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需要建立有限政府

中国加入WTO需要建立有限政府

一、中国加入WTO要求建立有限政府(论文文献综述)

陈东[1](2011)在《评《手把手地教导中国:GATT究竟为何物》——兼论“基督教治下”的WTO法律文化对中国法治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以"有限政府"、"透明度"、"司法审查"、"国民待遇"等核心理念为基石的WTO的规则、体制及价值观根植于"基督教治下的"法律文化,此种文化在基于中国国家利益不受大损的前提下已经在中国法治的各个层面获得了某种程度"成功的入侵"。《手把手地教导中国:GATT究竟为何物》一文以典型的西方主流法律职业文风和尖刻辛辣的语言从某个侧面隐晦地展示了这样的"入侵"。WTO对中国法治影响的实质体现了中西法律文化的对撞,此种对撞在转型期的中国还将长期持续。

郭峥嵘[2](2010)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现状综述》文中认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直接关系着地方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以及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行,本文拟对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评述。

颜如春[3](2006)在《当代中国的政府与社会关系模式探析》文中指出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中,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模式是典型的“强政府、弱社会”模式,这一模式随着改革开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入WTO推动着政府与社会关系模式进一步变革。培育“强社会”,打造“强政府”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强政府、强社会”模式是当代中国政府与社会关系模式的必然选择。面对WTO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全方位的挑战,市场、政府、社会任何一方的“单兵作战”都将难以应付。要应对共同的挑战,政府与社会必须合作,实现从“共治”到“善治”。政府在达成善治目标的进程中的积极作为:一是培育社会的自治能力,二是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

李永锦[4](2006)在《论法治框架下我国有限政府的建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建设有限政府作为我国行政管理的一种新理念,已经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同,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并在政府的实际工作中开始逐步实施。合理界定政府行为、规范政府行为,不仅有利于精兵简政、提高效率、减少腐败现象、重塑政府的形象;而且有利于推动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增强社会的活力,因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现代法治所追求的恰恰是用宪法和法律来约束社会权力持有者的种种不良的人性,使权力在运行过程中真正地做到合乎发展中的人的善良本性与愿望,从而实现法治。从我国国情出发,在我国加入WTO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历史背景下,应当构建有限政府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有限政府是是权力受到制约的政府、是职能有限的政府、是规模有限的政府、是在政府运行上实行透明行政的政府、在权责关系上是一个自律性的责任政府。本文介绍了有限政府的理论渊源及该理论在西方国家的法律实践,并阐明了我国建设有限政府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以及法律依据,并就在法治框架下建设有限政府的具体途径在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应当采取的措施加以论述:在立法方面,应当在宪法中明确规定政府有限原则的内容、健全政府组织法、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在执法方面,应当使公务人员树立法治行政的观念、在执法中树立实体与程序并重的观念、树立尊重权利和权力有限的观念、树立执法责任观念;在司法方面主要就政府入世后在司法审查的主体方面、司法审查的范围和标准方面应当采取的措施加以论证。

孙丽珍[5](2006)在《论有限政府的建构》文中研究说明人类社会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为共同进行生产而结合起来的共同体。由“劳动分工”到“知识分工”人类社会文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探索文明的演化过程,将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大有裨益。 文艺复兴以来,人本主义使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生产力又促进了个人自由、财产和公正的空前发展。资本促使欧洲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欧洲社会深刻变化、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和近代政府——有限政府的诞生。有限政府理论首推英国杰出的思想家约翰·洛克的《政府论》。根据制度经济学,企业是各权利主体为了各自的利益,通过契约联系起来的利润生产组织。有限政府是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有限责任的政治表达。从早期资本主义时期亚当·斯密的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到凯恩斯主义的政府“这只看的见得手”的理论和实践见证了有限政府从洛克的到哈耶克的再到布坎南的有限政府理论的发展过程。实践证明:有限政府保障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明进步。 全球化犹如涌澎湃的大潮,有力地冲击着各国的生活世界,也加速了中国建构有限政府的步伐。通过学习借鉴西方的有限政府理论,我觉得建构中国有限政府,至少分两步走。首先确立的以人为本是中国有限政府的基石,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现有的宪政制度是构建中国有限政府的制度基础。其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一系列宪政制度将被提到日程上。本文着重探讨建构中国有限政府的第一步的具体路径,试图提供一个初步的以人为本的中国有限政府的理论框架,这不同与以往的,但符合知识分工原则。

颜如春[6](2006)在《从“共治”到“善治”——中国社会治理模式探析》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传统的“强政府、弱社会”治理模式随着改革开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加入WTO后将发生进一步的变革。面对WTO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全方位的挑战,市场、政府、社会任何一方的“单兵作战”都将难以应付。政府与社会“强强联合”,实现从“共治”到“善治”,将是应对共同挑战的客观抉择。政府在达成“善治”目标的进程中要完成两件任务一是培育社会的自治能力,二是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

梁秋云[7](2005)在《论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战略选择》文中指出中国以其强劲的经济增长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在中国入世后的三年中,中国政府虽然基本实现了关于过渡期的承诺,但是今后由市场经济建设的挑战更为严峻。而如何提升中国的国家竞争力已经成为中国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的经济职能及其定位备受关注。中国政府如何重新调整自己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角色定位,特别是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就是理论界和政府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政府经济职能的诠释,提出经济职能的内涵,并通过借鉴和分析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历史演进及其模式选择,探讨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论证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模式选择及其实现途径。在这一分析思路下,本文共分6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主要通过对政府经济职能这一概念的不同观点和认识的梳理,在将这一概念与社会发展变化相联系的前提下,明确了政府经济职能的科学涵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研究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理论意义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从经济全球化历程看政府经济职能的理论演进”,一方面,通过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突出了其表现特征及其实质以及对政府经济职能的影响: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西方学者对政府经济职能的研究也一直继续着,从纵向上将其划分为四个明显的阶段即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国家主义经济”阶段;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守夜人”阶段;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全面干预”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政府与市场相结合阶段。从政府经济职能理论的历史演变中得出: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同样重要,只是存在市场与政府角色的主次、干预方式和干预程度的范围差异而已。 第三部分“对当代开放经济国家政府经济职能模式的比较研究”,首先通过分析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目标选择,引进目标函数:其次,通过比较美国和日本两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不同作用,论述中国政府在全球化进程中应当担任的角色。 第四部分“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历史进程”,主要通过分析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说明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引用世界经济自由度排名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五部分“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模式选择和实现途径”,主

冯彦君[8](2004)在《WTO·有限政府·现代经济法》文中研究说明加入WTO,对中国经济法及其研究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深层次上促进了中国经济法的现代转型和经济法理念的更新。WTO规则对经济法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是通过约束成员国政府而间接实现的。经济法是以政府为一方主体的法律体系,所以政府职能的强度和界域的变化必然会直接影响经济法的内容与走向。在WTO规则作用下,有助于塑造有限政府角色而不是否定政府的作用,因而,加入WTO促进了中国经济法的现代转型而不是宣判了经济法的死刑。

左伟[9](2005)在《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WTO、IMF和世界银行分别代表着当今世界的贸易体系、货币体系和技援体系,而以上三大体系也构成了世界经济秩序的核心。加入WTO不仅为中国提供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潮流和参与世界经济秩序的契机,而且也成为中国在新世纪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入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贸易领域,而是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的变化与发展,是以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为切入点,以宏观环境和金融环境的变化为基础,并从货币政策的运行、传导和政策协调等多层面表现出来。 本文以中国加入WTO为背景,系统探讨了货币政策的运行环境、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传导中介、传导途径及政策协调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趋势,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以直接涉及金融服务业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及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达成的《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协议》为出发点,讨论了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金融自由化的区别。在分析WTO框架下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中国金融业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入世后中国如何利用WTO条款而选择金融开放的策略,以及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 第二章探讨了入世后金融环境的变化。金融环境是货币政策运行的基础环境,金融环境的改变必将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运行和效果。本章讨论了入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以及中国金融体制和金融结构的变化,具体分析金融领域在制度和数量等方面的变化。 第三章分别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政策工具角度,考察了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运行的变化。本章认为,入世后应逐步实施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以通货膨胀目标制为核心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以及为公开市场业务为核心的货币政策工具体系。 第四章分析了入世后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介即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情况,在考察入世后银行、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以及两个市场连通状况的基础上,进而分析传导中介的变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彭前生[10](2004)在《WTO与推进政府廉洁的制度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已经加入了WTO,这必然会对传统体制下的政府产生有力的冲击。WTO规则客观上要求我国的政府必须由过去的无限政府转为有限政府,由神秘政府转向透明政府。同时,WTO规则还将推动我国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打击地方保护主义。这些都将从制度的变革上来遏制腐败。

二、中国加入WTO要求建立有限政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加入WTO要求建立有限政府(论文提纲范文)

(1)评《手把手地教导中国:GATT究竟为何物》——兼论“基督教治下”的WTO法律文化对中国法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引子:WTO与《马太福音》何干
一、 《手把手地教导中国:GATT究竟为何物》精要概览
    (一) “蜜月期的终结”和汽车零部件案
        1. 案情的发端
        2. 争端焦点
        (1) 中国被诉措施的税费性质:“普通关税” (16) 还是“国内税”?
        (2) 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国民待遇/数量限制/当地成分问题。
    (二) 专家组及上诉机构报告的“鬼斧神工”
        1. 事实挖掘的深度和广度、对事实背后的法律信号的敏感度
        2. “金科玉律”究竟该如何适用以及如何“精妙地将事实与法律适用相结合”以论证中国的主张缺乏说服力
        3. 关于条约解释的方法和“基本逻辑”
二、 “基督教治下”的WTO法律文化
    (一) 基督教与西方法治传统的勾连
        1. 有限政府与个人权利
        2. 契约精神
        3. 理性主义精神
    (二) WTO法律文化中的基督教精神
三、 新千禧年的“入侵”
    (一) 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对撞
    (二) “有限政府”、“透明度”、“司法审查”及“国民待遇”
        1. “透明度”
        2. “司法审查”
        3. “国民待遇”

(2)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现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历程
二、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现状
    (一)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的若干理论研究
        1.“小政府、大社会”的有限政府理论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理论之一。
        2. 企业家政府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方面也有较大的应用。
    (二)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具体研究
        1.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路径、措施与方式研究。
        2.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主要障碍及对策研究。
        3. 地方政府职能定位、发展趋势研究。
        4. 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和保障机制研究。
    (三) 新形势对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挑战和影响
        1. 中国加入WTO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挑战和影响。
        2. 国家大政方针等宏观形势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挑战和影响。
三、当前研究的不足

(3)当代中国的政府与社会关系模式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四种选择模式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府与社会关系模式及其演化
    (一)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政府与社会关系模式是典型的“强政府、弱社会”模式
    (二) 改革开放以后政府与社会关系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 加入WTO推动政府与社会关系模式的进一步变革
        1.WTO推动中国的全面变革。
        2.WTO带来全方位的挑战。
三、“共治”对政府与社会关系提出的新变革要求
四、政府在达成“善治”目标进程中的积极作为
    (一) 培育社会自治能力
        1.培育民间社团组织。
        2.重建社会结构。
        3.确立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体系。
    (二) 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
        1.改革管理范围。
        2.转变管理模式。
        3.改变管理方法。

(4)论法治框架下我国有限政府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关键词
引言
一、有限政府的科学内涵
    (一) 有限政府是权力受到制约的政府
    (二) 有限政府是职能有限的政府
    (三) 有限政府是规模有限的政府
    (四) 有限政府是在政府运行上实行透明行政的政府
    (五) 有限政府在权责关系上应是一个自律性的责任政府
二、有限政府的理论渊源及其在西方国家的法律实践
    (一) 有限政府的理论渊源
        1. 霍布斯、斯宾诺莎的学说
        2. 洛克的学说
        3. 哈耶克的学说
    (二) 有限政府理论在西方国家的法律实践
三、我国建立有限政府的依据
    (一) 建设有限政府的理论依据
        1. 人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政府认知能力的有限性
        2. 政府的构成以人民意志为基础决定了政府行为的有限性
        3. 政府的运行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框架决定了政府行动领域的有限性
        4. 政府建立所依赖的物质基础的有限性决定了政府能力的有限性
    (二) 建设有限政府的现实依据
        1. 建设有限政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 建设有限政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3. 建设有限政府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迫切要求
        4. 建设有限政府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
    (三) 建设有限政府的法律依据
四、在法治框架下建设有限政府的途径
    (一) 在立法方面应当采取的措施
        1. 在宪法中明确规定政府有限原则的内容
        2. 健全政府组织法
        3. 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
    (二) 在执法方面应当采取的措施
        1. 树立法治行政的观念
        2. 树立行政执法的实体与程序并重的观念
        3. 树立尊重权利、权力有限的观念
        4. 树立执法责任的观念
    (三) 在司法方面应当采取的措施
        1. 在司法审查的主体方面应当采取的措施
        2. 在司法审查的范围方面应当采取的措施
        3. 在司法审查的标准方面应当采取的措施
结语
Abstract
Key words
注释
参考书目
后记

(5)论有限政府的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
    1.2 研究的范围和方法
2 有限政府概述
    2.1 有限政府的概念
    2.2 有限政府的理论基础
3 有限政府的外在条件和内在要求
    3.1 有限政府的外在条件
    3.2 有限政府的内在要求
    3.3 有限政府及其理论:研究现状与问题
4 中国政府的现状
    4.1 中国传统型政府的七次改革
    4.2 转型期中国政府面对的挑战
5 转型期中国政府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思路
    5.1 中国传统型政府政治哲学的不足
    5.2 中国传统型政府的路径依赖
    5.3 中国社会不完善的市场机制
    5.4 中国市民社会的缺失
    5.5 转型期中国政府问题的解决——建构中国有限政府
6 理顺政府、企业、社会和公民等关系——建构中国有限政府的必要条件
    6.1 营造中国有限政府的外部环境
    6.2 建构中国有限政府的内部体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从“共治”到“善治”——中国社会治理模式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及其演变
    (一) 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治理模式
    (二)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治理模式的变化
        1、个人权利的解放和发展。
        2、民间社团的兴起。
    (三) 加入WTO推动社会治理模式的进一步变革
        1.WTO将推动中国的全面变革。
        2、WTO将带来全方位的挑战。
二、“共治”对政府与社会关系提出的新变革要求
    (一) 政府还权于社会, 培育出一个“强社会”
    (二) 政府转变社会管理模式, 打造一个“强政府”
    (三) 政府与社会“强强联合”
三、政府在达成“善治”目标进程中的积极作为
    (一) 培育社会自治能力
        1、培育民间社团组织。
        2、重建社会结构。
        3、确立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体系。
    (二) 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
        1、改革管理范围。
        2、转变管理模式。
        3、改变管理方法。

(7)论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战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的提出
    (一) 政府经济职能的涵义
    (二) 经济全球化下研究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意义
二、从经济全球化历程看政府经济职能的理论演进
    (一) 历史上的经济全球化
    (二)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特征及其实质
    (三) 经济全球化对政府经济职能的影响
    (四) 政府经济职能理论的历史演进
    (五) 对西方政府经济职能理论的评价及给予我们的启示
三、对当代开放经济国家政府经济职能模式的比较研究
    (一) 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目标选择
    (二) 美国政府的基本经济职能
    (三) 日本政府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四、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历史进程
    (一) 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现状分析
    (二) WTO框架下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提出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五、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模式选择和实现途径
    (一) 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模式选择
    (二)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实现途径
六、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WTO·有限政府·现代经济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 WTO规则:约束政府的游戏规则
二、有限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性政府
三、现代经济法:符合WTO规则精神的新型经济法
四、简短的结论

(9)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中国金融业
    1.1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多边规则
        1.1.1 相关概念的讨论
        1.1.2 关于金融服务贸易多边规则的理解与讨论
    1.2 中国金融服务的开放进程和开放策略
        1.2.1 中国金融服务的开放进程
        1.2.2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效应分析
        1.2.3 入世后中国金融服务开放的政策建议
    1.3 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
        1.3.1 入世后政府面临的挑战
        1.3.2 入世后政府目标模式选择:服务型政府和有限政府
        1.3.3 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
    1.4 小结
    1.5 附录1:关于 WTO的背景介绍
    1.6 附录2:中国金融服务的入世承诺
    1.7 附表1:金融服务的范围
2 入世后的金融环境
    2.1 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2.2 入世后的金融体制
        2.2.1 入世后的金融经营体制
        2.2.2 入世后的金融监管体制
    2.3 入世后的金融结构
        2.3.1 金融资产结构
        2.3.2 融资结构
        2.3.3 金融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
    2.4 小结——入世后中国金融改革的紧迫性
3 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的运行
    3.1 入世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3.1.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理论解释
        3.1.2 最终目标的主流变化趋势
        3.1.3 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重新界定
        3.1.4 小结——双目标制的重新界定:币值稳定与金融稳定
    3.2 入世后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3.2.1 入世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
        3.2.2 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重新界定
        3.2.3 小结——逐步建立以通货膨胀目标为核心、功能分离的中介目标体系
    3.3 入世后的货币政策工具
        3.3.1 入世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分析
        3.3.2 公开市场业务是入世后的核心政策工具
        3.3.3 入世后存款准备金制度调控功能的弱化
        3.3.4 入世后再贷款的功能已发生变化
        3.3.5 入世后重新定位再贴现政策的功能
        3.3.6 入世后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机制
        3.3.7 小结——发挥政策工具的信号作用
    3.4 附表2: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实证检验的统计结果
4 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中介
    4.1 入世后的外资银行
        4.1.1 入世后银行体系变化的基本态势
        4.1.2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4.1.3 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特点分析
        4.1.4 外资银行进入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4.1.5 小结
    4.2 入世后的货币市场
        4.2.1 入世对中国货币市场的影响
        4.2.2 入世后的银行间债券市场
        4.2.3 入世后的票据市场
        4.2.4 小结
    4.3 入世后的证券市场
        4.3.1 相关概念的讨论
        4.3.2 入世后证券市场开放的风险与条件
        4.3.3 入世后证券市场开放的策略选择
        4.3.4 小结
    4.4 入世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通
        4.4.1 发达经济体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联通机制
        4.4.2 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联通机制分析
        4.4.3 入世后的改革措施
        4.4.4 小结
5 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
    5.1 入世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5.1.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复杂化
        5.1.2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扩展
        5.1.3 信贷传导途径的作用下降
        5.1.4 利率途径将成为主渠道
    5.2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利率途径
        5.2.1 理论说明
        5.2.2 入世后影响利率传导效率的因素分析
        5.2.3 入世后疏通利率传导的两点建议
        5.2.4 小结
    5.3 信贷渠道
        5.3.1 理论说明
        5.3.2 我国信贷途径分析
        5.3.3 入世后的信贷途径分析
        5.3.4 小结——正确对待信贷途径的作用变化
    5.4 汇率途径
        5.4.1 理论说明
        5.4.2 入世后汇率传导的重要性
        5.4.3 汇率稳定与货币供应的矛盾
        5.4.4 入世后改进汇率传导的思路
        5.4.5 小结
    5.5 非货币性资产价格途径
        5.5.1 理论说明
        5.5.2 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价格传导的特殊机理
        5.5.3 我国非货币资产价格传导的效率
        5.5.4 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价格途径的实证检验
        5.5.5 小结——新的课题
    5.6 附表3: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
    5.7 附表4:1996-2002年中国名义利率水平的调整
    5.8 附表5: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价格途径的实证检验的统计结果
6 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的协调
    6.1 理论介评及政策含义
        6.1.1 关于内外均衡矛盾经典论述的实证讨论
        6.1.2 M-F模型的适用性及改进
        6.1.3 启示与借鉴
        6.1.4 小结
    6.2 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6.2.1 入世后两大政策的变化分析
        6.2.2 入世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目标模式的转变
        6.2.3 入世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思路
        6.2.4 小结
    6.3 入世后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
        6.3.1 入世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协调的影响
        6.3.2 “职能分离”的有效性讨论与改进方向
        6.3.3 入世后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6.3.4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中国加入WTO要求建立有限政府(论文参考文献)

  • [1]评《手把手地教导中国:GATT究竟为何物》——兼论“基督教治下”的WTO法律文化对中国法治的影响[J]. 陈东. 国际经济法学刊, 2011(03)
  • [2]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现状综述[J]. 郭峥嵘. 现代交际, 2010(10)
  • [3]当代中国的政府与社会关系模式探析[J]. 颜如春. 探索, 2006(03)
  • [4]论法治框架下我国有限政府的建设[D]. 李永锦. 辽宁师范大学, 2006(11)
  • [5]论有限政府的建构[D]. 孙丽珍. 西北大学, 2006(11)
  • [6]从“共治”到“善治”——中国社会治理模式探析[J]. 颜如春.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01)
  • [7]论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战略选择[D]. 梁秋云. 山东大学, 2005(02)
  • [8]WTO·有限政府·现代经济法[J]. 冯彦君. 社会科学战线, 2004(06)
  • [9]入世后中国货币政策研究[D]. 左伟. 东北财经大学, 2005(05)
  • [10]WTO与推进政府廉洁的制度化[J]. 彭前生. 理论月刊, 2004(05)

标签:;  ;  ;  ;  ;  

中国加入WTO需要建立有限政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