.2.2 基于二叉树形冲突分解算法的P-坚持CSMA控制协议性能分析
    3.3 基于二叉树形冲突分解算法的P-坚持CSMA协议性能仿真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二叉树形冲突分解算法的概率检测CSMA协议
    4.1 概率检测CSMA随机多址协议
        4.1.1 系统模型
        4.1.2 概率检测CSMA协议性能分析
    4.2 基于二叉树形冲突分解算法的概率检测CSMA协议
        4.2.1 系统模型
        4.2.2 基于二叉树形冲突分解算法的概率检测CSMA控制协议性能分析
    4.3 基于二叉树形冲突分解算法的概率检测CSMA协议性能仿真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二叉树形冲突分解算法的二维概率型CSMA协议
    5.1 二维概率型CSMA随机多址协议
        5.1.1 系统模型
        5.1.2 二维概率型CSMA协议性能分析
    5.2 基于二叉树形冲突分解算法的二维概率CSMA协议
        5.2.1 系统模型
        5.2.2 基于二叉树形冲突分解算法的二维概率型CSMA协议性能分析
    5.3 基于二叉树形冲突分解算法的二维概率型CSMA协议性能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参加的项目及取得的成果
致谢

(9)VSAT卫星通信监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VSAT卫星通信体制分析
    2.1 VSAT基本概念
    2.2 VSAT网络拓扑结构
    2.3 VSAT网络协议结构
    2.4 VSAT信号传输与处理技术
    2.5 VSAT卫星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VSAT卫星通信监测技术研究
    3.1 信号分析测量技术
        3.1.1 调制样式识别
        3.1.2 信号频率估计
        3.1.3 信号带宽估计
        3.1.4 码速率估计
    3.2 信号解调技术
        3.2.1 PSK信号解调算法
        3.2.2 MSK信号解调算法
    3.3 编码识别与译码技术
        3.3.1 编码识别与译码流程
        3.3.2 卷积码的识别与译码
        3.3.3 交织+RS码的识别与译码
    3.4 协议分析技术
        3.4.1 协议分析结构模型
        3.4.2 协议识别的工作流程
        3.4.3 协议识别中的各种算法
        3.4.4 应用协议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VSAT卫星通信监测系统设计
    4.1 监测系统的构建设想
        4.1.1 研究目标
        4.1.2 总体技术方案
    4.2 主要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2.1 跟踪瞄准功能
        4.2.2 常规测量功能
        4.2.3 统计测量功能
        4.2.4 实时测量功能
        4.2.5 码流分析功能
        4.2.6 协议分析功能
        4.2.7 DVB-S信源恢复功能
        4.2.8 任务管理功能
        4.2.9 数据管理功能
        4.2.10 数据库设计
    4.3 主要分机的设计与实现
        4.3.1 Ku频段下变频器
        4.3.2 零中频信道
        4.3.3 跟踪接收机
        4.3.4 采样存储单元
        4.3.5 信号分析单元
        4.3.6 解调单元
        4.3.7 协议分析单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VSAT卫星通信监测试验
    5.1 试验网络构成
        5.1.1 设备选取
        5.1.2 试验网络组成
    5.2 监测试验
        5.2.1 试验内容
        5.2.2 试验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VSAT系统改进冲突分解算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LoRa的电力信息采集终端关键技术及原型设计研究[D]. 李俊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2]基于路径优化的复杂网络状态扫描与分析系统研究[D]. 刘莉.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3]冰情检测系统的构建及雾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研究[D]. 钟震宇.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4]资源受限卫星网络中的连接计划研究[D]. 唐煌. 重庆邮电大学, 2019(02)
  • [5]IP/LEO卫星网络的移动性管理研究[D]. 蔡冬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6]海警船综合执法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D]. 牛远征.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7]组播体系下的气象水文数据传输特征应用技术研究[D]. 张涛.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8]基于二叉树冲突分解算法的概率型随机多址接入协议分析[D]. 郑哲. 云南大学, 2013(02)
  • [9]VSAT卫星通信监测技术研究[D]. 温小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2)
  • [10]VSAT系统改进冲突分解算法研究[J]. 李莉,刘丽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

标签:;  ;  ;  ;  ;  

改进的VSAT系统冲突分解算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