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报告

手法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报告

一、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覃镜羽[1](2020)在《手法配合十一方药烫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手法配合十一方药烫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意义,为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佐证。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条件的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治疗组予手法配合十一方药烫熨治疗;对照组予手法配合枕颌牵引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结束4周时间节点,通过患者SF-36评分值变化以评价对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并参考VAS、NDI评分改变情况以做出疗效评价。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SF-36评分比较:(1)治疗前及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结束4周,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两两进行组内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2)治疗前两组进行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结束4周,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3.VAS评分比较:(1)治疗前及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结束4周,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两两进行组内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2)治疗前、治疗1周两组进行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2周及治疗结束4周,两组进行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4.NDI评分比较:(1)治疗前与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结束4周,两组进行组内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1周与治疗2周、治疗结束4周,两组进行组内比较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2周与治疗结束4周,两组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无显着差异(P>0.05)。(2)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结束4周,两组进行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5.治疗结束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5.45%,显愈率为75%;对照组有效率为81.4%,显愈率为53.4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体有效率及显愈率经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提示,手法配合十一方药烫熨、手法配合枕颌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能改善SF-36评分,降低VAS、NDI评分;手法配合十一方药烫熨在提高轻、中症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疼痛方面优于手法配合枕颌牵引组,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推广。

李康[2](2020)在《葛根汤及其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葛根汤及其加减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VIP);外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为各大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2)研究对象需被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且阐明诊断标准或依据国内常用的诊断标准;(3)干预措施观察组须包含葛根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对照组为除葛根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外的其他常规治疗方法,2组治疗时间不限,但疗程需完全一致;(4)结局指标为临床总有效率;(5)纳入文献样本总量不少于30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按照Review Manager中关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表进行质量评估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符合纳入标准要求的有23篇文献,1988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示包含葛根汤及其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汤及其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但由于纳入的23篇文献多数为低质量文献,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发表偏倚,影响其结果的客观性,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金玉立[3](2020)在《针刀干预对颈椎病模型兔软骨终板聚集蛋白聚糖、Ⅱ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颈椎病兔软骨终板聚集蛋白聚糖(AGG)、Ⅱ型胶原(Col-Ⅱ)、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影响,探讨针刀对颈椎病兔软骨终板基质的调节作用,以期为针刀治疗颈椎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1.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6月龄新西兰兔分为空白组、针刀组、电针组、模型组,每组各10只。2.将需要造模的实验动物置于自制的木质造模盒中,造模时使实验动物保持头部屈曲45°,每次5小时,每天造模1次,共持续12周。造模前后每组各随机抽取2只进行X线侧位片拍摄,拍摄前用胶带将兔子绑在适合的长方形木板上,两次拍摄每只兔子均保持相同的体位,验证造模是否成功。3.造模成功后电针组1周后行电针干预,首先剔除实验兔颈部毛发,用碘伏进行消毒,取“大杼”、“百劳”、“天柱”穴进行针刺,在同侧天柱穴和大杼穴上加电针,每次治疗20分钟,每周治疗3次,每两次治疗间隔1天,一共治疗3周。针刀组1周后行针刀治疗,首先剔除实验兔颈部毛发,然后根据四步进针法进行操作(1)定点:针刀施术者对兔颈椎棘突两旁进行触诊,根据颈部肌肉僵硬度以及条索状物所处的位置,于相应棘突点及C2-C7棘突旁开1~1.5 cm寻找进针点,每次选取相应棘突点及棘突两侧分别取2点行针刀治疗,进针点的选取交替进行,记号笔标记后用碘伏进行消毒;(2)定向:戴上无菌手套,将刀刃平行于兔子脊柱方向且垂直颈后皮肤;(3)加压:以左手拇指对进针部位进行加压分离;(4)刺入:针刀沿着押手指甲旁进针至骨面,在0.3cm范围内先纵割3次,然后横剥2次出针,最后加压止血。每周治疗1次,共3次。模型组不予以治疗。4.各组动物于干预结束1周后进行取材观测,所有实验动物采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后迅速取C4-5椎间盘,于外科显微镜下分离出软骨终板,放置准备好的塑料试管内,封盖,冷冻于-80℃的环境中。5.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终板AGG、Col-Ⅱ、MMP-1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RT-PCR: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AGG基因表达显着下降(p<0.01)、Col-Ⅱ基因表达显着下降(p<0.01)、MMP-13基因表达显着上升(p<0.01),电针组相比于空白组Col-Ⅱ基因表达下降(p<0.05);电针组相比于模型组AGG基因表达上升(p<0.05)、MMP-13基因表达下降(p<0.05),针刀组相比于模型组AGG基因表达显着上升(p<0.01)、Col-Ⅱ基因表达上升(p<0.05)、MMP-13基因表达下降(p<0.05)。2.Western blot:模型组相比于空白组AGG蛋白含量显着下降(p<0.01)、MMP-13蛋白含量显着上升(p<0.01)、Col-Ⅱ蛋白含量下降(p<0.05);电针组相比于模型组AGG蛋白含量上升(p<0.05)、MMP-13蛋白含量下降(p<0.05),针刀组相比于模型组AGG蛋白含量显着上升(p<0.01)、MMP-13蛋白含量显着下降(p<0.01)、Col-Ⅱ蛋白含量上升(p<0.05)。结论:针刀治疗颈椎病可以增加AGG、Col-Ⅱ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降低MMP-1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使病变的软骨终板得以修复,这可能是针刀疗法对颈椎病兔的作用机制之一。

石乔[4](2020)在《通督化瘀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研究,观察通督正脊推拿疗法配合通督化瘀方内外治相结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方案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设计原则和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西医诊断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气滞血瘀证的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5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给予通督正脊推拿疗法,隔日一次,及内服通督化瘀方(颗粒剂,日一剂,水冲服,每日2次)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疗法,隔日一次,并内服颈舒颗粒(一次1袋,3次/日,饭后服用)治疗。疗程为10次。观察通督化瘀法在减轻患者疼痛及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方面的作用,并观察其不良反应。将搜集的所有数据采用SAS8.2统计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治疗后临床症候体征疗效比较:治疗组愈显率59.61%,对照组28.84;治疗组总有效率94.23%,对照组86.53%,临床疗效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愈显率67,61%,对照组30.76%;治疗组有效率96%,对照组92.31%,中医证候疗效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后疼痛程度标尺法积分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疼痛程度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单项症状疗效比较,治疗后颈部疼痛,肩背疼痛,颈部活动,上肢麻木,颈肩压痛,椎间孔挤压试验,感觉障碍疗效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上肢疼痛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肌力疗效比较,肌腱反射疗效比较,治疗组、对照组阳性例数较少,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病例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与本病无关的其他不适。两组均未出现由治疗方法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运用通督正脊推拿疗法配合通督化瘀方内外治相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通督化瘀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明显;在改善颈肩疼痛、颈部活动、颈肩压痛、上肢麻木等主要症状体征上疗效明显;观察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证实了通督化瘀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血瘀证有确切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徐小漫[5](2020)在《温针灸手、足三里结合推拿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椎病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温针灸手、足三里结合推拿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血亏虚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温针灸手、足三里结合推拿组(观察组)和推拿组(对照组)各30例,每周3次(周一、三、五或二、四、六),连续3周为1疗程。对比治疗前后颈椎曲度测量(Borden氏测量法)、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及中医病症疗效评定标准,采用SPSS23.0软件分析,对两组数据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颈椎曲度、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现有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评分及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stionaire,SF-MPQ),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30例,治愈12例,好转18例,治愈率为4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30例,治愈5例,好转21例,未愈4例,治愈率16.67%;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疗效经非参数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椎病均有效,但观察组治愈效果更优。3.两组患者SF-MPQ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PRI、VAS、PPI评分及SF-MPQ总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PPI、PRI、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减轻患者疼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曲度测量变化,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两组治疗方案在1个疗程内对颈椎曲度改变无明显效果。结论温针灸手、足三里结合推拿可以改善气血亏虚型颈椎病症状、缓解疼痛,经治疗PRI、VAS、PPI分数和SF-MPQ总分均明显下降,该治疗方案对气血亏虚型颈椎病的近期治疗有明显作用;而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对比无明显改善,因时间有限疗程较短,故对颈椎结构调整结果不明显。

高新[6](2020)在《肌骨超声引导刃针松解联合疏经通督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①寻找一种疗效更好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②开发肌骨超声引导刃针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超声引导方式、进针入路、松解部位;③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肌骨超声引导刃针松解结合疏经通督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疗体系,可以推广应用;④开发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估上的应用方法。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肌骨超声引导刃针松解结合疏经通督法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非直视下刃针松解结合疏经通督法推拿治疗。两组均治疗5次,每隔7天治疗一次,共30天为一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和最后一次治疗结束后7天观察田中靖久20分评分、NR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表(NDI)、颈椎病临床评估量表(CASCS)、C6、C7、C8神经根CPT值,治疗结束后7天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田中靖久20分法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NRS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NDI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CASCS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CPT测试结果:(1)C6神经根:治疗前患侧CPT值(2000Hz、250 Hz、5 Hz)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健侧CPT值(2000 Hz、250 Hz、5 Hz)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侧与健康侧CPT值(2000 Hz、250 Hz、5 Hz)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治疗前后CPT差值,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2000 Hz和5 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0 Hz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7神经根:治疗前患侧CPT值(2000 Hz、250 Hz、5 Hz)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健侧CPT值(2000 Hz、250 Hz、5 Hz)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侧与健康侧CPT值(2000 Hz、250 Hz、5 Hz)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治疗前后CPT差值,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2000 Hz和250 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Hz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8神经根:治疗前患侧CPT值(2000 Hz、250 Hz、5 Hz)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健侧CPT值(2000 Hz、250 Hz、5 Hz)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侧与健康侧CPT值(2000 Hz、250 Hz、5 Hz)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治疗前后CPT差值,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2000 Hz和250 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Hz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组治愈25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62.5%,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22例、无效3例,治愈率37.5%,有效率92.5%。两组治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骨超声引导较非直视下刃针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更好,还可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可以较客观地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感觉神经损伤情况。

许金海[7](2019)在《上海城市人群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筋痹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上海城市人群颈椎病(颈型、神经根型)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并分析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疾病特征和生活质量;通过meta分析评价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利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评价筋痹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3个行政区的3600名社区居民进行颈椎病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收集人群的性别、年龄、婚姻、民族、身高、体重、文化程度、月收人、职业工种、体力活动、工作强度、电子产品使用情况、吸烟、饮酒、既往疾病史等信息;由临床医师结合问卷、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表现进行颈椎病的诊断;对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疾病特征调查和VAS、NDI和SF-36量表评分。2.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以及中国知网(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等数据库,收集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检索均截止至2019年1月31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3.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6)和对照组(n=36),试验组服用筋痹颗粒和西乐葆模拟胶囊,对照组服用西乐葆胶囊和筋痹颗粒安慰剂,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2周、随访第8周的VAS评分、NDI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共计完成3349例城市人群的调查,平均年龄53岁,年龄最小18岁,最大85岁,其中男性1597人,占47.7%,女性1739人,占51.9%;确诊颈椎病826名,患病率为24.66%,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8.91%(302人/1597人),女性患病率为29.96%(521人/1739人);患病率随年龄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颈椎病患病率为34.94%。高龄、女性、有饮酒习惯、合并慢性咽喉炎病史是颈椎病的危险因素。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疾病特征趋向复杂化,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2.系统评价共纳入41篇文献,4079例受试者,样本量36~480例,服药疗程为10~60天。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纯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或者结合非药物治疗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为[OR=3.82,95%CI,(3.01,4.85),P<0.00001]、治愈率[OR=2.45,95%CI,(2.02,2.98),P<0.00001]高于使用安慰剂或者西药,或者西药结合非药物疗法,或者单纯非药物治疗方法;对VAS评分[MD=-0.84,95%CI,(-0.93,-0.76),P<0.0001]、NDI评分[MD=-4.6,95%CI,(-7.92,-1.29),P=0.006]以及CSR20评分[MD=1.5,95%CI,(0.08,2.92),P=0.04]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活血化瘀类中药不良反应主要有腹泻、胃脘不适等,但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组。由于所纳入的大多数临床研究的质量较低,未来需要开展高质量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来提高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3.共纳入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试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结束和随访8周时末次随访,两组患者的VAS、ND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但两组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36量表克朗巴赫系数为0.823,整体量表的信度较好,两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在不同时间点均呈现上升趋势,不同时间点SF-36躯体健康PC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SF-36心理健康MCS评分在第2周和第8周时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SF-36总分在第8周时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上海城市人群颈椎病患病率为24.66%,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患病率10.6%;高龄、女性、有饮酒习惯、合并慢性咽喉炎是颈椎病的危险因素;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疾病特征趋向复杂化,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人。2.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总体疗效较好,不良反应低于西药,但文献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有待提高。3.筋痹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不劣于西乐葆,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颈椎功能残障指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心理健康。

钱晓忠[8](2019)在《中西医综合保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及其相关机理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疗法诊治颈椎病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重复性,分析其临床作用特点及其相关机理,并建立大型颈椎病患者数据库。方法:本试验为多中心临床真实世界研究,招募符合研究方案的颈椎病(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和混合型)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在0、2、4、6、12、26、52周进行访视,采集患者基线情况和各访视点视觉模拟评分量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SF-36健康调查简表、眩晕症状量表评分,建立千例以上大型颈椎病患者数据库。通过组内比较、组间比较观察药物疗法、药物内治疗法、药物外治疗法、物理疗法、手法治疗、针灸治疗、外治疗法(采用药物外治疗法、手法治疗、针灸治疗中至少一种)、导引练功治疗颈椎病的效果;通过对不同性别、年龄、颈椎病类型、病程、基线眩晕症状和疼痛程度的颈椎病患者进行分层分析,评估药物外治疗法、导引练功和药物内治疗法对不同患者群体的疗效大小和预后。结果:(1)1014例病例基线数据中女性病例705例,占比达到69.53%;平均年龄46.43±12.49岁,男≥40岁(五八)和女≥35岁(五七)761例,占比达到75.05%,女≥35岁(五七)536例,占比达到52.86%;神经根型颈椎病765例,占比达到75.44%;病程超过1年的病例483例,占比达到47.60%;中度疼痛患者649例,占比达到64.00%;椎动脉型和混合型颈椎病患者轻度眩晕197例,占比达到79.12%;993例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占比达到97.93%;901例患者采用外治疗法,占比达到88.86%;695例患者采用药物疗法,占比达到68.54%;658例患者采用导引练功,占比达到64.89%;634例患者采用物理疗法,占比达到62.52%;594例患者采用药物外用疗法,占比达到58.58%;425例患者采用手法治疗,占比达到41.91%;364例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占比达到35.90%;245例患者采用药物内治疗法,占比达到24.16%。很可能或可能与治疗有关的不良事件38例。(2)组内比较提示药物疗法、药物内治疗法、药物外治疗法、物理疗法、手法治疗、针灸治疗、外治疗法、导引练功治疗颈椎病在疼痛症状缓解、颈椎功能改善、健康状况恢复和眩晕症状改善等各方面均可能有显着疗效(P<0.001)。(3)组间比较提示药物疗法治疗颈椎病可能对疼痛症状缓解、颈椎功能改善、健康状况恢复、精力恢复、社会功能恢复、精神健康恢复、眩晕症状改善疗效显着。药物内治疗法治疗颈椎病可能对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缓解、眩晕症状改善疗效显着。药物外用疗法治疗颈椎病可能对疼痛症状缓解、颈椎功能改善、健康状况恢复、一般健康状况恢复、精力恢复、社会功能恢复、情感职能恢复、眩晕症状改善疗效显着。物理疗法治疗颈椎病可能对精神健康疗效显着。针灸治疗颈椎病可能对疼痛症状缓解、精神健康恢复疗效显着。外治疗法治疗颈椎病可能对颈椎功能改善、健康状况恢复、一般健康状况恢复疗效显着。导引练功治疗颈椎病可能对颈椎功能改善、健康状况恢复、社会功能恢复、情感职能恢复、精神健康恢复疗效显着。(P<0.05)(4)分层分析提示药物外用疗法在缓解疼痛症状方面可能2周后对女性、女≥35岁或男≥40岁、病程≥1年、轻度疼痛;2周后对神经根型;2-6周和26-52周对混合型;4周后对病程3-6个月、中度疼痛;对4周时和12周后对重度疼痛;12周后对病程0-3个月;26周后对椎动脉型;26周后对女<35岁或男<40岁、病程6个月-1年;52周时对男性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药物外用疗法在改善颈椎功能方面可能2周后对女性、女≥35岁或男≥40岁、病程≥1年;2周后对神经根型;2-6周和52周时对女<35岁或男<40岁;4周后对男性、病程3-6个月、重度疼痛、中度疼痛;4周后对椎动脉型;4周时和12周后对混合型;6周后对病程0-3个月;26周后对轻度疼痛;52周时对病程6个月-1年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药物外用疗法在恢复健康状况方面可能4周后对女性、病程0-3个月、病程3-6个月、重度疼痛、中度疼痛;4周后对神经根型;6周后对男性、病程≥1年;6周后对椎动脉型;12-26周对病程6个月-1年。药物外用疗法在改善眩晕症状方面可能6周后对男性;12周后对女≥35岁或男≥40岁;12-26周对女性、中度疼痛;26周后对轻度眩晕、0-3个月病程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P<0.05)导引练功在改善颈椎功能方面可能2-6周对神经根型、中度疼痛;2周时对病程6个月-1年、轻度疼痛;4-12周对病程0-3个月;4-6周对椎动脉型;4周时对病程3-6个月和≥1年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导引练功在恢复健康状况方面可能2-12周对中度疼痛;2-4周对女≥35岁或男≥40岁、神经根型、病程3-6个月;2周时对椎动脉型、病程0-3个月、≥1年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导引练功在改善眩晕症状方面可能2周时对病程0-3个月;4周时对女≥35岁或男≥40岁椎动脉及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P<0.05)药物内治疗法在疼痛缓解方面,可能2-26周对重度疼痛、2周时对轻度疼痛、12-52周对女≥35岁或男≥40岁、26-52周对混合型、52周时对女性、神经根型、病程0-3个月、中度疼痛患者疗效明显。药物内治疗法在颈椎功能改善方面,可能2周时对病程6个月-1年、12周后对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药物内治疗法在眩晕症状改善方面可能2-4周和12-26周对中度疼痛椎动脉及混合型颈椎病患者、2-4周和12周时对女性、2-4周对女≥35岁或男≥40岁、2周时对轻度眩晕、4-12周对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颈椎病具有临床疗效好、不良事件少、有效减少复发等特点,可供临床应用和推广。通过本课题研究,提示可能存在以下结论:(1)颈椎病多见于女性,病程1年以上,好发于男性五八、女性五七之后,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常见,反复发作、不易治愈常表现为中度疼痛、轻度眩晕,采用的治疗依次为健康教育、外治疗法、药物疗法、导引练功、物理疗法、药物外用疗法、手法治疗、针灸治疗、药物内治疗法等。(2)药物疗法、药物内治、药物外用、物理疗法、手法治疗、针灸治疗、外治疗法、导引练功等不同保守疗法在疼痛症状缓解、颈椎功能改善、健康状况恢复和眩晕症状改善等各方面均有显着疗效。不同疗法对不同性别、年龄、类型、病程、基线疼痛、基线眩晕的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大小和预后存在一定的差异。(3)神经根型颈椎病建议采用药物外用疗法、导引练功、药物内治疗法;椎动脉型颈椎病建议采用药物外用疗法、药物内治疗法、导引练功、手法治疗、针灸治疗;混合型颈椎病建议采用药物外用疗法和药物内治疗法。(4)药物外用治疗效果较为显着,合用药物内治疗法、导引练功可以起到协同、互补作用,对于经济条件有限且能承受治疗期间不适症状颈椎病患者,可考虑仅采用药物外用疗法。

乔梁[9](2019)在《“整颈三步九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基于施杞教授“动静力平衡”理论,通过分析颈椎生理弧度、颈椎周围肌肉状态,了解神经根型颈椎病影像学特征,丰富“动静力平衡失调”理论的指导意义,为“整颈三步九法”的机制研究探索观测指标。2.通过本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对“整颈三步九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客观的评价。方法:1.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本院完善颈部X线及MRI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及非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58例,回顾分析其基本信息和影像学资料,运用统计工具SPSS20,对选择的11个可能影响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回归分析。2.为观察“整颈三步九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以6个分中心18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牵引为对照组,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2周;随访第4周、第12周时各记录VAS、NDI、SF-36评分,并对“整颈三步九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为保护性因素,根据OR值可知: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每增大一个单位,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可能性降低0.099倍。2.共纳入病例180例。治疗组90例,对照组90例。无故失访或病例自行退出共0例。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第1周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而其余各时间点的组间差异、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的差值、变化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NDI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的组间差异、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的差值、变化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H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第2周与第12周GH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值、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T评分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的差值、变化率均有统计学意义;第2、4、12周MH评分时间点与治疗前的差值、变化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PF、RP、BP、SF、RE评分在各时间点的组间差异、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的差值、变化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作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影像学特征,具有一定的鉴别意义,可在临床诊治中予以注意;鉴于本研究数据有限,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对胸锁乳突肌的状态及肌电图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预测有待进行进一步研究。2.通过多中心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表明,“整颈三步九法”不仅具有较长期的治疗效果,而且在治疗过程中能更加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确切,且手法治疗具有可重复性,本研究整体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

梁淑芬[10](2019)在《火针结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运用临床科研方法学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标准化的NPQ颈痛量表评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20分法量表、MOS SF-36量表等量表及指标来开展临床疗效评价,观察火针结合中药疗法治疗(风寒湿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并客观评价火针结合中药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肩部疼痛、肢体麻木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以求科学地评价火针结合中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建立一套规范的、临床疗效确切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火针结合中药的治疗方案,为火针结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有力的科学证据。方法:本研究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纳入90例合格受试者,确定纳入后,按筛选进入的顺序逐个对合格受试者编号1-90,操作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生成90个随机数字,得出分组结果,1-30为A组,31-60为B组,61-90为C组,然后由研究人员制成制成随机分配卡片,加信封密封,信封序号与卡片序号相同。合格病例进入试验时,按其进入的先后次序,拆开号码相同的信封,按信封内卡片规定的分组进行治疗。A组:采用火针结合中药治疗。中药治疗:中药内服治疗,拟用桂枝加葛根汤,方药组成:桂枝10g、芍药20g、生姜10g、大枣3枚、炙甘草6g、葛根30g。煎服方法:将全部药物放入药煲后,加水500ml,武火烧开后,文火煎熬至约250ml,一次温服。疗程:每日]次,7天为一疗程。火针点刺:取颈三针穴(天柱穴、颈百劳穴、大杼穴,均双侧)、阿是穴。疗程:7天为一个疗程,分别于每个疗程的第1天、第3天、第5天进行1次,2个疗程共行火针点刺6次。B组:采用单纯火针治疗,(具体取穴、操作、针具、疗程)同A组中的火针治疗方法。C组:采用中药内服治疗,(具体方药组成、服用方法)同A组中的中药内服治疗方法。本研究在治疗前后对受试者分别采用NPQ颈痛量表评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20分法量表、MOS SF-36量表等量表及指标来开展评价,对A、B、C三组均进行治疗自身对照以及组间对照。结果:(1).共完成病例90例,其中A组30例,B组30例,C组30例,无脱落病例。三组患者基线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A组30例中,治愈3例,显效17,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B组30例中,治愈1例,显效13,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C组30例中,治愈1例,显效12,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三组疗效差异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火针结合中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火针疗法、单纯中药疗法。(3).三组治疗两个疗程后NPQ测量值均较治疗前不同程度下降(P<0.01),三组间治疗后评分比较,A组优于B组,A组优于C组(P<0.05)。(4).三组治疗两个疗程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20分法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三组间治疗后评分比较,A组优于B组,A组优于C组(P<0.05)。(5).三组治疗两个疗程后MOS 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升,三组间治疗后评分比较,A组优于B组,A组优于C组(P<0.05)。结论:火针结合中药疗法、单纯火针疗法及单纯中药疗法均能有效改善(风寒湿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疼痛、肢体麻木、生存质量等情况,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可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颈肩部疼痛、肢体麻木,改善其生活质量,均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且火针结合中药疗法优于单纯的火针疗法、单纯的中药内服疗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二、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手法配合十一方药烫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
    2.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1.1 中医诊断标准
        2.1.2 西医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和脱落标准
        2.5 疗效标准
    3.研究方法
        3.1 病例分组
        3.2 资料收集
        3.3 治疗方案
        3.4 不良事件判定
        3.5 安全性评价分级
    4.观察指标
        4.1 一般资料
        4.2 疗效性指标
    5.数据处理、统计和分析
    6.研究结果
        6.1 脱落病例分析
        6.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6.3 观察指标的比较
        6.3.1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6.3.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6.3.3 两组患者NDI评分比较
        6.3.4 治疗结束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讨论
    1.颈椎病的定义及分型
    2.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2.1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名的认识
        2.2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分型
    3.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3.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义
        3.2 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4.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
        4.1 手术治疗
        4.2 保守治疗
        4.2.1 中药治疗
        4.2.2 西药治疗
        4.2.3 针灸治疗
        4.2.4 牵引治疗
        4.2.5 针刀治疗
        4.2.6 手法治疗
        4.2.7 其他疗法
    5.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现状
    6.选题目的
    7.手法配合十一方药烫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理论依据
    8.研究结果分析
        8.1 一般资料
        8.2 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结果分析
        8.2.1 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8.2.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8.2.3 两组患者NDI评分比较
        8.2.4 对疗效性指标差异的探讨
        8.2.5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8.2.6 不良事件
    9.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9.1 存在的问题
        9.2 解决方法
        9.3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葛根汤及其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病因病机
    2 西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2.1 神经根型颈椎病概述
        2.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3 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概况
        3.1 中药内服
        3.1.1 中药煎服
        3.1.2 中成药口服
        3.2 中药外治
        3.2.1 中药贴敷
        3.2.2 中药熏蒸
        3.2.3 中药烫熨
        3.2.4 中药离子导入
        3.2.5 其他
        3.3 灸法治疗
        3.4 针刺治疗
        3.5 推拿治疗
        3.6 牵引治疗
        3.7 其他
系统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检索方法
    2 选择对象
        2.1 文献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3 资料提取
        3.1 提取内容
        3.2 提取方法
    4 质量评价
        4.1 文献质量评价
        4.2 数据分析
结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2 文献基本特征分析
    3 方法学质量评价
    4 结局指标
讨论
    1 Meta分析结果
    2 葛根汤的立法及组方特点
    3 本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针刀干预对颈椎病模型兔软骨终板聚集蛋白聚糖、Ⅱ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历史回顾 针刀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
    1 临床疗效
    2 针刀治疗点的选取
    3 针刀操作手法
    4 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疗程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技术路线图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模型制作与验证
        2.2 实验动物处理
        2.3 取材与样本处理
        2.4 指标检测
        2.5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
        1 针刀对颈椎病兔软骨终板AGG、Col-Ⅱ、MMP-13mRNA表达的影响
        2 针刀干预对颈椎病模型兔软骨终板AGG、Col-Ⅱ、MMP-13蛋白表达的影响
    讨论
        1 颈椎病概述
        2 实验指标选择依据
        3 实验结果分析
        4 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机制探讨
    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4)通督化瘀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3.研究设计
4.研究对象
5.治疗方案
6.观察指标(参照中国中医科学院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验证方案)
7.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8.统计方法
9.统计结果
10.结果分析
11.结论
讨论
    1.研究背景
    2.辨治思路探讨
    3.对照组治疗方法及药物的选择
    4.研究结果分析
    5.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参考文献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及获奖情况
    论文
    论着
致谢

(5)温针灸手、足三里结合推拿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椎病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对照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剔除与脱落标准
        1.6 伦理学要求
    2 治疗方法
        2.1 样本含量估计
        2.2 随机分组
        2.3 盲法
        2.4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分标准
        3.1 颈椎曲度测量
        3.2 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
        3.3 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疗效判定标准[2]
    4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5.1 临床资料对比
        5.2 临床疗效对比
        5.3 Borden氏测量法对比
        5.4 SF-MPQ评分对比
        5.5 两组PRI、VAS、PPI比较
讨论
    1 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1.1 中医对颈椎病病因病机认识
        1.2 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
    2 西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2.1 西医对颈椎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影像学对颈椎病诊断的重要性
        2.3 西医对颈椎病的治疗
    3 课题设计思路
        3.1 立题依据
        3.2 选穴依据
        3.3 温针灸
        3.4 推拿治疗
        3.5 颈椎曲度测量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临床疗效分析
        4.2 SF-MPQ总分分析
        4.3 PRI、VAS、PPI评分分析
        4.4 Borden氏测量法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肌骨超声引导刃针松解联合疏经通督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1.1 中医学对病名的相关记载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
        1.4 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进展
    2. 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2.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
        2.2 现代医学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3. 本研究相关文献
        3.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评价方法
        3.2 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的临床研究进展
        3.3 肌骨超声的临床应用
        3.4 刃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3.5 疏经通督法推拿相关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分组
        2.2 治疗方案
        2.2.1 治疗组方法
        2.2.2 对照组操作方法,疏经通督法与上相同,非直视下刃针松解操作流程
    3. 观察指标及评估方法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评定标准
        3.3 安全性观察
    4. 统计方法
    5. 结果
        5.1 田中靖久20分法结果
        5.2 NRS评分结果
        5.3 NDI评分结果
        5.4 CASCS评分结果
        5.5 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CPT)测试结果
        5.6 疗效评估
        5.7 安全性评估
第三部分 讨论
    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
    2. 疏经通督法的内涵
    3. 刃针的发展及现状
    4. 肌骨超声的特点、优势及临床应用现状
    5. 肌骨超声引导刃针松解结合疏经通督法推拿的治疗优势
    6. 试验分析
    7. 机理探讨
    8. 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的评估优势
    9. 结论
    10. 问题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上海城市人群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筋痹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与治疗研究进展
    1.颈椎病流行病学现状
    2.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2.1 机械性压迫
        2.2 血液循环障碍
        2.3 炎症免疫反应
        2.4 其他机制
    3.颈椎病的治疗现状
第二部分 上海城市人群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1.2.1 诊断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2.3 调查方法
        1.2.4 质量控制
        1.2.5 数据管理
        1.2.6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调查人群基本情况
        2.1.1 人口统计学基本特征
        2.1.2 职业种别、文化程度、工资收人及工作强度
        2.1.3 行为习惯
        2.1.4 既往疾病
        2.2 颈椎病患病率分析
        2.2.1 不同性别颈椎病患病率
        2.2.2 不同年龄段颈椎病患病率
        2.2.3 不同职业人群颈椎病患病率
        2.2.4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颈椎病患病率
        2.2.5 不同收人人群颈椎病患病率
        2.2.6 不同工作强度人群颈椎病患病率
        2.2.7 不同行为习惯人群颈椎病患病率
        2.2.8 合并不同疾病人群颈椎病患病率
        2.3 颈椎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2.3.1 颈椎病危险因素的赋值
        2.3.2 颈椎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 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疾病特征分析
        2.4.1 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分布
        2.4.2 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活质量分析
        2.4.3 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疾病特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3.讨论
        3.1 颈椎病的患病率
        3.2 颈椎病的危险因素
        3.3 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疾病特征与生存质量分析
        3.4 本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4.研究小结
第三部分 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1.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1.1 资料库来源
        1.1.2 检索方式
        1.2 文献筛选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提取
        1.3.1 文献提取方法
        1.3.2 文献提取内容
        1.4 文献质量评价和偏倚风险评估
        1.5 数据分析
        1.5.1 统计学分析
        1.5.2 异质性检验
        1.5.3 绘制森林图
        1.5.4 漏斗图分析
    2.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2.1 样本量
        2.2.2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2.2.3 诊断标准
        2.2.4 干预措施
        2.2.5 疗效评价标准
        2.2.6 结局指标
        2.2.7 疗程及随访情况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2.3.1 随机方法及分配方案的隐藏
        2.3.2 盲法实施情况和结局评价者盲法
        2.3.3 结局数据的完整性及选择性报道
        2.3.4 基线情况和样本量
        2.3.5 其他偏倚
        2.4 结局指标mate分析
        2.4.1 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CSR的总体疗效评价
        2.4.2 活血化瘀类中药VS安慰剂
        2.4.3 活血化瘀类中药VS西药
        2.4.4 活血化瘀类中药+非药物疗法VS非药物疗法
        2.4.5 不良反应
    3.讨论
        3.1 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3.2 研究的方法学治疗及偏倚风险评估
        3.3 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
        3.4 问题与建议
    4.研究小结
第四部分 筋痹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2.3 中医证候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退出标准
        1.7 终止试验标准
        1.8 病例脱落与处理
        1.8.1 脱落的标准
        1.8.2 脱落的原因分析
        1.8.3 脱落病例的处理
    2.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随机方法
        2.3 盲法的设计与实施
        2.3.1 盲法的设置
        2.3.2 盲法的具体实施
        2.4 治疗方案
        2.4.1 试验组
        2.4.2 对照组
        2.4.3 药品包装
        2.4.4 药品的随机编号、分配和清点
        2.4.5 合并用药
        2.5 结局指标与数据记录
        2.5.1 一般记录项目
        2.5.2 疗效指标
        2.5.3 安全性指标
        2.5.4 数据记录
        2.6 总体疗效标准
        2.7 安全性评定标准
        2.8 质量控制与保证
        2.9 数据管理
        2.9.1 研究员填写数据要求
        2.9.2 监察员监察数据要求
        2.9.3 数据录入与审核
        2.10 统计学分析
        2.10.1 统计分析数据集的定义与选择
        2.10.2 统计分析方法
        2.11 伦理原则
        2.11.1 伦理审查
        2.11.2 受益与风险
        2.11.3 受试者医疗和保护
        2.11.4 受试者隐私的保护
        2.11.5 受试者知情同意过程
        2.12 临床试验报告流程
    3.结果
        3.1 流程图
        3.2 受试者基线特征
        3.2.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3.2.2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
        3.2.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3.2.4 两组患者BMI指数比较
        3.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NDI评分比较
        3.5 结局指标SF-36评分比较
        3.5.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F-36总评分比较
        3.5.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F-36(PCS)评分比较
        3.5.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F-36的PCS各维度评分比较
        3.5.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F-36(MCS)评分比较
        3.5.5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F-36(MCS)各维度评分比较
        3.5.6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F-36(HT)评分比较
        3.6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7 安全性评价
    4.讨论
        4.1 筋痹颗粒的历史渊源
        4.2 对主要结局指标的影响
        4.2.1 VAS评分
        4.2.2 NDI评分
        4.2.3 SF-36生活质量评分
        4.3 临床试验设计
    5.研究小结
创新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益气化瘀法异病同治慢性筋骨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上海城市人群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附录三 :神经根型颈椎病信息调查表
已公开发表论文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获奖情况

(8)中西医综合保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及其相关机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中西医综合保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统计分析
    2.结果
        2.1 基线情况
        2.2 按中医年龄分段病例分布情况
        2.3 安全性评价
        2.4 疗效评价
    3.分析与讨论
        3.1 颈椎病患者基线数据分析
        3.2 中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3.3 西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3.4 颈椎的解剖及重要结构
        3.5 对于筋出槽骨错缝的认识
        3.6 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制探讨
        3.7 定点定位定性与全面调整
        3.8 中医手法整骨与正骨
        3.9 针灸治疗颈椎病机制探讨
        3.10 穴位治疗的作用
        3.11 联合治疗与单一治疗
        3.12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
第二部分 不同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及其相关机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统计分析
    2.结果
        2.1 药物外用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
        2.2 导引练功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
        2.3 药物内治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
        2.4 不同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汇总
        2.5 不同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总结
    3.分析与讨论
        3.1 对于筋骨病损诊治的理解
        3.2 对于治筋的理解
        3.3 药物治疗颈椎病机制探讨
        3.4 导引练功治疗颈椎病机制探讨
        3.5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关系
        3.6 疗效比较中优劣与等效的关系
        3.7 器质性改变与官能性感受的关系
        3.8 主观指标客观化与客观指标主观混杂
        3.9 局部障碍与整体健康的统一
        3.10 研究内容的逻辑性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3.11 真实世界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回顾性分析的关系
        3.12 组内、组间与分组分析的关系
        3.13 问题与展望
创新点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读期间授权或受理的专利
    附录3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附录4 在读期间参加学术会议
    附录5 伦理证明

(9)“整颈三步九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神经根型颈椎病影像学特征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整颈三步九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1.2.4 剔除标准
        1.2.5 退出标准
        1.2.6 终止标准
    2.研究方法
        2.1 临床设计原则
        2.1.1 研究设计类型
        2.1.2 样本量及其计算的依据
        2.1.3 随机方法
        2.2 手法培训
        2.2.1 制定手法操作规范
        2.2.2 手法操作的规范化培训
        2.2.3 质控方案
        2.3 治疗方法
        2.3.1 治疗组(手法治疗组)
        2.3.2 对照组(牵引治疗组)
        2.4 观测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2.4.1 观测指标
        2.4.2 疗效评定标准参考
        2.5 安全性评估
        2.6 受试者权益保护
        2.6.1 伦理学考虑与风险分析
        2.6.2 知情同意原则
        2.7 不良事件的记录与报告
        2.7.1 不良事件
        2.7.2 严重不良事件
        2.7.3 不良反应与治疗方案因果关系判断
        2.7.4 不良事件的处理
        2.8 数据管理
        2.9 统计分析
        2.9.1 疗效指标
        2.9.2 统计分析方法
        2.9.3 统计推断
        2.10 技术路线图
    3.研究结果
        3.1 研究完成情况
        3.2 基线情况(FAS集)
        3.2.1 人口学特征
        3.2.2 疗效评价指标
        3.3 疗效比较(FAS集)
        3.3.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的比较
        3.3.2 两组治疗前后NDI评分的比较
        3.3.3 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比较
        3.3.3.1 生理机能PF评分比较
        3.3.3.2 生理职能RP评分比较
        3.3.3.3 躯体疼痛BP评分比较
        3.3.3.4 健康变化HT评分比较
        3.3.3.5 一般健康状况GH评分比较
        3.3.3.6 精力VT评分比较
        3.3.3.7 社会功能SF评分比较
        3.3.3.8 情感职能RE评分比较
        3.3.3.9 精神健康MH评分比较
        3.3.4 两组疗效评价的比较
        3.4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概述
        4.2 常见手法
        4.2.1 理筋手法
        4.2.2 正骨手法
        4.2.3 拔伸类手法
        4.2.4 旋转类手法
        4.2.5 其他手法
        4.3 手法结合其他疗法
        4.3.1 结合针灸
        4.3.2 结合中药
        4.3.3 结合穴位注射
        4.3.4 结合小针刀
        4.4 “整颈三步九法”治疗颈椎病的机理
        4.5 临床评价分析
        4.5.1 基线评价
        4.5.2 VAS评分评价
        4.5.3 NDI评分及疗效评价
        4.5.4 SF-36评分评价
        4.5.5 影响因素评价
        4.5.6 安全性评价
        4.6 存在的不足
        4.7 展望
    5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整颈三步九法”操作步骤
附录二:量表

(10)火针结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1.1.1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名的认识
        1.1.2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1.3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中医辨证分型的认识
        1.1.4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进展
    1.2 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1.2.1 颈椎生理特点
        1.2.2 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机制
        1.2.3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西医鉴别诊断
        1.2.4 现代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进展
第2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研究目的
        2.1.2 病例来源
        2.1.3 诊断标准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标准
        2.1.7 研究终止原则
    2.2 研究方案
        2.2.1 随机分组、对照方法
        2.2.2 观察指标
        2.2.3 治疗方案
        2.2.4 疗效评价标准
        2.2.5 统计方法
        2.2.6 技术路线
        2.2.7 火针疗法可能发生的意外及处理
    2.3 研究结果
        2.3.1 一般资料分析
        2.3.2 基线比较
        2.3.3 临床疗效比较
第3章 讨论
    3.1 火针穴位选取依据
        3.1.1 天柱穴(足太阳经)
        3.1.2 颈百劳穴(经外奇穴)
        3.1.3 大杼穴(足太阳经)
        3.1.4 阿是穴
    3.2 火针疗法探析
        3.2.1 火针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3.2.2 火针的功效、适应症及禁忌症
        3.2.3 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探讨
    3.3 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探析
        3.3.1 风寒湿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理特点
        3.3.2 桂枝加葛根汤方药组成及理法分析
        3.3.3 综合作用
    3.4 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3.4.1 疗效评价方面
        3.4.2 生存质量评价方面
    3.5 研究的创新性
    3.6 结果分析
    3.7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3.7.1 存在的问题
        3.7.2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1

四、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手法配合十一方药烫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D]. 覃镜羽.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葛根汤及其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meta分析[D]. 李康.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0)
  • [3]针刀干预对颈椎病模型兔软骨终板聚集蛋白聚糖、Ⅱ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影响[D]. 金玉立.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4]通督化瘀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 石乔.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20(08)
  • [5]温针灸手、足三里结合推拿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椎病疗效观察[D]. 徐小漫.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肌骨超声引导刃针松解联合疏经通督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 高新.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上海城市人群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筋痹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 许金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
  • [8]中西医综合保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及其相关机理探讨[D]. 钱晓忠.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整颈三步九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D]. 乔梁.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火针结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 梁淑芬.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手法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