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层砖混结构的设计与分析

加层砖混结构的设计与分析

一、某砖混结构增层改造设计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伍钟诗[1](2020)在《某医院建筑减隔震加层改造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为解决某医院传统加层后不满足要求的问题,运用盈建科和ETABS软件建模分析:加层结构设计、减隔震装置布置与参数确定、对比减隔震前后的结构地震响应和原结构加固量。得出各个减隔震加层方案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开展了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对某医院运用盈建科进行传统加层设计并得出: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方案层位移角满足要求,但需大量加固原结构以满足规范要求;钢框架加层方案加层楼层位移角突变超限,加固量比前者少;外套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方案无需对原结构进行加固,但外框架与原结构的共用柱处位移角突变超限。提出在既有建筑加层设计中运用减隔震措施。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方案原结构大量超筋的问题,对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使用层间隔震技术,隔震后可减少水平地震作用,但不能减少竖向荷载的增加,原结构加固量比隔震前更大,不满足规范要求。针对钢框架加层方案位移角突变超限的问题,对该方案对比使用两种减震器,减震后层位移角满足要求且变化平缓,原结构加固量与钢框架直接加层相同。防屈曲支撑比黏滞阻尼器更能引起原结构构件内力和层剪力的增大,故黏滞阻尼器表现更优。针对外套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方案共用柱突变超限的问题,对该方案对比使用两种减震器。减震后层位移角和碰撞验算满足规范要求,无需加固原结构。黏滞阻尼器比防屈曲支撑更有效地解决位移角突变,表现更优。综上,该加层项目中外套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黏滞阻尼器减震方案更满足要求。

杜思聪[2](2018)在《砖混结构托换顶升纠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砖混结构因各种原因产生倾斜问题。如果直接拆除,既影响正常的生活秩序,也阻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保证倾斜建筑物的安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合理的加固纠倾方案十分必要。本文以张家口某砖混结构公寓为工程背景,基于砖混结构已有的纠倾理论,制定了托换纠倾方案,通过有限元软件对托换纠倾顶升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该工程的地质情况及倾斜原因,对原砖混结构进行PKPM内力计算。结合工程实际,对比国内外已有的顶升方案,提出H型钢托换体系和钢桁架托换体系顶升纠倾方案。(2)结合砌体材料的本构关系,对砖混结构顶升中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确定。依据纠倾方案设计,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对顶升加载间距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最佳顶升间距为1.2m。(3)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考虑砌体材料线弹性和非线性本构关系,建立H型钢托换体系和钢桁架托换体系的局部墙体模型,并对两种托换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两种托换体系都可以很好的实现顶升工作,桁架结构在托换时,受力达到69.6%。(4)最后,根据砖混结构特点及结构变形协调性,对砖混结构和钢材的协同工作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顶升位移差在-1.2mm1.45mm时墙体不发生破坏。

徐弘宇[3](2017)在《既有低层砖混结构上钢结构加层柱脚节点转动刚度的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砖混结构在现役结构中比重较大,面对量大面广的砖混结构建筑,采用钢结构加层成为改造既有建筑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既有低层砖混结构上钢结构加层的关键之一是新旧结构的连接——加层钢柱柱脚节点的连接力学性能问题。针对钢结构加层钢柱柱脚节点,目前现行的国家规范或规程等并无明确的规定,致使钢结构加层改造无据可依,导致部分加层工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在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011062)和太原理工大学校团队科学基金项目(2014TD043)的联合资助下,针对既有低层砖混结构上钢结构加层柱脚节点的转动刚度进行理论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基于文献资料查询和已建工程案例调研,结合国家目前现行的设计规范和手册,构想出适合既有低层砖混结构上钢结构加层的柱脚节点形式。以钢柱轴力、钢柱截面几何尺寸、钢柱底板几何尺寸、柱脚节点锚栓布置方式和规格及柱脚混凝土梁几何尺寸等14个因素为变量,针对240mm和370mm宽混凝土梁,设计并完成共42个平板式柱脚节点有限元分析模型。2.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APDL语言的参数化分析方法,考虑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对柱脚节点受力的影响,针对上述42个有限元节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节点模型在上述14个不同因素影响下对应的柱脚受力M-?关系曲线;对比相关文献柱脚节点的试验资料,系统地讨论了14个因素对柱脚节点应力分布规律、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和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3.针对数值模拟分析所得出的各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值,与现有成熟的柱脚节点刚度计算公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影响节点刚度的主要因素为钢柱轴力、锚栓数量、钢柱尺寸和锚栓直径;本文所设计的ZJ1系列柱脚节点极限转角基本在4.0E-35.0E-3rad之间,而底板和锚栓开始屈服时的柱脚节点转角维持在1.0E-32.0E-3rad之间;得出了两对锚栓的平板式钢柱脚在100MPa均布轴向压应力作用下,其刚度值约为一对锚栓的平板式铰接柱脚节点刚度值的1.25-1.97倍;提出了既有低层砖混结构上钢结构加层钢柱柱脚节点设计的相关建议。

田文轩[4](2017)在《某砖混结构外套框架加层连接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许多兴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多层砖混房屋的建筑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拆除重建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因此对既有多层砖混结构进行加固和加层改造具有明显经济效益也符合我国的国情。特别是对那些年代较长,承载能力有限的砖混房屋,对其采用外套结构加层改造越来越普遍。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首先对某砖混结构进行了抗震鉴定,基于抗震鉴定的结果对其进行抗震加固。再运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原砖混结构和采用三种不同连接方案(两端固接、两端铰接、一端固接一端铰接)的组合结构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静力分析,模态分析和反应谱分析。对比三种不同连接方案下链杆的内力、楼层的位移、层间位移角和层间剪力,来分析新旧结构协同工作性能。通过对某砖混结构和三种不同连接方案下组合结构的对比分析得出:当原结构与外套结构只在一个方向设置水平链杆时,应该优先考虑采用两端固接和一端固接一端铰接的连接方案;当原结构和外套结构之间四周都布置水平链杆时,优先考虑采用两端铰接的连接方案比较合理;不论采用采用哪种连接方案都应该避免新旧结构之间依靠剪力来传递地震力。

赵新梅[5](2016)在《某既有砖混结构建筑综合性能改造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既有建筑面积达560亿平方米,其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砖混结构占有较大比例。留存至今的砖混结构难以满足现行规范的抗震要求。然而,该类建筑量大面广,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实现功能性和安全性提升,可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生产力的重复投入,有效利用现有的土地与建筑资源,可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如下工作:(1)从既有建筑改造目标入手,通过对该类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价值评估,提出应在尽量减少成本投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掘旧建筑的各方价值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制订合理的改造策略和方法。(2)以某五层既有内框架-砖混结构办公楼为例,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对框架梁-砖砌外墙节点的失效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框架梁-砖砌外墙间界面抗剪承载力失效,导致框架梁与墙体脱开,是节点失效的主要原因。为避免该类结构发生此类破坏,根据改变传力路径的方法,提出了对原建筑平面进行适当改造、将结构体系变更为框架结构并增层改造,将其改造成为住宅建筑的设计方法。提出了采用加大截面法对框架梁节点及砖墙进行加固,进行形成组合节点及组合柱的方法。对框架梁-组合砖柱结构的节受力性能的有限元分析表明:该加固方法既满足了“强节点、弱杆件”设计原则,又能保证组合节点能够作为刚接节点传递力和弯矩。(3)针对地震作用下,多层内框架-砖混结构房屋损坏程度比多层砖砌体房屋更严重的问题,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改造前、后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改造前相比,改造后结构承载力和延性提高,最大侧向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减小。(4)外墙保温是影响建筑运营维护阶段能耗的最大因素,针对传统保温方法存在保温效果差、耐久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新型保温砌体夹芯墙构造方法,在保证墙体内外湿交换的前提下取消了传统夹心墙中空气层的设置,可有效提高既有砌体结构的节能效果。该工程基于转换结构体系的加固思路与方法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建造提供参考。

杨磊[6](2016)在《围套增层结构方案对比及抗震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围套增层法因为不受既有结构承载力的限制,可以实现更多层数增层,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围套增层结构体系从结构形式上可分为分离式结构和整体式结构。分离式围套增层结构即新建外套结构与既有结构完全分离,虽然有明确的计算简图,但是因为底层框架柱计算长度大,缺少水平支撑,结构整体存在上刚下柔的缺点;整体式结构通过把新旧结构连接为整体,使二者协同工作,较好的解决了分离式结构“高鸡腿”的缺点,然而这样会造成结构整体受力复杂,传力不明确,难以评估其抗震性能。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对某砌体结构进行增层初步设计,确定两种增层方案,据此方案,利用SAP2000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建立了两种分析模型,利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对比分离式增层结构和整体式增层结构的动力特性,及二者在多遇地震下的变形特性和受力特点。从模拟结果可以得出,在既有结构具有一定安全储备的前提下,通过把新旧结构连接为整体,可以有效的改善围套增层结构体系“高鸡腿”效应。而后利用Pushover分析方法,对比分离式和整体式增层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响应。进一步针对采用整体式围套增层方案的既有结构,对比其增层前后的受力变化。结果表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采用整体式围套增层方案能有效改善外套结构底层柱过柔的缺点,但是会改变既有结构的变形特性和受力特点,应该考虑对旧房屋进行抗震加固设计。最后通过分析在新旧结构不同刚度比和短梁不同连接方式的情况下,整体式增层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表现,探讨影响整体式围套增层结构体系的主要抗震因素。结论表明:当在一侧通过短梁将新旧结构连接为整体后,通过增大既有结构刚度可以提高其沿短梁方向对新建框架柱的约束能力;随着连接新旧结构的构造形式不同,结构抗震表现不同。

叶富存[7](2013)在《砖混结构加层抗震加固设计研究》文中提出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柱等采用砖或者砌块砌筑,横向承重的梁、楼板、屋面板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在我国的五、六十年代可谓是风靡一时,很多住宅、办公楼都设计成了砖混结构。砖混结构的加层设计多种多样,轻钢加层结构由于质量轻、强度高、对原结构的地基影响小等诸多优点而成为到加层结构的首选。加层结构下的砖混结构加固设计,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它为结构设计朝着更安全、更合理方向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提出了房屋的加层设计应与房屋的抗震加固相结合,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原结构为砖混结构,上部采用轻钢结构加层时,对原有下部结构的加固处理方法和连接点构造做法,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钢结构加层与原结构的设计方法与连接的构造措施: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针对当下部为砖混结构,采用钢结构加层合理的结构方案。同时,为了增加加层后结构的整体性,需要对钢结构加层与原结构的连接节点进行设计,本文采用了在原结构顶部增加反梁作为钢结构加层柱脚的基础的方法,使加层结构与原结构可靠连接。(2)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砖混结构加层前,首先根据对原房屋鉴定报告的分析,以及现有砖混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方法的特点分析,然后再根据对原结构加固的原则和要求,开展对结构进行抗震加固方面的研究,比如采用双面钢筋网面层加固墙体、增设外加构造柱、圈梁、对内墙上部采用刚拉杆、顶层添加反梁的整体加固进行设计,在连接面上采用植筋技术及相关节点构造措施,针对工程实例,建议对砖混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时,外加构造柱截面采用370mm×240mm,圈梁的高度为240mm,新增构造柱及圈梁与原砌体采用Φ14以上的植筋钢筋连接。得到对加层部分的可靠连接、增加构造柱和圈梁、增设钢拉杆可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及抗震能力。(3)砖混结构顶部钢结构加层的抗震性能分析:结合某砖混教学楼加层的工程实例,采用PKPM计算软件对加固前后的砖混结构房屋进行验算并对比,通过对结构加固前,加固后的计算对比得到预期的加固设计效果。

周广强,孙恒军,夏静[8](2013)在《某小学砖混结构教学楼增层改造及抗震加固》文中提出抗震设防标准提高后,建设年代较早的中小学砖混结构房屋抗震措施普遍不足,对这类建筑增层改造时尤其应注意其抗震性能。通过对某小学砖混结构教学楼增层改造及抗震加固,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该工程抗震鉴定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结合抗震加固,对增层方法、加固方案、技术措施等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合理的加固改造设计方案,可为其他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林爱洁,岳庆霞,张鑫[9](2012)在《砖混结构外套框架增层抗震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首先对转换结构应用到外套增层改造中的发展概况进行总结,并针对实际工程对一种新型"加腋墙"转换结构的使用进行了讨论;其次应用SAP2000对该工程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整体外套增层结构和原砖混结构进行分析。增层前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整体外套增层改造使原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等都有明显增大,应进行必要的抗震加固,以保证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另外,使用"加腋墙"转换结构的外套增层结构刚度比较均匀,有利于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雷岩[10](2012)在《对房屋增层改造的设计与施工技术问题探讨》文中指出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由于早期建成的建筑多在四层以下,且占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率低。因此,为提高建筑使用寿命,要对此类建筑实施层增改造。本文通过分析房屋增层改造的基本原则,针对其设计与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并就当前技术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二、某砖混结构增层改造设计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某砖混结构增层改造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某医院建筑减隔震加层改造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传统加层改造研究
        1.2.1 直接加层
        1.2.2 外套框架加层
        1.2.3 其他传统加层
    1.3 隔震加层改造研究
        1.3.1 中间层隔震加层
        1.3.2 高位隔震加层
    1.4 减震加层改造研究
        1.4.1 防屈曲支撑减震加层
        1.4.2 黏滞阻尼器减震加层
        1.4.3 其他减震装置减震加层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现有研究存在问题
        1.5.2 研究目的
        1.5.3 研究内容
        1.5.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传统加层结构分析
    2.1 某医院工程概况及加层需求
        2.1.1 工程概况
        2.1.2 加层需求
    2.2 钢筋混凝土框架直接加层结构设计
        2.2.1 构件布置平面图
        2.2.2 结构分析结果
    2.3 钢框架直接加层结构设计
        2.3.1 构件布置平面图
        2.3.2 结构分析结果
    2.4 外套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结构设计
        2.4.1 构件布置平面图
        2.4.2 结构分析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层间隔震结构分析
    3.1 隔震层设计
    3.2 隔震设计
        3.2.1 添加时程地震波
        3.2.2 隔震支座的参数确定与布置
    3.3 层间隔震效果分析
        3.3.1 设防地震作用下隔震分析
        3.3.2 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分析
    3.4 隔震方案原结构加固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框架加层减震结构分析
    4.1 减震装置的选择
    4.2 消能减震设计
        4.2.1 添加时程地震波
        4.2.2 减震装置参数确定与布置
    4.3 消能减震效果分析
        4.3.1 防屈曲支撑消能减震效果分析
        4.3.2 黏滞阻尼器消能减震效果分析
    4.4 减震方案原结构加固量
        4.4.1 防屈曲支撑减震方案原结构加固量
        4.4.2 黏滞阻尼器减震方案原结构加固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外套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减震结构分析
    5.1 减震装置的选择
    5.2 消能减震设计
        5.2.1 添加时程地震波
        5.2.2 减震装置参数确定与布置
    5.3 消能减震效果分析
        5.3.1 防屈曲支撑消能减震效果分析
        5.3.2 黏滞阻尼器消能减震效果分析
    5.4 碰撞验算
        5.4.1 防屈曲支撑减震方案碰撞验算
        5.4.2 黏滞阻尼器减震方案碰撞验算
    5.5 减震方案原结构加固量
        5.5.1 防屈曲支撑减震方案原结构加固量
        5.5.2 黏滞阻尼器减震方案原结构加固量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2)砖混结构托换顶升纠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纠倾托换技术研究现状
        1.2.1 纠倾技术研究现状
        1.2.2 砖混结构托换技术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砌体材料本构关系
    2.1 材料的本构关系
        2.1.1 砌体材料线弹性本构关系
        2.1.2 砌体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
    2.2 材料的破坏准则
        2.2.1 砌体的破坏准则
        2.2.2 收敛准则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砖混结构顶升纠倾方案
    3.1 工程概况
    3.2 岩土工程条件
        3.2.1 地形地貌
        3.2.2 地层
    3.3 结构现状与结构受力分析
        3.3.1 结构现状
        3.3.2 原结构受力分析
    3.4 砖混结构托换纠倾方案的制定
        3.4.1 砖混结构托换顶升纠倾方案比选
        3.4.2 砖混结构托换顶升纠倾方案
    3.5 砖混结构托换顶升参数的确定
        3.5.1 顶升量确定
        3.5.2 顶升面确定
        3.5.3 加载点确定
        3.5.4 加载量确定
    3.6 顶升纠倾设计与顶升结构受力分析
        3.6.1 顶升纠倾设计
        3.6.2 砖混结构顶升纠倾受力分析
    3.7 砖混结构纠倾方案实施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砖混结构顶升纠倾有限元分析
    4.1 计算软件与单元类型
        4.1.1 计算软件
        4.1.2 单元类型确定
    4.2 整体结构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4.2.1 整体模型有限元数值模拟
        4.2.2 整体模型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4.3 顶升间距试算确定
    4.4 两种托换体系顶升纠倾分析
        4.4.1 H型钢托换体系有限元模型与结果分析
        4.4.2 钢桁架托换体系有限元模型与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考虑材料非线性托换体系顶升纠倾分析
    5.1 H型钢托换体系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5.1.1 非线性本构关系H型钢托换体系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5.1.2 砌体不同本构关系H型钢托换体系有限元计算结果比较
    5.2 钢桁架托换体系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5.2.1 砌体非线性本构关系桁架托换体系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5.2.2 砌体不同本构关系钢桁架托换体系有限元计算结果比较
    5.3 两种托换体系的比较
    5.4 砌体与钢材的协同工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3)既有低层砖混结构上钢结构加层柱脚节点转动刚度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与目的
    1.2 我国钢结构加层的工程应用
    1.3 砖混结构加层的相关问题
    1.4 节点连接刚度国内外研究进展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既有低层砖混结构钢结构加层柱脚节点设计
    2.1 柱脚节点设计原则
    2.2 柱脚节点形式的选择
        2.2.1 后锚固技术
        2.2.2 锚栓的受力特点
    2.3 柱脚节点性能的研究方式
    2.4 柱脚节点刚度的理论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加层钢柱脚有限元模拟
    3.1 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
        3.1.1 非线性问题分析及求解
        3.1.2 接触分析
        3.1.3 本构模型
    3.2 有限元分析模型参数
        3.2.1 单元类型
        3.2.2 有限元模型参数
        3.2.3 加载及求解
    3.3 有限元分析求解结果
        3.3.1 各柱脚节点在不同轴力下的应力分布
        3.3.2 柱脚节点弯矩-转角曲线
        3.3.3 节点刚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参数变化对柱脚节点性能的影响分析
    4.1 有限元分析
    4.2 有限元结果分析
        4.2.1 底板影响
        4.2.2 锚栓影响
        4.2.3 钢柱尺寸影响
        4.2.4 柱脚混凝土梁尺寸影响
    4.3 柱脚节点转动刚度值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某砖混结构外套框架加层连接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房屋加层改造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房屋加层改造的研究状况
        1.2.2 国外房屋加层改造的研究状况
    1.3 外套结构加层的形式及特点
    1.4 外套框架新旧结构之间连接形式的研究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本文的技术路线
第2章 原砖混结构的抗震鉴定和加固
    2.1 工程概况
    2.2 原结构的抗震鉴定
        2.2.1 抗震鉴定的依据
        2.2.2 抗震鉴定内容、要求及方法
        2.2.3 抗震鉴定的过程
        2.2.4 抗震鉴定结论
    2.3 原结构的抗震加固
        2.3.1 抗震加固的依据
        2.3.2 加层引起的下部结构的加固与设计
        2.3.3 原结构墙体的补强和加固
    2.4 外套框架与原结构的连接抗震构造措施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外套框架加层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 有限元法及有限元软件
        3.1.1 有限元法理论
        3.1.2 SAP2000有限元软件介绍
        3.1.3 SAP2000建模分析的基本过程
    3.2 SAP2000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1 单元选取
        3.2.2 新旧结构之间不同连接方案的定义
        3.2.3 定义荷载工况
        3.2.4 简化模型的假定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4.1 静力分析理论
    4.2 竖向静力荷载作用下内力分析
        4.2.1 结构剪力结果与分析
        4.2.2 结构弯矩结果与分析
        4.2.3 结构轴力结果与分析
        4.2.4 应力等值线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构自振特性及水平地震作用
    5.1 模态分析理论
    5.2 模态分析结果
        5.2.1 结构阵型结果与分析
        5.2.2 结构自振周期和质量参与系数
    5.3 采用阵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抗震性能分析
        5.3.1 反应谱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5.3.2 阵型组合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5.4 反应谱计算结果及分析
        5.4.1 楼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结果及分析
        5.4.2 地震作用下新旧结构之间链杆内力分析
        5.4.3 地震作用下新旧结构楼层剪力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某既有砖混结构建筑综合性能改造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建筑结构改造的研究历程
        1.2.1 建筑改造研究现状
        1.2.2 砖混结构建筑改造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工程概况与改造方案
    2.1 工程概况
        2.1.1 案例概述
        2.1.2 改造价值评估
    2.2 建筑平面的改造
        2.2.1 改变空间分割
        2.2.2 增加有关设备管线
    2.3 结构体系的改造
        2.3.1 传力路径的改变
        2.3.2 增层改造
        2.3.3 后续设计使用年限的确定
第3章 多层内框架-砖混结构房屋改造设计方法
    3.1 引言
    3.2 内框架-砖混结构的力学响应特征
        3.2.1 内框架-砖混结构的特殊性
        3.2.2 框架梁-外墙节点破坏过程模拟分析
        3.2.3 内框架-砖混结构的破坏特征
    3.3 结构体系的改造方法
        3.3.1 结构体系改造的基本思路
        3.3.2 改变传力路径的原理与方法
        3.3.3 改变传力路径后的承重构件与二次受力
        3.3.4 改变传力路径的节点处理
        3.3.5 进行改造后的框架梁-组合砖柱节点模拟分析
    3.4 承重构件的增设与加固改造
        3.4.1 钢筋混凝土梁柱加固方法评析
        3.4.2 基础
    3.5 改造可行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某既有内框架砖混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原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4.2.1 地震记录的选取
        4.2.2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
    4.3 改造方案抗震性能分析
        4.3.1 改造后的结构体系力学特征
        4.3.2 施工相关说明
    4.4 建筑节能改造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围套增层结构方案对比及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围套增层现阶段工程实践
    1.3 围套增层研究概况
    1.4 现阶段存在问题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围套增层结构形式及有限元模型算例
    2.1 结构增层基本原则及抗震设防目标
        2.1.1 增层基本原则
        2.1.2 抗震设防目标
    2.2 围套增层结构形式
        2.2.1 分离式结构形式
        2.2.2 整体式结构形式
    2.3 工程初步设计
        2.3.1 既有结构概况
        2.3.2 增层初步设计
        2.3.3 结构算例受力计算简图
    2.4 模型基本参数及建立
        2.4.1 材料参数
        2.4.2 荷载参数
        2.4.3 阻尼比
        2.4.4 单元选取及定义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遇地震抗震性能分析
    3.1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3.1.1 结构自振周期对比
        3.1.2 结构振型对比
    3.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抗震分析
        3.2.1 基本原理
        3.2.2 反应谱法结果分析
    3.3 弹性时程分析
        3.3.1 时程分析法介绍
        3.3.2 地震波的选取和调整
        3.3.3 多遇地震下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Pushover方法罕遇地震抗震性能分析
    4.1 Pushover分析简介
        4.1.1 Pushover基本原理和假定
        4.1.2 水平加载模式
        4.1.3 目标位移确定
    4.2 本文Pushover分析设置
        4.2.1 塑性铰定义
        4.2.2 非线性分层壳单元定义
        4.2.3 Pushover分析工况
        4.2.4 需求谱定义
    4.3 结果对比分析
        4.3.1 基底剪力-位移曲线
        4.3.2 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对比
        4.3.3 围套结构塑性铰对比
        4.3.4 既有砖混结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整体式增层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5.1 整体式围套增层结构分析
    5.2 既有结构刚度对整体式增层影响
        5.2.1 结构周期对比
        5.2.2 层间位移角和层位移对比
    5.3 新旧结构连接形式对整体式增层影响
        5.3.1 短梁两端约束对比
        5.3.2 短梁截面尺寸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砖混结构加层抗震加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0 国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钢结构加层和原结构的连接构造方法与分析
    2.1 结构加层时应遵循的原则
    2.2 房屋的加层方法及研究
        2.2.1 规范推荐的加层方法
        2.2.2 相对比较实用的加层方法
        2.2.3 新型加层方法
    2.3 钢结构加层的结构形式
    2.4 砖混结构顶部钢结构加层柱脚节点的设计与构造处理
        2.4.1 钢结构加层柱脚节点的构造设计
        2.4.2 原建筑物为砖混结构时的柱脚节点设计
    2.5 影响加层结构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
        2.5.1 老混凝土粘结界面处理
        2.5.2 植筋技术的应用
    2.6 工程概况及加层方法
        2.6.1 工程概况
        2.6.2 加层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加层后砖混结构的抗震加固机理及方法研究
    3.1 在房屋加固时应遵循的原则
    3.2 砖混结构房屋抗震加固的方法及特点
        3.2.1 对原结构的墙体的加固
        3.2.2 增加构造柱及圈梁
    3.3 工程概况及存在问题
    3.4 工程加固处理方案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砖混房屋加固结构的抗震分析
    4.1 研究方法及计算参数的确定
        4.1.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4.1.2 对轻钢加层中地震影响系数修正后的振型反应谱分解法 54
    4.2 软件的选取
    4.3 计算模型的选取和参数的确定
    4.4 抗震计算结果
        4.4.1 加固前的抗震计算结果
        4.4.2 加层前的抗震加固处理方案
        4.4.3 加固后抗震计算结果
    4.5 结构加固前后的时程分析
        4.5.1 反应谱分析
        4.5.2 时程分析
        4.5.3 结构抗震验算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某小学砖混结构教学楼增层改造及抗震加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工程概况
2 原结构安全及抗震鉴定
    2.1 地基基础
    2.2 房屋外观和内在质量
    2.3 抗震措施
        1) 房屋高度、层数及层高
        2) 结构体系及平面形式
        3) 整体性连接构造
        4) 易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
        5) 楼梯间
        6) 材料强度
    2.4 承载力验算
3 增层改造分析
    3.1 增层可行性
    3.2 增层方法
    3.3 增层后结构抗震措施
4 增层改造及抗震加固设计
    4.1 增层后承载力及抗震初步验算
    4.2 加固方案
    4.3 加固设计
        1) 原墙体加固
        2) 原楼 (屋) 面板加固
        3) 新增层
        4) 地基基础
        5) 沉降观测
5 结 语

(9)砖混结构外套框架增层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周期和振型分析
3 反应谱法分析
4 时程分析及结果
5 结语

(10)对房屋增层改造的设计与施工技术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房屋增层改造的基本原则
    1.1 综合技术经济分析及可行性论证
    1.2 安全可靠
        1.2.1 建筑物增层的结构设计应执行有关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和材料。
        1.2.2 增层结构计算简图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符, 传力路线明确。
        1.2.3 应尽量减少由于增层使既有建筑物承重结构产生的附加应力和变形。
    1.3 经济合理
    1.4 满足杭震要求
2 房屋增层改造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2.1 直接增层方案
    2.2 外套结构
        2.2.1 增层以后的层数、高度可不受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
        2.2.2 不受原平面设计及结构类型限制, 可按新的使用功能要求, 重新进行设计。
        2.2.3 可以改善建筑立面, 解决新旧部分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 消除外形上简单的加固痕迹。
3 房屋增层改造技术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3.1 对套建增层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极其薄弱
    3.2 新型钢套建增层结构发展空间广阔, 但研究与应用极少
    3.3 施工阶段自承重混凝土楼盖及其设计理论亟待提出和建立
4 结束语

四、某砖混结构增层改造设计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某医院建筑减隔震加层改造关键技术研究[D]. 伍钟诗. 广州大学, 2020(02)
  • [2]砖混结构托换顶升纠倾研究[D]. 杜思聪.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8(03)
  • [3]既有低层砖混结构上钢结构加层柱脚节点转动刚度的理论研究[D]. 徐弘宇. 太原理工大学, 2017(02)
  • [4]某砖混结构外套框架加层连接方法研究[D]. 田文轩. 河北工程大学, 2017(06)
  • [5]某既有砖混结构建筑综合性能改造方案研究[D]. 赵新梅.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4)
  • [6]围套增层结构方案对比及抗震性能研究[D]. 杨磊.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6(02)
  • [7]砖混结构加层抗震加固设计研究[D]. 叶富存. 河北工程大学, 2013(04)
  • [8]某小学砖混结构教学楼增层改造及抗震加固[J]. 周广强,孙恒军,夏静.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3(03)
  • [9]砖混结构外套框架增层抗震性能研究[J]. 林爱洁,岳庆霞,张鑫. 施工技术, 2012(21)
  • [10]对房屋增层改造的设计与施工技术问题探讨[J]. 雷岩.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12)

标签:;  ;  ;  ;  ;  

加层砖混结构的设计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