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研发获得专利,推广应用效益明显。

新产品研发获得专利,推广应用效益明显。

一、研制新品获专利推广应用效益显(论文文献综述)

刘朝艳,宁军,朱永茂,殷荣忠,杨小云,潘晓天,刘勇,邹林,刘小峯,陈红,董金伟,李丽娟,李颖华,张骥红[1](2014)在《2012~2013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收集了2012年7月2013年6月世界塑料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20122013年世界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世界塑料产量、消费量及全球各类树脂的需求量及产能情况。按通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工程塑料(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聚苯醚),特种工程塑料(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通用热固性树脂(酚醛、聚氨酯、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不同品种的顺序,对树脂的产量、消费量、供需状况及合成工艺、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廖正品[2](2013)在《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现状及发展热点分析》文中提出从6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现状;分析了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热点;为行业相关单位及个人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张慧慧[3](2013)在《地方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及作用机制研究 ——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文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地方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社会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持上做出了重大贡献。新农村建设对地方院校尤其是地方农业院校有着广泛地需求。在新形势下,地方农业院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使命,将自身的改革发展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洪流中,创造与新农村共赢的发展局面。本文以论述地方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入手点,分析了江西省新农村建设对江西地方农业院校的需求以及江西省高校服务江西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运用SWOT方法分析江西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实证分析江西农业大学在服务新农村过程中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多方位研究江西农业大学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和机制,最后分别从政府、高校和农村三个角度给出优化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本文试图通过以上研究,为充分发挥江西省地方农业院校服务作用,切实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和对策建议,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高锁平[4](2006)在《农业利用创业投资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创业投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业活动催生的产物,是一种专门支持创业活动的投融资方式。作为市场经济的高级发展形式,它在推动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培育中小企业健康、快速成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合理调整、推动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到2005年中期,在我国利用创业投资的企业中,出现了农业类公司104家,其业务范围涵盖了大农业的诸多方面。农业已经进入创业投资市场,源远流长的中国农业出现了与现代创业投资相适应的生产经营方式。农业与创业投资的结合引出了探索农业与创业投资的关系,以及怎样利用创业投资发展农业等一系列意义重大的课题。 本文以研究中国农业与创业投资的关系为主题,就中国农业与创业投资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首先,通过对创业投资在国内外发展现状的简单描述,勾勒出创业投资的发展概貌,指出其已经与中国农业产生关联的事实,引出本文的研究主题、研究范围和相关的基本问题;然后介绍本文主题的缘起和研究的意义;梳理和评价前人研究成果中与本文主题相关的理论,并指出前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几个有关概念、范畴;最后简略提示本文的结构安排。其次,对创业投资的内涵、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创业投资的运作机制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归纳出初创业投资的基本性质、作用领域。指出,创业投资不仅支持高新技术产业,而且支持一切具备高成长潜力的产业和企业。第三,通过对农业利用创业投资的有关理论和思想的简要回顾,从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组织形式、创业投资功能等方面指出农业与创业投资结合的理论基础;通过评述中外创业投资的产生、发展及对创业投资发展趋势的展望,结合我国市场化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论证农业与创业投资结合的实践基础。第四,对不同形态的创投资本的性质、特点和功能进行了分析总结,分别从政府创投资本、民间创投资本和外资创投资本三个方面,探讨了农业利用创业投资的模式,并针对每一种模式提供了相应的可供借鉴的案例:从农业进行组织制度创新,构造适宜的微观经济主体的角度,提出了农业利用创业投资的途径。第五,对农业利用创业投资进行了实证研究。介绍了农业利用创业投资的概况,分析了引入创业投资的农业企业的特点和投资农业的创业投资机构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农业企业利用创业投资的经验和贡献以及现阶段农业利用创业投资存在的问题。 最后,就当前我国创业投资事业蓬勃兴起的背景下,如何吸引更多的创投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如何利用创业投资促进农业发展,本文提出了以下思路:首先,要进一步提升农业利用创业投资的能力,一方面要通过农业企业完善自我发展机制,系统地提升自身素质,从而提高利用创业投资的竞争实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为农业企业利用创业投资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其次,在规划设计我国农业发展模式时,我们必须重视创业投资的作用。通过引入创业投资制度,完善农业投融资体制:通过发挥创业投资的功能,构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拓宽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

蒋艳新[5](2005)在《国防科研所科研人员绩效考评和薪酬体系研究》文中认为国防科研所科研人员的绩效考评和薪酬体系研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原因在于国防科研活动具有非确定性,风险性、长期性及团队合作性等特点,科研人员的工作业绩难以量化,再加上计划经济时期长期形成人事管理制度的影响,国防科研所缺乏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合理的科研人员绩效考评和薪酬体系,并造成了近年来国防科研所人才流失率较高。因此,建立高信度与高效度的科研人员绩效考评与薪酬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科研人员的满意度,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组织的人力成本,是国防科研所人力资源管理所关注的问题。实践表明,只有从国防科研所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上述难点着手,采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和薪酬体系,才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G 所的科研人员绩效考评和薪酬体系实务为背景,综合运用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和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各种绩效考评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提出了绩效考评制度的建立应当遵循实践性原则、量化原则、结果与过程并重原则、公平原则。论述了薪酬体系的构成和功能,提出了薪酬分配应当遵循公平性、激励性、经济性、竞争性及合法性的原则。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 1)通过对国防科研所绩效考评和薪酬体系现状的客观分析,指出了原有体系中的问题,同时提出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评方法应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观点,并选择了与绩效考评体系相配合的薪酬结构——岗效薪级工资制。2)针对国防科研活动的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科研人员的绩效考评指标权重,制订了合理的绩效考评方法。3)针对科研人员在项目活动中大多立足于项目建立团队的实际情况,利用项目薪酬总额估算模型对项目薪酬总额进行估算,为薪酬的合理分配提供了参考依据。

杨霞[6](2005)在《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往往表现为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产业集群现象。产业集群作为当代经济世界的一个重要现象,不仅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而且引起各国政府决策部门和产业规划部门的极大兴趣。 浙江省是我国较早兴起并蓬勃发展产业集群的少数省份之一,全省各地形成了众多规模庞大、集群效应显着、全国知名的产业集群。纺织产业集群在浙江产业集群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以轻纺为特色的绍兴纺织产业集群更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典型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不仅涵盖了从聚酯、化纤、织造、染整、服装到染料、纺机等较为完整的纺织产业链,而且发展成为一个复杂有序、多层次的区域产业网络系统。 本论文就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为研究对象,展开深入细致的个案研究。本文首先给出产业集群网络的定义,并概述产业集群网络的相关研究。其次,从内在动因和外部条件两方面着手,具体分析它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随后,概括了该集群网络的特征,分析其构成主体及要素,并从不同角度剖析其网络结构,全面解析集群网络内的互联关系。接着,判别了产业集群网络所处的生命期,论述了它不同生命期的历程,并具体阐述它的网络化过程。然后,在分析其竞争优势的基础上,从经济、科技、社会等多方面考察了它在区域发展中的绩效。最后,依据前文的研究论述,找出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存在问题,并给出进一步完善的对策。

朱玉春[7](2004)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知识产权管理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已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及有关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和公约,有义务执行WTO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规定,农业领域也同样如此。然而,农业知识产权对我国广大科研和管理工作者而言还属于新兴事务,其相关理论和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较为系统的农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本文试图运用管理学、政策学等相关学科对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机制、对策及策略等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以期为政府、涉农企业和科研单位加强农业知识产权管理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方法。全文由八章主体内容构成。第一部分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背景分析。该部分是论文的起点,主要阐述了加入WTO后我国农业技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我国农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必然性和紧迫性。第二部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基础。本部分是全文的基础,它主要从WTO与TRIPS协议出发,充分论述了农业知识产权的内涵,提出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领域并设计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三部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机制。该部分起是全文的重点内容。首先从法律体系和行政体系两个方面阐述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体系,然后从政府角度和企、事业单位(主要是农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角度分析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运行机制。第四部分加入WTO后我国农业技术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本部分认为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在于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农业生物技术专利保护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并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这三大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和一些实际做法。第五部分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原产地域农产品保护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的状况并分析了目前这三个领域中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六部分农业科研单位和科技企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案例分析。该部分为论文的实证分析部分。主要以吉林农科院、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山东莱芜市的“三麻一辣”产业和中国农科院为例分析了具有代表性地区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企业保护品种权、农业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经验。第七部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研究。该部分站在农业科技企业角度和政府角度详细分析了二者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应实行的策略。第八部分加快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的对策与措施。该部分从加快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的角度,整体、系统、全面的分析了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应采取的相应对策及措施。

林月俊[8](2004)在《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首先依据知识产权理论和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活动的特点,介绍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建立的国内外背景。在分析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得出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五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效,如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实施带动了一批育种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发展等。通过剖析四个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荷兰、德国开展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情况,总结出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如较低的官费和阶差收费方式鼓励申请等,提出当前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趋势,如DUS测试向国际合作化方向发展等。通过对吉林省农科院、山东登海种业和四川省的案例分析,总结出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成功经验。在与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中,指出当前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如跨国公司正在利用申请新品种权的方式抢占国际、国内市场等。最后得出本论文的结论,并在寻找差距、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对策建议。

二、研制新品获专利推广应用效益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研制新品获专利推广应用效益显(论文提纲范文)

(1)2012~2013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概述
2通用热塑性树脂
    2. 1聚乙烯( PE)
    2. 2聚丙烯( PP)
    2. 3聚氯乙烯( PVC)
    2. 4聚苯乙烯( PS) 及苯乙烯系共聚物
3工程塑料
    3. 1尼龙( PA)
    3. 2聚碳酸酯( PC)
    3. 3聚甲醛( POM)
    3. 4热塑性聚酯
    3. 5聚苯醚( PPE)
4特种工程塑料
    4. 1聚醚醚酮
    4. 2液晶聚合物( LCP)
    4. 3聚苯砜
5热固性树脂
    5. 1酚醛树脂
    5. 2不饱和聚酯
        5. 2. 1市场动态
        5. 2. 2主要原料市场概况
        5. 2. 2. 1苯乙烯[160]
        5. 2. 2. 2丙二醇[161]
        5. 2. 2. 3苯酐[162]
        5. 2. 2. 4顺酐[163]
        5. 2. 3玻璃钢复合材料
        5. 2. 4不饱和聚酯树脂阻燃性能
        5. 2. 5不饱和聚酯树脂添加剂
        5. 2. 6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电性能
        5. 2. 7不饱和聚酯树脂生物复合材料
        5. 2. 8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应用
    5. 3环氧树脂( EP)
        5. 3. 1亚洲、美国环氧树脂工业
        5. 3. 1. 1亚洲环氧树脂[176-179]
        5. 3. 1. 2美国
        5. 3. 2产能变化和企业经营动态
        5. 3. 2. 1产能变化[180-187]
        5. 3. 2. 2企业经营动态[188-193]
        5. 3. 3新产品[194-199]
        5. 3. 3. 1环氧树脂和固化剂
        5. 3. 3. 2助剂
        5. 3. 4应用领域发展
        5.3.4.1胶黏剂[200-211]
        5. 3. 4. 2涂料[212-223]
        5. 3. 5结语
    5. 4聚氨酯( PU)
        5. 4. 1原料
        5. 4. 2泡沫
        5. 4. 3涂料
        5. 4. 4胶黏剂
        5. 4. 5弹性体
        5. 4. 6助剂

(2)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现状及发展热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塑料在汽车领域应用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1.1 汽车用塑料可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可持续发展
1.2 汽车用塑料可提升塑料制品业技术水平
1.3 5大通用工程塑料产品性能应用前景
(1) 尼龙 (PA)
(2) 聚碳酸酯 (PC)
(3) 聚酯 (PBT、PET)
(4) 聚甲醛 (POM)
(5) 聚苯醚 (PPO)
(6) 特种工程塑料
2 医用塑料制品是前程似锦的新兴产业
2.1 国际上医用塑料制品两位数年均增长率
2.2 医用塑料制品的发展潜力巨大
2.3 医用塑料是医疗器械制造业的第二大用材
2.4 医用塑料从普通基础树脂到工程塑料发展, 满足市场日益增长需求
3 聚氨酯硬泡是性能优良保温材料大有作为
3.1 聚氨酯硬泡性能优良发展势头强劲
3.2 借鉴国外应用经验, 拓宽节能推广思路
3.3 实施建筑节能国策, 引领用好环保材料
4 塑料树脂技术重大突破实现产业化, 助推塑料管道平稳发展
4.1 耐热聚乙烯 (PE-RT) 管材
4.2 氯化聚氯乙烯 (CPVC) 管材
4.3 新型塑管替代钢管进程加快
4.4 塑料管道产业进入上规模上档次新时期
4.5 透过简介生产企业, 引领企业做大做强
5 正确认识PS发泡餐盒,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完善回收体系, 推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5.1 PS发泡餐盒的广泛应用与有序发展
5.2 PS发泡餐盒标准先行, 是使用安全的绿色产品
5.3 PS发泡餐盒解禁令后应加大质量控制监管力度
6 废塑料再生利用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6.1 塑料制品业容量大, 抓好废塑料回收势在必行
6.2 废塑料产业需要构建产业新秩序
6.3 树立龙头典型企业, 引导行业做大做强
(1) 绿色经济, 节能环保的先行者
(2) 资本运作, 夯实发展之本
(3) 科技创新, 不断飞跃突破
7 结束语

(3)地方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及作用机制研究 ——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高校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研究
        1.3.2 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1.3.3 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方法与路径研究
        1.3.4 研究现状的评述
    1.4 研究方法
2 地方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1 地方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1.1 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号召
        2.1.2 满足地方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要求
    2.2 地方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2.2.1 地方农业院校为新农村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2.2.2 地方农业院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丰富的科技支持
3 江西新农村建设对江西地方农业院校的需求
    3.1 农民问题对地方农业院校的需要
        3.1.1 农民文化素质水平偏低
        3.1.2 富余劳动力数量大
        3.1.3 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3.2 农业问题对地方农业院校的需要
        3.2.1 农业生产不断发展
        3.2.2 农业科技持续进步
    3.3 农村问题对地方农业院校的需求
        3.3.1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3.3.2 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3.3.3 “空心村”问题涌现
        3.3.4 城乡差距扩大
4 江西地方农业院校服务江西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 SWOT 分析
    4.1 江西地方农业院校服务江西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4.2 江西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 SWOT 分析
        4.2.1 优势分析
        4.2.1.1 师资雄厚
        4.2.1.2 培训基地众多
        4.2.1.3 科技研发与专业课程实力强
        4.2.2 劣势分析
        4.2.2.1 服务积极性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
        4.2.2.3 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
        4.2.3 机遇分析
        4.2.3.1 政府政策大力支持
        4.2.3.2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
        4.2.4 威胁分析
        4.2.4.1 经费不足
5 江西农业大学服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5.1 调查设计
        5.1.1 调查目的
        5.1.2 调查内容
        5.1.3 调查方法和对象的选择
    5.2 调查结果
        5.2.1 江西农大师生对新农村建设政策了解度高、服务热情高
        5.2.2 江西农大学生通向农村工作意愿低
        5.2.3 江西农大学生参与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少、范围小
6 江西农业大学服务新农村建设路径及机制研究
    6.1 江西农大服务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
    6.2 江西农业大学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机制研究
        6.2.1 政策引导机制
        6.2.2 科研建设机制
        6.2.3 物质激励机制
        6.2.4 平台创新机制
        6.2.5 项目管理机制
    6.3 江西农业大学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分析
        6.3.1 以人才为根本,不断提升专家团队层次
        6.3.2 以平台为依托,不断提高科教兴农水平
        6.3.3 以项目为载体,不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6.3.4 以“三农”为导向,不断加强科技推广与服务
        6.3.5 以科研为基础,不断提高决策参考能力
7 促进江西省地方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7.1 政府角度
        7.1.1 加大鼓励人才通向农村的政策力度
        7.1.2 扩大地方农业院校办学自主权限
        7.1.3 改革地方农业院校评估体系
        7.1.4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经费的投入机制
    7.2 地方农业院校角度
        7.2.1 改革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
        7.2.2 探索服务三农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7.2.3 建立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
    7.3 农村角度
        7.3.1 拓宽与地方性农业院校的良性互动交流路径
        7.3.2 提高新农村干部文化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农业利用创业投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主题
    1.2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 研究方法和有关说明
    1.5 论文结构及基本观点
第二章 创业投资的一般分析
    2.1 创业投资的含义及特征
    2.2 创业投资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3 创业投资的运作
    2.4 小结
第三章 农业利用创业投资的理论分析
    3.1 相关理论综述
    3.2 创业投资功能及其农业发展
第四章 农业利用创业投资的实践基础
    4.1 创业投资的发展沿革
    4.2 农业利用创业投资的有利条件
第五章 农业利用创业投资的途径
    5.1 农业与政府创投资本
    5.2 农业与民间创投资本
    5.3 农业与外资创投资本
    5.4 农业经营组织制度创新
第六章 农业利用创业投资的实证分析
    6.1 农业利用创业投资的概况
    6.2 引入创业投资的农业企业分析
    6.3 农业企业利用创业投资的经验与贡献
    6.4 农业利用创业投资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 利用创业投资推动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7.1 进一步提升农业利用创业投资的能力
    7.2 利用创业投资推动农业发展的思路
引用文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国防科研所科研人员绩效考评和薪酬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方式和内容框架
2 绩效考评和薪酬体系建立概述
    2.1 绩效考评的功能及方法
    2.2 薪酬的构成及功能
    2.3 绩效考评和薪酬体系建立的一般原则
3 G 所绩效考评及薪酬体系概况
    3.1 G 所概况
    3.2 G 所科研人员队伍现状
    3.3 G 所科研人员特点分析
    3.4 G 所科研人员绩效考评及薪酬体系现状分析
4 G 所科研人员绩效考评和薪酬体系设计方案
    4.1 G 所科研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的基本构架
    4.2 G 所科研人员绩效考评办法设计
    4.3 G 所科研人员薪酬体系设计
5 国防科研所科研人员绩效考评和薪酬体系设计的思路及框架
    5.1 国防科研所简介
    5.2 国防科研所科研人员绩效的设计思路及框架
    5.3 基于项目的科研人员薪酬体系的设计思路
    5.4 总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内容
    1.3 采用的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产业集群网络研究理论综述
    2.1 产业集群网络概念的界定
        2.1.1 产业集群的概念
        2.1.2 网络组织的内涵
        2.1.3 产业集群网络的界定
    2.2 产业集群网络理论追溯
        2.2.1 产业集群网络形成机理的相关理论
        2.2.2 产业集群网络特征研究的相关理论
        2.2.3 产业集群网络生命周期的相关理论
        2.2.4 产业集群网络竞争优势的理论概述
        2.2.5 产业集群网络对区域发展绩效的理论概述
第三章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机制
    3.1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因
        3.1.1 纺织产业本身特性易于分工和集聚
        3.1.2 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生产的内在要求
        3.1.3 低空间交易成本的吸聚力
        3.1.4 产业集聚外部经济性的驱动
        3.1.5 对集群网络创新效应的追逐
    3.2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形成和发展的外在条件
        3.2.1 传统特色产业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作用
        3.2.2 良好的产业基础条件
        3.2.3 专业市场的孵化和集聚功能
        3.2.4 灵活的体制和政策因素的推动
        3.2.5 民间企业家创业精神的支撑和示范效应
第四章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结构分析
    4.1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概况与特征
        4.1.1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概况
        4.1.2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特征
    4.2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构成主体及要素
        4.2.1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构成主体
        4.2.2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构成要素
    4.3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形态结构的分析
        4.3.1 区域整体网络结构
        4.3.2 产业链上行业布局网络结构
        4.3.3 微观企业网络结构
    4.4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互联关系的分析
        4.4.1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调查样本说明
        4.4.2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互联关系的内容
        4.4.3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互联关系的建立
        4.4.4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互联关系的强度
        4.4.5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互联关系的维持
第五章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生命周期演进及其网络化过程
    5.1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生命周期的演变
        5.1.1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生命周期的划分
        5.1.2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不同阶段中行业间相关性分析
        5.1.3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形成阶段
        5.1.4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发展阶段
    5.2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网络化过程
        5.2.1 市场的网络化
        5.2.2 交易方式的网络化
        5.2.3 公共服务体系的网络化
        5.2.4 企业创新过程的网络化
        5.2.5 物流运输的网络化
第六章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竞争优势及绩效分析
    6.1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的竞争优势分析
        6.1.1 综合成本优势
        6.1.2 市场优势
        6.1.3 规模经济优势
        6.1.4 区域创新优势
        6.1.5 区域品牌优势
    6.2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对区域发展的绩效分析
        6.2.1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对绍兴县经济发展的绩效
        6.2.2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对绍兴县科技发展的绩效
        6.2.3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对绍兴县社会发展的绩效
第七章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7.1 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存在的问题
        7.1.1 企业与上、下游之间的联系度及有效性不强,协作意识有待增强
        7.1.2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较低,造成低水平竞争
        7.1.3 集群网络中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
        7.1.4 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的互动性有待加强
        7.1.5 中介服务体系尚不完整,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的功能急需提升
        7.1.6 企业融资渠道较为狭窄
    7.2 进一步完善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的对策
        7.2.1 营造良好的产业集聚氛围,强化网络协作,促进良性竞争
        7.2.2 激励企业协作创新,推动行业有机整合、协调发展
        7.2.3 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打造区域品牌
        7.2.4 引导企业进一步密切与大学、科研机构的联系协作
        7.2.5 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健全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的服务功能
        7.2.6 引导纺织企业拓展多样的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知识产权管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部分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背景分析
    1.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技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技术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第二部分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基础
    1. WTO与TRIPS协议
    2. 农业知识产权的内涵
    3.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领域
    4. 农业知识产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部分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机制
    1.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体系
    2.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运行机制
第四部分 入世后我国农业技术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
    1.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的研究
    2. 农业生物技术专利保护制度的研究
    3.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的研究
第五部分 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1. 植物新品种保护
    2. 原产地域农产品保护
    3. 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知识产权保护
第六部分 农业科研单位和科技企业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案例分析
    1.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案例分析──吉林农科院的案例分析
    2. 企业保护品种权的案例分析──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
    3. 农业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案例分析──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案例
    4.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案例分析──山东莱芜市的“三麻一辣”产业发展案例
    5.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案例分析──中国农科院的案例
第七部分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研究
    1. 农业科技企业策略
    2. 政府的策略
第八部分 加快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的对策与措施
    1. 建立与我国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2. 抓紧制定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3. 建立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专项基金或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4. 加大打击和处理假冒与侵权行为力度,强化植物新品种保护执法体系建设
    5. 抓紧清理、修订、完善、配套农业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6. 积极实施专利战略
    7. 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建设
    8. 加强对原产地产品的保护力度
    9. 制定有利的措施,保护我国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
    10.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我国本土遗传资源的保护
    11. 强化农业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组织建设
    12. 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到农业科技管理体系
    13. 加强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各级行政机关的服务水平
    14. 建立植物新品种保护信息网络
    15. 强化对种子行业的管理
    16. 抓紧农业知识产权人才开发工作,鼓励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17. 通过外交努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18. 加快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农业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的品种保护和管理水平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8)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目标和文章结构
第二章 知识产权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2.1 知识产权的概念
    2.2 知识产权理论
    2.3 知识产权法的全球化趋势
第三章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建立的背景
    3.1 国际背景
    3.2 国内背景
    3.3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建立
第四章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情况
    4.1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管理模式
    4.2 我国与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相关及配套的法律规章制定情况
    4.3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取得的进展
第五章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案例分析
    5.1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5.2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5.3 四川省
第六章 国外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及比较
    6.1 国外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管理模式
    6.2 国外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
    6.3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经验与趋势
第七章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面临的挑战及问题
    7.1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面临的挑战
    7.2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八章 结论及加强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对策建议
    8.1 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研制新品获专利推广应用效益显(论文参考文献)

  • [1]2012~2013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J]. 刘朝艳,宁军,朱永茂,殷荣忠,杨小云,潘晓天,刘勇,邹林,刘小峯,陈红,董金伟,李丽娟,李颖华,张骥红. 塑料工业, 2014(03)
  • [2]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现状及发展热点分析[J]. 廖正品. 塑料工业, 2013(S1)
  • [3]地方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及作用机制研究 ——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D]. 张慧慧. 江西农业大学, 2013(01)
  • [4]农业利用创业投资问题研究[D]. 高锁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10)
  • [5]国防科研所科研人员绩效考评和薪酬体系研究[D]. 蒋艳新. 华中科技大学, 2005(05)
  • [6]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网络实证研究[D]. 杨霞. 浙江工业大学, 2005(06)
  • [7]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知识产权管理对策[D]. 朱玉春.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4(05)
  • [8]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初步研究[D]. 林月俊.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4(04)

标签:;  ;  ;  ;  ;  

新产品研发获得专利,推广应用效益明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