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ect的时间序列分析及其策略实验

J-Effect的时间序列分析及其策略实验

一、关于J-效应的时间序列分析及其政策性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郭晶晶[1](2021)在《内蒙古金融发展减缓农村贫困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仕玉晓[2](2021)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山东省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文中提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减贫道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2020年底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并不代表着扶贫任务的终结,新时期面临着新任务,扶贫重点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意味着扶贫难度增加。加上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各省的经济发展及减贫事业受到冲击,防止返贫,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成为当下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金融扶贫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地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从根本上提高扶贫的质量和效率。然而近年来农村金融发展也暴露出一些缺陷,降低了金融减缓贫困的效用。因此,针对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凸显的问题,深入剖析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作用机制和实际效应,能够极大的提高金融扶贫的可持续性,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山东省经济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内部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山东省为例,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相关理论基础,厘清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动态;其次通过资料收集和调查,分析山东省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的现状,明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运用STATA计量软件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山东省2001-2020年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效果。研究的主要结论为: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及经济发展水平都会对贫困产生影响,但程度存在差异。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山东省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与经济增长对贫困减缓有显着影响,金融发展效率的作用则不明显。据此提出应从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直接和间接路径出发,多方位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扩大金融发展规模;创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贫困人口的金融素养及自我发展能力;贯彻精准扶贫等建议。为新时期山东省金融扶贫政策的发展方向提供思路,拓展农村金融理论,更好地服务于新阶段减贫事业的伟大实践。

郝佳[3](2021)在《基于SCM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制造业的影响研究 ——以武汉、南京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其特有的紧迫性与不确定性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停工停产、学校停课、交通停运,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受到极大的影响。制造业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评价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制造业的冲击,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一大现实问题。本文以武汉市、南京市为研究对象,拟采用合成控制法和ARIMA模型,基于2008-2022年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重点关注并实证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武汉市、南京市制造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武汉市来说,短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武汉市的制造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所影响,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可控的,武汉制造业大且强的地位并没有改变,武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局面没有改变。(2):对于南京市来说,综合来看,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南京市的制造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较小,南京市在疫情影响下的制造业发展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交出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胜利的答卷。武汉市和南京市的研究结果和经验为各地方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指明了方向。

范泽新[4](2021)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乳制品进口贸易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自2001年末加入WTO之后,中国的经济总量与对外贸易总额有了巨大增长,乳制品作为优质蛋白质的来源被中国民众愈发重视。与此同时,中国先后在2005年和2015年进行了两次汇率制度的改革以使汇率制度逐步向着市场化方向前进,这使得外汇市场上的货币汇率波动所带来的交易、折算与经济风险在乳制品的进出口上更加突出。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数次变革以及中国乳业生产、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乳制品进口影响,得到的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国内乳业生产与加工总体上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的奠基阶段、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之后至2008年的飞速发展阶段、2008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之后的注重质量提升的稳健发展阶段三个阶段;第二,中国乳业进出口贸易中乳制品进口占绝对主导地位,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于新西兰、澳大利亚、欧盟、美国这四个地区;第三,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不同进口来源地以及不同的乳制品有不同的影响,进口量最大的三种乳制品,其进口金额对人民币汇率变动敏感。在中国自新西兰进口的乳制品中,长期范围内人民币每贬值1%,奶粉、鲜奶的进口金额将分别减少5.53%、2.52%,且鲜奶进口存在类似J曲线的时滞效应。在中国与欧盟的乳制品贸易中,长期范围内人民币每贬值1%,乳清、鲜奶的进口金额将分别减少0.03%、1.94%,且均存在类似J曲线的时滞效应。在中国与美国的乳制品贸易中,长期范围内人民币每贬值1%,中国进口自美国的乳清进口额将减少1.76%。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在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分别提出了降低汇率波动对中国乳制品进口贸易影响的建议。

张逸兴,尹志超,张勇[5](2020)在《外部治理与在职消费——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在理论上,国有企业的治理是一个难题;在实践中,国有企业高额的在职消费是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基于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s,DID)估计了"八项规定"这一外生政策冲击对国有企业在职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截至2016年,相比于不受影响的非国有企业,同时期国有企业在职消费平均降低26.97%。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招待费降低44.01%,办公费降低19.32%,差旅费降低17.46%。"八项规定"对国有企业在职消费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递增趋势。本文还发现,"八项规定"对地方国有企业在职消费的作用强于对中央国有企业在职消费的作用。本文的研究表明,"八项规定"抑制了国有企业的在职消费,对降低国有企业代理成本产生了积极作用,这种作用随着时间推移呈增强趋势。本文证实了外部监督对国有企业治理的重要作用,也为从经济学角度认识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新的视角。

宋长鸣,肖小勇,李崇光[6](2021)在《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研究——以武汉市蔬菜市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探索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实施以奖代补试点。地方政府的保费补贴政策是否有效降低了农产品市场的风险?本文基于农业政策保险背景,以武汉市为例,运用GARCH模型,分析武汉市实行蔬菜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后大宗蔬菜品种价格波动变化,探讨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对蔬菜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武汉市蔬菜保险政策实施后,大宗蔬菜20类蔬菜品种有14类蔬菜品种价格波动程度明显减缓,意味着武汉市蔬菜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的实施,缓解了武汉市大部分蔬菜品种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地方性农业保险的实施,不仅可以保障农业生产者的利益,还可以稳定蔬菜市场,降低蔬菜市场价格波动的幅度。武汉市推行蔬菜保险有效性的经验证据,可拓展地方性农业保险政策作用与功能研究的边界,更为缓解其它类型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提供了参考借鉴。湖北省省级层面并没有统一的蔬菜保险保费补贴措施,为稳定湖北省蔬菜生产,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开展蔬菜政策性农业保险。

任长秋[7](2020)在《农产品加工业FDI技术溢出时间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贫困地区全面脱贫、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股份经济的关键时期,深入探讨农产品加工工业技术进步、加快农产品加工工业发展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本文以农产品加工业FDI技术溢出为研究对象,基于引进农产品加工业FDI可能促进本土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学习进而提高本土企业绩效的基本假设,围绕分析回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FDI技术溢出随时间变化的样态是什么?溢出快慢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旨在揭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FDI技术溢出的动态过程及整体影响因素框架,以便更好的优化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领域的引资工作并加快推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学习速度。1、本论文应用FDI技术溢出、组织学习、技术追赶、时间压缩不经济、“干中学”、技术扩散等理论知识,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专利数据库和大量统计资料,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FDI技术溢出的动态过程及整体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文献和理论分析。这部分主要对FDI理论进行回顾并调研FDI技术溢出的相关文献。本文首先界定FDI技术溢出的基本概念,并回顾它的重要理论基础。然后,围绕FDI技术溢出作用机制、FDI技术溢出经验证据、农业领域FDI研究,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工业领域的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展开文献调研,进而为本研究的视角选择、理论阐述、方法选择、创新点凝练等提供充足的文献支撑。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FDI技术溢出时间效应及影响因素的整体理论分析框架。现有文献对FDI技术溢出的作用机理主要从静态视角提出,回答FDI技术溢出是否存在,而未涉及FDI技术溢出的时间问题。因此,本文一方面拓展FDI技术溢出作用机理的时间维度,另一方面借鉴组织学习、技术追赶、时间压缩不经济、“干中学”、技术扩散等多种理论视角,对FDI技术溢出的时间效应做出理论推导。本文进一步从机会、动机和能力的维度构建影响FDI技术溢出时间效应的整体框架模型,分别选择2个代表性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详细论证它们对FDI技术溢出时间效应、速度快慢的作用机理。(2)描述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及FDI投资情况,并初步探索他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基于统计数据基础上,描述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及FDI利用现状、发展趋势、特点等,并在宏观层面建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宏观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FDI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之间的量化关系。(3)实证研究的主要数据和方法。主要包括数据来源及清洗,以及数据匹配工作,并围绕本研究理论推导的验证,进行模型构建、样本选择、变量测量等工作。(4)实证结果部分。这部分采用规范的实证分析方法对本文提出的FDI技术溢出时间效应、溢出速度及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使用多种分析方法对研究结论的稳健性和内生性问题进行处理,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稳健性。2、本文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思路展开研究,研究结论表明:(1)从理论上看,农产品加工业FDI技术溢出存在时间效应。农产品加工业FDI技术溢出会随着进入我国的时间长短而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产生影响,农产品加工业FDI进入我国的时间和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中获得的技术外溢呈正相关关系。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中能获得的技术外溢也会降低,呈逐渐减弱的发展态势。(2)影响农产品加工业FDI技术溢出时间效应的因素可以纳入一个整体的“机会—动机—能力”分析框架中。机会、动机和学习能力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FDI技术溢出的时间。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首先要有获得学习FDI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机会才能快速学习农产品加工业FDI的先进技术和管理,但这种机会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本土企业的良好绩效和生产效率,需要本土企业积极主动的寻求和利用这种机遇,而这取决于本土企业的学习动机。最后,有了机会和学习动机,本土企业还需要学习能力去实施学习。当三者都具备时FDI技术溢出才可能发生,并且学习速度和FDI技术溢出才会加快。(3)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近20年来取得了较快发展,产业发展在细分行业和区域上都呈现不均衡发展态势。1999—2017年农产品加工业的TFP平均增长率为4.18%,农产品加工业对经济的带动性强,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对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以及就业分别增加5.81%,5.93%和1.87%。从农产品加工业利用外资情况来看,我国农产品加工业FDI企业数量和投资规模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农产品加工细分行业和区域上也呈现不均衡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纺织业和东部沿海省份。从农产品加工业利用的FDI和其技术进步的协整关系来看,农产品加工业利用FDI是推动行业TFP增长的原因,而TFP增长不一定导致农产品加工业利用外商投资的增加。农产品加工业利用FDI对TFP的影响作用随着时间逐渐增大,在滞后5期之后,农产品加工业TFP的变化有约20%来自于其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此外,方差分析表明,农产品加工业利用FDI每增加1个单位,农产品加工业行业的销售收入、出口和就业人数分别增加35.5%,10.5%和31.7%。(4)农产品加工业FDI进入时间与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的技术外溢成正比关系,但随着FDI进入时间增加,这种正向作用的边际收益率呈现递减的趋势。其中,来自西方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FDI比来自港澳台农产品加工业FDI的技术溢出速度快,农产品加工业FDI有节奏进入比无节奏进入的技术溢出速度快,但它不调节前向农产品加工业FDI进入时间的作用。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从农产品加工业FDI获得技术溢出速度快,要素市场扭曲负向调节FDI进入时间对技术溢出速度的影响,但是不调节前向FDI进入时间对技术溢出速度的影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同农产品加工业FDI企业之间的技术距离正向调节农产品加工业FDI技术溢出速度,地理距离负向调节农产品加工业FDI技术溢出速度。3、可能的创新之处:(1)研究视角的创新。从FDI研究的一般情况来看,传统FDI研究大多采取静态、截面、瞬时视角去研究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本文考察FDI技术溢出的时间维度,即动态视角,并以我国农产品加工工业为行业背景。(2)研究内容的创新。首先,本文从时间维度视角重新对FDI技术溢出的作用机制进行阐释,并采用多理论视角丰富FDI技术溢出时间效应的理论基础。其次,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FDI影响因素作用框架,增强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和行业及地域关联性,进而极大的拓展现有FDI技术溢出影响因素的内涵、广度和深度。最后,本文除讨论行业内溢出效应,同时还将考虑行业间的溢出时间效应问题,这也是现有研究较少涉猎的范畴。(3)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以农产品加工业微观企业作为样本观测对象,克服了宏观层面、行业层面研究对企业的同质性假设,可以引入更多的企业异质性特征,使得研究结论更贴近企业决策主体,进而可望获得更有效的政策建议。同时,研究中引入多种方法对内生性问题进行处理,确保更加稳健、可靠的估计结果。最后,对于农业企业绩效的测量,将同时采用企业总产值和创新绩效指标。这种做法既沿袭了FDI研究的传统,同时更体现了当前创新型国家战略下的企业创新现实需求,也确保了本研究能够提供更加丰富和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赵婷婷[8](2020)在《中国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在经历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后,受制于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内增长动力不足等因素,近年来我国各区域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并逐步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推动以区域创新为核心动力的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而产业集群依托于企业、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已成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的主要载体。目前关于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作用机制及实际效果并没有形成统一结论,且研究重点大多放在省级区域范围内。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产业集群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理论机制进行了分析,从省际、城市及微观企业的全视角出发,运用多种方法实证检验了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实际影响,并对广东省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了案例分析,在拓宽现有区域创新能力研究广度和深度的同时,对于产业集群布局及内部结构的优化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梳理。目前关于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界定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本文试图通过剖析不同产业集群特点及区域创新能力成因对相关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产业布局与集聚理论、增长极理论、新产业区理论等产业集群理论,熊彼特创新理论、新竞争优势理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等区域创新能力相关理论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总结,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对中国产业集群及区域创新能力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首先,对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历程以及现状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由政策性产业集群占主导地位向市场性产业集群为主导转变,产业集群的分布呈现出由中西部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转移的趋势。其次,从区域绝对创新水平和相对创新效率两个方面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演变与产业区集群区位转移特征基本一致。最后,本文通过构建Tobit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第三,产业集群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机制分析。对产业集群与集群创新的演化阶段和路径进行梳理,分析产业集群不同发展阶段中创新的演化逻辑。从区域内部企业和区域整体两方面探讨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创新性地提出产业集群对内部企业产生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显性动力和隐性动力,同时通过知识溢出机制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第四,产业集群影响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实证检验。现有研究大多从省级宏观层面检验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本文将研究范围拓展至市级及微观企业层面。首先以微观企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产业集群对区域内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明显,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和所有制异质性。接着以宏观地级市层面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双重差分以及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产业集群能够显着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但对周边地区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虹吸效应。第五,产业集群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在理论分析和提出研究假设的基础上,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对产业集群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发强度、知识嵌入度、智力资本投入对于产业集群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效应具有正向影响作用,而地理距离过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集群的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效应。第六,广东省产业集群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案例分析。首先,梳理并分析了广东省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分布特征、发展现状等,揭示广东省产业集群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其次,深入并全面剖析广东省创新集群的发展模式及区域创新能力现状。最后,对广东省产业集群培育区域创新能力模式进行了总结,并在借鉴广东省创新集群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以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第七,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在对全文理论分析、实证检验及案例分析结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现存问题对我国区域创新导向型产业集群体系的构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强化政府支撑作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完善科技中介机构关键作用。

杨中浩[9](2020)在《基于医疗服务相对价值的公立医院薪酬规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是医改核心任务,目的是建立导向清晰的薪酬激励机制,保障医务人员合理薪酬水平。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逐渐形成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薪酬制度,以科室为经济核算单元,实行以收减支、按比例提成。医院薪酬总量和人均水平不受约束,医务人员薪酬与所在医院、科室、甚至是个人经济创收挂钩,而经济效益受到医疗行为和政府规制共同影响。由此导致薪酬分配难以体现医疗服务价值,驱使医生流向薪酬较高的专科,加剧急诊、儿科等较低薪酬专科的医生短缺,专科之间医生资源配置更加不均衡,也诱导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对此,医改要求建立体现公益性和医疗服务价值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破除逐利机制。尽管近年来改革频出,但大多局限在医院内部计薪公式的改变,切断薪酬与经济效益的关联,引入非经济因素,而外部政策层面改革滞后;部分地区探索的薪酬总量规制仍与经济性指标挂钩,引导医院形成逐利性薪酬制度的外部规制环境没有转变,医院间的薪酬差异依旧和经济效益相关,医疗服务价值没有得到重视。现有研究多立足医院外部宏观政策和医院内部微观分配层面,或是分析单项规制对医院薪酬的影响,或从薪酬分配制度、水平、结构等方面论证我国公立医院薪酬体现医疗服务价值不足等问题,但缺乏站在公立医院的机构管理层面中观视角(办医主体)、基于医疗服务价值构建公立医院薪酬规制的研究成果。本文研究主要围绕三个问题:(1)公立医院薪酬规制现状如何,通过什么途径对公立医院薪酬产生什么影响。(2)医疗服务价值如何合理度量,在公立医院机构层面的薪酬水平中是否合理体现。(3)如何构建与经济运营效益脱钩、与医疗服务价值挂钩的公立医院薪酬规制模型框架,既破除逐利性,又不损害医疗服务产出效率。研究目的是,围绕公立医院薪酬改革目标,立足公立医院机构管理的中观视角,剖析现有薪酬规制效应和医疗服务价值体现问题,基于医疗服务价值的合理度量和体现,提出公立医院薪酬规制模型框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薪酬规制国内外主要模式、医疗服务价值度量方法,构建回归模型分析薪酬规制效应,利用DEA投入产出模型研究医院薪酬的医疗服务价值体现问题,结合理论分析方法提出和论证薪酬规制模型框架。实证研究采用东部某省(市)属30家三级公立医院2008-2018年机构层面的医疗业务和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来源是国家法定财务报表和医院信息系统等。主要研究内容:(1)理论基础。围绕研究问题,重点回顾薪酬相关理论、规制经济、标尺竞争和生产前沿面等理论。(2)现状分析。梳理我国公立医院薪酬规制历史沿革,归纳比较新医改时期公立医院薪酬规制的主要模式,分析借鉴典型国家经验。(3)薪酬规制效应分析。利用样本医院面板数据构建回归模型,结合理论推导,分析薪酬规制对公立医院薪酬水平的影响程度和路径。(4)公立医院薪酬投入与医疗服务价值产出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提出符合医改和薪酬规制需求的医疗服务价值度量方法,利用样本医院数据进行度量,从投入产出角度评价医院薪酬投入与医疗服务价值产出是否匹配。(5)构建薪酬规制模型框架,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进行论证。(6)归纳主要结论和提出政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公立医院薪酬规制缺乏清晰导向、总量约束和竞争机制。我国公立医院薪酬规制经历了规制、放松规制、再规制的过程,从公益性转向逐利性,再回归公益性。再规制不是重回计划经济,而是通过薪酬总量规制,整合医疗价格等相关规制,建立激励性的薪酬规制。从当前改革看,公立医院薪酬总量核定的收入系数、支出比例、结余奖励、增幅核定四种模式,与改革预期存在差距:薪酬总量核定与医院经济效益依旧挂钩;薪酬规制对薪酬总量约束不强,缺乏配套政策;公立医院之间竞争机制缺失,医院薪酬总量取决于自身绩效,同行绩效提升不会引起自身薪酬总量减少,难以产生激励作用。英国、德国、美国尽管国情不同,但是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薪酬均受到政府规制,改革方向也是趋同的:一是薪酬尽量与医疗业务脱钩;二是规制与竞争互相结合,采取有管理的竞争、构建内部竞争市场等改革举措;三是规制协同性强,通过工资制和完善的支付体系、充分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等实现薪酬规制。第二,薪酬规制主要通过干预医院经济运营显着影响薪酬水平,医院薪酬与经济运营效益密切相关。回归分析显示,薪酬总量规制(狭义的薪酬规制)对样本医院薪酬水平有显着正向影响;医疗服务产品市场相关规制中(广义的薪酬规制),诊疗服务、检查化验、药品等价格规制对薪酬水平均达到1%显着水平的影响,回归系数分别为0.589、0.470、0.084,运营收支平衡、财政投入政策影响不显着,说明规制间缺乏合力;薪酬总量规制削弱了其他薪酬规制的影响程度,但医院薪酬与经济运营效益未完全脱钩。理论分析显示,薪酬规制通过薪酬总量规制、医疗价格规制、财政投入政策和运营收支平衡等四个途径影响医院薪酬总量的形成:医院管理者决定薪酬分配总量时,受到薪酬总量规制和运营收支平衡约束;薪酬分配总量的决定机制影响医院内部分配和诊疗行为;诊疗行为在医疗价格规制等作用下,也对医院经济运营产生影响。第三,以医疗服务项目行业成本度量的相对价值更加符合薪酬规制需求。从度量对象看,医疗服务项目覆盖全部医疗服务活动,细分度高、可比性强、同质化高,与现行支付体系一致,优于病种等其他度量对象。从度量依据看,由于医疗价格调整滞后于实际成本变化,还要考虑患者负担、医保支付、物价等因素,难以动态反映医疗服务供给成本,根据成本度量优于按收费价格度量。从度量标尺看,相对价值可避免价值绝对量难以度量的问题,国际经验也表明基于相对价值的医保支付等领域改革产生了较好的激励机制。从度量结果看,按行业平均成本度量的医疗服务相对价值,与按收费价格度量结果明显不同。如果薪酬规制采用按收费价格度量的医疗服务价值,会诱导医院规避成本高、定价低的医疗服务,而行业成本高的医疗项目往往难度大、风险高,或是开展较少的新项目,反而是政府办医鼓励开展的;以行业实际成本作为“影子价格”度量价值,能引导医院增加此类医疗服务供给,对于能普遍开展的医疗服务,同业竞争会引起行业成本下降,医疗服务相对价值也相应动态下调。第四,公立医院薪酬投入与医疗服务相对价值产出严重背离。从样本医院DEA模型分析结果看:行业平均效率方面,以医疗服务相对价值为产出的模型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72,明显低于以运营收入为产出的对照模型效率值(0.88),纯技术效率值、规模效率值也是如此,样本医院总体上达到运营收入产出较高的效率状态,但与医疗服务价值产出发生背离;医院个体效率方面,无论是以医疗服务相对价值为产出,还是以诊疗服务收入、运营收入、综合服务量作为产出的对照模型,都有样本医院明显偏离生产前沿面,存在投入冗余,医院间的效率差异明显,这也构成薪酬规制的必要性。第五,基于医疗服务相对价值的薪酬总量规制是薪酬规制框架的核心。在实施薪酬总量规制的同时,整合医疗服务产品市场的相关规制,可以实现医院薪酬与医疗服务价值挂钩、与经济运营效益脱钩的规制目标,其作用机制包括:一是根据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相对价值投入产出效率,直接约束薪酬总量;二是调整面向医疗服务市场的医疗价格规制、财政投入政策等,干预医院投入产出效率,间接影响薪酬总量;三是利用运营收支平衡,约束医院薪酬发放。薪酬规制下,公立医院产生抑制逐利性的内在动力,不再无限扩大薪酬总量和医疗规模,医疗行为发生转变。理论分析显示,以行业平均成本度量医疗服务相对价值实施薪酬规制,可以人为地构建内部竞争市场,形成激励机制,缓解信息不对称,尤其医疗价格无法动态反映实际成本的情况下,让公立医院业绩评价回归价值。利用DEA模型得到的各医院薪酬总量目标投入占行业薪酬总量比例,可对冗余和高效医院分别核减、核增薪酬总量,产生正向激励作用。根据上述结论,建议通过薪酬总量规制实现医院薪酬与医疗服务价值挂钩,同时基于实际成本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探索财政投入与医疗服务产出挂钩,薪酬规制的各项措施要相互融合和制衡,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实施方式。可能的创新点:(1)尝试提出了“依投入产出效率直接核定薪酬总量、从投入产出两侧间接调控薪酬总量、用运营收支平衡约束薪酬总量发放”的公立医院薪酬规制模型框架,实现薪酬总量规制与相关政府规制的整合,解决现有模式下医院薪酬与经济运营效益挂钩、存在医疗服务诱导动机等问题。一方面,基于医疗服务相对价值产出效率核定薪酬总量,实现医院薪酬与经济运营效益脱钩;另一方面,薪酬总量得到规制部门认可和相关规制支持,同时医院根据医生的医疗服务相对价值产出支付薪酬,在医院内外部形成一致、与医疗服务价值挂钩的激励导向。(2)研究提出基于医疗服务项目行业成本度量相对价值更适合薪酬规制需求的观点。根据医疗市场特征和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目标,借鉴相对价值理念和改革经验,提出以医疗服务项目为对象、以成本为依据、以相对价值为标尺的度量方法,并利用样本医院实际业务数据,对按行业平均成本和现行收费价格两种方法的度量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方法可行性,从供方角度解决医疗服务价值难度量的问题,为薪酬规制提供评价依据。(3)从中观视角系统地研究了公立医院薪酬规制问题。公立医院薪酬研究多关注医院内部薪酬分配和单项规制宏观影响,缺乏中观视角和系统性研究。本研究立足医院机构管理层面,从中观视角,界定公立医院薪酬规制概念,开展薪酬规制现状、规制效应、医疗服务价值度量体现等理论和实证分析,对整合薪酬相关规制和构建新的薪酬规制框架提出结论建议,既丰富了公立医院规制理论研究,也为深化医改、尤其薪酬制度改革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围绕薪酬总量规制核心问题,系统梳理我国公立医院薪酬规制演进过程,归纳比较我国公立医院薪酬总量核定的四种典型模式,结合模型简化和逻辑推导,系统分析不同模式的内在机制和优缺点,为薪酬规制理论研究提供实践基础。

陈曦[10](2020)在《中国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文中认为贫困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的减贫工作使8亿多人成功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也体现出党和政府对于贫困问题的高度重视。包容性金融发展自概念提出以来,在减贫方面的作用日益为学界和政界所关注,效果也得到了多方验证。为更好地解决中国减贫工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论文试图剖析包容性金融发展直接和间接减缓贫困的作用机理,进而探讨包容性金融发展在减缓贫困中所表现出的静态和动态特征,最终得到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静态、动态特征对于贫困减缓的影响结果。在系统梳理包容性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基础上,论文从政策设计角度,提出进一步强化减贫效应的建议。基于上述研究目的,论文主要研究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是通过什么途径发挥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各自的贡献度有多大,间接效应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第二,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有什么特征,减贫效应是否会随着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产生变化,中国各地区的减贫效应是否相似,包容性金融发展与贫困之间是否存在动态的相互影响关系?第三,为更好地发挥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在政策设计中可以有哪些方向性的考虑?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第一个问题是论文的研究基础和重点,第二个问题是在第一个问题基础上的延伸,第三个问题则是研究的最终落脚点。针对第一个问题,论文剖析了包容性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机理。运用财富积累比较模型、AK模型、G-J效应模型以及贫困变动分解模型等分析框架进行理论分析,将包容性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机理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是指包容性金融发展能够直接减缓贫困,间接效应是指包容性金融发展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来间接减缓贫困。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运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对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机理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中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从可获得性、可使用性和可负担性3个维度出发,选取了 12个评价指标,运用变异系数法合成了中国包容性金融发展指数,用于衡量内地各省区市的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包容性金融发展能够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减缓贫困;2.在中国目前的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下,包容性金融发展减贫的直接效应贡献度高于间接效应,间接效应中经济增长效应的贡献度大于收入分配效应;3.在间接效应传导机制中,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存在单向影响。针对第二个问题,论文进一步描述了包容性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特征。考虑到包容性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存在非线性关系,采用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模型,探讨包容性金融发展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对贫困的影响差异。同时,为研究包容性金融发展与贫困的动态相互影响,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分析方法,从可获得性、可使用性和可负担性三个维度分析包容性金融发展与贫困的动态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范围内,包容性金融发展在贫困减缓过程中表现出显着的双门限效应,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存在先加速后收敛的趋势,东、中、西部各地区由于发展水平差异,也表现出不同的单门限效应特征;2.包容性金融发展与贫困具有稳定的动态关系,三个维度中可使用性维度对于贫困减缓的动态影响最为显着,同时贫困也会对包容性金融发展产生一定消极影响。通过前两个问题的研究,论文验证了包容性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存在,对相关机理和运行特征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总结。针对第三个问题,论文基于政府管理部门的视角,尝试提出发展包容性金融,促进贫困减缓的政策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根据前两个问题的研究结论,提出的具体建议包括:健全优化包容性金融发展的法律环境、监管环境、信用环境和消费者教育环境;健全多层次包容性金融服务体系,改善功能排斥、价格排斥和地理排斥;强化包容性金融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政策。

二、关于J-效应的时间序列分析及其政策性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J-效应的时间序列分析及其政策性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2)精准扶贫背景下山东省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综合评述
        1.金融发展对扶贫减贫的作用
        2.金融扶贫模式与运行机制
        3.金融扶贫绩效评价
        4.金融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技术路线图
    (四)创新点与不足
        1.创新点
        2.不足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1.贫困与精准扶贫
        2.金融发展
        3.金融扶贫与金融扶贫绩效
    (二)理论基础
        1.贫困与反贫困理论
        2.精准扶贫相关理论
        3.金融发展理论
        4.金融扶贫绩效评价理论
    (三)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作用机制
        1.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直接路径
        2.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间接路径
三、山东省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现状分析
    (一)山东省贫困现状
        1.山东省贫困特点
        2.贫困环境分析
        3.山东省近年来的扶贫政策与实践
    (二)山东省金融扶贫现状
        1.山东省金融发展现状
        2.山东省金融减缓贫困的效应
        3.山东省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具体实践
    (三)山东省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
        1.金融扶贫主体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2.金融扶贫精确度有待提升
        3.信贷资金供求失衡
        4.扶贫可持续性较差
四、山东省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1.指标及变量选取
        2.数据说明
    (三)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实证分析
        1.ADF单位根检验
        2.最优滞后阶数的确定
        3.Johansen协整检验
        4.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5.Granger因果检验
        6.脉冲响应分析
        7.方差分解分析
    (四)结论与分析
        1.实证结论
        2.结论分析
五、提高山东省金融发展减缓贫困能力的建议
    (一)加快山东省农村贫困地区的金融机构改革
        1.扩大金融发展规模
        2.优化地区金融结构
        3.引导支持非正规金融的发展
    (二)政府积极创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三)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四)将精准扶贫贯穿到金融扶贫的全过程
        1.提高山东省金融扶贫的精确性
        2.增强山东省金融扶贫的连贯性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SCM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制造业的影响研究 ——以武汉、南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创新点
第2章 基本理论概述
    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理论概述
        2.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非典”和“新冠”
    2.2 制造业相关理论概述
        2.2.1 制造业技术层次分类研究
        2.2.2 绿色制造
        2.2.3 智能制造
第3章 疫情影响下SCM模型的建立
    3.1 基于ARIMA模型的制造业相关指标预测
        3.1.1 模型的介绍
        3.1.2 模型原理及应用
    3.2 疫情影响下制造业评价的SCM模型
        3.2.1 模型的介绍
        3.2.2 模型的设计
    3.3 模型的优势与局限性
第4章 疫情影响下SCM模型的实证检验
    4.1 数据来源
    4.2 变量说明
    4.3 实证结果
        4.3.1 武汉实证结果
        4.3.2 南京实证结果
第5章 稳健性检验及进一步分析
    5.1 基于安慰剂检验的稳健性检验方法
    5.2 安慰剂检验结果
        5.2.1 武汉市安慰剂检验结果
        5.2.2 南京市安慰剂检验结果
    5.3 武汉和南京受疫情影响原因分析
    5.4 武汉和南京疫情影响下经济及制造业恢复发展原因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政策性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4)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乳制品进口贸易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人民币汇率制度
    2.2 汇率变动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影响
    2.3 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2.4 国内外研究进展
    2.5 本章小结
3 中国乳业生产与加工现状
    3.1 中国乳业生产现状
    3.2 中国乳制品加工现状
    3.3 本章小结
4.中国乳业贸易现状
    4.1 中国乳业贸易总体规模
    4.2 中国乳业贸易产品结构特征
    4.3 中国乳业贸易市场结构特征
    4.4 本章小结
5 主要乳业贸易伙伴国汇率变动情况
    5.1 人民币兑新、澳、欧元汇率变动情况
    5.2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情况
    5.3 本章小结
6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乳制品进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6.2 汇率波动对进口乳制品影响的实证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行业建议
    7.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外部治理与在职消费——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设
三、研究设计
    (一)在职消费的度量
    (二)模型设定和变量定义
    (三)数据和样本
    (四)变量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平行趋势分析
    (二)双重差分法估计结果
    (三)其他政策对估计结果的影响
    (四)排除时间序列相关性导致的偏误
    (五)安慰剂检验
五、进一步分析
    (一)“八项规定”对国有企业不同类型费用的影响
    (二)“八项规定”对不同分位数水平在职消费的影响
    (三)“八项规定”对国有企业在职消费影响的动态异质性
    (四)“八项规定”对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国有企业影响的异质性
    (五)“八项规定”对国有企业在职消费的总量推断
六、结论

(6)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研究——以武汉市蔬菜市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保险政策背景
2 研究方法
    2.1 GARCH模型
    2.2 数据来源
3 结果与分析
    3.1 武汉市蔬菜价格波动分析
    3.2 武汉市蔬菜保险概况
    3.3 蔬菜保险对蔬菜价格波动的影响分析
4 结论与启示
    4.1 结论
    4.2 启示

(7)农产品加工业FDI技术溢出时间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资料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资料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2.1 FDI的内涵及理论解释
        2.1.1 FDI概念
        2.1.2 FDI动因的理论解释
    2.2 FDI技术溢出内涵及作用机理
        2.2.1 FDI技术溢出的内涵
        2.2.2 FDI技术溢出的作用机理
    2.3 FDI技术溢出的经验证据
        2.3.1 FDI技术溢出效应存在的支持证据
        2.3.2 FDI技术溢出效应存在的不支持证据
    2.4 FDI技术溢出效应产生的影响因素
    2.5 农业及农产品加工领域FDI相关研究
        2.5.1 农业及农产品加工领域FDI使用政策及直接效应研究
        2.5.2 农业及农产品加工领域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2.6 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述评
第3章 FDI技术溢出时间效应及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
    3.1 时间效应概念
    3.2 FDI技术溢出时间效应内涵及辨析
        3.2.1 FDI技术溢出时间效应内涵
        3.2.2 FDI技术溢出时间效应内涵辨析
    3.3 FDI技术溢出“四点论”的时间效应拓展
        3.3.1 竞争效应的时间作用
        3.3.2 模仿—示范效应的时间作用
        3.3.3 人员流动效应的时间作用
        3.3.4 关联效应的时间作用
    3.4 基于多理论视角的FDI技术溢出时间效应形成机理
        3.4.1 基于组织学习理论视角
        3.4.2 基于技术追赶理论视角
        3.4.3 基于时间压缩不经济理论视角
        3.4.4 基于“干中学”理论视角
        3.4.5 基于技术扩散理论视角
    3.5 基于“机会—动机—能力”模型的FDI技术溢出时间影响因素理论分析模型构建
        3.5.1 FDI技术溢出时间效应影响因素的整体分析框架
        3.5.2 FDI技术溢出时间效应的机会因素—FDI来源地及进入节奏的作用机理
        3.5.3 FDI技术溢出时间效应的动机因素—企业所有制和要素市场扭曲的作用机理
        3.5.4 FDI技术溢出时间效应的能力因素—技术距离和地理距离的作用机理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及其FDI利用现状分析
    4.1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4.1.1 农产品加工业定义
        4.1.2 农产品加工业总体发展情况
        4.1.3 农产品加工业行业和区域发展情况
        4.1.4 农产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
    4.2 农产加工业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协整关系分析
        4.2.1 单位根检验
        4.2.2 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
        4.2.3 建立VAR模型
        4.2.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4.2.5 方差分解
    4.3 农产品加工业利用FDI现状
        4.3.1 农产品加工业利用FDI历史考察
        4.3.2 农产品加工业利用FDI行业及区域分布
        4.3.3 农产品加工业FDI企业情况
    4.4 FDI对农业产品加工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4.4.1 农产品加工业利用FDI与其技术进步的协整分析
        4.4.2 农产品加工业利用FDI与其经济发展的协整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5.1 计量模型的构建
    5.2 数据来源与数据匹配
        5.2.1 数据来源
        5.2.2 数据匹配
    5.3 样本选择与变量测量
        5.3.1 样本选择
        5.3.2 变量测量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FDI技术溢出时间效应的实证结果
    6.1 描述性统计
    6.2 主效应检验
        6.2.1 FDI进入时间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的影响
        6.2.2 FDI进入时间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6.3 影响因素检验
        6.3.1 基于学习机会视角的检验
        6.3.2 基于学习动机视角的检验
        6.3.3 基于学习能力视角的检验
    6.4 内生性及稳健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模糊匹配主体功能的 Java 源程序及实现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8)中国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评述
        1.2.1 关于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演进机理的相关研究
        1.2.2 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相关研究
        1.2.3 关于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
        1.2.4 现有研究评价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结构安排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产业集群
        2.1.2 区域创新能力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
        2.2.2 区域创新发能力相关理论
    2.3 产业集群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理论逻辑
        2.3.1 产业集群促进创新集群的形成
        2.3.2 产业集群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产业集群及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3.1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3.1.1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演进历程
        3.1.2 中国产业集群的现状特征
    3.2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2.1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现状
        3.2.2 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产业集群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机制分析
    4.1 产业集群创新的演化阶段与路径
        4.1.1 阿霍坎加斯的三阶段模型
        4.1.2 产业集群创新的演化路径
    4.2 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创新动力模型
        4.2.1 组织动力
        4.2.2 外部动力
        4.2.3 机制动力
        4.2.4 文化动力
    4.3 产业集群影响区域创新的知识溢出机制分析
        4.3.1 知识溢出源分析
        4.3.2 知识溢出渠道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产业集群影响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实证检验
    5.1 产业集群对区域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检验
        5.1.1 研究设计
        5.1.2 实证结果与分析
    5.2 产业集群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检验
        5.2.1 研究设计
        5.2.2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 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
        5.3.1 研究设计
        5.3.2 空间双重差分模型估计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产业集群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
    6.1 研究假设推衍
        6.1.1 产业集群的创新投入强度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6.1.2 产业集群的知识嵌入度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6.1.3 产业集群的社会环境因素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6.1.4 产业集群的地理集聚程度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6.2 模型的选择及设定
    6.3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6.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1 基准回归
        6.4.2 调节效应检验
        6.4.3 研究结论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广东省产业集群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案例分析
    7.1 广东省产业集群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7.1.1 广东省产业集群发展历程
        7.1.2 广东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7.1.3 广东省产业集群发展挑战
    7.2 广东省集群创新模式及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7.2.1 广东省集群创新模式
        7.2.2 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7.3 广东省产业集群培育区域创新能力模式及经验借鉴
        7.3.1 广东省产业集群培育区域创新能力模式
        7.3.2 广东省产业集群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经验借鉴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对策建议
        8.2.1 强化政府在产业集群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中的支撑作用
        8.2.2 发挥企业在产业集群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中的主体作用
        8.2.3 完善科技中介机构在产业集群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中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基于医疗服务相对价值的公立医院薪酬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问题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
        一、公立医院
        二、薪酬规制
        三、医疗服务相对价值
        四、研究范围界定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医疗服务市场及公立医院规制理论的研究
        二、政府规制对我国公立医院薪酬影响的研究
        三、公立医院薪酬对医疗服务价值体现的研究
        四、文献评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四、技术路线
    第五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薪酬相关理论
        一、人力资本理论
        二、薪酬公平理论
    第二节 规制经济理论
        一、规制的基础理论
        二、激励性规制理论
    第三节 标尺竞争理论
        一、标尺竞争理论的发展
        二、标尺竞争理论在医疗服务市场的应用
    第四节 生产前沿面理论
        一、生产前沿面理论的发展
        二、数据包络分析法
第三章 公立医院薪酬规制进展和国内外模式比较
    第一节 我国公立医院薪酬规制的历史演进
        一、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7年)
        二、经济转型时期(1978-2008年)
        三、新医改时期(2009年起-至今)
        四、三个时期的薪酬规制特征分析
    第二节 新医改时期我国公立医院薪酬规制模式比较
        一、薪酬规制的主要模式
        二、薪酬规制的内在机制分析
        三、研究结论和启示
    第三节 典型国家公立医院薪酬规制模式比较
        一、英国公立医院薪酬规制
        二、德国公立医院薪酬规制
        三、美国公立医院薪酬规制
        四、研究结论和启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立医院薪酬规制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薪酬规制对公立医院薪酬水平的影响程度分析
        一、研究假设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三、指标选择和计算方法
        四、模型构建
        五、实证结果和分析
        六、稳健性分析
        七、研究结论和启示
    第二节 薪酬规制对公立医院薪酬水平的影响路径分析
        一、理论推导
        二、实证分析
        三、路径归纳
        四、研究结论和启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公立医院薪酬投入与医疗服务价值产出分析
    第一节 医疗服务价值度量方法比较
        一、度量维度分析
        二、度量方法比较
        三、研究结论和启示
    第二节 医疗服务相对价值的模拟度量
        一、数据描述
        二、度量方法
        三、度量结果
        四、研究结论和启示
    第三节 基于DEA模型的薪酬投入和医疗服务相对价值产出分析
        一、模型设定、数据说明和变量定义
        二、第一阶段DEA结果
        三、第二阶段SFA环境变量分析和投入松弛量修正
        四、第三阶段DEA结果
        五、Malmquist跨期分析结果
        六、研究结论和启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医疗服务相对价值的公立医院薪酬规制模型框架构建和论证
    第一节 薪酬规制目标和模型构建
        一、薪酬规制目标
        二、薪酬规制模型构建
    第二节 薪酬规制模型的理论分析:基于标尺竞争理论
        一、理论模型设定和分析
        二、标尺竞争理论引入公立医院薪酬规制的适用性
        三、研究结论和启示
    第三节 薪酬规制模型的实证分析:薪酬总量模拟规制
        一、薪酬总量模拟规制思路
        二、从减少投入冗余角度模拟核减薪酬总量
        三、从鼓励投入有效角度模拟调整薪酬总量
        四、研究结论和启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一、公立医院薪酬规制缺乏清晰导向、总量约束和竞争机制
        二、现有薪酬规制通过干预医院经济运营显着影响薪酬水平
        三、以医疗服务项目行业成本度量的相对价值更适合薪酬规制需求
        四、公立医院薪酬投入与医疗服务相对价值产出存在背离
        五、基于医疗服务相对价值的薪酬总量规制是薪酬规制框架的核心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通过薪酬总量规制实现公立医院薪酬与医疗服务价值挂钩
        二、应基于医疗服务实际成本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三、探索建立财政投入与医疗服务价值产出的挂钩机制
        四、公立医院薪酬规制的各项措施要互相融合和制衡
        五、公立医院薪酬规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方式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10)中国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重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重点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5.2 论文的研究不足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文献综述
        2.1.1 贫困的内涵
        2.1.2 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内涵
        2.1.3 包容性金融发展与贫困的关系
        2.1.4 包容性金融发展促进贫困减缓的机理
        2.1.5 现有文献述评
    2.2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2.2.2 内生金融发展理论
        2.2.3 金融功能观理论
        2.2.4 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
第3章 包容性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机理分析
    3.1 包容性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直接效应
        3.1.1 满足融资需求
        3.1.2 增强抗风险能力
        3.1.3 提供其他金融服务
    3.2 包容性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间接效应
        3.2.1 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减缓贫困
        3.2.2 通过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减缓贫困
        3.2.3 减贫效应中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相互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包容性金融发展减缓贫困机理的实证检验
    4.1 中国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
        4.1.1 中国包容性金融发展减贫概况
        4.1.2 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
        4.1.3 中国包容性金融发展测度指标的选取
        4.1.4 中国包容性金融发展指数的合成与测算
    4.2 模型设计与样本数据选取
        4.2.1 分析方法的选择
        4.2.2 主要研究假设
        4.2.3 指标选取与样本数据说明
        4.2.4 模型设定
    4.3 实证结果分析
        4.3.1 回归估计结果
        4.3.2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4.3.3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包容性金融发展减缓贫困效应的特征分析
    5.1 包容性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门限特征
        5.1.1 门限模型原理与模型设定
        5.1.2 数据选取与样本数据描述
        5.1.3 基于全国的实证结果
        5.1.4 基于东中西部的实证结果
        5.1.5 结果分析
    5.2 包容性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动态特征
        5.2.1 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原理与模型设定
        5.2.2 数据选取与样本数据描述
        5.2.3 模型检验结果
        5.2.4 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提升包容性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政策建议
    6.1 优化包容性金融发展环境
        6.1.1 健全法律环境
        6.1.2 优化监管环境
        6.1.3 完善信用环境
        6.1.4 改善消费者教育环境
    6.2 完善包容性金融服务体系
        6.2.1 缓解金融功能排斥
        6.2.2 减轻金融价格排斥
        6.2.3 改善金融地理排斥
    6.3 强化包容性金融政策支持
        6.3.1 加强政策协调配合
        6.3.2 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
第7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包容性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机理
        7.1.2 包容性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门限效应
        7.1.3 包容性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动态效应
    7.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四、关于J-效应的时间序列分析及其政策性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金融发展减缓农村贫困的影响研究[D]. 郭晶晶.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21
  • [2]精准扶贫背景下山东省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D]. 仕玉晓.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3]基于SCM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制造业的影响研究 ——以武汉、南京为例[D]. 郝佳. 南昌大学, 2021
  • [4]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乳制品进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 范泽新. 北京农学院, 2021(08)
  • [5]外部治理与在职消费——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J]. 张逸兴,尹志超,张勇. 南开经济研究, 2020(06)
  • [6]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研究——以武汉市蔬菜市场为例[J]. 宋长鸣,肖小勇,李崇光.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1(01)
  • [7]农产品加工业FDI技术溢出时间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D]. 任长秋. 西南大学, 2020(05)
  • [8]中国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 赵婷婷. 吉林大学, 2020(03)
  • [9]基于医疗服务相对价值的公立医院薪酬规制研究[D]. 杨中浩.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4)
  • [10]中国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D]. 陈曦.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J-Effect的时间序列分析及其策略实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