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环南线K24段路堑边坡防护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

济南环南线K24段路堑边坡防护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

一、济南绕城南线K24段路堑边坡的防护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景强,陈群华,陆富龙,汪为民[1](2013)在《SNS柔性主动防护网在公路边坡锚固工程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通过对SNS柔性防护网工法特点、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的介绍,总结了其在公路边坡锚固工程中的应用。

温瑀[2](2013)在《生态脆弱区公路路域生态环境评价与绿化模式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公路建设为人类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沿线生态系统的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生态脆弱或敏感地区的公路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高寒区的气候特点,在全面调查绥满公路黄牛场至齐齐哈尔段(高速公路)和哈尔滨市阿城区横头山干线(二级旅游公路)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等学科理论,提出原生态恢复理念;阐明公路建设与运行对路域植被、土壤的干扰程度;明确公路路域生态健康综合评价;确定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及绿化模式。研究结果为:1.通过研究公路建设对路域土壤环境的影响得出:路域土壤表层重金属的横向空间分布规律为随距离公路越远,影响程度逐渐减低。横头山干线公路的污染程度及公路影响带宽度(0~100m)小于黄牛场至齐齐哈尔段公路(0~200)。路域土壤表层各养分元素与公路垂直距离的变化关系表明:公路建设对自然土壤养分质量的影响范围上坡为O-l00m,下坡为0-200m;对人工土壤的影响规律性不强。2.通过研究公路建设对路域植被的影响得出:从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看,公路建设后可接近度增大,使自然生态系统向人工生态系统转化。从生态系统组成看,公路对植物结构的影响范围在200m以内。群落结构指数(数量比、高度比)基本表现为随距离公路远近呈反比的关系。工程类型对路域沿线的影响表现为不同类型具不同的影响,其中桥涵工程影响较大,且影响范围集中;路面工程影响是一个连续的渐弱过程,即远离公路干扰源,干扰强度变小,植物结构变化越小;互通的影响范围主要取决于互通工程的建设规模。公路沿线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变化表明公路建设加剧了沿线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导致植物种群由均匀型或者随机型分布向集群型转化的作用。3.通过研究公路路域生态恢复的植被重金属抗性得出:4种具有代表性的常用绿化植物(小叶丁香、辽东水蜡、红瑞木、杞柳)对重金属的抗性排序为:红瑞木>杞柳>辽东水蜡>小叶丁香。4.通过综合分析公路建设对路域生态健康的影响因子,构建了公路路域生态健康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法相结合的公路路域生态健康综合评价模型,并分别给出了模型的构建步骤和推导公式,确定以分值计算方式表达最终的评价结果;并以绥满公路黄牛场至齐齐哈尔段为例验证评价体系,评价结果表明该项目在整体设计、施工及运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小,但是路域整体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自我平衡能力有所下降。由此证明了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及可靠性。5.在以上研究完成的基础上,将景观生态学美学原理应用于公路景观设计中,以绥满公路黄牛场至齐齐哈尔段为例,得出现状条件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入手,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给出了具体的景观绿化模式。同时结合横头山干线公路(旅游公路),将“原生态”景观指导思想融入景观规划之中,给出了节点景观的原生态恢复植物种类及绿化模式,摒弃传统的行道树种植方式,在充分保留现状基底的前提下,补植乔灌草,形成充满四季变化的植物景象。构建了公路边坡原生态恢复的技术方案。

王加辉[3](2012)在《巴准重载铁路深路堑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施工步序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交通、水电等基础建设的迅猛发展,尤其在当前铁路运输高速化和重载化发展趋势下,边坡稳定性问题成为当今道路工程与岩土工程领域最复杂的研究课题之一。目前,由于施工方法及工艺不当或未及时实施工程措施等原因导致边坡失稳破坏的案例不胜枚举。而现有的理论研究较分散,并落后于工程实践。因此,开展深路堑边坡施工方法和工艺对边坡的稳定性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工程意义。本文针对新建巴准铁路施工期的深路堑边坡稳定性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施工开挖过程和支护措施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基于建立的深路堑边坡数值模型,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作用原理尤其是施工方法与步序不同所导致的边坡稳定性影响规律进行了深化分析,提出了相对经济、安全、合理的施工措施,优化了施工开挖方案。本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与结论:1)结合工程实际,对新建铁路巴准线初步设计方案、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及路基设计施工图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确定了深路堑边坡稳定性计算参数。2)针对新建铁路巴准线典型深路堑段,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深路堑边坡数值模型,分析了关键节点变形和应力的分布规律,研究边坡支护加固措施的受力特性;引入强度折减理论,得出了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并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3)研究了岩体容重、抗剪强度等主要参数对路堑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容重变化范围内,边坡整体上是稳定的,而且随岩体容重值的增大,边坡整体稳定性不断降低;随着岩体整体抗剪强度的增大,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增大,最大主应力最大值增加,总位移最大值先增加后不变,边坡体临空面未进入塑性阶段,岩体边坡整体稳定性不断增加。4)通过对深路堑路基边坡的形成和加固施工全过程的动态仿真分析,基于施工方法与步序对边坡稳定性系数、坡脚应力、坡顶位移增量等影响的综合评价,得到了相对安全的施工方案,认为高边坡分层分段开挖方式更安全;对不同施工方案从经济性、安全性、适用性方面进行模糊比较,得出较为合理的施工方法,并据此制定出了施工方案,以指导施工实际。

尉泽辉[4](2011)在《潼关至临潼高速公路改扩建路线方案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国家高速公路网及其联络线日趋完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交通量迅速增长,尤其接近各省会城市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公路服务水平逐年呈下降趋势,于是近几年国内高速公路开始改扩建,项目建设在我国东部发达省份较为集中。相对于东部省份而言,中、西部省份还较为缺乏高速公路改扩建的研究经验,仍属于新课题、新任务。鉴于改扩建项目所具有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有必要在改扩建前期对原高速公路的路线、路基路面、桥梁涵洞、交叉工程以及高速公路沿线路网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借鉴和吸取经济发达地区在高速公路改扩建方案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本文针对国家高速公路“7918”网中的连霍线(G30)潼关至临潼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方案设计,首先从原有道路路线技术指标、路基路面拼接技术、交通事故调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技术指标研究过程中应用计算机AutoCAD软件系统经过多方案比选确定出改扩建推荐方案,介绍了目前国内较为流行的路基拼接“分层总和法”技术理论研究成果,引入建筑工程地基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对计算结果进行修正,并参照沈大、沪宁等高速公路改扩建路基拼接技术指标控制,最终研究完成路基拼接加宽方案及路面设计方案,另外还对改扩建项目分项工程实施方案及外部分流方案进行了研究。通过潼关至临潼八车道高速公路正常运营半年后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优化措施,进一步提高该路段的通行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对原有道路路线技术指标研究较为深入,改扩建设计的推荐方案是合理可行的,路基拼接方案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支持并借鉴兄弟省份成功经验得出的,方案经济、实用,项目实施后期的大区域分流方案可以成为以后国内改扩建或大中修项目借鉴的典范工程。

管延华[5](2011)在《强度衰减路基稳定性及其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粉土路基,通过现场调研、室内试验、现场检测、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了强度衰减规律的探讨,揭示了路基强度衰减对路基稳定性、力学特征、变形特征的影响及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提出了有效的路基加固技术及基于破坏接近度的路面结构受力平衡评价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基于现场取样测量路基土的含水量,揭示路基含水量的分布特征;通过室内试验,针对路基土的压实特性及不同含水量下路基的强度变化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渗透试验及毛细水上升试验表明:粉土具有渗透系数较大、毛细水作用强烈等特征,路基含水量的增大造成了路基强度的衰减。压实粉土三轴试验(UU)及回弹模量试验结果表明,当ω?ωopt时,含水量的增大,路基土回弹模量及内摩擦角相对稳定,但粘聚力及变形模量逐渐增大;当ω?ωopt后,含水量的增大,路基土粘聚力、回弹模量及变形模量均降低显着,内摩擦角在接近饱和状态时才急剧降低,揭示出粉土路基含水量增大后强度低、变形大的特点。(2)现场调查了粉土路基边坡稳定性的破坏形式,通过强度折减法对强度衰减路基及注浆微型桩加固路基的稳定性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现场调查表明,实际粉土路基易发生浅层滑坡、边坡坍塌、路基滑移等病害。计算结果表明,路基含水量增大,边坡稳定性降低。注浆微型桩加固路基后,不仅边坡稳定性提高,而且能够有效的抑制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路面结构的受力非常有利。(3)基于路基强度衰减对高速公路典型路面结构在标准荷载及超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针对等级公路路面结构进行了弹塑性分析,计算了新建及路基强度衰减后路面各结构层的破坏接近度并据此评判路面结构的平衡性,揭示了路基强度衰减对路面结构平衡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路面弯沉及应力随路基强度的衰减呈非线性加速增大,随荷载增大呈线性增大;车轮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受拉,处于受力最不利状态;基层的寿命随轴载的增加或路基强度的衰减呈指数性衰减趋势;等级公路路面结构的弹塑性分析表明,路基强度衰减后,路面结构层的受力明显增大,路面结构层受力不平衡,半刚性基层的下基层的FAI>2,处于塑性破坏状态,即半刚性基层成为整个路面结构层的薄弱层。(4)针对新建路基、强度衰减路基及注浆微型桩加固的路基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实际压实粉土路基毛细作用非常显着,路基采用注浆微型桩加固后桩间土含水量比强度衰减路基下降3.7%,桩间土的密实度和弹性模量比新建路基分别提高1.35%、9.46MPa。路基强度衰减后,其竖向应力发生重分布现象,路基顶部受力比新建路基增大16%左右;浆微型桩加固后的路基竖向应力明显减小(减小约50%)。随着路基强度的衰减,相同荷载作用下,路基所受的侧向应力明显增加;注浆微型桩加固后的路基,侧向水平力显着降低,其减小幅度大约是强度衰减路基的2倍。路基强度衰减程度越大,路基表面及内部个点的竖向变形越大,路基顶部越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但注浆微型桩加固后,路基的竖向变形明显减小,基本达到新建路基的情况。新建及加固后路基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弹性,塑性变形很小,路基强度衰减后,其塑性变形明显增大。强度衰减后路基的整体刚度降低,注浆微型桩加固路基后其整体刚度显着增加。随着路基强度的衰减,路基侧向水平位移增大;路基通过注浆微型桩加固后,仅在路基顶部发生微小的水平侧移。因此,注浆微型桩加固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病害路基加固方法,路基采用此技术加固后,其不仅能够提高路基桩间土的抗剪强度,而且能够提高其压实度和整体刚度,致使路基整体承载能力及稳定性明显提高。(5)根据模型试验分析了注浆微型桩加固路基的工作机理:即分层压实的路基采用袖管劈裂注浆加固时容易沿路基分层之间发生横向劈裂,在路基土的分层之间形成水平水泥浆硬化夹层,阻隔了毛细水的上升,能够避免路基含水量的继续增大而造成其强度衰减;凝固体微型钢管柱对加固路基起到螺栓连接及骨架作用。注浆微型桩的工作状态大致分三个阶段:微型桩加速受力阶段;桩土协调工作阶段;注浆凝固体断裂、整个路基趋于塑性破坏工作阶段。实际路基加固工程应用表明,路基注浆微型桩加固技术对提高路基的竖向承载力、防止不均匀沉降以及提高边坡的稳定具有良好的效果。

张思峰,宋修广,李艳梅,李英勇[6](2011)在《边坡预应力单锚索耐久性分析及其失效特性研究》文中认为岩土预应力锚索被广泛应用于高边坡加固工程中,作为一种深埋于地下的高应力结构,其工作环境中存在着一些以水为载体的腐蚀性介质,加之张拉力的波动变化等因素影响,其自由段及内锚固段均存在着长期耐久性问题。基于实际边坡锚固工程预应力监测数据及室内试验成果,深入分析了影响预应力锚固结构长期耐久性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可能影响其服役寿命的决定性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单根锚索失效特性的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单锚失效对岩土体位移场、应力场及邻近锚索张拉力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在役锚固工程长期安全性控制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韩锐[7](2010)在《岩土预应力锚内锚固段长期受力破坏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预应力锚固结构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以往的锚固结构设计中,都是按照极限平衡的原则,认为锚固系统是一劳永逸的,并没有考虑采用预应力锚固技术加固岩土体的长期安全性问题。而实际上,岩土预应力锚固结构在其长期运营期受到各种外界环境影响,其预张力呈现出周期性的循环荷载特征,这将对预应力锚固结构的长期使用寿命产生影响。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现场监测、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预应力锚固结构在长期运营期的受力破坏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实际锚固边坡长达6年的监测数据分析,提出了预应力的长期变化规律,确定了预应力锚固系统在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的预应力变化特征、变化幅度及变化频率。(2)采用室内循环荷载试验分别对锚杆内锚固段循环荷载作用次数与位移、剪应变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位移随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并对注浆体与围岩体、注浆体与锚杆界面上剪应变发展规律的不同进行了比较。(3)通过对剪应变变化规律的分析,揭示了剪应变随循环次数变化的内在原因,提出了循环荷载作用下剪应变峰值内移特征及内锚固段的渐进破坏特性。(4)应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建立锚索(杆)内锚固段数值分析模型,通过与室内静载试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并从位移场变化、剪应力变化和屈服点变化三方面对内锚固段破坏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最后分析了内锚固段长度变化和注浆体粘结强度变化对内锚固段失效发展规律的影响。

李英勇,张顶立,张宏博,宋修广[8](2010)在《边坡加固中预应力锚索失效机制与失效效应研究》文中指出预应力锚索已广泛应用于边坡加固工程中,由于其承受高拉应力作用,并长期埋置于潮湿的岩土环境中,在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存在失效的可能性。结合实体工程中的大量监测数据,对预应力锚固系统长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预应力锚固系统的失效机制;为了分析锚索失效效应,确定合理的处理时机,分别进行了现场卸载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了单锚及群锚失效效应,提出了边坡局部失稳的判据,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高文龙[9](2010)在《采空区特高压输电杆塔的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充分运用收集资料、地球物理勘探、钻探等多种勘探方法对采空区输电杆塔地基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对运用综合物探方法探测采空区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对特高压输电杆塔采空区工程地质勘察方法进行了总结研究。运用概率积分法预测了输电线路路径沿线不同类型采空区地表沉陷变形情况,分析了采空区沉陷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充分开采条件下、不同采深采厚比的山西境内煤层的沉陷变形特征,可为压矿区输电杆塔地基与基础的设计提供初步参考。在分析特高压沿线输电杆塔采空区沉陷变形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采空区输电杆塔地基与基础协同变形情况,充分考虑到采空区输电杆塔采用的大板基础受力情况、采空区地基变形情况及大板基础的类型等,对大板基础不同类型的受力变形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计算了不同厚度大板基础对杆塔变形的影响,为特高压输电杆塔基础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根据采空区沉陷变形预计结果,对不稳定的采空区输电杆塔地基提出采空区治理方法,制定了处理方案,并对采空区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处理效果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李英勇[10](2008)在《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长期稳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实践,籍助济南绕城高速公路现场实测资料,利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对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长期稳定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深入研究,并结合实际工程对本文的研究思想进行了应用研究,确定了实际工程司服寿命,取得了一系列有益于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1)通过全面研究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作用机理、类型及失稳机理,从动态观点对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及其长期稳定性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和诠释,揭示出杆体材料应力腐蚀是决定其长期稳定性的根本因素,建立了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长期稳定性的总体研究框架,确定了研究的基本理论方向。(2)通过长期现场跟踪监测,揭示了锚索预应力在不同时期及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的变化特征和规律,降雨、昼夜温度变化、季节温度引起预应力产生近似闭合的“大循环”、“小循环”和“附加循环”波动变化特征,波动变化长期存在且滞后于影响因素的变化。通过采用流变力学理论研究与实际监测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反映岩土体蠕变和预应力杆体材料松弛耦合作用的四参数本构模型,首次提出了预应力变化的“平稳衰减叠加波动”机理,建立了预测预应力长期变化的经验模型P=Ae-a(t-b)+B+Dsin(w2t+φ2)+F+Ce-ctsin(w1t+φ1)。(3)通过确定应力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正交组合分析,创造性地研制了模拟岩土环境中金属杆体材料应力腐蚀的室内足尺试验方法和装置。基于室内试验,确定了应力腐蚀的发展规律,首次建立了表征杆体材料应力腐蚀特征的定量公式Cl=p1·x1p2·e-p3x2·(p4+x3p5),奠定了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司服寿命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现场原位测试,首次揭示了实际工程环境中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应力腐蚀的典型分布和断面特征。利用现场原位试验数据对室内试验规律进行修正后,可用于预测实际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的司服寿命。(4)通过首次进行的在役预应力锚索现场原位足尺卸载与数值模拟的对比试验研究,揭示了单锚失效效应和岩土体内部应力调整规律,提出了不同位置锚索影响因子与间距的关系δ=f(L)。采用三维连续介质快速拉格朗日计算程序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群锚失效效应和稳定性丧失扩展规律,提出局部预应力锚固结构失效发展具有非单调连续性。当失效锚索达到一门槛值,岩土体纵向塑性区与临空面贯通,岩土体首先发生局部失稳。局部失稳所在的相对位置(距离)和数量对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具有显着区别。对于实际工程,得出当失效锚索多于8根或坡体表面塑性面积超过200m2时,发生局部失稳;主滑坡相邻级坡体同一纵断面同时发生局部失稳,或者发生能够相互贯通的多处(三处以上)局部失稳时将丧失整体稳定性等重要结论。(5)在提出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长期稳定性系统控制原理和专家预测复合控制方法的基础上,首次给出了考虑应力腐蚀并基于锚索失效数量门槛值最大的动态优化设计方法。全面分析研究了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稳定性的三种判据,创造性的建立了基于预应力变化规律和应力腐蚀规律的司服寿命确定方法,确定出实际工程的司服寿命为41年及不同部位的司服寿命范围。首次结合不同应力腐蚀量化特征和现场监测结果,提出了不同失效情况下的预警加固处理时机和针对不同预警失稳预应力锚固系统的加固处理方法。

二、济南绕城南线K24段路堑边坡的防护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济南绕城南线K24段路堑边坡的防护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SNS柔性主动防护网在公路边坡锚固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工法特点
3 工艺原理
4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1 SNS主动防护网施工工序 (见图3)
    4.2 各阶段施工流程及工艺
5 机具设备
6 质量控制 (见表2)
7 效益分析

(2)生态脆弱区公路路域生态环境评价与绿化模式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生态脆弱区
        1.3.2 公路路域生态
        1.3.3 研究不足
    1.4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2 高等级公路建设对路域土壤环境的影响
    2.1 公路路域土壤的成因、特点
        2.1.1 路域土壤的形成原因
        2.1.2 路域土壤的特点
        2.1.3 公路建设对路域土壤的影响
    2.2 研究区自然及公路建设概况
        2.2.1 绥满公路黄牛场至齐齐哈尔段公路
        2.2.2 哈尔滨至阿城快速路横头山干线公路
    2.3 研究方法
        2.3.1 取样方法
        2.3.2 样带与样方的设置
        2.3.3 样品处理方法
        2.3.4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变化
        2.4.2 重金属污染评价
        2.4.3 重金属相关性分析
        2.4.4 土壤表层重金属质量分数与距公路距离的关系
        2.4.5 土壤表层养分分析
        2.4.6 土壤表层养分与距公路不同距离的关系
    2.5 本章小结
3 高等级公路建设对路域植物的影响
    3.1 高等级公路建设对植被的直接破坏和群落生态的影响
        3.1.1 对植被的直接破坏
        3.1.2 对植被群落生态的影响
    3.2 研究方法
        3.2.1 样线与样方的设置
        3.2.2 调查内容
        3.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理论依据
        3.3.1 对比研究的理论依据
        3.3.2 多维超球面模型(Multi-Dimensional Sphere Model)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植物数量比的变化分析
        3.4.2 植物高度比的变化分析
        3.4.3 群落组分水平格局变化
        3.4.4 距公路不同距离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
    3.5 本章小结
4 公路路域生态恢复的植被重金属抗性研究
    4.1 公路路域生态恢复的植被种类
    4.2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4.2.1 重金属对植物生长及形态结构的影响
        4.2.2 重金属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4.2.3 植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与分布
    4.3 研究材料与方法
        4.3.1 重金属胁迫试验所用材料
        4.3.2 重金属选择
        4.3.3 试验材料与处理
        4.3.4 测定指标与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4.1 重金属胁迫对4种苗木生长的影响
        4.4.2 重金属胁迫对4种植物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4.3 重金属胁迫对4种植物体内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4.4 重金属胁迫对4种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4.4.5 重金属胁迫对4种绿化植物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4.4.6 4种苗木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
        4.4.7 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迁移分配
    4.5 本章小结
5 公路路域生态健康综合评价研究
    5.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1.1 公路路域生态健康综合评价指标的内涵
        5.1.2 评价指标的分类
        5.1.3 指标体系的特点
        5.1.4 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
        5.1.5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2 公路路域生态健康综合评价模型
        5.2.1 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模型的确定
        5.2.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向量
        5.2.3 公路路域生态健康的模糊综合评价
    5.3 实例分析
        5.3.1 公路建设项目概况
        5.3.2 公路路域生态健康综合评价
        5.3.3 分析评价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高等级公路路域绿化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
    6.1 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研究
        6.1.1 高速公路景观的概念
        6.1.2 高速公路景观的特点
        6.1.3 高速公路景观构成要素
        6.1.4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内容
        6.1.5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6.2 景观生态学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6.2.1 高速公路建设对景观生态的影响
        6.2.2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原则
    6.3 实例分析
        6.3.1 绥满公路黄牛场至齐齐哈尔段公路景观设计
        6.3.2 阿城至横头山干线旅游公路的原生态公路景观设计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巴准重载铁路深路堑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施工步序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重载铁路运输
        1.2.2 边坡稳定性分析
        1.2.3 路堑边坡施工与数值模拟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深路堑路基工程概况与计算参数
    2.1 引言
    2.2 深路堑路基工程概况
    2.3 边坡稳定性计算参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深路堑路基人工边坡稳定性分析
    3.1 引言
    3.2 强度折减法
    3.3 有限元数值模型的建立
        3.3.1 模型基本假定及说明
        3.3.2 边坡几何模型
        3.3.3 接触面模型
        3.3.4 计算域与边界条件
        3.3.5 弹塑性本构模型
        3.3.6 深路堑开挖边坡施工过程
        3.3.7 深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
    3.4 路堑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3.4.1 岩体容重
        3.4.2 岩体抗剪强度
    3.5 施工方法及步序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对比
        3.5.1 不同施工方案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
        3.5.2 不同开挖层厚度对比
        3.5.3 挡土墙支护措施对比
        3.5.4 横向分层纵向分段与横向分段开挖对比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深路堑路基边坡开挖施工方案优化
    4.1 引言
    4.2 不同施工方案的模糊比较
        4.2.1 模糊比较算法简单介绍
        4.2.2 一级综合评定
        4.2.3 二级综合评定
    4.3 施工优化方案制定
        4.3.1 工程简介及施工准备
        4.3.2 土石方开挖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潼关至临潼高速公路改扩建路线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改扩建路线技术方案研究
        1.1.2 新旧路基拼接技术方案研究
        1.1.3 施工组织和交通分流研究
    1.2 国内高速公路改扩建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1 改扩建方案确定
        1.3.2 新旧路基拼接
        1.3.3 交通分流保畅
    1.4 主要研究的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道路路线指标分析
    2.1 原道路概况
        2.1.1 沿线的自然条件
        2.1.2 技术标准
    2.2 平面指标评价
        2.2.1 平面
        2.2.2 长直线路段
        2.2.3 短直线路段
        2.2.4 连续平曲线
        2.2.5 平曲线长度
        2.2.6 平面技术指标结论
    2.3 纵断面
        2.3.1 纵坡及坡长
        2.3.2 运行速度检查
        2.3.3 竖曲线半径及长度
        2.3.4 运行速度检查
    2.4 路线指标评价结果与建议
        2.4.1 设计符合性检查
        2.4.2 运行速度下的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路基拼接技术理论研究
    3.1 差异沉降控制指标国内研究现状
    3.2 差异沉降的组成与计算
        3.2.1 沉降量的组成
        3.2.2 主固结沉降S_c
        3.2.2.1 用 e-p 曲线计算主固结沉降
        3.2.2.2 用压缩模量E s计算主固结沉降
        3.2.3 瞬时沉降S_d
        3.2.4 次固结沉降 S_s
        3.2.5 地基的总沉降量 S
    3.3 分层总和法
        3.3.1 计算原理
        3.3.2 计算中的假定
        3.3.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4 地基沉降分析
    3.5 工后沉降的计算与分析
        3.5.1 工后沉降的概念
        3.5.2 工后沉降量计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扩建项目路线方案研究
    4.1 项目背景
        4.1.1 连霍高速公路介绍
        4.1.2 既有道路技术标准
    4.2 改扩建后标准
        4.2.1 改扩建后技术标准
        4.2.2 改扩建后工程规模
    4.3 改扩建路线方案比选
        4.3.1 K0+000~K3+500 段(起点至秦东镇)
        4.3.2 K3+500~K10+500 段(秦东镇至港口镇)
        4.3.3 K10+500~K19+500 段(港口镇至碨峪乡)
        4.3.4 K19+500~K47+000 段(碨峪乡至夫水镇)
        4.3.5 K47+000~K78+000 段(夫水镇至程家乡)
        4.3.6 K78+000~K94+517 段(渭南过境)
第五章 路基方案设计
    5.1 项目沿线地质情况分析
        5.1.1 沿线地质、地层情况
        5.1.2 沿线不良地质
        5.1.3 沿线特殊性岩土
    5.2 路基拼接加宽
        5.2.1 原路路基状况及检测评价主要结论
        5.2.2 路基拼接方案
        5.2.3 路基拼接地基处理
    5.3 特殊地质路基处理
        5.3.1 湿陷性黄土地基
        5.3.2 湿软地基
第六章 机电系统改扩建研究
    6.1 方案设计界面
        6.1.1 监控与通信系统
        6.1.2 收费系统与通信系统
        6.1.3 机电专业与房建专业的界面
    6.2 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6.2.1 监控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
        6.2.2 监控系统管理体制及系统构成
    6.3 收费系统方案设计
        6.3.1 收费系统管理现状
        6.3.2 收费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
        6.3.3 收费系统管理体制及系统构成
    6.4 通信系统方案设计
        6.4.1 通信系统管理现状
        6.4.2 通信网络结构的设计目标
        6.4.3 通信系统管道土建实施要点
第七章 改扩建项目交通组织
    7.1 交通组织的基本原则
    7.2 交通组织模式的选择
    7.3 划分施工阶段
    7.4 分项工程实施方案
        7.4.1 路基施工初期
        7.4.2 路基施工末期
        7.4.3 路面施工期
    7.5 外部分流方案
        7.5.1 总体方案
        7.5.2 分流车型
        7.5.3 分流路径
第八章 改扩建项目实施效果
    8.1 交通流量后评价分析
        8.1.1 历史年交通量统计分析
        8.1.2 改扩建完成后交通量统计分析
    8.2 交通安全后评价分析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本文创新点
    9.3 不足之处及下一步打算
附件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致谢

(5)强度衰减路基稳定性及其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
2 路基强度衰减规律室内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路基水分来源分析
    2.3 路基水分主要来源室内试验
    2.4 现场路基含水量分布
    2.5 路基内部含水量变化后路基强度衰减规律试验研究
    2.6 小结
3 强度衰减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
    3.1 引言
    3.2 路基边坡稳定性现场调查及成因分析
    3.3 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3.4 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原理
    3.5 强度衰减路基边坡稳定性数值模型分析
    3.6 小结
4 路基强度衰减条件下路面结构力学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路面病害类型现场调查及成因分析
    4.3 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分析
    4.4 路基强度衰减对路面结构平衡性响应分析
    4.5 小结
5 强度衰减路基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设计
    5.3 试验过程
    5.4 试验结果及分析
    5.5 小结
6 强度衰减路基注浆微型桩加固技术及应用
    6.1 引言
    6.2 注浆微型桩加固技术机理
    6.3 注浆微型桩加固技术设计参数
    6.4 注浆微型桩加固技术施工工艺
    6.5 注浆微型桩加固技术的应用
    6.6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一、基本情况
    二、学术论文
    三、研究项目
学位论文数据集

(6)边坡预应力单锚索耐久性分析及其失效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预应力锚固体耐久性影响因素分析
    1.1 预应力锚固边坡实体工程加固及监测概况
    1.2 预应力锚固体耐久性影响因素分析
        1.2.1 腐蚀对预应力索体自由段耐久性的影响
        1.2.2 张拉力的波动变化对内锚固段耐久性影响
        (1) 索体张拉力波动变化影响因素
        (2) 张拉力长期波动变化规律
        (3) 波动变化对内锚固段耐久性影响
        1.2.3 施工质量对其耐久性的影响
2 预应力单锚失效特性的现场试验
    2.1 试验方法
    2.2 监测数据分析
3 预应力单锚失效特性的数值模拟
    3.1 数值模型的建立
        (1) 模型网格划分及预应力施加
        (2) 计算参数的选用
    3.2 单锚失效特性研究
        (1) 临近锚索受力变化
        (2) 坡体位移变化
        (3) 坡体内部塑性区的变化
4 结论

(7)岩土预应力锚内锚固段长期受力破坏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锚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1.3 预应力锚固结构内锚固段的作用机理
    1.4 目前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岩土预应力锚固结构张拉力长期变化规律研究
    2.1 引言
    2.2 工程背景和概况
    2.3 工程监测概况
    2.4 锚索预应力波动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2.5 预应力锚索内锚固段张拉力变化规律研究
    2.6 小结
第3章 岩土预应力锚固结构内锚固段循环荷载作用下模型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概况
    3.3 试验结果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岩土预应力锚固结构内锚固段破坏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引言
    4.2 预应力锚索失效分析
    4.3 有限差分程序FLAC3D
    4.4 预应力锚索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4.5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8)边坡加固中预应力锚索失效机制与失效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预应力锚固系统的失效机制分析
    2.1 工程概况
    2.2 预应力锚固系统长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 环境温度对锚索锚固力的影响
        (1) 昼夜温度的影响
        (2) 季节温度的影响
        2.2.2 降雨的影响
        2.2.3 环境腐蚀作用的影响
        2.2.4 预应力锚固系统的失效机制分析
3 预应力锚索失效效应的现场试验研究
    3.1 试验过程
    3.2 监测数据分析
4 预应力锚索失效效应的数值模拟
    4.1 预应力锚索单元 (Cable单元) [14]
    4.2 计算模型及计算参数的选取
    4.3 单锚失效效应
        4.3.1 单锚失效后周围锚索拉力值的变化
        (1) 单锚失效影响范围及影响因子
        (2) 锚索间距对周围锚索最大拉力增量的影响
        4.3.2 单锚失效后岩体位移及塑性区扩展
    4.4 群锚失效效应
        4.4.1 群锚失效后邻近锚索拉力的变化
        4.4.2 群锚失效对边坡位移的影响
        (1) 坡体内部位移分布情况
        (2) 沿坡体走向 (横向) 分布情况
        (3) 群锚失效后坡体最大位移量变化情况
        4.4.3 群锚失效后塑性区的扩展规律
        (1) 边坡滑弧中心位置坡体内部塑性区扩展
        (2) 高边坡坡体表面塑性区扩展规律
5 结论

(9)采空区特高压输电杆塔的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情况
    1.4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特高压沿线采空区基本地质概况
    2.1 山西段线路沿线区域地质及构造概况
        2.1.1 区域地层概况
        2.1.2 区域构造
    2.2 河南段线路沿线区域地质及构造概况
        2.2.1 刘庄地层概况
        2.2.2 大郭沟地层概况
        2.2.3 区域构造的发育情况
    2.3 特高压沿线可采煤层综述
        2.3.1 山西段可采煤层
        2.3.2 河南段可采煤层
3 采空区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研究
    3.1 采空区工程地质勘察
        3.1.1 采空区勘察原则
        3.1.2 采空区勘察工作内容
    3.2 采空区综合物探
        3.2.1 三维地震方法应用
        3.2.2 高密度电法应用
        3.2.3 地质雷达探测应用
    3.3 采空区钻探验证
        3.3.1 钻探位置的选择
        3.3.2 钻探验证情况评价
4 采空区杆塔地基变形特征分析
    4.1 采空区地基变形预测
        4.1.1 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模型
        4.1.2 移动变形最大值模型
        4.1.3 川底乡段采空区残余变形
        4.1.4 规划区3304-3310工作面沉陷变形预计
        4.1.5 河南大郭沟地表移动变形预计
    4.2 采深采厚比计算模型
        4.2.1 基本假定
        4.2.2 模拟计算方案
        4.2.3 计算参数的选取
        4.2.4 计算模拟过程
        4.2.5 计算结果分析
    4.3 采空区覆岩力学特性及其采动影响
        4.3.1 覆岩力学性质对开采沉陷的影响
        4.3.2 晋城段线路覆岩特性及采空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采空区输电杆塔大板基础沉陷变形数值分析
    5.1 基本概况
        5.1.1 大板基础
        5.1.2 荷载工况及塔基地质条件
        5.1.3 地基不均匀沉降情况
    5.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2.1 有限元计算模型
        5.2.2 基本荷载及计算分类
        5.2.3 外荷载+填土重量作用下大板基础内力
    5.3 计算结果分析
        5.3.1 第一类大板基础计算分析
        5.3.2 第二类大板基础计算分析
        5.3.3 第三类大板基础计算分析
        5.3.4 第四类大板基础计算分析
    5.4 大板基础厚度对内力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采空区地基处理方法及检测手段研究
    6.1 采空区治理的可行性
    6.2 采空区治理
        6.2.1 治理方案及治理范围
        6.2.2 注浆量设计计算
        6.2.3 注浆孔布置
    6.3 注浆效果检验
        6.3.1 检测的必要性及目的
        6.3.2 检测内容及要求
        6.3.3 检测结果综合分析
    6.4 杆塔倾斜在线监测
        6.4.1 杆塔倾斜在线监测必要性及目的
        6.4.2 监测数据分析与地基处理效果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1-A:直线塔工况
附录1-B:直线塔工况荷载值
续:附录1-B:直线塔工况荷载值
附录1-C:转角塔工况
附录1-D:N555-3转角塔所受的具体荷载值
续:附录1-D:N555-3转角塔所受的具体荷载值

(10)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长期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长期稳定性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2.1 预应力锚固理论及应用的研究现状
        1.2.2 预应力变化规律及监测的研究现状
        1.2.3 预应力锚固结构耐久性及防腐的研究现状
        1.2.4 金属材料应力腐蚀研究现状
        1.2.5 群锚失效效应的研究现状
        1.2.6 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长期稳定性研究的综合评述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3.1 论文研究的思路
        1.3.2 论文研究的内容
        1.3.3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技术路线和手段
    1.4 本文的创新点
2 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长期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2.1 引言
    2.2 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及其分类
        2.2.1 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分析
        2.2.2 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2.3 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的分类
    2.3 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长期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2.3.1 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长期稳定性分析
        2.3.2 影响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长期稳定性因素分析
        2.3.3 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长期稳定性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分析
    2.4 预应力锚固系统的失稳模式和机理
        2.4.1 杆体材料断裂
        2.4.2 内锚固体失效
        2.4.3 锚固力不足的局部或整体失稳
    2.5 预应力锚固系统杆体材料破坏的研究
        2.5.1 杆体材料单纯的受力破坏
        2.5.2 杆体材料的腐蚀破坏
        2.5.3 预应力杆体材料破坏形式的可能性分析
        2.5.4 预应力杆体材料发生应力腐蚀部位的研究
    2.6 本章小结
3 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应力长期变化规律研究
    3.1 引言
    3.2 预应力锚索锚固工程概况
        3.2.1 工程背景和概况
        3.2.2 锚索预应力监测仪器的现场布设
    3.3 锚索预应力变化特征及机理研究
        3.3.1 锚索预应力初期变化特征
        3.3.2 锚索预应力长期变化特征研究
        3.3.3 锚索预应力变化机理研究
    3.4 岩土锚固系统应力变化预测模型的建立
        3.4.1 锚索应力长期衰减变化的理论预测模型研究
        3.4.2 锚索预应力长期变化规律的经验预测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预应力杆体材料应力腐蚀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应力腐蚀机理及腐蚀因素分析
        4.2.1 应力腐蚀机理研究
        4.2.2 应力腐蚀影响因素
    4.3 预应力锚杆(索)应力腐蚀试验
        4.3.1 应力腐蚀室内试验设计
        4.3.2 室内应力腐蚀规律分析
    4.4 预应力杆体材料现场腐蚀试验研究
        4.4.1 试验目的
        4.4.2 工程概况及现场取样
        4.4.2 现场试验研究
        4.4.3 室内应力腐蚀试验规律的修正
    4.5 本章小节
5 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群锚失效效应研究
    5.1 引言
    5.2 预应力群锚加固机理及失效特征分析
    5.3 单锚失效效应的现场试验研究
    5.4 数值模拟计算的基本理论
        5.4.1 有限差分程序及建模原则
        5.4.2 弹塑性本构模型
        5.4.3 预应力锚索单元(Cable单元)
    5.5 预应力锚索群锚失效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5.5.1 数值模拟方案
        5.5.2 数值模拟计算参数
        5.5.3 数值模型的建立
        5.5.4 单锚失效效应研究
        5.5.5 不同间距群锚失效效应研究
        5.5.6 不同预应力值群锚失效效应研究
        5.5.7 不同坡体位置的锚索失效效应比较研究
        5.5.8 多处局部失稳对整体稳定性影响研究
    5.6 本章小节
6 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长期稳定性控制对策研究
    6.1 引言
    6.2 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长期稳定性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6.2.1 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长期稳定性控制的原理
        6.2.2 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长期稳定性控制方法
        6.2.3 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长期稳定性控制的内容
    6.3 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动态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6.3.1 动态优化设计问题的提出
        6.3.2 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动态优化设计方法
    6.4 预应力锚固系统长期稳定性监控系统研究
        6.4.1 建立预应力锚固监控系统的意义
        6.4.2 预应力锚固监控系统的构成内容
    6.5 岩土预应力锚固结构长期稳定性预警判据研究
        6.5.1 预应力锚固结构长期稳定性预警判据类型
        6.5.2 预应力锚固结构稳定性预警的力学判据
    6.6 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司服寿命研究
        6.6.1 预应力锚固结构司服寿命的决定因素研究
        6.6.2 预应力锚固结构司服寿命预测研究
        6.6.3 预应力锚固系统司服寿命预测工程实例
    6.7 预警状态预应力锚固系统的处理对策
        6.7.1 预警预应力锚固系统处理时机研究
        6.7.2 预警状态预应力锚固系统的处理方法
    6.8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济南绕城南线K24段路堑边坡的防护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SNS柔性主动防护网在公路边坡锚固工程中的应用[J]. 王景强,陈群华,陆富龙,汪为民. 西部探矿工程, 2013(10)
  • [2]生态脆弱区公路路域生态环境评价与绿化模式设计研究[D]. 温瑀. 东北林业大学, 2013(01)
  • [3]巴准重载铁路深路堑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施工步序优化[D]. 王加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03)
  • [4]潼关至临潼高速公路改扩建路线方案研究[D]. 尉泽辉. 长安大学, 2011(07)
  • [5]强度衰减路基稳定性及其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研究[D]. 管延华. 中国矿业大学, 2011(05)
  • [6]边坡预应力单锚索耐久性分析及其失效特性研究[J]. 张思峰,宋修广,李艳梅,李英勇. 公路交通科技, 2011(09)
  • [7]岩土预应力锚内锚固段长期受力破坏性能研究[D]. 韩锐. 山东建筑大学, 2010(05)
  • [8]边坡加固中预应力锚索失效机制与失效效应研究[J]. 李英勇,张顶立,张宏博,宋修广. 岩土力学, 2010(01)
  • [9]采空区特高压输电杆塔的稳定性研究[D]. 高文龙.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01)
  • [10]岩土预应力锚固系统长期稳定性研究[D]. 李英勇. 北京交通大学, 2008(10)

标签:;  ;  ;  ;  ;  

济南环南线K24段路堑边坡防护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