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AM 在行动 - 基于 SRAM 的微控制器提供更高安全性的应用

SRAM 在行动 - 基于 SRAM 的微控制器提供更高安全性的应用

一、SRAM在行动——基于SRAM的微控制器提供更高安全性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郑在富[1](2020)在《基于Wi-Fi的气缸无线传输网络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自从2009年8月温总理号召建设“感知中国”后,物联网迅速在工业中发展。随着物联网的普及,以及云计算的大量运用,物联网重点发展的工业智能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物联网需要将各种信息汇入互联网,无线传输网络便是最好的选择。在此机遇之下,部分企业希望将工业自动化与物联网结合起来,提前在即将到来的智能工业中分一杯羹。物联网指的是物物互联,要将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所有物件达到物联网的要求,首先要攻克的是性能复杂的物件,无疑气缸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于是便有了基于物联网的气缸无线传输系统这个工程应用课题。本文首先对自动化生产线中的气动电子技术进行理论分析,确定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气缸。明确课题的要求是如何让气缸与物联网结合起来。经过工业现场环境分析确认该项目为“基于Wi-Fi的气缸无线传输网络系统”,采用Wi-Fi技术对气缸采集的实时温度、振动情况和位置信息进行传输、处理和控制。明确了课题要求后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1)通过对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现状进行分析,对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就行了区别比较,明确在现有工业互联网的前提下,物联网运用到工业自动化中是有一定价值的,对“智能工业”是有意义的。传统的自动化生产线与物联网技术结合起来是本课题的价值体现,从而确定了本项目在工业运用上的价值。从气动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出发,对气动电子技术进行了概括,对气动执行元件进行了分析,确定重点和难点都在气缸,从而确定了物联网的“物”为气缸。(2)分析物联网理论基础,分析物联网无线技术,确定技术方案和路线是Wi-Fi技术。从物联网的优点、特点、体系架构、中间件和安全体系等方面对物联网进行分析,阐述了物联网无线技术知识。对全球无线电划分、网络拓扑结构和规模大小进行分析,对比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和普适泛在网络之间的关系。对比几种常见的无线网络协议后重点分析了嵌入式Wi-Fi。确定在满足通用性、安全性和选择多样性几个方面的条件后设计无线网络的配置方案。对通常用于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业自动化控制器进行分析,着重研究西门子SIMATIC控制器PLC,对TIA博途(TIA Portal)进行了分析。确定研究方向为利用物联网思维的“基于Wi-Fi的气缸无线传输网络的研究与实现”。(3)对器件CC3200详细的介绍和Simple Link子系统的学习,最终确定选择CC3200进行项目开发,重点分析了Simple Link子系统。验证了CC3200能满足该设计的硬件要求。设计了CC3200硬件系统。(4)经过分析后构建了基于Wi-Fi的物联网气缸传输系统,实现多节点,不同信号量的采集、接收和处理。分别设计了基于Wi-Fi的物联网气缸无线传输系统硬件框架图、基于Wi-Fi的物联网气缸无线传输系统总体设计通信流程、CC3200与传感器接口电路、CC3200硬件电路、温度传感器硬件接口、位置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硬件系统,重点设计了西门子S7-1500硬件组态及HMI(人机界面)。(5)基于Simple Link Wi-Fi协议用CC3200开发设计了具有多个传感器节点的软件系统。分别完成了移动端软件设计、WEB软件设计和S7-1500与HMI(人机界面)设计。(6)用该系统对不同生产环境中的气缸进行了验证分析,均符合设计要求,达到了设计基于Wi-Fi的气缸无线传输系统课题要求。物联网与工业自动化结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工业实用性。

贺云[2](2020)在《智能电网故障录波器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一部分,故障录波器集成了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等,记录电网故障发生时的现场实时数据信息,可用于分析故障起因、定位故障发生位置等,是及时处理故障以减少损失和完善电网配置和管理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重要依据。本文主要解决传统录波器设计复杂、系统功能集中负荷大的缺点,设计一套新型分布式低功耗高同步精度的录波指示器系统,同时以GPS和外部晶振产生高精度时钟以实现三相电流的同步采集。本文主要完成了下列工作:首先,根据国内外故障录波器的发展现状,分析故障录波器的性能要求和技术重点,特别是针对传统前后台模式微机型故障录波器可靠性低、难以长期运行、功耗高等缺点,选用意法半导体的STM32L4+系列32位微控制器作为核心,设计一款新型分布式、低功耗、高同步精度的故障录波器,用于智能电网接地故障和短路故障等采样录波监测。录波指示系统由5个模块化终端组成,包括一个监测单元、一个数据汇集单元和三个采集单元。各单元中的GPS、4G、Lo Ra采用模块化设计以便于设计、安装、替换和维修等。在各单元的硬件电路设计中,完成了低功耗微控制器(STM32L4R5ZIT6)外围电路、取电电路、数据采集和存储电路、Lo Ra和4G通讯电路、GPS授时和接口电路、LED故障指示电路等设计工作。其中,采集单元和汇集单元拥有同样的Lo Ra模块,通过Lo Ra局域网实现工况信息、线路低电流、模块电池低电压、参数修改等事件信息交互。云端主站服务器用于接收采集单元的实时数据和发送控制命令到汇集单元。当监测装置发现零序电压异常,可能意味着配网中发生接地故障,它将向云端服务器发送召测指令,由服务器召测各采集节点的录波数据。该系统能够满足中性点接地方式各异的配电网络对于接地故障的监测判断。此外,由于电网数据分析时对各终端设备尤其是三相电流采集单元的同步性要求极高而以往产品的同步采集性能并不甚理想,本文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钟信号和晶振时钟信号精度互补的特点,将晶振信号作为MCU的时钟源,利用GPS时钟校准MCU定时器产生的1Hz信号实现微秒级高精度时钟,进而实现3个传感器单元对配电网三相电流的精确同步采样,同步误差达到微秒级。再次,在软件功能方面,实现了故障录波器整体功能流程,包括配电网三相电流和变电站零序电压的采集与存储、故障数据和工况信息的召测和上传、Lo Ra和4G通讯交互、故障LED指示、GPS校时和高精度时间戳实现、超级电容和电池低压处理等。最后,完成系统样机调试和功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故障录波器各模块单元运行正常可靠,功能实现符合设计需求,同步精度达到微秒级。本文所开发的故障录波指示装置具有结构紧凑、环境适应性强、造价低、功耗低、同步精度高等优点,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杨金鑫[3](2020)在《基于ARM多核处理器的SoC系统设计与验证》文中提出随着现代集成电路设计和工艺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集成电路逐渐与移动通信、网络、信息安全等学科技术相融合,逐步推动单一的集成电路发展为更加复杂的集成系统,即SoC(System-on-Chip)片上系统。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复用技术是SoC设计的关键,设计人员可以依据所设计电路的具体应用场景灵活选取对应的功能IP核,通过片上互联总线技术将其集成在一颗芯片上,从而减小芯片的面积、功耗以获得较好的性能。本文以ARM多核处理器为核心,运用IP核复用技术搭建一个功能完整的SoC系统并对其进行验证分析。本文首先对ARM(Advanced RISC Machine)高级精简指令集处理器多核架构、内部时钟复位、接口、中断控制器进行分析,并对SoC设计通用AMBA(Advanced Microcontroller Bus Architecture)总线进行研究,为基于ARM多核的SoC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其次,依据设计需求对所需IP资源进行分析选择,基于前期AMBA总线的研究对系统架构片上互联及具体实现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搭建系统的总线架构。通过所需IP的特性分析对子系统进行划分,依据应用场景设计完成SoC的系统控制和功耗管理模块的RTL级代码编写。以DDR3(Double Data Rate3)为例,遵循IP复用的设计原则分析完成系统集成,实现整个SoC系统架构到硬件电路设计的映射。最后,搭建系统级验证平台对SoC系统电路进行功能仿真验证,主要针对系统控制模块、功耗管理模块及DDR子系统,分析总结出各自的功能测试点,编写对应的测试用例,给出了对应的RTL仿真结果并进行了分析。最终用HAPS验证平台对系统电路进行下板测试完成FPGA的原型验证。经过系统级功能验证的结果分析,所设计的ARM多核SoC系统的系统级仿真验证与预期吻合,所测试的基本功能均正确。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原型验证结果显示SoC的时序正确,并能够在HAPS开发板上实现预期功能。

史欣欣[4](2019)在《基于低功耗MCU存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半导体行业迅速发展的支持下,近年来集成电路行业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物联网、智能化和大数据的发展促使MCU迅速走进千家万户,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与此同时却需要MCU具有越来越高的性能,越来越小的面积以及越来越低的功耗,这看似对立却又统一的要求使功耗成为备受关注和重点研究的对象。本文依托于使用ARM Cortex-M0+内核的低功耗MCU,设计了一款使用多路组相联映射模式Cache的存储系统,采用Keil+VCS软硬件协同仿真验证平台对整个设计进行功能验证。本设计中Cache和Flash控制器作为存储系统的核心部件,是本设计重点研究的部分。Cache的设计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采用四路组相联、16字/行映射模式、随机替换策略、混合Cache的设计方案。Flash控制器部分的设计不仅增加了支持片外Flash单路/多路加载模式切换控制的功能,而且还增加了CRC程序校验。前一功能的增加在内核访问Cache缺失时选择四路加载模式可大大减少内核的等待时间,其可开/关的自主选择控制也增加了功能的灵活性。CRC程序校验采取五次加载失败自动重启机制,可以有效地保证程序加载的可靠性,减少程序加载错误而导致的程序运行错误的发生,而且此功能逻辑控制简单,只采用首尾位校验的方法,在MCU的功耗和面积上带来的代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本文所设计的存储系统直接挂接在低功耗MCU通用型架构的AHB高速总线上,在全速运行模式下,该设计与改进前在存储系统设计部分使用128kB大容量SRAM的MCU相比,相同的评估环境下其整体功耗可降低84.89%,单从存储系统部分比较其功耗可降低74.50%,这也可以充分的表明除却面积的因素,使用128kB大容量的SRAM则需要系统牺牲巨大的功耗。本设计采用四块512B小容量(2kB)的SRAM构成Cache的存储部分,四路组相联策略中增加局部导通的控制,每次有效访问只导通命中的那一块SRAM,相比于每次访问128kB的SRAM全部导通而言,更是取得动态功耗降低95%左右的改进效果。

钱方亮[5](2019)在《微小卫星姿轨控系统软件设计与半物理仿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卫星技术的应用遍布在各个领域,卫星系统资源的商业应用也逐渐蔓延开来。因此体积小,成本低,研制周期短,可靠性高,集成度高是目前卫星的研制的主要方向。卫星姿轨控系统,作为卫星平台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完成卫星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的任务,而作为姿轨控系统的功能主体,姿轨控系统软件技术的提升和完善是实现卫星研制技术商业化转型的最为直接快捷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卫星姿轨控系统软件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完成软件内部的系统资源分配和调度管理工作,并对卫星姿轨控软件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优化。本文预期通过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与姿轨控应用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卫星系统姿态轨道控制功能,降低软件内调度管理功能复杂度,剥离系统应用软件与底层硬件的交互,提高系统软件的复用率,解决当前卫星研制周期长,成本高,集成度低的现状。本文首先对卫星技术应用领域和现状进行论述和分析,并对微小卫星姿轨控系统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国内外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和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采用开源操作系统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改进以适应姿轨控系统应用,以完成姿轨控系统软件设计开发是解决当前卫星研制问题的有效途径。然后,对卫星姿轨控系统硬件组成和系统所应用产品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环境进行简要分析论述,对系统软件的构成和层次构架、底层软件及应用软件的功能以及软件运行环境进行了讨论,并对姿轨控系统软件所需要实现的功能和要求满足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随后,本文以姿轨控实时操作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分析了姿轨控系统软件实现过程中所涉及的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并结合姿轨控系统功能的设计实现,分别从任务管理,时间管理,资源管理、数据交互、系统环境移植等方面对操作系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论述。而后,针对姿轨控应用软件进行功能分解,根据其各项功能的特点进行软件任务划分,并对各任务模块逐一进行详细的设计。对卫星系统至关重要的可靠性功能进行分析,以软件设计的方式完成功能实现,对卫星软件在轨编程功能进行详细研究分析,从机制设计和功能使用两个方面完成设计工作。之后,通过对姿态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进行数学建模,完成对系统姿态控制方案的设计,并将闭环控制系统模型进行数学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最后,针对本文设计的姿轨控系统软件进行地面仿真测试,并采用系统功能、性能指标分析结果作为衡量系统软件设计开发的正确性、可行性的标准。根据试验测试数据和曲线,对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状态和软件运行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姿轨控系统软件满足卫星对姿轨控系统的全部功能、性能要求。

Reuben George[6](2017)在《智能购物应用中的存储器》文中指出当今,物联网(IoT)已对所有行业产生了影响,而且有望到2020年成为一个1.7万亿美元的市场。IoT领域建立在云计算以及由移动、虚拟和即时连接搭建的数据采集传感器网络的基础之上。行业专家认为,它将让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变得更加"智能"。IoT已经渗透至各行各业:从工厂自动化到点播娱乐和可穿戴设备。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庞大的智能设备互联系统在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方面

朱晗琦[7](2016)在《基于电阻抗技术的高性能人体健康检测系统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人体成分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中,通过检测人体成分能够监测治疗方案的疗效。对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和诊断,人体成分的分析可帮助降低误诊率,争取宝贵治疗时间。在健身领域,借助人体成分分析的结果,能够在饮食、运动方面更有效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生物电阻抗法因为具有易操作、安全无辐射、测量成本低、可长期跟踪检测等优点,应用在人体成分分析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生物电阻抗法的发展,基于电阻抗法的人体成分分析仪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目前市面上基于生物电阻抗法的人体成分分析仪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产品存在测量精度低、使用不方便等缺陷。为更好更准确地获取人体成分信息,本文基于调试实验室已有生物电阻抗测量模块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了一套高性能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模块的设计方案。高性能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模块以分段测量法为理论依据,采用多频率激励法,使用八个电极实现对人体的测量。测量模块主要由微处理器单元、恒流源信号发生单元、前端测量单元、测量响应电压处理单元、RS232通讯单元和电源单元组成,与实验室研制的上位机控制模块相配合构成人体健康检测系统。该人体健康检测系统可实现独立完整的人体成分分析过程。本文中主要通过理论研究、仿真和实验,分模块地进行了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的优化设计。总的来说,本文中所研制的高性能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模块可实现对生物电阻抗快速、稳定、准确的测量。本文中还将下位机测量模块、上位机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进行联调,实现对电阻网络和人体测试。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对本系统工作性能进行评价。实验表明,使用本文中优化方案的高性能人体成分分析仪的测量模块具有较好的测量性能,低频时与市面上某高端人体成分分析仪产品测量结果相近,具有较好的测量重复性和稳定性。

杨威[8](2015)在《轻量级密码算法软件实现性能及功耗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物联网和普适计算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便携式智能设备如无线传感器、智能卡、RFID标签等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些智能设备只有有限的资源和计算能力,经常会处理一些敏感的数据,对安全性有一定的要求。传统的密码算法在实现时需要较多的软硬件资源,并不适用于资源受限设备。兼顾实现性能和安全性的轻量级密码算法才是保护资源受限设备数据安全的合适选择。然而,由于这类资源受限设备通常暴露在开放环境中且易于物理接触,使得应用在其上的轻量级密码算法容易遭受功耗分析攻击的威胁。KLEIN和ITUbee是近两年提出的轻量级分组密码算法,它们与大多数面向硬件实现而设计的轻量级密码不同的一点是采用了面向软件实现的设计思想,这使得它们不仅适用于资源受限设备,而且很适合在无线传感器上采用灵活且便于维护的软件实现方式。目前,对于这两种轻量级密码的软件实现性能和功耗分析攻击的研究还很少。因此,对KLEIN和ITUbee采用软件实现时的性能进行合理评估,在软件实现的基础上研究其遭受相关功耗分析攻击(Correlation Power Analysis,CPA)时的安全性,并设计对其软件实现性能影响较小的抗功耗分析攻击的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参考价值。本文首先论述了对KLEIN及ITUbee进行软件实现性能的评估和功耗分析研究的意义,并对这两种密码算法采用软件实现时的性能进行了评估。为了更好的进行对比分析,以无线传感器中广泛使用的8位微控制器作为实验环境,遵从相同的编程规范和优化策略对KLEIN、ITUbee、PRESENT和AES算法进行软件实现,通过衡量密码算法采用软件实现时的存储空间占用、加密和解密一个数据分组所需的时钟周期数以及加密和解密时的吞吐率等指标,来对这四种密码算法的软件实现性能进行评估和比较。评估结果表明,面向软件实现而设计的KLEIN及ITUbee在存储空间占用、运行效率以及综合性能方面都远远优于面向硬件实现而设计的PRESENT,在存储空间占用方面也优于软件实现性能良好的AES,KLEIN在运行效率及综合性能方面优于ITUbee,但存储空间占用多于ITUbee。其次,在对KLEIN及ITUbee软件实现的基础上,分析算法流程,并选取合适的攻击点对这两种密码算法进行了CPA攻击,攻击结果表明:在功耗曲线样本量为223时,就可以通过CPA攻击KLEIN加密第一轮而恢复出其8个字节轮密钥中的6个字节,随着功耗曲线样本量增加到10000,破解出的密钥的正确率稳定在75%;在功耗曲线样本量分别为54和43时,就可以分别通过CPA攻击ITUbee加密第一轮和解密第一轮而恢复出其10个字节密钥的高5字节和低5字节,且随着样本量增加到5000,破解出的密钥的正确率稳定在100%。由此可知没有防御措施的KLEIN及ITUbee的软件实现在遭受CPA攻击时是不安全的。最后,针对KLEIN及ITUbee分别设计并实现了防御功耗分析攻击的掩码方案,并对所设计的掩码方案的有效性以及对算法软件实现性能的影响做了实验验证和对比分析,实验表明:添加掩码方案后KLEIN及ITUbee均能有效的抵抗CPA攻击;对比分析表明:添加掩码方案后,KLEIN及ITUbee的软件实现性能都有所下降,但总体上KLEIN及ITUbee添加掩码方案后的软件实现仍属于轻量级的实现。

王志伟[9](2014)在《基于MPC5643L的强化型安全应用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安全关键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增强安全关键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本文研究了多种安全应用技术,并基于Freescale的双核微控制器MPC5643L开发了一种安全应用平台。安全应用平台提高其安全可靠性的关键是冗余设计,无论是在硬件设计还是软件设计上都有冗余思想的体现。安全应用平台选用的核心微控制器是一款性能良好的双核微控制器MPC5643L,双核冗余的架构以及芯片中以冗余为核心的安全设计使得MPC5643L具有很好安全性能。安全应用平台中微控制器采用了锁步模式运行,通过对比双核的运行结果进行故障检测并进行相应的故障处理,降低故障率,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安全应用平台的安全硬件设计与实现。MPC5643L是安全应用平台的核心,充分发挥其双核的优势,安全可靠地完成系统的控制功能。在安全应用平台中设计了微控制器外部的可靠性存储器铁电RAM存储模块,可以将系统运行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冗余存储,以便在可恢复性故障发生时能够将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除此之外,系统还加入了RS232、RS485、CAN、Profibus等常用工业总线接口模块、掉电检测模块、电平检测、执行器驱动、人机交互接口等,可以方便地进行相关安全应用的开发。安全应用平台安全软件设计及实现。冗余也是软件设计及实现的核心方法。通过双核锁步模式对微控制器进行故障检测,并结合铁电RAM实现了基于检查点的回卷恢复。首先实现了裸板程序的回卷恢复,为了适应越来越复杂的功能需要,论文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中实现了基于检查点的回卷恢复,可以有效地实现消除部分故障,使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除此之外,论文还实现了系统掉电恢复、开机自检等安全功能,并通过故障注入技术对系统的安全性能进行验证。安全应用平台在安全可靠性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可以检测、处理多种常见的故障。安全应用平台充分地利用了双核微控制器的安全性能,并在裸板程序以及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中实现了回卷恢复掉电恢复等故障处理功能,将系统的安全性能进行了很好的提升,除此之外安全应用平台具有多种对外接口,可以应用到汽车等多种工业控制场所。

魏瑞芳[10](2012)在《基于FPGA的虚拟逻辑分析仪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计算机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高速数据信号处理器的迅猛发展,各种数字系统的设计、开发、检测任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逻辑分析仪是最重要的数据域测试仪器之一,随着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逻辑分析仪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快速的发展。本文的主要工作是研究以Xilinx系列FPGA芯片为基础的逻辑分析仪的设计和实现。首先介绍了相关的技术,包括FPGA的工作设计方法,逻辑分析仪的组成和功能以及USB技术和RAM技术。然后介绍了逻辑分析仪从硬件上的实现,包括各种芯片的选型、功能、使用方法及组成框架和实现原理图。接着又介绍逻辑分析仪从软件上的实现,内容包括芯片上的功能程序、与PC进行通讯的USB驱动程序及在上位机用来观察结果的应用程序。最后,介绍了在电子测试中的实际使用过程,证明设计结果的可用性。

二、SRAM在行动——基于SRAM的微控制器提供更高安全性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RAM在行动——基于SRAM的微控制器提供更高安全性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Wi-Fi的气缸无线传输网络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应用现状和研究动态
        1.2.1 气动电子技术工业应用现状
        1.2.2 物联网传输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3 课题研究内容和实现目标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课题实现目标
第二章 物联网及无线技术
    2.1 物联网无线技术
        2.1.1 全球无线电划分
        2.1.2 网络拓扑结构和规模大小
        2.1.3 常见的无线网络协议
        2.1.4 嵌入式Wi-Fi
    2.2 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和普适泛在网络之间的关系
    2.3 物联网的特点
    2.4 物联网体系架构
    2.5 物联网运用层中间部分
    2.6 物联网的安全保障体系
    2.7 工业自动化控制器简介
    2.8 西门子SIMATIC控制器PLC简介
    2.9 TIA博途(TIA Portal)简介
        2.9.1 TIA博途(TIA Portal)组成
        2.9.2 TIA博途(TIA Portal)视图结构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Wi-Fi微控制器选型及分析设计
    3.1 Wi-Fi微控制器CC3200 的设备特性
        3.1.1 CC3200单片机
        3.1.2 存储器
        3.1.3 片内外设
        3.1.4 CC3200网络管理器
        3.1.5 电源管理
        3.1.6 引脚复用
    3.2 Simple Link子系统
    3.3 CC3200安全加密
    3.4 CC3200电气特性
    3.5 CC3200外设连接
        3.5.1 GPIO外设
        3.5.2 CC3200的中断
    3.6 CC3200定时器工作方式
    3.7 CC3200串口通信
    3.8 CC3200的SPI接口通信
    3.9 CC3200的I2C接口通信
    3.10 CC3200ADC(模/数转换器)
    3.11 CC3200硬件电路设计
    3.12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Wi-Fi的物联网气缸传输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基于Wi-Fi的物联网气缸无线传输系统硬件框架图
    4.2 基于Wi-Fi的物联网气缸无线传输系统总体设计通信流程
    4.3 CC3200与传感器接口电路设计
    4.4 温度传感器硬件接口
    4.5 位置传感器选型
    4.6 振动传感器选型
    4.7 西门子S7-1500硬件组态及HMI(人机界面)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Wi-Fi的物联网气缸传输系统的软件系统
    5.1 CC3200的Simple Link Wi-Fi协议应用
        5.1.1 刻录CC3200程序
        5.1.2 CC3200SDK
        5.1.3 CC3200的AP设计
        5.1.4 CC3200的station设计
        5.1.5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传输控制协议(TCP)应用
        5.1.6 http sever设计
    5.2 硬件驱动软件设计
        5.2.1 CC3200无线节点
        5.2.2 数据通信协议
        5.2.3 传感器驱动程序
    5.3 移动端软件设计
    5.4 WEB软件设计
    5.5 S7-1500与HMI(人机界面)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Wi-Fi的物联网气缸传输系统的功能验证
    6.1 验证设计
        6.1.1 验证思路
        6.1.2 验证要点
    6.2 手机验证(Android)结果
    6.3 WEB验证结果
    6.4 PLC和 HMI验证结果
    6.5 功能验证测试记录表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智能电网故障录波器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故障录波器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故障录波器的总体设计
    2.1 引言
    2.2 故障录波器的设计原则
    2.3 故障录波器的技术指标
    2.4 故障录波器总体框架
        2.4.1 系统硬件框架
        2.4.2 系统单元间通信网络
    2.5 通用硬件模块
        2.5.1 高性能MCU
        2.5.2 4G模块
        2.5.3 GPS模块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故障录波器硬件电路设计
    3.1 引言
    3.2 各单元设计要点
    3.3 采集单元硬件选型及原理图
        3.3.1 导线感应取电和能量管理电路
        3.3.2 电流检测和数据采集电路
        3.3.3 本地数据存储
        3.3.4 数据通讯和本地控制网络
        3.3.5 MCU及其外围电路
    3.4 汇集单元硬件选型与电路设计
        3.4.1 太阳能取电和能量管理电路
        3.4.2 汇集单元其余电路
    3.5 监测单元硬件选型与电路设计
        3.5.1 电源电路
        3.5.2 零序电压采集电路
        3.5.3 监测单元其余电路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故障录波器软件功能实现
    4.1 开发平台和软件功能总体结构
        4.1.1 软件开发平台
        4.1.2 系统软件功能总体结构
    4.2 采集单元功能实现
        4.2.1 系统时钟设置和调试串口程序
        4.2.2 电流采样及数据传输存储
        4.2.3 采样数据分析判断
        4.2.4 高精度时间戳实现
        4.2.5 工况信息采集与上传
        4.2.6 故障数据TCP/IP上传
    4.3 汇集单元功能实现
        4.3.1 参数修改
        4.3.2 汇集单元相关指令
    4.4 监测单元功能实现
        4.4.1 接地故障判断指标
        4.4.2 零序电压监测和接地故障记录存储
        4.4.3 其余功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硬件电路和软件功能测试
    5.1 硬件电路测试
    5.2 LoRa配置
    5.3 软件功能测试
        5.3.1 信号发生器和Arb Express
        5.3.2 采集单元数据判断
        5.3.3 接地故障召测
    5.4 高精度时间戳
    5.5 本章小结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基于ARM多核处理器的SoC系统设计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ARM A9多核架构和AMBA片上总线协议
    2.1 Arm处理器与A9架构
        2.1.1 多核Cortex A9处理器的架构
        2.1.2 时钟和复位
        2.1.3 接口
        2.1.4 中断控制器
    2.2 AMBA片上总线协议
        2.2.1 AXI总线协议
        2.2.2 AHB总线协议
        2.2.3 APB总线协议
第三章 So C系统需求分析及系统实现
    3.1 设计资源需求分析
    3.2 总线架构实现
    3.3 子系统的划分
    3.4 系统控制电路模块的设计
        3.4.1 时钟产生模块
        3.4.2 复位产生模块
        3.4.3 寄存器控制模块
    3.5 功耗管理电路模块设计
        3.5.1 PMU电源门控控制
        3.5.2 PMU状态控制
    3.6 系统集成
        3.6.1 系统地址映射
        3.6.2 中断分布
        3.6.3 模块集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功能仿真验证
    4.1 功能仿真的验证流程
    4.2 验证环境
    4.3 验证平台结构
    4.4 功能仿真用例及对应波形
        4.4.1 系统控制模块
        4.4.2 功耗管理模块
        4.4.3 DDR子系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FPGA验证
    5.1 开发板介绍
    5.2 FPGA验证环境
    5.3 FPGA验证流程
        5.3.1 设计转换
        5.3.2 设计约束
        5.3.3 综合
        5.3.4 布局布线
        5.3.5 时序分析
        5.3.6 生成bit流文件及调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基于低功耗MCU存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低功耗MCU仿真验证平台
    2.1 MCU总体架构
    2.2 ARM Cortex-M0 内核介绍
    2.3 ABMA总线概述
        2.3.1 AHB总线
        2.3.2 APB总线
    2.4 MCU仿真验证平台的搭建
        2.4.1 MCU仿真验证平台概述
        2.4.2 Keil MDK介绍
        2.4.3 VCS仿真验证工具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技术原理介绍
    3.1 Cache概述
        3.1.1 工作原理
        3.1.2 映射模式
        3.1.3 替换策略
        3.1.4 基本结构
    3.2 Flash多路传输
    3.3 CRC校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存储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Cache的设计
        4.2.1 Cache的基础设计
        4.2.2 Cache的配置
        4.2.3 Cache的低功耗设计
    4.3 Flash控制器的设计
        4.3.1 Flash控制器的设计方案
        4.3.2 Flash控制器的优化策略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
    5.1 仿真验证的意义
    5.2 仿真验证策略
        5.2.1 验证层次
        5.2.2 验证方法
    5.3 功能仿真
        5.3.1 CoreMark代码结构
        5.3.2 VCS验证仿真结果分析
    5.4 FPGA验证
    5.5 功耗评估与分析
        5.5.1 功耗评估方法与流程
        5.5.2 功耗与面积结果分析与对比
    5.6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微小卫星姿轨控系统软件设计与半物理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小卫星及姿轨控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1.2.3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1.2.4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
        1.2.5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在航天领域的应用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卫星姿轨控系统结构组成与功能分析
    2.1 卫星姿轨控系统组成
        2.1.1 星载计算机
        2.1.2 测量敏感器
        2.1.3 执行机构
    2.2 卫星姿轨控系统软件组成
        2.2.1 姿轨控系统软件层次结构设计
        2.2.2 姿轨控系统底层软件
        2.2.3 姿轨控系统应用软件
    2.3 姿轨控系统软件功能分析
    2.4 姿轨控系统软件性能分析
        2.4.1 时间特性要求
        2.4.2 空间特性要求
        2.4.3 软件数据精度要求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姿轨控实时操作系统应用
    3.1 任务管理与调度
        3.1.1 任务类型和状态
        3.1.2 系统任务创建
        3.1.3 姿轨控系统任务管理和调度
    3.2 时间管理
    3.3 资源管理
    3.4 数据交互机制
        3.4.1 基于全局变量的数据交互
        3.4.2 基于消息传递的数据通信
        3.4.3 姿轨控系统数据交互功能实现
    3.5 系统移植
        3.5.1 操作系统的移植
        3.5.2 BSP移植
        3.5.3 硬件交互及库文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姿轨控系统应用软件设计
    4.1 功能分析及任务分配
    4.2 任务模块功能设计
        4.2.1 初始化模块
        4.2.2 数据采集模块
        4.2.3 姿态控制模块
        4.2.4 轨道控制模块
        4.2.5 模式及基准确定模块
        4.2.6 遥控遥测模块
        4.2.7 存储器维护模块
    4.3 可靠性设计
        4.3.1 软件数据可靠性设计
        4.3.2 存储单元的可靠性设计
    4.4 在轨编程功能设计
        4.4.1 地址表的实现与工作机制
        4.4.2 编程数据包的设计与使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方案设计与仿真
    5.1 卫星姿态描述
        5.1.1 参考坐标系
        5.1.2 方向余弦式
        5.1.3 欧拉角
        5.1.4 四元数
    5.2 卫星姿态模型建立
        5.2.1 卫星姿态运动学
        5.2.2 卫星姿态动力学
        5.2.3 干扰力矩分析
    5.3 卫星姿态控制算法设计
        5.3.1 控制系统建模
        5.3.2 控制算法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卫星姿轨控系统半物理仿真与测试
    6.1 仿真系统硬件组成
    6.2 半物理仿真测试软件
    6.3 仿真测试验证
        6.3.1 软件功能测试及分析
        6.3.2 软件性能测试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6)智能购物应用中的存储器(论文提纲范文)

智能POS终端
其它组件

(7)基于电阻抗技术的高性能人体健康检测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生物电阻抗技术
        1.2.1 生物电阻抗技术基本原理
        1.2.2 基于生物电阻抗技术的人体成分分析仪的发展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高性能生物电阻抗分析系统
    2.1 引言
    2.2 人体成分模型
    2.3 人体成分测量方法
        2.3.1 生物电阻抗测量法
        2.3.2 生物电阻抗测量频率
        2.3.3 生物电阻抗电极设置
    2.4 人体成分分析仪
        2.4.1 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方法
        2.4.2 人体成分分析仪系统架构
        2.4.3 高性能生物电阻抗测量模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物电阻抗测量模块硬件电路的优化设计
    3.1 生物电阻抗测量模块硬件架构
    3.2 信号切换单元电路的优化设计
    3.3 电流检测放大单元电路的优化设计
    3.4 激励信号传输通路优化设计
    3.5 测量前端电路的优化设计
    3.6 RS232 保护电路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物电阻抗测量模块软件的优化设计
    4.1 生物电阻抗测量模块软件整体架构
    4.2 测量子程序的改进
    4.3 数据读取和处理程序的改进
        4.3.1 增加采样点数
        4.3.2 数据采集和处理程序优化设计
    4.4 测量单元标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验
    5.1 电阻网络
        5.1.1 电阻网络设计
        5.1.2 电阻网络测试
    5.2 人体测试
    5.3 误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说明

(8)轻量级密码算法软件实现性能及功耗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轻量级密码算法
        1.2.2 轻量级密码实现性能研究
        1.2.3 功耗分析攻击与防御技术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算法概述与理论基础
    2.1 轻量级密码算法简介
    2.2 轻量级分组密码KLEIN
        2.2.1 KLEIN的加密流程
        2.2.2 KLEIN的加密轮函数
        2.2.3 KLEIN的密钥扩展
    2.3 轻量级分组密码ITUbee
        2.3.1 ITUbee算法标记符
        2.3.2 ITUbee的加密流程
    2.4 KLEIN与ITUbee设计策略的比较
    2.5 功耗分析攻击原理
    2.6 功耗仿真模型
        2.6.1 汉明重量模型
        2.6.2 汉明距离模型
    2.7 功耗分析攻击方法
        2.7.1 简单功耗分析攻击
        2.7.2 差分功耗分析攻击
        2.7.3 相关功耗分析攻击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KLEIN及ITUbee软件实现性能评估
    3.1 软件实现平台的搭建
    3.2 软件实现策略
    3.3 软件实现细节
    3.4 性能评估指标
    3.5 性能评估与比较
        3.5.1 存储空间的占用
        3.5.2 运行效率
        3.5.3 综合性能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KLEIN及ITUbee的功耗分析攻击
    4.1 功耗分析攻击实验平台的搭建
    4.2 对KLEIN的相关功耗分析攻击
        4.2.1 KLEIN算法攻击点的选取
        4.2.2 对KLEIN的攻击步骤及结果
    4.3 对ITUbee的相关功耗分析攻击
        4.3.1 ITUbee算法攻击点的选取
        4.3.2 对ITUbee的攻击步骤及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KLEIN及ITUbee功耗分析攻击的防御措施研究
    5.1 功耗分析攻击的防御技术
        5.1.1 隐藏技术
        5.1.2 掩码技术
    5.2 KLEIN与ITUbee的掩码方案及防御效果
        5.2.1 KLEIN掩码方案及防御效果
        5.2.2 ITUbee掩码方案及防御效果
    5.3 掩码方案对算法软件实现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9)基于MPC5643L的强化型安全应用平台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介绍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1.3.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3.2 课题主要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安全应用技术研究
    2.1 系统总体概述
    2.2 系统失效分析
    2.3 电子控制系统可靠性架构分析
    2.4 安全应用标准
        2.4.1 IEC61508
        2.4.2 ISO26262
    2.5 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2.6 本章内容小结
第3章 Freescale MPC5643L 安全性能介绍
    3.1 Freescale MPC5643L 概述
    3.2 MPC5643L 整体分析
        3.2.1 MPC5643L 架构分析
    3.3 MPC5643L 功能性安全分析
        3.3.1 MPC5643L 复制区域
        3.3.2 ECC 错误校验
        3.3.3 电压及时钟监控
        3.3.4 内置自检测功能
        3.3.5 故障采集和管理
    3.4 MPC5643L 的失效诊断与故障注入技术实现
        3.4.1 MPC5643L 的失效诊断实现
        3.4.2 MPC5643L 的故障注入技术实现
    3.5 本章内容小结
第4章 安全应用平台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硬件电路整体设计概述
    4.2 系统硬件电路各模块设计
        4.2.1 MPC5643L 微控制器核心电路
        4.2.2 电源模块
        4.2.3 通信接口
        4.2.4 掉电检测模块
        4.2.5 铁电 RAM 存储模块
        4.2.6 执行器驱动模块
        4.2.7 SPI 电平检测模块
        4.2.8 人机交互接口
    4.3 PCB 安全设计
    4.4 本章内容小结
第5章 安全应用平台软件设计及实现
    5.1 系统软件整体概述
    5.2 μC/OS 介绍
        5.2.1 μC/OS-II 概述
        5.2.2 μC/OS-II 特点
    5.3 程序回卷恢复
        5.3.1 程序回卷恢复基本原理
        5.3.2 程序回卷恢复软硬件支持
        5.3.3 裸板程序检查点设置及回卷恢复设计实现
        5.3.4 μCOS-II 任务回卷恢复设计实现
        5.3.5 提高任务回卷μCOS-II 实时性改进设计方案
    5.4 掉电恢复设计及实现
    5.5 本章内容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6.1 系统测试
        6.1.1 铁电 RAM 存储测试
        6.1.2 掉电恢复测试
        6.1.3 故障注入技术验证平台安全性能
    6.2 本章内容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课题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安全应用平台系统实物图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基于FPGA的虚拟逻辑分析仪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逻辑分析仪的发展概况及国内外现状分析
    1.2 逻辑分析仪的应用领域
        1.2.1 电子研发
        1.2.2 工业控制
        1.2.3 科研院校
        1.2.4 国防科技
    1.3 本文的主要目标和主要工作
    1.4 本文的组织与安排
第2章 FPGA和逻辑分析仪简介及相关技术
    2.1 FPGA简介
        2.1.1 FPGA芯片的特点
        2.1.2 使用FPGA芯片进行设计的方法
        2.1.3 FPGA芯片性能与设计的性能指标
    2.2 逻辑分析仪简介
        2.2.1 逻辑分析仪的组成及原理
        2.2.2 逻辑分析仪的功能
        2.2.3 逻辑分析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2.3 FPGA应用在逻辑分析仪的优点
    2.4 USB
        2.4.1 USB原理
        2.4.2 USB在逻辑分析仪中的功能
    2.5 静态随机存储技术(SRAM)
        2.5.1 SRAM的特点
        2.5.2 SRAM在逻辑分析仪中的功能
第3章 逻辑分析仪硬件设计结构
    3.1 逻辑分析仪硬件框架概述
        3.1.1 组成
        3.1.2 设计准则
    3.2 逻辑分析模块XC3S500EPQ208
        3.2.1 主要性能特点
        3.2.2 芯片功能描述
        3.2.3 应用电路设计
    3.3 USB控制模块CY7C68013
        3.3.1 主要性能特点
        3.3.2 工作方式流程
        3.3.3 应用电路设计
    3.4 SRAM芯片IS61LV25616
        3.4.1 IS61LV25616特点简介
        3.4.2 IS61LV25616应用电路设计
    3.5 采集模块
    3.6 电源模块
    3.7 FPGA芯片与USB控制芯片的通信方式
    3.8 逻辑分析仪PCB设计
第4章 逻辑分析仪软件体系结构
    4.1 逻辑分析仪软件体系总体架构
        4.1.1 逻辑分析流程图
        4.1.2 软件开发环境
    4.2 逻辑分析功能实现
        4.2.1 采集模块设计
        4.2.2 SRAM模块设计
        4.2.3 FIFO模块设计
        4.2.4 USB模块设计
    4.3 USB驱动功能实现
        4.3.1 驱动设计目标
        4.3.2 驱动程序实现方法
    4.4 上位机检测软件实现
        4.4.1 上位机软件功能目标
        4.4.2 上位机软件实现方法
第5章 逻辑分析仪在电子检测中的应用
    5.1 电子检测相关概述
        5.1.1 特点
        5.1.2 目的、意义
    5.2 检测硬件构建
    5.3 检测软件平台构建
        5.3.1 系统程序实现的功能
        5.3.2 检测结果及达成目的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SRAM在行动——基于SRAM的微控制器提供更高安全性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Wi-Fi的气缸无线传输网络系统研究与实现[D]. 郑在富.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2]智能电网故障录波器设计与实现[D]. 贺云.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基于ARM多核处理器的SoC系统设计与验证[D]. 杨金鑫.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4]基于低功耗MCU存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史欣欣. 湖南大学, 2019(07)
  • [5]微小卫星姿轨控系统软件设计与半物理仿真[D]. 钱方亮.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6]智能购物应用中的存储器[J]. Reuben George. 中国集成电路, 2017(12)
  • [7]基于电阻抗技术的高性能人体健康检测系统的研制[D]. 朱晗琦.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2)
  • [8]轻量级密码算法软件实现性能及功耗分析研究[D]. 杨威.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2015(03)
  • [9]基于MPC5643L的强化型安全应用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 王志伟. 清华大学, 2014(09)
  • [10]基于FPGA的虚拟逻辑分析仪的设计与实现[D]. 魏瑞芳. 山东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SRAM 在行动 - 基于 SRAM 的微控制器提供更高安全性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