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实验条件的控制

浅谈化学实验条件的控制

一、谈化学实验条件的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马洋[1](2021)在《化学绘本的开发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社会发展迅猛,新时代提出了新要求,即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绘本教学要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绘本一直被视为幼儿阅读的首选,对建构精神世界有重要作用。随着绘本的发展,绘本的受众扩展到高年级学生甚至成人。知识型绘本的出现更是引起了学生和教师的关注,目前的应用研究主要停留在幼儿和小学阶段,收效甚佳,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高中阶段化学学习难度增大,让很多学生无法适应,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果下降,本研究尝试将绘本引入高中化学教学。研究的第一个难点也是研究的创新之处,即化学绘本的开发。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实践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开展研究工作,具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对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内容及方法作了介绍,利用文献分析法对绘本、绘本教学、美育等内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梳理。第二部分是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对化学绘本、化学绘本教学、美育、化学美育作了概念界定,介绍了理论基础:双重编码理论、审美心理结构以及高中生心理特点。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与实施,结合教学实际,选取人教版必修2中与化学史相关的内容,自主开发适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化学绘本,以两种方式在高一开展实践教学:化学绘本融入课堂全程的整节课式化学绘本教学、化学绘本应用于某些教学环节的片段式化学绘本教学,并且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创作故事、模型、化学绘本以进行审美模仿和审美表现。实践教学前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第四部分是实践效果分析,对问卷和访谈调查的数据、学生自创作品、学习成绩进行分析,探究化学绘本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化学美育、学业成绩的影响情况。研究发现化学绘本教学受到学生的喜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化学美育培养有一定帮助,提升了学生的化学成绩。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展望,本研究自主开发的化学绘本适用于现在的高中生,鼓励中学教师深入挖掘素材,自主开发绘本;化学绘本教学是一种有趣的化学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化学学习;化学绘本教学对学生化学美育的培养有一定帮助,但效果不显着,还需深入研究。自主开发化学绘本并将其引入高中化学课堂是有益的尝试,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学生审美观、文化观的建构,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持续推广。

王雪[2](2021)在《基于APOS理论培养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利用抽象逻辑思维能总结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具备良好的化学抽象思维能力十分重要。为了更好地培养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运用APOS理论对化学教学进行指导,也能为化学课堂教学注入新思想、新理论,为化学教学提供新思路。APOS理论是活动(Action)、过程(Process)、对象(Object)、图式(Schema)的简称,APOS理论主要强调学生在概念建构过程中,经历活动、过程和对象三个阶段后,能逐步建立理解问题情境的认知图式,之后每当学生遇到新问题情境时,会将新感知的问题情境纳入到所建立的认知图式中,对该问题进行判断与解决。经过大量实践证明,该理论尤其适用于学习较为抽象的概念,在各个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逐步得到提升。本文首先是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对国内外APOS理论和化学抽象思维的研究进展进行整理和综述,发现将APOS理论运用于化学教学具有一定意义,APOS理论的核心思想和新课改的理念相符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促进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化学概念提高学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其次,以访谈和问卷的形式分别对老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目前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现状,分析和总结目前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及存在哪些问题,为APOS理论指导教学设计和实践提供事实依据。根据学生目前化学抽象思维能力的现状以及问题,提出运用APOS理论指导化学教学的教学策略,结合化学抽象思维的各个维度,分别从APOS理论的四个阶段提出指导化学教学的策略。最后,在提出教学策略的基础上对实验班学生采用APOS理论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根据后测结果对运用APOS理论指导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张云杰[3](2020)在《球形干燥管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和突破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球形干燥管是高中化学实验室中非常常见的仪器,用途多种多样,由于它的超强实用性也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在实验题中以填空形式出现。学生对球形干燥管看似熟悉,但认识并不全面,导致高考中丢分严重。笔者研究了近几年高考题中球形干燥管的考查方式,对考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出针对性突破策略。

许莹[4](2020)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生化学学习迁移能力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深度学习是当代学习科学理论提出的重要概念,也是新课程理念下聚焦学习质量和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深度学习要求的“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些高阶技能的习得,不是在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和肤浅理解中形成,而是在学习认知不断迁移的过程中生成。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也是深度学习的目标之一,即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中将所学原理迁移并解决问题。当然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学习迁移能力不是知识的简单复制和生搬硬套,而是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能力。因此,在笔者看来,深度学习和学习迁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观察和分析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实际,不难发现,初三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更多地停留于机械记忆的层面,存在新旧知识之间缺少联系以及课后缺少反思等问题,导致当学生面临新情境时,不能灵活地调取所学过的化学知识,造成部分学生化学学习迁移能力偏低。本研究在厘清深度学习和学习迁移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以深度学习为切入点,探讨提升初中生化学学习迁移能力的教学策略。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调查以及学生访谈等形式来展开研究,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最后,基于制约初中生化学学习迁移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视域下提升初中生化学学习迁移教学策略:(1)创设嵌入式化学实验情景(2)开展自主式化学实验方案设计(3)组织DIY式化学实验活动(4)实施科学探究活动。并且,笔者运用上述教学策略开展了促进初中生化学学习迁移能力提高的教学实践,发现这些培养策略相辅相成,有效整合,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初三学生化学学习迁移能力。

李海媚[5](2020)在《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一词备受瞩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界的共同使命。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成为了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2017版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及必备的品质,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现实情况来看,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并不完善,需要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来提升核心素养。与新课程理念相比,目前高中化学课堂较多数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重视知识与技能传授,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及创新能力未能得到发展,无法培养学生化学思维品质。因此,如何在高中课堂中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成为了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界定了核心素养、化学核心素养等的概念,通过对“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内容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以“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为载体,在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终身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通过调查问卷法,课后访谈法,针对学生如今的化学核心素养现状培养,发现学生化学教学存在有以下几点现状:(1)思维模式单一(2)知识迁移能力较差(3)实验探究能力不强。因此,本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提出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研究方案,以贺州市某中学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展开调查,根据所构建的教学策略进行实践研究,根据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现状调查与测试(前后测)进行比较,结合学生的学业成绩及课后访谈分析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设计的教学案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通过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化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前后测分析,发现本研究提出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对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但还需要后期逐步去强化。教师需转变教学理念,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完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因受研究对象,研究时间的制约,以及本人研究水平有限,本文所提出的教学原则和策略还需进一步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和完善。

王伟[6](2020)在《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中化学教师对化学的理解(即学科理解)是课程与教学领域一个业已存在但容易忽视的研究领域,本轮新课程改革将学科理解作为一个核心问题提出,也是因为其是新课程改革亟待研究的一个领域。高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是一个是基础、典型的教师实践活动,它是教师进行深度教学的前提。本研究结合科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科学本质研究成果,从梳理化学学科本质出发,充分利用文本分析法、访谈法、调查法、观察法等多种教育研究方法,对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概念、特点、研究向度等诸多要素进行了理论研究,构建了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5个维度、28个指标的评价标准。并以此为标准,从整体调查、具体内容观察两个层面对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进行评价,剖析两种水平的特点,挖掘水平、特点背后的影响因素,对此提出多维度、全方位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提升对策。研究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作为基础的、典型的教师实践活动,其评价标准是多维度、多层次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整体水平不高、差异较大,其中青年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水平尤为薄弱;高中化学教师在对具体知识学科理解及教学的水平也不高、差异也较大,且关系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以制约因素为主,因此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具有复杂性。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问题研究的缘起与意义,对教师学科理解概念进行了辨析、界定,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文献综述,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一章论述了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PCK理论和深度教学理论进行梳理,研究认为教师学科理解与PCK理论有着紧密的关联,教师进行全面、系统地学科理解是其进行深度教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了教师学科理解的特点、问题以及研究向度。第二章是建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评价标准。首先分析科学本质与学科本质的关系,提出学科本质的研究展望,并梳理得出感知、解释、应用、评价四个理解的进程。其次结合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本体论视角,从化学学科发展史中梳理出理解化学学科本质的5个维度,将之作为学科理解的维度,对这些维度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最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对8位专家进行开放式访谈,确定高中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的初步指标,并结合CVI效度检验法,向10位专家进行内容效度咨询,得到5个维度、28个指标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第三章是对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整体水平及现状进行评价。研究首先设计调查问卷,根据问卷对1 1 89名高中化学教师进行调查,再分析调查得到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及现状,最后对此提出了宏观层面的提升对策。第四章是以“原电池”为例,制定高中化学教师对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的评价标准。首先,研究对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教科书、高考题以及大学教科书中有关“原电池”内容的呈现形式和特点进行分析。其次,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跳出以上几种材料来分析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内容学科理解的生长点,从而确定每个指标“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第五章是对以“原电池”为例,对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层面的学科理解及其教学水平进行评价。研究遴选10位高中化学教师进行研究,经过29课时的录像观察、1154多分钟访谈,整理了 31万余字的访谈资料,最终得出10位教师在28个指标上的“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和学科理解教学水平,分析这两个水平的特点以及联系。进一步通过文本分析法得出其两个水平的影响因素及特点,得到一些有益的信息。第六章提出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对策。研究认为需要重新审视教师学科理解与“素养为本”教学的关系,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教师“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三重认识境界。研究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只有补足自身学科理解认识上的短板,及时更新自身的学科理解认识,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去实施相关内容,进而真正达成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素养课”教学目的。在此基础上,研究从个人领域、外部领域、实践领域、结果领域四个方面提出整合性的提升对策。在这其中,特别地提出了基于学科理解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基于学科理解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第七章是本次研究的反思与展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再次简要介绍了本次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蔡双双[7](2020)在《高中化学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电解质”PCK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在舒尔曼提出的PCK结构模型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研究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PCK差异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以一位专家型教师和一位新手型教师为研究对象,以鲁教版化学必修一“电解质”为主题,在前人文献基础上,构建了PCK分析比较模型和编码规则,通过对教师课堂实录以及教师访谈等进行编码分析,探查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PCK表现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专家型教师比新手型教师PCK四个维度频次更多。(2)专家型教师在PCK各要素的关联上比新手型教师频次高。(3)新手型教师对于课程知识的把握较机械化,逻辑性、系统性不够;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分析的笼统,不具有针对性;教学策略知识运用不够灵活;评价维度单一,方法可操作性差。针对研究结论对新手型教师提出如下建议:(1)基于PCK结构框架展开课例分析,培养问题意识以及批判性思维。(2)深入理解概念原理知识内容,挖掘其内在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在进行“电解质”知识教学时应正确认识其内容价值制定关注学生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在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以及电离方程式书写方面的困难,合理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策略,对学生从思维水平、参与度、目标落实等多维度进行评价并且注意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论文最后对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

赵红菲[8](2020)在《高考试题研究与教学策略改进 ——以“有机化学基础”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是大学入学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历经“恢复与发展”、“标准化改革探索期”、“改革深入期”和“综合测试的探索期”,到现今的“课程标准下的创新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学生的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高考一直在考查内容和考查形式上不断地更新与改革。基于我校的学生情况,“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两道选做题选取《有机化学基础》展开学习。有机化学不仅对生活、生产、农业、环境、生物、海洋、材料、科技、社会进步有重要意义,而且高考中“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共21分,在高考中占近20%的分值。教材中涉及的内容分别在《必修二》和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考查内容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组成与结构、命名、性质、应用及一般有机物的研究方法。通过学生学习有机化合物各类物质的代表物,如甲烷、乙烯、乙炔、苯、溴乙烷、乙醇、苯酚、乙醛、乙酸、乙酸乙酯等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树立学习化学的自信,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爱国情怀。研究高考“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试题及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策略和解题策略是非常重要且非常有意义的。为了全方位综合的培养学生,“有机化学基础”部分如何考查?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基础时,在基础知识认知、思维能力建构和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解决方面有什么限制?学生如何理解有机物的结构、掌握有机物的性质,才可以在有机化学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如何依托有机化学基础的学习落实、深化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知识迁移、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期望通过研究,慢慢探索,分析上述问题,得出的答案,借助本次的调研对有机化学基础的教学提供参考意见。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有很大的差别,知识体系、学习方法均不同于无机化学的学习。首先,有机化学更多地是探讨有机物的结构,组成决定结构,结构决定性质,思维的转变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困难之一。其次有机物的种类是无机物种类的近百倍,种类繁多,数目庞大,需要记忆的也非常多,因此构建知识思维导图帮助记忆理解尤为重要。最后,形成了有机化学的思维方法,掌握了有机知识思维关系图的基础上还必须学会思维、知识、方法的迁移与应用,万变不离其宗。因此,通过研究2017--2019年全国Ⅰ卷、Ⅱ卷、Ⅲ卷“有机化学基础”试题整理并分析,获得最近几年关于“有机化学基础”试题的热点和难点,并针对学生在学习掌握时存在的困难,编制出适用于“有机化学基础”的教学策略和全国卷的解题策略——思维导图建构策略、建构模型和多媒体结合策略和知识、能力迁移策略。应用思维导图将这些看似一盘“散沙”的知识点,建立联系,长时记忆,深入理解,并且将复杂繁多的知识变得简单、系统。通过建构模型和多媒体结合帮助学生建立有机物的空间立体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三维立体结构和有微观反应机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对高考有机推断题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大部分题将大学有机化学中的简单化学反应作为已知信息呈现给学生,最佳处理方法是教给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分析、推测陌生化学反应原理并且如何加以应用的方法,提升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能力,从容的面对高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也为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基础”提供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积累、思维模式的形成、解答问题能力的提升、更全面发展的愿望。

王芮[9](2020)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研究》文中提出问题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还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合理地设计问题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准确的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笔者选择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研究”作为论文研究课题。论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问题设计研究的相关文献,界定了问题设计的类型,问题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法,形成论文的分析框架。继而通过对高中化学优质课例的观察与分析,发现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主要特点,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提供参考思路与建议,引领教师借助问题设计的支架,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有效教学。论文共包括六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阐述了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本研究的价值及意义。第二部分综述了该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确定了本研究的目标、内容及论文研究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第四部分确定了问题设计的分析维度,制定了包含:问题来源、问题类型、问题水平、问题探究形式、问题总结方式的分析框架,为分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供理论支架。第五部分进行了高中化学课堂问题设计的实践研究,通过观察与记录九位化学教师课堂中的问题设计,根据分析框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第六部分为结论与建议,通过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关于问题数量、问题来源、问题水平、问题类型、问题探究形式、问题总结形式中的各个维度在化学课堂问题设计中的适宜比例;并在分析与统计的基础上,对于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数量、问题来源、问题水平、问题的开放性以及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上提出可供参考的思路与建议。

辛万香[10](2020)在《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表征、测量与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展示讲解行为是化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教学行为。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的实施在创设建构性和迁移性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开展高阶思维以及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对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开展表征、测量和评价能够促进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的提升,提高化学教师素养为本化学教学能力。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外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评价工作目前存在研究成果少、实证研究少的情况,由此明确了本研究将立足实证研究,开发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测量和评价工具的研究重点。本研究分为基础研究、核心研究、应用研究和行动研究四个部分:基础研究部分,利用文献法等研究方法梳理了国内外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评价的相关文献,明确研究起点和研究的意义。阐述了与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评价相关的心理学理论、认识论理论和教学论理论等理论,为开展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核心研究部分,在文献梳理、专家访谈、教师访谈和课堂观察的实证基础上,构建了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定性表征工具并利用SPSS21.0和AMOS17.0等对工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信效度良好。工具共有9个评价指标,分布在2个维度,分别是“化学教师展示讲解的效果”和“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质量”。经定量表征,2个维度中,维度1“化学教师展示讲解的效果”是重要的维度。在此基础上,对样本中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建立了判别方程用于预测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的水平。应用研究部分,利用开发的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评价工具对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发展阶段、不同课型(展示课与常态课、元素化合物课和概念原理课)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进行测量和评价。测量和评价从差异性的视角展开,对比分析了不同变量下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的整体差异、维度差异、评价指标差异和水平差异。结合教师访谈,分析了存在差异性的原因。行动研究部分,利用开发的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评价工具对在我校参加教育实习的教育硕士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进行了三轮干预和指导。在作者的干预和指导下,该职前化学教师顺利完成了“乙烯”主题的课堂教学,较好地认识到了展示讲解行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功能,提高了该教育硕士的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促进了其专业发展。同时也表明,所开发的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评价工具适用于职前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的测量与评价。

二、谈化学实验条件的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化学实验条件的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化学绘本的开发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1.5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研究理论
3 研究设计与实施
    3.1 研究设计
    3.2 开发化学绘本
    3.3 应用化学绘本
4 实践效果分析
    4.1 对学习兴趣影响分析
    4.2 对化学美育影响分析
    4.3 对学业成绩影响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基于APOS理论培养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培养学生化学抽象思维,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二)培养学生化学抽象思维,是提高对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
        (三)培养学生化学抽象思维,是解决教学现实问题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
        (一)为高中化学教师高效率教学提供新思路
        (二)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新方法
        (三)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提供新路径
    三、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访谈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实验研究法
    五、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APOS理论
        (二)化学思维
        (三)化学抽象思维
    二、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认知学习理论
第三章 适用APOS理论的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及模式研究
    一、适合APOS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梳理
        (一)适合运用APOS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梳理依据
        (二)适合运用APOS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梳理
    二、APOS模式教学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二)逻辑性原则
        (三)主体性原则
        (四)科学性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原则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APOS模式的教学过程
    四、运用APOS模式教学案例设计
第四章 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访谈及问卷设计
    二、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调查结果
        (一)教师访谈结果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五章 基于APOS理论培养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一、活动阶段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化学抽象思维灵活性
        (二)构建自由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过程阶段
        (一)引导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化学抽象思维敏捷性
        (二)强化认知过程,培养学生化学抽象思维广阔性
    三、对象阶段
        (一)深化概念理解,培养学生化学抽象思维独创性
        (二)感悟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反思个人思维方式
    四、图式阶段
        (一)整合认知图式,培养学生化学抽象思维逻辑性
        (二)梳理知识脉络,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深刻性
第六章 基于APOS理论高中化学教学实验研究
    一、基于APOS理论高中化学教学实验研究过程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对象
        (三)实验假设
        (四)实验变量
        (五)实验内容及过程
    二、基于APOS理论高中化学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一)测试成绩分析
        (二)化学抽象思维品质分析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球形干燥管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和突破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考查名称
二、考查用途
    1.填充固体试剂横向使用
        (1)隔绝外界空气。
        (2)吸收杂质气体。
        (3)检验水蒸气。
    2.中空或部分填充竖直使用
        (1)防倒吸的尾气处理装置。
        (2)小型气体发生装置。

(4)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生化学学习迁移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问题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学习迁移能力国内外研究综述
        1.学习迁移能力国外研究综述
        2.学习迁移能力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三)深度学习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深度学习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深度学习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3.文献述评
三、理论基础
    (一)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元认知理论
四、XX学校初中生化学学习迁移能力水平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
    (二)问卷设计
    (三)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四)影响学生化学学习迁移能力的因素
五、深度学习视域下化学学习迁移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一)创设嵌入式化学实验情境
        1.构架背景知识
        2.融入生活经验
        3.生成交互式对话
    (二)开展自主式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1.自我设计的主体性
        2.实验路线的多元化
        3.设计过程的容错性
    (三)组织DIY式化学实验活动
        1.动手操作实验
        2.解决挑战性问题
    (四)实施科学探究活动
六、深度学习视域下化学教学迁移策略的应用实践研究
    (一)实施准备
        1.研究对象
        2.研究变量
        3.研究内容与步骤
    (二)教学实践
        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2.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变化的图像教学
        3.其他教学案例
        4.中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5.访谈结果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分析与评价
七、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5)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课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1.1 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
        1.1.2 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1.1.3 解决化学教学实践问题的需要
    1.2 研究现状
        1.2.1 核心素养的研究
        1.2.2 化学核心素养的研究
        1.2.3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教学研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
        2.1.1 核心素养的内涵
        2.1.2 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2.1.3 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人本主义理论
        2.2.3 终身学习理论
3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问题及教学设计
    3.1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问题
    3.2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3.2.1 教学设计的原则
        3.2.2 教学设计的策略
4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教学设计与实践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内容
    4.3 研究过程
        4.3.1 研究对象
        4.3.2 实施时间
        4.3.3 实验变量与控制
        4.3.4 实施步骤
        4.3.5 数据收集方法
    4.4 教学案例
        4.4.1 教学案例1
        4.4.2 教学案例2
    4.5 实施效果与分析
        4.5.1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前后测对比分析
        4.5.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化学学业成绩前后测对比分析
        4.5.3 实验班访谈结果分析
5 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结论
    5.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6)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概念界定
        一、理解
        二、学科
        三、学科理解
        四、学科理解水平
        五、学科理解水平评价
        六、相近概念辨析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框架的确立
        二、化学等学科的理解研究
        三、学科本质的理解研究
        四、课程理解的研究
        五、化学学科理解及发展演变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的思路
        二、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教师学科理解理论基础与研究向度
    第一节 PCK理论
        一、学科知识概念及特点
        二、学科知识与PCK
        三、学科知识与教师资格认定
        四、学科知识与教师发展
        五、学科知识测评研究
        六、研究启示
    第二节 深度教学理论
        一、深度教学的概念
        二、深度教学的特征
        三、深度教学的启示
    第三节 教师学科理解的特点及问题检视
        一、教师学科理解的特点分析
        二、教师学科理解的问题检视
    第四节 教师学科理解的研究向度
        一、教师学科本质的特征
        二、教师学科理解的表征
        三、教师学科理解的评价
        四、教师学科理解的价值
第二章 化学学科理解的内涵及水平标准构建
    第一节 学科本质理解—化学学科理解的起点
        一、理解缘起: 科学本质理解的研究困境
        二、学理分析: 理解研究转向的可行依据
        三、研究维度: 学科本质理解的研究展望
        四、结语
    第二节 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的标准构建
        一、从化学史中探寻学科本质的可行性分析
        二、高中化学学科理解水平标准构建的原则
        三、高中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的要素内涵
        四、化学学科理解水平标准的历史探寻与内容呈现
        五、化学学科理解内容的其它解读
    第三节 高中化学学科理解水平标准的效度检视
        一、学科理解水平标准构建的一轮专家咨询过程
        二、学科理解水平标准构建的二轮专家咨询过程
第三章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整体水平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高中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调查方案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调查工具
    第二节 高中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调查实施与结果分析
        一、调查的过程分析
        二、调查的分析过程
        三、调查的主要结论
        四、调查的主要启示
第四章 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学科理解的水平划分——以“原电池”为例
    第一节 高中化学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的起点分析—以“原电池”为例
        一、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二、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三、高考试题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四、大学化学教科书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五、研究小结
    第二节 高中化学具体知识学科理解的水平分析——以“原电池”为例
        一、化学学科价值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及水平划分
        二、化学学科方法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三、化学知识结构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四、化学知识获取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五、化学知识本质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六、研究小结
第五章 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的测查—一以“原电池”为例
    第一节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研究总体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设计
        三、研究过程
    第二节 基于学科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教学水平分析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二、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教学水平的解读与分析
        三、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教学表现水平研究的结论
    第三节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分析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二、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的分析过程
        三、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的研究结论
    第四节 影响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的因素分析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二、影响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的因素解读
        三、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影响因素分析的结论
第六章 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对策
    第一节 重新审视教师学科理解与素养为本的教学
        一、教师要重新审视素养为本的化学知识教学
        二、教师学科理解要关照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学科理解须纳入教师成长的专业发展指标
    第二节 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对策
        一、个人领域的提升对策
        二、外部领域的提升对策
        三、实践领域的提升对策
        四、结果领域的提升对策
        五、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理论研究结论
        (一)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是基础的、典型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需要多维、多层的评价标准
        二、实证研究结论
        (一)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整体水平的差异较大
        (二)青年高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水平普遍较弱
        (三)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具体水平较为薄弱
        (四)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受多种因素制约
        (五) 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具有复杂性
    第二节 研究反思
        一、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二、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学科理解维度的效度评价量表
    附录二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建构表
    附录三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现状的问卷调查
    附录四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诊断表
    附录五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内容学科理解水平的访谈提纲
    附录六 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诊断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高中化学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电解质”PCK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深化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教师的新要求
    1.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1.3 促进有效教学的需要
2 文献综述
    2.1 PCK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2.2 PCK的测评方法
    2.3 PCK比较与发展研究
    2.4 电解质教学相关研究
    2.5 文献研究小结与启示
3 研究目的、任务与方法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任务
    3.3 研究方法
4 理论构建
    4.1 相关概念界定
    4.2 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PCK分析模型的构建
        4.2.1 关于课程的知识
        4.2.2 关于学生的知识
        4.2.3 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
        4.2.4 关于评价的知识
    4.3 编码方式说明
5 化学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电解质”PCK的具体比较研究
    5.1 研究对象
    5.2 教学视频的转录与编码
    5.3 教师访谈的转录与编码
    5.4 PCK表现分析与比较
        5.4.1 PCK表现整体比较分析
        5.4.2 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PCK各要素关系比较分析
        5.4.3 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电解质”PCK各维度具体比较分析.
6 结果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对新手型教师的建议
    6.3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E教师访谈转录编码
附录2 N教师访谈转录编码
附录3 E教师课堂转录编码
附录4 N教师课堂转录编码
致谢

(8)高考试题研究与教学策略改进 ——以“有机化学基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2.1 对高考化学试题的整体研究
        1.2.2 对选择题的研究分析
        1.2.3 对化学工业流程题的研究分析
        1.2.4 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研究分析
        1.2.5 对化学实验试题的研究分析
        1.2.6 对有机推断题的研究分析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理论依据和相关概念界定
    2.1 理论依据
        2.1.1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1.2 建构主义理论
        2.1.3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高考
        2.2.2 试题分析
        2.2.3 思维导图
        2.2.4 教学策略
3.高考有机化学试题分析
    3.1 试题样本的选取
    3.2 2017-2019 年全国Ⅰ卷、Ⅱ卷、Ⅲ卷高考化学试题统计分析
        3.2.1 试卷结构分析
        3.2.2 试卷内容统计分析
        3.2.3 知识分布统计
    3.3 高考有机化学试题特点
    3.4 失分原因分析
    3.5 结论与启示
4、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策略和解题策略
    4.1 有机化学教学策略
        4.1.1 思维导图建构策略
        4.1.2 建构模型和多媒体结合策略
        4.1.3 知识、能力迁移策略
    4.2 基于有机化学教学策略的教学实践
        4.2.1 教学设计
        4.2.2 教学成绩
5. 研究结论、反思
    5.1 研究结论
    5.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需要
    1.2 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的需要
    1.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有效问题的特征
        2.1.2 问题评价的维度
        2.1.3 问题设计的策略
    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存在问题
3 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课堂观察法
        3.3.3 文本分析法
4 问题设计的分析维度
    4.1 问题来源
    4.2 问题类型
    4.3 问题水平
    4.4 问题探究形式
    4.5 问题总结形式
5 优质课例中问题设计的分析
    5.1 优质课例的选择
        5.1.1 资料搜集
        5.1.2 研究对象
    5.2 优质课例的问题设计实录
    5.3 优质课例中问题设计的研究结果
        5.3.1 问题数量
        5.3.2 问题来源
        5.3.3 问题类型
        5.3.4 问题水平
        5.3.5 问题探究形式
        5.3.6 问题总结形式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2.1 合理控制问题数量,提高问题质量
        6.2.2 深入关注学生经验,联系社会生活
        6.2.3 加强问题的开放性,拓宽思维空间
        6.2.4 合理设置问题水平,发展学生素养
        6.2.5 强调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表征、测量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一)素养为本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对教师行为实施提出新挑战
        (二)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评价存在较大空间
    二 研究问题
    三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 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概念界定
    二 教师行为研究
        (一)国外教师行为研究
        (二)国内教师行为研究
    二 展示讲解行为研究
        (一)国外展示讲解方法研究
        (二)国内展示讲解行为研究
    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一)一般研究方法
        (二)数据收集及处理方法
第四章 理论基础
    一 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的心理学基础
        (一)学习情境
        (二)意义建构
    二 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的认识论基础
        (一)认识过程
        (二)认识方法
    三 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的教学论基础
    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表征研究
    一 定性表征研究
        (一)定性表征工具的开发
        (二)定性表征工具的检验
    二 定量表征研究
        (一)回归模型的选择
        (二)回归方程的检验
    三 水平表征研究
        (一)聚类分析
        (二)判别分析
    四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测量与评价研究
    一 不同性别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测量与评价
        (一)样本选择
        (二)不同性别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总体差异
        (三)不同性别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维度差异
        (四)不同性别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评价指标差异
        (五)不同性别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水平差异
        (六)不同性别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差异原因分析
    二 不同专业发展阶段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测量与评价
        (一)样本选择
        (二)不同专业发展阶段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整体差异
        (三)不同专业发展阶段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维度差异
        (四)不同专业发展阶段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评价指标差异
        (五)不同专业发展阶段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水平差异
        (六)不同专业发展阶段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差异原因分析
    三 展示课和常态课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测量与评价
        (一)样本选择
        (二)展示课和常态课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整体差异
        (三)展示课和常态课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维度差异
        (四)展示课和常态课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评价指标差异
        (五)展示课和常态课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水平差异
        (六)展示课和常态课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差异原因分析
    四 元素化合物课和概念原理课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测量与评价
        (一)样本选择
        (二)元素化合物课和概念原理课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整体差异
        (三)元素化合物课和概念原理课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维度差异
        (四)元素化合物课和概念原理课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评价指标差异
        (五)元素化合物课和概念原理课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水平差异
        (六)元素化合物课和概念原理课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差异原因分析
    五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职前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评价的行动研究
    一 行动研究的背景
    二 行动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行动研究设计
        (二)行动研究实施
    三 行动研究的反思
    四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四、谈化学实验条件的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化学绘本的开发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马洋.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基于APOS理论培养高中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教学策略研究[D]. 王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3]球形干燥管在高考中的考查方式和突破策略[J]. 张云杰. 中学化学, 2020(12)
  • [4]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生化学学习迁移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 许莹.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5]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为例[D]. 李海媚.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
  • [6]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D]. 王伟.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7]高中化学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电解质”PCK的比较研究[D]. 蔡双双. 山东师范大学, 2020(11)
  • [8]高考试题研究与教学策略改进 ——以“有机化学基础”为例[D]. 赵红菲. 西南大学, 2020(01)
  • [9]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研究[D]. 王芮.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10]高中化学教师展示讲解行为实施质量表征、测量与评价研究[D]. 辛万香.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浅谈化学实验条件的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