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瓣置换术17例临床分析

双瓣置换术17例临床分析

一、双瓣膜置换术17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蒋博一[1](2021)在《低射血分数成人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低射血分数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总结手术及围手术期治疗要点,为促进成人低射血分数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提供有效临床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已行瓣膜置换术的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50%)101例瓣膜疾病患者。根据射血分数将其分为组A(n=45)(LVEF≤40%)和组B(n=56)(40%<LVEF<50%)。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术前临床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及术后相关资料。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体重等基本信息、既往疾病史、心功能分级、实验室检查等术前相关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病史时间(12[8.5,24]月)明显长于B组(6[1.25,24]月)(P<0.05);疾病构成比方面,A组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瓣膜病变患者比例(n=25(55.56%))明显高于B组(n=18(32.14%))(P<0.05)。(2)术中方面,A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红细胞输注量(316.96±72.36min;157.22±36.97min;103.29±35.34min;3.79±1.55u)上明显高于B组(278.16±49.17min;137.09±23.69min;87.71±19.06min;3.09±2.02u)(P<0.05)。(3)术后方面,两组患者在ECMO辅助、CRRT治疗及最终死亡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总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A组(36[27.5,69.5]h;65[44,114]h;36.13±11.95d;n=13(28.89%))明显高于B组(18[12.5,42.75]h;45.5[38.5,73.25]h;29.16.18±9.86d;n=7(12.50%))(P<0.05)。一例患者术前LVEF18%,经过积极治疗后仍死亡。(4)Euro SCORE II模型评分系统预测患者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血分数越低,提示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成人低射血分数患者27%<LVEF<40%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确切,临床疗效好;Euro SCORE II可以较好的预测本研究患者术后死亡;成人低射血分数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加强术前心功能调整、术中完善的心肌保护、围术期积极辅助治疗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低射血分数患者的治疗效果。

唐茂华[2](2021)在《体外循环术后低心排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成人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直视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及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对其临床预后的影响,为评估患者手术风险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心血管外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行体外循环直视下心脏大血管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因病例数较少,扩展为2016年6月至2020年11月)术后出现LCO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LCOS组与非LCOS组,经过筛选后,筛选出两组患者间有差异的因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运用Logistic回归对相关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找出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并发LCOS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讨论总结。结果: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59例,男40例,女19例,年龄25-77岁;瓣膜置换术组242例,男90例,女152例,年龄25-75岁。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行体外循环CABG术后发生LCOS组,术前有吸烟史、脑梗病史、近期心梗、介入治疗史、合并高血压病史、入院静息心率大于100次/分、NYHA心功能分级≥III级,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低于35 g/L、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高于100μmol/L,超声心动图示合并心脏瓣膜病变、胸部平片示心胸比>0.5、心电图示心房纤颤、术前肾功能不全患者所占比例较术后未发生LCOS组高,LCOS组术后入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较未发生LCOS时间长,术后28天病死率LCOS组较未发生LCOS组高,其中心胸比>0.5、ALB、Scr、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发生LCOS组,患者年龄大于55岁、NYHA心功能分级≥III级、术前有吸烟史、基础疾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胸比>0.5患者、术中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情况、红细胞及血浆输注量较术后未发生LCOS组高,LCOS组术后入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较未发生LCOS组时间长,术后28天病死率LCOS组较未发生LCOS组高,其中年龄、高血压病史、吸烟史、术前合并心房纤颤、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红细胞及血浆输注情况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行CABG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是CABG术后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ALB高数值为保护性因素;对于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前有高血压病史、合并心房纤颤、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大量血浆输注(尤其是>600ml)是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行CABG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是CABG术后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ALB高数值为保护性因素;对于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前有高血压病史、合并心房纤颤、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大量血浆输注(尤其是>600ml)是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

卢沛令[3](2021)在《心脏瓣膜病并巨大左心室的外科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总结我院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的围术期处理经验及术后近、远期疗效,探讨可能影响术后早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楚雄州人民医院胸心外科行瓣膜置换术的51例巨大左心室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及随访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回顾性研究。结果:1、51例巨大左心室患者行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术2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1例,二尖瓣置换术3例,双瓣置换术3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6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动脉导管缝扎1例,主动脉窦瘤修补术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2、术后好转出院49例,平均住院时间(27.71±8.53)天。术后出现并发症者21例,占41.18%,统计发现:LAD≥42.5mm,CPB转流时间≥15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1min是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5);3、好转出院49例患者术后半年复查彩超均未出现明显瓣周漏、置换瓣膜狭窄/返流情况,LAD、LVEDD呈进行性缩小,LVEF、FS改善明显(P<0.01);4、成功随访39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随访率79.59%,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26人(78.79%),Ⅱ级6人(18.18%),Ⅲ级1人(3.03%),较术前1周心功能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3.92%,主要死亡原因为恶性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对影响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因素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年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平均年龄显着大于生存组,将“年龄”纳入Logisitic回归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行瓣膜置换术近、远期疗效可靠,术后半年心脏彩超LAD、LVEDD、LVEF、FS较术前明显改善;2.术前心脏彩超LAD≥42.5mm、CPB转流时间≥15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1min是影响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3.术前LVEF值与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SICU住院时间呈负相关,完善的心肺支持及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4.室颤、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导致术后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5.积极的术前准备,掌握好手术时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赵义熙,梁贵友,刘颖清[4](2020)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ARDS发生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对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对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柏林标准"将586例患者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而后,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是否为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86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ARDS组24例,非ARDS组562例,发病率为4.1%,病死率20.8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Ⅳ级、术前合并脑梗死、既往心脏手术史、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置换生物瓣、右侧开胸、CBP时间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既往心脏手术史、右侧开胸、CPB时间、术中输血量是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RDS组院内病死率、ICU滞留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较非ARDS组高(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ARDS发生会增加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增加ICU滞留时间、增加机械通气时间。年龄、既往心脏手术史、右侧开胸、CBP时间、术中输血量是AR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杨梦娇[5](2019)在《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及远程随访研究》文中指出心脏瓣膜置换术(Heart Valve Replacement,HVR)是目前治疗心脏瓣膜病最常见方法。机械瓣膜置换(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MHVR)术后患者需要接受终身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并往返区域中心医院进行抗凝随访。国内外相关研究提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定期复查依从性、生活方式依从性及自我监测依从性与抗凝治疗期间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有关,而患者的服药及定期复查依从性不容乐观,患者生活方式、自我监测依从性的研究相对较少,现状尚不清楚。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患者的抗凝依从性处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变化趋势也尚不确切。近年来,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医疗已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我国的慢性病管理中,能否将远程医疗运用于基层医疗机构为MHVR术后患者提供抗凝治疗,以满足医疗资源相对短缺、交通不便地区患者的抗凝随访需要,其抗凝效果能否与区域中心医院同质尚不明确。目的:了解MHVR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随术后时间的变化特点,分析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定期复查依从性、生活方式依从性及自我监测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改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提供时间节点和干预思路。依托“川东北地区瓣膜病抗凝社区数据库”(以下简称抗凝社区数据库)在基层合作医疗机构的应用,探索为解决卫生医疗资源短缺、交通不便地区患者的抗凝随访和治疗的远程方案,以期为构建可追踪随访、与基层医疗机构联动的心脏瓣膜病科学抗凝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1.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现状调查1.1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1.2通过门诊面对面调查、电话访谈等方式,采用抗凝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估术后患者的抗凝治疗依从性。1.3应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分析不同术后时间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得分的水平差异,χ2趋势检验分析依从性随术后时间的变化趋势,应用单因素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2.远程随访抗凝治疗在基层医疗机构应用的效果研究2.1选择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2018年1月至6月间行机械瓣膜置换术并接受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6个月的随访,将以“抗凝社区数据库”为载体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内由经我院培训合格的基层医生开展抗凝随访和治疗的患者确定为观察组,将常规于我院进行抗凝随访和治疗的患者确定为对照组。2.2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抗凝依从性得分,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l Normalized Ratio,INR)检测频率、达标率,抗凝治疗期间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及抗凝治疗随访满意度的差异。结果:1.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现状调查1.1术后患者抗凝依从性总分34.61±7.75分,46.22%的患者抗凝依从性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对不同术后时间患者抗凝依从性总分及各维度依从性得分进行比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术后时间患者的抗凝依从性总分及各维度依从性得分水平不同或不全相同(P<0.05),再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术后1年与术后2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得分存在显着差异(P<0.05)。1.2χ2趋势检验分析显示患者抗凝依从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1.3术后患者抗凝依从性的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的患者在生活方式依从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不同居住地(城镇和农村)患者在依从性的总分、服药及定期复查依从性得分存在差异(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是依从性总分、服药及定期复查依从性得分的影响因素(P<0.001),而性别是患者生活方式依从性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2.远程随访抗凝治疗在基层医疗机构应用的效果研究2.1共纳入符合既定标准的MHVR术后患者77例,其中1例死亡,2例患者因跟随子女居住、1例外出打工而剔除,有效完成临床研究者共73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3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手术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2经过6个月的抗凝随访和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抗凝依从性总分36.95±8.15 vs.38.67±6.12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抗凝依从性各维度:两组在生活方式依从性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服药依从性、定期复查依从性及自我监测依从性得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两组患者的INR检测频率、达标率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2.4两组患者间抗凝总并发症、出血和栓塞发生率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2.5两组患者在抗凝治疗随访满意度方面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1.调查地区MHVR术后患者抗凝依从性总体偏低,尤其是患者的定期复查依从性和自我监测依从性。2.MHVR术后患者的抗凝依从性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术后1年后的患者。3.农村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定期复查依从性差。4.患者对远程随访抗凝治疗的接受度高,抗凝随访效果有效,建议推广。

邱爽,詹波涛[6](2018)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对左心室结构及收缩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对左心室结构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30例巨大左心室并择期进行瓣膜置换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术后病人均予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其左心室结构,比较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病人左心室结构,包括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左室质量(LVM);并记录收缩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指数(SVI)、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二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Em),并分析超声心动图指标与病人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12个月随访,失访8例,死亡8例;术后早期,病人左心功能较术前下降,术后1个月逐渐恢复;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病人左心室功能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其LVEF、SVI显着高于术前(P<0.05),E/Em显着低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左心室结构指标明显下降,IVST、LVEDD、LVESD、LVPWT及LVM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参数IVST、LVEDD、LVESD、LVPWT及LVM、E/Em与病人预后呈正相关,SVI与病人预后呈负相关。结论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对左心室重构具有一定影响,术后可采用超声多普勒心动图定期监测其左心功能变化,加强术后心功能维护,预防并发症发生。

李树斌,李俊杰[7](2017)在《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的临床价值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在巨大左心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年8月-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37例患者。所有患者行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超声心动图指标、心功能(NYHA)分级情况进行比较,并统计患者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下降,治疗后6个月LVEDD、LVESD及每博指数(SVI)下降,治疗后1年LVEDD、LVESD及SVI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提高。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6个月和1年心功能Ⅰ、Ⅱ级比率提高,Ⅲ、Ⅳ级比率下降。患者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为5.41%(2/37)。室性心律失常15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4例,肺部并发症6例。结论瓣膜置换术能够有效改善巨大左心室患者心功能,且近期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较低,其远期疗效则需做进一步的临床随访研究。

谢纳新[8](2016)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的疗效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心瓣膜置换术后疗效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治疗的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50例,分析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心瓣膜置换术后疗效及其危险因素。结果住院期间死亡2例,有3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病程长、术前心功能分级较高、术前非窦性心律、术前左心功能低下、双瓣膜置换术以及体外循环时间长等(P<0.05)。结论心瓣膜置换术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疗效较好。其中高龄、病程长、术前心功能分级较高、术前非窦性心律、术前左心功能低下、双瓣膜置换术以及手术时间长是主要危险因素。

倪良春,乔衍礼,陈国庆,马林峰,安国营,王为新[9](2016)在《右胸前第3肋间小切口心脏瓣膜手术129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右胸前第3肋间小切口瓣膜置换/成形术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行右胸前第3肋间小切口心脏瓣膜手术12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7例、女72例,年龄2365(42±17)岁。瓣膜病变患者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右胸前第3肋间小切口行瓣置换/成形术,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49例,二尖瓣成形术2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3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26例。结果 12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切口长度57 cm,无感染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1014 d,均痊愈出院。随访130个月,患者心功能改善,无死亡病例。结论右胸前第3肋间小切口行瓣膜手术安全可靠,创伤小并具有美容效果。

沈凯,王晓臣[10](2016)在《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根据所置换人工瓣膜类型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机械瓣膜置换,研究组30例应用生物瓣膜置换,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疾病的安全性与疗效。结果对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应用生物瓣膜置换术可以发挥重要疗效,安全性高,可显着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治疗时间,研究组分别为(80±25)min和(8±1.2)d,对照组分别为(120±19)min和(10±2.4)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经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后临床疗效(86.7%)明显高于对照组(56.7%),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随访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瓣周漏(0.0%)、血栓栓塞(3.3%)、心内膜炎(0.0%),较对照组瓣周漏(6.7%)、血栓栓塞(10.0%)、心内膜炎(6.7%)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研究组出血发生率(13.3%)与对照组(13.3%)比较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老年心脏瓣膜病治疗中,应用生物瓣膜置换术,效果要好于机械瓣膜置换术,可降低手术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安全性高,发挥了积极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中推广。

二、双瓣膜置换术17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瓣膜置换术1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低射血分数成人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重症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体外循环术后低心排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病例资料与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右侧乳内动脉桥 与桡动脉桥的选择与评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心脏瓣膜病并巨大左心室的外科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中英文略缩词对照表
第1章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1.2 临床资料的收集
    1.3 统计学方法
第2章 结果
    2.1 术前资料
    2.2 术中资料
    2.3 术后资料
    2.4 远期疗效
第3章 讨论
    3.1 临床特点
    3.2 术前准备
    3.3 手术时机的选择
    3.4 术中处理
    3.5 术后处理
    3.6 并发症防治
    3.7 术后疗效及随访分析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巨大左心室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的治疗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心脏瓣膜置换术后ARDS发生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1.2.2 术后处理
        1.2.3 监测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2.2 ARDS组与非ARDS组术前资料比较
    2.3 ARDS组与非ARDS组术中资料比较
    2.4 ARDS组与非ARDS组术后资料比较
    2.5 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
3 讨论

(5)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及远程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现状调查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远程随访抗凝治疗在基层医疗机构应用的效果研究
    研究对象
    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口服华法林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及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对左心室结构及收缩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2.2 病人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左心室结构比较
    2.3 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收缩功能比较
    2.4 超声心动图指标与病人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7)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的临床价值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
    2.2 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
    2.3 并发症和死亡情况分析
3 讨论

(8)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的疗效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手术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在手术后的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2.2 术后住院死亡因素分析
3 讨论

(9)右胸前第3肋间小切口心脏瓣膜手术129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的安全性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四、双瓣膜置换术17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低射血分数成人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的临床疗效分析[D]. 蒋博一.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体外循环术后低心排相关因素分析[D]. 唐茂华.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心脏瓣膜病并巨大左心室的外科临床分析[D]. 卢沛令. 大理大学, 2021(09)
  • [4]心脏瓣膜置换术后ARDS发生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赵义熙,梁贵友,刘颖清. 重庆医学, 2020(18)
  • [5]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及远程随访研究[D]. 杨梦娇. 川北医学院, 2019(03)
  • [6]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对左心室结构及收缩功能的影响[J]. 邱爽,詹波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13)
  • [7]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的临床价值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J]. 李树斌,李俊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03)
  • [8]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的疗效及危险因素分析[J]. 谢纳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16)
  • [9]右胸前第3肋间小切口心脏瓣膜手术129例[J]. 倪良春,乔衍礼,陈国庆,马林峰,安国营,王为新.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6(05)
  • [10]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老年心脏瓣膜病的安全性及疗效[J]. 沈凯,王晓臣. 西部医学, 2016(03)

标签:;  ;  ;  ;  ;  

双瓣置换术17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