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与帧中继互连应用技术研究

ATM与帧中继互连应用技术研究

一、ATM与帧中继互连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宏杰[1](2009)在《ATM网用户电路质量及测试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项目对基于DDN技术、帧中继技术、ATM技术的专线电路质量指标和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本项目研究并找出了反映DDN、帧中继、ATM专线电路质量的关键参数、关键参数应该达到的指标值、关键参数的测试方法;研究并找出了反映业务层(局域网互连业务、语音业务、视频业务)质量的关键参数、业务层关键参数应该达到的值、业务层关键参数的测试方法;项目还对目前ATM、帧中继、DDN等的测试仪表进行了测试和比较;给出了开通测试的建议、维护测试的建议、分段测试的建议、业务保障的建议、仪表配备的建议等;最后,还在目前运行的ATM网上用推荐的仪表对各种电路进行了电路质量的测试,验证了关键参数测试方法的正确性。项目的研究成果适用于中国电信基础专线网专线电路的测试,包括专线电路的开通测试和维护测试,为专线电路的测试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指导,使专线电路的测试工作更具有操作性。

薛静[2](2007)在《陕西电信DDN与ATM网的融合》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邮电分营、移动剥离、网通组建、中国电信分拆等,中国通信市场风起云涌,各运营商之间竞争异常激烈。而大多采用DDN业务进行通信组网的大客户又是竞争的焦点。陕西省DDN网从建设之初,DDN业务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几乎所有金融系统,各保险公司、邮政局、证券交易所、公安、税务、财政、市政办公等各集团大客户都在DDN网上开展自己的业务。为切实做好大客户的后台维护支撑工作,针对全省DDN网络的现状,省公司根据集团公司的建议、其他省的试点经验及大量的技术可行性讨论和数据调研,决定进行DDN网与ATM网的融合,做好网络的优化和组织工作,为客户提供更优质、安全、高效的服务。本文针对我省DDN和ATM进行融合的可行性和具体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在深入研究DDN、ATM技术原理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DDN网现在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并通过对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提出了基于DDN与ATM融合的方案,并采用该方案对网络改造的实施解决了DDN现网运行中急需解决的中心节点负荷过重、业务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实现了以ATM为骨干、DDN做接入的网络优化整和。陕西电信网络中的实际测试和运行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案的可行性。

任学刚[3](2002)在《ATM与帧中继互连应用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结合“多业务接入器”的一个业务接口模块——帧中继与ATM互连系统,完成了ATM与帧中继网络互连、业务互通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具体实现工作。成功实现了网络接入层的用户宽带帧中继接入。文中首先简要介绍了ATM和帧中继技术、ATM与帧中继网络互连及业务互通的基本原理,然后具体论述和分析了ATM和帧中继网络互连、业务互通的关键技术和相关协议。接下来是本文的重点,详细阐述了帧中继接入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及其具体实现方法。论文的最后给出了该系统的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吴恩平[4](2001)在《广东电信DDN/FR/ATM网络优化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主要研究广东电信基础数据网络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讨广东电信现有DDN/FR/ATM本地网的发展策略、网络优化的策略、要点及实施方案。以确保广东电信的基础数据通信网向宽带化过渡、增强竞争力、满足市场的需求。

杨延广[5](2000)在《ATM和帧中继、X.25网络的互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 ATM和帧中继、X.2 5三种网络互连的各种方法 ,并主要对帧中继和 ATM互连中的协议转换和数据封装方法进行了讨论。

张天晶,汪齐贤[6](1999)在《帧中继与ATM网络的互连》文中认为帧中继与ATM网络的互连北方交通大学通信与控制工程系张天晶,汪齐贤帧中继(Frame Relay)是在X.25建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面向可变长度帧的数据传输新技术。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数字与光纤传输线路日益替代模拟线路和用户终端设备日益智能化,帧中继一直...

沈旭辉[7](1999)在《传统数据网络与ATM宽带网的结合》文中认为对现有的传统数据网在宽带化趋势下将何去何从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网络结合的方式和相关技术。

李景发,朱辉碧[8](1998)在《湖北省电信专业网网间互通及综合利用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根据湖北省电信通信网发展现状,介绍各专业网所适应业务及相互关系,探讨电信通信网的技术发展趋势,提出省内各相关电信网互连互通及综合利用的建议

方震,申玉方[9](1998)在《帧中继与ATM互连的研究》文中认为在简要叙述了帧中继和ATM两种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之后,从协议栈结构、参数转换等方面论述了两者互连的实现方法,最后探讨了目前FR/ATM互连斑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孙宝林,王一凡[10](1998)在《帧中继与ATM互连技术》文中研究表明详细论述帧中继与ATM互连技术及网络服务互连技术的原理,并论述帧中继与ATM互连中的关键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ATM与帧中继互连应用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TM与帧中继互连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ATM网用户电路质量及测试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背景
    1.2 基础网网络现状
    1.3 基础网业务现状
    1.4 ATM用户电路质量测试现状
    1.5 ATM网用户电路质量测试方法研究的目标
第二章 ATM网用户电路质量参数集
    2.1 业务层用户电路质量参数集
        2.1.1 局域网互连业务的关键参数
        2.1.2 IP电话关键参数
        2.1.3 视频会议关键参数
    2.2 ATM电路质量参数集
    2.3 帧中继电路质量参数集
    2.4 DDN电路质量参数集
第三章 ATM网用户电路质量参数测试方法
    3.1 业务层用户电路质量参数测试方法
    3.2 ATM电路质量参数测试方法
    3.3 帧中继电路质量参数测试方法
    3.4 FR—ATM电路质量测试方法
    3.5 DDN电路质量参数测试方法
第四章 建议
    4.1 开通测试的建议
    4.2 维护测试的建议
    4.3 分段测试的建议
    4.4 业务保障的建议
    4.5 仪表配备的建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6.1 附录1 关键参数集及参考值
    6.2 附录2 推荐仪表介绍
    6.3 附录3 基本概念和原理
        6.3.1 DDN技术
        6.3.2 帧中继技术
        6.3.3 ATM技术
    6.4 附录4 接入方式总结
        6.4.1 DDN、帧中继接入方式
        6.4.2 ATM接入方式
    6.5 附录5 现网测试报告
        6.5.1 测试ATM电路的电路质量
        6.5.2 测试帧中继电路的电路质量
        6.5.3 测试FR—ATM电路的电路质量
        6.5.4 测试DDN电路的电路质量
    6.6 附录6 术语表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陕西电信DDN与ATM网的融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DDN概述
    2.1 DDN基本概念
        2.1.1 DDN概述
        2.1.2 DDN的功能服务及适用范围
    2.2 DDN专线接入的特点
    2.3 DDN的网络结构
    2.4 DDN网络管理和控制
    2.5 DDN的接入方式
        2.5.1 用户终端设备接入方式
        2.5.2 DDN与其他网络的互联
    2.6 DDN专线VOIP网络解决方案
    2.7 帧中继技术简介
    2.8 DSLAM汇聚业务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TM技术
    3.1 ATM的基本概念
        3.1.1 ATM概述
        3.1.2 ATM信元(Cell)
        3.1.3 B-ISDN参考模型
        3.1.3.1 物理层
        3.1.3.2 ATM层
        3.1.3.3 AAL层
    3.2 ATM交换原理
        3.2.1 ATM交换的特点
        3.2.2 VP/VC交换
    3.3 ATM通信量管理
    3.4 ATM与IP结合技术
        3.4.1 MPLS工作原理
        3.4.2 MPLS的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DN与ATM融合的方案
    4.1 陕西电信DDN和ATM网的基本情况
        4.1.1 陕西电信DDN网的基本结构
        4.1.2 陕西电信ATM网的基本结构
    4.2 陕西电信DDN和ATM设备介绍
        4.2.1 DDN网设备
        4.2.1.1 骨干节点机概述
        4.2.1.2 外围节点机概述
        4.2.1.3 我省DDN设备概述
        4.2.2 ATM网设备
    4.3 融合方案
        4.3.1 基本方案论证
        4.3.2 DDN高速用户电路的接入方法
        4.3.3 依托ATM网构造帧中继网的方法
        4.3.4 高速ATM用户电路的接入方法
        4.3.5 互通的前景
    4.4 融合方案的确定
        4.4.1 西安电信DDN网的用户情况
        4.4.2 ATM骨干节点所接纳的流量
        4.4.3 根据西安市DDN拓扑图计算一些路径的流量
        4.4.4 对西安电信DDN整个网络的融合调整规划
        4.4.5 西安电信DDN和ATM网络的融合方案
    4.5 改造后DDN网的网络组织情况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融合方案实施后的网络测试
    5.1 省内用户中继情况和改造后的服务质量测试
    5.2 省内用户中继情况和改造后的服务质量测试
        5.2.1 ATM网络管理系统的介绍
        5.2.1.1 网络管理方式
        5.2.1.2 网络安全管理
        5.2.1.3 网管工作站操作的简便性分析
        5.2.1.4 配置管理
        5.2.1.5 网管的维护功能
        5.2.2 ATM网络管理功能测试
        5.2.3 DDN的服务质量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ATM与帧中继互连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传统交换的局限及ATM技术的引入
        1.1.1 宽带通信网络对转移模式的要求
        1.1.2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及各自特点
        1.1.3 对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改进
    1.2 帧中继的特点及ATM与帧中继互连的意义
        1.2.1 帧中继的引入及其特点
        1.2.2 帧中继与ATM互连的意义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
第二章 ATM与帧中继技术概述
    2.1 ATM技术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1.1 ATM信元结构
        2.1.2 ATM的特点
        2.1.3 ATM的连接方式
    2.2 ATM网络
        2.2.1 ATM网络结构
        2.2.2 ATM网络接口
    2.3 ATM传输
        2.3.1 ATM的分层结构
        2.3.2 ATM网络的拥塞管理
    2.4 ATM业务类型
    2.5 帧中继协议
        2.5.1 帧中继协议简介及应用
        2.5.2 帧中继封装
        2.5.3 帧中继LMI协议
        2.5.4 InARP协议
        2.5.5 帧中继PVC交换
        2.5.6 帧中继的带宽管理
第三章 ATM网络与帧中继互连
    3.1 概述
    3.2 FR与ATM互通
    3.3 帧中继与ATM网络互通
        3.3.1 可变长FRPDU的整形和定界
        3.3.2 差错检测
        3.3.3 连接复用
        3.3.4 丢失优先级标识
        3.3.5 拥塞标识
        3.3.6 FRPVC状态管理
        3.3.7 流量特性
        3.3.8 流量管理和网络性能
        3.3.9 操作与维护
        3.3.10 帧中继与ATM网络互通中的协议转换
    3.4 帧中继与ATM业务互通
        3.4.1 可变长FR PDU的整形和定界
        3.4.2 差错检测
        3.4.3 丢失优先级标识
        3.4.4 拥塞标识
        3.4.5 FR C/R和ATM CPCS-UU间的映射
        3.4.6 帧中继与ATM PVC管理
        3.4.7 操作与维护
        3.4.8 高层用户协议封装
        3.4.9 帧中继与ATM业务互通中协议的转换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
    4.1 位置和作用
    4.2 开发目标
    4.3 单板结构,总体模块划分
    4.4 模块详细描述
        4.4.1 接口模块
        4.4.2 处理器模块
        4.4.3 总线转换模块
        4.4.4 时钟逻辑模块
        4.4.5 控制逻辑模块
    4.5 硬件对外接口
        4.5.1 背板接口
        4.5.2 板际接口
        4.5.3 用户接口
        4.5.4 软件接口
        4.5.5 调试接口
        4.5.6 逻辑串行电缆加载接口
    4.6 设计采用标准
    4.7 软件设计部分概述
        4.7.1 单板软件功能描述
        4.7.2 单板软件功能模块划分
        4.7.3 功能实现流程图
第五章 系统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5.1 性能测试分析
    5.2 测试总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时序测试情况
附录B 各芯片HW同步信号测试
附录C 接口指标测试
附录D 组网应用实例

(4)广东电信DDN/FR/ATM网络优化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DDN、帧中继网络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DDN网络现状及存在问题
    2.2 帧中继网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DDN与帧中继网的互连原理
4 网络优化的实施策略
5 网络优化的实施要点
    5.1 骨干节点的确定
    5.2 中继路由方向的选择
    5.3 中继带宽的计算
    5.4 各中继板的配置
6 网络优化实施方案
    6.1 方案一 (三层网结构)
    6.2 方案二 (二层网结构)
7 网络优化后的网络特点
8 结束语

(5)ATM和帧中继、X.25网络的互连(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之间互通的必要性
二、ATM与帧中继的互连方式
三、ATM与帧中继的网络互连
四、ATM与帧中继的业务互连
五、ATM网络与X.25网的互连

四、ATM与帧中继互连应用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ATM网用户电路质量及测试方法研究[D]. 刘宏杰. 北京邮电大学, 2009(S2)
  • [2]陕西电信DDN与ATM网的融合[D]. 薛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01)
  • [3]ATM与帧中继互连应用技术研究[D]. 任学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2(02)
  • [4]广东电信DDN/FR/ATM网络优化的探讨[J]. 吴恩平. 广东通信技术, 2001(07)
  • [5]ATM和帧中继、X.25网络的互连[J]. 杨延广. 四川通信技术, 2000(02)
  • [6]帧中继与ATM网络的互连[J]. 张天晶,汪齐贤. 通讯世界, 1999(03)
  • [7]传统数据网络与ATM宽带网的结合[J]. 沈旭辉. 电信网技术, 1999(01)
  • [8]湖北省电信专业网网间互通及综合利用问题研究[J]. 李景发,朱辉碧. 湖北邮电技术, 1998(04)
  • [9]帧中继与ATM互连的研究[J]. 方震,申玉方.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1998(05)
  • [10]帧中继与ATM互连技术[J]. 孙宝林,王一凡.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3)

标签:;  ;  ;  ;  ;  

ATM与帧中继互连应用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