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食品包装展名录

2004年食品包装展名录

一、2004年食品及包装展览会目录(论文文献综述)

宁兆君[1](2019)在《国内外功能性食品监管对比及发展新动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对健康意识认识的发展,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稳步增长,已成为全球食品生产大领域。功能性食品研究已被国外作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研究课题。本研究比较了国内外功能性食品定义、分类、法规标准及监管体系,通过剖析国内重大功能性食品安全事件,对功能性食品的监管提出初步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功能性食品发展新动态。本研究旨在为改善功能性食品法规标准,提高监管力度,促进功能性食品安全提供基础性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世界各国没有统一的功能性食品定义。日本的功能性食品在法规上用“特定健康食品”(FOSHU)来描述,美国绝大部分的保健食品是划为膳食补充剂或者含有功能声称的普通食品。我国功能性食品普遍等同为保健食品,但从广义定义出发,保健食品应从属功能性食品,为促进功能性食品的发展,有关功能性食品的法律定义有待逐步完善。各国功能性食品发展及相关配套监管法规差异较大,对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分类及监管方面无法等同比较。但在从属功能性食品的保健食品(膳食补充剂食品、健康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及婴幼儿食品方面等有着求同存异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不同国家功能性食品监管模式进行分析比较,有助于完善我国功能性食品监管体制,比如推动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入刑”。分析我国典型的功能性食品事件,反映出我国功能性食品(包括保健食品,特医食品和婴配食品三大方面)监管体制的短板;跨境电商等新兴购物模式的兴起也导致我国进口功能性食品安全风险系数提高,体现出我国在进口食品多种渠道不同监管模式而导致的必然出现的问题和待激化的矛盾。因此,促进功能性食品安全监管应该:一方面,监督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督指导作用以促进功能性食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全面深化业务改革2020框架方案,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进口监管模式。虽然起步慢,市场份额占比少,但我国功能性食品发展前景良好。寻找新的食品基材、发现新的功能因子,采用现代化新技术,加快功能性食品研发,有利于促进功能性食品发展。综上,功能性食品在我国的发展,无论是从国内新产品的研发还是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很大的空间。结合新《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草案)》,认真落实贯彻“必须坚决守住安全底线,确保食品安全,维护人民健康”的理念,根据行业发展市场需求调节修订政策,探索新的监管模式和监管理念,风险分析,社会共治,促进我国功能性食品行业产业化健康化良性发展。

周炜[2](2018)在《首都国货陈列馆研究(1928-1937)》文中指出国货陈列馆是近代国货运动蓬勃发展的产物,陈列馆的兴盛也推动了国货运动的发展,国货陈列馆的兴衰与国货运动的发展相辅相成。首都国货陈列馆成立和发展与饱受列强经济侵略的国际形势以及首都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优势不无关系。帝国主义列强的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侵略使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伴随而来的经济侵略也与日俱增。随着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意识逐渐觉醒,爱国的仁人志士意识到中国难以在军事和政治外交上与帝国主义列强抗衡,唯有抵御其经济侵略才能争取国家主权,挽救民族危亡,“商战”思想成为社会共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迫在眉睫。商品被打上了国家的标签,而消费国货也被视为爱国的表现,提倡国货,号召民众消费国货成为了发展民族工商业的主要途径。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后,策进工商,发展实业,积极提倡国货运动。虽然面临经济侵略、全球经济危机、自然灾害和军阀混战等困境,但在国民政府努力应对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较为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国货运动也如火如荼。举办国货年和国货展览会成为了政府提倡国货的主要手段,虽然能引起短暂的轰动效应,时人皆呼号提倡国货和服用国货,但终究昙花一现,为延长提倡国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筹设商品陈列所的便提上议程,商品陈列所源于资本主义世界强国扩张海外贸易而设,只不过近代中国仿效国外设置的商品陈列所多陈列国货,极具陈列国货商品的意味。随着洋货的汹涌而至,民族工商业难以为继,为号召全国一致提倡国货,统一步伐,政府通令大部分商品陈列所直接改组为国货陈列馆。实业部率先筹办北平国货陈列馆和首都国货陈列馆以作为全国各省市国货陈列馆效仿的榜样,两所国货陈列馆直属于实业部。首都国货陈列馆凭借独特的地缘优势,成为了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官办国货机构。首都国货陈列馆的发展可以分为兴盛和衰亡两个主要阶段。1929年9月至1936年3月是首都国货陈列馆的兴盛时期,也是该馆最重要的阶段。在此期间陈列馆直属于实业部,经费充足,陈列馆尝试设立了各种便于开展提倡国货活动的部门,积极征集国货出品以准备日常陈列,举办了十几次规模宏大的国货展览会,很好地宣传国货,使国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国货,号召国人服用国货,为改良国货和发展实业作出巨大贡献;积极开设国货商场,销售有质量保证的国货,为民众提供值得信赖的购物平台,也为国货厂商开拓销路,为实业家与消费者提供媒介,将提倡国货落到实处;陈列馆还代为国内外国货团体或国货机构征集国货展品,也代表国家参与国际赛会,政府层面的经济外交在一定程度提升了近代中国的国际形象,拓展了国货的海外贸易;认真履行函复咨询、参与部分国货调查、办理国货证明、发行报刊、编制货品目录等职责;通过组织国货运动基本区、首都提倡国货运动周、国货旅行团等活动以提倡国货,通过举办周年纪念会、菊花大会、赠品周等引起国人提倡国货的兴趣,甚至兴修马路以更好地开拓馆务。1936年3月至1937年12月是首都国货陈列馆的衰亡阶段,由于战事频繁以及财政问题,政府无暇他顾,加之列强的胁迫,政府不再将提倡国货作为工作重点,原本由实业部直辖的北平国货陈列馆和首都国货陈列馆分别交由南京和北平两市政府接管。南京市社会局于1936年3月接收了首都国货陈列馆,改名为南京市国货陈列馆,陈列馆不再享有实业部的津贴补助,经费骤减和频繁的人事变动直接影响到陈列馆提倡国货活动的开展,陈列馆的职员和致力于国货运动的仁人志士仍然坚守岗位,为更好地经营国货陈列馆呕心沥血,努力征集展品、整理展品、准备日常陈列、举办国货展览会、整顿国货商场、积极参加提倡国货宣传周。全面抗战爆发后,战事频繁,国货运动受挫,国货陈列馆也受到沉重打击,勉强支撑,直到南京被占领后,陈列馆惨遭日军洗劫,其建筑和展品也被震毁,首都国货陈列馆从此湮没无存,但遗址仍在。首都国货陈列馆的兴衰历程直接展现了其为促进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国货运动的发展脉络,也从侧面展现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南京国民政府在国货运动中的尴尬处境和官商之间的微妙关系。通过研究首都国货陈列馆举办的历届展览会可以了解近代中国国货展览会的举办模式和过程;其附设国货商场的研究也可以加深对国货营销的认知;通过分析首都国货陈列馆陈列品和展览会展品信息,可以窥察民国重视教育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民众以衣物和饮食消费为主、没有条件提高审美品味的概况;对比首都国货陈列馆和同属于实业部直辖的北平国货陈列馆以及民办国货机构——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所,可以显现首都所在地的国货机构在提倡国货运动中深远的影响力和容易受政府利益所左右的弊端。

尹强[3](2016)在《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化妆品包装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以上海日化产业中的包装设计为例,考察上海地区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城市商业文化及设计的变迁。文章从设计师自身的设计行为和社会设计活动两个方面来讨论,考察国家政策和设计的管理以及特定时代的特定设计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设计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体现于产业环境与设计的关系,设计师在特定文化经济条件下的特定创作活动,从而形成从内到外的设计体制研究视角,最终探索设计活动与上海社会及商业发展繁荣的互动关系。本研究主要以三个时间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化妆品包装设计研究的切入点,考察设计师们的工作方式在不同历史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发展变迁。上海自开埠以来,工商业及包装设计经历了解放前后的巨大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它在中国商业发展的龙头地位。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工商业和设计业迎来了自身发展的第二个春天,这个时期经历了80年代的传奇式发展与90年代的沉沦与转变。到了新世纪2000年,上海的工商业及包装设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更为辉煌的新时代。如今的设计环境既与20世纪之初的竞争性与市场特征相似,也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业经验和人才积淀有着不可或缺的紧密性。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化妆品包装设计观念和风格在不断的转变,民族风格的复兴与上海商业市场的变化对化妆品包装设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化妆品品牌的发展需要重新建构和设计。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化妆品包装设计是中国现代设计的先行官,是中国设计语言的传达者,同时构建了许多民族品牌,发扬了优秀的民族精神,传播了多元的文化,因此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化妆品包装兼具设计之外的历史文化意义。

卢玮[4](2014)在《美国食品安全法制与伦理耦合研究(1906-1938)》文中提出近些年来,随着中国产业经济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一个经济社会现代化过程中重要的转型时期。而于此间转型期的各类社会问题与矛盾也不断凸显。其中,事关公共社会安全与利益的食品安全问题话题逐渐增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社会问题本质上也是这个社会伦理价值体系的问题。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这正恰恰反映出,当前我们的食品安全法律与伦理约束机制本身出现难以融合的问题。在食品安全问题面前,法律理应发挥权利的最终保障作用,但是,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规制体系却在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领域常常显得无力。从食品安全法律伦理的角度来审视这种无力感,可以获得一些启示,那就是法律对于伦理因素的重视与接纳程度,是有关食品安全法能够保障公民食品安全利益的一个内在的、重要的又是极易被忽略的因素。一部“安全有效”的食品安全法,必然是包含通顺的伦理逻辑联系的复合体系。食品安全法的基本价值就在于公共健康与安全利益,而伦理观念是评价这一价值的重要方法。食品安全问题确实是当前中国一个主要的社会问题。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并不仅存于中国,综观英、美等世界各国,他们都在各自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集中爆发过食品安全事件,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被称之为社会转型时期。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尤其是食品工业的出现就开始产生的。当然,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在各国发生的时间并不一致,食品工业的发展与问题也不尽相同,但是作为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普遍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在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中,获得重视并采取多维措施进行规制,各国都有自己的应对策略,这些策略各具重点与特色,也反映出各国不同的社会环境与制度环境差异。其中最为主要与普遍的方法就是,以立法的形式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规范,并建立相应的政府监管体系。本文选取美国1906-1938年这段特殊历史转型时期的食品法制作为考察目标,主要是因为美国这个时期的食品法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伦理性。可以为研究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给予一定的借鉴和反思。而通过法律与伦理的耦合性考量,也是本文一个独特角度。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的完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律法规众多。自1906年首部直接以食品命名的法律开始,制定及修改的相关法律法规达35部之多,几乎涵盖食品生产加工消费的全部环节与流程,并且具有精细化与专业化的明显特征。二是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与监管主体也颇具特色,为美国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起到重要作用。美国有20几个联邦和州的行政部门行使食品安全监管权,且这些部门之间既有分工也有协调,行政监管职权与执法力度也具有清晰层次与针对性,形成有序有力的食品安全监管权网络。关于美国食品安全法与伦理耦合的研究,国内尚未有专门性、系统性专题性研究。从目前研究情况来看,国内相关主题研究呈现以下特征:1.研究方式以专题涵盖、对比性研究为主。主要有:(1)历史学研究视角。(2)政治监管制度史研究视角。2.研究内容分散。围绕目前争议较大的转基因食品的讨论,也在近年形成区域。与国内研究相比较,关于美国食品安全立法变迁的研究与分析,国外研究进行地较早,针对1906-1938这段历史时期的食品立法研究,则主要侧重于监管措施以及社会利益的平衡,以及消费者保护与社会影响因素的分析等。主要有:(1)美国联邦食品立法变迁研究;(2)联邦食品法案中的监管权研究;(3)消费者及其他公共利益影响立法研究。本文主要围绕食品安全法律伦理问题所涉及的三大主体领域,即政府监管领域、食品生产企业领域、消费者及公众利益领域。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食品安全法制与伦理理论。对伦理学、应用伦理学、法律伦理学、食品法律伦理学进行层次分明的阐述,重点对影响食品法制的几个近代西方伦理思想进行介绍,例如康德的实践理性思想、斯密的道德情操理论以及韦伯的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精神文化的影响等。从这些理论的梳理中,逐步寻得食品法律伦理理论的历史溯源,为食品法律伦理的建构提供理论体系支撑。在食品法律伦理阐述中,本文首先阐述了法律伦理学对近代伦理思想的关系与类别,得出法律伦理学属于伦理学中的应用伦理学领域,其次对于食品法律伦理涉及的范围进行重点圈定,以得出作为经济法与社会法之间的社会性法律属性的食品安全法律,主要涉及到的伦理理论分别是消费伦理、商业伦理与行政伦理。在本章的最后一节对这三类伦理理论进行深入阐述,阐明这三大伦理也是指导后面三章内容的理论支撑。第二章,消费伦理与食品法制。首先对于联邦立法之前的消费者保护状态以及消费伦理应用情况进行阐述,随后对于1906年纯净食品法案中的消费权益保护的主要条款,例如错误标签食品的法律规制、有害掺假食品的法律规制、法律保护的程序性规定等,以及1938年联邦食品法案中的消费权益保护的主要条款,例如仿标等误导消费者行为的法律规制、掺假食品与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立法程序上的保护措施等进行阐述说明。第三章,企业伦理与食品法制。本章首先对于美国1906-1938年这一段时期内,食品安全立法进程中企业参与性进行研究,主要围绕企业参与之动力因素研究、企业参与之路径选择研究进行。随后对于两部法案中所确立的企业伦理思想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基本原理对企业诉求的回应及实质条款与立法举措。本章最后也对企业伦理运用机制进行重点评析,围绕法律对道德与经济的自然融合;“食品是资本的主要形式”之认知;与政府、消费者关系的协调策略等三个内容。第四章,行政伦理与食品法制。首先阐述了美国统一各州食品立法问题。重点阐述了统一各州食品立法原因,包括:社会公共利益各方的支持、联邦权力在各州贸易活动中的扩张。随后本章论述了州之食品监管权力与作用,包括州立法机关权力与州执法机构及其权力等,并论证了州立法与联邦立法的关系:不得违背联邦法案条款;适当修改联邦立法;直接适用联邦立法等。本章中还对联邦政府食品监管权变迁以及食品监管权的法律规制具体内容进行充分阐述,主要有制定食品质量标准权、组织相关科学研究、执行规则的制定、违法行为的判断、国会的非直接控制权、调查与检查权、食品案件诉讼权、准司法审判、违法行为惩处权等实体与程序性职权。此外,本章也对主要食品监管主体权限进行阐述,主要是农业部的食品监管权和联邦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监管权。第五章,为食品法制之伦理耦合相关问题评析。问题一是消费伦理与企业伦理的妥协与合作。本章提出社会公共利益是两者合作的内在基础动力,联邦统一监管是消费者与企业合作策略的具体选取与运用,并且对于食品法案的福利影响与实现进行分析。问题二在于政府监管中的伦理运用。主要从两个方面评析,首先是监管主体对于平衡社会力量的伦理策略,包括对于适宜社会环境的促成与利用、立法基于平衡社会利益的修正、对于执法争议的解决与平衡。其次是监管主体对公共利益伦理策略运用,包括用公共利益理论对监管适当性的解释、监管者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策略、监管者与消费者权益的合作策略。另外还有伦理策略与商业利益俘获理论的争议问题,包括法案对相关利益方的“回馈”问题考察、监管者策略与“企业利益俘获”之辩等。通过以上文章对于美国这一历史时期具有社会立法代表意义的食品监管法制的考察,并运用消费伦理、企业伦理与行政伦理三个伦理理论研究方法,得出结论:作为社会性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食品安全法制较好的体现了法律伦理的耦合性,虽然这一段时期的食品法制,由于受到历史条件与食品技术以及立法技巧的影响与限制,仍然有一些不足或者遗憾,但是,正是1906年的这部纯净食品法案,开创了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进步主义法制改革,成为该法制改革的里程碑。即法制进步与伦理耦合性的强度成正比关系。此外,通过对于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法这段历史的考察,我们可以以史为鉴,对当代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当前我国食品法律难以解决今天纷繁不绝的食品安全问题,对此,我们应该从法条中间去寻找规则之外的因素,例如伦理,我们的法律是否忽视了它的作用?“法律虽然表示着必要的强制,但是这种强制可以建立在商谈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可以从规范的有效性向度弥补法律赤裸裸强制性的缺陷。”法律制度规范之中伦理性融合的程度,决定了这部法律,尤其是食品法律这样的社会公益类法律的价值甚至生命。

童宜洁[5](2012)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研究》文中认为1998年“工艺美术”学科更名为“艺术设计”学科,2011年“艺术学”正式脱离文学类,成为中国第13个学科门类。“艺术设计”虽更名时间不长,但发展极其迅猛。在艺术设计不断发展壮大、学科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艺术设计这个新兴学科的未来发展之路。如何让这个“新兴学科”持久、健康地发展下去,成为艺术设计研究的重要命题。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从艺术设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看,艺术设计经历了从图案、美术工艺、实用艺术、工业艺术、工艺美术再到艺术设计的反复历练的过程。同时,艺术设计既需要在政治局面与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得以发展,又要解决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生产方式之间产生的问题。从工艺美术到美术设计,再到艺术设计,这些概念的相继出现就能凸显出我国艺术设计发展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因此对我国艺术设计发展历程的梳理与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艺术设计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壮大,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并且艺术设计所包含的各个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形成自己的专业特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更加丰富。艺术设计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正是由于其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导致了艺术设计方法和程序的多样性,而正是这种多样性,使艺术设计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模糊性和复杂性特征。艺术设计在发展中还逐渐呈现出生态性特征、数字化特征以及跨学科性和多元性特征;同时,我国的艺术设计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必须遵循文化、社会、科技、经济等方面制约,并在国际化大趋势地影响下逐渐走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艺术设计发展道路。在上述描述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艺术设计的发展进行了一般性的综述和分析,并归纳相关文献资料、在其理论与观点的基础上,回顾、审视当代我国艺术设计走过的历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艺术设计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力图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艺术设计学科体系,为弘扬民族的、世界的艺术设计做出贡献。本文以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为脉络,梳理相关的设计、理论及实践中的经验问题,总结出当代我国艺术设计发展的基本特征,力图为艺术设计的更好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艾险峰[6](2011)在《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互动发展研究(1909-2010)》文中认为博览会事业发展至今,其对人类科技文明的传播、思想的交流,以及城市建设诸多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武汉作为近代以来积极参与和率先举办博览会事业的城市之一,在展览业的发展历程上取得过令人瞩目的历史成就。本文选取晚清至当代以来的武汉博览会事业作为研究对象,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展开对武汉市博览会事业与武汉城市社会发展的整体研究,以全面把握武汉博览会事业,并谋求使武汉博览会事业更好地为推动地武汉城市社会的发展服务。第一,首先从宏观的层面考察我国博览会事业与城市发展之间互动发展的总体状况。重点考察博览会与城市社会互动发展中对意识形态的塑形,博览会对推进城市经济发展,塑造城市形象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第二,考察近代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近代,武汉参加了自20世纪初期开始举办的全国性博览会。湖北率先于1909年举办的武汉劝业奖进会,是中国第一次正式的地方性博览会。民国时期在湖北也举办了3次规模较大的国货展览会。博览会与城市社会是互动发展的。在近代,武汉城市社会的发展驱动了近代博览会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博览会事业也促进了武汉城市社会的趋新发展。其作用可从博览会有利于城市发展的积极的宗旨和主观愿望,以及博览会的所作所为对城市发展所能起的效用看到。第三,考察建国后1949至1979三十年间展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变动的关联。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家政权和社会都开始发生异质性的发展演化,中国博览会事业也基本如此。新中国博览会事业更多强调展示、交流功能,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为主,成为新政府巩固新政权,强化社会对新政权及社会主义认同的一种手段和工具。综合分析此段时期武汉的展览会,可以看出无论哪一种展览会都被高度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了。1949至1979三十年间展览会与武汉城市的互动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指武汉城市社会的变动以自上而下的行政督办力量,通过展览会展示出来。同样,这些展览会通过强化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与动员效力,又进一步推动了武汉城市社会的变动。第四,考察1980年代以来会展业与武汉城市社会的互动发展。1980年代后,武汉市一切工作围绕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力开展经济建设。近三年来,在“两型社会”战略指针下,大武汉城市圈获得了较大发展。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国大环境变动的影响下,随着武汉经济社会发生的变迁,1980年代后,武汉的诸多展览会也褪去了高度政治化的色彩,基本与经济和商品有关了。1980年代到2000年间,武汉的展览会基本是一种经贸活动,纯属为了推销商品;2000年以后武汉的展览会逐步开始具有独立性,回归博览会之本位,逐渐产生会展行业,形成了会展经济。武汉最有影响的品牌博览会主要是“机博会”、“光博会”、“食博会”和“农博会”。最后,在概述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互动发展的总体情况后,阐述了在武汉大力发展会展业的重要意义和如何促进武汉博览会事业的优化发展,以更好地促进武汉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张辉[7](2004)在《TBC公司营销环境分析及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文中研究说明市场营销是公司,包括非营利组织的基本职能之一,负责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处理与中介组织及外部支持组织如分销商和广告商之间的关系。许多来学习市场营销却又几乎毫无商业经验的人以为市场营销就是推销和广告,市场营销确实包含了销售和广告,但它研究的范畴远不止于此。也许解释市场营销范畴和本质的最好办法就是举一些有关营销决策的具体实例。本文展示了一个机械设备制造企业营销环境分析及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制定过程。 本文以TBC公司为例,公司进入大陆市场是因为公司原有的客户进入大陆市场开展业务,在进入大陆的前两年,只是为了完成老客户的工程。伴随原有客户投资的饱和,在大陆的业务逐渐减少,公司不得不考虑开发大陆市场策略,提高公司品牌在大陆市场的知名度。通过对它营销环境分析和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制定,可以为我国中小型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一个范本,并作以探索与推广。 本文包括下四个部分:TBC公司营销环境分析及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制定的意义、TBC公司营销环境分析、TBC公司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制定和TBC公司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实施。 第一部分是TBC公司营销环境分析及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制定的意义,公司的设备供应商和竞争厂商的变化引起TBC公司营销环境发生变化。TBC公司的现有客户群较为集中,主要是台资企业。TBC公司由一个工程公司向设备生产厂家过渡,客户群的改变、产品成本构成的改变和市场竞争的变化都需要开展目标市场营销。 第二部分是TBC公司营销环境的分析。从宏观上看,全国食品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食品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今后若干年食品工业空间发展巨大。从微观上看,国内食品包装机械行业发展迅速,国内食品包装 <WP=67>机械由仿制走向自主开发,高档产品和大型成套设备还需进口。通过TBC公司竞争情况分析可以看出食品包装设备竞争激烈,国外着名的包装机械生产厂家进入国内市场,但同时食品加工业的高速发展也推动了食品包装业的发展。最后通过分析得出TBC公司的业务定位在饮料、啤酒、乳品和油脂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积极开发新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第三部分是TBC公司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 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产品波士顿矩阵分析、产品组合分析和现有市场的分析,公司产品定位在啤酒、乳品、饮料行业。目标市场选择(Target marketing selection)即确定哪些客户的需求予以满足,哪些客户需求将明确地不予以满足。任何组织的能力和资源都是有限的,因而只能满足有限的客户群和有限的需求。市场营销组合是营销人员的“工具箱”,它由四要素组成。 1.产品策略,客户购买产品的各个方面,包括产品实体和所有服务的增值。 2.价格策略,产品对客户的总财务成本,包括折扣和回扣等。 3.渠道策略,产品是怎样传递到客户的手中。 4.沟通策略,企业依靠它将有关产品的信息告诉现有的客户、预期的客户以及其他对企业重要的人。这是营销中最明显可见的部分,因为它包括了广告和人员推销。虽然它最明显可见,且最受公认,但它只是营销组合的一个因素。市场营销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我们运用的概念并非完美无缺。如果这些概念有用,它们就是好的,而不必完美。进一步说,现在的市场营销并无一套至高无上和统一的理论。有许多原理通常只在某种情况下适用。营销的艺术就在于将每个原理应用于适当的环境,而且只用于适当的环境。这正是案例研究特别适用于营销学的理由之一:它突出了营销学具体分析的本质,同时又没有损害营销学的理论和原则。通过TBC公司营销整合策略,可以看到价格策略只是一带而过,重点是沟通策略,尤其对展览会和专业杂志的分析尤为详尽,这也是 <WP=68>机械设备企业营销整合区别于快速消费品营销的一个特点。 第四部分是TBC公司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包括TBC公司实施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理念更新、组织落实、经费预算和执行控制。典型的营销计划包括对实施和达到计划的营销活动的时间进度做安排,并为每一环节分配资源。预算的估计则取决于计划。工作进程计划既可按一种或多种产品的营销组合要素之一,如分销渠道编制,也可按单一种产品的所有营销组合因素编制。从某种程度上看,选择取决于公司的组织结构。偏重职能组织(即营销职能分开设广告、推销等部门)的公司,其实施计划更可能按营销组合要素制定,而囊括所有的产品和市场;反之,以产品或市场为核心构成的企业,则倾向于为每种产品或市场分别制定实施方案。

苑金婷[8](2020)在《济南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研究》文中提出社会的发展引起人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绿色、有机、无公害逐渐成为百姓餐桌的标准,品牌是反映农产品品质优劣的直接标准。近年来,对农产品品牌的建设越来越重视,2017年提出“农产品品牌建设年”计划,此后农产品品牌建设逐步完善。我国幅员辽阔,因此,我国的农产品呈现出显着区域性特征,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一个区域内的公用品牌。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成果显着,品牌数量呈逐年增多的发展趋势,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但是在其他地方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各种资源未能实现有效整合利用,科技转化率低、行业认证不规范。本文主要以济南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为研究对象,本文对区域品牌建设影响因素建立灰色关联度模型进行权重分析,结合实证结果和案例经验以及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对区域品牌建设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1)济南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现状:品牌数量逐年増多、建设内容丰富、品牌意识不断増强、知名度不断扩大、品牌效益得到提高;济南市对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做法,主要涉及具体目标、原则和政策保障措施;“章丘大葱”“平阴玫瑰”“长清茶”典型案例剖析,得到对品牌建设好的做法和经验;济南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产业基础薄弱,产品技术附加值低,管理人才的短缺。(2)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通过向济南市农业行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政府机构、专家学者发放调查问卷,对影响区域品牌建设的因素进行打分。建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研究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济南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政府的支持,这包括相关政策倾斜和法律保障以及服务规范;其次是行业认证规范即行业协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的认证水平规范程度和在政府与企业两者间的沟通作用;最后是龙头企业带动,作为农业经营主体能否掌握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品牌意识也是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3)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政策建议。农业经营主体层面:作为品牌发展建设的主体,企业应不断提高产品及相关服务质量,而区域内龙头企业应发挥好领头作用,不断改进自身的管理体制和优化自身生产工艺,强化自身创新能力的建设,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品牌意识助力打造良好的区域品牌形象。行业协会层面:行业协会在品牌建设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不仅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搭建有效的沟通渠道,促进政府与企业的协调配合以及各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利用与信息沟通,同时也对品牌建设形成有效的监管,保证品牌建设健康稳定进行。政府层面:政府部门应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对品牌建设给予政策方面的倾斜和扶持,加强对品牌发展规划的引导,也应在资金方面提供坚实保障;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品牌建设的监管,在维护市场公平发展的基础上保证产品质量,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陈琳[9](2019)在《行业型大学特色学科生发与演进逻辑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双一流”大学建设成为我国政府、社会、高校、研究者等多方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和实践议题。本研究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理论、组织变迁理论、场域理论等理论基础,将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进行文献梳理、政策解读与访谈调研,选取一所行业型大学的特色学科作为研究个案,通过深入梳理与分析该大学食品学科一百多年来历史演进的过程,总结其学科建设的成败得失,揭示行业型大学特色学科发展演进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挖掘其中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析出特色学科发展的固有的内在逻辑,为行业型大学改革发展和“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提供参考。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轨迹是什么?有什么独特的演进路径和规律?(2)大学学科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不同阶段时期,具体是如何作用的?(3)大学学科发展是自然生长的过程还是由于外在力量规划设计的主要作用?研究发现,J大学食品学科的发展走过了一段跌宕起伏的过程,在其演进历程中,政府、市场、知识、组织文化等不同因素起到了相互交织且差异化的影响。政府逻辑在学科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但在不同阶段,政府发挥作用的程度和方式有不同。新中国成立之后,探索高等教育正规化的新模式成为“政府逻辑”。改革开放后,在坚持内涵发展的政策指导下,国家加强了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政府逻辑从“政治绩效”更多转向了“学术绩效”的治理导向。市场逻辑在学科发展中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获得世界银行贷款、学生就业形势趋好、科研经费增多等也是基于改革开放带来了行业的大发展。知识逻辑在学科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J大学的食品学科,从最初的发酵、食品工程、粮油加工等研究,逐渐衍生出食品大分子功能性与结构、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质量控制技术、发酵与基因代谢、功能食品开发等学科领域,显示出食品学科自身依据知识生产的分工而形成诸多的研究领域。组织文化逻辑在学科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J大学食品学科凝练出的精神传统,推行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教师绩效考核制,营造起能上能下的氛围,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提升了食品学科整体水平与竞争力。在对J大学食品学科发展历程进行探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对行业型大学发展和学科建设进行了反思,存在的问题如学科建设理念不够完善、学科与行业从融合走向疏离、学科联动发展不力、跨学科发展存在障碍等。从历史经验出发,对于行业型大学学科的今后发展来说,应当注意这样几点:抓住政策机遇空间,加强特色学科建设;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提升学科基础理论;关注学科协调发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深化推进协同创新,全面释放学科功能;优化学科组织文化,激发学科发展自主性。本研究的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剖析了中国行业型大学特色学科发展独特历史脉络。J大学食品学科从农学起步,逐步经历学科意识产生、学科确立、学科形态独立等过程,最终通过行业型高校的建立,形成了J大学食品学科的独特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如何选取某个或某几个学科作为突破口,更好的平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考验着大学决策者的智慧和水平。第二,构建了行业型大学特色学科发展解释模型。政府逻辑、市场逻辑、知识逻辑、组织文化逻辑等四重制度逻辑形塑了学科发展。研究发现,在中国语境下,大学学科发展不是至少不完全是“自然生长出来”,还是充满着“抢抓机遇、顶层设计、全面推进”等人的主观能动性因素,有其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第三,采用了“档案+口述历史”的综合研究方法。使得历史资料之间相互印证,弥补不足缺失,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资料的可信度与解释力。

郭睿琦[10](2019)在《朝阳FRD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方便、快捷、新鲜对于食品来说的重要性日渐提升,逐渐成为消费者日益高涨的首要需求。随着消费者需求的转变,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那么对于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来说,功能性软包装产品的意义是什么呢?从贴近生活实际来说,功能性软包装产品的出现与发展正在动摇和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功能性软包装产品的出现与发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品卫生安全的整体水平。朝阳FRD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性能膜及新材料设计、生产、营销为一体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公司引进德国装备创新研发高性能膜,年产能达2万吨,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食品、医疗、军工等各领域。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充分分析了朝阳FRD科技有限公司所处的塑料软包装行业的发展背景,深入研究了朝阳FRD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所处的营销环境,从中总结出了朝阳FRD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的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解决这些问题出发,应用各种经典营销理论,如波特五力模型分析理论、市场环境理论、4P营销理论等,就朝阳FRD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策略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意见。本文为朝阳FRD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提出了可操作的、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实施具体改进措施,为做好公司营销工作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启示。同时,亦对各行各业在品牌传播和市场运作方面的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借鉴,使本选题更加具有研究价值。

二、2004年食品及包装展览会目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4年食品及包装展览会目录(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外功能性食品监管对比及发展新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功能性食品概述
    1.1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
        1.1.1 中国对功能性食品的定义
        1.1.2 日本对功能性食品的定义
        1.1.3 美国对功能性食品的定义
        1.1.4 澳大利亚、新西兰对功能性食品的定义
        1.1.5 欧盟地区对功能性食品的定义
        1.1.6 国际上对功能性食品的定义
        1.1.7 国内外对功能性食品定义的对比
    1.2 功能性食品的特性和分类
        1.2.1 功能性食品的特性
        1.2.2 功能性食品的分类
    1.3 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和发展
        1.3.1 功能性食品的起源
        1.3.2 中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
        1.3.3 国外功能性食品的发展
2 各国功能性食品监管与对比分析
    2.1 各国“保健食品”监管简述
        2.1.1 中国保健食品的监管
        2.1.2 日本功能性食品监管
        2.1.3 美国功能性食品监管
        2.1.4 澳大利亚/新西兰功能性食品监管
        2.1.5 欧盟功能性食品监管
        2.1.6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对功能性食品的监管
    2.2 各国“保健食品”监管对比
        2.2.1 管理初始时间对比
        2.2.2 监管法规体系对比
        2.2.3 监管部门及注册备案制度对比
        2.2.4 允许使用原料对比
        2.2.5 产品剂型要求对比
        2.2.6 功能声称及标识对比
        2.2.7 监管制度对比小结
    2.3 特医和婴配的对比
        2.3.1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特殊医学用途食品监管简述及对比
        2.3.2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婴幼儿食品监管简述及对比
    2.4 中国对进口功能性食品的监管
        2.4.1 我国进口功能性食品现状
        2.4.2 我国进口功能性食品的监管
3 案例分析及思考
    3.1 国内保健食品事件
        3.1.1 权健事件分析
        3.1.2 安利事件分析
        3.1.3 美国FDA开始“打假”
    3.2 国内功能性食品安全思考
        3.2.1 保健品行业暴露的问题
        3.2.2 行业整治情况及出台措施
    3.3 进口保健食品发现问题
        3.3.1 进口复配营养强化剂屡次遭拒
        3.3.2 美国“返老还童丹”的真伪鉴别
        3.3.3 进口功能性食品的问题与对策
    3.4 新兴购物模式兴起带来的隐患
        3.4.1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监管简介
        3.4.2 跨境电商购物存在的问题
4 功能性食品发展新动态及行业前景
    4.1 功能性食品的新原料、新功能因子、新食品形式
        4.1.1 功能性食品新原料
        4.1.2 新型功能因子
        4.1.3 新食品形式的功能性食品
    4.2 功能性食品开发新技术
    4.3 功能性食品发展展望
        4.3.1 民众需求促进行业发展
        4.3.2 政策利好给予产业扶持
        4.3.3 功能性食品发展展望
5 功能性食品监管
    5.1 功能性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
    5.2 功能性食品产业监管设想
致谢
参考文献

(2)首都国货陈列馆研究(1928-1937)(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及内容
第一章 首都国货陈列馆成立的背景
    第一节 近代国货运动的兴起
        一、国货运动兴起的背景
        二、国货运动的发展过程
        三、国货运动的深远影响
    第二节 商品陈列所(馆)的兴起
        一、国外商品陈列所(馆)
        二、国内商品陈列所(馆)
    第三节 国货运动与国货陈列
        一、国货运动催生国货陈列馆
        二、国货陈列馆促进国货运动
第二章 首都国货陈列馆的组织沿革及演变
    第一节 各地国货陈列馆(所)的设立
        一、实业部国货陈列馆
        二、各省市国货陈列馆
        三、海外中华国货陈列馆
    第二节 首都国货陈列馆的成立
        一、拟订规程
        二、场馆选址
        三、征集出品
        四、扩大宣传
        五、经费问题(筹设期)
        六、开幕日期
    第三节 首都国货陈列馆的内部建制组织
        一、人事管理
        二、机构设置
        三、经费问题
        四、规则章程
    第四节 首都国货陈列馆的终结
        一、首都国货陈列馆的接收与南京市国货陈列馆的成立
        二、南京市国货陈列馆的主要活动
        三、南京市国货陈列馆的终结与延续
第三章 首都国货陈列所馆的活动
    第一节 举办国货展览会
        一、周年纪念展览会
        二、棉织丝绸展览会
        三、江苏省特产展览会
        四、上半年或春季国货展览会
        五、其他主题展览会
    第二节 代国内外征集国货
        一、代国内各团体征集国货
        二、代国外各团体征集国货
    第三节 经营国货商场
        一、我国早期的国货商场
        二、首都国货陈列馆国货商场
    第四节 开展国货调查与规范国货市场
        一、国货调查与函复咨询
        二、办理国货证明
    第五节 开展国货运动
        一、组织首都国货运动基本区
        二、首都提倡国货运动周
    第六节 发展馆务与参加社会活动
        一、发展馆务
        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第四章 首都国货陈列馆的展品和陈列品分析
    第一节 陈列品的地域与类别分布
    第二节 展览会的给奖展品
第五章 首都国货陈列馆与其他国货陈列馆的比较
    第一节 与实业部北平国货陈列馆的比较
        一、北平国货陈列馆的起源
        二、北平国货陈列馆
        三、北平国货陈列馆与首都国货陈列馆的比较
    第二节 与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所的比较
        一、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所的成立
        二、商品陈列所的特设部门
        三、经费问题
        四、主要活动
        五、结局及影响
        六、上海特别市总商会商品陈列所与首都国货陈列馆的比较
    第三节 首都国货陈列馆的地位及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化妆品包装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范围的界定
        一、研究地域
        二、研究时段
    第三节 名词概念的界定和说明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框架
    第五节 资料的筹备
        一、历史文献
        二、图像文献
        三、已有研究着作
        四、设计师口述资料
第二章 风格滥觞:开埠至改革开放的上海化妆品包装设计
    第一节 在政治大潮中发展的设计行业
        一、设计行业的形成和转换
        二、设计队伍的建设
        三、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特定时代的特定设计
        一、中国现代包装设计的起源
        二、民族风格的初探
        三、历次政治运动的印记
        四、简单现代主义的呈现
        五、与世界设计史若离若合的地位
        六、对以后设计发展的巨大影响
    第三节 民族化妆品品牌的积淀
        一、“广生行”创立——民族品牌“双妹”风靡
        二、大家族创立的前奏——美加净
        三、“香香”族的繁华——百雀羚护肤脂、友谊牌雪花膏、雅霜、留兰香牙膏
第三章 巨澜骤转:改革开放后上海设计业的变迁
    第一节 从计划走向市场改革推动了发展
    第二节 80年代的传奇式发展
    第三节 90年代的改制与变迁
    第四节 二十世纪设计业重铸辉煌
第四章 美丽绽放:改革开放后上海化妆品包装设计发展
    第一节 80年代昙花一现的设计繁荣
        一、代表设计师和设计作品
        (一) 露美设计者——刘维亚
        (二) 汉方凤凰——赵佐良
        (三) 护手霜第一人——沈缨
        (四) 清妃怡人——周爱华
        (五) “妃”与“飞”——柯烈
        (六) “海鸥”与“红鸟”——蒋峻
        (七) 蜂花——范欣
        (八) 其他
        二、走向市场化的初始设计风格
    第二节 90年代设计的沉沦和转变
        一、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一) 凤凰系列
        (二) 六神系列
        (三) 佰草集问世
        (四) 第一套男士化妆品品牌——高夫
        (五) 高姿设计师——顾传熙
        (六) 其他
        二、机遇与挑战促动着设计风格的转变
    第三节 2000年以来的重铸辉煌
        一、代表品牌
        (一) 民族创新——百雀羚
        (二) 老上海味道——双妹
        (四) 我们的品牌——佰草集
        (五) 其他
        二、多样性和复合型的设计主流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重要的展览交流和学术探讨
        一、协会
        二、十人包装设计展
        三、“中国之星”大奖赛
        四、“世界之星”大奖赛
        五、“华东大奖”比赛
        六、“东方之星”大奖赛
        七、展览会
        八、走在设计前沿的各种设计院校
        (一) 协会教育
        (二) 学校教育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化妆品包装设计观念和风格的转变
    第一节 民族风格的界定和发扬
        一、民族风格的扩大
        二、民族样式的艰难复苏
    第二节 市场的全新定位
        一、化妆品市场发展变化
        二、市场变化的启示
    第三节 品牌的重新设计与构建
        一、老品牌的复兴
        二、老品牌的发展优势与不足
第六章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化妆品包装设计对现代设计史的贡献
    第一节 中国设计的先锋者
    第二节 民族品牌的建构者
    第三节 中国设计语言的演绎者
    第四节 多元化文化的传播者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庄建民老师访谈记录
    附录二 沈缨老师访谈记录
    附录三 赵佐良老师访谈记录
    附录四 刘维亚老师访谈记录
    附录五 陈关鸿老师访谈记录
    附录六 顾传熙老师访谈记录
    附录七 蒋峻老师访谈记录
    附录八 钱国梁老师访谈记录
    附录九 徐军老师访谈记录
    附录十 邵隆图老师访谈记录
致谢

(4)美国食品安全法制与伦理耦合研究(1906-193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综述
    三、 论文结构安排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食品安全法制与伦理理论
    第一节 近代西方法律伦理思想溯源
        一、 西方法律伦理思想嬗变及特征
        二、 近代西方法律伦理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第二节 法律伦理学的提出与发展
        一、 伦理学及应用伦理学理论
        二、 法律伦理学理论体系
    第三节 食品法律伦理的兴起与运用
        一、 论食品法的法律属性
        二、 食品安全伦理理论内涵
        三、 消费伦理、企业伦理与行政伦理
        四、 食品安全伦理的原则与意义
第二章 消费伦理与食品安全法制
    第一节 联邦立法之前的问题与措施
        一、 消费者保护领域里的争论
        二、 联邦-州两级政府的解决途径
        三、 消费欺诈的联邦立法意义
    第二节 1906 年《纯净食品和药品法》的消费者保护
        一、 错误标签或者伪标的法律规制
        二、 有害掺假食品的法律规制
        三、 法律保护的程序性规定
    第三节 1938 年联邦法案中的消费者保护
        一、 关于仿标行为的规定
        二、 关于掺假行为的规定
        三、 保护措施的强化
    第四节 立法变迁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评析
        一、 构成违法行为基本要素的变化
        二、 偏重纠正而非惩罚或预防违法行为
        三、 法律标准明确性问题
        四、 消费者团体合作执法问题
        五、 “普通消费者”的界定
第三章 企业伦理与食品法制
    第一节 立法进程中企业参与性研究
        一、 企业参与之动力因素研究
        二、 企业参与之路径选择研究
    第二节 法案确立之企业伦理
        一、 基本原理反映企业诉求
        二、 实质条款与立法举措及其关系
    第三节 企业伦理运用机制评析
        一、 法律对道德、经济的自然融合
        二、 “食品是资本的主要形式”之认知
        三、 策略路径的正确选择
        四、 商业利益的法律确认
        五、 企业、消费者与政府的合作
第四章 行政伦理与食品安全法制
    第一节 统一各州食品立法问题
        一、 统一各州食品立法原因
        二、 各州之食品监管权力与作用
        三、 州统一立法与联邦立法的关系
    第二节 政府监管与联邦立法
        一、 联邦政府食品监管权的变迁
        二、 食品监管权的法律规制
        三、 主要监管主体及其监管权
第五章 食品安全法制之伦理耦合相关问题评析
    第一节 消费伦理与企业伦理从冲突到耦合
        一、 社会公共利益:合作的精神动力
        二、 联邦监管:合作的策略选取与运用
        三、 法案确立之利益及其影响分析
    第二节 政府行政监管中的伦理运用
        一、 监管主体对于平衡社会力量的伦理策略
        二、 监管主体对公共利益伦理策略运用
        三、 伦理策略与商业利益俘获理论的争议
结论:食品安全有效之法如何可能
    一、 美国食品安全立法与伦理的耦合性
    二、 健全中国食品安全法制的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 和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标和创新点
        1.4.1 研究目标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艺术设计的含义
    2.1 艺术设计定义辨析
    2.2 当代我国艺术设计范畴
    2.3 当代我国艺术设计的源流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各专业的新发展
    3.1 视觉传达设计
        3.1.1 以构成形式为主导的时期
        3.1.2 以多元化为前提的时期
        3.1.3 以本土化为核心的时期
        3.1.4 以数字化为导向的时期
    3.2 环境艺术设计
        3.2.1 以工艺装饰为代表的初步发展
        3.2.2 以室内装饰为代表的基础发展
        3.2.3 以公共艺术为标志的稳步发展
        3.2.4 以地标性与国际化为依托的全面发展
    3.3 艺术设计教育
        3.3.1 恢复高考后的复苏阶段
        3.3.2 社会高速运转下的发展阶段
        3.3.3 扩招影响下的转型阶段
        3.3.4 多元化时期的艺术设计教育
    3.4 信息艺术设计
        3.4.1 信息艺术设计中的界面设计
        3.4.2 信息艺术设计中的人机交互
    3.5 传统工艺设计
        3.5.1 稳步发展的金属艺术设计
        3.5.2 走向现代民族风的漆艺设计
        3.5.3 日新月异的玻璃艺术设计
        3.5.4 融入大众生活的纤维艺术设计
第四章 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要素
    4.1 艺术设计与文化
    4.2 艺术设计与社会性
    4.3 艺术设计与科技
    4.4 艺术设计与经济
第五章 艺术设计基本特征
    5.1 我国艺术设计阶段特征
        5.1.1 “工艺美术”阶段
        5.1.2 “美术设计”阶段
        5.1.3 “艺术设计”阶段
    5.2 宜人性特征
    5.3 法规性特征
    5.4 增益性特征
    5.5 双重性特征
        5.5.1 艺术设计与美学
        5.5.2 实用与审美的关系
    5.6 多元性特征
        5.6.1 科技与美术的融合
        5.6.2 设计与技术的融合
第六章 艺术设计新特征
    6.1 生态性特征
    6.2 产业化特征
    6.3 数字化特征
    6.4 时尚性特征
    6.5 跨学科特征
        6.5.1 “跨学科性”与“交叉性”的差别
        6.5.2 艺术设计跨学科性特点
第七章 我国艺术设计体系特征
    7.1 艺术设计的结构体系
        7.1.1 艺术设计的纵向结构
        7.1.2 艺术设计的横向结构
    7.2 艺术设计体系特色
    7.3 艺术设计的发展思路
第八章 结论
    8.1 时代的发展造就了艺术设计的形成
    8.2 学科特性促进了艺术设计特征的发展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 1978-2011年大事记

(6)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互动发展研究(1909-201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博览会与城市社会互动发展的一般性论述
    第一节 博览会与城市社会互动发展中意识形态的塑形
    第二节 博览会与城市经济
    第三节 博览会与城市形象
第二章 近代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
    第一节 近代武汉城市社会之变动推动博览会事业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近代武汉参加国内外博览会之概况
        (一) 近代武汉参加国外博览会概况
        (二) 近代武汉参加国内博览会之概况
    第二节 近代武汉举办博览会之概况
        (一) 武汉举办博览会之萌芽
        (二) "我华万国博览会之起点"——武汉劝业奖进会
        (三) 民国时期武汉举办的国货展览会
        (四) 民国时期武汉举办的其他展览会
    第四节 近代博览会事业推动武汉城市社会之发展
第三章 1949至1979三十年间展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
    第一节 建国初期武汉社会环境与展览会事业的兴起
    第二节 1949至1979年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的互动影响
        附表(一) 建国初期三十年在武汉举办的中国展览会
        附表(二) 建国初期三十年在武汉举办的外国展览会
第四章 1980年代以来会展业与武汉城市社会
    第一节 改革开放下武汉城市经济社会之变迁
    第二节 1980年代以来武汉博览会事业概况
    第三节 武汉重要展会介绍
        (一) "机博会"
        (二) "光博会"
        (三) "食博会"
        (四) "农博会"
    第四节 博览会对当代武汉城市发展的作用
        (一) 场馆与武汉城市的发展规划
        (二) 博览会与武汉经济的发展
    第五节 武汉发展博览会事业的优势与机遇
        (一) 武汉发展博览会事业的优势
        (二) 武汉发展博览会事业的机遇
    第六节 武汉发展博览会事业的劣势与挑战
        (一) 武汉发展博览会事业的劣势
        (二) 武汉发展博览会事业的挑战
    附表:1982—1997年在武汉举办的展览(销)会一览表
结语
    一、对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发展的总体认识
    二、为何要大力发展会展业
    三、如何促进武汉博览会事业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7)TBC公司营销环境分析及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第一章 TBC公司营销环境分析及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制定的意义
    1.1 TBC公司营销工作现状分析
        1.1.1 设备供应商及竞争厂商概述
        1.1.2 TBC公司现有客户分析
    1.2 TBC公司开展目标市场营销的必要性
        1.2.1 客户群的改变需要目标市场营销
        1.2.2 产品成本构成需要目标市场营销
        1.2.3 市场竞争需要目标市场营销
第二章 TBC公司营销环境的分析
    2.1 TBC公司市场行销环境中宏观制约因素的分析
        2.1.1 全国食品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2.1.2 食品工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1.3 今后若干年食品工业空间发展巨大
    2.2 TBC公司市场行销环境中微观制约因素的分析
        2.2.1 国内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发展迅速
        2.2.2 国内食品包装机械由仿制走向自主开发
        2.2.3 高档产品和大型成套设备还需进口
    2.3 TBC公司竞争情况的分析
        2.3.1 整体竞争分析
        2.3.2 竞争厂家分析
    2.4 TBC公司的SWOT分析
        2.4.1 机会与威胁分析
        2.4.2 优势与劣势分析
        2.4.3 问题分析与策略
第三章 TBC公司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
    3.1 TBC公司整体市场分析
        3.1.1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3.1.2 产品波士顿矩阵分析
        3.1.3 TBC公司产品组合分析
        3.1.4 公司现有市场分析
    3.2 TBC公司目标市场选择
        3.2.1 啤酒行业分析
        3.2.2 乳品行业分析
        3.2.3 饮料行业分析
    3.3 TBC公司目标市场定位
        3.3.1 企业原来的目标市场
        3.3.2 市场细分和产品定位策略
        3.3.3 从行业定位目标客户
    3.4 TBC公司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3.4.1 产品策略
        3.4.2 价格策略
        3.4.3 渠道策略
    3.5 TBC公司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整合
        3.5.1 促销方式的媒介
        3.5.2 2004杂志广告整合营销策略
        3.5.3 展览会营销整合策略
第四章 TBC公司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
    4.1 TBC公司实施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理念更新
        4.1.1 企业提出的目标
        4.1.2 行销目标
    4.2 TBC公司实施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组织落实
    4.3 TBC公司实施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经费预算
    4.4 TBC公司实施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执行控制
结 束 语
参 考 文 献
致 谢
摘 要
ABSTRACT

(8)济南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及文献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简要评述
    1.4 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内容
    1.6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6.1 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品牌
        2.1.2 农产品区域品牌
        2.1.2.1 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充分条件
        2.1.2.2 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主体
        2.1.2.3 加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路径
    2.2 理论基础
        2.2.1 产品差异化理论
        2.2.2 农业产业集群理论
        2.2.3 消费者行为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济南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现状
    3.1 济南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概况
        3.1.1 品牌数量逐年増多
        3.1.2 品牌建设内容丰富
        3.1.3 品牌意识不断増强
        3.1.4 品牌知名度不断扩大
    3.2 济南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品牌建设的产业基础薄弱
        3.2.2 品牌经营和管理的人才的缺失
        3.2.3 产品技术开发落后,附加值低
    3.3 济南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具体做法
        3.3.1 区域品牌建设基本原则
        3.3.2 区域品牌建设任务目标
        3.3.3 区域品牌建设实施路径
        3.3.3.1 严把产品质量关
        3.3.3.2 推进品牌培育创建行动
        3.3.3.3 加强对产品的检测与评价
        3.3.3.4 持续强化产品营销拓展
        3.3.4 区域品牌建设保障措施
    3.4 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剖析
        3.4.1 政府主导型农产品区域品牌,以“章丘大葱”为例
        3.4.1.1 品牌简介
        3.4.1.2 政策帮扶为主,配套措施为辅
        3.4.1.3 搭建网络平台,实施大葱走出去战略
        3.4.1.4 鼓励技术革新,丰富品牌文化内涵
        3.4.1.5 加强市场监管,做好市场规范
        3.4.2 行业协会参与型农产品区域品牌,以“平阴玫瑰”为例
        3.4.2.1 “平阴玫瑰”历史简介
        3.3.2.2 统一包装,打造名品形象
        3.4.2.3 确保产品质量,统一生产标准
        3.4.2.4 追溯质量源头,加大监督力度
        3.4.2.5 依托互联网技术,掌握行业定价权
        3.4.3 企业自主型农产品区域品牌,以“长清茶”为例
        3.4.3.1 “长清茶”品牌简介
        3.4.3.2 品牌建设现状
        3.4.3.3 品牌建设经验
        3.4.4 案例评述
    3.5 本章小结
4 济南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制约因素实证分析
    4.1 模型选择
    4.2 数据来源
    4.3 计算灰色关联度并排列关联序
    4.4 实证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完善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5.1 企业层面
        5.1.1 招揽专业人才,加快技术革新
        5.1.2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
        5.1.3 整合区位优势资源,提高产业基础
    5.2 行业层面
        5.2.1 架起沟通桥梁,做好监督服务
        5.2.2 规范审核程序,提高申报效率
        5.2.3 提供咨询服务,做出科学指导
    5.3 政府层面
        5.3.1 提供资金保障,加强政策帮扶
        5.3.2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保持信息公开透明
        5.3.3 搭建推介平台,创新“互联网+”营销手段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行业型大学特色学科生发与演进逻辑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问题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问题与对象
        三、主要内容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行业型大学
        二、大学学科
        三、特色学科
        四、食品学科
    第四节 相关文献述评
        一、学科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组织变迁相关研究
        二、学科发展与政府关系的研究
        三、学科发展与市场关系的研究
        四、学科发展与知识演进关系的研究
        五、学科发展与组织文化的关系
        六、行业型大学学科发展的研究
        七、食品学科发展研究述评
        八、已有研究的启示
    第五节 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J大学食品学科的发展环境及其成长轨迹
    第一节 国内外食品学科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国内食品学科的发展概况
        二、国际食品学科的发展概况
        三、国内与国际食品学科比较
    第二节 J大学食品学科的成长轨迹
        一、J大学食品学科的发端
        二、J大学食品学科的沿革与研究分期
第三章 政府逻辑主导下的食品学科(1958-1978)
    第一节 “有计划”的食品学科
        一、院系调整中的食品学科
        二、食品行业特色高校的建立
    第二节 食品学科的设置与发展
        一、系科的设置与专业建设
        二、国家建设需求下的教学与科研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府逻辑与市场逻辑协同驱动的食品学科(1978-2001)
    第一节 “大食品”与新兴应用学科
        一、“大食品”学科理念的形成
        二、“大食品”学科建设
        三、教学与科研
    第二节 “211工程”建设中的食品学科
        一、大学更名的影响
        二、“211工程”建设与实施
    第三节 食品学科组织的分化
        一、“食品”的积淀
        二、“发酵”的新生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重制度逻辑博弈下的食品学科(2001-2018)
    第一节 政府与行业逻辑的变革
        一、综合性大学的初步建立
        二、产学研融合的尝试
    第二节 知识逻辑的更新
        一、新型知识生产模式的“学科群”的出现
        二、基于国内外学科评估自省性发展
        三、食品学科知识生产的交叉与分化
    第三节 组织文化逻辑的凸显
        一、任期目标责任制
        二、食品学科文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行业型大学特色学科的演进逻辑与理论探讨
    第一节 多重因素作用下行业型大学特色学科的演进逻辑
        一、作为学科内生动力的知识逻辑
        二、主导学科建设模式的政府逻辑
        三、扩大学科现实功用的市场逻辑
        四、彰显学科组织特性的组织文化逻辑
    第二节 学科视角下行业型大学发展的历程反思
        一、学科建设理念不够完善
        二、学科与行业从融合走向疏离
        三、学科联动发展不力
        四、跨学科发展存在障碍
    第三节 行业型大学学科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一、抓住政策机遇空间,加强特色学科建设
        二、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提升学科基础理论
        三、关注学科协调发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四、深化推进协同创新,全面释放学科功能
        五、优化学科组织文化,激发学科发展自主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关于学科专业建设部分重要法规政策(1949-2018)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J 大学食品学科发展大事年表(1958-2018)1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朝阳FRD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食品包装业发展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及概念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理论综述
        1.3.3 软包装概念介绍
2 朝阳FRD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2.1 外部环境分析
        2.1.1 宏观环境分析
        2.1.2 行业环境分析
        2.1.3 竞争环境分析
        2.1.4 客户行为分析
    2.2 内部环境分析
        2.2.1 公司简介
        2.2.2 公司生产技术实力
        2.2.3 公司产品及其特点
        2.2.4 公司营销资源及能力分析
        2.2.5 公司营销现状及主要问题
3 朝阳FRD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策略方案的构建
    3.1 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
        3.1.1 市场细分
        3.1.2 目标市场的选择
        3.1.3 市场定位
    3.2 产品策略
    3.3 价格策略
    3.4 渠道策略
        3.4.1 渠道设计
        3.4.2 渠道管理
    3.5 促销策略
        3.5.1 销售促进推动策略
        3.5.2 终端市场拉动策略
        3.5.3 品牌营造策略
4 朝阳FRD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策略实施措施
    4.1 树立先进正确的营销理念
    4.2 加强销售团队素质建设
    4.3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4.4 加大新兴高端技术产品的研发
    4.5 加强品牌建设
    4.6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2004年食品及包装展览会目录(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外功能性食品监管对比及发展新动态研究[D]. 宁兆君.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2]首都国货陈列馆研究(1928-1937)[D]. 周炜.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3]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化妆品包装设计研究[D]. 尹强. 华东师范大学, 2016(10)
  • [4]美国食品安全法制与伦理耦合研究(1906-1938)[D]. 卢玮. 华东政法大学, 2014(03)
  •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研究[D]. 童宜洁. 武汉理工大学, 2012(11)
  • [6]博览会与武汉城市社会互动发展研究(1909-2010)[D]. 艾险峰. 华中师范大学, 2011(05)
  • [7]TBC公司营销环境分析及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D]. 张辉. 吉林大学, 2004(04)
  • [8]济南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研究[D]. 苑金婷.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9]行业型大学特色学科生发与演进逻辑的个案研究[D]. 陈琳. 华东师范大学, 2019
  • [10]朝阳FRD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郭睿琦.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标签:;  ;  ;  ;  

2004年食品包装展名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