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河北省医学教育资源现状分析

2001年河北省医学教育资源现状分析

一、2001年河北省医学教育资源现状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于翔[1](2021)在《基于数字水网的河北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及业务融合研究》文中提出华北平原是我国地下水超采最严重的地区,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形成了冀枣衡、沧州及宁柏隆等七大地下水漏斗区,尤其是河北省,地下水超采量和超采面积占全国的1/3,由此引发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问题。国家高度重视,自2014年起在河北省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趋势得到显着改善。通过对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有助于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措施落实,高质量完成地下水超采治理各项工作。本文采用大数据、组件和综合集成等技术,建立了集空间数据水网、逻辑拓扑水网和业务流程水网为一体的数字水网,研发数字水网集成平台,基于平台提供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过程化评价及水位考核评估业务应用,为河北省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构建了河北省一体化数字水网。面向河流水系、地表水地下水等实体水网,将地理信息、遥感影像等数据数字化、可视化,构建空间数据水网;将管理单元的对象实体逻辑和用水对象进行拓扑化、可视化,构建逻辑拓扑水网;采用知识图将业务的相关关系、逻辑关联进行流程化、可视化,构建业务流程水网。研发数字水网综合集成平台,搭建可视化操作的业务集成环境,通过三种可视化水网的集成应用构建一体化的数字水网,为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评价和水位考核评估提供技术支撑。(2)提出了基于数字水网的业务融合模式。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地下水数据资源进行处理与分析,实现多源数据融合;将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评价及水位考核评估的数据、方法和模型等进行组件开发提供组件化服务,实现模型方法的融合。采用知识可视化技术描述应用主题、业务流程、关联组件和信息,实现地下水超采治理业务过程融合;将数据、技术及业务进行融合,基于平台、主题、组件、知识图工具组织地下水超采治理业务应用,实现基于数字水网的地下水超采治理业务融合。(3)提供主题化地下水超采治理业务应用。基于数字水网集成平台,按照业务融合应用模式,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多源数据进行融合,搭建地下水动态特征分析的业务化应用系统,提供信息和计算服务。针对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评价目标,采用组件及知识可视化技术将评价方法组件化、过程可视化,搭建过程化评价业务化应用系统,提供在线评价和决策服务。根据地下水采补水量平衡原理,研究河北省超采区的地下水位考核指标制定的方法,基于数字水网搭建水位考核评估业务化应用系统,提供考核和决策服务。

陈元元[2](2021)在《私学主导: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研究》文中提出纵观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基础、发展历程及特点模式各不相同。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具有后者居上、私学主导、发展速度快且影响巨大等独特性,在路径发展上独树一帜。基于对历史文献的搜集分析,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比较研究等方法追溯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原因,剖析不同发展阶段日本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变化过程,可以拓展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专题内容,探究高等教育变革规律及大众化发展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供参考借鉴。日本高等教育于1963年迈入大众化阶段,经过一系列调整及变革,至20世纪90年代末实现大众化向普及化的转变。在整个大众化进程中,日本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规模在整体上都呈现扩张趋势,如国立、公立、私立大学及各类短期职业院校等均所有扩充,但私立高校担当了主力军角色,发展迅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各个阶段皆占主导作用,院校及学生数量都远远超过国立、公立高校,且影响至今,现如今日本私立高等院校的数量及在校生人数均占总数的70%以上。在国际及国内各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存在着“量化指标”和“质的规定性”不完全同步的现象,高等教育正是围绕数量和质量这两个基本点进行变革的。在以私学主导为中心,规模与质量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协调作用下,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历经了快速扩张期、集约发展期和稳定增长期三个发展阶段。1963年至1970年是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以规模扩展为主的快速扩张阶段。这一时期是日本社会发展的黄金期,经济高速增长,教育投资论盛行,日本社会中等阶层扩大。结合中等教育普及多样化,人才需求旺盛的社会现状,日本政府提出了“理工科人才扩充计划”,修订并放宽了大学设置基准。日本高等院校尤其是私立大学及私立巨型大学的规模急剧扩展,私立高校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多,学部及学科种类也大幅扩充,高等教育大众化进入以量化规模扩展为主要特点的飞速扩展期。与此同时,日本高等教育出现了目标偏向功利性,入学考试选拔标准较为片面,教育资源不足且分配不均、质量下降的问题。此阶段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呈现私立高等院校发挥主力、高校规模横向急剧扩展、职业院校发展突出及理工科专业扩展比重较大的特点。整体来说,在“量”上达到了大众化标准,但“质”上还存在一定差距。1971年至1983年是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以质量调控为主的集约发展阶段。在石油危机经济增速下降、高校毕业生过剩就业困难以及第三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与整顿》、《关于高学历问题意见书》等政策相继被提出,日本政府颁布了系列法案援助与控制私立高校,挽救前一阶段因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带来的质量危机。在高等教育目标上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建立了统一的入学招生考试制度,并改进了师资教学及课程内容,强化了高校的内外部管理。日本高校数量增速放缓,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出现间歇性回落,学科及专业结构走向融合。呈现高校纵向多层次化发展、应用型人文社科类学科比重增加的特点。1984年至1999年是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量质兼顾、并重发展的稳定增长阶段。受经济全球化及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日本社会阶层趋向均等,终身教育及学习化社会趋势加强。私立高等院校数量有序增长,国立、公立高校平稳发展,高校入学人数稳定回升,学科种类走向交叉与融合。日本高等教育结构及质量也进一步完善及提升,高等教育理念趋向个性与创新,入学选拔制度多样且灵活,人才培养走向开放与综合,高校师资队伍力量提升,管理及评估机制更专业精细化,呈现数量与质量发展协调兼顾,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加深,高等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特点。至1999年,日本高等教育无论在数量规模上,还是在“质量要求”上,都达到了大众化标准,毛入学率超过百分之五十,完成了从大众化向普及化阶段的转变。日本以二元高等教育结构为基础,私立各类高校发挥主力作用,构建非传统型多层次高等教育,使大众与精英教育并存的大众化发展路径颇具特色。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在“量”上达到了大众化的标准,然而由高等教育大众化引发的教育水平下降、毕业生就业困难、学位含金量变低等遗留问题仍需解决。借鉴日本经验,我国高等教育在今后的改革中必须树立量质兼顾并重的发展理念,充分挖掘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潜力,高校在扩大规模时需坚持市场导向并兼顾大众需求,国家在大众化进程中应及时干预并保障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需从外延式综合扩张转向内涵式特色发展。使我国高等教育既满足大众化的量化指标,又达到质的规定性,进而顺利衔接至普及化阶段,并稳步发展。

秘晓峰[3](2020)在《河北省卫生资源现状与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卫生资源是提供和开展卫生健康服务活动的基础与基本条件,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客观分析与把握卫生资源现状,有助于健全与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更是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目的:收集与分析2015年~2018年河北省卫生资源的数据与资料。通过开展研究,对卫生资源现状和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在对卫生资源和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与推进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构建研究的整体框架,统计与分析所收集的数据资料,深入认识研究对象的现象与本质,丰富研究内容,达到研究的目的,实现研究的目标。结果:研究显示,2015年~2018年河北省卫生资源总量呈增加的趋势,但总量仍旧相对不足,部分要素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医疗卫生机构总体呈增长的趋势,社会办医发展迅速,相比2015年增长了80.78%,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由于整合,相比2015年下降45.55%,但是三级医院数量依旧较少;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总体呈增长的趋势,相比2015年增长了23.33%,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增长了21.04%,乡村床位总数虽然多余城市,但是乡村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4.51张,还是远远低于城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医疗服务人员相比2015年稳步增长,但是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医疗诊疗量稳步增长,相比于2015年增长2.28%;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使用率和患者平均住院日相比2015年逐步下降,但是医院病床使用率居高不下,2018年高达89.90%;卫生总费用的投入也在稳步增加,其中,2018年人均卫生总费用占GDP7.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人均卫生总费用3521.7元,依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综上所述,卫生资源分布不够均衡,优质卫生资源缺乏,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对策与建议:创新机制体制,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明确机构定位,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依托协同发展,打造卫生健康区位优势;转变发展观念,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理念,强化顶层设计,推进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部门职责,严格规划实施监督管理。

周勋章[4](2020)在《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水平测度、经济绩效和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家庭农场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其确立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要形式后快速发展。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纳入农业农村部门名录的家庭农场达到60万家,经营土地面积近1.6亿亩,年销售农产品总价值达到1946.2亿。家庭农场逐渐成长为最具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几年河北省家庭农场发展势头很好,2014年注册家庭农场仅为7809家,截止到2019年底达到41000家,每年平均增长6600多家。但是,现阶段河北省家庭农场普遍存在经营实力弱、产业链短、盈利水平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家庭农场处于种养业的生产环节,受上下游产业双重影响,加之现阶段农场主产业链延伸意识不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凸显。家庭农场迫切需要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来拓展经营范围,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然而,当前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家庭农场产业链是探索式的前向和后向延伸以及横向拓展,由此形成的产业链短且窄。国内外实践证明,蓬勃发展的家庭农场及其完善的产业链生成与延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现阶段我国农业经营规模过小弊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当前,我国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发展在实践环节已经大量存在。但是,迄今为止有关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并未引起国内理论界重视,相应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因此急需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方面的理论指导。本文借鉴分工理论、有限理性理论、价值链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推拉理论等构建理论框架,以河北省1124个家庭农场调查数据为基础,在梳理国内为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法、比较分析法、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法等,对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首先,从家庭农场经营类型特征等8个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将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分为上游延伸、中游延伸和下游延伸以及横向拓展4个方面进行分析;其次,在总结归纳现有产业链延伸水平测度理论和方法基础上,提出采用“合作度”作为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水平衡量指标,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作为合作度测度方法,以家庭农场产业链纵向延伸为例构建合作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度了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整体延伸水平、上游环节延伸水平、中游环节延伸水平和下游环节延伸水平;再次,将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水平测度结果分别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纳入到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之中对产业链延伸水平对家庭农场经济绩效的影响和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利用实地调研、深入访谈和资料整理等方法归纳出现阶段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3种典型模式,分析了每种模式优缺点和选择依据,并以纵向延伸为例研究了家庭农场产业链动态演进路径。通过全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水平较低,有75.60%的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水平处于一般和较低水平,只有24.40%的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水平处于中级和高级水平;上、中、下游环节之间产业链延伸水平有一定差异,总体上看是中游环节延伸水平最高,其次是上游环节,下游环节延伸水平最低;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水平在不同类型家庭农场之间和河北省11个地市之间的差异化不是非常显着。(2)家庭农场产业链整体延伸以及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延伸均对家庭农场经济绩效提升有显着促进作用。(3)农场主的受教育程度、农场经营年限;家庭农场是否有注册品牌、是否获得绿色或有机认证、是否有完整财务记录等均对家庭农场经济绩效提升有显着影响。(4)河北省家庭农场主的产业链延伸意识不高,但提高农场主产业链延伸意识可以显着促进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5)政府部门支持力度和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对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有显着影响。(6)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模式比较单一,其中纵向延伸占主体地位;另外,家庭农场自身实力、产品特征以及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模式选择。结合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和产业链延伸政策建议:构建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体系;创新家庭农场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优化政府财政补贴使用方向;提升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水平;激发家庭农场主产业链延伸意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提高家庭农场组织化程度;提升农场主综合素质。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从微观主体视角对产业链延伸进行研究拓展了产业链延伸研究视角。(2)通过设计产业链延伸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以“合作度”为衡量指标测算出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水平,分析产业链延伸对其经济绩效影响,研究产业链延伸影响因素,总结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典型模式和延伸路径等,构建了产业链延伸研究框架。(3)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产业链延伸整体延伸还是向上游、中游和下游延伸均可以显着提升家庭农场经济绩效;产业链延伸意识对产业链延伸行为有显着正向影响。

聂萌[5](2020)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视阈下对河北省的区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政策的驱动下,河北省的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都在不断的优化与调整中,这其中河北省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渐由“二三一”的向“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过度。而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变化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如何调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使其适应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变化就成为河北省高等教育转型与发展的重要议题。正是基于上述背景下,本文选取河北省2001-2017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各指标与产业结构各指标的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出发,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北省产业结构以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现状进行综合的分析与测算,以此来把握河北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无论是从层次结构、布局结构以及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衡现象。这其中由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以及专科生的比例关系所体现的层次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研究生层次比例过低、本科层次学科设置不合理及高等教育专科层次教育优势自身特色等现象;而布局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高校分布过于集中,各市高校实际数量与理想高校数量相比存在差距及各市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相距甚远;科类结构即由本科院校的学科结构以及专科院校的专业结构所构成的结构形态失衡则主要体现为学科结构的构成比例与当前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不匹配,专业结构在存在专业设置滞后,新兴专业设置过少现象。三个层面结构的失衡体现了河北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存在着不协调、不匹配的问题。由此,根据上述的研究结论,本文从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布局结构以及科类结构即本科院校学科结构和专科学校专业结构三个层面对河北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促进河北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其产业结构的适配程度。

刘元青[6](2020)在《河北省慢性病防控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通过收集整理,河北省相关政府文件、年鉴、统计数据以及居民健康状况实地调研资料,从慢性病防控供方和需方两个角度出发,了解河北省慢性病防控的现状,找出现阶段河北省慢性病防控中供方的薄弱环节和需方中需要被重点关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完善河北省慢性病防控管理体系和将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文献研究法,获得慢性病防控供方的资料,内容包括慢性病防控的政策、组织体系、主要防控主体的人力资源和资金等情况。2.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河北省城乡居民为对象,进行居民健康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慢性病患病情况、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和患者服药依从性等情况。3.调研数据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双人录入,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检验水准ɑ=0.05。结果:1.慢性病防控供方现状通过文献研究可得,河北省已将慢性病防控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慢性病防控机构网络体系初步形成;2017年河北省医疗卫生机构中每千人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为5.7、2.6、2.1,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每千人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为1.5、1.0和0.3,每万人全科医生数为1.3,省、市、县(区)各级疾控中心中专职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在岗人员占比分别为3.3%、4.6%和4.8%;2017年流向公共卫生机构的资金为117.75亿元(5.13%),人均为156.58元,专门用于慢性病防控的费用为7.45亿元,占预防管理服务总费用的8.20%,97.18%的资金是依靠政府方案筹集。2.慢性病防控需方现状收到家庭调查表共5688份,其中有效问卷5144份,问卷合格率90.44%,共收回18岁以上居民个人问卷7114份,其中有效问卷6953份,问卷合格率为97.34%。慢性病患病情况,河北省18周岁以上居民总体慢性病患病率为50.7%,18~59岁成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31.3%,60岁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65.8%;基本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居民对于国家食用盐、油、糖推荐量和体重指数等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16.8%、3.4%、3.8%和21.7%;健康信念情况,知道高盐、油和糖摄入对健康有危害后,会选择减少用盐、油和糖比例分别为92.3、93.8和95.0%,69.8%的居民认为骨质疏松能够预防;健康行为情况,居民总体吸烟和饮酒率分别为19.3%和22.0%,居民家庭每天摄入食油量、糖量和盐量分别为30.0g、1.8g和8.3g;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高血压和高血脂患者按医嘱规律服药率分别为70.9%和51.5%,性别、年龄、月收入、婚姻状况和学历是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年龄、月收入、学历和职业是高血脂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1.慢性病防控部门之间运行机制不合理、防控资金和专业人员缺乏是现阶段河北省慢性病防控管理供方的短板,应改革慢性病防控管理体系结构,增强综合协调能力,加大慢性病相关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完善激励机制,拓展资金筹资渠道。2.河北省慢性病防控需方中需要被重点问题是居民健康管理意识薄弱和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应将提升一般人群的健康意识和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作为将来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点。3.综合分析影响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主要是家庭月收入和年龄,具体表现为低收入和低年龄的患者服药依从性更差。此类人群需重点关注,可采取特异性管理方式,更为精准的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吴素芹[7](2020)在《产业结构转型背景下河北省高等教育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二者之间的协调度影响高等教育经济功能和社会作用的发挥。目前,河北省正处于“十三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坚持推进转型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促进河北省经济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河北省高等教育结构应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而做出调整,使高等教育能够为产业发展培养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是当前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结构改革面临的首要任务。以河北省2007~2017年高等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产业结构转型背景下河北省高等教育结构进行研究。首先,从高等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现状入手,分析河北省产业结构及高等教育结构的演进历程、趋势和表现特征;其次,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河北省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第三,借助系统耦合理论,构建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度模型,从系统耦合关系视角实证研究了河北省高等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性;最后,就促进河北省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提出了针对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会对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调整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层次结构,对河北省第三产业影响最大,第二产业影响次之,第一产业影响最小。目前,河北省高等教育结构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不均衡;二是高等教育层次结构重心低;三是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关系处于瓶颈期,协调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建议是:扩大人文社会学科发展规模,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合理调整各学科发展规模;加强高水平本科层次教育建设,扩大研究生层次教育规模,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深化产教融合、校城融合发展,构建高等教育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推进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可持续协调发展。图13幅;表27个;参68篇。

费翔[8](2020)在《河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政府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办高等教育经过了4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发展除了依靠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能力、办学资源外,更受到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对公共服务类产品的政策及行为的制约和影响。如何强化政府行为在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成为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等诸多领域研究的重要论题。通过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方法对河北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从政府职能涉及到的扶持和资助、引导和鼓励、评估和监管几个方面对河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行为进行了总结;针对河北省,采用对比研究方法,横向对比美国、英国、浙江、上海四个国家或地区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政府行为关系,分析发现目前河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政府行为依然存在着政策法规有待完善、政策财政支持相对较低、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行政干预过细四个问题;提出了当前河北省政府在应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问题时,应当笃定和坚持“掌舵人”的身份,发挥政府“指挥者”的角色,合理配置民办高等教育和公办高等教育之间的相关资源,采取:转变政府角色,提供服务支撑;完善监督机制,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助推分类资助;完善市场机制,健全政策法规等各项措施,发挥河北省政府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图4幅;表12个;参60篇。

樊悦[9](2019)在《河北省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河北省农村人口为3487万人,占总人口的46.7%,其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机构是乡镇卫生院,而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素质能力是乡镇卫生院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因此,对河北省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进行深入研究。从河北省乡镇卫生院的数量、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对河北省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目的是建设一支高质量且较稳定的卫生人员队伍,提升河北省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法对2013-2016年河北省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的数量配置、质量结构、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量和流动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河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总量虽有增长,但是卫生人员每千人口配置水平较低;学历水平偏低、职称级别偏低;青年卫生人员短缺,卫生技术能力传承弱,导致卫生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卫生人才梯队建设困难;卫生院医师医疗服务量较少;卫生人员流出大于流入,多为专业技术骨干流失,卫生院卫生人员损失较大,不利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解决问题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卫生院卫生人员增长;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卫生人员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人才梯队建设能力;明确乡镇卫生院发展方向,提高医疗服务能力;通过编制配置、薪酬水平、职称晋升等方面吸引激励卫生人员,提高其稳定性,减少专业技术骨干流失。图5幅;表22个;参63篇。

邵红岭[10](2018)在《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各国农产品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国际市场竞争中,国际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但国内各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极不平衡。河北省农产品贸易历史悠久,具有多种传统优势出口农产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有了长足发展,但占全国农产品出口额的比重较低,且与同为农业大省的山东省相比,差距较大。深入分析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对促进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相关贸易政策的制定和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改善贸易行为和转变经营方式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为以下三部分对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并进行理论分析。基于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实践和对已有相关文献的梳理,提出研究问题,并进行理论分析。第二部分对所提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在对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首先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总体分析。其次对各分解因素进行分析,包括采用指数分析法测度和衡量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并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分析框架分析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以及运用引力模型分析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和出口市场潜力;采用指数分析法对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纵向和横向测度和比较,进而借助钻石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再次从企业微观角度分析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第三部分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针对上述分析,提出优化农产品出口促进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加快“走出去”步伐,拓宽农产品出口发展空间等对策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一是河北省农产品出口效益水平呈波动下降趋势,且省内各市差别较大。农产品出口效益的整体协调度呈波动变化,虽然在研究期内各年度均处于协调状态,但协调等级多样。二是世界目标市场农产品进口规模和进口结构以及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别成为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而河北省出口农产品结构的变化对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推动作用有限,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与世界农产品进口需求增长较快的市场之间的匹配度呈增加的趋势,进而推动农产品出口增长。三是河北省出口农产品结构整体趋于优化,与世界进口农产品结构整体匹配性较好;农产品整体出口技术附加值不断提升,并与文化程度较高的熟练劳动力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农业利用外资和农林牧渔业基本建设投资呈负相关关系。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市场仍较集中,但有优化趋势,且与世界农产品进口市场之间整体匹配性较好;河北省农产品出口与河北省农业生产总值、进口国国内生产总值、进口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口国是否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等因素呈正相关关系,与河北省和进口国之间的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四是受河北省农产品成本、价格和质量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整体较弱,且省内11个设区市的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布较不平衡。五是企业是否设有研发部门、企业融资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三个因素对企业农产品出口增长起正向影响作用,而原料成本及人工成本上升、国际大环境和人民币汇率变动三个因素起负向影响作用。本文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基于可持续发展角度,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构建区域农产品出口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农产品出口效益水平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评价和比较分析;二是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对河北省农产品出口流量和流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已建立的贸易引力模型模拟的理论状态下的潜在出口额和实际出口额的比较,评判和预测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的市场潜力。三是以往国内对农产品贸易的研究多从宏观和中观层面展开,从微观企业角度展开研究的较少。本文同时使用了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数据资料对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尤其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运用Logit模型以及选取了不同类型的药材和中成药出口企业的出口案例,在微观层面分析了企业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

二、2001年河北省医学教育资源现状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年河北省医学教育资源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字水网的河北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及业务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地下水超采研究现状
        1.3.2 地下水变化特征研究现状
        1.3.3 治理效果评价研究现状
        1.3.4 数字水网研究现状
        1.3.5 相关文献计量分析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4.4 论文创新点
2 地下水超采形势与治理现状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水文地质
        2.1.4 河流水系
        2.1.5 社会经济
    2.2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2.2.1 地下水资源量
        2.2.2 地下水开采量
        2.2.3 地下水供水量
    2.3 地下水超采造成影响
        2.3.1 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形成
        2.3.2 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2.3.3 地面沉降及地裂缝产生
        2.3.4 海水入侵及其危害程度
    2.4 地下水超采治理现状
        2.4.1 地下水超采形势
        2.4.2 治理任务及范围
        2.4.3 治理的相关措施
        2.4.4 治理措施实施情况
        2.4.5 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数字水网的构建及关键技术
    3.1 数字水网关键技术
        3.1.1 大数据技术
        3.1.2 5S集成技术
        3.1.3 可视化技术
        3.1.4 综合集成研讨厅技术
    3.2 空间数据水网构建
        3.2.1 空间数据处理
        3.2.2 地形地物可视化
        3.2.3 数字水网提取
        3.2.4 空间水网可视化
    3.3 逻辑拓扑水网构建
        3.3.1 拓扑元素概化
        3.3.2 拓扑关系描述
        3.3.3 拓扑关系存储
        3.3.4 拓扑水网可视化
    3.4 业务流程水网构建
        3.4.1 业务主题划分
        3.4.2 业务流程概化
        3.4.3 流程可视化描述
        3.4.4 业务水网可视化
    3.5 一体化数字水网构建
        3.5.1 业务集成环境
        3.5.2 三网集成合一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数字水网的业务融合及实现
    4.1 数字水网与业务融合
        4.1.1 多源数据融合
        4.1.2 模型方法融合
        4.1.3 业务过程融合
    4.2 面向主题的业务应用
        4.2.1 主题服务模式
        4.2.2 主题服务特点
        4.2.3 业务应用过程
    4.3 基于数字水网的业务实现
        4.3.1 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服务
        4.3.2 基于水网的过程化评价
        4.3.3 基于水网的水位考核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大数据的地下水动态特征分析
    5.1 业务应用实例及数据来源
        5.1.1 业务应用系统
        5.1.2 多源数据来源
        5.1.3 应用分析方法
    5.2 地下水位变化特征分析
        5.2.1 地下水位时间变化
        5.2.2 地下水位空间变化
    5.3 地下水储量变化特征分析
        5.3.1 地下水储量反演方法
        5.3.2 地下水储量时间变化
        5.3.3 地下水储量空间变化
    5.4 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分析
        5.4.1 自然因素变化
        5.4.2 人为因素变化
        5.4.3 影响因素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
    6.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1.1 主题化指标库
        6.1.2 评价指标优选
        6.1.3 评价等级划分
    6.2 评价方法选取调用
        6.2.1 评价方法选取
        6.2.2 方法的组件化
        6.2.3 方法组件调用
    6.3 评价结果及应用实例
        6.3.1 指标数据来源
        6.3.2 评价结果分析
        6.3.3 结果的反馈优化
        6.3.4 过程化评价实例
    6.4 本章小结
7 地下水治理效果水位考核评估服务
    7.1 水位考核指标制定方法
        7.1.1 考核基本原理
        7.1.2 指标计算方法
        7.1.3 水位考核评分
    7.2 水位考核评估计算示例
        7.2.1 监测数据处理
        7.2.2 水位指标确定
        7.2.3 地下水位考核
    7.3 水位考核业应用务系统
        7.3.1 数据管理服务
        7.3.2 基础信息服务
        7.3.3 考核管理服务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数字水网开发程序代码
附录B 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私学主导: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界定
        (一)理论基础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内容
        (一)历史分期依据
        (二)主要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与难点
        (一)创新点
        (二)难点
第一章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基础
    第一节 大正时期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大正时期的社会形势
        二、《大学令》等相关法令的推进与实施
        三、帝国大学的规模扩展
        四、专门学校的升格
        五、公立、私立大学的初创
    第二节 昭和前期及战时日本高等教育的强化与扩充
        一、昭和前期的社会变革
        二、国家主义高等教育政策的强化与推进
        三、帝国大学的增设与发展
        四、私立及官立、公立大学的扩展
        五、专门学校的扩充
    第三节 战后初期日本高等教育的重建及大众化的前奏
        一、战后初期的社会发展
        二、高等教育民主新法令的颁布与落实
        三、旧制大学改组升级为新制大学
        四、私学扩展及巨型私立大学的出现
        五、短期大学的制度化与发展
第二章 规模扩展: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扩张(1963-1970 年)
    第一节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扩张的背景
        一、经济超热化高速增长
        二、社会中等阶层的扩大
        三、人力资本及教育投资理论的盛行
        四、中等教育的普及与多样
    第二节 日本高等教育扩张政策的提出
        一、实施“理工科人才扩充计划”
        二、修订并放宽《大学设置基准》
        三、落实《关于改善大学教育》报告
    第三节 日本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
        一、私立高校及私立巨型大学大幅增设
        二、私立高等院校学生数量剧增
        三、学部及学科种类的快速扩充
        四、国立及公立高等院校的显微发展
    第四节 日本高等教育质量危机显现
        一、高等教育目标偏向功利性
        二、大学入学考试受传统学力观束缚
        三、教学大课堂化及课程设置批量化一
        四、高校教育资源短缺且分配不均衡
        五、“大学纷争”学生运动的爆发
    第五节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迅速扩张的特点
        一、私立高校发挥主力作用
        二、高校规模横向急剧扩展
        三、职业高等院校发展突出
        四、理工科专业扩展比重大
第三章 质量调控: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集约发展(1971-1983 年)
    第一节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集约发展的背景
        一、石油危机与经济增速下降
        二、少子化历史遗留问题显现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四、第三次教育改革的启动
    第二节 日本高等教育政策的改革调整
        一、《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与整顿》的提出
        二、《大学设置基准》与咨询报告的修改与完善
        三、振兴与援助私立高校法案的实施
    第三节 日本高等教育规模的集约发展
        一、各类高校数量增速放缓
        二、高校学生人数阶段性回落
        三、学科专业数量增速下降
    第四节 日本高等教育结构及质量的调控
        一、教育目标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统一入学招生考试制度的建立
        三、兼职教授的选聘与课程教学的创新
        四、高等院校内外部管理的相互制衡与加强
    第五节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集约发展的特点
        一、私学转向集约化节制发展
        二、高校类型纵向多层次优化
        三、应用型人文社科类专业增加
第四章 量质兼顾: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稳定增长(1984-1999 年)
    第一节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稳定增长的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增强
        二、新自由主义思想的传播
        三、日本社会阶层趋向均等化
        四、终身教育及学习化社会趋势增强
    第二节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成熟
        一、“大学开放方针”的实施
        二、大学自由化政策的制定
        三、大学自我评价机制的导入
    第三节 日本高等教育规模的平稳增长
        一、私立高校数量有序增长
        二、国立及公立高校的平稳发展
        三、高校学生人数稳定回升
        四、学部学科的新增及改组
    第四节 日本高等教育结构及质量的优化
        一、教育理念趋向个性及创新
        二、入学选拔制度多样且灵活
        三、人才培养走向开放与多元
        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提升
        五、管理运营及评估机制规范
    第五节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平稳增长的特点
        一、量质并重趋向均衡发展
        二、大学服务社会职能加强
        三、高等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
第五章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特点及经验
    第一节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路径及特点
        一、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四种发展路径
        (一)美国:公立为主,政府、高校、社会协调发展
        (二)英、法等欧洲国家:公立为主,倚重政府
        (三)日本:私立为主,政府引导
        (四)中、俄等转型国家:前期倚重国家,后期民间发力
        二、日本私学主导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特点
        (一)私立高等院校占据主体地位
        (二)以二元高等教育结构为基础
        (三)构建非传统型多类型高等教育机构
        (四)大众与精英高等教育机构互促并存
    第二节 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经验借鉴
        一、树立量质兼顾并重的高等教育改革理念
        二、充分挖掘并发挥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潜力
        三、高校扩大规模时需坚持市场导向并兼顾大众需求
        四、政府在大众化进程中应及时干预并保障高等教育质量
        五、高等教育应从外延式综合扩张转向内涵式分类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河北省卫生资源现状与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数据来源
第二章 河北省医疗卫生资源及服务利用情况
    2.1 医疗卫生资源情况
        2.1.1 医疗卫生机构
        2.1.2 医疗卫生机构床位
        2.1.3 医疗卫生机构人员
        2.1.4 医疗卫生机构设备
    2.2 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2.2.1 医疗卫生服务量
        2.2.2 医疗卫生服务效率
        2.2.3 卫生总费用
第三章 问题与讨论
    3.1 主要成效
        3.1.1 医疗卫生资源数量逐年增加
        3.1.2 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持续优化
        3.1.3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3.1.4 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持续健全和完善
    3.2 短板分析
        3.2.1 全周期全方位的服务投入仍有差距
        3.2.2 卫生健康服务优质资源相对短缺
        3.2.3 资源配置结构不均衡现象仍旧存在
        3.2.4 农村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削弱
第四章 资源优化配置与卫生健康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
    4.1 面临的机遇
        4.1.1 社会环境转变带来的机遇
        4.1.2 健康中国战略与健康河北带来的机遇
        4.1.3 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机遇
        4.1.4 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机遇
    4.2 面临的挑战
        4.2.1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带来的挑战
        4.2.2 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健康带来的挑战
        4.2.3 大卫生大健康的发展要求带来的挑战
        4.2.4 区域协同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第五章 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思路
    5.1 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构成及功能定位
        5.1.1 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构成
        5.1.2 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功能定位
    5.2 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5.2.1 医院建设
        5.2.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5.2.3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
        5.2.4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5.2.5 社会办医建设
    5.3 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配置
    5.4 医疗卫生人员配置
    5.5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
    5.6 医疗技术配置
    5.7 信息化建设配置
第六章 对策与建议
    6.1 创新机制体制,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6.2 明确机构定位,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6.3 依托协同发展,打造卫生健康区位优势
    6.4 转变发展观念,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理念
    6.5 强化顶层设计,推进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6.6 加强部门职责,严格规划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章 结论
    7.1 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点
    7.3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得的成果

(4)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水平测度、经济绩效和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产业链研究现状
        1.2.2 家庭农场研究现状
        1.2.3 家庭农场产业链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和数据来源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3.4 数据来源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2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产业链
        2.1.2 产业链延伸
        2.1.3 家庭农场产业链
        2.1.4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
    2.2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研究的相关理论
        2.2.1 分工理论
        2.2.2 有限理性理论
        2.2.3 价值链理论
        2.2.4 交易费用理论
        2.2.5 推拉理论
        2.2.6 理论总结与借鉴
    2.3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研究的理论图
    2.4 本章小结
3 河北省家庭农场及其产业链延伸的现状分析
    3.1 河北省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分析
        3.1.1 家庭农场经营类型特征
        3.1.2 家庭农场的经营项目
        3.1.3 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者情况
        3.1.4 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情况
        3.1.5 家庭农场硬件设施和产品品牌及认证
        3.1.6 家庭农场获得政府补贴和金融服务情况
        3.1.7 家庭农场的产品经营特征
        3.1.8 家庭农场经营的制约因素和政策诉求
    3.2 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现状分析
        3.2.1 家庭农场产业链上游延伸分析
        3.2.2 家庭农场产业链中游延伸分析
        3.2.3 家庭农场产业链下游延伸分析
        3.2.4 家庭农场产业链横向拓展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水平测度分析
    4.1 产业链延伸水平测度的理论与方法
        4.1.1 价值增值法
        4.1.2 主辅分离法
        4.1.3 里昂惕夫指数法
        4.1.4 Davies-Morries指数法
        4.1.5 定性评价法
        4.1.6 现有测度方法评价
    4.2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水平测度方法
        4.2.1 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4.2.2 合作度分析
    4.3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构建——以纵向延伸为例
        4.3.1 合作度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4.3.2 合作度衡量指标体系设计
        4.3.3 合作度测度模型分析
    4.4 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纵向延伸水平测度
        4.4.1 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4.4.2 整体纵向延伸水平测度模型拟合及结果
        4.4.3 上游环节延伸水平测度模型拟合及结果
        4.4.4 中游环节延伸水平测度模型拟合及结果
        4.4.5 下游环节延伸水平测度模型拟合及结果
        4.4.6 实证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产业链延伸对家庭农场经济绩效的影响分析
    5.1 家庭农场经济绩效影响因素与研究假设
        5.1.1 家庭农场经营特征对其经济绩效的影响
        5.1.2 家庭农场外部支持对其经济绩效的影响
        5.1.3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对其经济绩效的影响
        5.1.4 本文的研究假设
    5.2 影响家庭农场经济绩效的研究模型构建与计量模型选择
        5.2.1 研究模型构建
        5.2.2 计量模型选择
    5.3 影响家庭农场经济绩效的变量统计性描述及实证分析
        5.3.1 变量统计性描述
        5.3.2 实证模型估计
        5.3.3 实证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家庭农场视角的产业链延伸影响因素分析
    6.1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影响因素与研究假设
        6.1.1 交易成本对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影响
        6.1.2 农场主产业链延伸意识对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影响
        6.1.3 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影响
        6.1.4 外部环境对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影响
        6.1.5 本文的研究假设
    6.2 影响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研究模型构建与计量模型选择
        6.2.1 研究模型构建
        6.2.2 计量模型选择
    6.3 变量统计性描述、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6.3.1 变量统计性描述
        6.3.2 实证模型估计
        6.3.3 实证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模式比较与演进路径分析
    7.1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模式比较
        7.1.1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模式比较的原则
        7.1.2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模式比较及案例分析
        7.1.3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模式比较的结论
    7.2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模式选择的依据
        7.2.1 家庭农场所经营农产品的产销特征
        7.2.2 农场主自身实力
        7.2.3 自然和社会环境
    7.3 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动态演进路径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本文的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与主持课题情况
作者简介
致谢

(5)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视阈下对河北省的区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1.国内相关研究及其关注焦点
        2.国外相关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论文研究思路的设计
        2.论文研究方法的选择
    (四)本论文创新点
二、高教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适配性研究理论基础
    (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含义及其决定因素
        1.高等教育结构与高等教育人才结构
        2.高等教育人才结构的具体表征
    (二)产业结构的定义、特点及其衡量指标
        1.产业结构的一般性定义
        2.产业结构特点与区域性指标
        3.产业结构的一般性衡量指标
    (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相关联的理论阐释
        1.配第-克拉克定理
        2.经济的新增长理论
        3.教育外部关系规律
        4.协同学之协同理论
    (四)高等教育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1.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新要求
        2.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对产业结构的推动性
        3.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滞后性
三、高等教育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实证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一)京津冀一体化与河北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1.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与目标
        2.京津冀一体化中河北省的地位与作用
        3.京津冀一体化对河北产业结构的影响
    (二)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分析
        1.河北省整体产业结构现状
        2.河北省各市产业结构情况
        3.河北省整体就业情况概述
        4.河北省各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偏离度分析
    (三)河北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特征
        1.河北省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状况
        2.河北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状况
        3.河北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状况
四、河北省高教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性的统计分析
    (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1.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2.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综合得分序列
        3.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二)河北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非适配性
        1.河北省人才培养结构对京津冀一体化产业结构不适应
        2.河北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结构失衡性的呈现
        3.河北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布局结构失调性的表现
        4.河北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类结构不合理的体现
五、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适配性的优化策略
    (一)构建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1.扩大博士层次的招生规模,适应产业高精尖型发展需求
        2.加强硕士层次的培养质量,与实践结构培养复合型人才
        3.提高本科层次的学生素质,优化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目标
        4.创新专科层次的培养体系,促使人才培养模式灵活变化
    (二)调整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以适应产业结构的优化
        1.根据各城市产业发展特点,确立高等教育区域结构
        2.发挥各城市自身地理优势,打造重点高等院校建设
        3.逐渐向人口众多城市分流,扶持落后地区高等教育
    (三)更新高等教育科类结构适应河北经济对专门人才的需求
        1.合理规划本科的学科结构,增加急需学科人才培养
        2.撤销高职教育的落后专业,缩减层次过剩人才供给
        3.增加大数据领域高职专业,应对新兴产业人才需要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致谢

(6)河北省慢性病防控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国内外慢性病管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产业结构转型背景下河北省高等教育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教育和经济关系研究
        1.2.2 高等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关系研究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等教育
        2.1.2 高等教育结构
        2.1.3 产业结构
    2.2 基础理论概述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作用机理
第3章 河北省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现状分析
    3.1 河北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
        3.1.1 河北省三大产业变化情况
        3.1.2 河北省产业结构特征对比分析
    3.2 河北省高等教育结构发展现状分析
        3.2.1 河北省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发展变化
        3.2.2 河北省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发展变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河北省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
    4.1 关联度计算过程、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4.2 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主成分分析
        4.2.1 学科结构主成分分析
        4.2.2 层次结构主成分分析
        4.2.3 产业结构主成分分析
    4.3 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灰色关联分析
        4.3.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4.3.2 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计算及分析
        4.3.3 层次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计算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河北省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评价
    5.1 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评价模型的构建
        5.1.1 数据来源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5.1.2 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计算
        5.1.3 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模型
    5.2 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实证分析
        5.2.1 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系统发展水平变化特征
        5.2.2 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系统耦合度动态演化规律
        5.2.3 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系统协调度动态演化规律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河北省高等教育结构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6.1 河北省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方向
    6.2 河北省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具体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河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政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
第2章 核心概念关系与基础理论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民办高等教育
        2.1.2 民办高校
        2.1.3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2.2 研究对象关系阐述
        2.2.1 民办高等教育与政府的关系
        2.2.2 政府行为与政府职能的关系
        2.2.3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具体内容
    2.3 新公共管理理论视域下的政府行为
        2.3.1 理念转换引导政府行为转变
        2.3.2 机制调整引导政府权限下放
第3章 河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政府行为分析
    3.1 河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历史
        3.1.1 萌芽期(1978~1986)
        3.1.2 快速发展期(1987~2001)
        3.1.3 依法发展时期(2002~今)
    3.2 河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3.2.1 学校规模
        3.2.2 经费状况
        3.2.3 师资队伍
        3.2.4 办学条件
    3.3 河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3.3.1 政策的变迁
        3.3.2 扶持和资助
        3.3.3 引导和鼓励
        3.3.4 评估和监管
第4章 河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政府行为对比分析
    4.1 国内外地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借鉴分析
        4.1.1 美国
        4.1.2 英国
        4.1.3 浙江
        4.1.4 上海
    4.2 对比之下河北省民办高等教育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
        4.2.1 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4.2.2 政府财政支持相对较低
        4.2.3 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
        4.2.4 政府行政干预过细
    4.3 河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政府行为存在问题的成因
        4.3.1 观念误区
        4.3.2 管理思路尚未完全转变
        4.3.3 政府管理架构还有待完善
        4.3.4 政府与民办高校举办者利益诉求不统一
第5章 河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建议
    5.1 国内外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政府行为的启示
        5.1.1 注重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
        5.1.2 激发民办高校活力
        5.1.3 设立多元、系统的扶持政策
    5.2 河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行为优化建议
        5.2.1 完善市场机制,健全政策法规
        5.2.2 加大财政投入,助推分类资助
        5.2.3 完善监督机制,落实优惠政策
        5.2.4 转变政府角色,提供服务支撑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调查问卷
附录 B 访谈提纲
附录 C 河北省政府部门部分资料统计摘要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9)河北省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4.1 数据来源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1.6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依据
    2.1 公平理论
    2.2 公共服务理论
    2.3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2.4 郝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第3章 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
    3.1 卫生人员总量变化
    3.2 卫生人员配置情况
        3.2.1 每千人口卫生人员
        3.2.2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
        3.2.3 医护比
    3.3 卫生人员质量结构
        3.3.1 学历结构
        3.3.2 职称结构
    3.4 卫生人员可持续发展能力
        3.4.1 年龄结构
        3.4.2 工作年限结构
    3.5 卫生人员服务量
    3.6 卫生人员流动性
第4章 卫生院人力资源的问题
    4.1 卫生人员总量增加但配置水平较低
    4.2 医护比不合理
    4.3 卫生人员质量不高
        4.3.1 学历水平偏低,知识水平不高
        4.3.2 职称级别偏低,业务技术乏力
    4.4 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4.4.1 青年卫生人员少
        4.4.2 业务技术能力传承弱
    4.5 医师医疗服务量较少
    4.6 卫生人员流动性大不稳定
第5章 卫生院人力资源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社会原因
        5.1.1 经济发展水平
        5.1.2 社会地位
        5.1.3 医患关系
    5.2 组织原因
        5.2.1 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
        5.2.2 进修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
        5.2.3 工作环境
        5.2.4 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
    5.3 个人原因
        5.3.1 就业观因素
        5.3.2 发展前景因素
        5.3.3 家庭因素
第6章 解决卫生院人力资源问题的对策
    6.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卫生院卫生人员增长
        6.1.1 积极落实乡镇卫生院的自主权
        6.1.2 加大财政投入改善乡镇卫生院工作环境
        6.1.3 出台就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卫生院就业
    6.2 提高卫生人员素质
        6.2.1 医教协同发展,为乡镇卫生院输入高素质人才
        6.2.2 支持卫生人员进修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
        6.2.3 支持返聘退休名老医师
    6.3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卫生人才梯队建设
        6.3.1 鼓励引导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卫生院就业
        6.3.2 注重“传帮带”建设
    6.4 明确乡镇卫生院发展方向,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6.5 增强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稳定性
        6.5.1 科学合理定编制
        6.5.2 提高薪酬水平
        6.5.3 完善职称晋升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产品
        2.1.2 农产品出口贸易
        2.1.3 农产品出口效益
    2.2 理论基础
        2.2.1 静态比较优势理论
        2.2.2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2.3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3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3.1 农产品出口规模增长缓慢
    3.2 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3.3 频繁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
    3.4 农产品出口效益水平评价
        3.4.1 指标体系的构建
        3.4.2 评价方法的说明
        3.4.3 农产品出口效益评价实证研究
        3.4.4 农产品出口效益比较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总体分析
    4.1 模型设定
    4.2 基于多产品单一市场CMS模型的分析
        4.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4.2.2 模型的测算结果及分析
        4.2.3 主要结论
    4.3 基于单一产品多市场CMS模型的分析
        4.3.1 数据来源及处理
        4.3.2 模型的测算结果及分析
        4.3.3 主要结论
    4.4 本章小结
5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分析
    5.1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衡量指标的选取
        5.1.1 集中度指数(HHI)
        5.1.2 多样性指数(HI)
        5.1.3 劳伦斯指数(LI)
        5.1.4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Rs)
        5.1.5 收益性结构变化指数(BSCI)
    5.2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5.2.1 河北省4 类农产品出口变动情况分析
        5.2.2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的指数分析
        5.2.3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5.3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分析
        5.3.1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的指数分析
        5.3.2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5.3.3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的市场潜力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6.1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理论分析
        6.1.1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
        6.1.2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6.2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变动分析
        6.2.1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总体变动分析
        6.2.2 分类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变动分析
    6.3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6.3.1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省际比较分析
        6.3.2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省内各区域比较分析
    6.4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6.4.1 直接影响因素分析
        6.4.2 间接影响因素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案例分析
    7.1 基于出口企业调研的Logit模型分析
        7.1.1 数据来源
        7.1.2 模型设定
        7.1.3 变量描述
        7.1.4 模型的测算结果及分析
        7.1.5 主要结论
    7.2 基于药材和中成药出口企业调研的案例分析
        7.2.1 所调研药材和中成药出口企业的基本情况
        7.2.2 药材和中成药企业出口的主要影响因素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及对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8.2.1 优化农产品出口促进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8.2.2 优化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
        8.2.3 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8.2.4 加快“走出去”步伐,拓宽农产品出口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河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调查问卷
    附录B 所调查走访的河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
发表论文和承担科研情况
作者简介
致谢

四、2001年河北省医学教育资源现状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字水网的河北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及业务融合研究[D]. 于翔.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私学主导: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研究[D]. 陈元元. 河北大学, 2021(09)
  • [3]河北省卫生资源现状与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 秘晓峰. 河北大学, 2020(03)
  • [4]河北省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的水平测度、经济绩效和影响因素研究[D]. 周勋章.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5]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视阈下对河北省的区域分析[D]. 聂萌.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6]河北省慢性病防控现状研究[D]. 刘元青.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7]产业结构转型背景下河北省高等教育结构研究[D]. 吴素芹.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8]河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政府行为研究[D]. 费翔.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9]河北省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问题及对策研究[D]. 樊悦.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10]河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D]. 邵红岭.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6)

标签:;  ;  ;  

2001年河北省医学教育资源现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