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藤书店——许文昌故居

青藤书店——许文昌故居

一、青藤书屋——徐文长故居(论文文献综述)

凌利中[1](2019)在《董其昌《各体古诗十九首》卷辨伪及作者考》文中认为一、两本董其昌《各体古诗十九首》卷/册孰真孰伪临古、仿古在董其昌的书法历程中占据很重要之地位。董氏一生临古无数,故传世冠以临仿之名书迹甚夥,不下五十余件。上海博物馆藏《各体古诗十九首》卷(简称"上博本"),绢本,纵29.3厘米,横600厘米,是一件经《中国古代书画图目》[1]刊载、归属于董其昌名下的仿古作品。

季科平,周一贯[2](2018)在《开发本土教材 承传地域文化——《徐文长的故事》课堂录评》文中提出【执教理念】理念一:基于文化传承的视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古越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徐文长的故事和梁祝传说、西施传说、王羲之传说一起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可以说它是绍兴民间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把它作为语文乡土教材开发的重要资源,可以促进古越文化的传承。通过讲好具有浓厚乡土味的故事,感受绍兴智慧,传递绍兴精神!理念二:体现资源开发的意识

宋志坚[3](2017)在《东倒西歪屋中人——徐文长的人生经历与艺术成就》文中研究说明一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前观巷大乘弄10号的徐文长故居"青藤书屋",与鲁迅故居相隔约步行十几分钟的路程,是浙江省的文物保护单位。青藤书屋由一墙隔为两室。前室正中悬挂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和徐渭画像。东西两壁有《天池山人自题像赞》和《陈氏重修青藤书屋记》。靠南是一排方格长窗,南窗上方有徐渭手书"一尘不到"匾。书屋旁的小天井里,相传有徐渭手植的青藤,枝

苏婷[4](2016)在《20世纪60年代初《新民晚报》“繁荣”现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晚报是中国社会主义报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区别于党报和机关报的特色。文化是社会发展中必将涉及的领域,受政治经济的影响,又有着独特的价值。报纸作为信息载体,一方面其包含信息的呈现方式可以反映自身的发展状况;更进一步,从其所包含的内容中也可以窥探其他社会领域的发展状况。本文以20世纪60年文化领域的短暂繁荣为背景,以1957年到1967年间的《新民晚报》的报道文本为研究对象,从报刊文章的特色变化着眼,采用文献分析、内容分析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辅之以中国共产党党史、新闻史、各个领域的文化发展史等资料,来展现《新民晚报》在这一时期报道特点的变化及其所反映出的文化领域的一般情况,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得到相应的启示。文章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各个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样本采集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相关历史背景,包括时代背景、晚报界的发展情况、新民晚报的历史沿革等,为后文“繁荣”概念的界定提供依据;第三部分,从《新民晚报》的内容本身和文化领域发展情况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在新闻内容方面,依据体裁分为新闻(头版)、言论、副刊三部分;文化方面则从图书、电影、美术、音乐和舞蹈等领域展开分析。另将1957到1967年间《新民晚报》的发展历程以重大政治事件为节点划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展示新闻报道和文化领域在各个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与差别;第四部分中,作者试图依据第三部分中所展现的内容,从政治和报业自身寻找变化原因;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以史为鉴,得到对当今晚报行业和文化领域发展的启示。

李蒙雪[5](2015)在《写形神之妙 创一代古韵 ——陈洪绥人物画意象造型的艺术特色》文中指出“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百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1]中国人自古讲究天人合一,在传统人物画的创作理念上,与西方绘画迥然不同。西方绘画注重的是再现真实,采用科学的方法,试图更直接、更生动地表现人物形象,是对“形”的追求。而中国绘画不受外界形象所干扰,通过笔墨渗透着艺术家对人生的感悟与体会,体现出对“神”的追求。然而,在二十一世纪多元文化格局的时代中传统人物画应如何延续和发展,在人物造型上是延用中国传统绘画造型方式,还是西方绘画造型理念,是偏重于“形”还是偏重于“意”?成为中国绘画界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时代,中国传统绘画不应只是曲高和寡,而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西化,开启现代中国绘画的新风尚,这样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才能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陈洪绶作为晚明画坛上彪炳千古的一代大师,他所塑造的“高古奇谲,变形夸张”的人物形象,继承古人传统并融入到自己的绘画风格中,创造出了中国绘画界前所未有的新形象,使中国传统人物画又重新焕发光彩。因此,本文通过对陈洪绶人物画意象造型的分析与研究,从中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创作技法,更重要的是传承他的创新精神,同时对当今时代的人物画在创作上给予一定的启迪。本文第一部分通过对陈洪绶生平经历及所处时代背景对他绘画风貌成因的了解。明万历时期,社会处于内忧外患,矛盾尖锐的时期。然而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中,文化艺术却出现了新风貌。陈洪绶作为这个时期的风云人物,在经历了国破家亡,仕途失意的重重打击下,在人物画创作中流露出失意的人生。本文第二部分通过对陈洪绶师承古人中汲取营养,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性。早在东晋顾恺之,陆探微的用线之妙到唐代周昉的仕女人物画,宋代李公麟的白描人物画再到同处于一个时期的徐渭泼墨画及率真洒脱的性情,无不体现出对陈洪绶人物画的影响,并从中找到他的真性情。本文第三部分着眼于陈洪绶人物画意象造型的审美体现及特征,深入探寻了陈洪绶人物造型语言及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并从四个方面体现了陈洪绶人物画造型特征:(1)、高古奇谲,变形夸张-造型特征;(2)、线条方圆,装饰素雅-用线特征;(3)、清新古雅,若淡若无-用色特征;(4)、借物寓意,存乎性灵-立意特征。本文第四部分主要是通过对陈洪绶人物画造型分析对时下人物画创作的启迪。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汲取他人的绘画精髓的同时还要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特征。总之,本文从生平经历、师承关系、绘画风格特征等不同方面分析陈洪绶人物画的创作并得到启发,并对当今创作人物画的造型上起到借鉴的作用。

曹春燕[6](2013)在《陈洪绶人物画笔线和造型形式特色研究》文中认为在整个中国人物画史中,陈洪绶的人物画风可谓独树一帜。在陈洪绶作品中的人物大都造型怪诞夸张、高古奇骇,打破了以往形式主义的藩篱,开创了中国人物画新的审美境界。陈洪绶的人物画作品的典型特点是风格独特、造型夸张,语言新奇,这使得陈洪绶成为明代人物画家中最具典型性,具有振聋发聩作用的人物画家。陈洪绶的人物画在中国画坛以至国外画坛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可以这么说,陈洪绶是明末清初人物画家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陈洪绶的人物画成就是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画史评论他:“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也”。本文将以现代人的视角,从陈洪绶人物画中几何化的人物外形、平面构成的内部空间以及由此呈现出的装饰性等方面探析陈洪绶人物画的造型形式特色;另外,笔线作为陈洪绶人物画风格呈现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将从三个艺术境界结合相关作品分析其笔线的特色,作为对陈洪绶人物画造型形式研究的补充。最后,从政治经济、阳明心学、家境际遇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简要分析其人物画独特画风形成的原因。希望通过对陈洪绶人物画造型形式的研究,能够加深对将来人物画创作的理解和认识。

本刊记者[7](2011)在《绍兴:曲水流觞,笔底明珠》文中提出到达绍兴时,正是黄昏,沉沉暮霭中飘着淅淅沥沥的毛毛雨。对于这城,我以前没有概念,直到踏上这块土地,才发现自己无意中穿过了吴越对峙的岁月风尘——两千多年前的春秋,快意红尘,豪情风流的吴越两国争得你死我活,留下许多传世故事。

陈亮[8](2011)在《陈洪绶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陈洪绶,中国绘画史上不能忽视的一位独特人物。其绘画风格超凡脱俗,高古奇骇、造型极其夸张、装饰味也极强。在当时可谓是独立特行,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人物画创作的新风。陈洪绶能有这样的成就,是深有渊源的。他广纳百家之法,人物画多学前人,曾师法顾恺之、贯休、周昉、李公麟等人,深得其法,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师古而不泥古,能不落窠臼,学而不似、集古人之大成,加之自己变革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面貌,对当时以及后世人物画都产生很大的影响。他的绘画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并且对中国画坛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陈洪绶在人物画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画面具有一定的现代意识,且有典型的传统艺术的特征,我们将以陈洪绶的人物画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望借助对他的人物画的艺术特色的研究,从而来帮助我们揭开传统中国人物画的面纱。也为我们在创新并发展中国人物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杨寒凝,俞烨华[9](2011)在《绍兴可否建“徐光宪院士纪念室”》文中提出鉴湖越台名士乡。 绍兴名士,不仅仅有如蔡元培、鲁迅等一大批杰出的“文科生”,同样有着像钱三强、陈建功等一大批杰出的“理科生”。据统计,绍兴籍两院院士共有64名,院士数量在全国同等城市中位居第三,其中健在者40名。 在当代,就有“中国稀士之父”?

何永超[10](2011)在《青藤书屋的诉说》文中研究表明绍兴的青藤书屋,是明代戏剧家徐渭(徐文长)的故居。徐渭是个传奇式的文人,一生以"一尘不染"的理想境界自律,除专于戏曲外,又工于诗、文、书法,同时被推崇为泼墨大写意画派的开山鼻祖。他才华横溢,然而毕生不曾做官,毕生潦倒愁苦。中年精神备受打击,曾一度疯痛。这样一个才子,留给后人许多可仰可叹的故事,青藤书屋也就成了后人向往的地方。今年深秋,我得机缘游绍

二、青藤书屋——徐文长故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藤书屋——徐文长故居(论文提纲范文)

(1)董其昌《各体古诗十九首》卷辨伪及作者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两本董其昌《各体古诗十九首》卷/册孰真孰伪
二、上博本周亮工题跋辨伪及其重要线索
三、真相:上博本作者就是宋珏
四、结论

(2)开发本土教材 承传地域文化——《徐文长的故事》课堂录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激发兴趣, 走近奇人
二、读讲故事, 感受智慧
三、拓展资料, 丰富认识
四、读练并重, 落实语言运用

(3)东倒西歪屋中人——徐文长的人生经历与艺术成就(论文提纲范文)

(4)20世纪60年代初《新民晚报》“繁荣”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和研究对象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对象
    0.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0.3 研究现状
    0.4 研究方法与样本采集
        0.4.1 研究方法
        0.4.2 样本采集
    0.5 研究框架
    0.6 研究创新点与局限
1 相关背景、概念界定
    1.1 相关历史背景介绍
        1.1.1 50年代末60年初的社会政治环境
        1.1.2 文化领域的两次“繁荣”
    1.2 社会主义晚报的定义与发展
        1.2.1 社会主义晚报的定义和特点
        1.2.2 社会主义晚报的历史沿革
    1.3 《新民晚报》的创刊与发展
    1.4 关于晚报“繁荣”的界定
        1.4.1 60年代初晚报界的整体“繁荣”
        1.4.2 60年代《新民晚报》的“繁荣”界定
2 60年代初《新民晚报》报道内容分析
    2.1 《新民晚报》报道内容中的“繁荣”现象分析
        2.1.1 新闻报道
        2.1.2 言论
        2.1.3 副刊
    2.2 《新民晚报》文化领域的“繁荣”现象分析
        2.2.1 图书、出版领域
        2.2.2 电影领域
        2.2.3 美术领域
        2.2.4 音乐、舞蹈领域
3 《新民晚报》短暂“繁荣”的原因分析
    3.1 政治原因
        3.1.1 国内政治环境
        3.1.2 国际政治环境
    3.2 《新民晚报》的领导因素
        3.2.1 石西民对上海文化界的领导
        3.2.2 赵超构及其晚报思想
    3.3 《新民晚报》的文化传统
4 《新民晚报》短暂“繁荣”的启示
    4.1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自身的特点和定位相结合
    4.2 创造宽松的政治环境以促进文化的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5)写形神之妙 创一代古韵 ——陈洪绥人物画意象造型的艺术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 生有底蕴 颖悟绝伦—少年时期
    二、 凄风苦雨 仕途失意—中年时期
    三、 削发为僧 遁世绝俗—晚年时期
第一章 陈洪绶人物画意象造型的渊源
    第一节 “意象造型”的释义
        一、 “意”—主观抽象性
        二、 “象”—客观具象性
    第二节 师承古人,博取精髓
        一、 品“顾、陆”用线之妙,清柔高古
        二、 看唐人仕女之态,力追古意
        三、 取“公麟,子昂”之法,汲取营养
        四、 学“青藤”性情,率真洒脱
第二章 陈洪绶人物画意象造型的审美体现及特征
    第一节 重神写形,非似绝似
    第二节 陈洪绶人物画意象造型的艺术特征
        一、 高古奇谲,夸张变形—造型特征
        二、 线条方圆,装饰素雅—用线特征
        三、 清新古雅,若淡若无—设色特征
        四、 借物寓意,存乎性灵—立意特征
第三章 陈洪绶意象造型对时下人物画创作的启迪
    第一节 意象造型观外在风格之革新
    第二节 意象造型观内在精神之影响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部分学术作品

(6)陈洪绶人物画笔线和造型形式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清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独特的艺术之路
    第一节 天资聪颖的少年
    第二节 坎坷失意的中年
    第三节 隐身遁世的晚年
第三章 陈洪绶人物画造型形式探析
    第一节 取人物外形归方圆曲直
    第二节 取内部空间归平面分割
第四章 凝练的笔线
    第一节 清圆细劲 疏旷散逸
    第二节 炉火纯青 至臻化境
    第三节 运笔自如 了无痕迹
第五章 陈洪绶画风区别于他人的原因
    第一节 动荡的政治会背景
    第二节 王阳明“心学”的影响
    第三节 深厚的文学涵养 独特的人生际遇
    第四节 善于采百家之长
第六章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陈洪绶年表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陈洪绶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陈洪绶生平
    2.1 少年----天资聪慧
    2.2 中年----失意坎坷
    2.3 老年----遁世隐身
3 陈洪绶人物画风格渊源
    3.1 师法古人
    3.2 借鉴当代
    3.3 取像民间
4 陈洪绶人物画分析
    4.1 人物画题材
        4.1.1 高士题材
        4.1.2 仕女题材
        4.1.3 佛道题材
    4.2 卷轴人物
        4.2.1 早期人物画
        4.2.2 中期人物画
        4.2.3 晚年人物画
    4.3 版画人物
        4.3.1 九歌图
        4.3.2 西厢记
        4.3.3 水浒叶子
    4.4 陈洪绶人物画艺术特色
        4.4.1 造型风格
        4.4.2 构图特点
        4.4.3 连续系列
        4.4.4 随类赋彩
5 艺术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四、青藤书屋——徐文长故居(论文参考文献)

  • [1]董其昌《各体古诗十九首》卷辨伪及作者考[J]. 凌利中. 中国美术, 2019(05)
  • [2]开发本土教材 承传地域文化——《徐文长的故事》课堂录评[J]. 季科平,周一贯.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8(05)
  • [3]东倒西歪屋中人——徐文长的人生经历与艺术成就[J]. 宋志坚. 福建艺术, 2017(06)
  • [4]20世纪60年代初《新民晚报》“繁荣”现象研究[D]. 苏婷. 辽宁大学, 2016(03)
  • [5]写形神之妙 创一代古韵 ——陈洪绥人物画意象造型的艺术特色[D]. 李蒙雪. 山东师范大学, 2015(09)
  • [6]陈洪绶人物画笔线和造型形式特色研究[D]. 曹春燕. 江苏师范大学, 2013(04)
  • [7]绍兴:曲水流觞,笔底明珠[J]. 本刊记者. 商周刊, 2011(23)
  • [8]陈洪绶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D]. 陈亮. 湖南师范大学, 2011(12)
  • [9]绍兴可否建“徐光宪院士纪念室”[N]. 杨寒凝,俞烨华. 绍兴日报, 2011
  • [10]青藤书屋的诉说[J]. 何永超. 新青年(珍情), 2011(02)

标签:;  ;  ;  ;  ;  

青藤书店——许文昌故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