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行政保护品种介绍:消化系统用药(三)(续2)

药品行政保护品种介绍:消化系统用药(三)(续2)

一、药品行政保护品种介绍:消化系统药物(三)(续二)(论文文献综述)

孙宇哲[1](2020)在《吉林省8家公立综合医院药物利用现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公立综合医院作为公立医院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公益性,也是解决群众“看病贵”的着力点。药品利用以及基本药物的使用现状不仅关乎到人民群众是否“有药可医”,同时也反映着能否“有钱可医”。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因高患病率、高死亡率不断危害着人民健康,且心血管疾病的药品费用连续增长,患者就诊花费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本研究从药品总体使用、基本药物及心血管系统药物三个角度分析吉林省被调查的8家公立综合医院的药品利用情况。了解被调查公立综合医院的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以及中成药利用现状,并对其基本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的利用情况进一步分析,提供改善药品利用的意见及建议,促进药品合理使用。方法: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被调查的8家公立综合医院进行数据收集。调查其2017年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以及中成药的使用情况,其中包括药品通用名、规格、包装单位、厂家、单价、销售数量以及销售金额。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标准化模板,针对各机构的不同属性及数据类型建立编码表,进而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清洗,建立规范的数据库,应用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药品总体销售金额为118662.07万元,其中西药占77.88%,中成药占22.12%,二级医院药品总体销售金额为43891.95万元,三级医院药品总体销售金额为74770.13万元。西药销售金额前3位分别为:消化道及代谢方面的药物(24.86%)、血液和造血器官药(17.14%)、神经系统药物(12.60%);中成药销售金额前3位分别为:内科用药(81.90%)、肿瘤用药(8.00%)、骨伤科用药(2.84%)。西药销售金额前3位分别为:氯化钠注射液(4.99%)、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3.62%)、注射用胸腺五肽(2.16%);中成药的销售金额前3位分别为:丹红注射液(10.99%)、舒血宁注射液(9.45%)、疏血通注射液(4.29%)。2.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内的品种数为319种,其中西药为225种,中成药为94种,二级医院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内的品种数为296种,三级医院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内的品种数为213种。基本药物销售金额为23061.48万元,占药品销售总额的19.43%;基本药物中不同种类的西药销售金额前3位分别为:血液和造血器官药(42.34%)、消化道及代谢方面的药物(26.94%)、心血管系统药物(8.16%);基本药物中不同种类的中成药销售金额前3位分别为:内科用药(70.95%)、眼科用药(16.54%)、骨伤科用药(7.86%)。3.不同种类的心血管系统药物销售金额前3位分别为:心脏病治疗药(26.39%)、血脂调节剂(21.44%)、钙通道阻断药(14.92%);药物销售金额前3位分别为:阿托伐他汀钙片(11.25%)、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8.66%)、瑞舒伐他汀钙片(8.51%);用药频度前3位分别为: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钙通道阻断药、血脂调节剂;排序比大于1的有48种药物,其中前6位分别为:坎地沙坦、呋塞米、硝酸异山梨酯、螺内酯、卡托普利、尼群地平。结论:1.被调查公立综合医院西药中消化道及代谢方面的药物、血液和造血器官药、系统用抗感染药、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的销售金额在西药中占据较大比例,中成药中内科用药以及肿瘤用药的销售金额在中成药中占据较大比例。西药以及中成药销售金额前20位药品中注射剂比例较高。2.被调查公立综合医院药品的基本药物目录内品种利用率及基本药物使用品种数在使用药品总体中的比例处于略低水平。3.被调查公立综合医院心血管系统药物中心脏病治疗药、血脂调节剂、钙通道阻断药以及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的销售金额占据较大比例。

张玥[2](2019)在《“三合一”体制下基层药品安全监管研究 ——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药品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与安全的“特殊商品”,药品安全是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的重要民生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药品监管机构的改革不断,却还是发生了多起重大药品安全事件,如“山东非法疫苗案”、“黑龙江美容假药案”、“鸿茅药酒事件”、“长生疫苗事件”等。不仅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对药品监管系统和药品生产制造业带来了重创,凸显了我国药品监管存在的缺陷。在我国原有的药品监督体系当中,区县级药品监督部门就属于其中最基层的行政执法单位,也是我国药品市场的主要监管力量。作为我国药品监督政策的执行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履职情况决定着我国药品市场的安全性,也代表着国家法律在药品市场上的权威。各个区县级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药品市场的主要执法力量,他们的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但是药品监督管理体系当中所存在的难点问题也多存在于基层的监管工作,例如专业人员配备不足、缺乏专业技术支撑、监管主体复杂等问题。因此,加强基层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刻不容缓。2013年以来,我国区县级药品监管部门经历了“三合一”体制改革,即整合原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的职能,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三合一”市场监管模式的初衷无疑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食品药品监管的重视,但大市场的监管模式对于专业化的药品监管还是产生了一定冲击,药品监管体系改革工作困难重重,多部门监管无法有效形成统一的监管力量,并且各个部门不同的运作模式反而对药品监督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基层药品安全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本文以南京市栖霞区为样本,对当前“三合一”监管体制下的基层药品监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意见。首先通过我国药监体系的发展历程和南京市栖霞区药品机构改革的情况引入本文的研究背景,通过总结国内外学术界与基层药品监管工作有关的研究文献,在此基础上分析基层药监体系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设计出本文的研究框架体系。其次阐述了本文涉及的药品安全监督的相关概念,对于药品、基层药品监管、“三合一”体制等一些专有名词进行了解释,并分析其所具有的特点。介绍了整体性治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及风险管理理论,并根据这些理论构建本文研究的理论体系。然后通对南京市栖霞区药监体系的发展历程的简要介绍,引入栖霞区药品监管案例,介绍了当前药品监管机构、职能、人员和监管对象情况,分析了“三合一”改革前后的监管情况变化,总结了“三合一”体制改革对栖霞区药品监管的正面效应。并深入剖析栖霞区药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挖掘出基层监管中存在的部门融合、监管模式的困难,监管力量专业性、监管手段的不足,部门之间联动不畅以及案件查处力度下降等问题,立足于基层,分析我国药品监管体系整体在当前所存在的发展问题。最后通过对深圳、浙江、天津三种市场监管模式的比较研究,借鉴国内部分地区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出完善基层药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基于加强部门融合、创新监管方式、增强监管力量、提升监管执法效力四个方面,为完善我国药品监督体系提出具体的改进和发展意见,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基层药监体系在市场监管当中发挥作用。

唐雪峰[3](2017)在《YM制药有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YM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大型制药企业,其产品涵盖化学合成药物、天然药物及生物药物三大领域。公司主导产品为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硫酸头孢匹罗等原料药和注射用美洛西林钠、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注射用葛根素、氨甲环酸注射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葛根汤颗粒、厚朴排气合剂等制剂产品,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头孢类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随着我国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抗生素产品用药减少;国外市场准入注册机制越来越加严格,国际汇率频繁变动,各医药企业增加研发投入,YM制药有限公司在运营和管理过程以及发展中出现一定障碍。公司产品结构出现不合理情况,生产效率对公司规模化与成本的影响开始更加明显,公司面临转型窗口期,国际市场产品销售想要获得更大的发展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如何巩固目前的发展、增强公司实力,利用当前的优势和机遇实现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的增长是YM制药有限公司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YM制药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将产品分为原料药和成品制剂来分析。首先通过PEST分析模型分析了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情况,利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细致分析了公司内部环境情况;然后总结上述分析,通过SWOT分析了解到了公司内外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接着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市场细分、选择和定位战略;之后又针对所提出的目标市场战略制定了相应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组合策略;最后,为保证策略的顺利实施,还从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研发创新、生产运营、会计财务、企业文化等角度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本论文的研究旨在为YM制药有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的增长提出相关的营销策略。通过降低产业链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克服企业内部劣势,规避不利风险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利用公司优势把握当前的机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在国际市场注册能力,寻找新的目标市场;再通过相应目标市场战略和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来维护现有市场开发更多新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实现更好更久的发展。希望通过提出的相关目标市场战略和营销组合策略能够对YM制药有限公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同时,YM制药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对其他医药出口行业的企业存在相似性,因此,本文的研究也对其他医药生产与出口企业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此外,本文提出了主要产品制剂原料自产的思路,这有利于降低原料采购成本与交货风险,通过产业链整合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与利润率。同时,明确产品结构,优化方向,有助于YM制药有限公司在面对国内污染严重和产能过剩的条件下,实现工业转型。

朱子文[4](2017)在《社会医疗保险欺诈行为研究 ——基于上海市医疗保险实证分析》文中提出社会医疗保险的有效安全运行,是现时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安全保障,更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密切相关。伴随着医疗保险事业的不断蓬勃发展,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一些不法分子勾结参保人员,采取冒用医保卡配药或多开、虚开医保药品并予以贩卖等手段骗取医保基金;一些定点医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医保规定,以虚开医保药品、虚构医疗服务等各种方式套取医保基金,给医疗保险基金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医疗保险欺诈等违法违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关系医保基金安全的民生问题,成为社会医疗保险事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思路,从理论上对医疗保险欺诈的背景来源进行了解读,对我国的社会保险现状和上海社会保险的特征进行了梳理分析,对目前的社会医疗保险欺诈类型和反欺诈手段进行了归纳、评析。本文在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学、政治学等理论基础上,运用了文献研究、案例分析、调查研究、扎根理论、数据挖掘等研究方法,以上海市医疗保险监督机构的欺诈案件数据作为数据来源,从欺诈行为形式特点和违规参保对象特征分析两方面进行数据汇总和实证分析。在对大量医保欺诈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运用数据挖掘和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从数据中解释医保欺诈行为发生的原因,定性发现各种类型医保欺诈的数据特点,明确医保欺诈行为的显着特征,构建了医疗保险欺诈的行为特点,并提出医保欺诈预测识别因子,为如何根据行为特征选定可疑参保对象提供借鉴。最后,结合上海市医疗保险欺诈现状和反欺诈的相关举措,分析并归纳保险欺诈者的行为特征,探索了对保险欺诈的成因和其背后深层的政策漏洞,为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反欺诈工作提出建议。本文为社会医疗保险欺诈行为研究、如何规划反欺诈工作的制度设计,及如何提高医疗保险反欺诈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杨宇洋[5](2017)在《中俄主要药品管理法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药品管理法规是一个国家为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制定的与药品管理监督相关的法规。在世界各国,药品管理法规是从事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遵守的基本法规。药品管理法规不仅与患者治疗、用药安全、民众的健康、医务人员的权限相关,与生产销售企业及研制单位的利益相关,还因为伴随着各种疾病药物治疗效果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伴随着药品生产、销售而带来的经济效益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紧密相关联,是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社会卫生保障体系的构成与完善状况、经济管理与监督机制建设及其变革情况,对于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背景近年来在贯穿欧亚大陆、东联亚太经济圈与西进欧洲经济圈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中,俄罗斯具有重要地位。研究俄罗斯这一大国的主要药品管理法规,不仅为中国法制的完善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还可为中国中、西药品生产企业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竞争提供重要法律支持,推动中国医药行业国际化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俄两国药品管理法规发展历程有三个关键的时间段:50年代,前苏联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药品管理法规体系。中苏友好期间,中国的药品法规是在学习了前苏联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情进一步修改。80年代后,中国改革开放后根据国际药品管理法规发展的趋势及中国医药行业、医药市场、制药工业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发展概况,开始不断自我完善,修改颁布了比较全面的药品管理法规。90年代,前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独立。俄罗斯药品管理法规在继承前苏联的基础上,接受国际药品管理法规的框架与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发展。研究内容本文正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其中重点阐述了俄罗斯联邦药品流通法规的发展历程、主要结构和特点,比较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与《俄罗斯联邦药品流通法》等主要药品管理法规的不同特点。鉴于俄罗斯传统医药发展概况以及中医药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面临的困难与现存问题,本文还研究了俄罗斯药品及食品管理法规对传统医药产品规定与要求,重点选取了俄罗斯海关联盟《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有关传统医药的相关规定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入俄罗斯医药市场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根据对中俄两国药品(包括食品)法规的比较研究,本文对中国药品管理法规有待完善的趋势提出相关建议,并对中医药产品进一步打开俄罗斯市场提出意及建议。第一部分研究概述。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药品管理法规是从事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遵守的基本法规。伴随着各种疾病药物治疗效果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伴随着药品生产、销售而带来的经济效益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紧密相关联。因而,近百年来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药品管理法规的制定,根据本国医药市场实际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提高,不断对药品管理法规进行修订完善。对比分析中俄两国在医药卫生法规、特别是与传统医药学有关的法规等具体信息,可为对俄传统医药学合作,特别是中国中、西药品生产企业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竞争提供重要法律支持,也可进一步发展巩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动中国医药行业国际化。第二部分论述了两国法规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构成体系特点,重点对比分析了中俄主要药品管理法规的差异。该部分选取了《俄罗斯联邦药品流通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进行比较研究,对比分析了法规中涉及的两国现行医药监管体制与药品市场、药品生产、药品批发、药品仓储、药品销售、药品标记以及法规执行特点等十二个方面的主体内容,对中俄两国主要药品管理法规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明确阐述了主体规定的含义,以及对医药卫生事业和发展具有的指导意义。第三部分介绍了俄罗斯传统医药发展概状及俄药品(含食品)管理法规对传统医药产品规定与要求。当地的传统医药学治疗方法和传入的传统医药学的治疗方法两大类。随着俄罗斯全面转向市场经济,许多当地草药制成的药片经注册批准后在药店出售。但对传入产品,俄罗斯实行严格的医药许可证制度。中国传统医药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必须注册申报许可证后通过合法途径才可进入俄罗斯市场。本部分论述了俄药品管理法规对传统医药相关的名词解释以及传统医药产品和食品的国家注册等规定与要求。第四部分对俄罗斯海关联盟《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中与传统医药学相关的内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涉及内容进行比较研究。俄罗斯海关联盟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对与传统医药产品的定义包括:生物活性添加剂、保健治疗型食品、预防性膳食食品、特殊食品和滋补性饮品等,按照食品标准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传统医药产品必须要符合俄罗斯海关联盟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各个章节要求的标准。传统医药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往往涉及到特种食品的国家注册。特种食品的国家注册由海关联盟成员国的授权机构来受理。特种食品的国家注册是没有固定期限的。俄罗斯海关联盟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为中国中药产品、保健品以保健食品的方式合法进入俄罗斯提供了途径。第五部分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俄罗斯传统医药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做了比较分析。概述了俄罗斯医药市场现状以及俄罗斯市场对中医药产品进入独联体和欧洲市场的影响。分析了中药品现阶段的出口障碍以及进入俄罗斯市场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时代背景,总结中俄两国药品(包括食品)法规的比较分析内容,对中国药品管理法规有待完善的趋势和内容提出相关建议,并对中医药产品进一步打开俄罗斯市场提出建设性意见。第六章结论。本部分就中俄药品管理法的主要内容差异进行了小结,提出中国药品管理法在药品信息发布、药品标记和进出口药品等多方面规定与之的差距和有待完善的方面。提示中国医药企业在俄罗斯进行药品注册和临床试验等步骤准备时,必须要认真了解和充分准备的信息。就法律及政策保障、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大教育科研及宣传力度、加强部门间合作及行业标准的制定等有关两国政策保障问题提出建议。特别对中医药进入俄罗斯提出建设性建议。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查阅俄罗斯代表性法规数据库、实地调研图书馆、翻译相关法规、咨询有关专家等方式和方法,尽可能比较全面地了解俄罗斯主要药品10部管理法规的基本信息,查阅了 1984年颁布的中国《药品管理法》、2001和2008年《中国药品管理法(修订版)》以及国务院颁布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全文(2015最新修正)、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17部与药品相关的行政法规。运用文献研究法,学习研究俄罗斯主要药品管理法规原文;学习研究主要药品食品法规有关译文和事件材料;学习研究主要法规体系标准;学习研究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有关论着。同时开展实地调研,多次亲赴俄罗斯获取法律法规原文的第一手资料,与当地专家交流了解相关实例。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俄罗斯传统医药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做了比较分析。研究结论本文通过对俄罗斯主要药品管理法规进行大量翻译、归纳、整理、分析研究对比,首次系统分析了俄罗斯药品管理主要法规内容,明确了其政府药品管理的法律框架;首次通过分析比较中俄两国药品管理法规的差异,探讨了其构成体系、基本内容特点与可借鉴之处。根据俄罗斯药品管理法规现状,分析中国医药产品进入俄罗斯医药市场需要注意的问题,根据俄罗斯药品管理法规及俄罗斯海关联盟《食品安全》技术法规中对传统医药产品的规定,分析探讨了中医药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的规范要求。《俄罗斯联邦药品流通法》在总结俄罗斯及前苏联药品流通管理领域相关法规的基础上,结合2000年后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国家有关药品管理法规的发展趋势,并根据俄罗斯现行医药监管体制与药品市场、药品生产、药品批发、药品仓储、药品销售的实际状况,对俄罗斯药品流通管理法规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与明确的规定。了解俄罗斯药品管理法规,可全面认识俄罗斯国家经济与社会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为我国医药科研单位、药品生产企业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的合作与竞争,推动我国中西药品进入俄罗斯医药市场,提供重要法律支持。同时,也为我国法制的完善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中国中医药产品,特别是中成药、中药保健品,要进入俄罗斯市场必须要符合俄罗斯相关法律规定。在中俄两国政治、经济交流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的今天,了解研究俄罗斯主要药品管理法规,不仅符合中俄两国国家利益,也符合俄罗斯人民的健康需求,有利于两国领导人确立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务实合作。

刘洋[6](2017)在《近代中医体制化历程(1919-1937) ——以中医改进研究会为中心》文中提出近代以来,随着封建社会的瓦解和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勃兴,中医的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基础上的中医,其科研、教育、医疗、管理、交流、传播、评价等方法体系,都与建立在现代科学思想基础上的西医大为迥异,也与基于西方的近代中国社会建制格格不入。为了谋求发展,近代中医不断改良、汇通、论战、抗争,直至尝试“科学化中医”,希望改造中医,使其融入近代科学的体系。伴随着抗争与羁绊中的前行,中医自觉不自觉吸收和借鉴了西医的思想和制度,开始了中医体制化的探索。科学体制化是科学体制的形成过程,是科学发展的组织条件和制度保证,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医学体制化的重要标志是医院、医学院、医生组织以及政府主导的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形成。其显着的特征是医学知识与政治的结合,以及对医疗空间的制度性分割。由于近代社会政治制度源于西制,中医天然地被社会体制排除在外,晚清和民国政府没有主动启动中医体制化进程。中医体制化基本上萌生于中医民间,由中医界自下而上努力探索,其层次、范围、效果上与西医的近代体制化相比,距离很大。与民国政府的“抑中扬西”的卫生政策相左,近代山西地方政府对中医采取扶持政策,中医体制化在近代山西得以率先发轫。山西模仿西方科学和西医体制,成立中医社团、开展中医学校教育、创办医院、出版发行中医期刊和书籍,以及制订和完善中医学术、研究制度等努力,在中医体制化中作出独到的努力。本文以具有独特历史价值的近代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及其活动为视角,放眼整个近代中医的发展历程、中医与社会的关系、中医与西医的矛盾和媾和。通过历时共时的分析,探讨体制化对中医发展的促进和制约作用,为时下政府在中医药管理中的角色定位、职责界定、市场划分,提供有益参照。本文主体包括绪论、正文(共七章)、结束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概念释名。正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介绍了近代中医体制化的背景;其后五章是关于山西中医体制化的探索实践内容;最后一章总结山西中医体制化的贡献与启示。第一章是关于近代中医体制化的背景。近代中医体制化以中医思想文化变革为基础,“西学东渐”的近代化思潮是中医的近代化转型的根本原因。正是在这种近代化思潮的影响下,面对薄弱的医疗卫生基础,山西从统治和现实需要出发,积极推动开展中医改进。中医体制化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在近代山西发端。第二章是关于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的创建及发展内容。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官办的中医社团。山西行政长官阎锡山在学会的创办、发展、运行中都发挥主导作用,给予经费、政策、发展环境的支持。由于组织稳定,经费充裕,中医改进研究会发展迅速。研究会在管理制度、科研方法、学术奖励等各个方面吸收西学,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规范,保障了中医研究的有序开展。研究会发展中期,由于政治、社会局面发生巨大转变,及“中医科学化”思潮出现,研究会进行了改组,从人员、机构、组织多方面发生较大调整。研究会宗旨也从最初的“中医改进”向“中医科学化”演变。第三章是关于中医教育探索的部分。近代山西山西医学教育历经波折,先后创办了“山西医学专门学堂”、“山西医学传习所”和“山西医学专门学校”等医学教育机构。后者几易其名,学制、课程、教育方向也随之不断变化。特别是其办学方针的“由中转西”,反映了中西医教育难以实现良好契合的矛盾。近代中医教育界在探索建立学制,统一课程设置,编辑中医教材,兴办中医学校,培养中医人才过程中的努力,也是不断寻求合理医学教育建制的过程。最终,在中医向西医的参习和妥协中,近代中医教育建制得以建立。第四章是关于中医临床与防疫实践的内容。作为中医研究和中医教育的实践场所,中医改进研究会的附设中医医院设立后,引入了西医医院的理念,设立养病室(病房)、加强院感管理、完善诊疗制度,不断提高中医的临床诊治能力。为了弥补中医在卫生防疫中显露出的不足,研究会建立了疫情报告和研判制度,积极探索中医在卫生防疫中的作用。由于西医对传染病的病原学、传播途径方面具有证据确凿、逻辑合理的实践优势,使得基于西制的近代政府,有充分理由选择西医理论和制度作为卫生防疫的立法和行政依据,西医在国家卫生防疫体系中的地位得以通过政治制度确立,成为卫生防疫的主角,中医逐渐退出了卫生防疫体系。第五章介绍了中医改进研究会在历次中医抗争社会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中医界面对政府、西医的不公正政策和歧视,从维护自身权益以及中医地位出发,积极投入到抗争和中西医论战中。在纳入教育体系、创设中央国医馆、建立中医社会体制等方面,中医改进研究会与全国中医药界,互通声气,积极运用请愿抗争和参政提案等手段,奔走呼号,终获一定成效。《中医条例》、《医师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使中医在法律地位上与西医平等;中央国医馆、卫生署中医委员会的成立,成为中医行政管理建制化的标志;中医纳入学制的章程获得通过,中医执业考核得到实施等一系列突破,使得中西医并存的二元医疗卫生体制渐见雏形。第六章是关于中医学术传播与交流方面的内容。医学交流机制与系统的形成,是医学体制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传统中医“秘而不宣”的习惯,随着近代报纸、期刊在中国的出现,发生了巨大改变。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创办的《医学杂志》,作为中医学术交流的载体,业界沟通的桥梁,中西医论战的平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研究会的改组,《医学杂志》的办刊思想也由“中医改进”向“中医科学化”发生转换。同时,研究会还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征集审查民间验方活动,出版了蕴含巨大学术价值的《审查征集验方》。研究会采取出版代销名家医书、与其他中医团体交换期刊、在杂志刊登医药信息等的形式,广泛进行业界交流,在近代中医的学术传播交流体制化中取得积极成效。第七章总结了山西在中医体制化中的贡献与启示。由于地方行政力量的鼎力支持,甚至将发展中医作为省政发展的重要内容,近代山西强化中医管理,从机构、组织、制度、机制方面,在神州一隅开辟了中医体制化的试验田。中医改进研究会的实践表明,整体论和还原论的融贯是未来中医发展的基础。辩证认识中西医,以包容胸怀接受在一定时期内中西医二元化格局的局面,有助于未来产生真正的新的生命科学。中医体制化是中医科学化概念的重要延伸,是中医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结束语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对全文的概括总结;二是指出了本文仍需努力的方向;三是下一步需要关注的研究方向。附录共有9个部分,汇总了近代山西中医体制化相关制度和近代山西医学发展沿革等等,为研究提供详实的参证。纵观中医在中国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医发展的各个兴盛阶段多得益于体制的促进。新中国成立后,“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化”等概念和思路,都是基于振兴中医发展的目的提出的。同时,也反映出中医自身的特性与历次被强加之上体制的不适应。直到170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寻求出适合中医的发展之路;如何处理中西医二者的关系,也是众说纷纭。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医和西医的“范式”不可通约,源于西医的近代医疗体制无法适应中医发展的自身属性。有着五千年深厚文化和历史底蕴的传统中医,面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又一次科学和意识形态的革命,需要再次审视其发展规律,完善中医体制化建设。

盛爱武[7](2013)在《SHKB公司心脑血管处方药NDB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SHKB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心脑血管处方药的制药企业,注射用NDB产品曾是该公司的拳头产品,2008年12月由于国家政策原因暂停了该产品的生产和营销,目前该公司又取得了生产和营销该产品的资质。本文通过应用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在当前营销环境下,结合心脑血管处方药的市场需求和该公司的优劣势,建议该公司采取部分区域总代理制、学术推广+办事处推广和代理制并存的分销模式,针对已经中标、还未开标和暂不招标的区域采取不同的价格制定,通过筛选前期公司代理商、新招代理商进行综合评估后甄选优质代理商,明确代理商取得代理权的责任和权利,将代理商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高度统一,来选择和控制营销渠道,并通过形象广告和公益广告、加强企业的公关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等方面来进行品牌塑,通过加强和规范学术赞助、和临床医师进行充分技术交流、进行亲情营销等角度建立和保持与医院的良好沟通,并主动和患者进行互动等举措进行营销沟通等营销策略,并指明了采取规范销售内部体系和协同其他部门的措施,来保证策略得以顺利实施。

田昕[8](2013)在《公共视角下基本药物制度定量评估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梳理构建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概念框架模型,并从公共视角设计基本药物制度定量评价模型,评价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2009-2011年)的基本药物制度,比较各省份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效益的差异并分析原因,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当前的基本药物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深入分析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现状、主要问题,以及投入、产出、效果、环境等方面指标,构建基本药物制度概念框架模型,以及成本和效益测算模型。并利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期评估的数据,测算我国整体和各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总成本、总效益、成本效益。采用两变量相关分析,分析各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成本、效益、成本效益值的相关因素。[结果]1、基本药物概念框架模型包括投入、产出、效果、环境四个部分。投入分为有形投入和无形投入。有形投入包括人力资源投入、资金投入、基础设施投入等三个部分;无形投入包括政策投入、教育投入、管理投入、政治投入、宣传投入等五个部分。产出包括制度产出和实体产出两个部分。制度产出包括基本药物目录和其他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实体产出包括基本药物生产、采购、配送、使用、监管等部分。效果包括经济效果、健康效果、新机制效果三个部分。环境部分分为自然条件和政策条件。自然条件指地方基础条件,政策条件指相关卫生政策以及财政政策等。2、基本药物制度定量评价模型构建。(1)可计算的总成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经常性收支缺口补助支出(含绩效工资政策和各地自行出台的在职人员工资补助政策)+用于招标、采购等基本药物保障体系支出+基本药物制度培训经费;(2)校正的可计算总成本=可计算的总成本*(1+该年度贷款利率);(3)总效益=可获得性增加节省上级医院门诊费用+可负担性增加节省基层门诊费用+可负担性增加节省的基层住院费用+合理用药程度增加减少生产力损失效益。3、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总成本较高省份有江苏、山东、安徽,较低的是西藏、青海。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总效益较高的省份有浙江、广东、江苏、山东,较低的省份有陕西、青海、内蒙古。成本效益较高的省份是浙江、广东,最低的两个省份是陕西、甘肃。全国有20个省份成本效益为负值,仅9个省份为正值。4、2010年我国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校正可计算的总成本1436688万元,总效益1501328万元,成本效益64640万元。5、各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总效益的相关因素包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GDP总量)、人口状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情况(财政支出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收入比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情况(乡镇卫生院达标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以及总成本。各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投入的总成本与地区经济情况和人口数量相关。而各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成本效益只与地区经济情况有关。[建议]1、对完善当前基本药物制度政策建议:(1)取消基本药物省级增补政策;(2)采取措施激励医生处方基本药物,改变当前强制使用政策;(3)完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政策,体现质量优先,价格合理;(4)给予配送企业合理利润,鼓励流通企业做强做大。2、当前构建的定量评估模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本研究给制度评价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尝试。建议在分析公共政策效果时,不仅要客观分析取得的效益,还要注重成本。3、地区经济状况对基本药物制度效益产生了较大影响。建议我国各地区在发展民生工程的同时,也要继续加强经济建设。在制度设计时,要考虑经不同地区经济条件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基本药物政策。基本药物制度投入对效益的影响有限,还要考虑经济、人口、财政补偿、硬件建设,以及居民健康档案等因素。4、公立医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还需在制度定位、目录遴选、招标采购、价格管理、使用政策等方面加强研究。[创新与不足]1、创新:(1)本研究创新性的对一项公共制度的整体进行了经济学的定量评价,为今后的制度评价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在考虑效果的同时,也考虑了实施制度的成本。(2)本研究构不仅针对制度现状、问题、投入、产出、效果、效益、环境进行了全面计算和分析,并根据结果,提出了下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建议。2、不足:(1)由于本研究首次尝试对制度进行定量的经济学评价,所以在建立经济学评价模型时,难免有不尽合理的地方。(2)由于一项制度从建立到其效果发挥通常有一个时间过程。由于受到数据限制,所以本研究只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一年来的成本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价,可能存在有些制度建立的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

冯韧[9](2012)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减轻患者负担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以天津市环湖医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新医改转入施行阶段,其核心内容就是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因此“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方案确定的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卫生部根据新医改内容对公立医院重点提出以下三项要求,一是要以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为切入点,提高医院资源利用效率;二是要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尤其对抗菌药物的管理是重中之重,严格控制药品费用;三是要积极开展临床路径病种管理工作,推进单病种付费。通过不断为患者减负来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公立医院要想体现出其公益性,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不断为患者减轻负担,就要依据新医改政策和卫生部的要求积极实践。通过总结评价公立医院改革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是本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文章内容描述主要包括首先介绍新医改对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政策背景;而后阐述公共管理学对于分析公立医院改革的理论基础,并归纳出造成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本文主要以环湖医院为例将近三年关于为患者减负具体实践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为公立医院针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施改革提供实证。再有就是分析美国管理式医疗改革对于我国医改的借鉴与启发,最后对公立医院为患者减负的实践作出结论,并提出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个人见解,以供借鉴。

朱立勤[10](2011)在《基于临床药师的用药安全性评价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医疗逐渐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而医疗中的药品安全使用问题也相应成为医疗中最受关注的一个方面。保证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临床药师作为一种在国内刚刚开展起来的职业,逐渐成为临床治疗团队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尤其在临床用药安全性评价和控制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临床药师的角度探讨了临床用药安全性评价和控制,分析和确立了临床药师在临床用药安全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提出了在用药前、用药过程中、用药后的整个用药过程实施全程化评价控制的观念,并在各环节中分别运用多种模型和药师监护实例进行安全性分析和评价控制,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在对临床用药安全性实施主体分析中,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医护人员及患者对临床药师的认知度,并对其基本状况、工作模式等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充分认识到临床药师在临床安全性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用药前从药品质量和调剂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安全性评价控制。在对药品质量的控制中运用PDCA循环法分析了药品质量缺陷的原因,并制定和实施了相应对策,保证了医院药品质量安全。在用药前的调剂中,分析了药师调剂的正确流程、现存的调剂不安全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用药过程中对患者的药学评价和监护中,本文提出药师对患者的监护点,并以临床药师针对不同监护点进行监护并取得良好效果的病例为实例,详细分析了药师对患者实施监护控制对安全性的作用。在用药后对临床用药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干预控制中,对目前临床用药安全性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药师用不同模型评价用药安全性的方法,并以中药注射剂及抗菌药物注射剂的安全性为例,分别运用因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决策树法等不同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以荟萃分析法评价了药物对肾脏的安全性。本文还对常见的临床用药不安全因素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临床干预,取得良好效果。

二、药品行政保护品种介绍:消化系统药物(三)(续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药品行政保护品种介绍:消化系统药物(三)(续二)(论文提纲范文)

(1)吉林省8家公立综合医院药物利用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2.1 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
        1.2.2 约定日剂量
        1.2.3 用药频度
        1.2.4 日均药品费用
        1.2.5 销售金额序号与用药频度序号的比值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现场调查
        2.2.4 相关指标分析
        2.2.5 药品名称及其分类标准
    2.3 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
    2.4 质量控制
        2.4.1 调查前的质量控制
        2.4.2 调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4.3 数据录入阶段的质量控制
    2.5 技术路线图
第3章 结果
    3.1 被调查公立综合医院药品利用情况
        3.1.1 公立综合医院药物销售金额情况
        3.1.2 不同等级公立综合医院药物销售金额情况分析
        3.1.3 公立综合医院西药中各系统药物销售金额情况分析
        3.1.4 公立综合医院中成药中各系统药物销售金额情况分析
        3.1.5 公立综合医院西药销售金额前20 位分析
        3.1.6 公立综合医院中成药销售金额前20 位分析
    3.2 基本药物在药品总体中的利用情况
        3.2.1 公立综合医院基本药物的品种利用占比分析
        3.2.2 不同等级公立综合医院基本药物的品种利用占比分析
        3.2.3 公立综合医院药品中基本药物的销售情况
        3.2.4 公立综合医院不同种类的西药中基本药物的销售金额情况
        3.2.5 公立综合医院不同种类的中成药中基本药物的销售金额情况
    3.3 心血管系统药物利用情况
        3.3.1 不同种类的心血管系统药物的销售金额分析
        3.3.2 各类别心血管系统药物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分析
        3.3.3 心血管系统药物销售金额前20位
        3.3.4 心血管系统药物用药频度的前20 位分析
        3.3.5 心血管系统药物日均费用前20 位分析
        3.3.6 心血管系统药物的排序比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药品使用金额情况分析
    4.2 各系统药品利用情况
    4.3 药品中基本药物的使用品种分析
    4.4 药品中基本药物的销售金额分析
    4.5 心血管系统药物使用金额分析
    4.6 心血管系统药物用药频度以及日均费用分析
    4.7 心血管系统药物排序比分析
    4.8 对策及建议
        4.8.1 加强对药品各环节的监督指导,做好内部处方管理
        4.8.2 关注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实现基本药物全面配备
        4.8.3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向患者宣传基本药物使用常识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三合一”体制下基层药品安全监管研究 ——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总结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 药品监管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药品
        2.1.2 基层药品监管
        2.1.3 “三合一”体制
    2.2 理论基础
        2.2.1 整体性治理理论
        2.2.2 巧规制(Smart Regulation)理论
        2.2.3 风险管理理论
第三章 南京市栖霞区药品监管的发展现状研究
    3.1 南京市栖霞区药品安全监管的历史发展
        3.1.1 栖霞区地域特征
        3.1.2 栖霞区药品监管系统的历史发展
    3.2 南京市栖霞区药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3.2.1 栖霞区“三合一”机构改革实践
        3.2.2 栖霞区药品监管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能
        3.2.3 栖霞区药品监管对象情况
    3.3 “三合一”体制改革对栖霞区药品监管产生的正面效应
        3.3.1 整合监管资源,避免多头监管
        3.3.2 增强基层监管力量,拓宽监管网络覆盖面
        3.3.3 减少审批、监管流程,提升企业、群众办事效率
第四章 “三合一”体制下栖霞区药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4.1 部门融合缓慢,监管模式存在差异
        4.1.1 三个部门的融合存在一定困难
        4.1.2 各项工作均存在模式差异
    4.2 监管手段不能满足监管需求
        4.2.1 信息化手段落后,缺乏互联网监管能力
        4.2.2 药品抽样缺乏代表性
    4.3 监管力量专业性不足,培训效果不到位
        4.3.1 监管力量专业性不足
        4.3.2 培训效果不到位
    4.4 监管执法不到位,存在漏洞
        4.4.1 日常监管和案件查处力度下降,执法威慑力不足
        4.4.2 与卫生部门联动不畅,医疗机构监管存在隐患较大
第五章 国内其他地区基层药品安全监管比较研究
    5.1 我国部分地区药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比较研究
        5.1.1 纺锤型模式
        5.1.2 倒金字塔型模式
        5.1.3 圆柱型模式
        5.1.4 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5.2 国内部分地区基层药品监管的经验借鉴
        5.2.1 河南省建设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队伍
        5.2.2 湖北省推进案件“处罚到人”
        5.2.3 咸宁市咸安区区镇一体化监管模式
        5.2.4 江苏省常熟市“体检式”监管和“综合诊疗式”执法机制
第六章 完善“三合一”体制下栖霞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建议
    6.1 加快市场监管部门和监管职能的融合
        6.1.1 转变观念,加强对市场监管体制的认同感
        6.1.2 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法律体系和相关的监管执法程序
    6.2 运用现代化手段,创新监管方式
        6.2.1 加强技术支撑能力,丰富监管手段
        6.2.2 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推行分级管理
    6.3 优化监管体系,增强监管力量
        6.3.1 探索专业化和市场化的平衡点,培养基层监管人才
        6.3.2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监管人员积极性
        6.3.3 提高行业协会与公众参与,推动社会共治
    6.4 提升基层药品监管执法效力
        6.4.1 科学划分事权,给基层合理减负
        6.4.2 提高案件查处力度,提高执法威慑
        6.4.3 建立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过程记录
致谢

(3)YM制药有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YM制药有限公司简介
    1.2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2.1 医药产品理论
    2.2 医药市场营销理论
    2.3 国际医药贸易理论
    2.4 PEST分析理论
    2.5 波特五力模型理论
    2.6 SWOT分析理论
    2.7 国际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理论
    2.8 国际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理论
第3章 YM制药有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现状与环境分析
    3.1 YM制药有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3.1.1 近年来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3.1.2 出口运营能力分析
        3.1.3 研发与发展规划分析
    3.2 YM制药有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3.2.1 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3.2.2 微观营销环境分析
    3.3 YM制药有限公司产品SWOT分析
        3.3.1 原料药方面
        3.3.2 成品制剂方面
第4章 YM制药有限公司国际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4.1 市场细分
        4.1.1 原料药市场细分
        4.1.2 成品制剂市场细分
    4.2 目标市场选择
        4.2.1 原料药目标市场的选择
        4.2.2 成品制剂目标市场选择
    4.3 市场定位
        4.3.1 原料药产品市场定位
        4.3.2 成品制剂市场定位
第5章 YM制药有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策略设计
    5.1 产品策略
        5.1.1 原料药的产品策略
        5.1.2 成品制剂的产品策略
    5.2 定价策略
        5.2.1 原料药定价策略
        5.2.2 成品制剂的定价策略
    5.3 渠道策略
        5.3.1 原料药渠道策略
        5.3.2 成品制剂渠道策略
    5.4 促销策略
        5.4.1 人员促销
        5.4.2 广告
        5.4.3 公共关系促销
        5.4.4 销售促进
    5.5 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5.5.1 客户信息收集
        5.5.2 客户关系的管理
第6章 YM制药有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6.1 组织结构保障
        6.1.1 公司组织结构保障
        6.1.2 国际业务部组织结构保障
    6.2 人力资源保障
    6.3 销售与运营保障
        6.3.1 销售保障
        6.3.2 质量保障
        6.3.3 交期保障
        6.3.4 成本保障
    6.4 研发与创新保障
        6.4.1 研发保障
        6.4.2 创新保障
    6.5 信息技术保障
    6.6 会计财务保障
    6.7 企业文化保障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结论的意义
    7.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社会医疗保险欺诈行为研究 ——基于上海市医疗保险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综述
        1.5.1 国内关于医疗保险反欺诈研究综述
        1.5.2 国外关于医疗保险欺诈研究综述
        1.5.3 研究综评
    1.6 技术路线
    1.7 研究创新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社会医疗保险
        2.1.2 社会医疗保险欺诈
    2.2 理论基础
        2.2.1 运用公共产品的理论分析社会医疗保险欺诈现象
        2.2.2 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社会医疗保险欺诈现象
第3章 上海市社会医疗保险欺诈行为现状分析
    3.1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体系
        3.1.1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3.1.2 上海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3.2 社会医疗保险欺诈的形式类型
        3.2.1 贩卖药品
        3.2.2 虚开外地就医报销凭证回沪零星报销
        3.2.3 医院工作人员职务犯罪
    3.3 医疗保险欺诈中的主体特征
        3.3.1 团伙性质的医保欺诈案件
        3.3.2 家族性质的医保欺诈案件
        3.3.3 特殊人群的医保欺诈案件
    3.4 上海市社会医疗保险反欺诈现状
        3.4.1 上海市医疗保险反欺诈的主要政策和具体手段
        3.4.2 上海市医疗保险反欺诈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3.4.3 上海医疗保险反欺诈工作的新进展
    3.5 上海医疗保险反欺诈工作的难点
        3.5.1 打击团伙性质医保欺诈案件的工作难点
        3.5.2 家族性质的医保欺诈工作难点
        3.5.3 特殊人群的医保欺诈的工作难点
第4章 案例数据样本采集与研究分析
    4.1 数据样本采集
        4.1.1 2010 年-2016 年上海市医疗保险反欺诈工作案例涉及参保对象门急诊结算数据收集
        4.1.2 2010 年-2016 年上海市医疗保险反欺诈工作涉及的调查笔录情况整理
        4.1.3 2010 年-2016 年上海市医疗保险反欺诈工作涉及的相关数据库数据收集
        4.1.4 2010 年-2016 年上海市医疗保险反欺诈工作移送公安系统欺诈案件情况汇总
    4.2 数据分析方法
    4.3 本次数据研究的设计原理
    4.4 欺诈数据分析及行为特征构建
        4.4.1 年龄段分布
        4.4.2 性别分布
        4.4.3 数据来源分布
        4.4.4 违规行为和费用情况分析
        4.4.5 门诊事务系统的卡册信息、减负信息、两个异常审核信息分析
        4.4.6 就诊医院分布(具体明细数据见附录F)
        4.4.7 就医总费用情况分析(具体明细数据见附录F)
        4.4.8 就医费用的分布情况分析
        4.4.9 药品费用情况分析
        4.4.10 判刑情况分析
    4.5 社会医疗保险欺诈预测识别因子提取
    4.6 产生社会医疗保险欺诈行为的原因
        4.6.1 人员配置不足下的医保监管力不够
        4.6.2 信息不对称下的医院管理缺失
        4.6.3 政策设计不够造成的不均衡不限制
第5章 完善医疗保险反欺诈工作建议
    5.1 现有的反医疗保险欺诈手段的不足之处
        5.1.1 门急诊医疗费用监管
        5.1.2 医保监督举报制度
        5.1.3 行刑衔接制度
        5.1.4 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办法
    5.2 上海市完善反欺诈工作的政策建议
        5.2.1 加强医保监管力量
        5.2.2 完善医保立法体系
        5.2.3 畅通行刑衔接渠道
        5.2.4 构建信息监管平台
        5.2.5 开展医师约谈工作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一)着作类文献
        (二)期刊类文献
        (三)学位类文献
        (四)网络类文献
    二、外文文献
附录A 门诊交易记录样表
附录B 门诊交易明细样表
附录C 调查笔录空白样表
附录D 2010年-2016 年移送公安医保欺诈案件情况汇总(节选)
附录E 参保对象案卷情况汇总表(节选)
附录F 门诊交易费用和医院情况表(节选)
致谢

(5)中俄主要药品管理法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我国对国际药品管理法的研究概况
    2. 我国对俄罗斯主要药品管理法的研究概况
前言
1. 研究概述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中俄药品管理法比较研究
    2.1 中俄药品管理法立法进展回顾
    2.2 中俄药品管理法立法的重要阶段
    2.3 中俄药品管理法的主要内容
    2.4 中俄药品管理法构成体系
    2.5 中俄药品管理法的主要差异
3. 俄传统医药发展概状及俄药品管理法在传统医药中的运用情况
    3.1 俄罗斯传统医药发展概况
    3.2 俄罗斯市场中的传统医药产品概况
    3.3 俄罗斯药品管理法对传统医药产品的规定
    3.4 俄罗斯食品法规对中医药产品进入的要求
4. 俄罗斯食品法规所涉及的传统医药内容
    4.1 基本概念及定义
    4.2 俄罗斯关于传统医药的食品安全相关法规
    4.3 俄罗斯《食品安全》法对传统医药的规定
    4.4 传统医药产品进入俄罗斯所涉及的特种食品国家注册
    4.5 传统中药及保健品(食品)进入俄罗斯需说明的问题
5. 中医药进入俄罗斯的战略意义及现状分析
    5.1 俄罗斯药品市场概况
    5.2 发展俄罗斯市场对中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作用
    5.3 中医药在俄罗斯发展优势分析
    5.4 中医药产品出口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5.5 主要思考及建议
6. 结论
    6.1 比较研究的结论
    6.2 完善政策的建议
    6.3 中医药进入俄罗斯的建议
    6.4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一 俄罗斯联邦药品流通法
附录二 俄罗斯海关联盟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

(6)近代中医体制化历程(1919-1937) ——以中医改进研究会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思路
    0.4 方法与创新
    0.5 概念释名
第一章 近代中医体制化的背景
    1.1 近代化思潮对中医的影响
        1.1.1 海防思潮下的中西医参合
        1.1.2“中体西用”思潮下的中西医汇通
        1.1.3 维新变法后的中医改良
        1.1.4 新文化运动后的中医科学化
    1.2 近代中医体制化的发轫
        1.2.1 社会制度与中医的关系
        1.2.2 近代中医社团的建立
        1.2.3 近代中医教育的开展
        1.2.4 近代中医医疗机构的创设
        1.2.5 近代中医期刊的发行
    1.3 近代山西的医疗卫生状况
        1.3.1 山西悠久的中医药历史
        1.3.2 近代山西的医疗体系
        1.3.3 近代山西的卫生防疫
    1.4 近代山西中医改进的背景
        1.4.1 独特的地方历史文化传统
        1.4.2 阎锡山对中医的思想认同
        1.4.3 重要幕僚和在晋中医的影响
        1.4.4 卫生经济的现实需要
    1.5 近代山西中医改进的特点
        1.5.1 远大的目标
        1.5.2 合理的原则
        1.5.3 体制化的方向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团体:从创建到改组
    2.1 兼容并蓄中逆袭创设(1919-1929)
        2.1.1 官办社团的特征
        2.1.2 中医改进研究会的创设经过
        2.1.3 理事为中心的中医学共同体
    2.2 历经坎坷后改弦更张(1930-1937)
        2.2.1 改组原因及过程
        2.2.2 会员和分会制度的完善
        2.2.3 中医师职业团体的雏形
    2.3 宗旨:从“改进”到“科学化”的嬗变
        2.3.1 成立初期:弘扬与改进
        2.3.2“中西医论战”中:衷中参西
        2.3.3“废止中医案”后:科学化的提出
    2.4 系统全面的研究规范
        2.4.1 不断完善的制度规程
        2.4.2 持之以恒的研究例会
        2.4.3 行之有效的学术奖励
    2.5 源于西学的研究思路
        2.5.1 引进还原论思维:分级与分科
        2.5.2 实证主义方法
        2.5.3 开放包容的研究态度:中西医兼容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医学教育:实践与机制
    3.1 中西医兼业:山西医学专门学堂和晋城医学馆
        3.1.1 山西医学专门学堂
        3.1.2 晋城医学馆
    3.2 分层培养:山西医学传习所与山西医学专门学校
        3.2.1 山西医学传习所
        3.2.2 山西医学专门学校
    3.3 改弦易辙:山西医学专科学校到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
        3.3.1 山西医学专科学校
        3.3.2 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
    3.4 建立中医学制的探索
        3.4.1 编订课程和教材
        3.4.2 加入近代学制
    3.5 借鉴西医的中医教育模式
        3.5.1 中西医并行教授
        3.5.2 初试中医护理教育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医疗与卫生:从医院到社会
    4.1 引进西医理念的中医院
    4.2 养病室在中医医院的设立
    4.3 院感管理制度的雏形
    4.4 中医防疫的体制化实践
        4.4.1 中医参与防疫的背景
        4.4.2 疫情报告制度的建立
    4.5 中医退出传染病防控的原因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体制化的社会行动:联合与抗争
    5.1 面对“管理医士规则”秉持
    5.2 在加入教育体系中凸显
    5.3 在“存废之争”中联合
    5.4 为设立中央国医馆呼号
    5.5 中医体制化构想的提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学术传播交流:期刊与书籍
    6.1 编辑出版期刊
        6.1.1 《医学杂志》的出版
        6.1.2 《医学杂志》的发行
        6.1.3 《医学杂志》的编者
        6.1.4 《医学杂志》的作者
    6.2 从“改进”向“科学化”的调适
        6.2.1 办刊宗旨
        6.2.2 栏目设置
        6.2.3 文章主题
        6.2.4 作者倾向
    6.3 征集审查民间验方
        6.3.1 民间验方的征集活动
        6.3.2 严谨合理的审查程序
        6.3.3“贱便验”为纲的收录标准
        6.3.4 《审查征集验方》的社会影响
    6.4 出版发行名家论着
        6.4.1 彭承祖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6.4.2 赵缉庵与《针灸传真》
        6.4.3 杨百城及《灵素生理新论》
        6.4.4 时逸人和《中国时令病学》
    6.5 革新中医学术交流
        6.5.1 转变交流思想
        6.5.2 初建引文规范
        6.5.3 丰富交流途径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近代中医体制化的启示
    7.1 官办背景成就了中医体制化的独特样本
    7.2 整体论和还原论的融贯助力中医体制化发展
    7.3 中医体制化的思想在抗争过程中凸显
    7.4 制度变迁导致产生近代中西医二元格局
    7.5 中医体制化建设要规避中医科学化的悖论
    7.6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医改进研究会重要管理制度规章
附录2 中医改进研究会教育活动相关资料
附录3 中医改进研究会医疗卫生相关资料
附录4 中医改进研究会社会行动相关资料
附录5 中医改进研究会学术传播相关资料
附录6 《医学杂志》全期目录
附录7 近代山西医学人物小传及名录
附录8 近代山西医学发展沿革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SHKB公司心脑血管处方药NDB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处方药营销研究文献综述
        1.4.1 处方药营销模式
        1.4.2 处方药营销属性
        1.4.3 处方药营销特性
        1.4.4 处方药具体营销策略
2 SHKB公司及NDB心脑血管处方药分析
    2.1 SHKB公司概况及主要营销模式
    2.2 SHKB公司NDB心脑血管处方药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特点
    2.3 SHKB公司现有优势与劣势
        2.3.1 SHKB公司的主要优势
        2.3.2 SHKB公司的相对劣势
3 营销环境分析
    3.1 产业市场总体环境分析
        3.1.1 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3.1.2 政策环境分析
        3.1.3 心脑血管处方药市场环境分析
    3.2 主要竞争情况分析
    3.3 市场需求分析
        3.3.1 患者人数众多、需求不断增长
        3.3.2 心脑血管病治疗周期长,用药长期化
        3.3.3 NDB产品具有不可替换性特点
        3.3.4 NDB产品市场需求量远未达到饱和状态
    3.4 SHKB公司注射用NDB营销机会与威胁
        3.4.1 营销机会
        3.4.2 面临的威胁
4 NDB处方药营销策略设计
    4.1 SHKB公司NDB分销模式选择
    4.2 渠道的选择与控制
    4.3 具体价格策略的确定
    4.4 营销沟通策略选择
        4.4.1 品牌塑造
        4.4.2 保持和医院的良好沟通
        4.4.3 主动和患者进行互动
5 营销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
    5.1 完善内部销售管理系统
    5.2 谋求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同
    5.3 规范执行细节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公共视角下基本药物制度定量评估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研究内容
        3.1 构建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概念模型
        3.2 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定量评价模型
        3.3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定量评价分析
        3.4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成本、效益、成本效益相关因素分析
        3.5 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建议
二、资料来源
    1、资料来源
        1.1 文献资料
        1.2 数据资料
    2、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方法
        2.2 资料整理
        2.3 分析方法
    3、技术路线
三、结果与分析
    1、构建基本药物概念框架模型
        1.1 关于概念模型
        1.2 基本药物制度的运行流程
        1.3 构建基本药物制度概念模型
        1.4 基本药物制度概念框架下分析产出现状情况
        1.5 小结
    2、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定量评价模型
        2.1 定量评估模型理论研究
        2.2 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成本测算模型
        2.3 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效益模型
    3、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定量评价分析(2010年)
        3.1 各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定量评价(2010年)
        3.2 全国整体水平(2010年)
    4、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效益、成本效益相关因素分析
        4.1 各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政策环境及政策执行情况(2010年)
        4.2 总成本和总效益的相关因素
        4.3 合理用药转化程度的相关因素
        4.4 成本效益的相关因素
四、讨论与建议
    1、瞄准制度产出现状,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有关政策
        1.1 取消基本药物省级增补目录
        1.2 改变基本药物使用政策
        1.3 完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政策
        1.4 提高基本药物按时配送率
    2、完善定量评估模型,创新公共制度评价方法
    3、把握关键相关因素,提高基本药物制度效益
        3.1 地区经济情况对基本药物制度效益的影响
        3.2 总成本对总效益的影响
        3.3 其他因素对总效益的影响
    4、理清问题与思路,使基本药物制度进入公立医院的道路更平坦
        4.1 基本药物制度定位
        4.2 综合版基本药物目录
        4.3 基本药物招标采购
        4.4 基本药物价格管理
        4.5 基本药物使用政策
        4.6 小结
五、研究总结与展望
    1、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
    2、研究创新性与价值
    3、研究局限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公共政策视角下基本药物制度定量评估模型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调查提纲及问卷)

(9)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减轻患者负担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以天津市环湖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理论及研究基础的概述
    2.1 公共产品理论
    2.2 医疗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
    2.3 “看病难、看病贵”成因分析
第三章 我国公立医院为患者减负的方案
    3.1 新医改关于为患者减负政策的介绍
    3.2 我国公立医院为患者减负实施的具体方案
第四章 环湖医院为患者减负的实践效果
    4.1 环湖医院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对策
    4.2 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提高医院资源利用效率
    4.3 加强合理用药管理
    4.4 开展临床路径病种管理
    4.5 实施单病种付费管理
第五章 外国医疗模式控制医疗费用的手段
    5.1 管理式医疗模式概述
    5.2 管理式医疗模式控制医疗费用的手段
    5.3 外国管理式医疗模式对我国医疗管理的启示
第六章 我国公立医院为患者减负的相关建议
    6.1 建立医疗信息传递机制
    6.2 积极推进双向转诊的诊疗机制
    6.3 提高对医生服务公益性考核的重视
    6.4 提升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基于临床药师的用药安全性评价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临床用药安全性研究现状
        1.2.1 国外临床用药安全性研究状况
        1.2.2 国内临床用药安全性研究状况
    1.3 研究内容
    1.4 主要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临床药师实施临床用药安全性控制的主体分析
    2.1 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安全性控制的相关性分析
        2.1.1 临床药师在临床用药安全性控制中的重要性分析
        2.1.2 临床药师提供临床用药安全性控制的方式
        2.1.3 规范临床药师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
    2.2 临床药师在医生和患者中的认知度分析
        2.2.1 问卷的设计及抽样方法
        2.2.2 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2.2.3 被调研者基本情况
        2.2.4 样本描述性统计及分析
    2.3 临床药师的基本状况分析
        2.3.1 临床药师基本素质分析
        2.3.2 临床药师工作地点分析
    2.4 临床药师实施药学服务模式分析
        2.4.1 临床药师工作模式现状分析
        2.4.2 临床药师对医生的服务技巧与方法分析
        2.4.3 临床药师对患者的服务内容分析
    2.5 临床药师培养途径及技巧分析
        2.5.1 国内外临床药师教育背景分析
        2.5.2 提高我国临床药师专业背景的途径和方法分析
        2.5.3 临床药师培养技巧分析
第三章 用药前药师对医院药品质量的评价与监控
    3.1 医疗机构药品质量评价及监控措施
        3.1.1 增强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督意识
        3.1.2 药品采购及库房管理
        3.1.3 药师进行入库药品质量验收的要点分析
        3.1.4 药师对医疗机构内流通中药品的质量保证
    3.2 药师以PDCA 循环法保证药品质量安全
        3.2.1 PDCA 循环法
        3.2.2 药师应用PDCA 循环法确保医院药品质量的实践
第四章 用药前药师对药品调剂过程的安全性评价及干预控制
    4.1 药师进行药品调剂中的流程分析
    4.2 药师在调剂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4.2.1 处方错误
        4.2.2 调配错误
        4.2.3 其它因素
    4.3 调剂不安全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分析
        4.3.1 思想意识方面
        4.3.2 制度管理方面
        4.3.3 服务模式方面
第五章 用药中对患者的药学评价与监护控制
    5.1 临床药师在用药过程中对患者的药学评价及监护点分析
    5.2 临床药师对用药剂量的评价监护及实例分析分析
        5.2.1 小儿、老人用药剂量分析
        5.2.2 肝肾疾病患者用药剂量分析
        5.2.3 用药剂量调整在临床用药监护中的作用分析
        5.2.4 临床药师以用药剂量调整解决临床问题的实例分析
    5.3 临床药师对药物剂型的评价监护及实例分析
        5.3.1 药物剂型分类及药学监护的重要性分析
        5.3.2 不同剂型药物的主要监护点分析
        5.3.3 临床药师对使用吸入药物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实例分析
    5.4 临床药师对特殊人群的药学监护及实例分析
        5.4.1 临床药师对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性监护分析
        5.4.2 临床药师对妊娠期哮喘患者用药安全性监护分析
        5.4.3 临床药师对肾脏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性监护分析
    5.5 临床药师对疾病的药学评价监护及实例分析
        5.5.1 临床药师在疾病治疗中的药学评价和监护点的确定
        5.5.2 临床药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学评价及监护实例分析
第六章 用药后药师对用药安全性问题的分析、评价和干预控制
    6.1 临床常见安全性问题及分析
        6.1.1 临床用药安全性现状
        6.1.2 抗菌药物的临床用药安全性分析
        6.1.3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用药安全性分析
    6.2 临床用药安全性问题的评价指标
        6.2.1 药品不良反应对评价临床用药安全性作用分析
        6.2.2 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方法
    6.3 临床用药安全性问题相关影响因素的评价方法
        6.3.1 因素分析法
        6.3.2 层次分析法
        6.3.3 决策树法
        6.3.4 荟萃分析法
        6.3.5 其他方法
    6.4 临床安全性问题的干预控制
        6.4.1 用药安全性干预的必要性分析
        6.4.2 临床用药安全性干预研究步骤
        6.4.3 临床用药安全性问题干预研究实例分析
结论与展望
    1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2 本论文的研究价值
    3 本论文的局限性
    4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四、药品行政保护品种介绍:消化系统药物(三)(续二)(论文参考文献)

  • [1]吉林省8家公立综合医院药物利用现状分析[D]. 孙宇哲. 吉林大学, 2020(08)
  • [2]“三合一”体制下基层药品安全监管研究 ——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D]. 张玥. 南京大学, 2019(07)
  • [3]YM制药有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唐雪峰. 山东大学, 2017(04)
  • [4]社会医疗保险欺诈行为研究 ——基于上海市医疗保险实证分析[D]. 朱子文.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4)
  • [5]中俄主要药品管理法规比较研究[D]. 杨宇洋.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02)
  • [6]近代中医体制化历程(1919-1937) ——以中医改进研究会为中心[D]. 刘洋. 山西大学, 2017(02)
  • [7]SHKB公司心脑血管处方药NDB的营销策略研究[D]. 盛爱武. 北方工业大学, 2013(08)
  • [8]公共视角下基本药物制度定量评估模型研究[D]. 田昕.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2)
  • [9]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减轻患者负担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以天津市环湖医院为例[D]. 冯韧. 天津大学, 2012(08)
  • [10]基于临床药师的用药安全性评价与控制研究[D]. 朱立勤. 天津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药品行政保护品种介绍:消化系统用药(三)(续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