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传统装饰艺术的价值

现代社会传统装饰艺术的价值

一、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郭立忠[1](2021)在《中国现代漆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现代漆画是从中国传统漆绘发展而来的一个年轻的新画种,经过近百年、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探索,逐渐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发展体系,伴随现代漆画教育、官方展览、组织机构等诸多因素的推动,终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文章主要从中国现代漆画的源流、产生、发展、繁荣四个方面进行展开,以中国传统漆艺术发展的历史传承性作为主线,系统的整理、研究中国现代漆画完整的发展脉络,理清其血脉基因联系。并将中国现代漆画放在世界范围内的漆艺术交流中整体去研究,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入手,将对中国现代漆画的产生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欧洲、日本和越南等国的漆画、漆艺术纳入到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研究过程中,从历史的纵向长度和横向宽度两条路径作系统分析研究,以提高中国现代漆画发展过程研究的全面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文章主要运用设计学、美术学、考古学、艺术学、社会学等研究方法来研究和探讨中国现代漆画所涉及的诸多内容,试图通过对中国现代漆画发展过程中的众多事件、人物、工艺、展览等等方面的全面分析,阐释中国现代漆画发展的完整路径,发掘其中必然联系和发展规律,进而对中国现代漆画的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支持,以期逐步完善中国现代漆画的理论体系建设,为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历史经验和启迪意义。

曹斌华[2](2021)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数字化设计从普及到升级到变向的发展过程,当代设计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已然超越了简单的视觉图像层面而趋向于更为综合、系统与跨界。然而,大部分院校的设计基础教学却不容乐观,年级分段式的、简单化的、被分割的单元课程学习模式,依旧涵盖于几乎所有国内院校的设计教学之中,即所谓的素描、色彩、装饰及构成等课程。由此可知,专业化与碎片化的分门别类的知识训练和当下综合性与交叉性的设计发展趋势的矛盾,已然对设计教育特别是设计基础课程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此问题,本文应对的方法及研究方向即是:通过课程的整合与重构,尝试建构起一种主题性、综合型的设计基础教学模式,以课题整合与作业编排为教学方法,以多种形式“语法”、“手法”、“看法”为作业途径,从而对基础教学展开反思与实验。本论文首先以包豪斯设计基础教学的整合性、多元性特质为讨论的出发点,在其课程的整体架构中反思中国自身设计教育在诸多方面过于碎片化的问题;其次,依据教育学视野和学科学理的角度讨论专业发展、现实情境以及学生条件等三方面的设计现状;再次,以整合的角度对中外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建筑设计以及当代艺术等相关基础教学的课题展开参照性地描述;从此,以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作为出发点揭示出以“形式”为学理取向的设计基础课程的发展方向;最后,以课程模式、课题设计、作业条件、主题切入等内容作为课程整统的要点,以此展开“整合”观念下的“物象”、“方法”、“交叉”、“专业”等四类方向的12个主题性、综合型设计教学案例的讨论,并对教学成效进行记录与分析。本文所提及的主题性教学法的核心是通过课题整合手段,将原有以技法、材料为区分的课程内容重构于主题之下,并围绕简单到复杂的系列主题教学单元展开教学活动与实践。这一教学改革旨在打破分门别类的传统课程模式,倡导教学理念回归到设计学交叉性、跨学科性的特质中,并与当下极具整合意义的设计趋向相吻合,因此,对于设计基础中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丁俊[3](2021)在《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30年代是上海家庭迅速拥抱现代文明的时期,对此时期家装设计历史的梳理有助于认识当时的社会物质文化与生活状态。本文聚焦于1930年代的上海家装设计,从纸媒入手,展开关于其如何走向现代的路径研究。首先,梳理相关历史文献,了解纸媒是如何传播和表述现代家装设计内容的;其次,以图像和文本分析的方式探讨当时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基本理念与模式;再次,基于不同层面的具体个案,归纳具有现代特征的家装设计之实践与推广方式;随后,从技术和材料方面寻找支撑现代家装设计的保障因素;最后,讨论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历史意义。通过史料挖掘和分析发现,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实现有赖于媒介建构、观念引导、实践与推广、技术和材料保障几方面的共同作用。第一,上海纸媒影响了人们对于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理解。一方面,上海报刊频繁关注流行时尚,并转载欧美和刊登本地新式的家装设计图像,形成家装设计实践的案例参考;另一方面,上海报刊登载大量文本,提供了家装设计实践的观念引领和知识支撑。第二,人们普遍推崇面向现代生活的家装设计理念与模式。人们将家庭进化视为民族进化的基石,并在此基础上提倡“美术化”、“简约化”、“经济化”的新式生活理念,以及从“繁复美”转化为“单纯美”的设计美学观;在表现模式上,人们认为装饰样式的革新、空间功能的完善和物理环境的改进是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具体表现;为此,大量支撑实现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知识获得了传播。第三,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发生还在于多维度的实践与推广。文章从作为消费者的精英阶层、连接消费与生产的家装展览会、开展家装设计的实践者三个维度出发,选取多个具体个案进行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上海城市精英家庭呈现出引领潮流的装饰风尚;家装展览会以“模范样板”引导了装饰动向;中西设计师和业余实践者基于自身背景展现了多元设计手法。第四,文章探讨了实现家装设计现代性的技术和材料保障。其中,以新式里弄住宅、城市公寓、花园洋房为代表的居住建筑为功能化的家庭布置提供了基础。以电镀“克罗咪”工艺为标志的现代家具、以简洁样式为特征的软装陈设、以流线型产品为特色的家电为家庭美化提供了保障。还有品类多样的室内建材和卫浴设备使得开展家装设计具备了基础条件。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发生具有多重历史意义。一方面,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实现是以多维度实践与推广为核心的系统化要素交替出现,并共同推进的结果。另一方面,在历史比较的视野中,文章认为其意义在于从理性化、整体性与合理化设计方面推进了“上海设计”的现代性进程。此外,从新生活方式、室内秩序和室内形式方面丰富了“海派”风格美学的内涵。

李琳[4](2020)在《赫哲族文化元素在现代陈设艺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赫哲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极寒的生存环境中孕育了悠久的图腾符号,其中“渔文化”、“萨满文化”、“生命树文化”成为赫哲民族的主要文化传承。新时期下,根据现代人的室内空间环境与行为心理需求,将民族文化与现代室内空间陈设相融合,成为现代室内设计师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赫哲族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碰撞,是对赫哲文化精神美学意识的升华,在“形”与“神”的结合下,新形式、新材料、新应用都具有了文化创新与再现的视角。不仅是外在表象的输出更是民主精神内核的传承,不断发扬区域民族精神在室内空间陈设中的设计应用形式,系统性的构建赫哲族文化元素的整体表述。本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其研究方法、内容、框架作出梳理;第二章为赫哲族文化元素的类型和表现方式,分别从文化元素的形成与类别展开分析,总结出龙图腾、鱼图腾、植物图腾的形态变化、表现结构等方式。第三章为赫哲族文化元素在现代陈设艺术中的应用研究,对其北方民族的地域性特点结合文化元素的应用方式,将功能性与文化元素陈设相融合,带动空间风格化的显现,通过文化性的空间意蕴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创意出时代下的民族性室内空间。第四章为传统赫哲族文化元素在现代陈设艺术中的发展特征。在表现方式上进行赫哲文化元素的提炼并转化为视觉符号,通过主题的个性表达作用在现代室内陈设中。力求将传统精神与现代形式相延伸,从空间形式、色彩运用、材料使用、构图表达四个方面进行拓展创新。第五章为赫哲族传统文化元素在黑龙江领域的现代传承。分析了时代需求下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变革,对其主题化、意境化上的深入展开具体分析,并对传统文化元素符号的应用意义与价值做出阐述。赫哲族文化面临着流失的严峻局面,社会中对赫哲族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陈设中的应用研究也相对较少,导致其在设计、开发、保护中较为滞后,民族化的视觉符号载体逐步退化,因此,十分有必要开展对赫哲族文化元素在室内空间陈设中应用的研究。

黄雪婷[5](2020)在《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设计研究》文中提出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外国番商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以来,直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广州成为了中国唯一合法对外贸易的港口,进出口的商品需要经由广州十三行进行交易,丝绸、茶叶、陶瓷、药材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外销品极受西方各国消费者的喜爱。包装作为这些外销商品中的一类占据一定的数量,且形式多样,有陶瓷、漆、金属等材质所制的,也有体现广雕精工的木雕、竹雕、象牙雕等形式,因受到当时落后的交通运输、工艺制作等生产条件所制约,象牙雕包装大多都在广州地区制作完成。通过广州十三行外销的广作牙雕包装不仅体现出广派象牙雕刻的鬼斧神工,还体现出强烈的“中国风格”,因此受到中西方商人、工匠以及消费者的强烈追捧。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的定位为奢侈品,在功能上具有象征使用者地位、包装内容物、保护内容物等实用价值,在文化上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精神价值与收藏价值。本文综合运用多种学科方法,以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为研究对象,分五个部分对其进行研究。第一部分,联系广州对外贸易史、象牙贸易史与广作牙雕艺术的发展过程,阐述了清代广州十三行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介绍外销广作牙雕包装的成因与发展,理清引发其产生与制约其发展的政治、历史、地理、经济、工艺等因素,最后以18~19世纪西方国家所流行的“中国风格”潮流为指引,分析广州十三行时期的中西方设计艺术交流。第二部分,以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在西方国家的销售与嬗变为线索,将包装按照功能形态进行分类,初步构建了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的学术概念,并分析包装面向人群的生活习惯、文化指涉与审美取向。第三部分,总结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的艺术特征,论述其所蕴含的中式艺术特征与西方艺术风格。第四部分,基于美的法则论述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通过材料属性、工艺技术、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所体现出来的设计美学特征。第五部分,以中国“文化自信”提倡、“一带一路”政策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文化建设”为导向,探索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艺术在现代包装中传承策略,分析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艺术在现代包装中的应用。

宋哲琦[6](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提出《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赵茹伊[7](2020)在《文物中的羊纹装饰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图腾,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羊纹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那时候人们对自然尚不了解,认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神灵在操控,于是将自然界中的动物认为是神灵的象征,将羊纹以及其他动物纹样绘制在岩画以及石壁之上。当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原始农业文明,制造工具成为人类踏入新文明的象征,人们在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上绘制了大量的羊纹,一方面为了表达对神灵的崇敬,祈求美好生活,同时也为了起到装饰作用。因此可以看出,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运用羊纹进行装饰,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羊纹经历了商周乃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于羊纹的运用依旧盛行,羊纹在此期间不断成长,直到五代时期,羊纹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被人们广泛地运用到陶瓷、金银器、纺织、玉器等各种日常生活所需的物件之中。因为处于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不同,对于羊纹的装饰运用也有不同的艺术特色。本文以中国传统羊纹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我国历史上不同朝代为时间线,研究羊纹在不同时代的发展,探索人们在各个时代对羊纹装饰的不同运用及其本身的象征含义。首先对羊纹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分析羊纹的定义以及羊纹的起源,同时着重对羊纹主要的功能以及在不同时代的发展进行了论述;其次分析了羊纹在古代文物中的装饰艺术,古代人们对于羊纹的装饰运用在不同时期所呈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主要从羊纹的构图特征以及装饰特征入手,探讨了羊纹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手法;最后分析了羊纹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人们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通过解读羊纹在古代文物中的装饰艺术,结合以上分析,将羊纹运用在毕业作品设计之中,以此来有效展现出羊纹的艺术内涵。目前学术上没有关于文物中的羊形纹样造型装饰特征研究的系统归纳和总结,因此需要进行研究,此次研究揭示羊形纹样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弥补了目前羊形纹样系统研究的不足,也为当代纹样艺术设计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有益的素材来源与灵感启示。

姜正浩[8](2020)在《装饰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的普遍推行,现代社会逐步进入以信息化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时代,用户对于现代产品的需求不再止步于满足基本生活的功能需求,而是更加关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装饰艺术作为伴随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在现代产品中的应用,直接关系用户对产品的感官体验以及情感认同。基于当前的时代背景,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装饰应用缺乏以用户为核心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导致普遍存在刻意装饰、过度装饰等问题,针对装饰艺术在现代产品中的合理应用,提出以下主要研究内容,其中包括三部分:(1)综述装饰艺术以及现代产品的发展历程,将产品用户的研究作为重要依托,明确现代产品体验中的用户要素,其中包括用户需求、用户定位以及用户行为。(2)根据装饰艺术的发展进程,提取装饰艺术的基因特征,了解装饰艺术在现代产品中所具备的价值。同时,根据时代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的影响分析,确定装饰艺术在现代产品应用中的趋势,为接下来的设计实践明确方向。(3)根据产品成本、产品功能以及产品设计流程方面的分析,总结现代产品设计中装饰艺术的应用原则,其中包括可行性原则、跟随性原则以及科学性原则。最后从现代产品的经济性、功能性以及专业性等角度,确定装饰艺术在现代产品中的设计方法。装饰艺术在现代产品中的设计实践以风扇系列产品为例,运用装饰艺术在现代产品中的设计方法,明确设计需求,构建相应的设计流程,对上述的装饰艺术应用原则进行了实证分析,确定其能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安喆群[9](2020)在《中国北方桦树皮装饰艺术图形语言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北方桦树皮文化是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在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在不断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桦树皮制品种类丰富、造型多样、色彩鲜艳、装饰纹样繁多,其深刻地反映着民族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美的认知,是其民族文化的载体。由于定居等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桦树皮文化在现代生活中逐渐脱离其实用性,成为一种精神信仰,其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因此桦树皮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发展成为一个亟待研究探讨的课题。本论文以桦树皮文化为切入点,将其装饰艺术的元素、形式作为出发点,通过桦树皮文化的源流进行梳理,探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桦树皮装饰艺术所产生的背景。剖析了传统及现代桦树皮制品的造型特征,并就桦树皮文化的典型装饰特征从装饰工艺、装饰题材、装饰纹样、装饰色彩构成的角度进行解析,并提取其中所存在的典型图形语言,通过生态设计、仿生设计方法将桦树皮装饰艺术图形语言应用于现代设计中。并提出就桦树皮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数字化传承的方法,对桦树皮装饰文化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贾丹丹[10](2020)在《晋城地区传统民居门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是在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晋城地区21个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的民居门楼作为研究对象,对晋城传统民居门楼的形制、空间、题材、工艺、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科学价值。首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分析晋城地区传统民居门楼的形成背景。结合调研样本和整理的文献资料,根据晋城民居门楼建筑形式、风格、结构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五种类型。并结合风水学理论,对门楼的方位与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其次,依据多种限定要素对门楼空间进行限定,将门楼空间划分为浅空间、深空间和扩展空间,探讨门楼空间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分析门楼空间与街巷和院落的位置关系,对晋城民居入口空间的层次变化、序列组织方式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此挖掘出其背后的典型特征和深刻内涵。再者,对门楼的本体装饰构件和附设构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其选用的装饰题材、装饰工艺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探讨门楼装饰与地域、民俗、民风之间的联系,挖掘门楼装饰所蕴藏的地域文化和审美价值。最后,对晋城现存民居门楼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门楼的现存状况与所遭受的破坏因素,提出门楼保护的相关建议和措施。阐述了门楼在现代设计中的启示,对门楼空间和装饰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求将传统民居门楼的建筑文化融合到现代设计领域。晋城传统民居门楼是自然、地理、社会、人文、历史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选择的结果。本文通过对门楼进行深入地剖析,希望大众对晋城传统民居门楼有更为全面、细致地认识。以传承和发扬其文化智慧为目标,对现存的门楼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并期望晋城民居门楼在现代设计中能够得到创新和应用。

二、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现代漆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现代漆画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其理论梳理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研究的相关说明
    第四节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内容与结构框架
第一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源流
    第一节 中国古代传统漆绘
        一 中国古代漆艺术的历史源流
        二 中国古代漆艺术的工艺传承
        三、中国古代漆艺术的文化发展脉络与缺失
        四、中国古代漆绘的发展沿革
    第二节 东亚古代漆绘的源流
        一、汉四郡时代的朝鲜半岛漆艺术
        二 鉴真东渡与日本古代漆艺术的“师法中华”
        三 南洋漆艺术的“副中心”
        四 琉球与台湾的古代漆艺术
    第三节 欧洲近现代漆艺术的崛起
        一 十三世纪始始中欧漆艺交流简述
        二 欧洲新艺术运动与1900 年巴黎博览会
        三 欧洲装饰艺术运动与漆画代表人物
        四 近现代欧洲化学漆及其工艺价值与影响
第二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产生
    第一节 日本江户时代的漆艺术与明代“倭漆”的兴起
        一 飞鸟时代的漆艺术觉醒与镰仓时代漆艺术的成熟
        二 江户时代漆艺术的崛起
        三 中国明代漆艺术的退步
        四 福州沈家脱胎与薄料工艺
    第二节 中国现代漆画的“洋血统”
        一 密陀绘工艺
        二 螺钿镶嵌工艺的历史传承
        三 明清时期漆器的“和风”盛行
        四 近现代欧洲漆艺崛起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三位奠基人
        一 雷圭元:“代用品”与新观念的首倡者
        二 沈福文:西洋绘画与古代漆绘的合成者
        三 李之卿:古代漆艺现代化的推陈出新者
第三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
    第一节 越南磨漆画的影响
        一 越南磨漆画的源起
        二 抗法抗美战争中的越南漆画家
        三 越南磨漆画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系列美展的影响
        四 五十年代末越南磨漆画对中国美术界引起的轰动
    第二节 艺术魅力、时局影响与体制因素
        一 由“漆绘”到“漆画”、由“手艺人”到“画家”
        二 20 世纪新材料、新技法和新工艺的突破
        三 “美展体制”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鼓励、扶植
        四 现代绘事与古代工艺的契合点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发展时期的人和事
        一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漆画创作群体
        二 领军人物乔十光
        三 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价值
        四 20 世纪后半叶的中国漆画展事活动
第四章 中国现代漆画的繁荣
    第一节 中国现代漆画发展现状
        一 全国院校现代漆画教育现状评估
        二 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
        三 漆艺企业总体没落与工作坊的兴起
        四 “院体派”的艺术高度
    第二节 中国现代漆画得失谈
        一 “美展体制”退潮的巨大影响
        二 画廊的市场主导作用
        三 东西洋漆艺术的启示
        四 漆画家的“内修”与“外功”
    第三节 中国现代漆画的评估与前瞻
        一 不可遏止的潮流:新材料、新工艺、新形式
        二 传统绘事技法的保留与革新
        三 漆艺术在艺术表现体系中的生存与定位
        四 坚守“以漆画世”的宗旨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公开发表的成果
致谢

(2)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缘由
        一、艺术设计的发展与综合性、交叉性特征
        二、设计基础教学瓶颈与深化实验
        三、团队教学实验平台与个人实践基础
    第二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目的
        一、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的意义、价值的认知
        二、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实验的整理
        三、对设计基础学理的反思与知识系统的重构
    第三节 关于论文的准备
        一、对设计基础教学相关文献的解读
        二、有关设计教学发展与现状的反思
        三、论文撰写所参考的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延伸与发展
    第一节 整体性与碎片化的演绎,关于包豪斯基础课的延伸
        一、发端与演化:包豪斯基础课程的若干特征
        二、理性与消解:乌尔姆基础课程的变向及终结
        三、变革与升华:阿尔伯斯在美国的基础课程教学
        四、回望与纪念:包豪斯百年主题教学工作坊
    第二节 关于国外基础课程的发展
        一、多元与个性:多样教学思想主导下的教学景观
        二、形式与散发:美国基础课程的体系构成
        三、逻辑与功能:雷曼的产品设计基础教学方法
    第三节 关于中国设计基础课程的历程与现状
        一、发端与缺失:绘画+图案模式
        二、引进与误解:对构成教学的反思
        三、程式与格局:设计素描+装饰色彩+三大构成
        四、变异与修补:局部改革与片断探索
        五、介入与挑战:数字化情景中的新课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教育学视野与学理解读中对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条件
    第一节 外生性:艺术设计发展的专业氛围
        一、发展认知:提升与设计功能扩展
        二、数字媒体:从辅助设计到智能化设计
        三、走向综合:从单一化设计到系统设计
    第二节 内生性:艺术设计教育的现实情境
        一、程式与单一:绝大多数院校的重复单一
        二、改革实践:极少数院校的改革实践
        三、工科介入:理性建构中的技术性与工具性
        四、改写因素: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及教学形态的渐变
    第三节 原生性:艺术设计学科学生的基础条件
        一、基础的标准:入学专业统考条件下的命题及应试
        二、修订与确立: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的改写
        三、矛盾与理想:教与学的局限与愿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于主题性设计基础课程的参照与启示
    第一节 知识的综合与媒介的交叉
        一、侯世达:《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
        二、莫霍利·纳吉:《新视觉-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的基础》及教学实验
        三、“透明性”:时空交错中的多维视觉设计启示
    第二节 来自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的示范
        一、案例1:“笔记与思维”设计创意工作坊
        二、案例2:“从绘画到设计”综合设计工作坊
        三、案例3:“综合材料”绘画工作坊
        四、案例4:“在障碍中行动”舞台空间工作坊
        五、案例5:“二十四节气”实验艺术工作坊
    第三节 来自建筑教育的参照与启示
        一、现代空间模型与现代性练习设计
        二、AA建筑学院中当代艺术与空间教学的交叉
        三、鲁安东的建筑电影与空间认知课题
        四、顾大庆的制图/构成/绘画/模型的综合课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学理取向
    第一节 关于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
        一、造型:从结构性造型到主题性造型
        二、色彩:从自然色彩到数码色彩
        三、形式:从方法主题到哲理主题
        四、装饰:从经典图式到图案构成
        五、材料:从真实材质到抽象质感
    第二节 关于课程的知识谱系与表现要素
        一、构成语法:从和谐关系到解构拼贴
        二、视觉维度:从超写实描绘到超现实表现
        三、形式要素:从平面表现到运动时空交错
        四、媒介技法:从材料手工到声音媒体运用
        五、数字媒体:从辅助手段到思维导向
    第三节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学理取向
        一、对形式概念的解读与分析
        二、多元形式的内涵意义与图式表现
        三、“形式美”与“有意味的形式”
        四、形式的戏剧性展开与形式感的生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 关于课程模式的反思与教学结构的设计
        一、关于对单元制课程体系的反思
        二、关于对片断式教学实验的小结
        三、关于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四、关于对主题性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第二节 关于建构主题性、综合型课程结构
        一、变单元设置为结构整合
        二、主题切入:物象/方法/交叉/专业
        三、内容整合:形式/要素/维度/媒介
    第三节 关于课题设计的要素与法则
        一、资源与情境:从对象到内容的认知
        二、切入与转换:从主题到课题的变异
        三、叙述与媒介:从视觉到形式的演绎
        四、方法与游戏:从理性到趣味的改写
    第四节 关于作业系列的编排与组合
        一、规定性与自由性的结合
        二、逻辑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三、分析性与发散性的结合
        四、单一性与交叉性的结合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题性与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一)
    第一节 以“要素”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演绎方式:从正常到非正常
        二、分析方式:从抽象到泛象
    第二节 以“对象”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课题1:寻找与归纳,来自自然的形式
        二、课题2:构成与解构,来自建筑的形式
        三、课题3:观念与拼贴,来自当代艺术的形式
    第三节 以“方法”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课题1:看法/关于视觉体验的方法
        二、课题2:语法/关于形式分析的方法
        三、课题3:手法/关于艺术表现的方法
    第四节 关于综合型教学方法
        一、课题与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
        二、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的方法
        三、教学研究与教案编制
        四、课题作业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与体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题性、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二)
    第一节 “物象”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自行车—对机械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二、芭蕉—对自然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三、纸—对日常材料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现
    第二节 “方法”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变体—对经典作品的研习以及方法的运用与拓展
        二、拼贴—多样化形式元素的组合与重构
        三、分形—隐藏秩序的发现与操作
    第三节 “交叉”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建筑—抽象视觉要素与空间构成的综合
        二、音乐—视听转化与表现性的形式演绎
        三、园林—传统图式的表达与时空构造的演绎
    第四节 “专业”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服装—从身体的观念到形式的媒介
        二、装置—从空间解读到材料象征
        三、迷宫—从二维图形到三维空间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和意义
        1.1.1 研究问题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界定
        1.2.1 家装设计的核心概念分析
        1.2.2 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界定
        1.2.3 对1930 年代的时间界定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关于室内装饰现代性的研究
        1.3.2 国外关于家庭装饰现代性的研究
        1.3.3 上海近代设计史研究的基本情况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架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架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作为主要传播途径和载体的1930 年代上海纸媒
    2.1 报道家装设计的纸媒概貌
        2.1.1 中文报刊频开专栏
        2.1.2 英文报纸长期报道
        2.1.3 其它纸媒偶有涉及
    2.2 纸媒对家装设计现代性的传播
        2.2.1 内容传播集中于1930 年代
        2.2.2 现代家装内容的国际化传播
        2.2.3 内容传播推进现代家装设计
    2.3 纸媒中家装设计现代性的表述
        2.3.1 涉及时间概念的描述
        2.3.2 对于装饰样式的界定
        2.3.3 多主题词的混合使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930 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理念和模式
    3.1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基本理念
        3.1.1 推崇进化论思想
        3.1.2 倡导新家庭生活
        3.1.3 提倡新设计美学
    3.2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表现模式
        3.2.1 室内空间装饰样式的革新
        3.2.2 室内空间生活功能的完善
        3.2.3 室内空间物理环境的改进
    3.3 纸媒中家装设计现代性知识组构
        3.3.1 现代性家装设计风格的认识
        3.3.2 现代性家装设计要素的组成
        3.3.3 现代性家装设计的图纸表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家装设计实践与推广方式
    4.1 精英家庭的时尚引领
        4.1.1 以电影明星群体家装设计为亮点
        4.1.2 以文化和工商名人群体家装设计为主体
        4.1.3 以其它中产人群家装设计为底色
    4.2 家装设计展览会的社会推广
        4.2.1 “国货展览会”之“模范家庭”布置
        4.2.2 “改良家庭展览会”及样板房布置
        4.2.3 样子间及百货店等商业展示活动
    4.3 家装设计者的多元探索
        4.3.1 本土设计师接轨国际设计风格
        4.3.2 西方设计师带入国际设计经验
        4.3.3 业余设计者尝试家庭美化方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代性家装设计实现的技术和材料保障
    5.1 新式居住功能模式的兴起与运用
        5.1.1 城市中新式居住建筑的兴起
        5.1.2 建筑革新提供的功能化空间
        5.1.3 水电气入户改善了家庭环境
    5.2 新奇家居生活用品的配置
        5.2.1 以“克罗咪”工艺为标志的现代家具
        5.2.2 以简洁化样式为特征的软装陈设
        5.2.3 以流线型产品为特色的家用电器
    5.3 新颖室内建材卫浴的运用
        5.3.1 墙面饰材以花纸运用较广泛
        5.3.2 地面饰材流行花砖和马赛克
        5.3.3 卫浴设备倾向成套进口产品
    本章小结
第六章 1930 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实现的历史意义
    6.1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发生的系统要素
        6.1.1 从大众纸媒到生活实践的复杂系统
        6.1.2 多维度实践与推广是系统核心要素
        6.1.3 家装设计之现代性实现的上海路径
    6.2 全面推动“上海设计”的现代性进程
        6.2.1 注重生活实效的理性化设计
        6.2.2 关注系统要素的整体性设计
        6.2.3 尊重技术条件的合理化设计
    6.3 丰富了“海派”风格美学的内涵
        6.3.1 新生活方式之美
        6.3.2 新室内秩序之美
        6.3.3 新室内形式之美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赫哲族文化元素在现代陈设艺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相关概念
        (一)赫哲族发展情况
        (二)赫哲族文化元素与研究范畴
        (三)陈设艺术与研究范畴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注解
第二章 赫哲族文化元素的类型和表现方式
    一、赫哲族文化元素形成与表达
    二、赫哲族龙图腾形态特征与表现
        (一)龙图腾的形态演变
        (二)龙图腾的结构
        (三)龙图腾的形式表现
    三、鱼图腾形态特征与表现
        (一)鱼图腾的形态演变
        (二)鱼图腾的结构
        (三)鱼图腾的形式表现
    四、“生命树”图腾态特征与表现
        (一)植物图腾的形态演变
        (二)植物图腾的结构
        (三)植物图腾的形式表现
    注解
第三章 赫哲族文化元素在现代陈设艺术中的美学分析
    一、赫哲族文化元素形态在现代陈设艺术中的美学范围
        (一)赫哲族文化元素美学地域性
        (二)赫哲族文化元素美学应用范畴
    二、赫哲族文化元素的美学应用方式
        (一)功能性与赫哲族文化元素陈设的融合
        (二)赫哲族文化元素陈设的风格化表述
        (三)赫哲族文化元素陈设的文化性表述
        (四)赫哲族文化元素陈设的创意缔造
    注解
第四章 传统赫哲族文化元素在现代陈设艺术中的发展特征
    一、赫哲族文化元素在现代陈设艺术中的表现手法
        (一)赫哲文化元素提炼法
        (二)赫哲族文化元素符号表现法
        (三)赫哲族文化元素突出法
    二、赫哲族文化元素在现代陈设艺术中的延伸
        (一)在空间形式中的运用
        (二)在色彩设计中的运用
        (三)在材料选择中的运用
        (四)构图表达中的创新
    三、赫哲族传统文化元素在黑龙江领域的现代传承
        (一)现代需求下对传统赫哲族元素的变革与发展
        (二)主题化陈设空间的赫哲族文化元素整体表述
        (三)空间意境上对传统文化的拓展与发扬
        (四)传统赫哲族文化元素符号的应用意义与价值
    注解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现状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对象
    1.8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的发展背景
    2.1 广州十三行
        2.1.1 地理环境
        2.1.2 历史沿革
        2.1.3 社会环境
    2.2 广作牙雕艺术
    2.3 广州十三行时期的中西方设计艺术交流
        2.3.1 十三行外销品为西方设计艺术注入活力
        2.3.2 西方设计艺术融入到十三行外销品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的种类
    3.1 文玩包装
        3.1.1 文具包装
        3.1.2 赏玩包装
    3.2 食品包装
        3.2.1 餐具
        3.2.2 茶叶包装
    3.3 药品包装
        3.3.1 鼻烟包装
        3.3.2 卷烟包装
    3.4 妆奁类包装
        3.4.1 首饰包装
        3.4.2 化妆品包装
        3.4.3 女红用品包装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的艺术特征
    4.1 题材特征
        4.1.1 中式题材
        4.1.2 西式题材
    4.2 造型特征
        4.2.1 盒类
        4.2.2 瓶类
        4.2.3 罐类
        4.2.4 其他造型
    4.3 装饰特征
        4.3.1 保持原色
        4.3.2 繁而有序
        4.3.3 画面立体
        4.3.4 比例协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的设计美学
    5.1 天然本色的材质美
        5.1.1 柔和莹润的色彩光泽
        5.1.2 分明有序的象牙肌理
    5.2 巧能显艺的工艺美
        5.2.1 精镂细刻的象牙雕刻工艺
        5.2.2 浑然一体的象牙拼镶工艺
        5.2.3 通透细密的牙丝编缀工艺
    5.3 包罗万象的形式美
        5.3.1 变化与统一
        5.3.2 对称与平衡
        5.3.3 比例与尺度
        5.3.4 节奏与韵律
    5.4 以形写神的意蕴美
        5.4.1 艺术形象的意境营造
        5.4.2 文化内涵的和而不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艺术在现代包装中的传承与创新
    6.1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传承策略
        6.1.1 广作牙雕艺术的传承现状
        6.1.2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艺术在现代包装中的传承趋势
        6.1.3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艺术在现代包装中的传承策略
    6.2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艺术与现代包装设计相结合
        6.2.1 寻求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与现代包装设计“形”上的契合点
        6.2.2 寻求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与现代包装设计“意”上的契合点
        6.2.3 寻求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与现代包装设计“神”上的契合点
    6.3 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艺术在现代包装中的应用分析
        6.3.1 视觉符号“形”的借鉴
        6.3.2 视觉符号“意”的延续
        6.3.3 视觉符号“神”的传达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附录

(6)《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7)文物中的羊纹装饰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2.1 文献调查法
        1.3.2.2 实地调查法
        1.3.2.3 比较分析法
2 文物中的羊纹概述
    2.1 文物中的羊纹定义
    2.2 羊纹的起源
        2.2.1 祭祀和财富的象征
        2.2.2 图腾崇拜
        2.2.3 镇邪去恶
    2.3 羊纹的功能
        2.3.1 实用功能
        2.3.2 装饰功能
        2.3.3 象征功能
        2.3.3.1 吉祥象征
        2.3.3.2 宗教象征
        2.3.3.3 神灵象征
        2.3.3.4 其他象征
    2.4 羊纹的发展源流
        2.4.1 新石器时代
        2.4.2 商周时期
        2.4.3 秦汉时期
        2.4.4 魏晋南北朝时期
        2.4.5 隋唐时期
        2.4.6 宋元时期
        2.4.7 明清时期
3 文物中的羊纹装饰艺术
    3.1 羊纹的构图特征
        3.1.1 立体型
        3.1.2 平面型
        3.1.3 组合型
    3.2 羊纹的装饰特征
        3.2.1 变形换色
        3.2.2 概括与加强
        3.2.3 平面化的表现
        3.2.4 追求秩序的美感
        3.2.5 理想化的景象
        3.2.6 吉祥寓意
    3.3 羊纹的表现手法
        3.3.1 写实主义手法
        3.3.2 象征主义手法
        3.3.3 浪漫主义手法
4 传统羊形纹样流行的文化心理
    4.1 大吉羊——羊即吉祥
    4.2 羊大为美
    4.3 友善仁爱
    4.4 福禄
5 羊形纹样在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5.1 灵感来源
    5.2 设计说明
    5.3 作品呈现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8)装饰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装饰艺术的起源特征及发展分析
    2.1 装饰艺术的产生
    2.2 装饰艺术的表现特征
    2.3 装饰艺术的应用种类
        2.3.1 建筑装饰
        2.3.2 室内装饰
        2.3.3 平面装饰
        2.3.4 服装装饰
        2.3.5 产品装饰
    2.4 装饰艺术与产品的关联性
        2.4.1 史前时代的产品装饰
        2.4.2 文明时代的产品装饰
        2.4.3 文化运动期间的产品装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现代产品设计中装饰艺术的价值及影响分析
    3.1 现代产品的研究
        3.1.1 现代产品的定义
        3.1.2 现代产品的发展历程
        3.1.3 现代产品的用户研究
        3.1.3.1 用户需求
        3.1.3.2 用户定位
        3.1.3.3 用户行为
    3.2 装饰艺术在现代产品中的价值
        3.2.1 审美价值
        3.2.2 推广价值
        3.2.3 文化价值
    3.3 装饰艺术的基因特征
        3.3.1 庞杂特征
        3.3.2 共生特征
        3.3.3 融合特征
    3.4 装饰艺术应用趋势的影响因素
        3.4.1 科技发展因素
        3.4.2 用户体验的个性化因素
    3.5 装饰艺术在现代产品中的应用趋势
        3.5.1 多元化
        3.5.2 符号化
        3.5.3 商业化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现代产品中装饰艺术的应用原则与方法
    4.1 装饰艺术应用原则推导
        4.1.1 产品成本分析
        4.1.2 产品功能分析
        4.1.3 设计流程分析
    4.2 装饰原则在现代产品中的应用分析
        4.2.1 可行性原则
        4.2.2 跟随性原则
        4.2.3 科学性原则
    4.3 装饰艺术在现代产品中的设计方法
        4.3.1 装饰艺术在产品形态上的表达
        4.3.2 装饰艺术在产品色彩上的表达
        4.3.3 装饰艺术在材料工艺上的表达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现代产品装饰艺术设计与实践
    5.1 基于产品装饰原则的设计方法
    5.2 基于产品形态的装饰设计
        5.2.1 设计流程的基本架构
        5.2.2 手持风扇形态设计实践
        5.2.3 最终设计效果图
    5.3 基于产品色彩的装饰设计
        5.3.1 设计流程的基本架构
        5.3.2 落地风扇色彩设计实践
        5.3.3 最终设计效果图
    5.4 基于产品材料与工艺的装饰设计
        5.4.1 设计流程的基本架构
        5.4.2 台扇材料与工艺设计实践
        5.4.3 最终设计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9)中国北方桦树皮装饰艺术图形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
        1.3.1 研究的框架
        1.3.2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
        1.4.1 文献资料法
        1.4.2 田野调查法
        1.4.3 理论研究法
        1.4.4 分析归纳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1.6 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7 研究现状分析
2 中国北方桦树皮的装饰艺术
    2.1 中国北方桦树皮装饰艺术的源流
    2.2 中国北方桦树皮制品的造型特征
        2.2.1 传统桦树皮制品的造型特征
        2.2.2 现代桦树皮制品的造型特征
    2.3 中国北方桦树皮制品的装饰特征
        2.3.1 装饰工艺
        2.3.2 装饰题材
        2.3.3 装饰纹样
        2.3.4 装饰色彩
    2.4 小结
3 中国北方桦树皮装饰艺术的图形语言
    3.1 图形语言
        3.1.1 概念
        3.1.2 元素
        3.1.3 形式
    3.2 造型特征上的图形语言
    3.3 装饰特征上的图形语言
        3.3.1 装饰纹样上的图形语言
        3.3.2 装饰色彩中的图形语言
    3.4 中国北方桦树皮装饰艺术图形语言元素提炼
    3.5 小结
4 中国北方桦树皮装饰艺术图形语言的应用
    4.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4.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4.1.2 数字化应用
    4.2 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4.2.1 生态设计
        4.2.2 视觉仿生设计
5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晋城地区传统民居门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缘起
        1.1.1 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1.1.2 建设高潮下传统民居的消亡
        1.1.3 地域和乡土建筑文化重获关注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
        1.3.1 研究区域的界定
        1.3.2 研究对象的界定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论文框架
第2章 晋城地区传统民居门楼的形成背景及现状
    2.1 自然环境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候特征
        2.1.3 水文环境
    2.2 时代背景
        2.2.1 历史沿革
        2.2.2 民俗文化
        2.2.3 礼制思想
    2.3 晋城地区传统民居现状
        2.3.1 民居建筑特征
        2.3.2 民居门楼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晋城地区传统民居门楼的形制、方位和结构
    3.1 现状调研
        3.1.1 调研村落选取
        3.1.2 调研内容
        3.1.3 调研现状评价
    3.2 门楼的形制
        3.2.1 屋宇式门楼
        3.2.2 门洞式门楼
        3.2.3 牌楼式门楼
        3.2.4 随墙式门楼
        3.2.5 西洋式门楼
    3.3 方位与风水
    3.4 门楼的结构特征
        3.4.1 门头
        3.4.2 门身
        3.4.3 台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晋城地区传统民居门楼的空间形态
    4.1 门楼空间的限定
        4.1.1 门楼空间的限定方式
        4.1.2 门楼空间的限定范围
    4.2 门楼空间的功能
        4.2.1 门楼空间的基本功能
        4.2.2 门楼空间的其他功能
    4.3 门楼的空间形态
        4.3.1 门楼于街巷中的位置
        4.3.2 门楼于院落中的位置
        4.3.3 门楼空间序列的组织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晋城地区传统民居门楼的装饰艺术
    5.1 门楼的装饰构件
        5.1.1 门头装饰
        5.1.2 门匾
        5.1.3 门簪
        5.1.4 门钹
        5.1.5 门钉
        5.1.6 看叶
        5.1.7 门槛
        5.1.8 门枕石
    5.2 附设装饰
        5.2.1 影壁
        5.2.2 上下马石、拴马桩
    5.3 门楼的装饰题材
        5.3.1 题材选用的社会倾向
        5.3.2 装饰题材的选用
        5.3.3 表现手法
    5.4 门楼的装饰工艺
        5.4.1 木雕
        5.4.2 砖雕
        5.4.3 石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晋城传统民居门楼的保护与传承
    6.1 传统民居门楼的保护
        6.1.1 门楼保护存在的问题
        6.1.2 保护的方法及原则和措施
    6.2 门楼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
        6.2.1 门楼空间上的借鉴
        6.2.2 门楼装饰上的启示及借鉴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四、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现代漆画研究[D]. 郭立忠. 南京艺术学院, 2021(02)
  • [2]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D]. 曹斌华.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3]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D]. 丁俊. 江南大学, 2021(01)
  • [4]赫哲族文化元素在现代陈设艺术中的应用研究[D]. 李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4)
  • [5]清代十三行外销广作牙雕包装设计研究[D]. 黄雪婷.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6)
  • [6]《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7]文物中的羊纹装饰艺术研究[D]. 赵茹伊.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2)
  • [8]装饰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姜正浩.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2)
  • [9]中国北方桦树皮装饰艺术图形语言研究[D]. 安喆群.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10]晋城地区传统民居门楼研究[D]. 贾丹丹.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现代社会传统装饰艺术的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