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P贫氧推进剂热分解特性与燃烧速率相关性研究

GAP贫氧推进剂热分解特性与燃烧速率相关性研究

一、GAP贫氧推进剂热分解特性与燃速相关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锦勇[1](2019)在《Al-Li与Al-Eu合金燃料的热性能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单质Al粉作为固体推进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燃料,存在燃烧不完全、产物易凝结等固有弊端。本文通过添加活性元素Li及Eu制备铝基合金燃料来改善其燃烧效率,并对两种新型金属燃料的基本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它们对氧化剂高氯酸铵(AP)热分解特性的影响,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采用气雾化法制备了系列Al-Li及Al-Eu二元合金燃料,并利用XRD、SEM/EDS以及TG/DTA分别对其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合金燃料均具有良好的球形度,Al-Li合金颗粒表面氧化较为明显,Al-Eu合金颗粒表面呈现交错分布的“鳞片状”结构。合金元素与铝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的优先氧化效应赋予了Al-3Eu(wt.%)及Al-10Li优异的热性能。与单质Al相比,Al-3Eu氧化放热量从1655.1 J/g增加至7811.5 J/g,实际/理论增重比从0.33提高到0.85,Al-10Li氧化放热量更高,达9263.5 J/g,增重比为0.99。采用非等温动力学方法对比研究了Al-Li及Al-Eu合金燃料对AP热分解特性的影响,并对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Al-Li抑制AP的低温分解而加速其高温分解,使分解峰集中为单一放热峰。这些作用随着Li含量的增加而增强,当Li含量达10 wt.%时,AP高温分解峰提前了79.9℃,表观分解热由422.5 J/g增至1046.2J/g,高温分解活化能降低了62.9kJ/mol。合金颗粒表面的Li盐消耗了AP的解离产物从而抑制了其低温分解,而AP高温分解产生的氧化性气体与合金表层的活性L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加速其高温分解过程。随着Eu含量的增加,Al-Eu对AP低温分解的作用逐渐减弱,而对高温分解作用持续增强,当Eu含量高于3 wt.%时出现抑制低温分解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Al-Eu颗粒特殊的表面限制了AP在低温分解时的解离升华,使更多的分子进入高温分解阶段。另外,分散在颗粒表面的纳米级Eu2O3对AP的高温分解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文中还探索了含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的三元复合物热分解性能。结果显示,HTPB的引入限制了AP与金属颗粒之间的相互接触,削弱了金属燃料对AP热分解的影响。综上所述,气雾化Al-10Li及Al-3Eu合金燃料具有优异而全面的实际应用性能,在推进剂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孙晓飞[2](2018)在《粘合剂体系对燃气发生剂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工程应用中不同粘合剂体系燃气发生剂药柱在试车时出现不同的热试车现象,选取聚丁二烯类(CTPB、HTPB)、聚醚类(PET)及叠氮聚醚类(PBT、GAP)粘合剂体系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不同粘合剂体系胶片的热分解特性,分析了粘合剂体系对燃气发生剂及其药柱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同时,探讨了粘合剂体系中固化剂种类对燃气发生剂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根据试验结果,构建了粘合剂体系影响燃气发生剂燃烧特性的燃烧物理模型,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粘合剂体系燃气发生剂的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通过马弗炉实验,考察了不同粘合剂体系胶片的熔融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升温过程中(25400℃范围内),CTPB及HTPB粘合剂体系胶片无明显的“熔化”现象,PET粘合剂体系可以形成流动性很好的“熔化液”,GAP和PBT粘合剂体系发生剧烈的分解反应,不存在“熔化”过程。采用DSC-TG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粘合剂体系/AP的热分解特征,结果表明,温度达到AP的低温分解温度时,CTPB和HTPB体系只有少量的分解,依然能够保证结构的完整性,对AP的分解基本无影响;PET在AP低温分解前网络结构发生破坏,形成流动性好的低聚物覆盖到AP的表面,阻碍AP的分解;而GAP和PBT在250℃时发生剧烈的热分解反应,产生的热量进一步促进AP的分解。通过静态燃速测试,研究了粘合剂体系对燃气发生剂燃烧特性的影响以及粘合剂体系中固化剂种类对燃气发生剂燃烧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EDS联用观察了熄火表面形貌和表面元素分布情况。结果表明,CTPB和HTPB型燃气发生剂熄火表面不平整,碳残渣较多,属于“难熔”粘合剂体系,其燃速较PET型燃气发生剂高,低压转向高压时燃速压强指数爬升幅度较大;PET型燃气发生剂熄火表面平整,残余碳渣较少,属于“易熔”粘合剂,由低压转向高压时,其燃速上升幅度较小,燃速压强指数的爬升没有聚丁二烯类明显;相比于PET型燃气发生剂,PBT及GAP型燃气发生剂具有较高的燃速,在低压范围内具有较大的燃速压强指数。相同预聚物情况下(HTPB及PET),固化剂的种类对燃气发生剂的燃烧性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DDI的引入,可降低燃气发生剂的压强指数。结合不同粘合剂体系燃气发生剂燃烧性能的特点,通过对燃气发生剂药柱燃烧特性分析,认为粘合剂体系的差异是导致药柱燃烧性能差异的因素之一。粘合剂体系不同,对应的压强指数变化情况及锥角效应不同,从而使不同粘合剂体系燃气发生剂药柱表现出不同的燃烧特性。

泮柯达[3](2016)在《无定形硼制备、团聚硼性能评价及应用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相比于镁、铝等传统金属燃料,硼的体积热值和质量热值更高,是富燃料推进剂的首选燃料。但硼的应用存在两方面问题:(1)无定形硼粉的制备工艺有待进一步改进;(2)添加细粒度的无定形硼粉给富燃料推进剂工艺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无定形硼粉的高效制备工艺、团聚硼性质的快速评价及团聚硼在富燃料推进剂中的应用研究。本文以高效制备无定形硼粉为目的,在镁热还原反应制备硼粉的基础上,结合自蔓延反应合成工艺,以NaBH4为活性降温剂,优化反应条件,制备了无定形硼粉。同时还建立了一套快速有效的团聚硼性能表征方法和指标体系,筛选出可较好满足推进剂制备和性能要求的团聚硼。制备了含团聚硼富燃料推进剂,考察了团聚硼粒度和配方对富燃料推进剂能量性能、一次燃烧性能的影响。通过绝热温度计算和理论分析,确定了自蔓延反应制备硼粉的引发温度。结果表明,当反应物的摩尔配比为理论计量比(NaBH4∶B2O3∶Mg=4.0∶5.0∶9.0)时,需要600℃以上才能引发并维持自蔓延反应。发现在本研究范围内,当反应原料比例NaBH4∶B2O3∶Mg=4.0∶7.5∶9.9、反应引发温度为725℃、反应时间为10min时,无定形硼粉的硼含量最高。本文制备的无定形硼粉反应活性较高,在氧弹中的燃烧热为-32143.61J?g-1,燃烧效率为72.78%。围绕富燃料推进剂的应用需求,建立了一套快速有效的团聚硼性能表征方法,系统表征了团聚硼的本征性质和应用性能。通过测试团聚硼/HTPB混合药浆的粘度特性,表征了团聚硼与HTPB的相容性;通过在一定罐磨条件下测试团聚硼的破碎率,表征了团聚硼的强度性能。在测试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合理的合格团聚硼性能指标以筛选团聚硼,以此筛选出了在富燃料推进剂中适用性较好的团聚硼。制备了团聚硼含量为30%wt的含团聚硼富燃料推进剂,其理论热值为31.67MJ?kg-1,测试了推进剂的燃速、燃速压强指数、燃烧热和爆热。发现当推进剂中所用团聚硼的配方相同时,在40100目的范围内,团聚硼的粒度越粗,推进剂的燃速越高;含添加剂A的团聚硼使推进剂燃速、燃速压强指数、燃烧热和爆热降低;相同粒度及配方的团聚硼,经抛丸处理后会使推进剂的燃速降低,但推进剂的燃烧热和爆热提高。

杨波[4](2016)在《苄基叠氮复合柴油单液滴燃烧特性试验研究》文中认为为了进一步提升柴油机的功率密度,燃油的高效和快速燃烧成为关键因素和技术瓶颈之一。从燃油设计的角度出发,叠氮化合物的液相化学反应为改善雾化和实现快速燃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因此,本文使用苄基叠氮化合物配制复合柴油进行单液滴燃烧试验,获得了对苄基叠氮复合柴油燃烧特性的全面认识。针对复合柴油单液滴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本文建立了一种飞滴式单液滴燃烧试验方法,完成了试验装置各系统设计及选型、试验具体步骤制定、数据采集及后处理方法和稳定性及误差分析,为单液滴燃烧试验提供了一个边界条件可调、数据测量精确的技术途径。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苄基叠氮复合柴油的燃烧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详细分析了燃油配比、液滴初始直径和环境氧气浓度对苄基叠氮复合柴油燃烧特性的影响,具体结论如下:1.苄基叠氮复合柴油的燃烧火焰呈现明亮的黄色,表现出强烈的碳烟生成倾向。随着燃烧的进行,液相化学反应的发生使得复合柴油燃烧速率增大,并在火焰尾端引发了微爆,从而明显缩短了燃烧持续期。2.当液滴初始直径增大时,液滴升温速率减缓,并且在燃烧全程都没有达到液相化学反应温度,导致液滴燃烧速率减小,滞燃期延长,并且没有发生微爆现象。3.当环境氧气浓度增大时,小直径复合柴油的燃烧出现了强度逐渐增大的微爆,火焰距离液滴越来越近,尺寸减小且亮度增加。在环境氧气浓度和液滴直径同时变化的情况下,复合柴油液滴的燃烧特性分别受制于自身的液相化学反应和环境条件,取决于液滴温度是否到达液相化学反应温度。4.当复合柴油配比增大时,大直径液滴的燃烧速率略有增加,从而导致滞燃期出现一定程度的缩短。

黄飞[5](2015)在《高能硼氢燃料氨硼烷的热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实现高速、安全飞行,燃料及推进剂的研制一直是航空航天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其他金属燃料相比,硼具有极高的质量热值和体积热值;同时氢被认为是单位质量热值最高的天然分子,且能显着降低推进剂的质量。如果能将硼、氢元素结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的燃料将能显着改善推进剂的性能。于是硼氢类化合物就成了重点关注对象。氨硼烷,是由NH3BH3构成的分子晶体。作为硼氢类化合物的代表型物质,其含氢量高达19.6%,且具有热稳定性适中的特点,是很有潜质的含硼类燃速添加剂。本文首先对固体推进剂的主要组分及发展进行了总结,探究了固体推进剂组分的热分解及热老化特性研究现状,着重总结了高燃速推进剂用硼氢化物的研究进展。然后主要从热分解动力学和热安全性两个方面对氨硼烷的热性能进行了探究。利用TG—DSC联用技术对氨硼烷的热行为进行了测定,发现氨硼烷是一种典型的“熔融分解”型物质,其分解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采用等温测试法排除了熔融吸热过程对氨硼烷分解放热的影响,计算得到氨硼烷分解第一阶段的活化能及平均分解热焓。采用非等温法,对氨硼烷的分解放热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Popescu法推断出了氨硼烷的分解机理函数,并认为两步分解都呈单步反应过程。采用FWO、KAS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计算,得出氨硼烷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且发现活化能E与指前因子lnA之间存在良好的动力学补偿效应。采用DSC法,评价了氨硼烷与固体推进剂主要组分:AP、HTPB及RDX之间的相容性。结果表明氨硼烷与固体推进剂的主要组分之间的相容性良好,可用于含硼推进剂的制备。采用AKTS高等动力学软件对氨硼烷的热存贮安全性进行了模拟计算,对氨硼烷在贮存过程中的反应级数、自加速分解温度、绝热诱导时间、绝热温升等热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安全评估,模拟分析可能造成的事故,能为工业实际生产、存贮提供一些参考。

陈智群,刘乃忠,刘子如,王晓红,任晓宁[6](2011)在《热红联用研究催化剂对PDADN-RDX改性双基推进剂热分解的影响》文中认为利用PDSC、TG和DSC-FTIR联用技术和加热裂解原位池红外技术研究了两种燃速催化剂对PDADN-RDX-CMDB推进剂热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进剂的热行为有很大改变:分解温度降低、分解热增大、分解放热速率提高,主要组分的标志性官能团提前消失,主要气体产物提前出现,具有负生成热的气体放出量明显增加。初步阐明这些变化与燃烧性能的关系,并用一个经验方程关联了PDSC特征量与燃速。初步探索了催化剂的作用机理,这两种催化剂改变了推进剂中PDADN和RDX组分的分解机理,使C—N键在分子断裂的竞争反应中占优。

李吉祯,刘小刚,付小龙,樊学忠[7](2011)在《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在材料热分解研究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介绍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和固体原位反应技术、快速热裂解原位反应技术以及热分析技术的联用在实时监测材料受热分解过程中凝聚相中间产物、终态产物和气相产物的组成以及分解起始温度点和温度范围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材料热分解机理研究方法。

魏文娴[8](2011)在《金属氧化物和草酸盐催化太根发射药热分解反应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发射药的燃烧性能是武器获得稳定和可控弹道性能的关键性能,而燃烧性能的研究通常从热分解入手。使用少量的燃烧催化剂是调节和改善发射药的热分解及燃烧性能的途径之一。本论文主要有三方面工作,一是太根发射药热分解性能的研究;二是NiO、Fe2O3等单一金属氧化物以及微米级的草酸镍、草酸亚铁等草酸盐的制备、表征及催化太根发射药热分解性能的应用,为调节和改善太根发射药的燃烧性能提供了实验和理论基础;三是NiO对太根发射药主要组分热分解反应的“原子簇”催化机理的研究,为固体催化剂催化含能化合物热分解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通过TG-DTG和DSC实验分别研究了二缩三乙二醇二硝酸酯(triethylene glycol dinitrate,TEGDN)、硝化棉(nitrocellulose,NC)以及太根发射药的热分解过程。研究发现,太根发射药的热分解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主要是TEGDN的挥发和热分解,第二步主要是NC的分解,DTG峰温分别为192℃和205℃。太根发射药热分解的DSC图谱上只有一个放热峰,峰温约为215℃,放热量约为1612 J·g-1。TG-MS研究结果发现,太根发射药的热分解气体产物包括H2O、HCN、CO、N2、HCHO、NO、HCNO、CO2、NO2和HCOOH。采用固相研磨法制备了NiO,通过XRD、FT-IR、TEM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DSC/TG-MS热分析技术研究了NiO对太根发射药热分解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NiO的加入明显促进了太根发射药的热分解反应,使太根发射药的热分解过程一步完成,DTG峰温降低至188℃。DSC分析结果发现,NiO加入后,太根发射药的DSC峰温提前,放热量从1612 J·g-1增加至1720 J·g-1TG-MS实验发现,NiO的加入促进了太根发射药热分解气体产物的生成,逸出气态产物的最大离子流强度明显增加。TEGDN和NC等硝酸酯类化合物的热分解过程首先是O-NO2键的断裂生成NO2,NO2滞留在聚合物骨架中,和凝聚相发生反应生成其他气体。根据热分解气体的离子流强度曲线,可以发现,NiO的加入促进了O-NO2基团的断裂,NO2的生成加快,生成的NO2进一步与凝聚相反应,从而促进了太根发射药的热分解反应。对太根发射药以及含有催化剂的太根发射药的气体产物的离子流强度进行积分,结果发现,NiO加入后,m/z=27(HCN+)、28(CO+、N2+)、30(HCHO+)的离子流强度有所增加,而m/z=18(H2O+)、30(NO+)、44(CO2+)的离子流强度有所降低。通过液相沉淀法制备了Cr2O3、Fe2O3、CuO、SnO2和CdO,通过XRD、FT-IR、TEM等检测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TG-DTG和DSC实验分别研究了制备的五种纳米催化剂太根发射药热分解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r203的加入对太根发射药的热分解过程几乎没有影响,而Fe2O3、CuO、SnO2和CdO的加入均阻碍了太根发射药的热分解过程,不利于热分解反应的进行。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得到了草酸镍(NiC2O4·2H2O)、草酸亚铁(FeC2O4·2H2O)、草酸钴(CoC2O4·2H2O)和草酸铜(CuC2O4·xH2O),分别通过XRD、FT-IR、Raman、SEM、激光粒度分析仪以及TG-DTG等测试手段对草酸盐的结构、形貌、粒径大小和热分解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利用TG-DTG和DSC实验研究了微米级的草酸盐对太根发射药热分解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NiC2O4·2H2O的加入促进了太根发射药的热分解过程,使热分解反应的第二个DTG峰温从205℃降低到198℃左右;而FeC2O4·2H2O、CoC2O4·2H2O和CuC2O4·xH2O的加入均会阻碍太根发射药的热分解过程,并明显减少太根发射药的分解放热量。利用TG-MS技术研究了NiC2O4·2H2O对太根药热分解气体产物的影响,结果发现,加入NiC2O4·2H2O促进了太根发射药热分解气体产物的产生,且气体产物的离子流最大强度明显增加;根据气体产物的离子流积分强度的变化可以发现,NiC2O4·2H2O的加入明显增加了HCHO的生成量,而降低了CO2的生成量。通过XRD和SEM实验研究了NiO对NC和TEGDN热分解过程的“原子簇”催化机理。结果发现,2%NiO的加入能够加快NC的热分解进程,热分解反应后残留物的XRD和SEM表征结果显示,NC反应完全,参与催化反应的NiO变成了金属Ni。在TEGDN中加入10%NiO后进行热分解反应,反应残留物的XRD和SEM分析结果发现,NiO全部转化为Ni,且颗粒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在TEGDN中加入10%Ni粉后进行热分解反应,反应残留物的XRD和SEM结果显示,虽然催化反应后,催化剂Ni粉的物相没有改变,但其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分别对NiO以及Ni参与TEGDN分解反应后残留物的氯仿提取液进行了紫外和红外分析,发现提取液中含有结构与Ni(CO)4相似的化合物存在。通过密闭爆发器实验分别研究了NiO和NiC2O4·2H2O对太根发射药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NiO和NiC2O4·2H2O的加入均能延长太根发射药的燃烧时间,降低最大压力,提高太根发射药在30~180 MPa压力范围内的燃速,并明显降低太根发射药的燃速压力指数。其中,加入1%的NiO使太根发射药的燃速压力指数从0.9814降至0.9445,而加入1.5%的NiC2O4·2H2O使压力指数从0.9814降至0.9095。

韩超[9](2011)在《高金属含量镁基燃料水冲压发动机稳态燃烧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冲压发动机性能随着水反应金属燃料中金属含量的增加而显着提高。开展高金属含量水反应金属燃料与水反应机理研究、探索水冲压发动机稳态燃烧特性,对提高水冲压发动机性能、实现高金属含量水反应金属燃料水冲压发动机持续稳定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采用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高金属含量镁基燃料水冲压发动机稳态燃烧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并建立了水反应金属燃料燃烧机理实验研究方法,采用蒸汽发生器提供高压水蒸气环境,开展水反应金属燃料与水反应机理研究;设计了可进行燃烧现象观察和参数测量的开窗式燃烧器,建成了水冲压发动机燃烧机理研究实验系统,可扩展用于多种燃料在不同环境下的燃烧过程研究。采用DSC、TG-DTA等热分析方法,研究了金属镁含量分别为60%和73%的镁基水反应金属燃料(简称60型、73型镁基燃料)的热分解历程。研究发现,两种燃料的热分解过程均由其组分的热分解叠加而成;73型镁基燃料中氧化剂AP的分解峰温相对提前。开展了60型镁基燃料在氩气和水蒸气环境下的稳态燃烧实验研究。研究表明,60型镁基燃料燃烧时,燃面温度高于金属镁的熔点,镁液滴在燃面着火并进入气相燃烧;与氩气环境下的自维持燃烧相比,水蒸气环境下稳态燃烧的火焰亮度增加,凝相燃烧产物中的氧化镁含量增加,单质镁含量减少。根据60型镁基水反应金属燃料稳态燃烧实验结果,明确了60型镁基燃料稳态燃烧过程,揭示了其稳态燃烧机理,建立了60型镁基燃料稳态燃烧模型。60型镁基燃料稳态燃烧时,燃料中的镁颗粒在燃面熔化成为镁液滴,并在氧化剂和粘合剂热解气体产物的拖拽作用下进入气相;燃料在燃烧区热反馈的作用下进行热分解,氧化剂AP的热分解过程控制着燃速;燃面附近气相火焰由AP预混火焰、AP/HTPB初始扩散火焰、AP/HTPB最终扩散火焰组成;Mg液滴进入气相后,首先与AP氧化性热解产物反应,剩余镁液滴继续与水蒸气反应放热。在发动机工作压强下,燃面获得的热反馈主要来自AP预混火焰、AP/HTPB最终扩散火焰和Mg液滴与AP氧化性热解产物的反应放热,Mg液滴在水蒸气中的燃烧放热对燃面热反馈贡献较小。分析了宏观因素对燃料稳态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工作压强升高、水蒸气浓度增加和环境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提高燃料燃面温度和燃速。开展了73型镁基燃料在氩气和水蒸气环境下的稳态燃烧实验研究。研究表明,73型镁基燃料燃烧时,燃面温度高于金属镁的熔点,熔化的镁液滴粘附在燃料热解后的碳骨架上,基本上不进入气相。与自维持燃烧相比,水蒸气氛围下稳态燃烧的火焰亮度和火焰高度增加,凝相燃烧产物中镁颗粒破损程度加剧,氧化镁含量增加,单质镁含量减少。根据73型镁基水反应金属燃料稳态燃烧实验结果,明确了73型镁基燃料的稳态燃烧过程,揭示了其稳态燃烧机理,建立了73型镁基燃料稳态燃烧模型。73型镁基燃料稳态燃烧时,燃料中的镁颗粒在燃面熔化成为镁液滴,由于燃料中氧化剂和粘合剂含量较低,燃料热解产气量较少,无法将镁液滴带入气相;镁液滴在气相火焰热反馈的作用下,在燃面蒸发,并且其蒸发过程控制着燃速;AP、HTPB热解气体产物及镁液滴蒸发产生的镁蒸气在燃面附近形成AP预混火焰、AP/HTPB/Mg初始扩散火焰、AP/HTPB/Mg最终扩散火焰;氧化剂AP消耗完后,剩余镁蒸气继续与水蒸气反应放热,燃料中金属镁的燃烧放热是燃面热反馈的主要来源。分析了宏观因素对73型镁基燃料燃料稳态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稳态燃烧燃面温度和燃速随着工作压强、水蒸气浓度和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考虑了燃料与一次进水之间的耦合燃烧对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建立了高金属含量镁基燃料水冲压发动机稳态燃烧与流动数值计算模型,并通过发动机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系统研究了燃面退移、一次进水水燃比、一次进水角度、一次进水雾化粒径及喷射速度等参数对水冲压发动机稳态燃烧特性的影响,获得了燃面温度和燃速随一次进水参数变化规律,提出了有利于改善水冲压发动机工作性能和维持高金属含量镁基燃料水冲压发动机稳定燃烧的工作方式。

宋振伟,李笑江[10](2011)在《高能量密度化合物HNIW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文中认为介绍了HNIW(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又称CL-20)的几种常用合成方法,并分析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工艺条件。详细综述了HNIW在固体推进剂及炸药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该高能化合物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总结了HNIW在固体推进剂及炸药领域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其应用前景。

二、GAP贫氧推进剂热分解特性与燃速相关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AP贫氧推进剂热分解特性与燃速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Al-Li与Al-Eu合金燃料的热性能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高氯酸铵热分解研究现状
        1.2.1 高氯酸铵热分解研究进展
        1.2.2 高氯酸铵的催化热分解研究
        1.2.3 金属燃料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影响
    1.3 新型金属燃料的研究现状
        1.3.1 铝基合金燃料的研究进展
        1.3.2 气雾化金属燃料的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的选题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2 气雾化合金燃料粉体的制备及其热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2.2.2 实验过程
    2.3 结果与讨论
        2.3.1 Al-Li合金燃料粉体的物相组成及其形貌
        2.3.2 Al-Li合金燃料的热性能
        2.3.3 Al-Eu合金燃料粉体的物相组成及其形貌
        2.3.4 Al-Eu合金燃料的热性能
    2.4 本章小结
3 Al-Li合金燃料对AP热分解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试剂及仪器设备
        3.2.2 实验过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AP的热分解特性及单质铝Al粉对其影响
        3.3.2 不同Li含量Al-Li合金对AP热分解特性的影响
        3.3.3 AP/Al-10Li热分解的非等温动力学研究
        3.3.4 Al-Li合金对AP热分解影响机理探讨
    3.4 本章小结
4 Al-Eu合金燃料对AP热分解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
        4.2.1 试剂及仪器设备
        4.2.2 实验步骤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Eu含量Al-Eu合金对AP热分解特性的影响
        4.3.2 AP/Al-3Eu热分解的非等温动力学研究
        4.3.3 Al-Eu合金对AP热分解影响机理探讨
    4.4 本章小结
5 高氯酸铵/粘结剂/合金燃料复合物的热分解特性探索
    5.1 引言
    5.2 实验
        5.2.1 试剂及仪器设备
        5.2.2 实验步骤
    5.3 结果与讨论
        5.3.1 HTPB的热分解特性
        5.3.2 铝基合金燃料对HTPB热分解的影响
        5.3.3 AP/HTPB二元复合物的热分解特性
        5.3.4 AP/HTPB/Metal三元复合物的热分解特性
    5.4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待完善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粘合剂体系对燃气发生剂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代号说明
1 绪论
    1.1 引言
    1.2 不同粘合剂体系固体推进剂燃烧特性研究进展
        1.2.1 端羧基聚丁二烯体系推进剂
        1.2.2 端羟基聚丁二烯体系推进剂
        1.2.3 聚醚类推进剂
        1.2.4 叠氮聚醚类推进剂
    1.3 固体推进剂的燃烧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1.3.1 燃烧表面结构分析
        1.3.2 燃烧波结构分析
        1.3.3 燃速的测量
        1.3.4 总结与展望
    1.4 固体推进剂的典型燃烧模型
        1.4.1 粒状扩散火焰模型
        1.4.2 多火焰模型
        1.4.3 小粒子集合模型
        1.4.4 Cohen-Strand模型
        1.4.5 其他燃烧模型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燃气发生剂样品制备
        2.1.1 基础配方组成
        2.1.2 实验样品制备
    2.2 实验内容、设备及测试条件
        2.2.1 马弗炉
        2.2.2 差热-热重分析
        2.2.3 水下声发射
        2.2.4 彩色摄影
        2.2.5 扫描-能谱联用
3 粘合剂体系胶片热分解特性研究
    3.1 粘合剂胶片加热熔融特征
    3.2 粘合剂胶片热重分析
    3.3 不同粘合剂体系/AP热分解特性
        3.3.1 胶片/AP夹层试样燃烧前后形态分析
        3.3.2 不同粘合剂体系的DSC热分析实验
    3.4 本章小结
4 粘合剂体系对燃气发生剂燃烧性能影响研究
    4.1 聚丁二烯类和聚醚类燃气发生剂燃烧性能研究
        4.1.1 CTPB、HTPB和PET燃气发生剂燃速及压强指数研究
        4.1.2 CTPB、HTPB和PET燃气发生剂熄火表面形貌研究
        4.1.3 CTPB、HTPB和PET燃气发生剂熄火表面元素研究
    4.2 叠氮基对聚醚类燃气发生剂燃烧性能影响研究
    4.3 固化剂对HTPB、PET燃气发生剂燃烧特性影响研究
        4.3.1 固化剂对HTPB体系燃气发生剂燃烧性能影响研究
        4.3.2 固化剂对PET体系燃气发生剂燃烧性能影响研究
        4.3.3 相同固化剂下HTPB和PET型燃气发生剂燃烧性能研究
    4.4 粘合剂体系对燃气发生剂燃烧性能的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粘合剂体系对燃气发生剂燃烧特性影响分析
    5.1 低燃温燃气发生剂燃烧特性分析
    5.2 不同粘合剂体系低燃温燃气发生剂燃烧性能差异分析
    5.3 燃气发生剂药柱试车结果分析
        5.3.1 燃气发生剂药柱燃烧特性分析
        5.3.2 聚丁二烯类CTPB、HTPB体系燃气发生剂药柱试车结果分析
        5.3.3 聚醚类PET体系燃气发生剂药柱试车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文创新点
    6.3 展望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3)无定形硼制备、团聚硼性能评价及应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与富燃料推进剂
        1.2.2 硼粉的制备
        1.2.3 硼粉的团聚处理
        1.2.4 团聚硼在推进剂中的应用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无定形硼粉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2.1 硼粉制备及表征方法
        2.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2 基于镁热还原的自蔓延反应法硼粉制备原理
        2.1.3 粗硼产品的提纯方法
        2.1.4 精制硼粉性质的表征方法
    2.2 工艺参数对自蔓延反应制备硼粉结果的影响
        2.2.1 自蔓延反应引发温度的确定
        2.2.2 原料处理方式对自蔓延反应结果的影响
        2.2.3 反应时间对自蔓延反应结果的影响
        2.2.4 氧化硼含量对自蔓延反应结果的影响
        2.2.5 反应引发温度对自蔓延反应结果的影响
        2.2.6 镁含量对自蔓延反应结果的影响
        2.2.7 基于氧化硼含量和反应引发温度的均匀设计实验
    2.3 硼粉性质的表征
        2.3.1 硼粉的成分
        2.3.2 硼粉的燃烧热
        2.3.3 硼粉的粒径
        2.3.4 硼粉的比表面积
        2.3.5 硼粉的密度
        2.3.6 硼粉的热氧化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团聚硼性能的表征方法研究
    3.1 团聚硼性能测试的相关原料及实验设备
    3.2 团聚硼本征性质的表征
        3.2.1 团聚硼的密度
        3.2.2 团聚硼的球形度
    3.3 团聚硼应用性能的测试
        3.3.1 团聚硼的强度
        3.3.2 团聚硼与HTPB的相容性
        3.3.3 团聚硼的燃烧热
    3.4 团聚硼筛选及改进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团聚硼富燃料推进剂的制备及性能
    4.1 实验原料及测试方法
        4.1.1 实验原料及仪器
        4.1.2 富燃料推进剂制备及性能测试方法
    4.2 团聚硼富燃料推进剂的性能
        4.2.1 团聚硼对富燃料推进剂燃速的影响
        4.2.2 团聚硼对富燃料推进剂燃烧热及爆热的影响
        4.2.3 团聚硼富燃料推进剂燃速相关性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苄基叠氮复合柴油单液滴燃烧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叠氮化合物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固体叠氮化合物
        1.2.2 液体叠氮化合物
    1.3 单液滴燃烧试验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挂滴式单液滴燃烧试验
        1.3.2 飞滴式单液滴燃烧试验
    1.4 论文主要内容
第2章 飞滴式单液滴燃烧试验方法
    2.1 引言
    2.2 单液滴燃烧理论分析
        2.2.1 飞滴式单液滴燃烧理论
        2.2.2 滞燃期
        2.2.3 d~2定律
        2.2.4 微爆
    2.3 飞滴式单液滴燃烧试验原理及装置
        2.3.1 液滴喷射系统
        2.3.2 高温热源
        2.3.3 图像采集系统
    2.4 飞滴式单液滴燃烧试验步骤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飞滴式单液滴燃烧试验稳定性及误差分析
    3.1 引言
    3.2 单液滴燃烧试验稳定性分析
        3.2.1 液滴喷射器
        3.2.2 平面火焰燃烧器
    3.3 单液滴燃烧试验参数测量误差分析
        3.3.1 试验参数测量方法
        3.3.2 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误差
        3.3.3 火焰直径测量误差
        3.3.4 液滴直径测量误差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苄基叠氮复合柴油单液滴燃烧特性研究及机理分析
    4.1 引言
    4.2 苄基叠氮复合柴油理化特性
    4.3 苄基叠氮复合柴油燃烧特性研究
        4.3.1 燃烧特征
        4.3.2 燃烧速率
        4.3.3 液滴火焰直径
    4.4 苄基叠氮复合柴油燃烧特性机理分析
        4.4.1 碳烟生成原理
        4.4.2 滞燃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苄基叠氮复合柴油液滴燃烧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5.1 引言
    5.2 液滴初始直径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5.2.1 燃烧特征
        5.2.2 燃烧速率
    5.3 环境氧气浓度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5.3.1 燃烧特征
        5.3.2 燃烧速率
        5.3.3 火焰直径
        5.3.4 大直径液滴
    5.4 复合燃油配比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5.4.1 燃烧火焰
        5.4.2 燃烧速率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全文总结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高能硼氢燃料氨硼烷的热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固体推进剂的主要组分
        1.2.2 固体推进剂的热分解及热老化特性
        1.2.3 硼在固体火箭推进剂中的研究进展
        1.2.4 高燃速推进剂用硼氢化物的研究进展
    1.3 本课题主要工作
2 氨硼烷的热行为研究
    2.1 TG-DSC 实验
        2.1.1 材料及实验条件
        2.1.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2 等温 DSC 实验
        2.2.1 材料及实验条件
        2.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3 非等温 DSC 实验
        2.3.1 反应机理函数的推断
        2.3.2 活化能与指前因子的确定
    2.4 本章小结
3 氨硼烷与固体推进剂主要组分的相容性
    3.1 相容性理论判据及实验准备
    3.2 氨硼烷与 AP 的相容性
        3.2.1 AP 的热行为
        3.2.2 氨硼烷与 AP 的相容性
    3.3 氨硼烷与 HTPB 的相容性
        3.3.1 HTPB 的热行为
        3.3.2 氨硼烷与 HTPB 的相容性
    3.4 氨硼烷与 RDX 的相容性
        3.4.1 RDX 的热行为
        3.4.2 氨硼烷与 RDX 的相容性
    3.5 本章小结
4 AKTS 动力学及热安全性分析
    4.1 AKTS 高等动力学软件
    4.2 DSC 测试数据的 AKTS 分析
        4.2.1 AKTS 热动力学分析
        4.2.2 AKTS 热动力学模拟与讨论
    4.3 氨硼烷热安全性分析
        4.3.1 物质热安全性衡量标准
        4.3.2 氨硼烷的热安全性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及主要结论
    5.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在材料热分解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Thermolysis/RSFT-IR法的应用
2 Liner-T/RSFT-IR法和T-Jump/RSFT-IR法的应用
3 Thermal analysis/RSFT-IR法的应用
4 结束语

(8)金属氧化物和草酸盐催化太根发射药热分解反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太根发射药
    1.2 太根发射药的主要组分
        1.2.1 TEGDN
        1.2.2 NC
    1.3 发射药的燃烧性能
    1.4 发射药的热分解性能
    1.5 热分析法在含能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
        1.5.1 热重法在含能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1.5.2 差热分析法在含能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1.5.3 差示扫描量热法在含能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1.5.4 热分析-质谱联用技术在含能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1.6 燃烧催化剂在含能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1.6.1 无机金属化合物在含能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1.6.2 有机金属化合物在含能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1.6.3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在含能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1.7 本论文研究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太根发射药的热分解性能
    2.1 引言
    2.2 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2.3 测试条件
        2.2.4 样品制备
    2.3 TEDGN的表征和热分解性能
        2.3.1 TEGDN的~1H核磁共振表征
        2.3.2 TEGDN热分解的TG-DTG和DSC实验
    2.4 NC热分解的TG-DTG和DSC实验
    2.5 太根发射药的热分解性能
        2.5.1 太根发射药热分解的TG-DTG和DSC实验
        2.5.2 太根药热分解气体产物的组成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NiO对太根发射药热分解催化的影响
    3.1 前言
    3.2 试剂与仪器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3 NiO的制备与表征
        3.3.1 测试条件
        3.3.2 NiO的制备
        3.3.3 NiO的表征
    3.4 NiO对太根发射药的热分解催化性能
        3.4.1 测试条件
        3.4.2 热分析样品的制备
        3.4.3 NiO催化太根发射药的TG-DTG和DSC实验
        3.4.4 NiO催化太根发射药热分解的MS实验
    3.5 本章小结
4. 其他金属氧化物对太根发射药热分解催化的影响
    4.1 引言
    4.2 试剂与仪器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试剂
        4.2.3 测试条件
        4.2.4 热分析样品的准备
    4.3 Cr_2O_3对太根药的热分解催化性能
        4.3.1 Cr_2O_3的制备与表征
        4.3.2 Cr_2O_3催化太根药的TG-DTG和DSC实验
    4.4 Fe_2O_3对太根药的热分解催化性能
        4.4.1 Fe_2O_3的制备与表征
        4.4.2 Fe_2O_3催化太根药的TG-DTG和DSC实验
    4.5 CuO对太根药的热分解催化性能
        4.5.1 CuO的制备与表征
        4.5.2 CuO催化太根药的TG-DTG和DSC实验
    4.6 SnO_2对太根药的热分解催化性能
        4.6.1 SnO_2的制备与表征
        4.6.2 SnO_2催化太根药的TG-DTG和DSC实验
    4.7 CdO对太根药的热分解催化性能
        4.7.1 CdO的制备与表征
        4.7.2 CdO催化太根药的TG-DTG和DSC实验
    4.8 本章小结
5. 金属草酸盐对太根发射药热分解催化的影响
    5.1 引言
    5.2 草酸盐的制备
        5.2.1 仪器与试剂
        5.2.2 草酸盐的制备过程
    5.3 草酸盐的表征
        5.3.1 X-射线衍射(XRD)
        5.3.2 红外光谱(FT-IR)
        5.3.3 拉曼光谱(Raman)
        5.3.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5.3.5 粒度分布
        5.3.6 元素分析
    5.4 草酸盐对太根药热分解催化的影响
        5.4.1 样品的准备
        5.4.2 仪器和实验条件
        5.4.3 NiC_2O_4·2H_2O对太根药热分解催化的影响
        5.4.4 FeC_2O_4·2H_2O对太根药热分解催化的影响
        5.4.5 COC_2O_4·2H_2O对太根药热分解催化的影响
        5.4.6 CuC_2O_4·xH_2O对太根药热分解催化的影响
    5.5 小章小结
6. NC和TEGDN热分解的原子簇催化反应机理
    6.1 引言
    6.2 仪器与试剂
        6.2.1 实验仪器
        6.2.2 实验试剂
    6.3 NiO的制备和表征
        6.3.1 测试条件
        6.3.2 NiO的制备
        6.3.3 NiO的表征
    6.4 NiO对NC热分解催化的影响
        6.4.1 测试条件
        6.4.2 样品的准备
        6.4.3 NiO对NC的热分解性能
        6.4.4 反应残留物的表征
    6.5 NiO催化TEGDN分解后反应残留物的分析
        6.5.1 测试条件
        6.5.2 样品的制备
        6.5.3 反应残留物的表征
    6.6 Ni粉催化TEGDN分解后反应残留物的分析
        6.6.1 测试条件
        6.6.2 样品的制备
        6.6.3 反应残留物的表征
    6.7 反应残残留物提取液的表征
        6.7.1 测试条件
        6.7.2 样品的准备
        6.7.3 残留物氯仿提取液的表征
    6.8 本章小结
7. NiO和草酸镍对太根发射药燃烧性能的影响
    7.1 引言
    7.2 密闭爆发器实验条件及其样品的制备
        7.2.1 催化剂的制备
        7.2.2 密闭爆发器实验样品的制备
        7.2.3 实验条件
    7.3 催化剂催化太根药燃烧过程的性能
        7.3.1 NiO对太根药燃烧过程的影响
        7.3.2 NiC_2O_4·2H_2O对太根药燃烧过程的影响
        7.3.3 燃烧反应后残留物的XRD分析
    7.4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的创新点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高金属含量镁基燃料水冲压发动机稳态燃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1.2.1 水冲压发动机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1.2.2 水反应金属燃料及其燃烧特性研究
        1.2.3 固体推进剂燃烧机理实验研究
        1.2.4 复合推进剂燃烧模型研究
        1.2.5 发动机燃烧与流动数值模拟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系统与数值模拟方法
    2.1 引言
    2.2 水冲压发动机燃烧机理研究实验系统
        2.2.1 实验系统设计思路
        2.2.2 燃烧器
        2.2.3 气体供应系统
        2.2.4 测量与控制系统
    2.3 实验过程与数据处理方法
        2.3.1 实验过程
        2.3.2 数据处理方法
    2.4 数值模拟方法
        2.4.1 连续相控制方程
        2.4.2 离散相控制方程
        2.4.3 湍流模型
        2.4.4 气相燃烧模型
        2.4.5 水滴蒸发模型
    2.5 小结
第三章 60 型镁基水反应金属燃料稳态燃烧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60 型镁基水反应金属燃料热分解特性
        3.2.1 60 型镁基燃料热分解基本特征
        3.2.2 60 型镁基燃料热分解历程
    3.3 60 型镁基水反应金属燃料稳态燃烧实验
        3.3.1 自维持燃烧基本特征
        3.3.2 水蒸气环境下稳态燃烧基本特征
        3.3.3 燃烧过程与机理分析
    3.4 60 型镁基水反应金属燃料稳态燃烧模型
        3.4.1 物理模型
        3.4.2 数学模型
        3.4.3 模型验证
    3.5 60 型镁基水反应金属燃料稳态燃烧特性分析
        3.5.1 工作压强的影响
        3.5.2 水蒸气浓度的影响
        3.5.3 环境温度的影响
    3.6 小结
第四章 73 型镁基水反应金属燃料稳态燃烧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73 型镁基水反应金属燃料热分解特性
        4.2.1 73 型燃料热分解基本特征
        4.2.2 73 型燃料热分解历程
    4.3 73 型镁基水反应金属燃料稳态燃烧实验
        4.3.1 自维持燃烧基本特征
        4.3.2 水蒸气环境下稳态燃烧基本特征
        4.3.3 燃烧过程与机理分析
    4.4 73 型镁基水反应金属燃料稳态燃烧模型
        4.4.1 物理模型
        4.4.2 数学模型
        4.4.3 模型验证
    4.5 73 型镁基水反应金属燃料稳态燃烧特性分析
        4.5.1 工作压强的影响
        4.5.2 水蒸气浓度的影响
        4.5.3 环境温度的影响
    4.6 60 型与73 型镁基燃料稳态燃烧机理比较
    4.7 小结
第五章 水冲压发动机稳态燃烧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计算结构与边界条件
        5.2.1 计算结构与网格
        5.2.2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5.2.3 计算方法
    5.3 模型验证与分析
    5.4 燃面退移对水冲压发动机稳态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
    5.5 一次进水水燃比对水冲压发动机稳态燃烧特性影响研究
    5.6 一次进水角度对水冲压发动机稳态燃烧特性影响研究
    5.7 一次进水雾化参数对水冲压发动机稳态燃烧特性影响研究
        5.7.1 一次进水雾化粒径影响研究
        5.7.2 一次进水喷射速度影响研究
    5.8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1.1 工作总结
        6.1.2 创新点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高能量密度化合物HNIW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HNIW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1.1 四步法合成[5]
    1.2 两步法合成[6]
    1.3 由TADBIW合成[7]
    1.4 一锅法合成[8]
    1.5 超酸硝化法[9]
    1.6 N2O5绿色硝解法[10]
2 HNIW的晶体稳定性及热分解研究
    2.1 HNIW的晶体结构实验和理论研究
    2.2 HNIW的转晶行为研究
    2.3 HNIW的热分解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3 HNIW在固体推进剂及炸药中的应用现状
    3.1 HNIW单元固体推进剂研究
    3.2 在GAP推进剂体系中的应用
    3.3 在含AP的推进剂体系中的应用
    3.4 在NEPE推进剂体系中的应用
    3.5 在CMDB推进剂体系中的应用
    3.6 在高能炸药体系中的应用
4 工程化应用存在的问题及需要研究课题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需要研究的课题

四、GAP贫氧推进剂热分解特性与燃速相关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Al-Li与Al-Eu合金燃料的热性能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影响研究[D]. 李锦勇.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2]粘合剂体系对燃气发生剂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D]. 孙晓飞.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 2018(01)
  • [3]无定形硼制备、团聚硼性能评价及应用探索[D]. 泮柯达.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6(01)
  • [4]苄基叠氮复合柴油单液滴燃烧特性试验研究[D]. 杨波. 北京理工大学, 2016(11)
  • [5]高能硼氢燃料氨硼烷的热性能研究[D]. 黄飞. 中北大学, 2015(07)
  • [6]热红联用研究催化剂对PDADN-RDX改性双基推进剂热分解的影响[J]. 陈智群,刘乃忠,刘子如,王晓红,任晓宁. 化学分析计量, 2011(S1)
  • [7]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在材料热分解研究中的应用[J]. 李吉祯,刘小刚,付小龙,樊学忠.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11(03)
  • [8]金属氧化物和草酸盐催化太根发射药热分解反应的研究[D]. 魏文娴. 南京理工大学, 2011(12)
  • [9]高金属含量镁基燃料水冲压发动机稳态燃烧机理研究[D]. 韩超.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07)
  • [10]高能量密度化合物HNIW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J]. 宋振伟,李笑江.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11(01)

标签:;  ;  ;  

GAP贫氧推进剂热分解特性与燃烧速率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