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宁补阳语调查研究

阜宁补阳语调查研究

一、富宁布央语调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卢春[1](2020)在《里呼壮语的中元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李方桂先生构拟的原始台语元音系统中,中元音*e、*o、*?不能单独作韵母,只出现在闭音节中,而当代壮侗语的中元音e、o普遍能作单元音韵母,元音?则多用在汉语借词中。李方桂、梁敏、张均如认为e、o、?作单元音韵母是后起演变现象。本文以里呼壮语的中元音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里呼壮语中元音的来源及演化为主要目标。通过详细描写里呼壮语的语音面貌,从共时的角度考察里呼壮语中元音的分布对应与最小对立,从历时的角度考察其来源与演化。对壮侗语的中元音作单元音韵母后起的观点作印证和补充。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简要概述如下:第一部分绪论,包括研究缘起、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意义、中元音研究现状、理论与方法、语料来源等内容,主要回顾壮侗语的中元音研究情况。第二部分描写了里呼壮语的声、韵、调系统,揭示其基本的语音面貌。第三部分通过对应比较,分析了里呼壮语中元音所构成的韵母,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了它们与文山境内其它壮语方言土语同类韵母的异同,从中探寻相互之间的语音对应规律。第四部分写里呼壮语的中元音作单元音韵母时与中元音带韵尾时的最小对立情况,同时参照其它壮侗语中元音的对立情况。通过数据统计,作出元音格局图,直观的考察文山境内各土语的元音分布位置及数量。第五部分借助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比较方法,通过与原始台语的元音系统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里呼壮语元音系统的演变情况,解释了里呼壮语几个中元音的来源、异同因由和历史演变的轨迹。第六部分对本文所得出的结论、创新与不足进行梳理总结。

卢勇斌[2](2019)在《侗台语r音类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侗台语中的r音类为研究对象,探索r音类的来源、发展和演化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侗台语r音类的共时对应和历时演变两个方面。侗台语是汉藏语系最大的语族之一,它主要分布在中国广西、云南、贵州、广东、海南、湖南及东南亚地区,是一个跨国的语族,使用人口将近一个亿。具有亲缘关系的语言,它们的基本词根存在着语音对应关系,这是它们有历史同源关系最有力的证据。探索语族内部和外部语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并揭示它们的语音演变规律是侗台语族理论构建和验证历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侗台语理论创建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一批又一批的学者或从宏观着眼,或从微观入手,或从共时角度,或从历时角度对侗台语的语音系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r音类是壮语语音的一个重要特征,该音类对应形式多样,语音演变复杂,因此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壮语所属语族——侗台语族语言种类繁多,语音特征显着,是观察人类语言共性与多样性不可或缺的样本,把r音类拓展到整个侗台语中进行系统考察,是r音类研究的一个深入,也是寻求解决r声类语音史问题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本文在李方桂、邢公畹、袁家骅、梁敏、张均如、罗永现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微观的角度,以共时和历时为视角对侗台语r音类做进一步的探索。本专题研究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检索取得材料,在此基础上,首先从共时的角度描写r音类在侗台语中对应的各种对应形式,梳理音类对应关系;然后,再运用历史比较和类型分析方法,把r音类纳入整个侗台语的历史比较范畴,深入探讨侗台语r音类的语音演化现象,揭示侗台语r音类语音演变的内在规律。研究中,本文积极引用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采用点与面相结合、共时与历时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等方式方法,力求论证说明侗台语r音类的特点,以及发展演变的规律。论文的基本思路是以壮语r音类为切入点,先进行r音类的共时比较,然后再作历时演变分析,共时比较以侗台语谱系关系为线索。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是侗台语r音类的共时研究,第三章是侗台语r音类的历史来源,第四章是侗台语r音类历史演变的解释,第五章是侗台语r音类的个案研究,第六章是结语与前瞻。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是全文的主要部分。论文的主要特色和创新:本文以一个特定的音类为视角,采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操作方法来分析讨论r声类问题,探索一般的语音演变规律,视角独特。本文将r音类纳入到整个侗台语的框架下进行研究,一方面阐述了侗台语r音类的共时对应关系特征;另一方面,对r音类的历史演变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归纳了音变规律,理论有新的广度和深度。

张秋文[3](2016)在《侗台语差比句语序类型研究》文中认为差比句是比较思维在语言上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作为类型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参项,差比句构成成分的语序、比较标记等是调查描写、语法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力图通过侗台语语族各语支的比较,以及侗台语和汉语方言的比较,归纳侗台语差比句的语序类型,考察侗台语差比句各组成成分和各语支差比句之间的异同,揭示其否定形式的句法表现和不对称性,最后从语言接触角度探讨侗台语差比句的语序变异现象。全文共分六章,各章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意义和价值、研究方法以及前任研究成果等。第二章主要对侗台语差比句的语序类型进行具体的描写分析。根据比较主体、比较标记、比较基准和比较结果在句中的排列差异,总结出侗台语差比句6种不同语序类型,并对比较参项的组成成分、位置关系等做了一定研究。第三章以侗台语四个语支为单位,分别分析了各语支的比较句比较主体、比较基准、比较标记和比较结果的构成成分、句法地位、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等内容,从数量、地位、与比较结果的位置关系角度重点探讨侗台语的比较标记。第四章考察侗台语差比句否定形式的句法构成,以及侗台语肯定式、否定式在逻辑上和肯/否辖域上的不对称性。先总结侗台语差比句否定式的句法结构,分析否定算子成分、否定范围,再探讨肯定式和否定式在逻辑、辖域上的不对称性。第五章主要比较南方汉语方言和侗台语差比句在语序类型和比较标记方面的异同。“S+M+St+R”、“S+R+M+St”、“S+R+St”是粤方言、闽方言、西南官话三种方言和侗台语的共有句型。粤方言、闽方言、西南官话中的比较标记“过”来源于“经过”类动词,同样句型的侗台语差比句,比较标记有的来自“经过”类动词,有的来自“渡过”类动词。第六章整理了“S+M+St+R”差比句在侗台语中的分布情况,并尝试从跨语言的类型学调查、境外侗台语、地缘上的密切接触等方面证明语言接触是导致“S+M+St+R”差比句在侗台语中大量存在的原因。

张林[4](2015)在《危机中的云南少数民族语言——以云南文山谷拉乡布央语为例》文中指出语言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一样,是人类的重要遗产。运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濒危语言评估指标和语言活力估量表,对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谷拉乡布央语的濒危程度和语言活力进行评估后发现,布央语目前已处于活力不足、明显濒危的状态。应尽量挖掘记录现有的一切语言资料,国家出台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专门法律,编写可供教学用的教科书、培养师资,在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双语教学,把民族语言的使用和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梁敏,韦名应[5](2013)在《潜心侗台一甲子花开并蒂追事忆人数十载温婉如初——西南边疆语言与文化专家访谈录之“梁敏、张均如专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继李方桂先生之后,梁敏、张均如先生在侗台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人文等领域进行了孜孜不倦地探索。文章以问答的方式,追寻了梁敏、张均如先生勤勉质朴的心路历程,阐述了他们对侗台语言文化诸多问题的真知灼见;重现了20世纪50年代民族语言大调查的恢弘壮阔的历史画卷,描绘了历史画卷中鲜活温婉的时人时事。正是凭借着对民族语文的执着热爱和不懈追求,凭借着超人的天赋和不辍的耕耘,梁敏、张均如这对革命伉俪在侗台语言文化的园地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双双成为闻名中外的专家,为侗台语学界作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贡献。

郑玉彤,李锦芳[6](2012)在《濒危语言的调查记录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濒危语言调查记录工作有其特殊性,本文阐述了濒危语言调查记录的理论方法运用、各类语料的记录方法、语言文化背景分析、语料注释翻译方法、声像材料记录的技术手段,以及调查者与合作人及语言社区互动几个方面的特点和相互关联。

曾宝芬[7](2012)在《仡央语言研究新进展与展望》文中提出文章回顾了近十几年仡央语言调查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主要从语群整体综合研究和各语言的各别研究方面,对仡央语群调查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对其取得的研究成果予以评述,并展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保明所[8](2011)在《巴哈布央语的濒危趋势及其应对措施》文中认为阐述了巴哈布央语的濒危趋势以及应采取的保护策略和措施。针对巴哈布央语的濒危状况,可以通过强化该民族群体的自主保护意识、建立濒危语言保护示范村、地方政府关怀重视、建立濒危语言的扶持政策等方式进行保护。

李云兵[9](2011)在《20世纪以来的苗瑶语调查》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讨论20世纪的苗瑶语调查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苗瑶语调查尚需进一步做的工作,以期对新一轮的中国语言大调查中的苗瑶语调查有所帮助。

何彦诚,李锦芳[10](2011)在《广征语言事实 阐发奥义于微末——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五十九》文中研究说明民族语言研究对语言学、民族学科研究有重要意义。田野调查是民族语言研究的基础,民族语言对于缺乏文献记载的南方民族的研究十分重要。李锦芳长期坚持民族语言调查研究,其学科实践对壮侗语族、南亚语言、汉语和民族语关系、濒危语言保护研究、民族语应用以及地名学、南方民族历史文化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二、富宁布央语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富宁布央语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里呼壮语的中元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对象和范围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范围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际价值
    三、壮语中元音及壮侗语中元音研究现状
        (一)壮语中元音研究成果综述
        (二)其他壮侗语中元音研究成果综述
    四、理论与方法
        (一)所用理论
        (二)研究方法
    五、语料来源
        (一)田野语料
        (二)文献语料
    六、体例说明
第一章 里呼壮语音系系统
    一、声母系统
        (一)声母表
        (二)声母例词
        (三)声母说明
    二、韵母系统
        (一)韵母表
        (二)韵母例词
        (三)韵母说明
    三、声调系统
        (一)声调表及例词
        (二)声调说明
第二章 里呼壮语中元音的分布与对应
    一、元音e、?的分布与对应
        (一)元音e的分布与对应
        (二)元音?的分布与对应
    二、元音o、?的分布与对应
        (一)元音o的分布与对应
        (二)元音?的分布与对应
    三、元音?的分布与对应
        (一)单元音韵母?的分布与对应
        (二)含?的复合韵母的分布与对应
    小结
第三章 里呼壮语中元音的最小对立
    一、e与?、o与?的最小对立
    二、e-与?-、o-与?-的最小对立
        (一)e-与?-的最小对立
        (二)o-与?-的最小对立
    三、其它壮侗语中元音的最小对立
        (一)壮傣语支
        (二)侗水语支
        (三)黎语支
        (四)仡央语支
第四章 里呼壮语中元音的来源与演化
    一、里呼壮语元音系统与原始台语元音系统的比较
        (一)单元音
        (二)复元音
        (三)三合元音
        小结
    二、里呼壮语中元音的来源与演化
        (一)e、?的来源及演化分析
        (二)o、?的来源及演化分析
        (三)?的来源及演化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里呼壮语调查词汇表
    附录 B:里呼壮语同音字表
在学期间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后记

(2)侗台语r音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本课题研究概况
        1.4.1 专题研究
        1.4.2 涉题研究
    1.5 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1.5.1 研究的步骤
        1.5.2 研究的方法
    1.6 资料来源
        1.6.2 文献材料
        1.6.3 r音类100 个常用词表
    1.7 本课题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1.8 体例及格式
        1.8.1 国际音标
        1.8.2 术语系统
        1.8.3 符号使用说明
    1.9 小结
第二章 侗台语r音类的共时研究
    2.1 壮语r音类
        2.1.1 壮语r音类的共时对应形式
        2.1.2 壮语r音类对应形式的功能特征
    2.2 r音类在台语中的共时对应描写与分析
        2.2.1 台语r音类共时对应形式
        2.2.2 台语r音类对应形式的功能特征
    2.3 r音类在侗水语支中的共时对应描写与分析
        2.3.1 r音类在侗水语支中的共时对应形式
        2.3.2 r音类在侗水语支中对应形式的功能特征
    2.4 r音类在黎语支中的共时对应描写与分析
        2.4.1 黎语支概述
        2.4.2 r音类在黎语支中的共时对应形式
        2.4.3 r音类在黎语支中对应形式的功能特征
    2.5 r音类在仡央语支中的共时对应描写与分析
        2.4.1 仡央语支概述
        2.4.2 r音类在仡央语支中的共时对应与分析
    2.6 小结
第三章 侗台语r音类的历史来源
    3.1 r音类的历史来源
        3.1.1 李方桂先生的观点
        3.1.2 袁家骅先生的观点
        3.1.3 梁敏、张均如先生的观点
        3.1.4 其他学者的观点
    3.2 r音类与原始侗台语单辅音的关系
        3.2.1 原始侗台语声母*r的遗存和演变
        3.2.2 原始侗台语*r声母的遗存和演变
        3.2.3 原始侗台语声母*l的遗存和演变
        3.2.4 原始侗台语声母*l的遗存和演变
    3.3 原始侗台语复辅音声母的分化
        3.3.1 原始侗台语双唇复辅音的分化与演变
        3.3.2 原始侗台语舌尖复辅音的分化与演变
        3.3.3 原始侗台语舌根复辅音的分化与演变
    3.4 其他来源的r音类
    3.5 小结
第四章 侗台语r音类历史演变的解释
    4.1 讨论r音类历史演变的理论和方法
        4.1.1 地理视时还原历史真时的理论和方法
        4.1.2 历史比较的理论和方法
        4.1.3 接触的理论和方法
    4.2 侗台语r音类演变的内部机制和模式
        4.2.1 语音简化
        4.2.3 声调制约
        4.2.4 语音类推
        4.2.5 音变链和音变层次
    4.3 侗台语r音类演变外部因素
        4.3.1 语言接触
        4.3.2 自然地理环境
        4.3.3 人文地理环境
    4.4 小结
第五章 侗台语r音类专题研究
    5.1 泰语颤音r与 r音类的对应比较
        5.2.1 泰语颤音r的语音特征
        5.2.2 泰语颤音[r]的结构功能
        5.2.3 泰语颤音[r]与壮语r音类的共时比较
        5.2.4 泰语颤音[r]与古老的台语语音模式
        5.2.5 泰语颤音[r]的发展趋势
    5.2 侗语舌根塞声母与r音类的比较
        5.1.1 侗语不送气k音
        5.1.2 侗语送气kh音
        5.1.3 侗语不送气kw音
        5.1.4 侗语送气khw音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前瞻
    6.1 回顾与总结
    6.2 本文的创新和价值
    6.3 本文的不足之处
    6.4 前瞻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壮语标准语r音类词汇表
    附录二 壮语r音类方言对应词汇表
    附录三 布依语r音类对应词汇表
攻读博士学位的科研成果
致谢

(3)侗台语差比句语序类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和范围
    1.2 研究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方法
    1.4 文献综述
第2章 侗台语差比句语序类型
    2.1 S+R+M+St
    2.2 S+M+St+R
    2.3 S+R+St
    2.4 S+R+M
    2.5 S+M+R+St
    2.6 S+M?+R+M?+St
    2.7 小结
第3章 侗台语族语言各语支比较
    3.1 壮傣语支
    3.2 侗水语支
    3.3 黎语支
    3.4 仡央语支
    3.5 小结
第4章 侗台语差比句的否定形式
    4.1 侗台语差比句否定式的句法构成
    4.2 肯定式和否定式的不对称性
    4.3 小结
第5章 南方汉语方言和侗台语差比句比较研究
    5.1 汉语粤方言差比句和侗台语差比句的比较研究
    5.2 汉语闽方言和侗台语差比句的比较研究
    5.3 西南官话和侗台语差比句的比较研究
    5.4 小结
第6章 语言接触和侗台语差比句语序变异
    6.1 S+R+M+St”差比句和“S+M+St+R”差比句在侗台语中的分布
    6.2 语言接触和差比句语序变异
    6.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4)危机中的云南少数民族语言——以云南文山谷拉乡布央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布央人基本情况
二、布央语语言活力与濒危程度评估
    1. 语言代际传承、语言使用者绝对人数、语言使用者相对人数
    2. 语言使用域的走向、对新语域和媒体的反应
    3. 语言教材与读写材料
    4. 政府的语言态度和语言政策
    5. 族群成员对自己母语的态度
    6. 现有语言记录材料的种类与质量
三、布央语濒危成因分析
    1. 历史原因
    2. 族际通婚
    3. 经济原因
    4. 文化原因
五、结语

(6)濒危语言的调查记录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方法运用
二、各类语料的记录方法
三、 记录分析语言的文化背景
四、语料的注释翻译
五、声像材料记录的技术手段
六、调查记录者与语言咨询人、村社的合作互动

(7)仡央语言研究新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历史比较与综合研究
    (一) 语言的调查描写和结构专题研究
    (二) 原始语的构拟
    (三) 语言关系和系属分类研究
    (四) 语言影响与语言接触研究
    (五) 语言与文化研究
    (六) 语料的收集与整理
二、语言各别研究
    (一) 有关仡佬语的研究
        1.语言的调查描写和结构专题研究
        2.语言关系和系属分类研究
        3.语言的社会学研究
    (二) 有关布央语的研究
        1.语言调查与描写研究
        2.语言关系和系属分类研究
    (三) 有关普标语的研究
    (四) 有关木佬语的研究
    (五) 有关拉基语的研究
    (六) 有关拉哈语、羿人语的研究
三、仡央语言研究展望
    (一) 加强对关注度不高的语言的研究, 加强对研究比较多的语言的深度研究
    (二) 加强语支内部语法专题比较研究
    (三) 加强仡央语支与其他侗台语言的比较研究
    (四) 建议适当拓展对语言的非本体研究

(8)巴哈布央语的濒危趋势及其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安舍村布央语的“濒绝”情况及其原因
2 央连村布央语的保留情况及其原因
3 两个巴哈布央语保留村对濒危语言保护策略的启示

(9)20世纪以来的苗瑶语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苗瑶民族与苗瑶语
二、苗瑶语的分布
    (一) 苗语支语言的分布
    (二) 瑶语支语言的分布
三、20世纪以来的苗瑶语调查
    (一) 苗语支语言的调查
        1. 东南亚苗语支语言的调查
        2. 中国苗语支语言的调查
    (二) 瑶语支语言的调查
        1. 东南亚瑶语的调查
        2. 国内瑶语的调查
四、20世纪以来苗瑶语调查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做的工作
    (一) 20世纪苗瑶语调查存在的问题
    (二) 苗瑶语调查需要进一步做的工作
        1. 苗语支语言的进一步调查
        2. 瑶语支语言的进一步调查

四、富宁布央语调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里呼壮语的中元音研究[D]. 卢春. 云南民族大学, 2020(06)
  • [2]侗台语r音类研究[D]. 卢勇斌.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2)
  • [3]侗台语差比句语序类型研究[D]. 张秋文.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2)
  • [4]危机中的云南少数民族语言——以云南文山谷拉乡布央语为例[J]. 张林. 云南社会科学, 2015(03)
  • [5]潜心侗台一甲子花开并蒂追事忆人数十载温婉如初——西南边疆语言与文化专家访谈录之“梁敏、张均如专访”[J]. 梁敏,韦名应. 百色学院学报, 2013(06)
  • [6]濒危语言的调查记录方法[J]. 郑玉彤,李锦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 [7]仡央语言研究新进展与展望[J]. 曾宝芬. 百色学院学报, 2012(03)
  • [8]巴哈布央语的濒危趋势及其应对措施[J]. 保明所.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2)
  • [9]20世纪以来的苗瑶语调查[J]. 李云兵. 民族翻译, 2011(01)
  • [10]广征语言事实 阐发奥义于微末——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五十九[J]. 何彦诚,李锦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标签:;  

阜宁补阳语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