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新春11号

超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新春11号

一、超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新春11号(论文文献综述)

仵妮平[1](2020)在《高温胁迫对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近年,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高温热害已成为制约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影响严重。因此,本研究通过田间模拟高温胁迫,研究高温热害对小麦产量性状及面粉品质的影响,为高产优质耐热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用26份春小麦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试验于2018年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进行。于小麦抽穗-扬花期通过田间搭建PVC塑料棚进行高温处理,成熟后对参试材料的产量性状和面粉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并对供试材料的耐热性通过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高温胁迫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重要影响。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单产降低17.18%,减产极显着。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重下降14.37%,达极显着水平,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下降8.20%和6.47%,达显着水平,其他性状差异未达到显着水平。2.高温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面粉品质影响不一,阿勃等18个品种在高温胁迫下湿面筋含量呈现上升趋势,龙麦30、新春38号和新春41号3个品种峰值粘度指标在高温胁迫下和对照处理呈显着上升,在高温胁迫下多数小麦品种的籽粒硬度指标差异不显着。3.通过指标综合聚类分析可以看出:新春31号单独聚为一类,耐热性强;高原506、高原338、宁春53号、新春40号、宁春16号、新春44号、龙麦37、新春6号、龙麦30、高原448、新春39号、藏春11号12个品种聚为一类,耐热性弱;新春51号、新春35号、克春4号、新春38号、巴春6号、龙麦35、克春11号、新春37号、龙麦26、新春41号、新春22号、新春11号、阿勃13个品种聚为一类,耐热性中等。

卞金龙[2](2020)在《淮北地区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种子市场水稻品种类型繁多、品种间品质和产量的差异较大,并且不同类型品种的区域适应性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针对以上问题前人也进行过较多的品种筛选研究,但往往仅局限于产量或者生育期等少数几个方面的筛选,且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筛选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上述突出问题,本试验于2017~2018年在扬州大学校外淮安、宿迁、黄海农场和东海基地进行,以109份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品种(品系)为供试材料,研究比较了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在淮北不同地区的稻米品质和产量形成的差异。建立了适合淮北地区的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方法,以此为基础对淮北地区优质高效粳稻品种进行筛选,并通过筛选出的优质高效粳稻品种建立了淮北地区优质高效粳稻品种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生育期、抗倒伏、抗病性等方面的考察,筛选出能在淮安、宿迁、黄海和和东海正常成熟的粳稻品种分别为86个、84个、83个和80个。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在淮安、宿迁、黄海和东海的适宜抽穗期分别在8月17日~9月5日、8月16日~9月3日、8月17日~9月4日和8月21日~9月9日之间,超出适宜抽穗期的品种难以成熟。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的加工品质差异较小,所有能正常成熟品种的加工品质均符合国家优质稻米标准。非软米品种的外观品质显着优于软米品种,尤其是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均显着小于软米品种,这主要与软米品种的遗传因素有关。软米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显着低于非软米品种,胶稠度更长,米饭的食味品质显着高于非软米品种。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中均以每穗粒数和和穗数的变异较大。其中,淮安地区迟熟中粳品种的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显着大于中熟中粳品种;宿迁地区中熟中粳品种与迟熟中粳品种的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无显着差异,中熟中粳品种的有效积温产量显着大于迟熟中粳品种;黄海地区中熟中粳品种的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有效积温产量均显着高于迟熟中粳品种;东海地区中熟中粳品种与迟熟中粳品种的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无显着差异,中熟中粳品种的有效积温产量显着大于迟熟中粳品种。2.本研究建立了适宜淮北地区的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优质品种的筛选包括加工、外观和食味品质的筛选,高效品种的筛选包括氮肥和温光利用效率的筛选。加工与外观品质的筛选方法:根据国标GBT 17891-2017优质稻谷国家标准对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的加工与外观品质进行筛选,筛选出符合国标优质稻米标准的品种。其中,软米品种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外观品质普遍较差,在本研究中仅针对加工品质进行筛选,暂不考虑外观品质;食味品质的筛选方法:根据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RVA谱特征值,利用BP神经网络法对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的食味品质进行综合评分。并对食味品质综合评分的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划分为食味品质一级、二级和三级;高效品种的筛选方法:根据氮肥偏生产力和有效积温产量的聚类分析结果,将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划分为高效与低效两种类型,氮肥偏生产力=产量/施氮量,有效积温产量=产量/全生育期有效积温。根据优质和高效两方面的评价结果,筛选出适宜淮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效粳稻品种。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的评价指标体系:淮北地区优质高效中熟中粳非软米品种的整精米率在62.52%~65.50%之间,垩白度在1.93~2.43之间,直链淀粉含量在16.15%~18.27%之间,胶稠度在68 mm~85 mm之间,消减值在18 cP~301 cP之间,回复值在972 cP~1 168 cP之间,食味品质综合评分在58~62之间,实产在9.81 t·hm-2~10.04 t·hm-间,氮肥偏生产力在36.33 kg/kg~37.18 kg/kg之间,有效积温产量在4.36 kg/℃~4.79 kg/℃之间。优质高效中熟中粳软米品种的整精米率在61.87%~66.38%之间,垩白度在3.39~41.74之间,直链淀粉含量在8.04~11.53%之间,胶稠度在80~99 mm之间,消减值在-1201 cP~-86 cP之间,回复值在388 cP~955 cP之间,食味品质综合评分在67~76之间,实产在9.17t·hm-2~10.66 t·hm2之间,氮肥偏生产力在33.95 kg/kg~39.48 kg/kg之间,有效积温产量在4.48kg/℃~5.09 kg/℃之间。优质高效迟熟中粳非软米品种的整精米率在61.33%~65.47%之间,垩白度在1.26~3.51之间,直链淀粉含量在16.04%~20.06%之间,胶稠度在63 mm~67 mm之间,消减值在57 cP~327 cP之间,回复值在542 cP~1126 cP之间,食味品质综合评分分别在56~61之间,实产在9.09t·hm-2~10.24t·hm-2之间,氮肥偏生产力在 33.65kg/kg~37.93kg/kg之间,有效积温产量在4.40 kg/℃~4.73 kg/℃之间。优质高效迟熟中粳软米品种的整精米率在62.26%~66.32%之间,垩白度在3.01~13.59之间,直链淀粉含量在8.83%~10.30%之间,胶稠度在86 mm~94 mm之间,消减值在-613 cP~-355 cP之间,回复值在315 cP~629 cP之间,食味品质综合评分在69~75之间,实产在9.72 t·hm-2~10.72t·hm-2之间,氮肥偏生产力在 35.99 kg/kg~39.71 kg/kg 之间,有效积温在 4.42 kg/℃~4.96 kg/℃之间。3.共筛选出适宜淮安地区种植的优质高效中熟中粳软米品种9个:南繁1609、徐稻9号、沪香粳165、沪早软粳、南粳2728、南粳505、南粳5718、常软07-1、早优1号;优质高效迟熟中粳非软米品种2个:连粳13、徐农33202;迟熟中粳软米品种3个:南粳9108、武运5051、南繁1610。适宜宿迁地区种植的优质高效中熟中粳非软米品种2个:新稻22、徐稻10号;中熟中粳软米品种7个:沪早软粳、沪早香软2号、南粳2728、南粳5718、早优1号、常软07-1、徐稻9号;迟熟中粳非软米品种2个:连粳13、徐农33202;软米品种3个:南粳9108、武运5051、扬粳239。筛选出适宜黄海地区种植的优质高效中熟中粳非软米品种2个:圣香66、徐稻10号;中熟中粳软米品种4个:JD6614、沪早软粳、南粳5718、早优1号;迟熟中粳非软米品种1个:连粳13;软米品种1个:南粳9108。筛选出适宜东海地区种植的优质高效中熟中粳软米品种13个:沪香粳165、沪早软粳、南粳2728、南粳505、南粳5711、南粳5718、早优1号、常软07-1、沪早香181、沪早香软2号、南繁1609、苏香粳3号、徐稻9号;迟熟中粳非软米品种2个:泗稻14-211、徐农33202;迟熟中粳软米品种1个:南粳9108。4.从四个地区的优质高效品种筛选结果看,中熟中粳品种在淮北地区的优质高效品种数量更多,中熟中粳品种更适宜在淮北地区种植。淮北地区发展优质高效粳稻产业应以中熟中粳类型粳稻品种为主,尤其是中熟中粳软米品种。

李士磊,霍鹏,李卫华,石培春,魏凌基[3](2012)在《新疆春小麦品种苗期耐盐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新疆20世纪80年代至今自主选育的新春系列春小麦品种苗期耐盐性差异,筛选苗期耐盐性较好的品种,为新疆耐盐春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对新疆自育的31个春小麦品种分别采用0.15 mol/L的Na2SO4的单盐和0.1 mol/L NaCl+0.05 mol/L Na2SO4复合盐进行胁迫处理,通过测量发芽率、苗高、苗鲜重、主根长、根数和发芽势,计算出相对耐盐系数和隶属函数综合值,并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各个品种苗期相对耐盐系数、隶属函数综合值以及隶属函数综合值总和,筛选出相对耐盐性较好的品种新春26号、新春22号、新春13号和新春16号,这些品种在单盐和复合盐胁迫下都具有较高的隶属函数综合值,且隶属函数综合值总和均较高。通过隶属函数值聚类分析,将新疆自育春小麦品种划分为耐盐性较好、中等和较差的三种类型,其中苗期耐盐性较好的材料有13个,占新疆自育品种数的42%,而耐盐性较差的品种有10个,占新疆自育品种数的32%。【结论】新疆自育春小麦品种多数在苗期具有良好的耐盐性。

王岩军,刘军,樊哲儒,李剑峰,张跃强[4](2011)在《优质超高产春小麦新品种新春17号的选育特点与推广应用》文中指出针对目前新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及干旱情况加剧的现实,加强超高产、多抗春小麦新品种的培育与应用是当务之急。本课题选育出的优质超高产、多抗、杆强春小麦新品种新春17号,成为新疆重点推广的品种。现介绍新春17号选育的技术方案、品种特性以及高产种植技术要点,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

本刊编辑部[5](2011)在《衡阳农业的一颗金星——记衡阳市农科所水稻育种专家林芳仕研究员》文中研究说明湖南省着名水稻育种专家,湖南省第六届党代会和人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2000年),湖南省农业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01年),湖南省优秀专家(2002年),衡阳市首届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005年),衡阳市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科研学术带头人,

周生伟,白建军,汤开东,艾尼瓦尔,李召锋,曹连莆[6](2011)在《小麦新春11号在新疆奇台农场三分场超高产成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3个方面分析了新疆奇台农场三分场新春11号持续高产的成因。三分场地处山前逆温带,春小麦生长季节气候温凉;新春11号特别适应于温凉气候,同时具有耐肥抗倒,穗大粒多的超高产特性;三分场实施了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气候、品种、栽培技术三方面因素相互协调,取长补短,促进了新春11号超高产量的实现。

陈梅英[7](2009)在《滴滴汗水 换得硕果累累——记河南省玉米育种首席专家张学舜研究员》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1982年),有一位刚从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的热血学子,被分配到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他扎根广袤的华北平原腹地,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工作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至今,一干就是27年,他先后育成一大批高产优质抗病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新单"系列玉米近乎占据河南玉米的半壁江山。其中

周生伟,艾尼瓦尔,李诚,李卫华,冯淑云,曹连莆[8](2008)在《超高产优质春小麦品种新春11号的丰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新春11号是由石河子大学农学院麦类育种课题组主持育成的超高产、优质中强筋型的中熟春小麦品种。该品种适于在新疆温凉的春麦区或冬春麦兼种区种植,在中上等肥力条件下单产一般7500kg/hm2以上,曾在连片1.33hm2的面积上创造出单产11728.5kg/hm2的超高产纪录,是新疆当前春小麦主栽品种之一。笔者介绍了为保证新春11号在适宜条件下获得8250~9000kg/hm2丰产所应采用的配套耕作栽培措施。

李瑞奇[9](2014)在《河北省冬小麦品种遗传分析和超高产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位居全国第二位。河北省小麦播种面积常年维持在233.3万hm2以上,总产量仅次于河南省和山东省,位居全国第三位。河北省小麦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水资源极度匮乏,尤其是小麦生长期间的自然降水量偏少,远不能满足小麦生长需求。氮肥的施用在促进小麦产量提高的同时,也可能成为影响环境安全的因素。研究明确河北省冬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超高产冬小麦的品种特征,不仅对丰富河北省冬小麦种质多样性,提高冬小麦高产抗旱育种水平提供理论参考,也对不同类型品种水氮施用技术的革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系谱分析和计算骨干亲本遗传贡献率的方法,研究分析了河北省1976-2013年间审定的156个冬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采用抗旱系数、抗旱指数和SSR标记技术,研究了河北省1997-2007年间审定的85个冬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抗旱性和遗传多样性。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北省项目区示范县的超高产麦田,采用多点大区对比法研究筛选了N300kg/hm2+春2水、N240kg/hm2+春2水和N180kg/hm2+春1水3个水氮组合条件下氮高效冬小麦品种。取得结果如下:1.明确了河北省审定的冬小麦品种的骨干亲本遗传贡献率和育种骨干品种。本研究依据对现代冬小麦品种遗传贡献率,明确了蚂蚱麦/碧玉麦等11个普通小麦骨干亲本为河北省审定冬小麦品种的主要骨干亲本。各骨干亲本对河北省审定冬小麦品种的遗传贡献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蚂蚱麦/碧玉麦>早洋麦>劳夫林10号>欧柔=咸农39>胜利麦/燕大1817>阿夫乐尔>丰产3号>阿勃>临漳麦>太谷核不育材料。在1949年以后河北省审定的冬小麦品种中,津丰1号、石新733、泰山5号、冀麦36号、冀麦30号、冀麦32号、冀麦38号、石4185、藁优8901和邯6172等10个品种先后成为该省小麦新品种培育的骨干亲本。并依据这些骨干品种的农艺特征,明确了河北省冬小麦的育种目标一直紧密结合该区域小麦生长季的生态特征,突出小麦的多穗型、抗倒伏、高产、抗旱、耐盐碱、抗锈病的育种特征。2.筛选了河北省审定冬小麦品种的抗旱性鉴定指标,并明确了小麦抗旱高产的育种方向。本研究首次发现了子粒长度、子粒比重均与小麦品种的丰产性和抗旱性显着正相关,干旱结实率和子粒长度也是冬小麦抗旱性鉴定的可靠性状。河北省审定的大部分小麦品种在灌溉条件下产量较高,但其抗旱性尚需进一步改善。增加灌溉条件下的单株成穗数、穗粒数、旗叶长度是提高小麦丰产性的育种途径,而增加干旱条件下单株成穗数、穗粒数以及缩短干旱条件下的旗叶长度是提高旱地产量的育种方向。河北省小麦品种基于抗旱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较为狭窄。提高高产抗旱种质资源的遗传丰富度,是今后河北省小麦高产抗旱育种的关键。在合理利用现有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引进、收集和创新优异的高产抗旱种质。3.基于SSR标记,明确了河北省审定冬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通过计算每个SSR标记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e(1.64420.333,平均4.708)和香农信息指数SI(0.1481.102,平均0.544)表明,河北省小麦品种基因型多样性在大多数SSR位点上较为丰富。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1840.899,平均0.418,遗传变异程度高于其他省份。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小麦品种遗传基础最为丰富,石家庄市小麦新品种新技术研究所选育的小麦品种与其他单位的品种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建议育种单位在选配亲本时,重视引入具有不同的遗传背景、优异性状互补的品种资源作亲本,选育出更多遗传背景丰富的小麦优良新品种。4.明确了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的品种特征。多穗型冬小麦品种是河北省冬小麦产量不断提高的首选品种类型。产量结构特征为穗数764.7万/hm2左右,穗粒数34.5粒左右;千粒重41.3g左右。群体总茎(穗)数变化特征为基本苗361.7万/hm2左右,冬前总茎数1084.1万/hm2左右,最大总茎数1465.2万/hm2左右;成穗率53.6%左右,穗数占冬前总茎数比例变幅71.2%左右,主茎穗比例47.3%左右,分蘖穗比例53.7%左右。叶面积指数变化特征为冬前0.88左右,起身期1.20左右,拔节期6.04左右,孕穗期7.53左右,开花期5.54左右。株高变化特征为冬前16.2cm左右,起身期18.8cm左右,拔节期42.0cm左右,开花期75.9cm左右。单株次生根特征为冬前2.5条左右,起身期5.7条左右,拔节期20.2条左右;开花期29.2条左右。5.明确了超高产冬小麦适宜水氮施用量,并筛选了氮高效超高产冬小麦品种。适氮节水(N240kg/hm2+春2水)处理的平均干物质积累量和平均子粒产量最高,是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矛盾,实现较高子粒产量的最佳措施。本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品种的氮高效表现存在于一定的施氮量范围,且不同品种存在差异。强筋冬小麦品种(藁优2018)的高效施氮量高于普通冬小麦品种。河农200和石优20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均属氮高效品种,冀麦585和河农826在较高施氮量条件下属氮高效品种,婴泊700在较低施氮量条件下属氮高效品种。

李邦发,周俊儒[10](2012)在《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与实践》文中提出针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川、渝麦区育种方向及审定品种与生产实践需要之间的矛盾,从生产发展、市场经济和人民需要出发,分析了当时审定小麦品种较多而推广应用较少的现象,总结了小穗小粒红皮种推广速度慢、农民不愿种植、大穗大粒白皮种推广速度快的原因。提出了"选育商品型高产优质抗病大穗大粒耐穗发芽白皮小麦新品种"的育种新方向。经过20多年的努力,培育出了‘绵阳25’、‘绵阳26’、‘绵阳27’、‘绵阳28’、‘绵阳31号’、‘西科麦1号’、‘西科麦6号’等白皮小麦新品种,这些品种成为了四川省小麦第6次大更换的当家品种,为四川省和中国的小麦育种、小麦生产及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以上品种的推广种植,表明白皮小麦品种在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不亚于红皮小麦品种,而在商品价值、推广速度方面明显优于红皮种。由此认为,突破传统红皮小麦品种容易选育审定的束缚,将市场经济、人们需求、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选育商品型高产、优质、抗病、大穗大粒耐穗发芽小麦新品种将是西南麦区小麦育种的新方向。

二、超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新春11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新春11号(论文提纲范文)

(1)高温胁迫对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小麦耐热性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
        1.2.2 高温胁迫下小麦产量构成的各项指标的变化
        1.2.2.1 高温胁迫对小麦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的影响
        1.2.2.2 高温胁迫对籽粒干物质及灌浆速率的影响
        1.2.3 高温胁迫对面粉品质的影响
    1.3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的种植与设计
    2.2 田间高温处理情况
    2.3 田间取样及室内考种
    2.4 小麦蛋白质含量及籽粒硬度的测定
    2.5 小麦面粉品质指标的测定
        2.5.1 制粉
        2.5.2 面筋含量的测定
        2.5.3 沉降值的测定
        2.5.4 面粉糊化特性的测定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高温胁迫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1.1 供试材料的产量表现及产量指数
        3.1.2 高温胁迫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1.3 供试材料的穗粒数、穗粒重及其热感指数
    3.2 高温胁迫对面粉品质的影响
        3.2.1 高温胁迫对面粉面筋含量的影响
        3.2.2 高温胁迫对面粉沉降值的影响
        3.2.3 高温胁迫对小麦面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3.3 高温胁迫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硬度的影响
    3.4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供试小麦品种耐热性综合性评价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
    4.1 讨论
        4.1.1 高温胁迫对小麦产量指标的影响
        4.1.1.1 高温胁迫对不同供试品种产量指数的影响
        4.1.1.2 高温胁迫对不同供试品种穗粒数、穗粒重热感指数的影响
        4.1.2 高温胁迫对面粉品质的影响
        4.1.2.1 高温胁迫对面粉面筋含量的影响
        4.1.2.2 高温胁迫对面粉沉降值和面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4.1.3 高温胁迫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硬度的影响
        4.1.4 各品种性状的综合性分析评价
    4.2 结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2)淮北地区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及其评价指标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进展
        2.1 国内外水稻生产概况
        2.2 优质高效粳稻品种选育与生产现状
        2.3 遗传因素对水稻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2.4 环境因素对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2.5 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理化指标
        2.6 综合评价方法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 目的意义
        3.2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淮北沿淮地区(淮安)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品质与产量的差异
    0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
        1.3.1 水稻的主要生育期
        1.3.2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1.3.3 稻米主要品质指标测定
        1.3.4 稻米RVA谱特征值
        1.3.5 稻米食味品质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生育期差异
        2.2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品质的差异
        2.2.1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加工品质的差异
        2.2.2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粒型与外观品质的差异
        2.2.3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RVA谱特征值的差异
        2.2.4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营养与食味品质的差异
        2.3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及氮肥与温光利用率的差异
    3 讨论
        3.1 淮安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生育期的筛选
        3.2 淮安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品质与产量的差异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淮北中部地区(宿迁)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品质与产量的差异
    0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生育期差异
        2.2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品质的差异
        2.3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差异
    3 讨论
        3.1 宿迁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生育期的筛选
        3.2 宿迁不同类型粳稻品质与产量的差异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淮北沿海地区(黄海农场)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品质与产量的差异
    0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生育期差异
        2.2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品质的差异
        2.3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
    3 讨论
        3.1 黄海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生育期的筛选
        3.2 黄海高产优质粳稻品种筛选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陇海线地区(东海)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品质与产量的差异
    0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生育期差异
        2.2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品质的差异
        2.2.1 不同类型粳稻加工品质差异
        2.2.2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粒型与外观品质的差异
        2.2.3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稻米RVA谱特征值的差异
        2.2.4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营养与食味品质的差异
        2.3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
    3 讨论
        3.1 东海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生育期的筛选
        3.2 东海不同类型粳稻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淮北地区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0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方法
        2.1.1 加工与外观品质筛选方法
        2.1.2 食味品质筛选方法
        2.1.2.1 稻米食味品质综合评价方法的构建
        2.1.2.2 稻米食味品质综合评价方法比较
        2.1.2.3 食味品质评价指标筛选
        2.1.3 局效梗稻品种筛选
        2.1.4 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方法与步骤
        2.2 淮安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
        2.3 宿迁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
        2.4 黄海优质高效品种筛选
        2.5 东海优质高效品种筛选
        2.6 淮北地区优质高效粳稻品种区域适应性
        2.7 淮北地区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
    3 讨论
        3.1 淮北地区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
        3.2 淮北地区优质高效粳稻品种区域适应性
        3.3 不同评价方法在食味品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1 结论
        1.1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在淮北地区品质与产量差异
        1.2 淮北地区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方法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1.3 适宜淮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效粳稻品种
        1.4 淮北地区优质高效粳稻品种区域适应性
    2 创新点
    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3)新疆春小麦品种苗期耐盐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2 方 法
    1.3 测量指标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疆春小麦品种苗期相对耐盐系数分析
    2.2 新疆春小麦品种耐盐性系数隶属函数综合值分析
    2.3 新疆春小麦品种苗期耐盐性聚类分析
3 讨 论
4 结 论

(6)小麦新春11号在新疆奇台农场三分场超高产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高产表现
2 成因分析
    2.1 独特的气候生态条件
    2.2 新春11号的品种特性
    2.3 采用配套的超高产栽培技术
        2.3.1 做好播前准备工作。
        2.3.2 适期适量播种。
        2.3.3 做好出苗至拔节期的麦田管理。
        2.3.4 做好孕穗期的麦田管理。
        2.3.5 做好抽穗期至成熟期的麦田管理。
3 结语

(7)滴滴汗水 换得硕果累累——记河南省玉米育种首席专家张学舜研究员(论文提纲范文)

1 育种开发, 换来硕果累累
2 汗洒沃土, 再创高产佳绩
3 重任在肩, 迈上新的征途

(8)超高产优质春小麦品种新春11号的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春11号单产8 250~9 000 kg/hm2必备的基本条件
    1.1 生态条件
    1.2 土壤条件
    1.3 灌溉条件
    1.4 施肥种类和数量
    1.5 产量和群体结构
2 各生育时期的主要耕作栽培管理措施
    2.1 播种前准备
    2.2 播种
    2.3 出苗至拔节期的麦田管理
    2.4 拔节至抽穗期的麦田管理
    2.5 抽穗至成熟期麦田管理
    2.6 收获

(9)河北省冬小麦品种遗传分析和超高产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小麦遗传多样性研究
        1.1.1 基于农艺性状的小麦遗传多样性研究
        1.1.2 基于子粒贮藏蛋白标记的小麦遗传多样性研究
        1.1.3 基于基因标记的小麦遗传多样性研究
        1.1.4 小麦品种的系谱信息分析研究
    1.2 小麦抗旱研究进展
        1.2.1 生物节水概念的提出
        1.2.2 农艺措施节水研究
        1.2.3 小麦节水抗旱生理学研究进展
        1.2.4 小麦品种抗旱鉴定指标研究
    1.3 超高产冬小麦品种特征研究
        1.3.1 超高产冬小麦群体光截获指标和光温生产潜力基础研究
        1.3.2 冬小麦子粒产量的发展
        1.3.3 超高产冬小麦品种特征研究
        1.3.3.1 7500 kg/hm2 产量水平(千斤)小麦的品种特征
        1.3.3.2 黄淮海麦区超高产冬小麦的品种特征
第二章 河北省小麦品种系谱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数据来源
        2.1.2 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河北省培育小麦新品种的骨干品种(亲本)分析
        2.2.2 河北省审定冬小麦品种血缘分析
        2.2.2.1 冬小麦骨干亲本在河北省审定小麦品种中的遗传贡献率分析
        2.2.2.2 基于统计冬小麦品种的骨干亲本遗传贡献率的聚类分析
        2.2.2.4 河北省冬小麦骨干亲本遗传贡献率年际间变化分析
    2.3 讨论
        2.3.1 关于冬小麦育种中骨干品种的亲本作用
        2.3.2 基于血统来源的河北省审定小麦品种特征
第三章 冬小麦丰产抗旱性表型鉴定指标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3.1.2.1 试验设计
        3.1.2.2 表型性状测定和相关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表型性状与单株产量抗旱系数的相关性分析
        3.2.2 表型性状与单株产量抗旱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3.2.3 与抗旱系数、抗旱指数显着相关的表型性状分析
        3.2.4 供试材料的丰产抗旱性分析
        3.2.5 供试材料基于抗旱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
    3.3 讨论
        3.3.1 冬小麦抗旱性的表型鉴定指标及其可靠性
        3.3.2 目前河北省冬小麦品种的抗旱性及其改良途径
        3.3.3 河北省冬小麦品种基于抗旱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第四章 河北省冬小麦品种 SSR 标记的遗传多样性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2.1 DNA 的提取
        4.1.2.2 SSR 分析
        4.1.2.3 产物检测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河北省小麦品种 SSR 位点的多态性
        4.2.2 河北省小麦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
        4.2.3 河北省冬小麦品种基于 SSR 多态性的分子聚类
    4.3 讨论
        4.3.1 河北省小麦品种 SSR 标记的遗传多态性
        4.3.2 河北省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
第五章 河北省超高产小麦品种特征与氮高效品种筛选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基本情况
        5.1.3 试验内容和方法
        5.1.3.1 基本苗和总茎(穗)数
        5.1.3.2 植株性状
        5.1.3.3 干物质积累量
        5.1.3.4 叶面积指数(LAI)
        5.1.3.5 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供试小麦品种的增产率比较
        5.2.2 超高产冬小麦的品种特征
        5.2.3 不同施氮量和灌水次数的小麦品种产量比较
        5.2.4 不同施氮量的小麦品种产量差异
    5.3 讨论
        5.3.1 关于品种比较试验平台的探讨
        5.3.2 关于高产超高产冬小麦品种特征的研究
        5.3.3 关于超高产冬小麦氮高效品种的筛选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10)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育种目标和方向的创新与认识
    1.1 新育种目标的制定
    1.2 高产是优良品种的必备条件
    1.3 品种抗病性决定品种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
    1.4 优质是育种的重要方向
    1.5 商品性决定品种的命运和前景
2 白皮大粒小麦的认知和选择
    2.1 白皮小麦与品种品质
    2.2 白皮小麦与穗发芽的问题
    2.3 白皮大粒小麦的选育
3 育种方向和目标的实践
    3.1‘绵阳25号’的选育
    3.2‘绵阳26号’的选育
    3.3‘绵阳27号’的选育
    3.4‘绵阳28号’的选育
    3.5‘西科麦1号’的选育
    3.6‘西科麦6号’的选育
4 结论与讨论
    4.1 新品种选育材料是关键
    4.2 育种目标要明确具体, 符合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需要
    4.3 传统和创新育种方法相结合, 提高育种成效
    4.4 确定正确的育种方向

四、超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新春11号(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温胁迫对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D]. 仵妮平.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2]淮北地区优质高效粳稻品种筛选及其评价指标体系[D]. 卞金龙. 扬州大学, 2020
  • [3]新疆春小麦品种苗期耐盐性分析[J]. 李士磊,霍鹏,李卫华,石培春,魏凌基. 新疆农业科学, 2012(01)
  • [4]优质超高产春小麦新品种新春17号的选育特点与推广应用[J]. 王岩军,刘军,樊哲儒,李剑峰,张跃强. 种子, 2011(09)
  • [5]衡阳农业的一颗金星——记衡阳市农科所水稻育种专家林芳仕研究员[J]. 本刊编辑部. 农业科技通讯, 2011(08)
  • [6]小麦新春11号在新疆奇台农场三分场超高产成因分析[J]. 周生伟,白建军,汤开东,艾尼瓦尔,李召锋,曹连莆. 园艺与种苗, 2011(02)
  • [7]滴滴汗水 换得硕果累累——记河南省玉米育种首席专家张学舜研究员[J]. 陈梅英. 农业科技通讯, 2009(10)
  • [8]超高产优质春小麦品种新春11号的丰产栽培技术[J]. 周生伟,艾尼瓦尔,李诚,李卫华,冯淑云,曹连莆. 农技服务, 2008(04)
  • [9]河北省冬小麦品种遗传分析和超高产特征研究[D]. 李瑞奇. 河北农业大学, 2014(03)
  • [10]小麦育种方向的创新与实践[J]. 李邦发,周俊儒. 中国农学通报, 2012(03)

标签:;  ;  ;  

超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新春11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