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恶病质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心脏瓣膜恶病质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一、恶液质心瓣膜病人围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卢沛令[1](2021)在《心脏瓣膜病并巨大左心室的外科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我院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的围术期处理经验及术后近、远期疗效,探讨可能影响术后早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楚雄州人民医院胸心外科行瓣膜置换术的51例巨大左心室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及随访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回顾性研究。结果:1、51例巨大左心室患者行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术2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1例,二尖瓣置换术3例,双瓣置换术3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6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动脉导管缝扎1例,主动脉窦瘤修补术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2、术后好转出院49例,平均住院时间(27.71±8.53)天。术后出现并发症者21例,占41.18%,统计发现:LAD≥42.5mm,CPB转流时间≥15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1min是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5);3、好转出院49例患者术后半年复查彩超均未出现明显瓣周漏、置换瓣膜狭窄/返流情况,LAD、LVEDD呈进行性缩小,LVEF、FS改善明显(P<0.01);4、成功随访39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随访率79.59%,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26人(78.79%),Ⅱ级6人(18.18%),Ⅲ级1人(3.03%),较术前1周心功能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3.92%,主要死亡原因为恶性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对影响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因素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年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平均年龄显着大于生存组,将“年龄”纳入Logisitic回归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行瓣膜置换术近、远期疗效可靠,术后半年心脏彩超LAD、LVEDD、LVEF、FS较术前明显改善;2.术前心脏彩超LAD≥42.5mm、CPB转流时间≥15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1min是影响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3.术前LVEF值与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SICU住院时间呈负相关,完善的心肺支持及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4.室颤、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导致术后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5.积极的术前准备,掌握好手术时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刘星[2](2019)在《新活素和左西孟旦对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功能恢复及预后影响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比较新活素和左西孟旦对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优化临床对于该类患者术前促进心功能和提高预后的药物选择。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2月在我院心脏外科择期行二尖瓣置换术且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和新活素组,每组各30例,共60例。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左西孟旦组于术前一天给予左西孟旦,先给予负荷剂量:6-12μg-1·Kg-1,再微量泵入剂量速率:0.05-0.1μg-1·Kg-1·min-1,持续应用24小时;新活素组于术前一天给予新活素,先给予负荷剂量:1.5-2μg-1.Kg-1,再微量泵入剂量速率:0.0075-0.01μg-1 Kg-1·min-1,持续应用24小时。记录两组患者相关资料,包括:1.基线资料2.手术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房舒张末期内径(left atrial diastolic diameter,LA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3.术后心肌肌钙蛋内 Ⅰ(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尿量、ICU 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应用SPSS 24.0软件分析处理,以P<0.05,P<0.001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入院时NT-proBNP、入院时LVEF、入院时LADd、入院时LVDd、术前NYHA分级、使用其他药物的比例、既往史比例等基线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①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LVEF较入院时LVEF均有升高(P<0.05);相较于新活素,左西孟旦组术后第7天LVEF更高,LVEF上升幅度更显着(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LADd较入院时LADd均有减小(P<0.001);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LADd及手术前后LADd减小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左西孟旦组术后第7天LVDd较入院时LV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活素组术后第7天LVDd较入院时LVDd减小(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LVDd及手术前后LVDd减小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后第7大NT-proBNP较入院时均有下降(P<0.05);左西孟旦组术后第7天NT-proBNP更低(P<0.05)且下降幅度更显着(P<0.05)。4.左西孟旦组在T1、T2时CK-MB、cTnI、LDH 比新活素组更低(P<0.05)。5.新活素组术后24小时尿量比左西孟旦组更多(P<0.001),对比两组患者术后ICU监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西孟旦组术后住院时间比新活素更短(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前应用左西孟旦或新活素,左西孟旦在提高术后LVEF、降低术后NT-proBNP、cTnI、CK-MB、LDH及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新活素,而新活素对术后尿量影响更显着。总体而言,左西孟旦促进术后短期内心功能恢复和改善短期预后的效果更好,但还需要远期的随访来验证。

吴春涛,刘苏,唐闽,李倩,刘钰,王凤安,阎庆辉[3](2019)在《心脏瓣膜病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与术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病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与术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筛查有无营养风险。观察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与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对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分成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对术后第14天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结果和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瓣膜病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3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心功能与营养风险有相关性(r=0.317,P <0.01),存在正相关关系。营养支持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第14天ALB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 0.05),但术后第14天营养支持组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营养支持组住ICU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营养支持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发现瓣膜病病人术前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在围术期,对存在营养风险的病人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改善临床结局。

买买提艾力·艾则孜,郭永忠,张总刚[4](2017)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心源性恶液质患者围术期处理经验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心源性恶液质患者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心源性恶液质患者共28例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分析围术期应对患者采取的处理方法。结果手术结束后,死亡患者有1例,死亡率为3.57%,存活患者有27例,存活率为96.43%。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肺功能不全,有4例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有12例患者出现肾功能障碍,所有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52.44±6.58)d,共有27例患者治疗良好出院,治疗成功率为96.43%。结论术前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心源性恶液质患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术中要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对心肌的保护,增强体外循环管理,术后加强对患者心肺功能的支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重视围手术期的营养管理,这些都是保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心源性恶液质患者治疗成功的关键。

刘胜中,谭今,黄克力[5](2015)在《二尖瓣重度狭窄伴小左心室的外科治疗体会》文中认为目的总结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伴小左心室(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0 mm)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9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于2012-042013-07在该科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治疗,其中3例患者系二尖瓣重度狭窄伴小左心室,该文对此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患者术后出现低氧血症、肺部感染、低心排、急性肾功能衰竭,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和床旁透析治疗,效果不佳,于术后第6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2例痊愈出院,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随访1318个月,心脏彩超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45 mm和46 mm,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78和0.76,均较术前改善。结论小左心室患者病程长,病情重,多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及肺动脉高压,晚期部分患者可发展为左心室萎缩及右心功能不全,手术风险大,病死率高;重视围术期处理,可以提高手术疗效。

占向鸿,张晓膺,狄冬梅,蒋南青,钱永祥[6](2014)在《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原性恶液质患者的外科治疗》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原性恶液质患者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回顾200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原性恶液质患者30例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围术期处理的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早期死亡4例,26例存活出院者的心脏功能及全身情况均有显着改善,术后早期效果良好。结论:手术效果取决于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管理,积极纠正三尖瓣反流;术后加强心肺功能支持,及早处理肾功能不全,重视围术期的营养支持。

蔡小碧,陈林,林立尧,黄一东,程可洛[7](2014)在《老年心脏瓣膜病142例外科治疗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病的临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42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体外循环直视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结果住院死亡12例,病死率为8.45%。出院随访130例,随访时间336个月,无死亡患者。结论提高手术技巧和完善围术期处理,老年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是安全并能达到满意效果的。

徐鸿飞[8](2014)在《危重心脏瓣膜疾病手术治疗的经验分享》文中提出目的:发现影响危重瓣膜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创新各类危重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方法,以降低危重瓣膜病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远期生存质量。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我院因危重瓣膜病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177例患者的资料(危重瓣膜病入选标准包括:巨大左心室、小左心室、急诊瓣膜手术、再次瓣膜手术、同期合并冠脉搭桥或大血管手术、合并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合并心脏恶液质瓣膜患者),以及在本院同期行手术治疗的非危重瓣膜患者信息,结合国内大心脏病中心危重瓣膜统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危重心脏瓣膜病手术时间、阻断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和围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明显高于非危重瓣膜病,总体住院死亡率为4%(7/177)。其中巨大左心室死亡率7.7%(1/13),小左心室死亡率0(0/4),急诊瓣膜手术死亡率0(0/12),再次瓣膜置换总手术死亡率4%(1/25),再次瓣膜置换不合并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0(0/24),同期合并冠脉搭桥或大血管手术死亡率3.1%(4/130),合并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9.1%(2/22),心脏恶液质死亡率0(0/3)。瓣膜病合并冠脉搭桥手术在危重瓣膜病手术中比例最高(44.1%),术后感染是Bentall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前合并肾功能衰竭的瓣膜病患者围术期死亡率最高。结论:再次瓣膜手术及瓣膜手术合并主动脉根部手术也应归为危重瓣膜病手术范畴。危重心脏瓣膜病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危重瓣膜病,临床上需高度重视这些危险因素。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把握手术时机,优化手术流程,改进手术技术,合理选择瓣膜等方法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李廷武[9](2013)在《7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及围术期的处理措施。方法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72例给予以瓣膜置换为主的综合处理。门诊或电话随访16个月。结果住院死亡4例(5.5%),出院2周死亡1例,心功能恢复至I级8例、Ⅱ级32例、Ⅲ级28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全面评估手术风险,注重改善术前心功能及营养状况,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价值。

李先华[10](2011)在《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20年回顾性分析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通过对长海医院1990-2009年连续1885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近20年来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的围术期变化;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后在院死亡相关的各种风险因素;通过对1999-2003年连续553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后出院患者的中远期随访观察分析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后患者的中远期工作生活情况、口服药物情况、抗凝情况、中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一)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20年变化以长海医院1990-2009年20年连续1885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患者(包含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患者或冠状动脉搭桥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连续1885例患者分成1990-1994年、1995-1999年、2000-2004年、2005-2009年四个时期进行各种术前、术中、术后情况的对比,观察患者术前病因、各种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手术方法、术后结果的变化情况。进入分析的指标包括:1990-2009年不同时期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手术量、不同时期患者性别分布、平均年龄、病因、既往心脏手术史、术前心功能等级、术前重要的超声检查指标、术前是否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二尖瓣置换是否保留瓣下结构、是否同期三尖瓣手术、是否同期冠脉搭桥手术、同期其他心脏手术情况,术后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情况。(二)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后在院死亡风险因素分析1、以长海医院1990-2009年20年连续1885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患者(包含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患者或冠状动脉搭桥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国外大多数心脏中心进行瓣膜手术风险因素分析所采用的方法,选取可能对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患者术后在院死亡有影响的各种围术期因素组成自变量,患者术后出院时状态(存活或死亡)作为应变量,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对最后确定的手术风险因素进行分析;2、参考国内外文献,联系临床实践,选取下列因素为可能影响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后患者在院死亡的风险因素进入分析:性别、年龄、病程、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有无糖尿病史、有无栓塞病史、是否感染性心内膜炎、有无既往心脏手术史、有无术前脑血管意外病史、是否合并房颤、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直径、左房容积、右房容积、是否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是否肺功能检查指标FEV1/FVC<60%,是否术前血清肌酐Cr>110umol/L、手术性质(急诊手术、限期手术、择期手术)、体外循环时间(分钟)、术中体外循环转流次数、有无术中特殊情况发生(停机困难、再次或多次主动脉阻断、左室破裂、鱼精蛋白过敏、心脏颤动、心脏骤停或术中其他特殊情况)、二尖瓣置换时是否保留瓣下结构、是否同期先天性畸形矫治术、是否同期房颤外科治疗、是否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否同期行左房血栓清除术、是否同期行左房折叠术、围术期是否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其中连续变量包括:年龄、病程(月)、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直径、左房容积、右房容积;3、上述变量中连续变量的每种因素均分为患者死亡组与非死亡组分别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只要有其中任何一组不符合正态性分布,则该因素进行非参数检验,以决定该因素是否可以进入logistic全模型,当该因素在患者死亡组与非死亡组的两组数据均为正态分布时,该因素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决定该因素是否可以进入logistic全模型,P<0.05具有显着性。分类数据进行x2检验,决定该因素是否可以进入logistic全模型,P<0.05具有显着性;4、统计学检验具有单因素显着性意义的临床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结果为影响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患者术后在院死亡的风险因素。最后结合临床对上述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三)1999-2003年553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患者中远期随访结果分析1、以上海长海医院胸心外科1999年至2003连续5年行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后康复出院的553例手术病例(包含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患者或冠状动脉搭桥患者)为研究对象;2、借助长海医院对所有瓣膜手术患者积累的定期随访资料,收集该院1999年至2003年所有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后康复出院患者的住址、家庭电话、单位电话,采用发信、电话联络、邮件、网上交流、门诊复诊等方式对连续553例患者进行中远期随访,重点了解患者术后中远期心功能情况、生活状态、口服强心利尿类药物情况、华法林口服情况、是否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检测结果、患者瓣膜置换后是否存在远期瓣膜结构性损坏、口服华法林后是否存在血栓形成、出血并发症、血栓栓塞并发症、患者是否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瓣周漏等情况,同时进行下列研究:①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近期、中远期心功能,分析其变化;②了解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各种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并对导致该类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③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一)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20年变化1、1990-2009年不同时期手术量变化1990-1994年、1995-1999年、2000-2004年、2005-2009年四个不同时期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手术量分别为:295例、410例、591例、589例。2000年以后患者手术数量较2000年以前明显增加,2005-2009年与2000-2004年两个时期比较手术量基本持平。2、围术期变化1990-1994年、1995-1999年、2000-2004年、2005-2009年四个不同时期男性患者的比例分别为:50.8%、53.2%、43.5%、40.9%,2000年以前两段时期男性患者人数居多,2000年以后两段时期女性患者人数显着增加,两者比较,P<0.05,具有显着意义。患者手术平均年龄呈逐步升高趋势。风湿性瓣膜病仍为主要病因,感染性心内膜炎与退行性心瓣膜病有增多趋势。患者手术时心功能等级以Ⅲ级为主,患者手术时心功能有整体好转趋势。不同时期有既往心脏手术史的患者数量变化不大,但在同时期手术患者中的比例逐渐下降。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比例和实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术前合并房颤患者的人数明显增长,但房颤患者在同期手术总量中的比例呈持续下降态势。术前血肌酐异常患者人数不断增长,其在同期手术中的比例也逐步升高。术前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实际数量增加,但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占同期手术患者数量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不同时期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左室收缩末直径、左室舒张末直径总体呈下降趋势,2005年-2009年患者术前平均左房容积较1990-1994年期间明显缩小。体外循环时间与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缩短。术中保留瓣下结构患者人数和比例显着升高。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患者比例逐渐增高。双瓣置换同期冠脉搭桥患者人数逐步增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二)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后在院死亡风险因素分析经过正态性检验,连续变量年龄、病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直径、左房容积、右房容积均必须以非参数检验决定上述因素是否可以进入logistic全模型,经过Kolmogrov-Smirnov非参数检验,年龄和病程两个连续变量可以进入logistic全模型;经过X2检验,分类变量术前心功能分级、术前栓塞病史、术前血清肌酐Cr>110umol/l、手术性质(急诊手术、限期手术、择期手术)、体外循环转流时间、转流次数、术中特殊情况、围术期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同期冠脉搭桥手术等临床变量可以进入logistic全模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患者术后在院死亡的风险因素包括8个因素,按其在回归方程中的权重大小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围术期主动脉球囊反搏、术中特殊情况、术前血肌酐Cr>110umol/l、手术性质、术前心功能Ⅲ-Ⅳ级、术前栓塞病史、体外循环时间转流时间、患者年龄,这些因素的回归系数分别为2.653、2.215、1.258、1.202、1.146、0.896、0.669、0.023。(三)1999-2003年553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患者中远期随访结果分析本组553例随访患者,至随访截止日(2010-12-31)止,共有33例患者死亡,存活449例,存活人数占实际完成随访人数的93.15%。存活患者中95.1%能正常生活,参加一般工作(重体力活除外)或做普通家务;4.3%患者生活仅能自理,不能做家务;0.6%经常处于卧床状态。对所有随访存活患者进行心功能分析,术后1年、术后5年分别与术前比较,心功能明显好转,组间比较,P<0.01;术后1年与术后5年比较,心功能等级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远期并发症:所有瓣膜置换患者只有1例于术后9年出现生物瓣衰坏,2例患者发生瓣膜血栓形成,11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6例患者出现不同部位栓塞,63例患者发生出血并发症,6例患者发生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患者出现瓣周漏,18例患者发生瓣膜相关死亡,总体死亡人数为33例。生存分析结果表明术前左室舒张末直径>70mm、术前肺动脉高压、术后瓣膜相关重要并发症是影响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的风险因素。【结论】近20年来,随着瓣膜外科手术技术、麻醉与体外循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围术期监护水平的提高,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围术期情况发生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外科干预提前,整体而言,患者术前病情较前有减轻趋势,但术前心功能Ⅳ级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术前血肌酐值异常患者、术前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同期合并三尖瓣成形术患者、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实际数量仍在持续增长。患者年龄、术前心功能Ⅲ-Ⅳ级、术前栓塞病史、术前血清肌酐Cr>110umol/l、手术性质(急诊手术、限期手术、择期手术)、体外循环转流时间、术中特殊情况(停机困难、再次或多次转流、再次或多次主动脉阻断、左室破裂、鱼精蛋白过敏、较长时间室颤、心跳骤停及其它特殊情况)、围术期主动脉球囊反搏是与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后在院死亡相关的风险因素。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后患者中远期生存状态良好,绝大部分(95.1%)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能正常工作生活;患者均能坚持口服抗凝药物(机械瓣置换患者),绝大部分患者能定期或不定期(定期88.9%,不定期7.8%,合计96.7%)复查凝血酶原时间,自己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华法林剂量;少部分患者(占随访总数17.8%)出现术后瓣膜相关并发症;平均随访8.7±2.0年,死亡人数/随访总人数为6.8%,瓣膜相关死亡/随访总人数为3.7%;一部分患者居住偏远农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经济条件差,交通通讯均不方便,无法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导致患者术后瓣膜相关并发症相对偏高,需引起医务人员重视。术前左室舒张末直径>70mm、术前肺动脉高压、术后瓣膜相关重要并发症是影响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的风险因素。

二、恶液质心瓣膜病人围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恶液质心瓣膜病人围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心脏瓣膜病并巨大左心室的外科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中英文略缩词对照表
第1章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1.2 临床资料的收集
    1.3 统计学方法
第2章 结果
    2.1 术前资料
    2.2 术中资料
    2.3 术后资料
    2.4 远期疗效
第3章 讨论
    3.1 临床特点
    3.2 术前准备
    3.3 手术时机的选择
    3.4 术中处理
    3.5 术后处理
    3.6 并发症防治
    3.7 术后疗效及随访分析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巨大左心室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的治疗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2)新活素和左西孟旦对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功能恢复及预后影响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药品
        1.5 仪器和试剂
    2 方法
        2.1 给药方法
        2.2 术前准备
        2.3 麻醉方案
        2.4 手术操作
        2.5 术后入ICU管理
        2.6 ICU返回病房后管理
        2.7 观察指标
        2.8 统计学处理
结果
    3.1 两组患者基线数据比较
    3.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3.3 两组患者术后心肌损伤指标比较
    3.4 两组患者术后24H尿量、ICU住院时长、术后住院时长比较
讨论
    4.1 研究背景
    4.2 左西孟旦的作用机制及外科应用
    4.3 新活素的作用机制及外科应用
    4.4 术前应用左西孟旦或新活素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功能恢复和预后的影响分析
    4.5 本课题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3)心脏瓣膜病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与术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营养风险筛查
    1.3 营养支持措施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心功能与营养风险的相关性
    2.3 有营养风险组与无营养风险组比较
    2.4 营养支持组与对照组比较
3 讨论

(4)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心源性恶液质患者围术期处理经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1.2 方法
    1.3 判定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二尖瓣重度狭窄伴小左心室的外科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术前处理
    1.3 手术方法
    1.4 术后处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原性恶液质患者的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围术期处理
        1.2.1 术前
        1.2.2术中
        1.2.3 术后
    1.3 结果
2 讨论

(7)老年心脏瓣膜病142例外科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处理
        1.2.2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手术操作
    3.2 围术期监护处理

(8)危重心脏瓣膜疾病手术治疗的经验分享(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统计分析报告
    1.1 背景介绍
    1.2 危重瓣膜病标准的探讨
    1.3 统计分析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参考文献
2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9)7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围术期处理
        1.2.1 术前准备
        1.2.2 手术方法
        1.2.3 术后早期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10)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20年回顾性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20 年变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后在院死亡风险因素分析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1999-2003 年553 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患者中远期随访结果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恶液质心瓣膜病人围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心脏瓣膜病并巨大左心室的外科临床分析[D]. 卢沛令. 大理大学, 2021(09)
  • [2]新活素和左西孟旦对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功能恢复及预后影响的对比研究[D]. 刘星. 扬州大学, 2019(02)
  • [3]心脏瓣膜病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与术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分析[J]. 吴春涛,刘苏,唐闽,李倩,刘钰,王凤安,阎庆辉.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9(02)
  • [4]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心源性恶液质患者围术期处理经验分析[J]. 买买提艾力·艾则孜,郭永忠,张总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69)
  • [5]二尖瓣重度狭窄伴小左心室的外科治疗体会[J]. 刘胜中,谭今,黄克力.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01)
  • [6]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原性恶液质患者的外科治疗[J]. 占向鸿,张晓膺,狄冬梅,蒋南青,钱永祥.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06)
  • [7]老年心脏瓣膜病142例外科治疗体会[J]. 蔡小碧,陈林,林立尧,黄一东,程可洛.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10)
  • [8]危重心脏瓣膜疾病手术治疗的经验分享[D]. 徐鸿飞. 浙江大学, 2014(05)
  • [9]7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临床分析[J]. 李廷武. 中外医疗, 2013(29)
  • [10]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20年回顾性分析研究[D]. 李先华. 第二军医大学, 2011(09)

标签:;  ;  ;  ;  ;  

心脏瓣膜恶病质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