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例自愿戒毒的戒毒难易程度分析

155例自愿戒毒的戒毒难易程度分析

一、155例自愿脱毒者脱毒难度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朱程阔[1](2020)在《W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实施统一戒毒模式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5月,司法部颁布《司法部关于建立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的意见》文件(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全国建立统一戒毒模式,全国统一标准的戒毒模式由此形成。各省戒毒管理部门依据本省现行的戒毒管理模式,对照意见要求落实构建,并结合多年来对戒毒工作的探索和总结,进一步丰富戒毒理论、工作理念、方式方法,使得戒毒工作在统一规范下更加科学、有效。本文在建立全国统一戒毒模式背景下,以W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为研究对象,通过阐述分析W市司法行政戒毒探索、建立统一戒毒模式历程来解读统一戒毒模式的核心理念及运作方式,并对W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的行为表现、习艺劳动、心理矫治、康复训练、教育矫正、戒毒医疗六个维度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当前W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运行统一戒毒模式的实施成效为一般。依据评价结果得出统一戒毒模式在该所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戒治教育不理想、后续帮扶不足、权益保障不到位、医疗保障乏力等问题,进而提出增强专业戒治能力、强化社会延伸保障、重构合理规范制度、推进医疗保障等的建议。本文主要梳理相关书籍着作资料、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获取数据资料,通过诊断评估细则构建评价体系,试图从戒毒人员的实际感受角度来反映统一戒毒模式运行的具体效果,为戒毒模式提供一手反馈数据。

谢勇[2](2020)在《制度环境对西南民族地区禁毒社会组织影响机制研究 ——以黔东南州H组织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禁毒社会组织是统述性的话语概念,主要服务对象是出戒毒所后或未达强制收治条件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吸戒毒人员;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毒品预防、心理干预、宣传教育、就业扶持、临时救助等方面对吸毒者心理、精神状态进行调试和矫治;主要是由民政部门登记的以及虽未经民政部门登记但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各种社会组织构成;主要目的是通过嵌入进禁毒治理结构的系统机制和组织安排中,帮助吸戒毒人员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尽力克服“人格退化”,促进吸戒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并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关爱吸戒毒人员的良好氛围。我国西南民族地区(主要包括云贵川三省;广西、西藏自治区和重庆市)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等多重因素,成为我国毒情形势较为严峻的重点区域之一。近年来,西南民族地区积极探索禁毒社会化道路,大力发展禁毒社会组织,取得了显着的工作成效。制度环境形塑社会组织。对于西南民族地区禁毒工作而言,引入禁毒社会组织促进吸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是一场全新的革命,涉及到对新体系的认同和社会身份塑造的互动过程。深入探究西南民族地区制度环境是通过怎样的机制来支持、培育和规制当地禁毒社会组织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要想解释这个问题,就必须回答好西南民族地区禁毒社会组织面临的制度环境包含哪些结构性要素,呈现出哪些“异质性特征”,又该怎样完善当地制度环境,来促进西南民族地区禁毒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等具体问题。本文选取了西南民族地区较有代表性的禁毒社会组织——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H组织为个案,通过深入分析其面临的制度环境结构性要素以及影响机制,探求整个西南民族地区禁毒社会组织制度环境全貌。值得指出的是,由于西南民族地区地域宽广,各禁毒社会组织在生成结构、运行机理以及所处的制度环境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与大多数个案质性研究一样,如何通过对H组织深入的个案研究,来处理好宏观与微观、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也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结构功能主义认为,制度环境中各个结构性要素是有机构成的,并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发挥功能,共同对社会组织这个有机体产生影响作用。可见,制度环境对西南民族地区社会组织的影响机制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基于此,本文认为虽然对H组织的个案研究无法简单推导为西南民族地区禁毒社会组织制度环境有关整体性结论,但是对H组织所面临的制度逻辑以及在既定制度环境影响下西南民族地区禁毒社会组织的策略选择确是值得讨论的,并有可能从中提炼出关于西南民族地区禁毒社会组织制度环境有关结论,实现从独特个案走向概括整体。本论文共分八个部分。在“第一章绪论”中,阐述研究缘由,首先解释了为何选取H组织作为本文研究的个案,再结合研究需要梳理和总结了社会组织、禁毒社会组织、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组织以及制度环境对社会组织影响机制四个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就本文的类型、研究方法、相关的概念等做了简要说明。在“第二章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中,介绍了本文采用上世纪下半叶兴起的研究社会组织较为经典的理论:“资源依附理论”和“新制度主义理论”。并以此为基础,论述了制度环境的结构性要素,提出了制度环境与行动策略的分析框架。在“第三章研究个案介绍”中,阐述了H组织的创建原因;机构性质、组织架构、人员构成、工作职责、经费来源等组织情况,分析了组织特点,阐述了组织的运行成效。在“第四章H组织正式制度表现形式及特征”中,从宏观正式制度、微观正式制度以及执行正式制度三个方面阐述了H组织正式制度的供给情况及表现形式,并分析了其特征。在“第五章正式制度对H组织影响机制:结构性嵌入机制”中,论述了这种正式制度会通过结构性嵌入机制对H组织产生影响,并分别阐述了结构性嵌入机制的基础、表现与效应以及在此正式制度影响下,H组织的行动策略。在“第六章H组织非正式制度表现形式及特征”中,从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网络、狭隘关注的公共精神、族群内部的高度信任以及传统有效的社会控制四个方面阐述了H组织非正式制度的供给情况及表现形式,并分析了其特征。在“第七章非正式制度对H组织影响机制:信任机制”中,论述了这种非正式制度会通过信任机制对H组织产生影响,并分别阐述了信任机制的基础、表现与效应以及在此非正式制度影响下,H组织的行动策略。在第八章“对策建议”中,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将资源依附理论与新制度主义理论有机结合。本文理论创新之处在于整合两个理论关于制度环境结构性要素、制度环境对社会组织影响机制等观点,以H组织所需的制度环境为切入点,阐释H组织对制度环境的依赖性以及H组织为克服这种制度依赖、维持自治的各种努力及成效。同时,与既有研究不同的是,本章将社会组织所处的制度环境看做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结合体,既包括具有不同行为逻辑和治理偏好的多层次政府共同塑造的激励和约束结构,又包括信任网络机制下的非正式制度环境。正是这一复杂结构强化或削弱了社会组织发展。二是从研究机制视角,深入分析制度环境对社会组织的影响。目前我国对社会组织的研究以经验表层为主,经常可见“半官半民性”“官民结合”“平等协作”“社会化、市场化、自主化运作”等用语,没有上升到经验提升与理论概括的高度。本文引入了机制概念,深挖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是如何分别通过结构性嵌入机制、信任机制,在既有的一些基础性条件之上,对H组织产生影响,其影响的表现及效应又是如何等问题。影响机制的研究有力突破了一般现象描述和浅层经验总结的局限,有利于更加深刻把握西南民族地区禁毒社会组织制度环境的总体特征等内容。

王晓婉[3](2020)在《运动干预对吸食传统毒品女性强戒人员体适能与心理指标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吸毒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对人类的发展和生存构成了重大威胁。吸毒人员对自己及其家人和社会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本研究以运动干预为手段,选取云南省强制隔离戒毒中心的80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为实验对象。根据该研究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生活和工作安排,进行了12周的运动干预实验,在实验前中后使用心境状态、毒品渴求度的量表测试,并在实验前及实验后4周、8周、12周采集体适能相关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及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统计数据的基线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健康体适能、技能体适能、毒品需求度、心境状态等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同对照组相比,吸食传统毒品的女性强戒人员在接受有针对性的运动干预后,体适能具有显着提高(p<0.05)(健康体适能:最大摄氧量、肺活量、体脂百分比、体重、体脂含量、BMI、背力、握力、仰卧起坐、跪卧撑、坐位体前屈;技能体适能: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3)同对照组相比,吸食传统毒品的女性强戒人员在接受有针对性的运动干预后,对毒品的渴求度(用药意向、用药渴望、效果期待)有显着降低(p<0.05),自我控制无显着性差异(p>0.05)。(4)同对照组相比,吸食传统毒品的女性强戒人员在接受有针对性的运动干预后,心境状态具有改善,(显着改善的有:紧张、疲劳、精力、慌乱以及心境总分,不具有显着改善的有:愤怒、抑郁、和自我相关情绪(自尊))。对照组精力、自我相关情绪经过干预却在下降。(5)实验前中后,经过12周的运动干预,实验组在健康体适能方面,肺活量、最大摄氧量、安静心率、体质百分比、体重、背力、握力、仰卧起坐、跪卧撑、坐位体前屈效果改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体重、体脂含量、BMI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在技能体适能方面,闭眼单脚站立效果显着(p<0.05),选择反应时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6)实验前中后,对照组在健康体适能上最大摄氧量、安静心率、肺活量、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跪卧撑、背力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体重、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比、BMI、握力效果不好,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握力指标在逐渐下降。对照组在技能体适能上,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7)实验前中后,经过12周的运动干预,实验组在毒品渴求需求上在用药意向、用药渴望、效果期待、毒品渴求需求总分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自我控制方面有所改善但效果不明显(p>0.05)。对照组毒品渴求需求上各个维度均有所改善但效果不显着(p>0.05)。(8)实验前中后,经过12周的运动干预,实验组在心境状态中,紧张、愤怒、抑郁、慌乱、TMD(心境状态总分)效果显着具有差异(p<0.05)。疲劳、精力、自我相关情绪有所改善但效果不显着(p>0.05)。对照组紧张、愤怒、抑郁、慌乱具有显着效果(p<0.05),疲劳、TMD没有显着效果(p>0.05)。精力、自我相关情绪却在下降。(9)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体重、体脂含量、体脂百分比、BMI指标上的均值趋势先上升然后逐渐下降,实验组下降到与实验前的状态,而对照组却下降速度缓慢,略高于实验前的状态。(10)实验组在运动干预8周后,同对照组相比,肌肉力量(背力、握力)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肌肉耐力上(跪卧撑、仰卧起坐)干预4周后就有显着效果(p<0.05)。结论:(1)运动处方形式的运动干预能够有效的促进吸食传统毒品女性强戒人员的康复,提高其体适能健康水平,效果明显好于戒毒操。(2)运动处方形式的运动干预能够减缓吸食传统毒品女性强戒人员对毒品的渴求度需求、改善其心境状态,效果明显好于戒毒操。(3)实验前中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体适能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4)实验前中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渴求度与心境状态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运动处方形式的运动干预对吸食传统毒品女性强戒人员体适能和渴求度需求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运动处方形式的运动干预可以作为强制隔离女性戒毒所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手段,优于戒毒操。

刘长虹[4](2020)在《宽恕和情绪调节团体治疗对女性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俗话说“一日吸毒,终身戒毒”。复吸问题不仅困扰毒品依赖者,也是戒毒工作的难点。负性情绪是最主要的吸毒动机之一,降低负性情绪或者提升正性情绪可能是帮助戒毒人员摆脱“心瘾”束缚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通过四个研究来探讨正、负性情绪与复吸倾向的关系,考查并比较宽恕和情绪调节干预对降低复吸倾向的效果。研究一调查女性戒毒人员的吸毒动机,并考查正负性情绪、宽恕、抑郁与复吸倾向的关系。对JR女子戒毒所的391名戒毒人员的问卷调查发现,正性情绪与复吸倾向呈负相关(r=-0.12,p<0.05),抑郁与复吸倾向呈正相关(r=0.15,p<0.01),宽恕与复吸倾向呈负相关(r=-0.14,p<0.01)。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考查宽恕团体治疗对复吸倾向的干预效果,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36名符合条件的戒毒人员随机分配到宽恕干预组和等待对照组,对宽恕干预组进行8周干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相较于等待对照组,宽恕干预组的宽恕水平明显改善(F(4,132)=2.436,p=0.050,ηp2=0.079)。研究三考查情绪调节团体治疗对复吸倾向的干预效果。采用与研究二相同的实验设计,进行8周的干预和重复测量。结果发现:相较于对照组,情绪调节组的干预能降低戒毒人员的抑郁情绪(F(3,96)=2.871,p=0.053),提高其正性情绪(F(4,128)=3.547,p<0.01,ηp2=0.100);干预前后情绪调节组的复吸倾向也有所降低(F(4,128)=6.353,p<0.001,ηp2=0.166)。研究四在控制社会赞许性的影响下,比较两种干预方法的干预效果。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选取54名符合筛选条件的戒毒人员,随机分配到宽恕干预组、情绪调节组和等待对照组,前两组分别进行为期12周的干预。期间测量三组成员的主观社会支持、复原力、正负性情绪、抑郁、宽恕水平、复吸倾向。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相较于对照组,宽恕干预组和情绪调节组的正性情绪提高(F(8,196)=2.297,p<0.05,ηp2=0.086);宽恕干预比情绪调节干预更有效,体现在主观社会支持上升(F(8,196)=2.100,p<0.05,ηp2=0.079),复吸倾向降低(F(8,196)=1.903,p=0.062)。本研究还比较了两种干预方法在不同干预时长下的复吸倾向干预效果,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干预结束后,虽然情绪调节组在8周时表现较好,但是宽恕干预在12周时表现较好,且具有更好的长期效果(F(1,63)=4.248,p<0.05,ηp2=0.063)。整个研究结论如下:(1)女性戒毒人员的复吸倾向与正性情绪和宽恕呈负相关关系,与抑郁呈正相关关系。(2)情绪调节干预能够提升女性戒毒人员的复原力和正性情绪,降低抑郁水平和复吸倾向。(3)宽恕干预能够提升女性戒毒人员的宽恕水平、正性情绪和主观社会支持,降低其复吸倾向。(4)宽恕干预比情绪调节干预更能长期有效降低复吸倾向。

余德刚[5](2019)在《我国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毒品的危害已经深入人心,但我国吸毒人员的数量仍然庞大。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我国每百人就有一人吸毒,禁毒戒毒形势不容乐观。戒毒作为禁毒的重要环节,已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习近平同志指出,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坚持多策并举、综合治理,坚持部门协同、社会共治,保持对毒品的“零容忍”,锲而不舍,常抓不懈,坚定不移打赢禁毒人民战争,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司法部2014年颁布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教育矫治纲要》明确规定了教育矫治工作目标,即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教育矫治方法和手段,帮助戒毒人员认清毒品危害,树立法制观念,提升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改善不良心理,掌握就业谋生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戒除毒瘾,成功融入社会。没有消费,就没有买卖。减少甚至消除毒品消费群体,是禁毒斗争重要一环,这需要在对吸毒人员处罚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教育矫治,使他们从思想上戒除毒瘾。这是减少毒品消费,拯救无数家庭于水火的重要举措。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牵头,多部门共同协作才能完成这一伟大的社会实践。这是一个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介入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研究对象是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关于毒品问题的研究,存在着多个研究方向,有禁毒研究、吸毒预防研究、毒品犯罪研究、戒毒研究、艾滋病研究,还有就毒品本身的药品属性进行的研究,本文针对被公安机关确定为吸毒人员并在强制隔离戒毒所或社区进行戒毒的这部分戒毒人员开展的思想教育矫治研究。在我国,戒毒人员可以通过四种方式戒毒:一是自愿戒毒,二是社区戒毒,三是强制隔离戒毒,四是社区康复。四类戒毒人员不是孤立不变的,他们的身份视其成瘾的程度经公安机关的认定是可以转化的。本文侧重研究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对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人员也有所涉及。研究涵盖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基本范畴、理论基础、历史沿革、性质特征、功能、原则、运行环节和机制,最后分析当前影响我国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因素、原因和解决对策。确切地讲,思想教育矫治工作是戒毒人员身心戒毒的过程,即从生理到心理戒毒的过程,其中生理戒毒是前提和基础,心理戒毒是目标和落脚点,而思想教育矫治工作则是实现生理戒毒到心理戒毒的桥梁。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依托社会治理理论,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借鉴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上述理论贯穿于论文始终。同时注重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交叉研究,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相互借鉴。具体运用了调查访谈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交叉研究法、观念与制度相结合研究方法。文章主要观点:一是政治观点。我国国情与西方国家有着本质区别,我国政府提出的“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等多种戒毒措施,符合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国情,应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思想教育矫治之路;二是社会观点。即做好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工作是维护社会治安与稳定,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三是学科观点。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用于对戒毒人员的教育矫治实践,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应用范围,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融入实际,融入生活,在为戒毒教育矫治工作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文章基本框架:在导论部分,文章针对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将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容,提出论文进一步研究的思路与方法。除导论外,正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回答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基本问题。首先是问题从何而来,即有吸毒的产生才有戒毒的存在,而研究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工作必须面临的基本问题就是范畴问题,因此要阐述从起点到终点的一系列基本范畴,这个过程中,要对戒毒人员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其次是解决问题的依据,即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从实践中归纳出的理论是指导社会实践的强有力武器,对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来说,更不能离开理论指导、理论依托、理论应用和理论借鉴几方面。在现实性上,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思想教育矫治效益、尊重戒毒人员基本权利三方面阐述本研究的现实基础。第二部分:解决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历史沿革、性质、特征和功能的问题。从西方国家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历史变迁,到我国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渊源和发展概况分析本研究所涉及的历史。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性质、特征和功能,其性质体现了思想性与政治性、自愿性与强制性、基础性与创新性;其特征表现为“三个过程”:一是思想教育矫治是戒毒人员从生理戒毒到心理戒毒的过程,二是思想教育矫治是戒毒人员人性复归的过程,三是思想教育矫治是戒毒人员重塑“三观”的过程;其功能表现为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第三部分:论述当前我国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原则、运行环节和机制。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的脱毒、思想观念的转变、道德的内化过程,这一过程是在一定的原则框架下,由主体通过一定的途径,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完成的,从而形成相对固定的思想教育矫治运行环节与运行机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戒毒人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转化,需要在各个环节中体现出主体与客体的良性互动,从而体现整个过程的动态性、发展性、连续性特点。思想教育矫治的结果需要多种相互联系的机制共同作用,尤如“平行四边形”原理一样,体现的是多种机制的合力效应。第四部分:影响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因素和原因。思想教育矫治实质上是一个由教育主体实施的对戒毒人员的外在规制到内在约束的转化过程,这个转化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实际工作中它会受到诸多因素的羁绊。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叠加,共同作用于思想教育矫治活动的整个过程。在现阶段,有四类因素在起作用:一是思想观念,包括消极社会思潮和大众歧视观念;二是主客体基本素质;三是既有的内容与方法;四是矫治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而分析上述因素对思想教育矫治活动的影响则为下一步提出对策提供了依据。第五部分:完善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对策分析。根据当前我国戒毒人员教育矫治的现状,结合近几年来特别是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后的理论研究成果,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对策:一是转变观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从肃清当代消极社会思潮到转变对主、客体的认识观念来分析;二是提高素质,促进主客体的良性互动;三是夯实内容,把握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矫治质量;四是优化环境即优化有利于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社会环境与精神环境等。以上五个方面的研究思路,从范畴、时间和空间都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点,环环相扣,构成一个对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从逻辑起点到逻辑终点的过程。文章的创新之处及主要贡献:一是选题问题。选择以戒毒人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戒毒人员游走于道德与法律的边缘,因其自身的“污名”而常常遭到社会的唾弃,人们唯恐避之而不及,但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从事对边缘群体的转化工作研究是应有之义;二是在理论上,将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大家庭,使理论回归实践,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科的生命力;三是是研究内容上,提出了对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思想认识发展和道德水准提高的规律”和“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戒毒工作方针政策的规律”是一般规律。在一般规律基础上分析了特殊规律,即主动性与被动性相统一的规律,吸毒与戒毒相互转化的规律,主、客体互动规律,管理与教育、内容与方法相结合的规律,内化与外化相统一的规律;四是在实践上,提出了提高思想教育矫治质量,减少复吸对策。毒情来势凶猛,在某种程度上让我国政府措手不及,对戒毒人员的思想教育矫治工作可以说是仓促上阵的。但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只要我们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完善治理体系,走中国特色的毒品问题治理之路,就一定能做好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工作,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

张志雷[6](2019)在《太极拳锻炼对苯丙胺类兴奋剂依赖者身心康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苯丙胺类兴奋剂(ATS)等新型合成毒品已经代替海洛因等传统毒品成为现阶段中国的主流毒品,ATS滥用可产生严重的情绪问题和高危行为,危害个人健康及社会稳定。在联合国的倡导下,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体育介入药物滥用研究,研究显示身体活动和锻炼影响的多巴胺受体激活、多巴胺浓度增加,这与药物滥用具有相同的奖赏途径;同时大量研究证实了太极拳锻炼对正常人群及慢性病患者的身心健康效益;所以设计太极拳干预ATS依赖者康复的锻炼方案,检验干预效果,对促进ATS依赖者康复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分为四个研究进行,研究一设计太极拳锻炼方案,要求锻炼方案普遍适用于戒毒场所ATS依赖者。研究二至研究四分别用三个平行对照实验检验太极拳锻炼的效果。研究对象为上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实验设计组间因素为组别(太极拳组、对照组),组内因素为测试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实验分为一次性锻炼干预实验(太极拳组35人,对照组33人)和中长期锻炼干预实验,其中中长期锻炼干预实验分为男子干预(太极拳组38人,对照组38人)和女子干预(太极拳组39人,对照组40人)两个实验。数据全部导入SPSS20.0软件,依赖者分类资料采用构成比或率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计数数据比较使用卡方检验,计量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调查结果中各变量的关系使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实验结果中两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纳入协方差。结果基于运动干预药物依赖和太极拳健康促进的研究实践,确定了太极拳中长期锻炼方案设计,锻炼内容为由24式自主改编的太极拳;运动强度控制为55-75%HRmax(最大心率),频率为每周锻炼5次以上,时间为每次20-60分钟,周期为锻炼6个月以上,评价指标为体适能、心理健康、睡眠、药物渴求。实验结果显示一次性太极拳锻炼后ATS依赖者活力激发(P=0.010,η2=0.100)、心理愉悦性升高(P=0.006,η2=0.114),防止了心理活力性降低(P=0.038,η2=0.065),增加了积极的情绪体验,这对于依赖者保持心理健康,减少药物使用的诱发因素具有重要作用。中长期太极拳锻炼促进了ATS依赖者平衡控制能力(男子P=0.014、η2=0.064,女子P=0.006、η2=0.095),提高了整体健康感(男子P=0.029、η2=0.100,女子P=0.027、η2=0.058)、生命活力(男子P=0.030、η2=0.056,女子P=0.026、η2=0.062)和精神健康(男子P=0.016、η2=0.061,女子P=0.018、η2=0.069);具有性别差异的效果是男子改善了特质焦虑(P=0.028、η2=0.053),并且睡眠时间变长(P=0.003、η2=0.088),睡眠效率提高(P=0.036、η2=0.053),女子表现为心率降低(P=0.003、η2=0.091)和柔韧素质提高(P<0.001、η2=0.223)。锻炼的奖赏效益和身心效益可能作用于药物渴求,依赖者药物渴求下降明显(男子P=0.048、η2=0.048,女子P<0.001、η2=0.176),促进了康复。结论研究认为太极拳锻炼方案本质上是健康行为干预,促进ATS依赖者的生理与心理康复,可能影响ATS滥用的不健康行为,有助于行为方式的改善。ATS依赖者滥用药物是生理、心理、行为的综合反应。太极拳锻炼的过程也是依赖者身心康复和行为转变的过程,若养成牢固的长期锻炼习惯,可能促进依赖者逐步实现健康观念替代、社交人群替代、生活习惯替代,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这对于依赖者最终戒断药物、防止复吸具有最要意义。

王云翠[7](2019)在《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模式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索褪黑素对急性甲基苯丙胺诱导的ICR小鼠攻击行为的影响,为后续改善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方法提供依据。2.评价“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干预模式对自愿戒毒医院及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的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动机改变、成瘾记忆强度、负性情绪和(或)注意偏向、一般反应抑制能力及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1.将100只雄性ICR小鼠(18-22 g)编号后随机分成居住鼠和入侵鼠,每组各50只,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居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5组分别为对照组(溶剂组),甲基苯丙胺(MA)组,褪黑素(MT)2.5 mg/kg、5mg/kg、10mg/kg三个剂量组。溶剂组通过灌胃(i.g.)给予0.5%CMC-Na,然后腹腔注射(i.p.)0.9%生理盐水;MA组用0.5%CMC-Na(i.g.)处理,然后腹腔注射MA(3mg/kg,i.p.);在MA注射前15分钟(3mg/kg,i.p.)用褪黑素(分别为2.5,5,10mg/kg)预处理成为三种不同的治疗组;完成给药15分钟后,利用居住-攻击模型将单个入侵小鼠轻轻放入居住小鼠笼中,通过计算机控制的路径跟踪系统居住鼠首次攻击的潜伏时间(latency to initial attacks,LIA)、攻击总时长(total duration of attacks,TDA)及总攻击次数(number of attacks,NA),共持续15分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HPLC-ECD)测定溶剂组、MA组以及MA+MT阳性组的小鼠海马中五羟色胺(5-HT),多巴胺(DA),以及5-HT的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DA的代谢产物二羟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浓度。2.采用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要求的湖北省武汉市3所自愿戒毒医院的135名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27例)、动机组(26例)、脱敏组(27例)、褪黑素组(27例)、综合组(28例)。对照组患者除接受常规精神药物治疗及戒毒康复训练之外,不接受其它任何干预措施;其它各干预组均在接受常规精神药物治疗及戒毒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相应干预措施。其中,动机组接受连续5天,每天90分钟的动机强化治疗(懵懂期、思考期、准备期);脱敏组接受连续5天,每天90分钟的脱敏治疗(回想加快速眼动脱敏、内观加快速眼动脱敏、催眠脱敏、NLP改变记忆元素脱敏);褪黑素组接受褪黑素(国食健字批准文号)口服补给15天,补充剂量为每天口服6mg;综合组首先接受5天动机强化治疗,之后接受连续5天脱敏治疗,在动机强化及脱敏治疗的同时接受褪黑素补给15天,补充方式及剂量同褪黑素干预组。干预前后分别用罗德岛大学动机转变评估量表(URICA)、成瘾记忆强度量表(AMI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研究对象的动机水平、成瘾记忆强度、负性情绪进行评价并通过ERP点探测和GO/NOGO范式评价患者干预前后注意偏向及一般反应抑制能力。采用协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广义估计方程、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3.采用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要求的湖北省武汉市5所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的318名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63例)、动机组(64例)、脱敏组(65例)、褪黑素组(63例)、综合组(63例)。干预方法同自愿戒毒医院内的患者,但对动机访谈进行了改进,结合West和Brow提出的基于动机的成瘾综合理论,借助更多的图片信息,帮助成瘾者深入挖掘其最在乎的事物,与其成瘾行为形成强烈的对立冲突,施以患者能承受的最大“压力”,让其明白自己期望的目标与继续吸毒带来的后果之间的差距,从而帮助患者寻求持续戒毒动机的重要资源。干预前后分别用转变阶段及治疗迫切程度量表(SOCRATES)、AMIS、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IDA)和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评估患者动机水平、成瘾记忆强度、负性情绪及自尊水平。用协方差分析校正了干预前所有量表得分后,对组别效应有统计学意义的使用Bonferroni法进行亚组比较。结果1.急性给予MA(3 mg/kg,i.p.)后可致雄性ICR小鼠的攻击性增加,并伴随小鼠海马内5-HIAA和HVA浓度降低;中等剂量的褪黑素(5 mg/kg,i.g.)预处理,能显对抗小鼠因腹腔注射MA导致的LIA缩短(= 0.04),并减少NA(P=0.004)和TDA(P<0.001),同时也增加小鼠海马内 5-HIAA(P<0.001),DA(P=0.015)和HVA(P<0.001)的含量。另外,褪黑素(5 mg/kg,i.g.)预处理后可提高DA(HVA/DA,(DOPAC+HVA)/DA)和5-HT(5-HIAA/5-HT)的转化率(P均<0.001),尤其是逆转低5-HIAA/5-HT 比值。2.虽然自愿戒毒医院内的五组患者接受干预后戒毒动机得分均有所提高,但五组患者干预后的URICA及无意图期、思考期及行动期分量表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脱敏组(P=0.032)及综合组(P=0.032)干预后与对照组AMIS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三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五组患者干预后的SAS和SDS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81;P=0.417);在条件一致和不一致情况下脱敏组和综合组在缩短患者反应时方面均有优势(P均<0.001),但尚不能认为本研究采用的点探测范式可以测试出患者对毒品图片和中性图片的反应时差异;干预前后中性图片引起的P3波幅有统计学差异(P=0.011),同时,干预后毒品图片与中性图片引起的P3波幅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35);干预后脱敏组和综合组的P3潜伏期均较干预前变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脱敏组干预后的NOGO误报率低于干预前(P=0.01),但褪黑素组误报率高于干预前(P=0.04),其他组干预前后NOGO误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OGO-N2波幅及潜伏期各组干预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综合组NOGO-P3波幅干预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01),对照组和脱敏组干预前后NOGO-P3成分潜伏期有统计学差异(P=0.009;P=0.002),其中脱敏组干预后NOGO-P3成分潜伏期短于干预前,但对照组干预后NOGO-P3成分潜伏期长于干预前。3.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接受干预后的患者,综合组的采取行动的动机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脱敏组和褪黑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08;P=0.001);脱敏组和综合组患者的AMIS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各组研究对象干预后的抑郁、焦虑、外向激惹及内向激惹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08;P=0.221;P=0.107;P=0.328);脱敏组和综合组患者的RSES得分高于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P=0.006)。结论1.褪黑素(5mg/kg,i.g.)预处理可以逆转急性甲基苯丙胺诱导的攻击行为,且DA和5-HT系统参与了攻击行为的加工。2.“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综合干预模式能有效降低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的成瘾记忆强度,提高自愿戒毒医院内患者的一般反应抑制能力。同时本干预模式还可提高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内患者采取行动方面的动机水平及自尊水平。

吴晨蔚[8](2019)在《社区戒毒人员社会支持网络建构实务研究 ——以广州市B区“2+20”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禁毒法》和《戒毒条例》的颁布,我国明确社区戒毒为戒毒的主阵地,此后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戒毒领域。针对社会支持有利于成瘾者戒瘾,但社会支持网络建构服务尚未引起社戒工作的足够重视这一现实问题,研究社戒人员社会支持网络建构服务对于丰富禁毒社会工作的研究内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州市B区“2+20”项目为研究对象,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指导,采用参与观察法、无结构访谈法和文献研究中的二次分析法,对社戒人员个人网络、自助群体网络、社区网络的建构服务进行总结与分析,针对服务存在的不足提出进一步增强社会支持网络建构服务成效的对策。研究发现:第一,社会支持网络建构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运用认知疗法与结构家庭治疗改变社戒人员及网络成员的认知、修复家庭关系,可以修复个人网络;通过开展多元同伴小组和组建同伴禁毒志愿者队伍,能够建构同伴自助群体网络;通过协助社戒人员获得社区正式支持、链接社区组织与志愿者为社戒人员提供探访服务,能够完善社区网络。第二,个人网络的修复增强了社戒人员的戒毒动机与信心,自助群体网络的建构有效降低了社戒人员的复吸率,社区网络的完善让社戒人员感受到社区的接纳与关怀。第三,针对社戒人员参与服务积极性不高、家庭为社戒人员提供支持的意愿有待提升、同伴群体交叉感染风险较大、社戒人员运用社区正式支持的能力有待增强、社区非正式支持建构难度大、禁毒社工服务经验不足等问题,提出增强个人网络功能的发挥、规避同伴群体交叉感染风险、强化社区正式与非正式支持、提升禁毒社工专业服务质量等对策。

刘普林[9](2018)在《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十年随访分析及咨询干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武汉市2006-2007年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的预后及影响因素研究目的:了解湖北省武汉市首批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流行病学特征,描述该人群美沙酮维持治疗现况及长期动态变化趋势,探讨分析维持治疗特征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HIV及HCV血清学阳转和治疗人群死亡情况。方法:采用纵向研究方法,整群选取武汉市2006-2007年首批开诊的16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作为研究现场,招募2006年3月30日至2007年12月31日新入组美沙酮维持治疗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基线问卷调查和HIV及HCV检测,随访记录研究对象每天美沙酮维持治疗剂量信息、每月尿吗啡定性检测结果、退出治疗及死亡信息,每年开展一次随访调查问卷和HIV及HCV检测,随访至2015年12月31日,观察随访期间研究对象的治疗剂量、维持治疗周期、到诊率、尿吗啡检测等治疗特征变化情况以及人口学特征对维持治疗的影响;描述研究对象在研究期间的HIV及HCV阳转情况,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影响HIV/HCV阳转的关键因素;描述研究对象在研究期间的死亡情况及死亡原因、时间趋势和人群分布特点。结果:(1)研究对象基本特征本研究累计纳入研究对象3154名,入组平均年龄为37.33岁,男性占75.21%(2372/3154),平均滥用毒品年限为(10.93±4.43)年,74.28%报告近一个月有注射吸毒行为。随访期间治疗人数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年保持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变化,至随访终点时总保持率为16.42%(518/3154)。(2)研究对象维持治疗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对象普遍存在多治疗周期情形,不同治疗周期的平均治疗天数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P<0.001),人均治疗周期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P<0.001)。研究期间平均日处方剂量从的57.80mg(2006年)逐年上升至的78.37mg(2015年)(P<0.001);低剂量组占比从2006年的22.12%下降至2015年的6.76%,而中高及高剂量组占比从2006年的42.63%上升至2015年的75.40%,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人日均治疗剂量随治疗周期增加呈先降后升现象。引入治疗剂量和末次治疗剂量平均水平都随着治疗周期的增加呈现逐步上升趋势(P<0.001),且低剂量组占比均处于极低水平。到诊率随着治疗周期数增加呈不断下降趋势(P<0.001)。尿吗啡定性检测阳性率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P<0.001)。在控制其他研究因素的影响下分析研究对象随访终点时退出治疗的风险,年龄为36-45岁和46岁以上的研究对象分别是35岁以下者的1.13(95%CI:1.03-1.25)倍和1.28(95%CI:1.08-1.53)倍;居住方式为独居者和与家人同住者在随访终点时退出治疗的风险分别是与朋友同住者的1.38(95%CI:1.14-1.66)倍和1.17(95%CI:1.02-1.34)倍;与家人关系一般者和较差者分别是关系良好者的1.32(95%CI:1.11-1.57)倍和1.36(95%CI:1.16-1.58)倍;近一个月发生共针吸毒者是未发生共针吸毒者的1.17(95%CI:1.11-1.57)倍。治疗周期数越少的研究对象在随访终点时退出治疗的风险高于治疗周期数越多者;治疗剂量越高,研究对象在随访终点时退出治疗的风险越小。(3)HIV/HCV阳转及影响因素研究期间该研究人群中1人发生HIV阳转,HIV阳转率为0.08/1000人年;HCV阳转率为13.40/100人年(95%CI:11.72-15.09/100人年)。在调整了其他分析变量的影响后,近一个月注射吸毒(OR=1.74,95%CI:1.13-2.66,P=0.01)是HCV阳转的危险因素,家庭关系(OR=0.49,95%CI:0.25-0.97,P=0.04)是HCV阳转的保护因素。(4)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人群累计随访观察9229.85人年,期间215名研究对象死亡,占研究对象总数的6.82%,死亡率为23.29/1000人年(95%CI:20.18-26.41),标化死亡率(SMR)为9.67,其中过量使用毒品致死(58例)为首要死因。在控制其他研究因素的影响下,年轻的研究对象死亡风险比年长者小;男性研究对象的死亡风险是女性的2.55(95%CI:1.60-4.09)倍;独居的研究对象死亡风险高;治疗周期数越少的研究对象死亡风险越高;HIV阴性者死亡风险为阳性者的0.12(95%CI:0.06-0.24)倍。结论:(1)该研究人群美沙酮维持治疗普遍呈现“治疗-脱失-再治疗-再脱失”的特点,美沙酮药物的安全使用已成为较为严重的问题,其引发的治疗风险及结局值得进一步关注与深入分析。研究对象年龄、居住方式、与家人关系、近一个月是否共针吸毒、治疗周期数、治疗剂量等因素,是研究对象在随访终点时是否保持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2)本研究人群HCV阳转率较高,注射吸毒行为加大感染HCV的风险,家庭关系和睦能降低感染HCV的风险。(3)本研究人群死亡率较高,维持治疗过程中合并使用毒品行为大大增加了死亡的风险,年龄、性别、居住方式及治疗周期、HIV感染等因素是本研究人群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武汉市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咨询干预效果评价: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目的:评估降低行为风险咨询干预及教育咨询干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干预效果,为进一步优化美沙酮维持治疗干预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根据地理位置分布及配合研究意愿选取武汉市3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作为研究现场,招募新入组美沙酮维持治疗者为研究对象,对每位研究对象开展为期40周的干预及随访研究。招募工作始于2011年9月,止于2015年11月。将研究对象随机纳入降低行为风险咨询干预(BDRC)组、教育咨询干预(EC)组或对照组(TAU),均接受标准化维持治疗服务。比较各组研究对象基本特征、成瘾相关问题、心理健康情况以及治疗维持情况和尿检阳性情况,对基线、咨询期末、随访期末重复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咨询干预效果。结果:(1)共325名研究对象完成基线调查和随机化分组,其中BDRC组109人,EC组107人,TAU组109人。各组人口学基本特征、药物滥用及性相关行为特征,以及成瘾程度及抑郁、精神状况基线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第一阶段(咨询干预期)三组在治疗天数和治疗剂量上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尿检阳性率的改变无显着性组间差异(P>0.05),三组尿吗啡和总体尿检阳性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P<0.001)。第二阶段(随访期)三组尿吗啡、其他类毒品和总体尿检阳性率均无显着性差别(P>0.05)。(3)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第一阶段(咨询干预期)和第二阶段(随访期)数据,结果显示尿吗啡阳性率、其他类毒品尿检阳性率和总体尿检阳性率均无显着性组间效应差异(P>0.05),随访期尿吗啡阳性率高于咨询干预期(P<0.01),按不同组别分析,BDRC组和EC组不存在显着性时间效应,而TAU组随访期尿吗啡阳性率和总体尿检阳性率高于咨询干预期(P<0.01)。(4)分析基线、第一阶段(咨询干预期)和第二阶段(随访期)成瘾程度及抑郁、精神状况数据,结果显示量表各维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瘾指数量表中酒精成瘾、法律问题、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就业等维度以及简明症状量表中躯体症状、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维度,随访期分值显着高于基线和咨询干预期(P<0.05)。结论:(1)在规范化美沙酮维持治疗基础上,现有强度的不同咨询干预模式在提升维持治疗依从性、降低成瘾程度、以及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况等方面所产生的效果无显着性差别;(2)降低行为风险咨询干预模式在促进维持治疗人员接受咨询服务和减少偷吸毒品行为方面有一定优势;(3)研究对象在精神状况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未随着维持治疗时间的增加而改善,在某些方面还有加重趋势,需要引起积极关注。

姜美[10](2017)在《健心操对上海市毒品依赖者身心康复效果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健心操为运动干预手段,来探讨健心操对毒品依赖人员身体体质、有氧耐力、心理健康、生命质量等方面的康复效果,并与传统运动康复方法比较,评价两种运动方式的康复效果。为成瘾者的康复训练以及运动干预戒毒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健心操作为戒毒所康复训练的安全有效的康复手段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研究对象与方法:2015年1月创编健心操,反复试练调整一年。于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在上海市高境强制戒毒所收集符合纳入标准和实验要求的男性毒品依赖人员100名。将符合要求的100名强制隔离毒品依赖人员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实验观察,最终实验组50名为健心操干预组,对照组50名为传统康复组。两组均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六个月中每天分为早中晚三次练习,每次练习20min,一天总练习时间为60min。实验前中后分别测试两组实验对象的身体体质、有氧耐力、生命质量。其中有氧耐力心率采用台湾生产的ALA COACH心率仪记录,生命质量采用药物成瘾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DrugAddicts;QOL-DAV2.0)进行评分。采用Excel将测试数据建立成数据库并进行汇总统计后,再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汇总的数据进行分析。受试者基线中的连续性变量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了卡方检验,对两组间比较采用了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研究结果:1.统计数据的基线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身高、体重、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从事职业、参与强制隔离戒毒次数、戒毒年限、各项体质指标、生命质量(QOL-DA)各项因子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体质测试各项指标经过六个月的运动干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坐位体前屈、平衡,在组间和组内都出现了高度显着化差异(P<0.01),并且实验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有明显下降,坐位体前屈和平衡有有明显提高。两组肺活量在组间有显着差异性(P<0.05),实验组肺活量提高,对照组肺活量下降。两组的心率指标在组内出现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组心率持续下降,对照组心率前三个月略有下降后三个月回复基线水平。PACER与平均心率在组内具有高度显着化差异(P<0.01),实验组的平均心率在六个月中持续下降,有氧耐力有一定提高。3.成瘾者生命质量量表各因子,六个月运动干预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躯体功能因子、心理功能因子、症状副作用及社会功能因子评分上组内具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实验组躯体功能因子、心理功能因子及社会功能因子评分有显着的提高,而对照组这四个因子评分都有不同程度下降。量表总评分在组间与组内都有高度显着性差异(p<0.01),六个月中实验组总评分提高,对照组总评分下降。综上所述,生命质量量表,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长期练习健心操对于男性毒品依赖人员的体质改善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运动康复方式,具体表现在血压降低、心率降低、柔韧性改善和平衡能力提高。2.长期练习健心操可以提高毒品依赖人员的有氧耐力水平,长期的训练可使机体有氧耐力运动能力产生适应性的生理生化变化。3.通过采用成瘾者生命质量量表发现,健心操可以有效改善毒品依赖人员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4.实验结果证实:健心操运动对毒品依赖人员的康复有着积极作用,既可以提高身体体质,也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水平,可以作为毒品依赖人员康复训练手段。

二、155例自愿脱毒者脱毒难度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55例自愿脱毒者脱毒难度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W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实施统一戒毒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戒毒
        2.1.2 强制隔离戒毒
        2.1.3 统一戒毒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目标管理理论
        2.2.2 满意度理论
3 W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实施统一戒毒现状
    3.1 W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基本情况
    3.2 W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模式改革探索
    3.3 统一戒毒模式的内容
        3.3.1 统一戒毒模式的内涵
        3.3.2 统一戒毒模式的特点
    3.4 W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实施统一戒毒模式取得的成效
        3.4.1 戒治秩序稳定
        3.4.2 矫治能力水平提升
        3.4.3 科学戒毒打开新局面
        3.4.4 戒毒工作社会化取得显着效果
4 W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实施统一戒毒模式效果分析
    4.1 评价方法选择
        4.1.1 模糊综合评价法
        4.1.2 层次分析法
    4.2 指标体系构建
        4.2.1 指标选取
        4.2.2 各指标权重的分配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3.1 数据来源
        4.3.2 实证结果
        4.3.3 结果分析
5 W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实施统一戒毒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5.1 存在的问题
        5.1.1 戒治教育效果不理想
        5.1.2 后续帮扶不足
        5.1.3 权益保障不到位
        5.1.4 医疗保障乏力
    5.2 原因分析
        5.2.1 人才队伍建设不强
        (1)戒治人才数量不足
        (2)戒治人才业务能力不精
        5.2.2 社会衔接不畅
        (1)家庭帮教力量有限
        (2)职业技能培训不到位
        5.2.3 顶层设计存在缺陷
        (1)空间流转与系统考核时间不符
        (2)新老管理系统混用
        5.2.4 医疗力量投入不足
        (1)经费保障短缺
        (2)医师力量不足
        (3)社会医疗力量引进不够
6 W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实施统一戒毒模式优化建议
    6.1 增强专业戒治能力
        6.1.1 推进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6.1.2 丰富戒治方式方法
    6.2 强化社会延伸保障
        6.2.1 促进多方协调帮扶
        6.2.2 提升职业培训实用性
    6.3 重构合理规范制度
        6.3.1 改进现有流转模式
        6.3.2 推行统一考核机制
    6.4 推进医疗保障建设
        6.4.1 加强医疗经费投入
        6.4.2 提高医师医术能力
        6.4.3 引进社会医疗力量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 B 访谈提纲
附录 C 调查问卷
致谢

(2)制度环境对西南民族地区禁毒社会组织影响机制研究 ——以黔东南州H组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一)社会组织研究
        (二)禁毒社会组织研究
        (三)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组织研究
        (四)中国社会组织制度环境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深度访谈法
        (三)文献法
    四、关于本文中特殊概念的说明
        (一)禁毒社会组织
        (二)禁毒社工
        (三)机制
    五、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理论基础
        (一)资源依附理论:外部环境控制与组织的权力策略
        (二)新制度主义理论:合法性机制下的组织行为
        (三)两种理论的关系:制度化组织的能动性
    二、分析框架:制度环境与行动策略
        (一)制度环境分析框架
        (二)行动策略分析框架
第三章 研究个案介绍
    一、创建原因
        (一)政府机构改革所产生的需求
        (二)当地政府在禁毒工作中所遭遇的挑战
        (三)当地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践及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经验
    二、组织情况
        (一)机构性质
        (二)组织架构
        (三)人员构成
        (四)工作职责
        (五)经费来源
    三、组织特点
        (一)更加强调和重视民族规则与文化认同
        (二)对吸戒毒人员更多人本关怀
        (三)采取专业化社会诊治策略
    四、运行实效
第四章 H组织正式制度表现形式及特征
    一、正式制度概述
    二、H组织所面临的正式制度表现形式
        (一)宏观正式制度方面
        (二)微观正式制度方面
        (三)执行正式制度方面
    三、H组织所面临的正式制度特征
        (一)“工具主义”的治理逻辑
        (二)政府部门利益需求明显
        (三)微观正式制度部分缺失
第五章 正式制度对H组织影响机制:结构性嵌入机制
    一、结构性嵌入的理论研究
    二、结构性嵌入机制的基础
        (一)资金保障
        (二)人力资源
        (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四)服务对象
    三、结构性嵌入机制的表现
        (一)管理体系的松散化
        (二)工作职能的行政化
        (三)组织运作的机关化
        (四)绩效评估的形式化
        (五)组织结构的断裂化
    四、结构性嵌入机制的效应
        (一)禁毒社会组织对政府组织的强依赖
        (二)政府组织对禁毒社会组织的权力渗透
    五、禁毒社会组织的行动策略及成效
        (一)积极争取社会资金支持
        (二)积极招聘禁毒社工
        (三)积极招募禁毒志愿者
第六章 H组织非正式制度表现形式及特征
    一、非正式制度概述
    二、H组织所面临的非正式制度表现形式
        (一)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网络
        (二)狭隘关注的公共精神
        (三)族群内部的高度信任
        (四)传统有效的社会控制
    三、H组织所面临的非正式制度特征
        (一)从形成机制看,非正式制度具有自发生成的特征
        (二)从外化形式看,非正式制度具有非成文性的特征
        (三)从实施机制看,非正式制度具有弹性约束的特征
第七章 非正式制度对H组织影响机制:信任机制
    一、信任问题的理论研究
        (一)关于信任的定义
        (二)关于信任的理解与定位
        (三)关于信任的构成与纬度
        (四)关于信任的功能
    二、信任机制的基础
        (一)来源于政府组织的纵向信任关系
        (二)来源于社会的横向信任关系
    三、信任机制的表现
        (一)H组织与公安部门之间基于资源互补与功能依赖产生的信任关系
        (二)H组织与政府之间基于资源供给产生的信任关系
        (三)H组织与村(居)委会之间基于业务合作产生的信任关系
        (四)H组织与服务对象之间基于共同利益产生的信任关系
        (五)H组织与当地少数民族社会组织之间基于业务配合产生的信任关系
    四、信任机制的效应
        (一)网络体系:H组织活动网络不健全
        (二)规范体系:H组织族群认同欠缺
        (三)支持体系:H组织面临制度排斥
    五、H组织行动策略
        (一)与政府组织建立信任关系
        (二)与当地少数民族社会组织建立信任关系
        (三)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
第八章 对策建议
    一、正式制度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在价值理念上,实现西南民族地区政府组织由“工具主义”向“合作治理”提升
        (二)在立法保障上,将支持保障禁毒社会组织内容纳入地方性法规中
        (三)在微观正式制度制定上,要创新完善毒品治理政策体系
        (四)在对禁毒社会组织规制上,要不断加大指导管理和监管力度
    二、非正式制度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更加重视当地风俗习惯的作用
        (二)更加发挥当地村规民约的治理功能
        (三)更加努力培育民族地区公共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英文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黔东南州H组织章程

(3)运动干预对吸食传统毒品女性强戒人员体适能与心理指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毒品问题的严重性
        1.1.2 国家相关政策为依据
        1.1.3 云南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1.1.4 吸毒人群的康复需求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1.3.1 研究的创新点
        1.3.2 研究的难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传统型毒品
        2.1.2 强制隔离戒毒
        2.1.3 运动干预
        2.1.4 体适能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中国禁毒问题概述
        2.2.2 戒毒模式
        2.2.3 毒品的危害
        2.2.4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治疗方法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和任务
        3.1.1 研究假设
        3.1.2 研究任务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3.3.2 专家访谈法
        3.3.3 问卷调查法
        3.3.4 实验法
        3.3.5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吸食传统毒品女性强戒人员基本信息
    4.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体适能结果对比与分析
        4.2.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健康体适能结果对比与分析
        4.2.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技能体适能结果对比与分析
    4.3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理指标结果对比与分析
        4.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毒品渴求度需求结果对比与分析
        4.3.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心境状态结果对比与分析
    4.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体适能结果对比与分析
        4.4.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健康体适能结果对比与分析
        4.4.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技能体适能结果对比与分析
    4.5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理指标结果对比与分析
        4.5.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毒品渴求度需求结果对比与分析
        4.5.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吸食传统毒品女性强戒人员心境状态结果对比与分析
    4.6 实验前中后实验组体适能结果对比与分析
        4.6.1 实验前中后实验组健康体适能结果对比与分析
        4.6.2 实验前中后实验组技能体适能结果对比与分析
    4.7 实验前中后实验组心理指标结果对比与分析
        4.7.1 实验前中后实验组对毒品渴求度需求结果对比与分析
        4.7.2 实验前中后实验组吸食传统毒品女性强戒人员心境状态结果对比与分析
    4.8 实验前中后对照组体适能结果对比与分析
        4.8.1 实验前中后对照组健康体适能结果对比与分析
        4.8.2 实验前中后对照组技能体适能结果对比与分析
    4.9 实验前中后对照组心理指标结果对比与分析
        4.9.1 实验前中后对照组对毒品渴求度需求结果对比与分析
        4.9.2 实验前中后对照组吸食传统毒品女性强戒人员心境状态结果对比与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第6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宽恕和情绪调节团体治疗对女性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复吸的研究评述
    1.1 复吸的定义
    1.2 复吸的特点
    1.3 复吸的理论
    1.4 复吸的影响因素
        1.4.1 生理因素
        1.4.2 心理因素
        1.4.3 社会因素
    1.5 复吸的干预和复吸倾向的测量
第2章 正性情绪、负性情绪与复吸倾向
    2.1 正性情绪
        2.1.1 正性情绪的定义
        2.1.2 正性情绪与复吸倾向的关系
        2.1.3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干预方法——宽恕干预
    2.2 负性情绪
        2.2.1 负性情绪的定义
        2.2.2 负性情绪与复吸倾向的关系
        2.2.3 针对问题的干预方法——情绪调节干预
    2.3 防复吸的干预效果
第3章 问题提出、研究假设和意义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假设
        3.2.1 研究目标
        3.2.2 研究设计
    3.3 研究意义
        3.3.1 理论意义
        3.3.2 实践意义
第4章 正负性情绪、宽恕、抑郁与复吸倾向的关系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被试
        4.2.2 测量工具
        4.2.3 研究程序
        4.2.4 数据分析
    4.3 结果
        4.3.1 女性戒毒人员的吸毒类型与吸毒动机
        4.3.2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4.4 讨论
        4.4.1 女性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等因素总体特征的讨论
        4.4.2 女性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正负性情绪、宽恕、抑郁相关关系讨论
第5章 宽恕干预对女性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的干预效果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被试
        5.2.2 测量工具
        5.2.3 研究程序
        5.2.4 数据分析
    5.3 研究结果
        5.3.1 宽恕干预组与等待对照组的基线情况比较
        5.3.2 宽恕干预组与等待对照组的重复测量分析
        5.3.3 宽恕干预组的团体满意度结果及口头报告
    5.4 讨论
        5.4.1 宽恕干预对宽恕水平的影响
        5.4.2 宽恕干预对正负性情绪的影响
        5.4.3 宽恕干预对复吸倾向的干预效果
        5.4.4 戒毒人员口头报告分析
第6章 情绪调节干预对女性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的干预效果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2.1 被试
        6.2.2 测量工具
        6.2.3 研究程序
        6.2.4 数据分析
    6.3 研究结果
        6.3.1 情绪调节组与等待对照组的基线情况比较
        6.3.2 情绪调节组与等待对照组的重复测量分析
        6.3.3 情绪调节组的团体满意度结果及口头报告
    6.4 讨论
        6.4.1 情绪调节干预对抑郁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6.4.2 情绪调节干预对正性情绪的影响
        6.4.3 情绪调节干预对复吸倾向的干预效果
        6.4.4 戒毒人员口头报告分析
第7章 女性戒毒人员宽恕和情绪调节干预的效果比较
    7.1 研究目的
    7.2 研究方法
        7.2.1 被试
        7.2.2 测量工具
        7.2.3 研究程序
        7.2.4 数据分析
    7.3 研究结果
        7.3.1 宽恕干预组、情绪调节组与等待对照组的社会赞许性比较
        7.3.2 宽恕干预组、情绪调节组与等待对照组的基线情况比较
        7.3.3 宽恕干预组、情绪调节组与等待对照组的重复测量分析
        7.3.4 宽恕干预组和情绪调节组的团体满意度结果
        7.3.5 四组复吸倾向在后测、追踪测的组间比较结果
        7.3.6 四组干预前后复吸倾向的配对样本T检验
    7.4 讨论
        7.4.1 宽恕干预对宽恕水平、正负性情绪和复吸倾向的干预效果
        7.4.2 情绪调节干预对抑郁、正负性情绪和复吸倾向的干预效果
        7.4.3 宽恕干预和情绪调节干预对复吸倾向的干预效果比较
        7.4.4 不同干预时长对复吸倾向的干预效果比较
第8章 总讨论
第9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第10章 研究结论
附录 A 调查所用问卷(节选)
附录 B
附录 C 伦理审查表
参考文献
致谢

(5)我国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导论
    0.1 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0.1.1 研究的背景
        0.1.2 研究的意义
    0.2 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研究现状分析
        0.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0.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0.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
    0.3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0.3.1 研究思路
        0.3.2 研究方法
        0.3.3 创新点
1.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基本范畴和研究基础
    1.1 戒毒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矫治基本范畴
        1.1.1 起点范畴:吸毒与戒毒
        1.1.2 中心范畴:矫治主体与矫治客体
        1.1.3 中介范畴:管理与教育、内容与方法
        1.1.4 成果范畴:内化与外化
        1.1.5 终点范畴:出所与融入社会
    1.2 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理论依据
        1.2.1 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1.2.2 理论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
        1.2.3 理论依托——社会治理理论
        1.2.4 理论借鉴——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3 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现实基础
        1.3.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1.3.2 打赢禁毒人民战争的需要
        1.3.3 尊重戒毒人员基本权利的需要
2.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历史沿革、性质、特征和功能
    2.1 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历史沿革
        2.1.1 国外戒毒人员戒毒矫治的历史变迁
        2.1.2 我国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渊源和发展概况
        2.1.3 中外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联系与区别
    2.2 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性质
        2.2.1 思想性与政治性
        2.2.2 自愿性与强制性
        2.2.3 基础性与创新性
    2.3 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特征
        2.3.1 身心戒毒的过程
        2.3.2 人性复归的过程
        2.3.3 重塑“三观”的过程
    2.4 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功能
        2.4.1 一般功能
        2.4.2 特殊功能
3.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原则、运行环节和机制
    3.1 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原则
        3.1.1 以人为本原则
        3.1.2 因人施教原则
        3.1.3 综合矫治原则
        3.1.4 面向社会原则
        3.1.5 科学创新原则
    3.2 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运行环节
        3.2.1 时间环节——从起点到终点
        3.2.2 内涵环节——从异质到同质
        3.2.3 过程环节——从施教到受教
    3.3 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运行机制
        3.3.1 预警与引导机制
        3.3.2 动力与接受机制
        3.3.3 整合与调控机制
        3.3.4 保障与评价机制
4.影响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因素及原因分析
    4.1 思想观念对思想教育矫治的影响
        4.1.1 消极社会思潮对戒毒人员自身的影响
        4.1.2 既有管理教育观念对思想教育矫治的影响
        4.1.3 社会歧视观念对思想教育矫治的影响
        4.1.4 思想观念影响思想教育矫治的原因分析
    4.2 主、客体因素对思想教育矫治的影响
        4.2.1 矫治主体因素对思想教育矫治的影响
        4.2.2 矫治客体因素对思想教育矫治的影响
        4.2.3 矫治主、客体因素影响思想教育矫治的原因分析
    4.3 既有的内容与方法对思想教育矫治的影响
        4.3.1 既有的内容对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影响
        4.3.2 既有的方法对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影响
        4.3.3 既有的内容与方法影响思想教育矫治的原因分析
    4.4 环境因素对思想教育矫治的影响
        4.4.1 社会环境对思想教育矫治的影响
        4.4.2 精神环境对思想教育矫治的影响
        4.4.3 环境因素影响思想教育矫治的原因分析
5.完善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的对策分析
    5.1 转变观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
        5.1.1 肃清消极社会思潮,培育主流意识观念
        5.1.2 正确认识矫治主体,更新管理教育观念
        5.1.3 正确认识矫治客体,摒弃社会歧视观念
    5.2 提高素质,促进思想教育矫治主客体的良性互动
        5.2.1 提高思想教育矫治主体素质
        5.2.2 提高思想教育矫治客体素质
    5.3 夯实内容,把握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矫治质量
        5.3.1 夯实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内容
        5.3.2 把握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方法
        5.3.3 提高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质量
    5.4 优化环境,拓展思想教育矫治范畴
        5.4.1 优化社会环境
        5.4.2 优化精神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6)太极拳锻炼对苯丙胺类兴奋剂依赖者身心康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名词解释
    1.2 ATS滥用国内外形势与危害
    1.3 ATS依赖者治疗现状
    1.4 体育运动与药物依赖
    1.5 太极拳健康促进研究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设计
    2.1 问题的提出与创新点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对象
    2.4 研究方法
        2.4.1 访谈法
        2.4.2 实验法
        2.4.3 问卷调查法
        2.4.4 测试法
        2.4.5 数理统计法
    2.5 研究主要内容框架
    2.6 研究假设
3 研究一:设计ATS依赖者太极拳锻炼方案
    3.1 理论依据:ATS依赖者身心健康与药物渴求的关系
        3.1.1 目的
        3.1.2 方法
        3.1.3 结果
        3.1.4 讨论
        3.1.5 小结
    3.2 实践依据一:运动干预药物依赖者的锻炼方案分析
        3.2.1 目的
        3.2.2 方法
        3.2.3 结果
        3.2.4 讨论
        3.2.5 小结
    3.3 实践依据二:太极拳运动干预慢性病患者的锻炼方案分析
        3.3.1 目的
        3.3.2 方法
        3.3.3 结果
        3.3.4 讨论
        3.3.5 小结
    3.4 设计太极拳锻炼方案
        3.4.1 设计锻炼内容
        3.4.2 设计锻炼方案要素
4 研究二(实验一):一次太极拳锻炼对依赖者情绪的影响
    4.1 目的
    4.2 方法
        4.2.1 被试
        4.2.2 设盲
        4.2.3 太极拳干预
        4.2.4 工具
        4.2.5 数据的采集
        4.2.6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
        4.3.1 太极拳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情况
        4.3.2 一次太极拳锻炼对情绪的影响
        4.3.3 一次太极拳锻炼对心境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5 研究二(实验二):中长期太极拳锻炼对男子依赖者身心康复的效果
    5.1 目的
    5.2 方法
        5.2.1 被试筛选与分组
        5.2.2 设盲
        5.2.3 太极拳干预
        5.2.4 工具
        5.2.5 数据的采集
        5.2.6 统计学分析
    5.3 结果
        5.3.1 太极拳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情况
        5.3.2 太极拳运动干预对体适能的影响
        5.3.3 太极拳运动干预对情绪的影响
        5.3.4 太极拳运动干预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5.3.5 太极拳运动干预对睡眠的影响
        5.3.6 太极拳运动干预对药物渴求的影响
    5.4 讨论
        5.4.1 对改善体适能的效果
        5.4.2 对改善情绪的效果
        5.4.3 对提高生命质量的效果
        5.4.4 对改善睡眠的效果
        5.4.5 对降低药物渴求的效果
    5.5 小结
6 研究三(实验三):中长期太极拳锻炼对女子依赖者身心康复的效果
    6.1 目的
    6.2 方法
        6.2.1 被试筛选与分组
        6.2.2 设盲
        6.2.3 太极拳干预
        6.2.4 工具
        6.2.5 数据的采集
        6.2.6 统计学分析
    6.3 结果
        6.3.1 太极拳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情况
        6.3.2 太极拳运动干预对体适能的影响
        6.3.3 太极拳运动干预对情绪的影响
        6.3.4 太极拳运动干预对生命质量的影响
        6.3.5 太极拳运动干预对睡眠的影响
        6.3.6 太极拳运动干预对药物渴求的影响
    6.4 讨论
        6.4.1 对改善体适能的效果
        6.4.2 对改善情绪的效果
        6.4.3 对提高生命质量的效果
        6.4.4 对改善睡眠的效果
        6.4.5 对降低药物渴求的效果
    6.5 小结
7 总讨论与总结
    7.1 总讨论
    7.2 局限与展望
        7.2.1 局限
        7.2.2 展望
    7.3 应用
    7.4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学习经历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经历

(7)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模式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褪黑素对急性甲基苯丙胺致雄性ICR小鼠攻击行为的影响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流程及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甲基苯丙胺依赖自愿戒毒患者“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干预模式的效果评价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甲基苯丙胺依赖强制戒毒患者“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干预模式的效果评价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结论
创新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不同成瘾理论视角下毒品成瘾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博士在读期间工作小结
致谢

(8)社区戒毒人员社会支持网络建构实务研究 ——以广州市B区“2+20”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国家鼓励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戒毒领域
        2.社会支持网络建构服务尚未引起社区戒毒工作的足够重视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现状述评
        1.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2.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内容
        1.研究思路
        2.研究框架
    (五)研究方法
        1.实地研究
        2.文献研究
二、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1.社区戒毒
        2.社会支持网络
    (二)理论基础
        1.社会支持理论
        2.社会支持理论在本研究的运用
三、“2+20”项目社会支持网络建构服务的主要内容
    (一)修复个人网络
        1.运用认知疗法改变社戒人员及网络成员的错误认知
        2.采用结构家庭疗法修复家庭关系
    (二)建构自助群体网络
        1.开展多元同伴小组
        2.组建同伴禁毒志愿者队伍
    (三)完善社区网络
        1.协助社戒人员获得社区正式支持
        2.链接社区组织与志愿者为社戒人员提供探访服务
四、“2+20”项目社会支持网络建构服务的主要成效与不足
    (一)社会支持网络建构服务的主要成效
        1.个人网络的修复增强了社戒人员的戒毒动机和信心
        2.自助群体网络的建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戒人员的复吸率
        3.社区网络的完善让社戒人员感受到社区的接纳与关怀
    (二)社会支持网络建构服务存在的不足
        1.社戒人员参与服务积极性不高
        2.家庭为社戒人员提供支持的意愿有待提升
        3.同伴群体交叉感染风险较大
        4.社戒人员运用社区正式支持的能力有待增强
        5.社区非正式支持网络建构难度大
        6.禁毒社工服务经验不足
五、进一步提升社会支持网络建构服务成效的对策
    (一)增强个人网络功能的发挥
        1.提高社戒人员参与服务的积极性
        2.提升家庭提供支持的意愿
    (二)规避同伴群体交叉感染风险
        1.提升同伴小组活动开展的专业性
        2.加强同伴禁毒志愿者队伍建设
    (三)强化社区网络的正式与非正式支持
        1.链接更多生活救助、戒毒医疗与就业等正式支持
        2.整合社区组织与禁毒志愿者等非正式支持
    (四)提高禁毒社工专业服务质量
        1.加强与禁毒工作各行动主体的协作
        2.提升禁毒社工专业性和服务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十年随访分析及咨询干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武汉市2006-2007年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的预后及影响因素研究 前言 1
    对象和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武汉市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咨询干预效果评价: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前言 1
    对象和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创新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学术活动 致谢

(10)健心操对上海市毒品依赖者身心康复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依据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药物疗法
        2.1.1 美沙酮替代递减疗法
        2.1.2 丁丙诺啡替代法
        2.1.3 中药疗法
    2.2 非药物疗法
        2.2.1 针刺疗法
        2.2.2 血液净化疗法
        2.2.3 其他
    2.3 运动干预疗法
        2.3.1 运动康复系统
        2.3.2 毒品依赖者运动康复治疗
    2.4 毒品依赖者康复评定指标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1.3 剔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咨询法
        3.2.3 实验法
4 研究结果
    4.1 实验人员变化
    4.2 毒品依赖人员的基线调查情况
    4.3 男性毒品依赖人员体质测试测评结果的比较
        4.3.1 健心操组与对照组毒品依赖人员体质测试基线测评结果比较
        4.3.2 健心操组与对照组毒品依赖人员实验前中后体质测试测评结果的比较
    4.4 健心操组与对照组毒品依赖人员有氧耐力(PACER)测试结果比较
    4.5 毒品依赖人员生命质量测定量表比较
        4.5.1 健心操组与对照组毒品依赖者生命质量实验前后评分比较
        4.5.2 健心操组与对照组毒品依赖者生命质量表总分实验前中后组间评分比较
5 讨论与分析
    5.1 男性毒品依赖人员的基本情况
    5.2 健心操对毒品依赖人员体质状况的影响
        5.2.1 健心操对血压的影响
        5.2.2 健心操对心率的影响
        5.2.3 健心操对肺活量的影响
        5.2.4 健心操对平衡的影响
        5.2.5 健心操对柔韧的影响
        5.2.6 健心操对男性毒品成瘾强戒人员有氧耐力的影响
    5.3 健心操对男性毒品依赖人员生命质量的影响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附录一:《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录二:《成瘾者生命质量测量表》
    附录三:《知情同意书》

四、155例自愿脱毒者脱毒难度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W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实施统一戒毒模式优化研究[D]. 朱程阔.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6)
  • [2]制度环境对西南民族地区禁毒社会组织影响机制研究 ——以黔东南州H组织为例[D]. 谢勇. 贵州民族大学, 2020(07)
  • [3]运动干预对吸食传统毒品女性强戒人员体适能与心理指标的影响研究[D]. 王晓婉.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4]宽恕和情绪调节团体治疗对女性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的干预研究[D]. 刘长虹.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5]我国戒毒人员思想教育矫治研究[D]. 余德刚. 西南财经大学, 2019
  • [6]太极拳锻炼对苯丙胺类兴奋剂依赖者身心康复的研究[D]. 张志雷. 上海体育学院, 2019(01)
  • [7]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动机强化-脱敏-神经递质调节”模式的干预效果研究[D]. 王云翠.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8]社区戒毒人员社会支持网络建构实务研究 ——以广州市B区“2+20”项目为例[D]. 吴晨蔚.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9]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十年随访分析及咨询干预随机对照研究[D]. 刘普林.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5)
  • [10]健心操对上海市毒品依赖者身心康复效果的研究[D]. 姜美. 上海体育学院, 2017(12)

标签:;  ;  ;  ;  ;  

155例自愿戒毒的戒毒难易程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