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铁杉根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毒铁杉根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一、毒芹根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武文奇[1](2020)在《金银花精油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成分、风味及抑菌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广谱抗菌等作用。金银花精油具有显着的抑菌活性,可用于医药、保健品、饮料、食品及日用化工产业,开发利用价值较高。然而,收率低是限制金银花精油开发利用的源头因素。经前期文献调查及预试验,采用超临界CO2提取金银花精油可有效提高精油收率,但由于缺乏成分特征、风味特征及活性基础研究,超临界CO2提取的金银花精油应用依据不够充分。在应用超临界CO2提取所得金银花精油时,成分特征、风味特征及抑菌活性均为关键影响因素。其中,成分特征可为精油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风味特征可为精油快速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活性研究可为精油应用提供直接依据。同时,随着产业发展,“品种”、“产地”和“花蕾开放”成为金银花采收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因素,会对金银花精油的成分、风味及抗菌活性产生影响,制约金银花精油的深度开发利用。针对前述问题,本课题进行如下研究:优化超临界CO2提取金银花精油工艺,采用此工艺提取“不同品种-不同产地-花蕾期与盛花期”金银花精油,并对其成分、风味及抑菌活性进行研究。以期为金银花精油的工业化提取提供参考,并为其相关产品开发奠定基础。研究方法:1.以金银花干花为原料,在考察粉碎度、静态提取时间、动态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压力及CO2流量各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提取压力和CO2流量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到提取金银花精油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2.采用前述所得超临界CO2工艺,提取“不同品种-不同产地-花蕾期与盛花期”金银花精油,通过GC-MS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在成分分析结果基础上,建立OPLS-DA模型,分析“品种”、“产地”和“花蕾开放”对金银花精油成分的影响,并筛选出差异成分。3.采用快速气相电子鼻对“不同品种-不同产地-花蕾期与盛花期”金银花精油进行风味特征分析,并基于所得色谱图数据,筛选传感器,建立DFA判别模型,对供试金银花精油的“品种”、“产地”及“花蕾开放”进行区分。4.通过稀释涂布法测定“不同品种-不同产地-花蕾期与盛花期”金银花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计算IC50、IC90值,作为评价精油抑菌活性的量化指标。结果与结论:1.采用响应面法确定了超临界CO2提取金银花精油的最佳工艺,即萃取压力46 MPa、萃取温度47℃、CO2流量2.2 L/min、粉碎度100~120目、静态萃取时间10 min、动态萃取时间40 min。该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为工业化提取金银花精油提供参考。2.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产地-花蕾期与盛花期”金银花精油进行成分分析,共鉴定出74种化合物,主要为脂肪酸、烷烃、醛、酯、醇、烯烃及酮等成分,其中,脂肪酸的含量最多,烷烃次之。癸烷、十一烷、十二烷、月桂酸甲酯、五甲基呋喃溴酸酯、十五烷酸、棕桐油酸、棕榈酸、十七烷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花生酸、二十一烷酸、山嵛酸、二十三酸、二十七烷、木蜡酸、三十烷和蜡酸为各精油样品的共有成分。通过建立OPLS-DA模型,分析“品种”、“产地”和“花蕾开放”对金银花精油成分的影响后,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品种间金银花精油出现明显区分,差异成分为木蜡酸、3,3,5,5-四甲基环己醇、草酸环丁基十八烷基酯、反式油酸、硬脂酸、蜡酸、山嵛酸、二十三烷、二十七烷、亚油酸、二十四烷、月桂酸甲酯、亚麻酸、癸酸、己酸;不同产地间金银花精油成分明显不同,差异成分为己醛二甲基乙缩醛、十七烷酮、木蜡酸、三十四烷、硬脂酸、二十八烷酸、二十七烷酸、癸烷、十一烷、(E)-9-十二碳烯酸、三十二烷、十二烷、二十五烷酸、3,3,5,5,-四甲基环己醇、辛烷、棕榈酸、2-甲基二十八烷、己酸、1,1-二甲基十六烷、15-十八碳烯酸、角鲨烯、1,3-二叔丁基苯、三十一烷、对苯二甲酸二辛酯;“花蕾期与盛花期”金银花精油间未能良好区分,“花蕾开放”对成分的影响受到其它因素制约。此部分结果可为金银花精油的后期应用或产品开发提供化学物质基础。3.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产地-花蕾期与盛花期”金银花精油进行风味特征分析,得出对金银花精油风味有贡献的成分由烃、醛、酮、酯和醇等构成,不同精油样品存在一定区别。对精油风味贡献较大的成分主要为2,3-丁二酮、异丁酸甲酯、(5Z)-1,5-辛二烯-3-酮、肉豆蔻醚、月桂酸甲酯;其次为丙醛、正丁醛、戊醛、2,3-戊二酮、异戊醇、2-甲基丁醇、反-2-戊醇、3-己酮、正己醛、乙酸异戊酯、己酸甲酯、2-庚醇、6-甲基-2-庚酮、丙酸正戊酯、蘑菇醇、庚酸甲酯、反-2-辛烯醛、4-壬醇、壬醛、乙酸苯乙酯、左旋香芹酮、桂皮醛。金银花精油具有焦糖味、奶油味、甜味、酸味,综合风味特征与多种水果、黄油、奶酪、巧克力、麦芽、香油、葡萄酒、蘑菇、肉桂、草药、牛油、杏仁、薰衣草、蜂蜜、玫瑰及烟草等相关,另具有一定刺激性气味,呈现蜡质。刺激性气味指标成分为丙醛,蜡质指标成分为反-2-辛烯醛、壬醛和月桂酸甲酯。以快速气相电子鼻色谱图数据为基础,筛选传感器585.79-1-RH、697.89-1-RH、863.45-1-RH、1107.41-1-RH、789.89-2-RH、1210.54-2-RH、1274.24-2-RH、1311.11-2-RH和1419.37-2-RH,建立DFA模型,对九丰一号、九丰二号和北花一号金银花精油实现了良好区分;筛选传感器16.20-1-A、17.60-1-A、28.99-1-A、41.41-1-A、54.24-1-A、16.74-2-A、18.96-2-A、20.32-2-A、29.59-2-A、31.15-2-A 及 45.30-2-A,建立DFA模型,对山东、云南和新疆产金银花精油实现了良好区分;筛选传感器113.32-1-RH、902.62-1-RH、1078.57-1-RH、582.63-2-RH、929.89-2-RH、1052.05-2-RH和1274.24-2-RH,建立DFA模型,实现了“花蕾期与盛花期”金银花精油良好区分。得到了“建立样品库-筛选传感器-选择模型-区分样品”的快速样品鉴别方法。此部分研究结果可为金银花精油质量控制提供参考。4.研究“不同品种-不同产地-花蕾期与盛花期”金银花精油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后得出,0.01~10mg/ml给药浓度时,金银花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具有不同程度抑制效果,若要完全抑制其生长,需要更高给药浓度(>10 mg/ml)。棕榈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和花生酸是供试金银花精油中的关键抑菌成分。另得出金银花精油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ICs0、IC90值,IC50值(μg/ml):A-31.95、B-41.67、C-72.20、D-75.89、E-74.37、F-91.37、G-139.50、H-1 17.60、1-92.90、J-77.43、K-57.20、L-41.16。金银花精油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IC90值(mg/ml):A-1.37、B-0.73、C-1.41、D-1.44、E-3.33、F-5.31、G-4.94、H-3.33、1-4.72、J-6.51、K-2.34、L-4.21。此部分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金银花精油研究或相关产品开发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

张露云[2](2020)在《东北三省当归属中药资源研究与药理活性评价》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研究东北当归属的六种植物,建立起形态鉴别方法和分子鉴别方法,为准确地鉴别这些植物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系统地研究黑水当归根和兴安白芷根不同溶剂提取物的TPC、TFC和TCC及抗氧化活性,还有黑水当归根、朝鲜当归根及兴安白芷根的挥发油成分及生物活性,为它们的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集6种当归属植物,通过与《中国植物志》的描述进行比对来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描述。通过DNA条形码鉴定进行序列筛选。通过回流提取法得到植物的各层提取物,并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TPC、TFC和TCC。应用DPPH,ABTS,FRAP,CUPRAC,胡萝卜素漂白等方法评价了各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运用MTT法评价了提取物的细胞毒性。应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植物挥发油,应用?-葡萄糖苷酶和?-淀粉酶评价提取物的降糖活性,应用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评价提取物的抗胆碱酯酶活性。结果:通过形态比对确认了6种当归的形态特征。通过DNA条形码研究,确定了ITS2序列能达到最佳的鉴定效果。对黑水当归根系统地提取后得到了七种溶剂提取物。实验结果显示甲醇层具有最高的TPC和TFC,水层具有最高的TCC。甲醇和乙醇层在表现出高的DPPH和ABTS清除能力的同时,在FRAP和CUPRAC实验中亦表现出强还原能力。氯仿和水层表现出较好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乙酸乙酯层可有效预防β-胡萝卜素漂白和细胞氧化损伤。水和甲醇层表现出较低的细胞毒性。对兴安白芷根提取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甲醇层具有最高的TPC,丙酮层具有最高的TFC。在抗氧化活性研究中,甲醇层表现出高的DPPH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丙酮层表现出高的ABTS清除能力,乙醇层表现出强的铜离子还原能力。己烷层可有效预防β-胡萝卜素漂白。应用GC-MS技术对黑水当归、朝鲜当归和兴安白芷根的挥发油分别进行了成分分析,依次鉴定出38种、71种、72种化学成分。活性实验结果显示黑水当归根与朝鲜当归根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与降糖活性。结论:通过对东北当归属植物的形态鉴定,总结得到了每种植物有效的鉴别特征。从分子水平上对6种东北当归属植物采用4个片段对DNA条形码序列进行系统评估,IST2片段在东北当归属物种鉴定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对黑水当归根和兴安白芷根的系统研究表明,其各层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从黑水当归根、朝鲜当归根及兴安白芷根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38种、71种和72种化学成分。对黑水当归根和朝鲜当归根挥发油的生物活性研究显示,两种挥发油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较好的?-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这为它们的研究开发与综合利用提供了详实的数据。

谯明[3](2020)在《转录—蛋白质组学的芹菜子抗肝纤维化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筛选芹菜子和芹菜根抗肝纤维化有效部位及单体活性成分;构建芹菜子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和蛋白互作网络,初步预测芹菜子活性成分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阐明芹菜素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后续新药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采用TGF-β1诱导HSC-LX2细胞活化,建立体外肝纤维化模型。通过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及肝纤维化指标含量比较芹菜子和芹菜根不同提取物及其萃取部位体外抗肝纤维化活性;2)通过检测HSC-LX2细胞增殖、凋亡及肝纤维化指标含量,观察芹菜子6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部位体外抗肝纤维化活性;采用GC-TOF-MS和UHPLC-MS/MS技术对芹菜子有效成分进行识别分析,共同考察芹菜子抗肝纤维化活性与有效成分之间的相关性;3)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ODS和聚酰胺柱色谱等方法对芹菜子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1H-NMR和13C-NMR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所有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肝纤维化活性筛选;4)通过TCMSP数据库、文献挖掘和本实验室已有研究获取芹菜子活性成分,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和BATMAN-TCM数据库获取成分靶点,Gene Cards和OMIM数据库预测和筛选肝纤维化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String和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互作网络。采用DAVID对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芹菜子活性成分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5)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复方鳖甲软肝片,0.60g·kg-1)及芹菜素高剂量组(0.60g·kg-1)、中剂量组(0.30g·kg-1)和低剂量组(0.15g·kg-1),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灌胃给予40%CCl4花生油溶液(1m L·kg-1),正常组给予相应体积花生油,每周2次,连续9周。从造模第5周起,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受试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溶媒,每天1次,连续5周。给药结束后收集大鼠血清和肝、脾组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大鼠血清ALT、AST、ALB、TP、ALP和LDH水平;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清TB、DB、GSH-PX、Hyp、SOD和MDA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HA、LN、PCIII和IV-C含量;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中TGF-β1和COL-I蛋白的表达;6)采用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大鼠肝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和蛋白质,对差异表达的基因和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整合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对差异m RNA-protein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采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对富集程度高的靶蛋白进行验证,进一步阐明芹菜素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结果:1)芹菜子60%乙醇提取物和芹菜根95%乙醇提取物及其石油醚部位可有效抑制HSC-LX2细胞活化,降低LN、HA和PCIII的含量,促进细胞凋亡,其中芹菜子60%乙醇提取物石油醚部位体外抗肝纤维化作用最强,故将芹菜子作为后续研究对象;2)芹菜子6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部位高剂量对HSC-LX2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5.14%、73.52%、54.09%和43.36%,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7.5%、4.3%、0.7%和0.1%,石油醚部位细胞上清液中肝纤维化指标含量更接近于正常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部位中共鉴定识别出122个化学成分,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部位体外抗肝纤维化活性呈现由强到弱的趋势,与所含芹菜素、芹菜甲素、秦皮乙素及其含量呈正相关;3)从芹菜子中共分离鉴定了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佛手柑内酯、芹菜苷、芦丁、山柰酚、木犀草素、槲皮素、大叶茜草素和芹菜甲素。芹菜素、芹菜苷、芦丁、山柰酚、槲皮素和芹菜甲素对HSC-LX2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1.32%、30.87%、15.81%、22.02%、48.28%和61.93%;4)筛选得到芹菜子17个活性成分,其中apigenin、aesculetin和3-n-butylphthalide具有较多的作用靶点,可能在芹菜子的药理作用中起到较为核心的作用。芹菜子活性成分作用的69个靶点主要涉及collagen catabolic,inflammatory response和negative regulation of cholesterol storage等生物过程,通过调节TGF-β,NF-κB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5)与模型组相比,芹菜素各剂量组大鼠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HA、LN、PCIII和IV-C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血清肝功能指标AST、ALT、ALP、MDA、LDH、Hyp、TP、TB和DB水平显着下降(P<0.05),ALB、SOD和GSH-PX水平显着升高(P<0.05);大鼠的肝脾指数明显降低(P<0.05)。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芹菜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纤维化及炎性程度逐渐减轻;6)通过转录组学分析,芹菜素组中有161个基因上调,891个基因下调,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PPAR signaling pathway,Focal adhesion和Cell adhesion molecules。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芹菜素组中正调控蛋白207个,负调控蛋白332个,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HIF-1/VEGF/MAPK signaling pathway,Focal adhesion和ECM-receptor interaction。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数据整合分析结果显示,芹菜素可能通过HIF-1/MAPK/e NOS/VEGF/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Focal adhesion和Regulation of actin cytoskeleton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大鼠肝组织中TGF-β1、α-SMA、HIF-1α、VEGF、i NOs、FAK和p38 MAPK m RNA和蛋白表达受到抑制,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1)从芹菜子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中佛手柑内酯和大叶茜草素为首次从芹菜子中分离得到,大叶茜草素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芹菜子有效成分识别分析结合单体化合物体外药效实验,确定了芹菜素、芹菜甲素和秦皮乙素是芹菜子抗肝纤维化的主要活性成分,其中芹菜素生物活性最强;2)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了芹菜子活性成分抗肝纤维化主要涉及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体现了芹菜子“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开展芹菜子活性成分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药理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3)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联合分析,从整体水平探讨了芹菜素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建立了“多靶点-多通路”复杂网络关系,从系统层面探析芹菜素抗肝纤维化机制为通过TGF-β、HIF-1、MAPKs、PI3K/AKT、e NOS和VEGF介导的FAK磷酸化途径来改善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

田静,张璐,尹萌,房克慧[4](2019)在《GC-MS结合自动质谱退卷积鉴定系统和保留指数用于毒芹子挥发油的定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食药同源药物毒芹子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毒芹子挥发油进行定性分析,色谱图中重叠峰采用自动质谱退卷积鉴定系统(AMDIS)进行识别,同时计算各组分的保留指数,以质谱库对解析后的纯组分进行定性。结果定性分析出31个成分,主要为烃类、醛类和醇类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是γ-松油烯(66.29%)。结论本法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毒芹子中的挥发油成分,为毒芹子开发利用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赵乙桦,陈成标,达瓦央宗,马建滨[5](2019)在《藏药迷果芹相关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藏药迷果芹的营养成分、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现有开发等方面综述了迷果芹研究的发展现状,并就现状提出了其进一步的开发方向。

张露云,徐倩,于俊林,张辉,夏广清,臧皓[6](2019)在《东北当归属植物的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东北当归属植物中富含香豆素类、苯酞类、有机酸类、色原酮类及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溃疡、神经保护、保肝等药理作用,药用价值较大,应用前景广阔.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东北当归属植物,本文总结了它们在资源分布、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发现①对东北当归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东当归、朝鲜当归、拐芹三个种,对其他种研究较少;②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化学成分的分离分析、药理药效等方面,但对有效成分的形成及药理作用机制报道较少.整体来看,东北当归属植物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为东北当归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和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曹茜[7](2019)在《胡桐泪化学成分研究》文中提出胡桐泪(Resina Populi)是一种来源于杨柳科(Salicaceae)植物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分泌的天然树脂。胡杨是沙漠珍贵的森林资源,具有抗热、抗干旱、抗盐碱的特性,分布于我国内蒙古西部,甘肃,青海,新疆等地。胡桐泪为少数用药和维吾尔医用药,最早记载于《唐本草》描述其特点为胃咸苦、性大寒、无毒、入胃经,主治咽喉肿痛、结核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我们课题组长期从事传统中药类树脂研究,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对于胡桐泪的化学成分研究甚少,其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也不清楚,表明胡桐泪中的化学成分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亟待阐明。通过95%乙醇提取,采用silica gel,MCI gel CHP 20P,Sephadex LH-20,RP-18,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并结合多种波谱学技术,从中分离鉴定出了 56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19个。分离到的化合物主要包括松香烷型二萜、西松烷型二萜、verticillane型二萜及少数三萜类化合物。部分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与化合物18具有细胞毒性。因此对化合物1和18进行了 Kyse30、HepG2、A549、BGC-823和MDA-MB231细胞毒活性测试并与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18对正常细胞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对癌细胞具有较明显的细胞毒性,化合物18对HepG2细胞的IC50值为27.0μM,表明化合物18对HepG2细胞较敏感。本课题为首次对胡桐泪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后续进一步的研究及阐明胡桐泪发挥传统功效的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借鉴。

那木汗,李彩峰,汤健,张春红,杨治国,李旻辉[8](2017)在《内蒙古地区植物源农药资源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植物源农药是近年来国内外新型安全农药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文献整理及数据统计对内蒙古地区的植物源农药现状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目前内蒙古地区已有22科,46种植物作为植物源农药进行开发利用,有10科的50种植物有植物源农药研究价值。进而对该地区植物源农药的资源概况、种类和已报道植物源农药作用机理、有效成分及植物源农药未来展望等方面做了相关介绍,以期为内蒙古地区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古文杰[9](2016)在《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聚炔部位主要成分及指纹图谱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两色金鸡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为菊科(Compositae)金鸡菊属(Coreopsis)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名为蛇目菊,其干燥头状花序称为雪菊,《新疆植物志》中记载雪菊的维吾尔语名为“古里恰依”(Gulqai)(意为“花茶”)。新疆地区称之为雪菊、昆仑雪菊、天山雪菊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胃健脾之功效,是目前在新疆地区唯一与雪莲这一名贵野生药材相齐名的稀有野生植物药材。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两色金鸡菊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挥发油、聚炔苷类等成分,具有明显的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氧化等药理活性。经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本课题组首次在两色金鸡菊中发现了聚炔类化合物,且通过COX-2体外活性实验筛选,发现聚炔类化合物具有非常显着的抗炎活性,而炎症恰恰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推测,两色金鸡菊中聚炔类物质很可能是其防治心血管疾病作用的物质基础。但迄今为止,尚缺乏对两色金鸡菊聚炔有效部位的化学研究,因此本课题对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的聚炔部位进行富集并对其化学表征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法结合正交试验法对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药材提取工艺及聚炔有效部位的富集工艺进行考察和筛选,建立了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提取工艺及聚炔部位的富集工艺。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取适量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药材,粉碎过二号筛,置于蒸发皿中,加入2倍量50%乙醇溶液浸润,搅拌均匀,密闭放置2h,后层层铺平装入渗漉器中,再加入40倍量50%乙醇溶液,浸泡24h后开始渗漉,流速为3mL/min。聚炔部位最佳富集工艺为:采用AB-8大孔树脂柱色谱富集聚炔部位,最大上样量为3.5BV比重为0.128g/mL的原药材提取液,洗脱溶剂为90%甲醇,装柱径高比为1:10,洗脱流速为3BV/h。2.本研究采用常压柱色谱法结合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中主要的聚炔类成分进行分离及纯化,最终分离得到雪菊中6个聚炔类成分:(3S)-(6E,12E)-二烯-8,10-二炔-1-十四烷醇-3-O-β-D-葡萄糖苷,金鸡菊炔苷A,(E)-7-苯基-2-烯-4,6-二炔-1-庚醇,(Z)-7-苯基-2-烯-4,6-二炔-1-庚醇,(2S)-(3Z,11E)-二烯-5,7,9-三炔-1,2-十三碳二醇,(2R)-(3E,5E,11E)-三烯-7,9-二炔-1,2-十三碳二醇。其中,(3S)-(6E,12E)-二烯-8,10-二炔-1-十四烷醇-3-O-β-D-葡萄糖苷为新化合物,(E)-7-苯基-2-烯-4,6-二炔-1-庚醇和(2S)-(3Z,11E)-二烯-5,7,9-三炔-1,2-十三碳二醇为首次从两色金鸡菊中得到。3.本研究采用HPLC技术对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中聚炔部位的成分进行归属和定量研究,建立了聚炔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归属了金鸡菊炔苷A、 (3S)-(6E,12E)-二烯-8,10-二炔-1-十四烷醇-3-O-β-D-葡萄糖苷和(E)-7-苯基-2-烯-4,6-二炔-1-庚醇等3个主要色谱峰,同时测定了3个主要成分在聚炔部位中的含量,分别为0.2439 mg/mg、0.070 mg/mg、0.0068 mg/mg。4.本研究考察聚炔部位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采用LPS诱导的BV-2细胞NO生成模型对分离得到的聚炔类物质金鸡菊炔苷A和(3S)-(6E,12E)-二烯-8,10-二炔-1-十四烷醇-3-O-p-D-葡萄糖苷进行抗炎活性筛选,明确成分活性。

胡思一,包箐箐,韩安榜,向铮,林崇良[10](2015)在《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保留指数分析鸭儿芹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鸭儿芹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鸭儿芹根、茎、叶、果实中的挥发油,对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并结合Kovats保留指数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鸭儿芹根挥发油检出28个峰,鉴定出28个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的86.66%;鸭儿芹茎挥发油检出27个峰,鉴定出27个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的88.01%;鸭儿芹叶挥发油检出27个峰,鉴定出27个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的94.03%;鸭儿芹果实挥发油检出26个峰,鉴定出26个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的88.32%。鸭儿芹全株共鉴定出35种挥发性化合物,各部位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倍半萜化合物,含有少量的单萜。其中22种化合物为各部位共有,化合物19、23只存在鸭儿芹根挥发油,香树烯、化合物25、红没药醇只存在鸭儿芹果实挥发油,因此它们的种类及相同化合物的含量有一定差异。结论鸭儿芹挥发油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全草入药有其合理性,为进一步研究开发鸭儿芹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二、毒芹根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毒芹根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金银花精油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成分、风味及抑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金银花精油研究进展
    综述二 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在天然药物精油提取中的研究及应用
    综述三 GC-MS技术在精油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综述四 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在风味研究中的应用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超临界CO_2提取金银花精油工艺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
    第二章 金银花精油成分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
    第三章 金银花精油风味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
    第四章 金银花精油的抑菌活性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东北三省当归属中药资源研究与药理活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东北当归属植物的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1 资源分布
        1.2 成分
        1.3 药理作用
    2 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综述
        2.1 电子转移机制
        2.2 金属离子络合机制
        2.3 氢离子转移机制
        2.4 细胞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
    3 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病致病关键酶的方法研究
        3.1 α-葡萄糖苷酶
        3.2 α-淀粉酶
        3.3 AChE
        3.4 BChE
    4 总结
第一章 东北三省当归属植物特征
    1 植物形态特征
        1.1 黑水当归
        1.2 朝鲜当归
        1.3 狭叶当归
        1.4 东北长鞘当归
        1.5 拐芹
        1.6 兴安白芷
    2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东北三省当归属植物DNA条形码鉴定特征
    1 东北当归属物种DNA条形码鉴定的序列筛选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第三章 东北三省当归属植物不同溶剂提取物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 黑水当归根不同溶剂提取物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1 试剂与仪器
        1.2 实验过程
        1.3 结果与讨论
        1.4 结论
    2 兴安白芷根不同溶剂提取物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2.1 试剂与仪器
        2.2 实验过程
        2.3 结果与讨论
        2.4 结论
    3 总结
第四章 东北三省当归属植物挥发油的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1 黑水当归根挥发油的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与讨论
        1.4 结论
    2 兴安白芷根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2.1 材料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4 结论
    3 朝鲜当归根挥发油的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4 结论
    4 总结
总结与讨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转录—蛋白质组学的芹菜子抗肝纤维化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芹菜子和芹菜根抗肝纤维化物质基础研究
    实验一 芹菜子和芹菜根不同提取物及萃取部位体外抗肝纤维化活性筛选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二 基于GC-TOF-MS和 UHPLC-MS/MS的芹菜子化学成分及抗肝纤维化活性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三 芹菜子单体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外抗肝纤维化活性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芹菜子活性成分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预测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芹菜素对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基于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芹菜素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
    实验一 基于转录组学的芹菜素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二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芹菜素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实验三 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联合分析及验证实验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芹菜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4)GC-MS结合自动质谱退卷积鉴定系统和保留指数用于毒芹子挥发油的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2 方法
    2.1 挥发油提取及供试品溶液制备
    2.2 分析条件
    2.3 AMDIS解析重叠峰
    2.4 保留指数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 结果
4 讨论

(5)藏药迷果芹相关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营养成分的研究
2 化学成分的研究
3 药理作用研究
4 研究开发现状
5 开发利用展望

(6)东北当归属植物的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源分布
2 成分
    2.1 香豆素
        2.1.1 简单香豆素
        2.1.2 呋喃香豆素
        2.1.3 吡喃香豆素
    2.2 苯酞
    2.3 有机酸
    2.4 色原酮
    2.5 挥发油
    2.6 其他类化合物
3 药理作用
    3.1 抗菌作用
    3.2 抗肿瘤
    3.3 抗溃疡
    3.4 神经保护
    3.5 保肝作用
    3.6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3.7 其他药理作用
4 结语与展望

(7)胡桐泪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综述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仪器与试剂
    2.2 提取与分离
    2.3 结构鉴定
第四章 实验结果
    3.1 松香烷型二萜的结构鉴定
    3.2 西松烷型二萜的结构鉴定
    3.3 verticillane型二萜的结构鉴定
    3.4 新化合物理化常数
    3.5 已知化合物鉴定
    3.6 生物活性测试
        3.6.1 材料与方法
        3.6.2 结果
    3.7 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8)内蒙古地区植物源农药资源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内蒙古地区植物源农药资源概况
2 内蒙古植物源农药资源分类
    2.1 植物源杀虫剂
        2.1.1杀虫作用机理
        2.1.1.1触杀与胃毒作用
        2.1.1.2拒食与忌避作用
        2.1.1.3抑制生长发育
    2.2 植物源杀菌剂
    2.3 植物源除草剂
3 内蒙古植物源农药有效成分
    3.1 生物碱类
    3.2 萜类成分
    3.3 黄酮类成分
    3.4 挥发油类
    3.5 其他成分
4 内蒙古地区植物源农药资源的利用与问题
5 内蒙古植物源农药资源的未来展望

(9)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聚炔部位主要成分及指纹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两色金鸡菊药理活性研究
        1.1.1 降血脂作用
        1.1.2 降血压作用
        1.1.3 抗糖尿病作用
        1.1.4 抗凝血作用
        1.1.5 抗炎作用
        1.1.6 抗氧化作用
        1.1.7 抗衰老作用
        1.1.8 抗菌抗病毒作用
    1.2 两色金鸡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2.1 黄酮类成分
        1.2.2 挥发油类成分
        1.2.3 聚炔类成分
        1.2.4 氨基酸类成分
        1.2.5 脂肪酸类成分
        1.2.6 萜类成分
        1.2.7 苯乙醇苷类
        1.2.8 其他类成分
    1.3 两色金鸡菊质量分析
        1.3.1 黄酮
        1.3.2 皂苷
        1.3.3 氨基酸
        1.3.4 微量元素
        1.3.5 多糖类成分
        1.3.6 其他
    1.4 聚炔类成分研究进展
        1.4.1 聚炔类化合物的分类
        1.4.2 聚炔类成分的生物活性
2. 论文设计
    2.1 实验内容
        2.1.1 两色金鸡菊药材提取工艺及聚炔有效部位富集工艺的建立
        2.1.2 两色金鸡菊聚炔有效部位指标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2.1.3 两色金鸡菊聚炔有效部位HPLC指纹图谱研究
        2.1.4 两色金鸡菊聚炔部位的活性筛选
    2.2 技术路线
3. 两色金鸡菊提取工艺及聚炔部位富集工艺的建立
    3.1 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提取工艺的筛选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3 结果
    3.2 聚炔有效部位富集工艺的筛选
        3.2.1 材料
        3.2.2 方法
        3.2.3 结果
4. 两色金鸡菊聚炔部位指标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4.1 成分分离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构鉴定
        4.2.1 材料
        4.2.2 结果
5. 两色金鸡菊聚炔有效部位HPLC指纹图谱研究
    5.1 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5.1.1 材料
        5.1.2 检测方法的建立
        5.1.3 方法学考察
        5.1.4 聚炔部位指纹图谱检测和色谱峰的归属
    5.2 两色金鸡菊聚炔有效部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5.2.1 材料
        5.2.2 方法
6. 雪菊聚炔有效部位生物活性的筛选
    6.1 聚炔有效部位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6.1.1 材料
        6.1.2 实验方法
        6.1.3 结果
    6.2 聚炔类物质抗炎活性筛选
        6.2.1 材料
        6.2.2 方法
        6.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6.2.3.1 聚炔类化合物细胞毒作用分析结果(MTT分析)
        6.2.3.2 聚炔类化合物NO生成抑制活性筛选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1.1 雪菊提取工艺及聚炔部位富集工艺的研究
        7.1.2 雪菊中聚炔类成分的分离
        7.1.3 雪菊聚炔部位HPLC指纹图谱研究
        7.1.4 聚炔有效部位生物活性筛选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10)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保留指数分析鸭儿芹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2 结果与讨论
3 讨论

四、毒芹根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金银花精油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成分、风味及抑菌活性研究[D]. 武文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东北三省当归属中药资源研究与药理活性评价[D]. 张露云.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3]转录—蛋白质组学的芹菜子抗肝纤维化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D]. 谯明.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3)
  • [4]GC-MS结合自动质谱退卷积鉴定系统和保留指数用于毒芹子挥发油的定性分析[J]. 田静,张璐,尹萌,房克慧.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9(24)
  • [5]藏药迷果芹相关研究综述[J]. 赵乙桦,陈成标,达瓦央宗,马建滨. 青海草业, 2019(04)
  • [6]东北当归属植物的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张露云,徐倩,于俊林,张辉,夏广清,臧皓.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08)
  • [7]胡桐泪化学成分研究[D]. 曹茜. 云南大学, 2019(03)
  • [8]内蒙古地区植物源农药资源的研究进展[J]. 那木汗,李彩峰,汤健,张春红,杨治国,李旻辉. 中国现代中药, 2017(07)
  • [9]两色金鸡菊头状花序聚炔部位主要成分及指纹图谱研究[D]. 古文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10]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保留指数分析鸭儿芹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J]. 胡思一,包箐箐,韩安榜,向铮,林崇良. 药学实践杂志, 2015(03)

标签:;  ;  ;  ;  ;  

毒铁杉根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