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年度报告分析与讨论

食品卫生年度报告分析与讨论

一、对食品卫生年报表的分析和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刘召[1](2021)在《基于机器学习的食品安全情报研判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风险事件对我国食品安全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下有关食品安全的情报分析以及研判预警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关键环节,合理的防控机制可以有效提高食品安全的整体态势。在信息高速交互的时代,数据来源主要趋向于网络化和数字化,数据结构也变得复杂多样,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尤为隐蔽而不易觉察。面对错综复杂的食品海量数据信息,传统的情报研判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因此本文运用机器学习等方法构建智能化的食品安全情报研判模型,从而提高食品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情报研判能力。首先,利用关联规则、BP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方法,通过分析大量的食品抽检数据,建立适用于不同食品安全问题场景下的情报分析模型。利用Hash技术改进关联规则算法对食品抽检数据属性进行关联碰撞分析,使其挖掘出三个不同场景下,食品安全抽检数据中潜在的情报规则,并通过分析相应的情报制定对应的行动措施,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学习肉类食品属性信息与检测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预测食品的质量状态,并将预测结果作为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先验情报,可以辅助监管部门制定有效的食品安全抽检计划,提高抽检工作的效率。其次,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对食品抽检数据进行知识建模,根据“食品名称-生产省份-生产时间-生产企业-检测毒害物-监管部门-抽检结果”等一系列情报链条,确定知识图谱的实体、关系以及属性,构建食品安全知识图谱,并将其存储在Neo4j图数据库中,不仅可以将食品信息间的关联关系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现,还可以实现各类食品信息的统计分析、实体分类以及关系路径搜索等情报分析任务。最后,根据食品抽检数据,分析出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构建食品安全综合风险指标体系。然后,创新性的将知识图谱引入到食品风险研判模型中,基于指标体系确定“食品-地域-毒害物”之间的风险特征和风险关系,进一步构建食品安全风险知识图谱。再通过引入图神经网络中的注意力机制,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注意力网络的食品安全风险研判模型,最后以真实食品抽检样品为例进行模型训练,模型准确率达91.8%,可以实现对食品安全风险等级的精确预测。并将风险预测结果作为情报信息进行研判分析,根据不同的风险态势制定对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可以为食品抽检工作提供一定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蒋昌辉[2](2020)在《战后湖北省卫生与防疫建设(1945-1949)》文中指出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是中国疫病高发的省份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湖北省正处于民国时期疫病的高发时段,落后的卫生医疗条件更加剧了防疫形势。战后卫生与防疫建设直接关系民众健康和社会稳定,更关乎湖北重建及民族前途。因此,湖北省公布历年防疫计划和卫生部门建设计划,绘制卫生与防疫建设蓝图,以期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湖北省政府不断调整卫生行政系统:卫生处直属省政府,统领下属各级卫生机关,包括直属机关和监督及指导机关;直属机关包括省级的省立医院、传染病院等,监督及指导机关包括县级的县卫生院、乡镇卫生所等。卫生处是全省卫生事宜的指导及监督者,各级机关是工作的实操者,为战后重建提供组织保证和人员基础。为有效防控疫情,湖北省政府发挥各级卫生机关基层作用,及时调查和上报各地疫情,以便迅速采取行动;开展夏令卫生运动,举办防疫宣传周,通过传单、漫画等方式以广防疫常识;在疫情发生之时,采取应急预防接种,有效控制传染源,及时救疗患者。防疫工作与卫生建设息息相关,除了应急性防疫措施外,经常性卫生建设更能够有效杜绝或减少疫情发生与传播的风险,是防疫治本之策:第一,发挥卫生行政的作用,改组和充实各地机关,加强复员卫生工作。第二,加强预防保健工作,通过卫生运动增强卫生意识,办理卫生工程和环境卫生业务以改良公共环境卫生,尤其注重厕所改造和饮水消毒,喷洒DDT以切断害虫传播疫病途径。第三,针对疫病易感人群,如孕妇、婴儿、儿童,此类人群的自身免疫力较成年人低,且幼儿的卫生习惯多未养成,卫生机关与有关机关密切协作,共同办理妇婴卫生及民族保育政策,推进学校卫生工作,借助儿童节举办时机开展儿童健康比赛,唤起社会各界对卫生健康的关注。第四,善后救济总署湖北分署通过配发药械及现金等物资给予援助,有力推动了湖北省卫生与防疫建设的进程。抗日战争胜利初期是湖北省卫生与防疫建设的恢复时期,1946-1948年是其大建设时期,而解放战争后期,各卫生机关被降级或取消,卫生业务难以为继,是时局在卫生防疫事业上的反映。总之,文章基于对湖北省档案馆所藏的相关卫生档案、地方志等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就战后湖北省卫生与防疫建设方面展开探讨,其趋势是向善的,但其中暴露的问题值得重视与研究,以期对解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有所启发。

张萍[3](2014)在《农村卫生服务能力的评价研究 ——以J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能力评价理论、系统管理理论和协同学理论为基础,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适用于农村地区的卫生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J省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为卫生管理部门进行卫生服务能力的评价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提出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的对策,为加强农村卫生机构的科学管理和调整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10年和2013年J省卫生统计年报资料的描述性分析和定量对比分析,了解农村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建设、财力资源以及卫生服务提供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德尔菲法及数理统计学方法构建农村卫生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百分权重和变异系数主客观赋权法相结合计算指标权重;通过计算克朗巴赫系数检验指标体系的信度,采用相关性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应用Topsis法和秩和比法相结合对J省范围内的6家县级综合医院、24家乡镇卫生院和48所村卫生室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2013年J省县级综合医院每千服务人口床位数为1.17张,医护比为1:1.06,进修半年以上人员比例为1.13%,建立信息系统的医院比例为19.28%,药占比为25.55%,转往基层医疗机构人数占出院人数的0.43%。床均建筑面积未达标准的医院占37.35%,病床使用率未达标准的医院占69.88%;乡镇卫生院每千服务人口床位数为1.07张,卫生技术人员占人员总数比例未达标准的卫生院占78.97%,医护比为1:0.60,全科医生占执业(助理)医师的5.19%,药占比为18.48%,平均病床使用率32.20%。平均每家乡镇卫生院年召开乡村医生例会13.5次;村卫生室房屋建筑面积达标比例为79.14%,有71.52%的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配备少于50种;每千农业人口村医数为1.52,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者比例为11.77%,平均年诊疗人次数2583人次,平均药占比为33.01%,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的比例均未超过50%。年人均参加乡镇卫生院例会次数不足年举办例会次数的60%。2.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评价指标投入方面包括3个维度、6个一级指标及25个二级指标,产出方面包括3个维度、7个一级指标及22个二级指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指标投入方面包括3个维度、6个一级指标以及22个二级指标,产出方面包括3个维度、16个一级指标及35个二级指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评价指标投入方面包括3个维度、8个一级指标及14个二级指标,产出方面包括3个维度、12个一级指标及24个二级指标。3.经Topsis法排序,6家县级综合医院中服务能力最好的是A4医院,Ci值为0.449,最差的是A6医院,Ci值为0.221。24家乡镇卫生院中服务能力最好的是B1卫生院,Ci值为0.426,最差的是B11卫生院,Ci值为0.087。48所村卫生室中服务能力最好的是C15村卫生室,Ci值为0.574,最差的是C43村卫生室,Ci值为0.133。经RSR法分档后,县级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档次为“好”的各占33.33%;村卫生室档次为“好”占31.25%。经相关分析,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构建了县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农村卫生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验证了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2.J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仍缺乏有效的整合,各级医疗机构协同合作不足,整体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卫生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执业水平较低,继续教育机制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基本仪器设备和基本药物配置不足;部分地区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财政投入不足,尤其是人员经费投入方面;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和信息专业人才匮乏;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不足,与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3.从系统层面、组织层面和个体层面提出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的相关政策建议。

刘晓芬[4](2014)在《榆林市食品安全标准化系统监管机制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食品安全是当前的热门话题,本文从标准化角度来分析食品安全问题。本文认为为社会提供安全食品,最终是要在食品安全标准化方面解决系统监管机制的构建问题。食品安全标准化管理是食品安全管理的基础,食品安全标准化的系统监管是一项与企业、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技术服务机构、消费者等相关的系统工程,通过他们之间的良性互动,食品安全管理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本文从分析了解榆林市食品标准化管理现状入手,运用经济人假设、囚徒困境悖论、供应商选择理论等理论为依据,通过对榆林市食品安全标准化系统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榆林市食品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借鉴发达国家食品监管及标准化管理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在构建食品标准化保障体系、构建食品标准化技术服务体系和信息管理体系、标准化管理方式的变革——危机意识和文化建设、构建食品标准监督体系等方面提出构建榆林市食品安全标准化系统监管机制的具体对策。在上述总体构建的基础上,认为地方政府的管理角色还应正确定位,以利多方合作,共同促进食品安全标准化系统监管机制的构建。

林敏钗[5](2013)在《福州市公共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和海西建设,作为省会城市的福州市,公共卫生安全仍然面临各种严峻挑战,尤其是食品卫生安全、职业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卫生监督机构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方式滞后、机构管理体系不完善、人员配备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不适应目前社会发展需要,急需要求福州市卫生监督机构对卫生监督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公共卫生监督实行“网格化”管理,并要求该模式在全市甚至在全省内予以推广和应用。本论文主要以福州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为例,对福州市公共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展开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检索法、实证研究法、SWOT分析法、归纳分析等方法,实地走访了福州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和相关管理对象,了解福州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SWOT分析法系统地分析了福州市实行公共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提出改进措施。本论文有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述研究的背景的和意义、国内外“网格化”应用现状、介绍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相关概念界定以及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可能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对福州市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现状分析。现状是传统的管理方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逐渐凸显、卫生法律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监督机构管理内容逐渐丰富;第三部分阐述实施公共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的内容和意义。主要讲述福州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实行公共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具体内容;实施“网格化”管理意义是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卫生监督机构行政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部门法治建设的具体实践;第四部分通过SWOT系统分析。本文认为在实行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优势有重视卫生监督管理体系和机构建设、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效、信息网络化建设不断完善;而劣势在于卫生监督机构面临任务重问题、卫生监督人员严重不足、监督管理对象数量多。同时,具有良好的外部机遇比如公共卫生体制改革上升为国家战略地位、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福州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出台等,但也有不利的外部因素诸如卫生监督职能调整频繁、食品卫生安全形势仍然严峻、职业病危害呈上升趋势等;第五部分从理论上分析福州市公共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不足和改进对策,可能会忽视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监管、难以保持卫生监督员对某一专业精通、各种管理制度转型存在空隙;改进对策是合理优化配置卫生监督“网格化”人员和提升监督员综合素质、平衡各专业条线的业务水平、增加卫生监督经费、下移监督重心并延伸执法网络;“网格化”管理要深入基层等;第六部分总结。对福州市公共卫生监督现状存在问题,“网格化”管理实施经验和成效、进行,改进“网格化”管理的对策进行总结。

巴锦伟[6](2012)在《淄博市张店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更是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餐饮服务准入门槛低,食品安全存在重大隐患,分析基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探索新形势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对于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公共管理基本知识、危机管理基本理论,在理论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展开实证分析,采用比较研究方法,运用归纳演绎法,对淄博市张店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现状、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其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了阐述。本文首先对选题的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进行了阐明。其次,对食品安全、餐饮服务等概念进行了区分,重点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及生产、流通等环节的食品安全进行了划分,并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特别是对我国餐饮服务环节监管体制进行了回顾。第三,从餐饮服务单位及监管部门两个角度,归纳出了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储存、加工、服务、消毒及餐厨废弃物处理等六个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总结出了监管部门履责、检测技术、信息整合及宣传工作等四个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逐一进行了分析。第四,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三大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分别以美国、德国及日本为代表),并对其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我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可以借鉴的相关经验。第五,对解决淄博市张店区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有益探索,结合工作实际,从四个方面尝试构建基层监管体系,包括构建基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探讨完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预警与处理机制建设。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第五章尝试设计了“淄博市张店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流程”,构建了“淄博市张店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舆情监测模型”。

邓红进[7](2010)在《重庆市沙坪坝区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回顾性研究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消费者在外就餐的越来越多,餐饮业食品卫生状况事关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餐饮行业历来是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高发行业。重庆市沙坪坝区(以下简称“我区”)食物中毒事件几乎每年都有发生,餐饮业食品安全不容乐观。因此做好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对餐饮单位进行量化分级管理、卫生许可证发放、从业人员健康证管理、食品及餐具检测、群众举报投诉查办、行政处罚、食物中毒事件处置等工作,是我区餐饮业食品安全的保障,同时也是维护全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障现代社会、和谐社会、文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工作也是避免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是以我国《食品安全法》和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2007年版)》为依据,在充分考虑我区当前经济发展和公众食品安全需求的基础上展开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文献复习法、资料分析等。本研究针对我区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整理出现阶段重庆市沙坪坝区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重庆市沙坪坝区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对策,为保证我区未来期间食品安全,为政府和上级部门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本研究得出当前我区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质量不高。2、无证经营单位较多。3、监测覆盖率较低。4、群众举报投诉增多。5、行政处罚实施较少6、食物中毒事件几乎每年均有发生。通过调研,对我区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情况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和评价,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建议。1、建立健全量化分级管理评定机制,降低餐饮业风险度。2、健全食品安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合作,加大对无证经营的整治力度。3、激励与惩罚机制并重,充分发挥消费者的监督作用。4、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突出三个重点,加大行政处罚力度。5、积极探索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共同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有效整合。6、建立并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和控制手段。

习海军[8](2010)在《吉安市食品安全标准化系统监管机制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食品安全是当前的热门话题,本文从标准化角度来分析食品安全问题。本文认为为社会提供安全食品,最终是要在食品安全标准化方面解决系统监管机制的构建问题。食品安全标准化管理是食品安全管理的基础,食品安全标准化的系统监管是一项与企业、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技术服务机构、消费者等相关的系统工程,通过他们之间的良性互动,食品安全管理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本文从分析了解吉安市食品标准化管理现状入手,运用经济人假设、囚徒困境悖论、供应商选择理论等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吉安市食品安全标准化系统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吉安市食品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借鉴发达国家食品监管及标准化管理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在构建食品标准化保障体系、构建食品标准化技术服务体系和信息管理体系、标准化管理方式的变革——危机意识和文化建设、构建食品标准监督体系等方面提出构建吉安市食品安全标准化系统监管机制的具体对策。在上述总体构建的基础上,认为地方政府的管理角色还应正确定位,以利多方合作,共同促进食品安全标准化系统监管机制的构建。

李灿雄[9](2010)在《中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和标准体系建设,对食品实行严格的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推行食品安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明显提高。然而,近年仍来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方面的诸多问题暴露出来。本文以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为参照,从食品安全监管主体及其职能、食品安全立法、食品安全监管运作机制和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方面对两国的食品监管体制做出了比较,分析两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异同。通过比较研究发现,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由不同的部门行使,有可能会导致部门间监管职能重复而导致监管资源的浪费,因此两国都建立了统一的监管机构(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通过部门间的协议来协调各部门的行动,划分部门间的边缘地带,提高监管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中美两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职能重复、监管不力、效率低下等缺点受到了来自政府自身、研究机构及工作的批评。两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都通过不断的变革来弥补体制本身缺陷并且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相比较而言,美国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体制、食品风险分析、信用制度、召回制度等方面要比中国完善,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最后,根据研究所得,借鉴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结合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创新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模式,提出未来中国应引入品种监管模式,构建以分段监管的行政体制为主和品种监管的行业体系为辅的食品安全混合监管体制的模式,供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王兴华[10](2006)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的研制及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针对食品安全领域内一些重要的分析测试课题,开展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研制了两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和与其相应的检测方法、技术,具有显着的实用价值。 研制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便携式多功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可以用于食品中农药残毒、甲醛、二氧化硫、亚硝酸盐和吊白块含量的现场快速测定。该仪器采用集束式LED光源/单色器,解决了传统分光检测系统存在的在恶劣环境条件下性能下降的问题。应用所研制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测定了多种食品的甲醛和亚硝酸盐含量,并通过快速样品前处理方法,将检测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测定结果与农业部标准方法和国家标准方法相比无显着差异。 开发了一套功能比较完善的食品安全监控网络信息系统,配合本工作中研制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可用于质量监督和工商管理部门的食品安全日常监控工作。 研制了一种采用固定光栅分光、CCD检测的小型光谱检测模块,并基于该模块开发出一种小型全谱分光光度计,可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该仪器采用高速嵌入式微处理器,CCD的积分时间最小可达2ms,可通过全速USB接口与PC机通讯。采用所研制的小型全谱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多种保健品钙片和饮料的过氧化氢含量,并通过改进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显色条件,将检测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内。

二、对食品卫生年报表的分析和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食品卫生年报表的分析和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机器学习的食品安全情报研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食品安全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情报研判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框架结构
第二章 基本理论及方法概述
    2.1 食品安全概述
    2.2 情报研判概述
    2.3 机器学习方法
        2.3.1 机器学习的领域范畴
        2.3.2 关联规则(Apriori)
        2.3.3 BP神经网络
    2.4 知识图谱的原理
        2.4.1 知识图谱概述
        2.4.2 知识图谱定义
        2.4.3 知识图谱构建流程
    2.5 图神经网络方法
        2.5.1 图卷积神经网络(GCN)
        2.5.2 图注意力网络(GAT)
        2.5.3 GCN和 GAT模型优缺点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APRIORI、BP神经网络方法的食品安全情报分析
    3.1 基于APRIORI算法的食品安全情报分析应用
        3.1.1 Apriori模型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场景
        3.1.2 数据预处理与特征选择
        3.1.3 基于Hash技术改进Aporiori算法与应用
        3.1.4 实验对比与结果分析
    3.2 基于BP神经网络食品安全情报分析应用
        3.2.1 BP神经网络模型的优势
        3.2.2 任务描述
        3.2.3 数据特征选择
        3.2.4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食品安全情报分析
    4.1 食品安全知识图谱的构建
        4.1.1 知识图谱应用在食品安全情报研判中的优势
        4.1.2 食品安全领域知识表示
        4.1.3 基于Neo4j图神经库的知识存储
    4.2 基于CYPHER语言的食品安全知识图谱的情报分析
        4.2.1 事件情报分析流程
        4.2.2 食品知识图谱统计分析
        4.2.3 关联路径情报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食品安全风险情报分析
    5.1 食品安全问题统计分析
        5.1.1 食品类别问题分析
        5.1.2 地域因素问题分析
        5.1.3 食品检测毒害物问题分析
    5.2 食品安全综合风险指标体系
        5.2.1 食品类别风险
        5.2.2 地域因素风险
        5.2.3 食品检测毒害物风险
    5.3 食品安全风险知识图谱
    5.4 基于知识图谱注意力网络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模型
        5.4.1 知识图谱注意力网络模型
        5.4.1.1 模型相关定义
        5.4.1.2 三元组内注意力网络层
        5.4.1.3 三元组外注意力网络层
        5.4.1.4 实体分类网络层
    5.5 实验分析与模型应用
        5.5.1 数据来源
        5.5.2 数据预处理
        5.5.3 食品安全风险知识图谱数据集
        5.5.4 模型训练
    5.6 案例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战后湖北省卫生与防疫建设(1945-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基本史料与研究重难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战后湖北省防疫形势
    第一节 历史上湖北的疫灾概说
        一、民国以前湖北的疫情
        二、民国时期湖北的疫情
    第二节 战后湖北省疫情
    第三节 战后湖北省卫生医疗条件
        一、卫生机关情形
        二、开业卫生人员与私立医疗机构情形
第二章 战后湖北省卫生建设
    第一节 卫生部门五年建设计划
        一、医政建设
        二、防疫建设
        三、保健建设
    第二节 卫生行政系统的调整
        一、卫生行政管理机构
        二、省级各卫生机关
        三、县级各卫生机关
    第三节 复员卫生工作的办理
    第四节 环境卫生的改良
        一、举办卫生运动
        二、办理卫生工程与环境卫生
    第五节 特定人群健康卫生的促进
        一、办理妇婴卫生
        二、推进学校卫生
        三、举办儿童节纪念活动
    第六节 善后救济总署湖北分署的援助
        一、设立湖北分署
        二、开展卫生业务
第三章 战后湖北省防疫机制的重构
    第一节 提前部署,有效防范
    第二节 颁布规定,宣传常识
        一、颁行防疫法规
        二、宣传防疫常识
    第三节 实施灭虫,抑制传播
    第四节 预防接种,加强免疫
第四章 战后湖北省卫生与防疫建设的评析
    第一节 绩效评估
        一、工作成效
        二、存在问题
    第二节 制约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3)农村卫生服务能力的评价研究 ——以J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2.1 能力
        1.2.2 卫生服务
        1.2.3 卫生服务能力
        1.2.4 卫生服务能力评价
    1.3 国内外卫生服务能力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1.5.1 研究内容
        1.5.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的创新性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能力评价理论
        2.1.1 能力评价理论及其主要内容
        2.1.2 能力评价理论应用于卫生服务能力评价研究的可行性
    2.2 系统管理理论
        2.2.1 系统管理理论及其基本观点
        2.2.2 系统管理理论应用于卫生服务能力评价研究的可行性
    2.3 协同学理论
        2.3.1 协同学理论及其基本观点
        2.3.2 协同学理论应用于卫生服务能力评价研究的可行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农村卫生服务能力现状分析
    3.1 研究目的
    3.2 资料与方法
        3.2.1 资料来源
        3.2.2 方法
        3.2.3 数据处理
    3.3 结果
        3.3.1 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现状
        3.3.2 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能力现状
        3.3.2.1 基本情况
        3.3.2.2 基础设施
        3.3.2.3 人力资源
        3.3.2.4 财力资源
        3.3.2.5 医疗服务
        3.3.2.6 公共卫生服务
        3.3.2.7 卫生相关服务
        3.3.3 村卫生室卫生服务能力现状
    3.4 讨论
        3.4.1 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现状分析
        3.4.2 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现状分析
        3.4.2.1 基础设施建设
        3.4.2.2 人力资源建设
        3.4.2.3 财力资源
        3.4.2.4 卫生服务提供能力
        3.4.3 村卫生室服务能力现状分析
        3.4.4 各级卫生机构间协同合作情况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村卫生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指标体系初建方法
        4.2.2 指标筛选方法
        4.2.3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4.2.4 指标体系信度和效度检验
    4.3 研究结果
        4.3.1 初级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4.3.2 专家遴选结果
        4.3.3 专家积极性
        4.3.4 专家意见的一致性
        4.3.5 专家权威程度
        4.3.6 第 1 轮指标筛选结果
        4.3.7 第 2 轮指标筛选结果
    4.4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4.4.1 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4.4.2 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4.4.3 村卫生室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4.5 指标权重的确定
    4.6 指标分值的确定
    4.7 指标体系信度和效度检验
        4.7.1 信度检验
        4.7.2 效度检验
    4.8 讨论
        4.8.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分析
        4.8.2 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分析
        4.8.3 评价指标体系的定位及适用范围分析
        4.8.4 本研究的局限性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村卫生服务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研究对象
        5.2.2 数据来源和收集方法
        5.2.3 数据分析方法
    5.3 结果
        5.3.1 县级综合医院综合评价结果
        5.3.2 乡镇卫生院综合评价结果
        5.3.3 村卫生室综合评价结果
    5.4 讨论
        5.4.1 数据分析方法讨论
        5.4.2 评价结果分析
        5.4.3 局限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
    6.1 系统层面
        6.1.1 充分实现各级机构间的功能互补和业务协同
        6.1.2 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
    6.2 组织层面
        6.2.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6.2.2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6.3 个体层面
        6.3.1 加强现有卫生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
        6.3.2 建立农村医学教育系列,保障农村卫生人力的可持续供给
        6.3.3 完善激励保障政策,提高卫生人才职业满意度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1.1 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7.1.2 现状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
        7.1.3 对策研究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附录8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榆林市食品安全标准化系统监管机制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榆林市食品标准化现状概述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基本框架与内容
        1.3.1 研究的基本框架
        1.3.2 研究的基本内容
        1.3.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逻辑框架图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4.3 创新
        1.4.4 研究展望
第二章 食品监管相关理论基础
    2.1 文献回顾
        2.1.1 国内研究概况
        2.1.2. 国外相关研究
        2.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基本概念
        2.2.2 “经济人”假设与囚徒困境悖论
        2.2.3 供应商选择理论
        2.2.4 HACCP 理论
第三章 榆林市食品安全标准化系统监管机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我国及国外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及标准化管理体制
        3.1.1 食品安全经历的发展阶段
        3.1.2 部分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及其共性
        3.1.3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的变迁
        3.1.4 我国及国外食品标准化管理体制
    3.2 食品产业链中的食品安全与标准化
    3.3 榆林市食品安全标准化系统监管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食品标准体制有待改善
        3.3.2 食品标准信息资源服务机构不健全,独立性不强
        3.3.3 小企业小作坊不良生产行为严重,标准意识薄弱
        3.3.4 食品认证及食品标准有效性监管措施不力
        3.3.5 消费者的标准化水平及标准化意识弱
    3.4 榆林市食品安全标准化系统监管机制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
        3.4.1 人
        3.4.2 财
第四章 榆林市食品安全标准化系统监管机制的构建
    4.1 构建目标与重点
        4.1.1 构建的目标
        4.1.2 构建重点
    4.2 机制的构建
        4.2.1 构建食品标准化保障体系
        4.2.2 标准化管理方式的变革——危机意识和文化建设
        4.2.3 构建食品标准化技术服务体系和信息管理体系
        4.2.4 构建食品标准监督体系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福州市公共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网格化”管理研究和实践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相关概念界定
    1.5 解决的关建问题和可能创新点
2 福州市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现状
    2.1 福州市城区区域概况
    2.2 福州市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基本概况
        2.2.1 福州市公共卫生监督的管理体系
        2.2.2 公共卫生监督主要职能
    2.3 福州市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现状分析
        2.3.1 传统的管理方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逐渐凸显
        2.3.3 监督机构监督管理内容逐渐增多
3 实施公共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的内容和意义
    3.1 实施公共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的内容
    3.2 实施公共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的意义
        3.2.1 是政府部门卫生法治建设的具体实践
        3.2.2 是卫生执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2.3 是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4 福州市公共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 SWOT 分析
    4.1 福州市公共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优势(S)分析
        4.1.1 内部重视卫生监督管理体系和机构建设
        4.1.2 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效
        4.1.3 信息网络化建设不断完善
    4.2 福州市公共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劣势(W)分析
        4.2.1 卫生监督工作任务繁重
        4.2.2 卫生监督人员严重不足
        4.2.3 监督管理对象数量多
    4.3 福州市公共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机遇(O)分析
        4.3.1 国家政策突出卫生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地位
        4.3.2 海西建设为“网格化”管理提供新的契机
        4.3.3 “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推进“网格化”管理深入开展
    4.4 福州市公共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挑战(T)分析
        4.4.1 卫生监督职能调整频繁
        4.4.2 食品卫生安全形势仍然严峻
        4.4.3 职业病危害呈上升趋势
5 福州市公共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的不足和改进对策
    5.1 不足
        5.1.1 可能会忽视医疗卫生、职业卫生监管
        5.1.2 难以保持卫生监督员精通某一专业
        5.1.3 机构内部管理制度转型存在空隙
    5.2 改进对策
        5.2.1 合理优化配置卫生监督人员和提升其综合素质
        5.2.2 平衡各专业条线的业务水平
        5.2.3 增加卫生监督经费
        5.2.4 下移监督重心并延伸执法网络
        5.2.5 “网格化”管理要深入基层
6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6)淄博市张店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概述
    2.1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相关概念
    2.2 我国食品安全监督体制的演变与特征
第三章 淄博市张店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3.1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概况
    3.2 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3 餐饮服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 国外先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方式比较及经验借鉴
    4.1 美国德国日本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4.2 美国德国日本监管模式评析
    4.3 国外先进监管模式经验借鉴
第五章 完善淄博市张店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对策建议
    5.1 构建基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网
    5.2 完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预警与处理机制
    5.3 构建覆盖餐饮服务行业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5.4 构建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体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重庆市沙坪坝区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回顾性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概述
    一、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的基本概念
    二、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的内容
    三、食品卫生安全法律体系与监管体系
第二部分 国外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系
    一、分散式管理模式
    二、集中管理模式
第三部分 国内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系
    一、国内食品卫生监管体系演变
    二、国内食品卫生监管体系现状
    三、国内食品卫生监管体系与国外食品卫生监管体系机制比较
第四部分 重庆市沙坪坝区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情况回顾性研究及问题分析
    一、调查方法
    二、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数据汇总
    三、讨论与分析
    四、结论
第五部分 重庆市沙坪坝区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对策分析
    一、建立健全量化分级管理评定机制,降低餐饮业风险度
    二、健全食品安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合作,加大对无证经营的整治力度
    三、激励与惩罚机制并重,充分发挥消费者的监督作用
    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突出三个重点,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五、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共同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有效整合
    六、建立并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和控制手段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附表

(8)吉安市食品安全标准化系统监管机制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吉安市食品标准化现状概述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基本框架与内容
        1.3.1 研究的基本框架
        1.3.2 研究的基本内容
        1.3.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逻辑框架图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4.3 创新
        1.4.4 研究展望
2 文献综述
    2.1 文献回顾
        2.1.1 国内研究概况
        2.1.2 国外相关研究
        2.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基本概念
        2.2.2 “经济人”假设与囚徒困境悖论
        2.2.3 供应商选择理论
        2.2.4 HACCP理论
3 吉安市食品安全标准化系统监管机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我国及国外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及标准化管理体制
        3.1.1 食品安全经历的发展阶段
        3.1.2 部分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及其共性
        3.1.3 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的变迁
        3.1.4 我国及国外食品标准化管理体制
    3.2 食品产业链中的食品安全与标准化
        3.2.1 我国食品生产加工的主要过(流)程
        3.2.2 食品产业链中的关键控制点(标准)
    3.3 吉安市食品安全标准化系统监管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食品标准体制有待改善
        3.3.2 食品标准信息资源服务机构不健全,独立性不强
        3.3.3 小企业小作坊不良生产行为严重,标准意识薄弱
        3.3.4 食品认证及食品标准有效性监管措施不力
        3.3.5 消费者的标准化水平及标准化意识弱
    3.4 吉安市食品安全标准化系统监管机制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
        3.4.1 人
        3.4.2 财
4 吉安市食品安全标准化系统监管机制的构建
    4.1 构建目标与重点
        4.1.1 构建的目标
        4.1.2 构建重点
    4.2 机制的构建
        4.2.1 构建食品标准化保障体系
        4.2.2 标准化管理方式的变革——危机意识和文化建设
        4.2.3 构建食品标准化技术服务体系和信息管理体系
        4.2.4 构建食品标准监督体系
    4.3 机制构建还需解决地方政府管理角色的正确定位问题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9)中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言
    1 研究背景及意义与内容
    2 研究方法与框架
    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中美食品安全监管主体及其职能比较
    1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及其职能
    2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及其职能
    3 中美食品安全监管主体及其职能的比较
第二章 中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立法比较
    1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立法
    2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立法
    3 中美食品安全体制的立法比较
第三章 中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运作机制比较
    1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运作机制
    2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运作机制
    3 中美食品安全监管运作机制的差异
第四章 中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模式的比较
    1 中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模式及其特点
    2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模式
    3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模式的借鉴
    4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模式的创新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的研制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意义
        1.1.1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1.1.2 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公共卫生因素
        1.1.2.1 食品自身携带有害物质
        1.1.2.2 食品受到外来污染
        1.1.3 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1.1.4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1.2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方法与仪器的发展
        1.2.1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方法的发展
        1.2.1.1 食品生物性污染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1.2.1.1.1 细菌和细胞
        1.2.1.1.2 转基因成分
        1.2.1.2 食品化学性污染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1.2.1.2.1 农药、兽药残留
        1.2.1.2.2 有害食品添加剂
        1.2.1.2.3 重金属和有害元素
        1.2.1.3 食品安全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方法
        1.2.2 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的发展
        1.2.2.1 实验室类仪器、装置
        1.2.2.2 现场类仪器
        1.2.3 食品安全监控网络信息系统的发展
    1.3 本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1.4 本工作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第2章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的研制
    2.1 测量原理和硬件结构
        2.1.1 光源系统
        2.1.1.1 LED简介
        2.1.1.2 LED光源的优点
        2.1.1.3 提高 LED发光稳定性的研究
        2.1.1.4 集束式 LED光源/单色器设计
        2.1.2 检测器系统
        2.1.3 比色瓶
        2.1.4 嵌入式控制系统
        2.1.5 用户交互系统
        2.1.6 通讯系统
    2.2 软件部分
        2.2.1 嵌入式控制软件
        2.2.2 PC机软件
    2.3 创新性和性能特点
    参考文献
第3章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的应用
    3.1 水发食品中甲醛含量的现场快速测定
        3.1.1 引言
        3.1.2 实验部分
        3.1.2.1 试剂与仪器
        3.1.2.2 实验方法
        3.1.3 结果与讨论
        3.1.3.1 沉淀剂的选择
        3.1.3.2 提取温度和时间的选择
        3.1.3.3 显色速度和稳定性
        3.1.3.4 测定下限和工作曲线
        3.1.3.5 干扰实验
        3.1.4 样品分析
        3.1.5 水发食品的甲醛本底值及其是否被人为添加甲醛的判断标准
    3.2 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现场快速测定
        3.2.1 引言
        3.2.2 实验部分
        3.2.2.1 试剂与仪器
        3.2.2.2 实验方法
        3.2.3 结果与讨论
        3.2.3.1 提取温度和时间的选择
        3.2.3.2 显色速度和稳定性
        3.2.3.3 测定下限和工作曲线
        3.2.4 样品测定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食品安全监控网络信息系统的研究
    4.1 系统结构
    4.2 软硬件设备
        4.2.1 数据采集部分
        4.2.1.1 Internet方式
        4.2.1.2 GSM方式
        4.2.2 数据存储/处理部分
        4.2.3 用户浏览部分
    4.3 软件技术
        4.3.1 数据采集部分
        4.3.2 数据存储/处理部分
        4.3.2.1 操作系统及服务软件
        4.3.2.2 数据库设计
        4.3.2.3 数据接收程序
        4.3.2.4 短信发送程序
        4.3.2.5 网页生成
        4.3.3 用户浏览部分
    参考文献
第5章 基于线阵电荷祸合器件(CCD)的小型全谱分光光度计的研制
    5.1 小型全谱分光光度计硬件结构
    5.2 电荷耦合器件(CCD)
        5.2.1 CCD基本工作原理与分类
        5.2.1.1 MOS结构
        5.2.1.2 信号电荷的产生—光注入
        5.2.1.3 信号电荷的存储
        5.2.1.4 信号电荷的耦合(转移)
        5.2.1.5 信号电荷的检测
        5.2.2 CCD特性参数
        5.2.2.1 电荷转移效率
        5.2.2.2 驱动频率
        5.2.2.3 量子效率和波长范围
        5.2.2.4 噪声水平
        5.2.2.5 暗电流
        5.2.2.6 动态线性范围和分辨率
    5.3 器件选型
        5.3.1 电荷耦合器件(CCD)
        5.3.2 嵌入式微控制器(MCU)
        5.3.3 模拟/数字(A/D)转换器
        5.3.4 通用串行总线(USB)设备控制器
        5.3.5 LCD模块和按键
        5.3.6 光源和比色皿
    5.4 小型光谱检测模块电学系统
        5.4.1 结构框图
        5.4.2 时序图
        5.4.3 稳定性
    5.5 光学系统
        5.5.1 结构框图
        5.5.2 波长—像素校准
    5.6 软件系统
        5.6.1 嵌入式系统固件
        5.6.1.1 开发过程
        5.6.1.2 启动代码
        5.6.1.3 CCD控制部分
        5.6.1.4 A/D转换器控制部分
        5.6.1.5 USB芯片控制部分
        5.6.1.6 LCD模块控制部分
        5.6.1.7 按键控制部分
        5.6.1.8 在线升级功能
        5.6.2 PC机软件
        5.6.2.1 USB设备驱动程序
        5.6.2.2 应用程序
        5.6.2.3 在线升级程序
    5.7 预热时间及稳定性
    5.8 性能特点
    5.9 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
    参考文献
第6章 小型全谱分光光度计应用于食品中过氧化氢的检测
    6.1 小型全谱分光光度计在食品中有害物质检测中的作用
    6.2 食品中过氧化氢限量和检测方法简介
    6.3 四氯化钛光度法测定钙片中过氧化氢含量
        6.3.1 引言
        6.3.2 实验部分
        6.3.2.1 仪器与试剂
        6.3.2.2 实验方法
        6.3.3 结果与讨论
        6.3.3.1 沉淀剂的选择
        6.3.3.2 提取方法的选择
        6.3.3.3 最佳显色条件的确定
        6.3.3.3.1 吸收光谱
        6.3.3.3.2 酸度的影响
        6.3.3.3.3 显色剂用量和显色时间
        6.3.3.4 测定下限和线性范围
        6.3.3.5 干扰实验
        6.3.3.6 样品分析
        6.3.3.7 对钙片中过氧化氢稳定性的初步探讨
    6.4 PDV光度法测定饮料中过氧化氢含量
        6.4.1 引言
        6.4.2 实验部分
        6.4.2.1 仪器与试剂
        6.4.2.2 实验方法
        6.4.2.2.1 PDV显色剂的合成
        6.4.2.2.2 样品前处理
        6.4.2.2.3 过氧化氢的测定
        6.4.3 结果与讨论
        6.4.3.1 最佳显色条件
        6.4.3.1.1 吸收光谱
        6.4.3.1.2 酸度的影响
        6.4.3.1.3 显色剂用量和显色时间
        6.4.3.2 测定下限和线性范围
        6.4.3.3 干扰实验
        6.4.3.4 样品分析
        6.4.3.5 与四氯化钛光度法测定值的比较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附录

四、对食品卫生年报表的分析和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机器学习的食品安全情报研判技术研究[D]. 刘召.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2]战后湖北省卫生与防疫建设(1945-1949)[D]. 蒋昌辉. 武汉大学, 2020(04)
  • [3]农村卫生服务能力的评价研究 ——以J省为例[D]. 张萍. 吉林大学, 2014(03)
  • [4]榆林市食品安全标准化系统监管机制构建研究[D]. 刘晓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2)
  • [5]福州市公共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研究[D]. 林敏钗. 福建农林大学, 2013(S2)
  • [6]淄博市张店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D]. 巴锦伟. 山东大学, 2012(02)
  • [7]重庆市沙坪坝区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回顾性研究及对策分析[D]. 邓红进. 第三军医大学, 2010(05)
  • [8]吉安市食品安全标准化系统监管机制构建研究[D]. 习海军. 浙江工业大学, 2010(02)
  • [9]中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比较研究[D]. 李灿雄. 南华大学, 2010(05)
  • [10]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的研制及其应用[D]. 王兴华. 吉林大学, 2006(10)

标签:;  ;  ;  ;  ;  

食品卫生年度报告分析与讨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