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斑疹伤寒暴发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斑疹伤寒暴发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一、一起斑疹伤寒爆发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高源[1](2020)在《中国大陆地区斑疹伤寒病例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斑疹伤寒是由斑疹伤寒群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病原体分别是普氏立克次体和莫氏立克次体。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鲜有流行性斑疹伤寒的报道,而地方性斑疹伤寒却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斑疹伤寒作为我国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每年均有病例报告,但是相关研究仅仅局限在局部地区的流行特征分析,缺乏对斑疹伤寒疫情的近长期准确的认识和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因此,本课题旨在系统了解我国2005-2017年斑疹伤寒疫情的流行特征、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时空聚集区,为我国斑疹伤寒疫情的精准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了解我国斑疹伤寒病例的一级聚集区—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斑疹伤寒病例的流行特征及气象因素对其发病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斑疹伤寒疫情的精准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我国2005-2017年斑疹伤寒病例数据,从国家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下载同期气象数据。首先,采用SPSS 20.0和R 3.4.1软件对全国斑疹伤寒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描述斑疹伤寒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发病时间、发病地区等分布特征,并对差异作统计学推断;采用ArcGIS 10.2.0和SaTScan 9.4.4软件对全国斑疹伤寒疫情数据做空间相关性和时空聚集性分析。其次,选择我国斑疹伤寒病例的一级聚集区—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比较分析各地区斑疹伤寒病例的流行特征,并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析该地区气象因子对斑疹伤寒发病的影响。研究结果:2005-2017年我国共报告29211例斑疹伤寒病例,死亡病例为7例,分布于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95个县(区),2005年发病率最高,为0.2567/10万,而2017年最低,为0.0693/10万。29211例斑疹伤寒病例中,63.1%的病例发病于5月至10月,男女性别比为0.97,年龄分布范围为0-96岁,其中0-59岁病例所占比例为88.4%。职业分布中,农民和学生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50.8%和16.7%。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7年我国斑疹伤寒病例均呈空间聚集性分布;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每年斑疹伤寒病例的高高聚集区不同,主要集中于我国西南部、南部和环渤海地区,包括云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辽宁省、山东省和河北省。2005-2017年斑疹伤寒病例的逐月时空扫描统计共发现18个时空聚集区,其中一级聚集区位于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包括勐海县、勐腊县和景洪市。2005-2017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斑疹伤寒病例9129例。2014年以前,勐海县为该地区斑疹伤寒疫情最为严重的县(区),而自2015年开始,勐腊县报告病例数超过勐海县。各县(区)斑疹伤寒病例流行特征并不完全相同,勐海县斑疹伤寒7-8月高发,以女性病例、20-49岁、农民为主。勐腊县斑疹伤寒病例分布无明显年龄、性别特征,5-8月发病数较多。景洪市斑疹伤寒发病率低于其他两县(区),且病例流行特征与其他两县(区)明显不同,该市8月为发病高峰,年龄分布以小于10岁为主,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所占比例最高。DLNM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平均气温和斑疹伤寒发病数的关系近似J型曲线,以温度中位数作为参考,在最长滞后时间21周内,低温对斑疹伤寒发病的影响不存在滞后效应,而高温存在长期滞后效应。平均累积降雨量和斑疹伤寒发病的关系为倒U型曲线,当周平均累积降雨量在5-13mm之间时,斑疹伤寒累积发病风险较高,以降雨量中位数作为参考,在最长滞后时间18周内,无降雨和低降雨对斑疹伤寒发病的影响不存在滞后效应,而高降雨存在长期滞后效应。研究结论:2005-2017年斑疹伤寒病例数呈下降趋势,发病热点地区在我国分布广泛。斑疹伤寒病例空间分布呈显着相关性,不同年份发病热点地区不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部、南部和环渤海地区。斑疹伤寒病例的一级聚集区—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不同县(区)斑疹伤寒病例的流行特征不同,较高的气温和降雨对该地区斑疹伤寒发病的影响存在长期滞后效应。

赵清,逯军,潘翔[2](2020)在《人感染立克次体致病研究现状》文中提出立克次体病是由人感染立克次体后引起的一系列如斑点热、斑疹伤寒、恙虫病、埃立克次体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等急性发热性疾病,感染早期表现为发热、皮疹、头痛、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等,晚期可因心肌炎、脑炎、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出血、休克、呼吸衰竭、肝肾衰竭和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立克次体病随着交通运输、畜牧养殖、进出口贸易、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检测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发展,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不断提高,治疗方案也不断被完善。为有效防控立克次体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保护人类的健康,本综述就人感染立克次体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立克次体致病现状、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方法、治疗进展等进行归纳中介,以提高广大研究者对此类虫媒疾病的认识。

贺琪楠[3](2020)在《云南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莫氏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调查》文中认为目的明确云南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莫氏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状况,阐明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感染莫氏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差异,探讨地理、气候、植被等生态环境因素对鼠形动物感染莫氏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影响。方法1.样本来源:20152016年在云南梁河县、剑川县和玉龙县鼠疫疫源地进行春、夏、秋、冬四次野外捕获鼠形动物,采集肝脾组织标本2512份。2.DNA提取及浓度测定:使用磁珠法微量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样本2512份,应用核酸浓度测定仪测量DNA浓度。3.PCR检测:选用热休克蛋白gro EL基因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将PCR扩增的第二轮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应用凝胶成像系统观察结果。4.测序:PCR阳性扩增产物由上海生工进行测序。5.序列比对及进化分析:采用DNAStar(Editseq、Seq Man、Megalign)、NCBI(Blast)、MEGA 6.0软件对测序成功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6.数据统计与分析:运用Excel 2010软件录入和整理鼠形动物信息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Fisher¢s Exact Test统计学分析。结果1.云南鼠疫疫源地共捕获野外鼠形动物3目6科19属30种2512只,齐氏姬鼠、大绒鼠和中华姬鼠的数量最多,构成比分别为31.01%(779/2512)、19.31%(485/2512)、10.91%(274/2512)。2.云南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中未检测出感染莫氏立克次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率为0.16%(4/2512)。3.云南梁河和剑川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分别为0.49%(3/611)、0.10%(1/1029),玉龙鼠疫疫源地未检测出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61)。4.云南家鼠和野鼠鼠疫疫源地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分别为0.49%(3/611)、0.05%(1/1901),其家鼠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感染率高于野鼠鼠疫疫源地(P=0.047)。5.云南鼠疫疫源地检测出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野外鼠形动物有锡金小鼠、斯氏家鼠、灰麝鼩和臭鼩鼱,感染率分别为1.39%(1/72)、0.86%(1/116)、4.17%(1/24)、2.04%(1/49),其感染率高于优势鼠种(P=0.023)。6.梁河鼠疫疫源地四个海拔梯度(10001200m、12001400m、14001600m及≥1600m)中,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野外鼠形动物分布在14001600m和≥1600m两个海拔梯度上,感染率分别为1.32%、1.09%;剑川鼠疫疫源地三个海拔梯度(22502450m、24502650m及26502850m)中,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野外鼠形动物分布在26502850m的海拔梯度上,感染率为0.43%;玉龙鼠疫疫源地四个海拔梯度(24002600m、26002800m、28003000m及≥3000m)均未检测出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不同海拔梯度感染率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7.云南鼠疫疫源地雌性和雄性野外鼠形动物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分别为0.09%(1/1158)、0.22%(3/1340),感染率没有显着性差异(P=0.629)。8.从云南鼠疫疫源地捕获的野外鼠形动物主要以林地、耕地、灌丛、林地耕地交界、林地灌丛交界和耕地灌丛交界六种栖息环境为主,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野外鼠形动物栖息环境均为林地,感染率为0.25%(4/1599)。9.云南鼠疫疫源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捕获的野外鼠形动物中,春季未检测出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夏季、秋季和冬季三个季节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分别为0.37%(2/540)、0.13%(1/793)、0.16%(1/641),感染率没有显着性差异(P=0.619)。10.通过分子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实验检测出的4份样本gro EL基因序列均属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且梁河县和剑川县鼠疫疫源地gro EL基因序列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1.云南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中未检测出莫氏立克次体。2.云南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低(0.16%),感染的鼠形动物有锡金小鼠、斯氏家鼠、灰麝鼩和臭鼩鼱。3.云南家鼠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高于野鼠鼠疫疫源地。4.云南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感染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gro EL基因片段存在差异。

赵红霞[4](2020)在《瘟疫百年前:1917-1918年绥远鼠疫新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17年9月鼠疫爆发于绥远特别行政区萨拉齐、五原两县以及包头镇,此后鼠疫沿京绥、正太、京汉、津浦等铁路蔓延八个月之久,影响绥远、察哈尔、山西、直隶、北京、天津、山东、江苏等省市,直至1918年4月消灭,共造成16000余人死亡。论文运用历史学、计量史学、灾害史、疾病史等方法,在充分利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个案研究和宏观叙述结合起来,试图探究1917—1918年绥远鼠疫的发生与近代边疆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将其与1910—1911年东北鼠疫对比,进一步探讨民国初年社会、政治、卫生制度的变化。同时,希冀通过对绥远鼠疫的研究,加深对传染病的现代思考。绥远鼠疫爆发于乌兰察布、鄂尔多斯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在跳蚤、空气等媒介的传播下,鼠间鼠疫发展为人间鼠疫。当年的暖冬也为鼠疫的发生提供了条件。鼠疫爆发后,随着各类人口流动逐渐扩大了传播范围,而当地的风俗、卫生习惯也为鼠疫的扩散提供了隐性条件。绥远鼠疫除造成全国人口的逃亡和减少外,对民众的心理也是一次极大冲击,同时间接导致了部分地区社会动荡和经济凋敝。1916年颁布的《传染病预防条例》成为绥远鼠疫防治的纲领性文件。从中央防疫来说,北京政府接收到绥远爆发鼠疫的消息后,1918年1月开始布置相关的防疫工作,成立防疫委员会,并将疫情严重的地区分为四个区域:绥远、察哈尔、晋北、晋南,分别指定伍连德、何守仁和陈祀邦负责。同时颁布《火车检疫规则》、《检疫委员设置规则》以及《清洁及消毒方法》等一系列防疫相关规则。对政府的防疫举措,民众呈现出由抵抗到接受,再到配合的改变。民众的心理随着防疫工作的推进在不断变化。绥远鼠疫传染和防治过程中反映出如下问题。第一,政治局面的混乱造成政府反应迟钝。第二,绥远自身的复杂性影响防疫效果。第三,国人对边疆地区重要性认识不足。第四,防疫近代化过程的坎坷与复杂。综上,防疫事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除了有赖于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支撑外,还需要经济近代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科学化的不断推进。

袁庆虹,杨向东[5](2020)在《云南省泸西县小型哺乳动物携带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调查》文中认为目的了解云南省泸西县小型哺乳动物携带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状况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调查斑疹伤寒自然疫源地,为立克次体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鼠笼和鼠夹法在云南省泸西县居民区及野外捕获小型哺乳动物,捕获的动物进行分类鉴定,活体取血并分离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血清中斑疹伤寒抗体。捕获动物均剖取脾脏并提取DNA,采用巢式PCR检测动物脾脏中斑疹伤寒立克次体groEL基因,阳性标本进行序列测定,通过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网站对基因序列进行BLAST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同源性及进化分析。结果 2015年8月至2017年9月在泸西县共捕获小型哺乳动物193只,其中居民区64只,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野外129只,以大绒鼠和中华姬鼠为优势鼠种。获得动物血清83份。动物脾脏巢式PCR扩增,居民区动物血清均为阴性,野外捕获动物中检测到2株groEL基因阳性标本(LX2和LX89),带菌鼠种为大绒鼠,带菌率为1.04%。对2份阳性标本测序,然后在基因BANK库中经BLAST比较分析,LX2和LX89相似性为100%,并与斑疹伤寒莫氏立克次体株(GenBank号:AF075440)相似性分别为100%和98%。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LX2和LX89在同一分支,它们与斑疹伤寒莫氏立克次体AF075440株、AY191590株和AY191591株等遗传关系非常近。83份动物血清莫氏立克次体抗体阳性4份,阳性率为4.82%。结论云南省泸西县存在以大绒鼠为主要宿主的斑疹伤寒自然疫源地。

李春亭[6](2018)在《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抗日战争加快了云南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步伐。抗战期间,云南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扩充,并逐渐覆盖到边远和民族地区,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加之医学院校和卫生人才内迁,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卫生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不同等级的卫生院有了固定的经费投入,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得到一定保障。防疫是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的首要任务,制度建设和环境卫生则是其主要内容。通过构建省县两级卫生组织体系,提高传染病防治水平,宣传卫生知识,开展空袭救护医疗,为抗战提供医疗卫生方面的支持。国际组织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社会各界捐款捐药、民众积极参与,在战争时期形成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合力。妇幼卫生和学校卫生,取得了难能可贵的进步。卫生政策和法规在实施中,充满了问题和矛盾,经济发展水平低、经费短缺、卫生人才紧缺、政策协调性差、贪污腐化使很多想法无法落到实处,公共卫生建设成效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当时,国家权力意图借助卫生,规范人们的日常生活,效果并不理想。新式的报纸和期刊,在互动中传播了卫生观念。即使西医借助知识和权力,占据了卫生行政与医疗技术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却无法改变中医在医疗市场中的主体地位。社会上层和知识精英的医疗选择日趋多元,底层民众的健康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14年抗日战争期间,云南公共卫生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绝不是让人满意的。当前边疆民族地区的卫生健康事业,要坚持健康优先原则,改善医疗卫生设施,培养卫生人才,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优化健康教育,重视调查研究。要在健康扶贫中深化“健康中国”建设,不断提高健康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亚红祥,张云智,习严梅[7](2017)在《云南省2005-2014年斑疹伤寒流行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云南省斑疹伤寒流行病学特征,为其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2005-2014年斑疹伤寒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全省累计报告斑疹伤寒病例10 712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34/10万;发病波及全省106个县(市、区),其中西双版纳州年平均发病率为全省最高,达76.56/10万,累计发病数占全省总病例数的77.03%,不同地区年平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3,P<0.05);主要发病于夏秋季(6-11月),占总病例数的65.52%;30岁年龄组累计发病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18.51%;男女性发病比为1∶1.44;农民发病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57.21%;每年不同职业人群发病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0,P<0.05)。结论云南省斑疹伤寒发病以散发为主,主要集中在西双版纳州,应对该地区进行重点防控。

姬凌辉[8](2015)在《清末民初细菌学的引介与公共卫生防疫机制的构建》文中指出在中国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除了物质与制度方面的引入外,还有隐而不彰的知识与理论的交流,中国近代细菌学说史即是其中重要一环,对中国近代细菌学引入概况的探讨也是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近代知识与制度转型的题中之义。鸦片战争以前,中西医学仅仅是通过极少数耶稣会士互相交流,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条约口岸的逐渐建立和传教士医学传教行为的逐渐合法化和内地化,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最先走向世界的一批国人在日记中对显微镜、细菌均有零散记载,细菌由此渐入国人视野。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沿海地区的报刊、杂志等知识传播媒介和翻译馆、医学院校、书院等知识传授机构是细菌学知识的主要引介载体。1894年广东和香港发生的鼠疫检验了时人的防疫手段和观念。虽然鼠疫杆菌的发现消解了鼠疫的神秘感,但是在当时有限的医疗条件下,中西医未能有效控制疫情和病情,这反映出细菌学说形成初期尚未能影响当时的医疗技术。清末十年,教会创办的医学院校和留日学生对细菌学说译介所做出了巨大贡献,此时国人对细菌学知识的认识从单一走向复合。1910-1911年的东北鼠疫让东北成为了当时国际医学专家的实验场,东北鼠疫的防治与肺鼠疫杆菌的发现均具有国际性。瘟疫除了带给普通民众死亡的恐惧感之外,还带动了细菌学知识的传播和推广。新文化运动期间,人们对细菌学的认识已经从腺鼠疫杆菌、肺鼠疫杆等菌种扩大到对细菌的性质、分类、培养、作用等知识的系统把握,并呈现出由专业知识走向工农生产和日常生活的趋势。1917—1918年华北地区暴发了严重的腺鼠疫,虽然有东北鼠疫的防疫经验可资借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防疫工作窒碍难行。1919年中央防疫处正式成立,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完整建制、系统运作的中央级卫生防疫机构。从组织结构上来看,中央防疫处从最初的“一处三科”演变为“一处二室三科”。虽然它在1919年全国性霍乱中仅能维持京畿一带的防疫工作,但是随着人事和职能的日益完善,其影响渐及全国。总之,清末民初细菌学的引介历经晚清政府、民初北洋军阀集团、南京国民政府等不同历史时期,其大体随清末民初历次重大疫情不断变动,与当时的国家与社会变迁亦有内在关联,在近代中国经历了从知识引介到制度构建的“在地化”过程,在中国大地上画出一张从通商口岸到东北三省,从东北三省到晋绥直隶,从晋绥直隶再到全国各地的文化版图。

杨子京,尹家祥[9](2015)在《我国蚤传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现状》文中研究指明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其病原体不依赖人类而存在,可通过吸血节肢动物等媒介感染野生兽类、啮齿类和鸟类等宿主动物,在自然界长期循环形成自然疫源地,人类介入该疫源地生物圈时可感染发病甚至引发流行的一类重要传染病[1]。其主要宿主为兽类、鸟类、家畜、家禽等,媒介主要有蚤、蚊、蜱、螨类等。目前世界上自然疫源性疾病有8类180余种,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立克次体病、衣原体病、螺旋体病、真菌病、原虫病

亚红祥,张海林[10](2014)在《一起鼠型斑疹伤寒爆发疫情中患者血清恙虫病抗体检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筛查一起鼠型斑疹伤寒爆发疫情患者血清中恙虫病抗体。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0份爆发疫情病人血清进行鼠型斑疹伤寒和恙虫病IgG抗体检测。结果 20例患者中,鼠型斑疹伤寒抗体阳性13例,阳性率65%;恙虫病抗体阳性2例(同时鼠型斑疹伤寒抗体阳性),阳性率10%。结论该起鼠型斑疹伤寒爆发疫情患者中存在恙虫病感染,临床上应加强对鼠型斑疹伤寒与恙虫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一起斑疹伤寒爆发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起斑疹伤寒爆发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大陆地区斑疹伤寒病例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国大陆地区斑疹伤寒病例流行特征及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一、中国大陆地区斑疹伤寒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二、中国大陆地区斑疹伤寒病例时空聚集性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斑疹伤寒病例流行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研究
    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斑疹伤寒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二、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气象因素对斑疹伤寒发病影响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全文小结
创新点
不足之处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斑疹伤寒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人感染立克次体致病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调查
2 人感染立克次体致病现状
    2.1 立克次体科
        2.1.1 斑点热
        2.1.2 斑疹伤寒
        2.1.3 Q热
        2.1.4 埃立克体病
        2.1.5 恙虫病
    2.2 无形体科
3 临床和实验室诊断
4 临床治疗
5 总结和展望

(3)云南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莫氏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莫氏立克次体概况
    1.2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概况
    1.3 莫氏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检测
    1.4 云南鼠疫疫源地概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材料
        2.2.1 采样点的选取
        2.2.2 鼠形动物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2.2.3 实验主要试剂
        2.2.4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2.2.5 实验主要耗材
    2.3 方法
        2.3.1 样本DNA提取
        2.3.2 样本DNA浓度测定
        2.3.3 巢式PCR检测
        2.3.4 测序
        2.3.5 序列比对及进化分析
        2.3.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7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云南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种群构成及分布情况
    3.2 巢式PCR检测结果
    3.3 分子进化遗传分析
        3.3.1 序列比对及同源性分析
        3.3.2 序列进化分析
    3.4 云南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莫氏立克次体感染状况
    3.5 云南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状况
        3.5.1 不同地区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状况
        3.5.2 不同类型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状况
        3.5.3 野外鼠形动物中不同鼠种间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状况
        3.5.4 不同海拔梯度野外鼠形动物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状况
        3.5.5 不同性别野外鼠形动物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状况
        3.5.6 不同栖息环境野外鼠形动物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状况
        3.5.7 不同季节野外鼠形动物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状况
第四章 讨论
    4.1 野外鼠形动物莫氏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状况分析
    4.2 野外鼠形动物感染莫氏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影响因素分析
    4.3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基因多样性及进化分析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鼠型斑疹伤寒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瘟疫百年前:1917-1918年绥远鼠疫新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基本史料
    三、相关概念的介绍
    四、研究概况
    五、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1917-1918年绥远鼠疫的传播
    第一节 民国时期传染病概况
    第二节 鼠疫在绥远的爆发及传播
    第三节 绥远鼠疫在全国的蔓延
    第四节 鼠疫爆发及传播的因素
        一、引发鼠疫的因素
        二、鼠疫传播的因素
    第五节 鼠疫的影响
        一、人口的逃亡和减少
        二、社会动荡
        三、经济凋敝
        四、民众心理的波动
    小结
第二章 1917-1918年绥远鼠疫的防治工作
    第一节 国家层面的防疫
        一、防疫背景
        二、中央防疫措施
        三、防疫经费
        四、交通管制
        五、近代医学防疫
        六、外国的介入
    第二节 地方的防疫措施
        一、绥远特别行政区的措施
        二、绥远以外地区的措施
    第三节 民众对官方防疫的反应
        一、鼠疫初期的民众反应
        二、鼠疫过渡期的民众反应
        三、鼠疫后期的民众反应
    小结
第三章 绥远鼠疫与防疫制度化进程
    第一节 绥远鼠疫及其反映的问题
        一、政局混乱与官方反应
        二、绥远的复杂性与防疫效果
        三、当局对边疆地区的认知
        四、防疫及其近代化
    第二节 与1910-1911年东三省鼠疫比较
        一、鼠疫的传播与扩散
        二、防疫事务
        三、两次鼠疫差异原因分析
    第三节 防疫的警示
    小结
结语
图表索引
    图目
    表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1917-1918年绥远鼠疫大事年表
    附录二 绥远灾害大事记(1912-1948年)
    附录三 1917-1918年鼠疫山西死亡人口统计表
    附录四 《中国传染病条例》
    附录五 1917-1918年绥远鼠疫相关图片
后记

(5)云南省泸西县小型哺乳动物携带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标本采集
    1.2斑疹伤寒抗体检测
    1.3 立克次体基因提取和检测
    1.4 PCR阳性产物的DNA序列测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2 结果
    2.1 动物捕获率及种群构成
    2.2 鼠血清中斑疹伤寒莫氏立克次体抗体结果
    2.3 PCR检测结果
    2.4 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3 讨论

(6)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起
        (二) 学术与现实价值
    二、学术史回顾
        (一) 国外医疗史研究概况
        (二) 国内医疗史研究概况
        (三) 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研究概况
    三、概念与论域界定
        (一) 公共卫生
        (二) 研究的时空断限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资料概况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框架
第一章 因势而动: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的因应
    第一节 近代公共卫生建设的时代背景
        一、自知者“明”:中国人眼里的“不卫生”状况
        二、旁观者“清”:西方人记述的“不卫生”形象
        三、医疗与救国的想象
    第二节 20世纪初至抗战前云南卫生概观
        一、“积弱”的边疆云南
        二、“瘴气”的区域影响
        三、疫病的传统应对
    第三节 近代云南公共卫生事业的开端
        一、清末民初云南医疗卫生的革新
        二、民初至抗战前云南公共卫生的发展
        三、民初至抗战前云南公共卫生的特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规模粗具: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公共卫生组织体系的形成
        一、卫生行政体系的变革
        二、公共卫生人才的培训
        三、现代医学教育体系的构建
    第二节 地方公共卫生的运作
        一、经费保障
        二、业务开展
    第三节 卫生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一、卫生法规的制定
        二、卫生法规的实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救死扶伤:疫病防控与空袭救护
    第一节 疫病防控
        一、疫病的流行:抗战时期云南传染病的流布
        二、官方的措施:构建防疫体系
        三、民间的应对:以1942年呈贡县霍乱防治为例
    第二节 空袭救护与毒气防御
        一、空袭救护
        二、毒气防御
    第三节 战时卫生资源的整合
        一、由外而内:国家卫生的在场
        二、人道主义:国际力量的援助
        三、无问西东:社会资源的整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日新月异: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入
    第一节 清洁:公共空间的卫生治理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
        二、基层环境卫生的改善
    第二节 保健:妇婴卫生
        一、新法接生
        二、儿童保健
    第三节 教养:学校卫生
        一、卫生教育
        二、环境卫生
        三、预防传染
        四、健康检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阐释转化:卫生知识、医疗行为与卫生治理
    第一节 卫生知识的大众化
        一、卫生的动员
        二、卫生知识的灌输
        三、卫生知识的互动
        四、卫生的消费——以报刊医药卫生广告为中心
    第二节 日常疾病及其医疗
        一、昆明及其周边地区的疾病与医疗
        二、边区的疾病与医疗
        三、中西医之争下的医疗选择
    第三节 边疆卫生治理模式的探索:以边疆开发方案为中心
        一、扑灭“瘴疠”
        二、改良环境卫生
        三、发展医疗卫生设施
        四、发展社会生产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回顾展望: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的成效与启发
    第一节 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的面临的困难
        一、经济发展滞后
        二、局势动荡
        三、工作经费匮乏
        四、贪污腐化严重
        五、卫生观念滞后
    第二节 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的成绩
        一、为抗战提供医疗卫生支持
        二、加快了云南公共卫生建设
        三、奠定战后云南医疗卫生发展的基础
        四、促进云南边疆开发建设
    第三节 抗战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的局限
        一、政策协调性差
        二、制度难以落实
        三、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不充分
        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
    第四节 边疆民族地区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启示
        一、坚持健康优先原则
        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三、注重政策衔接
        四、培养卫生人才
        五、优化健康教育
        六、深化研究与评估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7)云南省2005-2014年斑疹伤寒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2 地区分布
    2.3 时间分布
    2.4 人群分布
        2.4.1 年龄及性别构成
        2.4.2 职业构成
3 讨论

(8)清末民初细菌学的引介与公共卫生防疫机制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旨趣
    二、研究现状
        (一) 医疗史的兴起
        (二) 细菌学说史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选题价值及主要内容
        (一) 研究思路
        (二) 选题价值
        (三) 主要内容
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后中西医学概况与早期出洋国人的观察
    一、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公共卫生学
    二、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医学
        (一) 温病学说的形塑和发展
        (二) 医事制度、医学教育与分科
    三、如蝎如蟹:使西日记中的观察
    四、小结
第二章 甲午战争前后细菌概念的引介与通商口岸防疫的改进
    一、19世纪中后期通商口岸传教士对细菌概念的引介
        (一) 通商口岸医学传教士对细菌概念的译介
        (二) 通商口岸非医学传教士对卫生知识的译介
    二、避疫·检疫·治疫:1894年香港鼠疫与鼠疫杆菌
        (一) 1894年香港鼠疫与港口检疫的推行
        (二) “气”与“细菌”:中西医抗击鼠疫的不同方法
    三、小结
第三章 清末新政时期细菌学知识的传授与东北鼠疫的防疫实践
    一、清末教会医学院校对细菌学的传授和留学生的译介
        (一) 教会医学校的细菌学教育
        (二) 留学生对细菌学的译介——以留日学生为中心
    二、细菌学与宣统鼠疫期间东北的卫生防疫
        (一) 鼠疫、报刊与知识:《盛京时报》中的细菌学
        (二) 《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议报告》中的细菌学
    三、小结
第四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细菌学知识的推广与晋绥鼠疫的防控
    一、新文化运动时期细菌知识的推广
        (一) 细菌学专业知识的译介
        (二) 细菌学知识与生产、生活之关系
    二、1917-1918年鼠疫的防治与新文化运动时期防疫观
        (一) 1917-1918年鼠疫防控与交通遮断
        (二) 清洁与消毒:以《大公报》为中心
    三、小结
第五章 中央防疫处的设置与细菌学知识传播和实践的一体化
    一、中央防疫处的设立及沿革
    二、中央防疫处防治传染病与细菌学知识的应用
        (一) 上海与京畿:1919年霍乱防治的两个面相
        (二) 预防传染病与接种疫苗
    三、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硕士)
致谢

(9)我国蚤传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鼠疫
2 地方性斑疹伤寒
3 蚤媒斑点热
4 野兔热

(10)一起鼠型斑疹伤寒爆发疫情中患者血清恙虫病抗体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四、一起斑疹伤寒爆发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大陆地区斑疹伤寒病例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 高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2]人感染立克次体致病研究现状[J]. 赵清,逯军,潘翔. 中国热带医学, 2020(06)
  • [3]云南鼠疫疫源地野外鼠形动物莫氏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调查[D]. 贺琪楠. 大理大学, 2020(05)
  • [4]瘟疫百年前:1917-1918年绥远鼠疫新探[D]. 赵红霞.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5]云南省泸西县小型哺乳动物携带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调查[J]. 袁庆虹,杨向东.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0(03)
  • [6]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公共卫生建设研究[D]. 李春亭. 云南大学, 2018(09)
  • [7]云南省2005-2014年斑疹伤寒流行特征分析[J]. 亚红祥,张云智,习严梅.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04)
  • [8]清末民初细菌学的引介与公共卫生防疫机制的构建[D]. 姬凌辉.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1)
  • [9]我国蚤传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现状[J]. 杨子京,尹家祥.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5(02)
  • [10]一起鼠型斑疹伤寒爆发疫情中患者血清恙虫病抗体检测[J]. 亚红祥,张海林.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4(03)

标签:;  ;  ;  ;  ;  

一起斑疹伤寒暴发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