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桩高填方涵地基处理综合分析

喷射桩高填方涵地基处理综合分析

一、高填土涵洞旋喷桩地基处理总体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邓会元[1](2021)在《滨海吹填围垦区堆载作用下桩基承载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土地资源紧张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滩涂围垦拓展生存空间已成为当前解决土地紧缺问题的主要方式。考虑到滨海围垦区土质较差、软土层较厚,后期围垦填土易诱发土体不均匀沉降及水平侧向变形,造成临近桥梁及建筑物基础发生沉降、开裂、偏移等一系列岩土工程问题,严重影响桥梁等工程正常使用。然而,目前对围垦区桥梁及建筑物的桩基础受堆载影响的承载特性研究相当匮乏,缺乏系统的计算方法与设计理论,既有设计规范已难以对围垦区堆载影响下桩基础进行安全经济设计,这使得堆载作用下桩基础安全经济设计及防护成为制约滨海围垦工程顺利发展的重点难题。因此,迫切需要系统深入开展滨海吹填围垦区堆载作用对临近桩基的影响研究。本文主要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项目“软土地区吹填(开挖)对桥梁桩基的影响及处理措施研究”(编号:2014H10)、“深厚软基路段桥梁工程桩基长期沉降特性研究”(编号:8505001375)资助。本文以理论推导及试验研究为主,经过大量文献调研及归纳总结,系统地开展了滨海吹填围垦区堆载作用下桩基承载特性研究。本文所做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基于滨海软黏土固结排水蠕变试验,通过采用传统元件模型(Merchant模型和Burgers模型)、以及不同经验模型,描述了软黏土固结蠕变特性,揭示了软黏土应力-应变以及应变-时间变化规律;基于传统Merchant模型,引入Abel黏壶单元,采用Caputo型分数阶函数建立了分数阶Merchant蠕变模型。通过分数阶Merchant蠕变模型,预测了滨海软黏土蠕变应变-时间变化规律,发现分数阶模型比传统蠕变模型更适用于描述滨海软黏土蠕变特性;(2)基于Boussinesq附加应力计算理论,推导了矩形分布荷载以及条形分布荷载下堆载区域内和堆载区域外不同土体深度位置的竖向附加应力理论计算公式;基于Mesri蠕变模型和Boussinesq附加应力计算理论,提出了软黏土地基长期沉降计算方法,对现场局部堆载和路堤条形堆载下地基长期沉降进行了预测分析,论证了沉降计算方法的适用性;(3)基于三折线荷载传递模型,建立了单桩负摩阻力计算方法,推导了弹性、硬化、以及塑性等不同阶段的桩身沉降和轴力的解析解;基于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Mesri蠕变模型及双曲线模型,建立了考虑固结蠕变效应的桩基负摩阻力计算方法,通过迭代法求解了桩身轴力以及中性点位置。此外,基于建立的负摩阻力计算方法,研究了固结度、桩顶荷载、桩顶荷载和堆载施加次序、桩身刚度、蠕变参数等因素对桩基负摩阻力的影响,发现固结和蠕变沉降会降低桩基承载力、增加桩的沉降,揭示了填土固结场地桩基承载力弱化的病害机理;(4)基于温州围垦区单桩负摩阻力堆载试验,研究了桩身负摩阻力、桩土沉降以及中性点随时间变化规律,通过试验发现堆载后土体沉降、桩基沉降、下拉力随时间基本呈双曲线增加趋势,桩土沉降及下拉力在堆载后3个月左右趋于稳定,揭示了滨海围垦区桩基负摩阻力发挥机制及时间效应特性;(5)基于Boussinesq附加应力改进解,推导了矩形分布荷载、条形分布荷载、梯形条形分布荷载等不同地表荷载分布形式下水平附加应力计算公式及桩身被动荷载计算公式,并进一步推导了被动排桩剩余水平推力。通过考虑临界土压力长期演化及桩周软黏土模量长期蠕变衰减特性,结合非线性p-y曲线模型,基于压力法建立考虑时间效应的被动桩两阶段分析法,通过差分法对被动桩平衡微分方程进行求解;(6)基于温州及台州湾围垦区非对称堆载试验,研究了桩土变形、桩侧土抗力、桩身轴力以及桩身弯矩等参数随时间变化规律,探讨了被动桩开裂问题、被动桩负摩阻力问题、桩侧土绕流机理、桩体遮拦效应以及土拱效应机理,揭示了斜交非对称堆载下弯扭耦合变形机制以及被动桩长期变形病害机理。

裘剑辉[2](2020)在《软土土地区涵洞基坑开挖对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复合地基中涵洞基坑施工引起的工程事故屡见不鲜,而涵洞基坑程施工过程中复合地基的变形及内力变化机理的研究尚不完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案例中涵洞基坑开挖施工引起刚性桩复合地基中素混凝土桩折断的工程事故进行分析。首先运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实际工程堆载土完成时及涵洞基坑开挖进行模拟,分析了导致现场素混凝土桩断裂的原因。随后深入分析了钢板桩围护结构的长度及刚度对素混凝土桩内力和变形的影响;素混凝土桩的桩帽、桩长、桩径及刚度的影响;最后对该涵洞工程施工进行了优化分析,提出了优化施工方案,研究表明:(1)该软土地区素混凝桩的断裂是由于素混凝土桩承受过大的弯矩所致,且基坑外侧素混凝土桩亦有可能已经发生折断。而桩体承受过大弯矩的原因可能与实际工程未施工桩帽有关。(2)增加钢板桩的桩长及刚度并不能有效地减少素混凝土桩内的应力和弯矩,因此该工程通过增加钢板长度或刚度来防止素混凝土桩被折断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增加该工程中的素混凝土桩长(建议取1.5L)、桩径(建议取1.25R)及刚度来防止桩体施工过程中被折断,而增加桩径是最为有效的措施。(4)实际复合地基基坑开挖问题,可适当增加路基堆载距离及设置内支撑来减小桩身弯矩,从而防止素混凝土桩被折断。综上所述,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施工桩帽、适当增加素混凝土桩桩长、桩径以及刚度、增大距基坑边堆载距离及施加内支撑等方式来防止施工过程中素混凝土桩被折断。

郑浩[3](2019)在《太中银铁路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调查及整治加固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交通建设已经成为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相应的问题,才能够避免安全的隐患。我国领土面积庞大,很多地区都是山区和丘陵,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建设公路,高填方路堤是常见的路基构建形式之一。高填方路堤与常规的路堤有很大的差别,首先,高填方路堤的高度大,稳定性强;其次,高填方路堤所需要的土石方量较大,这样就对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较高;再者,路基在完工之后,其自身的沉降量就比较大,所以对施工之后的沉降要求应该达到施工标准,避免高填方路堤施工中出现过大的沉降而产生病害,从而造成铁路运行受阻,所以对高填方路堤病害进行研究对铁路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高填方路堤的沉降计算能够指导后期施工达到施工应用的标准,为工程施工提供依据,并且铁路高填方路堤病害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行业规范提供借鉴。针对高填方路堤的研究,我国研究人员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针对高填方路堤病害防治的研究还较少,不能够满足铁路病害防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本文以太中银铁路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为研究方向,其具体研究内容为下:首先,收集了现有的文献,结合高填方路基的定义及类型,分析常见高填方路基的破坏形式、病害形成的机理与诱因,确定路堤病害防治原则及整治加固技术。其次,基于定银线某××段工程地质、气象水文等情况,结合现场观测数据,发现该段铁路高填方路堤存在的主要病害为路基裂缝、路基不均匀沉降、边坡溜塌和路堤出现沿着地基滑动。分析路基沉降的原因有主要有地形地貌、路基结构和地下水。最后,结合定银线某××段现场病害整治工程,从病害产生的机理出发,针对路基填筑材料问题,路基本体加固采用钢管桩和旋喷桩加固的措施同时为防止坡脚拱起,采用在不稳定侧采用护坡堆载的措施,主要是减少土体的压缩变形或减少土体侧向位移引起的路基沉降,增加路基结构性能。基于路堤沉降监测和侧向位移监测分析,发现施工完成初期,由于路基填料加固和水位变化较小,会造成监测数据变化浮动较大,后期则变化较小,防治措施可保持良好的路基结构状态。

余浪,罗艳,易大伟[4](2019)在《铁路高填土涵洞的设计方法》文中指出目前的铁路涵洞通用图适用于跨度≤3 m且填土高≤20 m和3 m≤跨度≤6 m且填土高≤16 m的涵洞,超出上述范围的高填土涵洞需进行特殊设计。文章结合国内有关资料,介绍了铁路高填土涵洞的设计原则,提出了涵洞土压力的计算方法和基底应力计算方法,并采用典型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非线性土压力计算公式计算高填土涵洞,能反映高填土条件下,涵洞顶部土压力的变化过程,计算方法经济合理。(2)一般情况下,无需单独计算高填土涵洞基底应力,但对于承载力不高的软质岩地层或者冻土地层,建议进行计算,以核查是否满足规范要求。(3)涵洞基础应尽量设于高承载力土层或加固处理后的地基之上,以降低沉降。(4)高填土涵洞受活载影响非常小,盖板、墙身可不考虑活载内力,基底应力计算可不考虑弯矩。

李东,任高峰,张聪瑞,胡仲春,王震,张文浩[5](2019)在《既有线高填土涵洞接长施工防护方案研究》文中指出以新建邯济铁路至胶济铁路联络线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对高填土涵洞施工力学的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既有线高填土涵洞接长施工过程中涵洞两侧路基的防护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行的几种力学分析公式与数值模拟得出结果有出入;针对高填土涵洞接长施工防护,施工前在既有路基接长侧采用对称布置人工挖孔桩对既有路基进行防护,在路基较远处采用H型钢进行防护,数值模拟得出涵洞并没有发生较大的位移,路基沉降在合理范围之内。在接长施工对既有线的安全运行影响的允许范围内,该防护措施可对相关高填土涵洞接长施工防护优化做参考。

骆干[6](2019)在《软土填石地基插芯组合桩承载特性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存在大量的软土层,土层多是深度达20-60米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多层分布且厚度不均,类型多、成因复杂。由于这些软土地区经济发达,市场活跃,为了满足需求,大量的基建项目不断在建设。软土地基因其含水量较高、孔隙比大、可压缩性大等特性,造成其承载能力低、工程性质差、固结时间长等不利于工程项目的开展。针对既有建筑物下深厚软土地基存在的一些工程问题,如沉降过大、承载力不足等问题,应因地制宜提出加固深厚淤泥地基的处理方法。插芯桩是由强度较高的芯桩和水泥土桩体两部分构成的,复合桩侧摩阻力和桩端摩阻力的提高靠水泥土桩体侧面和底面较大的面积来实现,较高强度的桩芯来弥补水泥桩体的强度的不足。具有成本低、污染小、无挤土效应,对既有建筑及地下管线的影响小,机具施工灵活便捷等特点。本文依托某能源发展化工厂区深厚软土填石地基加固项目,基于既有建筑下深厚软土填石地基沉降过大引起的上部结构建筑物的的灾害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静载试验及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手段,对竖向荷载下高压旋喷微型钢管素砼桩的桩基础承载特性及变形机理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进行了高压旋喷微型钢管素砼桩不同插芯深度的现场静载试验。对比研究了竖向荷载下等截面桩、不同插芯深度荷载—沉降、桩侧摩阻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钢管插入深度是非常有必要的。(2)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对高压旋喷微型钢管素砼桩(钢管不同插入深度、旋喷桩的厚度、旋喷桩弹性模量)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确定在满足承载力前提下选择合理的插入深度有助于节省经济效益;旋喷桩弹性模量的改变对桩顶沉降影响较小;旋喷桩的桩径在400mm比较合适;数值模拟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数值模拟的科学合理性,揭示插芯组合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并确定其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3)通过改变插芯组合桩的插入深度,研究各参数对插芯组合桩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基于已有新型组合桩的研究成果提出其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4)建立管廊所在区域组合桩加固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加固后的地基的整体沉降变形规律,得出其沉降变形简化计算公式,并据此进行初步工后沉降预测分析。

李晓旭[7](2018)在《高速公路路基塌陷成因分析及处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龙白至城赵高速公路路基塌陷病害,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高压旋喷桩及综合排水的处治措施,为类似的路基塌陷处治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刘洋[8](2017)在《高填方涵洞设计关键技术浅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涵洞是公路工程建设中数量最多的构筑物,而高填方涵洞不同于一般的结构物,由于涵土间共同作用,其受力机理较为复杂,从该类型涵洞特点出发,探讨了高填方涵洞设计及施工几个关键性技术问题,重点分析了高填方涵洞垂直土压力计算取值、地基处理方案以及涵洞土压力减载措施,为高填方涵洞的工程设计实践提供了参考。

李志斌[9](2016)在《中山市某公路扩建工程软基处理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多公路已经不能适应交通量增长的要求,公路的扩建加宽成为我国公路建设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公路扩建工程中,地基处理是关乎项目质量、费用和进度的关键工程之一。我国软土分布十分广泛,软基处理一直是公路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对于一项公路工程,设计工作起着确定工程方案、控制工程造价、指导工程施工的关键作用。公路扩建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的问题包含很多,在工程设计时思路是减少新老路堤的沉降差异,并根据不同的软基深度、路基填筑高度、路段位置分区和结构物类型等因素确定相应的软基处理方法。本文结合中山市某公路扩建工程的设计,对公路扩建工程中软土地基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理论研究和计算分析。首先研究了软土的工程特性及扩建工程中的常见软基病害;其次总结了扩建工程中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比较;然后对公路扩建工程引用的沉降标准进行了研究,并按照该标准进行了实例计算;最后提出了适用于公路扩建工程的软基处理设计理念及流程,并强调了动态设计的原则。

王敏[10](2016)在《高填土涵洞和软土地基涵洞设计关键问题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涵洞施工中,软土地基涵洞和高填土涵洞的设计是重点和难点。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计算高填方涵洞的压力,然后针对性的提出减荷方法,采取相应的地基承载力提升措施,保证涵洞的施工质量。

二、高填土涵洞旋喷桩地基处理总体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填土涵洞旋喷桩地基处理总体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滨海吹填围垦区堆载作用下桩基承载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1 吹填围垦工程特性
        1.2.2 滨海围垦滩涂现状
        1.2.3 堆载引起桩基工程危害问题
        1.2.4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堆载下软黏土变形特性研究现状
        1.3.2 对称堆载下桩基负摩阻力研究现状
        1.3.3 非对称堆载作用下被动桩研究现状
    1.4 堆载对桩基影响现状分析评价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滨海软黏土蠕变特性及沉降规律
    2.1 滨海典型软黏土固结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2.1.1 温州地区典型软黏土固结蠕变特性试验分析
        2.1.2 杭州湾滩涂区典型黏性土固结蠕变特性试验分析
    2.2 软黏土蠕变模型及参数辨识
        2.2.1 经典元件模型
        2.2.2 经验模型
        2.2.3 分数阶蠕变模型
        2.2.4 流变模型对比分析
    2.3 堆载作用下基于Mesri蠕变模型土体沉降预测方法
        2.3.1 堆载作用下附加应力计算
        2.3.2 基于Mesri蠕变模型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2.3.3 局部堆载沉降预测实例分析
        2.3.4 条形路堤堆载沉降预测实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对称堆载下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及现场试验
    3.1 对称堆载下桩基负摩阻力产生机理
    3.2 土体竖向位移作用下桩-土极限负摩阻力计算方法
    3.3 堆载作用下负摩阻力影响深度研究
        3.3.1 常用计算方法
        3.3.2 附加应力估算法
        3.3.3 工程实例分析
    3.4 基于三折线荷载传递函数的负摩阻力解析解
        3.4.1 桩周土和桩端土处于弹性阶段
        3.4.2 桩周土部分进入硬化阶段和桩端土处于弹性阶段
        3.4.3 桩周和桩端分别处于部分塑性阶段和弹性阶段
        3.4.4 桩周土部分进入塑性阶段和桩端土处于塑性硬化阶段
        3.4.5 桩周和桩端处于塑性硬化阶段
        3.4.6 桩周土进入完全塑性阶段和桩端土进入塑性硬化阶段
        3.4.7 工程算例分析
    3.5 基于位移控制双曲线荷载传递函数的负摩阻力数值解
        3.5.1 土体固结沉降计算方法
        3.5.2 桩侧摩阻力双曲线传递模型
        3.5.3 桩端阻力传递模型
        3.5.4 计算模型的求解
        3.5.5 算例分析
    3.6 基于Mesri蠕变模型桩基负摩阻力数值解
        3.6.1 任意时刻土体沉降计算方法
        3.6.2 考虑蠕变效应桩基负摩阻力计算模型分析
    3.7 对称堆载下单桩负摩阻力现场试验及分析
        3.7.1 试验概述及土层参数
        3.7.2 静载试验结果分析
        3.7.3 对称堆载下单桩负摩阻力发展机理现场试验分析
    3.8 考虑固结及蠕变效应桩基负摩阻力计算分析
        3.8.1 不同附加应力比影响深度计算分析
        3.8.2 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3.8.3 不同固结度影响分析
        3.8.4 不同桩顶荷载影响分析
        3.8.5 桩顶荷载和堆载施加次序影响分析
        3.8.6 桩身刚度影响分析
        3.8.7 堆载尺寸影响分析
        3.8.8 蠕变参数影响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对称堆载下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及现场试验
    4.1 基于土压力法被动桩两阶段分析
        4.1.1 基于土压力法被动桩计算模型
        4.1.2 被动桩桩侧土压力分布模式
        4.1.3 堆载下水平附加应力计算方法
        4.1.4 土体侧向位移作用下桩-土极限抗力计算方法
        4.1.5 考虑时间效应水平附加应力计算方法
        4.1.6 被动桩主动侧桩土相互作用计算模型
        4.1.7 土压力法被动桩桩身响应求解
        4.1.8 算例分析
    4.2 非对称堆载作用下被动桩安全距离研究
        4.2.1 堆载下影响距离范围分析
        4.2.2 基于变形安全控制影响距离
    4.3 非对称堆载对临近单桩影响现场试验
        4.3.1 试验方案及监测元件布置
        4.3.2 桩身和土体侧向变形实测结果分析
        4.3.3 桩侧土压力实测结果分析
        4.3.4 桩身应力实测结果分析
    4.4 非对称堆载对临近排桩影响现场试验
        4.4.1 试验概述及土层参数
        4.4.2 静载试验结果分析
        4.4.3 非对称堆载试验结果分析
        4.4.4 侧向堆载下被动排桩桩身被动荷载影响因素分析
        4.4.5 侧向堆载下被动桩负摩阻力影响分析
    4.5 考虑时间效应非对称堆载对临近被动桩影响理论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本文主要创新性成果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软土土地区涵洞基坑开挖对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路线
第二章 复合地基中基坑开挖的相关理论分析
    2.1 引言
    2.2 复合地基基础理论
        2.2.1 复合地基分类
        2.2.2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规律
        2.2.3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破坏模式
        2.2.4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中桩帽的作用
    2.3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常用概念
        2.3.1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面积置换率
        2.3.2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桩体应力比
        2.3.3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2.4 复合地基基坑开挖的理论分析
        2.4.1 复合地基与基坑开挖的相互作用分析
        2.4.2 基坑开挖引起复合地基中单桩变形
        2.4.3 复合地基对基坑开挖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某高速公路工程涵洞基坑开挖对复合地基影响实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
    3.2 涵洞工程简介及施工工序
    3.3 实际工程的有限元模拟
        3.3.1 土体本构模型
        3.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3 有限元计算分析步
    3.4 计算结果与分析
        3.4.1 路基堆载完成时素混凝土桩计算结果分析
        3.4.2 基坑开挖结束时素混凝土桩计算结果分析
        3.4.3 基坑开挖结束时土体应变及应力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土复合地基应力及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4.1 素混凝土桩有桩帽的影响
        4.1.1 计算模型
        4.1.2 计算结果分析
    4.2 钢板桩的长度及刚度的影响
        4.2.1 钢板桩桩长的影响
        4.2.2 钢板桩刚度的影响
    4.3 素混凝土桩的桩长、桩径及刚度的影响
        4.3.1 素混凝土桩的桩长影响
        4.3.2 素混凝土桩的桩径影响
        4.3.3 素混凝土桩的刚度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土复合地基涵洞工程优化方案分析
    5.1 不同堆载距离下素混凝土桩的内力及变形
    5.2 含有内支撑时素混凝土桩的内力及变形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太中银铁路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调查及整治加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高填方路堤沉降变形研究现状
        1.5.2 高填方路堤沉降预测研究现状
        1.5.3 高填方路堤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5.4 高填方路堤病害防治研究现状
2 高填方路堤病害及防治原则分析
    2.1 常用高填方路堤分类
        2.1.1 填土路堤
        2.1.2 填石路堤
        2.1.3 轻质材料路堤
        2.1.4 工业废渣路堤
    2.2 高填方路堤的破坏形式
        2.2.1 路基裂缝
        2.2.2 路基沉陷
        2.2.3 路基边坡失稳
    2.3 高填方路堤病害形成的机理与诱因
        2.3.1 高填方路堤病害产生的机理
        2.3.2 高填方路堤病害形成的诱因
    2.4 高填方路堤病害防治原则
        2.4.1 预防为主的原则
        2.4.2 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
        2.4.3 综合治理原则
        2.4.4 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
    2.5 高填方路堤病害整治加固技术
    2.6 本章小结
3 定银线某××高填方路堤病害类型调查研究
    3.1 太中银铁路定银线概况
        3.1.1 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
        3.1.2 气象水文
        3.1.3 地形地貌
        3.1.4 地层岩性
        3.1.5 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3.2 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调查分析
    3.3 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原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定银线某××路基病害整治加固思路及措施
    4.1 高填方路堤整治加固思路
    4.2 高填方路堤病害整治加固技术措施
        4.2.1 路基加固措施
        4.2.2 路基防、排水措施
    4.3 路堤监控量测与数据分析
        4.3.1 路堤监控量测
        4.3.2 路堤监控数据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铁路高填土涵洞的设计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原则
    1.1 盖板设计原则
    1.2 边墙设计原则
    1.3 基底设计原则
2 土压力的计算方法
3 基底应力的计算方法
4 工程实例
    4.1 设计参数
    4.2 计算参数
        (1)自重
        (2)二期恒载
        (3)土体侧向压力
        (4)活载
        (5)荷载组合
    4.3 计算结果
        (1)有限元模型
        (2)盖板计算结果
        (3)边墙计算
        (4)基底计算
5 结论

(5)既有线高填土涵洞接长施工防护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填土涵洞防护方案
2 高填土涵洞防护方案评价
    2.1 模型参数选取
    2.2 高填土涵洞力学分析
    2.3 涵洞接长施工路基变形分析
    2.4 人工挖孔桩力学分析
3 高填土涵洞稳定性分析
4 结论

(6)软土填石地基插芯组合桩承载特性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处理研究现状
        1.2.2 插芯组合桩加固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插芯组合桩承载特性理论分析
    2.1 概述
    2.2 普通桩基理论
        2.2.1 竖向抗压桩的荷载传递机理
        2.2.2 竖向抗压桩的桩基沉降计算
    2.3 变截面桩基理论分析
        2.3.1 变截面桩的荷载传递机理
        2.3.2 变截面桩的竖向承载特性研究
    2.4 插芯组合桩桩基理论分析
        2.4.1 插芯组合桩的荷载传递机理
        2.4.2 插芯组合桩的承载力计算
    2.5 小结
第三章 插芯组合桩加固技术工程应用背景
    3.1 工程应用背景
        3.1.1 地质资料
        3.1.2 地层分布
        3.1.3 工程现场灾害情况
    3.2 插芯组合桩加固设计方案
    3.3 插芯桩体现场加固施工关键技术
        3.3.1 加固原理
        3.3.2 现场施工技术方案及措施
        3.3.3 实际工程应用案列
        3.3.4 插芯组合桩破坏模式及承载力的计算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现场载荷试验结果分析
    4.1 现场试验研究
        4.1.1 试验目的
        4.1.2 检测数量
        4.1.3 试验加载装置
        4.1.4 试验加载方法和沉降观测
        4.1.5 受检桩情况
        4.1.6 试验结果及分析
    4.2 加固区工后沉降的自动化监测结果及分析
        4.2.1 监测目的
        4.2.2 监测方法和原理
        4.2.3 监测设备
        4.2.4 测点布置
        4.2.5 数据反馈
        4.2.6 沉降稳定性评价原则
        4.2.7 沉降稳定性评价方法
        4.2.8 管廊稳定性评价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插芯桩承载和变形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5.1 Midas gts-nx软件简介
        5.1.1 Midas gts-nx软件的特点
    5.2 单桩承载力数值计算
        5.2.1 确定土体本构模型及其参数
        5.2.2 单元选取和网格划分
        5.2.3 边界及荷载条件
        5.2.4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5.3 基于GTS-NX软件的插芯组合桩受力因素分析
        5.3.1 高压旋喷桩弹性模量变化影响
        5.3.2 高压旋喷桩厚度变化影响
        5.3.3 钢管桩插入深度变化影响
        5.3.4 桩土荷载分担比
    5.4 管廊下多桩基础整体加固处理数值模拟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5.4.1 不同桩间距插芯组合桩及土体沉降
        5.4.2 加固区附近土体沉降
        5.4.3 加固后整体沉降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高速公路路基塌陷成因分析及处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工程地质勘察
3 路基塌陷成因分析
4 处治方案
    4.1 高压旋喷桩加固
        4.1.1 旋喷桩加固机理
        4.1.2 旋喷桩处治设计
    4.2 顶推涵洞
    4.3 完善隔水、引水的综合排水措施
5 结语

(8)高填方涵洞设计关键技术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高填方涵洞土压力计算
3 高填方涵洞地基处理
    3.1 换填垫层法
    3.2 强夯及强夯置换
    3.3 旋喷桩复合地基
    3.4 预制桩或CFG桩复合地基
    3.5 工程实例
4 高填方涵洞减载措施及施工
5 结语

(9)中山市某公路扩建工程软基处理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概述
        1.1.2 研究项目概况
    1.2 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工程实践
        1.2.2 新老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指标研究
        1.2.3 相关理论分析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
    2.1 概述
        2.1.1 软土的工程性质
        2.1.2 公路扩建工程常见病害
    2.2 项目工程地质概况
        2.2.1 地质勘察目的与手段
        2.2.2 自然地理与区域地质
        2.2.3 地质概况
        2.2.4 水文地质
        2.2.5 不良地质
        2.2.6 软土试验指标
    2.3 小结
第三章 软基处理方法及比较
    3.1 软基处理方法综述
        3.1.1 软基处理方法
        3.1.2 软基常用处理方法比较
    3.2 项目软基处理方案比选
        3.2.1 软基处理方案类型比选
        3.2.2 复合地基法处理方案比选
        3.2.3 软基处理推荐方案
    3.3 小结
第四章 软基处理计算分析
    4.1 软基处理计算理论
        4.1.1 计算一般规定
        4.1.2 稳定验算
        4.1.3 沉降分析计算
    4.2 计算控制指标
        4.2.1 沉降控制指标
        4.2.2 稳定控制指标
    4.3 项目软基处理计算
        4.3.1 计算基础资料
        4.3.2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4.3.3 沉降与稳定计算
    4.4 小结
第五章 软基处理设计方法
    5.1 设计的流程
        5.1.1 公路扩建工程软基处理设计的目的
        5.1.2 既有路基的调查和评价
        5.1.3 扩建路基的地质勘察
        5.1.4 设计时考虑的因素
        5.1.5 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
    5.2 设计的注意事项
        5.2.1 软基处理设计的一般原则
        5.2.2 减小新旧路基差异沉降的设计方法
    5.3 项目软基处理设计
        5.3.1 设计要求
        5.3.2 动态设计
    5.4 小结
结论与建议
    主要结论
    进一步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高填土涵洞和软土地基涵洞设计关键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填土涵洞设计的基本思路
    1. 1 计算高填土涵洞垂直方向土体压力
    1. 2 高填土涵洞减荷方法
2 处理软土地基的相关措施
    2. 1 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
        2. 1. 1 水泥旋喷桩
        2. 1. 2 强夯替换
        2. 1. 3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加强地基
        2. 1. 4 压力注浆
    2. 2 不同地基处理方法的分析
3 结语

四、高填土涵洞旋喷桩地基处理总体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滨海吹填围垦区堆载作用下桩基承载特性研究[D]. 邓会元. 东南大学, 2021
  • [2]软土土地区涵洞基坑开挖对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影响研究[D]. 裘剑辉. 广州大学, 2020(02)
  • [3]太中银铁路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调查及整治加固技术研究[D]. 郑浩.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4]铁路高填土涵洞的设计方法[J]. 余浪,罗艳,易大伟. 高速铁路技术, 2019(04)
  • [5]既有线高填土涵洞接长施工防护方案研究[J]. 李东,任高峰,张聪瑞,胡仲春,王震,张文浩.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9
  • [6]软土填石地基插芯组合桩承载特性及应用研究[D]. 骆干. 广州大学, 2019(01)
  • [7]高速公路路基塌陷成因分析及处治[J]. 李晓旭. 山西交通科技, 2018(01)
  • [8]高填方涵洞设计关键技术浅析[J]. 刘洋. 山西建筑, 2017(28)
  • [9]中山市某公路扩建工程软基处理设计[D]. 李志斌. 长安大学, 2016(05)
  • [10]高填土涵洞和软土地基涵洞设计关键问题分析[J]. 王敏. 四川建材, 2016(01)

标签:;  ;  ;  ;  ;  

喷射桩高填方涵地基处理综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