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代“以茶治国”政策

论明代“以茶治国”政策

一、论明代的“以茶治边”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王煜天[1](2021)在《宋代以来茶叶贸易发展与“以茶治边”思想的演变》文中研究指明茶叶是中国的传统饮品,也是重要的出口商品。作为茶叶的主要出口国,中国自唐宋以来一直存在着"以茶治边"的思想。中原王朝通过榷茶法严格控制茶叶出口和边销外销,同时控制茶马贸易和边关互市,利用少数民族政权的经济依赖安定边疆。通过汇总宋代至鸦片战争前茶叶贸易发展和茶叶政策,发现我国的茶叶贸易思想经历了从宋代"以茶治边"到明代"以茶制边"的转变,并着重分析清代"以茶治夷"失败的原因及其所带来的启示。

罗莉[2](2019)在《雅安藏茶产业的变迁发展》文中研究指明雅安藏茶特指由四川雅安出产并主要供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饮品。自古以来,藏族人民"宁可食无粮,不可食无茶",茶也是藏族人民的生命茶,藏茶成为藏汉民族团结的纽带。雅安藏茶即南路边茶是中国边销茶的一种,从唐朝时起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经历过兴起、繁荣、衰落、重生与再繁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雅安藏茶产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改革中完善成长。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雅安新型藏茶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得到不断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敏政[3](2018)在《1925~2015年明代茶马制度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说明明代茶马制度是明王朝为了实现"以茶驭番"的政治目的,在承继传统的基础上创设的一套严密的制度体系,一直深受学界的关注。本文对近九十年(19252015)来不同时期,国内外学术界对明代茶马制度的总体研究情况作了简要的述评,总结了不同研究视角下存在的某些薄弱环节,并对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作了探讨。

田茂旺[4](2017)在《历代汉藏茶马贸易市场的形成与变动》文中认为本文以时空的演进嬗变为轴线,在历代"以茶治边"的视野下,对唐代至明清时期汉藏茶马交易市场的形成与变动进行了梳理。其茶马市场的交易地点由西北辗转到西南,最后于康熙三十五年在打箭炉确立了汉藏边茶自由互市的集散地。这一演变历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较为完整的汉藏茶马贸易市场体系,与中央王朝的"以夷治夷"、"夷汉相安"与"长治久安"的治边思想互为表里。

孙魏[5](2017)在《明代以茶治边政策刍议》文中指出明代统治者将茶叶当作治理边疆的利器,通过官给茶引、金牌信符、勘合、茶法及茶课等制度加强了对茶叶的管理。尽管明代以茶治边政策的执行力度及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但较前代已经相当规范,各管理机构分工明确,运行顺畅,有效促进了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交流。

白栋[6](2017)在《明代茶马贸易盛衰中的川陕城镇研究》文中认为茶马贸易始于唐,经宋元发展和延续,其在明代达到鼎盛继而又走向衰落。茶马贸易作为一项明朝官方垄断经营的易货贸易必将带动相关区域的商业经济发展,商业的发展进而会促使城镇兴起和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商业依赖于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也要以商业为条件。”明朝建立之初,对茶法和马政极其重视。因此制定了严格的茶禁法规以保障朝廷在茶马贸易中的垄断和控制,位于茶马交易区的川陕城镇在这种垄断商业行为的推动下开始兴起和发展。然而,明代的茶马贸易由于存在政府垄断和强制的色彩,其并不是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贸易活动,因此,这些城镇兴起也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而是依赖于朝廷茶马机构的设置、茶叶资源的分布和茶运道路上的地理位置等因素。明永乐以后茶马贸易开始逐步走向衰落,朝廷官方对茶叶的垄断控制力下降,私茶和商茶大量出现。使得民间资本进入市场,长期受官方管控的民间贸易市场开始活跃起来。川陕城镇中集市遍布,新的商品集散中心开始出现,川陕城镇发展进入了以自由贸易为基础的新阶段。

董雪梅[7](2014)在《明代“以茶驭番”策略研究 ——以洮岷地区为例》文中提出明代面临着北有蒙古西有众番的民族分布格局,对明廷的统治形成巨大的威胁,为了有效的防止西番与蒙古余部的联合,明廷推行了“以茶驭番”的策略来加强对西番诸卫的统治。所谓“以茶驭番”即明廷通过控制茶叶的运销,来控制西番诸族,实现其“断匈奴之右臂”,“固我藩篱”的政治目的。在西番诸卫中,洮、岷二卫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明代中原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交界地带,也是联系明廷与西番诸部的纽带地区。明朝在建立军事卫所,派兵驻守等军政建制的同时,通过土司、僧纲等政治宗教模式来加强对这一地区番族的管理,建立了牢固的军事政治统治基础。在此基础上推行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以茶驭番”的策略,通过建立茶课司、洮岷茶马司、批验所、转运所以及建立巡查制度、金牌信符制、勘合制等严密的茶马贸易体系,并通过一系列的严密法令来保证其顺利实施。洮岷地区茶马贸易的推行收到了“得西番之马以壮军队,控制茶叶销售以驭西番”的政治效果。而茶马贸易的兴盛也使得洮岷地区的商业、城镇、交通等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对明代洮岷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由于不平等的交换方式以及茶马贸易体制逐渐松散和官吏等的腐败,使私茶贸易逐渐盛行,并最终取代了官营茶马贸易而成为主导,使得明代洮岷地区茶马贸易最终由官府走向了民间,官营茶马贸易体系崩溃。

王曼曼[8](2013)在《国际关系视角下的茶马古道》文中指出本文从国际关系的视角解读茶马古道,这些视角包括茶马古道在历代王朝治理边疆、我国古代“民族国家”间融合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在中印等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以茶叶抵制清末英帝国主义入侵时所扮演的角色;茶马古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鲜为人知的作用,以及当代国际关系视角下的茶马古道,讲述了茶马古道在历史上曾发挥的、并将继续在中国大西南地区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国内沟通四川、云南、西藏,国外联系南亚、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一种传统的国际贸易往来通道。茶马古道有三条主要路线,来回运输商品主要为茶叶、织物、盐等,通用货币为中国的银子,尼泊尔的银币、印度的银货,卢比,唐佳等。茶马互市发端于距今约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或更早,其在唐宋时得到确立,明朝“以茶治边”政策最为细致,主要表现为管理职能的机构的完善和严格的法律制度。清初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茶马古道贸易达到鼎盛。茶马古道在促进我国古代多民族的融合,中外文化交流,维护我国领土统一完整方面做出过鲜为人知的贡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茶马古道通过云南、缅甸、印度和云南、西藏、印度这两条主要交通线,将滇、川、藏地区与缅甸、印度等国家间的商贸关系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特有的跨国、跨区域商贸经济圈。茶马古道和滇缅公路维持了特殊时期抗战所需要的、中国暂时不能生产的所有物资。现代的茶马古道,一部分是仍在运作的古代遗留残段,另一部分是新建的国际、省际公路、铁路。

杨晓刚[9](2012)在《明代九边关禁研究》文中认为明代九边是为今学术界研究明史问题上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历史地理学者所研究的一项重点区域。诚然,九边是作为明朝北防上的屏障,亦是农牧经济的重要分水岭,涉及内容包括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法律等方面,在时间跨度上是与明朝的兴亡相伴随,因此对九边的研究是明史研究人员所不容忽视的。而作为九边沿线内外出入关口上的关禁制度,不仅是明朝边防体系、外交策略上的载体,更是九边研究上的一个系统性课题。这一系统性一是在内容上的宽泛琐碎,一是在制度上的演化变动,因此需要以新的视角来洞悉明代九边的关禁流变情况,而这也正是本文所研究的难点所在。首先,以长时段的眼光,通过对《明实录》、《大明会典》、《大明律》、《明史》等基本史料的系统梳理,依据关禁的构成要素诸如通关文书、职官设置等方面进行了一个总体性考察。结果得出,关禁的形成是与明朝的北防政策紧密相联的,而九边所设直接确立了关禁制度的雏形。然而,明朝的关禁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伴随着边境地区的系列变动,适时适地的也作了些演变调整,主要呈现出洪武——土木之变前(1368—1448年)、土木之变——隆庆前(1449—1566年)、隆庆以后(1567—1644年)三个大时段内的发展脉络。从而得出明朝的关禁制度是与其边防政策相伴随的,其控制的宽严会依据边防形势变化及统治者的需要而作出适时变动。其次,基于《明实录》的信史史料,并依据关禁的构成内容及其具体的运作情况,划分以入关、出关、边境贸易、违禁四种类型标准,进行九边关禁内容上的初步考察,其所考察内容包括朝贡、边外人归附或归国的接纳与安置、朝贡使出关归国、明朝境内人员物货的出入关口、边境贸易形式与内容、私度与违禁的验查惩处等。此外,以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对象,并结合个案的分析研究,得出关禁内容在时空的发展上也兼具地域性和时段性的特征。最后,研究分析了九边关禁上的具体管理与运作情况,并结合对明朝的军事防卫、朝贡体系、烧荒等边防政策的详察探究,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关禁与边防安全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明朝的关禁在于境内管理,目的是以控内制外的方式来寻求它的边防安全,这也是明朝在边防战略上的防守体现。另外,在防守体系下的边境民族关系也是明廷所重视的,通过对九边沿线上的民族分布情况,考察了明朝政府的三种不同民族政策措施,即政治优抚、军事守备、经济羁縻。依据交流主体的不同,分析了政治上层与民间交流下的关禁运作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得出关禁仅是制度层面上的执行,对民族关系的改善是有限的,在实质上仍是深受明朝的边防战略所影响。

殷叔鹏[10](2012)在《明代松潘卫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松潘古时又名松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置,被称作“川西门户”,乃兵家必争之地。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置松州、潘州二卫,后并为松潘卫,从此有了“松潘”之名。松潘地处川西北岷江上游,地势险要,民族成分复杂,为西南民族走廊的咽喉要冲,也是西藏通往内地的一个重要桥头堡,西南边防前沿阵地之一,军事地位极其重要,是明朝稳定边防、控御西番之重镇,故受到有明一代帝王的高度重视。在松潘,明王朝制订了“以武力为后盾,招抚向化”为主的统治政策,对各民族的首领进行招徕,加以抚绥。并用封建的政治制度、封建法规以及先进的文化教育对他们进行启迪,使他们在政治和精神上得到开发,顺从于中央王朝之统治。这些措施促进了松潘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于稳定当地社会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为后世对川西北藏区的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明王朝整个统治形势稳定的时候,松潘地区也较为平静,松潘卫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明王朝政治的腐败,卫所制度的动摇,松潘地方势力与中原王朝的矛盾冲突持续不断,“西陲重镇”逐渐成为四川沉重的包袱,大量人力、物力的损耗造成了统治力量的空虚。松潘卫由此衰落下去。

二、论明代的“以茶治边”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明代的“以茶治边”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1)宋代以来茶叶贸易发展与“以茶治边”思想的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茶叶贸易的起源及意义
二、宋代以来各朝的茶叶贸易及政策概况
    (一)宋元的茶叶贸易和茶叶政策
        1. 宋朝的茶叶贸易。
        2. 宋朝的茶叶政策。
    (二)明代的茶叶贸易和茶叶政策
    (三)清代的茶叶贸易与茶叶政策
        1. 茶马制度的废除。
        2. 茶叶外销的兴盛。
三、“茶叶治边”思想的演变
    (一)宋代的“以茶治边”思想
    (二)明代的“以茶制边”思想
    (三)清代的“以茶治夷”思想
四、“茶叶治夷”思想失效的原因和启示
    (一)“以茶治夷”失败的原因
    (二)“以茶治夷”失败的启示

(2)雅安藏茶产业的变迁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雅安藏茶的历史溯源
    (一) 雅安藏茶的起源与南路边茶
    (二) “以茶治边”与茶马互市
二、雅安藏茶产业的兴起、衰落与复兴
    (一) 雅安藏茶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二) 近代至民国:雅安藏茶产业的衰落
    (三) 新中国成立使雅安藏茶产业重获新生
三、改革开放后雅安藏茶产业的新发展
    (一) 边茶定点企业与非定点企业并行发展
    (二) 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三) 藏茶文化与产业交融发展
四、雅安藏茶产业新发展的启迪意义

(3)1925~2015年明代茶马制度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取向与时代特征
    (一) 1949年之前的研究
    (二) 20世纪50~70年代的研究
    (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
        1. 民族贸易经济史视角
        2. 治藏政策视角
        3. 制度史视角
二、关于明代茶马制度研究的几个具体问题
    (一) 关于金牌制的研究
    (二) 关于茶法的研究
    (三) 关于杨一清整顿茶马和朝贡贸易研究
    (四) 其他方面的研究
三、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4)历代汉藏茶马贸易市场的形成与变动(论文提纲范文)

一、汉藏茶马贸易的相关研究
二、历代“以茶治边”思想的形成过程
三、唐宋时期汉藏茶马市场的形成与变动
    (一) 唐蕃时期汉藏茶马互市的情况
    (二) 宋代西北汉藏茶马市场的形成
    (三) 宋代西北汉藏茶马市场的状况
    (四) 宋代川边茶马市场的形成与变动
四、明清时期汉藏茶马市场的形成与变动
    (一) 明代西北茶马市场的形成与变动
    (二) 明代川边茶马市场的形成与变动
    (三) 清代汉藏茶马市场的形成与变动
五、结语

(5)明代以茶治边政策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代以茶治边政策的背景
    1. 以茶治边政策的萌芽。
    2. 以茶治边政策的确立。
    3. 以茶治边政策的成熟。
    4. 明代以茶治边政策确立的国内外形势。
二、明代以茶治边政策的具体内容
    1. 官给茶引制度。
    2.金牌信符制度。
    3.勘合制度。
    4. 茶法制度。
    5. 茶课制度。
三、明代以茶治边政策的执行情况及实际效果
    1. 明代以茶治边政策的执行情况。
    2. 明代以茶治边政策的实际效果。
四、结束语

(6)明代茶马贸易盛衰中的川陕城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五、概念界定
第一章 茶马贸易的演变
    第一节 茶马贸易的开端——唐代
    第二节 茶马贸易的初步发展和延续——宋元
    第三节 明代茶马贸易的鼎盛及衰落
第二章 明茶马贸易与川陕地区城镇发展
    第一节 明茶马贸易中兴起的川陕城镇
    第二节 明代茶马贸易中的川陕城镇发展特点
第三章 茶马贸易转衰与川陕城镇演进
    第一节 私茶贸易对川陕城镇的影响
    第二节 朝贡贸易与茶马贸易博弈中的城镇集市发展
    第三节 官茶商运下商品集散中心的转移
第四章 明茶马贸易促进川陕城镇发展的历史评价
    第一节 促进汉藏经济上的互补
    第二节 活跃川陕地区的商业经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明代“以茶驭番”策略研究 ——以洮岷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二、 学术史回顾
第一章 洮岷地区“以茶驭番”策略形成的背景
    第一节 洮、岷地区的战略地位
        一、 历代王朝对洮岷地区的军事争夺
        二、 明朝在洮岷地区的军事行动与军政建设
    第二节 明朝的治番策略及军备需求
        一、 明代洮岷地区番族的形成与分布
        二、 明朝的治番策略
        三、 明朝的军备需求
    第三节 番人对茶叶的需求
        一、 茶叶的传入
        二、 番人对茶叶的需求
第二章 “以茶驭番”策略的形成与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 “以茶驭番”政策的形成与制定
        一、 历代“以茶驭番”策略的萌芽与演进
        二、 明代“以茶驭番”策略的形成
    第二节 明代洮岷地区“以茶驭番”贸易体制的完善
        一、 官方茶马贸易体系的建构
        二、 洮、岷茶马司的建立与茶叶的运销
第三章 “以茶驭番”政策下的洮、岷茶马贸易
    第一节 洪武年间洮、岷茶马贸易的发展
        一、 茶马贸易的类型
        二、 私贩茶马贸易的出现
    第二节 永乐至正统年间洮岷茶马贸易的回落
    第三节 景泰至正德年间洮岷茶马贸易的停止修复
        一、 成化年间对洮岷茶马贸易的整顿
        二、 杨一清督理茶马贸易
    第四节 嘉靖后洮岷茶马贸易的衰亡
        一、 北虏对洮岷地区的侵扰
        二、 明廷“怀柔远人”的朝贡政策
        三、 管理机构的腐败与政策失误
第四章 “以茶驭番”策略的实施对洮岷地区的影响
    第一节 洮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洮岷地区交通与城镇的发展
    第三节 洮岷地区的稳定与民族团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国际关系视角下的茶马古道(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导论
    一、 本论文的核心问题和研究意义
    二、 相关文献评述及本文的创新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安排
第一章 古代国际关系视角下的茶马古道
    第一节 从唐宋至民国的千年古道
        一、 茶马古道的概念、范围、路线
        二、 茶马古道形成原因及其发展
    第二节 古代国际关系下的茶马古道
        一、 民族国家力量消长与军事实力改变
        二、 民族国家之间通过茶马古道进行的交流
    第三节 茶马古道与中印宗教交流
        一、 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往
        二、 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通过“茶马古道”所进行的传播
        三、 茶马古道与苯教、东巴教、佛教
    第四节 茶马古道与“以茶抗英”
        一、 民国“印茶入侵”
        二、 以茶抗英
第二章 茶马古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第一节 二战中的茶马古道
        一、 茶马古道对抗战的支持
        二、 围绕缅甸和大西南安全的保卫战
    第二节 茶马古道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对 1950 年解放西藏的影响
        一、 运进、维持各种战时资源
        二、 茶马古道改变了战争的进程
第三章 当今的国际关系视角下的茶马古道
    第一节 当代茶马古道
        一、 仍在运行的茶马古道
        二、 当代“茶马古道”
    第二节 当代茶马古道是联系南亚、东南亚的纽带
        一、 大西南发展的动力
        二、 联系周边国家的纽带
        三、 我国西南各民族交流的走廊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明代九边关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动态
    第三节 本文研究内容与思路
第二章 关禁的形成与演变
    第一节 关禁的形成
        一、通关文书
        二、职官设置
        三、关禁的形成
    第二节 关禁的演变
        一、洪武——土木之变前(1368—1448年)
        二、土木之变——隆庆前(1449—1566年)
        三、隆庆以后(1567—1644年)
第三章 九边关禁内容(一)
    第一节 入关
        一、朝贡
        二、边外人归附或归国
    第二节 出关
        一、朝贡使出关归国
        二、明朝吏民出关
第四章 九边关禁内容(二)
    第一节 边境贸易
        一、边境贸易形式
        二、边境贸易管理
    第二节 违禁
        一、人员违禁
        二、禁物
第五章 九边关禁与边防
    第一节 关禁管理及运作
    第二节 关禁与边防安全
        一、明朝的边防政策
        二、关禁与边防政策
        三、关禁与边防安全
    第三节 关禁与民族关系
        一、明朝北部民族状况
        二、明朝的民族政策
        三、关禁与民族关系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明代松潘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松潘卫设置的背景 第一节
    明代以前松潘的建置及归属情况 第二节
    明代卫所制度及松潘卫的设立经过 第三节
    松潘卫地理概况及民族构成 第二章
    松潘卫的军事地位和商业贸易 第一节
    松潘卫的军事地位 第二节
    松潘卫的商业贸易 第三章
    松潘卫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第一节
    明王朝对松潘卫的管理及其深远影响 第二节
    松潘番人势力与中原王朝的矛盾 第四章
    松潘卫的衰落 第一节
    松潘卫军屯的破坏和卫所制度的动摇 第二节
    从松潘卫的衰落看明朝卫所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明代松潘大事记 附录2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论明代的“以茶治边”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宋代以来茶叶贸易发展与“以茶治边”思想的演变[J]. 王煜天. 经济研究导刊, 2021(33)
  • [2]雅安藏茶产业的变迁发展[J]. 罗莉. 民族学刊, 2019(01)
  • [3]1925~2015年明代茶马制度研究述评[J]. 敏政. 农业考古, 2018(02)
  • [4]历代汉藏茶马贸易市场的形成与变动[J]. 田茂旺.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 [5]明代以茶治边政策刍议[J]. 孙魏. 兰台世界, 2017(20)
  • [6]明代茶马贸易盛衰中的川陕城镇研究[D]. 白栋. 西北师范大学, 2017(02)
  • [7]明代“以茶驭番”策略研究 ——以洮岷地区为例[D]. 董雪梅. 西北师范大学, 2014(06)
  • [8]国际关系视角下的茶马古道[D]. 王曼曼. 暨南大学, 2013(01)
  • [9]明代九边关禁研究[D]. 杨晓刚. 陕西师范大学, 2012(03)
  • [10]明代松潘卫研究[D]. 殷叔鹏. 西北民族大学, 2012(06)

标签:;  ;  ;  ;  

论明代“以茶治国”政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