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注意力、记忆和语义识别的ERP研究

汉语注意力、记忆和语义识别的ERP研究

一、ERP STUDIES OF CHINESE LANGUAGE ON ATTENTION, MEMORY AND SEMANTIC DISCRIMINATION(论文文献综述)

王艺臻[1](2021)在《汉语字谜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汉语字谜是以单个汉字为谜底的谜语。字谜的谜面根据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征,对谜底汉字的间架结构进行了生动多样的描述。针对字谜的语义理解与建构有多种解读,本文采用非字面语言视角来探讨字谜的语义理解机制,将字谜看作一种非字面语言形式,并将谜面的常规语义定义为字谜的字面义,解谜所需的特殊语义定义为字谜的非字面义。字谜既具有非字面语言形式的普遍特征,又在以下两点上显着区别于其他非字面语言类型。第一,字谜的非字面义分别置于谜面与谜底之中,谜面所蕴含的非字面义呈中介作用,点明了解谜的具体规则,将谜面与谜底进行桥接;谜底则是非字面义的最终载体,依据“中介”所提供的规则而形成。谜面中的非字面义“中介”是破解字谜最为关键的线索。第二,字谜的非字面义在本质上属于元语言意义,解谜者需要从元语言范畴上将整字、笔画、部件看作二维平面事物进行切分与重构,才能够顺利获取谜底。以上两点充分体现了字谜作为非字面语言的认知特殊性与复杂性。当前语言学界对字谜的探索几乎均是理论型研究,很难科学直观地表明字谜的在线加工机制;心理学界虽然有一些涉及字谜的实证研究,但几乎均是把字谜当作工具来考察顿悟现象,并未将其视为一种语言现象加以解读。因此,关于汉语字谜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疑问。本研究主要关注字形字谜与意会字谜。字形字谜需要猜谜者增损离合谜面汉字的形态结构以得到谜底(如“又进村中——树”),意会字谜则是把谜面关键字词同义替换为谜底汉字的构字部件(如“所托非人——魏”)。通过比较两者在构造与理解上的异同,我们可以全面且深入地探究字谜的认知加工机制。本博士论文共有两个研究目标:其一是厘清汉语字谜加工的动态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其二是构建汉语字谜理解的动态加工模型。对研究目标一的探究基于实验一至实验四。前三个实验均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其中实验一无启动条件,目的是考察字谜的语义通达进程,并明确字谜认知加工过程的不同阶段;实验二提供了字面语境与非字面语境,探讨不同语境如何制约字谜的语义通达进程;实验三提供了两种启发程度不同的原型字谜,研究原型启发效应如何推进字谜的语义通达进程;实验四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试图发现字谜加工中不同阶段所涉及的神经活动。结果发现,字谜加工中必须首先提取谜面高凸显的字面义,随后才能推理得出解谜所需的低凸显的非字面义。具体来看有三个阶段:(1)字面义加工阶段,即谜面常规义解读阶段。在这一阶段,字谜类型、语境类型等因素不会对加工产生影响,所诱发的神经活动也比较相似,原因在于字谜的谜面通常属于生活中常见的四字短语,认知个体此时仅需展开简单的直义语言加工。(2)字面义与非字面义的竞争阶段。在这一阶段,非字面语境及原型启发条件能够显着推进非字面义的通达,但字面语境可能会阻碍非字面义的通达。(3)非字面义加工阶段,即谜底非常规义获取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对谜面中非字面义“中介”的确认,以及作为非字面义“载体”的谜底的形成。结果还发现,字谜难度越高,或语境强度越低,从字面义到非字面义“中介”的言语推理过程就越困难,反映语义可预测性程度(N400成分)与语义整合难度(LPC成分)的脑电成分的波幅就越大;而一旦确定了非字面义“中介”,从“中介”到“载体”的空间推理则比较简单,认知个体往往能够顺利地从“中介”过渡到“载体”,各种影响因素几乎不会再对解谜的结果产生影响。通过对两种字谜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比较,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意会字谜的加工难度高于字形字谜,具体体现在意会字谜的言语推理过程难于字形字谜,前者的非字面义通达晚于后者,前者的原型启发效应弱于后者。研究目标二的实现以研究目标一为基础。我们基于相关理论,综合了过往文献与本研究中的所有实验结果,在博士论文最后提出了字谜理解的动态加工模型,阐释了字谜认知加工的动态进程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关联与互动作用,不仅对汉语字谜这种语言现象本身进行了更为透彻的解析,而且为非字面语言认知研究与人类语言的理解机制研究提供了更为深入、全面的视角。

张琪[2](2021)在《任务类型和自我意识对自我情绪偏向的影响 ——来自行为和ERP研究的证据》文中指出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斥着自我相关信息和情绪信息,快速有效地加工这些信息对个体的生存发展和社会交往非常重要。已经有大量研究证明,个体对自我相关信息和情绪信息并非完全独立地加工,二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然而,加工自我相关的情绪信息时更容易出现积极还是消极偏向,以往研究使用不同的研究范式和材料得到的结果并不一致。基于此,本研究从行为和认知加工角度,使用名字作为自我相关性线索,探究任务类型和自我意识对自我情绪偏向的影响。实验一从行为层面分别考察在外显情绪任务(效价判断任务)和内隐情绪任务(词性判断任务)中自我相关性对情绪词加工的影响,并探究内隐自我(阈下呈现自我名字)是否也能调节情绪加工。结果表明,任务类型、自我和情绪效价三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词性判断任务中,自我和情绪效价的交互作用显着,被试对自我积极词比他人积极词的反应时更长且正确率更低,对自我积极词和自我消极词的反应速度无显着差异但自我消极词的正确率更高。而在效价判断任务中,自我和情绪效价的交互作用不显着。此外没有发现自我名字呈现的阈限对自我和情绪交互作用的影响。实验二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进一步考察在外显效价判断任务中自我相关性和情绪效价交互作用的认知神经机制。结果表明,自我和情绪效价在早期P2成分和晚期N400成分上产生了交互作用:在自我名字条件下,积极词比消极词诱发了波幅更大的P2和波辐更小的N400,而在他人名字条件下,积极词和消极词的波幅没有显着差异。另外,消极词比积极词诱发了更大的N1成分。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1.自我与情绪效价的交互作用会受到任务类型的影响,在外显情绪任务中产生相对自我积极偏向,在内隐情绪任务中产生相对自我消极偏向;2.使自我相关性对情绪加工产生影响的是对自我的注意,而非对自我的意识。这表现在内隐自我与外显自我一样在行为上调节情绪词的加工,并且产生几乎相同的作用效果;3.外显情绪任务下,自我对情绪词加工的影响可能早在自动化加工阶段就发生了。表现在自我名字的呈现不仅会促进积极词在晚期的语义加工,还促进了其在早期的词形分析和词汇通达。

赖敏[3](2021)在《来自脏腑图的隐喻 ——基于隐喻认知理论与ERP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中医藏象理论的文献着作众多,脏腑与解剖实体的关系研究是其中重要一部分。相关研究的焦点已然从“中医脏腑是否是西医的解剖实体器官”转向“解剖实体认识如何参与中医藏象理论的构建”。既往研究从解剖结构、生理现象追寻了藏象理论的发生过程。然而从具体的、可知的脏腑位置形态到抽象的、不可见的脏腑功能,这个过程涉及从一个领域(始源域)向另一个领域(目标域)的迁移映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融入了天文地理、人情事理的观察体验。强调具身经验,发现概念系统和认知思维隐喻性的隐喻认知理论,更适合于网罗联系相关的经验认识以解析这一映射过程,为脏腑与解剖实体的关系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对于认识中医理论的性质及其发生过程、发展方向具有独特意义。古代典籍中的脏腑图更直观具体地展现了医家对脏腑位置形态的认识,是研究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文献资料。因此在理论研究部分,整理总结脏腑图及古代典籍中的脏腑位置形态认识,运用隐喻认知理论探析脏腑位置形态在参与脏腑间关系、脏腑功能构建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发现脏腑君臣关系包含了“上尊下卑”的方位隐喻内涵,脏腑表里配属关系由“远疏近亲”“表贱里贵”以及位置相似映射等方位隐喻构建形成。肺藏象理论中肺之“上”被赋予在上者为尊、在上者为盖、在上者为天三重层面的隐喻,由此参与形成了肺为相傅、辅佐君王,肺为华盖、遮蔽保护其他脏腑,肺为天、向下输布水液精微等功能,在肺脏图像中体现为肺管九节以应天,肺为树叶之形覆盖其他脏腑。脾藏象理论中脾的解剖实体在五脏之中最具争议,但不论是从脏腑和古籍中的形态位置描绘、还是脾胃功能关系等方面来看,中医的脾应当不仅包括脾脏,亦有胰腺;脾脏储血是藏象理论“脾主统血”的基础,而胰腺在胃之下、向外分泌胰液有助消化是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水谷,与口、肌肉、四肢相合的基础;并且脾胃为后天之本的重要性源于古代人们对食物影响生命健康、决定生存命运的切身感受,由胃从食物中获取水谷精微到脾主运化水谷水液,不仅脾胃的功能发生了迁移,脾胃的地位亦经历了由胃重脾轻到胃轻脾重的改变,脾的解剖实体也由此从胃下之胰腺变为胃左上之脾脏,确保了脾的解剖位置与脏腑地位的一致性,亦导致了后世脾的解剖实体认识混乱。肾藏象理论之肾的解剖实体与膀胱、外生殖器紧密联系,参与了肾主水液、主生殖等功能构建;对人类生殖功能与生长发育过程同步变化的认识体悟,促使了肾主生殖向肾主生长发育的进一步拓展,也启发了肾与骨、齿、发、志等形体官窍联系;对两性生殖功能协同发挥作用,以及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五脏四肢百骸从无到有的观察认识,形成了精血同源、肾藏五脏六腑之精等理论。脏腑间关系及肺、脾、肾三脏功能的形成变化过程,说明古人的解剖实体认识较为全面地参与融入中医藏象理论的构建之中,而隐喻认知理论对于重现这一发生发展历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验研究部分,比较两种图像是否存在认知神经机制的差异。目的: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究脏腑图和解剖图在表征心、肝、脾、肺、肾、胃、胆、大肠、小肠、膀胱等概念和整合脏腑相关术语的认知加工过程中有无差异;方法: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图片类型(脏腑图/解剖图),对34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图片名称匹配任务和图文整合任务时的反应时、正确率和脑电数据进行采集记录。结果:图片名称匹配任务中,脏腑图和解剖图在图片呈现后在F1、Fz、F2点诱发的N400平均波幅存在显着差异(F=4.987,P=0.034),表现为脏腑图文一致条件的波幅更负;在词语呈现后在FP2、F4、FC4点诱发的LPC平均波幅存在显着差异(F=14.821,P=0.001),具体表现为脏腑图文一致条件更正。图文整合任务中,脏腑图和解剖图在图片呈现后在F1、Fz、F2点诱发的N400平均波幅存在显着差异(F=6.975,P=0.014),表现为脏腑图术语正确条件的波幅更负;在词语呈现后在FP2、F4、FC4、C4点诱发的LPC平均波幅不存在显着差异(F=2.343,P=0.137)。结论:解剖图在医疗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使得其与器官概念形成了对应的表象表征与言语表征关系;中医的脏腑概念是功能性抽象概念,缺乏相应的心理图像,在理论学习中也没有与脏腑图建立对应的表征关系。因此解剖图在两个实验中都更快通达语义,并在实验一中表现出整合对应概念的优势,但是在实验二中脏腑图与解剖图在整合脏腑相关术语时并无显着差异,说明两种图片都未与脏腑术语激发的脏腑概念形成更密切的对应表征关系,因此通过学习训练建立脏腑概念与脏腑图的对应表征关系在认知神经机制上具有可行性。

马嘉琳[4](2021)在《动作记忆操作效应中表象的作用机制》文中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动作记忆逐渐走入研究者们的视野,动作记忆是指伴随动作操作和意识卷入的一种记忆活动,强调意识卷入状态和操作情景对记忆活动的影响(王丽娟&李广政,2014)。Engelkamp和Krumnacker(1980)首次在动作记忆研究中对比语词任务(verbal tasks,VT,被试对动名词短语进行复述)和SPT任务(Subject-Performed Task,被试操作动名词短语所对应的动作)的记忆特点,发现SPT条件下的记忆成绩显着好于VT条件下的记忆成绩,这种操作对记忆的促进效应被称为操作效应(subject performed task effect,SPT效应,Cohen,1981)或增强效应(Enactment effect)。操作效应产生的原因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早期的研究忽视操作编码所引发的记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往往只立足于操作编码的某一个方面,简单的将操作编码的加工过程视为一个整体,将操作编码的加工机制简单化、概括化,始终无法深入的揭示操作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一局限性,研究者们将动作记忆操作编码细化,详细梳理了操作编码过程中存在的各个加工成分,提出了操作编码的“四成分说”(Russ et al.,2003),认为操作编码中主要涉及语义、表象、动作和知觉四种加工成分。时至今日,语义、动作和知觉成分在动作记忆操作编码中的作用已被明确,但是,表象作为操作编码过程中的重要成分,是否也对操作效应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这将是本研究的重点。研究一主要关注动作记忆表象在操作效应中的具体作用。实验1借助行为学和ERP技术,通过控制4种编码方式:操作编码、闭眼操作编码、想象操作编码(表象编码)、语词编码来探讨表象在动作记忆操作效应中的作用。行为和ERP数据结果显示操作编码和表象编码均存在操作效应,在500-900ms时间窗口,操作编码和表象编码比语词编码激活更大的额叶、中央区和顶叶晚期正成分,即操作编码和表象编码存在相似的表象加工,这种表象加工是促进操作效应产生的关键。实验2则直接操纵动名词短语的可表象程度,借助行为学和ERP技术,通过控制编码方式(操作、想象操作、语词编码)和短语的可表象程度(高可表象、低可表象)来探讨动名词的可表象程度在动作记忆操作效应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操作效应的产生以短语的可表象程度为基础,在高可表象条件下,操作编码和表象编码存在操作效应,而低可表象条件下操作编码和表象编码不存在操作效应;在高可表象条件下,操作编码和表象编码比语词编码诱发了更大的额叶(700-1500ms)、中央区(700-1500ms)和顶叶(900-1300ms)晚期正成分,即在高可表象条件下,操作编码和表象编码存在相似的表象加工,这种表象加工是促进操作效应产生的关键。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表象编码对操作效应的直接、间接促进机制。实验3借助行为学和ERP技术,通过控制编码方式(想象操作、语词编码)来探讨表象编码对操作效应的促进是否是由于表象信息的再激活造成的。结果发现,在动作记忆编码和提取阶段,表象编码均比语词编码诱发更大的额叶、中央区和顶叶晚期正成分,表象信息的再激活促进操作效应的产生;在表象编码条件下,与编码阶段诱发的额叶(500-1500ms)、中央区(500-1100ms、1100-1300ms)和顶叶(500-1100ms、1100-1300ms)晚期正成分相比,提取阶段表象所诱发的额叶(500-1100ms)、中央区(500-1100ms)和顶叶(500-1100ms)晚期正成分在时程上有所衰减,即表象编码条件下的表象信息再激活存在时程上的衰减,证实了表象编码可以通过提取阶段表象信息的再激活直接促进操作效应的产生。实验4同样借助行为学和ERP技术来探讨表象编码条件下语义信息加工在操作效应产生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语义整合不良条件下,语词编码比表象编码激活更大的语义N400成分,说明动作记忆中存在表象编码提升动名词短语的语义整合性进而促进操作效应的间接促进机制,与表象的直接激活相比,这种促进作用更为间接。研究三从表象编码和提取阶段的抗干扰性和抗遗忘性出发,探讨表象编码促进操作效应过程中的抑制机制。实验5通过呈现视觉、动作干扰、视觉+动作组合干扰来探讨编码阶段表象对无关知觉干扰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动作记忆中的表象编码主要包括视觉和动作表象,干扰其中一种会显着降低操作效应,对两种表象编码的同时干扰会使操作效应消失,证实动作记忆中的表象编码对无关知觉干扰具有抑制作用。实验6则借助定向遗忘(遗忘、记住)范式来探讨动作记忆中表象编码对遗忘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相比语词编码,表象编码条件下的定向遗忘效应消失,说明表象编码对遗忘具有抑制作用。研究三说明,无论是编码阶段还是提取阶段,表象编码对无关知觉干扰和遗忘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保证操作效应不受干扰。研究四在前三个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具体形象思维能力是表象促进记忆、抑制无关干扰和抑制遗忘的重要前提。实验7探讨在无关知觉干扰任务条件下,具体形象思维能力水平对动作记忆表象编码及其抗干扰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会显着影响操作效应的大小,与低具体形象思维能力水平相比,高具体形象思维能力水平下的操作效应更大,说明具体思维能力是表象编码促进操作效应的重要前提;具体形象思维能力水平影响表象编码对无关知觉干扰的抑制作用,与低具体形象思维能力水平相比,高具体形象思维能力能显着提升表象编码抑制无关知觉干扰的作用。实验8探讨定向遗忘任务条件下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对动作记忆中表象编码抗遗忘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表象编码条件下,相比低具体形象思维能力组,高具体形象思维能力组的定向遗忘效应消失,说明具体形象思维能力是表象编码抑制遗忘的重要前提。以上研究借助行为学和ERP技术,深入有效的探讨动作记忆中表象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明确动作记忆内在加工机制提供依据。通过对比分析操作编码和表象编码的记忆成绩和电生理特征,明确表象是促进操作效应产生的关键因素;将动作记忆中的表象加工过程细化,证实动作记忆中表象编码对操作效应的直接和间接促进机制;深入剖析编码和提取阶段表象编码对无关干扰和遗忘的抑制机制;并以具体形象思维是表象编码的基础为依据,全面、系统的揭示动作记忆中表象的作用机制,为深入理解动作记忆内在加工机制提供新视角。

樊志清[5](2021)在《藏族中学生精算估算的认知机制》文中指出作为个体的两种最基本的计算能力,精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能力,被认为有着完全不同的认知活动过程,同时也是个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精算是数学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精算是培养数学思维的根基,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精算重要性不言而喻。20年来,随着对“精算能力定向”的数学教育所存在问题与不足的反思,估算能力也开始成为国内外基础教育界在数学教育改革中高度关注与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先前的研究主要关注精算与估算能力的脑机制的问题,主要揭示了精算和估算激活的脑区,但对于精算估算的认知机制,还缺少系统、深入的探讨。有关认知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与工作记忆的关系研究,但通常仅涉及到单一的维度,并没有系统地、成规模的进行探索。此外,已有研究发现了语言能力在精算估算中的重要作用,但主要集中于特殊被试,尚无研究考察语言能力在正常群体中的作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不同民族的民族观念、社会习俗、生活环境、语言、文字等不同,各民族学生具有不同的数学学习特点和数学认知特点。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也有足够的认识,数学价值观、学习兴趣方面高于汉族学生。但在数学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等方面与汉族学生有一定差距。研究也发现,藏族学生的数学成绩相对于汉族学生差距较大,整体数学学习情况不乐观,但对藏族学生精算估算能力的关注较少。认知是学习的基础,少数民族学生的认知机制是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将从认知视角,系统考察不同类型的工作记忆和语言能力在精算估算中的作用。研究采用相关研究的方法,选取150名藏族中学生进行考察,系统的探索工作记忆和语言能力在其中的不同作用。共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考察不同类型的工作记忆(言语工作记忆、空间工作记忆和视觉工作记忆)在精算估算中的作用,探索与精算估算的相关关系及预测作用,探索精算估算认知活动过程中,精算与估算信息的存储方式。研究发现:(1)言语工作记忆在精算中有独特的作用,精算认知过程中的信息以言语的形式存储;(2)空间工作记忆在估算中有独特的作用,估算认知过程中的信息以空间的形式存储;(3)精算估算的认知过程中的信息较少以视觉的形式存储。实验2考察语言能力在精算估算中的作用,根据语言文字的音形义信息,将其分为语音识别、词形辨别和语义理解能力,系统探索不同语言能力在精算估算能力中的作用,解释精算估算认知活动过程中的编码表征方式。研究发现:(1)语音识别能力在精算中有着独特的作用,精算的认知活动过程中以语音的形式进行编码;(2)词形辨别和语义理解在估算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估算的认知活动过程以词形和语义的形式进行编码。综合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藏族中学生精算能力普遍较低,估算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精算和估算有着完全不同的认知机制,认知活动过程也不同。(2)言语工作记忆可以预测藏族中学生精算能力,空间工作记忆可以预测藏族中学生估算能力。(3)字音识别能力可以预测藏族中学生精算能力,词形辨别和语义理解能力可以预测藏族中学生的估算能力。

王晶[6](2020)在《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特点及其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及意义2020年9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1],要求将孕产期抑郁症筛查纳入常规孕检。随着我国“二孩”政策全面放开,高龄高危孕妇约增加至往年的1.3倍[2],妊娠不仅会使育龄女性产生生理变化,还容易出现各种负面心理反应,其中产前抑郁较为常见[3],孕妇产前抑郁的检出率逐年升高,每年以9%的速率上升[4]。产前抑郁不仅危害孕妇的身心健康、社会功能及其家庭关系[5,6],还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以及神经发育等受影响[7,8],增加孕妇流产、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9]。本研究拟聚焦孕妇这一特殊重点人群,开展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现状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深入研究并探讨产前抑郁孕妇的情绪加工机制,为临床产前抑郁重点人群的早识别早干预提供重要依据,对孕妇这一特殊人群的情绪健康与心理健康管理提供有益参考。研究目的1.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解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通过事件相关电位脑电实验研究,了解产前抑郁情绪孕妇注意偏向特点及其产前抑郁情绪加工机制。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一: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压力知觉量表及自编一般资料问卷,便利抽取广州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就诊孕妇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内容二: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特点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设计实验范式:便利抽取中国成年女性对实验材料情绪词语进行评定,通过评定结果对词语进行分类,选取具有不同情绪效价的情绪词语作为实验材料,设计完成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脑电实验使用的情绪Stroop实验范式。ERP实验研究:在参加本研究第一阶段问卷调查的孕妇中筛选EPDS≥9分且经精神科医生诊断排除产前抑郁症的孕妇为产前抑郁高危组(简称:高危组),EPDS<9分的孕妇为产前抑郁对照组(简称:对照组),采用上述设计的情绪Stroop实验范式,要求孕妇被试对情绪词语呈现颜色命名,记录孕妇反应时等行为学数据与ERP成分振幅、脑地形图数据,探讨两组孕妇被试对情绪词语的注意偏向特点。统计与分析问卷数据采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ERP行为学数据由Eprime软件自动收集,合并处理后导入SPSS 20.0软件,双人核对后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检验以及成组t检验;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孕妇产前抑郁情绪与心理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RP脑电数据使用Matlab R2014a软件及ERPLAB工具包进行数据处理。脑电分段的时程选择为-200~600ms,-200 ms基线校正。带通滤波0.1~30 Hz,以波幅大于±70μV剔除伪迹。根据总平均图及参考文献确定各成分时间窗口为:N1:80~130ms,P2:150~300ms;并选择Fz、Pz及Cz三个电极点来分析两个成分。使用SPSS 20.0对ERP成分波幅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孕妇产前抑郁情绪检出率为39.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妇产前抑硕士学位论文郁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压力知觉得分(OR=1.34,95%CI=1.28~1.42)、独生子女(OR=0.39,95%CI=0.20~0.75)、婚姻满意度(OR=1.84,95%CI=1.19~2.86)。Hosmer-Lemeshow 检验结果显示,Hosmer-Lemeshow 检验值为 6.89(P=0.55>0.05),回归模型拟合度好,纳入的自变量压力知觉、独生子女和婚姻满意度得分可有效预测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的发生。2.孕妇产前抑郁情绪ERP行为学与脑电实验结果(1)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的ERP行为学结果:高危组孕妇反应正确率、总反应时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意义水平(P>0.05),高危组孕妇对词语的总反应加工时间更短;不同类型情绪词语刺激下2组孕妇反应时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意义水平(P>0.05)。将情绪词语与中性词语的反应时差值作为情绪词语反应时的Stroop效应,2组孕妇在正性词Stroop效应量和负性词Stroop效应量上相比均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意义水平(P均>0.05)。(2)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的ERP脑电特点分析结果:①脑电成分N1抑郁分组主效应(F=0.13,P=0.718)、情绪词语类型主效应(F=1.45,P=0.247)和电极主效应(F=0.45,P=0.533)不显着;情绪词语类型与电极(F=0.61,P=0.561),情绪词语类型与抑郁分组(F=0.12,P=0.876),电极与抑郁分组(F=0.45,P=0.535),以及情绪词语类型、电极与抑郁分组(F=1.61,P=0.209)的交互作用均不显着;②脑电成分P2电极主效应(F=10.09,P=0.002)显着,而抑郁分组主效应(F=0.30,P=0.591)和情绪词语类型主效应(F=0.24,P=0.758)不显着;情绪词语类型与电极(F=0.12,P=0.921),情绪词语类型与抑郁分组(F=0.12,P=0.841),电极与抑郁分组(F=0.18,P=0.738),以及情绪词语类型、电极与抑郁分组(F=1.03,P=0.377)的交互作用均不显着。研究结论1.本研究中孕妇产前抑郁情绪检出率为39.7%。孕妇压力知觉高是其产前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孕妇为独生子女、婚姻满意度高是其产前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2.本研究中产前抑郁高危孕妇无显着的情绪Stroop效应,对负性词语不存在注意偏向,脑电成分N1、P2平均振幅未达到统计学显着意义水平,提示采用情绪Stroop实验的反应时和脑电成分N1、P2作为评估及筛查产前抑郁症的客观指标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于晨[7](2020)在《汉字和面孔个体识别的视觉稳态诱发电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孔和字词个体识别研究一直是物体识别的重要前沿。面孔和字词都是知觉专家化物体,它们的加工都有特异性脑区和特异的N170成分。以往面孔和字词个体识别机制的证据主要来自行为学和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s)研究。最近研究者发现一种客观、高效和敏感的测量方式,即使用FPVS(fast periodic visual stimulation)范式诱发视觉稳态诱发电位SSVEP(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信号来探讨面孔和字词个体识别过程。大量研究表明SSVEP信号是面孔和字词个体身份识别的敏感性EEG指标,但是有关汉字的个体识别的SSVEP信号特征还不清楚。另外,以往对于面孔个体识别的SSVEP研究被试多是西方人群,而东方被试的面孔整体加工与西方被试存在差异。因此,对东方被试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揭示此指标是面孔加工的跨种族一般性指标,还是种族特异性的。因此,本研究使用FPVS范式诱发的SSVEP反应来研究汉字和面孔的个体识别,以揭示这种SSVEP神经指标是否为中国被试进行汉字和面孔个体识别的有效指标,同时通过比较汉字和面孔个体识别所诱发的SSVEP信号差异,深入揭示这两类知觉专家化加工的异同。本研究通过系列实验来研究汉字和面孔的个体识别以及这种个体身份识别所诱发的SSVEP信号与知觉专家化行为效应的关系。实验1使用FPVS范式(刺激呈现频率为6Hz)诱发SSVEP信号研究汉字和面孔的个体识别以及其诱发的SSVEP信号和组合效应的关系。实验2A研究细微差异汉字(如用对称汉字的左或右半部分镜像构成的字)的个体识别以及其诱发的SSVEP信号与左侧偏爱效应的关系。实验2B和2C研究细微差异面孔(用面孔的左或右半边镜像而成的面孔)的个体识别以及其诱发的SSVEP信号与左侧偏爱效应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采用FPVS范式发现,面孔和汉字等物体诱发的1.2Hz及其谐波反应显着大于噪音,这表明1.2Hz及其谐波是复杂物体个体识别加工的一个可靠指标;并且,本研究进一步表明这种指标的有效性具有跨种族的普遍性。(2)FSVP范式中,复杂物体个体识别的反应方面,面孔的信噪比显着低于汉字和房屋,这提示此反应不是专家化物体特异性的,可能是面孔类别特异性的。(3)在精细区分原始汉字与其对应的镜像组合汉字时,在FPVS范式中,正立呈现的原始-右镜像汉字条件中,大脑左半球的1.2Hz及其谐波的反应显着大于噪音;而在倒立呈现的原始-左镜像条件下左半球反应显着大于噪音,而原始-右镜像条件则是左右半球都反应显着大于噪音,这表明在倒立和正立条件下右镜像汉字的区分都要好于左镜像汉字,这也表明1.2Hz及其谐波反应是汉字左侧偏爱的一个稳定指标。(4)在精细区分物体时,如识别正立原始面孔与其对应的镜像组合面孔时,在FPVS范式中,左半球的奇异(oddball)频率都显着大于噪音,这表明其是一个可靠的稳定指标;当增加呈现时间(从167ms至250ms),右半球的奇异频率也变成一个可靠指标。(5)相关分析发现,正立汉字和面孔都是左半球基础频率的信噪比与组合效应绩效是正相关;而正立汉字右镜像条件在大脑左半球的基础频率信噪比与左侧选择比例是正相关,但正立面孔右镜像条件的基础频率信噪比与左侧选择比例成负相关;这些结果提示,可能知觉专家化加工与左半球的基本频率有关,存在半球优势。

曹孟[8](2020)在《自动化加工下经验对材料驱动的认知控制》文中研究说明自动化加工是生活中的常态,当由习惯经验引起的自动化与当前材料驱动的自动化相冲突时,认知控制就显得尤为必要。由于认知控制并不负责具体信息加工,只在出现认知冲突时才介入。因此,通过构建认知冲突情景,是研究认知控制常见的范式。据此,本研究通过设置练习阶段和测试阶段任务的一致性,采用汉字组块破解任务为实验材料,分析3个实验中测试阶段的冲突效应,以此探究练习阶段形成的自上而下的经验,对测试阶段有意识或无意识状态下对自下而上的材料驱动加工的影响机制。实验1在练习阶段,对实验材料采用了1次、3次和5次的重复曝光操作,以模拟不同强度的自动化联结。在测试阶段,“一致”条件下,呈现的材料(如“又-支”,被试需要判断源字“支”中是否有目标字“又”)和练习阶段(如“又-支”)的反应相同;“不一致”条件下,呈现的材料(如“人-支”)和练习阶段(如“又-支”)的反应相反。通过检验在测试阶段是否存在冲突效应来探究不同程度的自动化联结在阈限之上的认知控制。结果发现,练习阶段的重复曝光操作能够导致不同程度的自动化联结,在测试阶段使用冲突效应量作为因变量时,重复5次的冲突效应量显着大于重复3次条件和重复1次条件,这说明被试在重复5次条件下的认识控制花费更多的时间,暗示其重复自动化程度更高,修改默认程度高的认知回路更困难。而这只是在意识水平上的冲突适应,实验2探究这种冲突适应是否在阈下无意识条件下会出现。实验2的实验材料和程序与实验1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实验2的测试阶段中使用阈下掩蔽范式来呈现目标字材料。结果同样发现练习阶段的重复曝光操作能够导致不同程度的自动化联结。然而在测试阶段使用冲突效应作为因变量时,重复曝光条件的主效应并不显着,这可能是先前经验的作用在意识水平上产生分离,也可能是由于刺激的加工深度在无意识条件下比有意识条件浅,冲突效应难以在行为层面上检测到。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度和深入探究自动化联结下认知控制的电生理机制,实验3运用ERP技术来考察阈下对自动化过程的认知监控。这样一来,与冲突相关的脑电成分将有助于揭示刺激或反应中的冲突程度,以及冲突的识别和解决过程中的脑内时程的动态变化。由于实验1和实验2练习阶段重复5次条件下的效果最明显,因此实验3的练习阶段只设置重复5次一种条件,在测试阶段设置一致、不一致和基线(练习阶段未出现过的目标字与源字的联结)三种条件。结果发现在N2成分上,基线条件引发最大的波幅,不一致条件其次,一致条件的波幅最小。在N400成分上,一致条件下所诱发的N400效应最小,不一致条件和基线条件下无显着性差异。一致条件和不一致条件在N2与N400上的分离,说明练习阶段形成的自动化联结在阈下的无意识层面仍参与了认知控制。已有经验的自动化程度由训练的次数决定,以前研究往往集中于对某一种特定学习类型的记忆集进行大规模练习,然而生活中进行数次不多的重复更为常见。据此,本研究通过重复少量次数来形成短暂的自动化联结,进而考察这一自上而下的经验联结在不同意识层面下对自下而上的材料驱动认知控制的影响机制。行为层面上,研究只在意识条件下观测到了经验自动化与材料驱动自动化间的冲突效应,这表明先前经验的作用受到意识水平调节,尽管在有意识条件下和无意识条件下都观察到了冲突效应,无意识条件下的效应较有意识条件下的效应要小,但依然可以观察到认知控制在对自下而上的材料驱动加工中的普遍存在。

曹晓静[9](2020)在《学习资源画面色彩表征影响学习注意的研究》文中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注意对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学习注意决定着学习者能否对学习内容进一步记忆与思考,真正的学习能否发生,学习注意是保证学习者对知识信息进一步记忆与思考的重要前提。数字媒体技术环境下学习资源知识表征的突出优势之一是其具有丰富且灵活的色彩信息客观形态,学习者伴随着对色彩信息的感知获得知识与技能。然而,已有研究尚未厘清色彩与学习注意之间的关系,对学习资源画面色彩表征的研究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有必要从促进学习注意的角度对色彩表征进行深入研究。学习资源画面的色彩表征不仅具有知识表征的内涵,而且在学习过程具有吸引、引导、保持学习者学习注意的重要作用。在学习资源画面色彩表征设计中,除了要正确的表征知识内容,还应实现对学习注意的管控,使得色彩表征更有利于学习者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因此,如何利用色彩表征设计正确的表达知识信息、提升学习注意、促进学习者对知识信息的了解、认知、体会,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专家意见咨询、实验研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基于学习注意的研究视角开展色彩表征设计的研究,探讨色彩表征基本形态影响学习注意的设计策略,以优化学习过程、激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情绪、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本研究从学习注意、学习资源画面、色彩表征、相关研究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文献的梳理与述评。通过对学习注意的文献内容分析总结出学习注意的类型(选择性学习注意、持续性学习注意、分配性学习注意)、学习注意的驱动过程(显性刺激驱动→隐形刺激驱动→目标导向驱动)。通过对学习资源画面的文献内容分析指出色彩表征在学习资源画面设计中的必要性。通过对色彩表征的文献内容分析,总结出色彩表征的三大基本形态(知识内容形态、知识关系形态、知识目标形态),以及色彩表征的三大基本特征(显性刺激与隐性刺激的画面特征、视致简与实致繁的学习体验特征、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通过对相关研究技术的分析,提出了从视觉注意研究的角度进行眼动实验与从脑科学研究的角度进行脑波实验的联合实验研究验证色彩表征影响学习注意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多媒体画面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信息加工理论、色彩构成理论的分析,推衍出色彩表征知识内容形态影响选择性学习注意、色彩表征知识关系形态影响持续性学习注意、色彩表征知识目标形态影响分配性学习注意的观点,为色彩表征影响学习注意的模型构建奠定理论基础。其中,认知心理学中的特征整合理论、双重编码理论、注意控制理论、信号检测理论为本研究提出优化学习注意色彩表征设计的三种基本形式“色彩编码设计形式”“色彩线索设计形式”“色彩信号设计形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在学资源画面色彩表征设计中色彩编码设计即对“色彩内容的组织”、色彩线索设计即对“色彩关系的调节”、色彩信号设计即对“色彩目标的控制”的观点。本研究在模型构建部分通过理论分析和专家意见征询等方法构建了色彩表征影响学习注意的关系模型与操作模型。关系模型的构建是对色彩表征影响学习注意的理论探讨。关系模型从优化学习资源画面设计质量的理论研究视角指出,影响学习注意驱动过程的色彩表征设计形式可以实现色彩内容对知识内容形态的表征、色彩关系对知识结构的表征、色彩目标对知识目标的表征。操作模型的构建是对色彩表征促进有效学习注意形成的设计流程的系统梳理,其整体架构是:学习注意类型分析→色彩表征设计形式分析→画面语言设计架构→色彩表征基本形态对学习注意形式影响。画面语言设计架构是依据多媒体画面语言研究架构形成“色彩表征语义设计→色彩表征语用设计→色彩表征语构设计”。画面语言设计架构展示出语义设计与知识内容关联,语用设计与学习者、教师、媒介的关联,语构设计与画面要素的关联。本研究主要以画面中的三种色彩表征设计形式开展眼动与脑电波相结合的实验研究,并结合学习情绪、学习结果的测量,导出相关的研究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具体包括:研究一、关于色彩内容的组织影响选择性学习注意的研究,包括动态画面、静态画面、文本画面中的色彩内容的研究。在学习过程的“时间线”中对色彩表征影响选择性学习注意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动态画面与静态画面中色彩内容的合理组织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之初产生选择性学习注意,在学习过程的中后期随着时间的发展色彩表征对学习注意的影响逐渐减弱,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内容的了解。2文本画面中前景色与背景色的明度差会影响学习者的选择性学习注意,明度差大于50灰度级的画面有利于学习者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更好的学习结果。研究二、关于色彩关系的调节影响持续性学习注意的研究,包括静态图文融合画面中不同色彩线索设计形式(红色线索、蓝色线索、无色彩线索)影响持续性学习注意的研究、以及不同知识类型(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色彩基本属性形成的线索(色彩相变化线索、明度推移线索、纯度变化线索)影响学习注意的研究。通过对发生时空变化的“同一画面”和“不同画面”中色彩线索变化的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红色在“吸引”学习者视觉注意上具有优势;蓝色在“引导”“保持”视觉注意上即产生持续性学习注意方面具有优势;无色彩线索的画面不利于学习者对重要信息的认知;2对于大学生,陈述性知识更适合采用与知识内容相匹配的色彩线索表征(如纯度变化)知识关系;程序性知识更适合采用具有层次感与结构感(如明度变化)的色彩线索表征知识关系;色彩线索设计还应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如主观色彩偏好)。研究三、关于色彩目标的控制影响分配性学习注意的研究,包括色彩信号的凸显程度(对比色、近似色)对分配性学习注意的影响、以及色彩信号的位置呈现方式(临近呈现、顺序呈现)对分配性学习注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画面中色彩信号的凸显程度的强弱容易影响分配性学习注意的速度以及学习者对知识目标的体会;2不同画面中色彩信号的临近呈现方式更易于学习者产生分配性学习注意,有利于学习者体会知识目标促进学习结果的提升。本研究最后提出了色彩表征设计影响学习注意的画面语义定位策略(情感定位、结构定位、符号定位)、画面语用管控策略(视觉意象管控、视觉线索管控、视觉信号管控)、画面语构匹配策略(关联匹配、艺术匹配、双重匹配)三大策略,所有策略的细则均来源于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模型架构、实验研究等整体研究过程。

张芳文[10](2020)在《语言差异对跨通道情绪启动效应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相比语义启动效应的研究,情绪启动效应的研究在近几年内成为了情绪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Fazio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接触到一些具有情绪性信息的刺激后,会对随后的刺激信息产生情感色彩的影响,这就是情绪启动效应。随着情绪启动效应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情绪启动效应受到情绪刺激材料的效价、唤醒度、任务形式、词频、以及在实证研究过程中的实验范式,范式内的刺激呈现时间、个体对刺激信息加工方式等众多因素影响。因此本文采用与以往研究不同的实验范式(跨通道启动范式),以及不同的实验刺激材料着重探讨不同语言条件下的情绪启动效应。实验一采用跨通道启动范式,以语音情绪词(汉语情绪词录制)为启动刺激,不同类型的情绪面孔为目标刺激,进行情绪效价一致性的判断,探讨不同语言条件下语音情绪词的启动对情绪面孔加工的影响。选取了汉—英熟练型双语者26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实验设计为三因素被试内设计:2(语言类别:英语/汉语)×2(情绪面孔类别:积极/消极)×2(一致性类别:一致/不一致)。通过行为数据处理,结果发现:在汉语条件下的情绪面孔效价判断反应时快于英语条件下的反应时及正确率;在不同的语音情绪词启动下被试对积极情绪面孔的分类显着快于消极情绪面孔分类;此外,不论在母语还是第二语条件下,积极语音情绪词与情绪面孔的效价一致时的反应时快于不一致时的反应时,消极语音情绪词与情绪面孔在效价上一致时的反应时慢于不一致的反应时。实验二,同样采用跨通道情绪启动范式,选取了汉—英熟练双语者23名大学生作为被试,与实验一不同的是,实验二将实验一的启动刺激倒置为目标刺激(即:情绪面孔为启动刺激,语音情绪词为目标刺激)以探讨情绪面孔的启动对语音情绪词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语与第二语条件下,被试在情绪面孔与语音情绪词效价判断在反应时及正确率上无显着差异;在第一语与第二语条件下,被试在积极情绪面孔的启动下对语音情绪词效价一致性判断产了生显着的影响,即当情绪面孔与语音情绪词的效价一致时被试的反应时比不一致时的反应时更迅速,出现了情绪启动一致性效应,相反,消极情绪面孔作为启动刺激时,被试对语音情绪词效价一致性判断并无影响。综合以上两个实证研究证实了实验范式的差异以及不同语言环境境会对情绪启动效应产生影响,并且出现的结果不尽相同。在本研究现有的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以下结论:(1)无论在汉语还是英语条件下,积极语音情绪词的启动都会影响的情绪面孔的分类,出现情绪启动一致性效应;消极语音情绪词的启动影响情绪面孔的分类,并且出现了情绪启动的反转效应。此外,在汉语条件下语音情绪词启动下的情绪面孔分类反应时快于英语条件下语音情绪词启动下的情绪面孔分类的反应时。(2)积极情绪面孔的启动影响语音情绪词的分类,出现了情绪启动一致性效应,但是消极情绪面孔的启动对语音情绪词的分类没有产生影响。

二、ERP STUDIES OF CHINESE LANGUAGE ON ATTENTION, MEMORY AND SEMANTIC DISCRIMINATIO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RP STUDIES OF CHINESE LANGUAGE ON ATTENTION, MEMORY AND SEMANTIC DISCRIMINATION(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字谜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字谜的界定与分类
    1.3 研究目标与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路线
    1.5 研究意义
    1.6 论文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汉语字谜的语义理解与建构
        2.1.1 语法修辞视角
        2.1.2 概念整合视角
        2.1.3 关联理论视角
        2.1.4 认知拓扑视角
        2.1.5 非字面语言视角
    2.2 汉语字谜理解的实证研究
        2.2.1 字谜认知加工的动态进程
        2.2.2 字谜认知加工中的语境效应
        2.2.3 字谜认知加工中的原型启发效应
        2.2.4 字谜认知加工中的神经活动与神经表征
    2.3 本章小结
3 理论基础与研究手段
    3.1 理论基础
        3.1.1 基于“加工阶段”的非字面语言理论与创造性思维四阶段理论
        3.1.2 基于“凸显度”的非字面语言理论
    3.2 研究手段
        3.2.1 眼动追踪技术
        3.2.2 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
    3.3 实验材料评定及汉语字谜库创建
        3.3.1 字谜初选
        3.3.2 字谜谜面的规约度评定(预实验a)
        3.3.3 字谜的主客观难度与合理性评定(预实验b)
        3.3.4 字谜启动语义的评定(预实验c)
        3.3.5 原型字谜与干扰字谜的主客观启发程度评定(预实验d)
        3.3.6 字谜匹配选项的评定(预实验e)
    3.4 本章小结
4 实验一: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语义通达进程的眼动研究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设计
        4.2.2 实验被试
        4.2.3 实验材料
        4.2.4 实验仪器
        4.2.5 实验流程
        4.2.6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行为数据
        4.3.2 眼动数据
    4.4 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的语义通达
        4.4.1 字谜加工中语义通达的三个阶段
        4.4.2 字谜类型对字谜语义通达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实验二: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语境效应的眼动研究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方法
        5.2.1 实验设计
        5.2.2 实验被试
        5.2.3 实验材料
        5.2.4 实验仪器
        5.2.5 实验流程
        5.2.6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行为数据
        5.3.2 眼动数据
    5.4 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的语境效应
        5.4.1 字面语境对字谜语义通达的阻碍作用
        5.4.2 非字面语境对字谜语义通达的促进作用
        5.4.3 字谜加工中语境效应的理论阐释与反思
    5.5 本章小结
6 实验三: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原型启发效应的眼动研究
    6.1 实验目的
    6.2 实验方法
        6.2.1 实验设计
        6.2.2 实验被试
        6.2.3 实验材料
        6.2.4 实验仪器
        6.2.5 实验流程
        6.2.6 数据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行为数据
        6.3.2 眼动数据
    6.4 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的原型启发效应
        6.4.1 原型启发效应对字谜语义通达的催化作用
        6.4.2 不同原型类型的具体启发效果
        6.4.3 字谜难度对原型启发效应的影响
        6.4.4 对“低凸显假说”理论的反思
    6.5 本章小结
7 实验四: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神经活动的ERP研究
    7.1 实验目的
    7.2 实验方法
        7.2.1 实验设计
        7.2.2 实验被试
        7.2.3 实验材料
        7.2.4 实验流程
        7.2.5 脑电记录与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行为数据
        7.3.2 脑电数据
    7.4 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的神经活动
        7.4.1 字谜加工中不同阶段的神经活动及本质特征
        7.4.2 字谜类型与启动类型对字谜神经加工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8 汉语字谜的认知神经加工特征
    8.1 汉语字谜的一般认知特征
        8.1.1 非字面义的二重性特征
        8.1.2 非字面义的元语言特征
        8.1.3 语义通达的分步加工特征
        8.1.4 语境制约下的低凸显性特征
        8.1.5 原型启发下的快速解码特征
    8.2 字形字谜与意会字谜的认知神经加工比较
        8.2.1 意会字谜的言语推理过程难于字形字谜
        8.2.2 意会字谜的非字面义通达晚于字形字谜
        8.2.3 意会字谜的原型启发效应弱于字形字谜
    8.3 字谜与其他非字面语言形式的认知神经加工异同
        8.3.1 与其他低规约度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异同
        8.3.2 与中规约度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异同
        8.3.3 与高规约度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异同
        8.3.4 在“汉语非字面语言规约层级递进模型”的位置
    8.4 本章小结
9 结论
    9.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9.1.1 厘清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不同阶段的特点
        9.1.2 构建汉语字谜理解的动态加工模型
    9.2 本研究的创新点
    9.3 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字谜自身指标的量化
    附录2:两种语义启动项的量化
    附录3:三种配对字谜的启发量
    附录4:三类选项(除正确选项外)的相关量化
    附录5:练习材料及填充刺激
    附录6:实验一至实验四的指导语
    附录7:眼动与ERP实验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任务类型和自我意识对自我情绪偏向的影响 ——来自行为和ERP研究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情绪词加工
        1.1.1 情绪词的加工优势
        1.1.2 情绪词加工的时间进程
        1.1.3 情绪词加工的神经基础
    1.2 自我相关信息加工
        1.2.1 自我相关信息的加工优势
        1.2.2 自我名字加工的时间进程
        1.2.3 自我名字加工的神经基础
    1.3 自我与情绪整合加工
        1.3.1 自我与情绪整合加工的时间进程
        1.3.2 自我与情绪整合加工的神经基础
2 问题提出
    2.1 已有研究
    2.2 研究假设
    2.3 研究思路
        2.3.1 研究一
        2.3.2 研究二
    2.4 研究意义
3 研究一任务类型和自我意识对自我情绪偏向的影响:行为研究
    3.1 实验目的与假设
    3.2 实验方法
        3.2.1 被试
        3.2.2 实验材料
        3.2.3 实验设计
        3.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反应时
        3.3.2 正确率
    3.4 讨论
4 研究二外显任务下自我相关性影响情绪效价加工的时间进程
    4.1 实验目的与假设
    4.2 实验方法
        4.2.1 被试
        4.2.2 实验材料
        4.2.3 实验设计
        4.2.4 数据收集与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行为结果
        4.3.2 脑电结果
    4.4 讨论
        4.4.1 行为结果
        4.4.2 脑电结果
5 总讨论
    5.1 自我和情绪的交互作用
    5.2 内隐情绪任务下产生自我消极偏向
    5.3 外显情绪任务下产生自我积极偏向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来自脏腑图的隐喻 ——基于隐喻认知理论与ERP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中国古代解剖学研究概述
        1.1 人体解剖通史
        1.2 《黄帝内经》《难经》中的人体解剖
        1.3 人体解剖不发达的原因
    2 脏腑图研究综述
        2.1 脏腑图主要研究对象及留存情况综述
        2.2 脏腑图相关人物事件及意义研究综述
        2.3 脏腑图内容及其与中医理论关系研究综述
    3 中医脏腑与解剖实体关系研究概况
        3.1 中国古代人体解剖与中医藏象理论的关系
        3.2 中医藏象理论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关系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来自脏腑图的隐喻
    第一节 脏腑部位与脏腑间关系的隐喻分析
        1 中医典籍与脏腑图像中的脏腑位置关系
        2 脏腑部位与脏腑君臣关系
        2.1 “上-下”方位隐喻
        2.2 “上-下”方位隐喻与脏腑君臣关系
        3 脏腑部位与脏腑表里配属关系
        3.1 表-里与脏贵腑贱
        3.2 远疏近亲的方位隐喻
        3.3 基于方位相似的隐喻思维
        4 小结
    第二节 肺脏图像与肺藏象理论
        1 肺脏图像及附文所示肺之形态位置
        2 肺在上与肺为华盖,应天
        3 肺脏图像中的相关数字
        3.1 数字“九”与肺为天
        3.2 数字“八”与肺叶
        4 小结
    第三节 脾脏图像与脾藏象理论
        1 脾脏图像及中医古籍所示脾之形态位置
        2 脾脏的解剖实体
        2.1 脾脏解剖实体的多种认识
        2.2 从位置形态看脾脏的解剖实体
        3 中医藏象理论之脾脏功能构建
        3.1 脾裹血与脾统血
        3.2 围绕“饮食-胃”构建的脾脏功能
        3.3 民以食为天与脾胃为后天之本
        4 脾胃地位的转变
        4.1 胃的重要地位
        4.2 胃因何重要
        4.3 脏重腑轻——脾胃地位的转变
        5 小结
    第四节 肾脏图像与肾藏象理论
        1 中医肾脏的位置形态与功能
        2 肾-膀胱相表里与肾主水和气化
        3 泌尿生殖系统与肾藏精,主生殖
        3.1 从肾藏精主生殖到肾主生长发育
        3.2 肾藏精主生殖与精血同源
        3.3 肾藏精主生殖与肾藏五脏六腑之精
        4 肾主纳气与腹式呼吸
        5 小结
第二章 中医脏腑图与西医解剖图认知神经机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实验一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被试
        2.2 实验范式
        2.3 实验材料
        2.4 实验程序
        2.5 脑电数据采集记录
        2.6 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行为学数据结果
        3.2 ERP数据结果
        4 实验结论
        4.1 行为学数据结论
        4.2 ERP数据结论
    第三节 实验二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被试
        2.2 实验设计
        2.3 实验材料
        2.4 实验程序
        2.5 脑电数据采集记录
        2.6 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行为学数据结果
        3.2 ERP数据结果
        4 实验结论
        4.1 行为学数据结论
        4.2 ERP数据结论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动作记忆操作效应中表象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动作记忆操作效应的概念
    1.2 将操作编码看做一个整体来探讨操作效应的作用机制
        1.2.1 非策略编码理论
        1.2.2 多感觉通道理论
        1.2.3 动作编码理论
        1.2.4 情景整合理论
    1.3 操作编码的复杂性——操作效应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1.3.1 双重编码理论
        1.3.2 动作表征观点
        1.3.3 操作效应的成分说——“五成分说”和“四成分说”
    1.4 语义成分
    1.5 表象成分
        1.5.1 操作效应中表象作用的研究现状
        1.5.1.2 表象在操作效应中的作用
        1.5.1.3 操作效应中的不同表象成分
        1.5.1.4 操作效应中表象编码的抗干扰性
        1.5.2 操作效应中表象相关研究的局限
        1.5.2.1 将表象与知觉混淆、将不同表象类型相混淆
        1.5.2.2 动作记忆中表象的作用机制不明确
        1.5.2.3 研究方法上的不足
2.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
    2.1 问题提出
        2.1.1 表象加工在操作效应产生中的作用不明确
        2.1.2 表象促进操作效应的作用机制不明确
        2.1.3 操作效应中表象的抑制机制不明确
        2.1.4 具体形象思维对动作记忆中表象作用机制的影响
    2.2 研究方案
        2.2.1 研究一:表象编码在操作效应产生中的促进作用
        2.2.1.1 实验一:表象编码对操作效应的促进作用:来自ERP的证据
        2.2.1.2 实验二:动名词短语的可表象程度对操作效应的影响
        2.2.2 研究二:表象编码对操作效应的直接促进和间接促进
        2.2.2.1 实验三:表象信息的再激活——对操作效应的直接促进
        2.2.2.2 实验四:表象对语义的反馈激活——对操作效应的间接促进
        2.2.3 研究三:操作效应产生过程中表象编码的抑制作用
        2.2.3.1 实验五:操作效应产生过程中表象编码对无关知觉的抑制作用
        2.2.3.2 实验六:操作效应产生过程中表象编码对遗忘的抑制作用
        2.2.4 研究四:具体形象思维水平对操作效应中表象编码作用的影响
        2.2.4.1 实验七:具体形象思维影响表象编码对记忆的促进和对无关干扰的抑制作用
        2.2.4.2 实验八:具体形象思维影响表象编码对遗忘的抑制作用
    2.3 研究意义
    2.4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3 研究一:表象在操作效应产生中的促进作用
    3.1 问题提出
    3.2 实验1:表象编码对操作效应的促进作用:来自ERP的证据
        3.2.1 方法
        3.2.1.1 实验设计
        3.2.1.2 被试
        3.2.1.3 实验材料
        3.2.1.4 实验程序
        3.2.1.5 ERP记录和数据分析
        3.2.2 结果
        3.2.2.1 行为结果
        3.2.2.2 ERP结果
        3.2.3 讨论
        3.2.4 结论
    3.3 实验2:动名词短语的可表象程度对操作效应的影响
        3.3.1 方法
        3.3.1.1 实验设计
        3.3.1.2 被试
        3.3.1.3 实验材料
        3.3.1.4 实验程序
        3.3.1.5 ERP记录和数据分析
        3.3.2 结果
        3.3.2.1 行为结果
        3.3.2.2 ERP结果
        3.3.3 讨论
        3.3.4 结论
4 研究二:表象编码对操作效应的直接促进和间接促进
    4.1 问题提出
    4.2 实验3:动作记忆中表象的再激活——对操作效应的直接促进
        4.2.1 方法
        4.2.1.1 实验设计
        4.2.1.2 被试
        4.2.1.3 实验材料
        4.2.1.4 实验程序
        4.2.1.5 ERP记录和数据分析
        4.2.2 结果
        4.2.2.1 行为结果
        4.2.2.2 ERP结果
        4.2.3 讨论
        4.2.4 结论
    4.3 实验4:表象编码中语义的反馈激活——对操作效应的间接促进
        4.3.1 方法
        4.3.1.1 实验设计
        4.3.1.2 被试
        4.3.1.3 实验材料
        4.3.1.4 实验程序
        4.3.1.5 ERP记录和数据分析
        4.3.2 结果
        4.3.2.1 行为结果
        4.3.2.2 ERP结果
        4.3.3 讨论
        4.3.4 结论
5 研究三:表象编码对无关干扰和遗忘的抑制作用
    5.1 问题提出
    5.2 实验5:操作效应产生过程中表象编码对无关知觉的抑制作用
        5.2.1 方法
        5.2.1.1 实验设计
        5.2.1.2 被试
        5.2.1.3 实验材料
        5.2.1.4 实验程序
        5.2.2 结果
        5.2.2.1 正确率
        5.2.2.2 反应时
        5.2.3 讨论
        5.2.4 结论
    5.3 实验6:操作效应产生过程中表象编码对遗忘的抑制作用
        5.3.1 方法
        5.3.1.1 实验设计
        5.3.1.2 被试
        5.3.1.3 实验材料
        5.3.1.4 实验程序
        5.3.2 结果
        5.3.2.1 正确率
        5.3.2.2 反应时
        5.3.3 讨论
        5.3.4 结论
6 研究四:具体形象思维水平对操作效应中表象编码作用的影响
    6.1 问题提出
    6.2 实验7:具体形象思维影响表象编码对记忆的促进和对无关知觉干扰的抑制作用
        6.2.1 方法
        6.2.1.1 实验设计
        6.2.1.2 被试
        6.2.1.3 实验材料
        6.2.1.4 实验程序
        6.2.2 结果
        6.2.3 讨论
        6.2.4 结论
    6.3 实验8:具体形象思维影响表象编码对遗忘的抑制作用
        6.3.1 方法
        6.3.1.1 实验设计
        6.3.1.2 被试
        6.3.1.3 实验材料
        6.3.1.4 实验程序
        6.3.2 结果
        6.3.3 讨论
        6.3.4 结论
7 总讨论与结论
    7.1 表象对操作效应的促进作用
    7.2 表象编码对操作效应的直接和间接促进机制
        7.2.1 动作记忆操作效应中表象编码的直接促进机制——表象信息的再激活
        7.2.2 动作记忆操作效应中表象编码的间接促进机制——语义信息的反馈激活
    7.3 动作记忆中表象编码对无关干扰和遗忘的抑制
    7.4 动作记忆中表象编码的具体形象思维基础
        7.4.1 具体形象思维对表象的加工整合是操作效应产生的重要原因
        7.4.2 具体形象思维影响表象对无关知觉干扰和遗忘的抑制
    7.5 研究结论
8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藏族中学生精算估算的认知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精算
        2.1.1 精算的概念
        2.1.2 精算的相关研究
    2.2 估算
        2.2.1 估算的概念
        2.2.2 估算的相关研究
    2.3 工作记忆
        2.3.1 工作记忆的概念
        2.3.2 工作记忆的相关研究
    2.4 语言能力
        2.4.1 语言能力的概念
        2.4.2 语言能力的相关研究
    2.5 藏族学生数学学习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程序
    3.4 研究假设
    3.5 数据统计与分析
4 实验1 不同类型的工作记忆在精算估算中的作用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工具
        4.2.1 精算测验
        4.2.2 估算测验
        4.2.3 言语工作记忆测验
        4.2.4 视觉工作记忆测验
        4.2.5 空间工作记忆测验
        4.2.6 瑞文推理测验
    4.3 研究结果
        4.3.1 藏族中学生精算估算与不同类型的工作记忆的总体结果
        4.3.2 不同类型的工作记忆与藏族中学生精算估算的相关分析
        4.3.3 不同类型的工作记忆对藏族中学生精算估算的预测作用
5 实验2 不同语言能力在精算估算中的作用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工具
        5.2.1 字音识别能力
        5.2.2 词形辨别能力
        5.2.3 词义理解能力
    5.3 研究结果
        5.3.1 藏族中学生精算估算与不同语言能力的总体结果
        5.3.2 藏族中学生精算估算与不同语言能力的相关分析
        5.3.3 不同语言能力对藏族中学生精算估算的预测作用
6 总讨论
    6.1 藏族中学生精算估算的特点
    6.2 不同类型的工作记忆与藏族中学生精算估算的关系分析
        6.2.1 藏族中学生工作记忆的特点
        6.2.2 不同类型的工作记忆在藏族中学生精算估算中的作用
    6.3 不同语言能力与藏族中学生精算估算的关系分析
        6.3.1 藏族中学生语言能力的特点
        6.3.2 不同语言能力在藏族中学生精算估算中的作用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启示
    7.3 创新点
    7.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6)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特点及其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操作性定义
    1.3 抑郁的相关理论
    1.4 孕妇产前抑郁的研究现状
        1.4.1 孕妇产前抑郁的流行病学特点
        1.4.2 孕妇产前抑郁的评估工具
    1.5 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现状
        1.5.1 事件相关电位定义
        1.5.2 事件相关电位经典成分
        1.5.3 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常用范式
        1.5.4 事件相关电位在临床中的研究与应用
    1.6 研究意义
        1.6.1 理论意义
        1.6.2 实践意义
    1.7 研究目的
    1.8 研究内容
    1.9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特点的现状调查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设计
    2.3 研究假设
    2.4 研究对象与方法
        2.4.1 研究对象
        2.4.2 研究工具
        2.4.3 研究方法
        2.4.4 统计学方法
        2.4.5 质量控制
        2.4.6 伦理原则
    2.5 结果
        2.5.1 孕妇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2.5.2 孕妇妊娠相关特征
        2.5.3 孕妇产前抑郁情绪得分情况及检出率
        2.5.4 产前抑郁高危孕妇一般人口学特征
        2.5.5 孕妇产前抑郁情绪影响因素分析
    2.6 讨论
        2.6.1 孕妇产前抑郁情绪检出率现状分析
        2.6.2 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分析
    2.7 小结
第三章 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特点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3.1 相关概念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设计
    3.4 研究假设
    3.5 实验对象与方法
        3.5.1 实验对象
        3.5.2 实验材料
        3.5.3 实验程序
        3.5.4 实验环境及设备
        3.5.5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3.5.6 质量控制
        3.5.7 伦理原则
    3.6 结果
        3.6.1 两组孕妇被试一般资料与其EPDS比较结果
        3.6.2 两组孕妇被试ERP行为学结果
        3.6.3 两组孕妇被试ERP脑电实验结果
    3.7 讨论
        3.7.1 孕妇产前抑郁情绪Stroop效应分析
        3.7.2 孕妇产前抑郁情绪脑电成分分析
    3.8 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4.1 研究过程
    4.2 主要结论
    4.3 本研究的创新点
    4.4 本研究的局限
    4.5 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附录
致谢

(7)汉字和面孔个体识别的视觉稳态诱发电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面孔和字词知觉专家化的研究进展
        1.1.1 面孔知觉专家化的研究进展
        1.1.2 字词知觉专家化的研究进展
    1.2 面孔和字词个体识别的行为和电生理研究
    1.3 基于SSVEP的面孔和字词个体识别研究进展
        1.3.1 SSVEP的特点及神经机制
        1.3.2 基于SSVEP的面孔个体识别的研究进展
        1.3.3 基于SSVEP的字词识别加工研究的进展
    1.4 面孔知觉加工和汉字知觉加工的关系
2 问题提出
    2.1 汉字和面孔个体识别SSVEP信号的可靠性及其差异
    2.2 细微差异汉字和面孔识别的SSVEP反应
    2.3 汉字和面孔识别的SSVEP反应与知觉专家化行为绩效的关系
3 实验研究
    3.1 实验1 汉字和面孔个体识别的SSVEP信号及其与组合效应的关系研究
        3.1.1 实验目的
        3.1.2 研究方法
        3.1.3 实验结果
        3.1.4 讨论与小结
    3.2 实验2 细微差异汉字/面孔的个体识别SSVEP信号及其与左侧偏爱效应的关系
        3.2.1 实验2A 细微差异汉字个体识别SSVEP信号及其与左侧偏爱效应的关系
        3.2.1.1 实验目的
        3.2.1.2 研究方法
        3.2.1.3 实验结果
        3.2.2 实验2B 细微差异面孔的个体识别SSVEP信号及其与左侧偏爱效应的关系
        3.2.2.1 实验目的
        3.2.2.2 研究方法
        3.2.2.3 实验结果
        3.2.3 实验2C 面孔呈现时间对细微差异面孔个体识别SSVEP信号的影响
        3.2.3.1 实验目的
        3.2.3.2 研究方法
        3.2.3.3 实验结果
        3.2.4 讨论与小结
4 综合讨论
    4.1 汉字和面孔的个体身份识别SSVEP信号的异同
    4.2 汉字和面孔的个体身份识别与专家化效应的关系
    4.3 展望与不足
5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材料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自动化加工下经验对材料驱动的认知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综述
    1.1 认知自动化的概述
        1.1.1 认知自动化
        1.1.2 认知自动化的研究现状
    1.2 认知控制的简介
        1.2.1 认知控制的理论
        1.2.2 认知控制的研究范式
        1.2.3 认知控制的ERP研究
    1.3 汉字组块破解任务的简介
        1.3.1 汉字组块破解
        1.3.2 汉字组块破解的研究范式
第2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构思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构思
第3章 实验1阈上自动化加工中的认知冲突
    3.1 实验方法
        3.1.1 被试
        3.1.2 实验设计
        3.1.3 实验材料
        3.1.4 实验程序
    3.2 实验结果
    3.3 讨论
第4章 实验2阈下自动化加工中的认知冲突
    4.1 实验方法
        4.1.1 被试
        4.1.2 实验设计
        4.1.3 实验材料
        4.1.4 实验程序
    4.2 实验结果
    4.3 讨论
第5章 实验3阈下的自动化加工中认知冲突的ERP研究
    5.1 实验方法
        5.1.1 被试
        5.1.2 实验设计
        5.1.3 实验材料
        5.1.4 实验程序
        5.1.5 脑电数据记录与分析
    5.2 实验结果
        5.2.1 行为结果
        5.2.2 ERP成分与统计分析结果
    5.3 讨论
第6章 总讨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学习资源画面色彩表征影响学习注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学习资源画面色彩设计的问题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
        (二)学习资源画面色彩数据可视化评价标准的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三)学习资源画面色彩信息应满足新生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二、问题提出
        (一)从心理学视角分析色彩刺激影响注意的问题
        (二)从教育科学视角分析色彩表征影响学习注意的问题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技术路线
    六、研究意义
        (一)在理论上完善了多媒体画面语言理论体系
        (二)在实践中为学习资源开发提供了色彩设计指导
    七、核心概念界定
        (一)学习注意
        (二)学习资源画面
        (三)色彩表征
    八、论文组织结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学习注意的相关研究
        一、学习注意的相关文献调研
        二、述评
    第二节 学习资源画面色彩表征的相关研究
        一、色彩表征的相关文献调研
        二、述评
    第三节 相关支撑技术的研究
        一、脑电波技术
        二、眼动追踪技术
        三、述评
    第四节 相关研究的启示
        一、研究内容的启示
        二、研究方法的启示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多媒体画面语言理论
        一、多媒体画面语言学理论框架及其色彩设计理论
        (一)多媒体画面语言学理论框架
        (二)多媒体画面语言学理论的已有研究
        (三)多媒体画面语言学色彩设计理论的研究
        二、研究启示
        (一)多媒体画面色彩表征设计应与学习注意的研究相结合
        (二)依据多媒体画面语言学理论框架构建色彩表征设计框架
    第二节 信息加工理论
        一、信息加工模型与学习过程、学习条件的研究
        (一)信息加工模型的研究
        (二)学习过程的研究
        (三)学习条件的研究
        二、研究启示
        (一)学习注意出现在学习过程的初始阶段
        (二)色彩表征是促进学习注意形成的一种学习条件
        (三)学习注意在信息流中呈现出循环发展的趋势
    第三节 心理学相关理论
        一、特征整合理论
        (一)FIT模型
        (二)研究启示
        二、双重编码理论
        (一)双重编码理论的基本假设
        (二)研究启示
        三、注意控制理论
        (一)注意控制与线索研究范式
        (二)研究启示
        四、信号检测理论
        (一)信号检测理论的研究
        (二)研究启示
    第四节 色彩构成理论
        一、色彩构成的基本理念
        二、研究启示
第三章 影响学习注意的色彩表征设计模型建构
    第一节 学习注意的相关分析
        一、学习注意类型的分析
        (一)选择性学习注意
        (二)持续性学习注意
        (三)分配性学习注意
        二、学习注意过程的分析
        (一)学习注意是学习者的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
        (二)学习注意是学习者对知识信息的注意加工过程
        (三)学习注意是刺激驱动过渡到目标驱动捕获注意的过程
        三、小结
    第二节 色彩表征的相关分析
        一、学习资源画面色彩表征基本特征的分析
        (一)显性刺激与隐性刺激的画面特征
        (二)视致简与实致繁的体验特征
        (三)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
        二、学习资源画面色彩表征基本形态的分析
        (一)知识内容形态
        (二)知识关系形态
        (三)知识目标形态
        三、小结
    第三节 色彩表征与学习注意的关系模型
        一、色彩表征影响学习注意的机制
        (一)色彩表征影响学习注意机制形成的学理依据
        (二)色彩表征影响学习注意的作用机制
        二、色彩表征的基本形态对学习注意的影响
        (一)知识内容形态对选择性学习注意的影响
        (二)知识关系形态对持续性学习注意的影响
        (三)知识目标形态对分配性学习注意的影响
        三、色彩表征与学习注意的关系模型架构及内涵
        (一)关系模型的架构
        (二)关系模型的内涵
        (三)关系模型的说明
        四、小结
    第四节 影响学习注意的色彩表征设计操作模型
        一、影响学习注意的色彩表征设计形式
        (一)色彩编码设计形式
        (二)色彩线索设计形式
        (三)色彩信号设计形式
        二、影响学习注意的色彩表征设计因素分析
        (一)首轮专家意见咨询
        (二)第二轮专家意见咨询
        (三)第三轮专家意见咨询
        三、影响学习注意的色彩表征设计操作模型的构建思路
        (一)设计目的
        (二)设计任务
        (三)设计流程
        (四)设计方式
        四、影响学习注意的色彩表征设计操作模型架构及内涵
        (一)操作模型架构
        (二)操作模型内涵
        五、依据模型的研究推论
        (一)关于色彩编码设计影响学习注意的研究推论
        (二)关于色彩线索设计影响学习注意的研究推论
        (三)关于色彩信号设计影响学习注意的研究推论
        六、验证模型及研究推论的合理途径
        七、小结
第四章 影响学习注意的色彩表征设计实验研究
    第一节 实验研究框架
        一、实验研究逻辑
        二、实验变量与假设
        (一)实验变量
        (二)实验假设
        三、实验设计
        (一)实验研究架构
        (二)实验研究测量方法与工具
    第二节 色彩编码设计影响选择性学习注意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1-1动态与静态画面色彩内容影响选择性学习注意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与假设
        (二)实验设计
        (三)实验材料
        (四)被试
        (五)实验过程
        (六)数据分析
        (七)实验结果讨论
        (八)实验结论
        二、实验1-2文本画面色彩内容影响选择性学习注意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与假设
        (二)实验设计
        (三)实验材料
        (四)被试
        (五)实验过程
        (六)数据分析
        (七)实验结果讨论
        (八)实验结论
    第三节 色彩线索设计影响持续性学习注意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2-1色彩线索设计类型影响持续性学习注意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与假设
        (二)实验设计
        (三)实验材料
        (四)被试
        (五)实验过程
        (六)数据分析
        (七)实验结果讨论
        (八)实验结论
        二、实验2-2知识类型与色彩线索类型影响持续性学习注意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与假设
        (二)实验设计
        (三)实验材料
        (四)被试
        (五)实验过程
        (六)数据分析
        (七)实验结果讨论
        (八)实验结论
    第四节 色彩信号设计影响学习注意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3-1色彩信号的凸显程度影响分配性学习注意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与假设
        (二)实验设计
        (三)实验材料
        (四)被试
        (五)实验过程
        (六)数据分析
        (七)实验结果讨论
        (八)实验结论
        二、实验3-2色彩信号的呈现位置影响分配性学习注意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与假设
        (二)实验设计
        (三)实验材料
        (四)被试
        (五)实验过程
        (六)数据分析
        (七)实验结果讨论
        (八)实验结论
第五章 影响学习注意的色彩表征设计策略讨论
    第一节 实验研究与设计策略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实验研究与设计策略之间逻辑关系的架构
        二、实验研究与设计策略之间逻辑关系的说明
    第二节 画面语义层的定位设计策略讨论
        一、情感定位策略
        二、结构定位策略
        三、符号定位策略
    第三节 画面语用层的管控设计策略讨论
        一、视觉意象管控策略
        二、视觉线索管控策略
        三、视觉信号管控策略
    第四节 画面语构层的匹配设计策略讨论
        一、关联匹配策略
        二、艺术匹配策略
        三、双重匹配策略
    第五节 设计策略的验证
        一、验证的过程
        二、验证的结果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创新
    三、研究不足
    四、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相关问卷
        问卷1
        问卷2
        问卷3
        问卷4
        问卷5
        问卷6
    附录二 实验材料
        实验1-1
        实验1-2
        实验2-1
        实验2-2
        实验3-1
        实验3-2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致谢

(10)语言差异对跨通道情绪启动效应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单通道条件下的情绪启动效应研究
        2.1.1 情绪启动效应的概念
        2.1.2 情绪启动效应的影响因素
        2.1.3 情绪启动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
    2.2 情绪信息的跨通道加工研究
        2.2.1 跨通道情绪启动相关研究
        2.2.2 跨通道情绪整合相关研究
        2.2.3 跨通道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2.3 情绪启动效应的理论解释
        2.3.1 激活扩散理论
        2.3.2 反应竞争模型
        2.3.3 速度—准确性策略理论
    2.4 语言差异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研究
        2.4.1 双语情绪词的加工研究
        2.4.2 双语者情绪体验差异的研究
第3章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假设
    3.1 问题的提出
        3.1.1 情绪性语音信息对情绪面孔的影响
        3.1.2 情绪面孔对情绪性语音信息的影响
        3.1.3 语言差异对情绪信息加工的影响
    3.2 研究思路与研究假设
    3.3 研究意义
第4章 研究方法
    4.1 被试的选取
    4.2 实验刺激材料的选择
        4.2.1 语音刺激材料的选取
        4.2.2 情绪面孔材料的选取
    4.3 实验任务
        4.3.1 听-视跨通道启动任务
        4.3.2 视-听跨通道启动任务
第5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人口学变量的描述统计
    5.2 不同语言条件下听-视跨通道情绪启动实验数据分析
    5.3 不同语言条件下视-听跨通道情绪启动实验数据分析
第6章 综合讨论
    6.1 语音情绪启动对面孔情绪加工的影响
    6.2 面孔情绪启动对语音情绪加工的影响
    6.3 不同语言条件下的跨通道情绪启动效应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ERP STUDIES OF CHINESE LANGUAGE ON ATTENTION, MEMORY AND SEMANTIC DISCRIMINATION(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字谜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 王艺臻. 浙江大学, 2021(08)
  • [2]任务类型和自我意识对自我情绪偏向的影响 ——来自行为和ERP研究的证据[D]. 张琪.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来自脏腑图的隐喻 ——基于隐喻认知理论与ERP研究[D]. 赖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动作记忆操作效应中表象的作用机制[D]. 马嘉琳.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5]藏族中学生精算估算的认知机制[D]. 樊志清.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孕妇产前抑郁情绪特点及其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 王晶.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7]汉字和面孔个体识别的视觉稳态诱发电位研究[D]. 于晨.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1)
  • [8]自动化加工下经验对材料驱动的认知控制[D]. 曹孟.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9]学习资源画面色彩表征影响学习注意的研究[D]. 曹晓静.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10]语言差异对跨通道情绪启动效应的影响研究[D]. 张芳文.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汉语注意力、记忆和语义识别的ERP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