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1世纪实验学校开设“做人班”

北京21世纪实验学校开设“做人班”

一、北京21世纪实验学校开设“做人课”(论文文献综述)

孙世梅[1](2018)在《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价值取向研究 ——以F小学20世纪80年代四位特级教师为个案》文中研究指明教学价值取向即教学的本位价值,是教学活动中最为核心的价值,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基于教学价值观念在教学中处理各种教学事务所持有的基本价值倾向。本研究以F小学的四位特级教师为研究对象,探究他们在语文教学中所秉持的教学价值取向。研究采用质性研究取向、个案研究策略,通过访谈、文本分析等方法搜集田野研究数据,描述并分析四位特级教师的教学事件、教案、教学实录、教学论文、报告讲座等。研究呈现了他们的教学实践样态,运用丰富的数据凝练其语文教学价值取向,并对教学价值取向生成、发展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阐释。四位特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样态主要表现为对识字教学的探索、对阅读教学的变革和对作文教学的尝试,其形成过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研究发现,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坚持“人”的立场;秉持“双基”为基;注重培养思维品质;立足学科的系统性;凸显语言文字运用。影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价值取向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时代的引领、学校环境的塑造和个人素养的完形等,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价值取向一旦形成,也会对小学语文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第一,对小学语文教师学科内容知识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第二,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法知识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第三,对小学语文教师学生知识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第四,对小学语文教师情境知识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梳理了F小学四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经典范例,对其语文教学价值取向进行探究。期待能够以此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助推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这也是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的“抢救性”研究,能在一定意义上完形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语文教学研究的样貌。

程桔华[2](2012)在《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课改的力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最大的特色是拥有全学段的教育体系,是北京市唯一一所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全贯通的民营学校。

范胜武,李景龙[3](2011)在《教育国际化的追问与沉思》文中提出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西部的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原名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是一家"政府出政策、企业出资金、专家办学校"的全寄宿制新型学校。经过18年的办学探索,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从一所民办学校转型成为海淀区首家国际学校。如何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高走得远,取决于我们的思想力与行动力。追问与沉

何建昆[4](2009)在《吉利大学 打造国际化新型综合大学》文中研究表明创新业绩 创新教学 在我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断下降、数百万毕业生难以就业的形势下,根据北京市教委统计的数据表明,北京吉利大学毕业生2004年至2007年的就业率分别为99.63%、99.77%、99.87%、99.91%,2008年,由北京市教委公布的吉利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首次达到

朱学坤[5](2007)在《教育应该是一种享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教育的思考应该是全面的,其中包括对教育、校长、教师、学生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关注。北京21世纪实验学校开设"做人课",学生爱上,教师爱讲,使得讲课的人也好,听课的人也好,大家都有一种享受的感觉。听罢颇有感触。

刘金赟[6](2007)在《论教师参与课堂变革》文中提出课堂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变革是衡量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明显标志,因此,作为课堂中的主体之一,教师的作用就显得无比重要了,可以说,课堂变革成败最终决定于教师的态度以及行为等各方面的支持。自然,研究教师参与课堂变革的有关问题也就颇有意义。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方法、相关术语界定以及研究意义。主体部分由三个章节组成。内容涉及教师参与课堂变革的现状,笔者将之归纳为四大类:抵制变革型、被动变革型、表演变革型和主动变革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教师参与课堂变革的因素。内部因素涉及教师对变革的理解、对参与课堂变革的评估,诸如教龄、担当职务等教师的客观特征,教师本身所具有的与参与课堂变革有关的观念、知识与技能。外部因素涉及以校长为首的学校行政领导、同事、学生、及学生家长等人的因素;硬件资源、时间、考评制度和奖励制度等周围环境的支持;文化氛围;课堂变革理论的问题以及课堂变革实践的不确定性。接下来,笔者描述了教师参与课堂变革的实效: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方法多创设学习情境、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师生关系走向民主平等、学生学习走向主动探究、教师评价学生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其中的案例大都是笔者在现实课堂中观察到的一手资料。最后提出了促进教师参与课堂变革的优化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唤醒教师参与课堂变革的意识;激发教师参与变革的动力;营造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围;培养教师“学习-实践-反思-重建”的良好习惯;修正有关课堂变革的方案;提供各种资源作为保障。结语部分强调了要使教师真正地参与课堂变革,学校及教师需要做些什么以及课堂变革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曹文肖[7](2006)在《职中生做人教育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在本质上是引导学生“成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做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近年来做人教育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做人素质的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很多学校做人教育的状况和水平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当下许多中等职业学校过多的注重了对职中生进行“何以为生”的专业技能的传授,而相对忽视了“为何而生”的如何做人的教育,由此所导致的职中生做人素质严重缺失、就业困难、竞争能力较弱等问题不仅影响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为职中生以后的和谐、全面发展埋下了“隐患”。因此加强职中生的做人教育成了一个亟待重视和解决的课题。鉴于此,作者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究问题的缘由和解决的途径,为最终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做人教育的科学模式提供一些思考。 本论文采用了观察、调查、个案分析、联系实际等研究方法,多维度、多层面的对职中生做人教育的基本内涵及重要意义、现状及原因分析、途径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和深入研究和探讨。全文除引言外,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职中生做人教育概念界定、历史渊源和研究意义。首先对做人教育的概念作了界定,认为做人教育就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途径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合格的社会公民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职中生的实际特点,指出职中生做人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培养职中生具有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强烈的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健全的职业人格。指出加强职中生的做人教育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职中生的成长和成才以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在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做人教育现状进行介绍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当前职中生做人素质上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人生价值观迷失、责任意识缺乏、基本素质低下和基本人文素养欠缺,并从学校、家庭、社会和职中生自身等方面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造成职中生做人素质缺失的原因。

丁浩生[8](2005)在《关于民办学校生存、发展的认识和实践》文中认为

陈金江[9](2005)在《从理工科大学生的视角解读科学道德教育 ——以华中科技大学四个学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从理工科大学生的视角解读了科学道德教育的相关问题,如何谓科学道德、何谓在科学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他们接受了什么样的科学道德教育以及这样的科学道德教育能否培养出具有科学道德素养的人、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道德教育。对这些问题的解读突破了以往研究者和教师的视角,倾听学生的声音是本文的主旋律,突出思辨研究和质的研究两个对比角度。论文由四章构成: 第一章为导言部分,它主要讨论了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为什么要用质的研究方法,该项研究是如何开展的,以及对本研究的相关思考如信度、效度、道德问题。第二章在对四位理工科大学生访谈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他们对科学道德理解的异同,在大量掌握材料的基础上,从学术史考察和日常语义分析两个层面得出科学道德是什么的初步结论,再从什么不是科学道德和什么是科学道德正反两个方面进一步阐释,认为科学道德就是从事科学的人的道德,与科学密切相关(science-related),包括科学活动内部的道德规范(学术道德)和科学活动外部的道德规范(责任伦理)。第三章从学生视角出发,归纳分析了四位受访者对“一个在科学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的理解,结合理论探讨,探索了何谓“一个在科学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认为一个在科学道德上受过教育教育的人应该具备一些共同的素养,至于他们所接受的大科学道德教育能否培养出具有科学道德素养的人,关键在于自我修炼。第四章也是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在四位理工科大学生对理想的科学道德教育勾勒的基础上,归纳分析,继而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与分析,认为理想的科学道德教育必须是一种基于学生需要的科学道德教育,具有大科学道德教育的特征,其实施应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譬如生活化的科学道德教育,开展做人教育、立科学道德之基,六“E”式的科学道德教育,结合专业教学、重叙科学美德故事。深度访谈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是本文研究的特色,倾听学生的声音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窦喆[10](2004)在《北京市11/12岁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实证研究》文中提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为我国进行奥林匹克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对北京的青少年进行奥林匹克教育更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北京市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并且通过实证研究探求适合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的方法,为北京市更好地开展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提供可行性的参考依据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三所小学中的340名11/12岁小学生进行了为期12周共计24学时的实证性教育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内涵的理解水平较高,他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理解与奥林匹克主义是一致的。2在目前开展的奥林匹克教育过程中,爱国主义色彩较浓。主要表现在学生出于爱国主义情感,对我国奥运优势项目的奥运冠军比较喜爱,并且,很多学生希望成为奥运冠军的原因就是希望为国争光。3虽然北京市小学生整体对奥林匹克运动内涵的理解水平较高,但是对奥林匹克基本知识的掌握欠缺。其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奥林匹克知识的传授,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同时,因为社会对当前奥林匹克的热点事件比较关注,所以小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得相对较好。另外,大多数学生虽然对残奥会的意义和重要性有所了解,但是对残奥会知识的掌握比较缺乏。4学校作为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阵地并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奥林匹克知识传授。并且,北京市小学生的奥林匹克教育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开展奥林匹克专项活动。5北京市小学生奥林匹克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校内是体育课,而在校外则主要是媒体和父母。6从实验效果来看,单纯对小学生进行奥林匹克理论知识的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寓教于体,通过理论讲解并结合室外体育活动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效果是最好的,它对11/12岁小学生掌握奥林匹克知识、全面理解奥林匹克运动、具备公平竞争行为都是十分有利的。

二、北京21世纪实验学校开设“做人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21世纪实验学校开设“做人课”(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价值取向研究 ——以F小学20世纪80年代四位特级教师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初心不忘——滚烫在胸的语文教育情怀
        (二)把根留住——返璞归真的语文教学传统
    二、研究背景
        (一)呼唤教育家型教师崛起的时代诉求
        (二)传承优秀语文教学传统的现实需求
        (三)语文教育研究范式转换的实践探求
        (四)反思个人专业发展理路的内心寻求
    三、研究问题
    四、研究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概况
        (二)小学语文教育观研究
        (三)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理论研究
        (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相关研究概况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基本概况
        (三)小学语文教学理论探索
        (四)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由来与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一)我国小学特级教师的研究现状
        (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四、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研究
        (一)相关研究概况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价值取向的偏差研究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特级教师
        (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三)教育价值
        (四)教育价值取向
        (五)教学价值取向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的规划
    二、研究方法的选用
        (一)秉持质性研究取向
        (二)采用个案研究策略
    三、研究对象的确定
    四、研究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一)数据的收集
        (二)数据的整理
    五、研究效度的提升
    六、研究伦理的谨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四位语文特级教师的从教环境和职业发展历程
    一、四位语文特级教师所在的F小学历史回眸
        (一)概述F小学的发展历史
        (二)定格F小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二、四位语文特级教师的职业发展历程轻描
        (一)Y教师:业精于勤
        (二)S教师:钻之弥坚
        (三)X教师:独辟蹊径
        (四)L教师:行稳致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四位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实践样态
    一、四位语文特级教师的识字教学探索
        (一)创设识字情境,注重方法指引
        (二)突出识字重点,加强基础训练
        (三)理解汉字意涵,体现构字规律
        (四)融合观察体验,加强写字指导
    二、四位语文特级教师的阅读教学变革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分析与整合能力
        (二)注重阅读方法指导,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三)注重师生主体间性对话,发展学生阅读思维能力
        (四)注重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三、四位语文特级教师的作文教学尝试
        (一)作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二)写作方法的习得与运用
        (三)作文批改与讲评的实践策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四位语文特级教师教学价值取向的核心要义
    一、坚持“人”的立场
        (一)切勿让“匠气”掩盖了“人气”
        (二)做片子、答卷子、压担子要不得
        (三)不是从教材出发,而是从学生出发
        (四)写字教育本身就是素质教育
    二、秉持“双基”为基
        (一)扎扎实实练技能
        (二)语文教学的“十字真经”
        (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四)教好“三个一”,语文教师则功德无量
    三、注重培养思维品质
        (一)写好字也要动脑筋
        (二)“放电影”
        (三)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上下工夫
        (四)课堂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场
    四、立足学科的系统性
        (一)不能“一条腿粗一条腿细”
        (二)不能忽视兴趣、方法、习惯的培养
        (三)不能只盯着眼前这一件事
        (四)不能教孩子“哑巴”语文
    五、凸显语言文字运用
        (一)孩儿们,操练起来
        (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三)学以致用,用以致学
        (四)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四位语文特级教师教学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一、时代对其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引领
        (一)时代的主流思想
        (二)笃定的职业选择
        (三)时代楷模的导航
    二、学校对其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塑造
        (一)学校是铺好“路”的地方
        (二)学校是写满“爱”的地方
        (三)学校是充盈“文化”的地方
    三、教师个人素养对其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完形
        (一)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崇高的道德品质
        (三)厚重的文化底蕴
        (四)精深的备课功夫
        (五)敏锐的科研素养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核心理念具有整合性
        (二)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形成过程具有实践性
        (三)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
        (四)语文教学价值取向对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具有促进性
    二、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访谈提纲(部分)
    附录二 研究资料(部分)
    附录三 资料图片(部分)
后记

(2)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课改的力量(论文提纲范文)

特色教育引发“一位难求”
课程改革国际化
不拘一格“造”人才

(3)教育国际化的追问与沉思(论文提纲范文)

追问之一:挽住谁的手?
追问之二: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
追问之三:国际教育, 是招牌还是内功?

(6)论教师参与课堂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四、相关术语界定
    五、研究意义
第一章 教师参与课堂变革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教师参与课堂变革的现状
    二、来自教师内部的因素分析
    三、来自教师外部的因素分析
第二章 教师参与课堂变革的实效
    一、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法多创设学习情境
    三、教学内容多元化
    四、教学手段信息化
    五、师生关系走向民主平等
    六、学生学习更注重探究
    七、教师评价学生更注重学生的发展
第三章 教师参与课堂变革的优化策略
    一、唤醒教师参与课堂变革的意识
    二、激发教师参与课堂变革的动力
    三、营造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围
    四、培养教师“学习-实践-反思-重建”的良好习惯
    五、修正有关课堂变革的方案
    六、提供各种资源作为保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7)职中生做人教育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职中生做人教育的基本内涵及研究意义
    (一) 职中生做人教育的基本内涵
    (二) 做人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
    (三) 加强职中生做人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职中生做人素质的现状描述及成因分析
    (一) 职中生做人教育取得的成绩
    (二) 职中生做人素质缺失的表现
    (三) 职中生做人素质缺失的成因分析
三、职中生做人教育的实施途径及改进措施
    (一) 以观念为先导,树立现代育人理念
    (二) 以日常教育为基础,全方位渗透做人教育
    (三) 以课程为途径,注重做人教育的综合渗透
    (四) 以隐性教育为依托,创设浓厚的育人氛围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9)从理工科大学生的视角解读科学道德教育 ——以华中科技大学四个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及本研究的贡献
    1.3 研究者自身经历与研究问题
    1.4 研究过程
2 “我”所理解的科学道德
    2.1 学生的视角:“我”所理解的科学道德
    2.2 归纳分析
    2.3 理论探讨:何谓科学道德及科学道德教育
3 “我”所接受的科学道德教育
    3.1 学生的视角:“我”所理解的在科学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
    3.2 归纳分析
    3.3 理论探讨:何谓在科学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
    3.4 学生的视角:当前接受的科学道德教育能否培养出具有科学道德素养的人
    3.5 归纳分析
4 “我”理想的科学道德教育
    4.1 学生的视角:“我”理想的科学道德教育
    4.2 归纳分析
    4.3 理论探讨:何谓理想的科学道德教育
结论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本人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北京市11/12岁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
        1.2.2 奥林匹克运动和学校体育
        1.2.3 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1.2.4 奥运会主办国进行的学校奥林匹克教育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学校
        2.1.2 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问调查法
        2.2.3 实验法
        2.2.3.1 分组
        2.2.3.2 教材
        2.2.3.3 教师
        2.2.3.4 教学进度
        2.2.4 问卷调查法
        2.2.4.1 问卷的设计
        2.2.4.2 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2.2.4.3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北京市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分析
        3.1.1 北京市小学生掌握奥林匹克知识的现状
        3.1.1.1 对奥林匹克运动基本知识的掌握
        3.1.1.2 对残奥会的了解
        3.1.1.3 对奥林匹克运动内涵的理解
        3.1.1.4 对奥运冠军的了解
        3.1.2 北京市小学生开展奥林匹克活动的现状
        3.1.3 北京市小学生奥林匹克知识来源的现状
        3.1.3.1 北京市小学生校内奥林匹克知识来源
        3.1.3.2 北京市小学生校外奥林匹克知识来源
    3.2 不同组别实验效果对比分析
        3.2.1 不同组别实验前后掌握奥林匹克知识的对比分析
        3.2.2 不同组别实验前后公平竞争行为的对比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 致谢
6 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四、北京21世纪实验学校开设“做人课”(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价值取向研究 ——以F小学20世纪80年代四位特级教师为个案[D]. 孙世梅.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1)
  • [2]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课改的力量[J]. 程桔华. 中关村, 2012(09)
  • [3]教育国际化的追问与沉思[J]. 范胜武,李景龙. 北京教育(普教), 2011(06)
  • [4]吉利大学 打造国际化新型综合大学[N]. 何建昆. 科技日报, 2009
  • [5]教育应该是一种享受[J]. 朱学坤. 上海教育, 2007(14)
  • [6]论教师参与课堂变革[D]. 刘金赟. 华东师范大学, 2007(03)
  • [7]职中生做人教育探究[D]. 曹文肖. 河北师范大学, 2006(10)
  • [8]关于民办学校生存、发展的认识和实践[J]. 丁浩生. 基础教育参考, 2005(10)
  • [9]从理工科大学生的视角解读科学道德教育 ——以华中科技大学四个学生为例[D]. 陈金江. 华中科技大学, 2005(05)
  • [10]北京市11/12岁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实证研究[D]. 窦喆. 北京体育大学, 2004(01)

标签:;  ;  ;  

北京21世纪实验学校开设“做人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