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诗歌的作用

论《红楼梦》诗歌的作用

一、论诗词在《红楼梦》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郑铁生[1](2021)在《《水浒传》中诗词的叙事功能》文中提出从中国古典小说叙事学的角度,通过《水浒传》诗词韵语基本类型的分析,可以看出《水浒传》诗词作为小说的情节因素与整体艺术形象有机结合的方式和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叙事功能的发挥也存在大小强弱的不同;从《水浒传》几部主要版本对诗词韵语的删节和增添的演变看,诗词韵语作为文本叙事要素的手法逐渐成熟。早期长篇小说名着《三国演义》《水浒传》的诗词为其同时代和以后的其他小说所共用,并多表现在外在形式上,经过中国古典小说最杰出的评点家金圣叹对《水浒传》诗词的删节增添,将诗词文本叙事功能内化为艺术形象塑造的有机要素,从而推进和提升了这一艺术手法与整体艺术形象的有机结合,到了《红楼梦》,这一功能已日臻完美。

刘彤彤[2](2021)在《《林兰香》与中国古代小说的诗化特征》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形态是在史传的写人叙事及诗歌的抒情言志传统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受诗歌的影响,古代小说表现出诗化的艺术特征。“诗化特征”是指小说不再简单满足于单纯的叙述客观事件,具有了强烈的表现意味和浓郁的情绪色彩。不但在外在形式上引入诗词,更重要的是汲取了诗词的创作技法,从而表现出辞赋化的语言、强烈的抒情性以及小说中意境的构建。本文以《林兰香》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诗化特征”为切入点,结合唐传奇、元明中篇传奇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红楼梦》等具有明显诗化特征的作品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中国古代小说诗化在不同作品中的具体表现,重点阐释《林兰香》的诗化艺术特征。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林兰香》之前小说诗化特征的流变。在《林兰香》之前,小说诗化特征大体经历了三次演进过程,不同阶段诗化特征的内涵具有一定的差异。唐代传奇小说的诗化特征主要体现在文备众体的小说形式和骈俪隽永的语言风格上。元明传奇小说更多的表现为诗词对小说文体变化的影响上。而才子佳人小说的诗化特征内涵则更为丰富,以“诗”传情和突显人物的“诗才”是其最为鲜明的特点。第二章,《林兰香》中回目、诗词的叙事功能。《林兰香》的诗化首先表现外在形式上,即体现在小说回目以及大量诗词歌赋的穿插上,回目及诗词对于小说文本具有一定的叙事意义。《林兰香》中的诗词有一百余首,包括诗词曲赋等多种样式,在小说中引入诗歌,大大增强了小说的叙事表现力和感染力。诗词对小说的叙事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在《林兰香》中诗词成为小说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词在推动情节发展、组织篇章结构以及增强小说的悲剧意蕴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小说中的人物谈论诗词,由此透露出作者的诗学思想,也增添了作品的文人化及诗化倾向。第三章,《林兰香》诗化特征的审美表现。审美表现是诗化艺术的内涵,《林兰香》是一部个性独特的世情小说,作品中表现出明显的诗化特征,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林兰香》的诗化特征主要表现为:运用诗意化的语言,让小说充满诗之味;塑造诗性品质的人物,使小说富有诗之情;对诗歌创作技法的吸收,为小说营造诗之境。作者综合运用意象叙事、意境创设等多维创作技法,共同构筑起《林兰香》的诗化叙事空间。第四章,《林兰香》诗化特征的文学意义。《林兰香》的诗化特征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文学、文化和美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诗化特征增强了读者的美感体验,在小说的叙事中增添的抒情因子,加强了小说的抒情性。《林兰香》的诗化艺术深刻影响了《红楼梦》等小说,为后世的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蒋晓敏[3](2021)在《等值论视域下的《红楼梦》诗词意象转换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红楼梦》是一部“文备众体”的小说。诗词在小说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诗词不仅构思巧妙,而且能够完全融入于小说的故事情节之中。它们与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刻画、情感抒发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红楼梦》两个俄译本(В.А.帕纳秀克1958版和1995版,其中小说主体部分均由帕纳秀克翻译,诗词部分分别由Л.Н.缅希科夫和И.С.戈卢别夫翻译)诗词为语料,以等值理论为研究基础分析《红楼梦》诗词意象转换情况,探索《红楼梦》诗词翻译策略。在《红楼梦》诗词意象转换中需考虑诸多因素。采用意象等换策略、意象移植策略、意象省略策略、意象弥补策略将意象进行转换,可使译诗意象与原诗意象在最大程度上达到等值,从而“原汁原味”地传达原诗信息。《红楼梦》诗词具有中国古典诗词的特征,意象对于诗词鉴赏和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意象为切入点研究《红楼梦》诗词的翻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尹美华[4](2020)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诗词文学作品的探索研究》文中提出“文史不分家”,史学与文学是质与形的关系,息息相连。诗词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史料价值和美育价值,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切合了新课标提出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生,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需要。同时,诗词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诗词有利于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可知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诗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选题缘由;二是研究的意义;三是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四是阐述理论基础,对史料、诗词的概念进行厘定;五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主要创新之处是立足于诗史结合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的视角上,强调诗词的价值性,将诗词与历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展开研究。第二部分是论述了诗词的历史教学价值,诗词本身作为文字史料的一种蕴含丰富的史料价值;诗词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价值;诗词本身讲究音韵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等,蕴含了丰富的美育价值。第三部分是研究中学历史教学中诗词运用的现状与归因分析,通过对学生和老师的问卷调查,了解当前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现状然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第四部分是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诗词的原则和策略,这是本文的核心内容。首先阐述了诗词在历史教学中要遵循求真性、适度性、可接受性和针对性等原则。其次论述了诗词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策略,主要有以下五个策略:一是精选的策略、二是运用诗词创设历史教学的情境、三是运用诗词创设教学问题的策略、四是诗史有机结合、五是诗词“神入”历史的策略,并结合了具体的教学片断系统的阐述了诗词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策略。第五部分是中学历史教学运用诗词的思考与展望,通过反思当前诗词在历史教学中应要注意及提升的地方,并对未来研究的美好展望。

张阳阳[5](2020)在《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以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诗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其史学价值也不可忽视。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文史不分家”之说,诗词离不开历史,历史也离不开诗词,诗史是相通的,这就为诗词引入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了可能。2016年,由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历史教科书,目前已在全国推广和使用,新教科书中国古代史部分植入了较多的古诗词,这也说明了部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编者们充分认识到了诗词对于历史学科教育的价值。将诗词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人文素养;对于教师来说有助于推动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促进教学资源的开发。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式灵活多样,涉及导入、课中讲授、课堂结课、课后作业等整个教学过程。但诗词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历史教学中也不是任何时候、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引用,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要因时因人而异,既要考虑到教师自身的水平,也要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引用诗词不但要遵循适度性、思想性、精选性等原则,也要注意引用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最后,总结和整理一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可以引入诗词的案例,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江思源[6](2020)在《《红楼梦》诗词的审美意境 ——以王国维“境界”理论为依据》文中研究说明《红楼梦》诗词具有极强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审美意境,在《红楼梦》全书乃至整个古典诗词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王国维的“境界”理论,则作为古典诗学词学的典范之作,也与《红楼梦》一样具有“总结性”的意味。所以,本文的主要思路是以王国维的“境界”说作为理论依据,来分析和研究《红楼梦》诗词的审美意境。通过分析,文章认为《红楼梦》诗词的审美意境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其一,《红楼梦》诗词以其情感表现之“真切”、语言书写之“自然”,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或“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其二,《红楼梦》诗词既能写“有我之境”,也能写“无我之境”,而且来回切换之间妙合无垠,具有极强的诗性美;其三,《红楼梦》诗词既强调“造境”,也重视“写境”,并且两者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造境”中有“写境”,“写境”中有“造境”;其四,《红楼梦》诗词摆脱了一般小说作品中为人物“代笔”的单向度的局限性,既能模拟出“隔”之作品,也能模拟出“不隔”之境界,而模写“隔”之作品,本质也是为了突出“不隔”之境。

陈瑜[7](2019)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诗性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诗性特征有目共睹,但对此问题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现有研究成果的研究对象往往较为集中,对文言小说诗性特征的讨论多于对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讨论,而对古代白话小说的讨论往往集中于四大名着及《金瓶梅》等羼入诗词较多的小说作品。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诗性特征并非只呈现为诗体韵文对小说文体叙事的介入,其深层的影响乃在于诗体的思维习惯与运思模式对小说文体所产生的影响。本文以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为研究对象,借助中国传统诗学评点与叙事学评点交叉的视角,尝试探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诗性特征的形成与显现。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成熟之作往往呈现出语体的诗化、表现对象与审美精神的抒情化、叙事结构的意象化、隐喻性与象征性,以及意境营造的诗意性等特征。小说诗性特征的形成与作为中国文学母体的诗学传统对叙事学传统的渗透密切相关。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诗性特征,首先表现为诗体韵文对白话小说文本的羼入,对此白话小说的创作者做出了不同的选择。部分小说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诗体韵文与白话小说文本融合的无限可能,而另一些作者对诗体韵文的摒弃则具有小说文体独立的意识。与此同时,在传统诗学的影响下,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表现对象与文体功能产生了诗学的转向,借小说以“言志”成为创作者与评点者的共识。白话小说作者开始在作品中高歌理想、沉潜生命,从而使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作品呈现出纹理清晰的抒情质感。在白话小说的情感表达方面,创作者自觉取法于古典诗词优秀的抒情传统,“吟咏情性”与“诗可以怨”等经典诗学命题被借鉴、化用于白话小说的情感表达之中。而在叙事的运思上,源于诗学语境的意象论、言不尽意、意境说、回忆的诗学等表现方式与文本建构经验,也被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兼收并采。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在文体成熟过程中,对诗学传统的借鉴与学习既是诗学传统的思维惯性使然,更是小说创作者与评点者自觉、主动的吸纳,在对诗学传统的继承与解构的张力中,白话小说的文本建构走向成熟。

康艳[8](2019)在《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诗词英译研究》文中认为在小说中穿插诗词的写法是中国古典小说惯用的手法,有其深刻悠久的历史原因和文化特征。《红楼梦》中的小说诗词就数量和功能而言又有别于一般的小说诗词,其翻译难度非同一般。考察红诗的英译史可以发现,面对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数百年来中外译者却仍然前赴后继地在做出努力和尝试。本研究基于自建语料库,采取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范式,对十二个《红楼梦》译本中的诗词译文做全面系统的对比和研究。本研究作者希望可以从总体上把握《红楼梦》多个译本中诗词英译的特征,其中既包括语言特征的整体趋势,也能体现出不同译者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本研究主要试图探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在《红楼梦》英译史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语言背景下的译者在翻译诗词时,在内容上做了哪些取舍,采用的翻译策略如何;2.各个诗词译文在宏观的语言维度上有什么样的特征或倾向;具体而言,主要从词汇层面、句子层面进行分析;3.从文学审美角度来看,《红楼梦》诗词的音美、形美、意美等文学和审美价值传达效果如何。《红楼梦》中的诗歌皆因人物和情节而创,在小说情节的发展上起着极大的作用,作者手段高超,诗词穿插在小说中非但不多余,反而使情节更加紧凑合理,诗词韵文是小说情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考察红楼梦诗词的翻译简史可以看出,随着时间推移,《红楼梦》的英译本中的诗歌翻译篇目越来越多越来越全,其中编译本是市场普及度最高的译本,其对象为普通读者,为了提高可读性,所选择诗词篇目最少,因此可以视为一个例外。在定量研究部分,作者主要通过自建小型语料库,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在宏观层面考察各个译本的高频词、类符形符、词汇密度、词汇级别、平均词长、平均句长、主题词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把握各个译本的语言特征。通过定性考察英译诗词在保留诗歌的特有形式、音韵效果、处理修辞格、传达诗词的隐喻含义、再现原文意象等方面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很难完美的传递《红楼梦》诗词的文学特色,译本的质量高低往往取决于译者的文学素养、文化敏感度以及职业道德和责任感。以《红楼梦》诗词为窥视孔考察该小说的英译史可发现,《红楼梦》经过了百年的传播才在西方世界中逐步显现出完整的面貌;各种译本的共存使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红楼梦》真实的面目,以往在节译本、编译本中被误译、删改、扭曲的形象,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多个译本而得到修正。多个译本的共存也帮助建构出真实多面的《红楼梦》诗意的世界。本研究排除主观和经验主义的预设,利用语料库进行数据分析和采集,根据量化数据做出合理的阐释与推断,从而得出比较令人信服的结论。创新之处主要在于:1)翻译语料新。本研究共涉及12个红楼梦译本中的诗词,涵盖面较广。2)研究方法新。将所有译本中的诗词译文创建语料库,通过系统的数据对比分析,描写多个译本的翻译风格。3)研究视角广,从历时角度考查社会历史文化对译者和译本风格的影响,从而拓宽和挖深《红楼梦》诗词英译的研究。

刘彤[9](2019)在《高中语文古典诗词专题阅读教学研究 ——以《红楼梦》诗词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前,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的阅读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痼疾,存在诸如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方式同质化和学生思维培养浅表化等问题。面对这样的困境,众多的语文教育者与研究者将目光聚焦于专题阅读教学这一形式,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实验,形成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专题阅读教学自身的理念与策略十分鲜明,是保证高中语文学习效应最大化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重点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及意义,并就研究范畴、研究方法作了概述。目前,各种主题的古典诗词专题阅读教学广泛存在于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但古典名着中的诗词专题阅读教学却是其中的薄弱环节。因此,笔者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立足于《红楼梦》这一极具代表性的文学巨着,着眼于高中学段,进行古典诗词专题阅读教学研究。在第一章,笔者采取文献研究法和思辨总结法,明确了古典诗词专题阅读教学的定义、理论与实践基础,梳理了其基本类型和操作流程,为接下来的调查与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章,笔者将目光聚焦实践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对古典诗词专题阅读教学的实施状况进行了调查,对实践中所浮现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总结,从而掌握相关资料,为教学实施搭建桥梁。在第三章,笔者运用思辨总结法和行动研究法,在教学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案,在实习班级开展教学实施。实施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分四个课段进行。通过这样的占典诗词专题阅读教学,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对古典诗词、古典名着的兴趣也显着增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专题阅读教学这一前景广阔的教学形式愈发受到重视。笔者所进行的高中语文古典诗词专题阅读教学研究,立足于古典名着中的诗词这一角度,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展开深入的探究,力求为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使之摆脱目前的困局,走向新的境界。

鄢敉君[10](2018)在《古诗词在影视剧中的运用——以古装电视剧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古诗词的传播在当今的视觉文化时代受到一定的挑战。而影视传媒业却凭着声画结合的优势飞速发展并开始与古诗词相结合。尤其是在古装剧中,古诗词更是与之联系紧密并通过人物语言、电视歌曲、布景道具等方面展现出来。文中主要以古装电视剧为例,从电视剧人物语言、歌曲和布景道具三方面探究其对古诗词的运用,又分别对人物语言的运用方式和具体的作用,歌曲中的主题曲、剧中人物唱曲和背景插曲,布景道具中在布景、书写材料、道具展现方面的古诗词作进一步的分析。通过探究可以看出古诗词的融入为电视剧增添了古风韵味,电视的传媒力量也让古诗词得到进一步传播。

二、论诗词在《红楼梦》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诗词在《红楼梦》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水浒传》中诗词的叙事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一、《水浒传》中的诗词韵语是古典小说传统的艺术手法
    (一)古典小说中存在大量的诗词韵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二)《水浒传》与《三遂平妖传》共有的诗词韵语
        1.中秋赏月
        2.大雪
        3.浮浪子弟与浪子燕青
    (三)《水浒传》与《金瓶梅》共用的诗词韵语、偈语、格言
        1.场面描写
        2.赤日炎炎似火烧
        3.描写天气酷热
        4.浔阳楼
        5.灯市
        6.和尚四句偈言
        7.人生格言
        8.《西江月》立身之本
二、《水浒传》运用诗词韵语艺术方式的基本类型
    (一)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六类
        1.提纲挈领的回首诗
        2.总结前文,如回尾诗
        3.小说家对人物命运、事件成败评议
        4.描写人物的外貌,介绍性格特征
        5.描写景物,渲染气氛
        6.将诗词韵语作为小说人物的言语和行为的表达方式
    (二)按叙事学理论可划分三类
三、《水浒传》运用诗词韵语艺术方法成功之处是将其作为叙事要素
四、《水浒传》诗词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
    (一)金圣叹小说理论的贡献
    (二)金圣叹小说理论对毛宗岗修订《三国演义》的影响
    (三)诗词韵语叙事功能的典范:《红楼梦》

(2)《林兰香》与中国古代小说的诗化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小说“诗化”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林兰香》之前小说诗化特征的流变
    第一节 唐代传奇小说
        一、“文备众体”的小说形式
        二、骈俪、隽永的语言风格
    第二节 元明传奇小说
        一、文体特征:诗词羼入
        二、诗词功能:抒情表意
    第三节 才子佳人小说
        一、以“诗”传情(为媒)
        二、人物的诗才
第二章 《林兰香》中回目、诗词的叙事功能研究
    第一节 《林兰香》对章回小说回目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一、《林兰香》回目的艺术特色
        二、《林兰香》回目的叙事功能
    第二节 《林兰香》中的诗词及其特点
        一、中国文学艺术的诗化基因
        二、《林兰香》中诗词来源考察
    第三节 《林兰香》中诗词的作用
        一、诗词是小说情节的组成部分
        二、诗词对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诗词对篇章结构的作用
        四、诗词与小说的悲剧意蕴
        五、诗词与作者诗学思想的传递
第三章 《林兰香》诗化的审美表现
    第一节 叙事语言的诗化表达
        一、语言的典雅美
        二、语言的色彩美
        三、语言的音乐性
    第二节 小说人物的诗性气质
        一、塑造具有诗性品质的人物
        二、着重展示人物心灵
    第三节 情节内容的诗意呈现
        一、小说意境的诗意建构
        二、景物描写与“比德”说
        三、高雅诗意的文化活动
    第四节 意象叙事及其隐喻意义
        一、自然意象
        二、社会(历史)意象
第四章 《林兰香》诗化特征的文学意义
    第一节 《林兰香》诗化特征的小说史价值
        一、增强读者的美感体验
        二、加强小说的抒情性
    第二节 《林兰香》诗化特征的影响
        一、《林兰香》与《红楼梦》
        二、对其他小说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等值论视域下的《红楼梦》诗词意象转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第一章 等值理论研究综述
    第一节 等值理论的来源
    第二节 等值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三节 等值理论与诗词翻译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意象转换研究综述
    第一节 意象的界定
    第二节 中国学界对意象转换的研究
    第三节 西方学界对意象转换的研究
    第四节 意象与诗词翻译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红楼梦》诗词意象转换策略
    第一节 “文化重叠”下的意象等换
    第二节 “文化平行”下的意象移植
    第三节 “文化杂糅”下的意象省略
    第四节 “文化缺失”下的意象弥补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诗词文学作品的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1.历史教育的人文性
        2.历史教学的生动性
        3.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1.理论基础
        2.相关概念
    (五)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
二、诗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具有的价值
    (一)史料价值
        1.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2、形成学习的迁移能力
    (二)文化价值
        1.爱国主义的情操
        2.以史为鉴的功能
        3.诗词富含哲理与价值取向
    (三)美育价值
        1.诗词音韵之美
        2.诗词意境之美
        3.诗词情感之美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诗词运用的现状调查与归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诗词的史料价值发掘不足
        2.诗词与历史教学的契合性问题
        3.诗词的价值引领缺失
    (二)归因分析
        1.历史教师专业素养问题
        2.缺乏史料的价值意识
        3.诗词教学偏离历史教学的本质要求
四、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诗词的原则和策略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诗词运用的原则
        1.求真性原则
        2.适度性原则
        3.可接受性原则
        4.针对性原则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诗词运用的策略
        1.精选的策略
        2.运用诗词创设历史教学的情境
        3.运用诗词创设教学问题的策略
        4.诗史融合
        5.诗词“神入”历史的策略
五、中学历史教学运用诗词的思考与展望
    (一)树立诗词历史史料的意识
    (二)文史结合的教学观念
    (三)提升诗词运用的教学能力
    (四)巧用诗词的研究方法
        1.释义法
        2.内外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5)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以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综合性的研究成果
        (二)诗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作用的研究
        (三)诗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四、有助于历史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一)完善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
        (二)促进历史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五、有助于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第二章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诗词的分布情况及特点分析
    一、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诗词的分布情况
    二、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诗词的分布特点
        (一)数量较多
        (二)分布不均衡
        (三)诗歌体裁广泛
第三章 初中历史教学中诗词的应用策略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课中讲授——再现情景,深化理解
    三、课堂结课——总结概括,情感升华
    四、课后作业——巩固知识,夯实基础
第四章 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诗词的原则及注意的问题和要求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诗词应用的原则
        (一)适度性原则
        (二)思想性原则
        (三)精选性原则
    二、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要求
        (一)引入诗词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引入诗词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第五章 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各环节应用的案例
    一、新课导入环节
    二、课中讲授环节
    三、课堂结课环节
    四、课后作业环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红楼梦》诗词的审美意境 ——以王国维“境界”理论为依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
    3.研究对象
    4.关于创新
一、“境界”说与《红楼梦》诗词
    (一)王国维的“境界”论
    (二)《红楼梦》诗词
        1.《红楼梦》诗词的突出地位
        2.《红楼梦》诗词的艺术特征
    (三)用“境界”论解读《红楼梦》诗词
        1.为什么选择以王国维“境界”说作为理论依据?
        2.为什么可以用“境界”论解读《红楼梦》诗词?
二、返璞归真——自然真切
    (一)“自然”与“真切”
    (二)一夜北风紧:自然天成
    (三)何处有香丘:真情真景
三、有影无踪——有我无我
    (一)“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二)寒塘渡鹤影:无我之境
    (三)香残燕子楼:有我之境
四、虚实结合——造境写境
    (一)“造境”与“写境”
    (二)偷来梅蕊三分白:造境
    (三)蜂团蝶阵乱纷纷:写境
五、人工鬼斧——隔与不隔
    (一)“隔”与“不隔”
    (二)月挂中天夜色寒:有隔
    (三)半轮鸡唱五更残:不隔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诗性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诗性特征的学理思辨
    第一节 “诗性”辨析
    第二节 小说的“诗化”与“诗性”
    第三节 从“诗化”到“诗性”
第二章 语体的诗性:白话小说羼入诗词现象再思考
    第一节 唐传奇羼入诗体的开创之功
    第二节 具有过渡意义的宋元文言小说
    第三节 话本小说诗词的场域表演性及其影响
    第四节 文学生态与章回小说羼入诗词的选择
第三章 功能的诗性:白话小说文体功能的诗学转向
    第一节 “娱目”到“娱情”:白话小说娱乐功能的诗化
    第二节 “劝善”到“讽谏”:白话小说教化功能的“诗教”回归
    第三节 言志:文体功能的诗学拓展
第四章 抒情的诗性:白话小说的情感表达
    第一节 从“吟咏情性”到“性情说”
    第二节 “发愤着书”说的情感动机
第五章 叙事的诗性:白话小说的文本建构
    第一节 意象叙事与叙事意象
    第二节 “言不尽意”的文本追求
    第三节 场景构建:“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四节 回忆诗学:时空交错与情节淡化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诗词英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 《红楼梦》诗词英译的研究现状
        1.3.1 《红楼梦》英译本的研究概况
        1.3.2 《红楼梦》诗词英译较早时期研究概况
        1.3.3 《红楼梦》诗词英译新世纪研究概况
        1.3.4 《红楼梦》诗词英译研究倾向和主要问题
    1.4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4.1 描述翻译研究
        1.4.2 语料库翻译研究
        1.4.3 译者风格研究
    1.5 研究方法
        1.5.1 实证分析法
        1.5.2 描写法
        1.5.3 文本细读法
    1.6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7 本研究的框架结构
第2章 《红楼梦》诗词的特点
    2.1 中国古典小说中诗文融合的传统
        2.1.1 萌芽:先秦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2.1.2 发展:唐宋时期
        2.1.3 成熟:宋元时期
        2.1.4 盛极而衰:明清时期至五四运动
    2.2 《红楼梦》诗词的特点及功能
        2.2.1 代拟诗——按头制帽,模拟声腔
        2.2.2 诗谶——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红楼梦》英译史中的诗词翻译简述
    3.1 《红楼梦》诗词零星摘译
        3.1.1 德庇时:1829 年《汉文诗解》
        3.1.2 梅辉立:1867 年《浪漫小说》
        3.1.3 翟里斯:1901 年《中国文学史》
    3.2 节译本中的《红楼梦》诗词
        3.2.1 包腊:前八回节译本《红楼梦》
        3.2.2 乔利:五十六回节译本《红楼梦》
    3.3 编译本中的《红楼梦》诗词
        3.3.1 王际真编译本中的诗词
        3.3.2 麦克休姐妹转译本中的诗词
    3.4 全译本中的《红楼梦》诗词
        3.4.1 邦斯尔译本中的诗词
        3.4.2 霍译本中的诗词
        3.4.3 杨译本中的诗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诗词英译定量研究
    4.1 全译本中诗词的定量研究
        4.1.1 语料库创建说明
        4.1.2 词表和高频词
        4.1.3 形符、类符和类符/形符比
        4.1.4 词汇级别
        4.1.5 平均词长
        4.1.6 主题词
        4.1.7 平均句长
    4.2 节译本中诗词的定量研究
        4.2.1 语料库创建说明
        4.2.2 高频词
        4.2.3 类符形符比
        4.2.4 词汇级别
        4.2.5 平均词长
        4.2.6 主题词
        4.2.7 平均句长
    4.3 编译本中诗词的定量研究
        4.3.1 王际真译本中的诗词
        4.3.2 麦克休姐妹译本诗词
    4.4 摘译本中诗词的定量研究
        4.4.1 德庇时英译《西江月》
        4.4.2 梅辉立英译《红楼梦》诗词
        4.4.3 翟里斯《中国文学史》中英译的诗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英译《红楼梦》诗词的定性研究
    5.1 诗歌形式的保留
    5.2 音韵效果的保留
    5.3 修辞格的处理
        5.3.1 对偶
        5.3.2 典故
    5.4 隐喻意义的传达
    5.5 意象的再现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社会历史视角下的《红楼梦》诗词英译
    6.1 摘译本:去工具化的开始
        6.1.1 德庇时:见诗词而不见《红楼》
        6.1.2 梅辉立:见诗词且见《红楼》
        6.1.3 翟里斯:小说初现轮廓
    6.2 节译本:逐渐显现真实面貌
        6.2.1 包腊:第一次严肃的译介
        6.2.2 乔利:第一个单行本出版的英译本
    6.3 编译本:通俗文学作品
        6.3.1 王际真:出版社赞助的译本
        6.3.2 麦克休:巨大的市场成功
    6.4 全译本:建构真实多面的诗意世界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本研究的发现和结论
    7.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拓展空间
参考文献

(9)高中语文古典诗词专题阅读教学研究 ——以《红楼梦》诗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和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范畴
第一章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专题阅读教学的概述
    第一节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专题阅读教学的概念
        一、高中语文古典诗词专题阅读教学的含义
        二、相关语文阅读教学概念间的比较与辨析
    第二节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专题阅读教学的基础
        一、理论基础
        二、实践基础
    第三节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专题阅读教学的类型与流程
        一、基本类型
        二、流程梳理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专题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教师访谈: “比较矛盾”
        一、教学意义: “对考试挺有用”
        二、教学过程: “必须听我的”
        三、教学反思: “教学难度有点高”
    第二节 学生调查: “不太有趣”
        一、教学过程: “老师是主角”
        二、教学气氛: “不是很活跃”
        三、教学效果: “依旧看不进去书”
    第三节 聚焦问题: “多因素造就”
        一、“学生权利缺失”
        二、“忽略诗词特点”
        三、“有些急功近利”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专题阅读的教学实施
    第一节 阅读启动: 诗意悲剧辛酸泪,诗词为叶究其源
        一、概览资料,激趣设疑
        二、明确任务,步骤规划
    第二节 初步阅读: 诗文涵咏自深读,红楼一梦探本真
        一、研读诗词,立体鉴赏
        二、小组合作,选编诗词
    第三节 拓展阅读: 文化溯源寻幻梦,博览深思子自知
        一、博览深思,升华观点
        二、整合诗词,深层解读
    第四节 成果输出: 流淌感悟喷薄涌,碰撞交汇悟诗魂
        一、汇编诗集,成果展示
        二、评价反馈,收获成长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致谢

(10)古诗词在影视剧中的运用——以古装电视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古诗词在人物语言中的运用
    (一) 人物语言对古诗词的运用方式
    (二) 人物语言运用以爱情诗词为主
    (三) 古诗词在人物语言中的作用
二、古诗词在影视歌曲中的运用
    (一) 古诗词谱成主题曲
    (二) 古诗词谱成剧中人物唱曲
    (三) 古诗词谱成背景插曲
三、古诗词在布景道具中的运用
    (一) 古诗词原文现于布景
    (二) 古诗词原文投诸书写材料
    (三) 古诗词意象寓于道具
四、结语

四、论诗词在《红楼梦》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水浒传》中诗词的叙事功能[J]. 郑铁生.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3)
  • [2]《林兰香》与中国古代小说的诗化特征[D]. 刘彤彤.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3]等值论视域下的《红楼梦》诗词意象转换研究[D]. 蒋晓敏.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诗词文学作品的探索研究[D]. 尹美华.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5]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以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为例[D]. 张阳阳. 河南大学, 2020(02)
  • [6]《红楼梦》诗词的审美意境 ——以王国维“境界”理论为依据[D]. 江思源. 长安大学, 2020(06)
  • [7]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诗性特征[D]. 陈瑜. 福建师范大学, 2019
  • [8]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诗词英译研究[D]. 康艳.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 [9]高中语文古典诗词专题阅读教学研究 ——以《红楼梦》诗词为例[D]. 刘彤. 苏州大学, 2019(04)
  • [10]古诗词在影视剧中的运用——以古装电视剧为例[J]. 鄢敉君.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06)

标签:;  ;  ;  ;  ;  

论《红楼梦》诗歌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