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含108个己氧基偶氮苯介晶的三代树枝状碳硅烷液晶的研究

末端含108个己氧基偶氮苯介晶的三代树枝状碳硅烷液晶的研究

一、端基含108个己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三代树状碳硅烷液晶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宁馨[1](2012)在《液晶二聚体及树枝状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液晶行为研究》文中指出自液晶现象发现以来,由于其独特的热电性能,在液晶显示、特种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虽然液晶化合物的合成、性能与应用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科技的发展对液晶材料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探索分子结构与液晶性能的关系,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五种新型液晶化合物,迥异的分子设计使其具有截然不同的液晶性质,为新型液晶材料的开发提供了参考。以10-十一烯-1-醇为原料,经过四步反应,合成一种新型液晶单体10-十一烯氧基对苯甲酸(对苯甲醛基)酯M1,并选用1,4-二氨基丁烷为桥链来连接2个相同的液晶单体,合成含有刚性酯类液晶基元及亚胺间隔基结构的席夫碱类对称性液晶二聚体D1。POM和XRD表征证明了单体M1为向列型(N)液晶,二聚体D1则在不同的温度下表现出向列相和层状的近晶C相(SmC)两种不同的排列,且其液晶相区间为90.9-139.2℃,比单体M1(45.3-64.7℃)更宽,清亮点更高,液晶相态更丰富更稳定。引入长径比大、刚性强的联苯基团,设计合成液晶单体10-十一烯氧基对苯甲酸(对联苯甲醛基)酯M2,同样用1,4-二氨基丁烷为连接桥链合成席夫碱类对称性液晶二聚体D2。结果表明,液晶单体M2和二聚体D2同为向列型(N)液晶,二者都具有很宽的液晶相区间,单体M2为82.2-207.5℃,二聚体M2为75.7-252.8℃。M2-M1、D2-D1的比较说明了刚性联苯基团的存在确实提高了液晶的稳定性,但可能由于联苯基团的刚性太大,分子运动性较差,限制了分子排列,二聚体D2并不具有D1较为规整的层状SmC型液晶排列。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PPI型树枝状液晶化合物。以柔性的聚丙烯亚胺(PPI)树枝状分子为核心,接枝单体M1,合成一表面含有功能性基团的新型树枝状液晶化合物G1。柔性核心和刚性末端液晶基元的微相分离,有利于树枝状化合物形成更加规整的液晶排列。POM观察到了典型的扇形织构,表明树枝状化合物G1为完美的层状近晶A型(SmA)液晶,液晶相区间为78.2-118.1℃,且为双向性热致液晶。G1所表现出的层状排列,有序性明显高于单体和二聚体,树枝状液晶的合成与研究为发现各种更加完美和规整的液晶形态提供了可能。

艾海东[2](2009)在《树枝状液晶大分子的合成与表征》文中认为树枝状液晶聚合物有望解决作为结构材料使用的主链型液晶聚合物在非取向方向上力学强度差的缺点。接上液晶基元合成的树枝状液晶高分子,由于液晶相的形成,使得高分子的性能发生变化,某些性能显着提高,在包括可逆光信息存储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铁电液晶材料及电光显示材料等功能材料方面显示出潜在的巨大应用前景。首先,本文采用发散法,以甲醇为溶剂、乙二胺为引发核,通过与丙烯酸甲酯多次重复的Michael加成和酰胺化反应,合成了1~2代聚酰胺-胺(PAMAM)树枝状大分子。半代产物的合成中,乙二胺和丙稀酸甲酯的原料摩尔配比1:8,反应温度取35℃,反应时间为15h,整代产物的合成中,乙二胺和半代产物的原料摩尔配比24:1,反应温度取25℃,反应时间24h,半代和整代产物的产率均可达到98%。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以及碳谱等表征数据证实了所制备的PAMAM树状分子中各种特征官能团和端基的存在,与理论上的结构相符。其次,合成了具有偶氮苯和西佛碱结构的两类液晶基元,并接枝到了上述合成的PAMAM末端,进而成功制备了两种新型的树枝状液晶大分子。采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对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证实了目标分子的结构与理论结构相吻合。再次,差示扫描量热曲线显示了目标液晶分子清亮点以及各液晶相之间的转变温度,且液晶相有较宽的温度范围。偏光显微照片证实了其典型的向列型液晶织构特点。其中,偶氮苯液晶树枝状大分子属于双向液晶;而对于席夫碱液晶树枝状大分子,液晶相可从玻璃化温度(Tg)一直保持到它的热分解温度(Td)。热重分析显示,样品到270℃的时候开始分解,表明了样品较高的热稳定性。广角X-射线衍射图中在20=18~22°范围内呈现一较宽的弥散峰,这进一步表明了合成的席夫碱液晶树枝状大分子典型的向列相织构特征。目前国内外有关这种类型的树枝状液晶大分子的报道较少,本文设计了两种液晶基元,并且接枝到PAMAM的末端合成的目标树枝状液晶大分子还未见有相关报道。

李洪波[3](2007)在《缩醛酮类树状大分子的合成》文中认为材料、能源、信息是当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材料是科学和工业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新材料是各种新的科学技术及改造传统工业技术的物质基础,一种新材料的出现和使用往往会给技术进步、新行业的形成乃至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变化。作为新材料的树状聚合物的出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点,可望在工业、农业、国防、医学、生命科学、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如可作为抗癌细胞转移药物、缓释药物载体、信息储存材料、导电材料、高效催化剂、高吸水材料、非线型光学材料、纳米材料、分离膜、油漆、涂料、墨汁、感光材料、生物膜等。尤其在高分子纳米材料、缓释药物载体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论文分为6部分:1利用丙酮,甲酸乙酯等基本化工原料合成了三乙酰基苯,通过对合成工艺的改进,使其产率由文献的32%提高到48%。2在异戊醇钠作用下,利用丙酮、二溴新戊二醇、丙二酸二乙酯和三乙酰基苯为原料,通过缩合,取代,酯交换等反应,采用收敛法制备了含螺环单元的类树枝醇树状大分子化合物。3在无水乙醇和二氯亚砜的体系中,进行了1,4-环己二酮单缩酮化合物芳构化反应,其产物在稀酸中进行了水解,得到1,3,4,5,7,8,9,11,12-九氢苯并[i]菲-2,6,10-三酮并对其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讨论。4采用了一步法的合成一代树状分子:采用二溴新戊二醇单缩1,4-环己二酮,在无水乙醇和二氯亚砜的催化下合成了带有六溴的一代树。同时在异戊醇中与丙二酸二乙酯反应合成了二代树状大分子。5在无水乙醇和二氯亚砜的体系中,利用苯乙酮的芳构化反应,得到了三苯基苯,再经过乙酰化反应、缩酮化反应,制备了含芳环的一代树状化合物。6通过三乙酰基苯芳构化反应,制备了含有-[18]-轮烯结构单元的大分子化合物,此工作正在进行中。中间体和产物进行了IR,1HNMR等结构表征。

张其震,殷晓颖,李爱香[4](2006)在《周边含己氧基的三代光致变色液晶树枝状大分子的光化学》文中研究指明报道了新化合物含108个己氧基端基的三代(G3)碳硅烷光致变色液晶树状大分子在溶液中的反-顺光异构化反应速率常数kp,光回复异构化正/逆反应速率常数kt和kc,热回复异构化反应速率常数kH,光回复异构化反应平衡常数kt/kc,活化能E,异构转化率A/A0及组分比A’/A0.G3的光致变色反应速率常数的数量级为10-1s-1,而侧链含偶氮基元的光致变色聚硅氧烷的光致变色反应速率常数的数量级为10-8s-1,因此G3的光响应速率比后者快107倍.

唐新德,张其震,范星河,周其凤[5](2006)在《基于季戊四醇的二代硅碳烷液晶树状物研究——端基含36个4-硝基偶氮苯基团》文中指出以基于季戊四醇的二代硅碳烷树状氯化物PCSi-2G-Cl为脚手架、4-硝基-4’-羟己氧基偶氮苯(M-NO2)为介晶基元,合成了以季戊四醇为核、端基含36个硝基偶氮苯的新型硅碳烷液晶树状物PCSi-2G-NO2。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 NMR)、元素分析(EA)、偏光显微镜(POM)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进行了表征,PCSi-2G-NO2显示近晶相,其液晶相行为是K57SE76SA111I110SA75SE56K。而对应的介晶基元M-NO2则为向列相,树状物与修饰单元在熔点、清亮点和液晶态温度区间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张其震,刘建强,侯昭升,王艳[6](2005)在《偶氮型光致变色液晶树状大分子的量子产率、异构转化率和活化能研究》文中提出研究了化合物端基含36个己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的二代(G2)光致变色液晶树状大分子在氯仿及四氢呋喃溶液中的量子产率、吸收光强Ia、活化能E、异构转化率A/A0、热回复异构化速率常数kH及其反/顺异构体组分比A′/A′0,并与一代光致变色液晶碳硅烷树状大分子(G1)及介晶基元化合物(M3)的光化学行为进行了比较.在氯仿及四氢呋喃溶液中的量子产率的顺序均为M3>G1>G2,吸收光强Ia在氯仿及四氢呋喃溶液中的顺序分别为G2>G1>M3(氯仿)和M3>G1>G2(四氢呋喃),在氯仿及四氢呋喃溶液中活化能的顺序均为M3>G2>G1,在氯仿及四氢呋喃溶液中热回复异构化速率常数kH的顺序均为G1>G2>M3,在热回复异构化反应中的反/顺异构体组分比A′/A0′在氯仿及四氢呋喃溶液中的顺序均为G2>G1>M3.

赵雅青,董炎明,李珺,黄剑莹,郑钦健,陈小君[7](2005)在《液晶性树状高分子》文中研究说明对树状高分子进行功能化,使之成为具有特定性能的新型材料是目前很热门的课题,树状液晶就是其中之一。树状高分子长径比很小,似乎难以形成液晶态,但人们已发现多种树状液晶分子,几乎囊括了所有在其他高分子中出现过的液晶相。本文按液晶相分类,介绍树状液晶高分子的研究进展。

张其震,刘建强,唐新德,张静智[8](2005)在《端基含36个己氧基偶氮苯基元的二代碳硅烷光致变色液晶树状高分子的光化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了含36个己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的二代(G2)光致变色液晶树枝状高分子在氯仿和四氢呋喃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摩尔消光系数,反顺光异构化反应速率常数,光化学回复异构化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及其平衡常数,G2和G1的光致变色反应速率常数kp为10-1s-1,而含偶氮基元光致变色液晶聚硅氧烷的kp为10-8s-1,因此液晶树状高分子的光响应速率比后者快107倍.

张其震,殷晓颖,王艳[9](2005)在《三代碳硅烷光致变色液晶树状物的光化学研究——端基含108个4-丁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文中提出报道了新化合物含108个丁氧基偶氮基元端基的三代(D3)碳硅烷光致变色液晶树状物在各溶液中的反-顺光异构化(光致变色)反应速率常数kp,光化学回复异构化正/逆反应速率常数kt和kc,热回复异构化反应速率常数kH,光化学回复异构化反应平衡常数kt/kc,活化能E,异构化转换率及热回复异构化反应中的反-顺异构体组分比.D3的光致变色反应速率常数为10-1s-1,而含偶氮基元的光致变色液晶聚硅氧烷的光致变色反应速率常数为10-8s-1,因此,D3的光响应速度比后者快107倍.

唐新德,张其震,李爱香,范星河,陈小芳,周其凤[10](2005)在《基于季戊四醇的三代硅碳烷液晶树状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用发散法合成了季戊四醇-四烯丙基醚为核、周边含硝基偶氮苯介晶基元(M-NO2)端基的新型三代硅碳烷液晶树状物PCSi-3G-NO2,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偏光显微镜(PO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PCSi-3G-NO2显示胆甾相和近晶SE相,其液晶相行为是K57SE115I100Ch80SE53K.而对应的介晶基元M-NO2显示向列相,二者在熔点、清亮点和液晶态温区等方面差别较大.

二、端基含108个己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三代树状碳硅烷液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端基含108个己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三代树状碳硅烷液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液晶二聚体及树枝状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液晶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液晶概述
        2.1.1 液晶的分类
        2.1.2 液晶性能的表征
    2.2 液晶二聚体
        2.2.1 液晶二聚体的定义与分类
        2.2.2 液晶二聚体的研究进展
    2.3 树枝状液晶大分子
        2.3.1 树枝状液晶大分子概述
        2.3.2 树枝状液晶大分子的研究进展
    2.4 课题提出
3 含乙烯基末端的液晶二聚体的合成与液晶行为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主要试剂及纯化
        3.1.2 表征仪器
        3.1.3 液晶单体10-十一烯氧基对苯甲酸(对苯甲醛基)酯(M1)的合成
        3.1.4 液晶二聚体D1的合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结构表征
        3.2.2 液晶单体M1及二聚体D1的热行为及液晶行为
    3.3 本章小结
4 含联苯及双酯结构的液晶二聚体的合成与液晶行为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主要试剂及纯化
        4.1.2 表征仪器
        4.1.3 液晶单体10-十一烯氧基对苯甲酸(对联苯甲醛基)酯(M2)的合成
        4.1.4 液晶二聚体D2的合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单体M2的合成与纯化
        4.2.2 二聚体D2的合成与纯化
        4.2.3 结构表征
        4.2.4 液晶单体M2及二聚体D2的热行为及液晶行为
    4.3 本章小结
5 含乙烯基末端的树枝状液晶的合成与液晶行为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主要试剂及纯化
        5.1.2 表征仪器
        5.1.3 树枝状液晶G1的合成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树枝状化合物G1的合成与纯化
        5.2.2 结构表征
        5.2.3 树枝状化合物G1的热行为及液晶行为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硕士阶段取得的研究成果

(2)树枝状液晶大分子的合成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引言
    1.1 树枝状大分子的发展简介
    1.2 树枝状大分子的结构
    1.3 树枝状大分子的制备技术
        1.3.1 发散法
        1.3.2 收敛法
        1.3.3 固相合成技术
    1.4 树状液晶高分子简介
        1.4.1 液晶的概念
        1.4.2 树枝状液晶高分子
        1.4.3 高分子液晶及其分类
    1.5 液晶的表征
        1.5.1 热台偏光显微镜(POM)
        1.5.2 示差扫描量热法(DSC)
        1.5.3 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1.5.4 小角中子散射方法(SANS)
    1.6 液晶高分子的发展应用
        1.6.1 液晶高分子纤维
        1.6.2 热致性高分子液晶—塑料
        1.6.3 液晶高分子分离材料
        1.6.4 液晶高分子信息材料
    1.7 树状高分子液晶的研究进展
        1.7.1 向列型树枝状液晶
        1.7.2 近晶型树枝状液晶
        1.7.3 柱状六方相液晶
        1.7.4 柱状四方相液晶
        1.7.5 立方相液晶
        1.7.6 胆甾相树状液晶
    1.8 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
        1.8.1 课题的研究内容
        1.8.2 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树状聚酰胺-胺(PAMAM)的合成及表征
    2.1 PAMAM的合成路线设计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1 实验仪器
        2.2.2 主要试剂
    2.3 实验部分
        2.3.1 RAMAM的合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各代 RAMAM合成条件的优化
    2.5 产物的表征
        2.5.1 1.0代产物的表征
        2.5.2 2.0代产物的表征
第三章 偶氮苯液晶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及表征
    3.1 偶氮苯液晶基元的合成路线设计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1 实验仪器
        3.2.2 主要试剂
    3.3 实验部分
        3.3.1 偶氮液晶基元的合成
        3.3.2 偶氮苯液晶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重氮盐的制备反应
        3.4.2 与酚的偶联反应
        3.4.3 酰氯化反应
        3.4.4 2.0G-PAMAM的端基修饰
    3.5 产物的表征
        3.5.1 红外光谱
        3.5.2 ~1H-NMR表征
        3.5.3 液晶性能
第四章 席夫碱液晶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及表征
    4.1 席夫碱液晶基元的合成路线设计
    4.2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1 实验仪器
        4.2.2 主要试剂
    4.3 实验部分
        4.3.1 席夫碱液晶基元的合成
        4.3.2 席夫碱液晶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
    4.4 产物的表征
        4.4.1 红外光谱
        4.4.2 ~1H-NMR表征
        4.4.3 液晶性能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3)缩醛酮类树状大分子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树状大分子的研究进展
    1.2 树枝形聚合物的组成
    1.3 树状大分子的结构特点
    1.4 树状大分子的合成方法
    1.5 树状大分子的应用
        1.5.1 树状大分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5.2 树状大分子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1.5.3 树状大分子在液晶领域的应用
        1.5.4 树状大分子在金属配位及催化领域的应用
        1.5.5 树状大分子在光学领域的应用
        1.5.6 树枝形聚合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收敛法合成缩醛酮类树状大分子
    2.1 实验设计
    2.2 实验部分
        2.2.1 5,5-二溴甲基-2,2-二甲基-1,3-二氧杂环环己烷(1)的合成
        2.2.2 7,7-二甲基-2,2-二(异戊氧羰基)- 6,8-二氧杂螺[3.5]壬烷(2)的合成
        2.2.3 2,2-二甲基-5,5-二(丙二酸二异戊酯基甲基)-1,3-二氧杂环环己烷(3)的合成
        2.2.4 1,3,5-三乙酰基苯(4)的合成
        2.2.5 1,3,5-三(7-(7-甲基-2,2-二(异戊氧基羰基)-6,8-二氧杂螺[3.5]壬烷))苯(5) 的合成
        2.2.6 1,3,5-三(2-(2-甲基-5,5-二(丙二酸二异戊酯基甲基)))苯(6)的合成
        2.2.7 类树枝醇(7)的合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酸催化下的芳构化
    3.1 实验设计
    3.2 实验步骤
        3.2.1 乙二醇单缩1,4-环己二酮(8)的合成
        3.2.2 二溴新戊二醇单缩1,4-环己二酮(9)的合成
        3.2.3 1,4-环己二酮单苯腙(10)的合成
        3.2.4 丙二酸单保护1,4-环己二酮(11)的合成
        3.2.5 无水乙醇中的芳构化产物(12)合成
        3.2.6 1,3,5-三苯基苯(13)的合成
        3.2.7 乙酰化三苯基苯(14)的合成
        3.2.8 1,3,5-三(4-(2-(2-甲基-5,5-二溴亚甲基-1,3-二氧杂环己烷)))苯(15)的合成
        3.2.9 1,3,5-三乙酰基苯的芳构化产物(16)的合成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一步法合成树状大分子
    4.1 实验设计
    4.2 实验步骤
        4.2.1 一锅法合成2,2-二溴甲基-1,3-丙二醇缩-1,3,4,5,7,8,9,11,12-九氢苯并[i] 菲-2,6,10-三酮(17)
        4.2.2 树状化合物(18)的合成
第五章 结果和讨论
    5.1 5,5-二溴甲基-2,2-二甲基-1,3 环氧六烷(1)的合成
        5.1.1 化合物1 合成影响因素
        5.1.2 化合物1 的结构确认
        5.1.3 缩醛酮化反应机理
    5.2 7,7-二甲基-2,2-二甲酸异戊醇酯-6,8-二氧杂-螺[3.5]壬烷(2)的合成
        5.2.1 化合物2 合成影响因素
        5.2.2 化合物2 反应机理
        5.2.3 化合物2 结构的鉴定
    5.3 2,2-二甲基-5,5-二(Α-乙基)丙二酸二异戊醇酯基-1,3-环氧六烷(3)的合成
    5.4 1,3,5-三乙酰基苯(4)的合成
        5.4.1 化合物4 反应原理
        5.4.2 化合物4 的结构鉴定
    5.5 树形聚合物(5)的合成
        5.5.1 化合物5 合成的影响因素
        5.5.2 化合物5 结构的确定
    5.6 树形化合物(6)的合成
    5.7 树枝醇化合物(7)的合成
    5.8 不同保护基团单保护环己二酮的合成
        5.8.1 乙二醇单缩1,4-环己二酮(8)的合成
        5.8.2 二溴新戊二醇单缩1,4-环己二酮(9)的合成
        5.8.3 1,4-环己二酮单苯腙的(10)合成
    5.9 无水乙醇下的芳构化
        5.9.1 乙二醇单缩1,4-环己二酮的芳构化
        5.9.2 化合物结构的鉴定
        5.9.3 1,4-环己二酮直接芳构化
    5.10 1,3,5-三苯基苯(13)的合成
    5.11 化合物1,3,5-三(4′-乙酰基)苯基苯(14)的合成
    5.12 一代树状化合物(15)的合成
        5.12.1 影响因素的分析
        5.12.2 化合物结构的鉴定
    5.13 三乙酰基苯的缩合反应(16)
        5.13.1 产物的核磁表征
        5.13.2 讨论
    5.14 一代树状大分子(17)的合成
        5.14.1 化合物结构鉴定
    5.15 二代树状分子(18)的合成
        5.15.1 合成的影响因素
        5.15.2 化合物18 的结构鉴定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附录

(5)基于季戊四醇的二代硅碳烷液晶树状物研究——端基含36个4-硝基偶氮苯基团(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实 验
    2.1 仪器与试剂
    2.2 液晶基元4-硝基-4’-羟己氧基基偶氮苯 (M-NO2) 的合成
    2.3 硅碳烷树状物的合成
        2.3.1 季戊四醇四烯丙基醚的合成
        2.3.2 季戊四醇-四 (三烯丙基硅丙基) 硅烷 (PCSi-1G) 的合成
    2.4 二代硅碳烷液晶树状物PCSi-2G-NO2的合成
3 结果与讨论
    3.1 树状物的合成与结构
    3.2 树状物的液晶性
        3.2.1 树状物的热台偏光显微镜 (POM) 观察
        3.2.2 树状物的DSC测试
        3.2.3 液晶基元与树状物代数对液晶性的影响
4 结 论

(6)偶氮型光致变色液晶树状大分子的量子产率、异构转化率和活化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和仪器
    1.2 光反应
        1.2.1 光源
        1.2.2 光强测定
        1.2.3 光反应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收光强Ia
    2.2 量子产率?
    2.3 反式/顺式偶氮基元组分比A/A0 (异构转化率)
    2.4 热回复异构化反应
    2.5 活化能
    2.6 热回复异构化反应中的反/顺偶氮基元组分比A′/A′0

(7)液晶性树状高分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 向列型树枝状液晶
    1.超支化聚醚
    2.超支化聚酯
    3.树状聚醚/聚酯
    4.碳硅烷树枝状液晶
三、近晶型树枝状液晶
    1.树状聚醚/聚酯
    2.碳硅烷树枝状液晶
    3.聚丙烯亚胺树枝状化合物
    4.聚酰胺-胺树状化合物
四、柱状六方相液晶
五、柱状四方相液晶
六、立方相液晶
    1.树枝状聚苯醚
    2.树枝状聚乙烯亚胺
    3.树状聚丙烯亚胺
七、四方相液晶
八、胆甾相树状液晶
    1.胆甾液晶超支化聚酰胺
    2.碳硅烷树状化合物
    3.倍半氧硅树枝状化合物
    4.聚芳香乙炔树状化合物
    5.“两相”树状超分子液晶
九、树状液晶高分子的自组装
    1.聚合度的改变对液晶相的影响
    2.树枝状化合物代数对液晶相的影响
    3.树枝状分子中心官能团不同对液晶相的影响
    4.树枝状分子末端官能团不同对液晶相的影响
    5.温度对液晶相的影响
十、结 语

(8)端基含36个己氧基偶氮苯基元的二代碳硅烷光致变色液晶树状高分子的光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原材料(G1)
    1.2 仪器
    1.3 光反应
        1.3.1 光源
        1.3.2 光反应
2 结果与讨论
    2.1 最大吸收波长λmax
    2.2 摩尔吸光系数ε
    2.3 反-顺光异构化(光致变色)反应
    2.4 光回复异构化反应

(9)三代碳硅烷光致变色液晶树状物的光化学研究——端基含108个4-丁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1.2 光反应
2 结果与讨论
    2.1 反-顺光异构化 (光致变色) 反应
    2.2 光回复异构化反应
    2.3 反-顺式异构体组分比A/A0 (异构转换率)
    2.4 热回复异构化反应
    2.5 活化能E
    2.6 热回复异构化反应中的反-顺偶氮基元组分比 (A′/A0)

(10)基于季戊四醇的三代硅碳烷液晶树状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4-硝基-4'-羟己氧基偶氮苯(M-NO2)的合成
        1.2.1 4-硝基-4'-羟基偶氮苯的合成
        1.2.2 4-硝基-4'-羟己氧基偶氮苯(M-NO2)的合成
    1.3 硅碳烷树状物的合成
        1.3.1 季戊四醇-四烯丙基醚的合成
        1.3.2 季戊四醇-四(三烯丙基硅丙基)硅烷(PCSi-1G)的合成
        1.3.3 季戊四醇-四[三(三烯丙基硅丙基)硅丙基]硅烷(PCSi-2G)的合成
    1.4 液晶树状物PCSi-3G-NO2的合成
2 结果与讨论
    2.1 液晶树状物的合成
    2.2 树状物的液晶性
        2.2.1 树状物的热台偏光显微镜(POM)观察
        2.2.2 树状物的DSC扫描曲线
        2.2.3 树状物的X射线衍射(XRD)曲线
3 结论

四、端基含108个己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三代树状碳硅烷液晶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液晶二聚体及树枝状液晶化合物的合成与液晶行为研究[D]. 王宁馨. 浙江大学, 2012(04)
  • [2]树枝状液晶大分子的合成与表征[D]. 艾海东. 中南大学, 2009(04)
  • [3]缩醛酮类树状大分子的合成[D]. 李洪波. 天津理工大学, 2007(03)
  • [4]周边含己氧基的三代光致变色液晶树枝状大分子的光化学[J]. 张其震,殷晓颖,李爱香. 化学学报, 2006(16)
  • [5]基于季戊四醇的二代硅碳烷液晶树状物研究——端基含36个4-硝基偶氮苯基团[J]. 唐新德,张其震,范星河,周其凤. 功能材料, 2006(07)
  • [6]偶氮型光致变色液晶树状大分子的量子产率、异构转化率和活化能研究[J]. 张其震,刘建强,侯昭升,王艳. 高分子学报, 2005(06)
  • [7]液晶性树状高分子[J]. 赵雅青,董炎明,李珺,黄剑莹,郑钦健,陈小君. 化学进展, 2005(05)
  • [8]端基含36个己氧基偶氮苯基元的二代碳硅烷光致变色液晶树状高分子的光化学研究[J]. 张其震,刘建强,唐新德,张静智. 高分子学报, 2005(04)
  • [9]三代碳硅烷光致变色液晶树状物的光化学研究——端基含108个4-丁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J]. 张其震,殷晓颖,王艳. 化学学报, 2005(10)
  • [10]基于季戊四醇的三代硅碳烷液晶树状物研究[J]. 唐新德,张其震,李爱香,范星河,陈小芳,周其凤. 化学学报, 2005(02)

标签:;  ;  

末端含108个己氧基偶氮苯介晶的三代树枝状碳硅烷液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