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中导数的精确定义和分析

UML中导数的精确定义和分析

一、UML中衍型的精确定义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信欢[1](2017)在《基于场景的中断驱动系统建模与验证》文中认为中断驱动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安全关键的嵌入式系统中,如航空航天、工业过程控制等。这些系统对软硬件的可靠性要求极为苛刻,一旦出现系统错误或失效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大规模环境破坏、甚至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因此保证中断驱动系统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在中断驱动系统中,中断发生的不确定性和中断嵌套使得系统行为十分复杂,而系统中潜在的错误行为可能只有在特定的中断触发时序下才能显现出来。现有的基于测试的方法无法对中断驱动系统提供全面的检查,难以保证中断驱动系统的可靠性。基于模型检验的验证方法虽然可以完全验证模型所表示的系统行为,但现有的建模方法的使用都较为困难,影响其实用性。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场景的中断驱动系统建模与验证方法,它包括中断驱动系统的建模和模型验证两个方面:在中断驱动系统建模方面,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中断序列图的中断驱动系统建模方法。中断序列图是对UML序列图的扩展,其中包括:1)新增中断组合片段,用于对中断任务建模;2)在交互事件上引入变量赋值操作,用于控制中断的触发条件;3)扩展时间约束表达,增强序列图对系统的实时性需求描述。中断序列图能够简单直观地描述中断驱动系统中的系统任务和中断任务,并且能够刻画出中断发生的不确定性和抢占性等特征。在模型验证方面,首先我们使用中断序列图构建中断驱动系统模型,然后将中断序列图转换成与之语义等价的混成自动机网络,最后使用混成自动机验证工具SpaceEx,针对中断驱动系统中的任务超时和数据一致性问题进行验证。基于上述方法,我们实现了中断驱动系统建模与验证工具ISDChecker,它提供了可视化的用户接口,能够帮助系统设计人员快速地构建基于中断序列图描述的中断驱动系统模型。使用该工具,我们进行了案例研究,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许涵斌[2](2016)在《面向开源代码的UML模型库构造方法》文中认为现代软件制品的代码规模非常巨大,如果一个软件项目完全从零开始开发,那么产品的开发周期将会十分漫长,难以满足现代软件产业快速发展和更迭的需要。幸运的是,现在网上存在大量的开源软件,如果能在开发过程中复用这些开源软件,那么毫无疑问可以极大地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然而对于开发人员来说将已有的开源项目复用到新的软件产品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开发人员面临着开源软件的检索与搜集、开源项目的理解和复用等一系列的难题。针对开源项目复用的这些难题,一个根据实际需求、由源代码逆向获得的模型组成的模型库,将会是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由于模型中的系统层次结构更为清晰,包含的对项目检索造成影响的冗余信息较少,因此检索的效率会更高。同时模型库中的模型与源代码一一对应,包含了开源项目的关键性信息,可以辅助开发人员理解开源项目的设计特点。UML语言是当前工业界最主流的模型建模语言,现代软件制品大多都使用UML语言进行系统模型的构建,因此本文将会构建基于UML模型的模型库。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开源代码的UML模型库构造方法,该构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设计了一种合理可行的模型库架构。该架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底层是模型库数据获取层,主要用来获取开源项目和生成模型,中间层是数据存储层,主要用来实现模型的持久化,上层是数据使用层,包含了一系列基于模型库的应用。这样的架构使得整个模型库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2.提出了基于逆向工程的模型库构造方法,该方法由四部分组成。首先本文设计了一种面向开源站点的爬虫程序,用于获得特定领域的大量源代码。然后我们使用逆向工程的相关策略生成与源代码相对应的模型。接着本文对每一种类间关系对应的Java代码模式进行了归纳整理,并根据这些信息对模型进行类间关系的精化。最后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Neo4j数据库的模型持久化策略,用来存储模型并最终形成可用的模型库。3.提出了一种声明式的模型查询语言MJINS。首先使用BNF精确定义了MJINS的语法,然后研究了 MJINS语言针对不同的模型查询场景的查询描述能力,探讨了 MJINS语言进行模型查询的可行性。最后本文将MJINS语言针对Neo4j数据库进行了适配,使得MJINS语言能够直接应用在模型库上进行模型查询。4.本文还基于SourceForge网站进行了模型库构造的实例研究,在实例研究中本文按照项目需求在SourceForge上总计获取了312个开源项目共计68G的源代码,并选取其中的Java项目逆向生成了 179个UML类图模型。本文还进一步的对这些模型进行了精化,在模型中增加了大量的类间关系信息,最后本文还验证了模型库查询功能的有效性。

张盼[3](2015)在《基于B方法的在线考试软件需求形式化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逐渐走向信息化,网络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需求,甚至成为必需品,各种类型的软件也真实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此人们对软件提出了更高更广泛的需求。面对软件需求和其复杂性不断提高,为了实现软件对社会的重要价值,如何提高软件的可靠性,保证软件的质量,已经是软件工程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者针对如何提高软件的可靠性进行了诸多研究,其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便是使用形式化方法进行描述、推理和验证。B方法是一种基于数学理论的形式化方法,具有强大的辅助工具,可支持从软件开发的规约描述阶段到生成可执行代码阶段的软件开发全过程,无二义性,能够进行严格的推理与验证,保证一致性。但是由于形式化方法对系统需求的不易描述和其自身的难理解性,导致在实际开发中应用困难,范围受限,于是很多研究者先用非形式化方法进行需求描述,再转换到形式化方法进行推理与验证,半形式化的统一建模语言UML被作为自然语言与形式化描述的桥梁广泛应用。结合UML与形式化方法 B的优点,共同描述高可信软件,已经被广泛研究。UML虽然可以提供可视化的界面,容易被理解与使用,支持从需求分析开始到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但是它缺少行为语义的描述,使其表达的语义不完整、不精确。本文应用UML的扩展机制,对基于UML在线考试软件系统建模的类图、状态图与顺序图进行扩展,并将其映射到B方法,实现需求的推理与验证,保证软件的高可靠性。

郭政鑫[4](2015)在《基于UML的历史建模语言及建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历史作品和计算机软件都是人造的“软件”,它们的实质和价值在于其承载的信息或内容。随着软件工程学科的发展,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开发工具日益成熟,大大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效果。然而历史编纂目前仍以人工为主,缺乏计算机辅助编纂工具的支持。为此,本文探讨将软件工程领域中UML和“模型驱动的架构”思想引入到历史编纂领域,研究基于UML模型的历史编纂工具和历史建模方法。这是计算机软件工程和历史编纂学的一个跨学科研究尝试。我们认为历史作品本质上是一些模型,可称之为历史模型,它是特定历史时空中相关事件、人物、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示。历史编纂就是历史建模,历史建模所采用的语言称为历史建模语言,为了支持历史建模,需要开发相应的历史建模工具。借鉴软件开发特别是数据库设计的经验,历史模型从抽象到具体可以区分为历史概念模型、历史逻辑模型和历史物理模型。本文重点研究历史概念模型、历史概念建模语言、历史概念建模工具和相应的历史概念建模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定义历史概念建模语言。应用叙事学理论和历史编纂方法,抽取历史作品中的核心元素和元素之间的关系,使用抽象语法描述这些元素和关系,对历史概念建模语言进行形式化的定义。2.扩展UML实现图形化的历史概念建模语言。对比分析现有UML建模工具对UML的扩展机制的支持程度,结合历史建模的需求,选定EA(Enterprise Architect)建模工具并对UML进行扩展,实现了图形化的历史概念建模工具。3.扩展EA实现历史概念建模附加工具。基于EA建模工具提供的编程接口,结合历史编纂的需求,开发插件实现历史建模附加工具,以辅助历史建模。4.研究历史概念建模方法。结合具体历史模型,从建模的角度初步提出了历史概念建模方法,包括历史建模工具的使用、建模详细步骤以及建模启发式规则。

侯晓鹏[5](2015)在《基于混成自动机的ZC子系统安全的验证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业已经成为市内交通的首选,用以缓解交通拥堵的情况。结合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的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CBTC)是我国使用的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作为一个安全苛求系统和复杂系统,在完成系统设计开发之后验证系统性质是否符合设计需求和寻找安全隐患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现阶段对于系统安全的分析验证主要利用传统的故障树等经典安全分析方法以及基于形式化模型的系统安全验证。本文从CBTC系统混成特性角度,利用线性混成自动机模型对ZC子系统功能建模,验证ZC子系统是否满足设计需求及行车安全。论文从CBTC系统原理及结构入手,总结出实时特性、安全特性、混合特性和并发特性四种CBTC系统具有的明显特征。目前对于实时与并发特性的研究有利用通信顺序进程与时间自动机形式化方法建立系统模型并进行验证。针对ZC子系统混成特性建模进行形式化验证的研究较少,混成特性关系到系统控制列车运行安全问题。本文提出利用线性混成自动机形式化方法对ZC子系统进行建模分析与性质验证。文章选取扩展能力较强的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对系统进行描述,利用元素构造型、标记值和约束的UML扩展方式对UML顺序图进行了时间与变量方面扩展,表现系统的实时、并发和混合特性。根据模型转换理论,将扩展后的UML顺序图转换为线性混成自动机。通过制定严格的转换规则,保证模型转换过程中的模型一致性问题。线性混成自动机作为自动机的一个分支,能够描述离散状态间连续变量的变化过程。本文最后选取了ZC子系统中体现混成特性的列车跨越ZC边界越区切换控制功能,结合移动授权生成过程进行建模,并利用BACH混成自动机验证软件对模型性质与安全进行验证分析。证明了本文提出的ZC子系统安全验证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刘承成[6](2014)在《汽车电子操作系统内核建模及形式语义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载设备正朝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快速推进,汽车电子软硬件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它的实时性、正确性、安全性和扩展性越来越难以得到保证。为解决这些问题,全球汽车制造商、部件供应商及软件系统公司先后联合制定了OSEK/VDX和AUTOSAR标准,致力于为汽车工业开发一套开放的、标准化的软件架构,为高效开发和管理越来越复杂的汽车电子软件系统提供了基础。模型驱动架构(MDA)和形式化方法是软件开发领域快速发展的方法学和验证技术。该方法过建模和代码生成技术,极大提高了软件开发效率和软件模块的复用性;形式化方法通过对软件的功能和行为进行形式化描述,并使用数学方法证明了软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由于MDA开发方法目前并没有针对汽车电子操作系统领域建立统一的模型支持,形式化验证的实际使用也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将两者相结合并应用于汽车电子操作系统的开发是很有意义的探索。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最新的AUTOSAR汽车电子操作系统标准以及相应的驱动程序开发标准;研究UML建模语言及其扩展方法,选用UML模型元素以及扩展元素建立符合AUTOSAR标准的eAuto OS调度静态模型;设计并实现了动作描述语言ASL,并用ASL建立了调度表模块的动态模型;设计并实现了从模型到C语言代码的代码生成器;研究了UML模型元素和ASL的语义描述方法;搭建了9S12平台交叉开发和调试环境,编写了该平台的MCU驱动程序,对MDA开发方法生成的调度表模块代码进行了测试。

黄志球,徐丙凤,阚双龙,胡军,陈哲[7](2014)在《嵌入式机载软件安全性分析标准、方法及工具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嵌入式软件在安全关键系统中的应用,使得保障软件安全性成为软件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以典型嵌入式软件系统机载软件为基础,对机载软件安全性保障的标准、方法及工具进行综述.首先,对机载软件领域所采用的软件安全性相关的标准进行简介,并给出机载软件安全性分析框架;其次,从机载软件安全性分析框架出发,将机载软件安全性保障方法划分为3个方面,即,机载软件安全需求的提取与规约、面向标准的机载软件开发、机载软件安全需求验证.对这3个方面的现有研究工作以及工业应用进行了综述;然后,针对当前适航标准的要求对机载软件安全性保证过程中软件安全证据的收集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机载软件安全性领域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张超[8](2013)在《面向汽车电子OS的模型驱动开发方法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子领域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子领域的软硬件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针对日趋复杂的汽车电子系统,各大汽车厂商以及部分研究机构先后提出了OSEK和AUTOSAR标准来提高系统的交互性、扩展性以及安全性。模型驱动架构(MDA)是软件工程领域提出的新的软件开发模式,它旨在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开发质量以及后期的可维护性,因而在传统软件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标准MDA中缺乏对汽车电子领域的支持,因而很难将MDA的开发方法直接应用到汽车电子操作系统的开发当中。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为提高汽车电子应用的可靠性,通过研究当前最新的AUTOSAR操作系统标准,实现了AUTOSAR操作标准中的OS-APPLICATION模块。在对比MDA开发过程和传统软件开发过程的基础上,结合汽车电子领域的特点,设计了一套用于汽车电子操作系统建模的方法;在深入研究UML标准的基础上,使用UML对AUTOSAR操作系统中的调度表模块进行建模,设计和实现了用于将UML模型转换为C语言代码的代码生成器;针对UML缺乏动作语义的问题,设计了用于描述UML对象操作语义的eASL语言,实现了eASL语言的解析器以及eASL语言到C语言的代码生成器;为提高嵌入式软件测试效率,设计和实现了一套自动化测试环境,并且用设计的自动化测试环境对使用MDA建模方法生成的操作系统调度表模块的C语言代码和OS-APPLICATION的代码进行测试。

刘伟,胡志刚[9](2012)在《基于衍型的模式标注方法》文中研究说明设计模式在面向对象软件设计、开发和维护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克服现有设计模式标注方法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衍型的模式标注方法 SBPN。基于UML衍型机制,SBPN不仅提供了一套规则用于精确标注结构图中类、方法或属性等模型元素的模式角色相关信息,还可以标注交互图中的模式信息。此外,SBPN为源代码中模式信息的标注也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给出了使用SBPN方法标注类图、交互图和源代码中的模式信息的实例,最后还将SBPN应用于一个较为复杂的排序系统。

徐佳琪[10](2011)在《适用于ICONIX过程的UML图有色Petri网建模技术》文中研究表明UML是一种通用性强,功能全面的可视化建模语言,但由于UML缺少精准的语义表达,使其在系统建模过程中不能给出形式化的验证和分析。目前有很多关于UML形式化的研究,有将UML模型直接定义形式化语义,然后对具有形式化语义的UML模型进行分析和正确性的验证;还有将UML模型转化为拥有精确语义且具有形式化的规范。但大部分研究成果还是存在局限性。在众多研究中,借助Petri网理论进行UML形式化验证是个不错的选择,首先,Petri网本身有一套完善可靠的理论分析方法,是拥有精确语义具有形式化的规范,可以借此弥补UML缺少模型验证分析的不足之处;其次,Petri网作为图形表示的模型,它的直观性强,更有助于分析;最后,Petri网有比较成熟的分析工具CPN tools,将UML转化成Petri网后可以利用该工具进行有效快速的分析,数学基础薄弱的软件开发人员也可以对UML进行形式化分析。在实际软件开发中,一个合适的软件开发过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没有选择大家熟悉的RUP,而是采用介于重量级RUP和轻量级XP的软件方法ICONIX进行软件开发,因为在RUP中过于理论,并且对UML定义严格。由于本文主要想阐述一种将UML图转化成有色Petri网的方法,而ICONIX对UML可扩充的前提下做了一定的取舍,可减少对UML图转化的复杂度,更因为它有优秀的健壮性和可跟踪性,所以采用ICONIX。在ICONIX中主要涉及到顺序图和类图,在此前的UML与Petri网研究中,有顺序图,状态图,类图等UML图分别向Petri网转化的研究成果。本文中的转换方法是将类图与顺序图共同转化成有色Petri网模型,这样的转化结合了类图的静态信息和顺序图的动态信息,使得UML的形式化分析更加准确。第一步是将UML中的顺序图和类图合并成一个等价的中间图,称之伪类图;第二步再将该中间图转化成有色Petri网,形成基于有色Petri网可执行模型,利用分析工具CPN tools进行仿真分析,实现在ICONIX中UML图的形式化。

二、UML中衍型的精确定义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UML中衍型的精确定义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场景的中断驱动系统建模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工作
    1.3 本文工作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相关技术
    2.1 统一建模语言
    2.2 线性混成自动机
    2.3 模型验证
    2.4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基于扩展的UML序列图的中断驱动系统建模
    3.1 UML序列图
    3.2 中断序列图
        3.2.1 中断的特征
        3.2.2 UML序列图的扩展
    3.3 中断序列图的形式化定义
    3.4 本章总结
第四章 中断序列图模型到线性混成自动机模型的转换
    4.1 基本交互序列到自动机的转换
    4.2 组合片段的转换
        4.2.1 结构化控制组合片段的转换
        4.2.2 中断组合片段的转换
    4.3 时间约束和验证属性的转换
        4.3.1 时间约束的转换
        4.3.2 验证属性的处理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工具实现及案例研究
    5.1 中断驱动系统建模与验证工具
    5.2 案例研究
        5.2.1 数据一致性案例
        5.2.2 任务超时案例
    5.3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工作
    6.2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简历与科研成果
致谢

(2)面向开源代码的UML模型库构造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本文工作
    1.3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背景知识和相关工作
    2.1 统一建模语言
    2.2 对象约束语言
    2.3 网络爬虫
    2.4 相关工作
        2.4.1 逆向工程
        2.4.2 大模型的持久化
        2.4.3 文本化模型查询
    2.5 本章总结
第三章 模型库架构设计
    3.1 模型来源
    3.2 逆向工具选取
    3.3 模型和代码存储方式
    3.4 模型库系统架构
    3.5 本章总结
第四章 基于逆向工程的模型库构造
    4.1 模型库构造流程的整体设计
    4.2 源代码的获取
        4.2.1 爬虫程序的设计
        4.2.2 爬虫程序的优化
    4.3 模型生成
    4.4 模型精化
        4.4.1 关系精化
        4.4.2 类间关系精化模式
    4.5 模型持久化
    4.6 本章总结
第五章 面向模型库的查询
    5.1 JINS+声明式查询语言
    5.2 声明式模型查询语言MJINS
    5.3 基于MJINS语言的模型查询
        5.3.1 基于模型元素属性的查询
        5.3.2 基于类间关系的查询
    5.4 面向模型库的MJINS语言适配
    5.5 本章总结
第六章 原型工具与实例研究
    6.1 原型工具的实现
        6.1.1 源代码获取工具
        6.1.2 模型生成工具
        6.1.3 模型精化和持久化工具
        6.1.4 模型查询工具
    6.2 实例研究
    6.3 本章总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工作
    7.2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简历与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B方法的在线考试软件需求形式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
    2.1 统一建模语言UML
        2.1.1 UML概述
        2.1.2 UML的建模机制
        2.1.3 UML的扩展机制
    2.2 本体
    2.3 形式化B方法
        2.3.1 非形式化方法、半形式化方法与形式化方法比较
        2.3.2 形式化方法概述
        2.3.3 几种形式化方法的比较
        2.3.4 形式化B方法
第三章 考试软件需求形式化的总体框架
    3.1 在线考试软件需求分析形式化解决的问题
    3.2 总体框架设计思路
    3.3 基于B方法的在线考试过程形式化的框架模型
第四章 基于UML的在线考试软件系统建模
    4.1 基于教育领域相关标准与规范构建在线考试本体
        4.1.1 基于教育领域相关标准确定本体中术语
        4.1.2 本体的扩展与完善
    4.2 基于UML扩展机制的在线考试软件系统建模
        4.2.1 UML类图的扩展
        4.2.2 UML状态图的扩展
        4.2.3 UML顺序图的扩展
第五章 基于B方法描述的在线考试软件系统模型
    5.1 扩展后UML模型到B方法映射的可行性分析
    5.2 扩展后UML模型到B方法映射的总体思路
    5.3 扩展后UML模型到B方法的映射规则
        5.3.1 映射过程图
        5.3.2 类图到B方法的映射规则
        5.3.3 状态图到B方法的映射规则
        5.3.4 顺序图到B方法的映射规则
        5.3.5 OCL到B方法的映射规则
第六章 实验研究
    6.1 发卷过程扩展后类图
    6.2 发卷过程扩展后状态图
    6.3 发卷过程扩展后顺序图
    6.4 基于B方法的发卷过程描述
    6.5 结果验证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UML的历史建模语言及建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论文选题及研究意义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2.1 历史编纂学现状
        1.2.2 计算机辅助故事创作软件分析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
    1.4 本文组织安排
第2章 模型驱动的历史编纂方法的框架
    2.1 叙事学理论与历史作品
        2.1.1 叙事学理论
        2.1.2 历史作品分析
    2.2 MDA关键技术
        2.2.1 元对象设施(MOF)
        2.2.2 统一建模语言(UML)
        2.2.3 XML元数据交换(XMI)
        2.2.4 MDA生命周期模型
    2.3 模型驱动的历史编纂方法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历史建模语言
    3.1 抽取历史模型元素
    3.2 定义历史建模语言
        3.2.1 历史建模语言的抽象语法
        3.2.2 历史模型完整性约束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历史建模语言的图形化表示
    4.1 UML视图和UML扩展机制
        4.1.1 类图和活动图
        4.1.2 UML扩展机制
    4.2 建模工具分析
        4.2.1 UML建模工具简介
        4.2.2 建模工具扩展机制分析
    4.3 定义外廓(Profile)实现历史建模语言
        4.3.1 历史模型图定义
        4.3.2 对比历史概念模型图与活动图
        4.3.3 历史模型专属外廓定义
    4.4 构建历史建模工具
        4.4.1 分析历史专属外廓
        4.4.2 应用历史专属外廓
        4.4.3 开发历史建模工具的附加工具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历史建模方法研究和应用
    5.1 历史建模方法概述
        5.1.1 历史建模策略
        5.1.2 历史建模步骤
        5.1.3 历史模型实例存储结构
    5.2 历史模型应用场景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基于混成自动机的ZC子系统安全的验证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系统概述
        1.2.1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简介
        1.2.2 CBTC系统的基本结构及特性分析
    1.3 系统安全的验证方法国内外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体系结构
        1.4.1 研究框架
        1.4.2 研究内容
2 针对CBTC系统特性的UML图描述与形式化方法分析
    2.1 针对CBTC系统特性的UML扩展
        2.1.1 UML基本概念
        2.1.2 UML语言扩展方式
        2.1.3 场景的规范UML顺序图建模
        2.1.4 针对CBTC系统特性的UML源模型扩展
    2.2 形式化方法分析
        2.2.1 形式化方法概述
        2.2.2 形式化规约与验证
        2.2.3 形式化分类
    2.3 本章小结
3 混成自动机定义与模型转换规则制定
    3.1 模型转换概念及框架
    3.2 混成自动机概念
        3.2.1 混成自动机理论
        3.2.2 线性混成自动机定义
        3.2.3 线性混成模型定义实例
    3.3 转换定义与规则制定
        3.3.1 单元片段定义
        3.3.2 单元片段转换规则
        3.3.3 组合片段转换规则
    3.4 本章小结
4 区域控制中心及功能建模验证实例
    4.1 区域控制中心及列车管理
        4.1.1 区域控制中心
        4.1.2 列车管理
    4.2 跨越ZC边界越区切换控制功能建模
        4.2.1 跨越ZC边界越区切换控制功能场景分析
        4.2.2 跨越ZC边界越区切换控制功能建模
    4.3 移动授权生成过程及建模
        4.3.1 移动授权生成
        4.3.2 移动授权生成过程建模
    4.4 跨越ZC边界越区切换控制功能模型验证
        4.4.1 线性混成自动机模型验证软件BACH
        4.4.2 利用BACH对跨越ZC边界越区切换控制功能建模
        4.4.3 跨越ZC边界越区切换控制功能自动机模型验证及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汽车电子操作系统内核建模及形式语义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的内容和整体框架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模型驱动的软件开发方法
    2.1 模型驱动架构基本概念
        2.1.1 模型驱动架构简介
        2.1.2 模型驱动架构基本思想
    2.2 模型驱动架构开发过程
    2.3 模型层次结构与相关标准
        2.3.1 元模型体系结构
        2.3.2 统一建模语言
        2.3.2.1 UML的发展和特点
        2.3.2.2 可执行UML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汽车电子操作系统建模技术
    3.1 汽车电子工业标准
        3.1.1 OSEK/VDX标准
        3.1.2 AUTOSAR标准
    3.2 eAuto OS内核模型的建立方法
        3.2.1 元模型的提取和扩展
        3.2.1.1 UML标准模型库和扩展包的选取
        3.2.1.2 对UML扩展C语言元模型
        3.2.2 操作系统内核静态模型的建立
        3.2.2.1 操作系统内核顶层包图的建立
        3.2.2.2 调度表模块分析
        3.2.2.3 调度表模块模型的建立
    3.3 动作描述语言ASL的设计和实现
        3.3.1 ASL语法元素设计
        3.3.1.1 整体结构
        3.3.1.2 功能定义语句
        3.3.1.3 顺序逻辑控制语句
        3.3.1.4 类和对象操作语句
        3.3.2 词法和语法分析器的实现
        3.3.2.1 BNF和EBNF范式
        3.3.2.2 ASL文法的构建
        3.3.2.3 词法和语法分析器的生成
    3.4 模型的动作行为描述
    3.5 模型的持久化存储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型的形式语义研究
    4.1 形式化方法与形式语义
        4.1.1 形式化方法及其缺陷
        4.1.2 形式语义
    4.2 模型的形式化语义描述
        4.2.1 UML的形式化语义描述
        4.2.1.1 类图的语义
        4.2.1.2 状态图的语义
        4.2.2 验证思想与技术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代码生成器的设计与实现
    5.1 代码生成技术及M2T标准
        5.1.1 代码生成技术的分类
        5.1.2 OMG M2T标准
    5.2 UML模型元素到C代码的生成
        5.2.1 包图的转换规则
        5.2.2 类图的转换规则
        5.2.3 Acceleo代码生成原理
    5.3 ASL语法元素到C代码的生成
        5.3.1 Xtend工作原理
        5.3.2 ASL语法元素的映射
        5.3.3 代码的集成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测试坏境的搭建和实例验证
    6.1 测试环境搭建
    6.2 目标平台MCU驱动程序编写
        6.2.1 MCU驱动的作用
        6.2.2 MCU驱动的设计与实现
        6.2.2.1 文件结构
        6.2.2.2 功能结构
    6.3 自动化测试和测试结果
        6.3.1 测试方法
        6.3.2 自动测试和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的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面向汽车电子OS的模型驱动开发方法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模型驱动的软件开发过程
    2.1 MDA 基本概念
        2.1.1 模型、元模型和平台
        2.1.2 平台无关模型(PIM)和平台相关模型(PSM)
        2.1.3 MDA 的四层结构
    2.2 MDA 的主要标准介绍
        2.2.1 元对象基础设施(MOF)
        2.2.2 统一建模语言(UML)
        2.2.3 MDA 扩展机制
    2.3 MDA 的开发过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OS-APPLICATION 的设计与实现
    3.1 OS-APPLICATION 的基本概念
        3.1.1 OS-APPLICATION 与操作系统其他模块的关系
        3.1.2 OS-APPLICATION 的状态转换
    3.2 OS-APPLICATION 应用场景
    3.3 OS-APPLICATION 对象分组原则
    3.4 OS-APPLICATION 的设计与实现
        3.4.1 OS-APPLICATION 代码文件结构
        3.4.2 OS-APPLICATION 的错误处理策略
        3.4.3 OS-APPLICATION 主要数据结构和接口
        3.4.3.1 ApplicationType
        3.4.3.2 ApplicationStateType
        3.4.3.3 OS-APPLICATION 控制数据结构
        3.4.3.4 OS-APPLICATION 对外接口函数及其功能
        3.4.4 OS-APPLICATION 的实现
        3.4.4.1 GetApplicationID、GetApplicationState 和 AllowAccess 的实现
        3.4.4.2 CheckObjectAccess 和 CheckObjectOwnership 的实现
        3.4.4.3 TerminateApplication 的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针对汽车电子操作系统的 MDA 建模方法
    4.1 MDA 在汽车电子操作系统中应用的难点
        4.1.1 汽车电子操作系统建模相对困难
        4.1.2 缺乏专门的工具支持
    4.2 硬件相关模型(HSM)和硬件无关模型(HIM)
    4.3 汽车电子操作系统建模关键技术
        4.3.1 汽车电子操作系统元模型的提取
        4.3.2 C 语言元模型的提取
        4.3.3 状态图到 C 语言的转换规则
        4.3.4 eASL 语言作为动作描述语言
        4.3.5 模型到 C 语言的转换
    4.4 eASL 语言的设计
        4.4.1 BNF 和 EBNF
        4.4.2 赋值语句
        4.4.3 函数定义语句
        4.4.4 分支/条件语句
        4.4.5 循环语句
        4.4.6 对象创建语句
        4.4.7 对象连接语句
    4.5 工具的选取和工具间的数据流图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代码生成器的设计与实现
    5.1 实现代码生成器涉及到的重要工具和技术
    5.2 UML 模型到 C 语言的转换规则
        5.2.1 类、包的转换规则
        5.2.2 关联、聚合、组合关系的转换规则
        5.2.3 Acceleo 对规则的描述方法
    5.3 UML 模型代码生成器的实现
        5.3.1 类和包转换规则的实现
        5.3.2 关联、聚合、组合转换规则的实现
    5.4 eASL 语言的识别
    5.5 eASL 语言代码生成器的实现
        5.5.1 工作流配置文件的编写
        5.5.2 eASL 语言文法实现
        5.5.2.1 赋值语句实现
        5.5.2.2 函数定义语句实现
        5.5.2.3 分支条件语句的实现
        5.5.2.4 循环语句的实现
        5.5.2.5 对象创建语句的实现
        5.5.2.6 对象连接语句的实现
        5.5.3 eASL 语言 Xtend 模板代码实现
        5.5.3.1 Xtend 模板的总体结构
        5.5.3.2 对象创建语句转换规则的实现
        5.5.3.3 对象连接语句转换规则实现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例验证与自动化测试
    6.1 调度表介绍
    6.2 实例验证与测试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
    6.3 调度表模块的建模和代码的生成
    6.4 Python 构建的自动化测试环境
    6.5 自动化测试环境的最终测试结果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适用于ICONIX过程的UML图有色Petri网建模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UML建模技术研究现状
        1.1.1 UML的发展历程
        1.1.2 UML形式化研究进展
    1.2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2章 基本知识介绍
    2.1 UML的主要内容
        2.1.1 UML概述
        2.1.2 UML的优缺点
    2.2 Petri网的主要内容
        2.2.1 Petri网概述
        2.2.2 Petri网的属性
        2.2.3 有色Petri网介绍
第3章 基于伪类图的有色Petri网建模技术
    3.1 伪类图的生成
        3.1.1 UML类图
        3.1.2 UML顺序图
        3.1.3 伪类图的生成规则
    3.2 伪类图的Petri网建模
第4章 伪类图的有色Petri网建模在ICONIX中的应用
    4.1 ICONIX介绍
    4.2 实例应用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UML中衍型的精确定义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场景的中断驱动系统建模与验证[D]. 黄信欢. 南京大学, 2017(05)
  • [2]面向开源代码的UML模型库构造方法[D]. 许涵斌. 南京大学, 2016(01)
  • [3]基于B方法的在线考试软件需求形式化方法研究[D]. 张盼. 东北师范大学, 2015(12)
  • [4]基于UML的历史建模语言及建模方法研究[D]. 郭政鑫. 武汉理工大学, 2015(01)
  • [5]基于混成自动机的ZC子系统安全的验证方法研究[D]. 侯晓鹏. 北京交通大学, 2015(10)
  • [6]汽车电子操作系统内核建模及形式语义研究与实现[D]. 刘承成.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7]嵌入式机载软件安全性分析标准、方法及工具研究综述[J]. 黄志球,徐丙凤,阚双龙,胡军,陈哲. 软件学报, 2014(02)
  • [8]面向汽车电子OS的模型驱动开发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 张超.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9]基于衍型的模式标注方法[J]. 刘伟,胡志刚. 计算机应用, 2012(11)
  • [10]适用于ICONIX过程的UML图有色Petri网建模技术[D]. 徐佳琪. 吉林大学, 2011(10)

标签:;  ;  ;  ;  ;  

UML中导数的精确定义和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