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会计一般规则

所得税会计一般规则

一、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一般规则(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鹏,柯甜甜[1](2022)在《所得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所得税会计是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协作的产物,理论框架和实务处理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本文从所得税会计的价值相关性研究,从递延所得税、会计-税收差异及所得税费用三个角度对近十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研究发现,所得税会计信息在预测企业未来纳税、盈利能力及对股票定价等方面,能为投资者提供增量决策信息。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加强对价值相关性传导的理论分析,识别其有效定价形式。

袁非[2](2019)在《基于递延所得税的盈余管理研究 ——以乐视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称之为“妖股”的互联网企业——乐视网备受业界瞩目,自2010年上市至2017年,投资计划达1500亿元,如此庞大的投资计划用什么来支撑?融资超700亿元又是如何快速实现的呢?实际上,它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滥用自由裁量权,通过子公司的可抵扣亏损与股权安排确认大额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而对利润进行调节,利用递延所得税盈余管理的手段,塑造了母公司利润良好的假象,实现了其融资的目的。现有研究中,针对于递延所得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较多,案例研究较少,而且有限案例研究主要侧重不同的盈余管理对报表的影响程度,研究广度与深度十分有限。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乐视网滥用自由裁量权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深入研究,结合企业的商业模式、盈利状况、筹资状况、投资状况等探寻其采取该手段的目的、方式及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程度,发现企业不仅存在根据自身盈余诉求利用递延所得税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而且其手段值得剖析。通过对乐视网递延所得税盈余管理的手段剖析,得出乐视网通过子公司可抵扣亏损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股权安排这两种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结论。其一,递延所得税资产主要来源于子公司可抵扣亏损,另外,子公司的税率高于母公司,因此,在核算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时候可以使净利润的虚增程度更大;其二,乐视网采用子公司可抵扣亏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这种手段恰恰是利用了准则的漏洞,萌生了滥用自由裁量权的想法,对未来应纳税所得额进行不合理的估计,以此能够达到继续融资的目的;其三,乐视网采取股权安排,将亏损的业务交由非全资子公司经营,利用持股比例将亏损转嫁于少数股东身上,并利用表决权安排采用成本法计量长期股权投资,使得母公司的经营成果不受子公司的影响,达到了财务报表中母公司净利润逐年上升的目的。通过以上文献研究、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反映出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制定层面、企业在准则执行层面以及会计准则执行监督层面均存在问题,主要问题有三:一是会计准则对可抵扣亏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规定不明确,对未来应纳税所得额这一数据的预测未作出规范与指导,因此给予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二是企业在执行准则的时候,缺乏商业道德,旨在为了自身的盈余诉求,滥用自由裁量权而作出打准则擦边球的行为,也从侧面说明了企业舞弊的处罚成本较低的情况;三是会计准则执行监督方存在监管不力问题,没有强化对自由裁量权使用的监管,未能起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作用。综上所述,根据案例的研究,得出了些许启示,并针对于案例发现的问题从三个层面提供了完善建议。另外,警示投资者不能仅仅关注净利润这一会被“调整”的指标,需要提升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文揭示了乐视网进行递延所得税盈余管理的行为,为公司治理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丰富了递延所得税盈余管理的案例库,也对完善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制定、执行、监督提供了建议。

杨毅[3](2017)在《企业并购中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正大刀阔斧地在财税、金融、实体业等各行各业进行着。企业并购交易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活跃景象。学术理论界紧随实务活动万象更新的局面,就并购重组、企业分立、改制、股权置换等特殊交易事项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就并购交易而言,所得税政策的规定也间接影响其交易活动的发生。对于并购活动中所得税政策的问题,前辈学者们主要集中在所得税政策对于并购交易的影响性大小,并购过程中如何通过筹划以获得最大节税效应,会计准则和所得税税法就并购交易差异的协调以及所得税在应税合并和免税合并下的不同处理方式的对比等。诚然,也有不少学者专门针对所得税会计准则进行研究,也提出了准则在未来修订需完善的较多建议。然而,就并购领域和递延所得税会计领域结合研究,将研究重点聚焦在企业并购活动中递延所得税会计范围内的研究和文献少之又少。在实务工作当中,并购领域涉及的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却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故结合并购交易,聚焦对于该业务中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探讨也十分必要。本文站在并购交易的角度,从应税合并和免税合并两方面,分析并阐述了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不同并购方式下递延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模式,同时从并购方、被并购方以及被并购方股东三方进行分析,梳理了现行准则下各方对于递延所得税的相关会计处理。针对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在企业并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论证了商誉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和完善免税合并相关细则等内容。文章前面部分是基本理论的阐述,包括对所得税会计理论以及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会计思想进行的研究。其次从会计准则划分的标准出发,阐释了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发生的应税合并和免税合并,也剖析了在控股合并、吸收合并等合并方式下,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并购中涉及商誉、负商誉、免税合并以及递延所得税事项披露涉及的利润操纵等情况,提出了笔者对于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和个人建议。文章最后提出,规范商誉相关递延所得税事项的会计处理和完善免税合并细则对于并购交易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将相关暂时性差异判断标准予以量化有助于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通过对于本课题的研究,笔者查阅了较多学者公开发布的大量文献,也进行了一些资料数据的分析论证工作,最终结合个人认知所提出的粗知拙见难免存在疏漏不尽合理之处。希望有幸能和对此课题有研究兴趣的学者一起探讨、学习。

芦笛[4](2015)在《基于会计信息供需关系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制定与执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因涉及会计和税务领域中的交叉问题,所得税会计准则较之其他会计准则而言,更为专业,且难度也更大。与英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于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研究起步时间较晚,现如今仍基本处于引进、修改与模仿的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框架和体系。目前,企业会计人员视为圭臬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业已实施八年之久,鉴于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矛盾,本文基于会计信息供需关系对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制定与执行进行了研究,旨在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改革路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第一,从会计准则的内涵和相关理论出发,分析了会计准则本质属性,并结合财务报告目标,以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参照系,构建了所得税会计准则制定与执行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该框架以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的价值相关性、可靠性、可理解性以及盈余质量四个维度作为检验所得税会计准则执行现状与效果的评价标准。第二,从所得税会计准则制定层面,以理论角度分析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合理性。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关性”作为切入点,剖析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心会计科目——递延所得税资产(DTA)与递延所得税负债(DTL)的价值相关性。首先,把DTA按照价值相关性进行细分成两类后发现:由资产减值准备和可抵扣亏损作为典型项目所构成的第二类递延所得税资产(DTAⅡ),是价值无关的。对于资产减值准备,会计收益确认于应税收益之前,然而却由于会计分期与持续经营的会计假设,导致通常在资产处置时才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转回,考虑到时间价值等因素,该类递延所得税资产(DTAⅡ)自身折现的价值近乎于零,且可提供未来税收支付的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很低;对于可抵扣亏损,却成为企业确认大额的DTA为虚增资产,增加企业净利润,进而增加净资产的工具。其次,通过对DTL构建理论模型和相应的数理推导的结果表明:DTL的最大组成部分是与折旧有关的第二类递延所得税负债(DTLⅡ),它是价值无关的。DTLⅡ的转回是由应税收益或费用在会计上的确认所触发的,并没有带来任何现金流的变化,所以DTLⅡ并不是一项真正的负债,更准确地将之应称为“未获得的税收收益”;进一步研究发现,产生于费用和亏损先从应税收益扣减后,再从会计收益中扣减的项目的DTLⅡ的价值被高估,实际的折现率应为:税收折旧率/(税收折旧率+资本成本)。第三,从所得税会计准则执行层面,分别以会计信息供给者和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角度,阐述了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执行现状与效果。首先,采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对会计信息供给者进行调查。调研结果表明,所得税会计准则总体执行现状不佳。约有62.3%的被调查者对所得税会计准则并不了解,对准则的改革结果也不甚满意,且接近七成的被调查者认为该项准则不易理解与执行,所得税会计准则增加了财务工作的复杂程度,对企业财务体系原有的运作方式带来了冲击,这些均说明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理解性与可靠性受到影响。其次,从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视角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执行并未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且我国的税会差异逐渐呈分离之势。随着总的税会差异(BTD)与操纵性税会差异(ABTD)的扩大,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也随之增加。该结果说明了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实施影响了盈余质量,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第四,结合我国现阶段的会计环境特点,本文提出了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具体改革路径。首先提出了会计准则制定的原则,其次建议应设立会计准则的执行机构,并且依据现有实际情况,加大税会之间的协调,构建多元税会模式。具体而言,现阶段建议在不改变原有框架下,仅在多元税会模式框架下对现有所得税会计准则进行相关改良,但是未来建议仍需承认税会两大系统的客观差异性,分别披露税务报表与财务报告。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总体上阐明了涵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的价值相关性、可靠性、可理解性以及盈余质量四个维度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判定标准。一个“好”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必须达到会计准则中各方所满意的通解,即兼顾财务报告的所有利益相关者,为之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第二,理论上重点剖析了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为核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之处。按照其价值相关性细分后发现DTAⅡ与DTLⅡ实为价值无关的DTA与DTL。本文揭示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DTA与DTL在理论上与其价值相关性存在着相抵触之处,突破了以往对所得税会计准则主要采用定性研究的局限,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第三,研究视角上从会计信息供需双方的角度剖析了所得税会计准则执行现状与效果。采用实证检验的方法分析了总的税会差异(BTD)、操纵性税会差异(ABTD)与盈余管理(EM)之间的关系。通过Logit回归模型发现负的总税会差异(BTD-)和负的操纵性税会差异(ABTD-)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EM)正相关。这对税会差异的演化规律研究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第四,研究结论上为所得税会计准则改革的具体方向提出了两条路径,即依据现阶段框架进行具体细化、改良,以及未来承认税会差异的客观性,分别披露财务与税务报告。这对于推动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改革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闻南秋[5](2014)在《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所得税会计处理浅析》文中研究说明企业并购是一个永恒的热点和话题,哪里有资本市场,哪里就会有企业的并购重组。并购重组是企业存量资本优化的一种有效地方式,是我国建立和延续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工具之一。从这种方式诞生以来,其生命力就极为强大,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引起了众多的经济学家的关注。从税收角度看待和研究企业重组是重要的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并购浪潮的此起彼伏,我国企业并购也日渐活跃,并购过程中所得税会计处理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在很多方面有很大差别,很多难以协调甚至是相互矛盾的问题也逐渐暴露。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整理。梳理了所得税会计的理论体系及其发展,论述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和流程。在分析了并购重组过程中的所得税处理的相关政策及方法,以及企业合并会计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并购重组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本文在最后结合案例对并购重组所得税会计处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佟玲[6](2014)在《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研究 ——基于保障会计目标实现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资本市场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格局不可逆转。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了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为资本市场健康运行提供基本保障,也是经济监管的基础信息源。会计目标是通过投资人、债权人等利益集团在财务报告传递会计信息的引导下产生或改变经济决策行为,进而影响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而实现的,因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供给是保障会计目标实现的基本前提。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国际社会认识到了构建全球统一高质量会计规则以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的重要意义。会计规则建立在会计概念结构基础上,具有很强专业独立性和客观性,危机后的G20峰会也要求在独立的会计规则制定程序框架内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规则。随着世界和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监管的范围不断扩大。鉴于经济监管行为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监管规则对会计规则的影响程度不断提升:一方面,监管当局积极关注会计规则的发展完善并参与其中,促进提升会计规则质量,全力支持、推动会计规则实施,这是监管活动对会计规则发展完善产生的正面效应;然而,另一方面,这一过程也伴随着监管部门促使会计规则片面朝着有利于监管目标实现的方向变迁,对会计规则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会计规则相对独立性受损、背离会计概念框架要求,进而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下降,会计目标的实现难以确保,具有负面效应,譬如,后危机时代,IASB征求采纳的“预期损失模型”就是金融监管诉求对会计规则产生不利影响的产物。因此,为了维护会计规则的相对独立性,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进而促进会计目标的实现并助于监管目标顺利达成,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之间应选择分离与协调的存在模式,以使两者能够适当分离、相对独立以实现各司其职,同时,加强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互动、有效协调两者关系,使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能够共同致力于为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转和繁荣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论文站在会计立场,基于保障会计目标实现视角,以问题为导向展开研究。在诠释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首先揭示了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现状及问题,进而分析了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最后设计了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实现路径。鉴于论文探讨的是一项会计管理体制问题,可以为会计规则制定部门发展完善会计规则、监管部门探求监管手段和方式变革以改进监管规则提供政策性建议,以促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提升监管的有效性。同时,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系统深入研究将为我国全面推进会计规则相对独立发展的制度实践提供较为坚实的理论支撑,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内在机理、两者分离与协调的必要性诠释可以丰富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之间存在模式的理论研究,具有较好的理论补充价值。本文综合运用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学、税收学与法学等学科知识,采用文献研究、归纳演绎、比较研究、历史分析、案例分析的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对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进行较为系统深入探究:(1)利用文献研究法对选题相关领域文献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以准确把握选题,拟定研究框架,全面展开研究;(2)大量运用归纳演绎分析方法,准确分析、把握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之间的逻辑关系,剖析监管诉求对会计规则产生的不利影响,分析论证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必要性与现实可行性,提出两者分离与协调的实现路径;(3)运用比较研究法对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之间的差异性和共性进行了具体剖析,以寻求两者发展的共同规律与特殊性,为阐释两者分离与协调的关系机理提供理论支持;(4)运用历史分析法厘清了金融工具减值、所得税会计处理、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会计核算、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的历史演进脉络,以追根溯源,把握会计规则应受监管规则不当影响,在发展变迁中的矛盾冲突,进而找到和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路径;(5)运用案例分析法支持、佐证理论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如选取西班牙银行动态拨备案例进行分析,为诠释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必要性提供支撑。(6)实证研究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对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以支持理论分析的结论。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研究视角创新。本文站在会计立场,基于保障会计目标实现的全新视角,将金融监管、税收监管和企业生产监管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内,从经济监管高度展开对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系统研究。(2)理论分析创新。①在理论层面系统分析了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内在机理;②基于经济学效率视角,运用现代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和交易费用理论诠释了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必要性。(3)制度设计创新。本文探讨了会计规则和生产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实现路径,构思了安全生产监管资金投入诉求的表外披露模式,提出了制度设计方案。本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会计规则具有相对独立性、客观性、专业性、相对稳定性和权威性。会计规则的这些特征源于会计的固有理论结构。(2)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之间应选择分离与协调的存在模式。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具有关联性和共同属性,应加强互动、有效协调;同时,两者之间具有差异性,源于会计与监管目标各异,为满足各自目标诉求,会计规则与监管规则需要适当分离、各司其职。(3)会计规则与监管规则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与相互依存的关系。会计规则与经济监管规则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根源于经济监管行为对会计信息的依赖。会计规则与经济监管规则均作用于企业这一微观经济载体,其是两者规制作用得以同时发挥的“附着物”。(4)会计规则与经济监管规则之间异同特征明显。会计规则与监管规则的差异性根源于会计目标和监管目标存有不同,且难以取得一致;两者均属于具体制度安排,都具有政府管制属性。(5)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具有必要性。会计准则与经济监管规则的适当分离与协调遵从了会计产权的“自然优序机制”,可以有效减少监管当局公共会计产权主体诉求对个体微观会计资源的“妨害”,降低制度运行的内生交易费用,其本质是一种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改进”制度安排选择。(6)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具有有效性。实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的适当分离与协调可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进而有助于保障会计目标的实现。(7)会计信息具有“供给”边界,会计信息仅能扩张至其具有可替代性的“供给”边界点,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全部信息需要,不应混淆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

王磊[7](2012)在《企业并购重组中所得税会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并购是一个永恒的热点和话题,哪里有资本市场,哪里就会有企业的并购重组。企业重组是企业存量资本优化的一种有效地方式,是我国建立和延续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工具之一。从这种方式诞生以来,其生命力就极为强大,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引起了众多的经济学家的关注。从税收角度看待和研究企业重组是重要的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并购浪潮的此起彼伏,我国企业并购也日渐活跃,并购过程中所得税会计处理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在很多方面有很大差别,很多难以协调甚至是相互矛盾的问题也逐渐暴露。按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即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企业的资产、负债按照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与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将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确认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①。企业所得税会计是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规定之间的差异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体现。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和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两者关于企业所得税规定之间的差异有了新的变化,同时产生了新的问题。近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连续出台了《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文件、《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2010]4号文)等文件。相对于以前出台的政策,这些文件对企业重组业务所得税的规定有重大变化,较为全面地规定了重组中所得税的处理方法,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有争议,众说纷纭。本文将结合上述出台的税收新政策,探讨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工作和税收产生的影响,对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所得税会计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规协调的建议。无论是一般重组还是特殊重组,最终的重组税收负担应该是一样的,只是特殊重组下所得税会递延,待到最终处置时再纳税而已。那么特殊重组究竟是不是好事,能不能真正地带给企业好处要视情况而定。特殊重组下,所得税递延,可以赢取时间价值,这是好处。但如果待到最终清算时缴纳时,那么最终清算时税收负担一样很重。所以,税收优惠与否,适不适合选择优惠的重组方案,应该视情况而定。而且,税收问题严重影响着企业的财务决策,企业并购当中的税收问题是相当复杂的。目前,我国有关企业并购重组的税收法律法规与蓬勃发展的并购重组业务存在着不够协调甚至冲突的问题。因此,立足我国实际来研究这一问题,无论是理论意义还是现实意义都很重大。从企业角度来讲,这样的研究紧紧结合企业实际,对企业并购重组有指导意义。根据[2009]59号文的规定,从一般性税务重组与特殊性税务重组两个角度来论述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所得税问题,通过研究这两种重组方式对企业所得税带来的影响,可以指导企业对重组方式进行选择。这对企业的资本经营、持续发展以及税务筹划具有很实际的指导作用。

李莎莎[8](2012)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2006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CAS)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IAS)的趋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CAS18)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所得税会计准则,它首次明确并统一了所得税的账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与所得税会计国际实践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符合会计国际化的趋势。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出台,规定内外资企业统一都适用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实行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新会计准则和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促进了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发展,但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发展较晚,在理论与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减值判断等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要求较高,财政部已将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问题作为下一步重点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大会计政策问题之一,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完善和有效执行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所得税会计的相关理论基础——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定义、发展、核算对象、处理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对CAS18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09号——所得税的会计处理》(FAS l09)、《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IAS l2)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CAS18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递延所得税的分类列报、所得税费用的披露等方面有待于完善,并以兖州煤业执行CAS18和IASl2的情况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其研究结论为完善CAS18中的披露要求提供了依据。在新会计准则和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的背景下,2007-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严格按CAS18规定谨慎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所得税费用的列报、披露较为完善,公司的所得税税负和实际所得税税率降低,业绩得以改善。河南省上市公司2010年的年报分析为研究CAS18的具体执行情况提供了依据,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金额和依据的披露、所得税费用的披露提供了增量价值信息。根据CAS18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完善CAS18和加强CAS18执行力度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促进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发展。

侯立新[9](2011)在《所得税会计及其与税法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会计与税法差异日益扩大的事实以及国际大趋势,无疑使所得税会计成为会计界乃至整个财税界讨论的热点。基于国际趋同乃至等效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以及企业所得税统一体制的构建,更是为中国所得税会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所得税会计研究提出极具实践意义的新课题。如何在现有的概念框架中构造相对完善的所得税会计理论和实务体系,协调好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关系,就成为本文研究的目的和重心所在。作为本文的主题,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是税法与会计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鉴于学界对于“所得税会计”独立性的不同观点和认识,为了避免产生误会和歧义,这里必须强调,本文所谓的“所得税会计”,并不参与讨论其学科归属或独立性问题,而是针对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及其规范下的会计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的全部内容几乎都是在财务会计这个范畴之内进行的讨论,但并不是要否认相对独立的“税务会计”的存在。本文以当前的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改革为背景,借鉴前期较为丰富的规范研究成果与实证证据,对于所得税会计沿革以及会计与税收关系的变化进行了历史的逻辑的分析,指出会计与税法适度分离的必然趋势,肯定了当前会计改革的成果。随后本文进行现实实践层面的具体分析,对于当前一些纠缠不清的原则问题和实践误区进行了仔细的梳理,有助于当前的理论与实务工作者对于具体问题的准确把握,并体现较为丰富的实践价值。这也是作者作为一个社会实践者注重实务,强调理论指导实践的偏好使然。为了把问题引向深入,本文抓住当前大家普遍关注的会税分离问题,在肯定分离的合理性与必然性的情况下,同时提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即会税差异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反过来也会对会计信息质量形成掣肘。作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实证检验,证据没有消除人们的忧虑,这进一步坚定了本文强调二者有机协调的信念,并对此另立章节加以阐述,提出一些协调之策。至此,就基本形成一个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有序的研究框架。具体而言,本文的内容安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本文涉及的一些重要概念范畴进行界定,以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此处还交代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框架、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本文所期待的可能的突破和创新,以方便大家对全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第二章,所得税会计研究综述与文献回顾。所得税会计就是在会计理论和现代所得税法的相互影响与互动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二者的分离与协调而展开。本章主要立足于所得税会计准则发展,对相关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成果加以梳理,从而寻求研究轨迹和所得税会计思想的进化路线,为全文观点的推展提供基础性铺垫。第三章,会税关系之辨。本章内容是对所得税会计发展问题的一个必然递进和延伸,而不是另起炉灶,笼而统之地讨论整个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关系。本章首先推介了国际会计史上两大会税关系模式,其中以法德为代表的会税统一模式已经日渐式微,但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会税分离模式已经成为现代会计的主流。通过会税关系的历史渊源与演化趋势的分析,所得税会计基本上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一统天下。立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本文尝试设计出相对独特的所得税会计概念框架与核算方法体系。第四章,会税具体差异及其计量方法。这里主要考察的是会计与税法两大立法体系和社会建制在目前状态所存在的主要的、具体的差异。本文就两者在目标、职能、原则等几个主要方面产生的差异进行分析,并结合现行两大制度安排具体剖析,以明确二者各自的发展路径,并澄清当前实践中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此外,本章还对会计差异的计量方法进行了阐释,并结合改革前后多年的数据,对会税差异变动趋势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这为研究与实证统计提供了基础性资料。第五章,会税差异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既然会税差异是与生俱来的,并且在当代呈扩大趋势,大家在承认其合理性与科学性的同时,还对其可能带来的盈余管理与避税行为表示担忧。本文基于会税差异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评论,利用新准则背景下的财务报表数据,对会税差异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予以实证分析,结论表明,盈余管理是导致会税差异加大的诱因之一第六章,会计与税法的关系协调。会税分离加大趋势引起大家的普遍担忧,如何协调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热门话题。本文分析了会计与税法过度分离的局限性,并指出二者协调的可能性。进而给出二者双向的协调之策,主要在于会计与税法要保持差异有度,各自在可接受范围内相互借鉴和引入对方先进科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最终实现二者的互动和双赢,共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后是全文的总结和建议。本文在保证具有研究意义的前提下,基本做到了对于以前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的总结、整合和拓展,提出了一些笔者的观点与主张,同时还存在研究局限与不足。期待大家更富有真知灼见的批评与建议,毕竟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还大有可为的研究领域。

周华[10](2011)在《递延所得税的合理性辨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递延所得税的会计规则操作成本巨大而益处甚微,是最令人费解的会计规则之一。本文发现,递延所得税的计算规则缺乏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它是公共会计师行业为了自身利益而设计的金融分析规则。为确保会计信息的公益性和公信力,会计规则和税收法规之间应当进一步加强协调,不能放任二者差异的扩大。会计立法应当要求企业严格遵循依法记账原则,采用应付税款法记载其真实纳税额,同时在附注中披露会计处理与税收法规之间的主要差异,不得在报表中提供主观预期数据。如此,可妥善解决"让最大多数的会计报表读者了解企业的法律事实和真实业绩"和"为确有需要的读者提供预期信息"之间的矛盾。

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一般规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一般规则(论文提纲范文)

(1)所得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递延所得税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一)递延税项信息含量研究
    (二)递延税项与股票回报
三、会计-税收差异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一)会计-税收差异的信息增量效应
    (二)会计-税收差异的定价效应
四、所得税费用的价值相关性
    (一)所得税费用的盈利信息观
    (二)所得税费用现值观
    (三)所得税费用误定价
五、结论及展望

(2)基于递延所得税的盈余管理研究 ——以乐视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贡献与不足
        1.4.1 预期贡献
        1.4.2 本文不足
2.文献综述
    2.1 盈余管理相关研究综述
        2.1.1 盈余管理的定义相关研究综述
        2.1.2 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影响相关研究综述
    2.2 所得税会计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
        2.2.1 所得税会计相关研究综述
        2.2.2 递延所得税盈余管理相关研究综述
    2.3 文献述评
3.理论研究
    3.1 所得税会计理论
        3.1.1 所得税会计的背景与由来
        3.1.2 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三类方法与观念
        3.1.3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会计处理
    3.2 递延所得税盈余管理理论
        3.2.1 递延所得税盈余管理的目的及空间
        3.2.2 递延所得税盈余管理的手段
4.案例分析
    4.1 案例分析背景
    4.2 乐视网案例研究思路
    4.3 乐视网案例介绍
        4.3.1 乐视网公司情况
        4.3.2 乐视网近五年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4.3.3 乐视网递延所得税资产情况分析
    4.4 乐视网递延所得税资产合理性分析
        4.4.1 商业模式理论与乐视网的商业模式分析
        4.4.2 从商业模式看其业务布局、盈利分布及盈利空间
        4.4.3 业绩增长率分析
        4.4.4 关联交易分析
        4.4.5 利用可抵扣亏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
    4.5 乐视网递延所得税资产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4.5.1 子公司可抵扣亏损自由裁量权的手段
        4.5.2 股权安排的手段
    4.6 递延所得税盈余管理影响结果分析
        4.6.1 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4.6.2 对利润表的影响
        4.6.3 剔除递延所得税费用影响前后的指标对比
    4.7 案例发现与反思
        4.7.1 会计计准则制定层面存在过度自由裁量权
        4.7.2 企业在会计准则执行层面滥用自由裁量权
        4.7.3 会计准则执行监管层面缺失对自由裁量权的监督
        4.7.4 总结
5.启示与建议
    5.1 启示
    5.2 建议
        5.2.1 会计准则制定层面限制过度的自由裁量权
        5.2.2 企业在会计准则执行层面遏制滥用自由裁量权
        5.2.3 准则执行监管层面强化自由裁量权使用监管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3)企业并购中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际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框架
    1.4 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创新之处
        1.4.2 本文不足之处
2 所得税会计概念界定和理论框架
    2.1 并购和递延所得税概念界定
        2.1.1 并购的含义
        2.1.2 递延所得税的含义
    2.2 所得税会计的理论框架
        2.2.1 所得税会计的目标
        2.2.2 所得税会计的属性
        2.2.3 所得税会计的原则
        2.2.4 所得税会计的基本方法
    2.3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2.3.1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历史沿革
        2.3.2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资产负债观
        2.3.3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会计处理程序
        2.3.4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特点
3 企业并购涉及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3.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3.1.1 控股合并下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3.1.2 吸收合并下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3.1.3 关于同一控制下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思考
    3.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3.2.1 控股合并下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3.2.2 吸收合并下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3.2.3 关于非同一控制下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思考
4 企业并购中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分析
    4.1 商誉有关递延所得税事项问题探讨
        4.1.1 商誉相关的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高估被并购方净资产价值
        4.1.2 可考虑确认合并过程中商誉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4.1.3 负商誉相关的递延所得税涉税事项处理有待商榷
    4.2 免税合并涉及非股权支付计税基础的计量标准尚待完善
        4.2.1 解读第59号文相关规定
        4.2.2 关于实际操作层面的分歧探讨
    4.3 并购涉及递延所得税事项处理存在较大的利润操纵空间
        4.3.1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调整政策有助于企业进行利润操纵
        4.3.2 递延所得税事项核算机制和披露方式具有宽泛性
5 结论和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规范商誉递延所得税会计处理可促进并购交易活动
        5.1.2 完善免税合并实施细则有利于规范并购交易行为
    5.2 研究建议
        5.2.1 完善并购中递延所得税事项确认的相关标准
        5.2.2 提高企业并购递延所得税会计信息对于决策的有用性
参考文献
后记

(4)基于会计信息供需关系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制定与执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与范畴的界定
        2.1.1 税务会计与所得税会计
        2.1.2 会计-税收差异
    2.2 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历史变迁与研究现状
        2.2.1 美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历史演进与相关研究
        2.2.2 国际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历史演进与相关研究
        2.2.3 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历史演进与相关研究
        2.2.4 所得税会计准则历史演进的述评
    2.3 所得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2.3.1 不同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下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
        2.3.2 递延税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
        2.3.3 所得税费用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
        2.3.4 所得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的述评
    2.4 税收-会计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
        2.4.1 国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2.4.2 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3.1 会计准则的理论基础
        3.1.1 会计准则的内涵
        3.1.2 会计理论的演进
    3.2 会计准则的本质属性
        3.2.1 会计准则的技术性
        3.2.2 会计准则的政治化程序性
        3.2.3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性
        3.2.4 三大属性之间的相关关系
    3.3 会计准则制定与执行的理论分析框架
        3.3.1 财务报告的目标
        3.3.2 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
        3.3.3 会计信息供需关系的主体分析
        3.3.4 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制定研究——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价值相关性
    4.1 理论分析与相关背景
        4.1.1 理论分析
        4.1.2 相关背景
    4.2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价值相关性
        4.2.1 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的一般原则与依据
        4.2.2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重新分类
        4.2.3 案例分析
    4.3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价值相关性
        4.3.1 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的一般原则
        4.3.2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重新分类
        4.3.3 递延所得税负债价值的估算
    4.4 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包含的具体项目——以上海市为例
        4.4.1 样本的选取
        4.4.2 上海市上市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披露情况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执行研究——会计信息供给者的视角
    5.1 理论分析与相关背景
    5.2 研究设计
        5.2.1 调查目的与对象
        5.2.2 样本特征
    5.3 调研结果及分析
        5.3.1 被调查者对所得税会计准则基本看法
        5.3.2 被调查企业执行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现状
        5.3.3 被调查者对未来应用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看法
    5.4 调研结论
        5.4.1 总体认识方面
        5.4.2 具体认识方面
        5.4.3 未来改革认识方面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执行研究——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视角
    6.1 理论分析与相关制度背景
        6.1.1 理论分析
        6.1.2 相关制度背景
    6.2 研究设计
        6.2.1 我国税会差异的度量
        6.2.2 正常的税会差异与操纵性税会差异的度量
        6.2.3 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度量
        6.2.4 总的税会差异、操纵性税会差异与盈余管理行为关系的计量
    6.3 样本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6.3.1 税会差异总体趋势的分析
        6.3.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6.4 实证分析结果
        6.4.1 操纵性税会差异模型推算结果
        6.4.2 总税会差异、操纵性税会差异与盈余管理行为模型推算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改革的相关建议
    7.1 改革的基本思想: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与执行的相关建议
        7.1.1 有关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相关建议
        7.1.2 我国会计准则执行机构设立的相关建议
    7.2 改革的整体框架:我国税会模式构建与差异协调的相关建议
        7.2.1 我国税会模式构建的相关建议
        7.2.2 我国税会差异协调的相关建议
    7.3 改革的具体路径:新设想与部分改良的相关建议
        7.3.1 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改革的新设想
        7.3.2 基于原有框架下所得税会计准则内容改良的相关建议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有关所得税会计准则适用性的调查问卷
附录B: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附录C:总应计利润测算方法的选取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和所获奖励
致谢

(5)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所得税会计处理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的研究
        (二) 国内的研究
    三、 相关的政策法规
        (一) 我国企业并购重组所得税税收法规概览
        (二) 我国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演变
    四、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所得税会计的相关理论
    一、 所得税会计的理论体系
        (一) 完全统一说
        (二) 相互独立说
        (三) 财务会计分支说
        (四) 本文的观点
    二、 所得税会计的确认、计量原则
        (一) 可靠性原则
        (二) 相关性原则
        (三) 确定性原则与谨慎性原则
        (四) 法定性原则与重要性原则
    三、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一)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二)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特点
第三章 企业并购重组的相关理论及其所得税会计处理
    一、 企业并购重组和范围
        (一) 企业并购重组
        (二) 并购的范围
    二、 企业并购重组的支付方式
        (一) 现金支付
        (二) 股票支付
        (三) 承债式支付
        (四) 混合支付方式
    三、 不同并购方式对所得税处理的影响
        (一) 特殊性并购方式的所得税处理
        (二) 一般性并购方式的所得税处理
    四、 并购重组中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一)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二)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第四章 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所得税会计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一、 现行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所得税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 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可选择性对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影响
        (二) 并购价值评估对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影响
        (三) 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对并购所得税会计的影响
    二、 案例分析
        (一) 鞍山合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并购及资产重组
        (二) 古越龙山并购案
        (三) 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一、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二、 本文的贡献
    三、 本文的不足及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6)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研究 ——基于保障会计目标实现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范畴及概念界定
        1.2.1 会计规则
        1.2.2 经济监管规则
        1.2.3 分离与协调
    1.3 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1.3.1 会计规则与金融监管规则
        1.3.2 会计规则与税收监管规则
        1.3.3 会计规则与安全生产监管规则
        1.3.4 文献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不足
第2章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经济学理论
        2.1.1 分工与交易费用理论
        2.1.2 产权理论
        2.1.3 信息不对称与信号传递理论
        2.1.4 经济管制理论
        2.1.5 市场约束理论
    2.2 会计规则相对独立性理论
        2.2.1 会计规则内涵及属性
        2.2.2 会计规则相对独立性
    2.3 会计目标理论
        2.3.1 受托责任观
        2.3.2 决策有用观
        2.3.3 会计目标观点评述
    2.4 会计目标实现的会计机制保障
        2.4.1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2.4.2 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2.5 经济监管内涵、目标及意义
        2.5.1 经济监管内涵
        2.5.2 经济监管目标
        2.5.3 经济监管意义
第3章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内在机理
    3.1 会计规则与经济监管规则产生关联
        3.1.1 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的“交集”
        3.1.2 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的相互作用、影响与依存
    3.2 会计规则与经济监管规则的共同属性
        3.2.1 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的制度安排属性
        3.2.2 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的政府管制属性
    3.3 会计规则与经济监管规则的差异根源:目标不同
    3.4 会计规则与经济监管规则的差异属性
        3.4.1 管制范畴与职能边界
        3.4.2 利益诉求优序选择
        3.4.3 信息质量逻辑顺位
        3.4.4 信息披露机制
第4章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现状及问题
    4.1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已实现分离与协调的现状
        4.1.1 会计规则和银行监管规则己实现分离与协调的现状
        4.1.2 会计规则和保险监管规则已实现分离与协调的现状
        4.1.3 会计规则和证券监管规则已实现分离与协调的现状
        4.1.4 会计规则和税收监管规则已实现分离与协调的现状
    4.2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未实现分离与协调的现状及问题
        4.2.1 会计规则和金融监管规则未实现分离与协调的现状
        4.2.2 会计规则和税收监管规则未实现分离与协调的现状
        4.2.3 会计规则和安全生产监管规则未实现分离与协调的现状
        4.2.4 会计规则和监管规则未实现分离与协调引发的会计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5章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必要性分析:经济学效率视角
    5.1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必要性的制度分析框架
    5.2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效率评价
        5.2.1 会计产权结构与经济监管职能
        5.2.2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合的交易费用
        5.2.3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效率评价
    5.3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效率性的案例分析
        5.3.1 西班牙银行动态拨备案例背景
        5.3.2 西班牙银行动态拨备案例启示
第6章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有效性分析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 研究设计
        6.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2.2 研究模型与变量定义
    6.3 实证检验与分析
        6.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3.2 相关性分析
        6.3.3 多元回归分析
        6.3.4 稳健性检验
    6.4 研究结论
第7章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实现路径
    7.1 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遵循的原则
        7.1.1 坚持会计规则相对独立性
        7.1.2 兼顾经济监管信息需求
    7.2 会计规则和金融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实现
        7.2.1 金融预期型会计规则的“私益效应”
        7.2.2 金融工具减值的“迹象法”理念选择
    7.3 会计规则和税收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实现
        7.3.1 基于“财税分离”模式的增值税会计规则选择
        7.3.2 增值税会计准则构建的思路设计
    7.4 会计规则和安全生产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的实现
        7.4.1 安全生产费用会计规则的非适宜性
        7.4.2 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的表外披露模式设计
第8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对会计规则制定部门
        8.2.2 对有关监管部门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7)企业并购重组中所得税会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内容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
第二章 企业并购重组与所得税
    第一节 企业并购重组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所得税税收问题
第三章 一般性并购重组所得税会计问题
    第一节 我国一般性重组的分类与法律界定
    第二节 一般重组下并购重组所得税会计问题
    第三节 对一般性税务处理问题的探讨
第四章 特殊性并购重组所得税会计问题
    第一节 我国免税重组的法律界定与分类
    第二节 特殊重组下企业并购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
    第三节 对特殊性税务处理问题的探讨
第五章 一般性重组与特殊性重组的所得税会计分析
    第一节 一般重组与特殊重组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特殊性税务处理探讨----案例分析
    第三节 对并购重组中所得税会计问题的建议
    第四节 本文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8)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2 所得税会计的相关理论
    2.1 所得税会计的产生
    2.2 所得税会计的定义
    2.3 所得税会计的发展
        2.3.1 美国所得税会计的发展
        2.3.2 国际所得税会计的发展
        2.3.3 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发展
    2.4 所得税会计的核算对象
        2.4.1 暂时性差异的定义
        2.4.2 暂时性差异的产生原因
        2.4.3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5 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2.5.1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程序
        2.5.2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资产负债观
        2.5.3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科学性
3 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分析
    3.1 所得税会计准则框架的比较
    3.2 所得税会计准则目的、范围、原则的比较
        3.2.1 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目的
        3.2.2 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范围
        3.2.3 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
    3.3 所得税会计准则相关术语的比较
    3.4 所得税确认的比较
        3.4.1 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的比较
        3.4.2 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的比较
    3.5 所得税计量的比较
        3.5.1 适用税率的比较
        3.5.2 折现的比较
        3.5.3 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的比较
        3.5.4 特殊交易中递延所得税计量原则的比较
    3.6 所得税列报的比较
        3.6.1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分类列报
        3.6.2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抵消
        3.6.3 所得税费用的列报
    3.7 所得税披露的比较
    3.8 国际比较启示
    3.9 案例分析——CAS 18 和 IAS 12 在兖州煤业的执行情况比较
        3.9.1 兖州煤业简介
        3.9.2 兖州煤业执行 CAS 18 和 IAS 12 的情况比较
        3.9.3 比较结果分析
4 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及建议
    4.1 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执行效果的理论分析
    4.2 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
        4.2.1 上市公司执行 CAS 18 的总体效果
        4.2.2 河南省上市公司执行 CAS 18 的现状分析
    4.3 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4.4 完善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建议
        4.4.1 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准备”账户
        4.4.2 增加未来获得应纳税所得额的判断标准
        4.4.3 规范所得税费用的披露
    4.5 加强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实施的措施
        4.5.1 财政部——提高会计准则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4.5.2 企业——转变观念
        4.5.3 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4.5.4 会计人员——提升职业判断能力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所得税会计及其与税法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与范畴的界定
        1.2.1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
        1.2.2 所得税与所得税会计
        1.2.3 会税关系与会税差异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突破与创新
2 文献综述与回顾
    2.1 关于所得税会计的规范性研究成果
        2.1.1 美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研究状况
        2.1.2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研究与发展
        2.1.3 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研究与发展
    2.2 会税关系相关实证研究回顾
        2.2.1 财务报告目标与税收目标的权衡研究
        2.2.2 会计-税收差异的信息含量与盈余质量研究
        2.2.3 我国会税关系相关实证研究综述
    2.3 本章小结
3 会税关系之辨:历史的、逻辑的观点
    3.1 关于会税关系的两大传统模式
        3.1.1 会税统一模式
        3.1.2 会税分离模式
    3.2 会税关系的历史渊源与演化趋势
    3.3 关于会税关系的辩证统一认识
        3.3.1 现代所得税在现代会计理论支持下才得以发展与完善
        3.3.2 现代会计借助于所得税才更凸显其重要性和规范性
    3.4 所得税会计发展观念:资产负债观
        3.4.1 资产负债观概要
        3.4.2 所得税会计处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3.5 所得税会计概念框架
        3.5.1 所得税会计目标
        3.5.2 所得税会计假设
        3.5.3 所得税会计的信息质量特征(原则性要求)
        3.5.4 所得税会计要素
    3.6 本章小结
4 会税具体差异及其计量方法
    4.1 会计与税收的目标、职能与原则差异
        4.1.1 会税目标差异
        4.1.2 会税职能差异
        4.1.3 会税原则差异
    4.2 所得税会计与税法的制度性差异
        4.2.1 会计与税收核算规范的一般特征比较
        4.2.2 会计与税收核算内容的比较
    4.3 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差异的计量
        4.3.1 基于纳税申报表的计量
        4.3.2 基于财务报告的计量
        4.3.3 适合我国相关研究的会计与税收差异计量方法
    4.4 改革前后会税差异变动的描述性统计
        4.4.1 观察样本的选取
        4.4.2 会税差异变动趋势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会税差异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
    5.1 关于会税差异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评论
    5.2 研究设计
        5.2.1 研究变量与研究假设
        5.2.2 研究模型的设计
    5.3 实证检验与分析
        5.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3.2 实证检验与分析
    5.4 小结
6 会计与税法的关系协调
    6.1 会计与税法过度分离的局限性
    6.2 会计与税法关系协调的可能性
        6.2.1 会计与税法基础理念的相通性
        6.2.2 宏观层面:纳税主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对立统一关系
        6.2.3 微观层面:身兼会税两职的会计人员的工作需求
    6.3 会计与税法协调的主要举措
        6.3.1 税法对于会计的"让步":合法的未必合理
        6.3.2 会计对于税法的"妥协":合理的未必合法
        6.3.3 强化监管与控制,缩减人为差异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与观点
    7.2 本文研究的局限
    7.3 进一步的研究设想与建议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10)递延所得税的合理性辨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舶来的困境:问题的引入
二、似乎有思想:域外规则的形成与传播
三、把预期进行到底:纳税影响会计法的设计理念
    1、递延法的设计理念
    2、债务法的设计理念
    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设计理念
    4、纳税影响会计法的目的及其实现途径
四、域外规则的理论缺陷及其价值导向
    1、所得税究竟是不是一项费用
    2、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误导性
    3、有无必要计算递延所得税
    4、计算递延所得税有无可行性
    5、递延所得税是公共会计师行业为自己量身定做的金融分析规则
五、重申会计的依法记账原则
    1、所得税会计规则的设计应当坚持“依法记账原则”
    2、会计立法应当尽量缩小与税法的差异
    3、应付税款法是科学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四、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一般规则(论文参考文献)

  • [1]所得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综述[J]. 王小鹏,柯甜甜. 财会通讯, 2022
  • [2]基于递延所得税的盈余管理研究 ——以乐视网为例[D]. 袁非.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3]企业并购中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研究[D]. 杨毅.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7(01)
  • [4]基于会计信息供需关系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制定与执行研究[D]. 芦笛. 西北大学, 2015(12)
  • [5]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所得税会计处理浅析[D]. 闻南秋. 苏州大学, 2014(04)
  • [6]会计规则和经济监管规则分离与协调研究 ——基于保障会计目标实现视角[D]. 佟玲. 天津财经大学, 2014(08)
  • [7]企业并购重组中所得税会计问题研究[D]. 王磊. 浙江财经学院, 2012(06)
  • [8]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比较研究[D]. 李莎莎. 河南理工大学, 2012(04)
  • [9]所得税会计及其与税法的关系研究[D]. 侯立新. 东北财经大学, 2011(06)
  • [10]递延所得税的合理性辨析[J]. 周华. 经济管理, 2011(02)

标签:;  ;  ;  ;  ;  

所得税会计一般规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