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氯酚钠中毒事故报告

五氯酚钠中毒事故报告

一、一起五氯酚钠中毒事故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董啸天[1](2014)在《我国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世界公认的水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后海水养殖业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2年我国海水养殖经济总产值达到了2264.54亿元,海水养殖总产量达到了1643.81万吨。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提供数量充足、质量安全的海水养殖产品成为了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如何真实、客观地描述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状况与管理成效?建立全面、完善和有效的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便是一条保障食品安全的康庄大道。本文主要运用管理学的分析方法,以食品安全理论、水产品相关理论、质量管理模型理论以及农产品品牌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国外发达国家水产品安全管理经验作为参考,结合博弈分析模型,将海水养殖产品的供应链分为养殖、加工和市场三个阶段,针对每个阶段海水养殖产品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度研究,并通过建立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综合保障体系以及两项重点环节,辅以统计数据分析和案例分析,最终形成了完整意义上的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理论框架。论文共分为十一章,其中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是相关理论综述,第三章是国外发达国家水产品安全管理经验研究,第四章是我国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概况描述,第五章是对政府和企业的博弈模型进行分析,认为制度保障在推进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影响,第六章养殖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第七章加工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第八章市场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第九章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综合保障体系以及第十章重点环节建设是论文的核心章节。论文第六、七、八和九章属于主体结构章节,养殖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属于海水养殖产品供应链的上游环节,也是生鲜海产品和海产品加工原料的生产环节,饲料、渔药、水质和苗种是影响海水养殖产品质量的四个关键因素,该章就以这四项制度为基础,然后辅以海水健康养殖模式、海水养殖疾病防治和检测、海水养殖业灾害保障以及产地监督抽查抽样等四项制度。加工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属于加工海产品的生产环节,对于加工海产品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该章就以GMP、SSOP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为开篇,然后将水产品加工原料、加工环境、加工人员因素以及食品添加剂等内容也纳入研究范畴。市场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涵盖的主要环节是运输、储藏、批发与零售等,所以该阶段是海水养殖产品进入市场的把关环节,包括了水产品可追溯、水产品流通安全管理、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以及水产品召回等内容。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综合保障体系涵盖的内容并不独立存在于养殖、加工和市场任何一个单独的阶段,而是自始至终都可以发挥保障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的功能,因此该章是四章主体框架中体系最为繁琐、结构最为复杂的,包括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水产品品牌建设、水产品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预警体系、渔业产业化发展、人员培养培训机制、企业文化建设、水产品安全信息平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及渔业科技创新等内容。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第十章重点环节建设,本文提出建立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核心就是建立CPMC体系,全称为Cultivation(养殖)、Process(加工)、Market(市场)与Complex(综合)体系,实际上就是将第六章养殖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第七章加工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第八章市场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与第九章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综合保障体系进行有效整合,重点突出第十章HACCP体系与标准化体系建设,力求全面覆盖海水养殖产品供应链的所有环节,追求食品安全管理零死角、零漏洞、零容忍和零风险的“四零原则”,希望能为推动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刘战豫[2](2011)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对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国素的分析,构建了产品的化学性危害指数、生物性危害指数和物理性危害指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单产品危害性指数和批量产品的危害性指数。构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综台分析批量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危害性指数、扩散性指数和可控性指数,建立三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模型,采用matlab编程得到125个警情向量,从而构建了三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警情空间。对警情空间中的125个警情向量采用K—Means Cluster法进行聚类分析,划分出不同级别的警情群标准进行预警。在分级预警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在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中的不足,提出了完善应急机制的途径,并建立了分级应急处置预案。

韩伟慧[3](2010)在《酚类污染物在松花江中的迁移扩散模型及活性炭应急措施》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节奏的加快与生产活动日益频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松花江沿岸煤化工、石油化工、制药等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酚类污染物或含酚废水量也在迅速增长,导致松花江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几率急剧增长。本文主要研究当松花江发生突发性酚污染事故时,酚类污染物在松花江中的迁移扩散情况及利用活性炭应急的具体措施。首先结合松花江的水力条件及酚类污染物的降解特性,利用迁移扩散模型,分析酚类污染物在松花江中的迁移扩散情况。在近区,随着距离的变化,污染物浓度在岸边迅速降低,而在河中心处先略有升高后降低,表明酚类污染物在纵向迁移的同时伴随着横向扩散。在远区,酚类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且丰水期数值小于平水期,平水期数值小于枯水期。对于某一固定断面,酚类污染物浓度先上升后降低;且通过对比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情况可知,水量越大、流速越快,污染物峰值到达越早,浓度越低,越有利于酚类污染物的去除。根据酚类污染物的浓度等级及被污染地区类别,将松花江发生突发性酚污染事故的情况分成了十六类。利用所建立的预警评价系统计算出环境评价综合指数,结合预警等级标准,判定出相应的预警等级,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根据污染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河道快速分流技术,将受污染水体与其他水体分离。当有沿江湿地、漫滩等时,利用拦截坝和导流渠将酚类污染物控制在一个相对静止的区域,利用活性炭进行堆积处理;当发生红色预警时,活性炭单位体积投加量大于等于0.4126kg/m3;橙色预警时为0.3367~0.4126kg/m3;黄色预警时为0.0385~0.3367kg/m3;蓝色预警时为0.0385kg/m3。当酚类污染物污染范围较大,且附近有小河汊等时,利用导流堤将污染物引入横截面较小的小河汊,以便安置活性炭拦截吸附网。活性炭拦截吸附网的基本形式是在渔业用疏目网上悬挂装有活性炭的麻袋,尺寸为0.6×0.9m2型,活性炭袋横向间距为0.35m,垂向间距为0.53m;网间距取1m。当发生红色预警时每3000米设置大于等于10道活性炭拦截吸附网;橙色预警时设置8~10道;黄色预警时设置1~8道;蓝色预警时设置1道。利用哈尔滨煤化工有限公司的七公里明渠进行验证,表明这种方法处理突发性酚污染事故是合理有效的。

姚建明[4](2010)在《基于风险分析原则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全球性问题,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一种新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监管措施的依据,是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和手段之一。本课题拟借鉴欧美等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情况,探索一套适合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风险管理架构体系,确保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有效传递和实施,从而形成一个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完整体系,有效防控不安全食品对公众健康的危害。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1.风险分析在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研究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食品安全监管组织架构,包括部门职能、人员条件要求等;3.研究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方法、风险信息的交流途径、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等内容;4.研究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和应急反应体系,包括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途径及方法、应急反应体系的运作模式等内容;5.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持部门的建设研究,包括食品安全技术检测机构和各监测点的发展规划等;6.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的运作研究,包括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的设立原则、人员专业结构和运作方式的研究等。本研究采用风险分析原理并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情况,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组织架构、内设部门的职能和联动机制、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办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反应体系的运作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目前国内未见相同报道,对国内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开展风险分析工作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李发祥[5](2010)在《河北省职业危害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职业危害作为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其对劳动者健康所造成的损害,对企业、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倍增,但是伴随着全国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也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职业卫生工作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河北省是我国职业病高发的省份之一,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数量剧增、劳动用工形式多样化和监管工作不利等因素,一些地方发生了严重的职业病群发事件,导致一线生产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深受职业病的困扰,职业危害形势十分严峻。据初步统计,河北省共有20287家企业存在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工人达169.8万人。河北省的职业病危害主要集中在煤炭、冶金、石化、建材、化工、轻工、陶瓷、医药、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全省有患尘肺病例17796个,累计尘肺病30163例,尘肺病例数居全国第六位,病死率居全国第二位。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根据所得到的河北省职业危害调查数据,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防治职业危害的对策措施。

秦占国[6](2009)在《国内外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受到各国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兽药残留同农药残留、人畜共患病病原、环境污染物、加工和贮藏过程污染一道,组成了动物源食品质量和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兽药残留对人和动物造成极大的危害,解决兽药残留问题是提高动物源食品质量,保障其安全的关键环节。兽药残留监控工作是解决兽药残留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养殖业产品质量、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乃至维护社会稳定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动物源食品的安全在我国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是加快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的捷径之一。本文对国内外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目的在于了解主要发达国家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异同,进而提出我国完善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建设的理论性建议,推动我国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描述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从兽药残留限量及其制订方法、兽药休药期标准及其制订方法、残留检测技术现状及其有关规定、残留检测机构及其管理、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对美国、欧盟、加拿大和我国的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进行系统研究以及对国际组织(WHO、FAO、CAC、OIE和JECFA)对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的安全管理作用和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我国完善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理论性建议。研究发现:美国、欧盟和加拿大国家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涉及的动物种类多,组织多,限量规定得较细,对每种药物的残留标示物都有明确的规定,修订及时;制订的标准涉及药物数量越来越多,涉及品种越来越全面;标准中指标更苛刻、分类更细致,并且残留限量总体上严格于其他国家,对靶动物、靶组织的分类也更具体、更细致。兽药休药期标准制订具有规范性,科学性。欧盟(以英国为代表)制订的休药期涉及药物数量最多,药物涉及品种最全面,且多数药物休药期长于其他国家,这有利于保障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消除,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其次是美国休药期药物数量、品种较我国全面。残留检测技术呈现出速度化、系列化、精确化等特点。美国、欧盟和加拿大国家通行的做法是,按一定的规范对受检产品在非实验室条件下在现场进行筛检,进行快速检验,如果检验结果为阳性,受检食品就不允许上市。对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向多组分方向发展。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多残留分析方法主要有美国FDA的多残留方法、加拿大多残留检测方法,这就对残留限量要求越来越低,对检测方法的精确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残留检测机构设置及其管理更具有科学性。美国参与残留监控捡测任务的机构主要是FSIS官方实验室和各州具备资格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大部分日常检验工作由指定的州一级实验室完成。FSIS官方实验室对肉、禽及蛋产品的化学、微生物学和病原生物开展食品安全性检测。欧盟的残留检测机构主要是残留检测实验室,欧盟的残留检测实验室分为三级,即欧共体基准实验室(CRLs)、成员国国家基准实验室(NRLs)和常规实验室(RFLs),它们共同形成了欧盟残留监控的实验室检测系统。加拿大残留检测机构主要设在加拿大食品检验署下面的实验室。食品检验署的主要工作包括食品安全、动物健康和植物保护。美国、欧盟和加拿大国家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以强大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并且法律法规的制定以科学的风险分析为基础,预防原则为核心,修订及时,公众参与,透明度高;政府监管部门机构庞大、执行力强,手段先进,保障有力。国际组织在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中作用也各有特点。WHO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是通过建议和协助成员国减少食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及有害化学物质(包括兽药残留)的污染,减轻食源性疾病的负担。1948年的WHO宪章中规定了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特别职责中特别强调制订食品国际标准和协助在大众中宣传食品安全。FAO和WHO兽药残留安全性评价、残留限量的确立等技术工作由其兽药专门代理机关JECFA和CAC负责。FAO和WHO仍保留和行使相关决议权,并由二者联合颁布其职能机关制定的国际公认的兽药安全相关标准,推行兽药合理使用规范。CAC主要职责是在FAO/WHO食品标准计划下制定食品标准、指南和相关文件。OIE工作范围涉及动物产品安全,开展了系列工作包括预防和控制由动物源风险所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JECFA处理FAO/WHO成员国委托的食品污染物安全评价及风险分析任务,为FAO和WHO的食品标准计划服务。其工作宗旨是评估那些有意或无意地成为食品成分的化学物质的安全性,其中包括兽药残留;其任务是分析人类食用的食品中污染物及兽药残留的化学、毒理学及其它方面的性质。相比而言,我国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及其休药期的制订需要以科学的风险分析作为指导;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制订需要进一步加速。残留检测机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管理制度也需要进一部完善。本研究提出完善我国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建设的理论建议:加强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建设;加强休药期标准建设;制定及完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加强国家级、部级、省级兽药残留检测机构的管理;完善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着力构建更加完善有力的兽药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提升管理力度,建立政府各监管机构间分工明确、协调一致的食品安全体制,完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和公开、及时与畅通的信息发布制度,建立风险分析机制,完善动物源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等;建立避免兽药残留的数据库,提高兽药残留监控效率;加强兽药残留的舆论监督与宣传教育。从现有资料来看,本课题对国内外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进行系统研究尚属首次。通过对美国、欧盟、加拿大、中国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研究以及国际组织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作用以及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分析,首次系统地对各国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兽药休药期标准、残留检测技术现状及其有关规定、残留检测机构及其管理以及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发现了我们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不足,这是本研究的特点和创新点所在。本文资料系统、详实,为合理制订我国兽药使用规范,指导养殖者临床实践中合理使用兽药提供重要参考;对管理人员合理制订进出口贸易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作用;同时也为政府主管部门建立和完善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动物安全管理制度提供依据和参考。

李四海[7](2009)在《湖南省湘、资、沅、澧四水系城市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湖南省湘江、资水、沅江、澧水水系(以下简称四水)城市集中式供水水源水和出厂水水质的卫生学现况,为湖南省城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的规划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四水水系城市水厂的地理分布,随机抽取23个市级或县级水厂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并在丰水期与枯水期分别采集水源水和出厂水水样,依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06)所规定的项目和方法进行水质检测。[结果]在所检测46个水源水样品中,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及以上者为23.9%,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水水系合格率分别为28.6%、0.0%、35.7%和50.0%,其中资水水系合格率最低(p<0.05)。影响水源水卫生质量的主要指标为汞、砷、铁、锑、铊。其中汞为四大水系所共有的主要污染物,锑为资水水系的主要污染物。湘江水系的钠、镉、砷、铊明显高于其他水系(p<0.05),资水水系的氨氮浓度最高(p<0.05),沅江水系中钡较高(p<0.05),而澧水水系水源水的铁、总硬度明显高于其他水系(p<0.05)。此外,湘江、沅江、澧水水系中水源水汞含量在丰水期明显高于枯水期(P<0.05)。本次抽取的四水水系城市出厂水中,湘江、资水、沅江、澧水水系出厂水常规项目合格率分别为78.6%、62.5%、100%和87.5%,不同水系合格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出厂水合格率的指标分别为常规项目一般化学和毒理学指标中的铝、砷和非常规毒理学指标中的锑、铊等。四水水系出厂水中以砷、锑为主要污染物,其中湘江水系出厂水中砷为主要污染物,且浓度明显高于其他水系(P<0.05),资水水系出厂水以锑超标为主,在四水水系中浓度为最高(P<0.05)。虽然镉、氨氮、钡、总硬度、氯化物、耗氧量、钠等部分指标没有超出标准限值,但其检出值在不同水系的出厂水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出厂水中影响水质卫生质量的污染指标锑、砷、铊、铝等与水源水中浓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三氯甲烷,三氯乙醛等消毒副产物出厂水浓度明显高于水源水(p<0.05),水源水中浑浊度、肉眼可见物、铁、锰等指标也明显高于出厂水(P<0.05)。[结论]重金属的污染仍是影响湖南省四水水系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水与出厂水卫生质量的重要因素,且与工矿企业“三废”排放关系密切。常规的自来水生产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对水源水的净化作用仅局限于感官性状、一般化学和细菌学指标的改善,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不佳。因此,改善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关键在于水源保护和水环境污染的治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进入城市供水管网。同时城市集中式供水单位要提高和革新制水工艺,保障出厂水的卫生质量。卫生部门在日常的卫生监督检测工作中,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非常规项目的检测频率和减少检测项目,以确保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的可操作性和高效性。

王喜奎[8](2007)在《化学工业园区土地使用安全规划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化学工业园区是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能有效实现园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因此成为世界范围内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我国化学工业园区建设热潮的兴起,化学工业园区的土地使用安全规划成为化学工业园区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土地使用安全规划立法和技术发展的研究历程,从重大工业事故预防与控制的角度出发,以重大危险源分类及辨识研究为基础,分析已经发生过的典型重大化工事故,确定事故中涉及的主要危险物质与危险物质类别,探讨了全国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与周边社区安全防护距离不符合法定规定等情况,研究化学工业园区土地使用安全规划方法的理论基础,提出土地使用安全规划的评价方法和编制程序。文中论述了基于“安全距离”安全规划的方法和基于定量风险评价安全规划的方法,分析了关于“外部距离”、“防火间距”和“卫生防护距离”确定的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和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以氯气储罐泄漏事故为例,进行了储罐周边地区基于定量风险评价安全规划方法的计算过程,提出了化学工业园区土地使用安全规划编制的程序。土地使用安全规划是化学工业园区安全生产工作中一项长期性和基础性的工作。土地使用安全规划的实施就是按照化学工业园区现状规划、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所确定的安全目标和措施组织落实,在土地使用安全规划的研究和编制过程中,要对规划区域的安全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分析与评价,为制定化学工业园区的规划、事故应急预案以及重大危险源分级管理提供依据。

朱丽娟[9](2004)在《食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行为研究 ——基于浙江省蔬菜种植农户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呼声日益增高,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食品生产者处于食物链的上游,在食品安全问题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他们的行为直接决定了食物的质量安全属性。因此本文将食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行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一个创新的尝试性研究。 全文共分为5大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阐述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和写作意义,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和评述,接着提出本文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简述生产者行为的一些相关理论,重点阐述了计划行为理论。接着详细回顾了农户行为以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献,为研究的顺利开展做了理论准备。这部分还探讨了食品质量安全领域有关生产者行为的研究并做了简单评述。 第三部分现状分析。首先明确了食品质量安全、质量安全行为等关键词在本研究中的涵义,在此基础上描述了国内食品生产者的质量安全行为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接着简要论述了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并指出了不足。 第四部分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包括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第四章首先构建了引导本研究展开的总体理论分析框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农户质量安全行为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若干研究假设,设计了研究方法。第五章介绍了调查的开展情况,具体说明了样本数据的采集和问卷回收情况。依据回收324个有效样本,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了基础性的描述统计分析,包括样本农户特征、农户质量安全行为情况以及相关行为特征,然后对理论模型中结果变量、中间变量和先行变量的各个项目进行效度检验,并对先行变量的10个项目利用因子分析进行数据缩减,得出期望收益、产业化参与度、外部环境三个公因子。第六章我们依据理论模型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第一层应用Logistic回归,第二层应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验证研究假设。 第五部分结论和建议,也即文章最后一章。基于生产者行为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果作了总结,并得出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启示。

吴英友[10](2002)在《一起五氯酚钠中毒事故报告》文中研究表明1994年4月29日海南农垦第一物资供销公司劳动服务公司装卸队两名工人因装卸五氯酚钠发生中毒死亡。事故发生后,海南省劳动厅、海口市劳动局、公安局等有关部门进行了初步调查,后又委托海南农

二、一起五氯酚钠中毒事故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起五氯酚钠中毒事故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食品安全体系问题
        1.3.2 基于管理学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1.3.3 基于经济学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
        1.3.4 小结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 论文主要内容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6.1 论文的创新点
        1.6.2 论文的不足之处
2 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相关理论综述
    2.1 食品安全相关理论综述
        2.1.1 食品安全性概述
        2.1.2 良好行为规范
        2.1.3 食品质量管理
    2.2 水产品相关理论综述
        2.2.1 概念解析
        2.2.2 水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水产品质量管理的外部性理论
        2.2.4 水产品消费者的消费有限理性问题
        2.2.5 水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制分析
        2.2.6 水产品供应链理论
        2.2.7 我国水产品食品安全问题的 SWOT 分析
    2.3 质量管理模型理论
        2.3.1 PDCA 循环
        2.3.2 OPT
        2.3.3 甘特图
        2.3.4 零缺陷管理理论
        2.3.5 6σ
        2.3.6 5S 现场管理法
        2.3.7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3.8 朱兰三部曲
        2.3.9 品管圈理论
    2.4 农产品品牌理论
        2.4.1 农产品品牌的内涵和分类
        2.4.2 农产品品牌特性分析
3 发达国家水产品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启示
    3.1 世界海水养殖业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3.1.1 世界海水养殖业发展概况
        3.1.2 世界海水养殖业发展趋势
    3.2 美国
        3.2.1 美国水产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3.2.2 美国水产品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3.3 日本
        3.3.1 日本水产品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3.3.2 日本海水养殖产品可追溯体系
        3.3.3 日本水产品区域品牌建设
        3.3.4 日本水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3.3.5 日本水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3.3.6 日本水产品食品安全“110”报警制度
        3.3.7 日本水产品加工零排放发展
    3.4 韩国
    3.5 挪威
    3.6 发达国家水产品食品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
        3.6.1 建立健全水产品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3.6.2 建立完善的水产品食品安全行政管理体系
        3.6.3 重视水产品养殖海域环境保护
        3.6.4 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产品食品安全意识
        3.6.5 建设水产品科技支撑体系
        3.6.6 建立水产品可追溯体系
        3.6.7 加强标准化建设,确保水产品食品安全
4 我国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概况
    4.1 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4.2 我国水产品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和发展现状
        4.2.1 行政管理体系
        4.2.2 法律法规体系
        4.2.3 标准体系
        4.2.4 检验检测体系
        4.2.5 认证体系
    4.3 水产品安全危害因素分析
        4.3.1 自源性危害
        4.3.2 外源性危害
    4.4 建立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4.5 建立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
5 水产品安全管制作用机制的博弈分析
    5.1 水产品食品安全博弈模型的假设及变量的选取
        5.1.1 水产品食品安全博弈模型假设
        5.1.2 博弈模型中变量的选取及符号意义
    5.2 水产品食品安全博弈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5.2.1 混合策略下政府与企业博弈模型的建立
        5.2.2 博弈模型的求解
    5.3 基于水产品食品安全博弈模型的政府行为动机分析
        5.3.1 从政府监管的收入部分来分析其行为动机
        5.3.2 从政府监管的成本角度分析其行为动机
    5.4 基于水产品食品安全博弈模型的企业行为动机分析
    5.5 小结
6 养殖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6.1 加强对投放饲料的管理和开发
        6.1.1 饲料安全的重要性
        6.1.2 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
        6.1.3 加强对海水养殖投放饲料的管理
        6.1.4 加强对海水养殖投放饲料的开发
    6.2 加强对投放苗种的管理和开发
        6.2.1 加强对水产苗种的管理
        6.2.2 加强对水产苗种的开发
    6.3 提高渔业水域海水污染的监测强度和治理水平
        6.3.1 海水养殖对于海水环境的影响
        6.3.2 我国海水养殖水质标准
        6.3.3 提高对海水水质的监测强度
        6.3.4 加强对海水养殖水域海水污染的治理
    6.4 加强对投放药物的管理和开发
    6.5 鼓励海水健康养殖模式的推广
    6.6 建立海水养殖疾病防治和检测体系
    6.7 建立完善的海水养殖业灾害保障机制
    6.8 建立水产品产地监督抽查抽样制度
    6.9 小结
7 加工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7.1 GMP 与 SSOP
        7.1.1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7.1.2 SSOP(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7.2 建立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QS)
    7.3 加强水产品原料控制和管理
        7.3.1 水产品原料造成的危害
        7.3.2 加强水产品原料控制
        7.3.3 加强水产品原料管理
    7.4 加强水产品加工环境管理
        7.4.1 水产品加工环境不当引起的危害
        7.4.2 加强水产品加工环境管理
    7.5 加强水产品加工人员管理
        7.5.1 水产品加工人员造成的危害
        7.5.2 加强水产品加工人员管理
    7.6 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
        7.6.1 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造成的危害
        7.6.2 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
    7.7 小结
8 市场阶段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8.1 建立水产品可追溯体系
        8.1.1 食品安全追溯技术
        8.1.2 建立水产品可追溯体系
    8.2 建立水产品流通安全管理体系
        8.2.1 流通环节水产品安全监管的基本制度
        8.2.2 建立水产品流通安全管理体系具体措施
    8.3 建立严格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8.3.1 水产品检验检测内容
        8.3.2 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8.4 建立水产品召回制度
    8.5 小结
9 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9.1 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9.1.1 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9.1.2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9.1.3 无公害产品认证
        9.1.4 绿色食品认证
        9.1.5 有机食品认证
        9.1.6 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具体措施
    9.2 建立健全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9.3 推进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
    9.4 推进水产品品牌建设
        9.4.1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特性
        9.4.2 推进水产品品牌建设
    9.5 建立水产品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预警体系
        9.5.1 水产品风险评价机制
        9.5.2 水产品风险管理机制
        9.5.3 水产品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9.5.4 水产品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
    9.6 提升海洋渔业产业化水平
        9.6.1 海洋渔业产业化内部发展机制
        9.6.2 海洋渔业产业化外部辅助机制
    9.7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机制
        9.7.1 政府及政府授权第三方机构
        9.7.2 企业
        9.7.3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
        9.7.4 海水养殖户和个体摊贩
    9.8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9.8.1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9.8.2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当着重强调企业社会责任
    9.9 建立水产品安全信息平台
        9.9.1 水产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
        9.9.2 水产品安全信息发布内容
        9.9.3 建立水产品安全信息管理监督机制
    9.10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9.11 建立海水养殖产品科技创新机制
        9.11.1 渔业科研机构建设
        9.11.2 渔业硬件设施建设
        9.11.3 渔业科技推广
        9.11.4 渔业科技成果转化
    9.12 小结
10 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重点环节
    10.1 重点环节之一——推行 HACCP 体系
        10.1.1 HACCP 原理简介
        10.1.2 HACCP 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
        10.1.3 HACCP 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10.1.4 小结
    10.2 重点环节之二——推进标准化建设
        10.2.1 产品标准制定和修改的基本原则
        10.2.2 推进海水养殖标准化建设
        10.2.3 推进水产品加工标准化建设
        10.2.4 推进水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
    10.3 小结
11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11.1 研究结论
    11.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语表
致谢
个人简历

(2)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现状
        1.3.2 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研究现状
        1.3.3 应急管理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风险预警理论
        2.2.2 应急处置理论
3 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
    3.1 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特点
    3.2 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
        3.2.1 化学性危害影响因素
        3.2.2 生物性危害影响因素
        3.2.3 物理性危害影响因素
4 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
    4.1 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
    4.2 产品化学性危害的风险评估
        4.2.1 危害识别
        4.2.2 危害描述
        4.2.3 暴露性评估
        4.2.4 风险评价
    4.3 产品生物性危害的风险评估
        4.3.1 危害识别
        4.3.2 危害描述
        4.3.3 暴露性评估
        4.3.4 风险评价
    4.4 产品物理性危害的风险评估
        4.4.1 危害识别
        4.4.2 危害描述
        4.4.3 暴露性评估
        4.4.4 风险评价
    4.5 产品的综合风险评估
        4.5.1 单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4.5.2 批量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5 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预警
    5.1 风险预警的原则
    5.2 风险预警的流程
    5.3 预警模型的建立
        5.3.1 预警方法概述
        5.3.2 预警方法选择
        5.3.3 预警模型构建
6 风险预警的实证分析
    6.1 风险预警的样本选择
    6.2 产品检测与危害性评估
    6.3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
7 风险预警的应急处置
    7.1 应急机制的建立
    7.2 应急处置预案的制定
        7.2.1 应急预案的重要作用
        7.2.2 应急预案的分类
        7.2.3 应急预案的制定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

(3)酚类污染物在松花江中的迁移扩散模型及活性炭应急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现状及国内外应对措施
        1.2.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现状
        1.2.2 国内外应对措施
        1.2.3 酚类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处理方法
    1.3 河流水质模型发展概述
        1.3.1 国外河流水质模型研究进展
        1.3.2 国内河流水质模型研究进展
    1.4 水环境预警评价系统
        1.4.1 水环境预警评价系统的研究现状
        1.4.2 水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1.4.3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等级的划分
    1.5 活性炭吸附法对含酚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
        1.5.1 活性炭的表面特性及吸附行为
        1.5.2 活性炭对含酚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
        1.5.3 活性炭对酚类污染物吸附性能的实验试剂与方法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2章 酚类污染物在松花江中迁移扩散模型
    2.1 酚类污染物在河流中的运动特征
        2.1.1 酚类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推流迁移运动
        2.1.2 酚类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扩散运动
        2.1.3 酚类污染物在河流中的衰减和转化
    2.2 酚类污染物在河流中的迁移扩散模型及特征
        2.2.1 酚类污染物在河流中的一维迁移扩散模型
        2.2.2 酚类污染物在河流中的二维迁移扩散模型
        2.2.3 污染物在河流中的带长及带宽
    2.3 模型参数选择及模型的建立
        2.3.1 模型参数选择方法
        2.3.2 松花江哈尔滨段迁移扩散模型的基本参数
        2.3.3 模型的建立与推导
        2.3.4 酚类污染物在松花江迁移扩散的小试装置及参数估计
        2.3.5 酚类污染物在松花江哈尔滨段的迁移扩散模型
    2.4 迁移扩散模型在松花江突发性酚污染事故中的应用研究
        2.4.1 松花江发生突发性酚污染事故时酚类污染物的带长及带宽
        2.4.2 松花江发生突发性酚污染事故时酚类污染物对近区水体影响
        2.4.3 松花江发生突发性酚污染事故时酚类污染物对远区水体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松花江突发性酚污染事故的预警评价系统
    3.1 松花江发生突发性酚污染事故时预警评价系统的建立
    3.2 评价指标及指标权重的选择
    3.3 评价指标不同危害程度所对应的事故情况及无量纲化结果
        3.3.1 伤亡人数或中毒人数评价指标
        3.3.2 社会经济影响及转移人数评价指标
        3.3.3 对河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3.4 松花江突发性酚污染事故的预警等级标准
    3.5 松花江突发性酚污染事故的预警评价系统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应急活性炭对酚类污染物吸附性能研究
    4.1 活性炭材质对活性炭吸附酚性能的影响
    4.2 溶液pH对活性炭吸附酚性能的影响
    4.3 活性炭与河流间相对速度对活性炭吸附酚性能的影响
    4.4 活性炭厚度对活性炭吸附酚性能的影响
    4.5 酚分子结构对活性炭吸附酚性能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松花江发生突发性酚污染事故时活性炭应急措施的建立
    5.1 松花江发生突发性酚污染事故时应急技术体系概述
    5.2 河道快速分流技术
        5.2.1 导流渠的形式及设计
        5.2.2 拦截坝的形式及设计
        5.2.3 导流堤的形式及设计
        5.2.4 河道快速分流施工模块
    5.3 静水区中活性炭的堆积吸附
    5.4 河流中活性炭拦截网的设置
        5.4.1 活性炭拦截吸附网的形式
        5.4.2 活性炭拦截吸附网的平面设计
        5.4.3 活性炭拦截吸附网的网间距离设计
        5.4.4 活性炭袋用量及拦截吸附网数目的设计
        5.4.5 浮子沉子设计
    5.5 活性炭拦截吸附网安全性评价
        5.5.1 模型网格尺寸确定
        5.5.2 活性炭有限元模型参数确定
        5.5.3 模拟结果分析
    5.6 活性炭拦截吸附网对突发性酚污染事故处理效果的验证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4)基于风险分析原则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难点
第二章 风险分析原理与食品安全监管
    2.1 风险分析理论
        2.1.1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2.1.2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
        2.1.3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
    2.2 食品安全监管与社会和谐
        2.2.1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
        2.2.2 食品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2.2.3 食品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
    2.3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成就
        2.3.1 我国食品安全概况
        2.3.2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成就
第三章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3.1 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3.1.1 食源性疾病仍然频发
        3.1.2 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源头污染还未得到有效控制
        3.1.3 非法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3.1.4 生物毒素与环境污染物污染
        3.1.5 食品企业违法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现象屡禁不止
        3.1.6 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资源带来的食品安全新问题
    3.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3.2.1 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3.2.2 食品安全监管手段科学性不足
        3.2.3 食品安全诚信体系不健全
        3.2.4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协作机制不畅
        3.2.5 食品安全监管公众参与意识不高
        3.2.6 检测机构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作用有限
    3.3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弊病原因分析
        3.3.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纷繁复杂、政出多门,实操性不强
        3.3.2 监管机制落后,未建立起科学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3.3.3 未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监控及共享平台
        3.3.4 食品安全监管条块分割、职责不清
        3.3.5 食品安全教育、宣传体系建设滞后
        3.3.6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不能满足实际监管工作的需要
第四章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研究
    4.1 食品安全机构的组织形式
        4.1.1 组织结构
        4.1.2 联动机制
    4.2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工作机制研究
        4.2.1 风险信息收集分析工作方法研究
        4.2.2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机制研究
    4.3 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和应急反应体系研究
        4.3.1 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
        4.3.2 食品安全应急反应体系研究
    4.4 技术支持部门的建设研究
        4.4.1 检测机构
        4.4.2 食品安全监测点
        4.4.3 数据传输
    4.5 专家委员会的运作研究
        4.5.1 要求与职责
        4.5.2 人员结构要求
        4.5.3 运作方式
结论
    一、基本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河北省职业危害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我国职业危害现状
        1.1.1 职业危害的概念
        1.1.2 职业危害现状描述
    1.2 河北省职业危害现状
        1.2.1 现状描述
        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3 职业危害监管工作的目标
    1.3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2 调查统计分析及安全对策的理论方法
    2.1 职业危害调查设计方案的要求
        2.1.1 职业危害调查研究的特点
        2.1.2 调查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内容
    2.2 职业危害统计任务及步骤
        2.2.1 职业危害统计的基本任务
        2.2.2 职业危害统计的步骤
    2.3 职业危害常用统计指标
    2.4 职业危害的防治要求
        2.4.1 防治的理论措施
        2.4.2 安全技术措施
3 河北省职业危害调查对象及可靠性分析
    3.1 调查对象状况
    3.2 企业数据可靠性分析
4 职业危害调查结果分析和讨论
    4.1 各行业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4.1.1 采矿业
        4.1.2 制造业
        4.1.3 其他各行业职业危害的分析
    4.2 各设区市调查情况及分析
        4.2.1 调查结果
        4.2.2 结果分析
    4.3 各类职业有害因素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4.3.1 调查结果
        4.3.2 结果分析
    4.4 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4.4.1 调查结果
        4.4.2 结果分析
    4.5 农民工与女工的职业危害分析
        4.5.1 农民工职业危害调查分析
        4.5.2 女工职业危害调查分析
5 职业危害的对策措施
    5.1 工程技术措施
        5.1.1 “三同时”的技术措施及其实施
        5.1.2 本质安全化措施及实施
        5.1.3 标准化措施及实施
    5.2 监督管理措施
        5.2.1 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5.2.2 职业健康监护措施
        5.2.3 职业病报告制度
    5.3 教育培训措施
        5.3.1 职业卫生的健康教育
        5.3.2 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措施
    5.4 综合措施
6 结论
7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国内外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方法
    2.2 资料来源
3 美国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研究
    3.1 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及其形成
        3.1.1 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3.1.2 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的形成
    3.2 兽药休药期及形成
        3.2.1 兽药休药期
        3.2.2 兽药休药期的形成
    3.3 残留检测技术现状及其相关规定
    3.4 残留检测机构及其管理
        3.4.1 残留检测机构
        3.4.2 管理
    3.5 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3.5.1 法律法规
        3.5.2 管理机构
        3.5.3 相关政策
        3.5.4 安全标准
4 欧盟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研究
    4.1 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及其形成
        4.1.1 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4.1.2 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的形成
    4.2 兽药休药期及其形成
        4.2.1 兽药休药期
        4.2.2 兽药休药期的形成
    4.3 残留检测技术现状及有关规定
        4.3.1 残留检测技术现状
        4.3.2 有关规定
    4.4 残留检测机构及其管理
        4.4.1 欧盟残留检测机构
        4.4.2 管理
    4.5 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4.5.1 法律法规
        4.5.2 管理机构
        4.5.3 相关政策
        4.5.4 安全标准
5 加拿大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研究
    5.1 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及其形成
        5.1.1 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5.1.2 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的形成
    5.2 残留检测技术现状及其有关规定
        5.2.1 残留检测技术现状
        5.2.2 有关规定
    5.3 残留检测机构及其管理
        5.3.1 残留检测机构
        5.3.2 管理
    5.4 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5.4.1 法律法规
        5.4.2 管理机构
        5.4.3 相关政策
        5.4.5 安全标准
6 我国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研究
    6.1 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及其形成
        6.1.1 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6.1.2 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的形成
    6.2 兽药休药期及其形成
        6.2.1 兽药休药期
        6.2.2 兽药休药期的形成
    6.3 残留检测技术现状及相关规定
        6.3.1 残留检测技术现状
        6.3.2 相关规定
    6.4 残留检测机构及其管理
        6.4.1 残留检测机构
        6.4.2 管理
    6.5 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6.5.1 法律法规
        6.5.2 管理机构
        6.5.3 相关政策
        6.5.4 安全标准
7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
    7.1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简介
        7.1.1 肯定列表制度的背景
        7.1.2 肯定列表制度的法律依据
        7.1.3 肯定列表制度的措施内容
8 国际组织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作用
    8.1 世界卫生组织(WHO)
        8.1.1 简介
        8.1.2 WHO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
        8.1.3 WHO全球食品安全战略
    8.2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
        8.2.1 简介
        8.2.2 组织机构
        8.2.3 粮农组织的工作重点
        8.2.4 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安全相关管理
    8.3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8.3.1 CAC的历史、机构与职责
        8.3.2 CAC章程
        8.3.3 有关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标准和准则
    8.4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8.4.1 OIE简介
        8.4.2 主要目标
        8.4.3 动物源食品安全相关工作
    8.5 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
        8.5.1 简介
        8.5.2 JECFA安全性评价概况
        8.5.3 兽药残留风险评估
9 讨论
    9.1 国内外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比较分析
        9.1.1 关于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及其形成
        9.1.2 关于兽药休药期及其形成
        9.1.3 关于残留检测技术现状及其规定
        9.1.4 关于残留检测机构及其管理
        9.1.5 关于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9.2 关于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及其限量标准
        9.2.1 对检测结果判断方法问题
        9.2.2 平均值问题
        9.2.3 残留限量标准
    9.3 关于国际组织的作用
    9.4 完善我国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
        9.4.1 加强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建设
        9.4.2 加强休药期标准建设
        9.4.3 制订及完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
        9.4.5 加强国家级部级省级兽药残留检测机构的管理
        9.4.6 完善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9.4.7 建立避免兽药残留的数据库提高兽药残留监控效率
        9.4.8 兽药残留的舆论监督与宣传教育
10 结语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美国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附录2 美国兽药休药期
附录3 欧盟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附录4 英国兽药休药期
附录5 加拿大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附录6 我国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附录7 我国兽药休药期
附录8 个人简介
附录9 答辩主要问题的回答与论文修改

(7)湖南省湘、资、沅、澧四水系城市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2.1 丰水期、枯水期的选定与调查时间
        1.2.2 采样点选择
        1.2.3 水样的采集、保存和运输
        1.2.4 水质检测方法、监测指标与评价标准
        1.2.5 统计分析
    1.3 质量控制
        1.3.1 现场采样质量控制
        1.3.2 保证收集样品的稳定性
        1.3.3 实验室质量控制
        1.3.4 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第二章 结果
    2.1 四水基本情况
    2.2 四水流域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水卫生质量
        2.2.1 水源水水质分类
        2.2.2 影响水源水质卫生质量的主要指标
        2.2.3 不同水系水源水的主要卫生学特点
        2.2.4 水的流量对水源水水质的影响
    2.3 四水水系系出厂水水质卫生质量分析
        2.3.1 四水水系出厂水卫生质量基本情况
        2.3.2 影响出厂水水质卫生质量的主要指标
        2.3.3 四水水系出厂水水质卫生学特点
        2.3.4 不同水期出厂水水质卫生质量变化
    2.4 水源水质对出厂水卫生质量的影响
        2.4.1 出厂水与水源水超标项目浓度比较
        2.4.2 出厂水与水源水合格项目浓度比较
第三章 讨论
    3.1 四水水系水源水水质分类的比较
    3.2 四水水系出厂水水质卫生质量分析
    3.3 水源水水质对出厂水水质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8)化学工业园区土地使用安全规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论文研究的必要性
    1.3 国内外化学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1.3.1 国外化学工业园区的发展状况
        1.3.2 国内化学工业园区的发展状况
        1.3.3 目前化学工业园区建设与危险性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国内外土地使用安全规划立法和技术发展现状
        1.4.1 欧盟土地使用安全规划法规简介
        1.4.2 国内关于土地使用安全规划立法简介
        1.4.3 国内外土地使用安全规划技术发展现状
    1.5 论文研究的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2 规划不当或安全距离不足导致的重大化工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2.1 土地使用安全规划不当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2 典型重大化工事故中涉及的主要危险物质与危险物质类别
    2.3 全国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搬迁情况统计分析
        2.3.1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搬迁情况汇总分析
        2.3.2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搬迁原因统计分析
        2.3.3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搬迁时面临主要困难的统计分析
    2.4 影响化学工业园区重大工业事故后果的因素及其对策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安全距离的化学工业园区土地使用安全规划方法研究
    3.1 安全距离法简介
    3.2 关于“外部距离”规定的分析
        3.2.1 危险因素的来源
        3.2.2 危险因素的确定
        3.2.3 外部距离确定的理论依据
    3.3 关于“防火间距”规定的分析
        3.3.1 防火间距确定的理论依据
        3.3.2 防火间距确定的主要因素
        3.3.3 解决防火间距不足的预防措施
    3.4 关于“卫生防护距离”规定的分析
        3.4.1 卫生防护距离确定的理论依据
        3.4.2 卫生防护距离确定的步骤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定量风险评价的化学工业园区土地使用安全规划方法研究
    4.1 土地使用安全规划定量评价方法简介
    4.2 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的基本概念
    4.3 基于定量风险评价的土地使用安全规划的程序
    4.4 化学工业园区重大事故类型
    4.5 算例与分析
        4.5.1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事故情景分析
        4.5.2 氯气泄漏速率的计算
        4.5.3 氯气泄漏后果的毒性计算
        4.5.4 事故频率的计算
        4.5.5 个人风险的计算
        4.5.6 社会风险的计算
    4.6 基于定量风险评价的化学工业园区土地使用安全规划实例分析
        4.6.1 宁波化学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4.6.2 宁波化学工业园区土地使用安全规划定量风险评价结果
    4.7 本章小结
5 化学工业园区土地使用安全规划编制程序研究
    5.1 编制依据
    5.2 目标的确定
        5.2.1 目标确定的原则
        5.2.2 目标的基本要求
    5.3 化学工业园区土地使用安全规划编制程序
        5.3.1 现状调查
        5.3.2 重大危险源辨识
        5.3.3 重大危险源选址
        5.3.4 重大事故定量风险评价
        5.3.5 化学工业园区消防安全布局
        5.3.6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5.3.7 监督管理
        5.3.8 防恐怖袭击风险控制措施
        5.3.9 综合整治措施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创新点
    6.2 结论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主要科研简历和硕士研究生就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详细摘要

(9)食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行为研究 ——基于浙江省蔬菜种植农户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问题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创新和难点
2 文献综述
    2.1 生产者行为理论综述
    2.2 农户行为的相关理论
        2.2.1 农户行为的理论研究
        2.2.2 影响农户行为的因素分析
    2.3 食品质量安全中的生产者行为研究
    2.4 小结
3 我国食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行为现状分析
    3.1 几个主要概念的界定
        3.1.1 食品质量安全
        3.1.2 质量安全行为
    3.2 我国食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行为的现状
        3.2.1 食品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现状
        3.2.2 农户质量安全行为现状
    3.3 面向生产者的食品安全管理
4 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
    4.1 论框架
        4.1.1 生产者质量安全行为的整体分析框架
        4.1.2 农户质量安全行为的理论模型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方法
    4.4 研究变量的测量
5 样本选取及问卷的基础性分析
    5.1 样本数据的选取说明
    5.2 问卷统计描述分析
        5.2.1 样本特征描述
        5.2.2 农户质量安全行为情况
        5.2.3 产业化组织参与情况
        5.2.4 接受培训和学习的情况
        5.2.5 获得蔬菜认证的情况
    5.3 研究变量的效度检验和因子分析
        5.3.1 变量的效度检验
        5.3.2 因子分析及结果
    5.4 小结
6 计量经济分析结果与讨论
    6.1 质量安全行为计量模型的建立和方法选择
    6.2 回归分析
        6.2.1 中间变量—结果变量的关系验证
        6.2.2 先行变量—中间变量的关系检验
    6.3 农户特征对质量安全行为的影响力探讨
    6.4 小结
7 结论和启示
    7.1 结论
    7.2 启示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蔬菜种植农户质量安全行为调查问卷
致谢

四、一起五氯酚钠中毒事故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海水养殖产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D]. 董啸天.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2)
  • [2]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研究[D]. 刘战豫.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1(12)
  • [3]酚类污染物在松花江中的迁移扩散模型及活性炭应急措施[D]. 韩伟慧.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5)
  • [4]基于风险分析原则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D]. 姚建明.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4)
  • [5]河北省职业危害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 李发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08)
  • [6]国内外兽药残留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管理研究[D]. 秦占国. 华中农业大学, 2009(S1)
  • [7]湖南省湘、资、沅、澧四水系城市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调查研究[D]. 李四海. 中南大学, 2009(04)
  • [8]化学工业园区土地使用安全规划方法研究[D]. 王喜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7(07)
  • [9]食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行为研究 ——基于浙江省蔬菜种植农户的实证分析[D]. 朱丽娟. 浙江大学, 2004(02)
  • [10]一起五氯酚钠中毒事故报告[J]. 吴英友. 中国热带医学, 2002(S1)

标签:;  ;  ;  ;  ;  

五氯酚钠中毒事故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