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压力机工作状态在线监测研究

机械压力机工作状态在线监测研究

一、机械压力机工作状态在线监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孙友松,章争荣[1](2022)在《伺服成形技术及其若干发展动向》文中指出伺服压力机是近年来塑性成形领域最重大的创新之一,将伺服压力机以及基于伺服压力机的成形工艺统称为伺服成形技术。简要介绍了伺服成形技术的特点和目前的应用情况,重点论述了该技术当前的若干发展新动向,包括伺服压力机设计方法的研究、新型功能部件和储能技术开发、滑块运动路径设计与优化、伺服成形机理及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智能制造中的伺服成形等。要实现成形加工的自主创新,我国锻压装备制造商应尽快实现由单纯的设备制造厂向成形加工全面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转变,大力开展关键核心部件的研发和伺服成形数值模拟技术以及成形新工艺的开发。

徐刚,崔瑞奇,王华[2](2021)在《CIMT2021金属成形机床展品评述》文中研究指明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1)于2021年4月12~17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成功举办。从本届展会的展品情况来看,智能化、自动化已呈势不可挡之势。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不啻为全球机床工具行业最高水平的盛会。他就像一面镜子,不但映照出全球机床工具行业琳琅满目的最新型式、最高水平的产品,而且通过这面镜子,还可帮助我们对标先进,找到差距,理清思路,较正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CIMT对机床行业以及行业企业的参考、启迪意义不可估量。

吴旭泽,王路远,仲君[3](2020)在《压力机离合制动系统磨损及温升监控系统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离合制动器是机械压力机主传动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高速、重型机械压力机的主传动系统,离合制动器的磨损和温升直接影响了系统的制动性能。因此,离合制动器的有效运作是机床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本文介绍了一种压力机组合式离合制动器磨损量和温升监控系统,包括技术原理、控制系统、监控方案。并提出了对于飞轮温升的完整监控方案。实际应用表明,本文介绍的监控系统能有效实现离合制动器性能的在线监测,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为实现压力机信息化和智能化提供了数据支持。

张望,邵振荣,朱霖[4](2020)在《浅议多种监控系统在智能压力机上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围绕机械压力机控制智能化的实现,将压力机运行状态监测及预警技术与压力机控制系统相结合,开发了模块化的数字型智能控制系统,同时了提供一套智能化检测与控制系统的成套解决方案。

周祥月,邱书波[5](2019)在《压力机工作台的结构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文中认为本文对机械压力机工作台的电气连锁控制作出相关设计,使移动工作台小车在工厂工作中速度更快捷、定位更精确,紧跟现代工业飞速发展的步伐。控制系统的中央处理单元控制器应用可编程序控制PLC,工作台速度控制用变频器调速控制,工作台的顶起、落下、夹紧由PLC程序控制气源阀组来控制工作台的动作。文章中对工作台电气控制系统做了详细分析,并且对工作台的运行调试做了详细的设计。

许辉[6](2019)在《奔驰冲压自动线生产效率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的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南北几大阵营,并以区域化发展成了几大汽车集团,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厂家的生产设备管理就显得犹为重要。作为汽车整车厂四大工艺之首的冲压工厂工艺中主要设备冲压生产线,在汽车工业整车厂中不同其它三大工艺设备,不管是从设备的生产模式还是管理模式上都有其独特的一面,从设备类型、效率KPI、管理、计划排产等方面独立于整车厂其它车间。针对这种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冲压生产线整体产能提升方法,本文以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冲压工厂万家顿生产线为例,从汽车制造厂中冲压生产线的发展历史,采用SWOT分析方法,基于MPS精益管理体系,从冲压生产的人员配置、设备维护、标准化管理、产品合格率、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如何高效合理的利用冲压生产线。以MTM研究方法综合分析冲压自动线操作工工作内容,重新平衡员工工作量,特别是辅助人员和直产人员可以进行搭配式工作管理,提升人员利用率。在模具维护理念上提出重要转变:变被动维修为主动预防维护。建立差异化的模具预防性维护体系规范。在冲压设备管理上,采取有效的TPM管理方法以降低七大浪费,提高OEE,得到更多的良品件。经过价值流分析,冲压车间计划运行柔性化冲压生产方式,显着减少卷料与板料的存储量;减少材料存储占用面积,节约车间地面空间,并进一步的减少人员定编,降低人力成本,并以KPI表现来衡量管理精益管理改善取得的成果。通过本文的总结分析以及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经过实际项目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冲压生产线的综合效率,在模具维护、设备管理和生产模式的配置上对相关行业也就一定的借鉴作用。

徐刚,崔瑞奇,王华[7](2019)在《从CIMT2019看金属成形机床的现状与发展》文中提出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19)展出的金属成形(锻压)机床展品为样本,分析了数控激光切割机、激光切管机、激光3D打印机、数控转塔冲床、数控折弯机、数控机械压力机、数控液压机等产品及其自动化单元、自动化加工中心、自动化生产线等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向,高度关注数字化背景下的智能化、智联、智造及其对未来机床行业带来的影响。

张竹林[8](2019)在《面向大型机械压力机液压过载保护系统的液固耦合作用机理及响应特性》文中提出大型机械压力机是金属板材成形的重要设备,在汽车、轮船、飞机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型机械压力机具有技术含量高、设计和制造难度大、控制系统复杂等特点,其技术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水平。液压过载保护系统是大型机械压力机中的重要装置之一,通过过载瞬间卸荷来保护压力机和模具,而且卸荷后能快速进行自动补压,实现保护功能的自动恢复。由于该液压过载保护系统是一个由气、液、固三相介质组成的复杂的相互耦合系统,其耦合机理和响应特性还不是十分清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存在卸荷控制精度低的问题,容易造成未达到规定载荷状态提前卸荷和达到规定载荷时不卸荷问题,导致正常生产状态的不连续和设备模具的损坏。本文以大型机械压力机液压过载保护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液压过载保护系统未达到规定载荷状态提前卸荷和达到规定载荷时不卸荷问题,通过力学理论建模、液压系统数学建模与仿真、双向液固耦合分析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在系统分析连接器工作过程中受力情况的基础上,将连接器进行模型简化,构建了连接器和液压垫等效弹簧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连接器等效弹簧刚度、液压垫等效弹簧刚度、液压垫初始预压力分别对连接器传递压力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卸荷阀卸荷压力越大,连接器传递力越大;(2)卸荷阀卸荷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液压垫预压力越小,连接器传递力越大;(3)连接器等效弹簧刚度系数越大,连接器传递力越大;(4)液压垫等效弹簧刚度系数越小,连接器传递力越大。建立连接器三维简化模型,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借鉴弹簧刚度公式,通过对液压垫施加不同的预压力,以活塞顶面作为位移参考,推导出连接器等效弹簧刚度拟合公式;在系统分析影响液压垫体积弹性模量因素的基础上,推导出适合工程应用的液压垫等效弹簧刚度计算公式;为了验证所建模型的合理性,运用ADAMS软件对连接器等效弹簧模型进行了建模仿真分析,通过对压力机施加不同的工作力大小来构建不同的工况,分析得出连接器等效弹簧的弹性恢复力占压力机工作力8%左右的结论,即在计算液压过载保护系统静态卸荷压力时,卸荷阀卸荷压力应设置为压力机公称力折算压力的108%,目前采用的经验值一般推荐设置为110%,所建连接器等效弹簧分析模型与工程经验值具有很好的吻合度。验证了所建连接器等效弹簧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参考价值。研究了大型机械压力机的液压垫预压力、压力机工作力、管道材料体积模量、管道长度、管道直径、管道壁厚等变量对管道中油液压力的影响规律。采用由局部到整体的分析思路,首先建立针对管道分析的管道模型,通过分析获得液压垫预压力、压力机工作力、管道材料体积模量、管道长度、管道直径、管道壁厚等变量各自对充液管道有效体积模量和管道中油液压力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括液压垫充压过程和压力机工作力施加过程的一体化分析模型,采用单变量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液压垫预压力、管道长度、管道直径、管道壁厚、连接器等效弹簧刚度等变量对充液管道中液体压力变化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液压垫的初始预压力越小,管道中油液压力相对于压力机工作压力超调量越小;(2)管道长度越长,管道中油液压力越低;(3)管道直径越大,管道中油液压力越低;(4)管道壁厚对管道中油液压力变化影响不大;(5)连接器等效弹簧刚度越大,管道中油液压力越低。研究结论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通过构建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案,获得共计60个样本数据点,计算出相应数值,并画出Pareto(帕累托)图,归纳出各参数对充液管道中油液压力的影响规律和灵敏度,获得结论如下:管道长度对管道中油液压力变化影响最大,管道越长,管道中油液压力越低;其次影响较大的是液压垫初始预压力,预压力越大,管道中油液压力越大;再次是管道直径,管道直径越大,管道中油液压力越低;连接器等效弹簧刚度系数影响最小,连接器等效弹簧刚度系数越大,管道中油液压力越低。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一致。通过拉丁超立方试验方案获得80个样本点,分别构建了液压过载保护系统多参数和三参数的响应面(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近似模型。各变量影响管道中油液压力的变化规律与试验结论一致,说明所建RSM近似模型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利用双向液固耦合直接求解方法进行了连接器与卸荷阀仿真计算,为了简化模型和提高计算效率,建立了2D双向液固耦合分析模型,研究的方法解决了活塞与缸壁之间小位移滑动下的动网格技术问题,以及先导阀阀芯和阀座之间间隙变化的网格重构技术问题,得出如下结论:活塞微小的移动都会引起液体压力的急剧变化,极易打破先导阀阀芯原有的受力平衡状态,进而引发主阀打开进行压力卸荷。将流体控制方程和结构体控制方程合并为一个控制方程,并用直接法进行求解,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采用直接法求解双向液固耦合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分析结论为连接器和卸荷阀之间采用直连方案的试验数据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撑。液压过载保护系统具有封闭液体容腔、液体微可压缩、活塞小位移、受冲击载荷作用的特征,为了系统研究充液管道动态响应特性,建立了双向液固耦合的充液管道分析模型,研究的方法解决了封闭液体容腔在类似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双向液固耦合难以收敛的问题,经仿真分析得出:液体和管道的相互耦合作用,会使管道内产生液体压力的波动,导致管道内液体压力大于压力机工作载荷压力,在液体中会产生冲击波,在压力机工作过程中,不同管道位置的液体压力不同,以某个周期来回传递,第一个压力冲击波的数值为最大,然后液体压力逐渐收敛趋于稳定。管道壁在冲击载荷作用下,会产生振动现象,在弯管位置振动幅值最大。研究的双向液固耦合分析方法,为解决具有封闭液体容腔、小位移、微可压缩流体、冲击载荷特征的双向液固称合问题提供了技术参考。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了管道长度、液压垫初始预压力、压力机工作力三个变量对管道内液体压力的影响,设计了卸荷阀与连接器采用直连、加长管一和加长管二的三种试验方案,研究了不同液压垫预压力、不同压力机工作力作用下,充液管道内的液体压力响应特性,通过分析对比,归纳出管道内液体压力变化规律,得出如下结论:(1)无论液压垫预压力值取多大,在同样的压力机工作力作用下,较长管道能够降低管道内液体压力,直连方式的管道内液体压力、液体压力超调量、液体压力超调比例都是最大的;(2)在同样的压力机工作力作用下,不同的液压垫预压力、不同的管道长度会对管道内液体压力产生不同的影响;(3)通过试验发现,当液压垫预压力为压力机工作压力的50%(125bar)时,随着工作力的增加,管道内液体压力逐渐减低,有可能受管道结构频响特性的影响,压力机工作力激励频率接近管道共振频率引起管道内液体压力相较其它预压力值下都较大,但随着工作力的增加,导致管道直径变大,管道内液体压力值有所减小。将加长管一的试验数据与所建的三参数RSM近似模型分析数据进行对比,二者具有很好的吻合度,说明所建三参数RSM近似模型具有高置信度。通过将试验数据进行归类,分别构建了三种试验方案的RSM近似模型,该模型能够帮助企业在设计液压过载保护系统过程中,快速得出液压垫预压力、压力机工作力、管道长度和管道内液体压力的耦合响应关系,提高设计效率。

李志永[9](2019)在《大型多工位压力机杆系优化及动力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大型多工位压力机主要用于汽车覆盖件的拉深成形,随着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汽车的产能逐年提高,这对压力机的工作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大型多工位压力机的设计制造技术主要由国外几个大型制造厂商掌握,国内设计制造水平相对较低,对大型多工位压力机杆系构型、杆系尺寸设计及压力机在工作状态下的静动态特性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是有实际意义的。针对25000kN大型多工位压力机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六连杆杆系构型选择;杆系尺寸参数优化;多工位压力机虚拟样机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六连杆机构中三角杆正置和三角杆倒置各有三种偏置构型,分析六种构型滑块的运动性能和所受的侧向力,确定三角杆倒置六连杆机构滑块负偏置构型为压力机传动机构。对已选择的构型进行运动学分析,推导滑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侧向力的计算公式。着重分析三角杆夹角和上连杆尺寸变化对滑块运动性能和所受侧向力的影响。以工作行程阶段滑块速度的均匀程度和平均速度、导轨对滑块对侧向力和六连杆机构杆系尺寸最小为优化目标,用Matlab编写的复合形法程序对杆系尺寸优化设计,优化后曲柄长度比优化前减小了8.5%,工作行程阶段滑块的速度更低且更均匀,所受侧向力更小。对六连杆机构和整机结构进行动态静力学和模态仿真分析。建立多工位压力机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考虑运动副间隙及间隙的摩擦碰撞对六连杆传动机构的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了多点压力机滑块抗偏载能力。验证了所设计的压力机满足性能指标。

冯雪峰[10](2019)在《伺服压力机数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金属加工是制造行业的支柱,是现代化工业的主要体现形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随着汽车、电子产品、仪器仪表等行业的发展,对压力机的需要也日益增大。随着国内伺服控制技术的研究,新科技、新材料的出现以及产品形状复杂化,开发出高精度、高响应、柔性化、智能化的新型压力机迫在眉睫。传统的压力机已经无法满足未来加工的工业需求,伺服压力机由于采用交流伺服电机直接控制曲柄,实现压力机运动的柔性控制,成为了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从传统机械压力机着手研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伺服压力机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研究伺服压力机的重要意义。重点研究伺服压力机数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⑴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对传统压力机数控系统、伺服控制系统和传统压力机的基本功能和性能特性进行研究;⑵分析了压力机本体结构、滑块运动轨迹及控制系统的加减速控制技术以及伺服压力机数控系统的设计需求,整体设计了伺服压力机数控系统的总体解决方案;⑶自主开发设计DSP+FPGA的硬件平台,用于实现加减速控制算法,实现了伺服压力机的全闭环运动控制。⑷设计与实现了数控系统的上位机系统,对数控系统的加工曲线和参数进行管理。⑸论文最后对所设计和实现的伺服压力机数控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表明所设计的系统满足用户需求。

二、机械压力机工作状态在线监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械压力机工作状态在线监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伺服成形技术及其若干发展动向(论文提纲范文)

1 伺服成形的特点及应用
    1.1 压力机滑块的运动模式可编程控制
        (1)控制成形速度,提高材料成形极限,减少工序,提高产品质量
        (2)兼具液压机和机械压力机的特点,产生新型工作模式
        (3)采用脉动模式加压,改善界面摩擦情况,降低成形阻力,提高制件质量,改变材料应力、应变状态,提高成形极限
        (4)改变工件应力、应变分布,提高成形性能
        (5)利用滑块速度来控制工件和模具温度分布,提高成形精度
        (6)控制滑块运动,减少振动和噪音,提高模具寿命,改善环境
    1.2 节能
    1.3 封闭高度精确控制
2 伺服成形技术当前的若干发展动向
    2.1 伺服成形装备技术
        2.1.1 伺服压力机工作机构设计方法研究
        2.1.2 传动系统轻量化
        2.1.3 新型功能部件开发
        2.1.4 能量储放
        2.1.5 多源驱动
        (1)多源并行同步驱动
        (2)多源非同步驱动
        (3)多输入、多输出
    2.2 滑块运动路径设计与优化
    2.3 伺服成形机理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2.3.1 变参数模式下的材料形变机理研究
        2.3.2 变参数模式下的界面摩擦和润滑机理研究
        2.3.3 伺服成形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2.4 伺服成形与智能制造
        2.4.1 成形过程的传感技术
        2.4.2 工艺过程的智能管理系统
3 结语

(2)CIMT2021金属成形机床展品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控激光切割机
    1. 高功率化
    2. 高速、高精化
二、数控激光切管机
三、数控转塔冲床
四、数控折弯设备、折弯单元
    1. 折弯单元
    2. 折边中心
    3. 折弯机
五、数控液压机
六、数控精密机械压力机
七、其他相关产品
八、结语

(3)压力机离合制动系统磨损及温升监控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离合制动器监测系统整体设计
2 摩擦片磨损与温升监控方案
3 摩擦片磨损量在线检测方法
4 离合制动器监控交互界面设计
5 总结

(4)浅议多种监控系统在智能压力机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智能型压力机硬件构成
2 运动副温度监控方案
    2.1 测温布点与硬件组成
    2.2 温度监控程序设计
3 润滑油品质监测方案
    3.1 硬件组成
    3.2 润滑油介电常数测定
4 离合制动器摩擦片磨损监控方案
    4.1 硬件组成
    4.2 摩擦片磨损监控程序
    4.3 离合制动器监控界面设计
5 总结

(5)压力机工作台的结构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作台功能结构特点
    1.1 工作台的功能及实现过程
    1.2 工作台分类
2 硬件设计
    2.1 移动工作台结构设计
    2.2 控制系统及工作原理
        1)点动
        2)单动
        3)自动
3 软件设计
    3.1 变频器参数设置
    3.2 程序设计
        3.2.1 移动工作台工作过程
        3.2.2 报文数据传输
        3.2.3 移动工作台的控制程序分析
4 结束语

(6)奔驰冲压自动线生产效率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及国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理论依据
        1.3.1 研究内容
        1.3.2 梅赛德斯-奔驰精益生产管理系统理论
        1.3.3 基于MPS的生产线效率提升理论
        1.3.4 研究方法
        1.3.5 技术路线
第2章 北京奔驰冲压自动化线生产效率影响因素
    2.1 北京奔驰冲压自动线概要
    2.2 冲压自动线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2.3 冲压自动线生产人员利用率分析
    2.4 冲压自动线模具稳定性分析
    2.5 冲压自动线设备稳定性分析
        2.5.1 拆垛系统
        2.5.2 自动传输系统
        2.5.3 线尾出料系统
    2.6 冲压自动线生产模式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北京奔驰冲压自动线效率提升方案
    3.1 基于MPS精益管理理论提升人员利用率
        3.1.1 MTM动作分析法应用
        3.1.2 MTM动作元素及标准时值结果分析
    3.2 基于MPS精益管理理论提升模具稳定性
        3.2.1 点检维护频次(冲次)差异化
        3.2.2 维护内容差异化
        3.2.3 维护深度差异化
        3.2.4 差异化模具维护方式推进结果
    3.3 基于MPS精益管理理论提升自动线设备稳定性
        3.3.1 传统设备管理方式
        3.3.2 TPM管理方法在冲压的应用
        3.3.3 TPM管理结果分析
    3.4 基于MPS精益管理理论实现柔性化生产模式
        3.4.1 优化换模时间
        3.4.2 柔性化生产模式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效率提升改善效果分析与评价
    4.1 基于效率类KPI指标的定量分析与评价
    4.2 基于标准化流程优化的定性分析与评价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从CIMT2019看金属成形机床的现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控激光切割机、激光设备
    1.1 激光加工中心(单元)
    1.2 数控激光切割机
    1.3 激光切管机
    1.4 激光3D打印机
2 数控转塔冲床
3 数控折弯机、折弯中心、折弯单元
    3.1 折弯单元
    3.2 折边中心
    3.3 折弯机
4 数控液压机
5 数控精密机械压力机
6 结语

(8)面向大型机械压力机液压过载保护系统的液固耦合作用机理及响应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压力机液压过载保护系统
        1.2.2 充液管道液固耦合
        1.2.3 响应面近似模型
    1.3 课题研究内容
        1.3.1 需要解决的问题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连接器力学建模与分析
    2.1 连接器工作原理
    2.2 连接器建模
        2.2.1 简化模型
        2.2.2 等效弹簧模型
    2.3 连接器、液压垫等效弹簧刚度与传递力关系分析
    2.4 预压力与压力机工作力关系分析
    2.5 连接器等效弹簧刚度计算
    2.6 液压垫等效弹簧刚度计算
        2.6.1 液体的基本性质
        2.6.2 液体密度模型
        2.6.3 液体垫的液压刚度公式推导
        2.6.4 液体密度和弹性模量关系
    2.7 工程案例计算与模型验证
    2.8 其他影响因素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液压过载保护系统数学建模与仿真
    3.1 大型机械压力机液压过载保护系统工作原理
    3.2 仿真环境
    3.3 压力对液体密度的影响
    3.4 管道对有效体积模量的影响
    3.5 静态分析工况下各参数影响
        3.5.1 预压力影响
        3.5.2 压力机工作力影响
        3.5.3 管道材料体积模量影响
        3.5.4 管道长度影响
        3.5.5 管道直径影响
        3.5.6 管道壁厚影响
        3.5.7 静态分析各参数对有效体积模量的帕累托图
    3.6 考虑连接器等效弹簧刚度建模与分析
    3.7 各参数对带连接器充液管道压力影响
        3.7.1 预压力和充液管道压力关系
        3.7.2 管道长度和充液管道压力关系
        3.7.3 管道直径和充液管道压力关系
        3.7.4 管道壁厚和充液管道压力关系
        3.7.5 连接器等效弹簧刚度和充液管道压力关系
    3.8 影响充液管道压力的Pareto图
    3.9 构建RSM近似模型
        3.9.1 多参数RSM近似模型
        3.9.2 三参数RSM近似模型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液压过载保护系统液固耦合分析
    4.1 液固耦合基本理论
        4.1.1 流体力学基本理论
        4.1.2 微可压缩流体
        4.1.3 FCBI和FCBI-C
        4.1.4 时间项积分
        4.1.5 液固耦合
    4.2 ADINA多物理场仿真计算
    4.3 连接器与卸荷阀直连方式液固耦合分析
    4.4 充液管道双向液固耦合分析
        4.4.1 施加载荷条件
        4.4.2 管道内液体分析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5.1 试验原理
    5.2 直连方式试验
    5.3 采用加长管一的试验
    5.4 采用加长管二的试验
    5.5 相同预压力、不同管路连接方式试验结果对比
        5.5.1 预压力取压力机公称力30%的工况
        5.5.2 预压力取压力机公称力50%的工况
        5.5.3 预压力取压力机公称力60%的工况
        5.5.4 预压力取压力机公称力70%的工况
        5.5.5 预压力取压力机公称力80%的工况
        5.5.6 总结对比
    5.6 试验与理论分析对比
    5.7 RSM近似模型
        5.7.1 直连方式RSM近似模型
        5.7.2 加长管一RSM近似模型
        5.7.3 加长管二RSM近似模型
    5.8 试验结果与三参数RSM近似模型对比
    5.9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奖励和授权发明专利
附件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大型多工位压力机杆系优化及动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多工位压力机国内外发展现状及研究趋势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多连杆机构优化理论研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六连杆机构构型选择和振动分析
    2.1 六连杆机构构型及滑块所受侧向力分析
        2.1.1 六连杆传动机构的结构类型
        2.1.2 六连杆传动机构不同构型对滑块运动性能的影响
        2.1.3 六连杆机构不同构型对滑块所受侧向力分析
    2.2 压力机机构惯性力产生振动的因素分析
        2.2.1 曲柄滑块机构惯性力产生振动的因素分析
        2.2.2 六连杆机构惯性力产生振动的因素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工位压力机六连杆机构尺寸优化
    3.1 偏置六连杆机构的运动学方程
        3.1.1 滑块行程分析
        3.1.2 滑块速度分析
        3.1.3 滑块加速度分析
    3.2 滑块所受侧向力分析
        3.2.1 上连杆对滑块运动规律和所受侧向力的影响
        3.2.2 三角杆夹角对滑块侧向力的影响
    3.3 基于复合形法的六连杆机构杆系尺寸优化
        3.3.1 设计变量
        3.3.2 目标函数
        3.3.3 约束条件
        3.3.4 基于复合形法的六连杆杆系优化设计
        3.3.5 优化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工位压力机三维建模及有限元分析
    4.1 压力机的三维建模
        4.1.1 六连杆传动机构的三维建模
        4.1.2 压力机整机的设计建模
    4.2 多工位压力机整机和传动机构的静力学分析
        4.2.1 压力机整机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4.2.2 施加约束条件和载荷
        4.2.3 仿真结果分析
    4.3 多工位压力机机身模态分析
        4.3.1 机身模态分析理论
        4.3.2 机身模态分析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工位压力机虚拟样机仿真分析
    5.1 压力机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5.2 滑块运动曲线及侧向力曲线的验证
    5.3 考虑运动副间隙的六连杆传动机构动态特性研究
        5.3.1 含间隙运动副的动态特性分析
        5.3.2 含单运动副间隙的滑块动态特性仿真分析
        5.3.3 含多运动副间隙的滑块动态特性仿真分析
        5.3.4 运动副间隙碰撞摩擦分析研究
    5.4 多点压力机滑块抗偏载能力分析
        5.4.1 满足强度要求的滑块允许偏载荷的确定
        5.4.2 满足精度要求的滑块允许偏载荷的确定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10)伺服压力机数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伺服压力机国外研究现状
        1.2.2 伺服压力机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数控系统的发展
    2.2 伺服控制系统的发展
    2.3 DSP技术和FPGA技术
    2.4 Matlab仿真软件简介
    2.5 数控系统中加减速控制算法的发展
        2.5.1 加减速控制方式
        2.5.2 常见的加减速控制算法
        2.5.3 基于S曲线加减速控制算法的理论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伺服压力机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系统总体目标与需求分析
        3.1.1 压力机冲压工艺需求分析
        3.1.2 伺服压力机运动控制需求分析
        3.1.3 图形界面系统需求分析
        3.1.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2 伺服压力机数控系统总体设计
        3.2.1 数控系统总体设计
        3.2.2 上位机单元总体设计
        3.2.3 数据交互单元总体设计
        3.2.4 运动控制单元总体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运动控制单元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控制单元相关电路设计
        4.1.1 电源电路设计
        4.1.2 输入输出电路设计
        4.1.3 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4.1.4 高速脉冲输出电路设计
        4.1.5 电路的PCB设计
    4.2 运动控制单元在FPGA中的设计
    4.3 运动控制单元在DSP中的设计与实现
        4.3.1 运动控制单元软件架构
        4.3.2 控制单元逻辑层软件设计
    4.4 伺服压力机运动控制算法设计
        4.4.1 伺服压力机全闭环运动控制系统的构建
        4.4.2 运动控制算法实现
        4.4.3 基于Matlab Simulink的运动曲线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交互单元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通讯帧数据格式
    5.2 数据交互单元中断设计
    5.3 数据解析功能实现
    5.4 自定义通讯协议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伺服压力机上位机软件设计与实现
    6.1 上位机软件总体设计
    6.2 上位机主界面设计
    6.3 上位机软件详细设计
        6.3.1 类结构设计
        6.3.2 关键功能实现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伺服压力机数控系统软件测试
    7.1 数控系统测试概述
    7.2 测试平台的搭建
    7.3 系统测试内容
        7.3.1 单元测试
        7.3.2 集成测试
    7.4 伺服压力机运动控制测试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工作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机械压力机工作状态在线监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伺服成形技术及其若干发展动向[J]. 孙友松,章争荣. 锻压技术, 2022
  • [2]CIMT2021金属成形机床展品评述[J]. 徐刚,崔瑞奇,王华. 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 2021(05)
  • [3]压力机离合制动系统磨损及温升监控系统设计研究[J]. 吴旭泽,王路远,仲君.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20(06)
  • [4]浅议多种监控系统在智能压力机上的应用[J]. 张望,邵振荣,朱霖.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20(05)
  • [5]压力机工作台的结构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J]. 周祥月,邱书波.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19(06)
  • [6]奔驰冲压自动线生产效率提升研究[D]. 许辉.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7)
  • [7]从CIMT2019看金属成形机床的现状与发展[J]. 徐刚,崔瑞奇,王华.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19(03)
  • [8]面向大型机械压力机液压过载保护系统的液固耦合作用机理及响应特性[D]. 张竹林. 山东大学, 2019(09)
  • [9]大型多工位压力机杆系优化及动力学分析[D]. 李志永. 燕山大学, 2019(03)
  • [10]伺服压力机数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冯雪峰. 东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机械压力机工作状态在线监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