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凹陷腹腔湖相白云岩储层地质特征

泌阳凹陷腹腔湖相白云岩储层地质特征

一、泌阳凹陷腹部湖相白云岩油藏地质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孔祥鑫[1](2020)在《湖相含碳酸盐细粒沉积岩特征、成因与油气聚集》文中指出含碳酸盐细粒沉积岩是指所含碳酸盐物质占到总成分2025%以上的,主要由粒径小于62.5μm的颗粒组成的岩石。含碳酸盐细粒沉积岩广泛分布在中国断陷湖盆内,是赋存页岩油的重要载体。但其成分复杂且来源多元,缺乏统一分类方案和生储评价的系统研究,因此针对该类沉积岩的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研究具有科学和勘探生产的双重意义。论文主要选取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和东营凹陷沙四上-沙三下亚段富方解石细粒沉积岩和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富白云石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其沉积特征、成因和油气富集规律的系统分析。含碳酸盐细粒沉积岩组成物质主要包括方解石、白云石、石英、长石、黏土矿物、黄铁矿、蒸发盐类矿物和有机质等,物质来源包括陆源输入和盆内自生两大类。盆内生物活动和有机质演化过程对矿物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其中自生碳酸盐物质主要通过有机-无机关联反应生成。根据细粒沉积岩的物质组成,以碳酸盐矿物、黏土矿物、长英质矿物和盐类矿物为四端元建立岩性分类方案。同时以有机质含量1%和2%为界划分低、中和高有机质,并根据层厚度与组合关系建立描述依据,从而建立岩相分类方案。在物质成分与沉积特征表征基础之上,强调岩相之间的组合关系和成因与环境因素,首次建立针对含碳酸盐细粒沉积岩的岩相组合划分方案。通过对各岩相组合的有机质丰度、类型与成熟度的评价,结合沉积环境分析,确定有机质富集因素包括有机质来源、水体盐度和氧化还原条件。以有机-无机关联反应为主要物质形成机制的岩相组合其有机质类型以内源为主,TOC含量高,有机质富集条件好,生烃潜力大。含碳酸盐细粒沉积岩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包括颗粒间孔、颗粒内孔、有机质孔和裂缝。其中碳酸盐矿物晶间孔多充注烃类物质,是有效的烃类存储空间。通过对各盆地进行对比分析,提出页岩油藏的成藏要素包括优质烃源岩、有效储层和有效烃类运移通道,并受沉积环境和矿物、岩相的形成机制影响。利用基于沉积成因的细粒沉积岩划分方案,可以更精准的确认页岩油分布规律。

李东阳,邢凤存,陈孝全,刘中戎,陈天一,周绍鹏[2](2020)在《伦坡拉盆地始新统牛堡组湖相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文中提出西藏伦坡拉盆地中北部始新统牛堡组发现湖相白云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但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白云岩储层特征研究薄弱。基于野外剖面和岩心观察、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鉴定,采用物性及X线衍射等测试方法,分析伦坡拉盆地始新统牛堡组湖相白云岩储层特征和主控因素,结合沉积相展布进行白云岩储层分布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牛堡组白云岩中白云石质量分数差异明显,整体不纯,岩石类型包括凝灰质白云岩、含铁质泥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和含陆源碎屑白云岩等;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晶间孔、溶蚀孔和裂缝等;储层以低孔低渗(孔隙度为10.00%~15.00%,渗透率为(0.1~1.564 6)×10-3μm2)和特低孔特低渗(孔隙度为0.73%~10.00%,渗透率为(0.001 9~0.1)×10-3μm2)为主,少量中孔低渗(孔隙度为15.00%~16.72%,渗透率为(0.1~1.564 6)×10-3μm2)。白云岩储层受岩性和沉积微相控制明显,白云石质量分数越高,储层物性越好,中低能云质滩和泥云坪物性较好。研究区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于牛二段中亚段和牛三段上亚段,盆地隆起和东部为湖相白云岩储层的主要发育区。该结果为拓展研究区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何治亮,马永生,张军涛,朱东亚,钱一雄,丁茜,陈代钊[3](2020)在《中国的白云岩与白云岩储层:分布、成因与控制因素》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乎每个地质时代都有白云岩分布的国家。从华北地区的元古宇到第四系的盐湖沉积物,都能见到各种类型的白云岩(石),但白云岩在层位和区域上分布不均,类型上也有明显差异。其中,下古生界白云岩分布最为普遍,而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仅有局部地区发育白云岩。中国白云岩的类型和与之相对应的白云岩化作用主要有:微生物(生物)白云岩化、萨布哈白云岩化、回流渗透白云岩化、热液白云岩化和混合水白云岩化。由于白云岩化作用是一个持续或断续的、复杂的过程,即使同一层系的白云岩也会经历多期次、多类型白云岩化作用的叠加改造。白云岩是中国重要的油气储层,其类型多、形成时间跨度大。在深层和古老海相层系之中,白云岩比灰岩更易于形成优质的油气储层,由此其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在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形成的湖相白云岩也具有很好的储集性能,是非常规油气的重要赋存场所。白云岩储层按照其形成主控因素可以大致分为4种基本类型:相控准同生溶蚀型、面控表生溶蚀型、断控深埋改造型和深埋生烃溶蚀型。白云岩储层形成和保持受构造、层序、岩相、流体和时间五因素的联合、复合作用所控制。这些因素和成储机制的差异,造就了白云岩储层发育展布的多样性。

林春明,王兵杰,张霞,张妮,江凯禧,黄舒雅,蔡明俊[4](2019)在《渤海湾盆地北塘凹陷古近系湖相白云岩地质特征及古环境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湖相白云岩是渤海湾盆地北塘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发现的一种特殊油气储层类型。根据钻井岩心、古生物、薄片、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等分析,确定了该套白云岩的主要岩石类型及矿物特征,并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白云岩的形成环境进行了探讨。北塘凹陷白云岩常与泥岩和方沸石岩呈互层状产出,其次为均匀块状;矿物成分主要有白云石、方沸石、粘土矿物等。通过X射线衍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对白云岩形成时的古盐度、古温度、水深、氧化还原条件等进行了研究,认为研究区白云岩沉积于高盐度、较高水体温度和较高PH值的半咸水湖湾还原环境。海水的侵入使湖水的含盐度增大,提供了有利的物理化学条件,促进了白云岩的形成。

马东博[5](2019)在《塘沽地区古近系沙三5油组湖相白云岩储层特征》文中研究说明论文以塘沽地区古近系沙三5油组湖相白云岩为研究对象,以碳酸盐岩沉积学、储层地质学为理论指导,在地层及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岩心、薄片、电子探针等手段,分析岩石矿物特征,明确矿物类型及含量,划分岩石类型,分析各岩石类型特征;应用铸体薄片、岩心、扫描电镜等,划分储集空间类型,分析各类型特征;应用高压压汞法、恒速压汞法、低温氮气吸附法等分析孔隙结构特征;划分储集空间类型并分析特征;划分孔-缝带,并分析其控制因素;结合储层分级评价标准,划分了单井储层,并对储层分布区进行了预测。塘沽地区古近系沙三5油组湖相白云岩中矿物类型包括白云石、方沸石、黄铁矿、石英、长石、粘土矿物、重晶石等,岩石类型以泥-粉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颗粒白云岩为主,不同类型岩石中矿物含量差异较大。白云岩产出状态包括层状、均匀状、结核状等。储集空间类型按大小划分为宏观溶孔(洞)、微观孔隙、裂缝等三种类型,按成因孔隙可进一步划分为原生晶间孔、原生粒间孔、溶蚀孔洞、晶间溶孔、晶内溶孔、铸模孔等,裂缝可划分为高角度缝、水平缝、网状缝、溶扩缝、闭合缝、缝合线、微米级缝等。对各类型的倾斜度、延伸长度、张开度、充填情况等进行了分析。薄片中微观裂缝宽度主要分布在10~50 μm、100~500 μm两个区间。塘沽地区沙三5油组实测岩心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38~16.83%之间,平均值9.09%(<15%),气测渗透率分布在0.0016~3.576mD之间,平均值1.92mD(<10mD),属低孔、特低渗储层。应用高压压汞法、恒速压汞法、低温氮气吸附法分析了孔隙结构特征,共划分出孔缝型、孔隙型、裂缝型、微孔隙型等四种储集类型,并对各类型的岩性、压汞特征、产出能力、排驱压力、储层有效性等参数进行了总结、对比。结合孔-缝带划分方法及主控因素,分析了孔-缝带单井、横向及平面特征,认为研究区沙三5油组储层的孔-缝带主要分布在塘29-26C、塘39-2等受构造作用及溶蚀作用明显的断块高部位及断层两侧的区域。结合储层评价标准,将研究区储层类型划分为三类,并所有单井各类储层厚度进行了评价;平面上,Ⅰ类储层分布面积相对较小。Ⅱ类储层主要沿Ⅰ类储层周缘分布。

杜伟[6](2017)在《白云岩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在泌阳凹陷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以泌阳凹陷深凹区含碱类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白云岩与天然碱层的分布范围及储集空间类型;根据碱层井径扩大、密度减小等特征,进行了曲线合成计算和井约束反演,预测出天然碱层的分布范围;采用地质统计学随机反演技术,在波阻抗反演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演出储层孔隙度数据体;利用地震象素处理技术,预测裂缝密度。综合以上预测结果,优选甜点区并部署了Y1HF井,日产油流2.8吨。

蒋永平,刘毅[7](2017)在《塘沽油田湖相泥质白云岩含油气影响因素分析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湖相白云岩在我国东部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酒西坳陷白垩统下沟组和西部古—中生界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风城组均已形成工业化油气开发,预示国内该类储层良好评价前景。塘沽油田在始新统—渐新统沙河街组三段五亚段湖相泥质白云岩储层取得油气勘探新发现,储层由泥质白云岩与白云质泥岩呈纹层不等厚交互构成,室内分析化验证实为弱还原半深水湖相沉积,具有裂缝与基质双重孔隙介质的特点,微介孔率在50%以上,为新型纳米级非常规碳酸盐储层。以该类油藏岩芯观察及试油试采资料为基础,借助于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物性分析、压汞分析及氮气低温吸附测试等技术手段,对该类特殊岩性油藏的含油气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塘沽油田沙河街组三段五亚段泥质白云岩含油性影响因素与成岩矿物组分及发育,储集空问及类型,微裂缝发育,异常超压空间展布等密切相关,所总结的湖相泥质白云岩储层含油气性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该类非常规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牛元哲,王骁睿[8](2016)在《浅析中国湖相白云岩主要的成因模式和沉积环境》文中研究表明由于中国大陆自晚古生代以来海西运动,特别是印支运动以后,得到空前发展。中、新生代陆相的沉积盆地星罗棋布。在中国,湖相碳酸盐岩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空间上遍布全国各类陆盆中。湖相白云岩多数为次生白云岩,准同生白云岩较为少见,次生白云岩对于反演成岩过程中的沉积环境有很好的指示作用。通过对不同成因模式的湖相白云岩的分析有助于还原沉积环境,再结合不同地区的岩石组合,生物化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更准确的推测当时的古环境古气候。

蒋宜勤[9](2012)在《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风城组云质岩类特征与成因及储层控制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的钻探与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风城组云质岩类具有非常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是前人对风城组的沉积环境、岩石类型、白云岩的成因、储层控制因素等方面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分歧。本论文在充分吸收、消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岩芯观察为基础,采用薄片鉴定、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实验手段,通过封闭条件、岩石学特征、古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综合论证,结合乌夏地区区域地质资料,对风城组岩石类型、白云岩成因、储集空间类型、沉积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研究,明确了储层的控制因素,建立了油藏成藏模式,并利用测井、物探手段对风城组有利储层进行了预测。本次研究首次在风城组内发现了碳酸钠钙石、碳酸氢钠石等一套碱性盐类矿物,探讨了盐类矿物的形成机理,建立了特殊的“深盆成盐”模式;首次在风城组内识别出喷流岩与震积岩,建立了风城组震积岩沉积序列。研究结果表明,风城组沉积时期,乌夏地区为一个热液活动频繁、高盐度的残留海水盆地。喷流岩沉积的存在说明乌夏地区构造活动不仅强烈,而且具有脉动性。风城组白云石包括原生、次生两种成因类型,以次生白云石为主,其为碳酸盐交代硅酸盐成因的白云石。岩性、裂缝分布特征、盐类矿物的产状和异常高压分布范围对风城组有利储层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取得的成果对深入理解白云岩成因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风城组有利储集地带预测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聪[10](2011)在《歧口凹陷沙一下段湖相白云岩形成机理及储层特征》文中研究说明白云岩成因一直是沉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论文在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碳酸盐岩岩石学、储层地质学等基础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岩芯、钻井、录井、测井资料,结合镜下鉴定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从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及地化特征几方面研究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湖相白云岩的形成环境、时空展布特征及成因机理。通过储层宏观特征及微观结构的研究,总结了白云岩的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裂缝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并进行了有利区带分布预测。通过对研究区白云岩类样品的镜下鉴定,结合X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认为研究区白云岩主要发育有微晶白云岩、泥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砂质白云岩、灰质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五种白云岩类型。通过对取芯井段的岩心深度归位,分析统计不同白云岩类型对应的测井解释,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白云岩类型识别的GR和AC曲线交汇图版。弄清了白云岩在全区目的层段的分布规律。微晶白云岩和泥晶白云岩主要分布于沙一下亚段的滨1和板4油组的齐家务、周清庄六间房王徐庄及赵家堡和黄骅地区;泥质白云岩主要分布于板4油组的沧州和旧城地区,板3油组的王徐庄地区;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主要分布于板3油组的六间房联盟地区,板2油组的齐家务和周清庄地区;砂质白云岩则主要在滨1油组和板3油组的赵家堡地区局限分布。对于东部陆相湖盆古近系的咸化成因一直以来就争议不断,主要有古盐岩风化、湖盆水体蒸发浓缩、火山物质及海侵影响。通过对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岩样进行各种分析化验,发现其Sr/Ba比、V/Ni比及Th/U比值均指示海水环境,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计算的Z值分布与锶稳定同位素值也主要指示海水与湖水的共同作用的水介质特征;结合薄片观察及扫描电镜分析发现的具指相意义的海绿石、胶磷矿,钙质超微化石等海相性标志,表明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湖盆的咸化主要受海侵因素影响。海侵不仅为近海湖盆白云岩的形成提供了部分Mg2+,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湖盆水体性质,促进了白云岩化作用。在参考前人对湖相白云岩形成条件及成因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通过岩石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阴极发光、.X-衍射分析、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白云岩主要有准同生交代白云岩和埋藏成岩白云岩两种成因类型。准同生白云岩主要分布在齐家务和黄骅地区及其以南地区;六间房周清庄王徐庄及其以北地区则主要以埋藏成岩白云岩为主。最后,通过岩心和铸体薄片观察,总结出研究区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以构造缝和溶蚀孔为主,裂缝分布受岩性和构造共同作用。白云岩储层主要为微晶云岩和泥晶云岩。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白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沙一下亚段的滨1和板4油组,以埋藏白云岩分布为主的六间房联盟周清庄和赵家堡地区最为有利,准同生白云岩分布的齐家务地区也是较有利的勘探区带。

二、泌阳凹陷腹部湖相白云岩油藏地质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泌阳凹陷腹部湖相白云岩油藏地质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湖相含碳酸盐细粒沉积岩特征、成因与油气聚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细粒碳酸盐矿物研究现状
        1.2.2 细粒沉积岩分类与表征研究现状
        1.2.3 页岩油研究现状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工作量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主要工作量
    1.4 论文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1.4.1 主要成果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束鹿凹陷
        2.1.1 构造演化
        2.1.2 地层特征
    2.2 东营凹陷
        2.2.1 构造演化
        2.2.2 地层特征
    2.3 潜江凹陷
        2.3.1 构造演化
        2.3.2 地层特征
    2.4 气候背景
第三章 含碳酸盐细粒沉积岩成分特征与成因
    3.1 物质成分类型与含量
    3.2 方解石
        3.2.1 自生方解石
        3.2.2 陆源灰质碎屑
        3.2.3 方解石成因分析
    3.3 白云石
        3.3.1 自生白云石
        3.3.2 陆源云质碎屑
        3.3.3 白云石成因分析
    3.4 其它物质
        3.4.1 石英
        3.4.2 长石
        3.4.3 黏土矿物
        3.4.4 黄铁矿
        3.4.5 有机质
        3.4.6 蒸发矿物
    3.5 物质形成对比
    3.6 断陷湖盆细粒物质来源模式
第四章 含碳酸盐细粒沉积岩岩石类型与特征
    4.1 岩石分类原则
        4.1.1 成分分类
        4.1.2 构造分类
        4.1.3 环境&成因分类
    4.2 主要岩相组合类型与特征
        4.2.1 半咸水韵律型有机-无机耦合岩相组合(F1)
        4.2.2 半咸水非韵律型物理沉积岩相组合(F2)
        4.2.3 半咸水特殊事件沉积岩相组合(F3)
        4.2.4 咸水韵律型有机-无机耦合岩相组合(F4)
        4.2.5 咸水-盐水韵律型有机-无机耦合岩相组合(F5)
        4.2.6 咸水-盐水非韵律型物理沉积岩相组合(F6)
        4.2.7 盐水化学浓缩岩相组合(F7)
第五章 含碳酸盐细粒沉积岩有机质富集机制
    5.1 束鹿凹陷
        5.1.1 有机质丰度
        5.1.2 有机质类型
        5.1.3 有机质成熟度
        5.1.4 有机质富集机制
    5.2 东营凹陷
        5.2.1 有机质丰度
        5.2.2 有机质类型
        5.2.3 有机质成熟度
        5.2.4 有机质富集机制
    5.3 潜江凹陷
        5.3.1 有机质丰度
        5.3.2 有机质类型
        5.3.3 有机质成熟度
        5.3.4 有机质富集机制
    5.4 有机相
    5.5 有机质富集对比
第六章 含碳酸盐细粒沉积岩油藏特征
    6.1 主要储集空间类型
        6.1.1 粒间孔隙
        6.1.2 粒内孔隙
        6.1.3 有机质孔隙
        6.1.4 裂隙孔隙
    6.2 储集物性
    6.3 油藏类型与特征
        6.3.1 自储型油藏(东营凹陷)
        6.3.2 混合-裂缝型油藏(束鹿凹陷)
        6.3.3 自储-裂缝/构造型油藏(潜江凹陷)
    6.4 页岩油成藏控制因素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伦坡拉盆地始新统牛堡组湖相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背景
2 储层特征
    2.1 岩石学
        (1)凝灰质白云岩。
        (2)含铁质泥晶白云岩。
        (3)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泥岩。
        (4)含陆源碎屑白云岩。
    2.2 储层孔隙类型
        2.2.1 孔隙
        (1)晶间孔。
        (2)溶蚀孔。
        2.2.2 裂缝
        (1)构造缝。
        (2)溶蚀缝。
    2.3 储层物性
3 储层主控因素分析
    3.1 岩石矿物
    3.2 沉积相
4 白云岩储层分布预测
5 结论

(3)中国的白云岩与白云岩储层:分布、成因与控制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白云岩(石)时空分布
    1.1 元古宇白云岩
    1.2 下古生界白云岩
    1.3 上古生界白云岩
    1.4 中生界白云岩
    1.5 新生界白云岩(石)
2 中国白云岩成因类型
    2.1 微生物(生物)白云岩化
    2.2 萨布哈白云岩化
    2.3 回流渗透白云岩化
    2.4 热液白云岩化
    2.5 混合水白云岩化
    2.6 埋藏白云岩化
3 中国白云岩储层形成与保持控制因素
    3.1 储层分布
    3.2 四种储层成因类型
        1)相控准同生溶蚀型
        2)面控表生溶蚀型
        3)断控深埋改造型
        4)深埋生烃溶蚀型
    3.3 储层发育与保持机理
4 结论

(4)渤海湾盆地北塘凹陷古近系湖相白云岩地质特征及古环境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沙河街组沙三段沉积环境判别
3 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
4 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
    4.1 X射线衍射分析
    4.2 主量元素特征
    4.3 微量元素特征
5 白云岩古环境意义
6 结论

(5)塘沽地区古近系沙三5油组湖相白云岩储层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碳酸盐岩储层岩石学分类及特征
        1.2.2 湖相白云岩储层基本特征研究进展
        1.2.3 湖相白云岩储层评价技术方法
        1.2.4 研究区情况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位置
    2.2 区域构造特征
    2.3 地层特征
    2.4 沉积特征
第3章 储层基本特征
    3.1 岩石矿物学特征
        3.1.1 矿物含量计算-主量元素法
        3.1.2 主要矿物特征
        3.1.3 矿物含量特征
    3.2 岩石产状及类型
    3.3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3.3.1 原生孔隙
        3.3.2 次生孔隙
        3.3.3 裂缝
第4章 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
    4.1 物性特征
        4.1.1 岩心孔隙度分布特征
        4.1.2 岩心渗透率分布特征
    4.2 储层孔隙结构
        4.2.1 高压压汞法研究孔隙结构
        4.2.2 恒速压汞法研究孔隙结构
        4.2.3 低温氮气吸附法研究孔隙结构
    4.3 储集类型
第5章 储层综合评价
    5.1 孔-缝带划分
        5.1.1 孔-缝带评价方法
        5.1.2 孔-缝带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
        5.1.3 孔-缝带分布特征
    5.2 储层等级划分与分布
        5.2.1 储层分级标准
        5.2.2 各级储层分布特征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白云岩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在泌阳凹陷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白云岩、天然碱层储层特征
2 碱层的预测
3 孔隙度的预测
4 裂缝的预测
5 结语

(7)塘沽油田湖相泥质白云岩含油气影响因素分析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概况
2 含油性影响因素分析
    2.1 成岩矿物组份及发育对含油性的影响
        2.1.1 岩石类型
        2.1.2 岩石类型与含油性关系
    2.2 储集空间含油性评价
        2.2.1 储集空间类型
        2.2.2 储集空间含油性评价
    2.3 异常超压对含油性的影响
        2.3.1 超压与含油性关系
        2.3.2 超压与产能关系分析
3 有利储层含油性分级评价
    3.1 分级标准
    3.2 试采评价
4 结论

(8)浅析中国湖相白云岩主要的成因模式和沉积环境(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外研究现状
2湖相白云岩与海相白云岩的区别
    2.1湖相白云岩与海相白云岩在岩石学特征上的区别(见表1)
    2.2湖相白云岩与海相白云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的差别
        2.2.1 X衍射分析
        2.2.2碳氧同位素特征
        2.2.3微量元素
3湖相白云岩的成因模式
    3.1原生沉淀作用
    3.2蒸发作用-准同生白云化作用
    3.3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
    3.4埋藏白云化作用
    3.5热液白云化作用
    3.6生物成因白云岩作用
4湖相白云岩反演沉积环境
5小结

(9)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风城组云质岩类特征与成因及储层控制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6 论文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层及岩性组合特征
    2.2 区域沉积-构造特征
    2.3 研究区构造特征
    2.4 古地温特征
第三章 岩石学与矿物学特征
    3.1 岩石学特征
    3.2 矿物学特征
    3.3 喷流岩及其成因
第四章 沉积环境分析
    4.1 封闭环境的依据
    4.2 岩石学与矿物学依据
    4.3 古生物特征与依据
    4.4 地球化学依据
    4.5 沉积模式
第五章 云质岩类储层分布特征、成因及其控制因素
    5.1 云质岩类分布特征
    5.2 云质岩类的产出特征及成因机理
    5.3 云质岩类成岩作用与储集空间类型
    5.4 云质岩类含油气特征
    5.5 云质岩类储层油气地质意义及控制因素分析
    5.6 云质岩类相对优质储层预测
第六章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图版Ⅰ
    图版Ⅱ
    图版Ⅲ
    图版Ⅳ
    图版Ⅴ
    图版Ⅵ
    图版Ⅶ
    图版Ⅷ
    图版Ⅸ
    图版Ⅹ
附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2. 参加研究项目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图版

(10)歧口凹陷沙一下段湖相白云岩形成机理及储层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白云岩研究现状与进展
        1.2.2 研究区勘探历史及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构造演化与地层发育特征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
    2.2 区域地质演化史
        2.2.1 黄骅坳陷新生代的发育历程
        2.2.2 研究区主要断裂及其演化
        2.2.3 研究区主要构造单元划分
    2.3 新生代地层发育特征
    2.4 沙一下亚段地层展布特征
        2.4.1 横向地层展布特征
        2.4.2 平面地层展布特征
第三章 白云岩展布特征
    3.1 白云岩岩石学特征
        3.1.1 泥晶云岩
        3.1.2 微晶云岩
        3.1.3 泥质云岩
        3.1.4 砂质云岩
        3.1.5 灰质云岩和云质灰岩
        3.1.6 生屑灰(云)岩
    3.2 白云岩类测井识别
    3.3 白云岩纵向演化规律
        3.3.1 埕54x1 井白云岩纵向演化规律
        3.3.2 滨22 井白云岩纵向演化规律
        3.3.3 旺38 井白云岩纵向演化规律
    3.4 白云岩横向演化特征
        3.4.1 孔12—故4 井(近东西向)剖面
        3.4.2 旺14 井—扣42 井(近东西向)剖面
        3.4.3 旺古1 井—埕42 井(近东西向)剖面
        3.4.4 盐15 井—张参1-4 井(近南北向)剖面
        3.4.5 枣26 井—港2034 井(近南北向)剖面
        3.4.6 沧6 井—沈2 井(近南北向)剖面
    3.5 白云岩平面展布特征
第四章 白云岩形成环境
    4.1 东部湖盆古近系水体咸化成因研究现状
    4.2 歧口凹陷湖盆水体咸化成因
        4.2.1 地球化学特征
        4.2.2 指相性矿物特征
    4.3 古地貌演化特征
    4.4 湖盆水体封闭性特征
第五章 白云岩形成机理
    5.1 湖相白云岩形成机理研究现状
    5.2 研究区白云岩形成机理
        5.2.1 矿物岩石特征
        5.2.2 阴极发光特征
        5.2.3 X 衍射分析特征
        5.2.4 微量元素特征
        5.2.5 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5.2.6 白云岩稀土元素特征
    5.3 白云岩成因模式
        5.3.1 准同生白云岩
        5.3.2 埋藏白云岩
第六章 白云岩储层特征
    6.1 储集空间类型
        6.1.1 原生孔隙
        6.1.2 次生孔隙
    6.2 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孔隙的影响
        6.2.1 机械压实作用
        6.2.2 化学压实作用
        6.2.3 埋藏胶结作用
        6.2.4 重结晶作用
        6.2.5 溶蚀作用
    6.3 裂缝分布规律
        6.3.1 裂缝充填与溶蚀
        6.3.2 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
        6.3.3 裂缝平面分布预测
    6.4 物性分布特征
        6.4.1 孔渗数据的重新标定
        6.4.2 白云岩类储层物性特征
    6.5 白云岩类储层平面展布特征
        6.5.1 滨1 油组
        6.5.2 板4 油组
        6.5.3 板2+3 油组
    6.6 有利储集区带预测
        6.6.1 储层分类评价
        6.6.2 有利储集区带预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泌阳凹陷腹部湖相白云岩油藏地质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湖相含碳酸盐细粒沉积岩特征、成因与油气聚集[D]. 孔祥鑫.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2]伦坡拉盆地始新统牛堡组湖相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 李东阳,邢凤存,陈孝全,刘中戎,陈天一,周绍鹏.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20(02)
  • [3]中国的白云岩与白云岩储层:分布、成因与控制因素[J]. 何治亮,马永生,张军涛,朱东亚,钱一雄,丁茜,陈代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0(01)
  • [4]渤海湾盆地北塘凹陷古近系湖相白云岩地质特征及古环境意义[J]. 林春明,王兵杰,张霞,张妮,江凯禧,黄舒雅,蔡明俊. 高校地质学报, 2019(03)
  • [5]塘沽地区古近系沙三5油组湖相白云岩储层特征[D]. 马东博.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6]白云岩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在泌阳凹陷的应用[J]. 杜伟. 化工管理, 2017(29)
  • [7]塘沽油田湖相泥质白云岩含油气影响因素分析与实践[J]. 蒋永平,刘毅. 地质论评, 2017(01)
  • [8]浅析中国湖相白云岩主要的成因模式和沉积环境[J]. 牛元哲,王骁睿. 石油化工应用, 2016(01)
  • [9]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二叠系风城组云质岩类特征与成因及储层控制因素[D]. 蒋宜勤. 西北大学, 2012(04)
  • [10]歧口凹陷沙一下段湖相白云岩形成机理及储层特征[D]. 李聪. 中国石油大学, 2011(11)

标签:;  ;  ;  ;  

泌阳凹陷腹腔湖相白云岩储层地质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