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MG-Ag·CA-50·CA19-9·CEA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血清MG-Ag·CA-50·CA19-9·CEA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一、血清MG-Ag·CA-50·CA19-9·CEA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柯莉华,陈黎洪,周利民[1](2021)在《结肠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83、微小RNA-141、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83(miR-183)、微小RNA-141(miR-14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检测在临床诊断中价值及与预后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9年10月本院86例结肠癌患者与同期72例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将结肠癌患者设为结肠癌组,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组。比较结肠癌组、健康组与不同预后,结肠癌患者血清miR-183、miR-141、HGF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miR-183、miR-141、HGF与常规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关联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各指标单一与联合检测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采用卡普兰-迈耶曲线(K-M)分析血清各指标不同表达结肠癌患者生存情况。结果结肠癌组血清CA72-4、CA19-9、CEA水平高于健康组(P <0.05);结肠癌组血清 miR-183、miR-141、HGF 水平高于健康组(P <0.05);血清 miR-183、miR-141、HGF 水平与血清CA72-4、CA19-9、CEA水平呈显着正相关(P <0.05)。结论结肠癌患者血清miR-183、miR-141、HGF呈高表达,与血清CA72-4、CA19-9、CEA肿瘤标志物显着相关,具有较高的疾病诊断价值,并与患者预后有关。

陈鹏[2](2021)在《陕西汉族非编码RNA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风险相关性及MIR17HG与其microRNAs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非编码RNA基因多态性筛选出陕西汉族结直肠癌易感人群,筛选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microRNA,并对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为临床预防及早期诊断结直肠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设计一项包括514例CRC患者和510例健康对照的病例-对照关联研究,选取9个lnc RNAs基因[MIR137HG、MIR143HG(CARMN)、MIR3142HG、LINC-PINT、MIR124-1HG、MIR675HG(H19)、MIR17HG、MIR497HG和MIR133A1HG]、7个miRNAs基因(MIR577、MIR608、MIR675、MIR192、MIR618、MIR492和MIR423)及GREM1基因的49个SNPs,采用Agena Mass ARRAY基因分型技术,对所筛选的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通过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在遗传模型和分层分析下这些位点与中国陕西汉族人群CRC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单倍型分析及MDR分析寻找预测CRC风险的最佳模型。2.分析MIR17HG及miR-17-92a簇在CRC病例及对照组的组织及血液中的表达。从TCGA和GDC数据库下载肿瘤RNA-seq数据,分析MIR17HG的mRNA表达。在TCGA数据库中下载生存数据用于生存分析,下载miRNA-seq表达量数据用于分析不同疾病分期的差异。从SRA和GEO数据库中下载数据用于健康人和患者血清及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中游离miR-17-92a簇的丰度比较。3.纳入未经过任何治疗的陕西汉族病例50例,健康对照50例,用RT-qPCR对其血清中miR-17-92a簇的microRNAs表达进行检测,用ROC曲线判断这些microRNAs在诊断结直肠癌病例中的作用。4.用hsa-miR-18a-5p mimics和hsa-miR-18a-5p inhibitor对结直肠癌HCT116和SW480进行处理,研究hsa-miR-18a-5p对结直肠癌细胞的作用。利用shortest path算法分析蛋白互作网络中各基因与表达差异基因之间的网络关系,筛选结直肠癌的候选关键靶基因并进行初步验证。结果:1.rs73376930与增加中国陕西汉族CRC发病风险相关;而rs7549905、rs7318578、rs633727和rs58658771与降低中国陕西汉族CRC发病风险相关。单倍型GA较CA(rs3024270和rs2075744)、单倍型CT较TA(rs4779584和rs58658771)、单倍型AA较AG(rs2293581和rs73376930)均与降低CRC风险相关。含5个SNPs位点的模型(rs9440302,rs353300,rs1582417,rs157928,rs3024270)为预测CRC最佳模型,其交叉检验一致性为9/10,平衡精确性为:0.719,可预测患CRC的风险OR为6.65(95%CI:4.96-8.91)。2.MIR17HG在CRC组织中高表达,在Ⅳ期病例及黑种人中最高。miR-17-92a簇在CRC组织及血清中高表达,hsa-miR-20a-5p表达量最高。3.在陕西汉族结直肠癌病例血清中hsa-miR-18a-5p和has-miR-92a-1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人群。hsa-miR-18a-5p表达量与临床分期相关。血清hsa-miR-18a-5p+CEA+AFP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AUC=0.899(95%CI:0.836-0.962,P<0.001),灵敏度=0.88,特异性=0.738,优于单一指标。4.hsa-miR-18a-5p能降低CRC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增加细胞凋亡的发生。用最短距离算法评估hsa-miR-18a-5p可能的11个靶基因,hsa-miR-18a-5p可能通过靶向LIF起到抑制CRC发展的作用。结论:1.非编码RNA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风险相关。含五个SNPs的模型可以预测CRC的发病风险。2.MIR17HG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MIR17HG及其microRNAs在CRC组织中高表达,表达量与临床分期及种族相关。miR-17-92a簇在CRC血清中高表达。3.在陕西汉族CRC血清中hsa-miR-18a-5p、hsa-miR-92a-3p表达量增加,hsa-miR-18a-5p+CEA+AFP在诊断早期结直肠癌中具有优越性。4.hsa-miR-18a-5p的高表达能降低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能力,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

彭紫元[3](2020)在《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癌胚抗原及幽门螺杆菌检测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癌胚抗原及幽门螺杆菌检测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胃部疾病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包括胃溃疡组35例、萎缩性胃炎组40例,胃癌组39例),以及同期我院胃镜检查正常人群32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量子点荧光免疫层析法测定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的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癌胚抗原的表达;采用尿素[13C]呼气试验测定幽门螺杆菌感染;比较各分组人群血清G-17、PGⅠ、PGⅡ、CEA的水平,以及HP阳性率,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检测早期胃癌的灵敏度。同时对国内发表的21篇关于血清G-17、PG水平及PGR检测胃癌的诊断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各分组患者年龄及性别等资料组成无显着差异(P>0.05)。胃泌素17水平在对照组、胃溃疡组、萎缩性胃炎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胃癌组胃泌素17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显着(P<0.05);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的胃蛋白酶Ⅰ、Ⅱ水平则比对照组低,差异显着(P<0.05)。胃癌组的癌胚抗原水平高于萎缩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P<0.05)。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53.1%(17/32),胃溃疡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85.7%(30/35),胃癌组幽门螺杆菌为87.2%(34/39),萎缩性胃炎组幽门螺杆菌为85.0%(34/40)。各组中仅对照组阳性率低于85.0%,其余各组均高于85.0%。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以及癌胚抗原水平在幽门螺杆菌阳性及阴性患者中的表达,提示幽门螺杆菌阳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没有明显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组患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检测PGⅠ的ROC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978,依次为G-17、PGⅡ、CEA;四项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最高,为1.000。Meta分析显示,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UC(G-17)=0.83、AUC(PGⅠ)=0.86、AUC(PGR)=0.80,均介于0.7~0.9之间,有较好应用价值。结论1.胃泌素17水平在对照组、胃溃疡组、萎缩性胃炎组组间无显着差异;胃癌组胃泌素17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胃蛋白酶Ⅰ、Ⅱ水平则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比对照组低。胃癌组的CEA水平均高于萎缩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2.各组中仅对照组Hp阳性率低于85.0%,其余各组均高于85.0%;表明Hp感染为胃部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3.幽门螺杆菌阳性组患者与Hp阴性人群之间的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以及CEA水平没有显着差异;提示胃癌的发生发展存在更复杂的机制,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并非为单一致病因素。4.联合G-17、PGⅠ、PGⅡ和Hp检测对于诊断早期胃癌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早期胃癌筛查提供有效依据。5.Meta分析显示血清G-17、PGⅠ、PGR应用于我国居民胃癌早期的筛查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常毅刚[4](2020)在《胆囊癌的病例特征、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及预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利用1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胆囊癌患者预后列线图并进行验证;分析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考察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对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考察188例意外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现状。方法:(1)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在2012.1.1至2019.1.1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及山西省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的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治疗周期结束的患者进行电话方式的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结束事件为患者死亡或随访时间截止至2019.6.1,最后以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45例胆囊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的绘制使用R语言(The R Project for Statistical Computing,Vienna,Austria)的survival包及rms包实现,变量得分使用nomogram Ex包计算。列线图的准确性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及校正曲线判断。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的方法分别为Bootstrap法和验证集法,内部验证的重复取样次数为1000次。比较预后列线图与AJCC分期的预测能力。(2)资料来源为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胆囊癌、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患者250例。分别进行CA199、CEA、CA125、和CA242检测及病理学诊断。诊断结果包括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和胆囊癌。其中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112例,胆囊癌患者138例。考察各肿瘤标志物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3)具有手术记录,并有随访记录的患者为749例,统计患者的手术方式包括胆囊切除术(LC或开腹)、围胆囊床切除术、肝IVb+V段+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术、扩大根治术、短路手术或姑息切除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等)。考察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生存期的影响。(4)选取2012.1.1至2019.1.1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及山西省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的意外胆囊癌患者188例,分析并总结188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145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显示,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79岁、中/低分化程度、存在淋巴结转移、发生癌旁浸润和发生远处转移(P<0.05)等,危险度分别为1.237,1.551,2.969,1.957,1.492以及1.446。(2)内部验证的C-index为0.76(95%CI 0.74~0.78),术后5年DSS校正曲线提示在观察值与预测值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AJCC分期的C-index为0.70(95%CI 0.67~0.73),本列线图的预测能力优于AJCC分期,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3)验证集的中位DSS生存期为25.14个月,术后1、3、5年DSS相关生存率为71.0%、38.7%、30.5%。外部验证C-index为0.73(95%CI 0.68~0.78),以5年生存率为例,外部验证与训练集的一致性较好。(4)观察组与对照组CA199、CEA的阳性率差异提示存在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此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为CA242与CA125相比较的阳性率(P>0.05)。观察组CA199的阳性率显着高于对照组,CEA的阳性率显着低于对照组。(5)CA199用于胆囊癌诊断的灵敏度最高,可达到48.55%;CA199的特异度最高,可达到99.11%,同时其阳性预测值可达98.53%。(6)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CA242+CEA、CA199+CEA、CA199+CA125、CEA+CA12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A242+CEA阳性率、CA199+CEA阳性率、CEA+CA125阳性率显着高于观察组,观察组CA199+CA125阳性率显着高于对照组。(7)两种肿瘤标志物同时用于胆囊癌诊断时,CA242+CA199、CA199+CA125的灵敏度可超过50%,分别为53.75%和51.72%。同时,CA199+CA125的特异度为76.3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也分别可达到63.83%和66.27%。(8)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CA242+CA199+CEA、CA199+CEA+CA125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A242+CA199+CEA阳性率、CA199+CEA+CA125阳性率显着高于观察组。(9)三种肿瘤标志物同时用于胆囊癌的诊断时,CA242+CA199+CEA、CA199+CEA+CA12的灵敏度均超过了50%,达到59.49%和52.63%。但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均表现不良。(10)LC或剖腹进行的手术患者有221例,占所有手术患者的比例为29.51%,所占比例最大,而晚期胆囊癌患者进行的姑息切除术或短路手术以及PTCD手术则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7.61%、1.20%和14.69%。(11)对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胆囊切除术组、围胆囊床切除术组、肝S4b+S5段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术组和扩大根治术组,四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性别、是否是意外胆囊癌、胆道合并症、TNM分期等方面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临床资料之间比较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12)生存期存在显着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肝S4b+S5段+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术和单纯胆囊切除术的预后显着优于围胆囊床切除术和扩大根治术患者。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表现出了同样的趋势,单纯胆囊切除术和肝S4b+S5段+肝十二指肠韧带清扫术的预后显着优于围胆囊床和扩大根治术的患者(P<0.05)。(13)188例意外胆囊癌患者中,有181例有完整的预后生存时间记录,生存时间分布1.93~85.41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8.8月)。患者1年生存率为91.71%(166/181),3年生存率为54.70%(99/181),5年生存率为21.55%(39/181)。结论:(1)男性、年龄>79岁、中/低分化程度、发生淋巴结转移、癌旁浸润、发生远处转移等是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基于影响胆囊肿瘤患者的7项预后因素建立预后列线图,具有准确、直观、个性化的预后患者术后生存率的优势。(2)CA199+CA125的灵敏度为诊断胆囊癌的最佳方法。(3)LC或剖腹进行的胆囊切除术所占比例最大,而晚期胆囊癌患者进行的姑息切除术或短路手术以及PTCD手术则所占比例较小。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资料在性别、意外胆囊癌、胆道合并症、TNM分期等方面存在差异。根治2和胆囊切除术的术后生存期和生存率显着优于根治1和根治3患者。(4)中老年女性患者意外性胆囊癌发病率较高,而且发病率胆囊癌的发病率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也呈上升趋势;(5)目前临床上建议行预防性胆囊切除的患者包括:胆囊单发结石直径超过3厘米及多发结石、先天性发育异常的胰胆管汇合、粘膜有钙化的胆囊炎以及直径在0.5-1.0cm之间的胆囊息肉(6)对于早期胆囊癌只要能够达到R0切除,单纯胆囊切除与根治性切除患者的预后生存期无明显差别。

袁雪[5](2020)在《血清肿瘤标志物生物学变异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在肿瘤的二级及三级预防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由于相应行业标准不够完善,大部分血清肿瘤标志物项目的性能规范无可靠来源,致使无法对其结合临床实验室的质量要求开展有效的性能评价。同时,随着2019年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enters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CMS)及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在联邦登记册(CMS-3355-P)中发布了能力验证的修改规则,临床实验室常用的性能规范来源即基于当前技术水平导出的质量要求,明确指出不适用于单个实验室建立质量要求使用。故性能规范来源的第二层级,即基于生物学变异导出的质量要求,应作为实验室性能规范的主要来源。故本研究拟对国内外尚无或鲜有可靠生物学变异数据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开展生物学变异研究,通过实验得到个体内生物学变异(CVI)以及个体间生物学变异(CVG),并导出“优良”、“适中”、“较差”三个等级的性能规范。应用导出的性能规范对所选血清肿瘤标志物项目开展包括线性范围、正确度、精密度、检出能力以及开瓶稳定期在内的性能验证及确认工作,为临床实际工作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性能指标。方法:1生物学变异:筛选与临床二级预防密切相关的13项临床在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比照欧洲临床化学和实验室医学联盟(European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EFLM)网站中汇总文献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对报道较少或尚未有相关报道的项目开展生物学变异研究,并对已有可靠数据支撑的项目与本次实验所得结果进行比较。依据要求征集健康志愿者,进行为期六个月的样本采集。选择适当实验方法计算得出长期CVI和CVG,通过世界较认可算法导出“优良”、“适中”、“较差”三个水平的允许总误差、允许偏移和允许不精密度。2性能确认及性能验证:严格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及我国卫生行业标准中的方案执行性能评价,以本研究生物学变异数据导出性能规范作为质量要求,对所选13个血清肿瘤标志物项目依据CLSI EP15-A3方案开展精密度验证、CLSI EP9-A3方案开展正确度验证、CLSI EP6-A方案开展线性范围性能确认、CLSI EP17-A2方案开展检出能力性能确认及CLSI EP25方案开展开瓶稳定性性能确认。结果:1生物学变异:所选取的13个研究项目中,EFLM网站中已有6项具备较完善数据支撑,与本次研究结果比较:NSE项目与国外数据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国内人群的AFP和CEA的CVI和CVG都明显小于国外人群相应数据(P<0.01),HE4的CVI和CVG均明显大于国外人群相应数据(P<0.05),对于PSA和f-PSA两项目,二者的CVI均大于国外人群相应数据(P<0.01),而CVG均小于国外人群相应数据(P<0.01);CA50、CA19-9、CA125、CA72-4、Fer、SCC及CYFRA21-1等7个项目EFLM网站无可靠CVI和CVG数据。已依据本研究所得CVI和CVG数据,导出不同等级性能规范。2性能确认及性能验证:性能验证主要针对精密度及正确度两项开展,性能确认主要针对线性范围、检出能力和开瓶稳定性三项开展。其中,精密度验证方面,在所有验证的90个样本当中,90%以上的样本均验证通过了本实验室依据生物学变异导出的允许不精密度的质量要求,同时CEA、PSA、f-PSA、CA19-9、SCC、CA72-4和Fer等项目中个别样本的期间不精密度结果无法达到厂家说明书中声明的质量水平,进一步计算验证值后仍不通过;正确度验证方面,所有进口品牌均能够达到本次由生物学变异导出的性能规范的要求,仅采用国产试剂的CA50项目的整体医学决定水平值的百分偏差大于生物学变异导出的允许相对偏倚,检测系统的溯源体系有待加强;线性范围性能确认方面,进口品牌以及国产品牌的线性范围依据生物学变异导出的允许不精密度水平制定有临床意义的临界相关界值(Pct Bnd),可得AFP、CEA、NSE、HE4、CA50、CA19-9、Fer、CA72-4、SCC及CYFRA21-1等10个项目的线性范围略小于厂家说明书中声明的线性范围;PSA、f-PSA和CA125等3个项目的线性范围较厂家说明书中声明的线性范围更宽。检出能力方面,空白限(limit of blank,Lo B)的性能确认仅AFP项目所得的Lo B优于厂家所提供数值,其余12个项目的Lo B均较厂家提供略差,即在本实验的环境条件下无法达到厂家声明的检出能力;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 Q)的性能确认,由于大部分项目并未提供厂家声明Lo Q,依据本研究生物学变异导出允许误差,得出13个项目的Lo Q供同等质量要求的实验室作为必要指标使用;开平稳定期性能确认方面,依据本研究生物学变异数据,导出本实验室适用的允许偏倚水平,试剂稳定性的度量指标本方案选择被测量漂移(试剂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量值的改变),得4个项目即NSE、Fer、CYFRA21-1和SCC的稳定天数分别为33天,39天,41天及30天,皆差于(或等于)厂家声明稳定天数,在采用同质量要求的实验室应关注以上试剂稳定性能。结论:本研究得出AFP等13个血清肿瘤标志物项目的中国成人长期生物学变异数据,同时应用CVI和CVG导出了相应的“优良”、“适中”、“较差”三个等级的性能规范。采用所得性能规范,开展性能验证及性能确认工作,为检测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质量保障下的参考价值。精密度验证方面,无论国产及进口试剂,精密度性能符合生物学变异导出性能规范要求,厂家对精密度的关注程度基本符合临床使用需求,为临床出具具有溯源性的准确结果提供最基本保障;正确度验证方面,未通过验证的国产品牌项目,溯源体系标准化建立有待进一步提高,执行ISO17511溯源体系分级需明确;线性范围确认方面,少数无法达到厂家声明的项目建议临床制定相应的复检稀释规则;检出能力确认方面,结合生物学变异导出质量要求,确认所有项目Lo Q,便于临床实验室明确符合允许总误差要求的低值结果水平,为结果的报告提供质量保证;开瓶稳定性方面,明确了部分项目未能达到说明书声明,临床使用中应重点关注,并缩减定标周期维持试剂稳定状态。建议临床实验室依据各自质量要求至少开展线性范围、Lo Q及开瓶稳定性的性能确认工作,为临床工作服务。

黄红娟[6](2020)在《CEA、CA242、NSE联合检测在胃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目前临床上尚无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的鉴别诊断胃良性疾病与胃癌的单项肿瘤标志物,研究报道联合检测可提高胃癌的诊断效能。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CEA、CA242、NSE等12种肿瘤标志物与胃癌的诊断、病理类型、胃癌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位置、大小之间的相关性,以找出鉴别诊断胃良恶性疾病的肿瘤标志物最佳组合,明确其在胃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经胃镜病理活检首次确诊的681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选择同期住院收治的500例胃良性疾病患者(包括198例胃炎、174例胃溃疡、128例胃息肉)作为胃良性疾病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个人史、家族史、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史、血清肿瘤标志物结果、内镜和影像学资料等,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胃癌组CEA、AFP、CA199、CA242、HGH、TPSA、NSE、CPS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组(p<0.01);胃癌组CA153、FER表达水平低于胃良性疾病组(p<0.05);两组之间CA125、HCG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鉴别诊断胃良性疾病与胃癌的最佳单项肿瘤标志物是CEA,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43,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43.2%、78.0%。根据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胃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是:CEA、CA242、NSE。CEA+CA242+NSE三项联合,其AUC值最大(0.669),且高于任意单项检测和两项联合检测(p<0.05),是鉴别诊断胃癌与胃良性疾病较好的肿瘤标志物组合。3、CEA表达水平与胃癌分期、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有关(p<0.05);CA242表达水平与胃癌分期、病变部位、肿瘤大小有关(p<0.05);NSE表达水平与胃癌分期、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位置、分化程度等均无相关性(p>0.05)。4、在弥漫型胃癌、低分化胃癌、胃窦癌、肿瘤直径≥5cm的胃癌,CEA+CA242+NSE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1、单项检测时,CEA鉴别胃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效能优于CA242和NSE等11种血清肿瘤标志物。2、CEA+CA242+NSE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鉴别诊断胃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效能。

王宗军[7](2020)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研究CEA、CA19-9、CA72-4、PG、MG7AG五种肿瘤标志物在不同胃病人群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他们单独以及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的诊断价值,为医务工作者提供早期筛查思路,并进一步探索五种肿瘤标志物与胃癌分期的关系,为预后评估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选取菏泽市立医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首次确诊为胃癌的患者104例设为胃癌组,同期收治的确诊为胃粘膜上皮内瘤变患者60例为胃良性病变组,同期门诊体检胃粘膜正常或仅表现为浅表性胃炎的患者8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病理资料。检测血清CEA、CA19-9、CA72-4、PG、MG7AG五种肿瘤标志物在各组的表达情况,分析研究五种肿瘤标志物单独以及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分析五种肿瘤标志物与一般资料、病理资料的关系,揭示他们对预后的判定价值。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独立样本行t检验,三组及以上样本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时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对比行c2检验;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等级资料相关性。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胃癌组中,合并Hp感染的患者MG7AG、PGR阳性率高于无Hp感染的患者,有饮酒史的患者MG7AG、PGR阳性率高于无饮酒史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胃癌组CEA、CA19-9、CA72-4、MG7AG、PGR阳性率高于胃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癌组CEA、CA19-9、CA72-4、MG7AG表达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PGR值低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联合检测时,CEA+CA19-9+CA72-4+MG7AG+PGR组合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4.2%和93.7%,但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低,分别为63.6%和65.8%,CEA+CA19-9+CA72-4+MG7AG组合的准确率最高,为83.6%。5、不同TNM分期患者CEA、CA19-9、CA72-4、MG7AG、PGR阳性率及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CA19-9、CA72-4、MG7AG表达水平与胃癌分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3、0.658、0.742,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PGR表达水平与胃癌分期相关性较差,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经分析校正拟定计算公式F=ln(0.03*A/5+0.5*B/37+0.065*C/3+0.75*D/8)-1,A、B、C、D分别对应CEA、CA19-9、CA72-4、MG7AG表达水平,用于预测胃癌患者TNM分期,经计算,CEA、CA19-9、CA72-4、MG7AG的联合对于胃癌分期的预测与实际分期的诊断一致率为91.35%(95/104),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53,P<0.001)。7、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胃癌组CEA及MG7AG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及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胃癌患者的血清CEA、CA19-9、CA72-4、MG7AG、PGR阳性率明显高于上皮内瘤变与正常粘膜患者,具有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2、胃癌患者中,合并Hp感染以及有饮酒史的患者,血清MG7AG、PGR阳性率更高。3、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胃癌的效果优于单一指标的诊断效果,其中CEA+CA199+CA724+MG7AG的组合诊断效果最优。4、血清CEA、CA19-9、CA72-4、MG7AG、PGR阳性率及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TNM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5、初步拟定包含CEA、CA19-9、CA72-4、MG7AG四种肿瘤标志物的计算公式和参考范围可用于预测患者TNM分期。

端木忠,游奕琳,白曼,焦文宣,魏晓为[8](2019)在《硫氧还蛋白还原酶:一种新型有效的胃癌化疗疗效监测标志物》文中研究指明胃癌是国际上发病率较高的肿瘤,寻找新型有效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胃癌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对于胃癌的临床治疗有较大的帮助。本研究选取经临床确诊的155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血浆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在胃癌化疗后临床获益人群与未获益人群中检测水平的差异,以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显示,未获益组TR阳性率为8267%,显着高于获益组TR阳性率(4894%)。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显示,未获益组人群与获益组人群的TR活性诊断阈值为895 U/mL,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423,明显优于常规胃癌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肿瘤特异性抗原(cancer antigen,CA)19-9和CA72-4。同时,TR与常规胃癌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提高阳性检出率至9849%。TR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胃癌临床化疗疗效监测标志物,与临床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张荣华[9](2019)在《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动态检测对胃癌诊疗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统计分析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60,HSP60)及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TSGF)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联合动态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病情监控、治疗指导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三组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胃癌患者(恶性肿瘤组)127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良性对照组)50例和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其血清CEA、CA724、HSP60、TSGF水平,统计分析其在三组人群血清中的表达水平,研究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724、HSP60、TSGF与胃部良、恶性疾病的相关性,综合评估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724、HSP60、TSGF水平与不同临床病理因素(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大小、浸润胃壁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伴腹腔积液、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复发及治疗后)的相关性,评价CEA、CA724、HSP60、TSGF四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与各单项及部分组合检测比较诊断胃癌的价值(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探讨其联合动态检测在胃癌早期诊断、监控病情、治疗指导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胃癌患者血清CEA、CA724、HSP60、TSGF表达水平与良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统计学有差异(均P<0.01),良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CEA、CA724、HSP60、TSGF在胃癌患者血清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无明显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肿瘤大小、浸润胃壁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伴腹腔积液、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复发及治疗后明显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体积越大、浸润胃壁越深血清标记物表达水平越高;胃癌中晚期组、低分化组、伴腹腔积液组、转移组、复发组及治疗前血清CEA、CA724、HSP60、TSGF水平较早期组、高分化组、无腹腔积液组、无转移组、无复发组及治疗后明显增高(均P<0.05);(3)CEA、CA724、HSP60、TSGF诊断胃癌的敏感性分别为49.61%、54.33%、55.12%、45.67%,特异性分别为94.00%、92.00%、92.00%、90.00%,准确性分别为62.15%、64.97%、65.54%、58.19%,CEA+CA724+HSP60、CEA+CA724+TSGF、CA724+HSP60+TSGF、CEA+HSP60+TSGF诊断胃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3.23%、72.44%、74.02%、70.08%,特异性分别为86.00%、84.00%、84.00%、86.00%,准确性分别为76.84%、75.71%、76.84%、74.58%;而联合检测CEA+CA724+HSP60+TSGF四项肿瘤标记物诊断胃癌的敏感性、准确性明显提高,分别为95.28%、90.96%,与各单项及部分组合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724、HSP60、TSGF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从而减少误漏诊,动态检测对监控病情发展、预判复发转移、评估疗效及预后随访等具有指导参考意义。

陈朝旭[10](2019)在《CEA、CA19-9在胃相关疾病中的表达及血液稀释效应对其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常用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9-9(CA19-9)在胃疾病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上皮内瘤变等癌前病变及胃癌中的表达特点及诊断意义,进一步分析胃癌患者中,CEA、CA19-9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与肥胖相关的血液稀释效应对CEA、CA19-9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初次确诊的96例胃癌患者,以及同期于我院经胃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确诊的57例上皮内瘤变患者、6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及116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EA和CA19-9在各组患者中的血清水平及阳性率,比较两者单项及联合检测对胃上皮内瘤变及胃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并对胃癌患者多种临床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根据体重指数,对胃癌患者不同BMI分组的CEA、CA19-9及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BMI对两种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明确CEA、CA19-9浓度是否存在与肥胖相关的血液稀释效应。结果1、胃癌组及上皮内瘤变组患者CEA水平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癌组与上皮内瘤变两组之间C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CEA阳性率与上皮内瘤变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癌前病变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CA19-9水平及CA19-9阳性率方面,胃癌组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单项检测中,以2.08ng/ml作为血清CEA的临界点时,可以获得较高的敏感度(62.5%);以26.28U/ml作为血清CA19-9的临界点时,其特异度可达97.0%。若2项联合检测,AUC为0.748,诊断敏感度为55.2%,特异度为89.7%,虽然AUC较CEA单项检测升高不明显,但联合检测兼顾了敏感度及特异度,有更好的诊断效能。3、96例初诊胃癌患者中,血清CEA阳性率与患者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有关。血清CA19-9阳性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显着性(P>0.05),但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呈现一定的相关性(P<0.05)。4、在胃癌患者中,体重指数越高,根据BSA及HCT得出的血浆容积值越高(P<0.001)。而血清中CEA、CA19-9浓度及含量与BMI无相关性(P>0.05)。在胃癌组中,约有一半以上的患者BMI在正常范围内,8.33%的患者BMI低于正常,而高BMI占40.6%。根据不同的BMI分组,并未发现不同BMI分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CEA及CA19-9阳性率方面存在差异。结论1、CEA及CA19-9均与胃粘膜病变的进展密切相关,不仅可以反映癌变粘膜的变化,还可以反映癌前病变如上皮内瘤变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粘膜情况。CEA检测胃疾病的敏感性高,能更好的识别早期具有恶变倾向的胃粘膜,而CA19-9检测胃癌的特异性较高,能更好的区分疾病的良恶性。两者联合检测可适当提高诊断胃癌的效能。2、CEA阳性率与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有关,而CA19-9阳性率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呈现一定的相关性。3、胃癌患者的血浆容积与BMI呈正比,但未发现与肥胖相关的血液稀释效应对CEA及CA19-9浓度的影响。胃癌患者中,不同BMI分组的CEA及CA19-9的浓度、含量及临床病理关系无显着性差异。

二、血清MG-Ag·CA-50·CA19-9·CEA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清MG-Ag·CA-50·CA19-9·CEA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结肠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83、微小RNA-141、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血清肿瘤标志物与HGF检测
        1.2.2 血清miR-183、miR-141检测
        1.2.3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2组血清miR-183、miR-141、HGF水平
    2.3 血清各指标与结肠癌患者常规血清肿瘤标志物关联性
    2.4血清各指标单一、联合诊断结肠癌的ROC曲线
    2.5 不同预后结肠癌患者血清miR-183、miR-141、HGF水平
    2.6 血清各指标不同表达结肠癌患者生存曲线分析
3 讨论

(2)陕西汉族非编码RNA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风险相关性及MIR17HG与其microRNAs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结直肠癌(CRC)简述
    1.2 microRNAs与CRC关系
    1.3 LncRNAs与CRC关系
    1.4 结直肠癌的早筛
        1.4.1 目前用于平均风险人群的CRC筛查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4.2 microRNAs可作为肿瘤的早期筛查指标
    1.5 MIR17HG及其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第二章 LncRNAs,miRNAs及GREM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陕西汉族结直肠癌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2.1 引言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主要仪器及试剂
        2.2.3 实验方法
        2.2.4 统计分析方法
    2.3 结果
        2.3.1 参与者的基本特征
        2.3.2 HWE检验结果
        2.3.3 等位基因分布及与CRC风险的关系
        2.3.4 遗传模型下SNPs与CRC风险的关系
        2.3.5 SNPs与CRC风险相关分层分析
        2.3.6 SNPs与CRC临床特征相关性
        2.3.7 单倍型与CRC风险的关系
        2.3.8 多个SNPs交互作用的MDR分析
    2.4 讨论
        2.4.1 MIR137HG和MIR577多态性与CRC的关系
        2.4.2 MIR143HG多态性与CRC的关系
        2.4.3 MIR3142HG多态性与CRC的关系
        2.4.4 LINC-PINT多态性与CRC的关系
        2.4.5 MIR124-1HG多态性与CRC的关系
        2.4.6 MIR608多态性与CRC的关系
        2.4.7 H19和MIR675多态性与CRC的关系
        2.4.8 MIR192、MIR618和MIR492多态性与CRC的关系
        2.4.9 MIR17HG多态性与CRC的关系
        2.4.10 GREM1 多态性与CRC的关系
        2.4.11 MIR497HG、MIR423和MIR133A1HG多态性与CRC的关系
    2.5 结论
第三章 MIR17HG及其编码的micro RNAs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信息关联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1 前言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方法
        3.2.3 统计方法
    3.3 研究结果
        3.3.1 MIR17HG的泛癌分析
        3.3.2 MIR17HG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预后分析
        3.3.3 miR-17-92a簇在结直肠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预后分析
        3.3.4 miR-17-92a簇在结直肠癌病例与健康对照,病例不同分期中血清中的表达及预后分析
    3.4 讨论
        3.4.1 miR-17-92a簇在大多数肿瘤及CRC中高表达
        3.4.2 miR-17-92a簇的microRNAs在大多数肿瘤及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
        3.4.3 miR-17-92a簇的microRNAs在CRC病例血清中高表达
    3.5 结论
第四章 miR-17-92簇在结直肠癌病例与健康人群血清中的表达分析及诊断作用
    4.1 前言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4.2.3 实验方法
        4.2.4 统计学方法
    4.3 研究结果
        4.3.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4.3.2 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学指标
        4.3.3 血清中microRNA的相对表达量
        4.3.4 CEA、AFP、hsa-miR-18a-5p、hsa-miR-92a-1诊断结直肠癌的ROC曲线
        4.3.5 CEA、AFP、hsa-miR-18a-5p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ROC曲线
        4.3.6 各指标与结直肠癌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4.3.7 hsa-miR-18a-5p、CEA对早期结直肠的诊断的ROC曲线
        4.3.8 各指标区分早晚结直肠癌的ROC曲线
    4.4 讨论
        4.4.1 糖蛋白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
        4.4.2 miR-17-92a簇作为血清肿瘤诊断标志物的应用
        4.4.3 hsa-miR-18a-5p作为血清肿瘤诊断标志物的应用
    4.5 结论
第五章 hsa-miR-18a-5p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候选靶基因分析
    5.1 引言
    5.2 研究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主要仪器及试剂
        5.2.3 实验方法
        5.2.4 统计方法
    5.3 结果
        5.3.1 hsa-miR-18a-5p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
        5.3.2 结直肠癌细胞中hsa-miR-18a-5p干预效果
        5.3.3 hsa-miR-18a-5p差异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5.3.4 hsa-miR-18a-5p差异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
        5.3.5 hsa-miR-18a-5p差异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5.3.6 结直肠癌表达差异基因及功能注释
        5.3.7 hsa-miR-18a-5p靶基因及其预后分析
        5.3.8 关键靶基因分析
        5.3.9 靶基因LIF与hsa-miR-18a-5p结合位点预测
        5.3.10 Western Blot检测LIF与hsa-miR-18a-5p表达关系
        5.3.11 LIF功能预测
    5.4 讨论
        5.4.1 hsa-miR-18a-5p促进肿瘤发生发展
        5.4.2 hsa-miR-18a-5p抑制肿瘤发生发展
        5.4.3 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学亚型的同一器官的癌症中已观察到hsa-miR-18a的相反作用
        5.4.4 hsa-miR-18a-5p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5.5 结论
结语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基因与泛癌的相关性
附录2:HCT116细胞鉴定证明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3)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癌胚抗原及幽门螺杆菌检测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指标与早期胃癌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各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3.2 各组患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以及CEA水平比较
    3.3 各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分析
    3.4 幽门螺杆菌阳性及阴性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
    3.5 G-17、PGⅠ、PGⅡ、CEA诊断早期胃癌的ROC曲线参数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胃癌的早期诊断
    4.2 本文不同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
    4.3 G-17、PGⅠ、PGⅡ、CEA水平及变化
    4.4 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4.5 幽门螺杆菌阳性及阴性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
    4.6 G-17、PG、CEA、Hp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筛查的启示
第五章 血清G-17、PGⅠ、PGR应用于我国居民胃癌早期筛查价值的Meta分析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已录用的学位论文相关论着
附录三 论着录用通知与文章版面费
致谢

(4)胆囊癌的病例特征、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及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1 胆囊癌
        2 胆囊癌治疗研究
        3 胆囊癌诊断方法
        4 胆囊癌预后研究
    研究目的、方法
一、1145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及预后列线图的建立与验证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纳入资料的临床病例情况
        1.2.2 训练集与验证集基线资料比较
        1.2.3 训练集患者的Cox预后结果
        1.2.4 预后列线图
        1.2.5 列线图预测准确性的外部验证
    1.3 讨论
        1.3.1 影响胆囊癌患者DSS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1.3.2 列线图进行胆囊癌患者预后预测
        1.3.3 列线图与TNM分期应用价值比较
        1.3.4 局限性
    1.4 小结
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2.2.2 两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2.2.3 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2.2.4 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2.2.5 肿瘤标志物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三、不同手术方式对胆囊癌预后的影响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2.1 手术治疗方式统计
        3.2.2 胆囊切除术与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3.2.3 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3.3 讨论
        3.3.1 胆囊癌患者的手术治疗
        3.3.2 不同手术方式临床资料差异分析
        3.3.3 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影响
        3.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3.4 小结
四、188例意外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
    4.1 对象与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方法
        4.1.3 统计学方法
    4.2 结果
        4.2.1 患者基本资料
        4.2.2 患者临床表现
        4.2.3 意外胆囊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4.2.4 患者预后分析
        4.2.5 单纯胆囊切除与根治性切除
    4.3 讨论
        4.3.1 意外胆囊癌的诊断和鉴别
        4.3.2 意外胆囊癌的手术治疗探讨
    4.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胆囊癌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血清肿瘤标志物生物学变异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
一、生物学变异研究
    1.1 材料和方法
        1.1.1 材料
        1.1.2 方法
    1.2 结果
        1.2.1 入组情况及离群值
        1.2.2 长期个体内、个体间生物学变异研究结果
        1.2.3 依据CV_I和CV_G导出各项目质量规范
    1.3 小结
二、基于本研究导出性能规范开展性能评价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精密度验证
        2.2.2 正确度验证
        2.2.3 线性范围确认
        2.2.4 检出能力性能确认
        2.2.5 开瓶稳定期性能确认
    2.3 小结
三、讨论
    3.1 生物学变异
    3.2 分析性能验证
        3.2.1 精密度验证
        3.2.2 正确度验证
    3.3 分析性能确认
        3.3.1 线性范围确认
        3.3.2 检出能力确认
        3.3.3 开瓶稳定期确认
四、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生物学变异数据研究现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CEA、CA242、NSE联合检测在胃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英文索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3.2 胃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筛选
    3.3 三项肿瘤标志物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3.4 幽门螺杆菌感染、吸烟和喝酒与胃癌
第4章 讨论
    4.1 肿瘤标志物与胃癌
    4.2 CEA、CA242、NSE联合检测与胃癌
    4.3 吸烟、喝酒、Hp感染与胃癌
    4.4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7)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仪器和试剂
    2.5 研究方法
    2.6 观察指标
    2.7 肿瘤标志物参考范围
    2.8 胃癌的TNM分期
    2.9 统计学分析方法
结果
    3.1 胃癌组患者基本情况
    3.2 胃癌患者一般情况与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比较
    3.3 三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比较
    3.4 三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比较
    3.5 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3.6 胃癌患者不同TNM分期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比较
    3.7 胃癌患者不同TNM分期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比较
    3.8 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3.9 多个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预测的粗算公式
    3.10 肿瘤标志物预测胃癌TNM分期与实际分期的一致性分析
    3.11 三组组织中CEA、MG7AG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讨论
    4.1 胃癌患者一般情况与肿瘤标志物阳性率的关系
    4.2 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及表达水平分析
    4.3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胃癌的价值
    4.4 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分析
    4.5 多个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的预测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8)硫氧还蛋白还原酶:一种新型有效的胃癌化疗疗效监测标志物(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活性检测
    1.3 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测
    1.4 样本采集
    1.5 检测参考值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TR活性水平和阳性率在胃癌化疗后的临床获益组中显着下降
    2.2 在胃癌化疗疗效监测中,TR比常规胃癌标志物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检测效能
    2.3 TR活性水平与其他胃癌标志物检验结果互相独立
    2.4 TR与胃癌标志物CEA,CA72-4联用可明显提高胃癌化疗疗效监测中的诊断效能
3 讨论

(9)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动态检测对胃癌诊疗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试剂、仪器和耗材
    2 研究对象
    3 标本采集与前处理
    4 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测定
    5 结果判断
    6 诊断性试验的评价指标
    7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三组人群(恶性肿瘤组、良性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比较((?)±s)
    2 胃癌(恶性肿瘤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比较((?)±s)
    3 血清CEA、CA724、HSP60、TSGF单项及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CEA、CA19-9在胃相关疾病中的表达及血液稀释效应对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及试剂
        1.3 相关公式
    2 方法
        2.1 胃镜检查、活检及ESD操作
        2.2 CEA、CA19-9 测定
        2.3 BMI、血浆容积计算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不同分组中CEA及 CA19-9 的比较
        1.1 不同分组中血清CEA、CA19-9 水平比较
        1.2 不同分组中血清CEA、CA19-9 单项及联合检测阳性率比较
    2 血清CEA和 CA19-9 单项及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效能
    3 血清CEA、CA19-9 表达水平与胃癌相关因素的分析
    4 胃癌患者中BMI与 CEA、CA19-9 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4.1 不同BMI分组中血浆容积、CEA、CA19-9 浓度及含量
        4.2 不同BMI分组中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四、血清MG-Ag·CA-50·CA19-9·CEA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结肠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83、微小RNA-141、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J]. 柯莉华,陈黎洪,周利民.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1(11)
  • [2]陕西汉族非编码RNA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风险相关性及MIR17HG与其microRNAs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研究[D]. 陈鹏. 西北大学, 2021(12)
  • [3]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癌胚抗原及幽门螺杆菌检测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D]. 彭紫元. 汕头大学, 2020(02)
  • [4]胆囊癌的病例特征、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及预后研究[D]. 常毅刚.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5]血清肿瘤标志物生物学变异及其应用研究[D]. 袁雪.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6]CEA、CA242、NSE联合检测在胃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 黄红娟. 南华大学, 2020(01)
  • [7]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价值研究[D]. 王宗军. 青岛大学, 2020(01)
  • [8]硫氧还蛋白还原酶:一种新型有效的胃癌化疗疗效监测标志物[J]. 端木忠,游奕琳,白曼,焦文宣,魏晓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9(12)
  • [9]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动态检测对胃癌诊疗的临床应用研究[D]. 张荣华. 青岛大学, 2019(03)
  • [10]CEA、CA19-9在胃相关疾病中的表达及血液稀释效应对其影响[D]. 陈朝旭. 青岛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血清MG-Ag·CA-50·CA19-9·CEA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