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优质细毛羊饲养管理技术

吉林优质细毛羊饲养管理技术

一、吉林优质细毛羊饲养管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昆[1](2021)在《冷季暖棚、营养补饲和使用澳美种公羊配种对鄂尔多斯细毛羊体重及产毛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延鑫[2](2020)在《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选育群生产性能测定》文中认为天祝县是甘肃省传统的细毛羊产区,为保护细毛羊资源,同时实现增肉目标,研究团队于2009年开始培育肉用细毛羊新品种—天祝肉用美利奴,其集合父本南非肉用美利奴早期生长速度快、肉用性能好,以及母本甘肃高山细毛羊高寒牧区适应性好的特点。本论文以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核心选育群为试验对象,首先对选育群一世代周岁母羊体重、体尺及部分胴体性状进行测定,其次测定放牧补饲、舍饲条件下一世代成年母羊羊毛品质,最后对选育群二世代公、母羔羊建立生长预测模型。补充和完善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选育群各项生产性能基本数据,可为选种选配提供参考,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天祝肉用美利奴选育群一世代周岁母羊平均体重为50.15±6.74kg,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分别为69.70±3.22cm、72.39±4.54cm、103.17±7.01cm和9.77±1.23cm。一世代周岁母羊体重与体尺指标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0.509X1+0.560X2+0.383X3-0.858X4-56.858。利用兽用B超仪测得一世代周岁母羊背膘厚度、眼肌厚度和眼肌面积为8.16±2.03mm、2.43±0.43cm和20.25±4.65cm2。建立各胴体性状随体重变化的趋势方程,其决定系数分别为背膘厚度与体重(R2=0.144)、眼肌厚度与体重(R2=0.127)、眼肌面积与体重(R2=0.458)。2.测定不同饲养条件下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选育群成年母羊体侧毛品质。放牧补饲羊群体侧毛长度为9.05±0.93cm,舍饲羊群为8.24±1.32cm;放牧补饲羊群剪毛后体重为50.62±7.91kg,舍饲羊群剪毛后体重为66.03±12.41kg;根据国标NY-1-2004《细毛羊鉴定》标准,三个放牧补饲扩繁场细羊毛品质性状采用3分制主观鉴定,平均鉴定分数在2分以上。放牧补饲条件下测定母羊体侧毛平均纤维直径为20.21±1.96μm,舍饲条件下测定母羊体侧毛平均纤维直径18.98±2.12μm。羊毛净毛率测定依据国家标准烘箱法测定含脂毛洗净率试验方法(GB/T 6978-2007)进行,三个放牧场净毛率分别为47.14±5.13%、48.08±5.84%、43.63±5.62%,舍饲场净毛率为49.37±7.17%。3.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选育群二世代公、母羔羊初生重分别为4.34±0.70k g、3.97±0.96kg,断奶重分别为公羔21.82±4.33kg、母羔21.88±3.75kg,六月龄重分别为50.96±5.43kg、44.34±6.19kg。二世代公、母羔断奶前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60.37±62.80g/d、246.14±50.06g/d,断奶日龄至六月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53.74±34.83g/d、186.59±44.49g/d。建立羔羊早期生长模型,Gompertz模型所预测生长参数更符合实际生产情况,相比较一世代羔羊,模型计算公、母羔羊拐点日龄提前至59.52d、47.83d,拐点体重增加至21.64kg、17.66kg。

省新荣,王师珊[3](2019)在《细毛羊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与措施》文中认为本文从甘肃省肃南县皇城镇实际出发,分析了细毛羊产业发展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发展细毛羊产业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以达到发展细毛羊产业,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的目的。

范海涛[4](2019)在《吉林省肉羊养殖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制约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大省,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但吉林省肉羊产业不仅产量低且发展速度缓慢。吉林省未来的肉羊养殖业发展最好的方式是依赖技术进步,加强吉林省肉羊养殖业科研力量建设,推动肉羊养殖业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吉林省肉羊养殖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紧迫任务。本文以熊彼特创新理论为理论基础,在实地调研走访科研院所、养殖户基础上,对吉林省肉羊养殖技术创新现状及肉羊养殖业技术创新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吉林省肉羊品种创新、防疫技术创新、饲养技术创新、饲料创新等方面的分析,表明吉林省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的成果有助于吉林省肉羊养殖业的发展。并通过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看出,2007-2017年吉林省肉羊养殖业技术进步贡献较“十三五”规划的技术进步率相差很多,说明在此期间吉林省肉羊养殖业技术进步率处于落后态势,表明推进技术进步对于吉林省肉羊养殖业发展迫切性和重要性。(2)通过对各规模养殖户走访调查得出,新技术创新只在中规模及大规模养殖场中得以应用,散养户及小规模养殖户没有一定经济实力支撑很难做到新技术的应用。肉羊养殖户新技术应用现状与吉林省技术创新现状存在产学研错位现象,不利于吉林省肉羊养殖业均衡发展。(3)通过技术创新制约因素分析看出,财政支农资金短缺制约了吉林省畜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吉林省肉羊养殖业的增长。肉羊科研投入经费难以支撑肉羊养殖业技术的创新,制约科研能力提高。科研人员福利待遇低,致使养羊业科研人员外流严重,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不健全,难以满足肉羊养殖户技术需求,养殖户受自身条件限制制约了新养殖技术应用,龙头企业科研带动力不足,无法带动养殖户养殖技术创新普及。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对策建议:(1)加强肉羊养殖业科研环境建设及提高科研人员福利,吸纳更多科技人员投入肉羊养殖业科技创新主战场,培育更多科研成果;(2)完善科研推广机构建设,提高科技推广队伍素质,解决肉羊养殖业技术创新后期服务问题;(3)培育肉羊养殖业龙头企业,强化其技术创新带动能力;(4)提高肉羊养殖户综合能力,提高肉羊养殖业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率。

王晶[5](2019)在《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研究 ——以西部地区细毛羊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绒毛用羊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西部地区农牧民从事的主要产业,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农牧民增收,也关系到边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绒毛用羊产业正处于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约束趋紧、产品供需矛盾突出、养殖方式粗放、生产效率较低、标准化养殖水平不高、规模化比重偏低等诸多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养殖模式的转变,以标准化为核心、以规模化为特征,逐步形成绒毛用羊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新格局。因此,有必要对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经济效益、影响因素、运行模式及相关扶持政策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养殖模式的转变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牧户养殖经济效益增长和畜产品的长期有效供给。本文首先对我国绒毛用羊养殖的标准化程度和规模化程度进行定性评价和分析;其次,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分规模)和散养模式下农牧户的成本收益、单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进行测算和比较分析;然后,用模糊数学法和似乎无关方程组模型对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5个环节标准化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牧户养殖规模化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的实施路径、典型经验和运行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相关扶持政策进行评价;最后,提出提高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各项措施,为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经验参考和决策依据。主要研究结论是:(1)绒毛用羊各环节标准化程度存在差异,畜禽良种、养殖设施和疾病防控3个环节相对最高,生产管理次之,粪污无害化最低。绒毛用羊规模化养殖有长足发展,小规模散养仍占据绝对优势,规模化程度区域差异明显。(2)标准化规模养殖户总收益、纯收益和成本收益率均显着高于散养户,各投入产出指标及构成比例地区差异显着;标准化规模养殖户的单要素生产率显着高于散养户;标准化规模养殖户技术效率显着高于散养户,配置效率显着低于散养户,提升产出水平和压缩生产成本的空间都较大。(3)经济要素、技术要素、政策要素和个人家庭特征对绒毛用羊标准化养殖均有重要影响。养羊收入比重、固定资产比重有显着正向影响。人工授精、选址和棚圈设计、饲养管理、饲料配制、机械剪毛分级打包、病死羊无害化处理和粪便及污水处理7项养殖技术对标准化养殖有显着正向影响;8项政策对标准化养殖有显着影响,种公羊补贴、能繁母羊补贴、人工授精补贴、畜牧养殖机械购置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奖励、禁牧补助和贴息贷款7项政策有正向影响,草畜平衡奖励有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养殖时长、劳动力人数、加入合作组织4项因素对标准化养殖有显着正向影响,年龄有显着负向影响。经济、政策、环境和个人家庭特征对我国绒毛用羊养殖规模化均有显着影响,养殖收益、受教育程度和加入合作组织有正向影响,禁牧政策、草场面积和养殖时长有负向影响。(4)“家庭草库伦”、“种羊场+农牧户”、“生产基地+农牧户”、“委托管理式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合作社”、“草畜联营合作社”和“公司+合作社+农牧户”7种模式运行机制各有不同,主要体现在主体构成、覆盖范围、资源供给、环境约束、协作程度和运行效果6方面。(5)农牧户对相关扶持政策的认知度、需求度、获取程度、满意度等各有差异,扶持政策较少且缺乏系统性,部分政策存在范围小、标准低、效果不显着等问题。

廖建军[6](2018)在《喀斯特石漠化环境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文中指出中国南方喀斯特区域面积广泛,其水土流失严重、人地矛盾突出、地表植被盖度低、群落演替缓慢、生态系统出现逆向演替趋势,石漠化问题出现,是世界上喀斯特发育最典型、分布最集中连片的区域,同时也是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近年来围绕石漠化治理和地区经济发展,多地开展了经果林种植、牧草种植、牛羊家畜养殖等工作,但由于管理方式粗放、草灌配置结构不合理、连年种植单一经济林等原因导致地力衰退、生产力逐渐下降、经济效益不断下滑。因此开展草灌空间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对充分利用石漠化地区的荒山荒坡,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多元化立体种植,维持土壤养分平衡,促进草灌饲料资源的优质、高效生产及草地畜牧业发展,实现种草养畜、石漠化治理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推动区域脱贫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以自然地理学、植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生态养殖理论为理论基础,选取喀斯特高原峡谷关岭-贞丰花江中-强度石漠化示范区,和喀斯特高原山地毕节撒拉溪潜在-轻度石漠化示范区为研究区。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野外考察、室内试验测定、定量与定性分析等方法。在喀斯特石漠化环境下,分别对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的理论基础、机理、机制、关键技术、技术集成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并对其集成。1.在养分均衡配给的情况下,石漠化地区草灌间作产量一般较单一种植高。其中花江示范区,仅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与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间作产量低于皇竹草单播,其余草灌复合种植平均鲜草产量36840kg/hm2,干草产量6812.5 kg/hm2,分别较单播平均(皇竹草除外)鲜草产量31787kg/hm2,干草产量5846.7kg/hm2高出15.9%、16.5%。撒拉溪示范区草灌复合种植平均鲜草产量42261.3kg/hm2,干草产量7797kg/hm2,分别比该示范区牧草单播平均鲜草产量40623.3kg/hm2,干草产量7627.4kg/hm2高出4.0%与2.2%。2.不同等级石漠化地区人工建植的草灌营养价值优劣不同。在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最好,皇竹草最差;在毕节撒拉溪示范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最好,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最差。其最优配置方式也不同。在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白刺花(Sophora davidii(Franch.)Skeels)、紫花苜蓿与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L.f.)R.Br)的搭配是最优配置方式;而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inn)、白三叶与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的组合种植是满足撒拉溪示范区适地条件与牛羊健康养殖的最优配置方式。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草灌品种资源的利用,结合人工草灌样地的建设,形成以优质草灌资源为主、精料补充为辅的营养相对均衡的牛羊饲用草料生产格局。3.两个示范区混播的产量效益均高于单播,复杂混播高于简单混播,而豆、禾混播又高于其它科属牧草的混播。饲用灌木、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的合理搭配能够更全面、高效、均衡的发挥不同草灌品种的营养价值。因此,在石漠化地区草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规律,加强更多优质适生饲用灌木品种的开发利用及其与豆-禾科牧草的搭配种植来满足牛羊成长的营养需求。4.在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条件下不同草灌配置方式对于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具有显着提升(P<0.05)作用。在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通过火龙果+皇竹草的组合、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紫花苜蓿的组合与空白样地的对照试验表明,不同草灌配置方式下对于花江示范区土壤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有效磷含量、全钾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均有显着提升(P<0.05)。在毕节撒拉溪示范区通过核桃(Juglans regia)+鸭茅+白三叶的组合、刺梨(Pyrus spp)+黑麦草+白三叶的组合与空白样地的对照试验表明,不同草灌配置方式下对于撒拉溪示范区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均有显着提升(P<0.05)。5.在石漠化地区通过优质牧草饲喂牛羊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根据人工管理费、饲料费、药品费等成本,屠宰率和肉价综合折算,牛的盈利约为3086.34元/头,羊的盈利约为412.5元/只。综合考虑牛羊的养殖规模和经济效益差值,在石漠化地区根据草地承载力对羊进行适度的规模化养殖比牛的养殖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王纪元[7](2018)在《我国细毛羊不同养殖主体质量控制技术采用行为及协作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受制于国产羊毛质量,我国虽然成为羊毛大国,却难以跻身于羊毛强国的行列。我国羊毛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但国产羊毛中细羊毛的比重逐年下降,羊毛进口量却保持波动增长态势,对外毛的依存度居高不下。一方面,国产羊毛细度不足,难以满足毛纺加工企业需求,另一方面,国产细羊毛净毛率偏低,即便国产羊毛价格低于进口羊毛,特别是低于澳大利亚羊毛2-3倍,却仍然不是毛纺加工企业的首选原料。提高羊毛质量成为我国羊毛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细毛羊养殖主体对质量控制技术的采用是提高羊毛质量的关键,当前国产细羊毛质量不佳的现状说明细毛羊养殖主体对质量控制技术的采用亟待提升和完善,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细毛羊养殖主体的质量控制技术采用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对我国细羊毛质量现状及主要质量控制技术进行梳理和总结;其次,利用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依次对我国细毛羊养殖户、规模养殖场、种羊场和专业合作社的质量控制技术采用行为进行分析,并利用二元选择模型和案例分析法对其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在对养殖主体之间基于羊毛质量控制的协作模式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博弈模型分析不同协作模式对养殖主体质量控制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并用多元选择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养殖户选择协作模式的因素;最后,在对国外羊毛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提高我国细羊毛质量、促进我国细羊毛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本研究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分析框架,在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方面均有所创新,不仅能够有效梳理国产羊毛生产环节中各主体质量控制行为特点,而且能够为羊毛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现实参考和决策依据。本文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是:(1)我国细羊毛细度变粗、长度变短,质量呈现下降;我国细羊毛质量水平较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羊毛质量控制技术从控制羊毛生长条件和羊毛后期管理两大方面作用于羊毛质量。(2)细毛羊种羊场质量控制技术采用较为全面,养殖户、规模养殖场和专业合作社均有较大提升空间;养殖主体对于羊毛生长阶段质量控制技术采用比例均显着高于羊毛后期管理阶段;不同主体在技术采用时的首要考虑因素和遇到的主要困难各不相同。(3)羊毛产量、接受培训次数、羊毛销售渠道、参与组织模式等因素对养殖户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显着影响;直接与毛纺企业进行交易、提高羊毛单产水平、适度养殖规模、优化职工结构、加大补贴力度和协作程度都有助于规模养殖场技术采用;种羊场技术采用行为主要受到所有制形式、管理制度、羊毛销售渠道、协作程度、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专业合作社的技术采用行为主要受到社长能力、社员类型与结构、社员数量与养殖规模、羊毛销售渠道、内部管理制度、外部扶持力度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4)我国细毛羊养殖主体中常见的质量控制协作模式有贩子收购条件下的“合作社+养殖户”和“种羊场/规模养殖场+养殖户”模式,以及工牧直交条件下的“合作社+养殖户”与“种羊场/规模养殖场+养殖户”模式四种,仅有最后一种协作模式对参与主体质量控制技术采用有稳定促进作用。(5)养殖规模、担任村干部、信息可获得性、市场化程度对养殖户选择“合作社+养殖户”协作模式具有正向影响,年龄和风险偏好有负向影响;受教育水平、养殖规模、信息可获得性、组织化程度对养殖户选择“种羊场或规模养殖场+养殖户”协作模式有正向影响,兼业化程度和养殖经验有负向影响。

陈甜[8](2015)在《中国绒毛用羊生产比较优势与区域布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在世界绒毛用羊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受绒毛用羊生活习性及世界地貌特征分布影响,绒毛用羊养殖区域相对集中。我国是主要的绵羊、山羊养殖国家,据FAO统计数据,2013年世界绵羊存栏量为11.73亿只,其中,中国绵羊存栏量居世界第一,为1.50亿只,占世界存栏量的12.78%,同年世界山羊存栏量为10.06亿只,其中,中国山羊存栏量居世界第二为1.40亿只,占世界存栏量的13.92%。同时,我国还是羊毛羊绒主产国之一,2012年世界羊毛产量为206.67万吨,我国羊毛产量居世界第一,为40.04万吨,占世界羊毛产量的19.37%,同年世界羊绒产量为2.63万吨,我国是羊绒产量最高的国家,约为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受到非农产业及其他农业部门发展的挤压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经济较发达的华东地区,绒毛用羊生产萎缩趋势明显。中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呈现出向“老少边穷”地区转移、由南方地区向北方地区进一步集中的变化趋势。这种生产布局的变动趋势使得我国绒毛用羊生产所需的资金越来越难以同其他相关资源整合在一起,整体上削弱了绒毛用羊生产的综合优势,不利于绒毛用羊生产比较优势的发挥。近年来,受畜牧业无序养殖、超载放牧以及气候变化等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草原及山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草原沙化、退化、盐碱化及山区植被破坏等问题比较严重。较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使这些地区绒毛用羊养殖面临饲草料不足的制约,同时,为有效治理草原及山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各省区均出台并实施了严格的草原禁牧政策或封山禁牧政策,并且还推广实施细毛羊、绒山羊等畜牧品种的舍饲和半舍饲养殖,这无疑又增加了绒毛用羊的养殖成本。因此,在养殖成本不断攀升的趋势下,广大农牧区如何调整养殖规模、形成环境友好同时经济效益良好的生产布局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对我国绒毛用羊生产比较优势和区域布局的研究对促进我国乃至世界绒毛用羊生产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区位布局理论、空间经济学理论和区域规划理论,采用理论与实证、定性与定量、比较与规划分析的方法,深入探究绒毛用羊(细毛羊、半细毛羊、绒山羊)生产的比较优势与区域布局;在此基础上对绒毛用羊生产合理布局提出优化方向,有助于提高我国绒毛用羊生产能力,促进绒毛用羊产业发展。本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分析我国绒毛用羊生产的基本状况及不同地区成本收益情况;分析我国绒毛用羊生产的比较优势和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区域布局的历史变迁;探究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的影响因素;优化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包括:(1)由于地区之间在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我国各省区绒毛用羊生产的比较优势存在较大差异,且各省区各品种绒毛用羊生产的比较优势具有动态变化性。总体来讲,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省区集中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自80年代中期以来,华东地区的绒毛用羊生产的比较优势减弱,东北地区绒毛用羊生产的比较优势提高。(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绒毛用羊各品种生产的区域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绒毛用羊生产布局逐渐从自然性布局向经济性布局转变。具体来讲,绒毛用羊生产布局呈现出由南方地区向北方地区集中、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集中的的变化趋势。华北、东北地区绒毛用羊生产的比重提升较快,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绒毛用羊生产的比重降低。我国细毛羊、半细毛羊、绒山羊生产集中程度是不同的,其中,绒山羊生产的集中程度最高,其次是细毛羊,半细毛羊生产的集中程度最低。从历年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来看,各品种生产集中度的变化不大,总体上,细毛羊的生产集中度有所提高,半细毛羊、绒山羊的生产集中度有所降低。(3)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的变迁基本符合比较优势原理。即绒毛用羊生产的布局趋向于朝着有自然资源优势、优良种质资源优势、生产成本效益优势、规模优势及综合优势的地区转移。(4)影响我国绒毛用羊空间布局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绒毛和羊肉的比价、绒毛生产综合比较优势、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非农就业机会、政府政策扶持力度、运输条件、自然灾害、草原面积等都是影响中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变迁的因素。(5)在优化绒毛用羊生产布局时应坚持的原则有:因地制宜资源可持续原则、比较优势原则、产业安全的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市场调节作用与宏观管理相结合原则、促进产业发展和加工链条拉长原则、生产布局调整与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相结合原则、结构优化原则。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的优化方向,细毛羊:新疆北部、内蒙古中东部、祁连山区、河北西北部、吉林、黑龙江西部和南部;半细毛羊:内蒙古中部、黑龙江东北、新疆北部、吉林东南部、辽宁东部、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河北;绒山羊:西藏西部、内蒙古、陕北、冀北、辽东半岛、黑龙江中北部、新疆西北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

石晶[9](2014)在《中国绒毛用羊养殖技术推广相关主体行为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绒毛用羊养殖以农牧户小规模分散养殖为主,农牧户饲养管理方式较为传统落后,现代化养殖技术应用水平低,这严重制约了绒毛用羊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绒毛用羊产业是我国牧区的重要产业,其产业的发展,即关系到主产区农牧民收入的提高及经济社会发展,也关系到我国毛纺工业的发展。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依靠现代科学的养殖技术来发展绒毛用羊生产,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促进绒毛用羊产业发展。绒毛用羊养殖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开展涉及众多相对独立的行为主体,他们在推广中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为提高绒毛用羊养殖技术推广的效果,实现绒毛用羊产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对我国绒毛用羊技术推广中各相关主体的行为进行了研究。本文综合运用实地调查法、统计分析法、计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对我国绒毛用羊产业发展情况,以及中国绒毛用羊技术供给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次,分析政府在绒毛用羊技术推广中的行为方式、影响政府推广行为的因素以及推广行为的效果;再次,分析绒毛用羊技术推广中绒毛用羊养殖合作社、绒毛用羊种羊场、畜牧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在绒毛用羊技术推广中的行为方式,影响这些组织推广行为的因素,并对各组织的推广行为效果进行分析。然后,运用绒毛用羊养殖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养殖户对绒毛用羊养殖技术采用行为以及影响养殖户技术采用的因素。最后,借鉴国外绒毛用羊产业大国的技术推广经验,完善我国多元化的绒毛用羊养殖技术推广体系。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我国的羊绒、羊毛产量逐步增长且绒毛用羊生产区域集中度增强,我国绒毛用羊技术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但增幅趋缓。(2)政府是绒毛用羊技术推广的主体,政府为绒毛用羊技术推广提供了组织系统、经济支持和制度保障,资金因素及人的因素是影响政府推广行为的主要因素。(3)绒毛用羊政府技术推广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绒毛用羊产业增效、养殖户增收,但也存在不足之处,非政府机构参与技术推广是政府技术推广的重要补充和功能延伸。(4)绒毛用羊合作社通过统一服务、技术指导开展技术推广活动;种羊场通过培养培育优质种羊,并围绕种羊销售开展技术推广活动;研究机构研发绒毛用羊生产新技术,并通过科技合作、技术培训等开展技术服务,这些组织从事绒毛用羊技术推广会受到来自组织内、外部因素的影响。(5)绒毛用羊养殖户比较注重疫病防控、繁育、圈舍修建类技术,绒毛用羊养殖户的教育程度、养殖规模、养羊收入比重、风险偏好以及接受培训的情况对养殖户的技术选择行为有显着的正向影响。(6)以养殖户为中心,通过资源整合、功能互补,形成绒毛用羊多元技术推广体系。本文的特色与创新在于:(1)本文从技术推广主体行为的视角分析绒毛用羊产业技术推广问题,即可以丰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领域的研究内容,又开拓了提高绒毛用羊技术应用水平的研究思路,促进我国绒毛用羊产业发展。(2)通过对绒毛用羊技术推广部门实地调查研究其推广行为及影响因素,以及在对养殖户问卷调查基础上用logistic模型分析其技术选择行为,可为发展我国畜牧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郑文新[10](2012)在《降低细羊毛细度离散的分级整理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羊毛是中国重要的天然纺织原料,也是农牧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构成羊毛质量的因素很多,细度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毛越细价格越高。羊毛的细度与品种、饲养管理等都有关系,同一只羊的不同部位以及同一群羊的不同个体之间羊毛细度存在差异。羊毛生产实际上是把不同部位、不同群、不同地域的羊毛不断集中的过程,也就是说,羊毛细度实际上是不同等级的羊毛合并后构成的,从统计学的角度上,仅有平均值肯定是不能表征其品质情况的,应该用细度平均值和细度离散一起评价羊毛品质。但国内目前还未对羊毛细度离散参数给予足够的重视,国家强制标准《绵羊毛》仅将平均细度作为考量指标。有研究表明,细度离散每降低5%,相当于细度降低1μm。也就是说,降低细度离散可以提升羊毛品质和价格。但国内目前未见或很少见关于地区的细度分布情况、细度离散与育种历史、年龄、部位、粗细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未见到分级整理对细度离散的影响量化的研究。本实验以新疆南北疆的巩乃斯种羊场、拜城种羊场、温泉县呼和托哈种畜场羊毛细度离散为研究对象,研究影响羊毛细度离散的因素,开展降低细度离散的技术措施的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采集的10238只细毛羊样品进行分析,其细度分布主要是在16μm到25μm之间,分布范围较宽。如无良好的分级整理的生产方式,一定会造成羊毛细度离散偏大。(2)育种历史相对较长的牧场,其羊毛细度离散在15-20%范围内羊的数量显着高于育种时间相对较短的羊场。说明育种的时间长短与细度离散存在相关关系,育种时间长的羊群细度离散较小。(3)实验羊群肩部和股部总体匀度较好,但肩部的细度普遍比股部略细,说明肩部羊毛品质更好,且同一只羊不同部位的细度离散存在差异。(4)根据羊的年龄,对其细度离散进行统计,发现细度离散与羊的年龄无显着关系;年龄大的羊细度离散不一定大。(5)羊毛的粗细与细度离散不一定有必然的关联,细度较粗的羊毛其细度离散值未必大,这意味着细度较粗的羊毛也可能成为良好的纺织原料。(6)新羊毛现代化管理技术(客观检验-悬挂不同标示颜色与形状的耳标-机械剪毛-整理-分级-打包-检验-并批)的羊毛细度离散显着低于对照组。(7)分级整理确实对降低细度离散有影响,其影响程度大于品种、饲养管理等因素。说明国毛生产应高度重视分级整理工作,在构建羊毛生产质量控制体系时,必须考虑纳入分级整理技术。(8)目前的国家强制标准《绵羊毛》应予修订。

二、吉林优质细毛羊饲养管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吉林优质细毛羊饲养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2)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选育群生产性能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细毛羊产业
    1.2 中国细毛羊发展现状
        1.2.1 优质细毛羊产量不足
        1.2.2 肉羊养殖活跃,细毛羊产业“滑坡”
    1.3 我国细毛羊育种进展
        1.3.1 新吉细毛羊与苏博美利奴
        1.3.2 敖汉细毛羊和鄂尔多斯细毛羊
        1.3.3 甘肃高山细毛羊与高山美利奴
        1.3.4 巴美肉羊、察哈尔肉羊和昭乌达肉羊
        1.3.5 东北细毛羊与乾华肉用美利奴
    1.4 生长性状测定技术
        1.4.1 超声无损测定技术
        1.4.2 超声测定应用进展
    1.5 天祝美利奴培育意义
    1.6 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培育方案与进展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天祝肉用美利奴一世代母羊生长性能测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仪器与器材
        2.1.3 试验设计
        2.1.4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一世代周岁母羊体尺测定
        2.2.2 一世代周岁母羊胴体性状测定
    2.3 讨论
        2.3.1 一世代选育群周岁母羊体尺指标分析
        2.3.2 一世代周岁母羊体尺指标对体重的通径分析
        2.3.3 一世代周岁母羊胴体性状
    2.4 小结
第三章 天祝肉用美利奴一世代母羊毛品质测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毛长测定和毛样采集
        3.1.2 试验仪器和试剂
        3.1.3 毛长与细度测定方法
        3.1.4 污毛量及其它指标测定
        3.1.5 羊毛洗净率测定
        3.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毛用性能测定
        3.2.2 羊毛细度测定
        3.2.3 羊毛洗净率测定
    3.3 讨论
        3.3.1 毛用性能比较分析
        3.3.2 羊毛细度分析
        3.3.3 羊毛洗净率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天祝肉用美利奴二世代羔羊生长性能测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
        4.1.2 试验仪器
        4.1.3 试验设计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选育群羔羊的生长性状测定
        4.2.2 二世代羔羊生长模型分析
    4.3 讨论
        4.3.1 选育群羔羊累积生长分析
        4.3.2 选育群羔羊绝对生长分析
        4.3.3 选育群羔羊生长模型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细毛羊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与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概况
2 肃南县皇城镇细毛羊产业发展现状
3 皇城镇细毛羊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肃南县皇城镇细毛羊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1.1 全国畜牧业养殖结构的变化为皇城镇细毛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3.1.2 皇城镇具备发展细毛羊产业的群众基础和生产条件
        3.1.3 技术力量强, 服务体系健全
        3.1.4 领导重视, 政策指导有力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4 皇城镇细毛羊产业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4.1 皇城镇细毛羊产业发展的建议
        4.1.1 加快畜种结构调整, 扩大细毛羊种群数量
        4.1.2 加强细毛种公羊的选育和饲养管理
        4.1.3 加强对配种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4.1.4 强化绵羊鉴定登记工作
        4.1.5 全面推广实用技术
        4.1.6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
        4.1.7 做好饲草料的加工储备工作, 大力发展设施养殖
        4.1.8 探索农区借牧饲养方式, 发展细毛羊产业
        4.1.9 抓好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4.2 皇城镇细毛羊产业发展措施
        4.2.1 建立组织机构, 实行目标管理
        4.2.2 加大项目的争取力度,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4.2.3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4.2.4 指定细毛羊生产管理制度, 规范生产秩序
        4.2.5 注重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
        4.2.6 积极培育市场体系
        4.2.7 健全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4.2.8 强化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
        4.2.9 强化技术服务与培训
        4.2.1 0 建立激励机制

(4)吉林省肉羊养殖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制约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目标及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吉林省肉羊养殖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2.1 吉林省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2.2 吉林省肉羊养殖业技术创新成就
    2.3 吉林省肉羊养殖业技术创新贡献率分析
第三章 吉林省肉羊养殖业技术创新应用现状调查
    3.1 数据来源
    3.2 访谈案例展示
    3.3 访谈户养殖信息归纳
    3.4 技术创新应用情况
    3.5 养殖户需求及访谈总结
第四章 吉林省肉羊养殖业技术创新制约因素分析
    4.1 支农资金投入不足,科研资源亟待提升
    4.2 科研人才马太效应凸显
    4.3 推广机构有待完善,推广人员亟待提高
    4.4 养殖户文化素质偏低,龙头企业科研能力较弱
第五章 结论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研究 ——以西部地区细毛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说明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产业组织理论
    2.2 规模经济理论
    2.3 标准化理论
    2.4 农户行为理论
第三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现状分析
    3.1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发展历程与启示
    3.2 与绒毛用羊产业相关的国内外标准
    3.3 中国绒毛用羊养殖标准化程度分析
    3.4 中国绒毛用羊养殖规模化程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4.1 标准化规模养殖(分规模)与散养模式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4.2 标准化规模养殖(分规模)与散养模式的单要素生产率比较分析
    4.3 标准化规模养殖(分规模)与散养模式的经济效率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影响因素分析
    5.1 绒毛用羊标准化养殖影响因素分析
    5.2 绒毛用羊规模化养殖影响因素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分析
    6.1 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
    6.2 不同运行模式特点比较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扶持政策评价
    7.1 现有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扶持政策
    7.2 农牧户对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扶持政策的评价
    7.3 畜牧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对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扶持政策的评价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6)喀斯特石漠化环境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1 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
    2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
    3 牛羊健康养殖与环境研究进展与展望
        3.1 文献获取与论证
        3.2 研究阶段划分
        3.3 主要进展与标志性成果
        3.4 国内外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与展望
二 研究设计
    1 研究目标与内容
        1.1 研究目标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特点与科技难点和创新点
    2 技术路线与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研究方法
        2.3 试验方案
    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3.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3.2 研究区基本特征与代表性论证
    4 材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三 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机理
    1 草灌优化配置的基础条件
    2 草灌产量分析
        2.1 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主要牧草产量
        2.2 毕节撒拉溪示范区主要牧草产量
    3 草灌饲用价值状况及适口性分析
        3.1 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的灌木价值
        3.2 毕节撒拉溪示范区的的灌木价值
        3.3 草灌的饲用价值及特点
    4 草灌饲用价值与牛羊健康养殖机理
        4.1 实验设计
        4.2 单株草灌营养成分与牛羊健康养殖机理
        4.3 混合草灌饲用价值与牛羊健康养殖机理
四 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的影响机制
    1 草灌配置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机制
        1.1 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草灌配置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机制
        1.2 毕节撒拉溪示范区草灌配置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机制
    2 牛羊消化代谢机制
        2.1 牛羊瘤胃特征与能量的消化代谢
        2.2 牧草相对饲用价值的计算
        2.3 牛羊对花江示范区牧草的消化代谢机制
        2.4 牛羊对撒拉溪示范区牧草的消化代谢机制
五 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关键技术
    1 石漠化地区现有技术与成熟技术
        1.1 人工草地建植技术
        1.2 灌木栽培技术
        1.3 草灌配置技术
        1.4 牛羊棚圈建设技术
        1.5 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1.6 羊的饲养管理技术
    2 石漠化地区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创新
        2.1 牧草自动撒播机的设计
        2.2 新型羊舍的设计
        2.3 羊用喂料装置的设计
        2.4 小羊羔专用食槽的设计
        2.5 组合羊用食槽的设计
六 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集成
    1 潜在石漠化地区技术选择、优化与集成
    2 轻度石漠化地区技术选择、优化与集成
    3 中度石漠化地区技术选择、优化与集成
    4 强度石漠化地区技术选择、优化与集成
    5 不同等级石漠化地区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体系集成对比分析
七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7)我国细毛羊不同养殖主体质量控制技术采用行为及协作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说明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3 理论框架构建
第三章 我国细羊毛质量现状及主要质量控制技术
    3.1 我国细羊毛质量现状分析
    3.2 主要细羊毛质量控制技术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养殖户质量控制技术采用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细毛羊养殖户样本基本情况
    4.2 细毛羊养殖户质量控制技术采用行为分析
    4.3 细毛羊养殖户质量控制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规模养殖场质量控制技术采用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细毛羊规模养殖场基本情况
    5.2 细毛羊规模养殖场质量控制技术采用行为分析
    5.3 细毛羊规模养殖场质量控制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种羊场质量控制技术采用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6.1 细毛羊种羊场发展情况
    6.2 细毛羊种羊场质量控制技术采用行为分析
    6.3 细毛羊种羊场质量控制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专业合作社质量控制技术采用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7.1 细毛羊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7.2 细毛羊专业合作社质量控制技术采用行为分析
    7.3 细毛羊专业合作社质量控制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细毛羊养殖主体质量控制协作模式及效果分析
    8.1 养殖主体参与羊毛质量控制协作的必要性与内在动因
    8.2 细毛羊养殖主体质量控制协作模式分析
    8.3 主要协作模式对养殖主体质量控制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分析
    8.4 养殖户协作模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国外羊毛质量控制措施及经验总结
    9.1 澳大利亚羊毛质量控制措施
    9.2 新西兰羊毛质量控制措施
    9.3 南非羊毛质量控制措施
    9.4 国外羊毛质量控制经验总结
    9.5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10.1 主要结论
    10.2 政策建议
    10.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中国绒毛用羊生产比较优势与区域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测算方法
    2.1 理论基础
    2.2 绒毛用羊生产比较优势的测算方法
第三章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基本情况及成本收益状况
    3.1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概况
    3.2 绒毛用羊各品种生产的成本收益情况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4.1 方法选择与数据说明
    4.2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地区比较优势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的历史变迁
    5.1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的历史变迁
    5.2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集中度测算
    5.3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历史变迁的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6.1 影响绒毛用羊生产布局的各种因素的现状分析
    6.2 绒毛用羊生产布局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绒毛用羊生产布局优化分析
    7.1 生产布局优化的原则
    7.2 生产布局优化的方案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2014年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专家专项访谈
致谢
作者简介

(9)中国绒毛用羊养殖技术推广相关主体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说明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第三章 中国绒毛用羊生产和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3.1 中国绒毛用羊生产现状分析
    3.2 绒毛用羊生产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绒毛用羊养殖技术推广中政府及其推广机构的行为分析
    4.1 政府主导绒毛羊养殖技术推广的原因分析
    4.2 政府在绒毛用羊养殖技术推广中的行为
    4.3 影响政府及其推广机构行为的因素分析
    4.4 绒毛用羊技术推广中政府推广行为的效果和不足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绒毛用羊养殖技术推广中合作社、种羊场和科研机构的行为分析
    5.1 非政府机构参与绒毛用羊技术推广的优势分析
    5.2 绒毛用羊养殖技术推广中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行为分析
    5.3 绒毛用羊技术推广中种羊场的行为分析
    5.4 绒毛用羊技术推广中科研机构的行为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绒毛用羊养殖户技术采用行为分析
    6.1 调查内容与样本结构
    6.2 绒毛用羊养殖户技术采用情况分析
    6.3 绒毛用羊养殖户技术采用认知分析
    6.4 绒毛用羊养殖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绒毛用羊多元化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
    7.1 国外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概况
    7.2 国外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的经验借鉴
    7.3 构建中国绒毛用羊多元化技术推广体系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0)降低细羊毛细度离散的分级整理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影响羊毛细度离散的原因
        1.2.2 羊毛细度离散对纺织品的影响
        1.2.3 控制羊毛细度离散的措施
    1.3 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3.4 研究进度计划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个体样采样情况
        2.1.1 采样地点
        2.1.2 采样时间
        2.1.3 采样方法
        2.1.4 采样数量
    2.2 仪器设备设施
    2.3 检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分析
    3.1 细度、细度离散个体样检测结果
        3.1.1 巩乃斯种羊场样品检测结果
        3.1.2 温泉县种畜场样品检测结果
        3.1.3 拜城县种羊场样品检测结果
    3.2 不同部位细度、细度离散检测结果
        3.2.1 温泉县种畜场肩部、股部羊毛细度和细度离散检测结果
        3.2.2 拜城县种羊场羊毛肩部、股部细度和细度离散检测结果
    3.3 不同年龄的细度离散分布情况
    3.4 羊毛粗细与细度离散之间的关系
    3.5 不同养殖区域细度离散分布情况
    3.6 批量样实验组和对照组检测结果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试验场的羊毛细度分布情况
        4.1.2 育种水平与个体羊细度离散的关系
        4.1.3 羊只不同部位间细度离散的关系
        4.1.4 年龄与细度离散的关系
        4.1.5 羊毛粗细与细度离散的关系
        4.1.6 分级整理降低羊毛细度离散
        4.1.7 不同细度离散的羊毛混合的规律
        4.1.8 建议修订国家标准《绵羊毛》
        4.1.9 羊毛细度离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4.2 存在的问题
    4.3 下一步的工作
    4.4 全文结论
        4.4.1 新疆细羊毛细度以及细度离散分布范围较宽,国家标准《绵羊毛》应予修订,将细度离散的评价也纳入其中。
        4.4.2 羊只不同部位的羊毛细度普遍存在差别,大多数在 1-4 个微米之间
        4.4.3 育种水平与羊毛细度离散的关联性
        4.4.4 年龄与羊毛细度离散的关联性
        4.4.5 羊毛细度与细度离散的关联性
        4.4.6 分级整理对于降低国产羊毛的细度离散的贡献率可能远大于育种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吉林优质细毛羊饲养管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冷季暖棚、营养补饲和使用澳美种公羊配种对鄂尔多斯细毛羊体重及产毛性能影响的研究[D]. 李昆.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2]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选育群生产性能测定[D]. 张延鑫. 兰州大学, 2020(01)
  • [3]细毛羊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与措施[J]. 省新荣,王师珊. 中国畜禽种业, 2019(07)
  • [4]吉林省肉羊养殖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制约因素研究[D]. 范海涛.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5]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研究 ——以西部地区细毛羊为例[D]. 王晶. 中国农业大学, 2019(02)
  • [6]喀斯特石漠化环境草灌优化配置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D]. 廖建军. 贵州师范大学, 2018(06)
  • [7]我国细毛羊不同养殖主体质量控制技术采用行为及协作模式研究[D]. 王纪元. 中国农业大学, 2018(12)
  • [8]中国绒毛用羊生产比较优势与区域布局研究[D]. 陈甜.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7)
  • [9]中国绒毛用羊养殖技术推广相关主体行为研究[D]. 石晶.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 [10]降低细羊毛细度离散的分级整理技术的研究[D]. 郑文新.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07)

标签:;  ;  ;  ;  ;  

吉林优质细毛羊饲养管理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