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临终关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临终关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论文文献综述)

林钰渊,冯靖原,何雯曦[1](2021)在《老龄化背景下东莞市临终关怀服务现状及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截至2021年,东莞市老龄化社会呈现出高增速、高占比、高龄化等特点。在此背景下,东莞市在发展的同时不忘持续改善老年人民生问题,提升临终患者生命的质量。作为全国第二批临终关怀试点,东莞市在临终关怀服务上进行探索推进与试点工作,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进展慢、推广程度低、见效微弱等不足之处。本报告基于"老龄化"为背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东莞市临终关怀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一步提出适合东莞市临终关怀服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东莞市临终关怀服务发展提供参考,护航生命最后一公里。

仇蕴倩[2](2021)在《殡葬服务与临终关怀服务联动机制研究 ——以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田蓉,周依依[3](2021)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临终关怀社会支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开展临终关怀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与日俱增。如何更好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提升老年人口的生命价值、身心健康和"优逝",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以江苏省为例,从社会支持的视角出发,探讨临终关怀事业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取向等,在分析我国临终关怀地区发展形势的前提下,对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社会支持体系,从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进行了前瞻性思考。

王丽,王志中,宗苏秋[4](2021)在《基于社会工作理论的老年临终关怀发展路径》文中研究表明临终关怀是应对健康老龄化、适应中国特色新时代的重要任务。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探讨医务社会工作在老年临终关怀场域的嵌入性发展过程。结果发现学科教育关系嵌入、灵性关怀嵌入、社会支持网络嵌入和制度建设嵌入是老年临终关怀发展主要发展路径。医务社会工作在老年临终关怀场域的嵌入性发展过程,不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单方面嵌入,而是多元化主体共益的结果。社会工作助力老年临终关怀服务,以患者及家属需求评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助推、资源优化配置等为切入点,提升老年临终关怀服务质量,健全临终关怀保障制度,全力推进健康老龄化体系的构建。

张琳[5](2021)在《农村癌末患者居家临终关怀服务研究》文中认为癌症是一种威胁了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对癌症患者进行临终照护不仅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它也符合伦理规则,此外,对癌末患者的临终照护也应该是社会工作关注的议题。笔者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绝大部分的农村癌末患者都会选择居家临终,这一现象极大地吸引了笔者的兴趣。此外,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我国目前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专业的医院或机构对癌患的身体照护、情绪关注等方面,对于患者居家临终照护服务关注较少,另外,我国目前的研究很少关注到构建癌末患者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问题:第一,农村晚期癌症患者居家临终照护服务的现状如何?服务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第二,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第三,怎样构建农村晚期癌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本文采用长度访谈的方法,对十余名农村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长度访谈。基于访谈资料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农村癌末患者会选择居家临终。这些癌末患者一般年龄较大,患者自身及其亲属收入水平较低,患者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通过对目前农村癌末患者居家临终关怀的现状分析,我们了解到当前的农村癌末患者居家临终关怀存在服务几乎空白,仅有的照护服务也并不专业且社工服务缺乏长效机制,社会服务商品化、患者无力承担服务费用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大众对临终关怀问题缺乏认知与关注;目前缺乏专业的临终关怀服务人员;缺少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志愿者比较匮乏。基于上述分析,为了提高农村癌末患者居家临终的照护水平,本文对构建癌末患者社会支持网进行了探索。政府要增加财政支持力度,将临终关怀纳入到医保范围中去,采取多种形式支持临终关怀事业发展;要动员社会力量,扩大临终关怀的社会支持,多个渠道筹措资金,动员各行各业人员,共同参与奉献爱心;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教育,加强对“死亡”的正确认识;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一批具备专业技能的疼痛管理专家、精神科医生、药师、营养师、康复理疗师、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等;要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心理素质强、耐力能力好、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同理心的专业化的志愿者队伍;要增加家庭支持,增强临终关怀的效果。要让家属接受“死亡”教育,让患者正确看待病情,切莫悲观失望。

孙寒璞[6](2021)在《老年人临终关怀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愈发重视老年群体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同时,基于老年人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理念,老年人善终问题被日益关注,相关研究逐渐从医学向法学领域延伸。老年人临终关怀权的研究为老年人善终的实现提供法理基础和法治保障,然而,作为一项具有内容多样性、社会保障性、国家义务性的新兴的基础权利,老年人临终关怀权保障存在着现行相关立法不完备,缺乏专门的立法,相关的政策与保障尚未跟进等问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规范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试图从老年人临终关怀权的内涵、上位概念、法理基础入手,结合老年人临终关怀权保护现状,明确我国老年人临终关怀权保护的必要性,以期加强老年人临终关怀权的法治保障,规范安宁疗护服务。文章主要分为四部分对老年人临终关怀权相关问题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为老年人临终关怀权概述,通过厘清临终关怀权和相关概念的区别,明确临终关怀权的含义,并指出临终关怀权的主体和老年人临终关怀权的性质,简要介绍临终关怀权的上位概念,同时阐明老年人临终关怀权的法理基础。第二部分具体阐述了我国老年人临终关怀权的保障现状。通过分析我国安宁疗护的发展概况和老年人临终关怀权立法保障,进而指出我国老年人临终关怀权保障存在的问题,为后文研究作铺垫。第三部分着眼于域外老年人临终关怀权保障的经验与借鉴,介绍了日本安宁缓和照护和中国台湾地区安宁疗护的发展和立法概况,进而归纳总结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为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第四部分旨在为我国老年人临终关怀权保障的实现提出建议,通过结合我国发展现状和域外经验,针对第二部分讨论的问题,提出完善现有法律、进行专门立法、完善配套政策三个方面的建议。

岳慧娟[7](2020)在《内蒙古包头市宁养服务研究》文中指出健康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每个公民都有权利享受基本的医疗服务。近年来,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在不断递增,人民群众对临终关怀的现实需要也在日益增长;我国的传统文化有较强的“重生忌死”观念,社会普遍回避与死亡相关的问题,在有意无意之中对本来已经无法逆转的生命依旧施以传统的治疗,给有限的医疗资源带来巨大压力。临终关怀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但临终关怀在我国的发展较为迟滞,目前国内运行最好、影响最大的临终关怀模式是李嘉诚基金会建立的宁养院。本研究从当前“健康中国”战略需求出发,关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聚焦晚期贫困癌痛患者的现实需求。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结合包头市宁养服务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立足于包头宁养服务的具体实践。以新公共服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政策和法规方面的知识,发现包头市宁养服务发展中存在的政府支持不足、宁养宣传不到位、资源整合不力、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法规制度不健全、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蒙中医药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本研究结合以上原因,尝试通过加强政府的支持和管理、强化舆论正向引导、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发挥蒙中医学和传统文化优势的方式,探索出促进宁养服务长效发展的模式,进一步推动宁养服务和临终关怀事业在本地区的长足发展。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发现:近几年包头市肿瘤患者的发病率、贫困晚期癌症患者数量等数据并未进行相关统计,可见临终关怀和宁养服务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本文研究最力不从心的地方,同时也期待可以唤起政府、社会及相关部门对临终关怀和宁养服务的重视,尊重生命,为实现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生活尽绵薄之力。

旷中敏[8](2020)在《安宁疗护权实现的国家义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重、公民死因顺位构成与国家重视的三重因素叠加,使得安宁疗护权应运而生。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将安宁疗护作为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内容写入其中,因此研究安宁疗护在实践中如何实现则显得重要和必要。安宁疗护权是一项宪法基本权利,国家有保障其实现的义务。安宁疗护权的性质和与其他宪法基本权利的关系决定了国家应承担法定义务,而国家义务的证成对实现安宁疗护权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文除绪论与结语外,由四章构成论文主体,共计六万余字。文章结构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探讨安宁疗护权的内涵。本章从安宁疗护的概念切入,在厘清定义的基础上将安宁疗护与安乐死、尊严死进行界分,再引出安宁疗护权的含义,并认为安宁疗护权具有保障生命质量的基础性权利,国家义务性,指向但不等于“临终”的性质,并将安宁疗护权与主要关联的权利进行了区分。第二章,讨论安宁疗护权的实现与国家义务履行之间的关系。本章从安宁疗护权实现的义务主体着手,梳理出负有安宁疗护权实现义务的法定主体和辅助性主体,认为国家是安宁疗护权实现的法定义务主体具有国家本质、宪法与现实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认为安宁疗护权的实现需国家履行基本权利所对应的消极义务与积极义务。第三章,考察安宁疗护权实现中国家义务的履行。本章首先从国内安宁疗护的有关事例回顾展开,在评析相关事例的基础上导出安宁疗护权实现中国家义务履行存在的问题,认为我国安宁疗护权的实现中遇到了法律障碍、行政不足和司法张力三大问题,并对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为后文对策的完善与思考提供方向。第四章,思考如何促进安宁疗护权实现中国家义务的履行。本章先从部分国家或地区安宁疗护的实践入手,梳理了主要经验以期为我国的实践提供启示,在此前提下认为国家立法机关应将保障人权与权利救济作为后续安宁疗护专门立法的核心价值和立法导向,行政机关应积极行政促进职能优化,用程序规范保障安宁疗护权的实现,司法机关应将人权保障作为有关安宁疗护权纠纷的司法介入程度和限度标准,在厘清现今司法活动规律的基础上优化部分司法价值位次。

刘红雨[9](2020)在《本土化临终关怀的生命伦理学审视》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于生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人们生命意识逐渐提升的同时,临终关怀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临终关怀作为生命伦理学的重要的一个分支,是关注人们如何经历人生最后一个阶段的问题,也是在人们追求生命质量的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本土化临终关怀是起源于西方的临终关怀在落地的过程中与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交流过程中提出来的,通过对临终关怀内容及原则地分析,对本土化临终关怀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本土化临终关怀的特点及其意义。临终关怀在我国落地过程中面临很多困境,分别是传统生死观的伦理困境、临终者优死与痛生的伦理困境、孝道流失的伦理困境、保密原则与知情同意原则的伦理困境。形成这些困境主要受到经济水平欠发达、社会制度不健全、传统生死观和孝亲观的影响,这些原因导致了在本土化临终关怀的过程中发展缓慢,临终关怀的实施度不高。为了促进本土化临终关怀的实行,要借鉴传统思想资源。通过对我国传统儒家的仁者爱人、坚守大义、遵循礼制的传统思想,道家生死自然、安时处顺、物无贵贱的传统思想以及佛教中的一切皆苦、众生平等、涅盘重生的重要思想进行论述,寻找本土化临终关怀发展缓慢的思想渊源,对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内容进行分析,对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临终关怀思想做出客观性分析。本土化临终关怀推行的过程中要借鉴中国传统的伦理资源,开展生命伦理教育,通过开展生命伦理教育,构建科学的生命伦理观,树立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念,充实生命伦理教育的内容,完善生命伦理教育的实施方式,要正视死亡,尊重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其次要提升医疗机构临终关怀服务水平,关注临终者生存质量,通过加强对临终者全方位的服务,尊重临终者的主体地位,引进姑息照护的护理方法来提升服务水平,组建专业的临终服务队伍,促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最后营造平等关爱的家庭氛围,承担临终关怀的伦理责任,在家庭方面摆脱传统孝道的弊端,构建家庭成员的平等关系,提升家庭成员的关怀意识,临终关怀过程中理性对待社会舆论,构建恰当的行孝方式。

武源源[10](2019)在《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上海市C机构的实践探索》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疾病谱系变化使人们的临终状态被延长,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临终者在临终阶段较低的生命质量。此外,传统观念的束缚、医疗资源紧张以及家庭照料功能弱化等都影响临终关怀服务的开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临终关怀服务模式,使临终者获得较高的生命质量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的方法,基于上海市C机构开展的临终关怀服务项目,访谈了参与临终关怀服务项目的14位C机构社会工作者、社区医院的社会工作者以及医护人员。关注社会工作者在不同的场所,针对不同特点的服务群体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介入重点、实践方式、及其面临的困境以及应对策略。从社会生态理论的视角从社区医院以及社区这两个主要系统展开分析,进一步深化了社会工作专业在不同面向开展的临终关怀服务,探究上海市C机构开展社区临终关怀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首先,社区临终关怀服务要以社区医院为载体,面向临终者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满足临终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需要,让临终者平静告别。其次,开展面向社区的生命教育,这是临终关怀服务的重要延伸。聚焦生死教育,促进人们树立科学的生死观。此外,开展社区临终关怀受到专业团队未发展成形、临终关怀服务技能不足以及服务提供者自身死亡焦虑的制约。针对这些制约因素,要积极推动“医院-社区-家庭-社工”多方协助平台的建立,并针对临终关怀相关服务者开展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减缓他们的死亡焦虑。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已经成为一项社会需求,发挥社会工作的作用,探索构建以专业临终关怀服务为主体,生命教育为基础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有助于促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二、临终关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临终关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论文提纲范文)

(1)老龄化背景下东莞市临终关怀服务现状及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调研背景
二、临终关怀概念
三、东莞市临终关怀服务的现状及缺口分析
    (一)临终关怀资源矛盾突出
    (二)专业人才和资金不足
    (三)政策制度规范抓地力不强
    (四)传统观念阻碍发展
四、东莞市临终关怀服务的优化路径
    (一)借助社区缓解供需矛盾
    (二)借助湾区资源培养专业化队伍
    (三)政府引导社会资本促进供给
    (四)多方共同营造良好临终关怀氛围
五、总结与展望

(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临终关怀社会支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临终关怀的社会支持状况
    (一)多元主体的社会支持框架
    (二)社会支持的具体开展
        1. 政府的政策性支持。
        2. 社会的广泛性支持。
        3. 个体的社交性支持。
二、临终关怀事业面临的挑战
    (一)临终关怀规模受限,服务内容表浅
    (二)社会工作力量在临终关怀团队中的角色和地位有限
    (三)民众的临终关怀意识总体较弱
三、社会支持推动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路径
    (一)整合社会系统,致力临终关怀事业长期发展
    (二)大力发展社会工作,提升临终关怀服务专业化水平
    (三)广泛开展生命教育,全面普及临终关怀理念
四、结论

(4)基于社会工作理论的老年临终关怀发展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综述
    1.1 国外研究综述
    1.2 国内研究综述
2 老年临终关怀场域内存在的问题
    2.1 学科教育的关系缺失
    2.2 灵性关怀关注度低
    2.3 社会支持力度不足
    2.4 制度建设不完善
3 社会工作在老年临终关怀场域的多元服务嵌入
    3.1 学科教育的关系嵌入
    3.2 灵性关怀嵌入
    3.3 社会支持网络嵌入
    3.4 制度化建设嵌入
4 结 论

(5)农村癌末患者居家临终关怀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
    1.2 研究背景
        1.2.1 癌症患者数量增多,家庭照护压力增加
        1.2.2 多因素共同影响,农村癌末患者多选居家临终
        1.2.3 “临终贫困”现象严重,发挥社会支持网作用迫在眉睫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临终关怀
        1.4.2 癌末患者
        1.4.3 居家照护
第2章 文献回顾
    2.1 国内外临终关怀的发展现状
        2.1.1 国外临终关怀的发展现状
        2.1.2 国内临终关怀的发展现状
    2.2 晚期癌症患者对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
    2.3 临终关怀服务内容
    2.4 研究述评
第3章 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3.1 理论视角
        3.1.1 社会支持理论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
        3.3.1 分析性范畴的回顾
        3.3.2 文化范畴的回顾
        3.3.3 文化范畴的发现
        3.3.4 分析性范畴的发现
    3.4 相关伦理议题
第4章 农村癌末患者居家临终关怀服务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4.1 基本情况介绍
    4.2 临终关怀服务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4.2.1 居家临终关怀服务几乎空白
        4.2.2 现有的居家临终关怀服务并不专业
        4.2.3 现有的居家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服务缺乏长效机制
        4.2.4 居家临终关怀社会服务商品化
第5章 农村癌末患者居家临终关怀服务问题的成因分析
    5.1 大众对临终关怀问题缺乏认知与关注
    5.2 缺乏专业的临终关怀人员
    5.3 缺少制度保障
    5.4 缺少资金支持
    5.5 志愿者的缺乏
第6章 提升农村癌末患者居家临终水平的对策建议
    6.1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
    6.2 动员社会力量,增加临终关怀社会支持
        6.2.1 多个渠道筹集资金
        6.2.2 动员各业人员,共同奉献爱心
    6.3 加大宣传力度,进行公众教育
    6.4 培养专业人才,重视社工力量
    6.5 完善志愿服务体系
    6.6 增强家庭支持,提高临终关怀成效
        6.6.1 对家属进行死亡教育
        6.6.2 正确对待病情,不要失望悲观
第7章 总结与讨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贡献
    7.3 研究限制
    7.4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谢辞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老年人临终关怀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规范分析法
        1.4.3 比较分析法
第一章 老年人临终关怀权概述
    1.1 临终关怀相关概念辨析
        1.1.1 临终关怀与安宁疗护
        1.1.2 尊严死与安乐死
    1.2 临终关怀权的主要内容
        1.2.1 临终关怀权的含义
        1.2.2 临终关怀权的主体
        1.2.3 老年人临终关怀权的特征
    1.3 临终关怀权的上位概念
        1.3.1 民法范畴的各项权利
        1.3.2 医事法范畴的各项权利
    1.4 老年人临终关怀权的法理基础
        1.4.1 尊严理论
        1.4.2 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理论
        1.4.3 社会福利理论
        1.4.4 需要理论
第二章 我国老年人临终关怀权保障现状
    2.1 我国老年人安宁疗护发展概况
        2.1.1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出现
        2.1.2 我国老年人安宁疗护的发展
    2.2 我国老年人临终关怀权立法现状
        2.2.1 老年人“临终关怀”立法现状
        2.2.2 现行相关立法介绍
        2.2.3 老年人临终关怀权立法现状总结
    2.3 老年人临终关怀权保护的必要性
        2.3.1 获得安宁疗护权保护之必要
        2.3.2 拒绝维生治疗权保护之必要
        2.3.3 配套政策优化之必要
第三章 域外老年人临终关怀立法经验与借鉴
    3.1 日本老年人临终关怀权保障现状
        3.1.1 日本安宁缓和照护发展概况
        3.1.2 日本临终关怀权立法现状
    3.2 中国台湾地区老年人临终关怀权保障现状
        3.2.1 中国台湾地区安宁疗护发展概况
        3.2.2 中国台湾地区临终关怀权立法现状
    3.3 比较与借鉴
        3.3.1 日本经验与借鉴
        3.3.2 中国台湾地区经验与借鉴
第四章 我国老年人临终关怀权保障实现的建议
    4.1 获得安宁疗护权保障实现的建议
        4.1.1 加强地方安宁疗护服务规范
        4.1.2 出台国家层面的安宁疗护服务条例
    4.2 拒绝维生治疗权保障实现的建议
        4.2.1 完善现有相关法律
        4.2.2 立法保障拒绝维生治疗权
    4.3 完善配套政策
        4.3.1 协调医疗卫生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
        4.3.2 减轻安宁疗护的费用负担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内蒙古包头市宁养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研究背景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概况
        2.国内研究概况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1.临终关怀
        2.宁养服务
    (二)理论基础
        1.新公共服务理论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二、宁养服务现状
    (一)我国宁养服务发展历程
        1.宁养院发展历程
        2.宁养服务的作用
        3.宁养服务的意义
    (二)包头市宁养服务现状
        1.背景介绍
        2.组织优势
        3.主要模式
        4.包头市中心医院宁养院概况
    (三)宁养服务的先进经验启示
        1.国外先进经验启示
        2.国内先进经验启示
三、包头市宁养服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包头市宁养服务存在问题
        1.政府支持不足
        2.宁养宣传不到位
        3.资源整合不力
        4.专业人才缺乏
    (二)原因分析
        1.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2.法规制度不健全
        3.传统观念影响
        4.蒙中医药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
四、完善包头市宁养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的支持和管理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2.健全社会制度保障
        3.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二)强化舆论正向引导教育
        1.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2.开展死亡教育
        3.壮大志愿者队伍
        4.获得全社会的支持和关爱
    (三)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1.加快专业人才培育
        2.加强专业人员培训
    (四)发挥中蒙医学和传统文化优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奖成果

(8)安宁疗护权实现的国家义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献综述
        (?)域外相关研究评述
        (二)国内相关研究评述
        (三)对上述研究的评价
    四、研究思路与?法
        (?)研究思路
        (二)研究?法
    五、创新与不?
        (?)可能的创新点
        (二)?章的不?
第一章 安宁疗护权的内涵
    ?、安宁疗护权的界定
        (?)安宁疗护的定义厘清
        (二)安宁疗护与相似概念的辨析
        (三)本?安宁疗护权的含义
    二、安宁疗护权的性质
        (?)安宁疗护权是保障?命质量的基础性权利
        (二)安宁疗护权具有国家义务性
        (三)安宁疗护权指向但不等于“临终”
    三、安宁疗护权与其他权利的关系
        (?)安宁疗护权与?命权
        (二)安宁疗护权与健康权
        (三)安宁疗护权与?主权
第二章 安宁疗护权的实现与国家义务的履行
    ?、安宁疗护权实现的义务主体
        (?)安宁疗护权实现义务的法定主体
        (二)安宁疗护权实现义务的辅助性主体
    二、国家保障安宁疗护权实现的依据
        (?)国家的本质
        (二)宪法的依据
        (三)现实的依据
    三、实现安宁疗护权与对应的国家义务
        (?)安宁疗护权的实现与国家的消极义务
        (二)安宁疗护权的实现与国家的积极义务
第三章 安宁疗护权实现中的国家义务考察
    ?、国内安宁疗护的有关事例回顾与评析
        (?)安宁疗护的有关事例回顾
        (二)对上述事例的评析
    二、我国安宁疗护权实现中存在的问题
        (?)安宁疗护权的实现存有法律间障碍
        (二)安宁疗护权的实现存在着?政不?
        (三)安宁疗护权的实现与司法存在张?
    三、对安宁疗护权实现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国家消极义务履?不?
        (二)国家积极义务履?不充分
第四章 促进安宁疗护权国家义务实现的思考
    ?、部分国家或地区安宁疗护的实践启?
        (?)部分国家或地区安宁疗护实践的简要梳理
        (二)部分国家或地区安宁疗护实践经验的启?
    二、实现安宁疗护权国家义务的?法履?
        (?)安宁疗护?法中应突出权利救济的法治思维
        (二)明确?权为国家安宁疗护?法中的价值指引
    三、实现安宁疗护权国家义务的?政履?
        (?)积极?政:安宁疗护权国家义务?政履?的基本保障
        (二)职能优化:安宁疗护权国家义务?政履?的逻辑关键
        (三)程序规范:安宁疗护权国家义务?政履?的路径保障
    四、实现安宁疗护权国家义务的司法履?
        (?)?权保障:安宁疗护权国家义务司法履?的介?程度
        (二)安宁疗护权国家义务司法履?之价值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9)本土化临终关怀的生命伦理学审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t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重点难点
        2.创新点
一、本土化临终关怀的内涵及其意义
    (一)临终关怀的内涵及原则
        1.临终关怀的内涵
        2.临终关怀的原则
    (二)本土化临终关怀的内涵及其特点
        1.本土化临终关怀的内涵
        2.本土化临终关怀的特点
    (三)本土化临终关怀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2.有利于家庭关系和谐
        3.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本土化临终关怀的困境及其原因
    (一)本土化临终关怀伦理困境的表现
        1.传统生死观的伦理困境
        2.临终者优死与痛生的伦理困境
        3.孝道流失的伦理困境
        4.保密原则与知情同意原则的伦理困境
    (二)本土化临终关怀困境产生的原因
        1.经济水平欠发达
        2.相关制度不健全
        3.传统孝亲观和生死观的影响
三、本土化临终关怀的传统思想资源
    (一)儒家思想的伦理资源
        1.仁者爱人
        2.坚守大义
        3.遵循礼制
    (二)道家思想的伦理资源
        1.生死自然
        2.安时处顺
        3.物无贵贱
    (三)佛教思想的伦理资源
        1.一切皆苦
        2.众生平等
        3.涅盘重生
四、本土化临终关怀的实现路径
    (一)借鉴中国传统伦理资源,开展生命伦理教育
        1.树立尊重生命的价值理念
        2.充实生命伦理教育的内容
        3.完善生命伦理教育的实施方式
    (二)提升医疗机构临终关怀服务水平,关注临终者生存质量
        1.加强对临终者全方位的服务
        2.尊重临终者的主体地位
        3.引进姑息疗护的护理方法
        4.组建专业的临终服务队伍
    (三)营造平等关爱的家庭氛围,承担临终关怀的伦理责任
        1.构建家庭成员的平等关系
        2.提升家庭成员的关怀意识
        3.理性对待社会舆论
结语
附录
    一、着作
    二、论文
    三.学位论文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10)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上海市C机构的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临终关怀研究
        1.2.2 国内临终关怀研究
        1.2.3 研究不足与趋势述评
    1.3 概念界定
        1.3.1 临终关怀
        1.3.2 社区临终关怀
        1.3.3 生命教育
    1.4 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
        1.4.1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1.4.2 分析框架
    1.5 研究方法
        1.5.1 资料收集方法
        1.5.2 资料分析方法
第2章 临终关怀服务的兴起、发展与转变
    2.1 临终关怀服务的兴起
        2.1.1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1.2 临终关怀服务的社会需求
    2.2 临终关怀社会政策的发展
        2.2.1 我国的临终关怀社会政策
        2.2.2 临终关怀服务的开展
    2.3 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与转变
        2.3.1 临终关怀的服务场所由医院逐步转向社区
        2.3.2 临终关怀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对象的多元化
第3章 面向临终者的临终关怀服务:以社区医院为载体
    3.1 社区医院开展社区临终关怀的必要性
        3.1.1 社区养老催生社区临终关怀
        3.1.2 公共基础医疗体系的职责要求
    3.2 以院内医务社会工作者为主导的模式
        3.2.1 侧重临终关怀的社区医院
        3.2.2 第三方提供的督导与补充服务
    3.3 以机构社会工作者为主导的模式
        3.3.1 侧重老年护理的社区医院
        3.3.2 长期住院老人的关怀服务
第4章 面向社区的生命教育:临终关怀服务的延伸
    4.1 生命教育与临终关怀的关系与内涵
        4.1.1 生命教育是临终关怀思想干预
        4.1.2 生命教育:死亡的可习得性
    4.2 社区生命教育的服务对象
        4.2.1 探访癌症康复期的老人
        4.2.2 社区高龄老人及慢性病患者
    4.3 社区生命教育的开展方式
        4.3.1 居家探访的实践方式
        4.3.2 社区高龄老人的关怀服务
第5章 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实践困境与完善策略
    5.1 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两种路径
        5.1.1 发展专业化临终关怀服务
        5.1.2 推广面向社区的生命教育
    5.2 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实践困境
        5.2.1 临终关怀服务团队未建立成形
        5.2.2 专业力量不足导致参与困难
        5.2.3 临终关怀服务相关者的死亡恐惧
    5.3 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建议
        5.3.1 搭建“医院-社区-家庭-社工”多方协助平台
        5.3.2 加强生命教育,构建新的生死观
        5.3.3 社会工作倡导
第6章 结论与思考
    6.1 研究发现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临终关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论文参考文献)

  • [1]老龄化背景下东莞市临终关怀服务现状及发展研究[J]. 林钰渊,冯靖原,何雯曦. 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21(15)
  • [2]殡葬服务与临终关怀服务联动机制研究 ——以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房为例[D]. 仇蕴倩. 东华大学, 2021
  • [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临终关怀社会支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田蓉,周依依. 社会治理, 2021(06)
  • [4]基于社会工作理论的老年临终关怀发展路径[J]. 王丽,王志中,宗苏秋.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1(05)
  • [5]农村癌末患者居家临终关怀服务研究[D]. 张琳. 山东大学, 2021
  • [6]老年人临终关怀权研究[D]. 孙寒璞. 兰州大学, 2021(02)
  • [7]内蒙古包头市宁养服务研究[D]. 岳慧娟.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8]安宁疗护权实现的国家义务研究[D]. 旷中敏.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9]本土化临终关怀的生命伦理学审视[D]. 刘红雨. 河北师范大学, 2020(12)
  • [10]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上海市C机构的实践探索[D]. 武源源.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临终关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