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IT人才的春天

迎接IT人才的春天

一、迎接IT人才的春天(论文文献综述)

刘奕[1](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张建佳[2](2018)在《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学英语,特指中国大多数高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是我国高校长期持续不变的一门本科阶段课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以及为顺应国际发展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我国高等院校主要承担起培育外语人才的重任,不仅数量需求大而且质量要求高,他们应当是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具备懂科学、跨文化、善思辨,能求同存异、开放包容,满足社会需要的英语应用型人才。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直面的核心问题是教学价值取向。它严重制约着大学英语教学成效。纵观当今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研究现状,主要问题是:第一,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偏离教学目标,其教学强调的是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如听、说、读、写、译的一般性能力,使得教学主要停留在打好语言基础上,仍然局限于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应试教育明显,偏重工具性教学,形成为考而考,为教而教的局面;第二,大学英语教学过于注重英语语法规则的学习积累与模仿操练,教学方式乏味,教学情境虚无,偏离了英语跨文化交际的特性,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成了空谈,使得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与真实的跨文化交际之间差距越来越明显;第三,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独唱会”倾向,缺乏与其他教学价值取向的融合,尤其是与大学英语教学人文性取向的融合,单一性教学价值取向占据大学英语教学支配地位,教学中以传授静态的工具性知识为主,忽略了充满活力的人文性价值取向,导致丰富的文化意蕴得不到挖掘,跨文化交际语境置诸脑后;第四,大学英语教学分离式、离合式教学价值取向比较盛行,抑或时不时偏重工具性或者人文性,而缺乏两者的融合。这些忽左忽右的教学价值取向导致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令人堪忧。可以说,围绕各种英语考试开展的教学,成了大学英语英语教学的一种怪象。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基本陷入考试学习化,学习考试化的泥潭。本研究在梳理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分析入手,开展一定范围的资料查询与调查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定量与定性方式,深刻剖析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内涵及其内在机理,力图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系统设计,在强调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同时,高度关注大学英语教学语言与文化的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的特性,强调人文性教学与工具性教学价值取向的深度融合,促成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齐头并进的发展。本研究共有七个部分:导论阐述本研究的研究缘起、核心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重点难点和研究创新。本研究的核心内容首先是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内涵入手。通过对大学英语、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涵义的正本清源,着力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是什么”这一本体问题,其基本内涵是从单一(单向)、离合式价值取向转向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融合性价值取向。其研究的本质意义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养,全面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价值的实现。提倡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必须厘清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表征。富含人文性与工具性本质的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去取向的基本表征是: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的融合、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融合以及语言教学共性与个性的兼顾。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其价值取向偏向单一、或者左右摇摆,不利于教学要素与教学环节的融合,这样会造成教学目标与教学价值取向发生偏离。所以,我们主张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是教学各表征的深度融合性。在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引领下,融合性价值取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样态表现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融合性。这些真实存在的教学样态在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下有了科学合理的拓展,并给我们提供了有益启示。只有融合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正确把握并合理彰显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实践品格,大学英语教学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本研究考察和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实现依据。主要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政策支撑、学科规律和理论基础。论述了单一性、相对独立性、融合性价值取向各阶段的政策支撑、阐释了大学英语课程特质和学科规律与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关系、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知识迁移、二语习得、视域融合的理论基础。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实现依据正是由于融合才得以实现的一种本质性要求。本研究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四个实现条件:(1)大学英语教学主体,(2)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3)大学英语教学环境,(4)大学英语教学管理。阐明了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是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的实践意义,也同时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教学管理层面以及从生成性教学环境、实践性教学环境和生态性教学环境探索了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实现条件。该研究还着力从四个层面合理呈现了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实现载体。大学英语教学分层分级教学的实施正是融合性价值取向在大学英语教学上的本质反映,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开展更加适应学生进一步人文化、科学化、个性化和信息化的培养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课外实践活动春风化雨般浸润着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特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而且还可以科学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为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服务。本研究的创新表现在研究的选题和研究视角上有些创新:第一,研究选题的创新本研究以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及其实现为题,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理论框架。这在选题内容上有一定的新意。第二,研究视角的创新本研究探索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的教学样态、教学表征以及实现的依据、条件和载体。这在研究视角上相对于已有较多聚焦在追求单一价值取向的研究来说有一定新意。

孟德阳,张延陶,胡凌凯,孟杰[3](2016)在《2016赚钱更难?》文中提出刚刚过去的2015年让中国企业感受到了一丝寒意,而资本市场的巨震更使产业投资雪上加霜。在《英才》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大公司的负责人频频提及的一个词是"成本",在经济面临调整时,成本高低决定了一家公司的赚钱能力。而中国过去一段时间,土地、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成本都在不断提高,制造和工业企业面临重大挑战且不说,智力密集型企业也开始"叫苦",毕竟IT人才的薪水越来越高。

本刊编辑部[4](2013)在《100个CFO的8年》文中研究说明《首席财务官》杂志社全体同仁在编纂这期"百期特别封面专刊"时,从100个鲜活的CFO案例,来浓缩和提炼涵盖公司治理、战略重心、政策走向、职场胜经、技术工具、团队优化等多个维度的"心灵鸡汤"。而创刊《首席财务官》杂志八年多的艰辛,皆融汇于此,其中拳拳之心、戚戚之意,当与CFO这一渐次登上本土企业权力核心的阶层默契始终。

周宏刚[5](2013)在《印度英文主流报纸的中国形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家形象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印度是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中印两国的相互认知对于亚洲的繁荣与稳定以及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三家印度英文主流报纸《印度时报》、《印度教徒报》、《印度快报》为研究对象,抽取2003至2011年间与中国相关的4687篇报道。由于印度的官员、受教育阶层以及对外交政策有影响力的人士都讲英语,印度英文媒体对政府的外交决策具有重要的舆论影响力。一般认为,《印度时报》是印度右翼势力的代言人;《印度教徒报》代表左翼政党的利益;《印度快报》对中国保持警惕,但态度较为温和,总体上“中间偏右”。三家报纸的基本上能够代表印度英文媒体对中国的看法。2003年以来,中印关系回暖,经贸交往带动了中印关系的全面发展。虽然中印关系经历了一些挫折,但是两国政府发展友好关系的决心从未动摇,两国全面合作的进程从未中断。反映在舆论界,就是中印关系成为三家报纸持续报道的焦点。9年间三家报纸对中国的报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3年的恢复期。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是中印友好关系的新起点。《印度时报》关于中国的报道从2002年的76篇迅速增长到2003年的120篇。三家报纸讨论的是要不要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如何评价瓦杰帕伊对中国的访问。第二阶段,2004年到2006年的稳定发展期。由于中印两国的交往已停滞多年,三家报纸对中国有一些好奇,中国经济为什么能够快速发展,印度应该在哪些方面学习中国,如何开拓中国市场。与此相应的是,三家报纸对中国的报道数量稳步增长,反映出中印关系欣欣向荣的景象。第三阶段,2007年到2011年的怀疑挫折期。中印贸易不平衡的加剧、边界问题的悬而未决以及地缘竞争的愈演愈烈,这些都成为中印关系的障碍。三家报纸对中国的报道数量持续走高,但是报道倾向开始发生变化,从友好转向猜忌,中国的国家形象开始下滑。本文采用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的方法,以议题为经,以时间为纬,分析了三家报纸在政治、经济、军事等七大议题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呈现出来的中国形象。《印度时报》采用二元对立的框架,把中国看成竞争者和敌对者,处处担心中国,反映出其自卑的心态。《印度教徒报》采用中印一体的框架,把中国看成友好的邻居,折射出其乐观自信的心态。《印度快报》采用对比的框架,既强调在经济上与中国合作,又在政治军事上高度警惕中国。中国形象受到三家报纸报道框架的制约,通过议题的设置、报道数量的多少、报道角度的选择以及报道手法的运用体现出来。《印度时报》最关注的是经济和社会议题,议题设置是“封闭式”的,焦点效应突出,加上故事化手法的运用,能够增强报道的系统性和说服力,但是容易以偏概全,误导读者。《印度教徒报》对政治和文化议题关注较多,议题设置是“开放式”的,议题分散,报道手法比较客观,但是这些都削弱了报道的力度。《印度快报》注重军事和环境议题的报道,关注宏观议题,对事件的历史和国际背景的介绍较多,报道手法客观、冷静,常常采用对比的视角。《印度快报》对中国的立场表面上比较温和,而实际上关注的都是事关全局利益的战略性议题。本文最后从新闻生产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报道框架的各种因素,包括国家利益、市场压力、政党政治、职业理念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在国际传播中,媒体中的国家形象受国家利益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市场和政党政治的压力。三家报纸中不同的中国形象体现了中印关系的复杂性,也反映出中国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中国形象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自身状况的改善。

王玉珊[6](2012)在《日本教育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成为一片废墟,举国上下都陷于饥饿与失望的窘境,国民经济处于瘫痪状态。但是,仅仅经过十年的时间,工农业生产就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1968年,日本GNP超过了原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受两次石油冲击的影响,日本经济从1975年开始虽然转入了低速增长,但直到1980年代末,日本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优等生,一度被称为“世界第二超级经济大国”,挑战了美国的经济霸权。19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虽然陷入低迷,新世纪初也没有多大的起色,2010年GDP已被中国赶超,但日本以雄厚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资本优势和企业经营管理优势为基础,仍然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强国之一。日本在二战后的发展特别是昔日高速经济增长的奇迹,已被世人所熟知。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的惊人速度,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的许多学者纷纷研究日本为什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和发展。其答案虽然并非只有一个,而且大多数人一致认为这是由多种因素和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促进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育的发展,这一结论却得到了普遍的认同。日本不但是“后发型赶超”国家的典型代表,而且是经历了“赶超后困境”的国家。因此,日本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是发展中国家可资借鉴的重要参考。我国与日本一衣带水,拥有相似的文化,日本的经验和教训更值得我们借鉴。本论文立足于日本教育发展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希望能对中国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全文共分九章。第一章,绪论。本章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视角、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结构以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本理论。本章主要从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鉴别理论这两方面,介绍了关于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本理论,并总结了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的关系。第三章,日本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本章按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分别论述了日本政府在各时期所实施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日本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虽然有不同的内容和侧重点,但从其出发点和结果来看,都与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日本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第四章,日本教育的发展。本章在论述日本现行教育制度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信息化教育和国际化教育。最后,运用大量的数据,对日本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了日本教育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其优势与劣势。第五章,日本的教育投资。首先,在介绍教育费用、教育收益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考察了日本教育投资收益率的变化。然后,从微观的家庭和宏观的政府两个方面,分析了日本教育支出的水平。第六章,日本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在日本教育存在的问题方面,按照不同教育阶段,分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以及高等教育阶段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在说明解决问题重要性、紧迫性的基础上,论述了日本政府应该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在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方面,首先分析了新世纪初日本教育的新课题、新方向,包括进一步充实基础教育、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其次分析了今后日本教育的新课题、新方向,包括培养社会生存能力、培养未来的人才、构建完善的学习网、构建有活力的相互联系的共同体。第七章,教育促进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日本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①教育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日本经济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②教育培养了大量的科研人员,奠定了日本科技进步的基础。③教育水平提高确保了高效率、高水平的科研产出。④以教育为基础的科技发展,使日本技术贸易呈现顺差扩大的趋势。⑤传承日本文化,奠定日本式经营的基础。⑥提高国民素质,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第八章,日本教育及其促进经济发展的经验。日本教育发展的经验主要体现在教育立法、教育立国、教育改革、教育投资、职业教育、私立学校、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信息化教育、国际化教育九个方面,本章针对这九个方面的发展经验做出了总结。另外,本章总结了调整教育结构促进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体现在调整教育政策促进经济转型、调整教育内容促进产业发展这两个方面。最后总结了经济发展促进教育发展的经验,体现在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必要资金、经济发展推动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丰富与完善、根据经济结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教育结构、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相互促进这四个方面。第九章,结论与启示。本章总结了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主要结论:①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②日本高度重视教育及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③教育在促进日本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④日本在推动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通过对日本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可以从中得出对中国的启示:①加强法制建设,为教育发展保驾护航;②大力提倡教育立国理念,保证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③加大教育投资,完善教育环境;④优化教育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本论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肯定教育是推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重要因素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全面分析了教育促进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其中第五点“传承日本文化,奠定日本式经营的基础”与第六点“提高国民素质,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体现了学术观点的创新。第二,系统而全面地总结了日本教育发展、调整教育结构促进日本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发展促进教育发展的主要经验,为我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启示和参考。本论文的缺陷与不足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由于本人在教育及经济理论方面掌握的知识有限,资料收集不够充分,对有关问题理解肤浅,因此给本研究的深入及创新带来了一定困难和约束,论文中难免出现一些不准确的表述和不妥当的结论。第二,关于国际比较部分,因其它国家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些国家很难获得第一手资料和最新数据,从而给共同性的比较研究带来了一些困难,致使研究结论有可能产生某些微小的偏差。第三,本文虽然力求结合日本经济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日本教育的新课题、新方向,但由于教育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理论基础薄弱,对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新课题、新方向的把握不够,因此,现有的分析和论述显得力不从心,需要在今后进一步加强学习,深入研究。

李纯真[7](2012)在《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民办高等教育伴随着经济体制多元化的推进而日益发展并彰显其魅力。然而一串串飞速变大的数字只代表着民办高校发展的表面繁荣。近些年,许多民办高校的或“关门”或转让昭示着民办高等教育涉入“深水区”,进入整体走弱的“瓶颈阶段”。然而,在竞争激烈的民办教育市场中,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成为民办高校存续的核心所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民办教育事业以强劲的势头发展。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多地吸引了中外专家学者及一些社会观察家的眼球。但在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存在很多有争论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民办教育理论研究来加以指导才能得以规范。而合理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路径,是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和实践经验证明后得出的结论。因此,在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上,以民办高等教育为重点的民办教育理论研究实践论证,具有潜在的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本论文以不同民办高等学校的典型案例分析现状、阐发理论,以服务现实为运思方向,以民办高等教育现状---目前存在的发展方式---今后发展的方式改变这一逻辑关系为明线,以民办高等教育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博弈为暗线,以高等教育学原理为研究基础,借鉴公共管理理论、管理学理论、博弈学理论提出我省民办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以及对民办高等院校发展和生存等关键性问题展开研究,在全面剖析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类型、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民办高校发展的新出路,深入探讨了政府对民办高校应具备的责任与展责路径,有针对性地提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所实施的策略,从而形成了研究民办高等教育问题的独具特色的理论框架和表现风格。

荆洁,司凤山,庆竹君[8](2010)在《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改革面临的机遇及挑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企业长效运行机制必须要有足够的信息作保证,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发达国家对企业提升竞争力中的信息保障体系已相对完善,我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在信息保障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为此进行信息化改革建立完善的制造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已迫在眉睫,这将有利于提升我国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技术创新的能力。因此,研究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改革所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李媛媛[9](2009)在《新疆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日新月异的计算机行业里,一切相关事物都在飞速变化着,在未来信息社会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将首当其冲面临这种飞速变化带来的挑战。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能否成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其核心在于人才素质的关键——知识结构。合理、完备的知识结构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时代考验的武器装备,更是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的基本要素,也是成为推动社会信息化发展人才的关键内容。论文采取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即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的对象包括今年有计算机人才需求的招聘单位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人才的具体要求和对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及对学生知识结构的看法。对学生调查的内容包括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状况以及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社会人才需求的认识。通过访谈法,进一步调查了用人单位和学生对知识结构、课程设置中不合理部分的建议。研究从经济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出发,对新疆就业市场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需求和学生面临的就业现状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新疆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即人才需求有更多技能性、实践性、基础性的要求。以此为基础,根据知识、知识结构、以及计算机专业知识结构理论,分析概括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特点,即实践性、实时更新性和地方性等。进而研究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知识结构构建的相关因素。最后,按照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层次性及动态性的原则,总结了当代新疆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并探讨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定位及合理优化的几种途径。最后对本论文做了总结,简要说明了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指出了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说明了进一步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刘源[10](2007)在《“冷门”专业热眼看》文中指出 任何一个专业的设置都是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随着时事的变迁,许多曾经红火一时的专业如今被人冷落;而那些曾经不被看好的专业,现在却受到人们追捧;还有一些"老"专业,迎来新的机遇,春风吹又生,显现出蓬勃生机。下面笔者就要为大家介绍几个这样的"老"专业。

二、迎接IT人才的春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迎接IT人才的春天(论文提纲范文)

(1)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2)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反思
        (二)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研究不足
        (三)来自教育规划纲要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启示
        (四)迎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
    二、概念界定
        (一)大学英语教学
        (二)教学价值取向
        (三)融合性价值取向
    三、文献综述
        (一)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现状
        (二)大学英语教学价值五个维度的研究凸显
        (三)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研究呈现分散性状态
    四、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
        (一)重点和难点
        (二)研究创新
第一章 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内涵
    一、大学英语性质和特点
        (一)大学英语的性质
        (二)大学英语的特点
    二、大学英语教学价值
        (一)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促进学校的提升
        (三)促进社会的进步
        (四)促进文化传承
    三、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
        (一)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内涵
        (二)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形态
    四、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
        (一)大学英语教学价值取向从单一向融合转换
        (二)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释义
第二章 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表征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
        (一)对大学英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解读
        (二)大学英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融合方式
    二、共性与个性兼顾
        (一)大学英语教学兼顾共性与个性的原因
        (二)大学英语教学兼顾共性与个性的方式
    三、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融合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关系
        (二)大学英语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四、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融合
        (一)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阐释
        (二)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融合的实现方式
第三章 融合性价值取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样态
    一、融合性价值取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一)制定体现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目标政策
        (二)完善由融合性价值取向引领的教学目标系统
        (三)建构落实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目标网格
    二、融合性价值取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
        (一)反映融合性价值取向的课程设置
        (二)强化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人文性价值取向
        (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内容凸显共性与个性的兼顾
        (五)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融合呈现的教学内容
        (六)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融合
    三、融合性价值取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组织形式
        (一)体现融合性价值取向的班级授课制
        (二)反映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活动教学
        (三)彰显融合性价值取向的现场教学
        (四)突出融合性价值取向的互联网+教学
    四、融合性价值取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一)构建体现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方法论
        (二)选用反映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方法
    五、融合性价值取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
        (一)确立体现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理念
        (二)形成体现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方式
        (三)发挥体现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功能
第四章 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实现依据
    一、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政策依据
        (一)单一性教学价值取向阶段的政策文件
        (二)相对独立性教学价值取向阶段政策文件
        (三)融合性价值取向阶段的政策文件
    二、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学科依据
        (一)大学英语课程特质
        (二)大学英语学科规律
    三、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理论依据
        (一)知识迁移理论
        (二)二语习得理论
        (三)视域融合理论
第五章 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实现条件
    一、大学英语教学主体的必备条件
        (一)教师应有的必备素养
        (二)学生应有的基础条件
    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必然选择
        (一)实现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性的统一
        (二)关注“听、说、读、写、译”技能综合性发展
        (三)注重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与组织
        (四)强调教学内容的实践运用
    三、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的必需支持
        (一)生成性教学环境
        (二)实践性教学环境
        (三)生态性教学环境
    四、大学英语教学管理的必要改革
        (一)学校层面的教学监督管理
        (二)教师层面的课堂教学管理
        (三)学生层面的自我学习管理
第六章 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的实现载体
    一、大学英语分级分层教学
        (一)以融合性价值取向作为分级分层教学展开的依据
        (二)重视分级分层教学的顶层设计与管理
        (三)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
    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一)专门用途英语的含义
        (二)重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内容的设计
        (三)重视学生专门用途英语能力的培养
    三、大学英语教学语料库
        (一)科学设计反映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语料库
        (二)精心选用反映融合性价值取向的教学语料
        (三)科学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
    四、大学英语教学资源
        (一)大学英语教学显性资源
        (二)大学英语教学隐性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100个CFO的8年(论文提纲范文)

OVERVIEW
    环境:从高速到中速
    定位:从角色到决策
    资金:从安全到流动
    合规:从核算到管理
OVERVIEW
    IPO与并购:从狂热到理性
    FSSC:从概念到实现
    信息化:从应用到赢利
    职场:从门派到空降
        刘国忱:回到价值创造的路上
        姚珏:全力以赴盯紧业务
        何继昌:多位一体的内控设计
        徐俊雄:沟通的价值
        吴东明:家乐福的甜蜜“税”月
        张兴海:信用先行
        刘峥:想说退市不容易
        彭吉海:财务共享的重要经验
        顾惠忠:EVA价值管理
        唐寿春:“小众”的平衡计分卡
        云大俊:成功的CFO离CEO一步之遥
        林良琦:管家升级
        张沛军:“三无”的幸运者
        许军普:从CEO看CFO
        余楚媛: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跟着变!
        刘元利:国企管理的突破口
        邱玉栋:拾级而上
        倪忠森:“财务内功”助力创业
        尹大庆:“完胜”的退休者
        杨嘉宏:做最擅长的事情
        曲啸国:模糊地带的挑战与希望
        魏长友:坚持主见,塑造团队
        陈祎岚:做团队的精神导师
        潘丽春:激励盘活创新
        胡月明:点子+管理=创意
        邓本桐:奥美“少林”
        吴轶伦:知人善任,提升团队
        赵恩东:企业最终是做出来的!
        苗天祥:欢迎并拥抱变化
        李东辉:补足人才短板
        陈兆军:零负债率的道理
        武俊安:动态平衡的资金管控
        何皓明:弥补短板
        黄超贤:善用资金杠杆
        王丽波:资金调配“内”“外”有别
        李国俊:在困境中淘金
        赵玉民:改善财资管理DNA
        徐连生:大司库法则
        李春燕:零售业资金要看效率
        李霞:资金的抗风险能力
        黄火灶:多管齐下
        杨德稳:专业护航者
        朱保成:逆势上市有伏笔
        杨东皓:从流血到逆袭
        韦传军:更立体更多元
        侯学理:融在路上
        朱晓明:债券破竹
        陈晓东:善融者存
        姚勇:融资要掌握一个时间点
        爱德华·莱普:“坚持并购”背后的资金底气
        何飞:谨防机遇变成风险
        汤镇瑜:走出去是个大命题
        谭擘:并购重在研发
        韩忠:瞄准“潜规则”
        陈志云:贵在资源整合
        薛贵:归属感联结战略协同
        周庆彤:最大限度规避并购中的风险
        沈翎:动态把握资源约束
        萧枭:品牌是并购的高级需求
        薛建民:“好婚姻”莫忘话语权
        陈沛:信息化使大数据商机无限
        魏勇:高效IT系统主推企业转型
        徐庭裕:信息化带来的精细化
        麦润权:一万家门店背后的IT
        望靖东:ERP衍生工具与战略决策
        何益飞:智慧黄山更有料
        倪明勇:谨防“IT”黑洞
        杨福金:磨合到位
        吴江龙:云端的盈利机会
        吴小毓:“e”路向上
        李星辰:精进全面预算能力
        祖林海:预算管理“三步走”
        罗中孝:预算“三表”
        陶伟: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
        生育新:预算打造最优产业链
        蔡磊:以预算应对风险
        李国范:预算的未来模型
        满为东:全面预算实现价值连接
        张晓鸥:用文化引导预算
        黄仲晖:严格合规的预算
        邹振宇:科技成就风险管理
        刘剑雄:供应链风险的控制
        罗硕瀚:风险“三重门”
        刘永基:保守一点没坏处
        胡芳:资金风险不可逾越两条“硬线”
        王二龙:硬风险的软约束
        方军:单独依靠财务监控是不现实的
        黄明海:去库存,排地雷
        孙大建:不得不说的项目风险
        刘红建:把控供应链
        卢民:成本控制塔
        Erick Haskell:力控库存
        李翔:情商给成本加分
        张凤文:无战略无成本
        方立新:使供应链条更合理
        赵传葆:紧跟业务创新
        李艳红:构建经营新模式
        王强:聚集生产成本
        孙宝珩:将资金和成本放在首位
        吕飞:动态全成本

(5)印度英文主流报纸的中国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2 基本统计
    2.1 样本分布
    2.2 报道篇幅
    2.3 稿件来源
    2.4 发稿地点
    2.5 消息来源
3 议题分析
    3.1 政治议题
    3.2 经济议题
    3.3 军事议题
    3.4 文化议题
    3.5 社会议题
    3.6 环境议题
    3.7 科技议题
    小结
4 报道框架与国家形象
    4.1 报道框架与国家形象
    4.2 报道框架的体现
5 新闻生产过程的制约因素分析
    5.1 国家利益
    5.2 市场压力
    5.3 政党政治
    5.4 西方文化
    5.5 职业理念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样本摘要
附录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加会议及课题目录

(6)日本教育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的视角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日本教育发展过程的研究
        1.3.2 关于教育作为日本经济增长因素的研究
        1.3.3 关于教育与经济关系的研究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结构
    1.5 创新与不足
2 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本理论
    2.1 人力资本理论——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
        2.1.1 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人力资本论
        2.1.2 舒尔茨(T.W.schults)的人力资本论
        2.1.3 丹尼森(E.Denison)的实证研究
        2.1.4 贝克尔(Becker)的教育投资理论
    2.2 人力资本的投资形式及其对教育的作用
        2.2.1 人力资本投资的四种形式及其特征
        2.2.2 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2.3 教育鉴别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补充
        2.3.1 教育鉴别理论与人力资本理论的差别
        2.3.2 教育鉴别理论的内容
        2.3.3 日本教育鉴别理论的研究现状
    2.4 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 日本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
    3.1 明治维新以来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
        3.1.1 明治初期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
        3.1.2 明治中期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
        3.1.3 明治后期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
        3.1.4 大正时期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
        3.1.5 二战时期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
    3.2 二战后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
        3.2.1 战后复兴期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1945-1954年)
        3.2.2 经济高度增长期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1955-1972年)
        3.2.3 稳定增长期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1973-1989年)
        3.2.4 经济停滞期(泡沫经济崩溃后)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1990-1999年)
        3.2.5 新世纪以来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2000年以后)
4 日本教育的发展
    4.1 日本教育发展概况
        4.1.1 初等教育发展概况
        4.1.2 中等教育发展概况
        4.1.3 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4.2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4.2.1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
        4.2.2 初等、中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4.2.3 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4.3 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4.3.1 面向国内的国际化教育
        4.3.2 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教育
        4.3.3 参与国际教育开发与合作
    4.4 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
        4.4.1 教育经费的国际比较
        4.4.2 升学率的国际比较
        4.4.3 在学率的国际比较
        4.4.4 义务教育教师配备的国际比较
        4.4.5 高等教育专业构成比的国际比较
5 日本的教育投资
    5.1 教育投资与收益的一般理论
        5.1.1 教育费用
        5.1.2 个人教育投资的收益
        5.1.3 社会教育投资的收益
        5.1.4 日本的教育投资收益率
    5.2 家庭教育投资的现状
        5.2.1 家庭教育支出
        5.2.2 家庭经济情况对教育的影响
    5.3 政府的教育投资
        5.3.1 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及其国际比较
        5.3.2 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及其国际比较
        5.3.3 教育支出中公私负担比例的国际比较
        5.3.4 公共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及其国际比较
        5.3.5 学生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及其国际比较
        5.3.6 公共教育支出增长的国际比较
6 日本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6.1 日本教育存在的问题
        6.1.1 学龄前教育的问题
        6.1.2 义务教育的问题
        6.1.3 高等教育的问题
    6.2 日本教育的新课题与发展方向
        6.2.1 新世纪初日本教育的新课题与发展方向
        6.2.2 今后日本教育的新课题与发展方向
        6.2.3 今后5年应重点实施的教育政策
7 教育促进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7.1 为经济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7.1.1 义务教育培养了高素质的劳动力
        7.1.2 职业教育提供了专业技术人才
        7.1.3 高等教育提供了高层管理和科技人才
    7.2 教育奠定了日本科技进步的基础
        7.2.1 教育发展使日本科研人员迅速增加
        7.2.2 大学科研人员是日本科技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7.2.3 大学科研机构在基础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7.3 教育水平提高确保了高效率、高水平的科研产出
        7.3.1 知识产权数量多、质量高
        7.3.2 发表科研论文数量多、水平高
        7.3.3 诺贝尔获奖者人数增加
    7.4 科技发展使日本技术贸易呈现顺差扩大的趋势
    7.5 教育与日本文化的传承
        7.5.1 日本文化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关系
        7.5.2 教育对传承日本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7.6 教育与国民素质的提高
        7.6.1 国民素质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关系
        7.6.2 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8 日本教育及其促进经济发展的经验
    8.1 日本教育发展的主要经验
        8.1.1 积极推进教育立法
        8.1.2 坚持教育立国理念
        8.1.3 大力推行教育改革
        8.1.4 持续增加教育投资
        8.1.5 正确处理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
        8.1.6 正确处理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关系
        8.1.7 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
        8.1.8 通过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
        8.1.9 通过国际化推进教育现代化
    8.2 调整教育结构促进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
        8.2.1 调整教育政策促进经济转型
        8.2.2 调整教育内容促进产业发展
    8.3 经济发展促进教育发展的主要经验
        8.3.1 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资金
        8.3.2 经济发展推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丰富与完善
        8.3.3 根据经济结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教育结构
        8.3.4 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9 结论与启示
    9.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9.1.1 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9.1.2 日本高度重视教育及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9.1.3 教育在促进日本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9.1.4 日本在推动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9.2 对中国的启示
        9.2.1 加强法制建设,为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9.2.2 大力提倡教育立国理念,保证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
        9.2.3 加大教育投资,完善教育环境
        9.2.4 优化教育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7)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一) 关于民办高等教育的相关概况研究
        (二) 关于民办高等教育的外部相关制度研究
        (三) 关于民办高校内部运行机制的相关研究
        (四) 关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
        (五) 关于民办教育产权与产权制度及其结构的相关研究
    四、 核心概念界定及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 民办高等教育
        (二) 可持续发展
        (三)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四)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五)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原理
        (六)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周期原理
        (七)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原理
    五、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和创新
        (一)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二) 主要研究方法
        (三) 研究创新
第二章 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一、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背景
        (一) 政治经济背景
        (二) 教育体制改革背景
        (三) 教育财政背景
        (四) 源远流长的民间办学背景
    二、 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一) 第一阶段的萌芽时期(1982—1991)
        (二) 第二阶段的数量倍增期(1992—1996)
        (三) 第三阶段的规模、规范化发展期(1997—2002)
        (四) 第四阶段成长壮大期(2002—现在)
    三、 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 规模发展的特点
        (二) 结构发展特点
        (三) 区域发展的特点
        (四) 质量发展特点
第三章 辽宁省民办高等学校发展现状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 股份制民办学校发展现状——以大连某信息学院为例
        (一) 股份制民办学校的概况分析
        (二) 股份制民办学校的发展现状
        (三) 大连某信息学院发展现状总结
    二、 家族制民办学校的发展现状—以大连某翻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 家族制民办学校的现状分析
        (二) 家族制民办学校发展现状
        (三) 大连某翻译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现状总结
    三、 国有民办学校发展现状——以大连某大学城市学院为例
        (一) 国有民办学校的现状分析
        (二) 国有民办学校发展现状
        (三) 大连某大学城市学院发展现状总结
    小结
第四章 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机遇、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一、 我省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论证分析及机遇
        (一)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论证分析
        (二)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二、 我省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 来自国内教育市场的挑战
        (二) 教育市场国际化的挑战
    三、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 是否取得合理回报是目前争论的焦点问题
        (二) 投入不足带来的经济矛盾
        (三) 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
        (四) 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不健全,民办高校治理结构混乱
        (五) 社会对民办高等教育认同感较低
        (六) 民办高校质量评估标准比较单一
第五章 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 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中对自身问题的研究对策
        (一) 建立督导机制,解决民办高校治理结构混乱和监管问题
        (二) 积极探索民办高等教育进入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三) 与时俱进,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更新人才培养特色
    二、 政策倾斜、社会制度保障使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一) 民办高校是否取得合理回报的政策选择
        (二) 调和解决有限收入和不断扩大的办学支出形成的经济矛盾
        (三) 政府扶助和民办高校人才强校观破解留住人才难题
        (四) 完善政府管理职能
        (五) 科学的质量观是民办高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小结
参考文献
    着作类
    论文类
    期刊类
    网站
后记
附录
    1.关于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访谈提纲
    2.大连某信息学院访谈录
    3. 大连翻译职业技术学院访谈录
    4. 大连某大学城市学院访谈录

(8)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改革面临的机遇及挑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改革面临的机遇
    1.1 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看
        1.1.1 信息化通过强化信息采集的能力, 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 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 使经济组织机构和活动方式发生变革。
        1.1.2 信息化能够帮助企业改造传统的管理方式, 提高管理水
    1.2 从企业自身管理的角度看
        1.2.1 大多数有远见的企业领导已经意识到, 企业的发展要以
        1.2.2 企业传统的等级管理逐步转向全员参与管理, 使组织结
        1.2.3 信息化是导致企业变革主要因素, 引发企业战略变革, 并通过影响企业投资和管理信息技术逐渐转变为影响管理变革。
    1.3 从外部环境的角度看
2 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改革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2.1 外部市场的压力
        2.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 企业面临更加复杂多
        2.1.2 信息化是一个长期过程, 不是找一个高级的管理信息系统就能一劳永逸。
        2.1.3 信息化是一个反馈学习和实验的过程, 不可能一次就能实现。
        2.1.4 不同的信息技术包含的管理思想不同。
    2.2 内部管理的需求
        2.2.1 当前的中国制造业, 在实施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上, 主要存在着以下倾向:
        2.2.2 市场不会自然成熟, 还需要下大力气进行培育、引导和推动, 关键是启发企业的自主需求意识。
        2.2.3 人才断层。
3 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改革拟采取的对策
    3.1 企业内部要树立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并自顶向下逐层贯彻。
    3.2 企业要设计出满足企业战略发展要求的、科学的总体规划。
    3.3 为满足决策和管理支持的需要, 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准确可靠的数据平台, 并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4 培养一批既懂管理又懂IT的人才。
4 结束语

(9)新疆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缘起
        1.1.1 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状况
        1.1.2 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思路
2. 计算机专业知识结构研究文献评述
    2.1 知识的涵义
    2.2 知识结构的涵义
    2.3 计算机专业知识结构的研究
        2.3.1 国外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结构的研究
        2.3.2 国内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结构的研究
    2.4 计算机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研究
3. 新疆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3.1 新疆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
        3.1.1 新疆就业市场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
        3.1.2 新疆就业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
        3.1.3 新疆就业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选用标准
    3.2 从社会需求看存在问题
4. 计算机专业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相关因素
    4.1 计算机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决定因素
        4.1.1 课程因素
        4.1.2 教师因素
    4.2 计算机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影响因素
        4.2.1 学生自身状况
        4.2.2 社会需求导向
5. 新疆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重建与优化
    5.1 新疆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定位
    5.2 新疆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
        5.2.1 丰富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5.2.2 精深的专业知识
        5.2.3 灵活的动态知识
        5.2.4 更新知识的知识
    5.3 新疆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合理优化的途径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迎接IT人才的春天(论文参考文献)

  • [1]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2]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研究[D]. 张建佳. 西南大学, 2018(01)
  • [3]2016赚钱更难?[J]. 孟德阳,张延陶,胡凌凯,孟杰. 英才, 2016(01)
  • [4]100个CFO的8年[J]. 本刊编辑部. 首席财务官, 2013(08)
  • [5]印度英文主流报纸的中国形象研究[D]. 周宏刚. 华中科技大学, 2013(10)
  • [6]日本教育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 王玉珊. 东北财经大学, 2012(06)
  • [7]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李纯真. 辽宁师范大学, 2012(06)
  • [8]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改革面临的机遇及挑战研究[J]. 荆洁,司凤山,庆竹君.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09)
  • [9]新疆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研究[D]. 李媛媛. 新疆师范大学, 2009(07)
  • [10]“冷门”专业热眼看[J]. 刘源. 高考金刊, 2007(06)

标签:;  ;  ;  ;  ;  

迎接IT人才的春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