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泊苷的氧化还原反应——脉冲辐解和激光光解的研究

依托泊苷的氧化还原反应——脉冲辐解和激光光解的研究

一、Etoposide的氧化还原反应——脉冲辐解和激光光解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晨[1](2019)在《羟基自由基与常见无机含氧酸自由基相互转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硫酸自由基、碳酸自由基、硝酸自由基、磷酸自由基是化学反应的重要中间体,都具有强氧化性,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们对污染物在自然和人类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这几种自由基的电极电位、产生方式、检测方法及与有机物的反应方式。通过对比发现这四种自由基和羟自由基与有机物反应方式基本一致,都通过电子转移、夺氢和加成的方式进行。此外,还研究了新型的硫酸根自由基定量测定的方法和这几种无机含氧酸自由基与羟基自由基的相互转化规律。通过对比PMS/TiOSO4和H2O2/TiOSO4体系中产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结合自由基捕获剂对体系中活性物质的鉴定,证明了硫酸根自由基可以转化成羟基自由基。同时,对比卤钨灯/Na2SO4/H2O2和Na2SO4/H2O2中氧化性产物的含量,推测出羟基自由基也可以转化成硫酸根自由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硫酸根自由基含量对芬顿法降解甲基橙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根自由基夺取甲基橙π电子的能力弱于羟基自由基。用三价铈盐作为自由基捕获剂,开发了一种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硫酸根自由基的方法。同时考察了捕获剂的加入量、测定时间、反应体系的pH和常见无机阴离子对测定方法的影响,从而优化了测定条件。而且,还用该方法分析了不同光源活化过硫酸盐产生硫酸根自由基的效率。结果表明254nm主波长的低压汞灯对过硫酸盐活化效果最好。用双滴定法比较 UV/Na2CO3/H2O2、UV/H2O2/NaH2PO4 和 UV/H2O2/NaH2PO4 体系中与相应的不光照组的氧化性产物含量,经检测和分析,体系中产生了由过氧化氢转化成的过碳酸盐、过磷酸盐和过硝酸盐。由此推测羟基自由基在实验条件下可以转化成碳酸根自由基、磷酸根自由基和硝酸根自由基。其中,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甲醇和叔丁醇作为捕获剂,研究了 UV/Na2CO3/H2O2体系中的活性物质,进一步证明羟基自由基转化成了碳酸根自由基。

赵剑锋[2](2017)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光敏毒性及其抑制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氟喹诺酮(FQs)是具有喹诺酮基本结构的抗菌素类药物,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该类抗菌素具有抗菌谱宽、药效好、毒副作用相对较低等优点,但也存在光敏毒性和光诱导细胞突变等多种毒副作用。虽然光敏毒性的发生率较低,但是由于服药人群的数量庞大,仍然会导致大量的患者服药后遭受额外的痛苦与烦恼。研究其光敏毒性形成机理汇聚了众多科研人员的努力,得到了较多有意义的研究结果。但是迄今为止,造成FQs光敏毒性的结构性因素尚未得到系统、有效地阐明。本论文采用激光光解和脉冲辐解的瞬态研究手段与凝胶电泳、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稳态荧光发射光谱等稳态研究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并辅以理论计算,对FQs的结构-光敏毒性关系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从化学结构的角度揭示引起光敏毒性的根源。本论文还尝试引入外源性抗氧化剂,探索减轻或抑制FQs光敏毒性的机理;并改进了光敏毒性的常用检测方法——四氮唑兰类比色法,使检测结果更为可靠。本论文以培氟沙星(PEF)和二氟沙星(DIF)为研究对象,探究1号位点取代基对FQs光敏毒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1号位点为氟代苯基,可使FQs的激发波长蓝移,由UVA波段蓝移到UVB波段;而太阳光紫外线波段绝大部分UVB波段紫外线被臭氧层吸收,到达地表的紫外线主要集中在UVA波段,这一蓝移效应有效地减轻了光敏毒性。前人文献认为,氟原子较多时,一般因为脱氟反应加剧而使光敏毒性较大。而本研究表明,空间位阻效应使激发波长蓝移的影响可以大于脱氟效应的影响。本论文以安托沙星(ANT)和左氧氟沙星(LEV)为研究对象,探究5号位点取代基对FQs光敏毒性的影响。研究发现,5号位点为氨基(ANT)时,通过理论计算表明该结构下FQs分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只需要较低的能量,且具有较高的跃迁几率。但是却检测不到明显的荧光发射过程和三重激发态。通过系统地分析得知,氨基的加入,改变了激发态FQs瞬态产物的分子内电荷转移机制,使瞬态产物多以无辐射跃迁的方式返回基态,不产生三重激发态,从而减轻FQs对生物分子的光敏损伤。减轻光敏毒性途径通常包括改进光敏性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引入外源性抗氧化剂。所以本论文也尝试引入外源性抗氧化剂来减轻FQs的光敏毒性。研究发现,氧化石墨烯(GONs)可以通过物理性屏蔽紫外线、电荷转移和能量转移等方式清除FQs在光照下的瞬态活性物种并可以通过电荷转移的方式修复受损的蛋白质分子,有效降低FQs的光敏毒性。因为GONs已经广泛运用于药物分子的载体,基于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将GONs作为FQs的药物载体有可能同时起到药物缓释和降低光敏毒性的作用,对于提升FQs疗效和降低其毒副作用是一个可行的方案。考虑到光敏毒性成因中活性氧自由基(ROS)起到重要作用,本论文对ROS的常用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作为ROS的母体化合物,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常用检测方法是四氮唑兰类比色法。本论文首次发现原本属于弱还原剂的该类比色剂在紫外光照射下有很强的光氧化性,不再是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特异性检测试剂。通过加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检测方法进行改进,得到了较准确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额计算公式,有助于准确分析FQs光敏毒性的成因,也有利于纳米材料在光照下的纳米毒性来源的准确分析。

徐宇列[3](2015)在《吉米沙星、巴洛吉米沙星、妥舒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光化学性质及其对生物分子的光敏损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氟喹诺酮类药物(fluoroquinolones,FQs)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菌药物,具有高效、广谱、廉价等优点。此类药物分子有着相似的吡啶酮酸结构,通过抑制DNA旋转酶,阻断细菌DNA的复制来发挥抗菌作用,然而其光敏毒性等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FQs的发展。吉米沙星(gemifloxacin,GEFX)、巴洛沙星(balofloxacin,BFX)、帕株沙星(pazufloxacin,PAX)和妥舒沙星(tosufloxacin,TSFX)都属于FQs类抗菌素,它们对生物分子的光敏损伤机理仍不甚明确。本文利用激光光解、脉冲辐解、稳态光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瞬态和稳态技术手段对其光化学性质以及光敏毒性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此类药物分子结构与光敏毒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新一代FQs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研究了吉米沙星三重激发态(3GEFX*)和妥舒沙星三重激发态(3TSFX*)的光化学性质。利用激光光解技术,确定了中性水溶液中3GEFX*和3TSFX*的最大吸收峰位置。研究了3GEFX*和3TSFX*与萘普生(NAP)之间的能量转移反应,测定了速率常数分别为1.2×108和1.3×109 dm3 mol-1 s-1,确定GEFX三重激发态的能量为266 k J mol-1。研究了3GEFX*和3TSFX*与2’-脱氧鸟苷酸-5’-单磷酸盐(d GMP)、色氨酸(Trp H)、酪氨酸(Typ OH)、N,N,N’,N’-四甲基-对-二苯胺(TMPD)、阿魏酸(FCA)之间的反应机理,测定了上述反应的速率常数。通过设计竞争反应,分别利用TMPD和FCA作为给电子体指示剂,证明了3GEFX*和3TSFX*都是通过电子转移的方式光敏损伤DNA。本文还利用脉冲辐解技术研究了GEFX与水合电子(eaqˉ)、羟基自由基(?OH)以及叠氮自由基(N3?)之间的反应,得到了GEFX阴离子自由基、中性自由基和阳离子自由基的特征吸收峰,提出了反应机理并测定了瞬态反应的速率常数。利用稳态光照和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在不同气氛、不同光照时间、不同浓度条件下GEFX对蛋白质的光敏损伤并提出了损伤机理。在对BFX光化学性质的研究中,本文利用紫外-可见吸收与荧光发射光谱分析研究了BFX的p H效应及变化规律,测定了其p Ka值。激光光解实验表明BFX光致电离效应强烈,通过对其光致电离机理的研究,证明BFX的光致电离为单光子过程。利用脉冲辐解研究了BFX与?OH、eaqˉ和N3?之间的瞬态反应,测得BFX阴阳离子吸收峰的位置以及反应的速率常数。通过设计竞争反应研究了巴洛沙星阳离子自由基对生物分子的损伤作用。稳态光照和凝胶电泳实验证明,有氧条件下BFX造成蛋白质的光敏损伤是I型反应和II型反应协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利用激光光解研究了PAX三重激发态与溶菌酶(Lyso)和FCA之间的反应机理,测定了电子转移反应速率常数。通过设计竞争反应,利用稳态光照和凝胶电泳分析研究了抗氧化剂FCA对于Lyso光敏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FCA能够有效抑制FQs光敏氧化造成的蛋白质分子交联,减弱蛋白质分子的光敏损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抗氧化剂对于蛋白质的保护作用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上述实验,本文研究了GEFX、BFX和TSFX的光化学性质以及相关瞬态粒子的动力学性质,确定了GEFX、BFX和TSFX光敏氧化DNA、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反应类型和瞬态反应速率常数,提出了损伤机理,并初步研究了抗氧化剂对生物分子光敏损伤的保护机制。

王硕珏,敖银勇,周瀚洋,袁立永,彭静,翟茂林[4](2014)在《离子液体的辐射效应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离子液体(ILs)具有低挥发性和化学稳定性,在萃取金属离子方面有着优异的表现,被认为是乏燃料后处理中的新一代绿色溶剂.然而在萃取放射性核素过程中,离子液体将处于强辐射场,因此离子液体辐射效应研究是其实际应用的前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离子液体的辐射效应研究进展,包括辐照对离子液体结构和性质的影响,离子液体的脉冲辐解和激光光解研究,离子液体辐解产物的分析及其对核素萃取的影响等研究进展,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曹西艳[5](2013)在《醌类光敏剂在离子液体和常规有机溶剂中的光化学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蛋白质是构成生物膜的组成成份,在生物体内起重要作用,具有催化作用、运输作用、调节作用、保护作用、免疫作用等,但蛋白质较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容易成为自然界光敏剂损伤进攻的主要靶点。醌类光敏剂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研究醌类光敏剂对于修复光敏损伤的DNA和蛋白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离子液体构成的特殊性使它们往往具有比传统有机溶剂更优越的特点,且大多数与有机溶剂有很好的相溶性。本论文研究醌类光敏剂对芳香氨基酸的光敏氧化,探索离子液体对光敏剂光化学行为的影响规律,主要包括三部分:(1)选择355nm激光为激励光源,研究2-甲基蒽醌(MAQ)光敏氧化芳香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光化学行为。在乙腈-水体积比1:1的混合体系中2-甲基蒽醌三重激发态(3MAQ*)的吸收峰位于390nm,450nm和590nm,而利用3MAQ*与电子给体的电子转移反应确定其阴离子自由基的特征吸收峰为390nm和490nm。2-甲基蒽醌与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瞬态反应都显示随着590nm激发三重态的衰减,出现490nm2-甲基蒽醌阴离子自由基的生成,并进一步确定了2-甲基蒽醌与氨基酸的电子转移反应的速率分别为3.0×109,1.1×109和1.8×108L·mol-1·s-1。同时吉布斯自由能(ΔG)的计算结果也表明2-甲基蒽醌的激发三重态与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电子转移反应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2)以蒽醌-2-磺酸钠(Anthraquinone-2-sulfonic acid AQS)作为探针分子,利用纳秒级脉冲辐解技术研究了蒽醌-2-磺酸钠在水以及两类离子液体([Bmim][BF4]、[BuPy][BF4])的混合体系的瞬态吸收谱,并考察了与水合电子的反应动力学。测定了蒽醌-2-磺酸钠在水与[BuPy][BF4]混合溶剂中380nm处蒽醌-2-磺酸钠阴离子自由基生成的速率常数,随着溶液中离子液体浓度的增大,蒽醌-2-磺酸钠阴离子自由基生成速率常数减缓。同时比较了[Bmim][BF4]、[BuPy][BF4]对蒽醌-2-磺酸钠与水合电子和羟基自由基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BuPy][BF4]参与了AQS与自由基的反应,而[Bmim][BF4]并不参与AQS与自由基的反应,只能做溶剂。(3)以355nm激光为激励光源,研究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对2-甲基-1,4萘醌(MQ)光化学反应行为的影响。研究分析:在加入一定比例的离子液体[Bmim][PF6](MeCN/[Bmim][PF6]=4:1))的体系中后,3MQ*猝灭明显加快.进一步研究了离子液体对光诱导2-甲基-1,4萘醌激发三线态(3MQ*)与N,N-二甲基苯胺(DMA)之间的电子转移的影响。结果发现,[Bmim][PF6]的加入,加速了3MQ*与N,N-二甲基苯胺(DMA)之间的电子转移,其电子转移反应速率由乙腈中的8.7×109dm3mol-1s-1上升到1.0×1010dm3mol-1s-1.

邢兆国[6](2011)在《咪唑季铵盐离子液体的快速反应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室温离子液体成功应用于很多领域,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例如:离子液体应用于有机合成、电化学、萃取分离等多研究领域。但目前对于在离子液体中进行的化学反应,特别是一些微观机理尚需进一步探索。时间分辨技术(脉冲辐解和激光光解)是研究快速反应动力学机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论文通过脉冲辐解研究了不同取代基的咪唑类离子液体在水溶液与水合电子、羟基自由基、硫酸根阴离子自由基的瞬态反应机理及其溶剂化电子在不同体积比的乙醇混合溶液中的反应性;另外,采用激光光解手段研究了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对氧杂蒽酮在乙腈溶剂中的光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利用脉冲辐解技术测定了咪唑阳离子与水合电子、羟基自由基以及硫酸根阴离子自由基的反应速率,研究发现,改变咪唑环上取代基的长度对咪唑阳离子与羟基自由基和硫酸根阴离子自由基的反应几乎没有影响;但与水合电子的反应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当咪唑环的2位上没有取代基时,改变取代基的长度对反应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二是当咪唑环2位上有取代基时,可以抑制其与水合电子的反应活性。选择芘作为探针分子,研究了芘在季铵盐离子液体与乙醇等混合有机溶剂体系中的辐解行为,观察到乙醇体系中溶剂化电子的衰减与芘阴离子自由基(Py?-)的生成有关,并测得其反应速率为(1.2±0.2)×1010 L·mol-1·s-1。随着离子液体体积分数的增大,体系的黏度增大,芘阴离子自由基的生成速率逐渐降低。表明电子在离子液体中的溶剂化不同于常规溶剂,可能存在一个极短的干电子(Dry-electron)过程。利用355nm激光光解技术研究了[bmim][PF6]/MeCN混合体系中氧杂蒽酮的瞬态反应谱以及氧杂蒽酮三线态与萘之间的能量转移反应,与乙腈中相比,氧杂蒽酮三线态在纯离子液体或离子液体与乙腈的混合溶剂中的吸收均有明显的蓝移;另外,随着乙腈中离子液体体积分数的增加,氧杂蒽酮三线态与萘之间的能量转移速率逐渐变小。总之,本论文初步总结了离子液体与有机溶剂混合体系中的一些化学反应动力学规律,将为离子液体在辐射化学以及光化学领域作为一种特殊反应介质的应用提供参考。

刘宁[7](2011)在《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辐解特性及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类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它们对环境的污染逐渐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探索有效的降解方法及其机理已成为环境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为代表,利用瞬态和稳态技术相结合,系统研究了PAEs的辐射降解行为。利用激光闪光光解的瞬态分析技术研究了DMP和DEP水溶液经266 nm激光激发后的瞬态产物的性质及其动力学特性,利用脉冲辐解的瞬态分析技术研究了DMP和DEP分别与·OH、eaq-、SO4-·、·N3和Br2-·的反应,并研究了其在氧气饱和下的反应,而稳态则研究了DMP和DEP水溶液在电子束辐照下降解的影响因素、稳态动力学、中间产物以及降解机理。激光闪光光解的结果表明:(1)在266 nm激光的激发下,DMP和DEP均只会发生光激发。(2)在水溶液中研究了二者的激发态,得到DMP和DEP的激发态的自衰减速率常数分别为1.8×105s-1和1.7×105s-1,自淬灭速率常数分别为2.4×108 M-1s-1和2.7×108 M-1s-1。脉冲辐解的结果表明:(1)DMP和DEP均能与·OH、eaq-和SO4-·发生反应,但是都不能被·N3和Br2-·氧化。(2)与·OH发生苯环上的加成反应,形成羟基加成物;与eaq-发生酯基上的电子转移反应,形成阴离子自由基;与SO4-·反应形成阳离子自由基,该阳离子自由基与水反应又形成羟基加成物。(3)测定了DMP和DEP分别与·OH、eaq-和SO4-·反应的速率常数。DMP和DEP与·OH的反应速率常数在中性条件下分别是3.4×109 M-1s-1和2.3×109 M-1s-1,在碱性条件下分别是3.7×109 M-1s-1和3.1×109 M-1s-1;与eaq-的反应速率常数在中性条件下分别是1.6×1010 M-1s-1和1.0×1010 M-1s-1,在碱性条件下分别是2.0×1010 M-1s-1和1.2×1010 M-1s-1;与SO4-·的反应速率常数在中性条件分别是1.5×108 M-1s-1和1.0×108 M-1s-1。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表明pH值及分子结构对各反应速率常数具有影响。(4)在O2饱和体系中DMP和DEP与·OH反应生成的羟基加成物进一步与O2反应形成过氧自由基。电子束辐照降解的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DMP和DEP经电子束辐照后的降解效果不同,由于·OH和eaq-对二者的降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何种添加剂只要是清除了活性粒子就不利于此类有机污染物的降解。(2)DMP和DEP与·OH的反应效率分别是94%和81%,与eaq-的反应效率分别是14%和33%。其电子束辐照降解符合假一级动力学关系,G值与初始浓度呈线性关系。(3)在氧化还原体系、无氧状态的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有氧状态的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水合电子还原体系四种辐解体系中DMP和DEP的降解率按照无氧状态的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有氧状态的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氧化还原体系>水合电子还原体系递减,说明·OH对此类物质的降解效果总体优于eaq-,而且O2的存在促进了此类物质的降解。(4)DMP和DEP在四种辐解体系中的降解产物及降解机理各不相同。在氧化还原体系中形成的阴离子自由基受·OH的攻击形成单酯,再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状态的·OH氧化体系中羟基加成物通过氧化作用生成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并进一步经氧化生成开环有机酸,最终被完全矿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有氧状态的·OH氧化体系中羟基加成物与O2进一步反应形成过氧自由基,开环形成有机酸等产物直至完全矿化。在eaq-还原体系中阴离子自由基在水解的作用下生成邻苯二甲酸。(5)DMP和DEP水溶液经电子束辐照后的pH值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其pH值大小按照水合电子还原体系>氧化还原体系>无氧状态的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有氧状态的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的顺序递减。(6)TOC的去除要远远滞后于DMP和DEP的降解,单用辐射方法其矿化率不高,并且O2的存在可以提高矿化率。

秦艳[8](2009)在《紫外光光解HNO2(NO2-)诱导的溴苯降解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溴苯作为环境中一类毒性强、难降解的芳烃污染物,其在环境中的归趋日益受到重视。亚硝酸也是普遍存在于自然水体及大气液相(如云、雾、雨水等降水水滴和气溶胶粒子表面水层)的一种污染物,它不仅能吸收太阳光中300-400 nm的紫外光并分解产生·OH自由基,同时能够与环境中的某些污染物发生交叉反应。论文选取溴苯、1,4-二溴苯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溴苯、1,4-二溴苯在365nm紫外光照下和355nm激光诱发的光反应过程进行研究。以溴苯—HNO2(NO2-)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365nm紫外光照射下水体中溴苯与HNO2(NO2-)的交叉反应机理,较为系统地考察了不同条件下混合体系中溴苯的光解及衰减行为,探讨了影响溴苯光解过程的各种因素,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NO2-光解诱导的C6H5Br光解过程速率常数与溴苯初始浓度无关,但随亚硝酸钠初始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加快。(2)不同溶液pH值条件下,HNO2(NO2-)诱导的溴苯光解速率不同。溶液pH=4的条件下,溴苯光解过程较快,碱性条件下光解较慢。(3)对5种阴离子影响程度的研究发现,Cl-、PO43-、CO32-对溴苯降解过程的抑制程度相对较大,SO42-和NO3-对溴苯降解过程的抑制程度相对较小,各阴离子抑制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CO32->PO43->Cl->SO42-≈NO3-。(4)溴苯—HNO2(NO2-)混合溶液在光照一定时间后,光解产物中生成Br-。GC-MS分析表明有溴苯酚和硝基苯酚生成。同时,以溴苯—HNO2体系和1,4-二溴苯—HNO2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闪光光解—瞬态吸收技术对其紫外光解反应机理进行探讨,结合瞬态吸收信号进行动力学分析,获得相关反应速率常数。从微观动力学角度揭示宏观实验的微观影响机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HNO2在355nm紫外光的照射下可产生·OH自由基,·OH自由基与溴苯反应生成C6H5Br…OH,其吸收峰位于320nm附近,反应速率常数为(8.1±0.7)×109L·mol-1·s-1。C6H5Br…OH可被HNO2氧化,其速率常数为(3.0±0.5)×107 L·mol-1·s-1,氧化产物为硝基化合物。(2)对于氧气比较充裕的水体,当溴苯与亚硝酸反应产生的中间产物C6H5Br…OH与氧气相遇时,两者会迅速发生反应,生成另一中间产物C6H5Br…OHO2,反应速率常数为(4.0±0.6)×108 L·mol-1·s-1。该中间产物C6H5Br…OHO2在水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将以(2.4±0.1)×104 s-1的速率常数衰减,衰减产物为醌类物质。(3)·OH自由基与二溴苯反应生成BrC6H4Br…OH,反应速率常数为(5.3±0.3)×109L·mol-1·s-1。无氧条件下,BrC6H4Br…OH可被HNO2氧化,其速率常数为(5.2±0.3)×107L·mol-1·s-1。氧气充足的条件下,BrC6H4Br…OH可与O2发生反应,生成BrC6H4Br…OHO2,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4.0±0.2)×107L·mol-1·s-1。(4)从微观角度分析Cl-、PO43-、CO32-无机阴离子影响355nm诱导的溴苯降解动力学过程,研究·OH与Cl-复杂反应并对宏观实验现象给出合理解释。(5)研究表明溴苯在自然环境中可以通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转化为硝基化合物,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硝基化合物并非主要来源于直接排放,很可能是通过与水环境或大气液相中普遍存在的HNO2或NO2-发生光化学反应,由苯衍生物转化而成。

张仁熙[9](2007)在《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光解及光氧化微观反应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含氟有机化合物(fluorinated organic compounds FOCs)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成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药、农用化学品、表面活性剂、制冷剂、阻燃剂及高分子合成等行业,这类化合物多具有环境生态效应的影响和人体毒害作用,因此,有关含氟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及其相关降解技术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借助纳秒级激光闪光解-瞬态吸收光谱技术,以全氟辛酸、三氟甲苯、单氟苯、对二氟苯和六氟苯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这些含氟有机化合物在266nm和355nm光作用下与还原性自由基(·CH3,I2·-)的反应、直接光解离反应、及与OH自由基的反应,并进一步考察了单氟苯、对二氟苯、六氟苯与HNO2的交叉反应过程,结合终产物分析结果,探讨它们在反应过程中的微观行为及其动力学参数,提出了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光解及光氧化微观反应机制。本文取得的实验结果及研究结论如下:①在266nm光作用下,通过对全氟辛酸-丙酮-水溶液、全氟辛酸-I2-KI水溶液的微观光化学过程进行分析表明,·CH3和I2·-均不与全氟辛酸发生反应,考虑到·CH3是活性最强的烷基自由基,而碘自由基负离子I2·-是卤素负离子自由基中(X2·-,X=Cl、Br、Ⅰ)中最易给出电子的基团,也是较强的亲核试剂,可以预见,其它类型的烷基自由基也不会与全氟辛酸发生反应;而采用亲核取代反应的方式也难以使全氟辛酸发生脱氟反应。②在266nm光作用下(266nm激光单脉冲能量6mJ),三氟甲苯在正己烷体系和水溶液中均不发生直接光解离,仅发生了光异构化反应。若266nm激光单脉冲能量为23mJ时,水相中三氟甲苯经266nm激光闪光后可发生双光子光电离反应,但并未发生电离-解离反应:③在266nm光作用下,三氟甲苯可与H2O2光解产生的·OH反应,其表观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2.2×1010 L·mol-1·s-1,中间产物有两种,分别为:a.C6H5CF3OH型加合物,由·OH进攻三氟甲苯分子中的CF3-位产生,该加合物通过脱氟反应途径衰减,并最终生成苯甲酸。b.C6H5(OH)CF3型加合物,由OH自由基进攻三氟甲苯分子的苯环产生,C6H5(OH)CF3型加合物按非脱氟反应途径衰减,最终转化为三氟甲基苯酚的邻、间、对三种异构体形式,其中以-OH在间位为主。④在355nm光作用下,单氟苯可与亚硝酸光解产生的OH自由基发生反应,生成C6H5F…OH adduct,其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5.83×109 L·mol-1·s-1。C6H5F…OHadduct吸收光谱范围在260~340nm,峰值300nm,与亚硝酸的反应是其主要衰减通道,该反应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8.02×107 L·mol-1·s-1。C6H5F…OH adduct还可发生脱水反应产生单氟苯自由基,但未发生脱氟反应。单氟苯-亚硝酸水溶液在355nm光作用下的终产物有单氟苯酚,硝基单氟苯,硝基单氟苯酚,对氟联苯。⑤在355nm光作用下,C6H4F2可与亚硝酸光解产生的OH自由基反应生成C6H4F2-OH加合物,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4.7×109 L·mol-1·s(-1)。C6H4F2-OH加合物的吸收光谱分布在260~340nm和340~400nm波段,其吸收峰值分别为290nm和390nm左右。C6H4F2-OH加合物可通过消除HF反应产生对氟苯氧自由基p-FC6H4O·(para-fluorophenoxyl radical),其峰值出现在280nm左右。C6H4F2-OH加合物与亚硝酸的反应是其另一衰减通道,两者反应速率常数为5.3×107 L·mol-1·s-1。经GC-MS分析,C6H4F2-亚硝酸反应体系经355nm激光闪光后终产物有:2-硝基-4-氟苯酚、2-硝基-1,4-二氟苯、4-氟苯酚、2,5-二氟苯酚。⑥在355nm光作用下,C6F6可与OH自由基反应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1.8×109 L·mol-1·s-1。中间产物C6F6…OH吸收峰值在250、270、400 nm处。C6F6…OH加合物通过消除HF反应生成C6F5O·,其表观生成常数为6.1×105 s-1。有O2时C6F6…OH加合物转化为C6F6OHO2,其二级反应生成速率常数为2.8×106 L·mol-1·s-1,峰值位置与C6F6…OH加合物基本一致。355nm光作用于C6F6-HNO2水溶液体系终产物有C6F5OH和四氟苯醌C6F4O2,不像芳香碳氢化合物那样发生硝基化反应而产生毒害更大的硝基化合物。以上研究结果可为人们加深了解含氟有机化合物转化反应的微观机理,也为环境中或人为条件下该类化合物的汇去途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还可为其降解和处理提供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房豪杰[10](2007)在《水相中含硫化合物与氧化性自由基微观反应机理研究》文中指出含硫化合物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们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深入了解含硫化合物在大气液相和自然水体中的迁移和转化途径,本文从分子学水平研究它们与氧化性自由基的微观反应机理。采用纳秒级激光闪光光解瞬态吸收技术,考察了水相中CS2、H2S、DMS、DMSO与·OH、·SO4-、·NO3等氧化性自由基的微观反应机理,主要结论有:(1)通过光谱解析和动力学拟合,对自由基氧化含硫化合物的产物进行了归属,获得了相应反应的速率常数,并研究了水体中的pH值、溶解氧和温度等因子对含硫化合物氧化的影响,为全面评价水体中含硫化合物的转化对全球硫循环的贡献提供了直接证据。(2)本文对混合体系的光化学反应过程和交叉污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55nm紫外光照下CS2与HONO两种污染物共存时会生成一种含硫、含氮的瞬态物种CS2OH’HONO,它具有一定的反应活性,且寿命长达0.1ms,这意味着CS2OH·HONO一旦生成并进入人体,就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3)对含硫化合物氧化生成的二次污染物如CS2OH、·HS、·DMSOH、(DMS)2+、·DMSOOH以及CS2+阳离子、CS2OH·HONO等瞬态物种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了二次污染物生成和衰减的动力学参数及其在水体中的化学行为,并对其在水体中的去除途径和最终产物进行了探讨。其中,CS2+阳离子、CS2OH·HONO等均属首次报道。(4)本文所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①水相CS2与·OH自由基反应生成CS2OH,在294.0K时速率常数为(1.02±0.07)×1010L·mol-1·s-1,反应活化能为(26.91±0.90)kJ·mol-1。CS2OH会发生酸碱平衡反应生成CS2O-,平衡常数pKa为4.9。CS2OH和CS2O-的瞬态吸收都位于230-300nm之间,前者瞬态吸收峰位于230nm,后者的瞬态吸收峰位于280nm。CS2OH和CS2O-在水相中自分解生成COS和·HS/·S-。氧气对CS2OH的生成基本没有影响,但会加快它的衰减。水相中·SO4-自由基氧化CS2生成CS2+阳离子,反应速率常数为(4.27±0.15)×107L·mol-1·s-1。pH大于0时,CS2+遇水很快转化为CS2OH,后续反应同上。乙腈相中·NO3自由基不能氧化CS2。②266nm激光直接光解HS-以及·OH自由基与H2S反应都可以产生·HS自由基,后者速率常数为(1.30±0.30)×1010L·mol-1·s-1。·HS自由基瞬态吸收位于220-320nm之间,瞬态吸收峰位于240nm,270nm和310nm处有肩峰。水相中·HS自由基会被氧气氧化并最终生成SO2,反应速率常数为(3.07±0.31)×108 L·mol-1·s.(-1),而气相中·HS自由基与氧气并不反应。研究表明,在H2S的氧化过程中,·OH自由基与H-2S反应生成·HS自由基非常快,自由基的后续氧化反应相对较慢,因而后者是控速步骤。③水相中·OH自由基氧化DMS生成·DMSOH,反应速率常数为(2.70±0.10)×1010 L·mol-1·s-1。·DMSOH与DMS反应生成(DMS)2+,特征吸收峰在480 nm。而·SO4-和·NO3自由基都直接氧化DMS生成DMS+,两者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2.60±0.20)×1010 L·mol-1·s-1和(1.60±0.10)×1010 L·mol-1·s-1。DMS+也会DMS反应生成(DMS)2+。(DMS)2+在水相中的主要去除途径是发生水解,最终生成DMSO,因此碱性条件有利于DMS的氧化去除。与气相中DMS的氧化不同,氧气对于水相DMS的氧化影响不大。④水相中DMSO与·OH自由基反应生成加合物·DMSOOH,它在紫外可见区没有吸收,·DMSOOH自分解生成CH3SOOH和·CH3自由基,后者会与氧气结合生成·CH3O2自由基。·SO4-自由基能够直接氧化DMSO生成DMSO+,DMSO+的特征吸收峰在290nm,反应速率常数为(2.84±0.29)×109L·mol-1·s-1。当溶液pH<9时,DMSO+相对稳定,溶液pH>9时,DMSO+会水解生成·DMSOOH。·NO3自由基与DMSO反应以生成·DMSONO3加合物为主,特征吸收峰在440nm,反应速率常数为(1.50±0.10)×109 L·mol-1·s-1。⑤355nnn激光光解CS2与HONO混合溶液,首先生成CS2OH,紧接着它会与溶液中的HONO发生反应,生成CS2OH·HONO加合物。293.0 K时CS2OH·HONO的生成速率常数为(2.79±0.05)×108 L·mol-1·s-1,衰减速率常数为1.02×104 s-1。CS2OH·HONO在200-1000 nm范围内都有吸收,吸收峰在230nm、280 nm、305 nm、475 nm、490 nml、930 nm和970 nm等处。355 nm激光光解CS2与NaNO2混合溶液时,首先NaNO2光解生成·O-自由基,·O-与CS2反应生成CS2O-,294.6 K时生成速率常数为(1.38±0.05)×109L·mol-1·s-1。

二、Etoposide的氧化还原反应——脉冲辐解和激光光解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toposide的氧化还原反应——脉冲辐解和激光光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羟基自由基与常见无机含氧酸自由基相互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常见无机含氧酸自由基概述
    1.2 碳酸自由基
        1.2.1 碳酸自由基的产生方式
        1.2.2 碳酸自由基的检测方法
        1.2.3 碳酸自由基与有机物的反应方式
        1.2.4 对碳酸自由基的重新认知
    1.3 硝酸自由基
        1.3.1 硝酸自由基在水环境中的产生方式
        1.3.2 硝酸自由基的检测方法
        1.3.3 硝酸自由基与有机物的反应方式
        1.3.4 硝酸自由基的述评
    1.4 磷酸自由基
        1.4.1 磷酸自由基的产生方式
        1.4.2 磷酸自由基的检测方法
        1.4.3 磷酸自由基与有机物的反应方式
        1.4.4 磷酸自由基的述评
    1.5 硫酸自由基
        1.5.1 硫酸根自由基的产生方式
        1.5.2 硫酸自由基的检测方法
        1.5.3 硫酸自由基与有机物的反应方式
    1.6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6.1 选题背景
        1.6.2 研究意义
    1.7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羟自由基与硫酸自由基的相互转化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验证SO_4~-·转化成.OH
        2.3.2 验证·OH转化成SO_4~-·
        2.3.3 比较SO_4~-·和·OH夺取甲基橙上π电子能力的强弱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硫酸根自由基转化成羟基自由基
        2.4.2 羟基自由基转化成硫酸根自由基
        2.4.3 SO_4~-·和·OH夺取甲基橙上π电子能力的比较
    2.5 本章小结
3 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根自由基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三价铈盐与硫酸自由基的反应
        3.3.2 三价铈盐浓度对测定方法的影响
        3.3.3 初始pH对测定方法的影响
        3.3.4 常见无机阴离子对测定方法的影响
        3.3.5 四价铈盐的标准曲线测定
        3.3.6 不同光源下硫酸根自由基相对产量的测定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UV/过硫酸盐体系中四价铈盐的形成
        3.4.2 三价铈盐浓度对测定方法的影响
        3.4.3 初始pH对测定方法的影响
        3.4.4 无机阴离子的影响
        3.4.5 Ce(Ⅳ)的标准曲线
        3.4.6 不同光源下硫酸根自由基相对产量
    3.5 本章小结
4 羟基自由基与碳酸根自由基的相互转化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试剂及仪器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验证羟基自由基转化成碳酸根自由基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UV/Na_2CO_3/H_2O_2体系中产生的氧化物的检测
        4.4.2 UV/Na_2CO_3/H_2O_2体系中活性物质的检测
        4.4.3 碳酸根自由基能否转化成羟基自由基的探讨
    4.5 本章小结
5 羟基自由基与磷酸自由基和硝酸自由基的相互转化探讨
    5.1 引言
    5.2 实验试剂及仪器
        5.2.1 实验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UV/H_2O_2/NaH_2PO_4和UV/H_2O_2/NaNO_3体系中反应产物检测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双相滴定法对反应体系中氧化性产物的检测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2)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光敏毒性及其抑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简介
    1.2 光敏反应的作用机制
    1.3 FQs的光敏毒性
    1.4 光敏毒性的抑制方法
    1.5 光敏毒性的检测方法
    1.6 本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仪器与方法
    2.1 稳态光照装置
    2.2 蛋白质光敏损伤评估方法
    2.3 时间分辨光谱分析装置
    2.4 瞬态吸收谱的获取与动力学分析
第三章 不同位点取代基对FQs光敏毒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3 5位官能团对光敏毒性影响的结果与讨论
    3.4 5位基团影响小结与讨论
    3.5 1位取代基对光敏毒性影响的初步探索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氧化石墨烯抑制FQs光敏毒性的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GONs的制备
        4.2.3 光敏剂诱导的蛋白质损伤测试方法
        4.2.4 激光光解实验
        4.2.5 速率常数的计算
        4.2.6 脉冲辐解
        4.2.7 脉冲辐解的速率常数计算
        4.2.8 单线氧的测定
        4.2.9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GONs的相关表征
        4.3.2 GONs对光敏剂光敏毒性的抑制作用
        4.3.3 无氧环境下的保护机理
        4.3.4 有氧环境下的保护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四氮唑兰类比色剂的光致强氧化性及其对FQs光敏毒性检测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化学试剂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学术会议论文和学术报告
致谢

(3)吉米沙星、巴洛吉米沙星、妥舒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光化学性质及其对生物分子的光敏损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氟喹诺酮类药物简介
        1.1.1 FQs药物的结构特点与构效关系
        1.1.2 FQs药物的不良反应
        1.1.3 FQs药物的光敏毒性机理及研究进展
    1.2 FQs的光化学性质
        1.2.1 离子对电子跃迁的影响
        1.2.2 紫外吸收性质
        1.2.3 荧光发射性质
        1.2.4 三重激发态的性质
    1.3 FQs的光化学反应
        1.3.1 与活性氧自由基的反应
        1.3.2 脱氟反应
    1.4 抗氧化剂对于FQs光敏毒性的抑制作用
    1.5 本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仪器与方法
    2.1 脉冲辐解实验系统
        2.1.1 脉冲辐解实验装置
        2.1.2 基本原理
    2.2 激光闪光光解实验系统
        2.2.1 实验装置
        2.2.2. 基本原理
    2.3 稳态光照和SDS-PAGE凝胶电泳
        2.3.1 实验装置
        2.3.2 基本原理
    2.4 实验材料
第三章 吉米沙星的光化学性质以及对生物分子的光敏损伤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GEFX的激光光解研究
        3.3.2 GEFX的脉冲辐解研究
        3.3.3 GEFX对生物分子的稳态光敏损伤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抗氧化剂对生物分子光敏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稳态光照波长的选择
        4.3.2 溶菌酶阳离子自由基的研究
        4.3.3 激光光解实验研究
        4.3.4 SDS–PAGE凝胶电泳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巴洛沙星对生物分子的光敏损伤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0 BFX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
        5.3.1 BFX的激光光解研究
        5.3.2 BFX的脉冲辐解研究
        5.3.3 稳态光照和SDS-PAGE凝胶电泳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妥舒沙星对生物分子的光敏损伤动力学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仪器和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TSFX三重激发态研究
        6.3.2 TSFX对色氨酸的光敏氧化作用
        6.3.3 TSFX对溶菌酶的光敏氧化作用
        6.3.4 TSFX对dGMP的光敏氧化作用
    6.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学习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4)离子液体的辐射效应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辐照对离子液体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3 离子液体的辐解产物分析
4 离子液体的激光光解和脉冲辐解研究
5 辐照对离子液体萃取应用的影响
6 结论与展望

(5)醌类光敏剂在离子液体和常规有机溶剂中的光化学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光化学的基本原理
    1.2 光敏剂
        1.2.1 光敏剂的光动力作用机制
        1.2.2 光敏剂对 D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损伤
    1.3 醌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3.1 醌类化合物简介
        1.3.2 醌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1.3.3 醌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3.4 醌类化合物的光化学研究现状
    1.4 离子液体简介
        1.4.1 离子液体在光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1.5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仪器与方法
    2.1 纳秒级激光光解瞬态吸收光谱法
    2.2 纳秒级脉冲辐解瞬态吸收光谱法
    2.3 瞬态吸收谱的获取
    2.4 动力学分析
        2.4.1 一级动力学
        2.4.2 二级动力学
    参考文献
第三章 2-甲基蒽醌光敏氧化芳香类氨基酸的激光光解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2-甲基蒽醌的激光光解
        3.3.2 2-甲基蒽醌对芳香类氨基酸的光敏氧化
        3.3.3 2-甲基蒽醌和芳香类氨基酸光敏氧化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蒽醌-2-磺酸钠在离子液体和常规溶剂混合体系中的脉冲辐解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蒽醌 2 磺酸钠(AQS)在水溶液中脉冲辐解
        4.3.2 蒽醌 2 磺酸钠(AQS)在[BuPy][BF_4]/水混合溶液中的脉冲辐解
        4.3.3 蒽醌 2 磺酸钠(AQS)在[Bmim][BF_4]/水混合溶液中的脉冲辐解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离子液体[BMIM][PF_6]对 2-甲基-1,4-萘醌的光化学行为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Bmim][PF_6]对 2 甲基 1,4 萘醌(MQ)瞬态吸收光谱的影响
        5.3.2 乙腈体系中 2 甲基 1,4 萘醌(MQ)与 N,N 二甲基苯胺(DMA)的电子转移
        5.3.3 2 甲基 1,4 萘醌(MQ)与 N,N 二甲基苯胺(DMA)在[Bmim][PF_6]/MeCN 混合溶剂中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
    5.4 结论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6)咪唑季铵盐离子液体的快速反应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离子液体的简介
        1.1.1 室温离子液体的概念
        1.1.2 离子液体的组成和结构
    1.2 离子液体的性质
        1.2.1 溶解性
        1.2.2 粘度
        1.2.3 导电性和电位窗
        1.2.4 极性
        1.2.5 其他溶剂存在时离子液体的极性
        1.2.6 溶剂化动力学和液体结构
    1.3 离子液体的应用
        1.3.1 在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
        1.3.2 离子液体在核废料处理中的应用
    1.4 离子液体中的激光光解与脉冲辐解研究进展
        1.4.1 水溶液的脉冲辐解研究
        1.4.2 离子液体的脉冲辐解研究
        1.4.3 离子液体的激光光解研究
    1.5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及处理方法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装置
        2.3.1 纳秒级脉冲辐解装置
        2.3.2 纳秒级激光闪光光解装置
    2.4 瞬态产物的检测
    2.5 瞬态光谱动力学分析方法
        2.5.1 一级反应动力学
        2.5.2 二级反应动力学
        2.5.3 半衰期寿命及平均寿命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不同取代基的咪唑离子液体的脉冲辐解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结果和讨论
        3.3.1 咪唑阳离子与水合电子的动力学研究
        3.3.2 咪唑阳离子与羟基自由基的动力学研究
        3.3.3 咪唑阳离子与硫酸根阴离子自由基的动力学研究
        3.3.4 纯离子液体的脉冲辐解研究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芘在离子液体与常规溶剂混合体系的脉冲辐解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3 结果和讨论
        4.3.1 芘在常规溶剂中的瞬态吸收
        4.3.2 RTIL/ EtOH 混合体系中芘的反应性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离子液体对氧杂蒽酮光化学及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3 结果和讨论
        5.3.1 氧杂蒽酮三线态(3XAN*)的确认
        5.3.2 [bmim][PF6]对氧杂蒽酮三线态瞬态吸收光谱的影响
        5.3.3 [bmim][PF6]对氧杂蒽酮三线态与萘之间能量转移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总结和展望
致谢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辐解特性及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概述
        1.1.2 邻苯二甲酸酯的物化性质
        1.1.3 邻苯二甲酸酯的毒性
        1.1.4 邻苯二甲酸酯的国内外污染现状
    1.2 邻苯二甲酸酯的处理方法
        1.2.1 吸附法
        1.2.2 生物降解法
        1.2.3 高级氧化技术
        1.2.4 辐射技术的引入
    1.3 辐射降解的研究进展
    1.4 课题研究的来源、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4.1 课题研究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瞬态分析
        2.1.1 实验仪器、试剂及样品制备
        2.1.2 瞬态分析装置及原理
        2.1.3 瞬态吸收光谱的检测及动力学分析方法
    2.2 电子束辐照降解稳态分析
        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2.2.2 电子束辐照降解实验
        2.2.3 仪器分析
第三章 DMP 和DEP 的激光闪光光解研究
    3.1 DMP 的激光闪光光解研究
        3.1.1 研究对象浓度的确定
        3.1.2 氮气饱和下DMP 的瞬态吸收光谱
        3.1.3 DMP 激发态的研究
        3.1.4 激发态的相关动力学研究
    3.2 DEP 的激光闪光光解研究
        3.2.1 研究对象浓度的确定
        3.2.2 氮气饱和下DEP 的瞬态吸收光谱
        3.2.3 DEP 激发态的研究
        3.2.4 激发态的相关动力学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MP 和DEP 的脉冲辐解研究
    4.1 DMP 的脉冲辐解研究
        4.1.1 DMP 与~·OH 的反应
        4.1.2 DMP 与e_(aq)~-的反应
        4.1.3 DMP 与SO_4~(-·) 的反应
        4.1.4 DMP 与~·N_3 的反应
        4.1.5 DMP 与Br_2~(-·) 的反应
        4.1.6 氧气的影响
    4.2 DEP 的脉冲辐解研究
        4.2.1 DEP 与~·OH 的反应
        4.2.2 DEP 与e_(aq)~-的反应
        4.2.3 DEP 与SO_4~(-·)的反应
        4.2.4 DEP 与~·N_3 的反应
        4.2.5 DEP 与Br_2~(-·) 的反应
        4.2.6 氧气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DMP 和DEP 的电子束辐照降解稳态分析
    5.1 DMP 和DEP 的UV-VIS 分析
    5.2 实验条件对降解的影响
        5.2.1 初始浓度和辐照剂量的影响
        5.2.2 溶液初始pH 值的影响
        5.2.3 H_2O_2 的影响
        5.2.4 CO_3~(2-),NO~(2-)的影响
        5.2.5 不同辐解体系的影响
    5.3 DMP 和DEP 与~·OH、e_(aq)~-的反应效率
    5.4 稳态动力学分析
    5.5 辐射降解产物分析
    5.6 溶液pH 值测定
    5.7 溶液TOC 测定
    5.8 辐射降解机理分析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关于DMP 和DEP 的激光闪光光解
        6.1.2 关于DMP 和DEP 的脉冲辐解
        6.1.3 关于DMP 和DEP 的电子束辐照降解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紫外光光解HNO2(NO2-)诱导的溴苯降解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体中芳烃污染物的污染现状
        1.1.1 水体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1.1.2 水中卤代芳烃的污染状况及危害
        1.1.3 环境中卤代芳烃的主要来源
    1.2 环境中·OH自由基的来源及现状
        1.2.1 环境中的·OH自由基
        1.2.2 水体中·OH自由基的来源及现状
        1.2.3 大气液相中·OH自由基的来源与现状
    1.3 卤代芳烃的光解及其与·OH反应的研究进展
        1.3.1 卤代芳烃直接光解的研究进展
        1.3.2 卤代芳烃与·OH自由基反应的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光化学反应基础
    2.1 光化学基本定律
        2.1.1 光化学第一和第二定律
        2.1.2 量子产率
    2.2 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
        2.2.1 光物理过程
        2.2.2 光化学过程
        2.2.3 光反应中间体
        2.2.4 光反应动力学
    2.3 有机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
第三章 实验原理及装置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宏观实验原理及装置设计
        3.2.1 实验内容
        3.2.2 实验装置
        3.2.3 实验条件选择
        3.2.4 实验方案设计
    3.3 微观实验装置(瞬态吸收装置)及原理
        3.3.1 瞬态吸收光谱技术
        3.3.2 激光闪光光解装置
        3.3.3 激光闪光光解-瞬态吸收实验原理
        3.3.4 其它条件的选择
    3.4 其他相关实验仪器及方法
        3.4.1 高效液相色谱法
        3.4.2 离子色谱法
        3.4.3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
        3.4.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
        3.4.5 激光脉冲能量探测仪
第四章 365nm紫外光照下C_6H_5Br与HNO_2(NO_2~-)的宏观反应研究
    4.1 C_6H_5Br-HNO_2(NO_2~-)混合体系光解实验条件的确定
        4.1.1 HNO_2检测波长的选择
        4.1.2 HNO_2衰减速率常数的测定
        4.1.3 HClO_4对体系中溴苯浓度的影响
        4.1.4 C_6H_5Br最佳检测波长的选择
        4.1.5 C_6H_5Br标准曲线
        4.1.6 其他实验条件的选择
    4.2 HNO_2(NO_2~-)光解诱导的C_6H_5Br光解过程研究
        4.2.1 C_6H_5Br浓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研究
        4.2.2 NANO_2浓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研究
        4.2.3 溶液pH值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研究
    4.3 外加阴离子对混合体系中溴苯光解过程的影响
        4.3.1 外加氯离子的影响
        4.3.2 外加磷酸根离子的影响
        4.3.3 外加碳酸根离子的影响
        4.3.4 外加硫酸根离子的影响
        4.3.5 外加硝酸根离子的影响
        4.3.6 几种阴离子对溴苯光解的影响比较
    4.4 离子色谱法研究光解产物中溴离子的生成
        4.4.1 Br~-标准曲线的绘制
        4.4.2 样品检测
    4.5 混合体系中光解产物分析及机理初探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利用瞬态光谱技术研究HNO_2与C_6H_5Br的微观反应机理
    5.1 自然环境中的亚硝酸
    5.2 N_2饱和条件下水溶液中C_6H_5Br与HNO_2的反应
        5.2.1 N_2饱和条件下的瞬态吸收光谱
        5.2.2 C_6H_5Br与OH反应生成C_6H_5Br…OH
        5.2.3 水溶液中C_6H_5Br…OH的归趋研究
    5.3 O_2饱和条件下水溶液中C_6H_5Br与HNO_2的反应
        5.3.1 O_2饱和条件下的瞬态吸收光谱
        5.3.2 O_2饱和条件下C_6H_5Br…OH的归宿
    5.4 光解产物的GC-MS分析
        5.4.1 N_2饱和条件
        5.4.2 O_2饱和条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无机阴离子影响365nm(355nm)诱导的溴苯降解动力学研究
    6.1 部分阴离子自由基的吸收光谱
    6.2 部分阴离子与·OH自由基的反应速率常数
    6.3 阴离子对本实验混合体系影响的理论分析
        6.3.1 溶液中有C_6H_5Br和HNO_2而无阴离子存在时
        6.3.2 溶液中有C_6H_5Br和HNO_2及其他阴离子同时存在时
        6.3.3 各阴离子对C_6H_5Br降解过程的影响分析
        6.3.4 ·OH与Cl~-作用的"表观"速率常数的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利用瞬态光谱技术研究HNO_2与1,4-二溴苯的微观反应机理
    7.1 1,4-二溴苯溶液的配制
    7.2 1,4-二溴苯的紫外吸收光谱
    7.3 N_2饱和条件下水溶液中1,4-二溴苯与HNO_2的反应
        7.3.1 N_2饱和条件下1,4-二溴苯与HNO_2反应的瞬态吸收光谱
        7.3.2 BrC_6H_4Br…OH加合物的生成过程
        7.3.3 水溶液中BrC_6H_4Br…OH的归宿
    7.4 O_2饱和条件下水溶液中二溴苯与HNO_2的反应
        7.4.1 O_2饱和条件下1,4-二溴苯与HNO_2反应的瞬态吸收光谱
        7.4.2 O_2饱和条件下BrC_6H_4Br…OH的归宿
    7.5 溴苯-HNO_2体系与1,4-二溴苯-HNO_2体系的比较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建议
    8.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环境意义
    8.2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9)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光解及光氧化微观反应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其特征
    1.2 含氟有机化合物的污染现状与危害
    1.3 含氟有机化合物的控制及在环境中的转化反应研究现状与进展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方法
    2.1 瞬态吸收光谱原理及应用
    2.2 本研究所用仪器及装置
        2.2.1 实验装置及研究线路图
        2.2.2 仪器及装置参数
    2.3 实验试剂与气体原料
    2.4 实验样品的配制
    2.5 瞬态产物吸收光谱的解析方法
第三章 全氟辛酸与还原性自由基的反应研究
    3.1.全氟辛酸与甲基自由基的反应
        3.1.1 甲基自由基的产生
        3.1.2 全氟辛酸与甲基自由基的反应可能性初探
    3.2.全氟辛酸与I_2~-自由基的反应
        3.2.1 I_2~-的产生方法及其瞬态吸收光谱
        3.2.2 全氟辛酸与I_2~-的反应可能性初探
    3.3.全氟辛酸与还原性自由基不反应的原因分析及结论
第四章 液相中三氟甲苯的光致解离及氧化反应研究
    4.1 正己烷溶液体系中三氟甲苯的光解过程研究
        4.1.1 266nm激光闪光后三氟甲苯-正己烷体系的瞬态吸收光谱
        4.1.2 220~250nm瞬态光谱归属
        4.1.3 260~330nm瞬态光谱归属
        4.1.4 倒峰的归属
    4.2 水溶液体系中三氟甲苯的光解过程研究
        4.2.1 266nm激光闪光后三氟甲苯-水体系的瞬态吸收光谱
        4.2.2 含Mn~(2+)的光谱解析
        4.2.3 含溶解氧的光谱解析
        4.2.4 三氟甲苯-正己烷体系和三氟甲苯-水体系经266nm激光闪光后的瞬态吸收光谱差异分析
    4.3 水溶液体系中三氟甲苯的光电离过程研究
    4.4 266nm光诱导H_2O_2产生OH·与三氟甲苯的反应研究
        4.4.1 266nm光致H_2O_2产生OH自由基的过程
        4.4.2 OH自由基与三氟甲苯的反应过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_6H_5F与亚硝酸在355nm光致作用下的交叉反应
    5.1 C_6H_5F及亚硝酸水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
    5.2 氮气饱和条件下C_6H_5F-HNO_2水溶液在355nm光作用下的瞬态吸收光谱
        5.2.1 C_6H_5F…OH adduct生成过程解析
        5.2.2 C_6H_5F…OH adduct衰减机制及其瞬态物种的归属
    5.3 终产物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对二氟苯与亚硝酸在355nm光致作用下的反应研究
    6.1 C_6H_4F_2水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
    6.2 N_2饱和条件下C_6H_4F_2-亚硝酸水溶液在355nm光作用下的瞬态吸收光谱
        6.2.1 各吸收波段瞬态物种归属
        6.2.2 C_6H_4F_2-OH adduct衰减途径
    6.3 终产物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六氟苯与亚硝酸在355nm光致作用下的反应研究
    7.1 C_6F_6水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
    7.2 N_2饱和条件下OH·与C_6F_6的反应
        7.2.1 355nm光作用下C_6F_6-HNO_2水溶液的瞬态光谱及C_6F_6…OH的生成
        7.2.2 250~320 nm范围吸收峰的归属
        7.2.3 330~420 nm范围吸收峰的归属
        7.2.4 750~850 nm范围吸收峰的归属
    7.3 O_2饱和条件下OH·与C_6F_6的反应
    7.4 终产物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果汇总及建议
    8.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汇总
    8.2 本研究的特色之处
    8.3 后续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10)水相中含硫化合物与氧化性自由基微观反应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二硫化碳
        1.1.2 硫化氢
        1.1.3 二甲基硫和二甲亚砜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瞬态研究技术介绍
        1.4.1 时间分辨电导技术
        1.4.2 时间分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
        1.4.3 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技术
        1.4.3.1 脉冲辐解
        1.4.3.2 激光闪光光解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原理
    2.1 试剂与溶液配制
        2.1.1 试剂
        2.1.2 溶液配制
        2.1.3 溶液温度控制
    2.2 实验装置
        2.2.1 激光闪光光解瞬态吸收装置
        2.2.2 其他仪器
    2.3 研究方法和分析手段
        2.3.1 自由基的产生
        2.3.1.1 ·OH自由基的产生
        2.3.1.2 ·SO_4~-自由基的产生
        2.3.1.3 ·NO_3自由基的产生
        2.3.2 瞬态物种的确认
        2.3.3 动力学分析方法
第三章 水相中二硫化碳与自由基反应机理研究
    3.1 前人研究工作总结
        3.1.1 水相中CS_2与自由基的反应机理
        3.1.2 关于CS_2的神经毒性
    3.2 266nm液相CS_2激光闪光光解
        3.2.1 266nmCS_2水溶液的激光闪光光解
        3.2.2 266nmCS_2乙腈溶液的激光闪光光解
        3.2.3 266nmCS_2直接光解对自由基反应的影响
    3.3 CS_2与·OH自由基反应
        3.3.1 究竟是CS_2OH还是CS_2~+?
        3.3.2 CS_2与·OH自由基反应的速率常数及活化能
        3.3.3 不同pH值水溶液中CS_2OH的衰减
        3.3.4 氧气对水相中CS_2与·OH自由基反应的影响
        3.3.5 乙腈相中CS_2OH衰减产物分析
    3.4 CS_2与·SO_4~-自由基反应
        3.4.1 CS_2与·SO_4~-自由基反应产物的归属
        3.4.2 CS_2~+阳离子生成的讨论
        3.4.3 CS_2与·SO_4~-自由基反应速率常数
        3.4.4 氧气对CS_2与·SO_4~-自由基反应的影响
        3.4.5 溶剂对CS_2与·SO_4~-自由基反应的影响
    3.5 CS_2与·NO_3自由基反应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相中硫化氢与自由基反应机理研究
    4.1 研究重点
    4.2 溶液配制
    4.3 ·HS自由基的产生及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确定
        4.3.1 266nm激光直接光解HS~-产生·HS自由基
        4.3.2 ·OH自由基与H_2S反应产生·HS自由基
    4.4 ·HS和·HS_2~(2-)自由基与O_2的反应
        4.4.1·HS自由基与O_2的反应
        4.4.2 ·HS_2~(2-)自由基与O_2的反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相中二甲基硫和二甲亚砜与自由基反应机理研究
    5.1 DMS与自由基反应的研究
        5.1.1 DMS与·OH自由基反应
        5.1.2 DMS与·SO_4~-自由基反应
        5.1.3 DMS与·NO_3自由基反应
        5.1.4 O_2和pH对DMS氧化反应的影响
    5.2 DMSO与自由基反应的研究
        5.2.1 DMSO与·OH自由基反应
        5.2.2 DMSO与·SO_4~-自由基反应
        5.2.3 DMSO与·NO_3自由基反应
    5.3 水相·OH、·SO_4~-和·NO_3等自由基氧化对DMS和DMSO寿命的贡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水体中二硫化碳与亚硝酸光反应机理研究
    6.1 355nm HONO/NaNO_2激光光解
        6.1.1 355nm激光光解HONO
        6.1.2 355nm激光光解NaNO_2
    6.2 355nm激光光解CS_2与HONO的混合溶液
    6.3 355nm激光光解CS_2与NaNO_2的混合溶液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果汇总
    7.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7.1.1 二硫化碳体系
        7.1.2 硫化氢体系
        7.1.3 二甲基硫体系
        7.1.4 二甲亚砜体系
        7.1.5 二硫化碳与亚硝酸混合体系
    7.2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Etoposide的氧化还原反应——脉冲辐解和激光光解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羟基自由基与常见无机含氧酸自由基相互转化研究[D]. 王晨.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2]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光敏毒性及其抑制机理研究[D]. 赵剑锋.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17(07)
  • [3]吉米沙星、巴洛吉米沙星、妥舒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光化学性质及其对生物分子的光敏损伤研究[D]. 徐宇列.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15(01)
  • [4]离子液体的辐射效应研究进展[J]. 王硕珏,敖银勇,周瀚洋,袁立永,彭静,翟茂林. 物理化学学报, 2014(09)
  • [5]醌类光敏剂在离子液体和常规有机溶剂中的光化学行为研究[D]. 曹西艳. 湖南科技大学, 2013(03)
  • [6]咪唑季铵盐离子液体的快速反应动力学研究[D]. 邢兆国. 湖南科技大学, 2011(05)
  • [7]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辐解特性及作用机理研究[D]. 刘宁. 上海大学, 2011(10)
  • [8]紫外光光解HNO2(NO2-)诱导的溴苯降解机理研究[D]. 秦艳. 复旦大学, 2009(11)
  • [9]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光解及光氧化微观反应机制研究[D]. 张仁熙. 复旦大学, 2007(06)
  • [10]水相中含硫化合物与氧化性自由基微观反应机理研究[D]. 房豪杰. 复旦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依托泊苷的氧化还原反应——脉冲辐解和激光光解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