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S加抗旋转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DHS加抗旋转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一、DHS加防旋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唐彬淞[1](2020)在《牵引床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操作步骤分析及改进》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通过对骨科牵引床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手术中各操作步骤分析及改进,探讨能否有效降低牵引床操作的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以期更好的在临床中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入院并在我科行PFNA手术治疗的120名患者,年龄均≥65周岁和≤95周岁,分为A、B、C三组。A组为牵引床改进步骤组:45例;B组为牵引床传统步骤组:45例;C组为侧卧位(非牵引床)组:30例。其中A组(牵引床步骤改进组)女性31人,男性14人,平均年龄78.76±6.43岁,按Evans分型Ⅰ型0人,Ⅱ型5人,Ⅲ型22人,Ⅳ型10人,Ⅴ型8人。B组(牵引床传统步骤组)女性32人,男性13人,平均年龄80.91±5.24岁,按Evans分型Ⅰ型0人,Ⅱ型4人,Ⅲ型20人,Ⅳ型14人,Ⅴ型7人。C组(侧卧位非牵引床组)女性20人,男性10人,平均年龄81.27±4.83岁,按Evans分型Ⅰ型0人,Ⅱ型5人,Ⅲ型10人,Ⅳ型8人,Ⅴ型7人。将A、B、C三组操作过程取6个步骤进行记录分析,分别为牵引床准备时间、C型臂摆放时间、置入髓内钉、螺旋刀片、横锁钉及尾帽(各项具体标准详见表1,操作前注意将铅衣覆盖患者上半身、甲状腺等部位);详细记录A、B、C三组的C型臂移动次数及透视次数。比较上述6个步骤的时间,C型臂移动次数及术中透视次数等,术后第1天、3天、5天患者的VAS评分,以及术后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患者髋关节Merle D’Aubigne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结果1.患者的一般情况的资料比较:对比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Evans分型及手术步骤改进前后两组的相关一般手术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各段时间比较:A组(牵引床步骤改进组)的手术时间为49.11±12.168分钟,B组(牵引床传统步骤组)的74.78±21.399分钟,C组(侧卧位非牵引床组)手术时间为55.17±15.170分钟,A组手术时间优于B组,且在置入髓内针及螺旋刀片等关键步骤上A组的手术时间小于B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两者无明显差异。3.术中C型臂应用次数比较:A组(牵引床步骤改进组)术中透视次数为27.56±4.213次,C型臂移动次数为12.56±1.729次;B组(牵引床传统步骤组)中透视次数为35.47±5.111次,C型臂移动次数为20.00±4.156次;C组(侧卧位非牵引床组)透视次数为39.37±7.275次,C型臂移动次数为25.23±6.477次,A组的C型臂应用次数优于B组及C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各指标的比较:在骨折愈合时间指标上,A组(牵引床步骤改进组)与B组(牵引床传统步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1天、3天与 5 天的 VAS 评分分别为 6.80±0.894,4.60±0.915,2.71 ±0.843,B 组分别为7.40±0.915,4.80±0.869,3.00±0.853;A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 个月的 Harris 评分分别为 82.13±2.676,86.56±2.221,90.33±2.132,93.47±2.106;C组(侧卧位非牵引床组)术后Harris评分分别为78.17±2.365,83.50±2.013,89.20±2.455,93.20±1.215;A 组与 B 组比较术后第 1 天 VA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其余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第1个月、3个月、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少于A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传统牵引床手术操作步骤优化、改良后,可以简化牵引床的操作步骤及缩短手术及麻醉时间,有效减少C型臂的透视次数,有利于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王瑞雄[2](2020)在《手法闭合复位结合三维外支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手法闭合复位结合三维外支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旨在进一步证实该疗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其在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将2019年3月2019年9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入组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PFNA组,n=30):采用手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三维外支架组,n=30):采用手法闭合复位三维外支架固定治疗。术前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骨折AO类型?骨折部位,以及美国麻醉协会术前ASA评级经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输血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2?3?5天大腿肿胀程度和术后第1?2?3?5天疼痛程度VAS评分。观察两组术后骨折并发症,骨折并发症包括:骨折部位感染?内固定物切割?内固定物断裂?骨折继发移位?再次手术。X线检查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第1?2?3?6月骨折愈合情况。术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评估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统计两组死亡率。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平均年龄78.6岁,男22例,女38例。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骨折AO分型?骨折部位?ASA麻醉评级经统计学检验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2.手术和住院情况:对照组(PFNA)和试验组(三维外支架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8.33分钟和36.03分钟。对照组中术后14例输血,试验组中术后1例输血。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36天,平均住院费用为3.86万元,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11.40天,平均住院费用为1.66万元。试验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输血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上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检验有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早期患肢肿胀和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统计学检验有显着差异(P<0.05)。3.骨折并发症和死亡率:对照组中1例PFNA螺钉刀片向近端切割?1例螺旋刀片松动,试验组中无外支架针道松动和退针的病例,两组中均未发现内固定物断裂的病例,两组骨折并发症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术后6个月总共死亡5例,其中对照组3例,试验组2例,两组死亡率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4.感染:术后随访两组均未发现有深部感染病例。试验组术后24例患者外支架针眼无明显分泌物,不需要门诊定期换药,自行在家用壳聚糖伤口护理液外喷处理。5例患者患肢活动后针道处皮肤刺激伴分泌物,予加强换药配合口服抗生素治疗。所有患者不需要拔出外支架,外支架去除后所有患者针眼愈合。对照组术后随访未发现感染病例。术后随访两组均未发现有深部感染病例,两组深部感染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5.髋关节功能和骨折愈合情况:术后第3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分别为57.55分和56.23分,术后第6个月分别为67.00分和66.80分,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第2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骨折愈合分别为4例和3例,术后第3个月分别为21例和19例,随访发现对照组1例PFNA螺旋刀片切割导致骨折不愈合,其余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率统计学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手法闭合复位三维外支架固定和手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两种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效果,两者术后并发症无差异。2.手法闭合复位三维外支架固定具有安装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不需要输血,住院时间和花费少的优点,适于基层医院应用。3.手法闭合复位三维外支架固定创伤小,对于不能耐受内固定手术和高危麻醉风险的A1型和A2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以尝试应用手法闭合复位三维外支架固定治疗。

张坡,戈兵,朱冬承,徐耀增,耿德春,朱锋[3](2017)在《PFNA-Ⅱ与DHS联合防旋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与动力髋螺钉(DHS)联合防旋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4-01—2015-12诊治7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按手术方式分成PFNA-Ⅱ组和DHS组(DHS联合防旋钉),对2组手术创伤、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79例均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PFNA-Ⅱ组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短于DH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Harris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PFNA-Ⅱ组并发症发生率15.1%,DHS组并发症发生率15.2%,所有患者均无切口感染。结论 PFNA-Ⅱ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能早期下床活动。虽然DHS联合防旋钉术后远期疗效与PFNA-Ⅱ相当,但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仍有一定失败率,临床应慎重选择。

仲崇煊[4](2017)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方便选取该院住院部行手术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0例,根据固定方法不同用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A组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钉(PFNA)治疗,B组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C组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对比3组手术指标,记录术后1、2、3个月人工髋关节疗效量表(Harris)评分;对比3组治疗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组和C组比较,A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P=0.000 0;术后3个月A组Harris分值高于B组和C组(P均=0.0000);A组治疗优良率为92.00%,与B组(72.00%)、C组(66.00%)比较,分别为P=0.000 2、P=0.000 0。A组并发症发生率(2.00%)与B组(14.00%)、C组(1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P=0.000 2)。结论通过与LCP和DHS对比分析,发现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愈合快、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势,值得推广。

张坡[5](2017)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与动力髋螺钉(DHS)联合防旋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与动力髋螺钉(DHS)联合防旋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江苏省泗洪县人民医院骨科自2014年0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住院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79例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成PFNA-Ⅱ组33例和DHS联合防旋钉组46例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两组术前资料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1、2、3个月每月,以后每3个月一次随访。评估影像学资料、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切口长度:PFNA-Ⅱ组为(7.7±0.7)cm,DHS联合防旋钉组为(12.2±1.2)cm(P<0.05);术中出血量:PFNA-Ⅱ组为(181.8±82.7)ml,DHS联合防旋钉组为(377.1±201.3)ml(P<0.05);术后下地时间:PFNA-Ⅱ组为(7.6±1.0)天;DHS联合防旋钉组为(25.0±3.6)天(P<0.05)。本组79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1224(平均16.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PFNA-Ⅱ组为(10.6±1.3)周,DHS联合防旋钉组为(13.7±1.4)周(P<0.05);术后3个月随访Harris评分:PFNA-Ⅱ组为(83.0±4.1)分,DHS联合防旋钉组为(73.1±6.3)分(P<0.05);末次随访Harris评分:PFNA-Ⅱ组为(90.4±2.6)分;DHS联合防旋钉组为(88.5±6.5)分(P>0.05)。术后PFNA-Ⅱ组发生股骨颈短缩1例,泌尿系感染1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失血性休克1例;DHS联合防旋钉组发生髋内翻2例,褥疮1例,下肢血栓2例,退钉2例,两组术后并发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两者相比,PFNA-Ⅱ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并且能早期下床活动。虽然DHS联合防旋钉术后远期疗效与PFNA-Ⅱ相当,未增加手术难度,易于基层推广,但治疗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仍有一定失败率,临床应慎重选择。

吴尚武,王文俊[6](2013)在《动力髋结合防旋钉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54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结合防旋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应用DHS联合防旋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4例。结果随访8~16个月,平均11.6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活动较好,颈干角正常或接近正常,无主钉及防旋钉切割穿出。Harris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25例;可:9例;优良率:83.3%。结论 DHS联合防旋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简便、实用、可靠,相对安全。

杨傲飞[7](2013)在《LCP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随着人类社会老年群体数量的增加,髋部骨折发生的机率也在持续增高,全球范围内,每年死于髋部骨折的人数超过700,000。而髋部骨折中大约50%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此类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是临床医生的共识,但手术方法比较多,采用何种手术则存在争议。动力髋内固定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标准化治疗手段之一,本研究通过将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病例的临床疗效与动力髋治疗的相比较,借此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的临床运用价值。资料与方法:2007年4月~2011年2月,将由纳入与排除标准而入选的8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的不同而分为锁定钢板(LCP)和动力髋(DHS)两组。手术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锁定钢板组与动力髋组的术后Harris评分、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并分析疗效。结果:本研究89例中,除DHS组1例在12个月内因内科疾病死亡外,其余88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24~41个月,平均30.6个月。LCP组术后髋内翻畸形愈合1例,无锁定钢板松动、断裂情况发生;DHS组术后主钉切割4例,髋内翻畸形愈合2例,无主钉及钢板断裂出现。LCP组在手术切口方面数据明显大于DHS组,两组间差异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手术切口方面DHS组要优于LCP组,这与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有较大关系。术中失血量LCP组明显小于DHS组,两组间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两组间差异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两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扶拐下地负重及骨折愈合方面,LCP组所需要的时间明显少于DHS组,两组间差异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LCP组在这两方面均要优于DHS组。LC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0%,DHS组发生率为11.54%,经卡方检验,P>0.05,故虽然LC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DHS组低,但不能说明在术后并发症方面LCP组的疗效要优于DHS组,这可能与本研究病例数量少有较大关系。术后24月最终评分中,LCP组的优良率为91.89%,DHS组优良率为73.07%,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LCP组的临床疗效要优于DHS组,LCP组1例出现髋内翻畸形系原因尚不明了,该组另外2例评分一般的原因与术后功能锻炼不够积极有关。DHS组2例髋内翻畸形和7例术后评分一般的原因也与功能锻炼不理想有关。总之,相比DHS组,LCP组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的临床疗效。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动力髋均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手段,在临床疗效方面均具有较满意的结果。但是,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作为一种新型内固定材料,具有固定牢固,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等优点,建议对于A2型中粉碎型骨折和A3型反粗隆间骨折的骨质疏松性老年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而不用动力髋。而对于A1和A2型中较稳定的骨折,选择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或动力髋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杨科[8](2012)在《动静结合理论指导双通道布局下动力髋联合防旋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文中提出动力髋(Dynamic hip screw, DHS)作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也存在术后髋内翻畸形、主钉切出和下肢短缩等并发症。“动静结合”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四大指导原则之一,该理论在临床上的运用,加快了骨折的愈合速度,提高了骨折的愈合质量。笔者认为,滑动髋部螺钉在滑动加压方面的优点符合“动静结合”中的动的部分,但因为静的部分相对薄弱,以至后期出现因为过度滑动加压和髋螺钉在股骨头内的不稳定引起的主钉切出、下肢短缩畸形和髋内翻畸形。如果能在DHS的基础上加上部分含有“静”的特性的组件,符合“动静结合”治疗指导原则,更能有效的治疗该型骨折并能降低后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目的:本课题旨探讨在“动静结合”原理指导下,依据股骨近端骨小梁分布特征提出的“双通道”布局下行动力髋联合防旋钉治疗31-A1和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探讨其相对于标准动力髋治疗该骨折的合理性及优越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骨伤科及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骨科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治疗的获得随访的65例31-A1和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30例采用标准动力髋治疗,35例采用动力髋联合防旋钉治疗且双钉布局满足“双通道”布局特点。65例患者均为闭合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男性28例,女性37例,年龄41-88岁,平均69.9岁。此65例,根据股骨粗隆间骨折A0分型,A1型22例,A2型43例,其中A1.1型10例,A1.2型8例,A1.3型4例;A2.1型12例,A2.2型22例,A2.3型9例。本组病例未涉及到A3型骨折。本组病例术前均行胫骨结节牵引,牵引3~6d,平均4.2d。所有患者均术前拍摄全骨盆片及患髋正、侧位片,术后第3天拍摄患髋关节正、侧位片,出院后定期复查拍摄一系列患髋关节正、侧位片直至骨折愈合。精确测量两组患者手术后第3天和骨折愈合后患髋正位片上髋螺钉在股骨头内位置,主骨折块之间塌陷程度,及颈干角的变化。采用Student t检验比较两组间均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65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3个月,平均11个月。标准动力髋组1例病人出现主钉切出,是一名老年肥胖骨折疏松的A1.2型骨折女性患者,因提前负重出现主钉切出,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愈,余骨折均愈合。测量数据行t检验,取P=0.05,两组间在主骨折块塌陷程度和下肢短缩程度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关于主钉在股骨头内位置移动程度和髋内翻畸形程度方面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联合防旋钉组优于标准动力髋组。结论:股骨近端骨小梁按其髋部生物力学特点呈螺旋型排列,标准动力髋虽然有滑动加压作用,但单主钉植入不能提供很好的防旋作用,是标准动力髋固定后主钉切出的主要原因,也就是“静”的方面不足表现。按“双通道”布局施行动力髋联合防旋钉较标准动力髋治疗31-A1和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不仅保留了标准动力髋滑动加压的优势,并能有效的预防主钉在股骨头内移动,符合“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能有效的预防主钉切出及髋内翻畸形发生,是一种较标准动力髋固定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的有效的内固定治疗方法。

莫树成,罗健伟,杨川[9](2012)在《动力髋螺钉加防旋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加防旋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DHS加防旋钉内固定治疗。结果: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3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H 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6例,良5例,中1例,差1例。DHS加防旋钉治疗优良率91.3%。结论:DHS加防旋钉可有效防止股骨头旋转,固定牢靠,可以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张俊,沈燕国,秦惠敏,胡晓亮,孙万驹[10](2011)在《三种钉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钉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随访分析自2004年1月~2009年1月内固定治疗1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93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18例采用动力髁螺钉(DCS),34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本组随访12~30个月。DHS组中有6例出现髋内翻;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中有4例出现髋内翻,1例近端锁钉断裂,出现髋内翻,经非手术治疗后骨折愈合,1例钢板断裂,骨折移位,再次手术后骨折愈合。三组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合适的内固定选择、术中良好复位及内侧支撑结构的复位与固定对治疗至关重要。三种钉板内固定系统有各自的特点和适应证。

二、DHS加防旋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HS加防旋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牵引床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操作步骤分析及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Abbreviation)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一般资料
        2.1.2 诊断标准
        2.1.3 分型标准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治疗标准
        2.1.7 研究步骤
        2.1.8 仪器和设备
    2.2 治疗过程
        2.2.1 术前准备
        2.2.2 操作过程
        2.2.3 术后处理
        2.2.4 术后随访
        2.2.5 观察指标
        2.2.6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各组病例一般资料
    3.2 手术总时间及各步骤用时
    3.3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3.4 术后VAS视觉模拟评分
    3.5 术后髓关节Harris评分
    3.6 术后髓关节Merle D'Aubigne评分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研究与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2)手法闭合复位结合三维外支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4 分型标准(AO分型)
        1.5 病例纳入标准
        1.6 病例排除标准
        1.7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1.8 试验材料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估计
        2.2 治疗分组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定
        2.6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
    1 两组一般资料分布比较
    2 观察指标
        2.1 手术和住院情况
        2.2 术后肿胀对比
        2.3 疼痛对比
        2.4 并发症
        2.5 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对比
    3 典型病例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疾病特点和危害
    2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隐性失血及危害
    3 三维外支架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应用
    4 三维外支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注意事项
    5 中医正骨手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
    6 结果评价与疗效分析
结论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PFNA-Ⅱ与DHS联合防旋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围术期管理及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PFNA-Ⅱ的优缺点
    3.2 DHS联合防旋钉的优缺点

(4)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A组
        1.2.2 B组
        1.2.3 C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3组手术指标对比
    2.2 术后不同时间3组Harris分值对比
    2.3 3组整体疗效对比
    2.4 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5)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与动力髋螺钉(DHS)联合防旋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解剖特点、分型方法及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附图
英文缩略语与中文对照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6)动力髋结合防旋钉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54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术前准备
    1.3 手术方法
    1.4 术后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7)LCP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3 方法
        3.1 LCP 组手术方法
        3.2 DHS 组手术方法
    4 术后处理
    5 疗效判定标准及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动静结合理论指导双通道布局下动力髋联合防旋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诊疗标准
    3 方法
    4 数据收集和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1 “动静结合”理论的运用
    2 股骨近端骨小梁分布特征与内固定失败的关系
    3 双钉植入的优势
    4 双通道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图
    病例
致谢

(10)三种钉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数据采集与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三种钉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特点及治疗体会。
    3.2三种钉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的预防

四、DHS加防旋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 [1]牵引床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操作步骤分析及改进[D]. 唐彬淞. 延边大学, 2020(05)
  • [2]手法闭合复位结合三维外支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D]. 王瑞雄.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PFNA-Ⅱ与DHS联合防旋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J]. 张坡,戈兵,朱冬承,徐耀增,耿德春,朱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10)
  • [4]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J]. 仲崇煊. 中外医疗, 2017(25)
  • [5]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与动力髋螺钉(DHS)联合防旋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D]. 张坡. 苏州大学, 2017(04)
  • [6]动力髋结合防旋钉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54例[J]. 吴尚武,王文俊.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3(05)
  • [7]LCP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对比分析[D]. 杨傲飞.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3(09)
  • [8]动静结合理论指导双通道布局下动力髋联合防旋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D]. 杨科.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2(02)
  • [9]动力髋螺钉加防旋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 莫树成,罗健伟,杨川. 临床医药实践, 2012(03)
  • [10]三种钉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 张俊,沈燕国,秦惠敏,胡晓亮,孙万驹.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08)

标签:;  ;  ;  ;  ;  

DHS加抗旋转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