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温裂缝成因分析及预防

壁温裂缝成因分析及预防

一、墙体温度裂缝的原因分析和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姚卫忠[1](2020)在《保障房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发展保障性住房是改善我国普通民众居住环境的重要举措,得到国家大力支持,是十三五期间住房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调研国内部分保障房项目施工及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目前大规模保障房所面临的质量问题,利用具体案例对影响较大的裂缝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关键区域的开裂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实际调研结果对保障房较常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从不同原因造成的保障房混凝土开裂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一般性的预防保障房混凝土开裂的措施。(2)对目前的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填充法、化学灌浆法、自修复法等常用裂缝修复方法的特点及修复步骤,并比较了不同修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分析了实际工程中不同部位裂缝出现的原因及对应的修复措施和效果。(3)针对保障房中的屋面、卫生间等开裂影响较大且经常接触水的区域,提出采用掺加自修复材料的方法来修复裂缝,设计并浇筑了不同渗透结晶材料掺量的再生混凝土试件,对其进行了压力荷载下的预开裂,然后经一定时间的浸水养护后,测试了裂缝修复情况和抗压强度修复情况,得出了适用于再生混凝土的最优渗透结晶材料掺量。(4)针对保障房建设过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为避免连续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内外温差太大造成开裂,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配合比并在部分配合比中添加了膨胀剂,测试了其水化热,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实际工程的数值模型,并针对不同外部环境及浇筑情况分析了混凝土浇筑期间的温度变化,得出了最大内外温差,预测了浇筑过程中的开裂情况,为实际施工过程提出了建议。实际浇筑结果验证了数值分析的可靠性。本文对保障房混凝土的开裂原因、表现及常用修复方法的系统总结,可以为目前大规模开展的保障房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其施工质量。同时针对卫生间等有水环境下提出的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方法以及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提出的配合比和开裂预测方法可以为保障房中的此类关键工程提供借鉴。

周宁彬[2](2020)在《地下室外墙早期温度应力研究与裂缝控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研究地下室外墙早期温度应力及裂缝控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水泥水化热、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因素对混凝土早期温度应力影响显着。首先推导出混凝土热传导方程,理论分析混凝土早期温度应力;然后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计算分析不同条件下墙体的温度效应,深入研究影响墙体开裂的主要因素。通过模拟得出以下结论:1、温差是导致地下室外墙开裂的重要因素。墙体温度应力随温差增大而增大,故对温差须进行控制。2、墙体长度变化对其温度应力的影响很小,因此超长无缝混凝土墙体设计将成为可能,其中控制温差在设计超长墙体时极为重要。3、墙体厚度小于250mm时墙体厚度与温度应力大致呈反比关系,即随着墙体厚度的减小其温度应力逐渐增大;当墙体厚度大于250mm后,墙体的最大温度应力及墙体中部温度应力随墙厚增长趋于稳定,故墙体厚度越小基础对其约束越大,则温度应力越大;从高度分析可以看出墙体越薄其上端应力范围越大。4、墙体高度越高则墙体温度应力值越大,但增长幅度逐渐减小。5、地下室外墙与顶板同时浇筑时,墙体受到的约束会明显增大,使得墙体的温度应力幅值整体偏大,故在施工过程中应先浇筑墙体部位,后浇筑顶板部位。6、降低纵筋间距,即提高纵筋配筋率,对墙体裂缝的出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钢筋间距与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和钢筋骨架中温度应力大致呈线性递增关系。7、在配筋率近似相同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直径的钢筋,导致墙体温度应力的变化较为明显,即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筋,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要比采用较粗钢筋的温度应力小,钢筋骨架应力则与之相反。对墙体温度进行现场观测,目的是通过测得实际数据得到因混凝土收缩和周围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墙体内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并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墙体内部应力,得出混凝土墙体中间温度值高于两侧混凝土温度值,且两侧混凝土温度变化大致对称;混凝土温度等温线在混凝土两端呈“八”字形,这与混凝土墙体出现裂缝的位置基本相同;钢筋与混凝土共同承受由温度作用产生的拉应力,钢筋承担主要的拉应力,混凝土处于低应力状态。最后针对混凝土结构裂缝从配合比、设计、施工三方面进行预防;并根据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危害程度提出合理的修补方法。

刘佳欣[3](2019)在《东南沿海地区砖构文物建筑的病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砖构文物具有相当高的历史科研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是我国现存的有形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占据着极其重要文化地位,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很多砖构文物经历了时代变迁和自然洗礼,以及区位和气候因素的作用下,致使砖构文物出现程度不一的病害现象。东南沿海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下,通过对我国东南沿海砖构文物建筑的进行走访调研,该地区砖构文物建筑病害也呈现出多样化形态。东南沿海是我国季风性气候典型地区,其环境湿度大并伴有频繁的大风天气,气候环境复杂对该地区内砖构文物建筑的存续造成极大挑战。论文以影响文物建筑的综合物理环境切入,构建由宏观综合物理环境到微观微气候环境与砖构文物建筑病害的关系体系。以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与详实高效的实地调研相结合,结合数据分析统计对砖构文物建筑病害信息、病害表征以及病害机理进行探索。通过大量田野调查发现,东南沿海砖构文物建筑病害主要表现为墙体斑痕变色、墙体裂缝以及墙体酥碱三类。通过对实地调研数据的整理统计,得到三种主要病害表现的基本形态和分布规律:墙体斑痕变色主要表现为墙体水渍滞留和微生物生长,主要分布在墙脚处墙体;墙体裂缝主要分为横向裂缝、竖向裂缝与斜向裂缝,主要分布在立面窗上下侧墙体;墙体酥碱主要分为轻度酥碱和重度酥碱,主要分布在墙脚处墙体。多种病害同时发生在一栋砖构文物建筑的情况居多。为进一步探究东南沿海砖构文物建筑的病害机理,针对该地区内病害表现明显的文物建筑进行微气候数据测试,利用Testo-435-1多功能测量仪与TRMSCI手持型气象仪,运用移动测试的方法采集文物建筑相对湿度、太阳辐射、风速,深入对比分析微气候特点即以相对湿度为主、太阳辐射、风速、温度为辅的气候环境,探究其对砖构文物建筑病害发生的作用。总而言之,本文以文物建筑病害相关的物理环境致病因素分析为基础,通过对东南沿海地区砖构文物建筑实地走访调研,采集病害表现以及微气候下相关气象数据,分析东南沿海地区微气候环境对砖构文物的影响作用,为东南沿海地区砖构文物病害的研究提供现实依据。发生机理。希望可以为文物建筑保护与修复相关工作提供基础支持,力求实现更为有效、合理的文物建筑保护策略。

刘磊[4](2019)在《兰州铁路局银川房建段房屋墙体裂缝形成原因及加固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砌体结构在我国已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量大面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砌体结构墙体会出现多种形式的裂缝,导致危及房屋整体结构安全。特别是对于铁路企业的房建管理部门而言,银川房建段管辖的1248公里铁路线两侧的站区房屋构筑物设备有95%为砌体结构,且大部分建造时间是90年代初,根据历年春秋检得到的数据,部分“四电”房屋出现了墙体裂缝现象,“四电”房屋是为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电力四个专业提供设备保护的房屋,室内的行车信号通信设备是保障铁路安全运营的心脏,一旦房屋出现墙体开裂现象,室内行车设备的安全隐患将倍增,严重危及行车安全。房屋管理部门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加固修缮,但由于未对墙体裂缝的成因及加固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使得加固修缮后的效果不佳,有的甚至进行二次修复,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因此对寒冷地区铁路沿线的站区房屋墙体裂缝的成因进行研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墙体加固修缮方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银川房建段管辖的宁东南铁路站区房屋墙体裂缝为背景,结合铁路沿线周边实际情况,采用了等时间观察记录法研究了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成因,以施工便捷、费用经济、效果明显为目的,以“异部位、异方法”的思路,分别对外墙、内墙及墙下基础提出了加固方案,并在部分铁路站区房屋的加固修缮中进行了应用。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等时间观察记录法能较精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房屋墙体裂缝的性质和发展变化速度,对确定墙体裂缝的成因较为有效;(2)铁路沿线房屋墙体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地勘不详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火车运行震动、散水旁小菜园浇水方式不当导致墙体基础长期受水浸泡。(3)通过“异部位、异方法”的思路既外墙裂缝采用钢丝网片整墙加固法,内墙采用配筋修缝加固法,外墙墙体下的屏础采用植筋加固法,内墙墙体下的基础采用注浆加固法,能够达到预期的加固目标,且施工便捷、费用经济、效果明显。

何广[5](2019)在《软土地区轨道交通车站主体结构开裂温度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宁波轨道交通建设如火如荼,还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工程问题,特别是车站主体结构出现的大规模贯穿裂缝问题至今没有解决。由于轨道交通主体车站结构采用的是大体积混凝土,在凝结和硬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在外界温度与混凝土自身温度场共同作用下,轨道交通车站混凝土将受到温度荷载的作用,在约束条件下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容易产生开裂渗水的问题。本研究结合宁波轨道交通四号线兴宁桥东站试验段,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在试验段布设应变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监测混凝土施工全过程的温度场和位移场,分析主体结构温度场和位移场的变化规律,并研究裂缝的发展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混凝土浇筑早期,沿侧墙墙体长度方向,墙体应变的大小主要和温差密切相关,墙体结构内外温差越大,该部位墙体的应变也就越大。(2)混凝土浇筑早期,沿墙体高度方向,墙体的温度应力大小和墙体的约束程度有关,位于施工缝界面附近墙体的拉应变要大于中间水平截面墙体。(3)墙体拆模之后,墙体外侧温度高于大气温度,墙体温度的骤降会引起温度应力的突变。墙体内侧位于混凝土内部,对外界空气温度的感应能力会滞后。(5)温度应力后期,墙体应变主要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如墙体外侧温度后期受外界气温影响,保持周期性变化,而墙体内侧温度变化均匀。(6)不同的季节施工,对主体结构温度有非常大的影响,夏季施工的侧墙墙体最高温度比冬季施工的侧墙墙体温度要高20.65℃,夏季施工墙体温差比冬季施工墙体温差要高。同样体现在墙体的应变上,冬季施工过程中墙体应变要小于同一部位的墙体。(7)如果墙体附近产生裂缝,对墙体周边有影响,墙体周边的拉应变会变小,这是由于墙体周边混凝土产生了卸载的作用。(8)顶板裂缝大都出现在侧墙和顶板交界处,因为该部位是变截面处,在施工全过程中,会产生应力集中。远离侧墙端部交界面,顶板部位受力均匀。(9)侧墙墙体内侧应变数值在全过程都向墙体外侧靠拢,因此裂缝逐渐从外侧墙体向内侧墙体扩展,直至成为贯穿裂缝。(10)墙体裂缝从施工缝界面逐渐往中间水平界面扩展,XW13应变计在784h应变为-8.73με,在2056h,应变数值变为73.91με,该部位已产生贯穿裂缝。最后,本文给出了轨道交通车站主体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防治建议。

陈思[6](2018)在《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机理与防治研究》文中认为文物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承载着千百年以来的历史文化信息,而成为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的宝贵文化遗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科学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文物建筑逐渐出现了诸多问题,尤其是我国寒冷地区的文物建筑,表现出了相对复杂的病害类型及形态表征,其生成机理也较为复杂特殊,其中以冻害最为典型,即在冻害的预防及治理的过程中,其修缮材料与技术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区域应激性,十分值得深入探究。因此本文在寒地视角下,以价值为导向,进行文物建筑冻害的机理分析与防治研究,为我国寒冷地区文物建筑的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论文通过文物建筑价值与冻害防治的关系,建构价值对文物建筑保护及冻害防治的指导性与应对性理论。首先,通过寒地文物建筑的多维价值体系,分析价值评估对于文物保护主导方向的指引,价值的建立与衡量,判定不同文物建筑的重要性差异,进而设定相应的保护决策,最终体现遗产价值的核心地位。其次,利用不同价值文物建筑的等级差异性,论证了保护与治理措施的对应性。就保护的力度而言,凡是具有极高价值的文物建筑,其保护措施都更为严格谨慎;相对价值较低的文物建筑来说,其保护力度也相应较弱。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因价值与等级的不同,针对其病害的勘察、监测、预防及治理的方式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别。文中引入中东铁路沿线文物建筑案例,进行理论分析与建构。最后,通过文物建筑的价值与冻害防治应对性,从预防性保护、真实性与完整性保护的理论层面,挖掘文物建筑价值对冻害防治的决策依据与指导方向。建构价值指导下,寒地文物建筑保护的级差性理论,以及价值与冻害防治的应对性理论,从而形成“价值指导性、价值与保护的级差性、价值与冻害防治的应对性”理论框架。论文将田野调查、归纳分析、科学实验、案例分析等方法贯穿于文物建筑保护及冻害防治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前(冻害的信息采集与病害机理分析)、中(冻害的预防调控)、后(冻害的治理措施),即从冻害的表征、冻害的发生路径、以及冻害路径的封堵等逻辑关系,对寒地文物建筑的冻害实施科学、合理、高效的勘察、分析、预防与治理程序研究。通过大量的寒地文物建筑所处环境的地理、气候、水文等的信息汇总,进行冻害的信息采集、表征分析及数据统计,建立冻害图像数据系统、对其进行类型划分并选择量化方法。从冻害的内在因素(温湿度影响)、外在因素(冻害加剧的成因)深层挖掘不同材料及结构的文物建筑冻害发生机理。同时,在基础研究的积淀下,从寒地文物建筑材料的自身特点、环境、人为因素等方面,通过气象参数视角,进行宏观及微观层面的综合分析与详细阐释,深入挖掘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发生机理,为后期文物建筑冻害的预防与治理提供指导方向和决策依据。论文从宏观到微观层面,探讨寒地文物建筑的冻害预防调控机制,从不同结构、构造及材料的角度,在文物建筑保护相关原则下,研究寒冷地区文物建筑冻害治理的具体措施。首先,以冻害的核心要素为依据,提出隔离水分的具体措施,分析文物建筑冻害的湿度控制、结构检测及病害跟踪。其次,对不同价值等级的文物采取实时监测、定期检测以及病害跟踪等手段,从源头避免冻害发生。最后,文中引入大量作者本人参与的寒地文物建筑保护修复项目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国内及国际大量成熟的文物建筑病害治理案例的优势借鉴,对传统材料与新材料、传统工艺与新技术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筛选,进而提出适寒性预防策略与治理措施,为我国寒地文物建筑后续的保护与治理提供借鉴性方案,从而有效地缓解文物建筑的冻害劣化趋势,进一步促进寒地文物建筑的保护进程,最终实现文物建筑的价值存续这一终极目标。

张超[7](2016)在《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文中提出砌体结构墙体普遍存在易产生裂缝现象,影响美观和使用。从砌体结构墙体构成与裂缝产生机理两个方面,分析了砌体结构墙体各种类型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应对在不同条件下各种裂缝的防治措施。通过对可能产生的墙体裂缝部位进行预处理、对已经产生裂缝的部位进行防治,可切实有效的提高墙体质量,保证房屋的安全使用。研究成果可对今后分析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防治具有指导意义,对相关工程具有应用价值。

刘阳[8](2016)在《地下室高性能混凝土超长墙体温度场与应变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城市用地的日益紧张和停车难等问题的突出,我国带有地下室式的建筑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出于对结构的完整性、工期以及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地下室墙体的混凝土采用一次性的浇筑方法。地下室外墙在长度方向上一般尺寸较大,属于超长混凝土结构。超长混凝土结构的开裂一直是工程界难以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和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场以及应变场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简要地介绍了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场与温度应力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个实际的超长混凝土结构—陕西延长石油科研中心裙楼地下室墙体。首先,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对该地下室混凝土超长墙体的温度场与应力场进行分析;其次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在墙体内部关键部位埋设振弦式温度应变传感器,对混凝土进行温度应变监测,并将实测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在厘清墙体内部温度场与应变场分布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际工程,总结了地下室高性能混凝土超长墙体的裂缝控制措施。本文得出的结论有:(1)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进行对比,两者虽然在数值上略有差异,但反映出的总体趋势基本相近,实测结果中混凝土的温度时程曲线与有限元给出的基本吻合。可见,在合理建立模型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取定模型参数的情况下,有限元软件可以较准确地模拟出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并以此为依据,在实际工程中,选择合理的裂缝控制措施;(2)地下室高性能混凝土超长墙体的裂缝控制应采取综合措施,即从材料、设计、施工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并结合具体的实际工程,在施工准备阶段运用有限元软件对墙体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预分析,据此在结构关键部位埋设温度应变传感器,实时监测结构内部的温度和应变分布情况,为采取及时有效的防裂措施做准备;(3)地下室高性能混凝土超长墙体的温峰值一般约在混凝土浇筑后20h出现,温峰值约为55℃。墙体上部温度一般较高,下部温度较低,上下约存在5℃的温差。在墙体内布置冷却水管能降低墙体温度,有一定的阻裂作用。

岳增国[9](2014)在《框架砌体填充墙干缩机理及裂缝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框架砌体填充墙结构中,墙体的干缩开裂是其常见的失效模式,墙体干缩裂缝的出现降低了建筑的适用性、耐久性及保温节能效果。因而分析框架砌体填充墙干缩变形产生的机理,研究有效的裂缝控制措施变得尤其重要。本文以现场调研、理论推导、试验研究、有限元模拟为技术手段主要进行了框架砌体填充墙结构开裂现场调研、墙体材料干缩机理研究、墙体材料干缩试验、框架砌体填充墙开裂的分离式有限元模拟、框架砌体填充墙裂缝控制措施分析、开洞框架填充墙体裂缝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考虑界面内外压力差的影响推导了改进的杨氏关系式,研究成果能更好的解释浸润角随液面内外压力差变化这一自然界物理现象。2.推导了均匀孔径和缩减孔径平滑毛细管结构在水分蒸发过程中管壁径向应力变化计算公式,得出平滑毛细管结构在水分蒸发过程中管壁膨胀的结论。提出了不平滑毛细管张力理论模型,推导了毛细水损失过程中不平滑毛细管结构径向变形及轴向变形计算公式。3.建立了框架砌体填充墙结构的分离式有限元模型,定量分析了墙体长度、框架刚度、灰缝抗拉强度、边界条件、构造措施、干缩率等因素对填充墙体不同部位裂缝出现及裂缝宽度的影响。4.基于分离式有限元模型及砌块干缩试验结果,定量分析了各种裂缝控制措施的裂缝控制效果,给出了基于框架填充墙体裂缝控制的墙体长度限值。

何水清[10](2013)在《现代住宅建筑常用材料缺陷的防治(1)》文中研究说明1彩色混凝土路面砖面层缺陷的防治1.1彩色混凝土路面砖面层缺陷产生原因1.1.1面料裂缝面料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面料水灰比控制不当。通常面料水灰比应大于或等于底料水灰比,而又以不粘模为好。而当面料水灰比小于底料水灰比时,刚成型的彩色混凝土路面砖在输送过程中会产生不规则的非贯穿性裂缝。(2)底料中含有杂质。当底料中含有密度小、吸水率大(如钟乳石、木屑等)的杂质时,彩色混凝土

二、墙体温度裂缝的原因分析和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墙体温度裂缝的原因分析和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保障房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保障房混凝土质量问题研究现状
        1.2.2 保障房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研究现状
        1.2.3 保障房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保障房混凝土裂缝类型及成因分析
    2.1 荷载裂缝
        2.1.1 荷载裂缝的开裂原因
        2.1.2 荷载裂缝的防治措施
    2.2 收缩裂缝
        2.2.1 收缩裂缝的开裂原因
        2.2.2 收缩裂缝的防治措施
    2.3 温差裂缝
        2.3.1 温差裂缝的开裂原因
        2.3.2 温差裂缝的防治措施
    2.4 沉降裂缝
        2.4.1 沉降裂缝的开裂原因
        2.4.2 沉降裂缝的防治措施
    2.5 构造裂缝
        2.5.1 构造裂缝的开裂原因
        2.5.2 构造裂缝的防治措施
    2.6 施工裂缝
        2.6.1 施工裂缝的类型
        2.6.2 施工裂缝的开裂原因
        2.6.3 施工裂缝的防治措施
第三章 保障房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分析
    3.1 填充法与化学灌浆法修复裂缝
        3.1.1 填充法
        3.1.2 化学灌浆法
        3.1.3 填充/灌浆法相关的工程应用
    3.2 表面处理法与结构加固法修复裂缝
        3.2.1 表面处理法
        3.2.2 结构加固法
        3.2.3 表面处理/结构加固法相关的工程应用
    3.3 自修复法修复裂缝
        3.3.1 自修复混凝土简介
        3.3.2 结晶自修复
        3.3.3 胶囊自修复
        3.3.4 微生物自修复
        3.3.5 自修复法相关应用
    3.4 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比较
第四章 水环境下开裂混凝土自修复效应试验研究
    4.1 试验设计及材料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配合比
    4.2 试件制备及试验过程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CCCW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4.3.2 开裂时间对再生混凝土自修复性能的影响
        4.3.3 养护龄期对再生混凝土自修复性能的影响
        4.3.4 预压程度对再生混凝土自修复性能的影响
        4.3.5 CCCW改性再生混凝土裂缝修复及微观试验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保障房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开裂预测
    5.1 工程简介
    5.2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3 混凝土基本性能测试
    5.4 混凝土水化热测试
        5.4.1 水化热试验
        5.4.2 水化热试验数据分析
    5.5 大体积底板混凝土开裂预测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地下室外墙早期温度应力研究与裂缝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地下室外墙裂缝形成机理
    2.1 混凝土裂缝的危害
    2.2 地下室外墙裂缝机理分析
        2.2.1 环境温度
        2.2.2 水泥水化热
        2.2.3 混凝土绝热温升
        2.2.4 散热温升及降温曲线
        2.2.5 混凝土收缩作用
        2.2.6 混凝土徐变效应及应力松弛
        2.2.7 约束作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凝土墙体温度效应分析
    3.1 混凝土的热力学性能
    3.2 现浇混凝土温度场
        3.2.1 混凝土热传导方程推导
        3.2.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3.3 现浇混凝土的全过程温度场及定解条件
        3.3.1 全过程温度场热传导方程
        3.3.2 定解条件
    3.4 现浇墙板厚度方向温度分布
        3.4.1 现浇墙板厚度方向温度分布
        3.4.2 现浇墙体厚度方向温度分布算例
    3.5 温度应力
        3.5.1 温度应力的基本概念
        3.5.2 三维体内温度应力
        3.5.3 地下室墙体温度应力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凝土墙体温度效应有限元分析
    4.1 墙体温差
        4.1.1 环境温度
        4.1.2 混凝土绝热温升
        4.1.3 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
    4.2 混凝土龄期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
    4.3 墙体温度应力分析
        4.3.1 概述
        4.3.2 模型的建立与加载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场观测及数据分析
    5.1 测量仪器
    5.2 现场观测
        5.2.1 观测目的及内容
        5.2.2 仪器选择
        5.2.3 测点布置
    5.3 观测数据分析
        5.3.1 温度观测
        5.3.2 应力计算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地下室外墙裂缝防控及治理
    6.1 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原则
        6.1.1 裂缝控制等级
        6.1.2 裂缝控制原则
    6.2 混凝土结构裂缝预防
        6.2.1 优化配合比
        6.2.2 设计优化
        6.2.3 施工措施
    6.3 混凝土结构裂缝治理
        6.3.1 混凝土有害、无害裂缝判别标准
        6.3.2 混凝土无害裂缝处理措施
        6.3.3 混凝土有害裂缝处理措施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东南沿海地区砖构文物建筑的病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综述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1.3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
        1.3.1 研究对象
        1.3.2 相关概念解析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课题研究内容
        1.4.2 课题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东南沿海砖构文物建筑病害调研
    2.1 东南沿海地区砖构文物建筑的致病属性
        2.1.1 东南沿海地区物理环境属性
        2.1.2 砖构文物建筑的材料属性
        2.1.3 砖构文物建筑的潮湿病害类别
    2.2 东南沿海地区砖构文物建筑的现状考查
        2.2.1 砖构文物建筑的分布情况
        2.2.2 调研城市与建筑样本的选取确定
        2.2.3 调研城市砖构文物建筑的病害普查
    2.3 砖构文物建筑微气候数据测试
        2.3.1 微气候测试概况
        2.3.2 微气候测试的数据采集
        2.3.3 微气候测试的数据统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东南沿海砖构文物建筑病害表征
    3.1 斑痕变色的病害形态
        3.1.1 斑痕变色的基本形态
        3.1.2 斑痕变色的位置分布
        3.1.3 斑痕变色的病害规律
    3.2 墙体裂缝的病害形态
        3.2.1 墙体裂缝的基本形态
        3.2.2 墙体裂缝的位置分布
        3.2.3 墙体裂缝的病害规律
    3.3 墙体酥碱的病害形态
        3.3.1 墙体酥碱的基本形态
        3.3.2 墙体酥碱的位置分布
        3.3.3 墙体酥碱的病害规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东南沿海砖构文物建筑病害机理
    4.1 湿环境对砖构文物建筑病害的持续作用
        4.1.1 水分来源多样
        4.1.2 水分的循环作用
        4.1.3 可溶性盐的入侵
    4.2 风环境对砖构文物建筑病害的催化作用
        4.2.1 文物建筑风环境微气候数据分析
        4.2.2 不同建筑布局的文物建筑病害差异
        4.2.3 风力侵蚀对文物建筑病害的催化机制
    4.3 辐射环境对砖构文物建筑病害的辅助作用
        4.3.1 文物建筑辐射环境微气候数据分析
        4.3.2 不同建筑朝向的文物建筑病害差异
        4.3.3 辐射光照对文物建筑病害的辅助机制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兰州铁路局银川房建段房屋墙体裂缝形成原因及加固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建筑物墙体裂缝原因和加固国内研究现状
        1.3.2 建筑物墙体裂缝原因和加固国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的内容及技术线路
2 宁东南铁路站区供电工区综合办公房屋现场情况调研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地质情况
    2.3 病害损伤情况及损伤部位
        2.3.1 墙体裂缝病害损伤状况及部位
        2.3.2 地基基础病害损伤状况及部位
        2.3.3 承重结构病害损伤状况及部位
    2.4 墙体砖砌体砌筑形式情况
    2.5 主要构件材料组成情况
    2.6 本章小结
3 宁东南铁路站区供电工区综合办公房屋墙体裂缝特征及分析
    3.1 屋面裂缝研究方法
    3.2 房屋墙体裂缝成因分析
        3.2.1 房屋墙体裂缝初步原因分析
        3.2.2 房屋墙体裂缝系统原因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宁东南铁路站区供电工区综合办公房屋墙体裂缝加固方法研究
    4.1 房屋墙体裂缝加固意义
    4.2 房屋墙体裂缝加固基本原理
    4.3 房屋墙体非受力裂缝的处理方法
    4.4 房屋墙体受力裂缝的处理方法
    4.5 宁东南铁路站区供电工区综合办公房屋地基基础加固方法研究
        4.5.1 地基注浆加固法
        4.5.2 基础加固法
    4.6 宁东南铁路站区供电工区综合办公房屋加固修缮方案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软土地区轨道交通车站主体结构开裂温度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效应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内容创新点
        1.3.3 实施方案
第二章 轨道交通车站现场测试方案
    2.1 工程背景
    2.2 试验传感器和监测仪器
        2.2.1 传感器类别
        2.2.2 监测仪器
    2.3 数据读取与计算
    2.4 温度应力的基本概念
    2.5 一类问题总结
        2.5.1 长墙温度收缩应力基本公式推导
        2.5.2 开裂的有序性
    2.6 现场试验方案
        2.6.1 下侧墙应变计布设
        2.6.2 上侧墙应变计布设
        2.6.3 顶板应变计布设
        2.6.4 主体结构铠装测温光缆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下侧墙温度效应全过程研究
    3.1 早期温度应力分析
    3.2 温度与应变的关系
    3.3 不同墙体部位应变应变与开裂的联系
    3.4 拆卸模板对下侧墙温度与应变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温度和荷载耦合作用下下侧墙应变分析
    4.1 拆换钢支撑对下墙体应变的影响
    4.2 下侧墙数据长期监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体结构其他部位温度效应研究
    5.1 上侧墙全过程温度效应研究
        5.1.1 早期温度应力和温度联系
        5.1.2 上侧墙中晚期温度应力观测
    5.2 上下侧墙温度效应对比
        5.2.1 墙体温度应力比较
        5.2.2 墙体裂缝形式比较
    5.3 顶板
        5.3.1 温度与应变的联系
        5.3.2 不同部位应变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裂缝防治建议措施
    6.1 混凝土预冷和布设冷凝管
    6.2 施工工序的调整
    6.3 新型诱导缝技术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机理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
        1.3.2 研究要点
        1.3.3 相关概念的厘定
    1.4 课题的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研究的价值导向性
    2.1 寒地文物建筑价值的多维体系
        2.1.1 价值体系的核心性
        2.1.2 价值体系的指导性
        2.1.3 价值体系的多样性
    2.2 寒地文物建筑价值与保护的级差性
        2.2.1 我国文物建筑的等级划分
        2.2.2 冻害防治与管理的等级差异
        2.2.3 病害治理与价值的等级对应
    2.3 寒地文物建筑价值与冻害防治的应对性
        2.3.1 预防性保护的价值延续
        2.3.2 真实性与完整性的价值评判
        2.3.3 “主动保护”的价值关联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信息采集
    3.1 文物建筑冻害的物理环境信息
        3.1.1 温度作用要素
        3.1.2 湿环境作用要素
        3.1.3 冻融循环作用要素
    3.2 文物建筑冻害的图像信息采集
        3.2.1 文物建筑冻害的形态表征梳理
        3.2.2 文物建筑冻害的定性等级评定
        3.2.3 文物建筑冻害在不同区域的差异性
    3.3 文物建筑冻害的数据信息分布统计
        3.3.1 墙脚构造的冻害数据调查
        3.3.2 主体围护结构冻害数据调查
        3.3.3 装饰及附属构件的冻害数据调查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机理分析
    4.1 冻胀作用的温湿度影响
        4.1.1 材料自身的吸湿性
        4.1.2 水分来源及作用机理
        4.1.3 冻融循环的侵蚀原理
    4.2 冻害加剧的劣化机制
        4.2.1 构件及构造的失效缺陷
        4.2.2 维护及管理的不当问题
        4.2.3 光照及风速的催化因素
    4.3 典型冻害的发生机理
        4.3.1 酥碱的冻害发生机理
        4.3.2 层裂的冻害发生机理
        4.3.3 裂缝的冻害发生机理
        4.3.4 冻害机理实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预防调控
    5.1 文物建筑冻害的宏观调控
        5.1.1 排水系统的改进
        5.1.2 防潮设施的改进
        5.1.3 防渗维护的改进
    5.2 文物建筑冻害的中观防护
        5.2.1 建筑构件的湿度控制
        5.2.2 建筑结构性能的检测
        5.2.3 建筑整体的病害跟踪
    5.3 文物建筑冻害的微观应对
        5.3.1 墙体基础水线的预防
        5.3.2 墙体表面酥碱的预防
        5.3.3 墙体内部冷凝的预防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治理措施
    6.1 不同结构的寒地文物建筑冻害治理
        6.1.1 石质文物的评估与检测
        6.1.2 砖木结构的保护与修复
        6.1.3 石构建筑的清洗与材料替换
    6.2 不同构造的寒地文物建筑冻害治理
        6.2.1 线脚及构件的防水性技法
        6.2.2 砂浆粘结剂的适寒性实验
        6.2.3 砌块及构造的可逆性工艺
    6.3 不同材料的寒地文物建筑冻害治理
        6.3.1 抗脆性面层的改良
        6.3.2 抗冻性材料的补缝
        6.3.3 抗裂性技法的加固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砌体结构裂缝种类及产生原因
    1.1 温度裂缝
    1.2 干缩裂缝
    1.3 沉降裂缝
    1.4 荷载裂缝
2 裂缝的危害
3 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

(8)地下室高性能混凝土超长墙体温度场与应变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方法、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地下室高性能混凝土超长墙体温度场与应力场的理论分析
    2.1 温度场的理论分析
        2.1.1 温度场的基本概念
        2.1.2 热传导微分方程
        2.1.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2.2 温度应力的理论分析
        2.2.1 温度应力的基本概念
        2.2.2 温度应力的有限元理论
    2.3 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
        2.3.1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
        2.3.2 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2.3.3 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2.4 地下室高性能混凝土超长墙体的体积稳定性分析
        2.4.1 高性能混凝土收缩的种类划分
        2.4.2 产生原因分析
        2.4.3 影响因素分析
3 地下室高性能混凝土超长墙体施工期数值分析
    3.1 有限元模型
        3.1.1 MIDAS/civil简介及应用情况
        3.1.2 基本分析过程简介
        3.1.3 基本假定
    3.2 计算参数及模型建立
        3.2.1 计算实例
        3.2.2 计算参数
        3.2.3 模型建立
    3.3 分析结果
        3.3.1 分析点选取
        3.3.2 分析点节点编号
        3.3.3 分析结果
        3.3.4 分析结论及建议
    3.4 本章小结
4 地下室高性能混凝土超长墙体温度与应变的现场实测
    4.1 工程概况
    4.2 测试目的
    4.3 仪器设备
    4.4 测点布置
    4.5 监测要点
    4.6 监测过程
    4.7 混凝土应变的监测机理
        4.7.1 混凝土结构的总体应变和应力相关应变
        4.7.2 运用振弦式应变计监测混凝土应变的原理
        4.7.3 无应力装置的设置和应力相关应变的计算
    4.8 数据处理
        4.8.1 应变的计算公式
        4.8.2 应变值的温度修正
    4.9 监测结果及分析
        4.9.1 温度
        4.9.2 应变
    4.10 实测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对比
        4.10.1 实测温度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对比
        4.10.2 应力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对比
    4.11 本章小结
5 地下室高性能混凝土超长墙体的裂缝控制
    5.1 地下室高性能混凝土超长墙体的裂缝
        5.1.1 裂缝的概念
        5.1.2 裂缝的种类
    5.2 地下室高性能混凝土超长墙体裂缝的机理分析
        5.2.1 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缩
        5.2.2 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约束
        5.2.3 高性能混凝土的徐变
        5.2.4 地下室高性能混凝土超长墙体的开裂机理
    5.3 地下室高性能混凝土超长墙体的裂缝控制试验
        5.3.1 试验概况
        5.3.2 试验设备
        5.3.3 试验方案
        5.3.4 试验结果分析
    5.4 地下室高性能混凝土超长墙体裂缝的控制措施
        5.4.1 材料措施
        5.4.2 设计措施
        5.4.3 施工措施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与科研及获奖情况
附录二 :地下室高性能混凝土超长墙体现场实测图片

(9)框架砌体填充墙干缩机理及裂缝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砌体结构受力特点及开裂模式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4 技术路线与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框架填充墙裂缝的调查研究
    摘要
    2.1 调研建筑概况
    2.2 调研方法和目的
    2.3 调研内容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2.5 参考文献
第3章 框架填充墙体材料干缩机理
    摘要
    3.1 引言
    3.2 基本概念
    3.3 水泥石干缩机理基本理论
    3.4 单根平滑毛细管结构蒸发过程特性分析
    3.5 不平滑毛细管理论
    3.6 单根不平滑毛细管水分蒸发过程中变形分析
    3.7 各理论计算公式对比
    3.8 水泥石自干燥收缩理论
    3.9 不平滑毛细管理论对框架填充墙干缩裂缝控制的意义
    3.10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框架填充墙体材料干缩性能试验
    摘要
    4.1 前言
    4.2 试验目的及方法
    4.3 试验材料
    4.4 试验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框架填充墙体开裂的分离式有限元模拟方法
    摘要
    5.1 引言
    5.2 分离式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3 框架填充墙结构裂缝参数分析
    5.4 本章小结
    5.5 参考文献
第6章 框架填充墙干缩裂缝控制措施分析
    摘要
    6.1 引言
    6.2 墙体裂缝宽度控制标准
    6.3 墙体裂缝控制方案的选择
    6.4 墙体长度限值分析
    6.5 较长墙体裂缝控制措施分析
    6.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开洞框架填充墙体裂缝控制分析
    摘要
    7.1 引言
    7.2 开洞墙体的数值模拟
    7.3 门窗洞口裂缝防治措施分析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框架砌体填充墙裂缝控制技术工程应用
    摘要
    8.1 引言
    8.2 工程概况
    8.3 裂缝控制措施及现场施工
    8.4 裂缝控制效果
    8.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成果
    9.2 主要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附录A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墙体温度裂缝的原因分析和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保障房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D]. 姚卫忠. 江苏大学, 2020(02)
  • [2]地下室外墙早期温度应力研究与裂缝控制[D]. 周宁彬. 长安大学, 2020(06)
  • [3]东南沿海地区砖构文物建筑的病害研究[D]. 刘佳欣.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4]兰州铁路局银川房建段房屋墙体裂缝形成原因及加固措施研究[D]. 刘磊.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 [5]软土地区轨道交通车站主体结构开裂温度效应研究[D]. 何广.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6]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机理与防治研究[D]. 陈思.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 [7]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 张超. 江西建材, 2016(19)
  • [8]地下室高性能混凝土超长墙体温度场与应变场的研究[D]. 刘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05)
  • [9]框架砌体填充墙干缩机理及裂缝控制研究[D]. 岳增国. 浙江大学, 2014(08)
  • [10]现代住宅建筑常用材料缺陷的防治(1)[J]. 何水清. 砖瓦世界, 2013(03)

标签:;  ;  ;  ;  ;  

壁温裂缝成因分析及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