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马湖富营养化调查

骆马湖富营养化调查

一、骆马湖富营养化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宋媛[1](2021)在《骆马湖氟溴离子及营养元素赋存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骆马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蓄水体,也是徐州、宿迁两市的饮用水水源地,本文从湖泊常规水化学组分及分布特征、氟溴离子季节性变化及健康风险、营养元素分布及水体富营养化等方面开展了分析研究,为保障饮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成果如下:(1)阐明了骆马湖及入湖河流水体及沉积物中氟离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分别于2019年11月和2020年7月采集骆马湖及入湖河流44个采样点位的水样及表层沉积物样品,测试结果显示骆马湖及入湖河流中氟离子浓度变化范围0.211-1.170 mg/L之间,所有采样数据中大于1.0 mg/L的点位共3个,超标率6.5%,其中2020年7月未出现超标点。沉积物中氟离子含量变化范围为4.308-38.548 mg/kg,平均值为10.4 mg/kg,高于徐州地区土壤平均值。氟离子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2019年11月儿童风险商大于1的点位共6个,占比35.3%;2020年7月儿童风险商均小于1,不存在健康风险。(2)阐明了骆马湖及入湖河流水体及沉积物中溴离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骆马湖及入湖河流43个有效采样点位水样中溴离子浓度在0.022-0.297 mg/L之间,总体上溴离子含量时空变化规律与氟离子相似,受入湖河流来水及湖泊位水量变化影响,2020年7月水中溴离子浓度明显低于2019年11月。沉积物中溴离子含量变化范围0.020-2.230 mg/kg,平均值为0.426 mg/kg,空间分布与水中溴离子相似。丰水期湖区溴离子健康风险偏低,但2019年11月湖区52%的采样点水中溴离子浓度超过0.2 mg/L,存在较高的健康风险,应值得关注。(3)分析了骆马湖水体及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碳氮磷的分布特征。骆马湖沉积物中TOC、TN和TP的含量分别在49.6-3670.5 mg/kg,313-2245mg/kg,162.951-261.364 mg/kg范围之间。沉积物氮磷综合污染评价结果显示:骆马湖沉积物综合污染指数FF值在0.68-2.69之间,为轻度污染。骆马湖湖区水中TOC、TN和TP平均含量为3.9 mg/L、0.985 mg/L和0.096 mg/L,大部分区域氮磷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但个别采样点总磷含量超过0.1 mg/L,污染较严重。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显示2020年7月骆马湖水质整体上处于中营养-轻度富营养状态,但中运河入湖口附近水质营养状态达到中度富营养化程度。该论文有图39幅,表22个,参考文献137篇。

刘倩,庞燕,项颂,万玲[2](2021)在《骆马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文中研究指明为解析骆马湖富营养化沉积物的影响因素,2018年9月采集了骆马湖表层沉积物32个点位样品,分析了沉积物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有机碳同位素(δ13C)和氮同位素(δ15N)指标,研究了沉积物中有机质分布特征及来源.研究表明:表层沉积物TOC含量在0.55%~3.76%,平均值为1.62%;TN含量在0.04%~0.46%,平均值为0.19%;δ13C含量在-27.32‰~-8.36‰,平均值为-14.98‰;δ15N含量在-1.92‰~10.17‰,平均值为7.72‰,TN与TOC在空间分布呈正相关,有机碳、氮同位素受不同来源有机质影响空间分布有较大差异.对δ15N、δ13C与C/N进行定性分析和端元混合模型定量计算,得出骆马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人类活动带来的土壤有机质贡献率最大,特别是东岸休闲旅游区贡献较高;二是围网养殖造成的源污染,加大了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第三是湖泊来水携带较高浓度的污水有机质,对"典型过水性"骆马湖水质影响较大.为了降低骆马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急需对湖体有机质的来源加大控制.

张柳青[3](2020)在《南水北调东线枢纽湖泊有色可溶性有机物来源组成及生物可利用性特征》文中认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起扬州江都水力枢纽,沿线经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向北送水,供应我国北方约4.38亿居民饮用水。作为东线主要调蓄湖泊,上述五湖水质优劣直接关系到上亿人口的用水安全。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全球碳循环在水圈中的主要有机碳库,大型跨流域调水直接或间接影响全球碳循环进程。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hromophoric DOM,CDOM)是DOM中能够强烈吸收紫外辐射及蓝光波段的那部分有机物,高浓度CDOM酸臭刺鼻,在水处理过程中产生致癌物质,影响水处理工艺与流程,缩短水处理设备寿命。本研究着眼于南水北调东线主要调蓄湖泊,探讨湖泊中CDOM的来源组成、生物可利用性对不同水文情景的响应以及潜在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丰水期5个湖泊DOC浓度和吸收系数a254均高于枯水期,其中洪泽湖、骆马湖和南四湖DOC浓度显着高于枯水期,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a254显着高于枯水期,表明了丰水期有机物质输入较高,从而增加了湖泊CDOM丰度。高邮湖和洪泽湖比紫外吸光度SUVA254在丰水期显着高于枯水期,其余湖泊SUVA254在丰水期也较高,说明丰水期湖泊CDOM腐殖化程度较高,外源类腐殖酸输入明显。(2)运用三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ces,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llel factor analysis,PARAFAC)对5个湖泊CDOM的荧光光谱进行解析,5个湖泊均得到3种荧光组分,类腐殖酸C1、类色氨酸C2和类酪氨酸C3。洪泽湖和骆马湖CDOM样品经室内生物培养实验,也得到以上3种荧光有机物质。(3)5个湖泊CDOM对不同水文情景的响应存在差异。丰水期东线上中游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3种组分荧光强度均显着大于枯水期,东线下游南四湖和东平湖反而在枯水期3种组分荧光强度较高。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得出,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3种组分荧光强度均在河流入湖区域明显高于其他湖区,尤其在丰水期最明显,表明了丰水期河流输入对湖泊CDOM的贡献较大。枯水期南四湖下游湖区3种组分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其上游湖区。东平湖组分荧光强度空间分布受不同水文情景的影响较小,枯水期类腐殖酸、类色氨酸在大汶河入湖区域较高。(4)不同水文情景下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类腐殖酸和类蛋白组分既有陆源输入,也有内源产生,其中丰水期类腐殖酸和类色氨酸陆源输入为主,而类酪氨酸以自生源为主,枯水期陆源贡献类腐殖酸较少,类蛋白质更多的来源于湖泊自生源,即微生物或藻类的贡献。不同水文情景对南四湖和东平湖CDOM组成结构影响较小,2个湖泊类蛋白质在枯水期主要来自于内源同时伴随人为活动的影响,而类腐殖酸低于类蛋白质,陆源输入较低,受陆源影响较小。(5)整体来看,调水期DOC浓度和a254较非调水期更低,且调水期南四湖和东平湖DOC浓度、a254和2种类蛋白组分荧光强度显着高于其它3个湖泊,表明调水在一定程度上对东线下游湖泊CDOM产生累积效应。调水期5个湖泊类腐殖酸及类腐殖化程度均低于非调水期。(6)枯水期洪泽湖、骆马湖DOC生物可利用性[%BDOC,分别为(17±4)%、(15±4)%]高于丰水期[分别为(5±5)%、(10±7)%],且枯水期%BDOC在河流入湖口区域较高。枯水期2个湖泊比紫外吸光度SUVA254和类腐殖酸荧光强度显着高于培养前,而类酪氨酸荧光强度显着低于培养前,表明了枯水期类酪氨酸生物可利用性较高,造成湖泊类腐殖酸的累积,增加了样品的腐殖化程度。综上所述,丰水期河流输入是东线上中游湖泊,即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CDOM主要来源,且CDOM腐殖化程度较高,而枯水期则以内源,即藻类或微生物活动为主。东线下游南四湖和东平湖CDOM来源和组成特征受枯水期的影响较大,且枯水期内源和人为污染对南四湖和东平湖类蛋白质的影响较大,调水也会对南四湖和东平湖产生一定的环境累积效应以及降低CDOM浓度,对水质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洪泽湖和骆马湖CDOM生物可利用性在枯水期较高,主要表现在河流入湖河口区域,另外微生物降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湖泊CDOM的腐殖化程度。

朱天顺,刘梅,申恒伦,蒋万祥,王丽虹,渠晓东,潘保柱[4](2019)在《南水北调东线湖群水体营养状态评价及其限制因子研究》文中指出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是我国湖泊保护面临的紧迫问题,开展湖泊营养状态评价及其限制因子研究,对于富营养化湖泊治理和生态系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蓄湖群-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为研究区域,于2018年4月非调水期和10月调水期对调蓄湖群109个样点开展了系统监测,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调蓄湖群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湖群富营养化特征及其限制因子。结果表明:同一水期内调蓄湖泊间水质指标不尽相同,各调蓄湖泊非调水期水质优于调水期,影响水质达标的主要因子为总氮和总磷。调蓄湖群调水期均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非调水期均处于中营养状态,非调水期优于调水期。透明度和叶绿素a是决定调蓄湖群富营养化水平的限制性因子。

覃宝利,唐金玉,王宣朋,吴春,叶建勇,丁辰龙[5](2019)在《骆马湖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于2017年夏季对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调查,探讨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为骆马湖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此次调查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2属,其中,绿藻门属数最多,其后依次为蓝藻门和硅藻门,优势属主要为浮游蓝丝藻、微囊藻和小球藻。全湖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2.63×105~2.85×107 cells·L-1之间,生物量在0.092~4.522 mg·L-1之间。全湖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在0.60~2.60之间,平均值为1.75,且9月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显着高于8月(P<0.05),但不同点位之间多样性指数的差异未达显着水平(P>0.05)。与往期骆马湖调查结果相比,此次调查得到的全湖多样性指数差异不大,细胞丰度明显增加,优势属多集中在蓝藻门和绿藻门,尤其是浮游蓝丝藻明显增多。从近几年的优势属种类、藻类细胞密度变化来看,骆马湖富营养化程度依然在加剧。RDA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溶解氧浓度和氮磷比的共同作用解释了骆马湖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28.16%。其中,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受采砂、围网养殖及夏季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因此,减少人为活动干扰对于保护骆马湖水质和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势在必行。

唐金玉,覃宝利,吴春,叶建勇,王宣朋,丁辰龙[6](2019)在《骆马湖夏季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及评价》文中提出开展人类活动影响下骆马湖水质状况调查,明确水体理化指标分布特征,有助于城郊过水性湖泊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2017年夏季(6—8月)对骆马湖水体理化指标开展调查,分析水质现状和水体营养状态变化特征,并结合Piper三角图和等值线图法分析骆马湖理化指标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夏季骆马湖透明度、ρ(DO)和pH值较1991—2014年平均水平无明显变化,但N、P和有机污染物浓度以及主要离子组成变化显着。骆马湖ρ(TN)、ρ(TP)及CODMn达V类水标准,大部分湖区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小部分湖区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湖区东北部主要离子组成由Ca2++HCO3-转变为Na+(K+)+HCO3-,其余湖区则转变为Na+(K+)+Cl-。水体中HCO3-、Ca2+、Mg2+和PO43+浓度以及pH、总碱度和总硬度等具有显着空间差异性(P<0.05)。骆马湖水质指标空间分布复杂, Ca2+和Mg2+浓度以及总碱度、总硬度呈现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特点,而TN、TP和叶绿素a浓度以及CODMn总体呈现北部高、东部低的特点。不同理化指标空间分布主要与入湖径流中污染物、湖泊内生产活动和湖泊净化能力有关,人类活动对骆马湖水质的干扰已不容忽视。

朱滨清[7](2019)在《骆马湖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文中认为2016年12月~2018年4月,在江苏省骆马湖设置了6个监测点位(S1、S2、S3、S4、S5、S6),对其鱼类资源进行了4个频次的监测。在此基础上,对其鱼类群落组成、鱼类群落多样性及空间差异、主要经济鱼类及优势种的体长体重、刀鲚的食性、鱼产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骆马湖鱼类资源保护对策。监测结果显示,共采集到鱼类64种,隶属于8目16科,与历史文献比较,鱼种类数有所下降,除已经成为定居型的刀鲚外,未发现咸淡水洄游性鱼类,但采集到两个新纪录种: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 Gill,1859)和小口小鳔鮈(Microphysogobio microstomus Yue,1995)。江湖洄游性鱼类的种类数量明显降低,除了鲢、鳙等依靠增殖放流的种类外,鳡、鯮等鱼类未采集到。鱼类的优势种组成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差异,鲫、刀鲚等鱼类在各监测点位均为优势种。发现了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 Rafinesque,1820)、黄金鲫2种外来物种,说明骆马湖有一定程度的外来物种入侵。对6个监测点位鱼类的单位捕捞渔获量(CPUE值)进行了统计,从季节上来看,春季和夏季频次各点位的CPUE值均较高;从空间上来看,S4、S5点位的CPUE值在各频次均明显高于其他点位。鱼类生物多样性在具有一定的差异。湖区西部点位(S3、S4、S5)的H′高于东部,而S2的H′则显着小于其他监测点位。整体上看,在6个监测点中,S3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S5和S4,S1与S2以及S6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各点位鱼类群落组成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S2和S3以及S1与S4这两对监测点位的相似性最高,S6与其他5个监测点差异相对较大。对应分析结果显示,鲫、麦穗鱼等鱼类在各点位分布较均匀,银鮈、蛇鮈、花?等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大多数鱼类在S1、S2、S3、和S4四个监测点的数量分布较接近。骆马湖的主要经济鱼种以低龄小个体占大多数;大多数小型鱼类的体型差异较小,种群结构良好。总的来看,骆马湖正在遭遇鱼类小型化和低龄化的问题。对刀鲚(主要的优势种之一)进行了食性分析,发现刀鲚的食物由29种饵料生物组成,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少量摄食鱼虾,其食物组成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据估算,骆马湖的浮游生物鱼产力、底栖生物鱼产力分别为135.99 kg/hm2、54.6 kg/hm2。由此推算,骆马湖鲢、鳙的合理放养量分别约为76.5 kg/hm2、92.5kg/hm2,杂食性鱼类的合理放养量约为54.6 kg/hm2。为了保护并合理利用骆马湖的渔业资源,建议:加强行政监管和环保宣传工作,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管理,优化增殖放流的品种结构,保护和修复底质环境,合理捕捞,同时需重视外来物种入侵问题。

钱奎梅,高明侠,孙玲[8](2018)在《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区域差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骆马湖不仅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湖泊,同时也是徐州的水源地.该研究通过对骆马湖不同水域水质和浮游植物采样分析来研究骆马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差异.从骆马湖总氮总磷的水平来看,骆马湖的营养级水平处于轻度富营养化到中度富营养化阶段,位于水源地取水口的4#采样点的总氮和总磷含量高于其余三个采样点.骆马湖浮游植物的总生物量均不高,1#,2#,3#,4#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别为2.10mg/L,1.99mg/L,2.01mg/L,0.93mg/L,4#采样点浮游植物生物量低于其它区域(1#,2#,3#采样点),其优势种为卵形隐藻、颗粒直链硅藻、小环藻、脆杆藻、针杆藻、梭形裸藻和小球藻.1#,2#,3#采样点的优势种类为卵形隐藻和飞燕角甲藻.

许大炜[9](2018)在《骆马湖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持续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等水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使得城市的供水安全遭受了严重的威胁。同时,近年来频繁爆发的水源地安全问题也更加凸显了对水源地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的重要意义。本文选择年降水量较为丰沛的江苏省北部淮北平原上的骆马湖水源地,在总结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水源地的相关理论运用相应模型构建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个层次组成并包含8项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单因子评价与综合评价法分别对骆马湖水源地水质、水量、健康风险及应急能力三方面分别进行评价,再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水源地安全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分项评价和总体评价的结果,结合骆马湖实际情况,从环境安全、经济安全和管理安全三方面提出加强骆马湖水源地安全状况的相关对策建议。论文主要评价结果如下:(1)对骆马湖水源地水质的评价结果表明:2013-2017年骆马湖水源地水质安全指数均为2,说明骆马湖水源地水质稳定、状况良好,水质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富营养化状况有逐年加深,水体营养环境发生改变的危机。(2)对骆马湖水源地水量的评价结果表明:2013-2016年骆马湖水源地水量安全指数均为3,处于基本安全状态,水量能基本满足饮用水源地对生产与生活的水量要求;但部分年份水量安全处于临界状态,需引起相关重视。(3)对骆马湖水源地健康风险及应急能力的评价结果表明:致癌物质的个人年风险远大于非致癌物质,但两者均低于国际标准,可以放心饮用骆马湖水;骆马湖水源地应急能力处于高水平等级,应急体系正不断改进与完善。(4)对骆马湖水源地安全总体评价的结果表明:2013-2017年骆马湖水源地安全综合指数从2.46下降到2.00,值越小越安全,说明骆马湖水源地属于基本安全范畴,安全状况整体呈上升趋势,水源地前景良好。

彭凯,李太民,刘利,邹伟,吴天浩,龚志军[10](2018)在《苏北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生物评价》文中指出为了解骆马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其水质健康状态,于2014年对骆马湖浮游植物进行逐月野外调查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1种属,其中蓝藻门和硅藻门最多,其次为绿藻门.全湖细胞丰度在1.52×1067.89×106 cells/L之间,全湖生物量在0.04812.44 mg/L之间.非多维度量尺度分析结果显示,骆马湖全湖浮游植物生物量从冬春季喜低温的硅藻门为主演替到夏秋季喜高温的蓝藻门为主,表明骆马湖浮游植物有着明显的季节演替规律.与20世纪相比,骆马湖浮游植物优势种属有着很大的变化,富营养化指示属隐藻、纤维藻、针杆藻、鱼腥藻、伪鱼腥藻等明显增多,表明自20世纪以来,骆马湖富营养化程度正在加剧.与邻近的洪泽湖、南四湖、高邮湖、邵伯湖和宝应湖相比,骆马湖浮游植物细胞丰度高于宝应湖,但低于其他4个湖泊.基于浮游植物的水质评价结果,骆马湖目前处于从寡污带向β-中污带过渡的状态,富营养化程度轻于洪泽湖,与南四湖部分湖区富营养化程度相似.

二、骆马湖富营养化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骆马湖富营养化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骆马湖氟溴离子及营养元素赋存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采样点设置与样品采集
    2.3 实验所需仪器与试剂
    2.4 质量控制与数据分析
    2.5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3 骆马湖水化学组分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3.1 骆马湖主要水质指标的时空变化分析
    3.2 骆马湖水化学组成特征
    3.3 骆马湖主要离子来源及控制因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骆马湖及入湖河流氟溴离子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
    4.1 骆马湖及入湖河流氟离子分布特征
    4.2 骆马湖及入湖河流溴离子分布特征
    4.3 骆马湖氟溴离子健康风险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骆马湖水体及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性研究
    5.1 骆马湖水中碳氮磷的时空分布特征
    5.2 骆马湖沉积物中碳氮磷的分布特征研究
    5.3 骆马湖沉积物中氮磷形态的分布特征
    5.4 骆马湖水体中营养元素的污染评价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骆马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点布设与样品采集
    1.2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表层沉积物TOC、TN、δ13C、δ15N分布特征
    2.2 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来源解析
        2.2.1 端元物质的确定
        2.2.2 定性分析
        2.2.3 定量分析
3 结论

(3)南水北调东线枢纽湖泊有色可溶性有机物来源组成及生物可利用性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选题意义及研究区域概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调水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
        1.3.2 CDOM分析方法进展
        1.3.3 CDOM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1.4 研究内容及目的
    1.5 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第2章 东线上中游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CDOM来源组成特征
    2.1 材料与方法
        2.1.1 采样点布设与样品采集
        2.1.2 DOC浓度测定
        2.1.3 CDOM吸收光谱测定
        2.1.4 CDOM荧光光谱测定
        2.1.5 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
        2.1.6 水文数据
        2.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
        2.2.1 水文特征
        2.2.2 DOC及 CDOM光谱特性时空分布特征
        2.2.3 CDOM的荧光组分特征分析
        2.2.4 荧光组分时空分布特征
        2.2.5 CDOM来源特征
        2.2.6 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2.3 讨论
        2.3.1 不同水文情景下3个湖泊CDOM组成特征
        2.3.2 不同水文情景下3个湖泊CDOM来源解析
    2.4 小结
第3章 东线下游南四湖和东平湖CDOM来源组成特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采样点布设与样品采集
        3.1.2 DOC浓度测定
        3.1.3 CDOM吸收光谱测定
        3.1.4 CDOM荧光光谱测定
        3.1.5 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
        3.1.6 水文数据
        3.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
        3.2.1 水文特征
        3.2.2 DOC及 CDOM光谱特性时空分布特征
        3.2.3 CDOM的荧光组分特征分析
        3.2.4 荧光组分时空分布特征
        3.2.5 CDOM来源特征
        3.2.6 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3.3.1 不同水文情景下2个湖泊CDOM组成特征
        3.3.2 不同水文情景下2个湖泊CDOM来源解析
    3.4 小结
第4章 调水对东线调蓄湖泊CDOM特征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2.1 DOC浓度、CDOM丰度及结构变化情况
        4.2.2 荧光组分变化情况
    4.3 讨论
        4.3.1 调水对5 个湖泊DOC浓度及CDOM丰度、结构的影响
        4.3.2 调水对5个湖泊荧光组分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洪泽湖和骆马湖CDOM生物可利用性特征
    5.1 材料与方法
        5.1.1 采样点布设与样品采集
        5.1.2 室内生物培养实验
        5.1.3 生物可利用性测定
        5.1.4 CDOM吸收光谱测定
        5.1.5 CDOM荧光光谱测定
        5.1.6 水文数据
        5.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 结果
        5.2.1 水文特征
        5.2.2 不同水文情景下BDOC及吸收光谱特征
        5.2.3 生物培养后CDOM荧光组分鉴别
        5.2.4 不同水文情景下荧光组分生物可利用性特征
        5.2.5 BDOC与光谱参数相关性分析
    5.3 讨论
        5.3.1 不同水文情景对BDOC的影响
        5.3.2 不同水文情景对荧光组分的影响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4)南水北调东线湖群水体营养状态评价及其限制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与测定
    1.2 数据计算与分析
        1.2.1 富营养化评价
        1.2.2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质状况
    2.2 营养状态
    2.3 不同水质因子与综合营养指数的关系
3 讨论
4 结论

(5)骆马湖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水样的采集和鉴定
    1.2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采样点位
    2.2 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分布
    2.3 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及NMDS分析
    2.4 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4.1 骆马湖夏季主要环境因子差异分析
        2.4.2 浮游植物藻蓝蛋白(PC)和TP浓度及总氮总磷比[ρ(TN)∶ρ(TP)]的变化关系
    2.5 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RDA分析
3 讨论
    3.1 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生物量变化
    3.2 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
    3.3 环境因子对骆马湖浮游植物组成的影响
4 结论

(6)骆马湖夏季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品采集与分析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骆马湖夏季水温、透明度、ρ (DO) 和pH
    2.2 骆马湖夏季主要离子、总碱度和总硬度
    2.3 骆马湖夏季N、P和有机质
    2.4 骆马湖夏季叶绿素a
    2.5 骆马湖夏季ρ (TN) 、ρ (TP) 、CODMN和叶绿素a空间分布特征
    2.6 骆马湖夏季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3 讨论
    3.1 骆马湖夏季透明度、ρ (DO) 和pH
    3.2 骆马湖夏季主要离子及其分布特征
    3.3 骆马湖夏季主要富营养化指标及其分布特征
    3.4 骆马湖营养状态
4 结论

(7)骆马湖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江苏省淡水鱼类资源特征
        1.1.1 江苏省的气候特征
        1.1.2 江苏省淡水鱼类资源的特点
        1.1.3 江苏省的淡水湖泊鱼类资源的研究进展
    1.2 湖泊鱼类群落结构的相关研究
    1.3 影响鱼类群落的因素
        1.3.1 鱼类群落的空间格局和时间格局
        1.3.2 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生态因子
        1.3.2.1 透明度和水色
        1.3.2.2 溶解氧和PH值
    1.4 江苏省湖泊鱼类资源面临的问题或威胁
        1.4.1 低龄化和小型化
        1.4.2 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
        1.4.3 不合理的捕捞强度
        1.4.4 鱼类的生物入侵
        1.4.5 不合理的采砂行为
        1.4.6 水体富营养化
        1.4.7 高等水生植物的分布密度的减少
        1.4.8 气候灾害的影响
    1.5 骆马湖鱼类资源概况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骆马湖鱼类群落组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采样区域介绍
        2.1.2 采样时间
        2.1.3 工作方法
        2.1.3.1 鱼类采集
        2.1.3.2 现场鱼类测量
        2.1.4 标本处理和分析指标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鱼类种类与分布
        2.2.2 骆马湖单位捕捞渔获量(CPUE)的对比
        2.2.3 鱼类优势种
        2.2.3.1 鱼类优势种的习性
        2.2.3.2 骆马湖鱼类的生态类型与区系组成
    2.4 讨论
        2.4.1 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化
        2.4.2 外来物种入侵和人工养殖的影响
        2.4.3 优势种状况分析
第3章 骆马湖鱼类多样性与数量分布的空间差异
    3.1 多样性指数的研究意义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数据处理和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多样性分析
        3.3.2 空间差异
        3.3.3 聚类分析
    3.4 讨论
第4章 主要经济物种及其优势种体长体质量测量与分析
    4.1 引言
    4.2 骆马湖的捕捞情况与主要经济鱼类
        4.2.1 骆马湖2009~2017年捕捞产量统计和鱼类放流工作
    4.3 材料与方法
        4.3.1 骆马湖鱼类生物学测定
    4.4 主要经济型鱼类的体质量体长分布
    4.5 主要经济鱼类和小型鱼类的体质量体长关系
    4.6 讨论
第5章 刀鲚的食性研究
    5.1 刀鲚食性的研究意义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样本选择
        5.2.2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刀鲚的摄食强度变化
        5.3.2 刀鲚食物组成
        5.3.3 骆马湖刀鲚食物组成的空间变化
    5.4 讨论
第6章 骆马湖鱼产力计算
    6.1 鱼产力的研究意义
    6.2 计算方式
    6.3 鱼产力的分析和计算
        6.3.1 浮游生物鱼产力估算
        6.3.2 底栖生物鱼产力估算
    6.4 增殖放流品种和数量分析
        6.4.1 鲢、鳙的合理放养量
        6.4.2 杂食性鱼类合理放养量
    6.5 讨论
第7章 骆马湖鱼类资源保护对策
    7.1 鱼类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
        7.1.1 大规模的采砂行为
        7.1.2 捕捞强度过大
        7.1.3 .水域富营养化和水体污染
    7.2 骆马湖鱼类资源保护对策
        7.2.1 对骆马湖的鱼类资源采取保护措施
        7.2.2 优化增殖放流等工作
        7.2.3 保护和修复底质环境
        7.2.4 重视生物入侵问题
        7.2.5 可持续发展和加强监管
        7.2.6 制定科学合理的捕捞措施
        7.2.7 治理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
附录 :鱼类照片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8)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区域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浮游植物群落组成
    2.2 骆马湖优势功能群落的分类
    2.3 水体理化性质
3 结论

(9)骆马湖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水资源与饮水危机
        1.1.2 饮用水源地安全形势
        1.1.3 国家与地方政策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源地概况及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2.1 骆马湖水源地概况
        2.1.1 自然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1.3 水环境概况
    2.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指标选取
        2.2.1 骆马湖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2.2.2 评价指标的筛选
    2.3 骆马湖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3.1 指标体系层次的划分
        2.3.2 指标体系的建立
        2.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第三章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3.1 评价资料与方法的选择
        3.1.1 评价资料与数据来源
        3.1.2 水源地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
    3.2 水质安全评价标准及方法
        3.2.1 一般污染物评价标准及计算方法
        3.2.2 非一般污染物评价标准及计算方法
        3.2.3 富营养化状况控制标准及计算方法
    3.3 水量安全评价标准及方法
        3.3.1 各指标评价标准及方法
        3.3.2 水量安全评价方法
    3.4 健康风险及应急能力评价方法
        3.4.1 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3.4.2 应急能力评价标准与方法
第四章 骆马湖水源地安全评价
    4.1 水质安全评价
        4.1.1 一般污染物项目指数评价
        4.1.2 非一般污染物项目指数评价
        4.1.3 富营养化状况指数评价
        4.1.4 水质安全指数评价
    4.2 水量安全评价
        4.2.1 水量安全各指标评价
        4.2.2 水量安全指数
    4.3 健康风险及应急能力评价
        4.3.1 健康风险评价
        4.3.2 应急能力评价
    4.4 水源地安全综合评价
第五章 骆马湖水源地安全对策
    5.1 加强水源地环境安全建设
        5.1.1 合理开发骆马湖水源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5.1.2 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改善水源地生态环境
        5.1.3 改善水源地保护区环境,努力保障供水安全
    5.2 优化水源地经济安全建设
        5.2.1 科学规划,使水源地建设与城乡发展相适应
        5.2.2 优化经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
        5.2.3 加快备用水源地建设,开发新水源
    5.3 落实水源地管理安全建设
        5.3.1 建立骆马湖水源地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
        5.3.2 改进骆马湖水源地应急预案机制
        5.3.3 完善骆马湖水源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与不足
        6.2.1 创新之处
        6.2.2 研究的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苏北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生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点的布设与样品采集
    1.2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
        2.1.1 浮游植物的种类
        2.1.2 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
        2.1.3 浮游植物的时间分布
        2.1.4 浮游植物群落的NMDS分析
    2.2 骆马湖水质生物学评价
3 讨论
    3.1 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与演变
    3.2 与临近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比较
    3.3 骆马湖水质生物学评价

四、骆马湖富营养化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骆马湖氟溴离子及营养元素赋存特征研究[D]. 宋媛.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骆马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J]. 刘倩,庞燕,项颂,万玲. 中国环境科学, 2021(10)
  • [3]南水北调东线枢纽湖泊有色可溶性有机物来源组成及生物可利用性特征[D]. 张柳青.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4]南水北调东线湖群水体营养状态评价及其限制因子研究[J]. 朱天顺,刘梅,申恒伦,蒋万祥,王丽虹,渠晓东,潘保柱.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12)
  • [5]骆马湖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J]. 覃宝利,唐金玉,王宣朋,吴春,叶建勇,丁辰龙.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09)
  • [6]骆马湖夏季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及评价[J]. 唐金玉,覃宝利,吴春,叶建勇,王宣朋,丁辰龙.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03)
  • [7]骆马湖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D]. 朱滨清.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8]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区域差异研究[J]. 钱奎梅,高明侠,孙玲.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9]骆马湖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及对策研究[D]. 许大炜. 江苏师范大学, 2018(12)
  • [10]苏北骆马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生物评价[J]. 彭凯,李太民,刘利,邹伟,吴天浩,龚志军. 湖泊科学, 2018(01)

标签:;  ;  ;  ;  ;  

骆马湖富营养化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